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重点难点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重点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基本数学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数学经验源于日常生活经验,高于日常经验。小学数学活动可分为4类: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间接来源干生活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习设计的纯粹数学活动;意境连接性的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解题过程,进行体验和反思,把解决问题中的体验加以整理,对获得的数学经验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再认知,从而掌握解题策略,感受策略价值,积累数学经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重、难点;突破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是一线教师一直探讨的话题。
一、利用演示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演示教学就是美术教师通过作画、制作等过程向学生展示,并进行讲解的教学。故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得到感性认知,从而深化所要学习的内容。初中美术这一门学科大部分的重、难点就是美术的技法,单单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而通过演示教学,能够充分地促进学生理解内容。比如,《用明暗塑造立体》教学中,教师若只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将“明暗变化规律和运用明暗变化规律塑造立体事物”这个知识掌握,而通过教师具体的作品演示,给予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学生就能够有效地理解
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突破
伴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逐渐普及。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亦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具体的知识,使之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如此,不但能够有效地突破美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网络设计服装搭配的游戏,让学生在对服装搭配的涂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不但能够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互补知识,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解决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故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促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有效地突破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
总而言之,唯有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方能有效地突破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函数、教学难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1引言
初中数学的函数课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函数是比较抽象而且复杂的,需要有比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比较难掌握和学好的课程,学生往往会在这部分遇到困难和阻力。所以,在一般的数学教学中,就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场景。但是,无论是在平时的测试、阶段考试,还是在中考,函数一般以数学大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很大,是考察的重难点。因此,初中函数是教师讲解的教学重点,函数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在考试中考得比较理想的分数,甚至有时还起到决定性作用。
函数在数学中表示的是一种对应的关系,每一个输入值就有一个对应的输出值,在数学中的表示方法为:x为输入值,f(x)为输出值。初中函数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等内容,这些内容将一直延续到高中数学,是以后高中学习的基础。从初二开始接触的一次函数,再到后来的二次和反比例函数,都是从函数的概念和关系起学习,同时要了解掌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而且随时间的推后不断的加深,如果学生在初中没有将基础打好,掌握良好的学习函数的方法,融会贯通各个函数的重难点,这对以后的学习和教学都会有一定的困难。
2突破初中函数重难点的关键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学习主动性
抽象的概念和函数等式的构建是初中函数知识的主要教学内容,很多数学教师对这样的知识内容和性质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采取何样的教学方法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任何学科任何知识内容的引导首先要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开始入手。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都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情绪中,因此教学效率不高,知识转化率也不尽人意,若学生的学习情绪转变得积极主动的话,他们会自发投入到知识学习中来。
问题情境的引入是笔者常用的一种知识引导方法,通过与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相结合,引出新的知识概念的教学方法既考虑到了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的教学问题,同时也起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作用。还记得笔者在引出函数概念时,开课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的一次方程式吗?那今天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跟它略有相似,那同学们能够在课本上帮老师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本阅读当中,全神贯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初中函数教学并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教学项目,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摸清教学引导的方法和门路,一切知识引导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2.2从概念入手,构建函数知识体系
函数是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现形式,其中涉及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关系是影射来对应变化。只要自变量发生变化,因变量必定对应发生变化并确定唯一的因变量值。也就是说,函数的学习已经面向动态知识,这对于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静态知识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不透彻的概念理解或错误的理解记忆都会给函数知识的教学引导带来极大的困扰,进而使得学生不能对函数知识进行熟练运用,不利于其学习思维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锻炼。据笔者所知,绝大多数的初中生在刚刚接触到函数知识时,都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相关概念的理解也仅停留于表面,而在解答相关数学问题时,一般都是直接套用课本公式来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后期的知识应用是十分不利的。
其实,每一种函数都有对应的解析式、表格、以及图形等表现形式,了解每一种函数,将其对应的关系、条件、图形、解析式记牢,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方便对每一种函数的理解。当然,教师在讲解函数概念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实例,作为辅助理解的工具。例如,教师讲解一次函数时,可以引入这样的例子:在百米冲刺比赛中,谁先到达终点就赢得冠军,就说明该运动员的速度最快,但是在多组比赛的情况下,用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是"时间"而非"速度",各运动员的比赛时间随他们的速度变化而变化,运动员的速度确定时,其所用的时间是唯一确定的,这其中速度是自变量,而时间就是因变量,这就是一次函数的关系变化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函数概念有所理解,并在后期知识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凭借自我认知构建起了系统的函数知识应用体系,既锻炼了学生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所提升,一举两得的教学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2.3从实例出发,注重函数的实际应用
函数本身就具有抽象和复杂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枯燥无味,容易生厌倦感。初中数学课程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在课程准备前对教材稍加熟悉,然后直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法去讲解课本上的例题和知识概念。这样的教学引导使得整个教学课堂显得太过空洞、抽象,整体课程教学效率过低。结合新课程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初中数学课程的导入可以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的了解,赋予知识以"活力",只有将其函数知识拿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让其对函数知识的概念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例如,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学生可以利用求最值方法找出顶点值,从而才能确定最值。当然在实际情况中定义域和顶点没有现实意义,这是不合要求,那这样去求得最值?经过一番简短的课堂讨论后,学生仍旧找不到正确的研究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际情况下的函数定义域,然后明白区域性取值下的最值问题。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现实生活服务,解答一些常见疑难问题。
2.4 从图形结合入手,将其融汇在函数教学中
说到函数,稍有学习经验的教师第一反应就是函数图形,这是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概念与图形的结合讲解,有利于辅助学生理解函数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在解决函数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教学引导要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也是数学函数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函数相对于其他数学知识而言有些过于抽象,但与图形相结合,则使得函数知识形象生动的性质有所凸显。由数量关系来定函数图形,再由图形来确定数的具置和解答方法。例如,一次函数是数组,同时也代表一条直线,,而二次函数则代表一条抛物线。有一题目:函数y=kx+b和函数y=ax2+bx+存在交点,而且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这个交点。这种情况下,教师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画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的特点,就会发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相交,只有两种情况,在顶点相交只有一交点,不在顶点则有两个交点,这样解题方法就明朗起来了只要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值,那就次本题的答案。数形结合思想非常神奇,能让学生在摸不清解题思路的情况下,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3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函数是比较入门的内容,也比较基础的知识,初中生要从概念入手,结合实例,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掌握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才能很好地把握函数知识。函数知识综合性比较强,也比较抽象,但是也比较灵活,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开拓自己的抽象思维空间能力,提高解题效率。才能为今后的高层次的函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作用探讨》,杨平荣,《学术研究》2013年8期
[2]《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 案例及启示》,高富红,《.科教文汇》2011年15期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 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59-01
引言
数学教学在初高中时代是很多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学科,一部分的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数学基础较差,导致了之后的数学学习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效。初中的数学教学相较于小学更加的抽象与难懂,一些几何的概念意义很难让学生们理解,从而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障碍。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就要将这些较为抽象的点生动的表现出来,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海量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补充与讲解,还可以下载一些视频材料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更加的形象,学生们的记忆也更加的深刻。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掌握重难点
1.概念的阐述
多媒体的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年份了,才开始很多的学者不认可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但是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显示出了自身的绝对优势,之后就逐渐的被教育领域接受了。多媒体是集编辑、存储、处理于一身的计算机系统,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二者之间取长补短将课堂教学的资源利用达到最优。
2.弄清楚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是有着自身的生命力的,为了准备一节课老师要花上很长的时间进行课后的教材研究,对于教材的每一节内容都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还有结合着学生的不同情况,之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出教材具体课时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着重的进行讲解,制定课堂教学的分层目标,有着清晰的教学步骤与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课堂效果不断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1]。
3.借助于多媒体掌握、理解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运用到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之前本来十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点变得更加的直观,运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让原本枯燥的初中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断的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不断的拓展学生们的学习渠道,从各个方面来进行知识的获取,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整体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运用多媒体构建学习情境,有效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1.利用多媒体构建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充足的多媒体课件,之后在课堂之上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就构建出了一个与课堂的知识点学习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学生们融入到这个情境之中进行学习能够加强对于知识点的更为全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构建的情境更为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课堂学习更加的事半功倍。
2.巧用多媒体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中学的数学学习实际上是有着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的,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体系的梳理,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准确的找出学习的生长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借助于多媒体加强训练的目的,及时的巩固重难点
1.借助于多媒体中有层次的练习题进行重难点的及时巩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讲解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想要学生们真正的掌握住知识点就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大量的练习也是教学实践的一个方面,所以要利用多媒体的海量习题库来进行大量练习题的巩固。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进行多渠道的拓展练习,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之中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等一系列的功用,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有层次的演练,在课件之中不断的添加入各种难易度的习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去尝试着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创造性自主探究能力。
2.运用多媒体,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们不断的进行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的应用到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大的趋势,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多媒体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集视频、音频、动画、图形等等于一身,在课堂上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将原本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和容易理解。还有就是可以营造出更加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真正的融入进去,不断的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2]。
四、借助于多媒体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的建议
1.不能全部的依赖于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能真正的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教学的经验,老师们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判断中都要借助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这一点上看多媒体是替代不了的。
2.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是提供教学实践的一种途径,但是说到底依旧是一个教学的工具,如何去应用这个工具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是要看老师自身对于教学的整体的观念转变。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真正的融入教学改革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多媒体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有着自身的绝对性的优势,在进行初中数学的重难点突破的过程中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如今的我国教学发展过程中,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主要的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组织引用,促使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课程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生动直观的数学几何表现形式,把抽象的初中数学概念具体化,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索、获取新知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倡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逐渐地变传统的由教师控制的沉闷严肃的课堂氛围为积极活泼、师生互动的互动互助、共同发展的教学氛围。
现代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具有几何作图、视频播放、动画展示、音频播放等功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充分运用动画、图形、音乐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接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课件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一起工作,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和几何作图功能,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一个直观的、形象的了解,帮助他们对立体图形有更深的影响,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对知识有透彻的了解,才会有继续探索、研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往往都是“一粉笔、一黑板、一课本”,使本来就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加枯燥乏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弥补了教学方式单一的缺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这一单元中,如何进行统计调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难题。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数据和实例来让学生统计、画图。现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把要调查、统计的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所要统计的实物,充分感受到实践搜集数据的乐趣,不断地参与课堂教学还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不断研究、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积极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教学情境,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初中数学抽象、乏味、枯燥,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一直都是所有教师面临的巨大难题。尽管教师在黑板上很卖力地画图、演示,学生仍旧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而以形象俱佳、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调动学生各个器官的协调作用,化解教师数学课堂中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与学的效率。
比如,在掌握二次函数性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几何画板功能,根据函数参数的不断变化,展示出各个参数对应的图像,然后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比较中探究出二次函数的性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数学求知欲望,进而极大地增强数学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和国家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该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起来,是我们广大基层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积极倡导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概念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帮助教师把复杂、抽象、乏味、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进入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它具有形象生动、动静结合、操作便捷等优点,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优化课程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它能简化数学问题、具体化抽象概念,使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运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同学们多会认为它比较枯燥和乏味。要想让同学们学好数学,首先要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集图、文、声、画于一体,把数学知识以一种直观有趣的形式传递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地快乐学习,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几何图形的认识”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上海世博会中一些国家馆的图形,并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可以看出这些馆的平面图形包含哪些几何体吗?在同学们陆续回答的过程中,可以用动画同步的展示,并向同学们提问,那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过跟这些几何体相类似的事物么?同学们一般都会对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物感兴趣,会产生激烈的讨论,由此导入课程,学生自会对课程产生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的动画特效呈现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在数学课程的教授中,有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是同学们很难理解的。在多媒体动画效果的辅助下,利用动态画面展现知识推理的全过程,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使抽象变具体的讲解知识,更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和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功能,自由的进行旋转和拼图,还可以运用不同色彩的搭配,很好的展示“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
又例如,我们将11个边长都是a的正方形随意摆出一个图形,然后计算这个图形的表面积。如果是传统教学方式,课本呈现图片或是老师画图的话,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同学们因无法观察到图形的全面,只靠单纯的空间想象完成表面积的计算,就容易出错。如果利用多媒体立体展示,将图形旋转可使学生们看到各个面,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这个多边形的空间形态,提升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节约教学资源,提高讲课效率
在以往的常规课堂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黑板上抄题和画图。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老师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幻灯片来展示其中的演变过程,学生在其动态的演变下探索发现数量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还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让同学们系统的了解知识,更加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几何图形的认识”中关于平行四边形的课程内容讲授完以后,就到了实战阶段,学习推平行线法画平行线,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归纳为四字口诀“一落二靠三推四画”,同学们按着口诀边念边画,一目了然。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要以服务于教学为宗旨,不要喧宾夺主,不应为了使用多媒体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并非所有的课程的所有步骤都需要多媒体的辅助。多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譬如,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花哨”的多媒体技术也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而容易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的教学,应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若一味的只是用多媒体呈现旧知识,就只会让多媒体起到电子黑板的作用。
使用多媒体课件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关键和重点;要具有科学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能正确、准确、明确的反映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要有效的集成多媒体信息,课件中添加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都应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应注意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性,不能死板的只是呈现信息;还应该注意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多媒体技术要在课堂上“适时、适当、适度”的使用,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发展和需要。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其教学的最优效能,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效率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华玲.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年42期
[2]陈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J];考试(教研);2011年11期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利弊
一、引言
近年来,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的优势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的依赖性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并消除其存在的弊端,是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1]。笔者依据实际经验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一)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的重点难点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内容,难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关,不管是难点还是重点,都是教师最关注的内容。传统教学法往往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仅枯燥无聊,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不高。教师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是效果不显著。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出了立体动态的效果,使知识的形成过程一一展现出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例如学习一次函数时,函数公式为y=kx+b,主要探讨的是随着k值的变化,图像有什么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依靠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图形,但是k值不断变化,图形也在不断变化。要画出那么多变化的图形不仅难度大而且浪费时间。应用多媒体就很容易实现这一点,通过设计一个可交互操作的页面,然后随意改变k值,学生就可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变化。学生在这些图形的变化中不断思考,再经过教师的指点,就很容易理解k值变化对于图像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2]。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初中课程中重要的学科,为化学和物理等学科奠定基础,同时数学又是枯燥无聊的,它需要学生大量的运算和逻辑思考,因此很多学生在数学课程上缺乏兴趣。在数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资源,不仅扩展和延伸了教材的内容,而且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内容时,教师可以课前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符合教材内容又有创意的图形,展开教材内容前先播放这些图形,这样不仅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而且使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再讲述教材内容,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弊端
多媒体的应用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却会使学生和教师的依赖性增强。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的课件比较具体而全面,因而在讲解概念时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起到了主导作用。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丰富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课件吸引了,而忽视了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和计算,因而学生的数学水平难以提高。对于多媒体的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前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制作课件上,甚至出现了不备课的现象,而在课堂上,教师则将重点放在演示课件上,一味讲述课件内容,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教师既没有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又没有让学生回答问题,就算有再生动的课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消磨掉。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有可能降低数学水平。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不满足于运用幻灯片演示课件,而追求更专业的软件,但是有些初中数学教师能力不够强大,运用专业软件时往往出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的混乱,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3]。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也离不开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生和教师的依赖性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高,降低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正确合理使用,既要发挥出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又要消除弊端,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董芳,李会栋.多媒体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5(20):538-539.
篇8
关键词:适应 学习方法 数学能力
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而在高一阶段的学习又是尤其的重要,要学完4本必修课本,占了高考的绝大部分内容。大量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新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材内容安排与能力要求的不同
初中数学知识面窄、难度低。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推广和引伸及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o~180o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其他角,为此,高中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角。在初中,一个负数开平方是无意义的,但在高中规定了i2 =-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把数扩大到复数范围。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碰到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的立体几何。这就使初中数学还不错的同学不能适应而感到困难。在能力方面,高中所要求学生的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初中主要考查模仿、简单的推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高中则是在此基础上将全面培养与发展。
2、教师授课方式和对学生听课要求的不同
初中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侧重于模仿。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侧重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倡创新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由于内容多且对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课堂上要求学生听课时要用心思考,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课后要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并反思。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定量与变量的差异
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ax2 + bx + c > 0 (a≠0)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学思想。
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呢?我想提出下面几种意见和建议: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为提高成绩,初中数学教学中将各种题型一一罗列,学生的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 “模式”;(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式”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并且课前来不及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其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订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
高中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体会思想方法,课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作为教师,要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3、精讲精练,落实双基,培养兴趣
实际上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要鼓励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提高数学活动的参与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所以,教师在备课上,就要多想办法:首先,教师选题要精,讲题要透。实际上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不在于难跟多,关键是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通过例题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其次是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让我们的课堂轻松、活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一上课就板起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灵距离,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去征服题目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会一种成就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魅力带给他的快乐。
4、循序渐进,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篇9
【关键词】导学互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1.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迫在眉睫,发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2.1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授”变为“引导”,以引导促进教学,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其表现特征:一是以课时为基础,将课堂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通过课堂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是以教学提纲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三是以“导学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通过课堂导学互动,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I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导学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导学提纲、合作互动、归纳总结和反馈训练四个步骤进行,教师将自身的教学方法与这四个步骤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2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互动、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空间,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师引导学生导纲预习,养成提前自学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导纲预习可以对所学知识的内容及课程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学习提纲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为设计依据。同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有主次的进行提纲自学,并标明在自学过程中的疑惑,方便讲课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还会加强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3.2以多种教学方法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
课堂效果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在运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时,要遵循“以导促学”的教学原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激发各小组的竞争意识,为了快速、准确的解决课堂难题,学生们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答案。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3.3加强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听完一节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加深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填写板书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填写,中间穿插一些重点难点,明确课堂内容的重点。
3.4加强课堂题目的反馈训练
课堂题目的反馈训练是检验学生课堂内容掌握程度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训练题目时,要与课堂内容相衔接,保证训练题目的质量,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导学模式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1导纲预习环节的注意事项
在导纲预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应付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增强对学生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在问题导入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主,语言要富有表现力,适当的配合肢体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提纲的布置内容要分清主次、简明扼要,强调重点、难点。
4.2合作互动环节的注意事项
合作互动环节主要分为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教师精讲三个环节,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的参与讨论,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在精讲环节,教师要强调重点、难点及容易出错、遗漏的学习内容。
4.3归纳总结环节的注意事项
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评价和内容补充,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归纳总结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进行鼓励,不能代替总结。
4.4反馈训练环节的注意事项
这一环节中,教师题目的设计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由于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题目训练过程中,很容易情绪紧张,导致反馈结果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以便得到更多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进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师生间、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尧国慧.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学科教学・数学.广西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篇10
(一)教师方面
第一点,在进行备课时,教师所注重的往往只是教材内容的重点,而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同时还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当堂课的有效组织以及突破重点难点的特殊方法就没能在教案中体现出来。第二点,在课堂上,教师缺乏一定程度的组织能力。一堂课结束后再回过头去看,不难发现:教师只是在按照教材所编排的定理、公式、例题、习题、讲评等对学生进行宣读,占据了几乎整堂课的时间,以至于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练习。第三点,在现有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并没有被真正运用。第四点,不论是上下课,教师在学生身上所倾注的引导力都是不够的。第五点,在教学上,一些教师没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新课改的新要求下无法体现出自主创新,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兴趣培养被制约。
(二)学生方面
第一点,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数学概念、定理及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上缺乏力度。第二点,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个性,而且这种个性差异是比较大的,导致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严重,造成低分数学生的人数持续增加。第三点,学习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是有一部分学生严重缺乏的,不管是课前还是课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表现出漠不关心、无所事事的态度。第四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所做练习题的数量,因此,为了应付中考,教师就采取题海战术,给学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作业负担,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第五点,一些学生理解、把握、推理、复述数学问题的能力比较低下,即便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不能严谨、有序地表达出来,造成难题无法解答。
二、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有一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产生热能的源泉是喜悦和快乐。根据现状,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都产生一种畏惧感:只要一见到数学教师,就会联想到教材中的“X、Y、Z”等之类的数字符号;或者是联想到一些复杂的、看不懂的立体几何图形、相关的函数证明题等,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在教学“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太阳在海面上升起的情境,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知识。
(二)优化教学结构
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教师学生成功实现教学内容的教与学,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抓住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抓住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才能实现教师轻松的教,学生自如的学。只有将该章知识的重点体现出来,才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出现思考偏差。如在教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通过剪拼双管齐下,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课堂上,教师提出动手要求,让学生自己做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然后剪成两部分,旋转之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剪痕位置,猜想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证中位线理论。
2、把握教学难点
对数学难点知识采取分散型的教学方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如分式运算章节,其教学难点就是对分母为多项式的异分母进行加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难点知识进行分散,接着复习、巩固通分、约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再对异分母的分式进行教学。对分式教学一般由浅入深,先对单项式的分母进行运算,再对分母为简单的多项式进行运算,最简公分母是由两个分式的分母直接相乘而得出的,并研究出分母是需要分解因式才能得到最简公分母的分式进行加减。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难点已不再是难点,学生不仅能轻松的掌握难点知识,还能掌握分散难点的方法。
3、透析教学疑问
学生的求知欲的激发需要恰当的疑点来“点燃”。例如:在“绝对值”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疑点是——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从字面上的理解,负数绝对值就是它的相反数就已经将学生绕了进去。这时,就需要老师来指出:例如+5与-5距离原点距离都是5,而我们将这个距离作为+5与-5的绝对值!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设立出疑问,学生就能积极的思考,在教师引导:“找到了一个原点距离为5的单位长度的点”,顺藤摸瓜,也能引出绝对值概念,环环的相扣,以实现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三)合理布置数学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作业的布置与完成直接关系到一个教学内容完成的质量,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1、设计——针对性的作业
作为教师,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数学教材的内容、方法以及学生之间的接收能力的高低以及个性的差异来设计出具有可行性、有效的课内外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自身能力范围完成作业,并且能够有勇气挑战难度更高的作业。
2、设计——实践性的作业
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老师需要将数学知识联系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在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也能够解决作业,并能够通过作业来学习生活能力,也能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3、布置——选择性的作业
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层次、阶梯,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选择性空间,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认识自身能力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只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才能够营造出轻松而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力。
(四)培养学生思维
第一点,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力争在有效的时间内开展出有效的数学练习,以提高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速度。第二点,对学生思维质量的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能够开发数学思维的讨论会,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题思路,进而达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的目的。第三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反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逆向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