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活动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德育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德育活动

篇1

在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影响是巨大的。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总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和动作,但他们因为年龄尚小,是非判断能力还比较弱,无论别人的行为是好是坏,他们都会模仿学习,而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最高,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是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为幼儿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他们在良好的模仿内容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

教育环境 品德 习惯 德育教育

幼儿期是培养一个人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这对于幼儿一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把幼儿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孩子,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但要实现这个心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的去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才可能逐渐形成。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可见,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主要途径。遵循《纲要》理念我们应抓住一日活动中每个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环节,将德育有机和谐的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

一、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我园每学年都要举行“童心颂祖国”歌咏比赛,歌颂祖国的经典诗词比赛,爱祖国爱家乡的绘画比赛。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和指导下,幼儿熟悉了可爱的家乡,熟悉了伟大的祖国,了解了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这种强化式的隐性渗透教育从而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为了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我园还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比如“礼仪之星”“孝敬感恩教育”,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从中明白哪些是好行为好习惯,该学,该做,哪些是坏习惯坏行为,不能学,也不能做,如何做能够成为一个“好孩子”“礼仪之星”等,使他们真正懂得行为规范、能够辨别是非,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善于抓住契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习惯,如果教师一味批评,效果不会很好。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尽量多用表扬少用批评,要留心观察每一个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经常把那些有好行为好习惯的幼儿或有进步的幼儿提出来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会增强那些受到表扬的幼儿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在今后会继续表现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其他幼儿看到同伴得到表扬,也会向他们学习,积极做出好的行为表现,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这种相互学习、争先恐后的激励机制中,具有好行为和好习惯的幼儿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每周一次的园长值班工作中,我都会适时实地观察和亲临一线班一二十分钟。有一次正好是吃完午餐我转班到大三班时,我发现班里嘉信和杨威然等几个幼儿特别爱帮老师收拾餐具、打扫卫生,他们那一个个热爱劳动的身影真是可爱极了。虽然他们因年龄太小,打扫得不太干净,但我就抓住这个机会代保育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他们的好行为,也表扬了他们那种热爱劳动、乐于做事的好思想、好行为,并趁机和保育老师一起教会了孩子们收拾碗筷、桌椅、扫地拖地的正确方法。结果后来班里的老师反映说有许多小朋友在餐后都争先恐后地帮着老师收拾餐具、擦桌子、叠凳子,甚至拖地、扫地。后来我还把自己的这种做法在教师大会上和每位教师分享也得到老师的支持。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随机教育。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括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三、教师以身作则,让幼儿在模仿中进步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总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和动作,但他们因为年龄尚小,是非判断能力还比较弱,无论别人的行为是好是坏,他们都会模仿学习,而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最高,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是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为幼儿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他们在良好的模仿内容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比如我们在教育幼儿吃饭不挑食时,自己必须要做到不挑食,还要告诉幼儿各种菜肴的营养和对长身体的重要性,切不可当着幼儿的面把自己不喜欢的菜扔在垃圾桶里。我们在教育幼儿对人要有礼貌、说话要讲文明时,自己在与同事、幼儿及家长相处、交流之际一定要做到讲文明、有礼貌,切不可说脏话,或做出不文雅的动作来;我们在教育幼儿要学会关爱他人时,自己要从热爱幼儿、关心同事做起,切不可对幼儿冷若冰霜,对同事漠不关心。

因此,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表现在幼儿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起幼儿学习的榜样,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模仿学习,有利于幼儿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篇2

摘 要:本文在系统概括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发掘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指导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以期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幼儿园;教育活动

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事业,鞠躬尽瘁,爱满天下,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刻的教育理论、丰富的教育实践为中国早期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观点,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现实功能,而且始终关注幼儿教育的终极目的。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历久弥新,对我国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深刻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概述

“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形成不仅来源于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也蕴含了陶行知对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思考感悟,在矛盾冲突与思想碰撞中,陶行知融合了抗日救亡、教育救国、教人做人等爱国教育思想,最终形成了生活德育理论,实现了道德情感修养与知行合一教育原则的共融共享。

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离不开生活与德育的结合,即以生活为中心展开幼儿道德教育,引导并鼓励幼儿亲自参与、体验德育过程,以期塑造具有真善美人格的幼儿,将德育要求内化为幼儿自觉主动的认知认同,进而外化为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的原则要求。

在不断修正与超越中,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日趋完善,确立了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人格与身体塑造的原则,并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教育为重点,以社会教育为约束,以美育教育为补充的生活德育教育途径,使其具有实践性、大众性、发展性与适宜性等典型特征。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

1.从幼儿园教育活动主体看,面向生活,关注幼儿

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的中心是幼儿,并将幼儿视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存在,明确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面向生活,力求使全体幼儿都能获得关注,享受发展机会。只有尊重幼儿,了解差异,给予每位幼儿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幼儿的目标。

2.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看,立足生活,科学设计

课程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载体,幼儿园教育的课程设置关系到幼儿教育质量。以生活世界的回归为主旨的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课程设置必须立足生活,科学设计。一方面,改变传统课程目标服务未来的价值取向,以幼儿当前实际生活需求为指向。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着手,使美术活动中的取材、构思、创作等均贯穿生活元素,实现美术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依据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优化并改进现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陶行知重视学前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反对笼统的、泛泛而谈的幼儿教育形式。

3.挠锥园教育活动内容看,源于生活,精心选择

生活德育思想这一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源于生活,精心选择符合幼儿生活需求的内容进行设计与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必须符合当地、当时的生活实际。例如,西北干旱地区的幼儿园不适宜开展“大米的由来”教育课程,而应开设符合干旱地区实际的相应农作物生长的教育课程。同时,幼儿园教育活动还应符合当时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蕴藏的幼儿教育契机,立足幼儿当时的生活。例如,随着季节变化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展开幼儿园自然与科学教育,将教育融入幼儿生活之中。

4.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看,利用生活,拓展场所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社会是开展幼儿教育的良好媒介与场所。拓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利用生活资源,打破幼儿园与社会的界限,能够改变传统禁锢的教育模式,开拓幼儿视野。这要求:一要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二要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家庭生活的结合,鼓励幼儿与家长配合共同探究自然奥秘,促进幼儿成长;三要更新观念,打破界限,创设与生活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

5.从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看,依托生活,激发兴趣

陶行知在其生活德育思想中倡导灵活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强调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提升幼儿教育质量。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要立足实践,实事求是。这要求幼儿教师应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以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采取幼儿喜爱的“玩”的方式设计教育活动,鼓励全体幼儿积极尝试,探索新知。

三、结语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应积极尝试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理论依据,鼓励幼儿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内容,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而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从幼儿心理发展学的角度看,幼儿的行为习惯发展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觉得,除了幼儿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等有着一定的影响外,幼儿教师更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对幼儿的文明习惯等进行培养。经过多年的从教经验,我认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文明习惯培养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生活交往,以言促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们常说“三岁看到老”,这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而言的。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那么在今天我们再看这个说法,也真的会从中感觉到幼儿的教育有多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学校的教育,尤其是看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让我们都知道,生硬的道德灌输不会被幼儿接受,所以,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大量进行着德育教育,但是仍然有大部分幼儿怯懦、不敢见人、独立自私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对于幼儿的行为养成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从其日常细节入手。而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要放在幼儿每日在园的过程中,即:教师要脱离只有在课堂对幼儿才能进行教育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督促幼儿对人有礼貌,要果敢、大方,自信、自律,在小伙伴间要爱护对方,学会在集体中的生活,同时见到师长要有礼貌。而多数在幼儿表现的过于局促、胆小之时,不管是否是这个幼儿的任教教师,都有责任对幼儿展示笑容,用礼貌的语言向幼儿打招呼,要让幼儿打破对外界的恐惧感,进而产生愿意与人交往的情绪和意愿。

二、课堂教学,言传身教,促进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正人先正己。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教师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我班幼儿是中班的幼儿,美德意识比较差,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更好的传承中华美德,有效地进行幼儿道德教育,我院把价值取向的重心放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和做事的态度、习惯等非智力要素上,让幼儿生动活泼地度过一个愉快并能终身受益的童年。因为课堂教学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单靠一节两节的思品课,很难达到效果,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所有开展的课堂教学中都进行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体验到文明习惯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学中有“言传身教”这一要求,那么当我们站在幼儿面前的时候,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教师就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如果老师在课堂中用一个善意的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幼儿,认真倾听着孩子的表达,那么孩子们在这种被尊重的过程中也就会学到了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去与别人交流。这就远比我们说十次“要学会倾听,要尊重别人”来的更实在。我在教学手工课《好玩的瓶盖》中,就是运用了这样的“言传身教”的方法,在活动中我蹲下来与孩子们一起活动,并在每个幼儿表达意见时,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倾听幼儿把话说完。这无形中也是对于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一个影响。因为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之间也在彼此专注的倾听着。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手工工具我也一个小组备一份,让他们在用工具的过程中懂得分享。知道大家 一起用。

三、细节把握,点滴渗透,促进幼儿文明习惯发展。

作为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指导者的教师,始终要明确的就是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来看,虽然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对幼儿的教育包含着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知识,但相互间却不是脱离、脱节的,对于幼儿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联系性和兼容性,所以每一个主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统筹设计,创造性的挖掘教材。而三、四岁的幼儿,又是正处在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阶段,但又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同时,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和理解他人、关心尊重他人的情感。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于幼儿文明行为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游戏活动的开展到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每个细节之处,教师都要做到在点滴处渗透德育教育,使幼儿学会与人相处,养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四、正面强化,心意导行,促进幼儿健康行为发展。

篇4

幼儿时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幼儿园各个教学领域,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那么,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充分利用德育资源,有机整合,在持之以恒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语言教材的德育资源,在每一节语言活动中反复强调、渗透、熏陶、感化。这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各种德育资源进行精心选拔,合理规划,不断实践,逐步形成。我们在制定语言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须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着手,抓住每节课的教育契机,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与幼儿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有机整合、渗透。

在语言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教师在针对这些品质向幼儿提出行为习惯要求时,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的每一点要求,事先都要经过周密考虑,仔细推敲、揣摩,做到循序渐进。另外,在组织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时,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所具备的能力特点,使行为习惯养成的可行性逐步提高。开始的时候,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坐姿端正等。接着,随着教材资源的逐步深化,相继提出一些关于社会行为习惯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别人的礼物,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要道谢等。这样通过对德育资源地不断整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持之以恒地摸索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充分利用语言游戏,强化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是开展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语言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与人交往,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

另外,在语言游戏中幼儿会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同其他小朋友一道玩耍、游戏,从而产生了对社会角色的热爱,学会了劳动者的操作技能,激发了动手模仿的乐趣。教师可以随机抓住这些在成功的体验中折射出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素材,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等强化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语言载体,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故事、散文、诗歌、动画片、电影等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载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鉴赏,为幼儿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从而激发他们关心别人、爱憎分明等积极情感,收到助人为乐、团结友好、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的熏陶。比如,在《狐假虎威》中为幼儿创设大森林的情景,提供狐狸、老虎、猴子等多种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在情景表扬中大胆想象,说出各种动物的想法,在与同伴的对话中学习交流,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对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充分利用榜样作用,言传身教,在典型引领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5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区域活动;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23-02

什么是区域活动呢?我们教学中,也称区域活动为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一般来说,是一定的时期内,老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利用活动室、睡眠室、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同时活动室会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放置相应的材料,设立简单的屏障,便场所成为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这是在课堂之处的宽松空间,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形式灵活、自由度高、内容丰富,是幼儿拓展思维的重要场所,也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重要形式。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划分

一般来说,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 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利用一些自由活动时间,设立相对独立的自由空间,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补充教学。比如,课堂上需要每个孩子都参与的内容,因为时间所限,个别孩子没有参与进来,在区域活动中就要针对性地调整,让孩子们都参与一下;还有一些主题活动的教学课堂,因为内容过多,必须要在其他时间里再强化教学,促进幼儿的更好理解和吸收;还有动手方面的教学,因为时间和材料不足,老师只能在课上操作演示,幼儿的实践就要在课后到相关的区域里进行。

2. 作为分组教学的必要实践

个别教学内容因为要加深细划,所以老师的教学只能在某一个区域内演示或指导一组幼儿学习,其他的幼儿在其他区域先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不同的组进行轮流和交换,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学习到老师要示的内容,同时又能兼顾空闲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最佳的状态。

3. 自由活动中的玩与乐

把区域活动创设成自由的活动形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伙伴,让幼儿享受到满足感和快乐感,无形之中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

二、活动区域的创设

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孩子、引导孩子、支持孩子活动并能结合教学的区域环境呢?首先就需要我们的精心设计,准备丰富而有序的材料、开放而灵活的空间、充分而多样的活动,具体可以参考以下的区域创设:

(1)生活劳动区: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生活与劳动进行的一些活动,生活自理方面有穿脱衣服、整理衣物、系鞋带等;动作技能方面有抓、握、转、挤、敲、剪等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加,还可以再深入到照顾周边的能力训练,比如分发点心、切水果、照顾植物等等。

(2)趣味语言区: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幼儿的特点,可以准备比如合作猜谜、讲故事演故事等等。

(3)数学王国区:简单的数字游戏、找规律、测大小、认形状等;

(4)科学探索区:容易操作的安全小实验,比如玩磁铁、放大镜观察、惯性认识、颜色的魔术等。

(5)手工美术区:动手能力和美的欣赏能力,是幼儿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区域包括剪纸、贴纸、绘画、涂鸦等等。

(6)大运动区:出于孩子的安全考虑,不能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这个区域弥补了不足,包括玩球、跳高、攀爬、翻滚、小组小游戏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区域,比如以各地民族风情展示和学习的文化区,可以结合一些主题教学进行;还有女生特别喜欢的娃娃装扮区,可以开展一些化装舞会、走亲访友等游戏;到了大班,可以开发拼插类的大构造区,以智力魔方、拼b玩具、七巧板组合等为主。

所有的区域活动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生理、心理情况,灵活结合不同的主题进行,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同时,又能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区域活动的几个注意事项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受到了区域教学的魅力,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和挑战,一方面是幼儿活动中孩子们给予自己的惊喜和快乐,“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提出,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执行。但最受益的,当然是幼儿自己,在区域活动中,他们都是自由而快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潜移默化中开发了多元的潜能,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区域活动并非万能钥匙,使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下面几个注意事项也要牢记于心。

1. 环境特征的重要性

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于身边事物的探索能力也非同一般,所以在区域活动创设中,要注意一些环境特征,让幼儿与环境能产生互动,如果环境里有陌生或新奇的事物,可以引发幼儿们的好奇心,这样对幼儿认识事物有一定的刺激和推动,让他们不断发现、不断认识、不断理解,在无声无息中提高自己。

2. 重过程不重结果

在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设立一定的教学目标,做出相应的计划实施,但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更注意于过程,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手触摸世界、用自己的头脑理解世界,这些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比老师直接教会显得更有意义。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应该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而更多地着眼于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举止行为上,不要过多地指教和干预,真正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去探索和发现。

3. 灵活执行计划

3~6岁的孩子正处于好动的年龄,蹦蹦跳跳动个不停,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许多意外和偶发事件随时会出现,这往往会打乱老师的一些计划和目标,但同时又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所以,老师在保证活动功效的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和实施随机性相结合,随时把握教育契机,因势利导。

4. 活动规则必不可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幼儿园教育也是一样,在区域活动中,因为极大的自由度,往往导致孩子们没有约束,所以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规则,保证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注意的是,这时所谓的规则,并非是那些制约孩子们行为的条条框框,而是积极的利导,让环境更宽松,活动更有趣,甚至这些规则可以让孩子们自发去发现和总结。比如,手工区域活动中,材料不够用,怎么办?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想k法,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秩序感中会发现,排队轮流使用更恰当。这样每个活动区域里都有相应的一些规则,怎么样拿取材料,怎么样和伙伴合作,使用完后如何收纳等等,这些规则的建立,可以让孩子们的活动变得规范条理,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保证区域活动的流畅运转。

5. 理念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

篇6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将儿童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教育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将教育活动融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离)园等等。形成以面触点,让大的环境影涉小的教育点,润物无声。

一、一日活动以一个知识点为主,以点带面

如,在我的一节大班音乐活动《小毛驴》中,我是这样设计的:1、观察图片,理解儿歌内容。2、变正常语速的口头语言为3/4拍的节奏来表达这首小儿歌。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这节活动课,如果没有活动前的3/4拍整体感知作为铺垫,再有活动后的知识继续运用。幼儿在一次活动中是很难掌握的。这一节拍不同与以往的2/4拍、4/4拍。知识点有难度,幼儿说起来有困难。本次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就是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主的探索学习,发现生活中原来还可以这样说话,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节拍,感知体验以及思维方法――拍一下手加拍左右肩膀的方法。在拍手的第一拍时说出“小”,在拍左肩的第二拍时,用向左歪头不出声来做延长的这一拍,在拍右肩的第三拍时说“毛”,下一节的第一拍拍手说“驴”,第二拍第三拍再左右歪头就OK了,以此为准,整体试说。自主地练习3/4拍,请幼儿自由为3/4拍编排动作。在不断坚持努力下,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一日教育活动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兼顾五大领域

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一次续编故事《一只耷拉耳朵的小白兔》活动中,在导入部分,老师以舞蹈的形式带幼儿做《小兔子》舞,体验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再引出那只很烦恼的耷拉耳朵的小兔子。通过情感对比,使幼儿感触更深,从内心想要帮助耷拉耳朵的小兔子。能力强的幼儿能讲述续编内容。如:用石膏给小白兔做一只坚挺的耳朵,还用道德感来教育其它的小兔子们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的不足,这样所有的小兔子就能开开心心的渡过每一天了……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用这样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的,纲要中要求我们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为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收获,特将这一讲述续编环节加入绘画内容,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意愿画出来,然后在大家的欣赏点评中,把故事讲述完整。在结束部分,我们全体幼儿以跳欢快的《兔子舞》结束本次活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以兔子为主线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以说话为主的语言活动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活动形式的添加,无疑是给幼儿创设了更多的发散思维的机会,组织语言的机会,交流思想机会。同时也加入了艺术领域的内容――绘画,还加入了社会领域的内容――引导如何幼儿正确交往。

三、一日教育活动以现实生活为主线,遍及五大领域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我们的幼儿园在郁郁苍苍的大树环绕下,春天夏天的幼儿园显得绿意盎然。而当温度降低时,大树的叶子也就纷纷而落,户外的卫生也不再是老师三两条帚能整理干净的了,每年一到时这个落叶的季节,都会有老师辛苦劳动的一幕――扫落叶。

何不让这生活中的问题落叶成为我们的教具,成为幼儿的玩具,让它物尽其用,方便着老师,快乐着幼儿呢?我决定一试。

早晨我来园后,看见满地的树叶,心里暗喜。又见其他班的老师挥舞着大扫帚,用尽全身的力气扫着,风不停的吹,叶不停的落……我把今天的教育内容换成酝酿已久的科学和艺术活动。终于,幼儿入园了。

我迫不及待的把幼儿带到大树下,孩子们不用我指引,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大树落叶的事情。顺理成章地,我就让幼儿每人从地上捡10片树叶,而且还要一边捡一边数,是正数,从1数到10。孩子们听到指令,马上行动。我把早就准备好的装树叶的大桶拿了过来,等最后一名幼儿捡起第10片树叶后,我又下了第二道指令,请小朋友们倒数10个数,从10数到1的把树叶放到空桶里。我在一旁检查着、帮助着、欣赏着。这样,每个幼儿重复了大约3、4遍,你再看吧,有的幼儿抬头等着,一有树叶飘落,就跑过去捡起来,大声的数着,高兴的跳着……

我又要求幼儿两片两片的捡,两个两个的数,树叶在风中不断飘落,孩子们在树下追逐着树叶跑着、闹着、叫着、数着、吸收着……几乎每个幼儿都能准确的正数、倒数、两个两个数了。

下午,做了个准备,我又带着幼儿到大树下,,一起欣赏树叶从空中飘落。请幼儿描述树叶飘落的样子,幼儿的语言很丰富,有的讲到树叶像蝴蝶,飘飘悠悠的落在地上,真想把它捡到起来,由于幼儿说话方言比较浓,老师做示范后,请幼儿用普通话说出来,并每人捡一片大大的树叶。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收获了普通话,高兴极了!老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风吹树叶是什么声音?小树叶喜欢大树妈妈,当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心理会怎么想呢?它会对亲爱的大树妈妈说什么呢?借此,我们学习歌曲《小树叶》的歌词:秋风起来了,秋风起来了,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心里可害怕?小树叶沙沙,沙沙沙沙沙,好象勇敢的说话,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

回到教室,孩子们跟着琴认真并富有感情的唱着,围着我跳着自编的幼稚舞蹈。我仿佛看到好多的小树叶把大树妈妈打扮得更美了。这小树叶就是孩子,而我则有幸成了大树妈妈。

我又指引幼儿把树叶擦洗干净后在上面画画,用树叶当纸,自然比用纸做画更有难度,树叶小,表面光,但是难不倒孩子们。他们小心的画着,用油画棒上钯用记号笔勾边,画得真不错,现在班上还有树叶画呢!

等到展画评画环节,我们又发现在树叶正面和背面画画、上色的区别。油画棒和彩笔在树叶表面的附着力不同,铅笔在树叶上划线不会很容易看到等等。我们又有了新发现。

捡树叶,我们从捡到树叶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知识,幼儿的双手在捡的过程中,记忆下数学,眼睛在看的过程中欣赏叶落的美丽,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造物神斧。

教师就是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合理安排一日的教育活动,让幼儿轻松的从生活中悟化,内化知识,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教育活动游戏化的实施

教学游戏:幼儿教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或游戏化的教学。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游戏要促进幼儿自主自然发展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是幼儿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交往,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个性。

在区域活动时间,我要充分的照顾每个幼儿。在搭建区里,听到一个小男孩对另一个小男孩说:“哎,谷梓杨,把你那个给我用用好吗?”“嗯,给你!”这是孩子们积极友好的交往。刚刚表扬完这边,在另一边则出现了争抢积木的现象,因为孩子爱模仿,所以这很正常,“我们可以合作完成一个大的建筑!”我指点着,孩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合作盖高楼了。游戏中教师的只言片语指引着幼儿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游戏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有成功感的孩子。每次游戏结束,我会让孩子自己先说一下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再鼓励周围的幼儿对他进行评价,最后老师总结。玩积木的氛围在不断的融洽,每一小组都显现出一个组织者,游戏活动的意义在上升……

二、教育游戏要为幼儿提供主动交流与探索的机会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

幼儿动手动脑,开发智力。手指游戏不仅方便、简单、易学。通过手指运动,发展幼儿的手部肌肉群,提高幼儿手指的准确性,灵活度和控制能力。让其动作更灵活,从而促进大脑发育。幼儿通过手的动作提高兴趣,加强注意力,从而提高记忆。

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对孩子来讲很抽象。于是我就用贪吃的小鸭子手指操作来完成教学。先让孩子来想一想贪吃的鸭子会选择大的还是小的食物呢?再请幼儿自由猜想,随之他们会选择大的食物。然后老师出示两张画有不同数量小鱼的图片,请幼儿来选择并双手掌根相对,指尖分开做出大嘴状学贪吃的鸭子。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主动交流主动探索,感觉到开口总是对着大数。大于号、小于号的开口正对应着贪吃鸭子的大嘴,很是形象,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兴趣十足。

另外,手指活动尽收眼底,易于掌控教学。手指的灵活性加强了,如:可以自己用手表示一部分数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玩配合性、协调性强的游戏。目的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反应力和协调性。教师根据上一部分的玩乐学习了解到幼儿已经会手语的那些数字,然后教师用手语表示出数字,让幼儿说出来或反过来幼儿说数,教师用手表示,并询问幼儿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那请幼儿表示出正确的手势。这样锻炼了幼儿的观察性,反应能力和眼,口,手的协调性。幼儿的手指动作较大,每个幼儿的手指都在老师的视线里,老师很容易观察和控制,及时的纠正错误。大班的相邻数、分解组成、加减法等都能用此类手指游戏变魔术来进行游戏教学。

三、教育游戏是愉悦的情绪体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玩游戏,也就是说“工作”。只要幼儿在活动中具有满足感、成功感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就可以说幼儿具有了愉悦的情绪体验。

篇7

随着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教育要从小抓起,而幼儿园则在启蒙儿童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从现代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设计入手,分析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在游戏活动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注重的方面,旨在通过分析得出如何更好地通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一)游戏活动是幼儿的自主需要

游戏对于幼儿来讲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对于游戏活动的自主选择是幼儿所乐于接受的形式,这样的效果会比家长或者幼师强制的要幼儿去学习其他的东西要好得多。

(二)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

一个健全的人格发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中,对于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的需求是比较忽视的,家长更注重的是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其实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游戏活动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时,其实也对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思维的拓展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进行答案的探索。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合理设计和科学开展

(一)完善幼儿园游戏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

幼儿园安全的室外运动场地,如塑胶运动场,水池,翻斗乐,沙池,大型活动器械等可以视情况进行添置,同时要确保游戏活动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在幼儿园配备的玩具和一些运动场所中,会存在着塑料、塑胶等物质,要确保设备的质量安全。

(二)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设计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开展,不要为了教育而教育,这样会使游戏活动缺乏其中应有的趣味性。在提高游戏环节的吸引力以及娱乐性基础上,再考虑其中的教育问题。相信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的游戏活动是更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三)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

游戏活动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天性发展的,加强幼儿园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可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更加好的效果和促进作用。所以说,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应当加强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在孩子游戏玩耍的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拓展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科性的特点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应当致力于使游戏环节同其他方面的学科相互联系起来。如果是语言类的游戏环节,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并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发言的自信心。有很多孩子因为羞怯的心理而不愿意在很多人面前讲话,或者是不知道自己应当说些什么,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而游戏活动则可以锻炼孩子在这方面的语言组织能力,并建立起自信心。而一些关于数学的游戏活动,也可以使孩子从比较枯燥的数字背诵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培养孩子对于今后数学方面知识学习的兴趣。一些双语幼儿园,为了培养孩子对于外语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们会精心地编排一些小游戏或者情景剧,在外语学习的氛围下,感受外语学习的独特魅力,加强孩子对外语的感知。这样的方式,都是非常好的游戏活动的设计方式,同学科知识相互连接起来,才能真正的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和目的。

(五)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应当体现

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寓教于乐,要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并且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基础以及最易受影响的阶段,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也应当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设计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环节。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幼儿的自主需要,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游戏活动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完善幼儿园游戏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应当体现,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科性的特点,并且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应当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05).

篇8

幼儿体育活动体能发展有效性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具有的一个能力,在其身体素质方面包括的内容较多,不仅要测试身体的运动速度、力量、韧性、耐力等,而且还包括相应运动的技能要求。幼儿体能的有效发展,不仅是指示身体发育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为促进幼儿体能的良好发展,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农村幼儿体能现状调查

根据目前的调查,普遍认为基层农村幼儿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一些过去的常见疾病发生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各项发育、健康指标都有所提高。但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幼儿园中不少小朋友会随之感冒,或者互相传染感冒,这表明幼儿的自身抵抗力仍然不高。随着农村生活现状的好转,幼儿的营养水平也不断加强,但体质却有所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要适时适龄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二、幼儿体育活动对体能发展的积极影响

幼儿正当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期,此阶段,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不仅能够增强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力,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运动,来加强动作的正确度与姿势的优美度,调节体内元素的吸收与释放,使幼儿的体能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例如,跑步能够逐步加强幼儿的心肺功能;户外活动中,阳光还具有促进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

三、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有效体育措施

1.制定丰富多彩的早操活动

为了开展好幼儿的早操锻炼,幼儿园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编排出丰富多彩的早操动作,使孩子们在早操的活动中得到真实锻炼,同时能够增加幼儿活动的兴趣。一般单一的动作练习并不能产生较大的兴趣,老师要编排集操节,同时加入本地民族风格,不断改善早操中的不足,最终起到真实、有效地提高幼儿体能的作用。另外,为了配合学校完成早操锻炼,家长要进行积极配合,家长不仅要使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更要在思想上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每天的早操锻炼,不断培养孩子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意志,才能使幼儿意识到成长的快乐,体会到体质不断增强的信心。这样才能够提高幼儿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增强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实现幼儿体能的健康发展。

2.合理安排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与时间

对幼儿实施体育教学,是幼儿园进行的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性的组织活动,主要以身体练习为目标,展开幼儿基本活动技能的培养,在整体的综合性体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实现幼儿体能的健康发展。为了保证幼儿体育教学时间的充足,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教学,这样既打破了常规的集体教学方式,又能够增加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可以使老师有机会关注幼儿的变化与发展,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增加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培养幼儿的个性特征与自信心。

3.创新材料玩法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各类体育游戏陈旧单一,很多现代化的玩具很少有自己制作的,这样很难适应当前幼儿们的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在开展各种体能活动过程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对于同一种活动来说,可以让幼儿充分尝试到各种不同的玩法,如玩气球这一传统游戏,通过不同方向来改变玩法,引导孩子可以用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玩气球,运用各种方法来玩游戏,尽量发挥想象力。

4.设置多彩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如阳光、空气等,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能够促进骨骼的发育、神经等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幼儿体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锻炼。基层农村幼儿园更接近大自然,而且民间体育游戏也比较丰富,学校可以带领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使幼儿在快乐中实现体能的锻炼;学校还可以把一些常见的、适应幼儿进行的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教学中来,为幼儿提供更为熟悉的游戏材料,如沙包、橡皮筋、毽子、飞盘、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选择喜爱的游戏进行分组结伴活动,或者独立进行活动。这样设立的游戏活动模式更能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能够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促进幼儿在初始水平差异化中的共同发展。

幼儿在进行独立体育活动时,老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不同角度的思考能力和主动尝试性,实现个性的独特性发展,通过体育活动极大地促进体能的发展。相应地幼儿进行分组结伴活动时,老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整体团结性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让孩子们在不同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实现锻炼身体、快乐成长的目标,在运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兴趣与乐趣,使身体的各个运动技能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加强。

(2)开展运动会与远足体验。小型运动会的开展能够提高幼儿户外锻炼的时间,也是实现幼儿体能锻炼的较好机会,学校可以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操比赛,号召班内每个小朋友都参与,分块进行排练,让每个小朋友在运动会中的小型项目比赛以及团体操比赛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真正的锻炼。运动会中设计的项目,要能够适应该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设计能够锻炼幼儿跑、走、跳、爬、投掷等协调身体平衡的动作与内容,还要相应加入一些体现动作技巧的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运动会的项目,而且可以激发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幼儿多方面的意识,如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等,也较大程度上实现了幼儿体能的发展。

开展远足体验,是一种培养幼儿体能的新型模式,学校组织或是学校联合家长组织幼儿进行一些远足体验,如爬山、踏青等郊游活动,在活动中,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进行游戏互动,满足幼儿在运动中的娱乐愿望,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品德、训练幼儿的体能。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相应远足活动的开展,爬山中鼓励孩子们要坚持不懈,征服山之雄伟,最终爬上山顶,使幼儿感到征服的自豪感,同时也达到了体能锻炼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能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幼儿园要重视幼儿体能的发展,尤其是基层幼儿园,更要关注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只有合理安排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丰富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才能使幼儿产生极大的运动兴趣,最终实现幼儿体能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文津.利用体能活动促进幼儿体格的发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01).

篇9

难关类型:生活习惯

难关解析:

幼儿园中的午睡很重要。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心理上的焦虑与哭泣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需要用午睡来缓解紧张的情绪,补充体力。如果宝宝在家时作息时间不固定或者和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差距很大、午睡时需要人哄,那么入园后遇到的问题会大一些。

活动1“我的生活有安排”

(1)教宝宝认识时钟上面的数字,分清长针和短针。

(2)参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饮食起居。告诉宝宝,每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渐渐地,宝宝就熟悉了他每天活动的先后顺序。

(3)用图画的形式把宝宝的生活画下来(例如左边画“11点钟”,右边画“吃午饭”),贴在墙上,到11点时,问宝宝,墙上钟的时间是不是和妈妈画的一样,那么这时我们应该吃饭了,一次只教一个活动。久而久之,宝宝就可以把特定的时间和他的活动对应起来。

活动2“我可以自己睡觉”

(1)吃好午饭后,告诉宝宝再有半个小时就要睡午觉了。

(2)家长和宝宝一起拉上窗帘,脱衣服。

(3)如果宝宝想带上玩偶一起睡,没关系,给宝宝编一个玩偶和他一起睡午觉的故事,让玩偶逐步代替哄睡人。

小贴士:无须一开始就把家里的作息时间调至和幼儿园一致。最重要是建立起有规律的作息,等到确定宝宝上哪所幼儿园后再逐步同步(尤其是午餐和午睡时间),因为不同的幼儿园作息时间不相同。

难关2:自己穿衣

难关类型:自理能力

难关解析:刚入园阶段,老师还是会帮助宝宝穿衣服,但那么多的小朋友,肯定要等一等,如果让宝宝学会自己穿衣,既减少了宝宝等待的时间,还可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活动3“我会穿衣服”

(1)选一件宽松的套头衫,让宝宝观察。

(2)数一数衣服上一共几个洞,原来有4个洞。

(3)看看哪个洞大,哪个洞小;哪2个洞最不好找,哪2个洞在最外面。

(4)再把洞洞和自己的头、小手比一比,脑袋从哪钻进去、从哪钻出来,小手从哪钻进去从哪钻出来。

(5)和宝宝练习时,可以编一首儿歌,“圆圆的脑袋从大洞洞钻进,从中间的洞洞钻出”,“小手从最里面的洞洞钻进,从最外面的洞洞钻出”,“最后拉拉小衣服”。

难关3:自己穿鞋

难关类型:自理能力

难关解析:午睡起床后要自己穿鞋子,很多宝宝的困难在于分不清左右。而小朋友总是在蹦蹦跳跳,如果鞋子穿反了,会阻碍宝宝的活动,还可能被绊倒、摔跤。家长可以通过直观的方法,让宝宝用身体感受左右的不同。

活动4“左脚穿左鞋,右脚穿右鞋”

(1) 和宝宝一起光着脚丫子坐在地板上,教宝宝观察自己的脚,左右脚都有大小脚趾,最大的两个脚趾靠在一起,最小的两个脚趾离得最远。

(2)再找来妈妈的鞋子和宝宝的鞋子(鞋头变化比较明显的),观察一下,也是鞋头靠在一起,和左右脚的规律是一样的。

(3)让宝宝先穿一次左右正确的鞋子,走一走,然后再让宝宝把鞋子穿反,也走一走,比较一下两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明确告诉宝宝,第二次是穿反了,所以脚会不舒服。

(4)玩找鞋子游戏。找两对贴纸,例如一对红色的星星,一对绿色的星星。家长把红色的星星分别贴到右边的鞋子和右脚上,绿色的星星同样这么贴。告诉宝宝贴有红色星星的脚要去找贴有红色星星的鞋子,反复几次让宝宝建立“左脚穿左鞋,右脚穿右鞋”的概念。

难关4:同伴交往

难关类型:社会交往

难关解析:宝宝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但在上幼儿园之前缺乏这样的机会、环境,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并教宝宝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活动5 “排排坐,分果果”

(1)买一包糖或小朋友都喜欢吃的零食。

(2)带宝宝到平时小区里小朋友经常一起玩的地方。

(3)请他亲自将糖果送给小朋友。

小贴士:别小看了分糖的动作,有3个步骤。第一,记住、叫出对方的名字,如“乐乐,糖”;第二,做出把糖果递到别人手边的动作;第三,如果对方说“谢谢”,要回应“不用谢”。

难关5:在没有妈妈的地方玩一会儿

难关类型:社会交往、适应能力

难关解析:2~3岁宝宝的分离焦虑很明显,上幼儿园,意味着照顾宝宝的大人不在身边,所以需有意识地让宝宝体验独自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哪怕1分钟),让他感受到,当妈妈不在时,我也可以玩得很好。

活动6:“先玩一会儿,妈妈马上回来”

(1)带宝宝到小区的活动区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事先将玩具或水瓶放在游乐区的边缘。

(2)在宝宝玩得很好时,对宝宝说:“你和小姐姐、小姐姐的妈妈玩一会儿,妈妈去拿一下水壶,马上就回来。”

(3)回来后抱抱宝宝,让宝宝知道,“妈妈走开了,会回来”。

小贴士:这个活动适合在婴儿期已建立起安全感的宝宝,如果宝宝比同龄人更黏人或者总是担心妈妈不见了,不宜强迫宝宝练习,以免产生副作用。

难关6:对上幼儿园没兴趣

难关类型:心理期待

难关分析:向往是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的最大动力。要让宝宝建立心理期待,需落实到具体的物品和行动上,比如给宝宝准备一个小书包,在入园前两个月买一份纪念入园礼物;并告诉他“只有长大了的宝宝才能上幼儿园”,让他产生期待感。

活动7:“我也有小书包了”

(1)早晨入园时间,带宝宝观察哥哥姐姐,发现他们都背着一个小书包,让他产生向往。

(2)和宝宝一起选一个他喜欢的书包。

(2)和宝宝一起看看书包,想一想书包里可以装什么。

(3)每次带宝宝去早教中心、图书馆时让宝宝背上书包,先体验一番拥有自己书包的感觉。

难关7:认不清自己的物品

难关类型:家长的细节准备

难关分析:在幼儿园,小朋友的书包、杯子可能是统一的,需要写上小朋友的学名来区分。如果这个细节家长没有留意,会给宝宝的入园生活造成一点小小的困扰。

活动8:“我的名字我认识”

(1)给宝宝讲一讲他名字的来历。

(2)把宝宝的名字认真地写下来,让他看一看,大约写10个,然后裁成纸条,做成姓名标签。

(3)用透明胶把姓名标签贴在他的杯子、碗、书包上,这样宝宝在入园前就熟悉自己的学名了。

篇10

一、关注生活,从价值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活动的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活动片断一:我们身边的话题

在自然角中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时,我们都有会把一些豆类放在水中浸泡,再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可是幼儿会这样表述:“小绿豆和小黄豆变大了,发胖了”。他们很好奇种子的变化,有的幼儿说得更形象化,“因为它们喝了水,吃饱了啊。” “不是,是它们被水浸胖了呀。”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 “它们都鼓起来了”……原来黄豆、绿豆、蚕豆都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现象,幼儿对这种现象不能用科学的概念去描述。

分析:我把幼儿在自然角中关注的话题,设计了一节大班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了使活动更加丰富,我上网对膨胀的现象进行了百度查找,了解它的科学概念。再结合幼儿的生活为幼儿设计了物质遇水、遇热和遇热油的产生膨胀现象的科学活动。为了使这个膨胀现象能让幼儿在操作中建构新的概念,在遇水膨胀环节中,我带来了幼儿熟悉的黄豆、绿豆及幼儿平时不喜爱吃的黑木耳。为了让幼儿能更清楚、有效地在课堂上展示其他物质的膨胀现象,我用视频的手段,把生活中常见的爆米花、虾片的膨胀过程,搬到了课堂上,扩大幼儿的学习空间。科学教育活动是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关注幼儿,从问题出发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

《纲要》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幼儿主动地探索,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在科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激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活动片段二:感知乒乓球的遇热膨胀

在这一环节中,我问:“这里有两个瘪的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让它鼓起来,变回原来的样子?杰杰说:“用手扳一下嘛。”他试了试,不成功。强强说:“用手搓一搓。”这可能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是他试验没有完全成功。“有又快又好的办法吗?”大家陷入沉思。当我班的那个大龄孩子吴比提议:“把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试试。”老师按他的方法作了试验:将瘪的两个乒乓球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放在透明的容器中)。果然,试验成功了,全班幼儿都很兴奋。我又接着追问:“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幼儿又一次陷入沉思。我又作一提示,说“它里面有什么?”(用保鲜袋装空气,引导幼儿说出乒乓球里有空气)“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会怎样呢?”

分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让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猜想来解决问题。“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而且在提问时我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给幼儿一段期望期。由于问题难度比较大,在提问时我视幼儿回答的情况,给予幼儿适当的提示“乒乓球里面有什么呢?”幼儿立即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

三、关注环境,从经验出发给幼儿学习探究的机会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而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的。

片断三:再现生活情景

“请你仔细看看桌上的这些东西,它们放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耐心地等待着,观察着这些平时不起眼的材料被水浸泡后的变化。在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时,幼儿有条理地回答了三个问题。“我把什么放在了水里?”“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还有那些爆米花和虾片,它们又是怎么膨胀的呢?和幼儿一起观看了爆米花的膨胀过程。幼儿欢呼雀跃,亲历了再现生活中的情景,看到了膨胀的过程。在活动结束时,又将继续探究的问题抛给了幼儿,“那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的现象呢?”

分析:在“遇热和遇热油膨胀现象”中,我把生活中的实例――爆米花、炸虾片用录像的形式“搬”到了课堂上,再现了生活情景。幼儿在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让幼儿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现象?”让幼儿走出去,看看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利用膨胀现象的。“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遇冷膨胀的现象?”又将探究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使活动终而不止。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尽量给他们“活”的教育,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