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统计学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统计学;教育改革
一、统计学专业的研究方向
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数学类专业的统计学,其的教学和课程设置应更加具有钻研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我国各个高校的统计学专业的设置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高校只有根据自己学校的发展现状,在原有的统计学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设置明确的研究方向才能更好满足人才竞争的需要。目前统计学专业可供选择的研究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统计方向、市场调查方向、金融统计方向、风险管理方向。从研究方向的分类就可以更直接的看出社会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和类别设置,不仅仅局限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利用现代的信息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21世纪是集人才竞争、科技信息及知识经济为一体的一个新型的发展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各个高校开办统计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合时展的专业型和应用型必须具备以下素质:首先,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因为理论专业知识是基础,其是为更好地作出统计分析和预测打基础的,是培养专业型以及复合型人才的根本。
在此基础上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通过科研创新促进统计专业更加适应时展要求。其次,通晓计算机操作、有写作和表达能力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因为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为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且良好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我们对外交流合作,是学好统计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可以更好地应用外语编写的软件,确保信息更加准确。最后,具有现代统计意识和风险意识;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三、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对统计学专业的知识摄取主要取决于专业课程设置上,其是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了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并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确定了统计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后就要明确其课程设置。统计课程的设置要与其研究方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专业具体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和选修课和科学人文素质课。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学科发展的要求确定课程设置的比例,有的放矢的M行课程配置和学习,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关注点:其一是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其二是为了实现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下,我们要学会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一次来调整和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实现有机的结合。需要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多应用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非星级旅店;问卷;顾客;社会统计学
一、研究背景
作为现代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星级住宿业承担着旅游接待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非星级住宿业成长迅速,规模不断壮大,经营方式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在旅行、商务等过程中的住宿青睐。同时,在非星级住宿机构的装饰风格、设施设备、产品功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对市场进行定位和划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样非星级旅店也不例外。本文选取非星级旅店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的获取
为全面掌握成都市非星级旅店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证调研等方法。在问卷发放过程中,按照全市非星级住宿业分布进行抽样,对成都市一圈层、二圈层、三圈层的1500余名非星级住宿机构的顾客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387份,经检查剔除重要信息回答不完全、回答内容完全相同、抗议性回答等问卷,最终形成有效问卷分别为1128份,有效率分别为81.3%。
三、数据分析
1.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统计分析
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是住宿机构在营销工作中进行市场划分的重要标准。本次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如表3-1所示。就受访顾客性别而言,男性(52.1%)顾客略高于女性(47.9%);年龄结构方面,受访顾客年龄集中在19到40岁,占比高达79.3%,18岁以下(3.5%)和61岁及以上(1.4%)占比均不足5%;文化程度方面,拥有大专(31.5%)和本科(35.4%)学历的顾客最多,其次是中专(高中)学历(23.1%),初中及以下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历均在5%左右;就受访顾客的职业而言,各职业则分布比较均匀,公司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的顾客相对较多,占比分别为23.9%和22.5%,学生顾客其次,占比为15.8%,其余职业占比则相对较少;受访顾客年住宿次数方面,次数与频率呈现反比例趋势,即年入住次数越多的特征,所占比重越少,受访顾客年住宿率主要集中在1到5次,占比高达74.1%。
2.被访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
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对于住宿机构对外宣传、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有着重要作用。本次被访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如表所示。就受访顾客住宿原因而言,分布相对均匀,干净整洁、方便安全、物美价廉所占比重分别为24.6%、30.4%、30.8%,服务可靠所占比重则仅有11.9%;住宿时间方面,打算住宿1晚和2晚的占绝大多数,占总比重的84.7%,其次为3晚的,占比为11.7%,打算住宿4晚的所占比重不足5%;住宿目的方面,选择休闲目的的顾客最多,占比达44.2%,其次是商务会议和探亲访友,分别为22.4%和24.3%。
3.顾客满意度住后行为特征观察变量的统计分析
篇3
【关键词】统计现代化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一、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大量性和数量性是统计学最大的特点,比如在同一个年龄、同一个性别、同一个民族的人群,每个人的体重和身高都不同,所以只有少量的数据根本不能体现事物的一般特性,更不能体现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定要利用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这样事物的非本质的偶然因素才会互相削弱和抵消,大量观察法就是大量性运用和统计调查,也就是说要有足够数量的单位而且要观察到事物的全部内容,才会使事物之间的差异互相抵消。我们可以采用大量的观察法对调查对象做非全面的调查,比如统计普查、报表,也可以只对体现全部特点的一些单位进行调查,比如,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统计数据离不开统计工作。统计理论指导统计工作的发展和改进,和统计有关的所有理论就是统计学,也就是说,进行大量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推断、分析的学科就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在统计工作中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对统计工作进行的理论上的概括,同时统计工作也需要统计的指导,也是进行统计工作的依据。统计研究的数量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数量。统计学的数据都是客观具体的,体现一定研究范围的数字。
二、统计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由社会和企业统计工作反映出来的数据和资料就是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大多数指记录下来的统计事实,多数是一些不能直接使用的比较孤立的原始事实。那些对人类活动能够产生影响的经过统计加工处理的数据就是统计信息,它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统计信息,同时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人们对一事物的认识往往通过统计信息来表达和体现,统计信息同时也与决策密不可分,也能对人们的决策行为起到指导的作用,统计信息在形式上看是数量特征的特点,是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方面的普遍方法论以及将其利用于认知经济活动数量方面和规律性决定的。统计信息的功能是依据可靠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统一的搜集、整合、储存、传送、以及提供全部的数据描术为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它从数量上体现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反映事物现状的同时还能准确地体现事物以前的发展进程。依靠这些统计信息,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更加有效地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指导。统计信息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对于认识经济发展状况,参与经济活动,以及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一的监测和分析,更加正确地预测和评价经济运行状况。在全世界范围内准确地配置、开发各种资源,有利地控制和调控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之对统计信息的要求也就越高。
三、统计学的现代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
统计信息系统是在应用统计理论、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方法,在传统的人工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人机复合系统。统计信息系统可以对相关数据做深一层次的加工,能够充分反映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运行模式,同时可以对社会经济中的比较大的趋势性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更加准确及时地为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各界对经济信息的需求。
建立统计信息系统对加大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职能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要想正确、快速、完整、全面地了解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情况要依靠统计信息系统,统计信息系统是搜集、加工、传递、统计信息的枢纽,为制定科学决策和进行科学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在统计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的可能性,推进统计信息的现代化,建立、健全国家统计信息系统是我国在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统计工作的网络化、计算机化,是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统计部门不但要提供准备的信息,还要提供合理的咨询建议,同时要对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统计工作的全部功能,是所有统计机构的重要任务,更是完成统计现代化这一目的的必然要求。
目前,在我国统计工作要受到管理制度、加工方法、调查手段、技术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约,统计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例如统计信息搜集的精度和深度不够准确,经过分析应用的信息很少而描术性的信息比较多。再有我国现在的统计信息大多数是统计机构内部进行交流,大家对统计信息的使用情况不好,因为传送手段的不够先进,使统计信息的创建者不能及时地输出信息,同样需求者也不能及时地得到统计信息,这样就造成了生产和流通的脱节,所以从方法上讲,要想逐步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必须加快统计信息传送的效率和速度。
参考文献
[1]刘奇.中国特色统计学理论探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篇4
李静珂(1988-)男,汉族,河南许昌人。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学。
摘 要: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依靠技术的进步,丰富的资源等等外,还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本。本文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的人力资本进行评价,解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指标体系
一、 引言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依靠技术的进步,丰富的资源等等外,还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非物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并可以带来剩余价值。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势必需要丰富人力资本辅助其经济的发展。准确的衡量其人力资本水平,为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有重要意义。
二、人力资本指标体系构建
对人力资本水平的计量,由于方法不同,相应的计量结果就有较大的差异。在参考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从健康水平、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储备水平四个方面来衡量人力资本发展水平,据此构建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设置了4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在健康水平中设置5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教育水平中设置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万人中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占总人口比重、受教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国民平均受教育年数;技能水平中设置6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数、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万人中科技人员数、万人拥有R&D项目数、社会劳动生产率;储备水平中设置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交通通信支出。
三、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评价
为了综合分析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由于部分指标数据的不全,我们从中选取1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分析比较中原经济区各地人力资本水平,对数据进行Bartlett’s球形检验,SPSS输出的相关计算结果表明,KMO值为0.641, Bartlett 's 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430.930,p值近似为0.000, 拒绝原假设, 即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因此,检验表明适合采用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由此可以计算各因子的得分,然后利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综合得分, 计算结果见下表: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综合得分为7.9393,也是唯一一个得分超过7的地区;其次是周口、信阳、安徽六市;商丘、河北两市、驻马店和南阳综合得分最低;从各因子看,郑州第三因子得分最高,和其综合实力相匹配,而反映综合水平的第一因子得分反而落后于三门峡和鹤壁地区,这也指明了今后郑州人力资本发展方向;整体看来,洛阳人力资本综合因子得分名列前茅,和该地区人力资本积累较好的现实相吻合,济源作为河南省新兴城市,第一综合因子得分最低反映了其基础的薄弱,同时,第二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则反映了新兴城市的后发优势;综合来看,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人力资本的发展水平是不均等的,既存在优势也有劣势,在以后的发展中要趋利避害,加大投入水平,全面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可以大致把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人力资本水平分成三个类型,如下表: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不容乐观。在中原经济区内部,各地市直接人力资本水平存在差异,这表现了中原经济区内人力资本发展的不平衡。
四、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必然会带动经济增长。但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各地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速度。
几点建议:通过加大医疗保健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人力资本和知识人力资本水平;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发展机制,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快不发达地区体制改革的步伐,为这些地区深层次人力资本开发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乔晗.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就业效应研究:一个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3)
[2] 杨爽,范秀荣.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4)
篇5
关键词:应用型;统计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40-02
近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调整中,将应用经济学、数学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统计学分支整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统计学一级学科分类,可授予理学或经济学学位[1]。统计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后,全国各大院校对统计学的办学与教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当前本科教育规模已经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初建玮[2]总结了西安邮电学院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尝试;李春艳[3]结合重庆科技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经验,从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内外的研究[4-6]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统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时间不长,而国内对统计学师资及人才培养均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因此,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进课程设置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便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办学背景为基础,从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案、其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探讨地方多科性大学统计学专业的办学情况,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湖北工业大学是传统的工科院校。经过长达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05年,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首次面向全国招生,迄今已经有九年的办学史。统计学专业的开办,是为了满足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对理科人才的渴求,特别是为了满足对既具有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又能灵活运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当然统计学专业的应运而生,对开拓学校理科办学格局,形成比较全面的多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也功不可没。在开办之初,由于当时统计学专业的在学或毕业学生人数相对不多,市场属于相对稀缺阶段,因此学校对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培养出在企业、事业单位或教育行政部门从事市场调研、数据处理分析、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较高层次人才。尽管几经当时各位领导和专家反复论证,数易其稿,这种定位仍然存在模糊不清的硬伤。
首先,统计学专业属于理科范畴,自然逃脱不了理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的作用,基础性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性强,实践性相对比较弱。而地方工科大学主要致力于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如何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湖北工业大学属于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统计学的开办如何与教育部直属等重点大学以及普通地方弱势的本科院校拉开办学层次的距离,形成专业办学的错位竞争,这也是统计学专业的办学载体的档次定位的问题。
最后,统计学专业跟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最终到底应该跟谁联系更紧一点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湖北工业大学顺应时代潮流,英明地做出统计学专业应当服务于工科,突出理科,与经济管理相互融合渗透的办学方针,具备一定理论基础侧重于应用的学科定位,符合学校的办学层次与要求。近年来,学校发挥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在与学校经济类学科的交叉融合中,逐渐形成了金融统计、经济统计等热门办学方向,不少学生毕业后就业于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形成良好的办学声誉;在与机械学院的质量检测与管理类专业的合作中,也发挥了统计推断在自动检测中的理论优势。此外,统计学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的科研项目与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在服务于本校特色优势学科的过程中,也通过其他学科的平台优势,顺利借力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目前统计学专业正在朝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目标前进。
二、课程设置方案
统计学专业在开办之初,积极借鉴和学习了武汉地区老牌财经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相关课程设置方案,也参考了重点理工类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新办的统计学专业起步阶段的课程设置方案。同时,由于统计学的申报学院是以数理基础擅长的理学院,因此,在办学之初,受制于师资力量、办学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当时前几届的学生学习了较多的数学基础课程,比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抽象代数、运筹学等,旨在让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突出理科特色。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大胆开设了统计软件分析、可视化编程、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专业课程;在高年级阶段,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风险管理、管理学等经管类模块课程,而形成了“数学+计算机+经济”模块形式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在后来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发现学生考研时都呈现朝经济学类一边倒的趋势,而且高质量就业人群也集中于银行、证券等金融企业或工商、地税等部门,同时,前几年风生水起的信息技术类行业逐渐出现疲软的势头。为了顺应时势,突出应用理念,理学院及时调整了统计学专业中数学、计算机、经济类课程的构成比例,压缩了一些理论性过强的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微分几何等数学专业课程;压缩了部分计算机的课程;增强并优化了经济、金融类的课程,并且增加了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课时比例。同时,让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重心前移,使得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就可以相对完整地接触到统计学的核心类课程,为后面多元化的学科方向分流与就业赢得了可贵的机遇与时间。
三、其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统计学专业开办九年来,一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统计实验室、资料室、实验实训中心等。统计学专业试行专业负责人制度,同时,每一班级均会安排负责又具有爱心的导师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全程进行指导。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经常邀请统计界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职业生涯指导,促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与学术能力的稳步提升。
每一门课程也会有相对固定的专业教师担任,并定期举行师生交流会,及时发现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这种积极畅通的师生沟通机制进一步疏通了师生间交流的障碍,让教学相长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学改革之花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目前统计学专业的已经毕业的学生去向来看,考研率、就业率以及就业的质量均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在统计学专业近九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培养了两名教授、三名博士(外加引进了一名博士),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专业影响力也逐步提升。
四、结论
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的办学实践为例,介绍了统计学专业在开办过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案,以及其他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措施,旨在指出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背景下,地方多科性大学应当积极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搭建数学、计算机、经济等学科课程构成为基本元素,以实用统计方法和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模式主导下的课程框架体系,积极探索多层次化教学改革实践方案,促进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壮大,为构建和谐的大学育人环境做出贡献。
致谢:感谢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的教研课题的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28(11):3-10.
[2]初建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3):130-133.
[3]李春艳.普通工科院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8):37-38.
[4]王炯琦.吴翊.周海银.美国一流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3):61-64.
[5]王金华.吕效国.统计学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5):46-48.
[6]周涌.对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再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2):70-71.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综合研究。
篇6
关键词 数理统计 社会经济领域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数理统计学的快速发展,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理统计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把握工农业生产中的经济状况,及时了解和应用经济变化的规律。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知识与方法有效分析经济问题,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经济管理决策,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风险,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数理统计概述
数理统计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的统计学规律,利用相关的统计学规律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受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理念的影响,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今,在社会经济领域通过分析抽样数据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方法,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数理统计学以其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特殊的研究课题,逐步拓宽了数理统计的应用领域,并与其他经济研究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数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中的工农业、科学技术、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利用数理统计学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时,我们要认识到很多社会现象并不存在确定的规律,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运用数理统计的知识进行观察和研究,在认真分析相关数据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例如在产品销售领域中,我们可以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一些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进而预测这个商品行业的整体销售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或者根据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推测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为制定出合理的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除此之外,数理统计在应用范围还有很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成为解决经济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利用数理统计对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还具有科学、便捷、实用等特点,能够为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和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差不多所有的社会经济领域都与数理统计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只要在一个领域内需要和各种数据信息打交道,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都可以利用数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具体说来,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可以通过收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及时预知工业生产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纠正,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工业产品的抽样检验等问题也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第二,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数理统计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领域中耕种条件、选种、选择肥料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很多重要的数理统计方法和措施都是根据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的。例如,著名的数理统计学家费歇尔就曾在农业试验站工作时,通过进行田间试验,得出一些有重要意义的数理统计设计与分析方法,推动了数理统计学科的发展。
第三,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中,数理统计学知识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理统计学可以通过一些有变异的数据中发现重要的统计学规律,对研究人体的变异情况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对一种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效果作出评价。
第四,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如上文所述,数理统计可以通过研究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预计整个行业的销售情况,甚至可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
第五,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阶段,数理统计的方法已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的加工、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数理统计可以通过研究企业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在产品开发、市场分析、质量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产品的动向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领域都需要通过分析相关的变量因素,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因此,数据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数理统计学知识的不断完善,数理统计的知识与方法也在不断地充实与完善,借助现代化的数据处理工具,数理统计必将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2013Y097)
(作者:丽江师专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数学、金融统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城镇化 影响因素 多重共线性检验
一、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理论回顾
在较早的一些研究中,配第和克拉克(1957)提出,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就业人口会在产业结构中逐步发生转移。基于国内城镇化的发展理论研究中,陈立泰和刘艺(2013)提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蔡R(1999)也提出了消费需求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蒋伟(2009)等研究了教育发展水平、人均GDP、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发程度、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六大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本文遵循从理论引导到实证分析的路径,选取多个指标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山西省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二、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EVIEWS8.0软件,选取1978~2013年的山西调查统计数据,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对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城镇化指标(CZH),选取山西省城镇常住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产业结构指标(IS),本文借鉴徐德云(2008)的产业结构升级测度指标,用以下公式来测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IS=I1×1+I2×2+I3×3,其中,Ii为第i产业的产值与总产值的比值。消费结构指标(CS),采用居民非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居民消费结构的评价指标。另外,以每年末就业人数代表劳动力,教育财政支出衡量教育水平。本研究选取城镇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水平为指标,研究山西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山西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但是1996年以来基本上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
(二)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了减少异方差和偏误,我们在实证分析之前,对所有变量均进行了自然对数处理,处理后的变量命名为LCZH、LIS、LTZ、LCS、LJY、LLD。本文用Eviews8.0对变量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如下方程:
■
(4.447) (0.716) (2.949) (4.899) (-2.071)
R2=0.994,DW=1.628,F=1017.3
方程总体拟合良好,但是LIS系数不显著,LTZ的经济意义不能通过检验,怀疑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
求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变量间相关性很大,因此采用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以下是逐步回归的结果。
表1 逐步回归结果
■
■
以LCZH作为因变量,分别对LIS、LTZ、LCS、LJY、LLD进行回归,结果,LCZH和LJY的拟合度最高,且系数全部通过检验,因此先引入LJY。在引入LJY的基础上引入其余变量,结果如表1。从表1可以发现,在引入LJY的基础上引入LIS时,不仅模型的拟合度升高,而且系数全部通过检验,而引入其他变量时,要么系数通不过检验,要么拟合度不够高。在引入LJY和LIS的基础上,继续引入其他变量,最后得出LTZ、LCS是引起多重共线性的主要因素,应予以剔除。至此,模型修正为:
■
(13.323) (5.841) (3.517)
R2=0.992,DW=1.564,F=1312.22
其中R2=0.992,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并且解释变量均显著且经济意义通过。所以,影响山西省城镇化的因素有产业结构,劳动力及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C.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Macmillan edition,1957,56.
[2]陈立泰,刘艺.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8):61~66.
[3]蔡R,都阳.加快城市化进程启动城乡消费[J].会计之友,1999,(12):12.
篇8
关键词:R&D 聚类分析 现状
科技统计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迅速增长,世界各国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大,科技活动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科技体制日趋复杂。科技统计的地位在逐步的上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科技统计主要应用于统计三类活动,即:研究与发展活动(R&D),整个第三阶段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与R&D有关的科技服务。
一、我国R&D活动情况
2011年,我国投入R&D经费8687亿元,比上年增加1624.4亿元,增长23%;R&D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4%,比上年的1.76%有所提高。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我国企业R&D经费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我国的R&D经费在不断的增加当中,可以看出R&D活动的在我国的地位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
二、我国R&D活动与国际比较
研究与发展(R&D)经费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又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近几年,各国都非常重视加大对R&D投入的力度。
图1 2010-2012全国主要国家及地区R&D支出百分百(%)
注:资料来源于巴特尔研究所,R&D杂志
由图1可以看出,美国、欧盟和亚洲仍是全球研发能力最强的地区,其研发支出占全球总支出的92%,美国占主导地位。从表上看,我国的R&D投入远少于美国,也低于欧洲,但随着我国对R&D活动的重视,我国的R&D投入已逐步超过了日本。
三、国内各地区的R&D发展情况
由《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12》我们可以整理出国内各地区从事R&D活动的数据。我们从四个指标来考察。四个指标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从这四个方面对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比较下个地区的R&D活动的情况,考察哪些省市、自治区的R&D活动情况是处于相同水平的。
用Spss对上32个省市、自治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四个方面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可以将所有地区分为三类:第一类:上海、广东;第二类: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第三类:天津、河北、黑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第四类: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广西、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可以看出,第一类中各项指标的数值都不是很低,尤其是财政拨款很大,极为突出;第二类中每项指标都处于较高水平,仅在财政拨款上与第一类有较大的差距;第三类中各项指标都没有处于一个很高的位置,三项指标的数值都处于平均水平;第四类中各项指标都很低,处于所以省市、自治区的最低值。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所有省市、自治区中上海、广东的R&D活动处于最前端,而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的R&D活动也有较大的提高,虽然略低于上海和广东,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天津、河北、黑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的R&D活动的投入较少不论是R&D经费的投入还是财政拨款或是从事R&D工作人员的数量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发展R&D活动的开展,给予财政上和政策上的双方面优惠,以促使R&D的快速发展。而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广西、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R&D活动已经是很落后的,政府不重视该项活动的展开,加之这些地方原本的经济就处于落后的状态,想要开展R&D活动就更加困难。
四、综述
我国的R&D活动正处在逐步上升的状态,但是距世界上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绝对量上还表现在相对量上。在我国内部,各地区的R&D活动的成果不尽相同,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也存在着较严重的差距。在先进地区,如上海,广东地区R&D活动的各项指标接近于世界发达国家额水平,而落后地区的R&D活动只能算是刚刚起步。面对上述的状况,国家应该积极的进行干预,一促使本国的R&D活动的快速发展,以缩短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以此来提升综合国力。对于各地区应该给予不同的政策,对于先进地区应当给予较好的鼓励措施以促使其不断的进步,对于落后的地区应当给予技术帮助或是政策优惠,以达到使其R&D活动快速发展起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县域竞争力 聚类分析 预测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又称群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分类对象的不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样本聚类和变量聚类。样本聚类又称为Q型聚类,是根据反映被观测的对象各种特征的多变量进行聚类;变量聚类又称为R型聚类,根据所研究问题选择部分变量对问题某一方面进行分类。在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分析当中适当应用聚类分析,有助于各县级单位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竞争力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有 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WEF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波特的区域竞争力模型,这些已取得的成果都可以为研究者借鉴。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专门针对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聚类分析与预测研究的文献较少[1-8],因此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山东省经济现状,在构建的指标体系框架和分析预测理论基础上,对山东省2009、2010两年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评价和预测分析。受数据所限,2006―2010年的数据长度中2006―2008年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不包括科技竞争力,2009―2010年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涵盖经济实力、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和政府竞争力,因此主要对2009―2010年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同样由于科技竞争力数据长度不足,预测部分将分别预测各类一级指标竞争力。
二、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经济实力竞争力、社会发展竞争力、资源承载力和政府能动力四个角度出发,构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三级指标体系,其中经济实力竞争力从GDP、财政收入、对外依存度、产业结构等角度反映县域经济基本发展能力;社会发展竞争力从科教文卫,以及居民收入方面反映县域社会发展建设水平;资源承载力表示县域经济发展密度,包括人口密度和GDP密度两个三级指标;政府能动力指标反映县级政府充分运用县内外资源,主动且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具体指标体系略。
三、2010年县域竞争力聚类分析
应用SPSS15.0软件,对山东省92个县域5个一级指标得分与各自权重乘积作为聚类变量进行Q型聚类分析,进行了聚类分析,表1给出了2009年的总体聚类结果。使用最远距离法,选择欧氏距离作为分类,将山东省92个县市划分成6种类型,聚类分析的ANOVA数据显示,将山东省92个县域分为6大类在统计学上是科学的,是有意义的。第Ⅰ类包括文登市、龙口市、荣成市等11个县市,这类地区是省县域经济的领跑者,综合竞争力较强,一级指标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经济实力、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竞争力在所有县域中具有明显优势,资源环境和政府分别略低于第Ⅲ类和第Ⅴ类县域。第Ⅱ类包括诸城市、胶南市、青州市、平度市等14个县市地区,综合竞争力较好,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政府竞争力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资源环境较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Ⅲ类包括即墨市、桓台县、广饶县等9个县市,这些地区资源环境竞争力高于其他5类地区,社会发展也处于领先水平,但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政府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Ⅳ类型包括宁阳县,长清县,平阴县等24个县市,这些地区资源环境和科学技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领先县域仍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实力等均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第Ⅴ类型包括高密市,巨野县,曹县等9个县市,这些县市政府竞争力优于其他5种类型,资源环境竞争力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科学技术竞争力在所有类型中处于最低水平。第Ⅵ类有垦利县,齐河县,临朐县等26个县市,经济基础较差,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竞争力预测分析
由于各地区资源环境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数据时间跨度不足,无法进行预测,因此本部分将对经济实力竞争力、社会发展竞争力和政府竞争力进行分项预测。使用指数平滑方法中的Holt模型进行预测,对于该预测方法的实际预测效果使用2010年数据进行误差检验。这里使用2000―2009年的经济实力竞争力数据预测2010年经济实力竞争力数据,并进行排名,与2010年的实际结果进行对比(表2),以进行验证。由名次对比可知,排名前30名总体保持一致。其中有6个县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完全一致;前30名内有21个指标预测排名与实际排名相差2个名次之内;前30名仅有1个县的排名预测排名与实际排名大于10个名次。对比各个单项指标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可以说从排名上来看,我们对于2010年的预测排名与实际排名的基本上是相符合的。
五、结论与展望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各县域若想提高本地经济综合竞争力,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发展和政府能动方面齐头并进。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 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加强对外开放作为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能动力代表地方政府调控当地宏观经济的能力,这要求各地区增加财政支出在占GDP的比重;而与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指标相对应,政府在增加财政支出占比的同时,政府需要增加教育和卫生支出以强化当地社会发展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范寿波. “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J].江南论坛,2005(1):16―18
[2]王贤海. 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6(10):68―73
[3]黄源湘,魏峰. 安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50
[4]薄锡年. 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2―4
[5]罗哲,李树基. 甘肃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 开发研究,2007(6):72―76
[6]周春蕾,骆建艳. 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消费导刊,2008(24):69―71
[7]刘定青. 关于建立县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乡村建设,2009(04):81―87
[8]孔凡萍,于俊凤.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评价指标选择探析[J]. 科学与管理,2011(1):34―37
[9]丁华,杨晓丽. 山东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动成因研究――以2006―2010年山东省部分县域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增)
篇10
(云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云南 昆明650221)
摘 要: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制度可有效分散巨灾风险和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当前云南农业保险存在风险呈现分散程度不足,保障程度仅为4.5%。通过对云南农业自然灾害损失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基金模型理论进行研究和验证,得出云南每年农险保费增速在10%,基金其他渠道来源为每年2亿元的情况下,云南要建立保障程度为20%、30%、40%、50%保障程度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需要在6、8、10、11年左右的时间。
关键词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障基金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30.
1引言
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可有效分散巨灾风险和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其核心问题是基金模型的选择。确定科学的基金理论模型对建立全国巨灾风险基金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国外学者对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Gardener(1973)最先探讨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解决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理论开创了巨灾保险期货产品。Kenneth(1999)提出利用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通过资本市场转移巨灾风险,这丰富了巨灾风险分散方式。Galumet(2001)利用历史数据验证了农作物产量与天气之间的相关性,提出将其运用到农业保险的观点,这扩大农业风险的分散机制。Cummins(2002)通过对巨灾损失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了巨灾损失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以最大化赔偿估算了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这为研究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理论模型提供了研究方向。
国内学者对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研究主要对于风险分散机制的选择和构建。庹国柱(2010)提出建立全国层次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是应对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冯文丽(2011)以政府和保险公司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做了设想;田玲(2013)以地震灾害为例,用VAR在险价值法在对建立我国地震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基金规模进行研究,这为建立巨灾风险保障基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
2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模型理论基础
2.1农业巨灾保障基金规模的模型理论分析
根据Cummins理论假设图1内曲线为农业损失分布曲线,横轴表示为损失,纵轴表示保险赔付,公式为:
2.2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模型理论验证
以农业灾害成灾面积(S)、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农业生产纯收入(I)、乡村人口(Q)、农作物每年耕种面积(S1),根据公式计算云南1984—2012年气象灾害导致农作物成灾面积经济损失,见图2。
利用R软件做出经验分布函数图,见图3。图中实线代表正态分布的曲线,虚线代表的是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对数正态分布对于灾害损失的高点拟合更加符合我国农业经济损失。
为验证灾害损失符合正态分布的合理性,对其进行KS检验。结显示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的p值分别为0.191和0.830,对数正态分布的P值更高。可证实云南农业自然灾害损失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确定农业灾害损失最高值为2010年的319.71亿元,将其作为。
3结论
对云南1984—2012年农业灾害成灾损失进行分析发现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确定云南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在100%收益保障下的基金规模值为319.71亿元。云南农业保险已经过10年发展,以当前4.5%的保障程度来看,其发展水平只在初级“物化成本”的保障,未来势必会向“保收益”的高保障水平发展,研究合理的基金模型以建立高保障程度的基金制度符合未来发展要求。
在建立初期基金规模不足应对超过20%的灾害损失的条件下,政府财政应作为最后“兜底”,对此,可借国外基金模式,在基金无法承担损失时由政府提供无息贷款进行分担,在灾后约定的期限内基金积累后每年按一定比例偿还。当20%保障水平基金规模建立之后,可根据云南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户实际需求,对是否有必要建立更高保障程度的基金规模进行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钱振伟,等. 政策性农保险模式创新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基于对云南实践的调查[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80—81.
[2]张艳,范流通,卜一.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偿付能力评估—基于云南试点的调查[J].保险研究,2012(12):43-50.
[3]邓国取.中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5-73.
[4]田玲,姚鹏.我国巨灾保险基金规模研究[J].保险研究,2013(4):13-1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