非金属化学元素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金属化学元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碘钒铀是化学元素的名称,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从哲学角度解析,元素是原子的电子数目发生量变而导致质变的结果。
碘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是I,原子序是53。碘是最重的非人造稳定的卤素元素,在标准状况下以有光泽的紫黑色固态非金属存在。
钒的元素符号是V,银白色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属VB族,钒的熔点很高,常与铌、钽、钨、钼并称为难熔金属。
铀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元素,也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元素,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锕系,化学符号为U。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自冲铆接;微裂纹;裂纹扩展;疲劳强度
0.引言
自冲铆接技术是采用一个铆钉连接两个或更多部件的方法,它实行冲铆一次完成。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工艺的铆接过程铆钉在冲头的作用下,穿透上层板料,在凹模和铆钉外形共同作用下空心铆钉尾部在下层金属中张开形成喇叭口形状。自冲铆接除了可连接上述点焊所难于连接的材料外,自冲铆接和点焊相比还具有许多点焊所不具备的优点:能连接不同材料,能和粘接复合连接,无发光,发热少,疲劳强度较高,快捷等。
1.自冲铆接疲劳破坏方式
自冲铆接的疲劳扩展最易在铆接孔处扩展,且在宏观上裂纹扩展方向垂直于载荷方向,且裂纹宏观方向通过铆接孔中心,在裂纹扩展末期的瞬断时形成剪切唇,剪切唇与载荷成大约45o,这其实是由于强度不足所致。
有的时候自冲铆接疲劳裂纹不在铆接孔发生,而有可能在铆接孔附近靠近铆钉头部的地方萌生和扩展,这主要由于铆钉在受载时会对板料有一个弯曲作用。在有的时候,比如自冲铆接和粘接复合连接时,或材料缺陷情况下,疲劳萌生和扩展还可能发生在板料的其他部位。
2.自冲铆接微裂纹的产生
铆钉可用钢材或硬铝等制作,一般经热处理来适当提高其韧、硬度,这主要取决于被铆接材料特性如强度、硬度、厚度等。被铆接的材料常有钢板、铝板或铝合金、塑料、铜或铜合金、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一般其硬度不能太高,否则铆钉将难刺穿上板料,若采用更高硬度的铆钉,但这样铆钉在刺入板料和张开时易开裂,且增大了刺入力。
由于铆钉刺进板料时,板料内部强度、硬度、结构、相分布、原子结合力不均,晶粒、晶界性状不一等原因导致板料的铆钉孔孔壁有毛刺、微裂纹,这些将是导致自冲铆接失效的重要扩展源。
下面阐述裂纹不在铆接孔中产生的情况。金属中常见的有面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等多种结构,它们具有多种滑移系和滑移方向,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在其受力时可沿着受载最大或最弱的、抗力最小的晶面和晶向滑移,在每一次滑移时晶面和晶向都有可能不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产生侵入沟、挤出脊、晶格畸变或位错堆积等缺陷,导致出现微裂纹。
由于材料在成形时温度高低不是很均匀、化学成分也不可能非常均匀(如钢中的碳元素)、表面和内部散热不均、化学成分偏析或偏聚也不均匀等原因,可能导致多种晶体结构同时存在,不过可能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为主,况且材料一般都是含有多种元素,则原子间作用力或键的作用力将不同,其对内、外界环境和作用载荷改变而应力的变化也不同,这也将导致最薄弱处出现微裂纹;每种结构、成分的机械性能(如硬脆度、强度等)和形状、结构就不同,受载时材料内部的微观部分的受力肯定不一样(如应力集中等);那么由以上各原因,经过反复不断的受载则位错或微裂纹将在最薄弱处发生。
一般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构成的,如果结晶时温度不太均匀、散热不均匀、冷却不均匀或其他添加元素、杂质干扰等情况,金属内可能出现两种或多种晶格,微观受载不均就位错增加而出现微裂纹。每种晶格分别存在一个个小晶体内,这样一些小晶体常排列方向各异,各小晶体间以不规则的、畸变的结构连接,形成晶界或亚晶界,晶界或亚晶界强度和硬度较高,但其方向、排列、结构、强度等各异,且存在位错,在受到交变载荷、冲击载荷、循环载荷、受力不均匀、应力集中等情况时,由于变形不协调、不均匀或附加载荷等,相对较弱的晶界和亚晶界可能发生更大的位错,或小孔洞,甚至破裂成微裂纹;也可能因小晶体内的微观或显微局部强度不够,当载荷长时间作用时,某些小缺陷就不断扩展成微裂纹,然后微裂纹经很多次扩展就穿晶破裂。
金属材料内部常有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如钢材中添加的碳、硅、硫、磷、铬、镍等等元素,这些元素往往固溶于基体中(如在钢材中这些元素会固溶于铁晶格中形成固溶体)或形成金属化合物等,且铝合金中可能有α、θ、S等相,铜合金中可能有α、δ、β‘等相,还可形成金属化合物如渗碳体等,载荷在微观不均,位错增加,微裂纹将在薄弱处产生;由于化学成分不完全均匀,各种成分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时所处的条件也不完全毫无差别,这些相可能同时存在,且可能方向、位置及形状等较为杂乱,微观受载不均,位错堆积,微裂纹将在薄弱处产生;而且比如常用的退火、正火的钢材由于化学元素是否均匀、是否偏聚偏析、热处理加热快慢、加热是否均匀、降温速度、降温是否均匀等影响可能导致材料中同时存在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等各种相、结构,而各种相的强度、硬度、韧性、伸长率等不一,这样当材料受到外载时,在微观中的每个相的各个部分的微观变形及受力就不一样,这使得最薄弱处出现微裂纹;且由于加温、降温等在材料内部和外部差别不一等情况,可导致材料内部应力大小不一,甚至出现有的地方是拉应力而有的地方是压应力,且可能应力大小差别较大,薄弱处也将出现微裂纹;在应力集中或局部受力超过相的强度极限等情况下,相特别是其尖端可能破裂或者和相邻的相之间产生更长更宽的位错以及压破相邻的相,而后出现微裂纹;如渗碳体等硬脆相在应力集中和局部过载时易脆断,或者珠光体等较强韧相压破相邻的弱相,而出现微裂纹;以及在晶界原子结构畸变处累积位错,这样晶界处可能产生微裂纹,特别是那些局部的尖锐的板条状渗碳体;且由于金属材料成形时的相变和温度改变不均等可能造成应力集中或初始位错等。所有以上情况经反复加载就成了微裂纹。
金属中还有夹杂物如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耐火材料微末等,可以是球形、片状、有尖角的不规则形状或有圆角的多面体形,杂质间还可以互相连通,杂质和基体的连接强度较弱,这样就把材料基体割裂了,受到一定时间载荷就形成了裂纹。
金属中还可能有气孔、缩孔、有杂质等缺陷,它们中有的即使在轧制时也可能不能压合成一体。它们的形状各异,在这些缺陷边缘处材料受到一个较大弯矩作用,故容易出现微裂纹。且在这些缺陷的边缘,特别是垂直于载荷的片状裂纹尖角应力集中,则尖端容易堆积位错而塑性下降,然后撕裂成微裂纹。
3.结语
篇3
[关键词] 富硒食品 标准 生产
[中图分类号] T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79-01
实例:某企业拿出了他们生产的富硒食用菌产品的检测报告。他们生产的食用菌方法是,将无机硒喷施在食用菌体上,经生长一段时间后采收。分析方法是,用原子荧光法,对喷施和未喷施的食用菌体进行清洗检测。这一检测方法,监测的不是有机硒,而是无机硒。对于食用菌能否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这里对转化机理和转化率暂且不谈,单就此检测结果反映出硒含量的提高,到底是转化后的有机硒含量,还是渗透到食用菌体内的无机硒含量,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富硒食品的深入研究,强化标准的制定和规范生产;尤其是要加强对
一、人类对含硒食品的认识
富硒食品生产、销售的监管。
硒,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1817年,瑞典的Berzeliu发现。人类对含硒食品的研究是最近半个多世纪才开始的,并对它有了一些初步地了解和认识。
1950年代,法国科学家施瓦茨最早发现硒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这是人类第一次证明硒具有动物营养作用,是人类认识硒的第一个里程碑。还有研究认为,硒在预防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些研究表明,硒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的必需物质。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的必需微量元素。硒元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华医学会定为继碘、锌后的第3大微量营养保健元素。
中国医学工作者对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可谓是人类认识硒的又一个里程碑。中国科学家发现硒对克山病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而且在克山病常发生的地区的人们存在缺硒的现象。根据以上的研究发现,科学家们开始对硒进行深入的研究。如硒的生理功能、药理作用、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和硒的生理需要量,还有硒在食物中的含量等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的研究。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属于严重缺硒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现阶段处在硒含量偏低或缺少的状态。现在被公认的补硒方法是食用富硒大米,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进行硒的补充。尽管硒有如此多的益处,但也不能忽略它的毒性。根据硒盐的毒理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剧毒的是无机硒,这种硒常常不用作食物而是用在医疗上的药品。而且这时硒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全都具有严格的用量规定。
硒食用过量的表现:皮肤痛觉迟钝、肢端麻木、偏瘫、头昏眼花、食欲不振、头发脱落、指甲变厚、皮疹、皮痒、面色苍白、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慢性硒中毒的表现:头晕、头痛、倦怠无力、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呼吸及汗液有蒜臭味,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尿硒增高。
经过研究证实,有机硒化合物与无机硒化合物相比毒性要小很多,而且有机硒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利用率。由以上可知,无机硒进行转化使之变成有机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其重要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硒进行有机硒的转化,可降低其毒性。将无机硒进行转化使之变成有机硒,可以使硒的生理活性及吸收率不断提高。
现阶段进行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方法中主要的有:①采用微生物进行合成的转化法,如富硒酵母、富硒食用菌等;②采用植物进行天然合成的转化法,如富硒茶叶、富硒藻类等;③采用植物种子进行发芽的转化法,如富硒麦芽、富硒豆芽等等。现阶段,有机硒转化工作的人工合成方法还是在初级的实验时期,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遥远的路要走。
二、相关标准
1.国家标准
1992年国家颁布了《食品中硒限量卫生标准》GB13105-91。1992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规定了食品中硒最大允许限量,粮食(成品粮)限定在每公斤含量小于等于0.3毫克。
2.行业标准
2002年农业部颁布了《富硒茶》NY/T600-2002行业标准。
3.地方标准
2002年湖北省颁布的《富硒食品标签》DB42/211-2002。2003年陕西省颁布的《天然富硒茶》DB61/T 307.1-2003到DB61/T307.7-2003系列标准7个。2004年黑龙江省颁布的《富硒大米》DB23/T 790-2004。2006 年湖北省颁布的《恩施富硒茶》,DB42/342-2006。
三、品质控制
品质不仅包含营养成分和口感,还包括色、型、净度等等,按富硒大米标准对品质的要求则更加全面具体。
1.基地选择
选择远离城市、工业污染、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大气、土壤和农田灌溉水质量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要求的地区、地块作为生产基地,确保富硒大米的环境标准达标。
2.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不同,其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率不同,因此要试验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不同品种,作为富硒大米的生产品种。
3.科学、合理施肥
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结合配方施肥,氮、磷、钾等各种肥料平衡施用。
4.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用食品安全生产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5.科学施用硒肥
据相关试验和资料介绍:富硒大米是否具有保健功能关键在于其硒元素含量能否达标。因此富硒大米的品质控制的关键是在硒含量的控制上,硒肥的施用方式、施用时期和施用计量的控制是关键。
5.1 按硒肥施用方式分为:基肥、追肥,根施、拌种、叶面喷施等。以叶面喷施效果最好,且简便易行。
5.2 施用时期上,从水稻的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等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喷硒试验,在水稻孕穗至初花期喷硒,硒易于被吸收,效果较好。
5.3 施用剂量上,要准确掌握硒肥在水稻上的施用剂量。
6.适时收割
适期收获。在90%稻谷充分成熟时收割。过早,稻谷成熟度低、色米多;过迟,稻米垩白增加,品相差。
四、笔者对富硒食品的看法
1.对于富硒食品,要客观报道、科学试验、准确分析、正确定位,不能随帮唱影、一窝蜂起、又一窝蜂散,避免人为炒作、过分渲染,“谈虎色变,谈龙兴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不要走盲目滥补碘的老路,要摈弃炒作概念的恶习,当心落入某些炒作陷阱。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普洱茶、黑茶等等,不能不说与某些炒作无关。媒体、新闻、期刊、杂志、讲座、直销……无孔不入,令人们防不胜防。从麦饭石到红茶菌,从延身护保液到脑白金,碱性水、灵芝粉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数不清的“东西”……走来走去还是回归自然,“对症下药”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是客观、科学、可靠的全民保健、全民健康的良方!对于缺硒地区、不缺硒地区、富硒地区,要由国家权威部门组织调查、摸底,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客观、科学的补硒对策。
我们对硒与健康的了解还知之甚少,需要做好相关基础数据、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基础调研及科学研究工作。如:不同地区土壤含硒状况、稻米品种间硒含量,食用当地稻米人群的体内硒水平及健康状况的关系,有关硒的相关研究等等。在掌握了一些相关资料和研究后,对硒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了解,更准确的判断,指导我们作出科学、客观的决策、决定。
参考文献
[1]邢丹英等硒的作用与硒资源开发利用[J].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3.23(3):231~235.
[2]王玉标硒与人体健康 [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21(3):43~44
[3] 陈加有富硒大米与人体健康 [J].世界农业 2005.3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