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元素化学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元素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元素化学

篇1

随着掌上阅读的风行,大学生更多地习惯于手机阅读,大学校园实体书店的逐渐消失,似乎并未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过多的影响。然而,这种浅层次、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与捧着散发油墨香的书籍阅读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即使是大学校园的图书馆,也不能取代实体书店给学子带来的那份心理宁静。图书馆更多的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学生在此奋发苦学,而在书店,可以读读闲书,静下心来,放松心情,给读书人提供一个静谧、独立的私人空间。目前国内大学大多重物质而轻精神,大学校园书店林立的情景已成追忆,能安心读书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校园人文氛围缺失,师生被浮躁的社会氛围推着前行,甚至不能停下脚步,不能专心致志地读一本好书,这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能使人常思、自省,静下心来的深度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为,更是提升国民整体阅读水准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途径,大学有必要重塑校园的书香文化。

首先,高校给予书店必要的扶持。高校要将校园书店当做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校园实体书店萧条,最大的桎梏在于经营乏力和获利甚微。高校要以资金、政策的支持作为切入点,尽快让书店重现大学校园。在国家层面,可规定自开业起3年内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相当于给书店免去了占营业额13%的税。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就为校园内的季风书园提供了3年免费、400多平方米的经营场地,将其打造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品牌;复旦大学的鹿鸣书店在关闭了一段时间后,得到了低价的租金扶持,现在同样已逐步恢复生机。

其次,将校园书店打造成文化分享的平台。要让校园书店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维持人气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校园书店的定位还应该是为师生提供一个不同于图书馆、宿舍、教室的能够享受阅读的空间,吸引更多的学子阅读图书。例如,书店可以与学生读书社团联合,开展读书分享会,做一些图书的推广,带动书籍的销售,或者邀请一些对书有独到见解的专业人士参加沙龙活动;书店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文化讲座,如针对国内、国外某一本名著的专家论坛或学生交流会,也可以是针对某部影视剧的原著鉴赏交流会等,举办类似活动的宗旨就是吸引足够的学生群体参与进来,带旺书店的名气和日常营销。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宿舍文化;现状;对策

1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

1.1问卷基本情况

课题组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维度出发,制作了问卷调查表,向其所在学校做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2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6.9%。

1.2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2.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46.1%,女生占53.9%。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一学生占31.1%,大二占43.9%,大三占25%。被调查者来自文、理、工等多种学科门类,其中文科(25.3%)、理科(32.9%)、工科(38.9%)、其他(2.9%)。家庭背景方面,被调查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51.1%),其次为中小城市(27.9%);独生子女将近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宿舍管理增加了难度。政治面貌90%为团员,党员所占比例不到4%,这与近几年中央控制党员发展数量有直接的关系。

1.2.2宿舍物质文化情况

在人员数量方面,调查显示,95%的学生住在标准配备的6人间,另外,有5%的学生住在7人以上房间,人均居住面积相对紧张。在“希望的宿舍居住人数”方面,16.1%的学生选择“1-2人”,67.9%的选择3-4人,另外,还有16.1%的学生选择让“5-6人”。宿舍卫生状况不是很好,调查显示,43.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宿舍一直干净整洁,49%的学生认为偶尔会脏乱,7.1%的学生认为经常脏乱。调查中还发现,女生宿舍的卫生状况较好于男生宿舍。在打扫卫生方面,自觉性不够,大多数宿舍只有在宿管人员要来检查时临时被迫打扫一下。

1.2.3宿舍制度文化情况

从学生的感受来看,认为所在宿舍制度比较健全的占30.8%,近60%的学生认为制度一般,1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宿舍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遵守宿舍制度情况,认为较好的占30%,一般的占58.9%,不好的占11.1%。调查中,学生认为这些规章制度执行得不好,原因主要是制度本身不合理(65%)、过程管理不到位(63.9%)、大学生自觉性差(56.1%),还有其它(17.9%)。对楼栋管理服务的意见,32.2%的学生认为比较好,56.0%的认为一般,11.8%的认为比较差。学生对宿舍的管理方式也不是很满意(51.6%)(见表2);因此,学生认为学校对宿舍的管理应以学生为本,应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三者有效的结合。

1.2.4宿舍精神文化情况

宿舍区举办文体活动情况:举办不多,学生参与率不高。调查显示,认为宿舍区举办文体活动少的占52.1%,学生参加较少(“很少参加”和“从不参加”)占41.8%。在宿舍氛围方面,整体氛围基本上处于积极或中性状态。34.2%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宿舍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不到10%的认为是消极颓废的。从宿舍归属感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宿舍有强烈的归属感(42.1%)。调查显示,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51.8%),偶尔有小摩擦(47.1%);这表明“90”后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强。

1.2.5宿舍行为文化情况

在“每天在宿舍内度过的时间(不含睡觉时间)”这一问题上,选择3一5小时的占33.9%,6一7小时的占16.1%,7小时以上的占21.1%。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院大学生学风不是很浓厚。宿舍学生讨论话题方面,讨论话题丰富多彩,调查显示,讨论话题按比例高低依次为日常生活(76.1%)、学习(56.1%)、娱乐八卦(47.9%)、情感(46.1%)、新闻时事(33.9%)及其他(17.1%)。调查中还发现,女生比较热衷于娱乐八卦与情感话题,男生则对新闻时事话题比较感兴趣。在网络行为方面,大多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宿舍上网时限较长,网上活动较为丰富。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每天上网时限选择l一3小时的占45.3%,3一5小时的占32.9%,5小时以上的占17.9%。调查显示,年级越高,使用电脑的时间越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示宿舍管理者,要警惕电脑的过量使用对宿舍健康文化的冲击。大学生宿舍网络活动主要是休闲娱乐(62.9%)、学习、找资料(41.1%)、聊天(32.1%)、玩游戏(26.1%)及浏览网页(22.1%)等。

1.2.6对现有宿舍文化建设的态度

从学生对宿舍文化的认知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宿舍文化对其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认识到了和谐宿舍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紧密关系;调查显示,学生们认为一个有效的宿舍文化实现中宿舍成员应具备的条件为积极的学习态度(77.9%)、高尚的思想(61.1%)、良好的自控力(72.1%)及宿舍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77.1%)。但是同时,对学校现有宿舍文化建设的评价不高及满意度不高。对本校的宿舍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不高,认为“形式效果都很好”的仅占12.9%,“只有形式,不见效果”占41.1%,有38.9%的调查者认为“形式效果都一般”,有7.1%的学生认为“形式效果都不好”。对学校宿舍文化现状或者对学校有效的宿舍文化实现程度满意度较低,28.2%的学生认为“满意”,“不满意”的占38.9%,还有32.9%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

2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2.1宿舍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就宿舍内部的配套设施来说,学生满意度不高(基本满意50%)。宿舍虽有单独的卫生间,但是学校没有提供热水,目前学生洗澡还得跑到浴室去洗,很不方便,尤其是夏天。三人共用书架和衣柜的现象比较普遍,阳台空间相对狭小,洗漱高峰期间非常拥挤,宿舍内尚无空调,夏天炎热难忍。大学生宿舍生活环境应以美观宜居、整洁大方为标准,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宿舍环境整体欠佳,男生宿舍表现更为明显。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主动打扫卫生的主动性逐渐降低,很多宿舍是非卫生大检查不打扫,打扫清洁已流于形式,男生宿舍的汗味、烟味、脚臭味以及久置未洗的脏衣服的味道很重,脏衣服乱放,被子很少叠放,甚至有些女生宿舍也未叠放被子。

2.2宿管制度不尽合理,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为了有效地对学生宿舍进行管理,都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制度。不可否认,这些制度在宿舍管理、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宿管制度尚有不合理之处,例如,出于管理上的方便,目前多数高校按照系部、专业统一安排住宿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90”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调查中,一些学生反映,学校禁止在宿舍内用大功率电器,但是冬天洗完头发无法使用吹风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虽然学生的要求并不一定都合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

2.3宿舍文化活动举办次数不多,教育性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的宿舍文化活动举办不多,学生的参与率也较低。据调查,宿舍文化活动没有抓住学生真正的需求,活动形式过于陈旧,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这些活动教育性不强,没有达到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与提高学生对宿舍的归属感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文娱活动、互动活动,而不喜欢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活动。

2.4上网时间较长,负面影响较大

一是过多的网络行为淡化了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回到宿舍,不再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打开电脑长时间地玩游戏、看电视剧、QQ聊天、网上购物等,可谓是网上热闹非凡。二是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冲击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侵蚀着大学生价值观念,影响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策思考

3.1完善宿舍硬件设施,建设和谐的宿舍物质基础

一是在布局上,要整体合理规划,真正体现出人性化、科学化的设计理念。现代宿舍区内应配置相应的餐厅、开水房、澡堂、洗衣房、超市、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等设施,以保证学生生活的便捷,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二是完善宿舍内基础设施,提高宿舍的舒适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合理需求,在宿舍内配备空调、热水器等,以此提高宿舍的舒适度,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感觉。

3.2完善宿舍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宿舍管理水平

一是探索根据兴趣爱好安排住宿制度。在新生报到前,根据学生的个人申请,灵活安排学生入住于不同硬件条件、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宿舍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关系,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严格执行宿舍管理制度。调查结果显示,63.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宿舍管理制度执行不好的原因是管理过程不到位。因此,宿舍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管理到位。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生工作部、团委、保卫处、后产处、明园公司和各教学系(部)建立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宿舍的专项整治,对学生晚归、夜不归宿、使用违规电器、兜售商品、赌博、男女生互传寝室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行为进行了突击检查,学生工作部对查实的违纪学生进行了及时的教育和处理。三是提高宿舍管理员的素质。加强对宿舍管理员的培训,让其明白宿舍管理工作的性质与职责,让其熟知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办法和意义,使其掌握必要的教育、心理知识和技巧,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四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目前,高校宿舍管理中仍以管为主。在调查中,学生对宿舍的管理方式满意度不高(51.6%)。学生认为学校对宿舍的管理应以学生为本,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改革管理理念,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有效结合起来。

3.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

当前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也会呈现多元化。大学生识别能力差,加之个性强,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个人本位主义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巩固其在当代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并用其主导宿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发展方向。

3.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网络教育管理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大学生在宿舍长时间上网的现状,学校相关部门或学生社团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和交流,使学生走出宿舍,不再沉溺于网络,形成健康的生活与休闲方式。二是加强网络教育管理。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经常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对于一些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技术与手段进行控制和管理,以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2]于祥成,马春波.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89-92.

[3]王琰.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为例[J].新学术,2007,(6):77-80.

[4]王维.高校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个案[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5]陈鹏涛.高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2-63.

[6]王顺武.职业院校宿舍管理方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95-97.

篇3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但由于其仍处在成长阶段,思想上难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品牌活动——“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这种特色模式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激发广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陶冶学生情操,对于构筑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有天之骄子的美誉,他们伴随着祖国的腾飞而-成长,承载了社会未来的责任和父母的希望。然而,他们在思想上,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使其优点得以展现和发扬,同时也将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培养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1 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家大事,但存在消极倾向

当代大学生不拘泥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他们还关注外部世界,特别是自己国家的大事,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感。在涉及国家荣誉、民族根本利益和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上,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事件、维护奥运圣火传递、汶川地震等事件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大学生,他们用自己的积极行动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在祖国遭受危难之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染。比如现在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简历注水、投机取巧等。受市场经济趋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越来越看重实效和利益,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严重忽视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利己”思想明显。

2 拥有较快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但缺乏行为和认知的有效统一

当今高科技信息知识更替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大学生通过听课、培训、自学、网络查阅资料等多种渠道开阔视野,接受新生事物,这使得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追求理想的完满化。理想与现实的脱节,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容易导致颓废思想。有些大学生在设计理想时虽然也是追求完美,但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他们会放弃较高的理想,选择更加切合实际的目标,追求实在的利益。

3 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缺乏较强的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不断强化,但面对激烈竞争和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突出,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亟待提高。家庭和自身期望值过高、感情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状况、就业压力增大等各种原因使学生背上了种种心理包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少数学生出现了抑郁、孤独、敏感、神经衰弱等心理症状。特别是有些贫困大学生,直面竞争和经济贫困的心理压力,更易使他们成为心理病变的“高发群体”。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教育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

1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集体并不是若干人简单的组合,而是根据某种共同利益组织起来的社会集团。每个人有权力从中获得个人利益,也有义务维护整体利益。个人没有获得个人利益的权力,集体就没有凝聚力,个人就会选择另一个集体;同样,若没有个人维护集体利益的义务,集体也无法存在,因为共同的利益正是集体联系每个成员的纽带。所以,应使每一个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个人能力和才能的施展是需要借助一个集体的大背景,大学生活不是“一个人的精彩”孤芳自赏,而是多种思想之间的交流融合。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利益关系,无论我们处于怎样的集体关系中,必然要依据利益原则行事。当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应顾全大局,这正是理解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我们只有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中才能真正把握集体主义的原则。集体主义是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一种认识和抉择。在观念上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的前提。

作为一种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最初的系统论述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这样写道:“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应使大学生正确的理解集体主义,它并不是割舍了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发展空间,而是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个人利益又必须在集体中才能全面获得,离开了集体,个人永远无法实现自己。

2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师生营造一种氛围,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

三、以学院品牌活动为载体,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上下齐心不懈奋斗的目标。“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而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校园文化建设。为了推进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分析总结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院积极开展了“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1 “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的特点

①将“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作为学院的品牌活动推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全体辅导员的共同参与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我们在学期初规定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并将其作为学院的品牌活动推出。各年级学生参加“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他们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通过参与该项活动,他们不仅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在今后的择业与就业过程中也将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②将“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的成绩进行班级评比并表彰,增加集体荣誉感

活动不仅表彰表现突出的个人,而且将每名学生参与活动所获得的成绩计入班级成绩,作为班级评比的依据。每学期结束后,张榜公布班级成绩,评选出表现突出的班级,在年终学院学风表彰大会上进行班级展示并给予物质奖励(做为班级建设经费)。活动有效地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不仅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③制定“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参与办法,有效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

班级在开学初根据活动列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学期必须保证每一小组至少参与一项活动,最终班级成绩才能生效。这不仅要求班委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并像田忌赛马一样制定好班级参与活动的具体方案,而且要求班级每名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这种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凝聚在一起,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④“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设计内容丰富,以科技创新推动学生就业

活动不仅包含以往普遍受欢迎的文体活动,而且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避免枯燥,鼓励各班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自创班级主题活动,诸如信息学院学习身边“道德楷模”争做道德模范活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感恩教育活动,2008北京奥运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开展了相关科技创新大赛,并鼓励学生形成学生科研小组。在老师的参与指导下,智能车大赛、网络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了就业技能。此外,学院积极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活动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在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提高方面都受益匪浅;对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有较大促进。

我院在班级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学风建设等方面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①以优良班风带动学院学风建设

班级同学积极申优、创优,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努力为班级争光、为集体争光。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班级体,这其中不乏“全国先进班级”、“辽宁省先进班级”、“沈阳市优秀团支部”等。

②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

在班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多名学生先后获得校“五四奖章”——沈阳工业大学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省优秀毕业生党员”、“省三好学生”、“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③学院社团蓬勃发展,优化了学院的整体文化氛围

近几年,学院陆续成立了英语协会、体育协会、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各协会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了“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的内容。其中,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与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相互合作与配合,现已成为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爱好的有效载体。我院学生参与科技赛事的人数明显提升,成绩显著提高。

④活动覆盖面广,有效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

由于活动采取个人参与,班级积分的政策,班干部有效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与,能够带动班级全体同学参与其中。实践证明:“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优胜班级的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强,担任学院、校级的学生干部人数多,班级同学多才多艺,在各种竞赛中频频获奖,班风积极向上,凝聚力强。

通过实践的证明,以“创建优良班风,构建和谐校园”这一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塑造了大学生的思想,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有序、和谐的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与时俱进,时时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穗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

[2]杨曦,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3]苏婕,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主要因素及其应对办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

[4]王牛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篇4

1.容易养成不理性的消费观。校园广告中的一些购物类广告容易激发学生的消费欲望,而这类广告往往大量发放且重复发放,有时还打着打折促销的幌子进行宣传,而且这类产品往往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和品位,加上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往往受到这类广告的诱惑,养成不良消费观念,甚至会引发盲目攀比、奢侈浪费、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2.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泛滥使大学生接触到他们本不需要知道的信息。贩卖各种考试答案的广告,使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上当受骗,而且容易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道德观念。一些中介传销机构发放的虚假广告,更是使一些同学不仅失去了金钱,还容易产生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感,在本就出现“信任危机”的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3.滋生金钱心理。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是引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商家从而能取得更大的收益。校园广告虽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方便,但其最看重的还是学生口袋里的钱。这种极强的功利性,极易误导学生,使其滋生金钱心理。4.影响心理健康。校园广告带来的各式各样的信息,给一些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冲击,外界与自己的想象不同,容易造成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心理健康。5.影响日常行为习惯。部分校园广告随处乱贴,脏乱差的广告环境,易引起一些同学跟风张贴,养成不良习惯,严重破坏校容。还有部分校园广告以传单形式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而且只管发放不管其他,致使一些同学养成了随手乱扔传单的恶习。

二、加强校园广告管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多管齐下,加强对校园广告的管理

1.设置校园广告专区。通过对济南高校走访调查发现,各种广告的张贴很不规范,在短时间里,宣传广告会相互覆盖张贴数次,这种投放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也达不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设置广告专区,可以使广告宣传集中起来。既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接收校园广告信息,也有利于美化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2.设立专门部门,及时清理垃圾广告。校园广告中存在许多不良广告,这些广告往往张贴在卫生间等隐蔽场所,包括:四六级助考,考研助考,贩卖各种答案等。这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极易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不良影响,助长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需要设立专门部门,加强对进入校园的广告的甄别,严禁不良广告进入校园。而对于已经进入大学校门的不良广告,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不良信息在学生中蔓延,从而为大学生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3.主动吸引优质广告进入校园。校园广告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但校园广告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为使更多的校园广告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积极影响,学校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吸纳优质广告。如让更多优质培训机构进入校园进行宣传,并在宣传栏内张贴富有创意的广告海报,提高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能力。4.发展校园公益广告。公益广告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人们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校园公益广告更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教育性、公益服务性和艺术审美性。校园公益广告可以看作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手段,加大对校园公益广告的发展力度,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提供新的途径。

(二)充分利用大学生自身在校园广告管理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篇5

[关键词]辅导员;引领学生;践行;大学精神;文化

辅导员在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大学校园精神和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双管齐下,全方位监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缩短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

一、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辅导员要想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必须明确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大学文化是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大学文化也是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和教学战略,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和根本,学生和教师都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空间背景,围绕校园活动展开,不断积累沉淀,并把大学文化作用于学生和教师的行为和思想中。大学文化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大学特有的文化景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所形成的大学发展目标。虽然大学文化是隐性文化,但是大学文化充满整个校园,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文化也是大学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大学精神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的发展。辅导员作为大学文化和精神践行者,在大学精神和文化传播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辅导员在大学精神和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关键环节,建设的主要形式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校园文化和精神建设的关键实施者。辅导员已经成为大学管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辅导员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参与到大学文化和精神建设中。辅导员也是大学文化和精神建设的动力,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进而弘扬大学文化和精神。辅导员的角色有以下几个:一是校园文化和精神的创造者,二是校园文化和精神的组织者,三是校园文化和精神实施者,四是校园文化和精神的引领者,五是校园文化和精神的服务者。辅导员在大学中主要会为学生讲解以下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二是《中国近代史》三是《形势与政策》。辅导员和学生接触的比较多,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中比较符合学生意识的文化精华会被保存下来,成为大学文化和精神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辅导员在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大学文化和精神中的作用。大学是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大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辅导员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学生和大学领导者,和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是大学的主要群体,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活动都是围绕大学生开展的。辅导员会在校园内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辅导员主要负责当代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合理利用校园资源。辅导员可以定期举办以下活动:一是艺术欣赏,二是歌曲表演,三是舞蹈表演,四是书法,五是绘画,六是摄影,七是辩论,并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起到引导作用。

辅导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专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大学辅导员还需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协助院校制定学生管理方案,二是检查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三是三好学生的评定,四是学生标兵评选,五是优良班级的评定,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做到细心,精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文化和精神建设中,网络文化成为大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网络信息量非常大,辅导员必须起到引领作用,取其精华,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辅导员已经成为大学文化和精神建设的服务者,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着想,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合理规划,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机会,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多阅读书籍,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身作则,为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辅导员还需要多和教师进行学习,多和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

三、辅导员引领学生践行大学精神与文化的几要素

要想充分发挥出辅导员在引领大学生践行大学精神和文化中的作用,高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大学辅导员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出辅导员在引领大学生践行大学精神和文化中的作用。高校管理人员还必须认识到加强辅导员培训的重要性,丰富辅导员培训形式,加大辅导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辅导员内部需要定期开展研讨会,研究分析日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问题,就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大学生践行大学精神和文化有很大影响,辅导员必须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行动去感染当代大学生践行大学精神和文化。高校还需要在辅导员内部设置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表现不佳的辅导员,高校也要给出相应的惩罚,规范辅导员的行为。高校辅导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学习:一是政治思想理论,二是时事政策,三是学生事务管理,四是就业指导,五是职业生涯规划,六是管理学,七是社会学,八是心理学,九是美学。在新形势下,高校和社会对于辅导员的要求都比较高,对辅导员的内在修养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不断补充知识,才能做到有问必答,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自身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辅导员要时时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变化,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必须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对此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辅导员要对于自身的工作作出合理归化,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

辅导员的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家长,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学辅导员会管理一个或者多个班级的学生事务。辅导员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的理想,坚定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做到自爱,自尊,自信,培养当代大学生用于克服困难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维护校园秩序。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辅导员要针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采取帮助对策,可以让学生进行勤工助学,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完成学业。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辅导员必须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辅导员还需要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辅导员要结合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生管理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有效管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践行大学精神和文化。辅导员还需要协助教师对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告知给家长,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管理。

篇6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内涵;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肖妍玎(1974-),女,江西遂川人,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45-02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成果和价值认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它是学校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是历史形成的群体人格,不仅左右学校的办学和教学,还决定着一代代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作用,决定着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产生于高等学校校园里的大学文化与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担负着培育人才的主要功能。丰富的特有的大学文化通常会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办学地点的自然地质特征和区域文化的特性、学校性质和办学特点、大学历史、大学精神。只有在熟悉办学地点的自然地质特征和区域文化的特性,掌握学校性质和办学特点,参透大学历史,充分理解大学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表达出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校址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文化特性

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包括气候、水资源、地理和地形、土坡、植物、空气、动植物种群、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拥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不同的物质文明,相应地,也产生了不同的精神文明。这些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文化。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区域文化。诸如,分布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两省境地内有江淮文化;古徽州一府六县是徽文化;山东地区的齐鲁文化;河北和山西、陕西的中北部地区的燕赵文化;陕西地区的三秦文化;山西大部、河南北部和中部的三晋文化;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西北部和河南南部的楚文化;以太湖为中心的江苏、浙江、上海地区的吴越文化;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的岭南文化;辽东地区的东北文化等等。这些无不说明: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当地文化逐渐演变成了与地理位置、地域特点相关的区域文化。

我国大学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阔,截至2009年6月19日,我国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普通高校1983所,加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0所高校,共计1993所普通高校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高校由于所处办学地点不同,其校园文化也深受不同的区域文化影响。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多数高校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营建,校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如进入山东大学校门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大成广场。“大成”即万世之表孔子,广场以儒家思想核心“礼乐”为景观重构的导则与要素,强化轴线与序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气质和厚重的鲁文化。而与“大成广场”相呼应的是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稷下广场”,“稷下”取自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圣地“稷下学宫”,代表着学术自由。史载“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尊宠之”,意指思想自由、开放办学的此地学派林立,学术兼容,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山东大学副书记李建军在“稷下广场”落成典礼上发表讲话时说:‘大成’取自鲁文化,代表道德;“稷下”取自齐文化,代表学术。道德和学术是大学最深厚的两大底蕴。齐风与鲁韵并存,道德共学术一体。由此可以看出,山东大学所倡导的校园文化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

二、学校性质和办学特点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

根据武书连在《再探大学分类》中所言,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不同的大学因其不同的办学性质和办学特点呈现出不同的校园文化特征。

在学校传统、校风等方面,不同办学性质和办学特点的高校具有不同内容的校训。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首都医科大学校训“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中国医科大学校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等集中体现出医学类院校倡导“扶伤济世”、“厚德仁爱”、“救死扶伤”的传统医学精神的校园文化。而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华东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等则体现出师范院校多倡导“学为人师”、“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反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精神的校园文化。

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等方面,大多数高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校园景观营建。如农林院校校园营建时常常与农场、林场等相结合;医学类、佛学院多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佛教植物菩提树。如广西中医学院提出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并改建和装修了药用植物园,补种增种了许多壮族地区地道药材和名贵药材,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基地。

不少高校根据自身性质和办学特点命名校园道路和景观的名称。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香樟路;江西中医学院校园道路以中药名称命名的“当归路”、“知母路”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是用与其航空航天特点关联的“长空路”、“翔宇路”、“凌云路”等名称命名的校内道路名称;而河海大学校园道路和景观的名称则是用尽了江河湖海名称,再加上三峡、小浪底,反映出学校与水有着的深厚的渊源,表达了河海人的“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的理念;山东大学对于校园里道路的命名,南北统称为德,东西统称为圣,寓意就是要让同学们与先贤比肩。不难看出,这些名称都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大学历史

大学的历史是一个大学不断维护传统和进行变革、适应环境的过程,而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成果和价值认同。一所大学历史越悠久,其培养的学生越多,文化积淀也越深厚,学校的声誉也越高。校园文化在学校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逐渐积淀,不断吸纳、更新,最终存续下来,形成自身的特色。因此,大学历史是影响校园文化内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学校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校园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

世界上知名的大学往往都有悠久的历史。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目前声誉最高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批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近代国立综合性大学,诞生于清王朝,经历了民国、解放、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校园景观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秀丽特色的风景如画的“一塔湖图”,从清代的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理念到“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北大人给了自己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在这里你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而这正是北京大学的大学文化精粹所在。

目前,相当多的高校在校园整体布局中将学校的历史、传统、事迹以雕像、纪念碑、名人手迹、长廊文化、大楼名称等形式潜移默化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利用这些历史文化古迹对大学生进行关于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学校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从而以母校为荣,以此起到激励、凝聚人心的作用。例如同济大学的“一二九”纪念园;南京大学为记录学校经历的若干历史阶段而命名三江路(三江师范学堂)、两江路(两江师范学堂)、南高路(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东南路(国立东南大学)、中大路(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园道路名称;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内为纪念享有世界盛誉的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博士而命名的“先骕楼”,等等。

四、大学精神

在高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最能反映一所高校校园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即校园精神。如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美国西点军校的“责任、荣誉、国家”及国防科技大学的“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等。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蓄”而闻名;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传世;南开大学以“允公允能”而立校,正是这些具有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使得这些名校经久不衰。

大学精神是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高等学校的最高原则在于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精神和勇气,高等学校的全部魅力在于其特有的传统和精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能称之为名校的学校,一所办得成功的学校,都是因为有富于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都是因为有健全的校园文化精神品格。如果说一所大学没有自己的大学精神,这所大学也就没有自己的风格,也就很难发展立足。就如同国无国魂、民无民志,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各个大学往往把大学精神凝练为校训,汇集形成为校风和学风。校训在英语中称为Motto,Motto起源于意大利,翻译成中文就是格言之意,用在学校校徽上即可翻译成校训。而根据《教育大辞典》所注释,校风的定义为:“全体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在长期教育、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是一个学校领导作风、教师作风、学生学风的集中反映。它的内容包括: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学习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而所谓“学风”,泛指学校、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求学和治学的风气。

校训和校风都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折射出学校的追求价值,是团结、凝聚学校师生员工,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和影响他们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力量。不同的是,校训是有形的,能实实在在的看到、听到。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基于时代要求、学术传统、学科特色以及服务社会的行业的不同,各校都形成了既具各自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校训。而校风和学风是无形的,犹如空气和阳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环境。它是学校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教育实践,在师生员工中逐步形成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生活在这一环境里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针对性和渗透性,能直接反映学校的特色,给全校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导向,培养良好的自我规范自身行为的内驱力和自制力,渗透于大学的各项管理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度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精神环境,给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们以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肖妍玎.论大学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2,(8):142-143.

[2]程利.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78-80.

[3]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研究[J].与现实,2006,(2):178-180.

[4]王冰.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芦苇.构建校园文化精神——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J].宁夏教育,

1999,(12):12.

[6]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4):51-56.

[7]陈川.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4):142-144.

[8]吴艳,肖颖.历史文化视野中的高校道路和景观命名[J].江西社会科学,2006,(8):179-182.

[9]程莹,刘念才.世界知名大学建校时间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56-63.

[10]孙华,陈威.北京大学校园形态历史演进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12,(3):37-43.

[11]郭贵春.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2,

(13):14-15.

[1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3]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400.

篇7

关键词: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实践能力;综合性

高校文化与文化场所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特色的文化。校园文化不能漫无目的毫无逻辑,而是借助一定的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构建大学生精神财富。结合校园文化新特色、新理论、开辟新方法,大力推广校园特色教育。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使大学能够培养综合性人才,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增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 校园文化对人文素质教育促进

校园文化主要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校园文化科技人文活动的培养,对学生内心价值观培养,给予无限熏陶,在开展校园文化过程中突出教育者目的以及受教育性,对大学生生长过程中提供帮助,继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开具别具匠心的文化主题。根据重要纪念日组织教育主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犹如,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无法忘记这些给我们留下一辈子财富的老一辈。可歌可泣的中国革命历史。深入挖掘这些纪念日,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增加现代人对历史的重温,结合开展现代教育,对校园文化活动将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为老一辈做出的可歌可泣的肯定。无论是为大学生还是为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具有很大意义与价值的事情。

根据时政,开展对现代大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到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对欧洲国家及北美洲国家有个真实的了解,了解当代国家时政,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保家卫国。对于一些重大时政,比如对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及一些有关国家重大工程具有一定的认识。

2 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高等院校是将文化传给一代又一代的地方。每个人包括学生和老师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并不是几次课、几次报告、几次谈话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依靠环境、氛围以及精神文化的影响,然后影响到你的学弟学妹,也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及小河无以成江海,这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那么就需要我们通过什么来展现大学生人文素质?

(1)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力量

在当前网络时代,网络占有无可比拟的位置,构建大学生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和论坛发挥自己的作用,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参与到其中,使学生在平时就受网络文化熏陶,培养社会道德。正确恰当的理解网络,感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而不是只知道上网打游戏,有很多大学生只知道用来上网,而不知道正确的试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网络可以让我们及时地了解文化时政,可以更好地感受文化熏陶。

(2)开具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学风

举办师生互动活动。教师是教育之本是党的一贯政策。办学是以有优秀的老师为前提,这是新时期新教育。学生的教育责任更在于老师,老充分了解老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责任并充分利用好。各学院应组织教学院长导员等等举办寝室叠被大赛、文明寝室、拔河比赛等活动。来丰富大家业余活动,而不是玩游戏那些低俗的东西。

文艺娱乐活动,高校文艺活动离不开音乐舞蹈之类,适当的举办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歌舞晚会、诗朗诵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充分展示大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性,开发生健康发展与能力的锻炼,陶冶大学生情操,开发大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塑造大学生性格稳定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大学生潜在智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改进大学生健康思想以及政治教育的恰当办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主要是利用大学生课余时间有目的性的深入到社会当中,深入底层当中,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真实情况情,投身到地方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有生产实践、理论宣讲、参观访问、挂职锻炼、科文化下乡、扶贫支教、医疗下乡、社区共建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志愿活动服务社会,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促进专业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并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长才干、开阔视野、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举办学术文化活动和竞赛活动

学术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知识。在举办活动的时候举办方的出发点就是以锻炼学生本身自我能力为前提,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性与娱乐性,学院与学院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通过举办活动联谊之类,或者学术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最前沿的东西,人文发展,不断地培养学生自己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精神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怡.教育的本质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化[J].中国大学教育,2005, (12):43-45.

[2]胡显章,程钢.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

学,2005,(12):40-4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民办高校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篇8

素质教育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教育届界的关注,人文素质教育正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在大学校园中人文素质也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但如今高校当中对于人文素质的教育开展。与其被社会及学生的需求程度是相悖的,学校应该重视丰富特色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掘两者之间的可逆性影响加以创新利用,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适应如今社会,对具备高素质综合性文化人才需求的关键,因此开展人文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创新,是顺应时代浪潮的必经之路。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强身健体方面的教育是健康教育,这是具有实际物体的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是比较虚化摸不到的精神教育,精神领域的升华即是人文教育的目的。人文素质包含着思想文化、心理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这些集中体现着人们精神层面的水平,思想及道德文化是人文素质的重点,对心理文化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决定着心理的健康状况的良性发展,教育事业的奋斗目标,是培养出优质的有用人才,健全完整的人才是优质有用的完整体现,精神层面的富足是其它发展的基础,只有人文综合素质与学科基础知识具佳的大学生,才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

人文素质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塑造意义。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具有塑造作用,许多校园文化方面建设体现的是表面化,然而真正的素质建设工作却形同虚设,大学校园往往看重的是政绩,对学生人性的培养是严重的忽视状态,师资力量薄弱也制约着综合素质的培育,校园更乐于将教学重新转移到提高主科教学质量上,殊不知人文教育的缺失对提高校园文化质量,起到了拉低水平的作用,忽视精神思想教育就等同井底之蛙,校园文化的建设无论怎样付诸努力都较难完善,从微观上讲,缺少人文的教育明显削弱了校园文化的构造进程,从宏观上看也无利于社会主义综合事业的改革发展。

校园文化对人文素质教育起到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是围绕着校园开展的,一系列关于校园风貌及学习风气的传播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传达校园优秀的政治面貌,对社会主义特色化校园的展现是淋漓尽致,良好的学习风气影响着大学生在校园中,如何积极主动性的应对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将正能量以热浪形式相互传递着,用耳濡目染来形容其产生的力量并不夸张,学生沉浸在营造的和谐氛围当中,对围绕党的政治方针开展的宣传活动,潜移默化的接收并沉淀于心,促进了学生对于政治思想的进步渴望,对于党的建设也是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因此,致力于素质教育的大学校园,着眼于发展更为全面综合性的大学生,校园文化的特点是充分值得被发掘研究的,借助于得天独厚的特质,充分加以整合才是资源的有效利用。

校园文化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意义

强大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校园更像是一个现实社会的缩小版,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凝聚起来,这是文化特色的集中表现。大学生通过文化活动的参与,集中化的吸取思想道德的熏陶,通过对价值观、世界观等符合党政建设的,具有强健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思想广泛宣传,激励着在校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等方面提高的积极陛,对生命及所存在的意义更为重视,使他们积极面对人生而不虚度光阴,提升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利催化剂。

校园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结合

结合的途径。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主导力,教师是教育的关键,那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就是重点,提升自身榜样作用及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使教育更具说服力的作用,教师如果人文素质较低,谈何教育出素质高的学生;其次人文教育的促进作用正是大学校园文化所需要的,所以校园文化如果想开展的更顺利,有效的借鉴汲取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精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生活娱乐的途径,利用学生参加校园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人文教育养成是较为自然的举措,两者是非常值得大胆创新结合的,两者不经意间的融合,起到的化学效应也更加强烈。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校园内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相结合并不冲突反而起到互相优化的作用。

篇9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美文化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

一、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及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方针的确立,大学英语改革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作为如今高校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是旨在培养英语学习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一套集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大学英语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若读者细细翻阅该书,就会发现本系列教材书不仅秉承一贯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学习技能,而且弥补了作为非英语专业用书中可能会遗漏的英美文化知识的介绍,如英美文化、历史、地理、人物知识的讲解和相关知识的链接。这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使他们在日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使用英语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日后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英美通俗文化的展现

《新视野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视野》)充分抓住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其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产物展现在文章之中,引发其共鸣,使之对西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目的。

如《新视野》(第一册)第二单元“Deep Concern”,描述的就是当前热议社会话题之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章中15岁的女孩Sandy扎耳洞、化浓妆、听摇滚乐、穿奇装异服、不听父母管教,简直就是一个“问题少年”。这样一个人物让学生们表现得异常兴奋、兴趣盎然。原来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家庭关系也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家庭类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甚至爆发了激烈的辩论,整个课堂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话题对学生参与兴趣的激发作用。通过最后总结,学生发现亲子关系的和谐不仅是我国父母、孩子关注的话题,整个世界的父母、孩子双方都需为之努力奋斗。

再如《新视野》(第一册)第七单元“Face to Face with Guns”,文章中竟然还提到了中国孩子喜欢吃的美国快餐肯德基炸鸡块。学生们都知道肯德基这种食品,但是一旦问及它的起源、历史和文化史,大家就知之甚少了。所以这个时候适时地将美国餐饮文化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并且主动参与的热情也会高涨。而课后有一项Online Resources把相关的网页也列举出来,方便学生查找相关信息,可谓非常体贴周到。

三、英美社会文化的体现

“The Trashman”来自新视野(第一册)第六单元,讲述的是一位垃圾工的故事。文章中一段话让中国学生感触到中西方职业地位的差异:

“...‘Listen,lady,I’ve got an IQ of 137,and I graduated near the top of my high school class.I do this for the money,not because it’s the only work I can do’...”(第九段第三行)

让学生感到诧异的是,为什么做垃圾工可以make money(赚钱)呢?原来,在西方做体力劳动的人较少,因此像管道工、垃圾工等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多劳动的前提下是可以赚不少钱的。

美国人留给学生的感觉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开朗、乐观但散漫、时间观念差等。而“Time-Conscious Americans”这一课的学习(出自《新视野》(第二册)第一单元)为美国人正名。原来除了以辛劳、认真、视时间为生命而闻名世界的日本人和德国人之外,美国人也有紧迫的时间危机感。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以往供英语学习的教材僵化死板,只就语言点的讲授而学习,这样的教材只讲皮毛,不能深入考察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语言学习者只有充分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将语言应用自如,在文化交流中不犯错误。

四、英美历史文化的展现

《新视野》(第二册)第五单元“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中提到了一种名为Prince Albert(阿尔伯特亲王)品牌的香烟。而Prince Albert正是Queen Victoria(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学生们虽然对于英国历史并不太了解,但是大概都知道英国历史中有一位杰出的女王――维多利亚。利用现有知识做基础,再加上教师之后的补充,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英国十九世纪的社会背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一个知识点扩大,再延伸,学生的知识就由点及面了,日后还会形成立体知识,自然也就融会贯通了。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材的设置应充分关注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要把课本和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其英语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将文化元素加以扩大,使其全面完整,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这应该是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课堂话语 话语时间 中英文比例 提问方式 反馈方式

教师话语作为课堂话语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传输知识的媒介,英语教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如何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便成为今年来研究的重点,而教师话语研究的成果也颇丰硕,从一开始的翻译国外的文献资料开始,一大批研究论文、报告也相继问世,如赵晓红在1998年在《外语界》发表了《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周星,周韵于2002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等,这些研究为我们今后的科研、教学都提供了生动、详实的资料。西部地区三本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许多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对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大一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80%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低于90分,也就是说这些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不及格,甚至有些学生的成绩仅仅只有四五十分。因此我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也因此变得更具自己的特色。

一、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五位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大学英语课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五位教师的课堂话语进行录音、对比、分析,揭示中教师课堂话语特点。五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均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 4》 (第3版)的文章,授课对象为会计系、财经系平行班的学生。为了全面真实反映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特点,本文采用了自然调查的方法,随机对上课班级进行了录音,确保了录音的真实性。随后将录音进行转写,并就教师课堂话语时间、中英文比例、提问方式、反馈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结果

1.教师课堂话语时间。教师们的课堂授课时间都为50分钟,根据录音计算出的五位教师课堂话语时间如下图:

在这50分钟里,5位教师的课堂话语时间都超过35分钟,也就是70% 以上的课堂时间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而讲授的内容相似,课文作者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字词的含义、用法,长难句的语法结构分析及翻译……学生们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回答教师提问,在老师的要求下朗读课文或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造句等,而学生本身的需求被忽略,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自由提问、讨论、思考。

2.中英文比例。在一、二本院校,大学英语已基本实现全英文教学,但由于长青学院大多数学生来自于甘肃本省,且部分学生家在农村、山区,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理解全英语授课的内容,所以在这五位教师中,所有教师课上都运用了汉语,而且汉语的使用量超过50%。当然,我们不能以一个教师的英语说话时间来完全判定他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但课堂中运用英语的时间较少是不利于学生语言的输入的。

3.提问方式。教师课堂提问一般分为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和参考性问题 (referential question),而在课堂中,5位教师大多采用展示性问题,以点名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如:Do you know what happened on September 11,2001? Should we believe everything experts tell us? What’s the shape of the earth? 下图为五位教师课堂中展示性问题及参考性问题的出现数量。

通过录音分析,教师一般会在课堂刚开始时提问一些参考性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热身训练,一般这些问题和学生的态度、倾向有关,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等。但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学生的语言非常简单,回答不到重点,通常在老师的帮助和提示下才能完成回答。而回答展示性问题时仅仅就事论事,不会进行发挥。

4.反馈方式教师的反馈方式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不同的刺激和影响。正面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同;而消极反馈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沮丧,通常情况下教师的反馈都以正面反馈的形式出现,旨在多鼓励学生。

三、结语

通过对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不可撼动,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教师角色不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不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将不会有大的进步。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适当缩减教师课堂话语时间,调整中英文比例及提问方式、反馈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出,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