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建议

篇1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现状

在歌唱教学中存在着三个凸显的问题:第一是合唱音调不准,独唱严重跑调;第二是小学生歌唱知识技能欠缺;第三个是教师过多的语言教学指导破坏了音乐鉴赏的完整性。

(一)教学资源匮乏,轻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且大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传统和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进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为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没有一点创新和新颖,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循规蹈矩,不能够有效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二)合唱音调不准,独唱严重跑调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有的找准音很困难,唱完上句下句起音就成困难。还有的学生不能够把理论上的知识运用至实践之中,例如学生心中明白如何起调起音,但是唱出声来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严重,使学生的歌声缺乏美感,音准问题不解决,歌唱难以激起学生美好的感情体验。长此以往的音准问题还会使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二是教师对学生歌唱音准的关注率很低,面对学生歌唱时音不准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这么一点音准问题是很正常的,便忽略了;而有的教师则是关注到音准问题了却没有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也就跳过去了。在歌唱教学中请学生独唱的机会少,检测少给学生唱歌的时间不够多。导致学生在歌唱时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对声音的控制能力不够强。

(三)歌唱知识技能欠缺

中年阶段(3―6年级)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步理性,所要掌握的知识由感性到了理性,此阶段的唱歌教学不但要与读谱知识相结合,而且要求学生在唱歌中对呼吸方法、发生技巧等知识逐步的掌握和运用,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合唱教学,要求学生在节奏和曲调上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四)教师过多的语言教学指导破坏了音乐鉴赏的完整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中,大部分老师只播放一遍音乐,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还时不时地在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插话,这就干扰了学生的音乐体验,也会破坏音乐鉴赏的完整性。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兴趣成为了他们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音乐教学中的合唱队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要求很高,合唱比独唱的旋律更为复杂,学生在掌握此技巧和知识也更为困难。在此种情况之下,培养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爱好十分有必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多播放一些音乐合唱作品,让学生自己欣赏,从而引导他们说出感受。与学生共同分析合唱音乐作品的唱法和技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水平,对唱法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合唱唱法,不断提升合唱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加强歌唱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近,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B。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唱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三)关注音乐学科价值

关注学科价值落实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技能教学的过程。我们在音乐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就最终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音乐学习中,自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享受愉悦,获得音乐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同样地要在过程中积累对音乐表现方法的理解与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的具体方法。关注音乐本体的落实所谓本体,包括音乐元素的认知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可以说,音乐的技能性是音乐学科特点本身所内涵着的,是最基础的。

篇2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低效;行为习惯

新课程改革是当下每一位老师积极探讨、实践的主要课题。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为老师们教书育人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收获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高效的参与在音乐课堂中呢?本文就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做了分析和建议。

一、音乐课中“不和谐”的声音

目前音乐课堂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课堂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1) 学生对音乐的重视度不够。上课时喜欢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坐姿不端正、精气神不足、课堂参与度不够,和老师互动的学生永远就是那么几个,其他的学生积极度不够。

(2) 学生没有良好的聆听习惯。首先,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或播放音响音乐时,学生却在聆听过程中走神,甚至调皮的孩子会窃窃私语;其次,学生不具有聆听的意识和习惯。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没有耐心聆听的习惯,争相举手,只想阐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表演小组汇报表演,其他小组却为接下来自己小组的汇报作预演,唯一的观众只有老师。

(3) 学生语言不简练。课堂中很多思维活跃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缺乏简洁性,只需两三句话解决的问题,却是叙述了半天也抓不住重点,讲不清楚!

(4)学生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大组学习的合作方式,已成为音乐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精诚合作的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小组成员合作散如沙。学生抓不住合作任务的重点,合作过程毫无逻辑,就像一盘散沙,都不知道做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或者都没有什么想法,大眼瞪小眼,思维不活跃、不积极。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能力差异明显。汇报表演时,总是那么固定的几个小组,其他小组永远是观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全员参与。

③小组讨论、表演过程中环境吵闹。小组讨论过程相对比较自由,学生说话的声音也就不受控制,40几个人的声音交相辉映,一组声音大,其他几组为了能够听见相互间的对话,提高音量,排练演唱时喊叫演唱明显;小组展示过程时,表演组在表演,聆听组仍然在窃窃私语,有的说闲话,有的忙着讨论未完成的问题,整个展示过程杂乱无章,效率低!

④学生收放不自如。在小组讨论环节过渡到小组展示环节时,学生总不能收放自如,老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陆续安静。

2.老师的不足之处

(1) 语数外老师经常会在音乐课时扣留学生补作业、打扫教室,而这些被扣留的学生再走进音乐教室时已经是上课后10分钟,甚至是课已过半,音乐课被他们的推门、“报告”声打断也成为家常便饭,音乐课的节奏被打乱,学生的注意力更是自然的被打断,影响甚大。

(2)教课老师的有效提问不达标,环节设置不理想。上课时,总是出现老师问题提出后,能解决的学生为数不多,甚至无人举手的现象;也常会出现某个环节的设置实际效果与备课时所预期的效果有距离。

(3)课堂中存在不和谐的“声音”。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脾气古怪或非常调皮的学生,老师经常会因为这些个别同学的过分举动而动怒,甚至是暴跳如雷,最终不仅仅没有控制住课堂,反而让整个班级处于了不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对音乐的不够重视、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老师存在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一节音乐课的质量和效率,只有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高效的音乐课堂才能得以实现。

二、音乐课堂低效的原因

一节高效的音乐课,要有好的引导者,老师不具备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会导致课堂的低效。同样,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需要拥有好的上课状态。但因为家庭、社会原因[1]、部分主科老师对音乐的不够重视、音乐老师对课堂行为习惯的忽略,造成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导致了音乐课堂的低效。低效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部分老师和家长对音乐学科的不重视

很多家长和老师应对中考,对音体美学科重视度不够。他们的想法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

2.老师考虑不周全及对课堂掌控能力的不足

(1)教师“备学生”和“备学法”的缺失。老师的备课流程基本是备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往往忽略了备学生和备学法。这一缺失导致老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了解不够,不能用最简便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受限,又怎会有发挥,无疑这是决定课堂高效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2)老师普遍缺乏艺术处理课堂突况的意识。上课节奏无故被调皮的孩子扰乱,教师肯定是很头疼的,但老师毫无艺术的动怒,结果只能是给想学的学生泼了冷水,捣蛋的孩子口服心不服的继续该怎样还怎样,课堂中老师艺术的处理好突况是攸关重要的,否则,本可高效的课堂将被毁于一旦!

3.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阻碍了课堂的高效行进

(1)较差的聆听习惯阻碍了课堂的高效进行。课堂中走神或者窃窃私语的孩子失去了与音乐碰撞的机会,同时想用心感受音乐的小朋友也因为周围的窃窃私语而受到了影响。较差的聆听习惯大大降低了学习歌曲的速度、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回答问题、小组汇报表演,都需要一个安静的氛围。不聆听、讲话的习惯大大影响了汇报者的思绪和质量,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学习别人长处的机会,当然课改中所提倡的培养学生互评及鉴赏能力则是在走形式化了,没有听何来评!总之,老师准备的再充分、教案设计的再精彩,学生没有好的聆听习惯,那么这节课都是低效、无味的!

(2)孩子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效果差强人意。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是充满生命力、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师生交流互动、生生合作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学生不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小牛犊,老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一个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老师开始放手让学生去感悟音乐,从音乐体验中去感受音乐基本要素的重要,去体会音乐的美和作用。这种上课模式留给了学生很多发挥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多了。此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词不达意,耽误了时间还达不到效果。这样的结果是差强人意的!

(3)低效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作为新理念,成为了各学科课堂中的教学形式之一。但没有凝聚力、成员能力分配不均的小组,是不可能做到高效合作,形成小组间良性竞争的。散如沙石的小组讨论中,没有人知道要总结大家的观点,做出结论性的选择,而能力较弱的小组长期作为观众也逐渐的由力不从心演变到了灰心丧气。除此之外,小组讨论过程中吵闹的环境、讨论结束时不能收放自如的纪律,都会使一节精心创设的课显得杂乱无章!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反而为学生学习音乐带来了很多不利的情绪和不良的演唱习惯!

音乐课堂的低效绝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老师家长的观念和做法都会对课堂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三管齐下,对症下药,对音乐课堂效率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对音乐课堂低效现象的建议

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别人走入歧途。”

1.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引导家长避免过度溺爱、管教过严、简单粗暴等不良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了解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帮助家长了解音乐对人一生的作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音乐的重要性,做好表率作用,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同时,尽量减少学生接触负面社会环境的机会,如游戏厅,降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如把扰乱课堂看成是“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看成是“勇敢”,培养学生谦虚、宽容、懂事的乐观性格。

3.老师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

为学生设计一套行为习惯要求,同时做到严格规范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检查,不让学生钻空子。

(1)与音乐学科以外的老师沟通,音乐课不逗留学生,对迟到学生采取扣除平时分的方式规范上课时间,为音乐课创设良好的上课氛围。

(2)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要求学生用心聆听音乐,不可以讲话。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眼神的提醒、动作的暗示、甚至是停止音乐,让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文明的、用心的听众!课堂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展示中,聆听伙伴的智汇报成果,明白只有各行其职,才能使每个人都有所得!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过于繁琐的回答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反复的回答、提出问题、再回答这样一个过程中,相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4)培养学生高效合作的良好习惯。有质量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基础之上的,有了好的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首先,分工明确,组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小组分工为:汇报员、小组长、乐器组长(看管分发小组乐器)、编导、纪律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全组的成员有序的进行讨论交流、实际表演,汇报员的职责是代表小组发言,简洁的汇报出组员的讨论精华,纪律组长的职责是维持合作讨论,表演过程中所在小组的纪律;其次,合理划分小组成员,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较弱的学生搭配分组,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实现全班参与;最后,培养学生讨论问题时轻声轻语的习惯,好的讨论环境让效率提升的同时,避免了学生的喊叫歌唱的习惯。同时使用音乐口令让师生间配合默契,让学生能够收放自如的结束合作讨论表演

4.评价激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适时的奖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刺激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导向和监督作用。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进行总结,每月一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同时通过自评,和互评,寻找别人身上的好习惯通过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5.提高老师的个人能力

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最佳教案。教师在备教材、备教法、备标准[6]的同时,要重视备学生和备学法。只有了解了学生,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了如指掌,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大组学习,才能使各项教学目标以最好的方式达到。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和进步、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引导学生从主观意识上重视音乐,喜爱音乐,家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同时采用评分机制鼓励约束学生,长期以往,高效的音乐课堂定会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课的形式存在。

在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下,让学生有兴趣的畅游在音乐世界里,通过聆听、表现和创造音乐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处于课堂改改热潮中的音乐老师都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同时,通过音乐课这个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收获宝贵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更是新时代音乐老师需要为之奋斗和努力的!以上种种对学生上课时的行为习惯和老师的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在科学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高效音乐课堂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琳.浅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2011(10):107.

[2]曾晓莹.立足音乐课堂,培养创新能力[J].才智,2009(15):25.

[3]梅玲.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的技巧[J].江苏教育,2012(07):41.

[4]时艳春.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现代阅读,2011(12):61.

[5]赵丽荣.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1(08):47.

篇3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艺术实践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在新课改影响下进行了一定调整,强调教育教学创新大背景影响下,很多高校均考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事件的引入和应用。但从艺术实践应用效果上来看,相当大一部分高校对艺术实践的认识较为片面,艺术实践的教育价值与应用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时期下,艺术实践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积极影响更为巨大,探寻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科学实施策略与路径也十分必要。

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在范围上有了一定程度扩大,出艺术类院校外,很多高校内非艺术专业也开设了音乐学科。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更加能够培养出学生一定程度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高校对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给予的关注并不够,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更是缺乏应有支持。从教育教学所选择及应用方法来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所选择与应用方法同质化现象严重,课堂教学也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尽管部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创新尝试,但音乐教育教学向更好层级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音乐教育教学创新性的增加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艺术实践有利于教育教学创新程度的增加,在高等教育极为注重创新的大背景下,艺术实践无疑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进行创新的有效选择。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影响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效率较低,课堂教学本身要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更是制约了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空间。艺术实践本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艺术实践作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机构成,不仅可以使得教育教学程序创新性有所提升,更加能够使得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有显著增加。在艺术实践相关活动较好开展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创新也会越发顺利和简单。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相关知识学习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艺术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进行音乐知识学习,无论是在艺术院校或非艺术院校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均大同小异,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性音乐学科知识,更加要培养出学生一定程度的艺术情操。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不仅容易对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丧失兴趣,其在专业知识获取上也会变得越发困难。艺术实践不仅在形式与内容上与传统教学活动有明显差异,其寓教于实践活动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音乐、对艺术有所了解,较好开展艺术实践相关活动下,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可以有明显提升,这一做法也势必会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三、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常态化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意识实践相关活动开展需要成为常态,并着力构建艺术实践与常规教学间的有机联系纽带。很多高校虽然引入了艺术实践活动辅助教学,但间歇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很难将艺术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价值发挥出来。建议国内高校定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并切实将艺术实践活动作为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相关教师不仅要对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流程进行较好确定,更加要结合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如何时开展,怎样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进行积极思考。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在开展频次上的增加和稳定来不断彰显出这一创新教学形式的教育教学价值。

(二)丰富艺术实践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更好实施艺术实践也要注重实践内容上的调整,鉴于当前很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同质化现象明显,丰富艺术实践的时间内容,通过艺术实践内容调整来带动艺术实践应用价值提升是不二选择。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发起者需要对艺术实践开展内容进行重新构思,特别是在不同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学情有明显差异下,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艺术实践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编排十分重要。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艺术实践活动资源的获取,其也可以结合教育大纲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内容的敲定,这一做法下,艺术实践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其也能更为顺利地实施。

(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实践尝试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更好实施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很多高校缺乏频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资源与现实可能,发挥学生直观能动性,使得其自身能够成为艺术实践活动的发起者与受益者也十分可行。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艺术实践活动主题以及活动开展时间,通过布置艺术实践活动任务的办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尝试。在学生完成艺术实践活动自主尝试后,教师对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点评与反馈则能是艺术实践活动更加具有教育价值与导向价值。这一做法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增强,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得到更多支持。

四、结语

艺术实践虽然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较强的辅助作用,但也需要看到,艺术实践活动开展需要较好的内外部环境支持,高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更是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充分发挥艺术实践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具有较大难度,这业要求高校舞弊对艺术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开展等细节性问题进行更多思考。在教育越发应用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也要注重其与音乐这一艺术本身的联系,并在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中注入更多的教育成分。

参考文献:

[1]郝亚南.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6(7):44-45.

篇4

关键词 高校 流行音乐 教学

当前我国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中流行音乐逐渐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对于流行音乐教学的内容、教法、教材建设、课程安排、教学大纲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文章主要就此问题提出了对于改进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摆正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应该正视流行音乐教育的作用,将之纳入到高校音乐课堂当中来,虽然流行音乐的题材广泛,音乐样式和风格也比较多样,但它经过实践的考验和艺术沉淀后,只有一部分流行音乐才能称之为经典和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已经得到了历史的升华和广泛的认同,其艺术价值是永恒的。因此流行音乐应该作为一种元素进入到学校的实际课堂中,并且向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这老一代的音乐文化进行广泛吸收,而流行音乐也向老一代的音乐输送流行的、大众的文化信息,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利用流行音乐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多元化的音乐知识,吸收多方面的音乐艺术营养,而且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利于音乐的健康发展和普及。当我们传播音乐知识时,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唱课堂的主角,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低水平的层次上,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让音乐课堂更快乐,更充实,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二、改革公共音乐课的教学形式

现在的音乐课大多还是以鉴赏为主,讲解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课堂气氛也很难活跃起来。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从各个层次和方面挖掘它的内涵,让学生有兴趣的同时,也能有目的的去学习。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安排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可以唱一点、跳一点、演奏一点,并且带动学生也跟着唱起来、跳起来,一些表现欲望强烈学生还可以登台演绎他们的作品。老师不但可以深入讲解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和作品,学生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和作品。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作品在课外和课间播放,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情趣和习惯,放松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样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此外,还可以组织开展流行音乐方面的专题讲座、评论,举办流行歌曲比赛等,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规划音乐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的音乐课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各个年级的课程设置几乎都一样,通常都是些音乐欣赏类课程,没有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心理特点来设置课程。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的现状需求,利用流行音乐元素的特点,服务于高效率的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将熟悉的流行音乐融入到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当中,挑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时代紧密结合,运用一首学生熟悉又喜欢的流行歌曲作为实际的例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环境中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如利用多媒体,选择合适的流行歌曲进行欣赏,并把谱例展示在课件上,结合识谱、节奏特点、速度、力度、和声、调式、曲式结构等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可以在声乐、器乐、合唱、舞蹈等技能类课程中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和作品,了解和学习流行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演奏,与传统的、古典的音乐作品相结合,让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和风格,从而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更新课程内容的设置。最后,还可以开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流行音乐欣赏课程,一方面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社会背景,把流行音乐与流行音乐文化相联系;另一方面,在体材、种类上进行补充和扩展。“流行音乐的种类非常广泛,但在大学生中只流行摇滚乐、电子音乐等。就连在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上也都模仿大陆、港台著名歌星为主。如果能让学生对各种流行音乐的风格进行系统地学习,掌握它们的演唱技巧与组合形式,对学生真正的认识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在普通高校中,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还不够健全,教学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目前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受专业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很难迎合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要求,特别是对当代流行音乐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开展师资进修、培训、交流、自学等各种渠道来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思想理念和业务素质,并及时的作用于教学实践。应该把流行音乐纳入普通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中,从流行音乐自身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出发,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来,为正确引导自己的学生学习流行音乐做好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通过继续研修、自学等多种途径,主动地学习当代流行音乐及相关知识,使他们具备适应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和一专多能的专业水平。

五、结语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赶不上时代潮流的变化,严重影响了流行音乐教学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流行音乐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为更好的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和谐性、合理性,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完善和发展流行音乐教育,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兼顾参赛培训、社团活动指导等课外教育体系建设,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在社会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在进行高校的音乐教育时,除了要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应当注重音乐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方法非常多,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艺术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地用不同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随之使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深化,达到实践的目的。在艺术专业的教学中,艺术的实践形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和艺术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实践不仅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还能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1 高校音乐课程受到艺术实践的影响

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开展一些有关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增强,而且使学生除课堂中学到的文化知识外,专业知识技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

1.1 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第一,学生在参与了艺术实践后,可以使自己的专业课程水平和自己对社会的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价,并且对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进行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优缺点后,将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优点更好的发扬,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改进。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艺术的实践感受到艺术课程中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大量的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在舞台上的经验,使学生真正走向社会时,在舞台上拥有良好的舞台形象。在艺术类专业院系中,舞台的表演能力是学生必须拥有的一项素质,学生必须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而大量的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完善舞台意识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经常参加这样的锻炼后,在实际的演出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比较良好的舞台形象。

第三,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艺术实践活动中,常常需要学生发挥出自己对活动的组织能力,对团队的领导能力,对艺术的宣传能力,学生必须积极开动思维,将自身多方面的潜能进行发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1.2 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艺术专业院校中,多组织有关艺术专业的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有所加强。通过参加这些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提供很多时间的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还可以通过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对音乐与社会的结合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使学生拥有比较强烈的紧迫感和社会的责任感。在通过实践过程中,还可以树立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建立一个非常明确的音乐理想,从而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通过艺术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将有很大的提升,并且向着正确的爱国主义方向发展,这很有利于学生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养成比较优良的思想品德,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多,从而整个集体的凝聚力都有所加强。

2 艺术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

艺术活动实践的方法很多,在组织艺术实践活动时,可以组织校内的艺术实践活动,也可以将艺术活动在校外进行,如果是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以在校内组织一些有关学生音乐专业的比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测试,以及一些学生艺术节等等,还可以在校外开展一些综艺节目晚会、音乐会等,鼓励师生大量参加这些活动,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这样不仅艺术形式得到了多样化,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进一步提高,使整个学校的专业知识技能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近些年我国的经济水平,社会水平都有所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如今,音乐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艺术的范畴它已经走向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有所发展并且它所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仅使高校学习音乐的学生有了施展自我的空间,而且对这些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音乐的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高校应当积极的组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将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与学校的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找出高校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使高校的教育体制不断得到完善,也使艺术实践的方法不断增多,为高校发展而服务。

3 结语

篇6

关键词:学情;以学定教;高效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前学案学习为抓手,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要做到“以学定教”,它的起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情――立足“学情”,把握“学情”,活用“学情”。

一、以学情为“基”,准确预设教学目标

“学情”主要指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学习的情况,学习的需要等。从学习者的角度看,教师的教不过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辅助资源。所以,“教”“学”必须统一,不仅仅是时代的潮流,更是教学内在生命的逻辑起点。

(一)立足学生认知起点,目标定位合理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预设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现有的音乐理论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二)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目标预设分层化

【案例片段】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外婆的澎湖湾》

所执教的班级是自己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嫡系”班级,对每个班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都比较清楚,同年级的各个班由于本身生源不同,家庭所接受的音乐素养不一;以及各班上课纪律好差不一,导致听课效果也不同,导致各个班级在音乐表现、创造、演唱等音乐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A班:由于整个班级纪律教差学生从农村转入的较多,课外学习器乐的孩子不多,“跑音”的孩子较其他班级多一些,因此,在合唱能力、音乐表现等方面音乐素养较其他班级都差一些。

B班:虽然这个班学生的音乐想象、创作稍差一些,但班级纪律很好,特别是音色纯净、统一,因此,在演唱方面较其他班级好许多。

C班:这是全年级相对的“尖子”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比较全面,有一半的孩子有舞蹈、器乐、歌唱等特长。在音乐表现、创作上更胜其他班级一筹,特别是对歌曲演唱的二度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较其他班级好许多。

根据每班孩子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我设置了三层递进式学习目标:

A班:能用准确、和谐的歌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体验、感受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B班: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歌进行简单地力度、音色、情感处理,能用和谐、美妙、深情的歌声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与爱戴之情。

C班:在准确歌唱二声部歌曲的基础上,能自主对歌曲用同音之声、轮唱等简单地合唱手法进行歌曲再创作,用歌声表现对教师的爱戴、感激。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与引导,使每位孩子都迈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一次对外开课活动中,我将C班作为展示班级,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一环节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创作热忱,也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次年的市艺术节上,C班还作为班级合唱团进行交流演出,受到了高度的赞誉。

上述案例中,针对学生能力发展差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既尊重了学生,又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了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让每位孩子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以学情为“架”,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正是从这样的学习观出发,教师应将设计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来,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设计“学案”,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表现、去创造,把“教”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呈现为“学”的过程。

立足文本,找准教与学的起点。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和谐双边活动,我们教学时总是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如何谱好这首和谐之音,前提有两个:教和学。教即教师要深钻教材,研读文本,努力使自己与文本、与编者、作者产生共鸣,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正确地制定教学的重难点。学就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案例片段】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一册《大家来劳动》

歌曲《大家来劳动》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而本课施教的对象是进入小学才两个月的一年级孩子,我从低段学生的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于是,我改变以往的聆听、范唱等常规教法的角度设计,通过创设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简单有效的擦桌子、扫地、定钉子等学习情境,通过多种形式游戏,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聆听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感知,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同时,让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多声部的合唱教学有效渗透于音乐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循序渐进的无痕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于漪,《课堂教学艺术》[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7

〔关键词〕音乐 高校 大众艺术体操

一、音乐与高校大众体操教学的关系

音乐是艺术体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体操表演或训练过程中使用音乐伴奏,可以调动情绪,通过刺激中枢神经控制运动节奏,同时还可以减少训练过程中的单调和枯燥,起到促进肢体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此外,艺术体操的编排多是从音乐开始的,恰当的音乐节奏能使运动员的动作具有韵律感,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激发运动员内在的美感,使动作更加准确优美。不同器械,不同动作风格的艺术体操也要选用不同的音乐伴奏,使肢体美和音乐美完美融合。

为了获取音乐在高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作用反馈,首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武昌首义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4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统计结果:98%的学生平常喜欢听音乐;47%的学生对大众艺术体操不是很了解;87%的学生认为有音乐上课与没音乐上课差异大;78%的学生认为有音乐上课可以让心情舒畅、强化动作增强记忆力,提高教学质量;22%的学生认为既然听不懂音乐,不如取消音乐可以减少一份负担。

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在首义学院学习艺术体操的学生中采用分组对比的形式,将学生分为2组(a,b)进行徒手训练即芭蕾的基础训练。对a组学生进行有音乐伴奏的教学,b组学生进行没有音乐的教学。并对一段时间内2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考核。结果发现a组学生对该段时间内教学动作完成程度及质量远远高于b组学生。数据和试验反馈结果皆证明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伴奏可以提升高校大众艺术体操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在大众艺术体操授课中的作用

1、养成动作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艺术体操训练,运动者可以根据音乐本身的节奏来控制动作的节拍。其次,音乐旋律可以刺激运动者的中枢神经,使运动者的肢体语言与音乐产生条件反射作用,形成肢体的动作记忆,从而实现动作、音乐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提高艺术体操教学效果。

2、感染情绪、提高表演效果

音乐对人的情绪以及人体的运动机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旋律能激发练习者不同情绪。不同风格的艺术体操选用不同的音乐,而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受到不同风格音乐的影响,会激发出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合理选用音乐伴奏可以提升艺术体操表演者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感染力,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提升表演效果。

3、调节放松、提高训练效果

艺术体操课程训练强度较大,训练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和劳累。而音乐可以使学生紧张的肌肉和高度集中的神经得到舒缓和放松,及时消除训练带来的疲劳和紧张情绪,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训练质量。

三、 高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中运用音乐实践

1、音乐的风格与艺术体操风格相匹配

大众艺术体操的音乐必须为大众艺术体操服务。苏联T.C.里希茨卡雅教授认为“音乐在动作教学中,特别是在培养表现力和艺术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的选择必须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曲目。如热身音乐可以使学生保持兴奋状态,结束音乐让学生得以放松和舒展。

2、音乐的选配与艺术体操使用的道具相吻合

艺术体操训练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器械辅助教学。不同的艺术体操器械有不同的特点,也需要更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的音乐。如“球操”选用抒情柔和的音乐,与柔软的球相得益彰。而在“圈”的训练中,圈面积大材质硬,往往使用有一定的节奏、力度比较强的音乐,不适合节奏太快的音乐。“带操”可以选用比较飘逸旋律流畅的音乐,“棒操”可以选用节奏清晰具有力度的音乐。一首好的乐曲不仅能够激发表演者的情感,烘托全场的气氛,也能起到克服或者掩盖其表演上的某些不足的作用。

3、通过艺术体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技能、审美能力和表演技能。加强音乐素质培养是提高大众艺术体操表现力、感染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所以在普通高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加强音乐素质培养,是提高大众艺术体操表现力、感染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技能、审美能力和表演技能。

在大众艺术体操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视频等现代化工具和手段直观教学,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扩宽音乐视野。在欣赏乐曲同时培养他们区分出不同乐曲的节拍差异,分析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开展艺术体操音乐作品欣赏和分析互动。在教学开始时首先讲授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2/2,3/4,4/4拍的节奏。把口令,动作和配乐分析、示范、讲解。在练习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准确表现出乐曲中的节拍,提高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体操中每一个动作要表现的风格、情趣以及感情。

音乐运用有声的音符,通过旋律、节奏来表达其丰富的情感意境。艺术体操则是用它的肢体语言构成外在的形体美。充分运用音乐在艺术体操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使艺术体操声形并茂,使动作、音乐成为一个完美和谐的艺术整体。

参考文献:

[1]吴长稳.大众艺术体操的终身锻炼价值.渭南师范学院报(综合版),2001,(5):67-70

[2]陈燕兰、林成威.音乐对艺术体操作用的初探.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0,(5):527

[3]俞薇娟.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8-61

[4]李妍.浅谈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运用.科技致富导向,2012,(5):84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督导 制约因素 优化

2012年我国正式颁布《教育督导条例》,确立了教学督导工作的法律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督导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教师应充分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督导工作,认真分析在当前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优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督导水平,进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1.定位不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督导机构的设置不完善。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督导机构设置主要是主管教学的校长主抓、教务处主抓,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务处共抓这三种模式。这三种教学督导机构的设置都偏向行政化,忽视了教师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二是教学督导功能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教学督导内容、方式等方面。比如,教学督导一般比较重视教师上课督导,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较为看重的实训、实习等方面则督导力度不够。

2.队伍配置不尽合理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都偏向于聘用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一方面,这些教师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但另一方面,受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精力有限等因素影响,老教师较难完成繁重的一系列教学督导任务,而且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和实习等环节的教学督导,也显得力不从心。

3.教学督导的工具和手段较为单一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督导仅仅通过听课、评课或者学生打分等形式进行教学督导,并且将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职称等直接挂钩。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传统的教学督导的工具和手段较为单一,难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优化建议

1.创新教学督导理念

教学督导应该包括“督教”“督学”和“督管”。教学督导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督导而督学,其关键是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笔者应对教学督导的理念进行创新。教学督导应该淡化“督”的成分,淡化行政色彩,以平和、对等的态度对待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较为平和的方式同教师进行协商探讨,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2.建立科学化的专兼职教学督导队伍

教学督导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检验和监督方式,严格意义上说,是代表着学校对教师教学成效的检验。应该将学校中各专业的在职教师,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挑选,组成兼职的教学督导队伍。这种方式的作用是,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专业性作用和积极性,查找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是让教师通过教学督导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3.建立可操作的教学督导工具体系

首先应该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实习这三大环节纳入到教学督导范围中来,并且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尤其要加强对于教学实习这一部分的教学督导力度。其次应该对每一部分的教学督导,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指标应该清晰明了、涵x准确,同时对于每个指标的计分应该有较为明确的量化,以方便教学督导人员进行打分,同时应尽量采取标准化的计分方式,尽量避免受到教学督导人员的主观影响,力求客观和准确地反应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建立教学督导的反馈机制

教学督导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督导”是表,“提质”才是本。建立教学督导的反馈机制,将教学督导的考核指标事先公开,考评后再及时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学校、教学行政部门和相关的任课教师,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甚至反思,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洋波,秦玉峰.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规范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构建;建议

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对小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其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和兴趣培养等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在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中,由于新课标的实施时间较短,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我国构建小学音乐课程,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构建的建议。

1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也出现了较多的变化,而小学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对新课标内容的理解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由于小学音乐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导致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构建时对新课标的内容理解错误,影响了我国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1.1 形式主义严重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形式进行了改革,提出需要对当前的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但大部分的教师在理解时过于片面,仅仅认为新课标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而对教学的目的却不了解,导致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仅仅追求新颖,而对于学生是否喜欢和能否接受其教学内容完全不关心,导致教学效果不断降低。像在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时,大部分的教师仅仅是增加课堂活动的开展,可对于活动课堂的氛围以及活动课堂的教学目的则完全不关心,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非常少。这种现象说明了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思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2 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中,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理解不足,导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过渡的学习自由,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教学作用,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像在进行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安排时,由于没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角色的扮演,导致学生无法有秩序的进行教学活动,甚至出现学生打闹嬉戏等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上述所说的问题,提高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建议,下面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1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的安排进行了新的规定,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且知识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得到有效的降低,这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提高,给予了小学音乐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小学音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课程内容。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像在进行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六课的教学时,其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劳动”,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主题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像《大家来劳动》等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打击乐器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贴近教学主题,加深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操,此外,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理解劳动精神。

2.2 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小学音乐教师想要能够更好的构建教学课程,首先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达到足够的要求,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来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培养,通过这些课程使小学音乐教师具备更加充足的个人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需要定期对培训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只有满足要求的教师才能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另外,小学音乐教师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职业道德,像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不仅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内容,同时还能够通过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能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进行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2.3 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下面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自身仅仅是起到一种引导和帮助,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的掌握,出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像在演示木鱼等不常见的乐器时,学生往往对其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演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实践如何进行这些乐器的操作,当学生出现错误后帮助学生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是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像当前比较常用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能够熟练对其进行操作,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一些音乐视频和音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音乐情景带来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在进行使用时需要注意和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交流,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

3 总结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调查可以知道,其对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的小学课程建设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最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篇10

教材编写组先后组织了不同层面的教师、教研员、学生调查,其中既有自主发放、回收与统计的问卷资料以及访谈记录,也有配合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的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对目前教材的修订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便于各地初中音乐教师了解10年间的教材实验情况,下面以两个实例来展示教材使用中反馈的情况。

一、山东省部分地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例是初中教材在山东省烟台、威海地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中调研的问卷统计,由烟台市教研员与威海市教研员主持。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认可度。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共设有32道题,针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启发性以及选材范围、版式设计、编辑质量、制作装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三个评价标准。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其中中学25份,小学26份,中小学综合13份。参与这次问卷调查的中学教师的工作单位大多数是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城镇中学,省、市重点与农村、民办学校较少。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单位则大多数是区、县重点学校,省、市重点学校和一般城镇中学较少,农村学校与民办学校没有。这些参与调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科专业都是音乐专业,而且都是专职音乐教师,对课标也都非常了解。其中73.08%的小学教师、85.71%的中学教师都是本科学历,64%的小学教师、75%的中学教师的教龄在11-20年之间,69.23%的小学、96.67%的中学的每周教学时数都不超过18节课,84%的小学、88.57%的中学班级人数在41人以上(包括41人)。

2、数据分析

根据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中学教师对中学教材的满意度很高。问卷所设定的32道答题,有三道答题,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教材中的渗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以及教材制作装帧三个方面教师的满意度最高,有80%(包括80%)以上的教师表示“完全同意”;有16道题,即教材的结构安排、对教师教材计划制定的帮助、提高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建议与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性、对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启发性、教法与学法建议的实际使用效果、教材在不同地区使用的灵活性、教学内容分析和相关拓展知识的提供、教材的生活性、音乐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与学生年龄特点的吻合程度、教材的创新性、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程度等方面教师满意度较好,表示“完全同意”的教师人数约占总人数的60%(不包括60%)。

二、河北省部分地区地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例是本套初中教材征求意见座谈总结记录。调查目的是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看法,限定教师只谈对教材改进方面的意见,不谈优点。调查地点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教研室,由人教版音乐教材编委和张家口市教科所音乐教研员主持。

1、建议及意见统计表

2、意见综合分析

总体来说,教材注重了音乐的回归。注重了音乐知识体系。《中学时代》中《长大成了你》设计得好,与《神州大地》《环球之旅》等单元应保留很有连贯性、系统性和时令性的特点。

(1)《神州大地》可从中国汉族民歌区和四个少数民族地区组织材料,更具有音乐性。

(2)可把每首歌曲的音乐要素的运用及歌曲的细致分析,放在教师用书里,让教师掌握即可。

(3)选择的曲目要适合学生演唱和欣赏。避免过大的难度。如五线谱七上开始就是三、四个升降号问题。《金色的秋天》音乐上是如何表现的,应让学生了解。

(4)可适当增加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情感。

(5)可用人文为主线转为音乐及情感为主线的编辑方式。

(6)音乐知识应循序渐进形成系统性的链条。

(7)教师用书建议增加《教学案例》。

三、教材使用效果总体分析

通过对各地教学一线的实验资料(含调查报告、访谈记录、听课笔记、教研活动整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材在实验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教研员、教师、学生总体上对教材感到满意,与过去大纲版教材相比,有明显的“耳目一新”之感。教材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度高,基本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统一以及严谨的科学性与编排的灵活性的统一等。

四、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教材在实验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修改。各地师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10个方面:

1、容量大,教师完不成任务。

2、音乐知识太少,有限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3、选曲不合适,经典曲目嫌陈旧、新编曲目不熟悉。

4、学科综合难以把握。

5、器乐教学难开展,缺乏必要的条件。

6、唱歌教学缺少发声练习和提示。

7、选进课本的歌曲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的选不进来。

8、没有识谱教学使用的视唱,学生学多久都不识谱。

9、课本中很多内容与教师、学生距离太大,学了没用。

10、由于音乐课不受重视,课时进度难以保证,使得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理想化,与现实有相当大的距离。

上述的问题有的针对教材本身,有的针对课程标准,有的是教师自身的认识,还有学校办学条件、学科重视程度等非教材因素。

从收集的资料看,涉及到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容量、版本、编排、曲目选择、教法渗透、知识体系、技能训练等,其中在选材上不同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如对西方古典音乐、中外民歌、流行音乐等看法有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意见。识谱知识、唱歌教学训练等也常常成为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