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消费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消费研究

篇1

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率先提出要“把本省建成旅游强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南京将借“2014年青奥会”的契机,大力发展青年大学生的旅游事业,故本文选取青年大学生群体――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旅游消费的现状和消费心理,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当代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杜绝浪费现象和盲目攀比。

调查范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采访法(包括发放问卷,发送电子邮件、面谈、电话访问);抽样方法:配额抽样(非随机抽样);样本概况:问卷设计考虑到了江苏省的旅游实际和大学生的特点,问卷17道题分别从对旅游的态度、出游的目的、出游时间、消费主要来源、食住行的档次选择、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调查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决策情况。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问卷回收率为91.5%,其中填写问卷的男生有129人,女生54人,其中122人为独生子女,41人为贫特困生,这些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有82人,来自中小城市的74人,其余的来自大城市,收回的问卷全部有效。

一、问卷调查结果

(一)对外出旅游持何种态度

问卷备选项有非常赞同、赞同、不好说、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调查结果是选择“非常赞同”的有80人,占43.7%,选择“赞同”的有40人,占21.9%,选择“不好说”54人,选择“不赞同”5人,“非常不赞同”4人。

(二)考虑外出旅游的原因

这是多选题。问卷备选项有开阔视野、放松身心、丰富生活、体验新奇、探亲访友、结交朋友、被他人尊重、购物、其他,调查结果分别为102人、101人、91人、57人、29人、16人、1人、11人和13人。

(三)旅游活动前获取旅游相关信息通常的渠道

这是一道多选题,问卷备选项有亲友推荐,上网浏览,电视,电台,报刊、杂志、书籍,校内海报,传单,向旅行社咨询,其他,调查结果是选择“亲友推荐”有80人,“上网浏览”120人,占65.6%,另外选择““电视”37人,“电台”7人,“报刊、杂志、书籍”39人,“校内海报”10人,“传单”16人,“向旅行社咨询”35人,“其他”10人。

(四)平均每年出游的次数为

选择“基本没有”的有46人,仅占25.1%,选择“1―2次”有85人,“3―4次”32人,4次以上有20人。

(五)选择出游的时间

这是一道多选题,选择“寒暑假”有115人,占62.8%,选择“ 五・一 ”41人,“十・一”31人,“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26人,“ 双休日”33人,“其他”18人。

(六)学生通常会选择旅游目的地的类型

这是一道多选题,有110人选择了“自然风光”,占60%,选择“历史遗迹”71人,选择“休闲度假”57人、“主题公园”51人、“民族风情”33人、“现代都市”20人、“体育健身”9人、“宗教旅游”2人、“红色教育旅游”7人和其他12人。

(七)在过去的旅游经历中,每次旅游平均停留时间

选择“1―2天”的人数有67人,占36.6%,选择“3―4天”70人,占38.3%,选择“5―6天”和“6天以上”的人数仅分别为29和17。

旅游消费的主要来源是主要是由“父母支付”,该选项有111人,占61%,“兼职收入”为39人,“奖助学金”20人,“其他”的仅有13人。

(九)每次出游的平均花费

该选项基本呈正态分布,选择“200元以下”仅有23人,仅占12.6%,选择“200―400元”31人,其余均为400元以上,各选项“400―700元”、“7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的分别为53人,51人和25人。

(十)出游时一般倾向于选择的酒店

““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花费较少的酒店,如“经济型酒店”73人,占39.9%,“招待所”48人,还有33人选择在“亲朋好友”住宿。

(十一)出游时一般选择乘坐的交通工具

这是一道多选题,选择“飞机”23人,“火车”75人,“轮船”很少,仅有6人,选择“旅游巴士”57人,“公共交通工具”61人,“自驾车”25人。

(十二)在大学期间通常选择的出游结伴方式

这是多选题,选“独自一人”的有50人,“与同学/朋友一起”选择人数最多,有106人,占57.9%,“与家人一起”65人,“与男/女朋友一起”50人,“与网友/驴友一起”最少,仅有7人选择,另外“班级或社团等集体旅游”和“其他”人数分别为14人和9人。

(十三)在大学期间通常选择的出游旅游方式

选择“自助游”91人,占49.7%,“旅行社团队游”56人,“半自助游”36人。

(十四)制约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

这是多选题。“资金”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有117人占63.9%选择了该选项,“时间”选项也很重要,有96人,“安全”、“路程”、“民族差异”、“ 服务质量”和“其他”分别为62人、53人、18人、16人和14人。

(十五)认为外出旅游时最关注的因素

“安全”是首选因素,有100人选择了该项,占54.6%,“交通状况”、“住宿条件”、“饮食”、“纪念品”、“娱乐项目”、“服务质量”和“其他”的选择人数分别为57、47、35、10、23、3和11人。

(十六)促成大学生作出旅游消费决策

这是多选题,“旅游淡季时的减价优惠”最能吸引大学生作出决策,有113人选择了该项,占61.7%,“旅游目的地推出促销活动”71人,“有吸引力的旅游广告宣传”78人,“能够获得您喜欢的纪念品”67人。

(十七)对大学生作出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程度

影响很大的是旅游花费、个人偏好和家庭经济情况,较有影响的因素是旅游目的、旅游目的地距离、旅游目的地属性、旅游地交通便利情况、旅游地交通氛围、住宿餐饮设施、娱乐购物设施、旅游产品质量、同行者的意见、旅游消费潜在风险。

三、得出结论

(一)大学生对旅游持看好态度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为了开阔视野、放松身心、丰富生活等原因发自内心地赞同旅游这种行为,学生主要通过上网浏览和亲友推荐的方式来获取旅游相关的信息。75%的学生都有平均每年最少一次的出游经历。由于大学生有较长时间的寒暑假,所以绝大多数会在这样的长假期间选择出游。

(二)大学生总体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由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获得,资金成了制约他们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整体来讲,学生的食、住、行、游、购、娱消费水平较低,外出的停留时间在4天以下的占到75%,绝大多数人旅游过程中会选择在经济型酒店或在亲朋好友处寄宿,乘坐交通费比较低的火车和旅游巴士,较少会考虑飞机、自驾车旅游,大学生每次出游的花费呈正态分布,选择“400-1000元”人数处在分布的中央。

(三)旅游目的地等选择能较好反映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求决定了他们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向往,选择者占了60%,他们出游愿意有同学或朋友相伴,选择占了57.9%,将近一半人愿意选择“自助游”这种方式。

(四)旅游消费决策因素影响程度

“旅游花费”、“个人偏好”、“家庭经济情况”是消费决策最大的影响因素,较有影响的因素有:“旅游目的”、“旅游目的地距离”、“旅游目的地属性”、“旅游地交通便利情况”、“旅游地文化氛围”、“住宿餐饮设施”、“娱乐购物设施”、“旅游产品质量”、“同行者的意见”和“旅游消费潜在风险”。

四、相应对策

(一)旅游经营单位应根据大学生特点设计旅游产品

由于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酒店餐饮等旅游经营单位应该考虑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提供一些既物美价廉又能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旅游商品,尤其是旅行社,可以根据大学生爱好“自助游”这种旅游方式作足文章,在大学生爱好的网站上宣传。

(二)大学教师应该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

大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成熟,对旅游活动也不是很了解,作为教师,应该作好教育工作,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讲文明、合理消费、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懂得保障出游时的安全。

(三)学校可适度组织旅游活动

篇2

[关键词]城乡差异;大学生;人情消费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8-0085-08

人情消费有着不同的定义。如《大学生群体人情消费研究》一文认为,凡是和同学在一起的娱乐,增加同学间、朋友间的关系的相关消费行为,均可以被视认为人情消费。[1]《论当前中国农村的人情消费》中对人情消费的界定如下:“人情消费,指的是在自愿情况下,因为人际关系而非自身的直接消费支付给他人的支出。”[2]我们认为,人情消费与感情消费有所区别,在人与人之间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考察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就不能只停留在以感情为消费目的。因此,本文对大学生人情消费界定为:个体在与自己关系密切或者存在一定关系的他人遇到人生重大事项时,为表达祝贺等心意而以礼物或金钱的形式对他人表示自己的心意,目的是为了在自己所生活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所需要的支持和心理上的满足。本文面对的问题是,既然社会个体的行动深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那么,深浸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否会呈现出结构化的差异,亦即生源地的城乡差异与大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及存在哪种关联。本文以辽宁某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为实证材料来源。

一、研究设计

(一)概念的操作化

针对大学生人情消费,本文特从大学生人情消费项目、消费目的、消费频数、消费数额、消费数额选择的依据等方面着手考察。针对城乡差异,笔者从城市与农村两个方面着手,但在城乡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郊区,它作为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枢纽,并存了城市与农村的特点,为此,本文将城乡这一变量进一步操作化为城市市区、城市郊县城区、城市郊县农村(在下文的论述中分别简称为城市、郊区、农村)。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大学生人情消费项目、目的、数额进一步操作化,列出可供测量的维度,即如大学生人情消费项目:老乡会、生日聚会、请客吃饭、轮流坐庄等。大学生人情消费目的:思想情感的交流、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源等,详见文中的数据分析部分。

本文选择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调查地点,选择沈阳师范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作为被调查对象,共发放9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份。不可否认,本文的调查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受环境因素等的限制,笔者不能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直接选择沈师的各个学院为一级抽样单位。其次,本次调查的时间选择在三月份,此时大四的学生多不在校内、大三学生有课程的要求不能离校,准备考研的同学会聚集在图书馆,这使样本内部层次间的比例存在偏差。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的可行性,这正反映的是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二)问卷的设计

根据操作化的结果以及问卷的设计要求,问卷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个人信息,问题涉及到性别、年级、生长地、身份归属等;第二部分为人情消费消费项目、目的、数额、选择数额的依据等有关人情消费行为的问题;第三部分,大学生对人情消费的看法等相关的几个问题。三个部分的问卷内容,试图直接间接的了解大学生人情消费的行为特点与大学生对人情消费的态度。此处要说明的是本文设置性别、年级、身份归属等问题,看似与研究内容无关,实则不然,身份归属如团员、党员等是与人情消费项目中“评优、评先等的人情消费项目”相互对应的,目的是为检验数据的可信性,减少研究过程中的误差。

二、数据分析

依据问卷问题展开的顺序,数据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大学生人情消费的特点

1.大学生人情消费的项目表现

从表中显示的数据,整体来看,大学生的日常人情消费项目主要是“寝室或者班级聚会”、“和同学出去旅游”、“生日聚会”、“互相帮忙与互还人情”、“过年过节的费用”,分别有59人、59人、43人、35人、30人选择;选择其他项目的人相对较少。换个视角观察这些数据发现,生长环境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项目的选择,构成总体的三项:出生在城市的大学生、生长在郊区的大学生、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项目上,各自的独立选择与总体一致,所不同的是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在人情消费项目上存在差别,但这种表现在选择的人数的差别,例如在“互相帮忙与互还人情”、“过年过节的费用”这两个人情消费项目上,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选择的人数相对来说较多,在“生日聚会”、“寝室或者班级聚会”、“和同学出去旅游”人情消费项目上,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无论是在哪个人情消费项目上,郊区长大的大学生相比其他两者,人数相对来说较少,个别例外。

2.大学生人情消费次数的表现

大学生人情消费的次数主要以“不是很频繁”为主,超过50人;其次为“频繁”,不到20人;选择“非常频繁”、“比较频繁”的人数不到10人。人情消费次数表现为不是很频繁时,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生长在城市郊区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到20%,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在40%至50%之间。当人情消费次数表现为“频繁”时,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40%,生长在郊区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到20%,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接近50%;此外,在人情消费次数为比较频繁时,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也大于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的人数。

不难发现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与生长在郊区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频数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为使上述的分析结果更加显而易见,见表2。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消费;消费行为;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恋爱在高校校园中屡见不鲜,恋爱消费问题也成为了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渴望浪漫、追求时髦、接触时尚,缺乏对爱情的理性思考,物质基础就成为了他们衡量爱情真挚与否的重要指标,所以,其恋爱消费成本较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温州市大学城五所高校的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策略,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业。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大学城的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2份,回收率为86.4%,其中,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8%。所有调查对象中,男生220人,女生205人,其中,大一108人,大二115人,大三90人,大四及以上112人。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共设置20个单选题、15个多选题和1个开放式题目。

3.数据收集。该调查研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恋爱消费用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恋爱消费用途中,32.6%用于外出就餐,26.5%用于通讯费,25.8%用于购物消费,12.4%用于旅游消费,其他占2.7%。由此可见,吃、喝、玩、乐是大学生恋爱的主要消费用途。据调查,礼物消费是大学生恋爱的最昂贵消费,除了传统的鲜花、巧克力、毛绒娃娃等之外,数码电子产品如苹果手机、笔记本电脑、相机等及金银首饰等昂贵礼物也成为恋爱消费信贷趋势。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用礼物价格高低衡量爱情是否真挚的不良风气。

2.恋爱消费来源分析。大学生是没有经济能力的群体,其恋爱消费均来源于家庭、奖学金、兼职等途径。调查结果显示,72%的大学生其恋爱消费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用,15%的学生恋爱费用靠兼职或勤工助学的方式获得额外收入,3%的大学生恋爱消费通过奖学金获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恋爱由其父母买单,他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的挥霍,无形之中也形成了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

3.恋爱消费结构分析。恋爱消费结构以外出就餐、购物、旅游和通讯为主,其中外出就餐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5.8%。另外,为了制造节日气氛,恋爱双方在各种节日花销和双方生日时也额外支出了大笔费用。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恋爱消费观引导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其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层面。大学生不良的恋爱消费风气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高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恋爱观和消费观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恋爱消费观。例如,开展恋爱消费观的辩论赛,让大学生在正反方的激烈辩论中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引起学生讨论。其次,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提倡节俭的生活习惯,明确节俭消费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三,高校可以开设理财课堂,对学生进行立才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理财意识和能力。

2.家庭层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是大学生恋爱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它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形成有巨大影响。父母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管理中,了解家庭收入,参与家庭各项开支预算,让学生体会父母负担,培养其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另外,家庭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还可以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社会层面。据调查,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受到当今社会很多不良消费文化的影响,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恋爱观和消费观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第一,政府应积极宣传、倡导勤俭节约的和谐消费理念,鼓励健康消费。第二,媒体可以借助其宣传平台优势宣扬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并批判西方享乐主义、浪费主义的腐朽思想,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

4.自身层面。大学生自身要提高个人修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第二,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朴实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骄奢逸之风。

综上所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行为,理智地思考和把握行为方向。

参考文献:

[1]侯雪松.浅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5(2):28.

[2]胡冬梅.“90后”大学生的恋爱过程成本及对策引[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6):32-34.

[3]张晓琳,寇跃灵.大学生恋爱高消费的调查与研究[J].高效管理,2013,(6):200.

[4]位焕弟.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7):88-89.

篇4

摘 要:文章对在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自主性强等特征。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0-0052-03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作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消费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消费已日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了加快推动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已将信息消费提升为国家战略,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互联网是现代社会经济系统中最具创新性的一个基础性设施,在信息传递时具有简便、快捷、信息新颖等优势,网络信息消费就变成当前的消费热点。

1 调查方案与数据收集

1.1 调查方案

网络信息消费是指在网络条件下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需求, 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消费活动,它在本质上属于精神消费[1]。大学生为了完成课程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需要通过网络信息消费来满足其信息需求和求知欲望,促进自身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而推动社会进步。而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完成是通过其具体的网络信息消费行为来实现的[2-4]。

1.2 数据收集

笔者在南通大学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南通大学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问卷的发放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6份,回收率为95.3%,其中,有效问卷277份,有效回收率达92.3%,满足样本分析所需要的最小样本数。从被调查者的性别来看,男生128人,占46.2%;女生149人,占53.8%;从被调查者的年级来看,大一60人,占21.7%,大二55人,占19.9%,大三58人,占20.9%,大四104人,占37.5%;从被调查者的专业背景来看,文科类96人,占34.7%,理工科类181人,占65.3%;从抽样的整体情况来看,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2 数据分析

2.1 网络信息消费的时间支出

研究将时间支出分成四段,频数分析显示,在277份有效问卷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1~3小时的最多,占51.3%, 3~5小时次之,占23.1%, 1小时以下最少,仅占9.7%(见表1)。

对大学生年级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进行交叉列联分析,分析显示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学生中大四学生占68.2%,在3~5小时之间的学生中大四学生占到45.3%,在这两个上网时长段里其他年级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少(见表2)。数据分析表明总体来讲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时间支出多,而且大四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时间支出要比其他年级的学生要多得多。究其原因:大四学生较其他年级相比有着更多的信息需求,如来自专业学习、升学深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信息需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满足。

2.2 网络信息消费的货币支出

问卷统计分析显示,56.3%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网络信息消费的货币支出为30~50元,其次是50~70元的占到20.9%,30元以下和70元以上比例接近,货币支出的分布比较集中(见表3)。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货币支出主要用于网络包月、在线课程费用以及其他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其中绝大部分大学生花费最多的是用于网络包月的货币支出,用于付费的信息产品与服务的货币支出比例不高,但同以往的研究[5-6]相比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意识有了明显地增强,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增高。

2.3 网络信息消费中的信息获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自组织、自学习的特征,需要获取课堂之外的各类信息来满足自己学习、研究、找工作,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而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就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从网络中获取所需信息。由于大学生兼具“学校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为此,他们作为网络信息消费主体而言其信息需求就可细分为学术信息需求和一般信息需求。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学术信息的用途主要是考研(81.6%)、完成平时课业学习(74.6%)和补充专业知识(49.6%),总体而言是围绕专业学习来获取学术信息。对一般信息的获取,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获取信息时有较强的兴趣导向性,76.1%的大学生获取一般信息是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70.6%的大学生是为了了解当前时事政治。被调查大学生在信息获取路径选择上比较集中,高达94.9%表示获取信息的工具是百度等各类搜索引擎,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来获取信息的比例并不高。

2.4 网络信息消费中的网络娱乐

网络娱乐类应用是当前网民在网络信息消费中使用率很高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也为喜欢时尚、对新事物充满热情的大学生群体所接受并使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6%经常使用网络音乐,63%的学生表示玩过网络游戏,58%的学生看过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其他网络娱乐应用使用比例较小。由于现在大学生中由于沉溺于网络游戏导致大学生学业荒废的现象屡见不鲜[7-9]。

3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特征分析

3.1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需求旺

网络信息消费始于信息需求,信息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的原动力[10]。构成信息需求的要件是人们消费信息的需要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必须依附于一定的消费主体才能产生作用。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来讲,他们处于求知若渴的阶段,亟须获取各类信息来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他们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已经拥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具备了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网络信息消费这种新型的消费方式为大学生满足其信息需求提供了思路,能够方便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3.2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投入多

网络信息消费需求的满足需要消费主体进行一定的投入,这样才能将潜在需求转化成现实消费。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人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网络经济消费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常见消费行为。调查显示,90.3%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上,其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占15.9%,亦即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消费的时间投入上较多。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平均每月网络信息消费的货币支出在30元~50元区间,少部分大学生平均每月的货币支出超过70元。

3.3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方式多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获取信息的路径来看,可以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浏览百度知道等专门的论坛、登录学校的各种数据库、漫游相关网站等多种方式,其中登录学校的各种数据库可以获得最权威、最全面、最准确的学术信息,但在实际使用中大学生采用这种方式获取信息的比例偏小,而其他方式获得的信息学术性较弱,因而常用于获取非学术信息,其中搜索引擎的使用比例最高,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3.4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自主性强

网络信息消费是消费主体以信息需求为导向,借助于计算机等信息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消费相应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而大学生由于各个体之间信息需求存在差异,同时获取所需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路径、方式、技术等选择上也因人而异,因而,这一消费群体的网络信息消费就呈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如有同学希望获得一手的、全面的数据资料来进行科学研究,有同学希望获得有关考研、出国、考证等信息来通过各类考试,第一种情况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主要从学校的各数据库去获得所需要的资料,后一种情况的同学会通过搜索引擎、专业的网上社区等去搜寻有用信息。他们各自依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信息消费获取所需内容,相比以往大学生被动接受各类信息相比[11],发生了很大变化。

4 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水平的发展路径

4.1 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网络信息消费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网络信息消费。首先,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信息价值观,严格约束自己的网络信息消费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其次,要让大学生学会自我控制网络信息消费投入,进行适度网络信息消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表明过多的时间投入将会使上网的边际效率下降[6],我国大学生的货币支出主要来源于父母,应该将时间投入控制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最后,还要规范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因此,要适度减少网络娱乐等网络信息消费而增加学术性的网络信息消费,增强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行为能力和素养。

4.2 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网络信息消费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消费。著名的布鲁克斯(B. C. Brooks)情报方程表明,人对信息的吸收和消费是同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的,没有相应的认知水平,即使碰到他最需要的信息,也产生不了任何信息利用和消费行为[10],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消费需要掌握必备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交流技术协会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有能力有效地确定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并能准确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12]。首先,大学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敏锐的信息意识,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的信息。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类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活动,尤其是要掌握利用图书馆获得学术信息的各种信息检索技术,从而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人类知识宝库。最后,大学生应根据实际的信息需求去组织信息,将所获得的信息融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

4.3 加快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信息资源涉及的内容丰富,包括政府信息、企业单位商业信息、教育与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等,其中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是各种信息的“中流节点”,掌握全社会80%左右的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就成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我国要利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横向整合,实现全国范围内真正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并逐步向社会开放。美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提出“开放政府计划”,在美国的影响下,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搭建开放数据平台,通过网络共享政府信息资源,极大地促进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满足了公众的网络信息消费需求[13]。

4.4 夯实网络基础设施

由于大学生主要在学校范围内学习和生活,校园网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因此要以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校园网络为目标,采用先进实用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互为补充,建立一个覆盖全校范围的技术先进、高效优质校园网络,从而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提供良好的条件。

5 结语

网络信息消费是互联网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信息消费方式,有助于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学生是网络信息消费的重要群体,合理的网络信息消费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信息消费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要关注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这一消费热点,在满足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信息消费的快速增长,促进全社会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参考文献:

[1] 董明霞.我国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几大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9):41-42.

[2] 王秋文,郑建明.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消费行为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2(5):23-26.

[3] 徐洪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 商业时代,2009(32):19-21.

[4] 谢阳群,储节旺.大学生网上信息消费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2006(1):223-225.

[5] 蔡怀舜.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2-103.

[6] 陈晓.浅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正负效应[J].图书馆学研究,2007(2):95-98.

[7] 高鸣,成科扬.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分析及游戏干预[J].中国高等教育,2007(27):26-28.

[8] 张志松,李福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1(2):44-48.

[9] 魏华等. 网络游戏成瘾:沉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6):651-657.

[10] 沙勇忠,高海洋.关于信息消费的几个理论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1(5):28-31.

[11] 杜鹃.中美高校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消费主体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2):36-40.

[12] 肖京华.高校网络信息消费呼唤图书馆的教育与信息服务功能[J].现代情报,2003(8):148-150.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教育;对策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消费偏好,取得一定的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行为的总称。大学生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群体,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消费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随着改变,从而形成了新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新的趋势。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一)消费支出的差异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差异性,家庭消费结构的不同,导致消费支出的不同,一般意义来讲,月均消费水平最高的是大城市的大学生,其次是县城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地区间的差异是影响消费支出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消费结构的多样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消费主要有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互联网消费等,大学生消费水平一方面受来自家庭收入影响,另一方面受来自个人消费偏好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个人需求的多样性会影响多元化的趋势,追求消费的多样化是由个人对需求层次的不同的定义和理解而形成的,消费多样化外在的背后是恩格尔系数的作用,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就越高,消费也就随着增加。

(三)追求时尚和个性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个性化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追求的是时髦,他们希望以不一样的方式展示自己,在很多时候存在着盲目的消费心理,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观还没有形成,在其消费过程中,容易受到品牌效应的影响,还有大学生在购买衣服时,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只看外表的华丽,往往是花了很高的成本去买了一件衣服,而实用性却不尽人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影响,“手机分期购”“贷款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无疑在考验着大学生的消费理念。

(四)消费行为趋向于理性

理性消费应该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最主要的品质,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就应该考虑的是质量和价格,因为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里父母的给予,所以,在消费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的物品,另外由于交际的需要,他们往往想在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面前显得有面子,穿着打扮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追求品牌是大众一种共同的心理趋向,因为品牌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也能体现出大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面对形形的商品更多的是倾向于客观的心理,而不是主观的判断其质量的优劣。但是,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正在不断的趋于理性化。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误区

(一)大学生消费存在盲目心理

从众,通俗的讲就是随大流,在社会群体中,自己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偏离自己的主见而采取和别人相一致的行为.当前,很多大学生一味追求品牌,还有就是喜欢买各种各样高档奢侈品,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无比的荣耀,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大一的新同学为了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有面子,宁愿打肿脸充胖子,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这样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消费规律。

(二)消费支出的不科学性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消费主要以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和学习为主,以文化娱乐、交友消费为辅的体系,在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饮食应该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很多大学生为了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宁愿自己在食品支出中少消费点,也要在攀比行消费方面化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

炫耀性消费行为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这种行为往往是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做出的具体消费行为,炫耀性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其实都很一般,由于大学生处于象牙之塔的环境,大家又是一种集体的生活环境,同学之间不免会相互比较,所以,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甚至有些同学碍于面子,就会形成不良的消费竞争,最后使自己负债累累。还有的学生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大肆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目的是赢得别人的尊重。

三、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中的一些攀比之风和奢糜之风在校园里面充斥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内外各种思潮不断的输入我国,各种新的消费理念也在冲击着国民的消费理念,尤其是以“微商、支商”为代表的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更是对传统的消费方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不少学生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抛之脑后,把节约当做寒酸,视奢糜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消费方式,追求超前消费和时尚以成为大学生奉行的准则,社会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不良的思想正在向大学生蔓延,追求超前消费的价值观正在成为艰苦奋斗的负面力量,成为阻碍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形成的重要一环,在这种环境和意识的支配下,大学生彻底失去了艰苦奋斗的动力和信心,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希望,产生一种悲观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更为严重的是迷失自己,这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象。

(二)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消费欲望的满足,当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是百依百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家长脑海中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在苦也不能苦孩子,他们把孩子看的特别重,多数孩子在外地上学,家长又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消费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分析,另外,学生自身的消费意识淡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大肆的消费,他们反倒觉得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有的孩子为了和别的同学进行攀比,甚至在一件衣服的支出达千元,严重的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

(三)来自大众传媒和广告的影响

当前社会,来自大众传媒和广告对大学生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商家正是利用名人效应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学生正是对新奇事物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会或多或少受到传媒的影响,商家也就是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弱点,不断的进行这方面的思想灌输和引导,他们会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加上一些优惠活动的吸引,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盲目消费。

四、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消费理念

由于大学生消费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对大学生进行适度的消费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适度消费就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决定消费层次,在不超出家庭支出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的消费,它主要表现在既不抑制消费也不超前消费。目的是让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学校在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第一,加强思想教育,以典型示范为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懂得科学、理性的消费,注重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彻底改变奢糜之风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没有节制的消费,从而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消费意识。第二,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学习,把合理的消费理念根深蒂固在大学生的思想里,在学校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消费观。第三,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田野,进行劳动实践,让他们感受幸福来之不易,这样,就可以在思想上认识到不能进行盲目的消费,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为学校,这个环节应该常抓不懈。

(二)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把握正确的消费观

正确的理财观念建立在大学生对自己生活方面有规律的支出,主要是要对金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界定,培养多渠道的理财方式,这就在于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通过对理财知识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提高实际技能,通过实际的演练,把握规律,最后做到有的放矢。

(三)切实提高大学生消费素质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具有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消费的不理智性,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引导,大学生自身应该提高消费素质,完善消费行为,加强对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过硬的消费素质和消费心理,另外,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进行消费。总之,大学生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只有去深刻了解他们的偏好和欲望,关注他们的物质需求,才能培养他们科学的消费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消费素质,从而建立有节、有度、理性的消费心理。(作者单位: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本文系民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红.论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高校德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2] 周莹.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团学学报,2008,(2)

篇6

[关键词]通货膨胀 大学生 消费状况 研究

一、当前通胀预期下大学生消费现状

1.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与支出渠道

经调查发现,常州地区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有家庭供给,奖学金与助学金及勤工俭学等。其中生活费来源为家庭供给的占到了87%,而奖学金,助学金 及勤工俭学则只分别占了6.5%与6.5%。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单一性与依赖性。对大学生月生活费的统计调查显示:月生活费水平在500元到800元占35%,800到1000元的占35%,1000元到1500元占30%。而大学生主要的花销渠道的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餐饮上的花销为300-500元;日用品花销在100-150元;购物花销为100-150元;交通通信上的花销为:50-100元。

2.大学生对通货膨胀及其影响的认识

调查表明,28%的大学生非常了解通货膨胀,64.3%的大学生则表示对通货膨胀的了解程度为很少,当然还有7.7%的对通货膨胀不太了解。在对通货膨胀了解甚微的主要为非经济类的学生。应该对这类学生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同时我们发现,认为通货膨胀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学生占28.5%, 认为通货膨胀对大学生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占71.5%。在通货膨胀对大学生生活影响最大的方面调查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将伙食与日用品及购物作为首选方面。

3.通货膨胀压力下,大学生消费观念与应对措施

在通胀预期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追求时尚个性的消费态度发生了转变,产生了不再追求此类消费及适当减少相关开支的想法。并且大学生对自身目前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反思。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其消费不合理,消费偏高需要进行改进。在应对通货膨胀消费措施方面,7%的大学生选择向父母要求增加生活费,14%选择省吃俭用,减少开支,而79%的大学生准备学习理财,建立健康的消费观。

二、大学生消费现象的原因分析

1.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货膨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水平的日益上升,客观上为大学生高消费提供了前提。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要表现在扩大了消费范围、拓展了消费空间使得我们的生活已不在仅仅追求温饱,而是更高程度的物质追求。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物价的大幅度上升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和生活。

2.社会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而随着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加强,其结果必然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上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而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成熟,模仿消费心理和攀比消费心理现象日趋普遍。

3.家庭的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已较为富裕,而当代大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在绝大部分中国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大多十分溺爱,会尽量满足其需要。特别是在子女上了大学以后,由于担心孩子在外吃苦受累,对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在了经济的一味满足上。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消费观念。

4.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事实求是的说,高校对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学校虽然也会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大都过于教条化和书面化,对实际问题不能给出及时有效的指导。

5.自身原因

从主观因素上讲,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属于成年人,但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成熟要落后于生理的成熟。对于自身缺乏很好的控制,不能完全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在社会上的磨练缺乏自己去创造财富的经历,不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而且他们在进入大学前没有独自理财的经验。部分学生在大学里独立的生活时不能有计划的进行开支,从而导致了消费的盲目性和攀比性。

三、对于解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一些建议

1.自主创业,培养独立精神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例如家教、实习等工作。也有些同学可能会帮人做一些劳动力型、技术型的工作以获取报酬,例如打字、制作网站、翻译等工作。勤工助学是大学生体现自立自强精神的最佳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经济自主能力。但是这些事情应当以不影响学业为度,毕竟学习才是学生的主要工作,因为赚钱而荒废学习,一般来说是不值得的。

2.培养合理的理财观念

利用自己所学的金融知识,利用金融工具帮助理财。大部分同学在经济状况富余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或者其他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理财。大学生一定要有投资的理念,这很重要。此外,要注重节俭,泰山不让细土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方能就其深!须知大钱往往都是来源于小钱的积累。

篇7

1 研究背景

永川市职教名城,资料显示永川一共有三十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在十万人左右,预计每年新生人数在三万人以上。90后大学生性格比较独立,猎奇心理强烈,外出旅游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普遍有着比较强烈的出游意愿,是一个潜在的出游频率较高的客源市场,隐藏着巨大的旅游商机。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的对象为重庆永川区高校中的90后大学生,包括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等。所调查的院校学生包括文、理、医、工、艺中的本科和专科不同年级的90后大学生,以增强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本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收集法。在永川各大高校发放了电子问卷100份,并在各高校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永川90后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

3 永川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受访永川大学生的统计结果见表1。

3.2 旅游需求特征

3.2.1 外出目的多样性

永川大学生的外出旅游目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开阔视野占39.39%,说明大学生的求知欲比较高,希望通过出游的方式来提升自己,放松心情的占34.34%,为了缓解学习压力、排遣心中郁闷选择出去放松心情的也大有人在,另外,体验新奇和结交朋友等也是大学生考虑外出的原因。

3.2.2 获取信息渠道多样性

大学生在网络方面关注较多,另外亲友推荐、电视宣传、报刊杂志等也是大学生获得旅游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3.2.3 选择旅游目的地多样性

57.58%的大学生选择自然风光,选择历史遗迹、休闲度假、名族风情和现代都市的大学生所占比例相差不大,都在10%左右,而选择宗教旅游和红色教育旅游的则没有,说明大大学生出游偏爱自然景观,他们希望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获得美的感受,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3.3 出游时间特征

大学生有充裕的闲暇时间。据统计,大学生一年有近172天假期,约占全年时间的47%。寒暑假、双休日以及国家法定假日使大学生在出游时间有很大的自主控制权,高校还为学生提供很多社会实践和外出交流的机会,较多的闲暇时间也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需求。调查显示,49.49%的大学生会选择在寒暑假进行旅游活动,认为这样时间更充裕。有25.25%的大学生选择在黄金周的时候出游,因为可以和朋友结伴出游,节假日也更有氛围。选择在双休日和其他空闲时间出游的占25.25%,在没课的时候与同学结伴,认为这时可能是旅游淡季,更适合出游。

3.4 旅游费用特征

大学生经济尚不能独立,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属于中低层次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74.75%的大学生的旅游费用是父母支付的生活费,而大学生的时间相对比较宽裕,少数大学生也会有兼职收入,20.2%的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来源是兼职收入,只有4.04%的大学生用奖学金来进行旅游活动。因为经济上的不独立,大学生可支付的旅游经费是比较少的,50.5%的大学生每次出游的平均花费在500元以下,超过1 000元的只占23.23%。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多以价格低廉的汽车、火车为主;在住宿方面,也会选择价格实惠的的青年旅社、家庭旅馆等,而不会选择有知名度、豪华的饭店;在饮食方面,会品尝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但会选择到价格较实惠的餐馆或街边小店而不会选择到饭店品尝,不会选择到有档次的饭店进行消费;购物方面,大学生会选择价格低廉而又有纪念价值的明星片以及特产,不会购买装饰品和特色服饰。在开展的旅游活动中,大学生花费在住宿、交通和景点门票这三种刚性需求上的资金较多,在购物、餐饮和娱乐项目的资金较少,这也说明大学生旅游的资金并不充裕。

4 永川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4.1 旅游经费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经费一般由三部分构成,生活费、兼职收入和奖学金。大学生还在校学习,没有工作,经济上不独立,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虽然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要实现经常出游或者高质量的的出游愿望,还是不容易实现的。另外,支持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一项费用是兼职收入,大学生外出做兼职的工资一般低于正常的工资水平,并且做兼职的机会、时间也比较少,所以兼职收入也就不怎么可观。而奖学金的获得者本身数量就少,一部分奖学金还得用于其他用途,作为旅游经费的部分就更少。

4.2 旅游安全问题

大学生处于向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他们向往独立,但毕竟还处在校园这个比较单纯的环境,思想也比较单纯,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而现在大多数大学生不喜欢跟团出游,喜欢自助游、背包游等,在旅游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安全问题,然而在一项调查研究中显示,不到一半的人在出行前会考虑到安全问题。

4.3 旅游消费观念问题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家庭,有个体差异性是必然的,但对于外出旅游,大多数是持肯定态度的。不同的观念使大学生出游的目的也不同,有的想要开阔视野结交朋友,也有的想要体验新奇放松心情,但是有的大学生出游却是为了在同学面前炫耀,逃避上课,或者有的甚至向同学借钱外出旅游等,不同的旅游消费观念会有积极、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5 针对永川90后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提出的建议

5.1 对永川大学生的建议

5.1.1 消费观念方面

大学生有强烈的出游意愿,在旅游过程中融入自然环境,了解其他地区的人文精神,学习一些生存技能,积累生活经验,这些是在书本中感受不到的。但是在旅游过程中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念,培养他们养成科学的旅游消费行为模式,杜绝不文明的旅游消费行为。

5.1.2 旅游安全方面

出行的安全是游玩的前提,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时刻保持适当的警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行时最好与同学朋友结伴而行,避免单独出游,毕竟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孤身一人始终是很危险的,外出旅游时,尽量不要与人发生争执,更不要动用武力解决,应与当地部门协调,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5.2 针对旅游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建议

5.2.1 促销方面

旅游产品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库存空置的现象,所以旅游企业可以在旅游淡季推出旅游产品的限时特卖模式(Flash Sales)。特价产品有天然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一来可以吸引旅游者,而来可以减少旅游企业的损失。但是这种旅游产品的淡季促销要求旅游者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并且可以说走就走,而符合这一要求的大学生居多,因为大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旅游企业应该抓住大学生这一客源市场。

5.2.2 渠道方面

招聘校园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销售渠道,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可信度是超过旅游公司的,一方面通过招聘校园本身就宣传了公司,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也更容易沟通。在永川拥有几家如四季团、渝西团的团购网站,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比较高,旅游企业可以与他们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微博、微信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渠道,在上面放出零底价拍卖,数量不用多,主要是为了提高用户黏性和参与度。

5.2.3 产品方面

由于90后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具有多样性,那么旅游产品也就需要有多样化、差异性的特点,才能吸引有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大学生。针对大学生对于旅游团的满意度较低这个问题,旅游企业应设计出一些迎合大学生品味的,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永川大学生这个庞大的客源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完善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分析建议

一、前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消费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研究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不但有利于掌握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与消费观,而且对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观体系更具实际意义。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花钱买健康,享受运动乐趣是大势所趋。因此,形成树立体育消费意识就很关键。对于成长中的在大学生尤其如此。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赣南师范学院、南方冶金大学、赣南医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井冈山学院、江西农业大学2003级、2005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方面的著作论文,以及高校体育场地设备情况等资料,为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调查450份,回收402份,有效率93.8%;其中男生248人,女生154人,统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研究的要求。

(3)访谈法。有针对性地咨询、访问有关专家、教授,多方面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体育消费情况。

(4)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研究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具体因素,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必然有利于引导学生们进行体育煅炼活动,形成体育消费意识。调查发现结果如下表1:

表1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

调查表明:充裕的体育消费物质基础,良好的体育消费条件,较多的余暇时间,都是体育消费行为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条件差成为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第一因素。调查中,54.4%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兴趣,能进行完全自觉的体育行为;87.96%的大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体育消费,其中95%的学生消费水平在50元以下,这与大学生们没有稳定的个人收入(工资)有关,他们还处于低消费阶段。另外,调查中发现46.15% 的学生表示体育课中从未涉及“体育消费、花钱买健康与运动享受”这些概念,事实上不少学生就不是完全情愿地进行体育消费(如场租),他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来,需加以引导。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不同程度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学校体育场馆数量基本不变或扩建跟不上,因此,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了制约进行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随着扩招大量学生进入高校,同时将面临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这必然导致体育煅炼时间的减少。

2.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与体闲节目

调查发现,89.8% 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完全没有者占10.2%,其中男女生、高低年级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关于大学生所喜欢的闲暇节目如表2:

表2大学生闲暇时间的休闲节目

从中可以看出,上网电视之类占用了大学生们许多闲暇时间,这是学生个人电脑的拥有率不断上升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体现;体育活动不是大学生休闲方式的主流,运动发烧友还不多,另外男生参与体育者(60.77%)明显多于女生。那么,如何引导大学生们积极投入到运动休闲、体育煅炼中去,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3.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分析

现阶段大学生中体育消费者比例为87.96%,消费者占大多数,那么他们的消费结构是怎样的呢?调查表明,物质性消费(例如运动服装、球、球拍、运动饮料等)占了大多数,数据显示体育消费最多的是体育服装鞋帽费用;其次是运动饮料费用;第三是体育器械费;第四是场地器械租用费;第五是比赛表演门票费;第六是体育报刊图书音像费用;其他(如体育医疗费等)列最后。体育服装费、器械费占较大比例是自然之事,众多学生已认识到优良运动装备与运动感觉的关系,对高档次的服装器材有一定的追求。许多大学生表示只要需要就不会因为场租扼杀自己的运动欲望。伴随运动的饮料费较大,这与学生们运动强度、南方闷热天气有关。体育医疗支出很少,这说明大学生们对它的重视还不够,相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教师们的正确引导,需求会不断增加。

调查表明,关于体育消费结构,高年级与低年级间无显著性差异,只是高年级学生的场地租用费稍多于低年级。另外,男生的运动器械消费最多,然后是服装鞋帽、运动饮料、场租;而女生是服装鞋帽排第一,其他依次是饮料、运动器材、场租。这表明男女生的运动频度、力度有明显差异。总体上来看,男生体育消费的总额也多于女生,这与当前女大学生中体育人口的比例是一致的,促使更多女学生参与体育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4.大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消费项目分析

明确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对将来的场地建设、器械生产、师资培养有重要指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选择羽毛球项目的大学生有24.03%;选择乒乓球的占19.62%;第三是游泳,为16.26%;第四是三大球占15.65%;第五是网球为10.37%; 第六健身操健美占8.38%;其他占5.69% ,包括桌球、保龄球、跑步等。男生中选篮球排球足球的最多占20.83%,选羽毛球的人数19.89%;女生选择三大球的极少为9.53%,最多是羽毛球和乒乓球球占52.11% ,19.51%的选游泳。低年级选择三大球者远多于高年级学生,男女生选健身操健美的都极少。许多学生反应高校小球场地、篮排足球场地较少,开设的小球选项课数少,满足不了要求,我们要加大投入。

5.大学生体育消费场所分析

通过调查,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场所:学校免费场地占38.35%;学校收费场地占23.91%;公园或群众性体育场所为23.15%;社会上纯营利性场所12.46%;某些单位福利性场地8.61%;其他1.52%。学生们反应在校学习期间,运动场所以校园为主,主要的体育消费也发生在校园内。相对于不同年级,高年级学生中选择学校免费、收费场地者特别相近,低年级中选免费场地者远多于选收费场地者,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过两三年的大学生活,高年级的体育消费意识的形成趋向。

从场地性能看,选择“设施功能一般收费中等”场地的学生占一半多,有51.12% ,选择“功能完善收费昂贵”和“功能差收费便宜”者极少,还有35.16% 的大学选“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考虑租场时的经济状况、场地是否拥挤、同伴具体情况等。他们对体育场地有一定质量要求,他们已认识到场地质量影响着运动感觉。

关于高校部分体育场地(主要是小球、健身场地)收费问题,认为较合理不算贵者占57.71%(其中高年级学生选此项者比例大于低年级),42.29%的大学生觉得收费不合理又贵,这说明了大多数学生赞同校园体育场地需有偿使用,同时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不理解学校场地为什么要收费还贵。为消除他们的顾虑,应讲明以下问题:学校体育经费普遍欠缺,所收费可以改善场地设施、完善管理体系,共建的体育场地也要给投资者以回报;高校体育场地普遍较少,活动者又众,矛盾十分突出,若不收费,这些场地拥挤混乱状况可以想像,适当收费便于体育场地的管理、可以保证参加者更好地活动;高校运动场地与社会上营利性体育场所收费的比较等。

6.大学生体育消费同伴分析及愿望调查

大学生购买运动服装、器械、比赛门票、报刊等方面的体育消费可以个人行动,租场运动则多半有同伴相随。调查发现大学生运动伙伴主要是同学和好朋友,占68.68%,其他依次是老乡11.06%、家人10.24%、男女朋友10.02%,这与大学生活环境是吻合的。与运动伙伴共同进行体育消费时,主要的付款方式是AA制。有43.63%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依次是“一人搞定轮流付款”选择者占27.21%,选不确定者为12.25%,选“完全由经济条件好者承担”的占4.17%。AA制在大学校园的流行顺应了社会时尚,值得肯定。另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愿望的调查,发现他们认为花钱买快乐与运动享受、朋友相聚增进友谊与强身健体三者同等重要,最后是为体育成绩合格或优秀(其中高年级学生选择后两项的极少)。这表明大学校园“运动快乐休闲风”渐成规模,体育的多功能已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四、结论

1.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没有完全树立,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经济支付能力有限。

2.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依次是经济条件差、太繁忙时间不够、体育场地太少、没有体育兴趣、体育消费种类太少、体育场地质量差及其他(如比赛缺乏吸引力、本人其他节目丰富等)。

3.大学生体育消费场所主要是学校运动场地,他们对场地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学生赞同学校体育场所适当收费。

4.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支出依次是:体育服装鞋帽费用、伴随运动的饮料费用、场地器械租用费、比赛表演门票、体育报刊图书、音像费用及其他(如体育医疗等)。

五、建议

1.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体育设施,提高场馆设施的服务质量,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

2.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养成,培养终身体育观念,促进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 问题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者和生力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注重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与培养,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使其成长为社会栋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手段的日趋增多,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出现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超前过高消费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借鉴吴 等人的调研方法[1],选取周口地区的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幼儿师范学校等五所大中专院校的四万多名在校生为研究总体,从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德尔菲法)。在调研过程中,总体控制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例、年级比例等因素,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典型性,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问卷调查时,除了必要的解释说明,调查者不能对调查对象进行过多的干扰,确保每一份调查问卷都是调查对象的真实反映,并且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100%(无效问卷除外);问卷阶段结束后,及时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问卷的突出特点和反映的具体问题。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合理消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2-3],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消费形式更倾向多样化,除了日常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外,恋爱消费、网络消费、通讯消费、社交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购衣消费、培训消费等也同时存在,不同的学生,消费心理、消费结构以及各个消费形式所占的比重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两名学生的消费结构如图1。总体来看,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图1:学生甲、学生乙的消费结构图

一是感性消费大于理性消费。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消费没有经济支撑。这种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很少有自主消费计划和消费经验,对消费缺乏理性的判断,对商品的需求缺乏理性的控制,对价值和成本缺乏理性的比较[4]。他们要么是一味地节约吝惜,要么是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可以说,大学生基本上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完整的、成熟的消费理念,自控能力较差,很多消费都没有必要性,而是受社会、学校、宿舍周边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随机消费[5]。

二是存在盲目攀比现象。现在大学生整体消费能力有很大程度提升,但也滋生了一些攀比心理。比如,部分同学为了能拥有刚上市新款手机、品牌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一件品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就拆东墙补西墙,就从自己固定的生活费中,“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仅仅是为了满足爱慕虚荣的心理。

三是恋爱消费不容忽视。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开销往往远远大于没谈恋爱的时候。这是因为,恋爱中的双方,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要求、展示自己的魅力,就会用很大比例的费用来进行物质、娱乐、旅游消费。现在大学生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r,在很多高校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水平。

四是缺乏理财储蓄意识。在校的大学生,其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仍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如图2),在适应了向父母“钱来伸手”的习惯后,就很少有同学会有理财储蓄意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

图2:大学生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

五是过度超前消费。由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家庭消费观教育的缺陷、享乐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等原因,目前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加上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很少有大学生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消费计划范围,个别同学在月初时,就常常不自觉地超支,甚至有些同学在学期末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三、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建议

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共同努力。

一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在我们毫无理智、大把花钱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冲动消费的误区。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供我们读书、上大学,当我们在学校大吃大喝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到,父母还没有买一件新衣服,父母可能正在为几毛的菜钱而和别人讨价还价。所以,无论从家庭孝顺角度,还是从社会风尚角度,大学生都应该增强自控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不能盲目的陷入感性消费误区。

二是对于学校而言,应增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教育。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对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义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加大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化“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指导,进一步塑造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要开展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风气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

三是对于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对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理性消费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针对大学生,可以帮助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适当控制花销,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四是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拓展校园周边、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途径,宣传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反对奢侈浪费、攀比消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氛围。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消费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能培养好,就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不利于人生发展,相信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家庭培养,以及社会与学校这个集体环境的重视关注和努力之下,大学生消费必然是科学消费,良性消费,生态消费,大学生消费的成长之路一定会走好。

参考文献:

[1]吴h, 荆姗姗.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2).

[2]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12).

[3]梁丹丹.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原因;对策

从当前我国的现状来看,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还并不是非常完善,而与大学生消费群体特点相结合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研究仍然是非常少。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者遭受消费侵权大多是由于在消费过程中,不但缺少保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意识,同时也缺乏保护其权益的有效渠道。为了促进校园的和谐,更好的保护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利益,关于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也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点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最先进入的是消费品市场,而并非是人才市场或者劳动力市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每月消费项目的进行调查,了解到主要有日常生活所需、购物、娱乐以及其他方面,而这种消费结构的特点归根结底来说,是由大学生的价值观所导致的,也是其消费个性化的集中表现,也反映出大学生融入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一种趋势。

(二)消费知识欠缺和维权意识不足

大学生对市场消费知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选择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种类及质量,这种导向性的作用,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同时,大学生在面对社会时有其自身的脆弱性,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合法的消费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而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能忍则忍,这就突显了大学生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足。

(三)大学生消费维权艰难

在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中,大多数人仅解消费者协会、人民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这些维权机构,但实际上在真正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过程时,维权成功并非易事。如果自己买回的伪劣商品价值数额较小,商家又不愿依法进行赔偿,诉诸法律将会提高维权的成本,因此大部分人维权遭遇到刁难或拒绝后往往不会费力的去投诉,而是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二、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从现有的法律上来看,以往的以及2014年新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从未将大学生以及其他本身具有脆弱性的消费群体种类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单独列出做出相应的保护性规定,但大学生消费者群体的脆弱性和易受侵害性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长久被社会所忽略,基于其自身的脆弱性,他们的消费权益较社会其他的普通消费者群体来说,则更容易受到侵害。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消费权益的保护并未完善,相反依旧存在很大的空白。

(二)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在未来消费市场中将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所具有的消费潜力将创造出更多市场价值在未来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承担着建设性的作用。保护这一群体的消费权益将极大减少社会矛盾,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间接的保障大学生能够在未来,致力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建设发展。关注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问题,即是在关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是关注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多重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不足的分析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当前,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他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但毕竟只是涉及很少的部分,散落在其他法律中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威慑力不足,很多都难以得到执行。大学生由于其在交易和消费过程中自身的脆弱性和易受侵害性,他们的消费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对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的规定更是少之又少,可见我国立法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立法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重视有所欠缺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对于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最先进入的是消费品市场,他们作为未来社会消费品市场中的主力军,一方面促进消费,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创造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法律的进步,大学生消费者应当被立法机部门重视起来,这也正是目前所欠缺的。长远来看,对这一群体的消费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措施与对策

(一)进一步细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法律应该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的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从立法的角度来说,细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条文,能够加强消法自身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对一个消费侵权行为各方面的定义的清晰与模糊直接影响法院的审判工作,从而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是否能得到真正的维护;而对处于相对弱势一方的大学生消费者来说,则能够更加科学的运用法律,使自己的消费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立法机关还应重视在其他不常见的消费领域新兴的、应该纳入消费者权利的其他权利,并使其不断完善。

(二)重视大学生消费群体,创造大学生维权的良好环境

大学生消费者的数量正在不断的增长,且他们最先步入的是消费品市场,把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考虑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法中对大学生消费群体作出专门性规定是可行的,将会为大学生维权提供强大的法律后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与经营者交易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维权途径才能变得切实可行。笔者期待法律能更加完善,能够尽早在消法中把大学生群体单独列出来予以保护,或者出台专门性的法律保障大学生消费者这一脆弱群体的消费利益。

(三)健全其他有关消费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消费市场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无法做到对消费者权益进行有效且全面保护的,而对于大学生这类处于弱势的消费群体来说,其消费权益则更难得到有效保障,这就要求立法机关还应进一步完善其他与消费者消费权益有关的法律,例如应当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法、物价管理条例、计量法等法规的修订,使与消费权益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消法形成健全的、有机统一的法律体系对大学生消费者权益做到切实保护。

结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的一类特殊消费群体,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对我国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都有着重大意义。从大学生个体来说,更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维权问题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法。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何颖.论我国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习与探索,2013(06):13-24.

[2]崔玉静.旅游消费者求偿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3(02):63-67.

[3]王利明.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J].政治与法律,2002(02):03-13.

[4]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5-84.

[5]朱东辉.论我国信用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D].开封:河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