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

篇1

关键词:景观设计;体验式;教学改革

我国部分高校的园林景观设计教学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自身的知识是有限的,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一、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一共100课时,是环境艺术专业仅有的一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部分学生初学时充满了好奇心,在方案构想时天马行空,没有考虑到设计的施工、环境、气候、土壤等问题,在方案表达时也存在局限性。部分学生手绘表达能力较弱,还有部分学生软件绘图能力较差。在课程中后期,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面对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教学方式上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

体验式教学模式思考其一,直接体验。直接体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看城市建设,体会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各小组根据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调研当地比较好的景观场地,如公园、广场与小区的景观设计,通过调研感受设计师想表达的设计理念。学生还可以通过与景观受众交流,感受设计的优缺点,探索空间组织与材料、构造的关系,最后根据调研内容写出总结报告与心得。总结报告中涉及基地分析图、植物配置图、交通流线图、功能分区图的绘制和周边环境分析。教师让各小组分析调研对象的优缺点,并与网络案例比较研究,各小组相互讨论,主动学习。其二,情感体验。“情知教学论”是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观点解释教学本质问题的一种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激发者和维持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启动、导向、维持、协调、平衡的作用,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发展。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总体介绍项目,讲解不同类型的景观,分析景观项目的特征,说明景观设计侧重的主要功能。其次,教师将学生分组,指定一块具体场地,根据绿地类型的不同可指定不同场地的训练任务,使学生在调研前期因素后对场地进行改造设计,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按小组分配任务,每小组根据自身经验和优势搜集不同方面的景观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成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景观场景的使用需求。如,小孩喜欢游乐,需要游乐设施,景观中的色调可以丰富、活跃些;老人需要安静与交流的环境,在方案规划时必须考虑老人聚会的公共设施;早上上班的人赶时间,需要走捷径;饭后散步的群体需要宽敞、舒适的环境;等等。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思考、规划景观设计方案,让其他学生扮演受众体会设计所表达的主题。这一过程是设计师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也是检验设计好坏的标准之一。其三,游戏体验。游戏不分年龄,游戏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园林景观设计以往采取以教为主、被动式的灌输教学方式。游戏体验教学强调的是以学为主、主动式的参与教学方式,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教师尝试聆听学生的认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教师的亲和力逐渐增强。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发挥逆向思维,绘制方案的草图,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和对方案的喜好,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吸收优秀案例的精华。其四,批评体验。批评体验教学的目的是利用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小作业和课程作业,将学生的作品在班上展示,让学生相互评论,让学生了解同一个虚拟区域的方案作品,以及其他学生优秀与合理的思考。湖南文理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是两个班同时开设,在班级作品排名后,可将两个班合班评价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可评论学生作品和国内每届景观设计比赛优秀作品之间的差距,批评与表扬同时进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批评与表扬,在比较中强调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翻阅资料、自主筹划安排、自主学习的目的。

结语

篇2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 园林景观设计 教学改革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在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场地设计和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息息相关,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因此,有学者认为“景观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形成了建设界的三足鼎立”,缺一不可。而目前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尚存在不足,使之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目前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紧密相连。目前,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主要由园林景观专业出身的老师讲授,而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也更倾向于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课程结构,勾勒教学设计。而这门课所面向的培养对象是建筑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更没有对植物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所以按照培养园林景观专业学生的目标来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必然难以达成预期目标。一方面使老师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使学生难以找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建筑学专业之间的关联,从而很大程度减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2.教材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目前,在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挑选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时遇到困难,现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使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进行课程学习的学习效果,将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讲解非常全面而且深入,教材的专业性很强、难度较大,相对之下更适合作为园林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否则按照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课时设置难以完成对教材全部内容的讲授。同时,由于在开课前建筑学专业学生完全没有园林知识学习基础,所以也难以达到这类教材所授知识的深度。因此,选用这类教材进行授课时,课程内容安排过满,时间仓促,导致给学生留出的设计指导时间不得不缩短。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类,对专业内容泛泛而谈,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浮于表面,很难让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掌握到实质性的专业技能。同时,这类教材往往会在后半部分配有篇幅相对多一些的图片,对于有过一定基础的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可以自己分析优劣,鉴别学习短长,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容易造成走马观花。因此,这类教材更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对于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适合。

除此之外,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以上两类教材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都没有明确侧重于优化环境与建筑之间关系,而是单纯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入手谈论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这就使建筑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对于自己专业的重要性,造成学生认为课程与专业脱节。而这背离了在建筑学专业中设置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初衷。

3.教学方法和内容需适当做出调整

一是目前的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以教师讲授园林景观设计原理和方法为主,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方法。

二是教学内容没有直接指向建筑学专业,因此,力求使学生将园林景观与建筑在设计实践中取得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及相映成辉的初衷实际上收效甚微。

由于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系统性不足,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学习也只是停留于园林景观构成这个层面,对园林建筑、园林构图、园林意境等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十分欠缺。由此,学生没有很好地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建筑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养,对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学习的动力。

4.授课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而这部分老师对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主要接触的都是建筑学专业的知识,对园林景观知识接触较少。

二、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1.明确教学目标,改革考核标准

当前,应树立园林景观设计学习服务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应具备在建筑设计全程中都伴有对人与环境共生发展的思考这样一种素养,同时具备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要以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其他主干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托,让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建筑学专业知识学习实现相长的效果;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每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另一方面,在对每种园林景观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讲解中,应该尽可能地与园林建筑取得联系,并使之突出,以此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课程学习与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以求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可以通过园林景观案例教学、场地参观实习、园林景观模型制作等方式,增添学生对建筑与园林景观空间关系的实景体验,使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尽可能地贴近设计实践。

在教学目标逐渐明确的同时,教学考核的标准也就有了更加准确的方向。考核标准的设定应当以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能力为中心。考核标准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引导教学目标的实现。考核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园林景观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园林景观的构成是否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园林景观的结构是否切实符合其功能;园林景观的意境是否充分且贴切地营造;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环境的关系是否融洽且相得益彰;园林建筑的布置及设计是否与整体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相映成辉等。

这些考核标准的设立与学生建筑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能够激发建筑学专业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价值。

2.改进教学内容,推动教材改革

一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一般学习规律。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这门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学习既不同于园林景观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也不同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应当首先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内容及其重要性,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方法,继而再逐渐由对“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学习”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句式的构成”再到“对园林景观设计整体”的理解。

二是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选编应当与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挂钩,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在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上,应当以园林景观知识和建筑学知识为依据,探索具有学科交叉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设计,使学生在园林景观学知识与建筑学知识之间找到学习的关联点。学生的建筑设计学习是以建筑的不同功能类型为专题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编排也应据此分类。例如,可以将园林景观设计教材在结束了前期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原则章节之后,以不同功能类型划分章节,每一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相应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构成手法、相关规范条文等,由浅入深进行编排。

3.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转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实践。可以案例式教学、“五步诱导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方式开展。在教学初期阶段,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掌握运用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组成园林景观专业句式进而形成整体性强的园林文章的方式方法。

二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建筑设计知识基础,带动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与建筑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学习的关联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是采取以学生为活跃因素的主动式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式教学将想要讲授的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读懂案例的同时,清晰地看到园林景观设计是如何在改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发挥功效的,进而教师应继续鼓励学生用专业语言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对同一类型园林景观进行了不同风格设计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是提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价值的最好方式。

篇3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趋势

1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是居住区景观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现在的一些居住区打着“文化”的幌子,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却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还有部分居住区在设计时,设计师一味的追求新颖、奇特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忽略了植物景观的本身特性。比如北方的居住区设计时,在景观中加入很多热带植物,这样的做法不但违背了热带植物生存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另外,我们现在的设计多数是追求现代化气息,导致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很多的小区在景观设计一块出现雷同。我们的设计者缺乏对项目所在地文化底蕴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使景观设计失去了独有的地方特色。

1.2 过于注重图纸设计而忽视现场效果

良好的设计概念虽然是一部优秀作品的源泉,但是它也只能展现在图纸上。要把优秀的方案在现实中完美展现,不仅需要业主的高度重视及施工单位的精心按图施工,还需要设计师与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然而,现在在施工过程中,很少有景观设计师会到施工现场亲自指导施工,进而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另外,施工者与设计师之间不能够有效交流,使得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了解设计师的创作理念。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硬景形态走样、材料采用没有表达出预期效果、树种搭配不当、地形改造失势、自然山水园失意等各种问题。

1.3 各项设计元素的搭配存在问题

1.3.1 软、硬质景观设计比例失调

现在很多的开发商只是做一些面子工程,吸引消费者眼球,制造销售亮点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建造高大的大门,将小区的户外运动场所设计成广场一般已经成为许多设计师惯用的手段,豪华、气派成为这些设计作品最主要的特点。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实用是设计的前提,要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讲究美观、气派。在小空间中硬塞许多构筑小品、假山置石等无生命的景观做法只会造成本已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比例更加不平衡,不仅不美观,还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1.3.2 植物配置存在华而不实的现象

调节温、光、水,改善气候,美化环境,消除身心疲惫是多数绿色植物的功能,这使得部分景观设计师将不同地带生长的植物放到一块,片面的追求“四季常青”的局面。这样的做法常常会导致居住区景观四季景象不分明,缺乏立体感,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无法充分的感受到季相景观。由于一些绿色物种不适应居住区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也使得绿化成本以及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1.3.3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多流于形式

水是生命之源,水同样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水的存在不仅能够使景观设计显得更加灵动,同时还能够净化空气,提升小区的品质。但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大多数设计只是为了丰富景观内容而在设计中加入水,根本没有考虑当地的水文情况以及后续使用维护成本问题,进而造成水资源极大地浪费和使用经费有限而导致水景空置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需在设计中论证水景设置的意义及必要性,或者考虑是否可以用其它景观元素来替代,如确实有设置水景的需求,可以合理利用中水,还可以安装水处理装置,节约水资源。

1.3.4 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我国在景观设计方面起步晚,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使得我们对景观设计人才需求增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就造成非专业人才的大量涌入,例如做室内的转业做景观设计,他们没有受过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在设计过程中也是根据已有的案例简单的做植物拼凑。

2 景观设计原则

2.1 体现地方特色

体现地方特征和自然特色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民族和文化都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使得我们营造的景观富有地域特色。另外,景观设计的根本是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所以我们在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特征、山水环境、气候等各种条件,对于当地的植物及特色的景观元素要予以保留。同时,还应考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景观设计作为建筑空间设计的补充与完善,使整个建筑与环境完美的结合起来,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景观材料原则

景观是可供人观赏和使用的,所以材料的选用对整个景观至关重要,巧妙的选材会对景观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目前的市场来看,景观施工材料主要有石材、木材、混凝土、金属、玻璃、粘土砖等等。当然,在实际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适当的考虑业主的需求。我们还要注意景观选材易于运行维护,这样才能够让景观长久的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2.3 体现园林美感原则

景观设计也是一门艺术,而艺术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艺术是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作为自然与人工、现实与艺术的结合体,园林美融合了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美术、音乐等诸多艺术的特点。所以,要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园林美,我们可以将树石、山水、花草、亭榭等物质因素和人文、历史、文化等社会因素融入其中,从而设计出符合人类审美习惯、文化习俗的景观。

2.4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满足居民的视觉需求,还要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这主要表现在景观家庭氛围的营造上。优秀的景观设计能够使区民感觉到安全、舒适,让他们回到居住区就像回到家一样。要做好这一点,设计师必须提前做好市场调查,了解所要设计小区景观将面对未来业主的需求。同时,必要的健身、娱乐场所也是必不可少的。

2.5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简单说包括:(1)因地制宜,合理理性的设置景点;(2)控制好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比例,多营造软质景观,运用本土植物;(3)生态化水景设计,实现水系的自我循环与自净功能;(4)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3 景观设计新趋势

3.1 景观的共享性

住房商品化促进我们对景观共享性的需求。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景观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是否能够让小区所有住户都能够享受到优美的环境,而不是仅仅将景观限制在一小片区域内,做到随处有景可观。同时,要增强景观的空间感和延续性,使整个风格统一协调的景观错落有致蔓延整个小区。

3.2 景观的文化性

增加居住区景观的文化性,使小区居民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将建筑和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创新,使人居环境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成为我们景观设计师努力的方向之一。

篇4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设计美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纯粹的哲学美学走出象牙塔,将设计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设计美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于其指导设计活动向审美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门类众多。掌握美学基本原理是研究景观美学的基础,将设计美学的原则应用于园林景观平面构图之中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具有指导意义的。目前国内将平面构成原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停留在点线面的含义、关系和基本美学等内容上,本文将从景观平面图形式的美学特征出发,研究其形式、功能、技术、材料、形态美等设计美的要素,将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平面构思和分析起到指导作用。

现代园林景观平面图的形式美要素

形式美是设计美学要素之一,指事物的形式因素本身的结构关系所产生的审

美价值,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感性直观的物质存在。研究现代园林景观平面构图会发现,其形式美存在于景观诸多元素的关系之间,它们所产生的秩序形成了一种力量感;优秀的景观设计,其平面构图也必定是一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下面将从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这几个角度对景观平面图的形式美进行一一分析。

1.比例与尺度

同平面设计一样,景观设计中也需要把握比例与尺度问题,否则若随意在空间中扩大或缩小尺度,往往就把握不准场地的整体感受,导致错误的出现以及空间的浪费。所以,在设计的最初就要精准确定尺度问题。

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还要大致遵守软、硬质景观元素比例的要求。硬质景观如亭、廊、雕塑、盆饰、喷泉、瀑布、山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是长期保持的一个常数,而软质景观元素之间,以及软质景观元素与硬质景观元素之间的比例则是一个变数,这主要是因为植物形态会随时间而产生变化,这在设计中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2.对称与均衡

说到对称,最为经典案例之一的就是法国的园林景观。17世纪法国巴洛克古典艺术园林,就以活泼线型营造对称几何式草坪和修剪成几何形的低矮灌木景观以及规则状的水体为主要特征。

另外,软、硬质景观的整合要满足均衡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体量与质量相结合产生的对比。现代景观中采用的轴线分析法有时也是对称与均衡的体现。在设计过程中,首先确定场地的景观主轴线和次轴线,然后在轴线的两侧分设不同的功能区域,轴线两侧区域的形状从平面构图上看也许不是完全对称,但一定是均衡和稳定的。

3.对比与协调

在景观平面图中,软、硬景观元素的整合还要符合对比的要求。利用相互对立的形体、色彩、质地、明暗等使景物或气氛结合在一起,以造成一种强烈的戏剧效果,能给人一种鲜明、显著的审美情趣。

在景观平面图中不只是有对比,更要做到协调与稳定。材质的协调、功能区域之间关系的稳定、边界的处理都需要做到这一点。从最基本的来说,协调包括植物配置与当地气候条件和场地性格的统一、场地内建筑物与自然式道路或几何形道路风格的契合、以及河流或水面边界的处理与整个场地设计思想的统一等等。另外,景观项目边界处理的好坏是判断一个方案优劣的重要基准,场地边界丰富且与场地内容物协调,不仅能为方案本身增色不少,而且也能为周边城市规划添砖加瓦。

基于设计美学的景观设计方法

在汇报一个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时,往往先从设计理念入手,然后是基地分析,到方案成果中的总平面图、分析图、剖立面图、鸟瞰图、效果图汇报等等。如果没有结合景观主次轴线、节点等做好场地的统一性,平面图就会分崩离析而失去美学特征,行人在场地中也会因交通流线不清而质疑其实用性。

平面图是景观方案最重要的内容,但在方案构思阶段,若仅从平面出发,忽视了平面与空间或其它重要因素的结合,往往就会导致方案的失败。所以,平面图的构思是在确定空间形态的意象后才进行设计变化的,它是地面和空间形式划分的投影。

总结

综上所述,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绘制平面图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平面图是由二维向三维造型转化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在场地上的行为和活动。景观设计的平面形式强烈,但并不意味着景观只注重二维,而是以二维为基石进一步发展空间和体积。通过从设计形式美的三个角度(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结合景观美学、功能、技术元素的分析,得出基于美学的景观设计流程:功能空间――总平面的整合与分区――平面的形式、语言与美学要素――平面转化为立体。在设计美学中,功能是第一位的,但结果中皆具有装饰意味。从美学角度分析优秀景观设计作品的平面构图形式,为景观设计展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对景观设计平面图中语言的组织也带来了新的启示。

篇5

关键词:高度;角度;尺度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非常欣赏一句广告语:“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句赋予深刻哲理的语言让我开始了对景观设计中的“高度、角度、尺度”问题的思考。

一、景观设计中的高度问题

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我们不只是处理区域、空间和材料,不仅针对本能和感觉还有理念和意识。我们的设计必须有吸引力,必须实现人类的需求和渴望。包含感情的设计,可以使人虔诚膜拜得五体投地,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甚至使人们的灵魂提升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适应是不够的,好的设计还应带来乐趣和灵感。

通过对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成功案例的分析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实现的最伟大进步不是力图彻底模仿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绿化生态,而是处心积虑地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洽。达到这种和谐统一有很多种途径,如借助于调整场地和构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或借助于将山岳、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还可以借助于在山川间、沿溪流和河谷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自然景观中。

赖特为富商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座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熊溪河畔上,这座建筑背靠陡崖,如同生长在小瀑布之上一般,几个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空间相互穿插着,仿佛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那些悬挑的大阳台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部分。在整个建筑的最底层、也是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这里正好接临在小瀑布的上方,站在此处人能感受到溪流带着湿润的清风和大自然美妙的水流声飘入别墅内,这是整个流水别墅设计永远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从观察中得知,优秀的设计不是就事论事,就地论地。所有设计的中心思想是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环境,安全、祥和、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特征,创造“天人合一”设计理念的境界就是景观设计中所要达到的高度。

二、景观设计中的角度问题

这里所说的景观设计中的角度问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平视、仰视、俯视的观景角度。而是从设计的角度讲设计者应该综合相关学科的特征,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和审视设计作品。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街道、城市、广场、园林、建筑物、壁画、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从根本上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景观设计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造。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

被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欧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国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作品。中央公园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是一处人造的自然景观,公园中有浅绿色草地、郁郁的小森林、溜冰场、旋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型动物园,还有可以泛舟的湖面、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写生动物保护中心等景区。由于公园面积很大设计师还专门设计了看遍整个公园的无轨电车游览线。欧姆斯特德明白城市生活的居民从前乃至如今都是厌烦城市,而喜欢到一个安静、清洁、纯朴的田园环境中来,中央公园恰好提供了这一具有浓厚田园风味的场所。但是方案中标的更大特点还在于东西向的四条城市干道,设计者把它们统统安排在地下穿过,因而保证了公园空间景观的完整性和公园游览步行的安全性、悠闲性。纽约中央公园充分的将景观设计艺术的综合性发挥到了极致。

三、景观设计中的尺度问题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必须满足我们的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还必须符合我们的习惯、反应和冲动。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孩子、少年、青年人、中年人、老人都有各自的需求,不同职业的人对环境也有不同的需求。

景观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没有噪音干扰,这些都是人们环境的基本要求。如果景观空间在大型机械加工厂旁边,或公路铁路旁边噪音强烈,即使有再多的绿化和小品,人们也不喜欢。再如景观空间被高大的建筑物遮蔽着,光线不充足,人们也不会喜欢这样的环境。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人的行为需求。也就是说环境需要为人的各类活动提供适当的场所。人们出行、休憩、交往、游乐、散步、乘凉、运动、健身等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不同空间。不同互动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空间,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对空间功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我们再做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其分类,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才能设计出符合各种人群需要的景观空间。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社会交往需求。交往、活动空间应该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在匆匆茫茫、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们有时候需要有一块清净的地方,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只要有一席之地远离日常生活。在那里,人们可以读书,交谈或者只是静静的坐着欣赏一下季节的变化。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人的审美需求。以前,常把装饰、点缀、精巧等词与美联系起来。其实更高的境界却在 “少即多”的道理。真正的美是源于完全的朴实无华,越是接近自然的东西才是越美的。人们心中会本能的渴望与土地、石头、水的亲近。景观设计中绿地、水池、景观小品都应该接近自然,这样人们才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参与到环境中去。

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在景观环境中的体现。这点是在以上几点都达到的情况下,人们对适宜性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首先,具有文化意味的景观环境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起到激发人们公众责任心和自信心的作用,易于形成融洽社会关系。其次,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人们的思想、文化并使之得到延续,有助于保持环境特色,增强环境魅力,最终促成更为丰富的公众生活方式。再次,环境中体现思想、文化也能使环境的意义更好的表达,促使人们产生与之相适宜的行为。比如,在一个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如寺庙、博物馆等,人们一般都不会随地乱丢果皮纸屑;而在一个喧闹人杂又无文化氛围的场所,如商场、街道等,果皮纸屑随处可见。从这点上看,文化氛围能在潜意识中黙化为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篇6

第一次见李宝章,是因为《房地产纵横》杂志上一期有一个大型策划专题的采访――景观设计,实现人诗意地栖居。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多次听到一个名字――李宝章,听得多了,终有些讶异,于是便有了一种想采访他的强烈愿望。一个星期后,记者如愿走进奥雅,与李宝章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

李宝章的装扮很随意,但言谈举止间却处处透着一股儒雅的风范,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却又字字严谨。而对于记者的每一个话题,李宝章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讲解。这一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席访谈后,记者再次预约――半月后,为李宝章做一次人物专访。

心灵对话――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毕业并执教于清华,留学并工作于加拿大,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两次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选择前途“不明”的新生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宝章有异于常人的选择?是什么力量赋予了他这种选择的勇气?

记者:据了解,您毕业于清华大学又留校任教,两年后您选择了去加拿大留学,获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园境硕士。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出这样选择的呢?

李宝章:我是81年至86年在清华建筑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学的是建筑专业,但却一直在景观规划领域游弋,在校期间我就做了好几个城市的景观规划,包括三峡一个镇的搬迁规划和景观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几个好友有一个共同感觉,那就是中国的景观太差,那么怎样才能让国人有景观意识呢?当时我们也很迷茫。

88年,在我们眼里,感觉景观就是城市设计,于是,我们有意识地去查看国外的一些城市,发现很多国家在城市规划上已经有了很强的景观意识,比如温哥华,她是北美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靠山面海,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而她的城市规划,更是许多国家学习的典范。几经考虑,我选择了去加拿大,就读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年后获硕士学位,然后在温哥华DMG景观事务所工作了7年。95年,我通过了加拿大注册景观建筑师的考试,正式成为注册景观建筑师。

记者:是什么原因又让您选择了回国?奥雅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立的呢?

李宝章:我是88年选择去的温哥华。刚下飞机,第一个感触就是,那里的天空为什么那么蓝?树为什么这么绿?空气为什么那么新鲜?空间为什么那么开阔?吸口气的时候,嘴里都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当时我就想,为什么这些好东西就只有这里有而国内就没有呢?难道外国人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就做不出来吗?就因为这样的想法,在加拿大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一直有个信念,就是找一切机会学习,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理念,然后回国,用自己所学报效祖国。

当时,在去留的问题上,曾有人这样排名,新加坡第一,香港第二,中国大陆第三,很多人都选择了新加坡和香港,但我却没有这样的想法,我要选择就选择中国大陆。99年,我们5个人在香港成立了奥雅。当时中国的景观现代设计其实正陷入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模仿西方建筑的大气,却把居住者封闭在自家的深墙之内;中国传统文明崇尚的“其乐融融”的邻里关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际关系的冷漠……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种境况让我们深感不安,我们常问自己:“现代中国有自己的设计吗?”我们几个人决定,我们要做中国的公司,做中国的作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我们有着别的公司没有的优势,有国外的经营理念,却又熟悉中国行情和风土人情。

记者:奥雅在设计上注重地段、生态、艺术和细节上相呼应,您能具体谈谈吗?

李宝章:就这个问题我就以奥雅的几个案例来谈谈。上海锦绣华城公园是我们在上海做的一个项目,是一个融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公园,我们将所有功能集中在中间,将自然中的水引到公园中,水面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风景;同时我们还用空间的设计手法改变了上海平淡无味的地貌特征,从而创造了一个立体的、生态的、休闲的、有无数活动可能性的公共区域。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中我们让绿地和建筑空间进行互动,为合肥人民打造了一个公共的民主的开放的湖,也成为当地的休闲胜地和知名景观;在中海怡美山庄的项目中,我们力争把细部打造好,硬景做到最少,用最简单的材料塑造自然、社会和细部完美结合;在成都博瑞优品道的景观中我们就人性化都市空间及以自然为主题的居住空间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在成都边上打造了一个城市生活中间的自然园林:在深圳圣莫利斯羊台山公园的设计中,我们以自然生态为主题,让自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深圳中信红树湾项目更是力图打造现代岭南园林,融现代生活于岭南自然之中,并探索用现代景观语言表达现代的居住功能与审美情趣。我们始终在比较中改进,在探索中前进,将我们的设计理念也充分的反映在设计实践中。

洋为中用――做中国风格的现代景观

其实,成百上千年以来,我们的前辈一直在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设计景观。我们不仅有引以为荣的中国古典原林,更有引以为傲的东方山水。但,自从我们开始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后,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们便开始不顾一切地去模仿西式建筑风格,于是,现在充斥我们眼球的是,到处的“欧陆风格”、“美洲风格”的景观,连居民小区的名字都变成了外文版,不是“加州阳光”就是“巴黎春天”。这种单纯的模仿并不是中国特点的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在国外留学工作了多年的设计师,李宝章觉得只有理解了西方的文化,了解不同的国土人情,才能设计出属于本土特色的景观来。

记者:“我想做中国的东西,做中国风格的现代景观”,那么,怎样在现代景观中体现中国风格呢?

李宝章:我认为景观设计要追求“精品Works,生态Ecology,人文Mankind,经济Economy”,加起来即是WEME。我们在设计时,结合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背景与园林植物专业背景,将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与中国地方人脉及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并突出传统的天人合一及现代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着力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空间。景观关注的核心是人类的户外生存环境,住宅景观由过去单纯追求室内豪华装修转变为如今注重室内、室外和谐共存,讲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良好的景观设计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时尚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拥有住宅的同时又拥有一座公园或一片绿地,尽情享受阳光、空气、绿色、人、自然与建筑构成的和谐的居家环境。

做中国风格的现代景观,对我来说还要需要有坚持的精神,坚持用地方材料及地方做法,尊重地方的生活。中国的传统建筑是拿红砖做的,我们的设计师里有不少是境外设计师,每个境外设计师刚来中国时我都会给他拿一块红砖,我叫红砖教育。

记者:您曾经获得“2005―2006年中国房地产优秀景观设计师”大奖,您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呢?或者说,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李宝章:正像景观建筑大师Olmsted所提倡的,现代景观建筑

师应有自己艰巨的社会责任,景观建筑师的工作应该是医治受伤的土地,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同时打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与社区,创造优美的环境及服务社区。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首先要喜欢这个专业,要充满激情地去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景观这个专业博大、精深,要有一个知识的贮藏。另外还要有与业主良好的沟通能力,既要充分理解业主的想法,又要完整地向业主传达我们的设计理念。其次需要优异的手头表达能力,我们要做到随时心想手到,将脑海中的构思快速的反映到图纸上,对基地要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地形,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对材料也要充分了解,包括植物、石材,搭配出季相丰富,又赏心悦目的景色。概括而言,就是“知人、知己、知地、知物”,运用敏锐的艺术感悟力、环境感悟力和精准的尺度掌控力,实现天地人和谐,创造优美自然的环境,同时也应避免建设性破坏,避免闭门造车,不知进取。

记者:在这一行,您最欣赏或者说最尊敬的是谁?

李宝章:作为现代景观建筑师,Olmsted是一位我们人人都应信仰和尊敬的大师,他对现代的景观起了尤为重要的指示作用,他一生经历很复杂,从事过多种职业,最终选择了景观。Olmsted提倡尊重自然,修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他热衷于打造公众的民主的可以为绝大多数人体会的公共空间。他同时还强调景观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建筑发展以后,与景观设计密切地结合起来,人类追求乌托邦式的宁静美好的生活空间,那么人们怎么样才能够共同地、平等地生活,这就是景观建筑师重要而神圣的社会责任。Olmsted是一个有着大量优秀作品和设计手法的景观建筑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纽约中央公园是人所共知的,如哥伦比亚的美国国会大厦、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以及他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所做的作品――波士顿绿色景观带都是行业内耳熟能详的优秀案例。

弥合差异――设计要为自然服务

在自然生态的美学研究与设计中,李宝章认为中国景观建筑师应改变对自然的看法,设计要和自然结合起来,设计要在自然中寻找灵感。

记者:在景观建筑上,国内景观和国外景观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李宝章: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对景观建筑的定义:在加拿大,景观建筑是一个意在创造具有深远意义和生命力的室外空间,并且能够管理和经营环境,让之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景观建筑努力在人们使用、享受土地和守恒、健康的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无论是公共的部门还是私人的委托方都在寻找具有专业水平的景观建筑人,可以这样说,景观建筑在人们的身边无处不在。这里,景观建筑具体包括的工作有:规划城市、小镇、社会共同体以及周边地区;设计城市空间、开放空间、滨水地区和风景公园;保护并管理国家性和地区性的国土以及市政公园;保存传统历史性的遗迹;确保有效地使用土地,保存地方的自然资源和地方性的区域。总之,景观建筑在努力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创造性的、科技性的先进技术去管理和创造吸引人的、具有魅力的、功能性的、创新的、适当的环境。

同样在美国,景观建筑工作包括:分析、规划、设计、管理、自然服务和环境建设,项目类型有住宅、公园与娱乐、纪念碑、城市规划、街景和公共空间、运输走廊及设备、花园与植物、安全设计、宜人胜地、机构处所、大学校园、恢复性花园、历史遗迹的保留与恢复、改造与保存、共同体及商业区、风景艺术和陆地雕塑、室内区域景观乃至更广的范畴。在美国的47个州,景观建筑师是作为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而得到许可和立法的。

那么在我们中国,景观建筑师是什么情形,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注册的景观园林师是17000人左右;而据美国景观园林学会的介绍,美国的景观建筑师达16200多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但我们的建筑师却与人家数目相当。我在国内做建筑已有9年时间,但看到的现状是我们都在单打独斗,得不到论证,没有名称,社会给予我们的称呼是园林师、景观师、景观建筑师、还是园林环境设计师、绿化师,甚至是种树的……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定义,一个官方的定义。如今,在中国从事景观已有十年,我们却还没有定义可言,建筑吃差价,规划吃差价,我们到了政府机关没有确切的身份与地位。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是已经影响到我们行业发展的问题。

记者:境外与境内设计师有什么样的差别?

李宝章:境外与境内设计师有三方面的差别,第一是接受教育差异,国外部分学校较国内学校比较严谨,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国内成熟,因而境外的设计师相对国内的设计师,经验更多,理念更新。目前国内正在奋起直追,也取得显著成效。然后是设计内容的差异,比如在北美,别墅多公寓少,而国内的公寓较国外多得多,别墅却较少,因而国外较多地进行别墅区的设计,而国内则较多的是公寓的设计。但境外设计师也很快能适应公寓景观环境设计。还有就是专业定位差异,由于国内外的地域文化的不同,导致了对设计理念的理解的不同。在国外,景观设计是与建筑设计,区域规划一起考虑的,因而景观设计有更强的主导性,可供发挥的部分也更多,但国内的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区域规划之后才进行的,所以境外设计师在国内的发展也受到了相当限制。

记者:请您谈谈中国房地产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李宝章:我们都知道,美好的景观能为建筑物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它不仅体现了开发

商的建造理念和追求,同时又提升了建筑物的个性和品位,最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诗意的栖居环境。在“美化我们的家园”这一全球共同呼声中,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令人欣慰的是,当今中国房地产界的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近几年,国内应运而生了一些专业的景观设计、施工企业,部分知名楼盘也都进行了专业的景观设计。中国的景观进步很快,有了一个理性的回归,在追求现代的同时,与多元化的风格会并存,与自然融合,越来越多的景观作品有了地方化特色和人性化的设计。

记者手记:

篇7

目前国内各高校,无论是研究型还是教学型,也无论是师范类还是综合类或者艺术类,艺术设计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二级结构体系,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有的基础课教学都应该为后面的专业课程服务。如三大构成、制图等课程,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都是要经常用到的。

二、什么是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三、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

80多年前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观点,并建立起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甚至部分基础课程今天仍在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中沿用[1]。做设计,一定要能解决问题,这才是有用的设计,而不是一个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景观设计更是要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解决目前我国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我们目前做的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让学生能够达到这种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一)课程设置

1.总目标

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使该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实践平台,以工学结合为特色,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

2. 建设思路

我们试图摆脱设计教育一直处于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理论设计”或“模拟式设计”的状态中,将项目教学引入课堂。在过去,往往注重形式及效果表现,很多学生都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效果图上,把画面的好看与否作为设计的唯一评判标准,这就离设计的本质越来越远。特别是在设计技能的实践教学课程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与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提高,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全国范围内健全和完整的景观设计教育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一事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在已经具备景观专业和景观设计研究院的前提下,依据景观设计专业应用性强的专业特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5+1.5”与“订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为2年半,顶岗实习为1年半。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到企业的学生组成企业“订单”培养班,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为主,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并颁发“顶岗实习”证书,在学生毕业时可优先进入企业就业。

3.课程建设

构建基于景观行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基础理论内涵为主线来进行。开发常见的市场项目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项目或设计竞赛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基础理论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根据市场项目的具体情况逐步改善相关课程。

目前,景观设计专业已有的专业课程为景观设计Ⅰ-Ⅴ,分别讲述公园设计,居住区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步行街设计,校园设计这五大设计类型,另外还有快题设计Ⅰ,快题设计Ⅱ,分别讲述城市广场设计,庭院设计。这是我们以前做的教学计划,目前针对市场的变化,我们取消了校园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和步行街设计,把广场设计和庭院设计加入进来,并且重新整合了快题设计,主要讲授小游园设计和中小学校园设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逐步缩短设计课的学时,增加实践项目的锻炼。景观设计最多不超过7周,140学时,快题设计最多不超过两周,40学时。这样按照初步计划,可以实现以下教学课程的改革目标:

景观设计课程前期由三部分组成,即理论讲解、地段考察和课题设计。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该课程设计中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方法、要素、过程,并通过实地考察地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消化,最终结合课题设计的训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讨论、改图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完成景观设计方案,并达到巩固消化理论知识的目的。

景观设计课程后期由两部分组成,即方案汇报,设计理论综合考试。方案汇报就是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的时候,任课教师组织本届学生集体在公共课教室,模拟公司向甲方汇报方案时的过程,由教师任甲方,学生为乙方,通过对自己方案的剖析,说服老师和同学,由所有任课教师打成绩,得平均分汇入最后该生的成绩总分。此方案已经在几届学生中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不但能做好设计更能讲好设计,到公司实战的时候用处颇大。

设计理论综合考试,就是不管本学期学多少设计专业课,图纸照常交,最后要有这些科目的理论综合考试,以达到督促学生自觉补充理论知识的匮乏为目的。目前,学生作图的水平都很高,但是做得好却讲不出来,不能很好地说服甲方,讲明自己的设计意图。沟通能力是设计师的首要能力,而且公司里实际项目竞标,更是要看设计师对方案的讲解能否打动甲方。除了考试,我们平时还会加强学生对设计说明的编写,使其能够做得好更能说的棒。

以上就是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小专业大融合,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紧抓市场,校企合作,教学跟进,尽一切努力,做好景观设计专业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景观设计是景观专业的专业课,地位十分重要。且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也十分明显。

本课程属于详细规划层面,更关注具体人群对于特定地块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及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利用水体、地形、建筑、植物等物质手段,依据使用者的心理模式及行为特征,结合具体环境特点,对用地进行改造或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交往、工作、生活、审美需求的户外空间场所的能力。

为了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我们开设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分析这样的理论大课,而在小班教学中,突破目前高校中景观设计的泛泛而论,不具体讲解每一种类型的设计,且没有相应实用教材的现状,主要通过六大部分的讲解与实训来实现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掌握,并且汇编成册,整理出内部讲义――《景观设计》。这六大部分又分为两大块,其一景观设计Ⅰ、Ⅱ、Ⅲ、Ⅳ;其二快题设计Ⅰ、Ⅱ。这六大部分同属景观设计专业课,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六大类型的景观设计,分别为城市公园设计并且融合滨水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融合室内装修、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小游园设计、中小学校园设计。

2.实践教学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针对景观专业的特点,学生就业去向,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如设计单位、制图公司、施工单位等,全方位的考虑,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3.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引导,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程。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人创业,那么则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以达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由我专业教授牵头,组织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辑完成适用于我院景观专业的针对性教材及讲义。通过几届学生的试用,逐渐的完善并对外出版。

构建本专业的资料室,学院出资,由专业教师提供参考资料的明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存放。这样教师能够多在教室备课,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2.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半,都要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接受实训,并由老师和实训基地的设计师共同给成绩,这样学生在实训基地的一年,能够充分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和实践相结合,起到更好的融会贯通的作用。

3.网络教学环境

计算机互连网(因特网)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知识传递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便捷性、形象性和互动性成为其最大特点。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促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专业教师在校内搭建起景观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并对外开放,课程网站设有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辅导和作品赏析、学习论坛等方便学生学习、交流的栏目。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教学模式

景观专业认真研读学院文件和相关教学理论,创设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硬件上。工作室把原来的普通班级安装网线、投影仪和能够容纳30台电脑的电源。在工作室就能实现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手段的教学方式。而且设计专业离不开电脑,这样老师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电脑制图以及查找网络资源,开拓设计思路。

2.软件上。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专业教师,这名教师的产生是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而来,这样学生有了选择教师的机会,老师也有了选择学生的权利。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方向。而且双选工作室的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多了,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身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工学结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的不同,我们引进各种设计类型的真实项目。这样我们能够很好的及时准确的把握设计项目的真实情况,能够为学生创造更贴近实战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方案竞标

在课堂上,引入方案竞标的真实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或成组完成该项目并参加竞标过程。最终由各班任课教师联合推举出年级前二十名,然后由我们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负责人共同打分,评选出前三名,并颁发证书。

2.参加竞赛

参加各种景观设计类的比赛,这种实践教学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以前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如:09年组织06级学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并获得个人优秀奖和集体优秀组织奖。

3.参观考察

通过参观各种有名的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设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及设计思路。如:北京的皇家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上海深圳的现代恢弘等等,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也逐步建立了很多校外考察基地。

4.实际施工操作

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地形、设计图纸,并实际参与工程建造,把设计图纸和施工实物联系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让学生独立完成更多的项目。2008年底,组织06/07两届学生实地测量了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地形,并绘制成图纸。2010年,我们组织08级学生,参与了学院休息座椅的改造工程。学生分组设计图纸,并把优秀的图纸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们还要计划让学生逐步参与到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当中。

5.模型制作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变为实体的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去推敲自己的设计,以达到修改、论证自己设计的目的。

(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1.由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形成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给与具体指导。

2.在教学工作中,由资深教师任主讲老师,青年教师任辅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寒暑假期间,有针对性的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去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学习;支持并鼓励青年教师在我校或者我国建筑界的优势院校和优势专业进行深造学习。

四、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展望

(一)未来设计教育的工学结合要逐渐转变到工学交替,采取1+2+2的模式,学生入学基础课一年,学习了基本的理论和技法后,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两年,在这两年里,他会对这个专业的方向以及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有个大致的规划,这样再进入学校学习两年,目标明确,社会的现实也会激发其学习动力。

(二)在我国提出“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正是设计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面对“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设计教育更应该重视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使我国从世界的“制造大国”变成设计研发中心和设计创新大国。“英国也曾经是世界制造地国家,1997年布莱尔当选为英国首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10多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增长93%。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2]。设计教育将是我国打造经济强国的原动力,只有从源头上去真正构建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设计创新人才,才能在 21世纪实现“中国设计”的真正崛起与腾飞[3]。

篇8

【关键词】景观设计;创新;审美价值取向

1.影响景观设计创新与审美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1.1经济发展的影响

传统经济的落后对景观设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发展的历程中曾多次受到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民族的自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民族文化上也存在自卑感,这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1]。自20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发展也逐渐好转,然而,在人们的潜在心理却生出崇洋的心态,尤其是在景观设计上,存有这种心态也会影响到我国景观设计的审美价值取向。

1.2对民族风格、民族文化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满足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要附带一些文化色彩,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可以增强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的宣传力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园林景观设计也是体现民族文化的主要项目。然而,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却有很多设计师对民族风格、民族文化的理解上存在误区,也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的过程中,缺乏审美价值取向,经常出现景观设计与民族文化、民族风格不搭配的现象[2]。

1.3景观设计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走的是创新路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也仅是少部分设计师而已,还依旧有很多设计人员未能对景观设计做出正确的审美定位,没有很好的利用园林景观创新的一些元素,甚至还会对园林景观设计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创新过程中使用的不当元素会扭曲了园林景观设计的本意[3]。另外,还有很多景观设计人员自身对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的概念上就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扭曲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价值取向。

1.4其他的影响因素

就当今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来说,在设计理念上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创新,然而,在这之中却存在一些不可行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在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上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过于花俏、空洞,而且,设计方案上缺乏切合实际的情况,缺乏可利用价值;还有很多设计方案过于追求美观,却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整体的功能,体现不出人文情怀,这不是当今人们所需要的园林景观效果,对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景观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其他园林景观设计的成果,虽然表面形式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内在的形式以及内涵却极其相似,缺乏创新性,甚至经常出现外表、内涵都与其他园林景观设计相同,而应用到不适宜的地区却显得景观设计有些滑稽,很难形成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见,设计师对景观设计的审美价值观的取向的重要性是与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

2.当代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审美价值取向应遵循的原则

艺术性原则,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时,设计人员要本着艺术性的原则,不仅要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创新,更应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可以结合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元素提高艺术性的表现;功能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创新在满足艺术创新的同时,还应该确保其功能性,否则,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表现的再强也失去了园林的原本作用;可行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创新并不是空想,而是要切合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设计,要保证设计方案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全局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不能付予表面,更不能表现局部,要注意全局性的设计,尤其是与周边设施要形成相互的搭配,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表现能力;生态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多以植物为主,而在景观设计创新与审美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还应遵循着生态性的原则,尽量避免或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当代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审美价值取向

3.1对我国景观设计的创新

崇洋心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导致我国经济一直追随着一些国家,而未有超越的心态,应正式我们的发展,可以借鉴但是不要过于崇拜,同时在借鉴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创新,近些年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也在经济不断的发展下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设计艺术上,已经具有一些独有的景观设计特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出中国历史文化色彩,这是向着园林景观设计创新又跨出了一大步。

3.2正确认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形下,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加温,我国的文化保护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尤其是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在很多方面开展,其中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其一,但是,由于设计师对民族文化以及民族风格的误区,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创新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正确的认识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才能做好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5]。首先,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要了解其内涵,掌握其精髓。其次,要对当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选向,方向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设计原则,并正确的选用名族文化来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色彩,彰显出民族文化特色。另外,通过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也能提升设计师的审美价值观念。

3.3全面提高景观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植物、是自然、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感,这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然而,却由于景观设计人员素质的缺乏而对园林景观设计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全面提高景观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对景观设计进行充分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对园林景观设计有着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6]。首先,景观设计人员应意识到景观设计创新的重要性,不仅是呈现出独特风景的园林景观,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人文历史的一种体现。其次,景观设计人员应根据自身所掌握的设计知识,再结合当今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色彩来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要学会品味园林设计的风味,以及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而且,设计人员在通过提升自身景观设计水平之后,对景观设计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正确选向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另外,景观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对其他优秀作品的学习来提升自身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当然,也可以借助一些发达国家的创新案例对自己的创作思维有着启发的作用。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当代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审美价值取向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设计者需要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再对景观设计进行创新,对审美价值进行定位,这样才能够促进景观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

【参考文献】

[1]施明珠,黄雁.水・空间・印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浅见[J].广西城镇建设,2006(11).

[2]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02).

[3]尹丽.罗伯特・布雷・马科思的景观世界[J].文学界(理论版),2011(04).

[4]朱晓璐.浅谈园林中的植物造型[J].大众文艺,2011(15).

篇9

关键词:原则注意问题南山河项目案例

Abstract: the "water is a mirror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is very impressive. In the modern society, as a result, the change of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water, water culture is in constant change, o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 river water shall reflect history culture and modern water culture un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excellent water left over from history culture, and to create the modern water culture. 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technology means water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large fountain, water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modern sculpture, etc. So in addi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dscape and green river organically, reflect the water landscape features should be green and celebrity activities, historical events, the ancient cultural relics and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ith good. First of all to be saved and restor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ultural legacy, heavy made history style. Second, we should beware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change one-sidedly, want to notice to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unity of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natural organic integration, appropriate "perfect".

Keywords: principle problems in the south sunvo company project cases

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关于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1.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师法自然的原则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天然河流蜿蜒曲折的河道、深潭、浅滩相间的河床以及植被茂密的河岸是天然河流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在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尽量保留河流中接近自然状态的部分,进而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3.绿化形式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4安全性的原则

要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充分满足城市的防洪规划要求。防洪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任何景观工程都不应该影响河道安全泄洪。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发掘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使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后,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达到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

二.关于河道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三.河道景观改造案例

1.一直以来,广东的城市景观改造都受到政府的重视。而最近几年,河道整治,成了每个城市景观改造的重中之重。水,是一个城市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河道,则成为每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让掩藏在地下的河道重见天日、将原来臭气熏天的臭水沟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韩国首尔的清溪川。在中国,上海、广州都有类似的河道景观改造成功的案例,如东豪涌和荔枝湾。而在河道景观改造的工程中,云浮的南山河改造也是河道景观建设摸索阶段的一个实施案例。

2.广东云浮南山河景观改造工程是一个以打造河道景观改造为主的项目,该项目位于云浮市云城区,城市规划的中轴线上,改造面积约57000平方米,河道长约900米,包括河道广场设计,坡岸设计,亲水步道设计等等。云浮市南山河是一条途经云浮市区的河道,除了要满足城市景观要求外,还需满足城市排洪要求。原河道是一条两岸比较单调宽度为50米的河道,在非汛期间,因河道宽阔,容易河床,感觉比较杂乱。整改后的河道在非汛期宽度控制在15米左右,河水深度控制在50cm,两岸为亲水平台,将原5米高河堤散步休闲的人们引到河道中亲水游玩。

3.南山河整治使得周边环境更宜居了。以前南山河附近的环境很恶劣,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市民们都不愿意到河边散步。这几年经过政府的大力整治,现在南山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改变了很多,岸边休闲设施的设置,使得市民在工作之余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作为贯穿城区的“大动脉”,南山河的建设历来备受市民关注。以前由于南山河沿线的石材厂多,企业缺乏环保意识,政府部门监管松懈,南山河附近工厂排放的废弃物被直接排入河里,导致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市民对此怨声载道。2005年初,云浮市就开始对南山河进行综合整治。市环保局分别对市区南山河中游以上的石材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市自来水公司同时开展截污工程建设和对南山河河道进行清淤。2005年底,南山河“清水河工程”全面竣工,彻底地解决了河道淤塞、垃圾污染等问题,解决了石材企业的废水、废渣污染,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污染隐患,大大改善了市区环境质量。

2011年,南山河景观改造项目以现代人文主义的现代滨水景观建设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成为可能。经过多方面的整治和改造,南山河及其沿岸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河底亲水平台及戏水平台,整洁的围栏和富有城市特色的浮雕墙立面,蜿蜒而上的步行绿荫道,犹如一条盘绕在河岸的绿色长龙……这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碧水潺潺。

4.河道的整治改造除了改善城市水体景观,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地。河床上的步道小码头、小舞台等设施已经完成,清澈的河水在平台中间流过,一条生态、自然、休闲的新南山河已经呈现出来。不少市民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平台上游玩、歇息,昔日的脏乱河变身为今天的绿色走廊。有市民称赞道,像今天这般生活环境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以前整条河都很脏乱,想不到今天在河底也能走路行车,活动场所又大,并且多了很多游玩设施,对小朋友或家长都很好。南山河的景观形成,将云浮一山一水的景观点连成了一个完整的面,使得整个城市更加富有活力。

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景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遵照基本的设计原则,体现出文化内涵,将设计师的思想融入其中。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有一种自然状态的归属感,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为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出人文生态理念,将

中国的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展现出丰富的内涵,为城市建设构建出有利的基础。

1.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体现地方特点,因地制宜

园林的景观设计,必须要重视地方特点的体现,因为园林的主要服务人群是当地人,主要的功用也是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在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凸显当地的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要注重地方特色,也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通过利用以及改造等方式来使其变成景观的一个部分,使人造景观与原自然景观和谐的融汇在一起。

1.2 景观设计要与建筑设计实现有机结合

建筑风格作为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就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有典型的特点,景观设计就需要遵循这一特点,通过艺术效果的修饰来契合和满足设计方面的需要,需要在整体的规划与设计中,运用现

代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对传统的设计形式进行改良,展现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结合、有机统一。

1.3 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所以,人性化的设计至关重要。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也要满足景观自身的作用体现,需要将外部景观设计与居住环境结合,让居民感受到景观设计带来的安全感、舒适感以及温馨感,能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1.4 中心感、层次感以及围合感的强化

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重视强化景观的中心,同时,层次感也是对设计好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园林景观设计要给人们提供私密的空间,并且做到空间之间的过度具有缓慢层次,应该营造一种疏而不透、围而不闭的氛围。

2.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园林景观设计盲目照搬,缺乏设计风格。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独有的风格,并且在区域内对于地方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内涵能够很好的体现。但目前国内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总是在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随处可见欧式、美式以及东南亚风格的园林。这种毫无创新和习惯性的照搬模式使得设计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特色。个别设计人员甚至忽视了园林内道路设计的作用,导致人们在草坪上随意踩踏,或者没有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而引入一些不适合栽种的树木,导致资金的浪费,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1.2 违背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合理设计方案的诞生,通常是在接到设计任务后要系统、认真的研究设计风格、手法以及设计形式,同时,要对设计功能进行充分考虑,然后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设计案例往往忽略了设计方案在功能上的满足,过度追求一些形式上的美感,或者对于功能性的定位较为普通,仅仅局限于一些基本的需求,从而忽略了现代人对于园林的功能需求。

2.1.3 设计风格单调乏味。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中,不管设计规模大小、功用如何,采用多为相同的设计手法和方式,这些设计最终使得设计出来的景观其风格较为雷同。更为不可取的是,这些设计大多是抄袭和复制,没有加入自己的设计个性和设计理念,使得最终呈现的作品不能够体现特有的文化和内涵。

2.2 对策探讨

2.2.1 坚决放弃盲目模仿的行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生态学以及社会进步的需要在不断增加,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坚决摒弃传统设计理念中单纯满足人们需要的设计手法,应更能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需要,并且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自然和谐的关注,最终实现人们在能够观察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借鉴优秀的设计方案,在借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和理念,通过认真研究和科学的设计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

2.2.2 注重以人为本。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首先应该是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和重视人性化的无障碍方面的设计,满足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并且尽量创造出舒适、自然和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统一。注重以人为本,就是要在设计中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做到兼顾,比如,老人、小孩、年轻人,他们对于景观需求是不同的,在设计时尽量通过不同设计方案和区域的规划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好的设计方案不仅重视设计的真实性以及本性的需求,还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在思想、身体方面的需求,最终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2.2.3 多元化设计风格和手法的选用。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不断提高的审美方面的需求,园林设计应该要呈现个性化与多元化设计并重的趋势,尽可能地创造出适合于各类人群与自然接触和参与的机会,通过丰富设计风格来体现设计区域的特色,也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需求。也要因地制宜,对于当地景观和自然环境充分的利用,使得设计方案更加与当地和谐结合,也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3.1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的核心要义是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生态层面上进行景观建设。生态景观既有正生态景观的概念,也有负生态景观的概念,如空气污染、水质变坏、绿地减少等,属于负生态景观的范畴;反之,则属于正生态景观的范畴。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者,应当努力塑造正生态景观,为人们创造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3.2 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3 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

面”的情况下,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但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随着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不断完善,人们文明认知程度

的不断提高,良好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能够真正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追求,使它真正能够担负起保护绿色家园,

捍卫生态国度的重任。而在我们的现实工作当中,也要从自身做起,全面提高景观设计的综合素养,尽最大努力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最大的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