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新课标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程体系的特点
与以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一标准的提出,建立在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中化学教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表现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提出,表明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重点及主导思想发生了转变,为高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求高中化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通过化学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包括自由精神、自觉精神、超越精神和人的价值观,其核心思想是充分尊重人和人的价值,追求真善美,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科学作为改造自然世界,改善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一种重要工具,其精神必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也就是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步凸显.这些问题追根溯源都必须归结于人文精神的失落.所以“新课标”就这一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出高中化学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做事之前,先学做人.这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利益.
2.通过化学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核心思想就是进行创新教育.
因此新课标也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化学学习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化学是一门根植于生活之中,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小到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大到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在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中,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其背后也无一不隐藏着耐人深思的化学原理.
“为什么可以用苹果催熟生香蕉”,“为什么可以用醋洗茶渍”.通过引入这些直观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产生“顿悟”.不仅可以防止学生对“高深莫测”的化学产生畏难情绪,相反还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使学生习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求真去伪,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化学无穷无尽的乐趣.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4.关注自我评价,倡导个性发展
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自身特点的认识过程,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动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多为学生提供设计实验、探讨问题的机会,确保学生具有足够的发挥空间,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加强对自己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克服缺点,发挥优点,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此外,我们的化学教学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并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通过更为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发展个体兴趣,挖掘潜在优势,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学习化学和从事化学研究.
二、新课标对当代化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的提出对高中化学教育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无论是在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还是课程的设计思路上的改革,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如何适应新课标的主导思想,如何将其切实有效的贯彻进日常教学,这些都使得“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者—高中化学教师,必然要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1.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讲知识”,学生“听知识”,教师成了教学活动中的强势权威者,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过程中,渐渐的丧失了反驳的能力,也放弃了反驳的欲望,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这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其实所谓“教学”,有“学”才有“教”,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从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要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需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和提高,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相长,促进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其次,正确认识教学目的.新课标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虽然目前高中化学教育在短期来看还必须服务于学生的高考升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型的人才早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的化学教育必须紧密地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从以往以“化学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化学生活”为中心,避免纯理论知识讲得太深,授课内容过于单调,致使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此外,我们还应重视化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深层意义,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转变教学方法
针对前文提到的教学思想,笔者认为要贯彻这些思想,就必须转变和革新陈旧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数化学教育方式仍然是“满堂灌”,课程内容讲什么、怎么讲、讲多深、讲多广,这些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忽略了学生兴趣及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学必须坚持“民主精神”,大力提倡并开展讨论和实践活动,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构建桥梁,促进自主交流、合作互利.在互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模拟化学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同时,在教学互动中,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善于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目的,通过情感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3.优化知识结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方法,还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知识结构问题.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指既要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利用,是形成良好认知的保障.
篇2
关键词:插画教学;新课标;要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78-01
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大,毕业后工作难找等等社会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实力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学生的竞争实力就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上好这一门课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教学创新的机遇。
一、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
新课标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技工学校插画专业的教授者。首先自己要努力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标,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如果为人师者都不能及时跟进新课标,按新课标要求“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学生就更加茫然了。其次新课标对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哦跟进时代专业脉搏,时刻学习,掌握该科的理论前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育,培养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再次,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学要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进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扬创新教学模式。
二、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
1.插画教育的就业现状。插画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广泛应用于杂志、书籍、产品包装、宣传等领域,有着美好的就业前景。但目前的就业形势趋不容乐观。一是毕业生达不到社会需求人才的标准。二是很多学生对这一学科理解的误区和偏差,导致学生就业选择面狭隘,造成了难就业的局势。不论现状如何,我们都要相信这个行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首先是国外的先例,在国外插画行业的发展迅速,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其次,我国的插画行业虽然发展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电子、软件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插画行业目前的市场还是相当广阔的。所以我相信在插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下,插画行业会有一个更璀璨的未来。
2.技工学校插画教学面对的学生的现状。首先由于技工学校招生的生源等问题导致了一个技工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专业水平比大专院校较低。但对教师的要求是培养更优秀,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这是技工学校在就业竞争激励的当今社会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其次,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的个性强,自主意识强。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刀。较强的个性和自主能力容易导致学生纪律涣散,难以管制。但如果引导得当,这些个性的、张扬的元素又是创作的催化剂,特别是与艺术相关的插画课程,需要这种张扬、个性的创新意识。第三,90后的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在学业上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课堂的活跃气氛,协调好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接受、领会新知识。
3.插画职业的现状。插画职业是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一个行业,呈现的是百花争艳,各有所长的局面。就目前插画的创作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插画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在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更新下,插画的设计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利用现代科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现代的插画设计,求插画设计者能利用绘画、摄影、电脑合成等多种手法设计、表现、制作新颖的插画作品。第二、插画设计手法的多样性。现代的插画制作中,创作者的思维更大胆、更活跃。在插画设计中可以利用想象、夸张等手法来表达插画内涵。技术科技的支持和当代人欣赏艺术的多元化,为插画创作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第三、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在数字化、网络高速发展、普遍应用的当今,插画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印刷媒体,而更多、更有冲击力的新媒体传播更为插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展示平台。
4.课堂。在课堂上,第一要以学生为本,多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方向。要是抛开学生只顾自己讲,那么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违背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概念。第二在课堂上不能呆板的讲授理论知识,要注重教学创新,比如使用“案例教学法”生动、形象的将教学内容穿插其中。第三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多于学生互动,开展互动教学可以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但要注意的是课堂需要活跃的气氛,但活跃不代表可以放任自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第四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应更多的引导、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教学。在教学中,第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插画教学中相关的方面很多如美术、创意、构思、色彩、表现等等。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某一方面较差,就会影响到他创作的整体感觉。所以在插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设计是插画教学的基础和根本目标。插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插画制作流程,能独立制作、创作插画。第三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在好的创意不表现出来也就无法被人们认知。在教学中只有培养好学生的表现能力,才能使学生学到的才能的得以应用、实现。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设计灵感之源,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才能使学生在插画设计中制作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插画作品。第五改变传统的以培养学生手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应更加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只有两者的合理结合,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插画制作人才。
插画课程的学习和创造是一件很美妙的事,这一过程是艺术的表现和升华。每一个热爱生活,富有激情的人都不会拒绝艺术。但是在进行插画教学中决不可只注重于“教”而忽视了学生。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都是学生,培养他们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在农村地区面临着独特的困难和障碍。文章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听课等方法,调查了云南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施现状、存在困难及教学实践探索的情况,并结合云南农村的特点,从初中化学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和评价体系改革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可推进和落实新课标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调查;建议
新课标的实施及新课标教程的全面启动对初中化学教学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件较落后的农村,一些矛盾更加突出。
据2010年末统计,云南省的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39%。农村与城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受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整个云南省教育质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认识云南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对于推进云南农村学校全面落实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巩固农村“普九”攻坚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方法和实施过程
以云南的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大理、怒江、迪庆、德宏、红河、楚雄、文山等16个州市参加国培计划的部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以及顶岗实习的化学师范生为对象,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访谈和课堂听课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所在学校的化学教学实施、当地的教育、新课标的执行、新教材的使用及教师教学技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1.新课标下教学实施的现状。超过70%的调查对象所在的农村中学实施初中化学新课标时间都很短(仅1年),实施最长时间(4年)的农村中学不超过5%,且新课改情况与新课标的要求差距仍然较大。即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中学实施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时间短、改进少、与新课改的要求差距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是对化学教师在转变教育理念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既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又是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然而,新课标强调的“课外拓展”、“探究性活动”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较难有效实施,如表1,大多数教师会分配学生课后自学,这容易导致新教材中适应、体现新课标的新内容被忽略。调查中,41.7%的农村教师表示从未组织过探究性的课外活动;其他教师表示,组织课外活动的次数较少,每学年1~2次,且大多采用传统演示的教学方式来实施,较难达到探究的目的和效果。
2.新课标下教学实施的主要困难。
(1)转变教和学的理念、方式的困难。由于没有完善的改革体系,以及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经验不足而担心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学任务和考试成绩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主,对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往往“敬而远之”。
此外,云南省的乡村居住人口占64.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占70.87%,多数家长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学习较少,且一些少数民族传统和习俗也会干扰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利于家庭对学习的关注和投入。多数学生在中考的压力下,为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依然习惯并愿意充当传统教学模式的配角,把精力集中在做练习题上以强化知识,而对于基础教育改革没有过多的兴趣。如在化学实验中仍有45%的学生很少动手,仅作为助手或旁观者来记录和记忆实验现象。这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2)使用新教材的困难。目前,云南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使用人教版教材,该教材涵盖五个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超过60%的教师认为“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科学探究”为较难实施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面临着“如何正确把握教材与教学、教材与命题、教材与中考等关系”的困难。而在农村中学,一个化学教师通常要上几个班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任务重;且针对这些新课标和新教材内容,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研读课标和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策划探究活动、讲解历年考题等。这些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且教学的方法、资源、设备落后,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课标新教材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3)教师的教学技能普遍不高。超过50%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教学目标和要求中较难实现的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与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知识局限性相关。据反映,其职业技能继续教育或与兄弟学校间交流的机会较少;对新的专业知识和科技成果了解少,可查资料少,有时不能完全理解新教材中一些新的学科知识;即综合知识的不足,限制了探究活动的实施。因此,要落实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据调查,新课标实施后,有关部门组织过新课标、新教材的相关培训,包括新课程标准、化学教材、教法的培训。但这些培训的时间较短、次数少、覆盖面窄,仅有约一半的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且仅一次。在一线教学的化学教师渴望且需要得到以下相关培训:化学前沿知识、新教材与新课标的分析与解读、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案例分析、中考评价方式的改革及其在新课标下教学中的落实。
(4)教学硬件条件的限制。48.3%的教师表示“设备及药品有限,难以实现探究性实验”;46%的学校仅购买了部分新教材、新课标配套的多媒体设备和课件,50%的学校没有购买,此外,43%的学校仅有一套教学多媒体设备,这满足不了日常教学的需求。
(5)评价体系导向的缺陷。55%的教师认为,新课标实施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68.3%的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因此,新课标的实施较难实现,教和学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应对考试。教师对主要的评价体系内容改革的期望比例为:①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占51.7%;
②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46.7%;③学科教学技术的提高占41.5%;④校本教材和课程的开发占30%;⑤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占26.7%。可见,亟待改革和落实新课标下的评价体系,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6)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知识面窄,难以理解和接受一些科技新知识和抽象概念。大多数农村学生从未走出过大山,信息闭塞,见识面较窄,对现代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条件借助于实物、模型、多媒体资源、影像等直观教具,仅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黑板板书、口述等),这让教师较难清晰地讲述一些化学前沿的科技知识,学生也很难学习和理解。
3.新课标下的一些教学实践探索。新课改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变关注学习结果为关注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达到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已开展了一些教学探索:①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近50%的教师增加了“学生互动和反馈”、“启发教学”、“小组讨论”,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其学习兴趣。②在上课过程中,近80%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其中,超过20%的教师还会通过多媒体辅助来改善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浅显易懂。③结合农村实际实验条件,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与农业科技相关的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新课标下“化学—生活—社会”的教育新理念。④约30%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开始向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定量评价和评语与活动记录等定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转变。遗憾的是,由于改革实施的时间较短和实际条件的限制,这些教学实践探索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一些建议
1.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转变是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有力武器。根据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以及新教材可知,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均有较大的转变。为达到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可将化学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劳动经验联系起来,强化和渗透农药、化肥等农村急需的知识,把科普知识融入课程中,有条件的地方可尝试编写具有农村特色的乡土教材;在实验环节中,可增加家庭式实验的设计和开展比例,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探索的兴趣。这些改进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增强家长培育孩子的信心,能促进教学过程顺利和正常地开展,并实现“面向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农村教育思路。
2.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是实施新课标和新教材教学内容的有力保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知识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①对于现有农村化学教师:可通过加大新课标、新教材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新要求和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些优秀的探究性活动案例或交流平台(如网络教学资源、城市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帮扶等)。②对于农村教师队伍的新生和后备力量——化学师范生,在学习期间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训练,如“课前小讲台”、教学模拟、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化学教学技能训练,使他们在加入农村化学教师队伍后,能将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方式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同时,培训其设计经济成本较低的家庭小型实验的能力,以适应和克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限的困难,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
3.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后勤”保障。据调查,目前以考试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执行。为此,应建立和完善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内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以档案或视频等形式记录并作出发展性的评价,能综合评价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或应对新课标教学要求所采取的合理措施,也可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中。
新课标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摒弃学习结果,即考试成绩的评价,建议可采用权重比例计算的方法来协调“过程性评价”和“考试成绩”,具体权重比例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讨论和审批,以及当地农村中学的升学要求和学生素质来权衡。
参考文献:
[1]田应福,张丽芳.云南省农村中学生与城市中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分析[J].运动,2012,(46):113-114.
篇4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策略;高中化学
一、引言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以及实施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强调了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基本课程教学理念。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1.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性
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记录所观察到的化学实验现象,解释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和得出最终的结论。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实验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之前,老师都会提前安排,预先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因为节约时间或者其他原因降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用变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全面系统的复习。全面系统的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消化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能够进一步深化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教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根本规律,用变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紧扣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作用。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从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变到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化学用语学习。化学用语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新课标不主张僵化和机械地记忆那些化学的基本概念,但对化学用语教学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
(2)以点带面,融会贯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中化学教师应教育学生多思考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分类,从而提高学生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教训。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即使在学习上获得很小的成功,教师也应当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如果总是采用批评教训的方式,学生肯定会产生逆反情绪,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由此导致高中化学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下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体会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体现新课标要求的素质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晓承.化学开放性试题的设计思路[J].化学教学,2006(12).
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师;意识;执行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1-004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19
在认真总结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实验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即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于今年秋季正式启用。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将修订的重点放在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和我国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着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修订的基本原则中则着重强调: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新课标以其更加先进的理念、清晰的目标,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么初中化学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新课程的执行力呢?笔者认为在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时,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确立以下意识。
一、目标意识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目标”中进一步明确“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实施的要求上更加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割裂的整体,在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正因如此,新课标在教学目标设计别强调要“全面体现三维目标”,“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构建教学目标”。因此,在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目标意识,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教学目标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并努力探索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力求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如在实施以实验为主的探究课的教学时,一方面,既要着力于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训练实验操作技能,又要高度关注对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表述实验结论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必须重视以具体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探究方法的同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活动意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再次明确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依据新课标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确立活动意识,要学会并习惯通过活动进行教学,主动并善于应用活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尽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一是精心组织探究活动,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人认识,创设积极的富有驱动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既要有一定的过程提示,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高效的参与,又要有恰当的方法引导,以帮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启迪思维,在自主探究中加强体验,在交流合作中完善观点。二是切实重视和加强实验活动,不仅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还要营造宽松的实验氛围,让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实践。不仅要灵活地开展实验教学,尽可能创造条件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更要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把亲身体验和内化感悟结合起来,把知识的学习、方法的获得与能力的发展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三是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活动,首先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确保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生活背景等多方面具有互补性;其次要精心选择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方面提出问题,使学生既能明确合作交流的方向,又能感受合作交流的价值,从而乐于通过合作交流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和自主建构。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新课标;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改革给以高度的重视,以满足社会对高科技复合型人才提出的高要求。近年来,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化学教师在总结原有的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寻找到了更适合现代初中生的教学方法,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一、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中,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仅要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综合能力,还要促进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1.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
目前初中化学教师仍然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顾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只顾着在做笔记,然后课后是繁重的课业;教师课堂教学只注重量而不考虑质的问题,学生只注意听而没有学会思考,使初中化学课堂显得很呆板,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达不到化学教学的目的。
2.教学目的不明确
很多初中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注重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能为初中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能及时帮助初中生拓展视野,不注重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3.教学内容不丰富
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很多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使初中生能学到的化学知识受到限制,导致初中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得不到提高;化学方面的活动较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使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快速提升。
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实践,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要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注重互动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因此,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化学是一门综合学习学科,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新课标要求下,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带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通过各种方法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初中教学中,初中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让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变得轻松,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种化学活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自我总结和综合素质修养提升,从而使化学教学更有效,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初中生之间的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针对课堂上易溶于水的碱性物质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初中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它可以拓宽教学范围,让初中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化学学习活动,如化学知识竞赛、化学情景剧表演等。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比赛内容的不同,初中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素材,从而锻炼了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与此同时,丰富的化学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各种化学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协作能力,达到提高初中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目的。
3.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注重实践应用
新课标要求下,初中教师在化学教师中,要有效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让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具体。所以,初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将课文中一些内容用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用卡通动画人物和声音进行讲解,使化学知识变得形象,有立体感。例如,在进行化学之最的教学时,采用视频将各种物质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短片,可以帮助初中生很快进入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加深化学之最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达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7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夯实基础;专题复习;答题心态;审题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更是检验一个人基本知识、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组织学生复习,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是我们每一位高三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根据我的经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不当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复习中才能方向明确有的放失,才能在有效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复习效果。新课标对化学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并且在今年的新课标卷中已完全体现出来,比如今年新课标Ⅱ卷中的27题,题的信息量大,新的知识多,需要我们对题中给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利用我们学过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除杂质的方法进行思维,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那么我们在今年的复习中就应该侧重这些化工题的训练,让学生能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出题中有用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考试说明》将化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我们应该研究哪些是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考内容,在难度和能力要求上有什么变化,哪些内容删去不考,哪些又是新增的内容。
二、分析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题,弄清考试的方向。2013年是我们进入新课改以来的第一次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也分为Ⅰ卷和Ⅱ卷,我们用的是Ⅱ卷,在难度上与Ⅰ卷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问题的呈现形式、能力的要求上与Ⅰ卷相同,与以前的全国卷差别较大,题型更灵活,探究题增多,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多参考以前的全国新课标卷。通过分析,在题量上新课标卷主要由七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和三道三选一的选做题构成;分值上,客观题42分,比以前的全国卷少了一个题,少了6分;主观题为43分,选做题15分;在出题趋势上为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依据教材不拘泥于教材,主干为:n及NA,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电化学,物质结构,速率平衡,离子平衡,无机化工,有机合成,实验探究;新的热点为平衡常数,盖斯定律。
三、第一轮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课本知识是学习的精髓,我们只有把基础知识打牢了,才能升华拔高。所以我们在第一轮的复习时应该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进行复习,理清知识的脉络,逐渐夯实基础。在复习后面的知识要不断的回顾前面的知识,可以采取层层递进,逐步扩大考试知识面的方法进行复习。
四、分类总结、专题复习,掌握解题方法,突破难点、追随热点。(一)、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善于总结,把知识系统化。通过对这几年新课标考题的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物质的量及其有关计算、离子方程式和离子共存、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原电池和电解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计算,热化学盖斯定律的应用、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二)、在专题复习时,注意解题方法的讲解,比如: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1)标价态,调系数;(2)电子转移守恒;(3)质量守恒。2.有关化学平衡的“始、变、平”解题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3.差量法、守恒法;4.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目标化学方程式与已知化学方程式比较,通过加减消除中间量;5.电化学解题方法,解电解题的四步骤, (1)分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2)阴阳离子移动方向和放电顺序;(3)书写电极反应(注意电极材料是否放电,仍然按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写电极反应);(4)合并电极反应,书写电解总反应。6.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方法,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四作辅助线。先拐先平,先平速率大等,这样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找出规律。(三)、在复习时我们要善于抓住热点,比如去年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那么大气污染、水污染的问题是我们今年复习应该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五、培优补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于优生采取诊断式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对一些学困生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由教师精选一些基础的题,每周集中训练,打牢学生基础。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自主学习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受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
小,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做简要论述,以供化学教育同行借鉴并获得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开始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但是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很多教师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只注重化学理论知识不重视化学实验,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只要了解实验过程,在考试时能用笔描述出来就行,至于会不会做不要紧;还有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模式单一化,那些实验教学的原则根本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学方式毫无创新可言,自然也激不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和兴趣;另外,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很多教师都是先进行演示,让学生观看完毕后再进行模仿操作,这样只动手不动脑的实验模式更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目前初中实验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使化学实验教学价值的发挥大打折扣,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和措施
1.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进行实验改革是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项目。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改善实验教学,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提高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不放过任何一个跟学生一起做实验的机会,课本上涉及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等等我都是跟学生一起完成。学生有了亲自做实验的机会,才能逐渐学会使用仪器的方法,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化学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了,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课标理念要求化学实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我把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排在一起,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善于观察,有的学生善于创新……通过这样对学生进行组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做实验的成功率,更有利于提高不同水平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比如,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一实验时,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设计出做实验的装置,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一起面对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做完实验以后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认可后也会由衷地感到高兴,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进行适当鼓励,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新课标强调,通过化学实验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因为初中学生年龄小,再加上知识有限、缺乏经验,在实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他们想不到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先肯定他们努力探索新知识的态度并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寻找到正确答案。做完实验后,让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因为每位学生都参与了实验过程,每个人肯定都有话讲。而且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收获和心得,不仅扩大了化学知识面,还能挖掘出学生无限的潜能。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教育理论的学习,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通过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等来实现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然,我们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标准理念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又能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健.初中化学实验图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杨建春.初中化学教学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鲍正荣,文丰玉,高成.中学化学新课程试验技术.科学出版社,2012.
[4]学而思培优教研中心.学而思培优·推断·实验·计算秘籍:初中化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篇9
现行高中化学新课标强调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认识五彩斑斓,丰富多彩,与人类也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奥秘,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每一位化学老师都应着重做的事。
在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需要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现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探究实验教学中的体会:
一、加深对新课标概念的理解
教师应在新课标下更新观念,必须从简单的知识传播者向学生的发展促进者转变,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理念,还要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只有创新的教,才能创新的学。
光有精神远远不够,物质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硬件设施方面也应营造更适合于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环境,譬如仪器设备,教学工具,实验经费,书籍,多媒体设备等。
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营造民主气氛,师生间应加强情感交流,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鼓励式教学,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加活跃,没有心理负担,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大胆进行讨论,质疑,甚至于创新。
二、明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基本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实验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正确的实验探究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发掘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验证性和探究性,两者相辅相成,不能独立存在。
三、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革新实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应有一定新颖性、先进性和实验性,要充分体现出创造的力量,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认识新知识,提炼新办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这也正是增设探究性实验的宗旨。
所以教师应适当发明或革新一些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他们不只是依赖课本,而是能扩散思维,从而探究出新的想法。有了教师的榜样,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摆脱课本上的束缚,寻求更多、更妙的思路和方法。一般的探究性实验难度都较大,学生经验又不足,因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尽量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简易器材,实验的难度也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
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是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也可以使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绝不会是终裁者。
四、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10-01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正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明确科学素养的涵义,了解科学素养的意义,明确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一、加强《新课标》理念学习,提高教师对科学素养的理解
科学素养的含义,通用的解释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学校教育就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是理科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标》在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如何发挥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实验类型多,与生活关联强的学科优势,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领域,应是每位化学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二、紧扣《新课标》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科学知识水平
掌握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保证。一个科学知识储备贫乏的人,是不可能提高他的科学素养的。离开了科学知识这个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空谈。《新课标》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为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其初步运用,就要引导学生领会化学知识系统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整合。通过对基础知识系统地学习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标》理念倡导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特别把“科学探究”列为《课程内容》五个一级主题的首位。
1.在化学实验中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品质,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直观的素材,及时适度地利用这些素材组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化学实验的内在乐趣,还能让学生的科学情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陶冶和提升。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应用科学方法,体验科学过程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学习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学习以本来面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思维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升华科学思维。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知识整合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效的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规定设置的新课改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态度、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形成科学探究精神、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学校定期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普讲座、科学家事迹展、科学知识竞赛、爱科学手抄报制作等,开辟科技图书角、组建课外科学社团,在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有效利用各种媒体途径,拓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