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全部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全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留白式”教学法;策略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往往追求将教学内容讲全、讲透、讲深,将初中学生的大脑思维束缚在教师所设置的框架之中。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留白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巧妙地留有空白,可锻炼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大脑思维,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新知识导入时设计“留白”

在教授新一节的物理知识时,教师不要直接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展示出来,而是应该先带领初中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提问,让初中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探寻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主要任务。同时,教师应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新课程的导入内容,将新课程中较为有趣的知识内容透露给初中学生,给初中学生留有想象,激发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讲授电路和电器等新课程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一共知道多少种家电?”“我们所处的班级里有哪些家电?”这些简单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初中学生回想自己见过的家电,并积极观察教室中已有的家电,培养初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再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家电是怎样正常工作的吗?”教师可以让初中学生大胆想象并回答,最后再逐渐导入电路这一知识内容。

二、在重点知识讲解时设计“留白”

重点知识的掌握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分清主次关系,在讲授重点知识时进行巧妙的设计,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初中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知识内容[2]。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重点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教师不要立马将其中的理论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提出“光发生折射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规律”这一问题,引导初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回答,然后教师再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让初中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光的折射实验,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初中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情况,进而发现自己在思考时存在的不足和偏差。最后,教师再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初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在课堂整体教学时设计“留白”

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科学合理地选择留白阶段和时间。不要为了将知识内容讲全、讲透、讲深而占用全部的课堂时间,将初中学生固定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物理知识内容,观察初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和状态,合理地留出空白,让初中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通过一定的提问引导和实验,提高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3]。

四、在例题课堂板书中设计“留白”

教师应在课堂板书中设计“留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电学”例题讲解中,应该在例题的内容中留出空白,让初中学生根据以往的例题形式,自主提出例题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先提出一个例题让初中学生了解电学的基本题型,然后再让初中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电学知识套用到例题中,形成一道新的例题,通过这种反向思维来加深初中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在板书设计上应该以纲要符号形式为主,让初中学生通过板书上留出的空白,回忆起全部的物理知识,并且顺着板书框架逐渐推测出所有的知识内容。

五、结语

“留白”的合理设计,不仅有利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的课程导入、重点讲解、例题板书等方面合理设置“留白”,为初中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探究时间,逐渐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陈春梅 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参考文献:

[1]吴会强.空白艺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4):151.

篇2

容……类比法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类比法的准确灵活应用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要比想象的简单许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类比法的应用范围认识不全面,所以导致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未能切实发挥明显的作用。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简略论述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比理解物理概念

理解并牢?物理概念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牢记物理概念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结合已经学过的概念或已经熟悉的事物等来理解物理概念,会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因此,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类比法来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热和能”这一章的时候,部分学生对热量传递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采用类比法,把热传递的过程比作了水流动的过程。学生对水流动的过程是非常熟悉的,水总会从高处向低处流。教师把高温物体比作了高水位的容器,把低温物体比作了低水位的容器。学生已经知道如果用一根水管把一个高水位容器和一个低水位容器连接起来,高水位容器的水就会流到低水位的容器中。同样,如果用一根热导体把一个高温物体和一个低温物体连接起来,高温物体的温度就会传递到低温物体中。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巧妙地利用类比法透彻地理解了物理概念。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为学好初中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类比操作物理实验

熟练并精确地操作物理实验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途径。熟练精确地操作物理实验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完整地记住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指引学生利用类比法,立足已经熟悉的各种原理或类似的物理实验等,清晰而又完整地记住物理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指引学生恰当地利用类比法来熟练地操作物理实验。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运用类比法操作了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不同的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了水管的长短、粗细、材料不同,对水流产生的阻力也不同。通过类比学生也就会知道在做电阻实验的过程中,电阻的长短、粗细、材料不同,产生的电阻大小也会不同。学生在教师的层层点拨下,恰当地利用类比法熟练地操作了物理实验。熟练地操作物理实验为学好初中物理开辟了通畅的渠道。

三、类比梳理物理知识

分门别类准确地梳理物理知识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手段。准确梳理知识的前提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恰当的分门别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对已经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物理知识进行分门别类,会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物理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全面回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类比法来分门别类准确地梳理知识。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复习阶段,教师利用类比法把热传递和电流电路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对比复习。学生通过对比,清晰而又准确地找出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非常清晰牢固地记住这两部分内容中各种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有效地利用类比法分门别类准确清晰地梳理了相关物理知识。分门别类地梳理物理知识为学好物理铺就了平坦的

篇3

1初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教育观念尚待完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足

各个初中校园在专注于知识文化教学的同时,应当优化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状态,依据学生的具体心理及身心发展需求,进行及时的帮助与辅导。以便于避免很多初中生由于心理状态不佳或者心理问题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及影响。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需要学生掌握完备的物理知识,并且在初中阶段对物理学科进行有效的了解和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水平,为学生打下良好知识基础,为其今后的物理学习与探析提供完备的知识及学习储备。因此,在整个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与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及学习成绩上。因此重知识,轻心理教育的情况和问题,可谓普遍存在。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沿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护理知识能力素养,将课堂的主要时间用于了知识讲解和例题分析上,很少会通过物理知识为学生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吸引力较健康指导。在此种教育环境与认知背景下,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关注到物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与其他价值意义。

1.2部分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及策略

不当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初中家长对于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观念和意识也较为淡薄,这对于初中生的综合发展与全面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除去要自学校角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外,还应当关注的是家长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优化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干涉本身较少,与之进行沟通交流的时间与机会也有限,因此并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更有部分家长,当其发现自己孩子步入初中阶段处于叛逆期时,便对之以严厉打骂和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无疑会加剧学生内心的抗拒感,增添家庭矛盾,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初中生的共性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很大一部分人痛苦的正是完全没想法,很空洞,看别人都有特长而自己却没有,不仅如此,自己也即使有了目标也不知道怎么走。另外,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之前的人生一直都有参考答案,因为其整个学习和生活都是按照家长的引导和布置而完成的,没有自己的自主思想,因此初中后叛逆心理严重,出现了“报复性”逃课、逃学、沉迷游戏等情况,这显然也不利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3部分初中生本身存在差异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部分初中生由于个性鲜明,争强好胜,性格突出,且爱博人眼球,会选取一些不正当的方式来排解情绪、宣泄愤怒。这不仅会伤害到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威胁到周边同学营造不良的心理健康教学环境氛围。同时,很多初中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他们表示,自己定好的目标不能及时去着手实施,或者制定目标却坚持不下来,对于很多知识感觉记不住,对很多事情保持三分钟热度,但又因为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习或者生活问题不得不处理,进而产生焦虑、拖拉的情绪,甚至有人呈现逃避型人格。最后,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很多年轻初中生却沉迷于打游戏、看花边新闻,不珍惜时间,放任自己一直空洞下去。

2基于初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分析

首先,基于上述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与教育手段,在物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增添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教学元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背后所蕴含的自然观念生态和谐理念以及各个物理学家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心理健康程度。如此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能够为初中生全面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进步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其次,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困惑给予专业性策略指导。例如,面对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平衡性选择,很多家长会感到无力和困惑,假如陪伴孩子便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工作,但是忙于工作又会导致自己对子女疏于管教,担心这种情况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这时候,教师可以协助家长对当前状况和可选方案分别做一个细致的评估,去调查每个选择“可以获得什么,又要付出什么,需要准备什么,但又欠缺什么”,协调工作、教育在各个阶段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突出的矛盾,以及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协调整理,有所取舍,才可以统筹兼顾,同时做好工作和家庭教育。另外,针对学生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现象,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告知大家,应当努力尝试,迈出第一步,合理为自己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突出性问题,自学校、课堂教育、学生家长、学生本身等多个层面入手,来谋求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调节手段。例如,可以告知学生如下理念和策略:改变是一项投资,可以找到一个可以累加的目标,掌握这单元的物理习题,再掌握下一单元的习题,逐渐建立信心。

3立足教材,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教材是课堂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认真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趣味性的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和互动性强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物理知识及心理教育引导教学的多种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用多元化的形式契合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整体兴趣和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契合学生的物理知识及心理特点,改变过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做好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并且掌握有效的课题教学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及心理综合能力。例如,教材中蕴含着颇多的德育及心理引导故事和元素,相关物理学家的品质和精神也能够对学生进行良性的启迪。比如,在为学生讲述“万有引力”的知识时,教材中便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趣味故事讲解,教师可以自相关内容入手,结合教材,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影视作品还原当时的场景,请学生在动态的欣赏过程中体会牛顿善于思考、积极进行物理生活化学习探究的精神,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激发学生的效仿热情,提升学生物理思考学习的积极性。

4平等教学,温厚待人,鼓励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给予每个学生发言表达机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应当首先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秉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一视同仁,关注关爱每个学生,对学困生和学优生给予同等的帮助和尊重。给予物理学困生更多的发言与表现机会,关注其学习心理健康情况,对峙进行良性引导,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表达交流热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的知识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过往的学习与生活中便接触到了此类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问及学生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过此类情况时,大部分学生都积极举手想要发言。这时,我注意到班上一名物理学困生也鼓足勇气举起了手,此情此景令我非常欣慰,于是将其叫起回答相关问题。这名学生大胆发言,阐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将筷子放在盛满水的碗里,观察到筷子形状变化的现象,认为其现象能够体现出光的折射。我对他的回答给予了言语上的肯定和掌声的鼓励,当众赞美其,善于观察,并在生活中挖掘物理现象的优良品质。鼓励大家向之学习,同时引导其以后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知识,积极发言,踊跃与大家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在我的引导下,这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逐渐增强课堂发言与表现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其物理成绩也有所进步。这名学生也由最初的不善言辞和沉默寡言,逐渐变成了后续性格开朗、主动与学生老师交流请教的良好状态。基于此,我们可以得知,初中物理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不吝夸奖,循循善诱,侧面引导,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探究兴趣,构建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物理知识文化进步与心理健康同步发展。

5基于小组合作和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为其带来良好体验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知识文化教育进度下,为学生穿插讲解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理念,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另外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内部形成良好的交际圈和心理健康交流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相较于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学习和探究的方式,大多数初中学生喜爱进行团体性、小组性分析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另外,“实践-理论-实践”的行事模式,课前做题-课上听讲-再做题,亲身经历的体验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物理知识,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和游戏化的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体会和理解。例如,在学习“重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鼓励大家在跳绳的过程中体会身体腾空后所产生的重力感,引导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互相鼓励,记录跳绳的次数、每个人对重力的感受。在合作跳绳的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形成了勇敢坚强的学习与心理品质。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和参与的积极度,适当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另外,重力加速度的问题也是后期物理学习过程中需要慎重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速度下身体重力的感觉,以及对地面踩踏时回馈的力量感。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良好学习体验,还能引发学生的物理深思,为其以后的物理探究埋下良好根基。

6案例引导,立足实际,树立榜样,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策略性引导,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困惑给予专业性策略指导,可以依据例题分析和知识讲解,挖掘机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以案例性、视频性的展示方式,给予学生心灵和视觉上的冲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正确价值观念。例如,在学习速度的知识时,在物理教材中涉及到了汽车与高速路上行驶,始终保持速度不变,求解到达目的地最后花费时间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解答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汽车在高速路上真实行驶的视频,为学生营造真实感和生活化气息,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同时在学生掌握了物理速度解答及例题分析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穿插播放一些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变速或加速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视频。以此来警示和教导学生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今后的驾车行驶时,尽量保持匀速平稳前进,对自身生命及他人生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和敬畏感。另外,教师可以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为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进行演讲,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比如,我校一名已经毕业的优秀学子,面对学弟学妹们的心理困惑,表示:“遇到问题,先找到解决办法,告别纷扰,去寻找生活的物理宝藏,留意健康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带给自己生活的一种舒适感。也可以先定制一个小目标,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思想,告别负能量,每天追求一点进步。最后,可以时常去记录一场生活的变化及进步,诸如又做对了一道物理题、成功背诵了一个物理规律,这些点滴积累都能够让你变得更有自信,心理健康程度逐渐提升!”

7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高效率;初中物理;授课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革新,各大初中学校也在不断改进物理教学方法,以建设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现阶段,众多初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同样的困扰,即如何更加迅速地提高课堂质量。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很好地把握住课堂的时间,因而无法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因此,构建高效率教学课堂,提高初中物理授课质量,已成为各大初中学校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的重要作用

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也适应了当前不断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主要是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两极分化现象提出的。目前,某些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等现象,再加上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始终无法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一直无法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初中物理学科的成绩也就无法真正提高。由此可见,构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当前我国许多教师依旧遵从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革新陈旧的授课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很多学生也经常出现上课走神、开小差等情况,根本不知道教师想传达什么教学理念,也无法很好地跟上教师上课的节拍。长此以往,我国初中物理课堂实际的授课质量将被大大削弱。针对这种状况,各个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彻底突破过去落后的教学模式,树立起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的概念,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不断调整授课进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如何营造高效率的初中物理课堂

众所周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授课模式,积极营造出高效率的课堂环境。

1.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积极做好充分的备课

初中物理教学授课之前,需要相关教师做足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初中物理课堂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这个学科时,势必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他们对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也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心里的各类学术困惑,缩短学生的适应期,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通过精心、细致的备课,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

2.不断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授课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前精心的备课工作,只是全部授课过程的一部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应该认真做好教学方案的规划工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物理学属于比较难懂的课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更应该肩负起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把握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责任,以使学生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快速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之中。

3.巧妙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不断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

初中物理课程最有意思的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部分物理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实践来得到有效的证明。初中物理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蕴藏的各种奥秘,能帮助我们揭开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神秘面纱。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利用物理学科这一特征,不断将日常生活情境融入到实际授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现象中蕴藏的各种奥秘,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和水平,营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课堂。

4.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倡导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践相联系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水平是提高其自身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思考能力以及特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战胜挑战。除此之外,教师在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巧,使其能够将物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完善已有的理论体系。

5.善于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操作,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计算机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了一个相对高效的教学工具,便于教师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该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能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印象,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潜能。

三、结语

现阶段,随着高效率初中物理授课理念的不断传播与应用,物理学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其总体教学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各种新鲜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于实际授课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实现了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此同时,高效率初中物理课堂的不断展开和深化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效率初中物理授课模式的建立、完善,不仅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科学发展,为其他学科的创新、改进树立了鲜活的榜样和实例。

参考文献:

1.吕其梅.浅议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

篇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智库|专题]。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 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 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 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 ”类比”、”模型”等。

3.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 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四、教研工作

1.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 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

4.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总之,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本学期的计划,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尽力,做出好成绩!

初三物理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二)

一、 本册要求

本册教材我们学习的知识一共包含四个章节,分别是简单机械和功、机械能和内能,以及电路及其基本规律的有关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包含了初中物理四个主要内容的三个,即力学、热学、电学。这部分的内容涉及更深层次的物质和运动和相互作用,将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这部分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对于本册的要求较为严格,对物理知识及现象由以前的认识到现在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对同学们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各章要求

1、《简单机械和功》:本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入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标准。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功介绍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对于第一部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滑轮?能够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知道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来判断省力情况。第二部分首先要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能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题目,知道功率的概念和意义,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能够设计实验测定机械效率。

2、《机械能和内能》:本章从学生最容易上手的动能、势能入手,在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定性研究了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接着结合分子动理论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形式——热传递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最后,说明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应用。本章记忆的内容较多,要学会理解和运用的就是一个热量的吸收和转移的问题。

3、《电路初探》:本章从观察手电筒入手,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从设计房间电路出发,学习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结合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探求,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电路的几种状态;学会画电路图、知道和了解电路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使用两种电表,知道电路中的两种电流的规律。

4、《欧姆定律》:本章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探究的问题逐步引向深入,随着问题的展开,研究了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变阻器的用法。我们通过试验让学生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初步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研究,能够说出变阻器的构造和符号,理解和运用欧姆定律是本章的一个关键点。

三、教学计划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已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本学年我担任初三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三个班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就班级整体而言,2班和3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1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各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3、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4、课时安排:

第十一章 20课时

第十二章 14课时

第十三章 18课时

第十四章 18课时

共约十五周,剩下三周作为机动安排。

初三物理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三)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初二全学年的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物理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意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对实验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这对我们的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仍在实验时不按正确方法操作,态度目的盲目等现象。

二、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对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应提前做到精心准备,尽可能使大部分实验现象明显,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结论尽可能准确。

2、精心设计,正确指导,确保实验的成功率。

3、加强实验管理,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确保仪器正常使用。

4、重视实验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尊重实验结果。

三、实验教学目标

初三物理实验是在初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的过度,旨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及通过实验获得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旨是:要有目的性。弄清观察者的实验目的,考虑相应的观察对象及其变与不变的条件。培养的实验能力有:动手能力,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结论分析应用能力,同时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综合新《大纲》和《会考纲要》对实验考察的内容用以下要求:

1、实验操作技能:如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程度。

2、实验原理和方法。

3、实验分析: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评价实验方法和结果等。

篇6

    1 回顾100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沿革

    我国最早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外国传教士的“马礼逊学堂”中开设的“生理学”课 程,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学”课程体系。而真正的有系统的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开始于本世纪初的19 02年。在世纪之末回顾和总结近100 年中学“生物学”教育史和“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必将有助于面 向21世纪。

    1902年清朝政府发布“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补充发布“钦定中学堂章程”,不但明确而清楚的规定 了中学的5年学制, 而且还规定包括“博物”课程在内的12门课程。对“博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规定: “博物:其植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分类功用;其动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习性特征、分类功用;其人身当讲 身体内外之部位、知觉运动之机关及卫生之重要事宜;其矿物……”。“凡教博物者,在据实物标本得真确之 知识,使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细审植物动物相互关系,及植物动物与人生之关系。”当时的“ 博物”就是“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1912年,国民党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学学制改为4年,“博物”开设3年。1922年 的新学制又将中学学制改为6 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开设“自然”和“生理卫生”, 其中包括植物学和 动物学,高中开设“生物学”。1932年,初中开始分别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3门生物学 课程, 高中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样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变革,但总 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初中开设分科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三门课程,高中开设综合的“ 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模式和基本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所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 写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该教材虽然将过去的“植物学”、 “动物学”、“生理卫生”三部分内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内,但教学内容仍然分为“植物学”、“动物学 ”、“生理卫生”三个主要部分及“细菌、真菌、病毒”和“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接着,广东等省市编 写出综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苏省教委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建议义务教育教材的总 体构想下,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等部分 高校专家学者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共同编写综合的初中《生物》(苏科版)教材。从 199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在江苏省镇江市、连云港市、苏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试用,经过几年的试教 和不断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内多本初中《生物》教材 的成功编写,代表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我国初中“生物学”创新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2 面向21 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 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 素所决定。

    本世纪初至2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生物学”课程也是分为“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别开设的,课程 的内容也很突出动、植物的分类、结构等知识;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把动、植物学合并为一门“生 物学”讲授;50年代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科的进展,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 趋势是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例如,日本不仅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在高一 仍然开设综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美国在初中阶段有些学校 开设综合“理科”,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生物学”,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生物学”。英国初中阶段的“生物 学”课程也是综合的“生物学”。初中阶段综合的“生物学”课程反映了生物科学内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 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自身日趋综合的趋势。

    国际上强化理科包括生物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人 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了解社会,也要求了解自然,认为这对人的思维发展和智能培养都有重大意义。“科学” 教育界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还应该理解自然现象,了解自然概貌,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 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 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 本质”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中生物学的综合性,“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则决定 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当然分成 植物、动物和人去讲更好。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代发展, 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例如,初中阶段讲授“植物的呼吸 ”知识,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和“人的呼吸”知识,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分别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 、动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识。再例如,初 中阶段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时,有没有必要分门别类的教授“草履虫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虫 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动物的呼吸”的详细的知识?很多学生此后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草 履虫”、“水螅”等动物了,再也不会用到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无非是了解动物分为低 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们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果初中生物 学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生物学教学内容就只有综合起来,而且综合起来的知识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符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避免分科教学 内容的重叠,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本质联系,既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使学生更好的 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 面向21 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 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和素质教育。

    国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当时前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基础教 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国家的理科课程和教学改革进入大变革时期,逐步取得统一认识的趋势主要是 要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英国教育界认为,理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 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一 些教育家在检讨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张,在强化基本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理科教育要通过讲授创造发明的科学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的东西。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和智力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 重要资源;信息正在成为重要的商品;知识创新的速率愈来愈快;无形化知识资产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等。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创新的速率变化惊人。以从科学到技 术的周期变化为例,19世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 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 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 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 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 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 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 《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 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篇7

关键字:衔接;继承;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07-01

新课改后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高一开始,是在原有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必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要想更好地实现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转移,就要正确处理好生物学初、高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

我认为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1.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

主要是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生物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生物则是进行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其次是初、高中教材中生物知识的继承和衔接。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在各章节中都有与初中教学内容相衔接的部分、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不同,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脱节"现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凡是涉及到初中生物知识如:"原核生物",学生只要看到"菌"和"藻"就把它归为原核生物,甚至有些学生把病毒也归为原核生物、还有"三大有机物的代谢"中的食物的消化后的产物和代谢后的产物、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等等。许多高中生物教师都有"切肤之痛",不仅在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来复习这些初中生物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由于先入为主或者思维定式的作用)应用起来学生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出错率比高中知识出错率要高得多。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教学进度快,且课时紧张,从而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因此我认为,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2.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的生物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要制定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作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生物学知识,使得所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此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讲述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遗传学部分,讲述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时需要用到数学的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知识,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需要以化学的物质结构作基础,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要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等等。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生物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关系。如果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需要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基础,而相关学科教材中又不讲述或尚未讲述有关的知识,那么我们应该在教材内容中做适当的铺垫。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学科素养。如讲授讲《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时,可介绍人类常见的癌症及吸烟、酗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生物就在我们身边,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生物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3.1 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建议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课程衔接问题:(1)做好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如细胞的结构;动物的重要系统;植物的根尖、叶、花、果实等器官结构等;技能方面,如显微镜使用、实验技能和分析等。(2)适应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高中生教学进度、难度、深度、密度都较大,要依靠自己解决较多的疑难问题。(3)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中生学习方法较多的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高中生要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和独立思考,学习方式要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向"探究理解型"主动学习转变,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养成快速记笔记、边观察边思考等习惯,改变"平时不重视,考前背提纲"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利用概念图和知识结构图来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3.2 学会利用零散时间。(1)以学为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生病也不忘学习; (2)书写整洁,答题规范;(3)坚持完成当天的作业,有远、近不同的目标; (4)善于做笔记与归纳;(5)自我检测和督促;(6)空闲时间经常反思;(7)家庭和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有关初、高中生物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中,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简介》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79-02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对于另一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新的学习产生有利影响的迁移称为正迁移;相反,对新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进入初中,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物理知识,但小学的自然知识与初中的物理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初中教师要把握小学自然知识和初中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正迁移的产生,避免负迁移的出现,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小学自然知识学习的先导和铺垫作用

总体来说,小学自然知识学习对初中物理知识学习有一定的先导和铺垫作用。教师在讲述初中物理知识之前,要深入了解小学自然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准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部,运用教育心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产生正迁移,使学生的小学学习和初中学习很好地衔接,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自然学习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先导作用,体现在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些内容如热膨胀现象、杠杆、电磁铁、凸透镜等,在小学自然课中都有一些讲述。这些讲述多集中在直观现象方面,而且这些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有了一些感知,相关的自然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验证。例如,小学自然课在讲温度时提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暖,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越暖的物体温度越高。在初中物理课中,要求学生对温度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对物体冷暖的直观感知上,而要进一步知道温度是对物体冷暖程度的量化表示。因此,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是在小学自然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自然学习对初中物理学习具有先导和铺垫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对小学自然知识进行细化、深化、广化。如在小学自然课中学习的水的三态变化、浮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在初中物理课中内容似乎与之相差无几,而且学生通过对小学自然科的学习,对这些比较直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了解。在初中物理课上,就必须对这些已存在于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零碎、孤立的知识点进行广度扩展和深度挖掘,并将之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构成学生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正迁移的产生

物理课的内容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神秘的,他们往往会带着好奇心来学习物理。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通过引导将其发展为求知欲,然后再通过教学进行知识的再现和深化、理论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就能实现学生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因此,物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小学自然知识,深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准从小学自然知识过渡到初中物理知识的切入点。例如,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到沸腾的现象,然而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一无所知。在教学物理相关内容时,教师准备好教学器具,在课堂上先对学生学过的沸腾现象进行演示,然后置半杯温水于烧杯中,放入抽气机的密封玻璃罩里,用抽气机抽去玻璃罩内一部分气体,学生便观察到烧杯中水在沸腾。在学生的惊奇之余,教师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小学学的知识得到重现和加深,形成的新知识能很好地嵌入学生的旧知识体系中。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善于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部,并处理好结合部的教学

按照知识建构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发生学习迁移和进行知识构建的必要条件是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小学自然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的结合部,并设计好结合部处的教学。例如,在讲解初中物理课的蒸发知识时,考虑到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讲了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学过的液体蒸发的内容,然后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加入初中的新知识,充实、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一语道明了旧知识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用旧知识引导新知识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识,而且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在学生学习迁移的过程中注意防止思维定势的干扰

从迁移理论来说,旧知识的学习也可能会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干扰的作用,从而会妨碍新知识的建构,这就是上面所说的负迁移。负迁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思维定势。例如,教学物态变化讲到窗花的形成时,冬天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低得多,学生往往会从学过的温度低容易结冰的道理认为窗花是在室外形成的,这就是思维定势的表现。为了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教师应通过实际事例纠正学生的这种认知。在讲这一节课前,应直观地向学生做出相关的理论解释,并尽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去观察真实的现象,防止学生形成错误的结论。

篇9

化学广泛存在于生活,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可见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中学化学是化学教学中的入门,此时学生处于学习能力较弱的时期,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较慢。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同时能增加化学教学效果。提前对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进行研究,基于学校学生特点探索最佳化学教学方法,能提高正式开展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的速度和效率。

二、化学教学情境结合生活

要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效率,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学是小学与中学的链接,中学教学是简单知识学习与复杂知识掌握的过渡。而此时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弱,普遍贪玩,没有固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就需要老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引进教学任务。比如,初中化学中物质的颜色学习部分,由于化学物质太多,使人应接不暇,学习起来容易产生疲倦,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来教学。对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为固、液、气三块分开展现,对每一形态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进行分类。避免眼睛的疲劳,教师可以只对其中几种颜色进行展示,把剩余的未提到布置成作业交给学生,课余自行查资料,形式不限。再比如,某些对人体伤害较大的化学实验试剂和药品人体不能直接接触,但如果直接告诫学生,很多学生会当耳旁风一样听之任之,实验操作时继续这些危险行为。在课堂教学是,老师可以先放映一段因实验中不当操作而引发的惨案,将情境再现,以此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在实验操作中注重安全操作。

三、化学教学内容结合生活

初中是小学与高中的过渡,初中教学是为高中教学打基础。因此,在我国普遍初中教学中,教师和家长会以升学为目的来看待初中教学,学生的知识学习就停在知识认知表面,没有深层次理解。这样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而化学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化学教学会大打折扣。而这样的化学教学没有起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它的存在就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意义远远不止考试升学。化学学习是要让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1]。比如,空气氧化是初中化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而且全部理论讲课特别容易造成枯燥的结果。那么就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教师先介绍氧化反应原理,通过讲课或者举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入门。氧化反应很抽象很复杂覆盖面广,一两节课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就需要进行第二个部分,就是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关于空气氧化的生活实例,比如说苹果腐烂、铁生锈等,越多越好,再根据所学氧化原理进行解释,课堂上进行分享。接下来就进入了第三个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者有错误的进行纠正,并讲解防止氧化的保护措施,加强学生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整个过程中学生既从生活中学习,又把学习运用到生活,这样才符合教育人才培养。

四、化学教学实验结合生活

实验是理工科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化学实验与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紧密相连。化学实验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但比理论学习有趣。大部分学生会更喜欢实验,因为动手比动脑更简单。因此,化学教学老师可以在实验上下功夫,将化学实验生活化。比如,氧化银的去处。一般学生家里都会有银的东西,很多银制品非常容易变黑而失去光泽。就让学生们自己回家进行实验,把实验带回家,把理论运用到生活。首先用洗洁精把银制物品表面的一些汗渍给擦拭干净,因为洗洁精属于碱性试剂。然后可以用牙膏去除银质物品表层的黑色物质,避免损坏银制品,可以用小毛刷进行。这其中的原理是,银质物品表层黑色物质是硫化银与氧化银,在牙膏中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硅都具有较强的硬度,能够有效的磨掉银制物品表面的硫化银与氧化银,但要注意清刷的力度,不要磨损饰品[2]。

五、引导学生亲身实践

如果知识只是用来背诵,储藏,那知识就没有知识的价值,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一定要被用于实践。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某些实践或调查活动,在相关化学原理的指引下积极地展开问题思考,拓展知识深度,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3]。比如,前几年水体污染严重。像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当地湖泊、河流进行调查,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分析水体污染影响的因素。

六、结束语

篇10

1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应用优势

1.1 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大大丰富了知识的容量

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展现面宽、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优势。传统教学,在板书和知识讲解以及学生练习等方面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这就相对减少了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更多知识的时间。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相对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与此同时,通过图文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或者视频等软件的运用,可以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2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营造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1.3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优化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全面地将相关知识展示出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将抽象、生涩的知识通过大屏幕的形式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 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方法

2.1 上课伊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增强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初三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一成不变的枯燥学习,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浪漫的感彩,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制作出多种教学课件,通过其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画面以及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缓缓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教学内容上,从而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2.2 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的知识和物理现象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初中物理知识有着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现阶段的初中生,其逻辑思维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意境,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更加深入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感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在抓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大屏幕的形式展现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更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单纯的文字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3 将物理实验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验的形式,学生就会更加深入地明白知识的来源与发展。另外,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看到的物理现象,总结出里面蕴含的科学原理,通过原理的论证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很多实验没有办法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或者是因为实验需要的仪器过于昂贵,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的实验会因为环境、材质、温度不同,产生不一样的实验效果;一部分实验需要在理想的状态下才能完成,而现实中这样的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等等。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单纯地用语言文字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学生只是生硬地、机械地背诵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完全不明白知识的“所以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可以将物理实验完整、全面、详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以及多媒体应用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从三个大的方面简单论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上课伊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物理实验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俊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新学术,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