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无机化学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无机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对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增添新知,构建符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为最终目的。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删去理论性较强但以后其他课程还会重点讲解的“化学热力学”内容,删去重复中学教材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中的相关内容,对于简单而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同时增加无机物在环境、材料、能源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中的一些较复杂、难于理解的问题,如对称性、晶胞、键能、活化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即以满足讲授元素化学的需要为原则,更深层次的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去解决,而不把难于讲授、难于接受的注释和说明推给课堂。
2.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尤其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始终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创设悬念,使学习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原电池时,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格林太太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金牙,象征着她的财富;另一颗是铜牙,是后来一次车祸中撞掉的。但是自从镶上铜牙,格林太太就觉得头晕,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病因。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继而用动画的形式引出原电池装置。原来是金牙和铜牙组成了原电池,形成电流使得格林太太不舒服,而后引出电极电势的概念。又如在计算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时,都利用了黑斯定律,求解的方法也相同,因此教师在讲授时重点讲解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让学生自我完成并将讲解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计算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黑斯定律、状态函数的理解,教师则重点强调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将最新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的形式给同学作介绍或者对于一些章节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专题实验研究和小论文的设计。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集文字、图表、动画、声音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进度。如在讲授晶体结构时,我们利用晶体结构教具模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晶型结构的特点。再如在讲授杂化轨道、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等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简洁,学生容易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建设了无机化学教学网站,吸引了学生进行网上无机化学学习,使网络上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与在线答疑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考虑到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速度过快,部分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不上,某些无机化学内容单纯用课件讲课效果较差等问题,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辅助于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章节,如氢和稀有气体、金属通论、p区金属等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概括总结”或“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对公式推导、计算举例仍然应用板书、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给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比获得真理更加重要”已成共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机化学的教学,由于在教材上涉及面较广,而在课时分配上又不可能像中学一样做到面面俱到,这样就容易出现教不胜教的局面。指导学生自学,不仅是无机化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而且对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甚至将来整个的学习过程,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尝试到“发现”的乐趣,体会到自己学习能力上质的飞跃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2
关键词:无机化学;科研潜质;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68-02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传统的化学教育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创新,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造成培养的毕业生素质下降。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化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浅谈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
一、重视绪论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的绪论部分旨在对课程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等进行总体上的概括。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忽视了绪论部分的讲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抑制,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到绪论对于整个课程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讲授该内容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借助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如可以从宇宙元素的起源到形成现在生命体的DNA过程,从大到天体物质演变到微观的原子运动等具体实例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奇妙之处,以便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其学习兴趣。
2.明确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石,借助具体的实例说明无机化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把握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阶段,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而教材通常承载着经典但已经过时的知识信息。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查阅大量最新前沿的研究成果,将其图文并茂地融入到绪论介绍中,如既要讲到“门捷列夫发现世界是由一系列周期性递变的元素组成”这些经典知识,又要讲到“现在的纳米技术已经合成出机械强度超过钢铁几百倍的碳纳米管材料”等先进前沿的化学研究成果。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无机化学的魅力和发展前景,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运用动画模型教学
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课堂,但是大多教师的课件仍然缺少直观形象的动画模型,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多媒体动画模型教学将会极为直观地呈现基本原理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空间思维,显著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激发其思考和创造力。如在讲述元素和元素周期律的章节时,概念繁多,知识抽象,教师若仅仅语言阐述“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而元素周期律是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造成的”,此时,初学者常常因概念不清而不能理解。教师若能运用三维动画模型,逐一呈现核内质子数递增对应元素种类的变化,进而展现核外电子如何进行周期性的排布,学生理解掌握就容易多了。实践证明,运用动画模型教学,学生将会迅速接受并理解崭新概念和原理,容易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模式
传统的无机化学课程均有配套的实验课程,然而实验课程的模式和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1)理论课和实验相互脱节。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授课教师往往也不同,造成学生的理论学习难以得到及时针对性的实践,从而削弱理论和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2)针对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缺乏。传统实验课程常实行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实验,不允许学生依据自己学习需要随时实验,对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很少,从而缺乏对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锻炼。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
1.将实验演示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中。课堂实验,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这一章节时,教师若仅仅进行理论讲授,往往显得简单,学生们也认为沉淀过程很简单,似乎都不存在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沉淀实验的操作,通常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如过饱和效应,配位效应,离子效应等。事实上,当今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的合成就是建立在沉淀形成的形貌控制上。如果没有实验和理论的结合,人们是不会发现诸多的自然科学规律,更难以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将实验演示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中将显著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立固定的开放实验室,以供不同学生依据自身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实验有较大的兴趣,仅仅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内容很难满足其需要。结果造成很多具有较好创新能力的学生得不到充足的科学研究训练,阻碍其科学素质的提高。如果能够设立开放的实验室,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实验,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巩固理论课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其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对于培养21世纪新型创新性人才是非常有利的。
四、改变评价机制
传统的无机化学评价机制多侧重于用考题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事实上,这种评价机制往往诱使学生走向题海,而非综合能力的锻炼。事实证明,高分的考生在步入研究生阶段往往表现平庸,其主要原因是科学研究需要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非考试分数。良好的科学潜质需要在大学基础课程学习中得到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钻研。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传统考题模式外附加大学生科研立项考核。教师引导大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去发现问题,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建立适合大学生自身的科学研究项目。最后,通过项目完成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实际上,国内已有不少高校正在尝试这样的评价机制,已经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为了满足新世纪国家对新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化学专业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就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相信在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下,无机化学专业的大学生将会显著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后续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妙琴,王祖浩.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2,(11):21-25.
[2]杨毅敏.高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87-90.
篇3
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素质高,机能强,符合当今社会岗位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所以在教学时候要以够用为主,要强调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后可以根据需求,继续深造学习。针对这些特点,高职对无机化学的课程安排课时相对不多。而无机化学涵盖的内容又特别的繁杂。所以在选用教材的时候,需要精心挑选,能够自主编写教材为最佳。当然,在没有自主编写教材的时候,选用的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课程时,发挥作用。不能照本宣科。要把必需的,关乎实践和工作的内容精讲,花费较多的课程。对其它的内容就采用精简,删除的方式。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无机化学课程有的内容的确是枯燥难懂,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但是这部分知识又是不能忽视,不能跨越的,否则会影响后续课程的连续性。这时候就需要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枯燥中寻找生趣。在抽象中体现具体。比如,重金属元素。可引入中毒时,用牛奶缓解并急救的例子。从生活贴近研究。又可以引用原电池的各种应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还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来列举讨论生活蒸与知识点有关的生活常识。
3教师走入企业,打造双师队伍
教师不能纸上谈兵,要培养能够走上岗位,成为合格技术工人的学生。就要求老师有过岗位工作经验,真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运转有哪些流程,工作人员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任务。所以学校尽量给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可以利用假期,周末休息日。或者学期时间带薪体验岗位。让教师不仅仅是讲师更是技术精湛的技师。
4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集文字、图表、动画、声音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进度。如在讲授杂化轨道、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等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简洁,学生容易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建设了无机化学教学网站,吸引了学生进行网上无机化学学习,使网络上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与在线答疑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4
这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态度,就是要对物质的认识有全局观,要有认识的主线和重点.无全局观就如同失去导航的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航行,辨不清方向.
一、复习内容的繁杂需要全局观
高中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这块内容,涉及到的物质加在一起大约上百种,能发生的反应多达几百个,覆盖面广,知识点繁多,高一新授知识点时所用课时不少于30课,约两个多月.高三复习时,绝对不能像高一时那样,按部就班详细讲解,必须要有全局观,让学生对众多物质的性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教会学生抓住物质的特点,给物质“扣帽子”.一看到物质的名称,脑海中就要有相应的关键形容词.
以金属单质为例,将钠镁铝铁铜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找出各物质化学性质上最大的特点.相当活泼的钠:有酸酸优先、无酸水优先;酸碱“通吃”的铝:与强酸强碱溶液都会释放出氢气;“多变”的铁:遇强则高,遇弱则低,即遇到强氧化剂显示+3价,遇到弱氧化剂显示+2价;不活泼的铜: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在浓稀硝酸、热浓硫酸中均可溶解.
这样一来,对于常见的物质,就有了一个深刻印象,在性质复习中有了一定的指导方向.
二、学生认知的水平需要全局观
高三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各门功课都有无数的知识点要复习,无数的题目要完成,学生很容易产生烦躁感.我们带领学生进入元素化合物这片“大森林”时,若直接看每一棵“树木”,一棵接着一棵的介绍、对比、学习,学生会觉得厌倦、疲惫、烦躁不安.待到我们看完所有“树木”,想回头完整介绍这片“森林”有多么繁茂多么壮观、“树木”之间的联系多么紧密时,学生可能早已经失去耐心.结果就是,最重要的物质间的联系与对比未曾真正掌握,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所以复习某种元素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先画出知识网络,或者由教师给出一张思维导图,学生首先从全局去回忆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哪些物质,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步骤进行转化,这些性质对用途、制取等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在这种全局考虑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会主动的思考、总结、归纳,也很容易找出自己在高一新授课学习时的漏洞和缺陷,能增强复习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的方式需要全局观
每一位教师都会希望自己的课堂有出彩之处,若然枯燥无味,教师自己也会十分难过.在高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上,按部就班、逐一书写、讲解某物质发生反应的方程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没有兴趣的.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能写对几乎所有的方程式,说全该物质所有的性质,这样的课堂对于他们,就是在炒冷饭.如果高一时笔记写的清楚认真的话,就相当于读了一遍老笔记.而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同学,课堂上老师快速的说一遍该物质的性质,他们依旧记不住,这样的课堂既无趣又无效.所以旧知识绝对不能用旧方法,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对比、归纳,要让学生感觉到有新意.
比如,氧化钠与过氧化钠这一组,学生可以从颜色这一物理性质、与水的反应、热稳定性、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化学性质上加以区别.
即使默写方程式这样的训练,也要有新的做法.如,将能与水反应的总结在一起进行训练:钠与冷水、镁与热水、铁与水蒸气、氧化钠、过氧化钠、氯气、溴单质、氟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等与水.从不同角度书写记忆方程式,既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总结归纳,又是对物质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和归纳,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四、试题考察的特点需要全局观
元素化合物部分绝对不是仅仅复习物质的化学性质,默写几个方程就完事.在综合模拟卷、高考卷中,元素化合物通常是作为一种载体,用来考察其他很多方面的知识点.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电子得失守恒、物质的量的计算等.在复习过程中,要融入这些内容,从全局上让学生明白最终的考察方式,同时使复习内容饱满、课堂生动丰富、有一定的思考力度,
比如,在复习氯气性质和的时候,默写氯气与水、氯气与氢氧化钠这两个反应方程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知识点的整合:(1)改成离子方程式,强调次氯酸是弱酸.(2)单线桥分析电子的转移,理解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3)分析转移电子数和氯气的关系,尤其要注意的是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当有1 mol氯气完全和水反应时,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是1 mol;当将1 mol氯气通入足量水中时,转移的电子小于1 mol.
篇5
一、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僵化,不利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通篇讲授,辅之以习题,呈现出一种“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枯燥教学模式,令学生和老师感到倦怠,学习效果不佳。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相对难理解,学生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只能勉强跟上教师进度,基本没有时间思考,几乎很少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内容。
(二)考核方式一刀切,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考量。现有的高财课程的考核模式只注重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受限于及格率的限制,不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大部分学校的高财课程的考核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其中卷面成绩考核范围有限,学生通常在考前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复习,平时成绩基本上是对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体现。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备考状态,体现不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优劣,因此需要在考核方式上寻求更大突破。
(三)学习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讲授为主,学生一旦在课堂上有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很难百分百还原老师讲课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课余利用计算机和手机辅助学习,在其他学科以及会计学的部分课程中已经出现相关的学习软件和模拟考试软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这种方式也可以为本课程借鉴。但是目前学校几乎没有完全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进行开发的教学软件,市场应用软件也几乎空白。
二、完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的思路
(一)立体化的教学过程。一是对每个知识点都要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导入新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有具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向往。对案例的设计要注意发散性和开放性,充分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对问题进行对错的判断。例如,高财课程中外币折算这一章通常是开篇章节,这一章内容讲授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热情,而传统的讲授+练习十分枯燥,效果不好。可以引入相关案例,比如出国旅游或留学,汇率变动导致成本变动等等,简单而生活化的案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过程可以进行情境模拟。高级财务会计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相关理论可以在设计好的情境中模拟进行,更能充分吸收理论知识。例如,破产清算这部分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企业清算中的股东、债务人、债权人、职工等相关角色,在模拟情境中掌握本章内容。三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这里的多媒体教学指的不仅仅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PPT的文字,而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丰富内容的课件形式,甚至是能够开发出师生、形成互动的专门服务于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软件,增强学生学习的渠道和兴趣。四是再好的学习方式离不开认真与勤勉,充分的备课,严格的督促,是任何教学方法中基础和保障。
(二)立体化的考核过程。多年笔者一直在力求颠覆现有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考试形式,力求一种全新的、能真正反映学生掌握层次的考核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实践+论文+平时+卷面”的综合考查方式,各部分分别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5%。一是调查问卷+专题论文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高校在大三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大三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会计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也即将面临着毕业论文写作和就业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企业,基于高财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课程论文,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前期工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平时成绩的考核。具体方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约5人,每组设置一名负责人。每个专题讲完之后,布置相关任务,并在规定时间进行上交。教师对每组上交成果进行评定给出小组的平时分,然后由小组负责人根据小组成员在小组任务中的贡献度给出高低不等的成绩,这样,既避免了教师在不了解每个学生平时表现的基础上给平时分的盲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三是任何实践能力的获得与提高都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也必不可少,为避免出现“老师考什么,学生背什么”和考前学生突击复习的现象,建议减少题量,试卷多样性,考查内容具有代表性。
(三)立体化的学习渠道。建议专业间协同合作,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帮助,建立起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高校长期从事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优秀教师们可以在该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集、试题集、实验指导、课件、授课录像上传供学生学习下载各类资源。进而开发出更简便的手机APP,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考试。当然,一门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靠某一人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靠的是坚持和合作,探索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化、实践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思路。
作者:王娜 刘红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卫东.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5,12:72~73
篇6
[教学重点]推断的方法: 顺读题,逆推导,利用信息综合找;
突破口,特征明,理清思路细推敲。
[教学思路]:明确目标 强化基础例题分析练习反馈
[教学过程] 有机高考复习策略:以考纲为指导,课本为基础,能力为核心。
1.推断不仅全面考查学生对烃及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且较全面测试考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是必考题型,是高考热点也是难点。
2.解题思路:主要是通过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⑴、审清题意(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 ⑵、用足信息(准确获取信息,并迁移应用)⑶、积极思考(判断合理,综合推断)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题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推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的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3.解题方法:①由分子式,初步确定不饱和度,以碳四价确定不饱和键位置;②接受新信息,总结新规律,结合已有知识解题;③由题给官能团推结构,由性质推官能团推结构;④框图题顺逆推,剥离明显条件。
Ⅰ.必备基础: 1.熟悉各类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重代表物及其官能团(断键思维);
2.熟悉理解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图(明主线),
3. 熟悉理解常见的定量关系(推官能团的数目)
4.理解常见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写法(便于猜测可能的结构)。
一【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有机物•性质】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或“―CHO”。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或“―CC―”、“―CHO”或为“苯的同系物”。③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有机物必含有“―CHO”;或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的物质为醛;
⑤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应是酸。
⑥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即含“―OH”、“―COOH”。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若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为酚;
⑦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⑧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邻碳有氢才消去)
⑩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糖或蛋白质。
2.【有机反应条件】①当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并加热时,必定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②当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并加热时,通常为卤代烃或酯的水解反应。
③当反应条件为浓H2SO4并加热时,通常为醇脱水生成醚或不饱化合物,或者是醇与酸的酯化反应。④当反应条件为稀酸并加热时,通常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⑤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并有氧气时,通常是醇氧化为醛或醛氧化为酸。
⑥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时,通常为碳碳双键 、碳碳三键、苯环或醛基的加成反应。⑦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X2的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3.【有机定量关系】:由反应中量的关系确定官能团的个数:常见反应的定量关系:
(1)与X2、HX、H2的反应: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C―~2X2或2HX或2H2; ~3H2)
(2) 1mol―CHO完全反应时生成2molAg或1molCu2O。银镜反应:─CHO~2Ag;(注意:HCHO~4Ag),与新制的Cu(OH)2反应:─CHO~2Cu(OH)2Cu2O;
(3) 1mol―COOH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1molCO2。
(4) 2mol―OH或2mol―COOH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1molH2。
(5)M[C(n+1)H2(n+1)+2O]=M[CnH2nO2]
(6)1mol一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1mol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42,1mol二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84.
(7)1mol某酯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乙酸时,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2,则生成1mol乙酸,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84时,则生成2mol乙酸。
4.【物质•结构】①具有4原子共线的可能含碳碳三键。
②具有4原子共面的可能含醛基;如甲醛 __________③具有6原子共面的可能含碳碳双键.
④具有12原子共面的应含有苯环。
5.【物质•通式】符合CnH2n+2为烷烃,符合CnH2n为烯烃或环烷烃,符合CnH2n-2为炔烃或二烯烃,符合CnH2n-6为苯的同系物,符合CnH2n+2O为醇或醚,符合CnH2nO为醛或酮,符合CnH2nO2为一元饱和脂肪酸或其与一元饱和醇生成的酯或羟基醛等。
6.【物理性质】⑴在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烃,其碳原子数均小于或等于4,而烃的衍生物中只有CH3Cl、CH2=CHCl、HCHO在通常情况下是气态。
⑵、有机物的水溶性:(判断能否用分液漏斗分离)能溶于水的有机物 1、小分子(碳原子数小于4)的醇:CH3OH(甲醇)、C2H5OH(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等;
2、小分子醛:HCHO(甲醛、唯一常温下为气体)、CH3CHO(乙醛)等;
3、小分子羧酸:HCOOH、CH3COOH等。
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1、烃类: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苯、甲苯)等均不溶于水,且ρ(烃)< ρ(水)2、卤代烃:CH3Cl(气体)、CH2Cl2(液体)、CCl4、C6H5―Br、CH3CH2Br等; 3、硝基化合物:C6H5―NO2、TNT等;4、酯和油脂
5、高分子化合物 6、高级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等
7、苯酚:65℃溶液
巩固基础:官能团种类的确定
1.由官能团上的特殊反应确定官能团种类:
①有机物若能发生加成反应,则有机物中一定存在
②有机物若能发生加聚反应,则有机物一定为
③有机物若能与银氨溶液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则有机物存在为
④有机物若能发生酯化反应,则有机物一定存在为
⑤有机物若能发生水解反应,则有机物可能有
⑥有机物若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则有机物一定存在
⑦有机物若能使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则有机物一定有
⑧有机物若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则有机物有
2.由反应条件或性质确定反应类型、确定官能团种类
⑴①有机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的是碳氢键上的反应
②有机物在浓硫酸、浓硝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是反应(硝化)
③若有机物被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则有机物的分子中应有
④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__
⑤有机物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的是 反应;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____
⑥有机物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的是____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⑦有机物在稀硫酸中发生的是________ 反应(酯或油脂等)
⑧有机物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的是(醇的消去或取代或酯化反应)
⑵由化学性质确定确定官能团种类或类别:
⑴.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⑵.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显酸性的有机物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⑸.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化学式或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的守恒确定官能团的种类
4.由反应经历的历程确定官能团的种类
①如果有机物被氧化后再被氧化,则该有机物应为 (醇或烯烃)
②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即具有“______”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___,B是____,C是_____。
官能团数目的确定方法:1.由官能团反应时的物量关系确定官能团的数目
2.由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确定官能团的数目
3.由化学式本身猜测官能团的数目。
即只要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机反应的条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二.熟悉理解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
解有机推断题还必须较为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其中烯烃和卤代烃、醇、醛、羧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图表示。
根据以上图示往往可以找到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从而推断出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典例分析】题型一、根据性质及转化关系推断
1、叙述性质式――根据特征性质、不饱和度等推断官能团
例1:A分子式为C4H8O3 ,根据下列条件确定A的结构简式
1) 能与NaHCO3反应,相同物质的量的A与足量Na、NaHCO3反应产生等量气体,则其必含______、_____¬¬¬¬¬¬__两官能团,不能被CuO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能被CuO氧化,且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
b. 能被CuO氧化,但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与NaHCO3反应,能发生银镜反应
a. 1mol可以与1mol 乙酸酯化:____________________
b. 1mol 被CuO 氧化后,产物可与[Ag(NH3)2]+生成648克 Ag:____________
2、框架图式――根据分子式确定不饱和度(Ω);关注反应条件、产物结构性质、前后照应、左右关联,综观全局;
例2:按下图所示流程生产某高分子涂料。其中M(C3H4O)和A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N和M的分子中碳原子数相等;A的烃基上一氯取代位置有三种.
1、试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 ,M____________
2、物质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 + 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类型:X____________ , Y______________、
二、利用信息推断
例3.已知下列三个反应可以发生。又知有机物A、B、C、D、E、F、G、H 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试写出A~ H 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利用计算进行有机物推断:例4:含有C、H、O 三种元素,分子量为 88 的六种物质,A~F。1mol A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比 B、C、D、E 均多2.5mol, 比F 多 5mol。
⑴ A 与 Na 放出气体,但不与 H2 发生反应、也不与CuO反应;_______________;
⑵ B 能水解,且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
⑶ C+2NaH2 且 C + H2 产物(M=90)_______________;
⑷ D+Na 1/2H2,且D + H2 产物(M=90)_______________;
⑸ E+Na 1/2H2, E + H2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_______________;
⑹F+ Na 1/2H2,可以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
板书:有机推断
题型1. 根据性质及转化关系推断例1例2
2.根据新信息推断 例3
3.根据数据计算推断例4
方法:正逆推法
步骤:1 .由分子式求不饱和度 ,考虑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如芳香族化合物C8H6O2可能有什么官能团?含羧基吗?
2 .确定起推物或起推点 (即突破口 ),注意从题中做题!
3. 正逆推法 A1B1+ A2B2A1B2+A2B1 (取代)
(1)A1B1法: A1=B1+ A2B2 A1__B1 (加成)
(2)守恒法: B2 A2
(3)类比法:信息比较,知识迁移,模型建立,注意审好题再下结论;如芳香族化合物C8H6O4(含羧基)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种不同的H?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作业:见学案巩固练习;请总结:有机物推断一般有哪些类型和方法?
并请大家及时理解记忆补充总结有机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提示)
1、根据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结构;
2、根据相互转变关系和性质推断物质结构; 3、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
4、根据物质性质和转化关系推断反应的条件和类型;5、根据高聚物结构推断单体结构;
6、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 7、根据有机物用途推断物质。
【教学反馈】:需4-5课时,基础例题2一3课时,巩固2课时;
篇7
人教版高一上册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检验方法;
③蔗糖的水解反应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三、教学方式:问题解决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小组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新课引入: 同学们中午都吃些什么? 米饭、面条、蔬菜、肉、鸡蛋 以拉家常方式引入课题,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环节一:三大营养物质的组成特点 提出问题:根据表3-3思考讨论如下问题:①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上有什么共性;你能说出它们的类别?②糖类各代表物的分子式有何特点?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③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有何特点?④通过以上分析你对哪些物质属于糖类有何认识?
⑤油和脂在组成上有何区别?⑥如何鉴别它们?检验?
小组热烈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糖有个基本的认识,
环节二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总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自己动手,让学生在做中学
环节三水解反应(共性) 蔗糖水解教师边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油脂的水解较复杂,由酯化反应的特点----水解反应---油脂水解的产物----两种环境下产物的差异---皂化反应
蛋白质水解产物----各种氨基酸
观察、记录、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自主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存在与应用 阅读、讨论 了解常识,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 见板书 特出重点,形成知识体系
环节六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共性和属类
都含C、H、O 三种元素 都是烃的衍生物,其中油脂属于酯类
2.分类与同分异构现象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鉴别方法)
(一)特征反应(特性)
1.葡萄糖①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医学上用于诊断糖尿病
②银镜反应 制镜工业,热水胆瓶镀银(还原性糖或者-CHO的检验方法)
2.淀粉—常温下淀粉遇碘(I2)变蓝
3. 蛋白质 ①颜色反应 ②灼烧
(二).水解反应 (共性)
①单糖不水解,二塘、多糖水解产物是单糖
②油脂酸性、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③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
看了高一上册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的人还看:
1.高一化学教程视频:硫和氮的氧化物
2.高一上册语文我的四季教案
3.高一上册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
4.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5.高一化学氨教学设计
6.高一上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篇8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定
应用本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课程的构建和教学内容选取上应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工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内容主要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气体与溶液、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等,是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无机化学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实训也是学生早期接触实训课之一,对学生良好实训习惯的培养,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无机化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传统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教学内容选取偏重够用和实用,实训教学偏重基础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脱节,因此非常有必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和实验教材进行修订与完善。2.课程内容构建不合理无机化学课程知识点繁多且抽象,理论授课30学时,实训授课30学时,要完成全部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对相对较深的理论内容不做涉及。且实训教学项目设置以验证性实训为主,设计型及综合型项目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利。3.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目前无机化学教学采用多媒体加黑板的方式,普通内容采用PPT播放,重难点黑板板书详细讲解,这种模式可以对重难点详细讲解,突破重难点,但对学生吸引力有限,而且有些抽象的知识点学习效果不理想。且实训项目与理论讲解分开进行,教师先对理论进行讲解,再安排相关实训项目,理实一体化没有完全体现。4.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差,实验操作能力为零,且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说话、玩手机现象时有发生,在实训操作中不能严格按照教师示范及要求进行,存在糊弄偷懒的情况。
二、无机化学教学进行的改革和探索
篇9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化学教学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开课成为教学表演”的现象
在我们的化学教学实践中,经常有这种情形:新课程的实施成了一项“面子工程”,是展示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表明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程了。于是,公开教学时是“新课程”,极力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多媒体课件用上了,化学实验不再“纸上谈兵”,学生也有了发言权;但平时上课时并非“新课程”,教师“扎扎实实”且拼命地讲解化学习题,学生整天在题海中遨游。“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束了,还要用专门的时间来进一步“明确学习要点、重点”。一些教师在上公开课前,已经在不同的班级上过数遍,最后呈现给听课者的其实是一堂“完美”的作秀课。这类“只开花不结果”的教学表演,既有损教师的师德风范,又严重毒害了学生的纯洁心灵。同时这类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或研讨课)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时间,根本就没有观摩和研讨的价值。
2.“提问没有思维力度”的现象
由于新课改强调师生的互动,所以有时教师把一个完整的化学问题的表述化成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力度的“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等小问题,不停地问学生,搞得满堂课非常热闹,但没有丝毫的思维深度。
3.“滥用多媒体”的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一些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实现或者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体现了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独特的优越性。但凡是都有个“度”,不加分析地滥用多媒体反而会弄巧成拙。
有的教师在用多媒体手段模拟实验时,为了增强感染力,加上了绚烂的画面、眼花缭乱的动画、动听的音乐等,大量的次要因素冲淡了作为主体的实验本身。学生虽然有了兴趣,但却不是对实验,而是对这些次要因素。这样的实验模拟只能是过眼云烟,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还能记起音乐,超炫的动画过渡,却忘记了化学实验的本质,岂不是喧宾夺主?
对于一些本身容易实现、易于观察的实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动画等手段来实现,而有些教师却偏偏要用,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呢?比如“滴水生火”实验,实验极其简单,现象比较明显,操作时,稍微注意一下安全,学生就能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奇妙和魔力,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以上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都不符合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即忽视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因此难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中国几千年来,人们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的教育传统的影响,师生的关系长期以来讲究“师道尊严”,而不追求“民主平等”。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师生观的确需要加以改革。现代社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今天的教学观主张把教学过程看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缺一不可的。
虽然现代社会中教师和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却不是平分秋色的。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教师指导作用的引领下,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中学生毕竟是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等,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指导、和训练。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却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最大限度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却将教师的指导作用置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边缘。在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少人认为今天的教师已经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乍一看,这一观点没有什么问题,但它在实践中却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后,原本作为主角的老师在课堂上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老师谈“讲”色变,他们担心背上“填鸭式”和“满堂灌”的黑锅,于是绞尽脑汁体现以学生的“自学”和“读书”,上课随心所欲,清闲若定。试想,这样的教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吗?正如有的教师所质疑的那样,新课程改革把教师定位为乐队中的小提琴手,如果现在“平等中的首席”都不演奏了,这个乐队还有谱吗?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说的是,我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育学生,但是,我们不能够因此贬低教师。教师闻道在先,而且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理应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弘扬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密切相关的。
三、过于推崇学生的自主探究,否定教师的系统讲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有一定改进,让人直接感受到了新课程、新课堂的清新气息。课堂上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阅读、操作、思考、想象、观察、实验,但学习方式转变也出现了自主探究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
其实,并非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都必须探究,也不是只有探究才有探究,才能体现新课程。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丰富的“直接经验”的储备的时候,教学没有必要采用“探究”的方式,只要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即可。
篇10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一、新时期对高校无机化学教学的要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不断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承给下一代,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发展又会促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学好无机化学,应该让经典基础学科化学与现代科学彼此交融、相互渗透、谋求共同发展。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应该积极体现化学的这些特点。
2.高校模式转变的要求
就目前情况而言,课程模式越来越趋向于不同形式的综合性课程。从单纯的、传统的以化学为中心的普通模式向医学化学、材料化学、医学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化学、环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模式转变。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也应该体现出这些转变。
二、当前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中常常是以一本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堂讲授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将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念逐渐转变为重点让学生获取如何掌握知识的手段及方法,最终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很注重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如果要培养出更多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也要积极加强基础教育,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课堂,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健康人格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合格人才。当前无机化学的教材建设及教学内容中也体现出这一教育理念,大学课堂一节课的信息量很大,知识面很广,许多学生往往因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所以如果大学一年级的授课教师只顾自己上课,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授课内容,学生通常就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教学效果因此也会大打折扣。
2.课程内容的古板,缺乏灵活性
作为发展比较早的一门学科,化学又是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科学。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如何能够使无机化学教学保持传统经典理论体系,又能使无机化学与当代科学相互融合,满足高校学科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无机化学的教材仍然比较死板,课程内容单调,课后习题也仅仅是许多教材中例题的翻版。这种缺乏灵活、内容古板的课程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3.化学知识体系的庞大与无机化学教学时数的限制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科,化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生物学、药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且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其理论与知识,所以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是拥有不断增加的空间与趋势的。但是因为高校的教学时数有限,不断减少、压缩教学时数却成了教学改革总的趋势,高等院校因此也就面临一个必要的问题:如何合理解决化学教学知识内容多,但是教学课时少的矛盾。
三、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法
1.改进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不但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还应该努力做到注重基础、重点突出、内容精练、利于自学、便于讲授。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教学课时数不断压缩,更应该精简教材内容,尽量减少与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以及中学化学重复的内容。例如原子分子结构、四大化学反应等都是无机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授方法,在给出清晰明确的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应用,使学生在反复的应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此外,现在有些新成就尚未写进教材中,一些旧的内容也来不及删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讲授经典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适当增加无机物在能源、环境、信息等领域的应用,适当延伸,尽量为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2.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与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例如,热力学部分公式较多,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启发式,将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将更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入课堂;物质结构这一部分是无机化学中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取“课件讲线条,板书讲细节”的方法;元素化学部分的内容较多而且比较复杂,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学习与教师重点讲解的方式有机结合,以物质结构知识为指导,加深对物质的认识。
3.重视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掌握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是否能够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无机化学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首先,要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分为有课程实验和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两种形式。实验内容的安排要做到合理布局、逐步引导深化。在课程实验中,包括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课程实验结束后,可以安排一周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主要以无机物合成为主,提前安排实验课题,让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然后拟定实验方案,最后经教师审阅批准后独立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这样既实现了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无机物研究的常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重视实验素养培养。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实践的第一步,一定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需要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勇于实践、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清洁整齐的工作习惯。最后,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侧重讲解为什么这样做,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应观察什么、如何有效观察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