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会计职能; 反映; 控制
一、问题的研究意义
2008年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对中国奶制品行业影响严重,主要原因在于三聚氰胺含氮量很高,生产成本低(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但三鹿集团却未进行相关检测。2011年用“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双汇集团,“瘦肉精”对于猪肉加工企业是最显而易见的风险,而双汇也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测。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并非检测不了,只是检测费用较高。问题在于,没有检测,检测成本在账上和会计报表上就没有反映。如果把这个事在会计上反映出来,人们立刻会知道检测环节没有成本,相关检测没有进行。与此类似的问题还有:悦氏等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中添加了塑化剂;浙江江山数十家灭火器厂为节约成本而降低粉剂含量;锦湖轮胎在轮胎制造过程中添加了大量返炼胶等。这些信息都没有在会计上反映,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息息相关。人们总把会计职能理解为对外是反映,对内是监控,这是错误的。割裂了反映和控制的结果是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控制的信息没有披露,披露的信息又缺乏控制。
二、会计职能的定义
(一)职能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能解释为:“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系统科学认为:“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能力。”可见,一事物以其本质的不同而与他事物区别开来,而这种本质的不同是以其具有不同功能表现出来的。正是因为该事物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功能,这一事物才能够产生、存在和发展。职能是应该具有的功能,而功能是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来实现的。职能本身不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是应该达到的特定功能。为了实现职能,需要一些具体的工作,具体的工作是手段,而职能是工作要达到的功能。
(二)会计职能的定义
会计正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具有了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功能后,才独立成为一种专门的工作和一个独立的职业。会计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种活动,客观上所能发生的功用。也就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会计所处的位置,以及由此而引致的一系列结果。这种结果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及行动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即抽象为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必然是指会计所具有的、由其本质所决定的独特功能。换句话说,会计职能必须申明“会计能干什么事”,而这些事又必须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所不能做或不做的。也就是说,会计职能是由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变化,但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又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目前关于会计职能主次之分的主要争论
我国关于会计职能的研究有一职能论、二职能论、三职能论、四职能论、五职能论、六职能论、八职能论、十职能论、十二职能论等多种提法。如果按照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分类,那么反映和控制是基本职能,其他都是具体职能。李孝林指出,“基本职能体现在具体职能中,具体职能是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拓展。”葛家澍认为会计职能讨论的特点是:议论很多,分歧较大,不像会计本质讨论的观点那样集中。但对于什么是会计基本职能的问题,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因为反映和控制毕竟体现会计的本质。至于对反映和控制两个职能的看法,可能各有侧重,则又与会计本质的不同观点有关。
可见,人们对会计应具有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或说监督、管理)没有太大的分歧,争论的焦点在于反映和控制之间的关系。李定清认为,“反映和控制之间并不是平行的,而是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杨宗昌认为,“人们常说会计的第一职能是反映,第二职能才是控制,就是因为考虑到了如下的事实,即反映的职能是在会计系统内部通过数据处理来实现的,而控制职能的发挥,则必须通过一个外在的反馈机制——企业的决策机构和决策者才能实现。”韦沛文指出,“在工业经济时代,将会计的基本职能界定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与当时会计的实际作用相符的。”孔庆林、李孝林、戈建明认为,“核算是基础职能,控制是主导职能。”郭永清指出,“监督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郭道扬指出,“反映是实行控制的基础,控制则是现代会计之目的或落脚点,故在两者之间会计控制职能处于主导地位。”信息系统论者认为反映是会计的第一职能,而管理活动论者认为控制第一,反映第二。对于反映和控制职能谁是主导问题,众多学者争论不休。
笔者认为以上这些争论都是将原有会计职能中的不同环节、不同步骤进行分解,形成一种又一种的新争论、新观点。无形中,我们已经把职能分开,认为这些分开的职能是通过不同的会计工作实现的。会计有很多职能,每一个职能都对应着一定的工作,把职能细化,进而说不同的工作分别实现不同的职能,这是不正确的。这里并没有反对把职能细分,而是说分细后就一定会形成不同工作对应不同职能,这样太绝对了。
四、反映职能和控制职能没有主次之分
对于反映和控制谁是起主导作用的问题,争论双方都使用着一个隐含的假设,即会计所要做的反映与控制是两项工作,反映是通过提供信息实现的,而控制是通过使用信息进行决策、指挥、命令、奖惩等实现的。问题在于,反映和控制对于会计来说确实是应该并能够区分的两项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与此类似的例子是新闻报道。记者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调查和报道,反映新闻事件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相关工作和人员的监督管理,谁能够说媒体的公开报道只是反映,而没有监督管理作用呢?也不能说新闻报道的反映和监督管理是两项工作吧!新闻线索的收集、新闻事件的深层追踪和思考,最后形成新闻稿件并予以刊发,这是一项连续的工作,同时实现了对相关工作和人员的行为反映和监督管理。
从会计理论角度来看,会计是通过获取原始信息,感知经济活动,通过考察原始信息所表明的经济活动实质的分析,判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通过信息的记录,明确经济活动行为主体的责任;通过报告,将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公示并起到引导行为的作用。这一系列工作是一个整体,同时实现了对经济活动及其行为主体的反映和控制管理。反映经济活动是指会计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客观、公正的计算、记录和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该企业经济活动所导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化情况的信息的工作。而这里所指的客观、公正,同时不就是在进行控制吗?从最开始的凭证取得、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制作报表,财务分析,报表分析,数据运用,整个流程都不可能脱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在这套工作完成的过程中,会计控制也同时实现了。把会计的各项职能分开,认为某项职能起主导作用,这不符合实际的会计工作。从会计制度、控制、检查、调节的角度来看,控制职能是通过反映职能进行的,控制职能贯穿于核算过程中,所以两种基本职能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没有主次之分。
从实际的会计工作来看,会计通过对经济业务的审查,进而决定是否作为企业活动进行核算来实现的。会计人员在获得一个证明企业内部单位或个人从事了某项经济活动的证据之后,要对该证据所标明的经济业务是否属于本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本企业的经营计划和预算要求,是否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过后要进行会计确认,确认哪些事项应该进入会计系统、何时进入、应该记入哪个会计要素之中、确认的金额,然后才能进入会计系统。具体表现为通过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会计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填写记账凭证之前要对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再填写记账凭证,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由此可见,会计在反映的同时也起着控制的作用,从而确保会计系统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合法、合理、有效,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在进行反映的同时,同时也在进行着控制。在后期的再确认过程中,登记在凭证以及账簿上的信息是否记入到财务报表中以及怎样在报表中揭示,具体表现为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为了保证报表的真实可靠,需要进行财产清查和对账。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发现企业某一时间段内的经济活动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生产经营计划,是否实现了企业这段时期的目标。这也是在实现着控制职能。
所以,反映和控制职能本是分不开的,就是一套工作,不是几套工作,从而就谈不上哪个职能是基本职能,哪个是主导职能,哪个职能低,哪个职能高。两个不同的职能是通过一套工作体现出来的,是一套工作所带来的结果,不存在只有反映没有控制,也不存在只有控制没有反映,反映和控制就是一回事,是一个工作同时实现的,无需讨论谁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会计的反映和控制根本就是一个整体。
五、结束语
如果清楚地认识到会计的各项职能没有主次之分,会计的各种职能是通过同一套工作完成的,而不是几套工作,那么像检测成本、采购成本得以真实的披露,披露的信息得以有效控制的话,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医药安全质量问题、生活用品安全质量问题等必然会有所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善,使会计信息起到真正的作用。这样企业就不会为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消费者也买得安心,吃得放心。而我们要做的是不断优化会计程序,用更有效的方法使这些职能同时得到实现,对内反映的同时也伴随着控制,使会计信息起到真正的作用。我们必须用一套完整的程序实现会计职能,而每一项具体的会计工作只是一个环节,单独讨论一个环节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会计程序不能拆开,各项职能没有主次之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616.
[2] 乌杰.系统辩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
[3] 李定清.会计基本职能探析[J].财会月刊,2003(B2):19.
[4] 杨宗昌.会计控制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18.
[5] 韦沛文.信息化与会计模式革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9.
[6] 孔庆林,李孝林,戈建明.试论会计职能理论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44.
[7] 郭永清.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再认识[J].广西会计,1995(3):15-17.
[8] 郭道扬.论会计职能[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3):1.
篇2
会计的基本目标或一般目标,就是要提高经济效益;如果不能实现这个基本目标,会计就会完全丧失其发展动力。而从会计的具体目标分析:为了达到其基本职能,应实现“核算”与“控制”的具体目标。
1.核算体系。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为了向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向投资者及债权人,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反映企业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是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的会计资料,来考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实际数据,借以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会计人员在充分完成了核算目标基础上,才能涉及其他目标。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中明确指出: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该会计准则具有普遍意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只有解决会计核算问题,才需要加强会计监督,只有完成基础工作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会计。总之,会计工作就是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或者政府监督与控制目标)。
篇3
一、会计的本质
探析会计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在我国,对会计的本质的争议集中为两大观点:(1)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2)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具有管理的职能。我认为会计的本质可以将上述两个观点合二为一。会计的本质是信息指导管理,管理反映信息的系统工程。
下面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结论已为中国会计界非常熟悉,“观念的总结和过程控制”作为会计定义的一般表述,阐述了会计本质是“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的两者合一。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本质是理性获利”,而“理性获利过程和行为是靠会计来调节的”。根据这种论断,会计的本质应该是“按理性原则来核算和调节经济活动”。
霍斯金与迈克夫两位美国会计学家认为,会计的本质是试图为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资源配置和运作的考试制度。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夙雄治在其1975年出版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计计量理论》一书中阐明的基本观点:会计是便于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财产经管责任的系统。
美国耶鲁大学夏思·桑德教授1997年出版的《会计与控制理论》一书。按桑德的观点,会计本质,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保证组织契约的实施和推行。
从历史回顾可见,关于会计本质的理解无非是总结、控制、核算、调节、制度、系统、保证等。从企业管理的情况看,企业总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反馈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最终管理的成果再反映在会计信息上,然后再优化管理,循环往复。可见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是信息管理信息的循环系统。因此说会计的本质是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的结合,是信息,管理的混合体。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的本质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会计职能就是对会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簿记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会计作为一个过程所具备的功能。
首先,从过程的控制来看,对于过程,有人狭义地将其看作生产过程。而对于控制,也有人理解为监督。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够完善的。其一,会计监督是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滞后性是它的显著特点。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更需要将会计传统的单一反馈功能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前导型会计。人为将会计监督概念贱予广泛的含义只会造成人们对会计监督职能理解上的误差。其二,会计监督的依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因此,会计监督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在施加于会计工作时所形成的功能,并非属于会计自身之中,它实际上只是构成会计管理过程的一个具体的分支职能而已。由上所述,我认为,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过程的控制应被理解为对广义的生产过程,即包含流通的再生产过程的事初、前中及事后的管理。简而言之,即管理职能。会计也只有作用于这种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它的具体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管理活动包括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整个过程,所以,管理职能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
研究会计学,会计的本质和职能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认清会计的本质和职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会计学,更好地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会计的管理、监督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的本质
探析会计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在我国,对会计的本质的争议集中为两大观点:(1)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2)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具有管理的职能。我认为会计的本质可以将上述两个观点合二为一。会计的本质是信息指导管理,管理反映信息的系统工程。
下面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结论已为中国会计界非常熟悉,“观念的总结和过程控制”作为会计定义的一般表述,阐述了会计本质是“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的两者合一。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本质是理性获利”,而“理性获利过程和行为是靠会计来调节的”。根据这种论断,会计的本质应该是“按理性原则来核算和调节经济活动”。
霍斯金与迈克夫两位美国会计学家认为,会计的本质是试图为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资源配置和运作的考试制度。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夙雄治在其1975年出版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计计量理论》一书中阐明的基本观点:会计是便于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财产经管责任的系统。
美国耶鲁大学夏思·桑德教授1997年出版的《会计与控制理论》一书。按桑德的观点,会计本质,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保证组织契约的实施和推行。
从历史回顾可见,关于会计本质的理解无非是总结、控制、核算、调节、制度、系统、保证等。从企业管理的情况看,企业总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反馈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最终管理的成果再反映在会计信息上,然后再优化管理,循环往复。可见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是信息管理信息的循环系统。因此说会计的本质是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的结合,是信息,管理的混合体。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的本质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会计职能就是对会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簿记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会计作为一个过程所具备的功能。
首先,从过程的控制来看,对于过程,有人狭义地将其看作生产过程。而对于控制,也有人理解为监督。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够完善的。其一,会计监督是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滞后性是它的显著特点。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更需要将会计传统的单一反馈功能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前导型会计。人为将会计监督概念贱予广泛的含义只会造成人们对会计监督职能理解上的误差。其二,会计监督的依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因此,会计监督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在施加于会计工作时所形成的功能,并非属于会计自身之中,它实际上只是构成会计管理过程的一个具体的分支职能而已。由上所述,我认为,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过程的控制应被理解为对广义的生产过程,即包含流通的再生产过程的事初、前中及事后的管理。简而言之,即管理职能。会计也只有作用于这种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它的具体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管理活动包括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整个过程,所以,管理职能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
其次,在观念总结的理解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人将其解释为反映,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我认为,将观念总结理解为核算似乎比较合理。反映过程是会计把大量的数据转换成财务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映不过是对客观经济活动事后的真实写照而已。因而,反映的内涵是消极和被动的。而会计核算则是一种能动的管理活动,从过程看,它可以包括事后核算,也可以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记录、计算和反映,又包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对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搜索、分类、整理、计算及反馈,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比较及分析,而这些又都属于会计核算的职能范围,所以,我们可以说,核算职能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会计既然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就必然要求会计具备相应的职能去体现会计本质的要求,以充分保证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正是在充分体现会计本质的基础上存在的。会计的本质表明,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以经济管理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它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对经济信息进行核算处理,并依据自己处理的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而作出决策,以实现管理的职能。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有确定解决的问题、拟订各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主要步骤,而会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最关键的,它实质上充当着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会计核算不正确、反映不真实、预测不准确、分析不透彻,都会导致决策的错误。所以,我认为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是充分体现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的。
根据上述认识,我认为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管理。核算职能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地、连续地和系统地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管理职能可具体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虽然,核算职能、管理职能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本质又决定了核算职能只是为管理职能提供铺垫和服务,管理职能才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基本职能;基本要素;特点
提及会计的要素问题,不管是财会人员还是非财会人员,总会大致说出会计的两个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利润=收入-费用”并从中归纳出会计的6个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应该说,这种会计观念的普及是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结果,也是会计学科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表现。20世纪以来,随着公司制的出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会计学科也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的速度之快却有目共睹。管理会计功能的不断扩展使有些学者坦言,未来的会计将内化原始会计核算的部分并朝着大管理会计的方向发展。管理会计的美好前景可谓令人向往,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目前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文献的缺乏,使得人们对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本质、基本假设、职能、要素等含糊不清。缘由有二:一是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外来学科,外国“重实践、轻理论”的研究模式无法给予国内研究理论上的参考;二是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理论远落后于实践,理论上的模糊有待实践加以明确。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作为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不能因为以上现实因素而任之。此点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原因所在。虽然如葛家澍、余绪缨、李天民、孟焰、唐国平、张兆国等一批国内权威学者涉足此类研究,但目前管理会计学科体系依然很不完善。就管理会计的要素而言,其产生的背景决定了管理会计与会计学科、管理学科存在一衣带水的关系,也造成了当下管理会计要素与会计要素、管理要素相混淆的局面。本文旨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管理会计职能履行的角度结合管理会计自身特点梳理出对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拙见,仅供学者斟酌。
一、会计要素概述
要素是什么?《辞海》把要素定义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因素。按照以上对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即构成会计的基本因素———会计与要素的关系好比高楼之与钢筋、水泥和沙石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没有明确的基本要素,会计学科大厦构建也就无从谈起。会计要素在内容上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1],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2]。会计要素在学科分类上可分为财务会计要素和管理会计要素两部分。针对财务会计要素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其认知基本大同小异,要素的划分涵盖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其中以美国的划分方法最为详细(如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核算要素划分为10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业主提款、业主投资、全面收益)。除此之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确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5个。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则为财务报表设置了7项要素。1992年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6大会计要素的定义,把会计要素确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总的说来,以上人们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性[3]。相对于财务会计的要素研究,提及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文献资料则少了很多。葛家澍、余绪缨提出:“(管理会计)各种成本报表是由各种性态的成本所构成;而备选方案和业绩评估报告则离不开按货币时间价值折算后的未来现金流量。”[4]因此,他们认为成本(各种性态)和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应是管理会计的两项基本要素。孟焰和孙丽虹在《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一文中提到管理会计基本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量等,从中强调了现金流量对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5];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又将管理会计的要素细化为:成本习性、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规划、决策、控制、责任会计制度、业绩评价等[6]。陈良华和戚啸艳在《会计学》一书中提到:197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管理会计委员会提出了8个管理会计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计量、传输、信息、系统、计划、反馈、控制、成本习性[7]。
二、管理会计的要素
管理会计的要素是管理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由管理会计的对象本身及对象的目标、本质决定的。对于管理会计要素的理解,归结起来有三种不同角度:其一是立足于逻辑思维的角度,从要素是对象的具体化、目标的载体出发来谈要素。其二是从管理会计现有的报表体系出发,分析各报表的构成来逆推要素。如前文提到的葛家澍、余绪缨学者对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观点即是基于该角度。其三是从管理会计各职能履行的过程出发,来探究管理会计的要素。本文对要素的探讨即是基于第三个角度。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在特定的环境中应当具有和发挥的作用。它是管理会计的内在功能,主要回答了“管理会计能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管理会计的职能具体包括哪些呢?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具有四方面的职能,即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8]。任素芳和高俊英则提出管理会计的职能可概括为: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等[9]。孟焰(2004)更是将管理会计职能作了细化,指出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考核经济责任、反馈经济信息、参与协调组织等。对于职能的认识,个人比较同意隋志纯和蔡永鸿归纳的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和管理两种职能的继承和发展的论述。从管理方面而言,一般认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基本职能。从会计方面而言,会计活动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具备了对生产过程的事后反映和监督两种职能。而管理会计承担着事前、事中会计管理的职能,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两重性,使得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成为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的综合与发展。因此,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未来)、控制(现在)与评价(过去)[10]。当然,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职能仍处在不断发展中,所以会不断催生出一些新的职能,如有些学者提出“资源整合”“创新”等管理会计的新职能概念即是为了适应当下经济环境对管理会计职能的新要求。但总的说来,当下管理会计的职能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计划职能”和“监督职能”。计划职能包括预测、决策(预算)职能,监督职能包括控制、考核和评价报告职能等。而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即是其职能履行的过程———职能履行结束,管理会计的工作也就宣告结束。那么管理会计职能履行所体现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反映资源的要素
管理会计的工作伊始即需要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当下,资源的概念并不是某一单一资源的概念,所以应注意与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要素相区别。会计上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资产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其空间范围仅局限在企业内部并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意义上的资源早已突破了资产的范围,不单单仅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往往涉及几个乃至多个跨地域的企业。除此之外,管理会计所涉及的资源类别也更多,囊括了人力、物力、资金以及信息、技术、管理等各个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的资产要素就不适用于管理会计。那能否找出一个类似于资产的词来替代上述各种资源呢?笔者认为,既然管理会计涉及资源种类众多,而且这些资源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而发生的,何不以经济学上的投入一词来概括。投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如:要“生产”披萨饼———所需的鸡蛋、面粉、热能、烤炉以及厨师的熟练劳动即是投入。投入基本可以涵盖项目所需的所有资源。至于以投入一词来概括是否恰当,有待后来学者加以验证,本文仅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二)反映资源耗费的要素
会计上某一目标的完成,一方面表现为产出增加或商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原有资源的消耗。管理会计在其职能执行过程毫不例外也要消耗资源,那么如何对资源消耗要素进行行之有效的定义呢?当下能较为全面体现资源耗费的概念有成本、损失、负现金流量等。成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成本即我们熟知的费用概念,而广义成本一般被定义为企业价值的支出、牺牲或放弃。如195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或创造有形或无形资源而有意放弃或将予放弃一定量的价值”即是属于广义的成本概念。广义的成本概念看似与管理会计意义上的资源耗费相近,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只立足于过去和当下而未能有效考虑资源耗费在时间上的前后差异性。从历史经验看,管理会计的发展已经相对弱化了会计年度分期的标准,认为以特定项目的寿命期限作为分期更具合理性。即,一个项目有可能短于一个会计年度也有可能跨越几个会计年度,与之相应,特定项目资源的消耗可能发生在寿命期的任一时段,因而资源耗费的要素应当考虑时间价值因素。故以成本来定义管理会计的资源耗费要素显然存在缺陷。而损失虽然也表现为价值的丧失,但其含义从某种程度上更侧重于经营失败的结果,本身含义较为狭隘,显然也不可行。负现金流量概念是从组织内部现金流出的角度来定义耗费。虽然组织内部某些资源的消耗并不一定在当期直接表现为现金的流出,但是其资源耗费追根溯源表现的即是组织内部现金的流出,且现金流量能较好地对资源消耗的时间性进行解释,所以不妨将负现金流量作为管理会计投入耗费的要素。
(三)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
任何项目的完成,不可回避的一个流程就是要对项目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业绩的考核与评价不仅体现项目执行的最终结果,而且对于某些可持续性项目的后续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管理会计的要素应当体现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一般意义上反映业绩的要素有利润、损益、利得、净现金流量等。会计上的利润也称为净利润或净收益,具体表现为收入与费用上的差额;损益则包含减少和增加两部分。以上二者均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区别在于呈现经营成果的方式不同。而一般意义上的利得则是与损失相对应的概念,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净现金流量是企业特定时期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至于哪个更能全面概括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笔者认为,既然管理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时间价值因素引入决策,从而使决策更具现实指导意义,那么对业绩的反映自然也不能脱离时间价值的范畴。利润、损益、利得不管是基于何种角度对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不可避免的弱点在于无法有效考虑时间价值,这是管理会计工作所不能接受的。故以净现金流量作为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相对更为合理,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四)反映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
组织安排生产的过程是组织在组织内部多个部门之间将总目标细化为子目标并加以执行的过程。目标执行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性。管理会计的差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生产前后的产品产量差异、质量差异;也可能是当期产品市场销售数量差异、市场份额差异等。而对差异的分析则体现为管理会计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职能的发挥。通过对目标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可以发现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节点,从中落实组织内部各方的经营责任最终达到矫正差异的目的。因此,管理会计要素中反映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对于经营组织责任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反映:各级部门对上级所分派资源的充足程度、执行过程的尽责程度、子目标的实现难易程度、意外发生的控制程度等。故经营组织责任本身更多体现在主观层面。那么如何定义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也就必须作进一步考量,这里,不妨将满意程度作为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此满意程度是一个涉及多方的概念,不单包括上级对下级的满意程度,也包括下级对组织内部各单位的满意程度。当然满意程度的具体划分标准应以各个项目组织的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管理会计要素的特点
(一)货币计量要素与非货币计量要素相结合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主要分支,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其职能逐渐偏向于管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管理会计仍然与会计核算息息相关。其管理的过程,不管是资源的投入、消耗,还是经营组织的业绩评价依然离不开货币的计量。不同的是,原有会计具体核算过程的一部分已逐渐被内化为管理的基础,成为实施管理的最初阶段,如管理会计预、决策阶段的预算编制即以以前年度财务数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础;另一部分依然在管理会计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如控制阶段的经营组织责任落实以当期财务数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础。除此之外,管理会计实施管理的过程还突出了非货币计量的方式。如人力资源要素、环境资源要素的计量,组织内部责任要素的计量等,均采用的是非货币计量方式。因此,管理会计的要素从计量方式上看,是货币计量要素与非货币计量要素的统一。
(二)要素是一个体系,具备层次性
篇5
一、主要工作
1、反映,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对公司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规范记录,反映在凭证、帐簿和报表中,以备随时查阅。我公司财务部已经对日常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做到条理清晰、帐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记帐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都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
2、核算,这也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核算包括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费用核算等等。在成本核算上能够结合我公司特点,在生产成本上,按实际发出原材料计算成本,按先进先出法进行结转,比较适合本公司的生产产品。在工资核算上,采用计件制,有效的加快了生产率和员工的工作绩效。在费用核算上,采取分部门核算,随时都可以查出每个部门每个月实际发生的费用,加强了费用的管理,节省了开支。
3、监督,是财务工作的另一项基本职能。首先是每个部门每笔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理性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不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不能无意的为一些工作人员创造犯错误的氛围。在这方面,财务部严格按有关制度执行,铁面无私从不放过任何不合理事情;其次是对公司整体资产进行监督,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存货盘点、库存现金余额盘点等,以保证公司财产不受侵害。
4、报表,对不同时期或阶段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财务部能够按着月、季和年通过会计报表和财务辅助说明进行分析和评价。
5、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首先是为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公司财务部能够随时完成公司领导和其他部门要求提供的数据资料;其次是参与公司管理和决策,对公司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财务部已经提出合理化建议,大部分已被采纳。
二、其它工作
1、通过XX年度一般纳税人年检和工商年检工作。
2、通过XX年度税务汇算清激工作,无不合理费用列支。
3、清理盘点公司资产,对原材料报废进行了合理的处理。
三、存在问题
1、有关制度和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2、财务各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一般;
3、财务部的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4、管理高层对财务知识比较欠缺。
四、解决方法
1、首先确定制度和规定的适用性和可执行性,如有障碍,向执行部门提出,然后坚决执行到底;
2、财务人员设定学习目标,通过考试取得职称和学历,并与绩效挂钩,逐步提高自我;
3、参与管理,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来充分发挥财务部的管理职能;
五、几点感想
1、工作方法及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充分体验到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差距;
2、凡事都要付诸热心,相信耐力无所不能;
篇6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笥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然而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界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虽然有《会计法》的约束,但是实践中仍存在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状况,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屡查不止,会计报表严重失真,许多经济犯罪多与会计监督力量薄弱有关。一般地,会计监督可以定义为: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垒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监督的主体应该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而不是会计机构。监督是一种权力机制,会计监督的客体即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垒过程。会计人员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手段全面反映企业活动,监督的依据是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对企业和会计人员的外部约束力量,监督的直接目的是为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服务,最终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具有许多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2.1基础性、完整性以及连续性
会计监督的基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特点是由于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同时进行所决定的。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经济括动垒过程,不但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还审查它们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和计划,从而垒面完整地监督每一项经济活动,它是外部监督的基础,其它监督形式都是在会计监督之后借助会计已监督过的资料进行再监督。
2.2综合性
会计监督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以财务活动为主,综合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会计主要使用货币度量,并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可以利用这些指标总体监督经济活动。
2.3强制性、严肃性
会计监督的强制性和严肃性主要是因为它是以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为约束而进行的会计活动。会计监督是借助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所赋予的权力,因此,这种监督具有强制性。《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人员实行监督的权力,而且规定了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其它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如有拒绝、隐慝、谎报等情况,则属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三、对会计监督存在的误解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侧重干会计的核算职能,并不是十分重视会计的监督职能,从而导致了一些企业对于会计监监督这一职能存在各种误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3.1未严格区分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
一些企业及其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讲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严格地区分开来,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这主要是由于建国之后,我国长期没有审计机构,会计人员被赋予了监督的权责,兼代审计职能。1983年重建审计机构至今,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对企业垒面进行合法性审计,使得客观上仍是让会计发挥审计作用,以至于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混淆。但是,事实上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应该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完成,将它们混为一谈的做法是十分严重的错误。
3.2未严格区分会计监督和财务监督
另外,也存在着一些企业没有严格区分会计监督和财务监督,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的现象。但是,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是本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的筹集、投入和分配进行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会计管理则是以价值信息为主要形式服务并参与经营管理活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同会计管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二者当然也应具有不同的职能。因此,将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做法。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1.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促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运转。
4.2.实现会计职业管理社会化
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指会计人员从业前必须通过财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证书。《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已经作了明确规定,第四十条还对因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会计人员重申了处罚决定。由于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受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不具备条件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并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成绩、执业执行情况做出完整记录并定期进行考核。
篇7
关键词:部队;会计监督职能;强化
会计监督是部队财务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是确保部队财务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随着部队建设进程的加快,部队财务环境日趋复杂,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可行建议。
1.会计监督是部队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会计监督是部队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是指通过财务核算、分析和审计等手段,对部队的资产管理和财务活动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部队会计监督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目的,以国家对部队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标准为依据,对部队财务活动进行监管,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是部队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军队建设改革进程,加大了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力度,部队经济运行与监管的矛盾日益明显。为了提高部队财务管理和监督水平,促使部队经费发挥最大使用价值,强化部队会计监督职能势在必行。
2.部队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部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对会计监督职能重视程度不足、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监督方法不科学、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等问题:
2.1会计监督职能重视不足
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部队领导和财务工作者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人认为,部队财务部门的具体工作是财务核算,主要包括财政预算的编制,固定资产的登记、保管,资金的分配、收支管理等,至于所谓的“会计监督”,则是上级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职责,是一项“可住可不抓”的“附加”任务,不必将其提到工作日程中来。再加之,当前部队的财务工作环境日趋复杂,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着更多的具体事务,无心无力进行监督管理,会计监督职能不断弱化。
2.2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部队会计监督工作未形成常规,具体表现为:重视突击性监督,忽略对财务行为的日常监控;注重对财务工作结果的监督,忽略对财务预算审计分析和具体财务行为的跟踪控制;侧重对单项财务支出行为的监督,忽视对全面财务工作的综合考察。在部队建设发展和后勤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这种监督机制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3会计监督方法不科学
目前,部队会计监督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商榷。财务工作人员主要是通过部队账目、资产记录是否清晰、完整,会计账簿与凭证、会计报表是否一致,资金支出是否合理,财务原始凭证是否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等来判断部队财务管理的效果。但以上方法往往流于形式,会计监督现实依据不足,对于财务工作中所出现的滥发福利、资金挪用、随意开支等现象不能进行有效的遏止。
2.4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随着部队财务工作环境的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有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不仅要完成财务工作中的基本业务,还应能够对财务事务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预测,为领导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使部队财务管理工作走上预算合理、监管有力、调整及时的良性发展道路。
3.强化部队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部队财务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通过通过以下策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3.1转变观念,提高会计监督意识
转变观念,提高单位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单位领导要重视对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财务工作人员要执行会计监督职能,把握岗位职责明确、财务行为慎重、会计监督有力的财务工作原则,使部队财务工作步入有规划、有监督、有分析的发展轨道,切实提高部队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2完善机制,加大会计监督力度
会计监督机制是部队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完善的监督机制使部队财务管理得以有序进行。要从总部到基层连队,建立起一整套适应本单位特点,体现经费保障规律,经费、资金、资产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机制,在充分发挥内部财务监管和审计效能的基础上,引入地方会计监督力量,加强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加大对财务腐败、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部队财务运行的效度。
3.3健全制度,规范会计监督行为
健全会计工作制度,促进部队财务工作管理和会计监督的规范化。要结合当前部队的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中关于监督审查程序、财务手续审核、现金管理、银行账户管理、复查复核等方面的条款,使会计监督管理适应时展,会计监督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4加强培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重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能力培训。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通过短期集训、岗位练兵、外送代培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职业操守及法制教育和会计业务能力培训,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提高他们抗拒腐败、抵制诱惑的能力和财务工作业务水平,以上措施对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提高部队资金使用效率有重要意义。
4.结语
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部队财经改革的深入,部队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要重视部队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通过提高会计监督意识,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部队财务管理效能和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加强后勤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的要求,财务工作必须是严格正规、合理合法,在公司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下,财务部进行严谨踏实的工作。
一、常规性工作
1、反映,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对公司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规范记录,反映在凭证、帐簿和报表中,以备随时查阅。我公司财务部已经对日常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做到条理清晰、帐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记帐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都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
2、核算,也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核算包括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费用核算等等。在成本核算上能够结合我公司特点,将农业生产成本按分步法进行结转,使基地费用分摊较为合理,在工厂的生产成本采用了分车间按品种法明细核算,当正常生产时产品成本将会很准确;在工资核算上采用日工薪制,对于试生产阶段较为适合,待到正常生产时可以考虑计件工资和效益工资的核算方式,这种方式将更为合理;在费用核算上采取分部门核算,随时都可以查出每个部门每个月实际发生的费用。
3、监督,是财务工作的另一项基本职能。首先是每个部门每笔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理性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不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不能无意的为一些工作人员创造犯错误的氛围。在这方面,财务部严格按有关制度执行,铁面无私从不放过任何不合理事情;其次是对公司整体资产进行监督,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存货盘点、库存现金余额盘点等,以保证公司财产不受侵害。
4、评价,对不同时期或阶段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财务部能够按着月、季和年通过会计报表和财务辅助说明进行分析和评价。
5、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首先是为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公司财务部能够随时完成公司领导和其他部门要求提供的数据资料;其次是参与公司管理和决策,对公司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财务部已经提出合理化建议,大部分已被采纳。
二、其它工作
在完成财务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财务部在这一年里里还认真完成以下工作:
1、出口退税工作上新台阶。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出口报关业务不熟的情况下,经历了各种复杂多变问题的磨炼后,终于走上正轨,理顺和掌握了整套出口退税流程。安装最新版本出口退税专用软件。
2、一般纳税人年检工作,在201x年度销售额没有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协调国税局给予年检通过。
3、201x年度社会保障年检合格。
4、协调省商务厅,争取201x今年两次境外参展费用及9000和14000认证的补贴工作,已经与商务厅和财政厅协调沟通,具体事宜正在办理之中。由于201x年度我公司没有出口记录,所以今年境外参展的费用没有在商务厅补贴的计划之内。
5、报关编码更改工作。由于报关编码的不一致,公司纳税负担将会加重,所以在财务部的组织下,通过其他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使得已经报关的业务成功变更,为公司本月及将来挽回较大经济损失.
6、清理盘点公司资产,对在产品损失进行报废处理71.5万。
三、存在问题
1、有关制度和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2、财务各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一;
3、财务软件未能升级为网络版,效率不是最高;
4、财务部的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四、解决方法
1、首先确定制度和规定的适用性和可执行性,如有问题,修改,然后坚决执行到底;
2、每人都定立学习目标,通过考试取得职称和学历,来逐步提高自我;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升级,实行ERP核算和管理;
4、通过参与管理,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来充分发挥财务部的管理职能,先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做起。
五、几点感想
1、工作方法及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充分体验到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差距;
2、凡事都要付诸热心,相信耐力无所不能;
篇9
研究会计学,会计的本质和职能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认清会计的本质和职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会计学,更好地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会计的管理、监督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的本质
探析会计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在我国,对会计的本质的争议集中为两大观点:(1)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2)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具有管理的职能。我认为会计的本质可以将上述两个观点合二为一。会计的本质是信息指导管理,管理反映信息的系统工程。
下面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结论已为中国会计界非常熟悉,“观念的总结和过程控制”作为会计定义的一般表述,阐述了会计本质是“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的两者合一。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本质是理性获利”,而 “理性获利过程和行为是靠会计来调节的”。根据这种论断,会计的本质应该是“按理性原则来核算和调节经济活动”。
霍斯金与迈克夫两位美国会计学家认为,会计的本质是试图为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资源配置和运作的考试制度。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夙雄治在其1975年出版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计计量理论》一书中阐明的基本观点:会计是便于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财产经管责任的系统。
美国耶鲁大学夏思·桑德教授1997年出版的《会计与控制理论》一书。按桑德的观点,会计本质,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保证组织契约的实施和推行。
从历史回顾可见,关于会计本质的理解无非是总结、控制、核算、调节、制度、系统、保证等。从企业管理的情况看,企业总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反馈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最终管理的成果再反映在会计信息上,然后再优化管理,循环往复。可见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是信息管理信息的循环系统。因此说会计的本质是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的结合,是信息,管理的混合体。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的本质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会计职能就是对会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簿记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会计作为一个过程所具备的功能。
首先,从过程的控制来看,对于过程,有人狭义地将其看作生产过程。而对于控制,也有人理解为监督。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够完善的。其一,会计监督是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滞后性是它的显著特点。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更需要将会计传统的单一反馈功能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前导型会计。人为将会计监督概念贱予广泛的含义只会造成人们对会计监督职能理解上的误差。其二,会计监督的依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因此,会计监督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在施加于会计工作时所形成的功能,并非属于会计自身之中,它实际上只是构成会计管理过程的一个具体的分支职能而已。由上所述,我认为,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过程的控制应被理解为对广义的生产过程,即包含流通的再生产过程的事初、前中及事后的管理。简而言之,即管理职能。会计也只有作用于这种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它的具体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管理活动包括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整个过程,所以,管理职能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
其次,在观念总结的理解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人将其解释为反映,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我认为,将观念总结理解为核算似乎比较合理。反映过程是会计把大量的数据转换成财务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映不过是对客观经济活动事后的真实写照而已。因而,反映的内涵是消极和被动的。而会计核算则是一种能动的管理活动,从过程看,它可以包括事后核算,也可以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记录、计算和反映,又包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对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搜索、分类、整理、计算及反馈,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比较及分析,而这些又都属于会计核算的职能范围,所以,我们可以说,核算职能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会计既然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就必然要求会计具备相应的职能去体现会计本质的要求,以充分保证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正是在充分体现会计本质的基础上存在的。会计的本质表明,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以经济管理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它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对经济信息进行核算处理,并依据自己处理的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而作出决策,以实现管理的职能。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有确定解决的问题、拟订各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主要步骤,而会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最关键的,它实质上充当着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会计核算不正确、反映不真实、预测不准确、分析不透彻,都会导致决策的错误。所以,我认为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是充分体现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的。
根据上述认识,我认为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管理。核算职能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地、连续地和系统地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管理职能可具体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虽然,核算职能、管理职能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本质又决定了核算职能只是为管理职能提供铺垫和服务,管理职能才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篇10
【关键词】
会计;审计;财务管理
一、引言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三大支柱,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1.认为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是三种不同的学科,它们之间是并列的,即“平行观”;2、认为财务管理包括会计和审计,即“大财务观”;3、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管理与审计,即“大会计观”。
从本质上说,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历史条件、对象、职能等各方面是不同的;从实践上说,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是属于不同职能部门的,有的甚至还是不相容职务,也就是说,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属于不同的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区别
1、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萌芽于原始公社时期,形式主要有结绳计数,大体上凡狩猎、捕鱼、采集、牧养、取种,乃至物物之交换,无不加以计量、记录,并以此作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依据。
审计萌芽于奴隶社会,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者内部出现多层次的经营管理分权体制,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为了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需要进行经济监督,于是审计应运而生。
财务管理并不是自有人类生产活动就存在,而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商品经济初期,理财活动作为企业一项基本的管理活动,由于财权的重要性和早期财务活动的单纯性,理财活动往往由企业业主亲自进行,财务管理并没有形成一项独立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
2、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产生基础不同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生产组织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管理活动,最初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后来才逐渐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萌芽于奴隶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者内部出现多层次的经营管理分权体制,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形成了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财产所有者用以检查经营者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的一种监督活动。其作为验证会计质量的重要手段,最初的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来审查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随着会计的发展,审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资金运动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并不是自有人类生产活动就存在,而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管理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并将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而会计只要人类的生产活动存在就将一直存在。
3、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即对本单位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控制,不仅反映和监督资金运动本身,而且也反映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一般偏重于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审计的对象随着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审计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会计账目和会计资料,还包括会计工作是否遵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是否经济而有效率以及监督各项经济工作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是一种实际活动,属于物质流,财务管理的性质是对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直接管理,是一种实体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同劳动管理部门、物资管理等部门一样,都属于业务管理部门,以人、财、物等为其直接管理对象。
4、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不同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①运用诸如填制凭证、设置帐户、复式记帐、登记帐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会计核算专门方法,使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与真实性得到控制,②运用一定的会计标准(有关法规和制度),明确可以进入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报告,③通过提供信息揭示实际与计划或预算的偏差。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等情况进行审查并加以客观评价,不直接参与管理活动,也不直接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是一种综合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是对包括会计在内的其它业务监督的再监督,其审计报告具有公证效力。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进行直接管理,因此具有计划、指挥、组织、协调及监控等管理职能。
5、采用的方法不同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方法。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方法,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分类、汇总,从而连续、系统、综合地按时间顺序反映经济活动,为管理者提供信息。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财务管理方法,简单地说,是财务人员用来进行资金运动管理的各种技术方法的集合,它通常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方法,这些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6、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会计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核算的知识技能,熟悉会计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保护商业秘密的职业道德等。审计人员除应具备熟悉掌握会计业务核算的技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审计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审计工作人员应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在办理审计事项时,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财务管理作为一项专业化的职能管理活动,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其人员不仅要有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态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别力,善于抓住机遇,大胆、适时决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三、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
1、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企业进行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基础
会计信息是审计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第一,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包括会计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还包括其他经济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其他经济活动。会计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原始凭证、账簿等是审计的重点内容。不管审计如何发展变化,作为审计对象的会计信息始终不会改变。第二,会计和审计的部分职能是相同的。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鉴证和评价,两者都有监督的职能。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的对象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内容(职能)。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的分配。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体现在:第一,财务管理人员用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金占用情况或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情况的信息,合理地调度企业的经济资源,平衡地使用企业资金,从而充分利用企业经济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会计为企业提供有关价值运动的历史信息以及预测信息,财务管理人员对这些信息加以分类总结,合理地进行财务预测;第三,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所提供的企业消耗的各种成本和费用的信息,控制资金的耗费;第四,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所提供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等信息,进行资金和财务的分配;第五,会计在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同时,还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为财务管理日后的考核评价提供了依据。
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审计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只有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满足审计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2、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相同
财务管理、会计、审计是企业价值管理系统的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价值的增值,财务管理通过制定正确的决策,会计通过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审计通过信息鉴证,共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审计和财务管理发展和丰富了会计
早期的经济活动是从会计发展起来的,后来,发展了审计和财务管理。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都同价值运动相关,会计反映价值运动的数量方面,通过数量折射出质量,为质量方面的管理提供信息基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价值运动的会计作了“量”的延伸;财务管理更多地牵涉价值运动的质量方面,再以质量为基础管理数量。在价值运动方面,审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在“质”方面的发展与延伸。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并不是等同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学术理论中,他们属于不同的概念和学科,在实践工作中,他们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京海.会计是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关系之研究[J].财政监督,2005,3.
[2]夏向军.浅谈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商品经济,2009,5.
[3]赵晓云.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J].财会研究,2009,3.
[4]修丽营.浅析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现代商业,2008,32.
[5]张霞.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会计、审计共同概念的架构[J].财经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