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教育的学习笔记

篇1

关键词:钢笔;风景;写生;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170-01

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我是带班教师,常常画画钢笔写生。写生的目的着重于真实地反映、记录自然风貌,地域特色及人文景观。在多年的钢笔风景写生实践中,我总结了写生的一些优点:一是方便,速写本、钢笔随身带,无论是出差或踏青,触景生情之时,一幅小景便可信手捻来;二是点线组合的优势,便于整理成完整的国画作品;三是可根据时间长短,既可认真刻画,也可简略描绘。我们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技法,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条路很踏实,我坚信勤奋是根本,善思出成果。我愿在山水画创作与实践中,和同道交流体会,不断进步,对此我进行了一番总结,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的体会。

一、构图。相对与其他画种,钢笔写生画的构图显得更加值得重视,因为它比较简洁的工具材料和简练的表现方式,决定了它如果构图不讲究其可看性就大打折扣。大体上说:

(1)构图要错落有致,画面须有实有空,即构图布局不要平板,不要画得太满,以免画面有拥堵感。

(2)从前后关系上来说,要有层次,比如有远、中、近景,层次丰富画面才具有空间感而不会显得单调和平板。

(3)画面布局要均衡,这一点其实是任何画种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感觉上的平衡安定状态,除了造型上的平衡,还应注意画面黑白灰色调的平衡关系。

(4)画面要有视觉中心,景观要有主次之分,描绘要有详有略,而不要平铺直叙,平均对待。类似于剧情中有主配角之分,主角戏份多、足一些;配角戏份少一些、弱一些

(5)除了普通的视角还可以找一些比较独特的角度,找景时应多转转,还可试试仰视和俯视,还可以只表现某一个有意思的局部,对其进行较深入的刻画。总之,构图是一幅钢笔风景画成功的基础,有了一个好的构图,就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

二、疏密。钢笔画用线组织画面,其疏密布局非常重要,一定要有些地方疏,有些地方密,即所谓:”疏能跑马,密不通风”。 根据构图,画面需要”详述”和”略写”,那么,该密的地方我们应尽可能画得密一些,有时为了画面构成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去主观的去添加一些东西,使某一块区域笔画密起来。

三、衬托。以线条为主的写生,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疏密衬托关系;在带有色调的写生画面里,要留意景物间的黑白互衬。这样繁与简、黑与白的相互帮衬,使得画面空间明确,层次清晰。

四、忌直。画钢笔风景写生,尤其是速写式的、以线描为主的,在画房屋、建筑的直线时,不必做到”刚正不阿”,如果你真忠实于写生对象,画得横平竖直,那就吃力不讨好了,你的画就像建筑效果图那么机械而乏味。我以前写生时,习惯忠实地描摹对象,所以我的钢笔写生总画得”字正腔圆”,不敢走形,结果画面很死板和僵化。这一点翻看我前面的写生就一目了然了。其实钢笔风景写生在画墙体、屋顶、电线杆等直线时,有意不要画得太直,要作看似随意的弧状描绘,或有抖动之态或进行断笔处理,即”笔断意连”,这样使直线尤其是长直线不显僵直。这就好似唱歌,直嗓子唱就不好听,而应唱得宛转才会有韵味。当然这是需要一定的绘画修养为基础的。另外,画门窗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画得太方正,可以有意扭曲一些,也不要”框”得太死,这样画面会显得轻松随意而有画味。

五、破立。当画面有比较长的而且是较直的线出现时,这时往往需要用比较成角度的线(如横线、斜线或弧线)去 “干扰”一下,使之不显单调和突兀,一般画面竖线多了就用横线去破一破,横线多了用竖线去破一破,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弧线以及斜线等去破。若画面多由垂直线和水平线组成,那么还需用斜线去破。如我们画钢笔画常用排线去表现层次,若排多了或少变化,就会产生单调之感,这时不妨用些交叉的线去破一破。再如,我们画房屋建筑常常画面产生出许多竖线和横线,如,一些街景,这时若斜向拉几条电线,画面立刻会变得生动而富有动感,从而打破画面的沉闷。

篇2

关键词: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观;比较

中图分类号:F0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2)02-0014-04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任务。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着产出增长而出现的社会、经济或政治结构的变化。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既来自于人们对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又对发展实践具有检验和指导的作用。在经济思想史上,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对发展观进行过讨论。因此,对两大理论体系的发展观进行比较,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克思经济学的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与根本观点。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理论都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其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关于发展内涵的研究

在克思经济学看来,人类社会的存在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互动推进了人类自身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也是发展的内在机制的所在。克思经济学对于发展本质与内涵的认识体现在其对社会经济形态的概括与界定之上。克思经济学认为,任何一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它是在已有的生产方式中发展起来的。克思经济学将发展界定为:“有机体制本身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各种前提,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它变成这种总体是它的过程即它的发展的一个要素。”由此可见,克思经济学的发展概念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发展以原有生产方式为基础,任何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都不是凭空或从人们的主观意志中产生出来的;其二,发展是人类社会基本结构的优化。

(二)关于发展目标的研究

克思经济学认为,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克思指出:促进人的发展需要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改造来实现,“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异己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①克思进一步提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克思经济学的发展观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体现了对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关注。

(三)关于发展方式的研究

克思经济学认为,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最终实现必须经过许多不同的阶段,每一个特定阶段都是人类社会走向自由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克思经济学更强调平衡、有效、协调的发展方式。第一,克思经济学的平衡发展方式。根据克思经济学的再生产理论,经济增长与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两大部类的生产保持平衡,如果第Ⅰ部类的生产大于全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则会导致生产资料过剩;如果第Ⅱ部类的生产大于全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则会造成生活资料过剩。所以,两大部类的生产与需要必须保持平衡。由此可见,克思经济学的发展方式既要求总产出不断增长,还要求两大部类结构均衡。第二,克思经济学的有效发展方式。②克思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中的产出增长通过两种方式得以实现,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所带来的粗放型的增长,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集约型的增长。在这两种增长方式中,集约式的增长更加有效。因此,在生产增长上,要实现集约式的增长,就不能忽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克思经济学的协调发展方式。克思经济学认为,人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现实的自然界同样离不开人和人的活动,人与自然之间合理的物质变换过程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⑨克思经济学认为,发展不是建立在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掠夺之上的强制统一,而是在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和谐统一的发展。未来社会要更加自觉合理地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问的物质变换,要将物质变换过程由恶性循环转向良性循环。

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观

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经济学流派之间,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内容是不同的。总体来看,西方经济学发展观的内容主要有:

(一)关于发展内涵的研究

在西方经济学演进的不同阶段,经济学家对发展内涵的认识不尽相同。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时期,对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相对广义的界定。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斯图亚特•穆勒等人认为,发展应包括政治、伦理、人口、法律、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边际革命”之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商品供给与需求的问题上,经济发展问题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中消失。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发展的问题都需要西方经济学作出积极的回应,因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开始兴起。在发展经济学看来,“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产品与服务的总和不断增加,它是以固定价格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的某种度量的变化率。而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和复杂得多。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将增加人均实际收入作为追求的目标”。①但是正如詹姆森和威尔伯所言,“发展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它也没有普遍采用的模式,每个人必须写它自己的历史。”今天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者们从更宽泛的视

角来理解经济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还是一个质的概念,不仅是经济的数量增长和人均占有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整体演进。

(二)关于发展目标的研究

在西方经济学不同的演进阶段,经济学家对发展目标的认识也不相同。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与广义发展内涵相对应的发展目标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主要目标是国民财富的增长。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将发展目标转向收入分配、减少绝对贫困、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增加就业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发展人的能力,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发展的根本目标。丹尼斯・古雷特认为,发展目标包含生存、自尊和自由三个层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要让人感受到自身价值,要把人从异化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种种惯例和教条主义的信仰的社会奴役下解放出来。阿马蒂亚・森也指出,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人的商品消费数量,更重要的还在于使人们获得能力。根据这一思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扩展了发展目标的内涵,指出发展是一个不断扩大人们选择的过程,它的核心问题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发展的进程应该为人们创造一种有益的环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和集体地去发挥他们的全部潜力,不断扩大他们的选择范围,而且发展还应考虑后代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发展目标追求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既包括人的能力的形成,也包括人的能力的运用。

(三)关于发展方式的研究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对于国民财富增长的问题,亚当・斯密认为,应当通过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发展分工来推动经济增长;大卫・李嘉图主张利用国际分工来发展对外贸易,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斯图亚特・穆勒看来,资本、劳动、技术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作为发展目标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应当通过要素投入来促进经济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发展经济学繁荣和大发展时期,西方经济学家主张通过经济结构优化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威廉・阿瑟-刘易斯等人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提高资本积累率、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制定发展战略来推动经济发展。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也强调资本积累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20世纪60年代,随着发展目标的变化,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市场调节、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古典主义复兴之后,经济发展理论开始注重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和技术及人力资本内生的经济增长去研究发展问题,注重文化、体制、法制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除了考虑技术进步的作用以外,还重视教育、知识、管理、资源再配置、规模经济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两种发展观的比较

尽管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发展观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对发展问题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范式等都是不同的。

(一)两种理论体系研究的视角不同

马克思经济学从发展的内在机制入手,将发展看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要选择平衡、有效、协调的发展方式。而西方经济学主要以具体阶段下的生产力为视角研究发展问题。因此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思想。具体地,古典经济学时期西方经济学将国民财富增长作为发展目标,认为增加要素投入可以推动国民财富的增长;20世纪60年代,发展经济学通过引入收入分配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通过减少贫困、增加就业来使绝大多数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由此拓宽了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围;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人为本的发展纳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中,认为人力资本、制度等因素对于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二)两种理论体系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同

尽管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研究了发展问题,但由于两者研究视角不同,导致两者研究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马克思经济学从发展的内在机制人手,充分论证了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所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创造替代性和现实兼容性,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促进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由此可见,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观具有一般性与历史性。而西方经济学家较多地偏重于在一定具体历史阶段下考察发展问题,古典经济学研究国民财富的增长,新古典经济学淡化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强调收入分配、以人为本,这些思想都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演进而提出的。西方经济学这种研究视角忽视了生产关系对发展阶段变化的影响,无法说明发展的动因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制度、思想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的变迁,因此,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观与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观比较起来相对狭隘。

(三)两种理论体系的研究范式不同

马克思经济学是以理论范式为视角来研究发展问题。马克思经济学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观察,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经济形态进行概括与界定,形成了系统的发展观思想。马克思经济学以理论范式为基础形成的发展观,不仅视野宽广而且内容系统。西方经济学以应用范式为视角研究发展观问题。古典经济学研究发展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国民财富如何才能增长,并通过考察财富的源泉解释经济增长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由于把经济学研究对象限制在资源配置领域,导致发展问题淡出经济学的研究视野,而发展经济学则将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等问题。

篇3

关键词:BIM;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的、理论扎实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该专业学生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从全国各职业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来看,均存在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问题。仅从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岗位知识、专业化知识不能迅速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换言之,学生实践能力,或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BIM 技术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能够模拟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提升专业素质。我国《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已经把BIM 作为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势不可挡。

1 BIM技术简介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工程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明确表述了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个特点。其中可视化、模拟性与优化性当前高校教育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2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规划

基于对BIM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结合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以及BIM运用现状,文章认为,BIM的全过程管理的特点,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业BIM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途径,理解掌握BIM知识的必要性。(2)通过BIM建模,熟悉BIM在建筑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通过BIM建模,实现仿真施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以及进行空间冲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使学生在学校能尽可能接触到完成的工程项目管理。(3)熟悉BIM重要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Revit、ArchiCAD、BIM5D等。(4)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运用BIM技术,增进对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任务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3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是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展开,从实习的内容来看,是从感性认识单项能力训练能力合成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理性认识、实务技能的过程。借用BIM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训练。

3.1 基于BIM工程识图与构件识别

通过BIM建模软件,完成一实际案例的建模,BIM三维仿真技术比对,领会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识图理论知识,并有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直接明了的读懂安装专业、市政专业施工图,能够通过学习和应用各种标准图集,以及专业软件绘制施工图;通过学习MagiCAD等主流BIM设计系统掌握BIM模型的设计要领。

3.2 基于BIM工程造价招投标综合训练

学生通过实际建筑工程案例,结合BIM造价招投标,对建筑工程(土建、安装、装、市政、钢结构)计量与计价、造价控制、工程招投标、建筑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核心专业知识与核心专业能力进行深入学习并掌握;学生通过BIM造价招投标综合业务模拟实训,熟悉并掌握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建筑工程合同编制、建筑工程虚拟建造、工程结算与审核、与BIM设计模型的算量对接等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学生岗位综合技能与素质。

3.3 基于BIM工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

先通过BIM平台,对专业及行业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升兴趣,由浅入深,再逐步加强材料管理、钢筋管理、成本管理等专项管理技能,最后通过管理系统及配套案例,了解真实项目管理全过程。培养学生施工组织策划划能力、施工进度及成本控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整体的实战项目管理能力。

3.4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仿真训练

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例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市政道路、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建造等各种类型工程的模拟施工。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控施工管理。同时可模拟各构件的施工工艺,使学生有形象、直观的掌握施工工艺。

3.5 基于BIM的施工方案优化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流程为:构建信息模型按照施工方案建立虚拟施工模型按照时间节点推演各模型综合分析得到最优施工方案。在这样的流程下,BIM可以帮助找到一个最优的施工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依据,并可最大程度减少信息征询单及变更通知单。可以在不浪费施工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对施工环节各流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得出最佳施工方案,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6 基于BIM的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充分检验识图能力、钢筋工程量计算能力、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检验学生的理性认识、实务技能。通常根据专业特点,可设置基于BIM的三维建模及模拟动画、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基于BIM的技术标编制、基于BIM的招投标管理、基于BIM施工过程管理等题目的毕业设计,充分运用BIM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接轨。

4 结语

当今BIM技术呈快速席卷建设行业的热潮,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走在行业最前端。然而,推广这门新技术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应用人才的短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普及和应用BIM技术,首先应从职业教育开始,逐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BIM有效引入高校学术项目和课堂教学中,实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王陈远.基于BIM 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4).

篇4

在多功能脏器衰竭进入ICU的危重病人,常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来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通常每4h监测1次,这样必须反复穿刺取血。本文通过对ICU 15例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的病人,分别从桡动脉置管处和对侧桡动脉直接穿刺取血,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2-3月在红桥医院ICU住院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桡动脉置管且对侧桡动脉无损伤的,双侧桡动脉搏动对称的患者。桡动脉搏动不一致和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除外。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67岁,平均49岁。

1.2 方法

1.2.1 实验操作 桡动脉置管处取血,采用5ml注射器,常规消毒肝素帽后插入肝素帽内,回抽5ml血液,并且边抽边退针以便抽净肝素帽内残留的肝素液。5ml注射器从肝素帽内拔出后立刻插入22G1"一次性血气针,见回血0.5ml即可拔针,用橡皮塞隔绝空气,立即送检。

1.2.2 观察指标

1.2.3 对照组的处理 对桡动脉直接穿刺,采用22G1"一次性血气针,触摸桡动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中、食指指腹,操作者中、食指固定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与动脉走向呈45°角进针(与桡动脉置管处取血的操作者同时进针),见回血0.5ml即可拔针,用橡皮塞隔绝空气,同时送检。

1.3 仪器设备 丹麦雷度ABL555血气分析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 结果

在血气分析仪检测过程中有三项血气值(pH值、PaCO2、PaO2值)是机器直接定量测定,其他相关参数是由此结果推算出,因此通过此三项数值进行桡动脉置管处取血与桡动脉穿刺取血两种方法比较,见表1。表1 两种取血方法血气分析化验pH值、PaCO2值、PaO2值的比较通过表1得到两种方法差值的均数、标准差和标准误

pH值Xd=-0.0033,Sd=0.01589,SXd=0.004102,t=0.813;

PaCO2值Xd=-0.6667,Sd=1.7593,SXd=0.4543,t=1.468;

PaO2值Xd=-0.8666,Sd=2.4437,SXd=0.6309,t=0.951;

t0.05(14)=2.145三组数据的t值均小于t0.05(14),P>0.05,差异无显著性。桡动脉置管处取血可以代替桡动脉穿刺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

3 讨论

血液气体分析作为高科技产物,以其迅捷、准确的临床监测指标,已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监测之中,而其标本的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作为临床护理人员正确认识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尽量减少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对保证检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3.1 采样状态的影响 血样能否代表采样状况,需采样前保证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病人的实际体温对血气测定的结果有重要意义,实际的Hb值对病人的血气测定值也有影响[1],正常人吸氧浓度改变后5min足以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改变机械通气参数后至少10min才能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因此采血前要保证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标本采集后应注意将病人的吸氧浓度、体温、Hb值与其标本一同送至化验室。由于桡动脉置管处和对侧桡动脉直接穿刺取血同时进行,故体温和Hb值对两标本的数值影响可以排除。

3.2 桡动脉置管处取血时注意事项 桡动脉置管处通过连接换能器进行有创血压的监测,为防止置管处形成血栓,应用肝素钠0.2ml加入到0.9%盐水500ml中,以2ml/h的速度用加压输液袋匀速滴入。取血前应关闭加压输液管,严格消毒肝素帽后插入肝素帽内,回抽5ml血液,注意边退针边抽吸,以便抽净肝素帽内残留的肝素液,防止残留的肝素液对血气化验的影响。

3.3 桡动脉穿刺取血的注意事项 能够正确鉴别动脉血与静脉血,动脉血中含有较多氧合血红蛋白故呈鲜红色,而且压力高,正常人动脉压为9.3~14.7kPa,而静脉血为暗红色,压力低,一般静脉压只有0.65kPa。

3.4 抗凝剂的合理应用 肝素是常用的一种抗凝剂,呈酸性。肝素过量稀释标本影响其pH值及引起二氧化碳分压偏低、氧分压偏高。经检验使用少量肝素对标本pH值变化不大,但对钠、钙有较大的影响。用肝素液0.5ml,湿润整个注射器内腔后排出,足够抗凝4ml血标本。传统上用肝素钠溶液抗凝,每毫升蒸馏水含肝素1000U,稀释后的肝素液pH值与静脉血较接近,现提倡使用冻干肝素锂来测量血压,以避免由于血样稀释造成的测定前错误[2]。此研究使用BD公司的一次性血气采血针,避免了由于两支采血针的抗凝剂不同造成的血气分析结果的不同[3]。

3.5 关于气泡问题 气泡主要指采血后注射器中存在有空气气泡,如果将血液与气泡震动施搓就会改变样本中原来PCO2、PO2的值[4]。因此,在采集标本后,要立即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这样可避免误差发生。

3.6 采血后的处理 采血后要立即送检。常温下,标本从采集到测定,其存放时间不能超过30min[5]。因为血液离体后,细胞代谢仍在进行,消耗血氧,使血液pH及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若不能做到,应将标本存储在0℃~4℃的冰箱中,但在测定前要在室温中放置数分钟。即使这样保存也不宜超过2h。否则,可使血样中的氧分压、pH值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从而影响分析检验结果。本文研究的血气分析标本均为采血后立即送检。

3.7 测定过程的监控 血气分析仪的pH定标液应按照仪器要求选用,及时更换,并注明更换时间。定期检测已知靶值的质控物以判断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6]。记录所有的质控数据,当质控结果超出允许的范围,则不能发出检测报告,进行原因的排查。

3.8 采血人员的要求 要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经验丰富,能掌握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工作的医务人员担任采血工作。穿刺时沉着冷静,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对难以穿刺的动脉,更要树立必胜的信心[7],克服盲目试探的心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8~10]。

4 结论

通过统计学分析证明桡动脉置管处取血可以代替桡动脉穿刺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11~14]。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减少反复动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机会;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尽量减少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保证检验结果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田社民,牛希华,赵耀华,等.有创血压监测在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初步应用.河南医学研究,2004,9(15):3.

2 曲振宁.小儿动脉置管应用中的护理.中华医药杂志,2003,3(10):922.

3 李晓光,杨宁,潘杰,等.经桡动脉途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可行性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6(5):12.

4 朱顺芳,李梅.血气分析研究进展.中华医药杂志,2003,3(11):1011.

5 Hall D1 Lakeside Ce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moral Head(IBFH)to Pelvic Radiographic Landmarks.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2004,12(2):1540.

6 张晓红.小儿各种动脉采取血标本的比较.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21):564.

7 石志华,金海君,李延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2(3):29.

8 董艳辉.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0):871.

9 吴小宁 梁雨,喻小清,等.下静脉插管在血透中的应用.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5):102.

10 HOME.Central Venous Pressure in Space.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3,6(24):1853.

11 陆美林.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进展.右江医学,2004,9(13):12.

12 冯海娟,李焕影.颈内静脉置管在食道癌患者的治疗应用与护理.中华医药杂志,2003,3(12):1256.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499-0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行为偏差(冲动伤人和自我伤害等)的个案不断增多,有关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行为失控常见于各类媒体。众多研究显示,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现增多趋势,大学生群体当中有15~31%的人存在着程度不等心理健康问题[1,2]。随着高校扩招导致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莘莘学子的心里承受着不同层面压力的冲击,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3]。研究者发现,当学生面临压力事件时,其个性、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等因素在“压力-健康”之间起着缓冲作用[4,5]。大学生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与“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与角色定位,使他们承受着学业与运动竞赛双重压力。有人研究认为,高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其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普通大学生,也有人研究发现,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相对与普通大学生一样也存在一系列心理适应性问题[6]。基于目前对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较少涉及影响因素的现状,本文致力于探讨压力、应对方式等因素与运动员大学生和非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本研究假设:1) 运动员大学生与非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2) 两种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人群相比有存在一定的差异;3) 两种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区别。

1研究对象方法

1.1研究对象A组:某高校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的部分运动员98人(男67人,女31人),平均年龄(21.05±2.12)岁,平均专项训练年限为(10.22±3.42)a;B组:同一高校非运动员大学生(新闻专业)128人(男77人 女51人),平均年龄(20.80±1.08)岁。两组学生都来自1~3年级。

1.2研究方法采用心理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法,在2006年开学初对上述两组研究对象发放相应问卷进行测试。回收的有效问卷A组为98份、B组为128份。

1.3研究工具

1.3.1症状自评量表(SCL-90)[7]用以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SCL-90是国内外研究者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心理量表,国内也建立了常模。此量表反映了诸多的心理健康内容。本文以总分及9个因子作为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1.3.2大学生压力问卷用以评价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期间所承受到的压力状况。根据编制者报道,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由个人压力、学习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三个因子组成,分别评价学生不同方面的压力情况。

1.3.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8]用以评价大学生的应对方式。问卷包含20个条目,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9]用以评价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获得的支持程度。问卷由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三个因子组成。问卷应用广泛,信效度较好。

1.3.5艾森克个性问卷(EPQ)[10]用以评价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该问卷已在众多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得到普遍认可。本文选取其中的“精神质(P)”、“内外向性(E)”及“情绪稳定性(N)”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

2结果

2.1心理健康水平如表1所示。两组大学生在SCL-90总分及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与常摸结果比较,运动员大学生只在“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值;而新闻专业大学生则在“总分”、“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六个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值。

表2 所示为两组大学生在校园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个性特征方面的比较结果。从表上可以看出,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在“个人压力”、“积极应对”两方面得分显著高于运动员大学生;运动员大学生则在“消极事件”、“主观支持”和“EPQ―P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新闻专业大学生。其余诸测试指标两组大学生得分之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

2.2相关分析从表3显示的结果来看,运动员大学生SCL-90诸因子与“压力总分”、“个人压力”、“学习压力”、 “消极应对”及“EPQ-N”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中度以上;部分因子与“消极事件”、“EPQ-P”呈现中等偏下程度的正相关;与其它测试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

从表4显示的结果来看,新闻专业大学生SCL-90诸因子与“压力总分”、“个人压力”、“学习压力”及“EPQ-N”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中度以上;部分因子与“消极事件”、“消极应对” 及“EPQ-P”呈现中等偏下程度正相关;与其它测试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其它测试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

2.3逐步回归分析以SCL-90总分为应变量,以校园压力事件总分及三个因子分、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总分及三个因子、EPQ三个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两组大学生为统计样本,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运动员大学生组中,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分别是“个人压力”、“EPQ-N”及“主观支持”;新闻专业大学生组中,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分别是“学习压力”、“EPQ-N”及“支持总分”。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人群比较,无论运动员大学生还是新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在某些症状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值。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专业大学生不但在“强迫”等五个心理症状因子方面得分高于常模值,说明在这几个方面比普通人群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症状,而且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也显著低于常模值,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运动员大学生似乎要好一些,只在“躯体化”等三种症状内容有明显表现,总体健康水平跟普通人群没有什么显著差异。根据以上分析,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似乎要优于非运动员的新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但是,比较研究结果却并不支持这个看法:两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9个因子水平都相差无几,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校园压力是常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压力总分和“个人压力”、“学业压力”、消极生活事件”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压力状况。两组学生都与“压力总分”、“个人压力”、“学习压力”呈现出中度以上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大学生面临或感受到的压力越多越大,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消极生活事件”比起上述因素来,与心理症状的相关程度似乎稍低,甚至与有些因子相关水平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程度。比较两组大学生在压力问卷诸因子上的得分,可以看出,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在“压力总分”、“个人压力”、“学习压力”三个方面的得分要高于运动员大学生,在“消极事件”因子上的得分要低于运动员大学生。其中“个人压力”、“消极事件”两因子得分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似乎说明,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比运动员大学生感受到较多的个人压力和学业压力,而运动员大学生则要遭遇到更多的消极生活事件。运动员大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还要参加专项技术训练,为大赛做准备,因此,有可能遭受诸如受伤、比赛失利等等负面事情,所以会感受到较多的消极生活事件。作为文科学生,可能对于来自校园内外的各种激烈竞争因素感受得更加深刻和细致,能够从更细微的角度诠释竞争态势,所以可能会比运动员大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个人压力。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人文理论课程的学习要比大学生运动员(一般为非人文学科专业学生)繁重得多,能够感受到的学业压力可能更为明显。众多研究表明,在个体面临压力时,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个性特征都能够减轻压力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冲击。在本文研究中,两组大学生的心理症状评价指标(SCL-90)与消极应对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积极应对相关不明显。说明大学生在面临困境时越采用消极的应对措施,心理健康水平越会下降,心理症状越会明显。在社会支持方面,相关研究表明,两组大学生心理症状水平与社会支持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比较分析发现,运动员大学生则在“主观支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新闻专业大学生,说明,前者更容易感受到来自社会关系人群的关爱和支持。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两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SCL-90”总分及多个因子)都与个性特征中的“情绪稳定性”(N)和“精神质(P)” 呈明显的正相关,说明大学生精神质倾向愈明显、情绪愈倾向于不稳定或情绪状态不佳,其心理健康水平愈低。比较分析发现,运动员大学生则在 “EPQ-P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新闻专业大学生,说明前者比后者在个性上更多地倾向于“精神质”。多元逐步回归是统计理论中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意义在于它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对自变量的影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文之逐步回归研究发现,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差异。在诸多测试指标中,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压力”、“EPQ-N”及“主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新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压力”、“EPQ-N”及“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方程)。

4小结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表现出较多的心理症状;运动员大学生与新闻专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表现的差异并不显著;2) 诸多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有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差异。3)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类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存在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翠红,谢正,代娟,等.医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90-392.

[2] 余晓波,方艳霞.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3):725.

[3] 李虹,梅锦荣.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心理科学,2002,7:398-401.

[4] 李慧民.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63-264.

[5] 佟月华.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94-96.

[6] 孙永泰,乔友健.近十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1): 31-32.

[7] 金华,吴文源,张明圆.中国正常人SCL-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9]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篇6

一、学校简介

罗堂小学共有8个教学班,学生351人(其中罗西295人,平均班额59人;教学点56人,平均班额19人),教师17人(其中代课教师6人)。

二、促学习方面

1、学校制定有师生年度读书活动方案,对师生学习制度和读书活动考核评比办法进行了修改补偿,将读书活动纳入教师及班主任的期度、年度考核。教师制定了个人读书计划,班级有班级读书计划。(查计划、方案、制度)

2、学校图书室向师生全天开放,抽调王德华老师专门负责图书借阅工作。(查图书借还账)

3、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图书柜,利用向学校图书室借和学生捐的办法,建起班级“图书角”,班级制定有图书管理公约,配有学生图书管理员。(班级图书借还记录)

4、学生周一、周三、周五上午第一节开展40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教师除课外读书外,这三天上午第一节也集中读书。(学校检查记录)

5、学校每周对教师笔记心得、读书进度,学生的读书摘抄和班级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督促、总结评比。(检查记录)

6、学校已经组织了一次教师读书活动交流会,教师们相互了读书的内容以及想法和收获。(学校会议记录,教师读书心得)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1、召开班子会和教师会,传达上级精神和要求,坚定课改革信心,营造课改风气,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捆绑到人。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课革实施方案、校本培训制度、达标验收方案和课改奖惩办法,把课改工作以较大比例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会议记录、制度、方案)

2、安排上广州参加培训的岳中山老师,就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的流程以及自己对生本教育的理解等进行专题培训并上了示范课;校长就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生本课堂教师学生用语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所有培训都下发资料,要求教师写课改笔记和心得。(教师课改笔记)

3、组织学科骨干焦春蕊、岳中山两位老师上示范引领课,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研讨,交流想法寻找办法。(校长、教师听课记录)

4、全校7位教师上生本课常态课,学科教研组不定时地听课、说课、座谈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上课教师逐个把脉问诊,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的课改课逐步提高完善。目前我校有三位教师能较好地上生本课,四位教师能上生本课。(校长、教师听评课记录、教研组活动记录)

5、全校每个班级都建立有4-6人的学习小组,小组都有自己的名称,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班级对学习小组的评价激励机制正在完善。(班级学习小组统计表、班级学习小组的评价办法)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主要进行了两方面

1、 师德培训   

(1)进行了暑期师德培训  (查专题档案)              

(2)学习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的通知 精神,并进行了自查互查,给学生及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教师签订了责任书。(查专题档案)  

(3)平时的政治学习(周一下午第三节)。(查教师政治学习笔记)

2、业务培训

(1)校本培训:常规教学业务培训;新课改业务培训(工作手册、学习笔记)

(2)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教师培训记录、培训总结汇报)。

五、我校选择的亮点项目是:快乐大课间

篇7

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及具体日程安排,我公司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即学习动员、征求意见阶段已经结束,现将该阶段的活动开展情况做简要总结。

一、首先是根据集团公司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成立了以书记、经理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办公室,负责公司活动的组织领导及日常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学习计划,由各党支部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集中学习、指导并检查学习笔记。在学习中我们力争全部做到“八有”、“四统一”的学习目标,即有教材、有学习制度、有学习考勤制度、有辅导材料、有记录笔记、有体会文章、有学习园地、有讨论交流;“四统一”即笔记本规格统一、封皮标记统一、内容时间统一、档案资料整理统一。我们把每个学习环节中产生的档案资料都分类整理,规范入档,专人管理。

其次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几项活动。先是召开了全公司范围内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向全体职工传达了集团公司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并对此项活动的开展做了具体部署安排。然后,我们通过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参加在公司举行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讨论交流会,讨论对“解放思想、实现跨越”的科学阐述,了解最前沿的思想信息,对广大职工进行关于怎样解放思想、促发展的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活动。从而使大家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矿区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首先创优环境,使大家对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使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工作中去。在各学习小组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中,把党历来遵循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路线与当前的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同各自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刻反思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在服务企业及社会的实践中,自己都存在哪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尽快纠正解决,要力争让群众看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际效果。

篇8

按照xx区教育局党委开展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要求,自己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时间活动的同时,坚持认真自学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和党性修养、作风建设方面的学习,认真做好读书学习笔记。总结一下前段时间学习的点滴体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对照教育局党委对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三对照、三查找”要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打造和修优质校园”主题,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努力方向,以利于今后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一、学习的体会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初步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

篇9

一、目的意义

2014年,市科技局法制学习培训教育坚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采取脱产集中培训、分散自学培训、岗位实践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冶理念,引导和督促干部职工由增强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让学法用法成为干部职工的一种工作习惯,自觉做社会主义法制的践行者。

二、学习对象

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重点是副科级以上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

三、学习内容

(一)依法治国重要论述

深入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是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要深刻领会系列讲话的科学内涵和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用讲话精神指导学法依法治理实践、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行政程序法律规定

学习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

(三)科技政策法规知识

学习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省科技进步条例(2012修)》、《省专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3修正)》等。

四、学习形式及安排

(一)集中学习

1、2014年第一次学法

学习内容:十以来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学习时间:2014年6月份

2、2014年第二次学法

学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学习时间:2014年8月份

3、2014年第三次学法

学习内容:《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

学习时间:2014年10月份

4、2014年第四次学法

学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省科技进步条例(2012修)》、《省专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3修正)》

学习时间:2014年11月份

(二)观看专题讲座

1、第一次学法讲座

学习内容:十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上、下——请自行登录干部学习平台个人学号进行学习)

2、第二次学法讲座

学习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上、下——请自行登录干部学习平台个人学号进行学习)

(三)自学

科技局全体干部职工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联系工作实际,制定好年度个人学习计划,坚持自学,持之以恒,学以致用。每人每年自学法律法规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有学习笔记。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法、知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带头守法、依法、普法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法观,把年度学法计划落到实处。

(二)领导带头,学以致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坚持把学习法律法规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能力。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副科级以上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要强化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水平。

篇10

护理业务学习计划一.目的

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需求与医疗同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学习形式、内容及次数

1.形式

通过理论讲课、看光盘、多媒体等形式,要求各科护士长轮流讲课,必要时请上级专家进行讲座。

2.内容

护理刊物、报纸上的新知识、新理论、到上级学习的新内容。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可增加专科知识的内容。

3.次数

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不少于10次,要求参加人数在90%以上,科室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1—2次。

三.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效果

讲课者需提前备课、备讲稿,讲课者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听课者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护理部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

护理业务学习计划为不断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达到二级医院质量标准,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计划:

一、对各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与安排:

1、科室每月集中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学习,其余时间以自学为主。

2、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查房。

3、每半进行一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每月组织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一次。

4、参加总院组织的各项学术讲座和三基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

5、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及科内护理常规。

二、根据年资不同,对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要求:

(一)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1要求:以临床基础护理技能为主,兼学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

2培养目标: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专业思想,严格素质要求,加强护士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2)学习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3)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4)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及各班护士工作职责。

(5)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熟悉心内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6)学习为患者做健康教育。

(7)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熟练各项护理文书的填写和书写。

(8)掌握本科室常用的各项操作技术。

3培训计划:

(1)鼓励自学。参加总院、本院及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

(2)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

(3)在实践中培训:利用护理业务查房和晨会提问,通过实际业务指导加强基本功训练和系统的理论学习。

(4)不定期进行技术操作,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为目前医院已经组织培训的各项护理操作相关知识和三基知识。

4培训计划和方法:

(1)鼓励自学。参加总院、本院及科内的业务学习,完成每年继续教育学分。侧重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2)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