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会议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审计会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审计会议

篇1

工程变更审查会会议纪要

2020年6月24日,县水利局在局1号楼四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苍南县江南垟平原骨干排涝应急工程(宜山镇)Ⅱ标段工程变更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县水利局(规建科、建管中心)、专家及各参建单位,会议成立专家组(名单附后)。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业主对工程变更情况的汇报,与会代表及专家对工程变更进行研究讨论,现将会议的有关事项纪要如下:

一、关于景观工程减少硬化面积、增加绿化面积事宜。由于原设计景观工程硬化铺装面积(共计约7000平米,约10.5亩),涉及到基本农田保护区,且与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相冲突,经会议研究讨论及专家意见,会议同意变更,减少原设计中的硬化道路铺装面积,减少景观长廊、景观花架,减少雨水井,减少自行车棚,增加绿化面积。

二、关于取消2号桥梁工程事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该工程2#桥施工范围内,东面的钱库镇湖广店村桥梁引桥处民房、厂房等建筑物较为密集,且建筑物基础较差,桥头岸边挡墙单薄,容易引起已建建筑物塌陷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经会议研究讨论及专家意见,原则上同意变更,取消2#桥建设,项目业主需确保替代工程应满足使用功能。

篇2

今天这次会议,对于饱受大海阻隔之苦的舟山人民来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标志着**工程前期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舟山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工程建设的各位领导,向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评审工作的各位专家,以及为**大桥初步设计文件的补充、完善付出辛勤劳动的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交通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舟山市情,依托海岛得天独厚的港、景、渔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后来居上的气势,全面实施“登陆”战略,以期实现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赶超经济发达地区的理想。在这气势恢弘的“登陆”战役中,加快舟山交通现代化步伐,倾全市之力建设连岛工程,实现海岛与大陆的陆路连接,是我市迄今为止作出的最具现实和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版权所有

作为舟山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的建设,对于开发我省海洋资源,加快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实现舟山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省委、省政府对连岛工程建设极其重视,在2003年初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将加快连岛工程建设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将连岛工程中规模最大、最为关键的**大桥项目列入省“五大百亿”工程。此后,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交通部、发改委等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连岛工程各项工作飞速迈进,截至目前,西堠门大桥、**大桥立项工作均已完成,西堠门大桥初步设计在通过部省专家的联合审查后,已经得到省发改委的批复,并已于5月20日全面复工。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5]10号作出的“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尽快正式启动大桥建设”的决定,为力争实现大桥在2008年建成通车的工作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大桥勘察设计工作进程,落实各项招投标和开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而今天召开的审查会议无疑是最务实、最及时的实际行动。

篇3

厚重积淀 创新不息

30多年来,漆长席在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诸多成果。1993年主持开发的“1.5万吨/年合成氨天然气换热式转化制气新工艺”,使我国‘合成氨工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该工艺有4项技术进行了产业化应用,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漆长席在在担任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中试基地、天然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经理期间,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于2001年组织专家成立“成都益盛环境工程科技公司”,与四川省化工设计院合作承担国家重点生产工业项目――甲醇燃料。作为主要负责人,先后组织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30~60万吨/年甲醇项目初步设计10部设计上报审批,并组织相关工程设计和节能技术改造,为“甲醇燃料”化工工业发展起步创造建设条件。

2003年以来,漆长席组织科研人员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负责组建专家组,成立“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潜心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材料一一超级电容电极炭材料(即:高表面活性吸附炭材料),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①一种高表面活性吸附材料的制备(专利号:ZL2006 10022034.6);②催化、活化同步工艺制备高表面活性吸附炭材的方法(专利号:201010157245.7),新型适用专利五项。该技术于2010年5月27日经四川省鉴定结果如下:“研究开发的催化活化同步法制备高表面活性吸附炭材料生产技术属新工艺、新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高表面活性吸附炭材料具有比表面大、微孔多、孔径分布窄、孔容积高等特点。产品应用领域广,使用性能优良”。

漆长席谈到:“高表面活性吸附炭材料”其表面性质为弱极性或无极性,能够成为―种能大量吸附多种弱极性和非极性有机分子的广谱耐水型吸附剂;采用“催化活化同步法制备高表面活性吸附炭材料生产技术”生产的“高表面活性吸附炭材料”因其优异的特性,使得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可用于:①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②CH4吸附储存(ANG技术);③变压吸附分离领域;④声、波吸收;⑤家庭空气净化用超级活性炭等领域。

2009年,漆长席筹集资金2000万元,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采用“高表面活性吸附炭电极材料”继而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特种能源器件一一超级电容电池。他介绍:“超级电容电池”作为一种物理电池,比传统的电解电容器的积能密度要高上百倍,漏电流小近千倍;然而放电比功率却比蓄电池高出近十倍,还不需要任何维护和保养,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超级电容电池”因其容量大、物理快速充放电过程、无记忆充放电、充放电循环次数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异特性,作为理想的大功率物理二次电源,正逐步取代各种化学反应蓄电池。

致力于产业 魄力非凡

任何科技的创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产业,只有产业才能将科技的智慧真正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目前,超级电容器电池占世界能量储存装置(包括电池、电容器)的市场份额不足5%,在我国所占市场份额约为0.5%,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同样规格的国外电容器价格均要高出国内价格的1/3~2/3左右,国内未批量生产的型号价格更高。因此,如果“高表面活性吸附炭材料”产业化至500吨/年的规模,将对旺盛的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旺盛的市场需求,呼唤着该成果尽快产业化。为此,漆长席在取得诸多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在产业上作出了最大努力。

成都益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漆长席产业化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定位是以科研开发,化学、化工工程设计、咨询、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以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院所和设计院的专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组成,技术力量雄厚,起点高,创新能力强,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公司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设计及技术转让,同时生产环保助剂,酶制剂。

作为一个科技型企业,人才是关键。漆长席介绍说,公司专业技术队伍中有专家、教授技术人才二十余名(其中有五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他们都具有三十年以上的工程设计资历,大都承担过国内、外大型的化学、化工工程的设计及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程设计及建设的经验。公司从研发,工程设计,施工为一体的项目承包制,实现客户满意,工程达标,设计新颖。

篇4

一、“十一五”以来电子发展基金主要成效

电子发展基金设立于1986年,是中央财政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十一五”期间,我们扎实做好电子发展基金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安排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项目,为产业较快实现企稳回升、加快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2010年,电子发展基金累计实际投入34.71亿元,支持项目1825个,突出支持了五个方面。

(一)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显著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软件、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及其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也是基金一直重点支持的领域。

――软件业领域。以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为核心,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开发,建立中间件构件库和应用开发平台,完善嵌入式软件发展环境。针对软件服务化趋势,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累计支持项目561个,安排资金9.31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软件打破了国外软件长期垄断的局面,自主知识产权数据库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中间件研发水平大幅提升,中文办公软件成熟度不断提高,应用软件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软件产业规模达到13364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为18%。

――集成电路领域。以打造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为目标,重点支持了3G移动通信芯片、数字多媒体处理芯片、平板显示和LED控制芯片等研发和产业化。累计支持175个项目,安排资金3.96亿元。比照电子发展基金管理模式,2005年,国家设立了集成电路研发资金,累计支持项目209个,投入19.5亿元。

――新型显示器件领域。围绕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和薄弱环节,基金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安排项目89个、资金3.68亿元,支持了PDP、TFT-LCD、OLED等产品领域和玻璃基板、显示光学膜、背光源等关键环节,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二)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光伏等新兴领域产业链条,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

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演进升级需要,基金注重对新兴领域的引导支持,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计算机和视听产业升级,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

――第三代移动通信方面。以新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2.28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22亿多元,支持TD-SCDMA项目88个,涵盖芯片、操作系统、终端、测试仪器仪表等,推动形成了完整的TD-SCDMA产业链,为大规模试商用和正式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光二极管(LED)方面。投入资金5900万元,支持了20个项目,推动LED芯片制造、器件封装以及检测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建立LED产业标准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取得一系列关键工艺和技术的突破。

――太阳能光伏方面。围绕电池及专用设备、硅材料生产及循环利用等环节,投入资金3650万元,支持项目26个。我国已基本掌握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工艺技术,制造设备国产化率超过50%,太阳能电池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形成了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信息安全技术产品方面。投入资金2.96亿元,支持了29个项目,在防火墙、防病毒、防入侵、身份认证、网络隔离、安全审计、可信计算、备份恢复等领域取得较大技术突破,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三)培育骨干企业和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相结合,推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2010年,电子百强企业半数以上曾得到基金支持,这些企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基金重点支持了9家龙头企业,投入7.09亿元,华为、中兴、联想、大唐等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四)完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

自2007年起,基金先后投入7200万元,带动地方投入7亿多元,支持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支撑平台和18个地方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2010年,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收入达到1064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80%,聚集效应明显。

(五)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十一五”时期,基金选择汽车、机械、服装等行业,投入资金6700万元,支持了51个工业软件和应用电子研发项目,提高了对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通过倍增计划,基金投入1.48亿元,支持了徐工集团等204个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基金还支持了一批服务于“三农”的产品研发和应用,支持了维哈柯、蒙古等少数民族文字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一五”期间电子发展基金使用和管理的体会

第一,制度不断完善是用好财政资金的前提条件。基金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在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方面形成了示范。

第二,良好的工作机制是管好资金的重要支撑。基金管理形成了部门配合、部省互动、司局协作的工作机制。财政部和工信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参与组织和管理。基金项目审查委员会和基金办成员依据职责,携手合作、互相支持,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整体协调性。

第三,适应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是确保项目成效的必要条件。基金根据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先支持产业发展急需、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不断增强核心产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将支持领域向产业两端倾斜,加大新型材料和核心领域专用设备的研发投入,从源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第四,创新支持方式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基金管理不断创新,自1999年开始,拿出部分资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对企业进行支持,探索创业投资支持方式,开创了财政资金按基金管理、以创投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进一步做好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工作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贯彻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和产业政策,结合过去五年各省区市管理部门和企业反映的问题,以提高资金使用的质量效益为核心,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方式,进一步做好基金管理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金申报、评审程序。加强中介机构为申报企业提供研究、咨询服务的监管,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加强项目评审前对专家权利与义务的宣讲,督促专家履行评审职责。利用申报通知、基金网站加强申报企业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实现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

二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的追踪问效。电子发展基金是补助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新产品的研发的,资助资金只能用在这个范围内。要继续加大对项目的追踪问效力度,严格审查资金使用开支范围,科学评估使用效果,确保效益充分发挥。

篇5

深入贯彻落实《审计准则》,关键在于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只有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记录分别进行重点突破,才能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

(一)画好“规划图”,突破审计调查。

我们紧紧围绕满足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三个会议”的落实,对审前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审前调查方案编制、调查人员的分工等进行规范。一是由审计组长召开碰头会,调查分析情况,安排工作重点;二是由审计组长依照《审计学习培训制度》召开培训会,组织审前培训,做好审计培训资料收集整理和记录工作,并将审计培训工作纳入局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三是由分管领导召开布署会,对审前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指导审计组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内容、重点事项,使其真正实现准则的要求和意图,充分发挥审计调查的基础性作用。

(二)画好“施工图”,突破审计方案。

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办法》的基础上,我们要求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来龙去脉要清晰,相应要素要明确、具体、详细,达到能够指导审计人员按方案操作的程度;召开审计方案审查评估会议,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集体审查评估,主要评估审前调查是否满足编制方案的要求,是否满足指导审计组实现审计目标要求,是否具备指导性和操作性。使其充分体现被审计对象的特点,发挥审计实施方案的龙头作用。

(三)画好“路线图”,突破审计记录。

要求审计组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的规定动作开展审计,并对审计记录全程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使其能清楚反映审计实施过程,成为其他审计人员理解其执行审计措施、获取审计证据、作出职业判断和得出审计结论的“路线图”。一是进行大会点评。由法制复核科按照项目进度对审计组审计记录质量进行通报,每周在集体学习时进行现场集中点评,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二是实施分管领导阅批。由分管领导依照审计实施方案具体指导现场审计,择时阅批分管审计组的所有审计记录。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将审计记录审理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法制复核科依据这一办法对所有审计人员的审计记录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予以通报,使其真正起到“监视器”的作用。

二、积极创新,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发展无止境,创新无终点,我们勇于打破思维定势,用创新来破解工作中的难点,形成工作的新局面。

(一)转变方式,化解矛盾。审计方式决定着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在项目分配上打破科室界限,积极探索审计项目“双向选择”管理方式,实现了交叉审计、联合作业、岗位轮换,整合审计资源的新路子;在项目实施上加强系统内各职能科室和上下机关的协调配合,实现了上下联动和借智借力,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重点工作中,我们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大兵团”开展集中攻坚战,实行“1+13”组织模式,采取“异地协同、骨干带动、合力攻坚、同步推进”的方法,加快了审计进度;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将“关口前移”,开展工程概预算调整、拦标价审计,确保了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针对经济责任审计量大、面广的特点,采取“联合编组、一次进点”方式,增强一审多果的实效,结合财政上审下,推进县区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结合预算执行审计,突出领导干部任中审计,使项目之间查证结果相互利用,拓展了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面。根据工作实际我们还聘用退休老同志、借助中介力量参与工程审计和领导交办事项等方式方法,有效缓解了“人手少、任务重”的压力。

篇6

【关键词】业扩管理;专业;电力业扩工作体系

1 业扩管理工作目标描述

为进一步提高业扩报装效率,缩短业扩报装时间,实现高压业扩平均接电时间由原来55天缩短5天的工作目标。向客户提供“优质、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供电企业与客户和谐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兑现服务承诺,

2 业扩专业整合工作思路

(1)建立营销部、发展策划部、运检部、配电运检室等部门业扩专责人组成的技术组,集中确定供电方案会签和设计会审工作。(2)实现业扩流程的闭环监控,客户经理实行全程业务协调和质量效能监控,创新工程管理垂直管理,形成清晰、顺畅的权利责任体系。在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串联”的统一管理模式,强化沟通效率,提升流转速度。(3)对业扩工作全过程量化考核。对业扩报装流程中的用电项目前期咨询,业务受理、现场勘查等11个环节30个节点,全部实行限时办结制,通过SG186营销稽查监控系统,推行全过程的闭环监控和量化考核。改由公司监察部对业扩报装服务进行回访,监察部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时掌握业扩报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客户满意率达到98%以上。

3 业扩专业整合具体做法

3.1 成立相应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了以经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业扩报装领导小组,营销部、发展策划部、运检部、调控中心等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召开业扩报装例会和临时会议,研究、批准供电方案等,协调相关工作。成立以营销部主任任组长的业扩例会工作小组,相关部室主任、专工任成员,具体负责业扩报装全过程管理。

3.2 明确各单位岗位职责分工

(1)业扩报装领导小组:负责召开业扩报装例会和临时会议,研究、批准供电方案等,负责业扩报装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2)业扩例会工作小组:由营销部牵头,运检部、发展策划部、调控中心、供电部及监察审计部等部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工、专业负责人组成。负责对业扩报装工作的协调管理,负责供电方案的优化与审核,确定供用电合同,负责业扩工程全过程监督与管理。

(3)营销部:负责制定业扩报装管理办法及快速服务的管理制度。牵头组织直供区10KV及以上高压业扩报装项目进行现场勘察、提出供电方案、答复供电方案、组织受电工程设计的审核、中间检查、竣工验收,签订供用电合同、装表接电、工程回访及资料归档等项工作,并负责及时向客户反馈业扩处理进程,负责组织协调及信息传递,负责所有与客户的联系。

(4)发展策划部:负责10KV专线、35kV及以上高压业扩报装项目的现场勘察、供电方案的确定、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负责根据电网规划、负荷预测情况制定电网建设计划等,负责对高压业扩报装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5)运检部:负责参与10kV及以高压业扩报装项目的现场勘察、供电方案的确定、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负责根据电网规划、负荷预测情况制定电网建设计划、大修改造实施计划等,满足业扩对电网供电能力的要求。积极配合,支持营销部做好业扩报装流程衔接及全过程服务,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相关的工作。

(6)调度所:负责参与10kV及高压业扩项目的现场勘察、供电方案的确定、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对新装增容客户进行保护定值整定、提供相关数据。

篇7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扶贫资金监管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由扶贫项目资金监管部门牵头,抽调精干业务人员,成立了扶贫资金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2、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县召开了重点乡(镇)、村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责任。要求各重点乡(镇)、村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专项治理工作。

3、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按照组织动员、实施检查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分步实施,重点检查了扶贫资金是否符合投向和及时足额到位,从五个方面查处和纠正违规违纪行为,全力抓好扶贫资金监管专项治理工作。

4、加强整改,完善管理。认真梳理档案资料,清查规章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广泛动员,深入调查,发动群众参与并听取群众意见,找准扶贫资金、项目监管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加强整改。在调查研究和专项治理过程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对扶贫资金、项目监管的各项措施。

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一是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严格、规范。实行了报帐制,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要求,严格了管理制度,实行了专户管理,有的乡镇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财务管理较为规范,资金拨付及时到位,没有发现明显的违纪问题。

二是扶贫重点村建设按计划完成,大部分质量较高。其重点村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产业开发,使扶贫资金发挥出了应有效益。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纲要和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资源整合和资金捆绑力度大。以重点村建设为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扶贫财政资金的酵母作用,使重点村逐渐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四是强化了监督。各乡镇都把扶贫资金的监管纳入本地监察、审计的监督范围,加大了监督、审计力度,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五是规范了档案建设。95%的乡镇村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统一的扶贫档案体系,自觉抓好重点村档案建设工作,真实地记载着村级扶贫项目建设情况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效地防止了挪用、转移、贪污扶贫资金现象。

三、有关问题整改情况。

通过检查,也查找出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取⑴召开班子会通报情况,研究整改工作,确实整改目标;⑵有关情况专题向领导汇报;⑶存在的问题直接与责任人见面;⑷召开各重点村书记、会计会议,强调布置工作;⑸对具体业务和直接工作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等措施、方法进行全面整改,达到预期的效果。

1、帐目管理全县全面恢复扶贫资金专项管理这一作法,在各乡镇村、各项目单位必须建立专帐,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2、报帐手续和档案管理应做到手续齐全,资料规范,各项目单位,包括县办,对所有项目要相应建立台帐,项目资料除报帐发票外,还应有项目简介、项目责任书、项目工程预算、项目验取单、项目请款申请书、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图片等,所有资料归档管理,相关证明随发票入帐。

3、对于地方财政配套,我们已将省、市要求和全市各县情况向县领导汇报,确保足额到位。

4、针对有些重点村报帐不及时,影响绩效考评,要求他们项目实施完成后,在5个工作日之内验收报帐。

四、今后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力度,按照扶贫资金的要求,抓好督查工作,保证扶贫工作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实处。

篇8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农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包、出租欠规范。1.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要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2.手续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3.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二)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1.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2.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账,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3.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4.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三)财务公开欠规范。1.乡镇记账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2.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3.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捏在一起公布。4.许多村民参与意识淡薄,缺乏现代民主意识,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原则,看问题凭好恶,往往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

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依法治村。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防止图形式,走过场,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混乱的漏洞。

(二)坚持和完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要规范农村财务,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实践证明,我市已经推行的诸如农村经济合作社制度、村干部补贴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乡镇记账制度和村会计电算化制度等制度都行之有效,且便于操作,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做到不折不扣落实执行的问题。当前,结合我市实际应尽快建立完善下列制度。

1.建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应着重抓好从村级收入计划到资金使用、资金监督等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建设。

2.建立完善工程项目建设、资产承包租赁公开制度。为避免村干部暗箱操作、贪污贿赂挪用等情况的发生,凡涉及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及出让必须经两委会讨论,重大项目必要时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方可实施,且均应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向村民公开,以彻底改变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对于各类合同文书,建议由农经站和司法所协助审查,以符合法定要求。

3.建立完善外来资金管理制度。实践中,经常有村民反映土地征用补偿款、社会捐助款物、上级部门拨款等外来资金收不入账现象,为堵塞村干部违法乱纪漏洞,防止村民误解,建议对上述外来资金规定统一先由乡镇接收,再拨付村级使用。

4.建立完善审计监督制度。首先,乡镇农经站应严格把关,对现金存款进行不定期盘库,防止挪用;发现不符要求的票据、不应开支的项目必须坚持原则,监督执行。其次,市农经站可对村级财务实行轮流审计,争取村干部届期内能轮审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协助乡镇解决。

(三)加强乡镇监管,做到服务于民。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某种程度上说,关键在于乡镇的认识态度上。由于现在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如果脱离村干部或者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因此,乡镇应站在大局角度重视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农经员队伍建设,选配好村级主要干部,对于在执行财务制度上屡教不改,违法乱纪的干部坚决调整与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采取扎实措施把村级班子建设好。

篇9

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内部及其分支机构设置了与其他业务部门平行的内审机构,直接归行内领导分管,并向其报告工作。内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各种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所在单位有较多的依附。这样的内审机构组织地位不高,独立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内审部门缺乏权威性,许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限制审计的权限,审计部门不能参加相应的经营管理会议,不能审计某些敏感领域。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改变内审部门的组织设置,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内审部门,将其置于总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职能上对总行董事会负责,并把内审部门的组织地位和审计范围都要写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章程,并获得总行董事会的批准,使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活动不受限制,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从组织地位和制度上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两方面保障内部审计必备需求,让各级审计分支机构真正独立于驻地行和监管行,积极探索尝试建立内审人员由总行集中管理、派驻分支机构的内部审计体系。

二、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从财务型审计转向增值型审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正处于“财务型审计”阶段,大多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主要是一种以查错防弊为重点的内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作用就是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仅仅是一个监督部门,审计方式主要是查错找弊,纠正违规。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容易导致内审部门重视了细枝末节,忽略了主要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内审工作应符合新时期的经济特点,通过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通过系统地、规范地评价银行的治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通过为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间接地为银行增加价值,发挥内部审计的应有作用。

巴塞尔II的规定和精神对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新的激励和更高要求,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转向改进管理效率、增加银行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工作中表现为商业银行直接增加价值和间接增加价值两种方式。内部审计创造的直接价值指通过内部审计的保证活动使商业银行预防和减少损失;内部审计创造的间接价值指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活动使信息畅通、协调管理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为商业银行带来价值增值。

三、强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本身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环节,是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降低风险,内部审计重在评估降低风险措施的适当性和遵循性。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首先,要测试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运用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或文字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资料的分析,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合理、健全,关键点的控制是否准确等问题。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从而找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遵循性。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测试评价,指出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报告给董事会,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促使商业银行健全内部控制,从而帮助商业银行预防和减少损失,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在其间接价值方面,内部审计会对商业银行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会促使他们严格管理,落实控制措施,从而预防风险,减少损失。

四、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审计,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

随着2006年我国入世承诺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已全面进入中国,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着来自国内与国际市场双重竞争压力,要提高商业银行的持续竞争能力,一要靠增加盈利,二要防范风险,这里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技术风险、信贷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发生了彻底“革命”,即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等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变化,内部审计的工作也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建立起全面的风险预警、识别、评估与防范体系,内部审计应该对该体系的有效运作进行持续评估,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检查和评价,协助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组织的其他部门相比,它更能从全局的角度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

五、通过内部审计改善治理结构,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

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业的全面开放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朝着更加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升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通过一系列相互制约的架构性安排,可从根本上减少内部经营管理风险,从而提高商业银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因而,公司治理应当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点。同时,内部审计独有的对风险管理的实时关注和评估,对健全公司治理至关重要,所以必须按照良好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改革我国银行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个“基本主体”的协同之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依赖于内部审计。因此,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本身就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内在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制度和环境基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促进公司治理结构更趋于完善,促进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的制衡关系及责权利划分,促进不同机构之间建立起的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使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真正发挥出促进和保证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作用。

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

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不断完善,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这些都要求必须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以便更好的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服务。(一)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内部审计服务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人员构成应是一个复合型结构,这就要求配备各占一定比重的财会、信息技术、工程、法律、管理等不同背景出身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具备从事多样所需的整体素质。并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后续教育、业务培训等措施,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整体队伍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二)创新内审方法和手段,确保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发挥最佳效果。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激烈竞争的市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新要求,内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自身的工作方法和理论,不断探索出一条既能保障商业银行利益的运作机制,又能不断创新内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审计策略上,侧重指导和沟通。在审计手段上,注重网络技术的运用。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争取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多方位扩大审计影响。

篇10

为了有效治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2001年和2002年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等文件,标志着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已从理论研究阶段正式转入实务操作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现金和其它资产,检查簿计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的手段和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权威性解释:“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具有按管理部门需要来保证执行经济业务和完成工作的职责,以及保证制度正确实施的有效程序。1.恰当授权。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使所执行的每项经济业务都经恰当授权,或是一般授权,或是特定授权。一般授权规定批准经济业务的标准条件,特定授权包括严格的条件和有关具体人员。这里所讲的经济业务是指公司和外单位之间交换资产与劳务,以及在公司内部对资产和劳务进行的转移与使用。资产应限于对管理当局规定的用途加以使用,会计记录应能做到对资产建立会计责任。要达到这些目的,管理当局必须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规定出完成经济业务的恰当授权。

2.职务分隔。授予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去担任一项具体职责时,必须相应地扩大在其进行活动中的权力。授予权力和负有责任的人员承担着经营和保管的职务,不能同时担任记账的职务。一个处于可犯错误或容易发生不轨行为职位的人,不应同时又给予他担任可以隐匿这些错误或不轨行为的职位。良好的控制应是,一个人从客户处收取应收款项,而有另一个人在应收账款账簿中进行登记。把记账职务与经营和保管的职务分隔开来,可以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部分资产,并用错误的会计记录来隐匿这些活动。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有些活动的性质使记账与经营和保管职能自然而然地分隔开,如生产工人既无记账的训练,也没有从事记账工作的必要。但在另一些情况下,职能的区别是很难区分的。从事现金收支、借入和偿还贷款、扩大赊账、收取应收账款等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能,对于掌管会计职能的人来说,并不是完全分隔得开的。所以只要有可能,应把这些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隔。在组织业务活动时,要使每项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人或两个部门参与,这样就能用一个人的工作去证实另一个人工作的准确性。

3.正确性检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采用一切有效的程序来保证制度的正确实施,并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常用的方法有:账户控制、复式记账控制、分批控制、定额备用制。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路

内部控制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是一项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因此,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应从分析自身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应成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工作的领导小组,以便做好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担任副组长。组员由财会、审计、物资、计划、劳资、人事、营销、生产、基建、董事会及总经理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财会部门。将任务按项目合理分工,如:财会部门负责货币资金、对外投资、筹资、付款、成本费用、经济担保等;计划和基建部门负责工程项目;营销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产品及劳务定价等。对于需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具体项目,应本着涉及谁、谁就协助财会部门提出具体方案的原则,做好相应的工作。

2.建立内控制度和建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进行。《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之后,国家不再制订相应的行业财务制度,现行的行业财务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内控制度,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要对原有相关制度进行对照清理。已有的制度,符合要求但尚不完善的,应补充完善;不符合要求的,加以废止。经常发生的有关事项,即使制度中没有列明,也应加以补充。

3.发挥整体优势,调动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较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内,拥有较多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其所发生的不少经济业务,具有很大的共性。从上至下,如果各层次都分别制订一套内控制度,既无必要成本又高。因此,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整体优势,不仅可以降低工作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可从内部不同层次的会计岗位上抽调一部分业务骨干,成立制度起草小组。在建立好制度主题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小组成员各自所在层次的专业优势,合理分工。实施办法制订后,分别经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通过后,下发实行。各下属单位,可以此为据,结合本单位实际做补充规定或制订实施细则。有关授权事宜,应根据企业管理的有关规定或公司章程进行。

4.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建立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的重要途径。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组织财产完整,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组织经济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规范组织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

5.加强法律法规等强制性准则和规范。1997年美国通过《反国外贿赂法》,其中有关会计及内部控制的条款,规定每个企业应建立内控制度以防止发生贿赂行为,如果达不到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内控目标,可被罚款1万美元,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一种法律责任。而我国《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等虽有论及,但都从审计角度出发的,对企业而言并未形成内控整体框架;《会计法》也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具体可行的规定。因此,应尽快加强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制建设,以及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等相关方面的行业准则的制定,为提高企业内控提供外部监督和指导。

6.建立健全内控框架。企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控框架,从控制环境入手,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加强董事会的职能及其独立性;提高管理者素质,凭借经济市场的竞争,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行政指定管理层;鼓励塑造企业文化,加强管理者和员工激励,明晰权责。

7.加强风险评估。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步增大并更具有不确定性,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及早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领域,防患于未然。

8.贯彻相互牵制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牵制原则即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的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另外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9.建立内控信息的披露机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一般只对外披露财务会计信息,人们关心的也是每股收益等数字。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人们常常疏忽。而独立审计人员则体会到信息的真实可靠,来源于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越好,其信息就越可靠,审计实质性测试就可相应减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虽然会对企业内控进行评审,但一般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并且由于审计的时间范围和技术的局限性,企业内控情况并不能充分了解和揭示;为了提高企业内控意识、提高其信息质量,企业有必要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后,向社会公开披露其内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