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质量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质量概念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学习;多元化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如果对于物理概念存在疑问,那么接下来的物理学习将无从下手,所以物理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物理概念的学习非常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物理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

首先,物理概念自身的特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概念的学习是无聊的、枯燥的,并且过于抽象,学生学习起来需要非常强大的理解力。但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渐养成过程中,真正面对抽象思维运用的时候仍然会显得非常吃力,甚至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仍然存在具象化的思维阶段,使得理解物理概念的时候颇具难度。久而久之,物理概念的学习掌握不了,后面的物理学习也会受到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其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限制。初中生年纪都还小,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抽象思维还不具备。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既抓不到学习的重点,也难以对已知的概念理论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到质量和重量的有关知识时,很多学生受到自身理解能力的约束,难以真正区分二者的不同,形成错误的理解,大大影响了今后的物理知识学习。

二、初中物理概念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1.联系生活进行概念教学

生活处处有物理,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许多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应当紧密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知识,那样必然可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1]。比如,在学习到“惯性”的有关知识之后,进行惯性概念教学时,物理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对惯性的概念进行讲解。如:大家平常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司机减速停车靠站,想一下,你们的身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这个时候,学生将会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回想坐公交车的情景,然后积极回答身子会向前倾。然后物理教师继续:那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为什么我们在公交车的时候身子会向前倾。之后向学生阐述“惯性”的有关概念,惯性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也就越大。有了前面公交车的例子,物理教师再次让学生回忆哪类人的身子倾斜的最厉害。学生此时将会恍然大悟,惯性确实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2.积极建立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2]。新课标改革后,初中物理教学应当一改传统的呆板教学,而是要利用各种熟悉的场景活跃课堂氛围,尤其是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理解物理概念。在讲解到“气压”的相关知识时,涉及到“压强”的概念讲解,教师不要继急于抛出“压强”的基本概念,可以试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物理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平常背书包的时候是背宽带子的书包速度还是窄带子的书包舒服?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疑问,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地进行简单的体验,两两之间尝试交换一下书包。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真实体验,了解到了“压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还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提供实验机会给学生,从而将抽象化的概念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学生的理解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磁场”的有关概念时,物理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个小实验:将球形物体作为地球,然后让学生用磁针扎在不同的位置上,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无论扎在什么位置磁针都会指向球形物体的顶端。当教师在学生进行小实验之后,将秘密告诉学生,这个时候学生才知道原来里面放置了一小块磁铁。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其他内容教学的基础,抽象化的概念教学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概念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一、如何认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只重“双基”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下所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此项目标中包含重点知识(如密度、压强、电功、电功率等概念,欧姆定律、能量守衡定律等内容,要求领会、巩固、运用),重要知识(力、重力、惯性、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二力平衡、杠杆平衡条件、光的反射定律等)及一般的常识了解知识(如电磁波、材料、能源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并有针对性,使学生掌握、理解重点知识、了解常识。

2、实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会使用基本仪器(如刻度尺、天平、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测量基本物理量,并能记录数据及方法、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

3、实验探究:初中物理中有大量的实验探究(如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影响物体吸热的因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因素、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等),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经过交流得出结论等坏节再现物理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制定计划和实验方案、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表达交流能力,养成学习、思维、规范表达的习惯。这是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所必须达成的目标,也是教学质量真正提高的重要一点。

二、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体现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最直接体现是考试分数,特别是中考的分数,但教学质量的体现不能简单体现在分数上,要改变传统应试教学中只见分数不见人的现象,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1、中考成绩及高中继续学习能力:在当今情况下中考成绩是物理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学生高中学习的持续性也可反映初中物理质量、特别是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否养成的直接体现。这两点在当前新课标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一部分教师由于传统应试观念没有改变,虽花了大量的力气,但从考试分数上仍不能收到较好效果;有的学生虽然中考成绩好,但上高中后感觉物理学习太困难,这实际是一种短视的应试的后果、不应是高质量的教学成绩。

2、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兴趣的形成:物理教学中所逐渐形成的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掌握、进一步建立物理分析、建立基本模型等能力,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最大收获,也是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最终目标。

三、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1、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教师必须在理解教材、课标、考纲和学生的前提下,确定教学标高,并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比如对概念课一定要讲透、不仅注重其内涵,还要注重其外延,在理解概念时必须字斟句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相关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对复习课注重物理规律及知识的网络形成;对实验课既要注重规范性和严谨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物理学家探索过程的再现,让学生真正参与和感受,反对机械式的训练和题海战术,更反对把物理当成文科教,而不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及物理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讲、问、看、练结合,注重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物理之美和教师魅力。真正使学生乐学、好学,进一步达到学好、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2、改进教法、加强学习的指导性。要研究学生,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尝试各种教法:如讲授、实验、学习(讨论、自学)、参观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特点,加强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物理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建模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严谨性、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书写格式,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

篇3

【摘 要】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物理课本上的概念和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刚开设物理课程的初中生们来说,情景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程的内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情景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引言:

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老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需要讲解的某个具体的概念和问题而引入具体生动的情景,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学到的知识的能力。我国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主要就注重课本理论的讲解,而很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来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物理问题,缺乏情景创设,使得学生只是很浅地知道了物理课本中的知识,而很难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初中的物理教学是一个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所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初中物理老师在上课时,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加强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得教学更加灵活有趣,同时拓宽学生们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时,教师们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创设的情景一定要针对要讲解的物理知识展开,而且设计的情景应当在初中生能够接受和认知的范围内。初中学生有着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情景创设时要考虑是否他们能够理解,是否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情景创设时,最好能够尽量地和真实的生活贴近,最好是学生们常常能够看到或者经常经历的生活场景。远离实际生活的情景创设不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使他们接受速度较慢。例如,就可以拿学生们乘车过程中司机猛刹车而乘客会向前倾的情景来讲解惯性方面的知识。因为这种经历人人都有,使得学生们易于理解和体会。这样的讲解才可以使学生们印象深刻,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隐藏的物理知识。

针对具体物理问题设计的情境应当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探究性。所以需要科学合理地对情景的结构,内容和表述进行设计。同时该情景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最后,设计的情景还应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索。

2.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开始注重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策略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进行展开讨论。

2.1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策略。物理课本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根据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实进行抽象的概括总结,这就使得学生们仅根据概念理解规律比较生涩难懂。所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就可以使学生们形象地认识该规律,从而深刻地理解规律。同时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学生们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学校应当重视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2应用多媒体来创建物理情景,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大部分中学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这一资源。现代各种信息资源都非常充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需要讲解的具体的物理概念,搜集相应的信息来应用图片或者制作动画进行展示和讲解,使得课堂知识更加丰富,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同学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体会和获得课本中的知识。

2.3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建物理情景,使学生们易于认识

书本中的物理知识和概念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与物理概念相关的生活现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去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解释当中存在的物理学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们进行自我思考,拓宽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索的能力。平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把具体的物理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一些巧妙有趣的来源于生活的物理实验,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让生活资源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3.情景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将课本中的知识形象生动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物理概念,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有助于促进学生们心理机能的发展。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好地完善了教学系统,使课本的知识能够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和定义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来呈现促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是为学生们将来进行更深的物理研究作准备,为国家培养人才打下稳固的基础。因此,应当要注重情景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它是学生将来学习更高深物理知识的基础。

4.结语

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地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深入地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内容,用心研究分析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在这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情景,来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创新学习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1):102-104

[2]马昌法.物理创新思维及其培养[J].安微师范大学学报,2002(3):111-111

篇4

【关键词】职业高中; 物理;基础;教学理念

[Abstract] the duty high student just entered the school to start the physical study, because the foundation was not firm, simultaneously with deepened along with the knowledge breadth and the depth expansion, many students to the physical class felt difficult to study, the result was inferior to whe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ideal. How enables the student to adapt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study as soon as possible, is improves the physical teaching quality the key,

[key word] professional high school; Physics; Foundation; Teaching idea

职高学生刚进入学校开始物理学习,由于基础不牢,同时随着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扩展与加深,许多学生对物理课感到难学,成绩不如初中时理想。如何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要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由于学生在高年级同学、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下,例如物理高考成绩及格率低,高年级同学讲高中物理难学,使高一学生产生了高中物理难学,怕学物理的心理障碍,缺乏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习中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逐渐消除学习物理的心理压力。注意把握第一、二次的单元测试题的难易程度,避免出现多数学生成绩偏低,使学生感到高中物理难学,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习的进取心,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多做一些趣味强的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其将所学专业知识能和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更能吸引学生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讲物体在力矩作用下的平衡时,可将农贸市场常用的杆秤的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在秤砣质量一定的情况下,被称质量与秤砣离秤纽的距离成正比,从而了解不法商贩是通过减小标准秤砣的质量来坑害消费者的利益。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理解所学物理知识。

2 补充有关的教学知识

数学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由于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修改,初中数学教材中不讲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这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许多不便,如讲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得出合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时,就必须用到余弦定理,所以在讲平行四边形定则前,应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在许多求解力学问题中,需要综合运用代数、三角函数、几何等知识,还有一些问题涉及求最大值或最小值,就要更多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补充数学知识及常见的数学技巧,如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配方法等求极值,在某些地方还涉及到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如在瞬时速度的教学中,高一学生还没有“极限”的数学概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平均速度的概念出发,运用逐渐“逼近”的方法,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这个处理方法在以后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运用,通过这样的反复,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这些物理量的概念,同时也掌握了极限的这一数学概念,而且逐步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3 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

高中学生已在初中学习了两年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都是继续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但是有些知识进入高中后已有所加深和扩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特点比较,寻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本质上的差别。例如,在讲质量时,初中教科书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高中教科书定义为:物理惯性大小的量度,讲解时可这样过渡:物体的质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们与物体的所处环境、运动状态无关,而惯性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而与其它因素无关,故质量的大小标志惯性的大小,这样就更加深了对质量、惯性的物理意义理解。

4 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差别

初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与高中不同,且知识多为记忆型的,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中物理多以抽象思维为主,许多同学不能较快地实现这个过渡,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机械地理解公式,一味背定义,照搬某些生活经验,只注意事物表现肤浅的认识。例如,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后,不少同学就认为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而不能透彻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其速度是一个恒量,与s、t无关。

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点,学习不同的学科也需要不同思维方式,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分析问题的正确思维能力,才能比较快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一些思维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强调分析问题的方法,对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整体法与隔离法、等效法、假设法等要有目的进行训练,尤其对高中物理新出现的一些思维方法更要做为训练的重点,如在受力分析中的矢量三角形法,在初中没有运用过,教师通过例题的讲解,习题的训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此方法在一些受力分析问题既简单又快捷,又如在利用图象去表示物理规律,在初中这方面的训练几乎是空白,这要求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帮助学生看懂物理图象,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5 深化基本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两大部分,能否准确、透彻、完整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识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在高中教材中较初中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深化,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高中教材中,对力的概念处理,首先与初中教材一样指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然后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逐渐提高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由于许多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讲课时尽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阐述,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形象化、生活化,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静摩擦力时,强调是物体间存在着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才会产生摩擦力,而物体间存在着相对运动的趋势不能用肉眼观察到,怎样去理解这个相对运动的趋势呢?可以这样去处理:打了下课铃,教师还有一点课程没有讲完,拖堂几分钟,这时教师没有宣布下课,同学不能出教室,但心理已经存在着出教室的想法,虽然同学相对对教师没有动,但相对教师产生了“运动”的趋势,这样讲解通俗易懂,以便学生较深深刻理解相对运动趋势这一概念。

6 树立理想模型思想

物理知识都是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中,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深入,因此在物理学中建立合理的物理理想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研究物理现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应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影响物理现象的各种因素中,有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应合理地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正确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进行合理的简化,得到理想模型,理想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能更深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质点的概念的建立对运动学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理想模型的建立不仅是研究物理现象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透过现象抓本质的一种归纳综合能力。同时要使学生理解,任何物理模型的建立有一定的条件,因而在运用时一定注意适用的范围,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可将地球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7 从教学大纲把握教学深度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规律教学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从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的过程入手,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剖析。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提高概念的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生活和生产经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并接触到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应用的事例。教师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通过分析、对比、细化、强化、深化、归纳、总结、抽象等思维活动,得出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物理概念。

如在讲解质量的概念时,通过同一物质构成大小各异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总结,得出质量的概念.在讲浮力概念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看到船在江、河中航行,人游泳等生活经验,知道船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浮力,进一步追问,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相同的铁块,做成空心可以浮在水面,如果是实心铁就沉于水下,为什么?古代的木船,是一根很大的树木,直接挖成空心来载人载物,挖去的部分越多,载物量越大;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再次追问:液体具流动性,是不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呢?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通过熟悉的生活事例的运用,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事例在物理课堂中活化,减少了学生学习物理恐惧感,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物理的难度.更彰显了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二、创设生动的情境,构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一些生动的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水到渠成地构建相关概念。如音调的概念,不少学生把音调和响度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嗓门喊得大就是音调高。在音调概念的引入时,可先让学生演唱《青藏高原》这首歌,特别是最后一句“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绝大多数学生是唱不上去的。接着播放韩红的演唱。然后再播放一首著名男低音杨洪基老师的歌曲《不怕不怕》,让学生们在欣赏美妙歌声,感受女高音的清脆嘹亮、男低音的宽广浑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构音调的概念,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这样既纠正了学生原先的错误认识,又形成了音调的正确概念。再如比热容也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海边沙滩的照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接着教师提问:看到这幅画面及文字提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请就可能的原因作出猜想与假设。生: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的缘故……然后再结合相关实验逐步建构比热容的概念。

三、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牢固掌握概念。而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直观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但概念不能从直观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飞跃,是使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飞跃,就必须启发学生思维。在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许多种,只有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全面掌握概念。例如:“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通常用公式ρ=m/v定义,倘若不讲清楚其本质意义,则学生会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认为ρ与m成正比,从而形成错误观念。教师只有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密度”概念的本质特征,讲清其只与自身的性质有关,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密度”这一概念。揭示概念的本质,不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定义、熟记定义,更为重要的是应以定义为基础,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清概念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探究式教学

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拓展性,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是得不到打开物理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学生应亲自动手,在思考中认知,在动手实验中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立足物理的学科特点,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快乐合作探究,主动体验物理认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物理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行为、主动行为。

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大厅或操场上做实验,探究外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第一实验区,光滑的地板;第二实验区,铺着薄布的地板;第三实验区,铺有厚地毯的地板。实验器材:三个篮球以及米尺。让篮球沿斜面从相同高度自由滚向三种实验区,然后用米尺测量篮球在不同区域运动的距离,验证外界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进而理解在没有外力影响的理想条件下,运动着的物体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另外,教师可以由此将知识拓展到磁悬浮列车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磁悬浮列车既跑得快又省能源。

在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由于物理概念过于抽象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中的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文.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7):40.

[2]裘重柏;;浅谈“激趣引探式”物理概念教学模式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5期

篇6

【关键词】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 教学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物理学科中,概念是物理规律的基础,而物理规律又表达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掌握一定的物理规律首先就要过了概念这一关,并且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的,从而也不能真正地理解物理学科中的各种物理规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公式的物理意义,更不能掌握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关系到整个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那么,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适当的概念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物理学科中的一些概念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抽象而又难以理解的,如果教师直接从正面讲解概念,可能大部分的学生都无法理解,因此,我们要把抽象的概念放在一定的情境之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讲解物理概念,这样学生就会容易理解的多。例如,我在讲到“速度”的概念时,就给学生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究竟是乌龟跑得快还是兔子跑的快,这时候,有的学生就说是兔子跑的快,因为兔子是跑在乌龟的前面,而有的学生则说是乌龟跑的快,因为乌龟最先到达目的地。这样,在学生的争执和讨论中,我再适当地引入速度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这种有趣的情境教学还可以把原本较为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比较法进行概念教学

在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的概念从字面上来看非常接近,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混淆,例如“重力“和“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总会把他们混淆在一起,他们往往认为,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的大小,或者有些同学干脆就把压力等同于重力,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使得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这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概念不清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形成。因此,在学习类似这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时候,我们要注意把这些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教学,通过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利用对比法来理解和深化这些概念。

三、注意从实践活动中引入概念

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是对具体的事物的概括,而我们在学习物理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回到概念形成的最初,注意从实践活动中去引入概念,这样,在大量的活生生的感性材料中,学生就可以由感性材料入手来对物理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并最终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例如,在讲到“压强”的概念时,我就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医生打针用的针头要做的很尖锐?为什么我们使用的钉子都是很细的尖头?如果在薄薄的冰面上行走,怎样做才会比较安全?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这些直观的场景中,学生拥有大量的感性经验,而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把他们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最终形成一定的概念,这样,整个概念形成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并且,这种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概念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同生活实践相联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注意概念教学的全面性

很多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了概念的一些表象,而没有对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化、片面化的阶段,从而导致概念理解的不准确性。例如,在讲解“沸腾”这个概念时,我就让学生观察水烧开的过程,结果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只注意到了冒气泡这个现象,从而片面地归纳出“冒气泡就是沸腾的表现”这个错误的概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深化概念,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适当地引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概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例如,在观察开水沸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几个问题,如,加热前有没有气泡产生?加热过程中,气泡从什么部位开始出现?在整个过程中气泡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在观察沸腾的过程中就不会把眼光只盯在那些气泡上,而是学会更加全面的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从而对“沸腾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并最终理解和掌握了这个概念。

五、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深化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是我们开展概念教学的目的,而反过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概念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巩固概念教学的效果,很多在概念教学中没有发现的问题一旦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可能就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检验和深化概念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密度“的概念以后,我就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质量为100克的铜块,在切去了一半以后,它的密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密度小了一半,而有的则说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就可以立刻检测出在概念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于是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之下,我又给学生进一步分析了密度这个概念,从而让很多学生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密度这个概念。

总之,概念作为物理学科的基础,概念教学自然也就成为了物理教学工作的基础,我们每个教师不但要重视概念教学工作,同时还要解放思想,运用各种手段和技巧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峰.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6期.

[2]李治纲.浅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年第13期.

[3]舒德芬.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浅析[J].数理化学习:初中教师版,2011年 第2期.

出生年月:1977年10月26日

籍贯:江苏,邳州

性别:男

职称:一级教师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一、巧用探究学习法,激发学习热情

素质教育需要学习主体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将实际课堂教育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学生开始去探究和归纳,由此实现物理知识的积累、物理规律的认知、物理知识的应用,这样的主动学习格局会使得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这些将驱动实际的学习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和进步[2]。由此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开端,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有着相对清晰的认知。例如,在沪科版物理“电路设计”相关知识点学习的时候,教师为了确保实际教育教学交互性的提升,可在实际课堂中融入探究学习法,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由此激发学生对于电路设计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观察自己家中家居灯的特点,思考实际的灯具是如何工作的,灯具的电路设计应该如何去保证其功能性,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整理相关电路材料,采取对应的措施实现电路电板的优化设计,绘画出对应的电路设计方案,并且依靠小组成员完成实际电路施工工作。在这样的物理教学案例中,首先是生活经验的激发,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平时生活中灯与电路的运行机制,继而援引自己学习到的电路知识去想象实际电路设计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由各个组员协同参与,运用对应的电路材料实现对应电路施工,模拟实际灯的电路设计环境,由此确保实际电路设计制作的知识点得到完全的巩固。在上述的案例中,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探究性,学生在这样的知识探究环境中,实现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完成了物理知识思维的培养任务,自然而然地进入物理学习的深刻状态。可以说这也是实现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实现路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懂得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渗透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这样可以增强知识与思维之间的交互,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

二、开设趣味小实验,增强知识认知

在实际初中教育教学环节,如果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由此营造更加有趣味的情境,这将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可以为实际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设良好的基础[3]。基于这样的考量,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开设趣味小实验,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由此使得实际的物理教学朝着提升学生素养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如下的趣味小实验,以增强学生对于天平运行原理的认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两个废旧牙膏壳,在课堂上分别称两个废旧牙膏壳的质量,做好对应的记录,接着要求学生使用剪刀将自己手中的废旧牙膏壳剪掉,剪成小碎片,分别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纸张上,接着,要求学生分别将左边和右边的碎片放到天平上称。在称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剪掉后的牙膏壳再次放在天平上,此时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吗?请使用实验验证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猜想。接着学生们分别按照对应的要求来操作,并且记录对应的结果,实现两次结果的比较,看看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趣味小实验中,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对应的天平称物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际使用技巧,这样也就实现了学生实践操作素质的提升。很明显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同时,实际趣味小实验的设定,必须要保证实际内容与课程之间的吻合,并且懂得挖掘实际知识点的乐趣所在,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并且在小实验中去验证,这样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而这些将驱动着实际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三、立足信息化技术,塑造学习格局

素质教育格局中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需要创设对应理想的学习情境,而这样的情境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手段来进行,由此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应的物理知识,掌握对应的物理技能,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格局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4]。也就是说,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或工具,可以使得素质教育有着更加良好的外在环境,这对于塑造良好学习格局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以沪科版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学习为例,相关专业概念的理解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总有部分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实际内涵,继而影响实际专业知识的应用。也就是说,本次课程的难点在于密度概念的理解。在这样的课程改造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如下的方式来优化调整。其一,要求各个小组分别确定1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2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3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4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5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使用电脑和投影工具,展示各个小组最终得出的结果;其二,使用Excel软件展现各个小组得出的结果,要求学生对于实际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思考水的体积和水的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此时学生会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体积增加,质量也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得出对应密度的概念。依靠这样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很快地找到实际数据中的规律,实际的密度概念也就因此得到了总结和归纳,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跟随着计算机工具去进行思考,为什么实际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为什么两者之间的比重是一样的?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观察,还有其他方面的效能:更加快捷营造良好的分析格局,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的理解中去。

篇8

一、因为兴趣,使初中生更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而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的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初中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没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二、因为兴趣,使初中生更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例如电学中的电功率计算公式:P=UI,我们不仅要知道其表达式,更应知晓其推导过程:电功率是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P=W/t,而W=UIt,则可得:P=UI。

三、通过对搜集故事、生活实例等情境的探究,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初中生的兴趣

比如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入奥斯特、法拉第、安培等科学家的故事,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初中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初中生,培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初中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探究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初中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四、通过对实验中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的探究,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初中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被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让初中生感到出乎意料,这样能顺应初中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初中生的感官,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遵循初中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引发初中生的注意,唤起初中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初中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两个半球为什么贴得那么紧?”带着这些疑问,初中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通过对实验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初中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初中生思维的障碍。初中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进行猜想并展开探究: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弹簧秤示数说明了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随着问题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初中生在探究实验问题过程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篇9

一、从感性认识出发,讲清概念的本质

学生学习知识是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重复他们所经历的认识过程,但能具备一些感性认识,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曾记得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写照.例如;讲力的概念时,可以先举一些很平常的实例:人推车、手提箱子、摩擦阻碍了木块运动、地球吸引苹果等,这是一些很平常的现象,学生不会注意;若要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就会发现它们有共同之处,即每个现象最少有两个物体:人和车、手和箱子、压路机与路面、木块与地面、地球与苹果.而且两个物体都在相互作用着,推、提、压、拉、吸引的效果才能显示出来,我们把产生这些效果的作用分别称为推力、提力、压力、拉力、吸引力.所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且“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即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这样,力的性质和就被揭示出来了,学生头脑中不仅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力的概念,而且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应用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而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往往会事倍功半,反而给学生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选择通俗易懂,具有生动的比喻则可迎刃而解,同时也可收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例如,在讲“电流”时,课本是用“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多少”来表示电流,学生感到难以接受,因为“电荷量”是一个新名词,这时可采用如下比喻,把导体比喻为“水管”,那么“水流”就是“电荷量”了.这是学生容易接受的,通过这个比喻,使“电流”更加形象化.学生获得的概念也更加具体和生动.

又如,在讲“电阻”时,是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跟水在塞满石头的水管在流动类似,会受到阻力.这个“水管――石头模型”够形象、生动了.

三、挖掘概念内部的联系,深刻理解物理意义

例如,在讲“焦耳定律”时,其数学表达式:Q=I2Rt和电功W=UIt两个公式,有的学生只死记公式,硬背条文,不去弄清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间的关系.在解题时,学生往往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这不能全怪学生,也与教师讲课时分析问题不深不细有关.为了避免和澄清学生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在讲解公式时,教师不能用纯数学观点或走过场,将电流所做的电功与电热混为一谈,此时应该认识清楚只有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电功等于电阻产生的电热,即电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的那部分.如,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若汽车所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380V,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2Ω,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0A,则电动机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解:(1)电动机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W=UIt=380V×10A×10×60s=2.28×105 J.(2)产生的热量错解:Q=W=UIt= 380V×10A×10×60s=2.28×105 J.正确的解:Q=I2Rt=102×2×10×60=1.2×103J.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对电功和电热两个概念有深刻理解.所以,学生要挖掘概念内部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

四、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理解重要物理规律

由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纷繁复杂,它反映出其中物理现象、物理概念也很抽象的.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新课改后初中教学淡化了知识体系,降低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联系;强调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轻视学生知识结论的教学。进入高中以后,许多基本概念、实验、计算等一下子都涌了上来。使得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太难了,大有放弃之心,这样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这对学生以后的升学及科学素质的培养都极为不利。所以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中学化学有关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认识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是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重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笔者认为,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的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多媒体技术也是很好的直观教学,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它、用好它。比如,学生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概念总是不理解,很多学生根据这个概念,还错误的认为分子比原子大。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的学习概念了。学生死记化学概念,就不会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掌握化学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学习,要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那就要向学生讲清楚:水蒸气的本质仍然是水,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是新的物质,因此它属于物理变化。同样,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变化,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需要进行剖析,才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尤其,要帮助学生领会其本质意义。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改变”的含义,它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理解为只有加快,讲“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的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由上可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于剖析的方法对概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

3、利于对比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的形成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概念的含义,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比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它们。

4、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任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听的枯燥。

5、通过各种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