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乐理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乐理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乐理教学 课堂有效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里面是以多种方向全面发展,涉及的内容以及培训都是多样化的形式,具有稳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乐理课程的开展已成为课程中的主要核心部分,与学生的发展和培训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任何音乐的基本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教学。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程还没有开展的情况下,学生在乐理学习中的任务显得非常重要,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学习其他音乐课程中最为基本的知识,是传递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素养的主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乐理课程的进度,将乐理教学落在实处,使得实现乐理有效教学的需求。

一、目前乐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 大量难懂的专业术语

在学生开始学习乐理知识的前期,乐理课程最先带来的是乐理中不易懂的专业术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此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技巧,所以在最初接触乐理知识的时候的会相对较难,在乐理教学中含有多种理论内容,与其他的音乐学科作比较的话,乐理知识中的概念和其内容都比其他的音乐学科更容易产生枯燥、难懂的心理,这使得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等方面都造成困难。

2 教学方式过于专业化,不创新

根据现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现象来观察,音乐教学方面在整体上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在学前教育中,乐理课程的教师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对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上都是非常通晓的。但是就针对在学前教育专业这方面却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不够了解乐理教学的教学要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教师都是按照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缺乏创新和趣味,难以让不学产生枯燥心理,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学习基础不统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少数的学生学习了解过音乐的基本相关知识,而大多数的学生是零基础,没有了解过相关音乐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乐理知识上的理解都会显得较吃力。因为学习乐理知识前的音乐基础不统一,所以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零基础的状况会影响到其学习效果。

4 重技术轻理论

乐理教学作为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因而在该专业中,乐器的使用技术占有较高比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过量轻视,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操作相关乐器,但是在进行教学是不能对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这会导致后期的发展受限,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和铺垫,在进行相关技术处理能力上不能独立实现。

二、怎样提高教育方法

1 加强和重视乐理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从音乐教学的整体来看,很多的地方都没有对其重视,都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教师对教学上的不重视。要想实现学前教率得到提升,那么,首先需要使教师的重视程度提高,其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逐渐对乐理知识的学习产生重视。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不能单单只对音乐上技巧方面产生重视,要充分的是其认识到学号乐理知识,是学习好其他音乐学科的主要前提。教师在乐理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尽可能让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师去补救,对乐理课程教学的重视必须是所有的音乐课程教师共同的认识,让主要担任乐理教学的教师,还有其他音乐学科的教师都要起到重视程度。在学习乐理知识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巩固乐理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途中,正确对待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理解乐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例如,课后适当的小练习,以及趣味作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等等。

2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一门课程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在这里,教师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基本的情感,在进行声乐学习中,学生拥有的将是更多地抵触,而不是欣赏,因而在进行乐理教学中,要抛弃纯粹的理论知识,要更多地加入情感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充满音乐元素,愉快学习的环境。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避免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其次,要更多地更学生用心交流,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教学设计更多的从团队出发,不是从师生关系出发,这样设置的教学情境,学生容易接受,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因素,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学前教育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感教学,逐渐培育自己的情感教学方法,感同身受,对毕业以后的幼儿教学使用情感教学,将会取到更大的帮助。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的方法

教师们在乐理教学前足够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什么、还有学生心中的自身想法。他们有自己看法和理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讲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就是适合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就从中采取措施,根据教学的变化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得到提高。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中更加认识、更加掌握其知识。

4 加强乐理基本知识

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技能的重要基础,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不能只是依靠书本来学习,还要通过其他的实践音乐课程才能足够的掌握,例如琴法、声乐等等。要求学生加强巩固乐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些实践应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更高的效率。

5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众多的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还有听觉效果,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课程上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乐理教学中通过引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演奏会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奇妙之处,将动听的歌声和画面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轻松解决问题。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

6 乐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作用乐理教学与其他音乐学科都是有联系的。在乐理教学中可以连着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对其他音乐学科的认识,还可以充分的为其他学科做好相应铺垫,降低课程的重复性,学好了乐理知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上也是一种帮助,也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学习兴趣,需要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综以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简单阐述。

【参考文献】

[1]张莉,夏艳萍.关于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以学前教育乐理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2):161-161.

[2]赵艳琼.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大众文艺,2016,(15):234.

[3]张琼辉.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有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5,(7):213-214.

篇2

1.教学生熟练地使用字典

查字典是自学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常用字三千个左右,学到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与表达的语言基础。怎样干进一步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靠别人一个个教是不行的,只有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养成翻阅字典的习惯,才有自学的可能。

教查字典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能认为教了音序和部首的查字法,学生就能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使用字典。二年级时,在课堂上用一定时间教会基本查法。到了三年级,我着重在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字义下下功夫。先指导学生知道生字词在课文的哪句话里,这句话大概是什么意思,上下文是什么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字义,不能瞎猜。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逐渐提高,到了五年级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了。我就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字典的"凡例",进一步了解字典的编法,内容以及各种符号等等。以增加对字典的知识。

学会查字典是比较容易的,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更难。我要求学生看书、作文,作业时都要充分利用字典,养成先自己查,不能解决时再向人请教的好习惯。每讲新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实事求是地查出自己不会的生字词。课上进行字词教学时,再根据学生查字典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使他们查字典能力不断提高。

2.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或段落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会学生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作者往往用一些重点词语和重点段落,突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我注意教学生分析重点词句或段落,指导他们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句和段落的含义,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逐字逐句逐段地学习,既有力于培养分析能力,以能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有些课文,我采用"划重点,写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划重点"就是在文中重点词句下面划上横线;"写体会"就是在书页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自己对这些重点词句的理解。我先根据课文提出一些思考题,再围绕题目指导学生"划"和"写"。一般由我示范,然后带领学生以例共同讨论下一段应怎样"划"和怎样"写";再让学生独立分析下边的文章。如《爱迪生》一课,我提出"从第一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迪生喜欢科学,爱作科学实验的"为题。我划出课文的"常常把钱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一句为重点。因为这一句说明爱迪生非常爱科学爱作科学实验。我以画下面一句:"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子。"这说明爱迪生克服种种困难做实验。我在这两句旁边写:"爱迪生克服种种困难学科学、做实验"的体会。在读第二段时,就让学生根据"爱迪生做实验遇到哪些困难"一题共同讨论。先由学生个人阅读,提出重点词语和自己的理解,再由大家分析、补充,不是之处我再指导。学生找出只能在车上"占用一个角落",说明做实验有困难,又找出"读完了报"才能做实验,是时间上有困难。学生慢慢懂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主要内容了。在读第三段时,我让学生根据"从哪些地方看出爱迪生顽强做科学实验"一题,自己动手"划"和"写"。他们自学时,我总是在学生座位的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答,并注意帮助基础差的学生。他们自学后,我就组织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有的学生划了"他省吃俭用,重新搞起化学实验来。"我启发他进一步思考,这句话哪个词最重要,他找出"重新"一词。有的学生在这句话旁边写了体会是"不动摇",我表扬他理解得正确。学生通过重点词句去理解文章,容易独立地去找词,我就要求他们先理解词意,再分析内容,还让他们思考文章有这个重点词与没有这个重点词有区别?重点词句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能把重点词句和全文中心联系起来分析,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因此,"划"和"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效的方法。

3.教学生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步骤

学生是想学好课文的,但是不知怎样才能学好。往往读了一遍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就认为学好了。指导学生自学,就要教他们有步骤地学。这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步骤。教学时,在一般情况下,我先教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逐段地学习,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思想内容,最后再细读全文,思考怎样分段,怎样总结中心思想。这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能"钻"进去学,又能"跳"出来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

我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如《鲸》一课,内容是介绍鲸的有关知识,各小段的内容都很清楚,不难懂,而知识涉及的方面却较多,不易扼要抓住主要内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遇到这样的课文不会归纳。根据这种情况,我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归纳课文内容上,采用提纲的办法。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他们先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然后再列出各部分中的项目,由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使思维条理化。接着学习《太阳》一课,也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后填提纲。学生积极性提高,作业完成得很好。

总之,教师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步步深入学习的方法,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同时,使学生认识事物,既看到全面,又看到一般,为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一、强化阅读技巧,促进阅读水平提高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观念的更新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题研究。随着自主学习成为教学的主题,教学中出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当自主学习成为教学的目标时,课堂教学又应将策略培养纳入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实质流,旨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语言教学既有技巧获得,又有技巧运用。不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就难以提高学习效率;不运用获得的技巧,就难以习得语言。阅读策略是有效阅读的保证。不能正确运用阅读策略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阅读教学的开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方法上,采用逐字逐句仔细读,阅读技巧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通过补充拓展一定的阅读材料,训练学生处理生词的能力,在教材每模块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通过实施创新教学方式,应用显性教学策略,训练学生掌握恰当的阅读策略。七年级重点为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的能力,对阅读材料全篇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文章各段、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八年级重点训练依据短文内容和考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能力。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英语是一门语言,但却因为他是一门外语而没有太多的机会来应用它。那么,读是学好外语必不可少的途径了。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多读多练。有时采取分组读、分男女同学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领读等方式,有时还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读好课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向学生指导阅读方法,如进行快速阅读——扫读,将段落与图片相匹配,教师在学生开始行动之前,做出方法提示,注意关键词。之后,在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正确率。接下来,教师找个别同学说出答案,并与他进行方法探讨。方法探讨从询问学生的问题答案入手,询问学生如何得到他的答案,在得到答案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回答为通过文章段落中的关键词的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探讨解题方法的过程也是再一次为全班同学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谈论图片,使学生明确图片的核心内容,通过扫读阅读材料,找到关键词与图片匹配,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意,思考文章插图对文章内容的说明作用。跳读阅读方法。针对课文的跳读阅读,主要采用先读段首段尾句,进而迅速确定答案的方法。进行完阅读方法回顾之后,学生开始进行跳读训练。在学生进行跳读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走动,随时为同学提供帮助,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师生讨论做题思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略读每段内容,确定每段标题,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设计阅读任务时,可通过与学生共同从具体词汇总结提炼出一般词汇,通过词汇图使词汇记忆得更牢固,利用词的上下义,猜新词,训练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反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4

 

阅读理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使用水平,对于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最为困难的题就是阅读理解题。曾经有位学者这样说过“得天下者源于阅读”,这就充分的说明了阅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英语阅读完全依赖理解。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自己真正的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它们才能拥有英语阅读的想法,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里去。激发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主要因素就是导入教学,老师要全身心的设计导入教学细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欲望。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直观导入和情景导入是最常见的教学导入方法。(一)直观导入。使用教学仪器和英语阅读材料来促进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阅读中来,如在阅读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给学生们展示一幅挂图,接着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和挂图有关的单词、短语,例如surprise,gotout,souvenir等等,让学生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再结合这些新单词来阐述图片的内容。由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了图片的知识内容,还提升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想要自主阅读的愿望。(二)情景导入。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或者师生相互提问等的模式来创造学习的气氛,给学生们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身的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如在授课的时候,想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英语语言的学习时间中来,让学生阐述一下自己对于机器人的认知,这些知识可以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的,使学生们无所不言自由的去阐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以外,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有以猜谜游戏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在这个部分的学习中,学生们都比较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推断问题,使学习的气氛非常的热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阅读技巧训练

 

英语阅读技巧的训练包含两个内容:(1)阅读速度。英语阅读材料都是由单词构成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单词间的搭配,遇到生词的时候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然而每次遇到生词都去查阅字典,这势必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所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是遇到生词后,经过上下文来推敲生词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查字典的时间,提升了阅读的速度。(2)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升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都是用眼睛来接受信息的,眼睛在阅读的时候处于跳动状态,具有间歇性。会阅读的人在阅读的时候,每行移动眼睛不超过两次,这样的阅读方法会有很宽的认知度。所以锻炼增宽眼睛的认知度,从开始看一个单词到看一组短语,再到看一个完整的语句。日常学习中,有的学生会使用钢笔等点着单词去阅读,同时还伴随着脑袋的前后左右晃动,这样附加的动作严重的影响了阅读的速度。

 

三、阅读策略实施

 

语言和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传统生活习惯和思维方法,这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差别。所以,通过阅读来展现文章的形象就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社会生活经验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托,方能进行更好的思维探索和推理研究,才能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在阅读即将要开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在大脑里有相关的话题知识储备,让学生自主的去讨论有关的知识,最后得出汇总的知识点。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仅仅依靠课上的那点知识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一定要进行大量的文章阅读,这就要进行合理的文章选择。首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特征来挑选文章,一定要遵照由简到难的顺序来进行;其次所有挑选的文章一定要简单易懂,挑选那些适合该阶段学生年龄的文章。除此之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文章以及代表先进技术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文化知识都可以在挑选的范围之内。综上所述,学生所涉猎的阅读知识越多,练习的数量越大,越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我们都明白“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道理,学生单词储备量的多少直接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监督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单词和语句,对于它们的汉语解释也要了如指掌。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随时给学生们归纳总结单词的类别、意义和相关联词组,让学生懂得词语如何构成的,学生自己也要不断的去阅读文章,掌握文章中的单词、语句,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四、结束语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英语阅读能力的锻炼是经过长期积累得到的,老师要把英语阅读材料的探究作为一项基本工作,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让他们了解怎样去掌握单词、短语和文章,经过所有的阅读训练,提升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技巧。

篇5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一、利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幼儿自主阅读兴趣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先导,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中采取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并配合各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阅读的习惯,为其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前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习惯在教学中利用情景创设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技术为孩子营造生动、逼真的情境,从而使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对所看到、所听到的事物产生相应的感受和认知,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1]。例如,在《小猫钓鱼》故事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幼儿播放《小猫钓鱼》的动画,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运用问题情景教学法引导幼儿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如“猫弟弟两次钓鱼过程中心理变化是怎样的?”等,并且最后以猫妈妈的身份告诫幼儿做事应该全心全意,在对幼儿实施德育的同时,促使幼儿对阅读产生新的体验,从而逐渐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图谱法教学促使幼儿自主阅读

相较于文字,幼儿更喜欢色彩丰富的图片。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采取引入图谱法开展教学,将图书中复杂的文字表述简化成生动的图谱形象,并以此来反映图书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图谱制作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单个词、多个词、简单语句为单位,将图书中复杂的语言拆分成多个较为简单的词、段等,实现了面语言的趣味化。例如,在儿歌教学或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使用图谱法开展教学工作,相较于以往的挂图教学,图谱法教学的效果更好,不仅增设了边听边翻阅图谱的环节,还增加了边听边表达的环节,对照图谱,能够学生及时的发现自己的表达是否有误。这样,幼儿就会对阅读图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后续学习产生好奇和期待,进而有意识的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不仅提高了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还使幼儿通过体验“听”、“说”、“看”、“想”这一自主阅读过程对阅读产生新的认知[2]。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例,在幼儿完成自由阅读后,常常难以按照故事的原有顺序将故事情节复述出来,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大多数幼儿记不全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几位妈妈,在复述过程中,常常出现顺序颠倒、外形特征混淆的问题,教师采用图谱法对故事中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鹅妈妈等进行分别讲解,就能够帮助幼儿依照图谱讲解的顺序掌握故事情节,同时,通过逐一讲解,能够引导幼儿有重点的观察图片,进而了解鸭妈妈、鹅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之间的区别,使幼儿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顺序。图谱法实现了口语与书面语言的互相转化,使其看到图片就会回想起阅读的内容,阅读故事就会在脑海中想到图片的具体形象。

三、利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环境能够改变人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渐养成相应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价值,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环境,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自主阅读习惯[3]。在活动室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设计阅读活动区,如“图书小超市”、“书吧”等,利用手中的材料共同布置阅读活动区,在布置过程中,应当保证以下原则:其一,温馨、舒适,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放松身心,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自主阅读中;其二,图书种类丰富、数量充足,在选择图书时,应当以带有色彩丰富图画的图书为主,精挑细选,选择那些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图书,同时,还应当保证情节的生动性,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利用图书中重复叙述的结构方式帮助孩子塑造逻辑关系,从而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获得较为良好的阅读效果,为其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前提。

四、利用“悬念法”激发幼儿对阅读内容的好奇性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幼儿对阅读内容的好奇心。“猜测”、“遮挡”等方式是开展“悬念”教学的有效手段。例如,在阅读图书前,教师可以将书名遮住,让幼儿根据图书封面中的图画猜一猜书名是什么,在幼儿“猜测”后,教师再引导幼儿“猜测”图书中的主人公是谁,有哪些角色。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书中角色的表情“猜测”其心理,观察角色的动作“猜测”即将发生的事情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图书中一些角色或场景遮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补全”故事内容,为幼儿创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当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结合反馈信息对阅读教学工作加以调整,保证阅读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当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服务孩子们,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玫慧.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环境支持策略初探[J].学周刊A版,2014(3):219.

篇6

关键词:课堂氛围

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

趣味性教学

1.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7.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

“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的欲望。“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1~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3.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有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又如,用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两句诗,以及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挺拔险峻,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都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如果教师选择有地理性、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引用“雷打未惊蛰,雨水四十日”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动和锋面雨带的形成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知识更加巩固;又如,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一句地理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类似这样的短诗短句,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4.巧用成语教学,助长兴趣

篇7

一、改变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新的英语教学大纲中虽然更多地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是阅读依然是很重要的。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相关的语言信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重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纠正学生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良或者是不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克服由于以往只注重语法和词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所造成的缺乏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和技巧,使学生认识到阅读不只是学习语法、句型、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命脉,确立篇章的概念。其次,要克服声读和默读这些妨碍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要学会使用无潜声阅读法——用眼睛游移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以意群为单位来扩大视幅,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在进行这种技巧训练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就是加强学生头脑中对信号吸收以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尽量避免重复性的阅读,以提高阅读速度。

二、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讲解

新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文化背景知识”。外语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吸取其精华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从而使自身的素养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另外,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含义的领会,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不同,各国之间政治、历史、文化、宗教、风土人情的不同,都给学生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含义带来了困难。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述文章的背景知识或者是一些词汇和句子本身的含意、隐喻意等。比如在教授《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三册“Freedom Giver”这个单元的时候,在讲课之前教师就有必要让学生们了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学生们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词汇也在不断地涌现,语言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发现、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新兴的词汇和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

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计算机对于教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的应用体现了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影响着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阅读上,多媒体在阅读课上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极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挖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并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2.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视听效果。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提出的语言现象,从而轻轻松松地形成英语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

3.在有限的时间内成倍地加大了信息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吸取量。

4.多媒体的利用使得教学过程中结合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刺激感官的方式,产生了多元效果,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在欣赏美和享受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与此同时还增加了授课的难度,激活了学生的认知潜力。

四、根据预测、推理判断、分析理解的方法把握信息,提高阅读水平

1.预测不仅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积极的阅读手段。我们可以针对文章中出现的功能词、关键词来预测下文的意思,运用此方法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揣摩文章中作者的思路,从而为掌握语言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奠定基础。

2.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文章都是围绕主体有序地展开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宏观的阅读方法,根据文章内容的先后联系、表里之间的联系、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语境来推断文章中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尤其是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有根据文章内容中提供的信息考查学生判断能力的题,而且这些要求判断的内容可能是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某句话、某个词的意思,但可能都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这些隐含的意思需要学生根据作者的思想观点、写作背景以及所发生的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判断。同时还要了解词汇禽义的感彩、措辞等文体特征,并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阅历、各方面的知识或者是熟悉的事物去推理判断。

篇8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责任。

1. 培养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创新思维来自质疑,思维的打开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如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可以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归纳出以下三个题目:①你觉得愚公“愚”还是“不愚”?②你认同愚公移山的做法吗?③愚公精神在现代还有现实意义吗?这是三个富有两可性的命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论据。这就大大地刺激了学生上课的兴趣,有效激发他们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利的依据,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 培养创新思维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初中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寻找一种独特的见解,甚至会对文本的内容提出质疑。对此,教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在教学《马说》时有个学生认为:千里马造就了伯乐,应该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伯乐。学生的观点独特,但与作者韩愈的主张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接受作者的主张,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对学生的见解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的创造性。

3. 培养创新思维重在提高创新能力

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在教《犟龟》这一课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犟龟本来是要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结果却参加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犟龟还算成功吗?这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学生可以多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在不同的分析中,教师应着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标志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才能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就不会被打破,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了智慧,从个体认识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产物,真知是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阅历,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向的理解。

3. 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体可分为两种: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其中,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少讲或者不讲,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完成,而学生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教师的适当引导外,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寻找学习的伙伴,自由地选择探究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尽量让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探究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

三、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活动,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通过对比感受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对比,在对比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故乡》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少年闰土”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中年闰土”是个麻木封建的中年农民。通过对比学生更能感受到“少年闰土”的美。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想象发展意境美

初中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鼓励他们充分地发挥想象,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借景抒情,展现了很深的艺术意境。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让美妙的想象融入到学生对美的理解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诵读体会情感美

篇9

关键词:英语;认识;理解;语义;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38-01

学生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学生在学好基本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

一、要提高学生甄别单词的能力

单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因此教师应从单词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某些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不同的单词中有不同的发音,有时字母或字母组合不同,但发音却相同。例如:quite与quiet、tried与tired在形状上很相似,但词义大不相同;plate、cat、class,字母 a 在这几个单词中发音各不相同;在speak、break 中,字母组合ea分别发[i:][ei];在 cake与kite中,字母c和 k却发相同的音[k]。因此,学生对这类单词识别就不容易,也特别容易发生错误。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一是从整体上甄别单词,尽可能配上卡片或简笔画进行认识。二是分析单词的组成部分,单词常常由前缀、后缀或是由同义词根构成。让学生熟悉这些构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识别阅读时遇到的生词。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一些练习题对单词加以巩固,如填出下列单词的否定前缀possible―impossible、happy―unhappy。 为了提高学生理解单词意义的能力,教师经常采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画或动作,或提供熟悉的同义词,如start―begin、fast―quick、sometimes―at times,或用熟悉的英语词句解释单词的意义。例如:指出下列成对的单词是同义还是反义:come―go、speak―talk、dirty― clean。这样,在教学中引导、讲解、练习,会逐渐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及短语的理解与巩固,为阅读段落打下基础。

二、在语义中阅读

1. 划分句群给学生提供材料

Paul lives\in a tall building\in the city of Toronto.这样将句子划分开来,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意思。

2. 改变提问方法

例如:Suddenly one of the bag fell off the truck.It land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Ask them:1)Where did the bag from?2)Where did the bag land?这样提问,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the truck、in the middle of 等短语的理解。例如:1)Mr Green asked what time the plane leaves?2)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if it doesn't rain?在第一个宾语从句中,asked 是主句谓语动词,leaves是从句谓语动词。第二个句子的从句是主句的条件,使用一般现在时态代替将来时态。理解复杂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连接主、从句的关联词的理解,常用的有when、after、before、as soon as、if、because等。理解了关联词意思,整个句子的意思就理解了。

三、多对阅读整篇文章进行分析

1.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掌握全貌,然后教师提出有关主要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可采用如下方式:一是直接用 Yes or No 或Ture or False 回答或判断问题,如Is a relay race a team race?(Yes it is.)二是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回答问题,即用who、where when、whose、how many等引导的问句提问。三是不直接从文章的内容中找到一句现成答案,需要用推理的方法回答问题,如Why did Tom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Because he wanted to have chicks like hens.)四是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的问题,如Miss Yang is very strict、isn't she?(Yes,she is.Why do you think so?)

2. 快速浏览文章后的思考题

教师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内容,并通过详细阅读找到正确答案。然后,教师让学优生复述全文并发表评论、见解,再结合原文语句运用自己的语言解决问题。这样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培养学生运用连贯语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从以上三方面着手,让学生从字、词、句到段、篇、章逐层阅读,对整篇文章进行理解,就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加深、提高,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刘惠英.中学英语阅读的两要素[J].天津教育,2004(03).

[2]姜东霞,王海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21).

[3]李丽.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篇10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向学生讲授学习方法及规律性的东西。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表演点创新

小学生好动,好表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有很强的形象性,很适合儿童表演。教师可抓住表演点,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创新。因为实践表明:表演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能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统一起来,而且在表演中,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再想象、再创造的过程。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文中最后一段时,让学生想象飞机脱险时机舱里人们的情形,让学生表演此时兴奋的人们,在这一表演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抓模糊点创新

文学艺术的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具有一定的张力,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性”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情。教师切不可依恋灌输式教学的那种呆板的“简单化工”和“一锤定音”,板书的“唯我独用”,解词的“统一标准”,分段、中心思想的“步调一致”等等,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教师要善于抓“模糊点”,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创新。如,课文中让学生想象小扬眉脱险后会对总理说些什么,学生各自不同的说法,思维呈现多元化。

三、抓转换点创新

语言转换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要求进行重新构思、组织、融合、润色,并进行新的表达,以求借鉴规范的语言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善于抓住语言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善于抓住语言转换点,让学生在转换中创新,如,教学三上自然段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学后布置学生写一件事,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进行内化转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