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讲授;谈话;讨论

一、恰到好处地运用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它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讲究学生的自主探究,这并不是意味着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可用,而是很多场合必须用到讲授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进行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类的教学又或者是音乐的一些乐理知识时,这种方法就特别适用。它的优点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效率高,照顾面宽。但也有其存在的缺点,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填鸭式的教学状态,教学缺乏主动性,因此我们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不可以一味地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它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厌恶你的课堂。

二、适当地利用谈话法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有人觉得谈话法比较适合语言类的科目,如语文、历史,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对其避而远之。其实这种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音乐这一学科也很实用。因为谈话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它往往可以用在讲授法之前,因为讲授法经常是由旧知导入。讲授法的教学很枯燥,由谈话法中的旧知引入,学生就特别易于接受。此外,这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有很大的帮助。如我在执教《愉快的梦》《闪烁的小星》《小白船》《外婆的澎湖湾》等课时,都利用了谈话法,导出了一些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谈话法在运用的时候,你会感到教师和学生的距离非常近,学生也乐在其中。

三、讨论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法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几乎在百分之八十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当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时,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也因为集思广益,思路更加宽广。并且善于运用讨论法教学的课堂,学生思维敏感,积极性极高,创新能力提高得也很快。在音乐课堂中,我们主张以小组的形式为宜,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有胆怯心理的学生,既可以减少心理紧张程度,又为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通过运用讨论法,同学们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了,他们说,音乐课才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他们乐此不疲。

四、要利用好多媒体,让音乐课堂变成高效课堂

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尤其音乐课。因为音乐课上,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广阔,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它可以让你的音乐课堂得以延伸,充满活力。以欣赏课为例,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进行重组,对于在网上收集到的一些好的作品,如民族歌曲、丰富的画面、大型的乐器演奏等,多媒体的效果会比教材的印刷版更为真实和清晰;还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认识一些著名的音乐歌唱家及他当时所处的特定的环境,更便于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风格。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意境,让他们享受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因此,利用好多媒体更有利于形成高效的音乐课堂。

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 互动教学 高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51-01

高中音乐课堂中的互动教学可以有多种类型与相应的方法,不同的互动教学类型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欣赏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方法常采用体验式与情感式;歌唱教学中,互动教学方法常采用技能式、表演式、合作式;创作与拓展教学中常常使用探索式、分工式、还有创作式等。

1 欣赏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新课程中的重要学习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情感。应当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多重对话,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走进音乐,提升思想。若是想要学生在情感与体验上达到较好的境界,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安静的环境与音质好的音响设备。然后要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结束后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从学生描述的音乐表象中抓住其所体验到的音乐的实质,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因势利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引也应当如这春雨一般,在学生发挥的基础之上“随风潜入”。除此外,还可以采用绘画、讲故事、即兴表演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

2 歌唱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互动、探索与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充分发挥出个人的能动性。在歌唱教学环节进行导入式教学时,利用开放式音乐探究活动,让合唱队指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增长音乐知识和拓宽音乐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需要做必要的引导和补充就可以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由并充分的发挥。在发声练习环节时,由合唱队担任指挥的同学来组织大家进行合唱时的呼吸和发声练习,老师不轻易指手画脚,过多干预,但可以适时的发表必要的意见或者建议。引导学生分组排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致的讨论、商定作品的艺术处理与各种细节问题,教师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启发学生对音乐情境的联想,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方案。然后协助指挥征求大家对于作品的处理意见,使意见达成一致从而确定最佳处理方案。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协助和辅导的地位,以平等、协作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已达到适时的引导和启发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参与其中,并通过相互合作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3 创作与拓展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从教材内容的要点出发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这个主题活动。在小组写作的过程中,组内每位成员都会对于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对他人的感受进行聆听,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音乐的情感表达在不同学生眼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与内涵,一首歌曲或者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意义、内涵的深刻体会与发掘才能得到,这个深刻体会与挖掘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对于该音乐作品进行不断地探索与不断体会,从运用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手段到所表达的情境与感情等进行辨析。只有当学生对音乐具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之后,才能对音乐的内涵具有一定辨析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的探索与拓展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与主题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体会拓展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此过程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除了以上所列的教学环节中互动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外,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增进互动教学质量的建议。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创建和谐的互动气氛,有利于互动教学方法的实施。另外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述音乐作品发生的背景,音乐作品创作人的一些个人背景等,如果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不感兴趣,那么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兴趣点,利用互动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有效果的学习不仅仅是脑力的付出,也是情感的付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增强互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提高互动效果的积极方法,对于音乐教学,尤其如此。但是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对于同样的音乐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能够影响该音乐作品在学生心中的感受与形象,这种不同的感受的后果就会对音乐互动教学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的不同,并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对与音乐作品的良好感性体验与互动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恒泰.声乐教学应重视体态语言的运用[J].中国音乐,1999(3):56-58.

[2] 吴跃华.怎样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以“音乐为本”[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1):78-80.

[3] 潘春荣.浅谈声乐教学中教师的素养诉求[J].乌鲁木齐教育学报,2006(3):49-50.

[4] 王岩淑.谈歌唱发声的方法纠正及艺术嗓音的保护[J].艺术教育,2009(1):78.

[5] 陈明孔.声音概念与发声技巧的关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98-101.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儿童心理;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109-2

儿童的音乐教育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一方面家长对儿童的学习方式的认识不足,激励和教育方法有悖于儿童心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用成人式的教育模式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使许多儿童产生了逆反心理。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童的音乐之路走得更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儿童的主要潜能

经过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和探索,目前正开始揭示音乐和语言、数学以及其他智力活动间的联系和本质。一是音乐和语言相辅相成。音乐通过强调节奏、重复、字与字、话语之间的停顿来促进语言学习,例如小孩在还不能念出一个长句的情况下,就能唱出一长串歌词;二是提高时空里预测与把握形式的能力,数学和音乐的联系是因为两者都依赖于时空推理,每一位懂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是数学的,如果不作数学计算,你就无法读懂五线谱上的第一个符号;三是音乐可提高我们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音乐训练能提高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联系。

二、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杜威说过,兴趣是儿童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是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兴趣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违背兴趣实际上就是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

(二)感性认知是儿童学习音乐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接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个性。

三、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鲁道夫・史代纳博士对音乐阐述过:乐曲的愉悦感比内容更重要,给幼童的音乐是要生动的音乐,能滋养耳朵的音乐。音乐要融入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在情感、意志和思考的各个层面滋养孩子。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地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的探索开始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内在发展阶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兴趣就抓住了孩子目前的发展阶段。按照兴趣提供资源就是在他需要盖地基的时候你给他提供钢筋水泥。让儿童跟随着兴趣去选择钢筋就用钢筋,去选择水泥就用水泥。这些素材被他们自己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后,就完成了内在建构,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就是在不断获取“成功”的过程中产生的。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而是要让学生经常、不时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儿童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儿童体验、感受音乐

音乐老师要在儿童与音乐间建立美妙的连接,老师要成为孩子进入音乐世界的引领者。让儿童与其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相遇……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明确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儿童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孩子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孩子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孩子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了,孩子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孩子们体验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学在快乐之中,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但是要保持儿童对音乐的“欢喜心”也不是一件易事,强化儿童对音乐的体验,需要时时保持儿童对音乐体验的快乐,如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如果困难程度超出了孩子的兴趣能力,孩子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就很正常。或者反过来说,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各种兴趣下降的表现时,第一反应就应该是检测一下是否随着学习的进展难度的提高,已经进入到了让孩子力不从心的阶段。如果是,那么就要及时调整;如果不是,仅仅是枯燥的方式引起的兴趣下降,就要及时调整方式,增加更有兴趣的环节。国外的各种教学素材和方式之所以如此重视“fun”,原因也正在于此。

(三)突出教和学过程的和谐,让兴趣转变为儿童发掘自身价值的基石

1、教学内容要和谐,易于儿童产生共振

教学内容是使儿童与音乐发生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儿童获得发展的媒介。只有当音乐学习的所有内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间、所有内容与儿童之间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才能使儿童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在感知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同时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身心疲劳和情感损伤。比如儿童与歌曲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嗓音运动与全身的脏器运动,与全身的肢体大肌肉运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歌唱行动与儿童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缺乏理解,缺乏情感体验,缺乏情感体验带动儿童的歌唱的表达是缺乏生命活力和情绪感染力的,与特定情感表达紧密联系的歌唱技能也不容易获得。

2、教学方法与程序要和谐,易于儿童共享

从理论上的实践中看,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于整体和谐的条件,必须具有审美享受的特征,才更易吸引师生的积极投入,使师生自然地产生人人都乐此而不疲的效果。比如,传统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往往采用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复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舞蹈的基本结构,最后再将全部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配上音乐伴奏进行表演。在能够完整连贯地表演之前,儿童往往就已经不断地陷入厌烦、苦恼与疲惫的困境之中。而教师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惫而热情下降。而先进的教学法则是:从舞蹈的大轮廓开始,尽可能早地引入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和被象征的内容因素,尽可能早地配合完整的音乐,并随着儿童对前面出现过的要素的逐步掌握,逐步地累加新的要素,从而使舞蹈的形象逐步丰满细腻起来,儿童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3、精神环境要和谐,易于提高儿童的人际协调能力和投入音乐学习活动的热情

篇4

小学音乐教学考核应结合音乐学科特点,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进而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使教学过程实现由积累知识到培养能力的转变。

一、小学音乐教学考核的内容

音乐课是较为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考核时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从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动态考核,具体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演唱

演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考核时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对演唱的考核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考核演唱形式和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其中考核演唱形式能够了解学生音乐的表现能力,掌握学生基本的嗓音状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考核学生的音阶、节奏、和声等,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2.欣赏

音乐欣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环节,针对该环节的考核,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根据音乐回答问题、背诵相关音乐曲谱等。

3.创作

创作是学生灵活运用音乐知识的水平的反映,不但能够活跃学生们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因此,该环节的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音乐教学考核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舞蹈创作、旋律创作、节奏创作等方面进行考核。

二、小学音乐教学考核的方法

1.综合性考核方法

综合性考核方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另外,还能提高学习兴趣与欣赏水平,因此该考核方法和考核的范围比较广泛。

音乐综合性考核时应首先了解学生们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和目标进行等级分类,其中,学生分类主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水平或年龄段进行划分,进而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考核内容,体现综合考核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例如,音乐教学考核时我选择了“我的愿望”一课,然后按照年龄段将学生划分成高、中、低三个年龄等级。针对高年龄段的学生我将其对音乐的理解、音乐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音乐的体会等作为考核的内容;针对中年龄段的学生着重考核其对音乐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而低年龄段的学生则对其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考核。

通过运用综合性考核方法,不但了解了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达到了激励学生的效果,调动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阶段性考核方法

阶段性考核方法是一种动态的考核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整体水平确定阶段性考核的时间间隔。我在音乐考核时将考核时间间隔集中在了课堂上,即在上音乐课时通过采取课前检查、课堂抽查的方式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情况进行考核。

(1)课前检查。课前检查的内容可以是对上节音乐知识的回顾,也可以是对音乐器材准备情况的检查,以此了解不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在该种考核方法督促下,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器材的准备越来越充分,为音乐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抽查。课堂抽查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考核方式。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抽奏、讨论、提问等方式,按照制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情况进行考核,便于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法,发现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

我在进行课堂抽查之前专门制作了一个表格,并将学生的姓名以及考核科目列入其中。课堂抽查时,我将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录到平时抽查成绩一栏中,作为评价学生最终成绩的参考。

很显然,阶段性考核方法比较公平、合理,不但有助于教师音乐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3.总结性考核方法

总结性考核方法主要通过期末考试体现,属于目标达成评价,将这种方法与阶段性的考核结合起来,则能达到较好的考核效果。总结性考核方法的有效落实与期末考试的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一些学者提出,采用“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考核。

所谓的班级音乐会,即将学生参与考试的内容在音乐会上进行表演,进而对学生的歌唱、演奏、音乐常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核。使用该种方式考核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天赋、能力差异、考试内容的难易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识谱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4

识谱,包括节奏、音高、音准的学习,识谱的学习是打开学生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作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必需的。但是,识谱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而且,要让小学生学会识谱,就必须先让他们对识谱感兴趣。

我在起初开展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234567是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学生都说:“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可以这样说,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学生,音乐基本素养都比较低。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教学生单纯的演唱歌曲,并没有进行识谱的教学。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简谱都感到非常陌生,更别说是五线谱了。而对于歌谱,他们也不想去认识。我在自身的教学中也发现,一提到要学生进行识谱,学生马上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高涨的学习情绪立刻下降了许多。

很多小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的能力相当强,但是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呢?识谱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喜欢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教师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开展识谱教学,必定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年级教音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七个小动物分别住在一个七层楼的公寓里,分别是:do是小熊do do do,re是鸭子re re re,mi是小羊mi mi mi,fa是小牛fa fa fa,sol是公鸡sol sol sol,la是青蛙la la la,si是小蛇si si si。并且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爬楼梯的方法来接龙。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七个基本音符。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小学音乐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也才能使他们做到积极地、自主地去学习音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在音乐课的课堂中,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例如,我在教学《捉泥鳅》的乐曲时,首先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线条的走向,然后耳朵听着旋律,嘴里轻声哼唱。学生觉得很有趣,情绪也非常的高涨,这大大激发了他们识谱的兴趣。这时,我便将识谱教学适时地引入,就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教学活动中,学生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的谱子。所以,音乐教师只要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就会使识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教学中要先学会歌曲,再进行听谱、识谱的学习,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否则会使教学事倍功半。学生在学唱歌曲时,都是跟着音频资料听几遍就能唱会,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就不高了。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范唱或录音把所要学的歌听熟、听会、甚至会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唱六年级《猜调》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随着录音唱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只需练唱几遍就唱会了歌曲。在感受到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学会歌词后,我就将曲谱的教学接着进行下去。这样的教学方式便能使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识谱。

三、先学节奏,再识谱

一首歌曲是由音高和节奏共同组成的,因此学生仅仅知道音高而不唱出节奏是不能把歌曲唱好。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所以,教师必须先进行节奏训练,这样才能使试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

【关键词】音乐 考核 评价 策略

音乐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的评价要符合学科特点、在遵循音乐教学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音乐学科的特点、技能要求、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小学音乐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演唱、欣赏、创作、加试四个方面。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考核方法势在必行。

一、综合性评价方法

综合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所做的全面评价与总结,实现了考核内容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到兴趣、素质、能力和个性等的转变。它主要包括行为评价、成绩评价、特长评价三个方面。其中行为评价涵盖的内容主要是课堂纪律、音乐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成绩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特长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演唱、演奏、欣赏、表演形式的评价。综合性评价的目的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乐趣,进而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进行音乐综合性评价考核时,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和目标两种等级分类。

学生分类就是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进行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显性分层即对学生年龄的分层,分为高、中、低三个年龄段,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个性制定学生考核的目标。隐性分层,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分为四个层次,供教师在制定分层目标时做参考。

目标分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大纲的要求,制定分层次的考核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的学生做出具有激励和导向的评价,并为学生的逐层上升设立阶梯,使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步。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立足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是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动态行为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部分,对形成性评价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课堂评价主要分为课前检查和课堂抽查。

课前检查。上课前,教师对学生携带上课用具和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这种也是对学生音乐学习态度的检查。

课堂抽查,就是教师通过采用提问、讨论、抽查演奏等形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的展现出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制作表格,在表格上写上每班学生的姓名和八种不同的项目,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以复习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学生的回答情况记入抽查成绩;定期抽查学生乐器的吹奏情况,让学生根据学习的歌曲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同样记入抽查成绩。

三、终结性评价方法

终结性评价方法是一种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在评价中,要坚持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形成性评价为辅的原则对学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班级音乐会”是终结性评价主要的考核方式。

“班级音乐会”就是班级学生把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汇演,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音乐汇演的主要内容包括歌唱、器乐演奏、听乐舞蹈表演、配乐朗诵、音乐剧等形式,考查学生的乐理知识、欣赏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教师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天赋、原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项目强弱作出合理的评价。如有的学生擅长器乐表演,有的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则是唱歌条件比较好,还有的学生是乐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根据条件强项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特长。

这项活动一般在学期结束之前举行,次数控制在一学期一次,以保持学生对“音乐会”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评价的质量。

四、其他方法的应用

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应把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评价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对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才能,挖掘音乐潜力。教师根据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的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期末的综合评价中。可以在班内设立优秀特长生、展示课外成绩和评价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在进行音乐的考核时,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目标,注意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学生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进而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西方音乐史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但就当下国内实际教学情况,其正处于一个上下不得的尴尬境地:呆板单一的授课形式,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过于形式化的考试,依靠死记硬背完成考核的错误意识。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目前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西方音乐史教学的顺利开展,若不扭转其错误发展方向,必然会导致相关大学生进入社会时的匮乏知识储备和竞争力的窘境。由此可见,确定西方音乐史正确发展方向,加快其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革新教学内容

国内有关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情况处于异常阶段,实施有效的方式改革十分必要。首先,应补充变更新的教学内容:(一)遵循客观情况选择知识内容;(二)切实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不可统一而论;(三)基于学生立场,考虑由于西方音乐史自身的外来属性所造成的不熟悉因素。并且,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应就西方音乐史相关问题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要过于陌生。

二、教学方法的发展

西方音乐史相关课程在国内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应该对西方音乐发展过程有所掌握,基于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会涉及到多个社会层面,包括群众文艺表演、音乐教育、社会培训等。因此就读音乐专业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确保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笔者建议选择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一)讨论教学方式

选择讨论式教学方式,应主要针对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开展,将这些内容作为课题主线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是基于音乐史良好把握的前提上,如果学生对音乐史知之甚少,不仅不会发挥效用,甚至还可能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教学的开展更加困难。由此可见,课前准备是开展讨论式教学的关键。因此,开展讨论式教学要遵循如下步骤:(1)课程开讲一周前就要告知学生讨论内容。并且要求学生通过手头教材、网上查阅、书籍查阅等方式对讨论相关内容有一个综合性掌握,教师布置思考问题,问题范围不应局限于教材,可以是其他相关书籍中的内容;(2)以学生自愿或老师指定的方式挑选几名学生就课题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控制时间,尽量不要过长或过短,二到三分钟最宜。在讨论结束的时候针对每位学生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及总结;(3)教师在讨论结束后对本次讨论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和最终总结,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辩论教学方式

通过辩论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课堂气氛。辩论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压抑氛围,从而使学生更加生动的感受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实施辩论教学,围绕如下步骤开展:(1)也需要在开课一周前告知学生辩论课程,并遵从学生意愿或由教师直接指派,将学生分成两派,各持观点。两种观点要由教师制定,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同时也不能切断其联系性,还要与课题内容紧密相关。布置任务,每组学生都要通读教材相关章节,并通过上网浏览、课外阅读等方式扩展知识范围。为学生设计课下思考,准备辩论;(2)辩论开展过程类似于讨论式教学,由学生阐述所持观点,并解释选择这种观点的原因。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打破以往教学方式带来的压抑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不再是过去教师为主的填鸭方式。另外,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具有灵活性,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比如,在选择课下作业时,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从而满足各个水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篇8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人类向社会表达思想感情的窗口,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小学进行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儿童时期变得更美好。给予音乐熏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从音乐作品中发现美并且创造美,让小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小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都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人类通过音乐来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小学音乐教育能启蒙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通过聆听音乐、自己演奏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充分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些情感吸引着他们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使小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积极的乐观态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审美素质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其可以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而审美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

音乐教育集中了人类审美的全部精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科技产物接触许多低级的“文化垃圾”,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选取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歌曲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如《左手右手》《梨花开放时》等歌曲使他们懂得取舍,提高他们辨别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这有助于学生们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都各不一样,学生的自身特点在音乐学习中就会得以体现,有些学生外向,表演欲望强烈;有些学生内向,不愿意展示。而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有些学生具有表演天赋,就可以在音乐课上,尽情地让他演唱;有些学生节奏感强,就让其控制节拍,做一个指挥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各自负责音乐作品中的一部分,从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节奏感好了,学生也更加愿意去尝试演唱了。喜欢演唱的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学习其他的内容。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学习,还有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都会积极面对。

3.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一个集体活动,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接受着相同的音乐教育资源。音乐教育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程,它可以借助更多的表演、演奏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一些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木桶有个洞》等,通常会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演绎。有些学生负责乐器,有些学生负责舞蹈,有些学生负责唱歌,等等,一个完整的音乐剧表现出来,必然少不了团队之间亲密的合作,只有团队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可以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音乐这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求必须具有团队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自然而然,小学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学生们从中可以意识到并不是某一个人唱得好就可以,而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完完全全理解团队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成功。这些独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协同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集体团队的意识,能够真正地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等综合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演唱、弹奏、舞蹈等一系列的方式,将音乐传输给学生们。这些方式生动活泼,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要学会老师教的动人的歌曲,就必须认认真真听课,认认真真记住。一方面,专注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记忆力也得以提升。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美妙的音乐,可以将学生们带入他们联想的世界――草原、大海、高山等,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富有感染力的、节奏欢快明亮的乐曲都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美的体验,呈现出来的是自身对于美的种种联想,这样的教学不仅时时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借助于音乐,学生们可以勾勒出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总之,小学音乐教育提升了小学生记忆力、专注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5.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l展

音乐是对人类大脑与肢体都要求极高的艺术,演唱者必须很专心才能不漏节拍、不抢拍。演唱者必须认真听到乐曲的节拍,反应到大脑中并做出指令,处理好演唱中的技巧。弹奏者也必须手、脑、眼、耳相互协调,乐器演奏的反复练习直接对大脑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使大脑反应更加灵敏。另外,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得接触大量的关于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们从中学习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相关的知识,大大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根本无法替代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小学生当前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影响巨大。

三、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可在当今社会,小学音乐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音乐教育始终无法顺利地开展。

1.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虽然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样。在城市里,小学的音乐课程会有钢琴、长笛一系列的乐器的学习,有多媒体教室,有电脑、光盘等现代科技产品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大多也只是空设,没有相关的音乐传播设施,有些学校上音乐课也只是让学生们唱几首歌而已,并不能让学生得到系统的音乐学习。有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按照自己的喜好,随便放几首流行歌曲,并没有真正去备课,没有进行专业的剖析,也并不考虑这些歌曲是否真的适合小学生去理解、欣赏。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反而使学生的审美观念被歪曲。

另外,城市和农村的师资质量悬殊,城市里的小学音乐课教师基本上是专业的音乐院校毕业,通过了严格的考核才具有教师资格,这大大保证了教学质量。而在农村小学,教师本来就少,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师,小学音乐课程教师也是由其他文化课教师兼任,有时候不仅没有让学生接触到音乐学习,而且课时还被用来上其他的文化课。目前,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农村的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许多的农村学生对音乐一无所知,素质教育更加无从谈起,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2.小学音乐教育被重视程度低

小学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美感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家长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大多数家长更加关心的是小学生的文化课程,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家长们往往忽略。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许多年,但家长们重视的依然仅仅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学生们喜欢却不能像文化课那样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觉得学习音乐是在浪费时间,不愿意学生们去学习。有些学校注重升学率,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所谓的“主科”课程,更有甚者,占用音乐课的时间讲解习题,上“主科”课程。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校方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政府不重视。音乐教育相较于文化课,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对场地设施要求很高,政府不重视,没有相应的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学校的音乐课程就形同虚设。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才能在学校中真正将音乐教育开展起来。

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乐种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也跟随各地的经济实力,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在东部。经济发展的地区,音乐教育融合了国外的音乐教育模式,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使得义务教育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得到了有序的开展, 学生们受益良多。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音乐教学内容中包含了西方艺术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这五类包括有民歌、歌舞、说唱、戏曲、乐器等。而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难做到,由于设备与场地以及师资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一方面,需要许多各种各样的乐器,需要专门的场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擅长各类音乐的演奏。所以,这就导致课程设置的内容,往往很难达到。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西方著名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几乎占据了音乐课堂,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戏曲却很少提及,学生们对音乐了解很片面,对音乐无法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在一般的城市小学,仍然是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基本上是老师唱一句,学生们跟着学一句,大大束缚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创造性,这与音乐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要改变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音乐教育。许多家长和学校依然困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家长一味追求学生的语数成绩,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都没有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到第一位。我们应该逐渐改变家长以及学校区分“主科”“副科”的观念,音乐以及其他的艺术类课程同其他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习好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还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主科”c“副科”之分。教育部门应督促各教育机构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科目教学,严禁以任何理由占用甚至取消音乐教育课。重视音乐课程,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音乐教育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间。另外,政府应该加大音乐教学的投入,建立音乐教育的专项资金。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教学目标,划分合适的经费。对小学音乐教育经费应该有明确规定,确保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情况,确定经费的投入主体。例如,有些地区可以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支出,有些地区则必须依靠国家的专项拨款。

学校应该每年做出相应的规划,对所必须具备的音乐教学用具、音乐教室以及其他的相应的音乐教育投入做出预算,加大音乐设施投入。丰富音乐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音乐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专业音乐教师储备,在师范类院校开展音乐专业课程,系统地培养专业技术强的音乐教师,使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不仅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输送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方面应提高重视程度,向全社会征集优秀的具备音乐专业素养的教师,从而解决目前严重缺乏音乐教师的困境。另外,应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定期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针对音乐师资力量的匮乏,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加大兼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进行带动,多去专业院校参观学习,加强互动交流,全面提高教师音乐专业素养,使音乐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收音乐知识的模式进行。而音乐知识以这种模式来传授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大大地挫伤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以学习主体(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的改革都将只是空谈。这些教育方法必须充分符合小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的成长轨迹。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动的阶段,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只是一味让他们被动地听课,使得他们对音乐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1)以小学生为主体,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提问引导,将演唱与表演相结合,并注重情感教育以及开展丰富的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等方式改变教学方法。①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选一些节奏感强烈的曲子,让学生们跟着节拍来拍手或者跺脚,例如,歌曲《如果你高兴》就是一首很好的控制节奏的曲子,让小学生跟随节拍与旋律,或快或慢,或者分组来进行拍打,不仅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而且特别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要打节拍,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听着旋律,听着歌曲,对他们的专注力有很大的提升。另外,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这些看似在游戏的动作,对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②采取适当提问引导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很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辅助用具,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欣赏一首描绘田园的音乐中,哪些是显示虫鸣,哪些地方体现鸟唱,在引导学生们体会的同时,可以问一下“哦,那你们心里的虫鸣、鸟唱是什么样的呢”,适当地提一些学生可以模仿声音的问题,问一些学生可以用语言描绘的画卷,不仅可以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到这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们进行思考,结合他们自己的所闻所见,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这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③采取演唱与表演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些学生爱唱歌,有些学生爱舞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他们相互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象的场景或者内容用自己的动作或者语言表现出来,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兴趣,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表演天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心理素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在小组比赛中,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④注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音乐是有灵魂的,而赋予音乐灵魂的就是情感。音乐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原因就在于对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小学生还处于情感培养的初级阶段,其心智的发展需要审美情感的激发,所以说,音乐教学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里,在与同学与老师的互动中,感受音乐之美,在音乐的情感流露中,找到与自己心灵向契合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第一目标,情感教育方法的实施,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将学生带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设立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教具,结合教学内容,对环境进行模拟设置,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跟随音乐进入到情境中,跟随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例如,欣赏一曲《百鸟朝凤》,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动物进行模仿,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每首歌曲都蕴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授课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目的。可以借助于夸张的想象、动人的演唱、流畅的演奏、合适的表演等,让作品灵活生动起来,将作品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只有教师自己真正投入情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才能够带动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体验到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的目的。⑤开展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局限于课堂,不仅场地受限,而且教具、乐器均不完善,大大的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开展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兴趣小组,例如,哪些学生喜欢弹钢琴,哪些喜欢吹笛,哪些喜欢西方古典乐,哪些喜欢中国传统音乐,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分组归类,再系统地进行教导,有侧重地指导,在课外,可以将乐器交到组长的手中,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乐器,有助于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与一些音乐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培训机构的课程,使用乐器,参加其举办的音乐比赛等,让学生从课外的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准。在自身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校外学习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小学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将科技引入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大趋势,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越来越被广大的音乐教师以及学生所欢迎。多媒体使音乐欣赏更加实体化,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情境。

(2)想要达到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是音方逃发展的最大阻碍。要想真正让音乐教育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将教师与学生从应试教育和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建立小学音乐教育的宏伟目标,创新改革教育理念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①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原有的教学理念往往拘泥于讲授音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师应该跟随学生的兴趣点,将所要教授的音乐内容合理的与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注重多元化教学。在每一节课都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音乐知识。②注重身份的转换,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都以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跟随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对课堂失去兴趣。教师应该转换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则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创新,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音乐思维”。③冲出音乐教材的束缚,实行“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我国地大物博,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各地区经济发展快慢不一导致教育资源分布参差不齐。小学音乐教育全部做到统一并不现实,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该跳出课本,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将这些运用到音乐教育中来,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当地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耳目一新,还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实行“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教会学生音乐技巧、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教学中,让其体会、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在有限的课时内,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将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出来,尊重学生的自身观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创新的源泉,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给予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应该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做好小学音乐教育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l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15-22.

[2]张向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1):58-59.

[3]马 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6-53.

[4]肖玉兰.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透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45-47.

[5]邢彦琴.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48-49.

[6]刘元平.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甘肃教育,2005(7):122-123.

[7]冯 坚.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6):46-47.

[8]郭正航.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120-122.

[9]杜伟祥.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1(3):24-26.

[10]王 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97-98.

[11]赵翠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探析[J].大舞台,2011(2):154.

[12]张 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9):88.

[13]邱 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14]朱则平.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50-55.

[15]刘 锦.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4(10).

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激发兴趣;课堂气氛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不仅仅是天赋和遗传基因所决定的。相反,初中音乐的教学方法显得更为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望和音乐素养需要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音乐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更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更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存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生硬地将教学与生活分开。可以利用一些节日,在节日气氛的影响下,组织一些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毕竟音乐与其他抽象的、难懂的学科来说有所不同,音乐主要强调的是灵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竞赛、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自由想象、自由感知音乐这个博大精深的宇宙。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和教师营造民主课堂气氛的重中之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开始,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讨论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淡化角色意识,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会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有效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主导教学;多元化教学

所谓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是哪种音乐教学方法,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教学环境下,所出现的适应于当时的音乐教学思想和音乐教育规律的反映。所以我们不能主观地断定哪种教学方法最好,而排斥其他。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音乐教学方法也应该加入到改革的浪潮中,以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的发展趋势。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科学家研究,我们人类的潜能是巨大的,但真正被开发运用的占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也要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现在中学的音乐课在有些学校还不被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学校,音乐课变得很随意,课堂上无组织、无秩序,渐渐地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更大范围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我在上课前的五到十分钟,进行学生的才艺表演,鼓动学生参与。刚开始,学生都不敢表现,我了解他们的心理,就是怕表演不好会被其他同学取笑,于是我尽量不让这种现象发生,对表演的同学给予更多的肯定,同时对其他学生“打预防针”,嘱咐他们安静地欣赏节目,待到表演完无论好与坏都给予热烈的掌声,这样表演的同学更加有自信,期待下次的表演,而未表演的同学也因为受到表演同学的影响也会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如此一来,学生变得爱上音乐课,并很好配合老师上课,于是课堂气氛活跃生动,一节课下来学生还会沉浸在刚才课堂上的气氛。

2.寓教于乐,发挥学生主体性

根据学生普遍好动、好玩、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从节奏入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等形式去学习音乐。比如,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着有节奏感的旋律进行拍、踩、踏的一系列动作,还可以通过知识游戏的活动间接性地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真正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可以适当地留些小作业。比如,当讲到民族民间音乐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学生因为平时接触这类知识不多,自然会留有疑问,这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回家查找相关资料(如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查阅)。等到下节课上课时,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答案说给大家听,当得到老师表扬时脸上更是露出得意的表情,这样调动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中来。

3.注重情感渗透,实施多元化教学

其实,不同科目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作用,音乐课也如此,特别是在欣赏名家音乐作品时,教师就要根据需要讲些历史、政治等科目的有关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意图。比如,在欣赏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时,就要先作人物介绍:冼星海是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在他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而《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它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这样,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其作品的内容,接下来的音乐欣赏就有了个总的印象。所以,教师要把握这个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有关科目知识的机会,举一反三,拓展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修养的发展。

当今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改变不是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简单改变,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将尽自己最大所能把教育教学落到实处,并把教育教学传承下去,为祖国的教育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成 丹.浅谈音乐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