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保护市场前景

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99-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中,往往会收集、保存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非常便捷,公民个人信息遭到不正当收集、保存、恶意使用、篡改的隐患越来越大,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职能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现已成为现实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前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正当收集、恶意利用、非法交易、非法转卖、牟利的现象十分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并且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扰乱了公民个人基本的生活,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因此,尽快构建并加快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市场体系、法律体系刻不容缓。

一 公民个人信息权的概念

公民个人信息权是指公民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户籍、遗传特征、指纹、血型、婚姻状况、家庭状况、教育状况、职业、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病史、病历、收入和财务状况,以及其他可以识别该公民个人情况的所有信息。

二 公民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现状

一是某些企业利用企业、单位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与不法中介组织勾结、买卖、销售、非法利用公民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统计显示,一些电信企业通过收集、保存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被本企业的工作人员与不法信息咨询公司等中介组织相勾结,大肆出售、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给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是某些商家留存登记公民个人信息,泄漏、买卖、牟取利益。在2012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电信企业、商业企业、中介咨询中心均存在大量收集、储存、恶意利用、篡改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这些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通过企业内收集、储存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各种不法活动,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公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与烦恼。因此,国家职能部门有必要整治市场信息环境,加大法律保护措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息环境有法可依,从而杜绝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事件的再度发生。

三 公民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情况

目前,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集中体现在宪法和民事立法、刑法中。

第一,宪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上述规定是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直接宪法保护依据。另外,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五十一条和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可作为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间接依据。

第二,民法通则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民法通则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主要归入名誉权中进行间接保护。198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没有直接规定隐私权为公民的人格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作为民法通则的实施细则,没有将隐私权当做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来对待,只是在第一百三十九条中规定了侵犯公民的肖像权,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了“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的行为”这两种与公民的隐私权有关的侵权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指出:“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方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这些规定都是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依据。

第三,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犯罪。

四 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意义

第一,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是公民个人权利的需要。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一些政府部门超越职能范围或者一些获取个人信息的商业单位超出业务工作范围收集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屡屡出现。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中银行、电信、中介咨询公司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多达上万条共100多项,通过不当收集,非法交易、非法转卖牟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中介机构只要你付钱就可以买到公民个人的各种信息,大到公民的档案信息,小到公民的住宅、电话、财务状况、车牌号码等等。现实呼吁国家必须尽快确立我国的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

第二,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是我国信息化法律体系建设的需要。推进市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市场化、工业化、商业化,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只有加快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法律建设,才能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才能保证公民个人信息在市场环境下免受侵害。目前,我国信息化法律体系如何构建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公民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第三,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现实社会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遭到不当收集、恶意利用、篡改利用,严重扰乱了公民个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危及了公民的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通过立法在我国尽快建立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体系,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篇2

关键词:石灰岩采石场 监测 治理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任务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第十五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依据上述的有关规定,各石灰岩采石场均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2 矿山基本情况

设计开采方式:露天开采,主要参数为:开采标高:+152m~+100m;安全平台宽度12m;最小工作台阶宽度:≥25m;最终台阶坡面角:70°;分层台阶高10m;采矿场最终边坡角:54°;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进行开采;产品方案:建筑石灰岩碎石。

3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

本矿区面积0.1km2,年采矿石5万吨/年,属小型矿山。区内无居民居住、无小型水利、电力工程及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水源地及旅游景区,破坏土地类型为裸地,属一般区。评估区地形地貌单一,地形坡度一般30°~50°,相对高差约56m,地质构造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采矿场矿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本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故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为三级。

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次重点防治区(B):分布于采矿场(含表土堆放场、堆矿场)、办公区及炸药库,面积6.5hm2。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预测采矿活动引发、加剧和遭受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引发和遭受岩溶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矿山开采对地下含水层影响或破坏程度较轻;矿山开采将山体变为平地,矿区周边形成多级台阶,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或破坏程度较严重;矿山破坏总面积为6.5hm2,所破坏的土地地类为裸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或破坏程度较轻。建议矿山开采过程应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级放坡开采,对形成的危岩体及时地进行清除,整个开采期内对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防治、监测,开采结束后对采矿场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复绿。

一般防治区(C):分布于次重点防治区外的影响区,面积8.3hm2。预测采矿活动引发和遭受危岩崩塌、岩溶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对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的影响或破坏程度较轻。总体上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整个开采期内采取巡视监测措施即可。

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是通过采取一定的保护及治理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有效遏制水土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矿山开采中,及时对危岩、岩溶地面塌陷、泥石流等灾害隐患点进行防治与治理,及时清理危岩体,确保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对收集的表土集中堆放管理,及时进行生态、工程治理,恢复植被;对危岩崩塌、岩溶地面塌陷、泥石流进行监测;采矿结束后,种植爬山虎、撒草籽等进行植被复绿,绿化和重建矿山环境。

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

第一阶段(生产期):矿山服务年限为10年。首先对拟破坏和已破坏土地进行表土收集,在表土堆放场周围采用编织袋挡墙进行防护,表面撒草。在整个矿山营运过程中,对采矿场表面松动浮石及不稳定的危岩体进行清除,对不稳定的边坡(崩塌)进行监测。

第二阶段(开采结束后):对采矿场边坡进行修整、在边坡台阶上砌种植槽,对采矿场平地进行平整场地,运土、覆土,种草、爬山虎等,工期约1年。

7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本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由于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将岩体切割成块体,采矿场边坡存在不稳定危岩体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为露天采矿场的边坡、地形地貌,监测内容为不稳定的危岩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崩塌:巡视观测。雨季尤其是持续降雨或大暴雨时每天或雨后一次加密巡视观测;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全站仪人工实地测量,测量精度不小于1:500。

8 生物化学治理工程

种植爬山虎:最好选择在3-5月,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种植。在采矿场台阶上,采用矿区拆除临时构筑物的废砖来浆砌种植槽,底宽和深均为30cm,砌石厚度为30cm,槽内填满表土,在每个种植槽内种植2排爬山虎,密度为2枝/m,剖面如下图。

种植剖面示意图(单位:m)种植槽纵断面示意图(单位:m)

撒播草籽:采矿结束后对采矿场平地进行覆土,覆土厚度约0.3m,在适当的季节撒草籽,用来固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矿山覆土来自开采过程中收集的表土。

9 结论与建议

结论:本矿山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一般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评估精度为三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资金由业主自筹,估算动态资金约为198000元,其中静态经费142000元,涨价预备56000元。

建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业活动密不可分,在进行矿山开采时,必须加强和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开采过程中,首先对山体上方不稳定的危岩体进行清除,同时应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进行,边开采边恢复治理同步进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加强和开展矿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要求有专人负责此项的日常工作,对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专人监测,出现隐患要及时清除,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GB45/T701-2010);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

篇3

2001-2005年,是中国实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的期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空前地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大了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契机。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将在“九五”工作的基础,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解决重点区域的重点环境问题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论文百事通除了继续推进以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三河(海河、辽河、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一市(北京市)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及一海(渤海)海域水污染防治为内容的33211工程的实施并力争抓出实效外,还增加了长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小浪底库区及其上游和松花江流域等三个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以上13个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简称为“333211工程”。此外,重点环保城市山“九五”的47个增加为100个。上述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防治:

——实施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程,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下降10%:

——关停污染严重的工厂,淘汰落后的尘产设备与技术;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行清洁尘产:

——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强化核安全和核辐射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

——重点治理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轻工工业的行业污染。

2.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合理调整:

——大气污染防治,提倡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

——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45%:

——加强饮用水集中水源地的保护: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加到75%:

——治理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电磁辐射污染。

3.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一批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和自然资源开发重点监管区;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

4.农村环境保护:

——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控制白色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业污染: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

——防止农作物污染。

5.海洋环境保护:

——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控制陆源污染和近海养殖污染:

——保护海岸带和海洋的动物生态系统:

——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可以预见,“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环保产业将面临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将进入更为蓬勃发展的阶段。

二、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展望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环保产业市场将向更为广泛的范围扩展,市场的需求量也将大幅度地增长。除了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市场外,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有机食品与绿色产品、低公害产品、环境服务业等领域,都蕴涵着极大的市场机遇。新晨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使环境保护投入达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以上。估计总体投入将达到7000亿元水平,其投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污染治理:

重点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并完善工业废水的治理。全国各重点城市将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4000万吨/日,估计治理总投资约需1000亿元(不含污水管网建设资金):工业废水治理约需投入1500亿元。合计约为2500亿元。

篇4

20世纪80年代以前,纳米TiO2的研究开发目的主要是作为精细陶瓷原料、催化剂、传感器等,需求量不大,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80年代以后,开发的纳米TiO2用作透明效应和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TiO2打开了市场,使纳米TiO2的生产和需求大大增加,成为钛白工业和涂料工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由于纳米TiO2在催化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可用于日用产品、涂料、电子、电力等工业部门,因此,纳米TiO2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对纳米TiO2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实现纳米TiO2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十几家公司生产纳米TiO2,总生产能力估计在(6000~10000)t/a,单线生产能力一般为(400~500)t/a。

根据莎哈里本公司统计,2003年全球纳米TiO2销售量仅为1800t左右,其消费量与产品应用见表1。

表1 2003年全球纳米TiO2消费量与产品应用

产品应用

消费量/t

UV-吸收剂

1000

光催化剂

化学催化剂

装饰既随角异色

100

表面吸附剂

篇5

绿色能源是指不影响环境的可再生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排出温室气体、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主要类型包括太阳能、风力、水力、核能、潮汐、地热、生物质能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周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能源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用来发电是一个重要领域,并且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1.1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理想能源。我国太阳能储量十分巨大,调查显示,只需要开发1%面积的太阳能用于发电,其发电量就相当于目前我国火电、水电、核电发电总和,对满足人们用电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尽管太阳能储量十分丰富,但分布比较分散,将其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利用是十分困难的。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第一种是将太阳光通过凹面镜聚焦加热金属管,集聚高温水蒸气,再转化为机械能发电。为实现较大规模发电,需要铺设上万平方公里的聚光设备。尽管采用这种方式利用太阳能发电,具有较高热效率,但投资大,成本高,风险也比较大。第二种是利用硅晶体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光激发半导体大量电子来发电。如果太阳能电池转换电力效率低,投入又巨大,该方式所取得的效益较低。通常在太阳能充足的地方,铺设大面积太阳能电池板,或在屋顶、幕墙铺设复合建材电池板,以收集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就目前技术水平来看,硅晶片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约15%~18%。第三种是非晶体、微晶硅薄膜光伏板,成本较低,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低,只有8%~9%。另外,太阳能发电必须在白天,夜晚和阴雨天不能发电,为确保供电持续稳定,必须解决太阳能存储问题。[1]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较高,约2万~3万元/千瓦,并且在荒漠、沙漠地区发电还需要采取防沙尘措施,注重环境保护,其成本会更高。

1.2风力发电

空气自然流动形成风,风能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绿色能源。利用风吹动叶片,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满足人们用电需要。风力发电将可再生自然能转化为电能,不需要消耗燃料,成本主要为设备折旧和管理成本。并且风力资源分布广泛,调查研究显示,80米高度以上的风力资源全球约700亿千瓦。目前在风力发电技术方面,存储技术、联网控制技术已取得较快发展和进步,并且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对推动风力发电得到更好应用产生重要作用。在西欧国家,风电是他们实施减排的主要绿色能源之一。当前风力发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其推广和应用,主要体现在投资成本高,约为煤电的2倍,风电成本电价约5.6元/千瓦时,约为煤电的14倍;风电存在不稳定性特征,受季节、气象影响,稳定性较差;风电对控制要求较高,机组运行管理经验不足,经营管理比较困难,容易出现亏损现象。[2]这些问题都是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妥善解决的。

1.3水力发电

水电发电是一种优质绿色能源,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能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约6.94亿千瓦,目前装机约1.6亿千瓦,约占总存量20%,水能资源仍然存在巨大开发潜力。水力发电需要修筑大坝,投资大,风险高,并且会淹没村庄、农田,需要移民,影响经济鱼类回游,对周围自然环境、气候、降水等也会造成影响和破坏。这些都是在修建水库,进行水力资源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1.4核能发电

核电是利用放射性重元素原子分裂,或利用较轻元素原子聚合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属于绿色能源发电技术类型之一。201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1000万千瓦,今后几年是核电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可达1亿千瓦。到时候核电将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用电需求。

1.5潮汐发电

潮汐差较高为13~15米,平均3米就有用于发电的价值。全球潮汐能储量约27亿千瓦,可用于发电的约10陈文:试论绿色能源发电的市场前景物流工程与技术亿千瓦,并且很多地方适合修建大型潮汐电站,促进潮汐能得到更好开发和利用。我国潮汐能储量约1.9亿千瓦,可开发的约3850万千瓦,并且80.9%潮汐资源集中在浙江、福建。目前已有10个潮汐电站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1万千瓦。潮汐发电是通过利用自然能发电的,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是典型的绿色能源。[3]我国潮汐能集中在浙江和福建,这些地区资源、能源缺乏,为缓解当地资源能源紧张局面,应该鼓励开发潮汐能。

1.6地热发电

地热是离地表较近的熔岩通过地下水传出来的热能,各类温泉、地热泉都是地热能的具体体现。世界上可用于发电的地热泉约9000兆瓦,其中冰岛、美国、墨西哥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我国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已经开发的是羊八井地热电站,地热泉温度207.16℃,装机23.18兆瓦,年发电140吉瓦时。地热是一种持续平稳的能源,投资成本不高,约1万元/1千瓦,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6310~6660小时,为风电3.6倍,太阳能5.4倍。因而今后应该重视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更好满足人们用电需求。

1.7生物质能发电

主要是将农业、林业、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经过气化之后用来发电。我国每年农业秸秆约6亿吨,其中4亿吨可燃烧、气化用来发电,林业总生物量约3亿吨可用来发电。已经建成的生物质能直燃电厂15个,装机容量550万千瓦,到2020年可达3000万千瓦。[4]生物废弃物大量堆积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能变废为害,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用电需求,还能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有效保护。

2绿色能源发电市场面临的挑战

2.1技术问题

例如,在绿色能源发电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控制器、变流器等,尚无自主知识产权。太阳能电池制造、电池新结构设计、硅材料切片技术等都存在不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2.2市场问题

大量闲散资金涌入绿色能源发电市场,但不同能源发电技术程度不熟练,存在投资过热现象。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市场发展存在盲目性。

2.3政策支持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绿色能源发电需要。例如,绿色能源发电审批方面存在漏洞,容易导致装机容量与实际并网装机容量不相符合。[5]

3绿色能源发电的市场前景展望

3.1重视技术创新

加大科研和技术攻关力度,划拨专项款用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绿色能源发电品牌,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促进绿色能源发电技术得到更好应用。

3.2培育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控作用,注重政策扶持和引导,完善市场准入体系,做好市场管理工作。促进市场更加规范有序,让投资主体更为理性地做出各种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理性投资,避免投资过热,从而促进绿色能源发电市场稳定有序发展。

3.3重视政策支持

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例如,完善绿色能源发电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流向绿色能源发电市场。成立专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缓解绿色能源发电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6]。政府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采购绿色能源电力,让绿色能源发电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

3.4培养专业人才

制定专业人才发展战略,建设绿色能源产业复合型人才,为促进绿色能源发电技术得到更好应用提供人才支持。可以在普通高校设立专业学科,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培养专业人才,让他们为推动绿色能源发电做出更大贡献。

4结论

篇6

*石材产业集中区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下设的集中区之一。该集中区使用*国有闲置土地进行规划和建设。集中区一期总体规划包括a区、b区、c区,规划面积28.8公顷,于2005年7月委托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2006年7月通过评审。集中区二期总体规划为d区,规划面积80公顷,于2007年5月委托攀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2007年7月通过评审。*政府已批准规划实施。

规划区位于××镇*,占地面积120公顷,紧临214省道,距高速公路出口3千米,距*铁路米易火车站5千米。集中区以提升产业档次、做强做大花岗石产业为目的,把石材产业集中区建设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加工、批发、销售一条龙综合性大型建材和一、二类工业集聚地的生态产业集中区。

*石材集团等15家企业已正式入驻集中区,其中花岗石加工企业13家,花岗石废料综合利用建材企业1家。到目前为止,协议投资金额为21700万元,一期设计安装花岗石加工切机200台,其中园盘锯188台、组合锯10台,砂锯8台,已形成年产板材250万m2以上的能力。到2010年,集中区建成达产后,实现年加工花岗石荒料15万立方米,将年产板材4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税金3000万元以上。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加工集散、贸易基地。

*花岗石资源丰富、品种多、易开采,经过地勘单位和市、县地矿部门多年努力,已基本查清我县花岗石资源情况,包括“中华绿”、“翡翠绿”、“豹皮花”、“紫罗兰”、“冰花兰”等品种。花岗石矿主要分布在白马镇和草场乡,目前已求得“中华绿”花岗石d级资源量3300万立方米,“翡翠绿”花岗石d级资源量1841万立方米,“豹皮花”花岗石d级资源量448万立方米,“冰花兰”花岗石d级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二滩兰”、“星星黑”、“紫罗兰”等花岗石品种正在逐步开发。

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意义

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手段,实现经济增长、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特色工业强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制度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结构调整,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循环型工业发展新格局,实现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到2010年,实现年产花岗石荒料15万立方米、板材40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

三、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途径和措施

政府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做好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论证、建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体系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技术范式革命的基础实现“两化一利用”,以合理高价格为手段,出让公共资源和污染物、废弃物的排放,促进企业自觉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强制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企业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排放在企业内进行处理,实现生产零排放。

(一)发展模式设计

石材产业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废水(循环使用)

花岗石荒料—板材—边角料—工艺品

石浆(粉)碎石建材(免烧砖)

(二)资源市场运作,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尤其是2004年通过市场运作,公开拍卖了具有开发价值的矿权,改变了过去企业矿权无偿划拨,企业不珍惜资源,破坏、浪费严重的现象,迫使企业珍惜来之不易的,赖以生成的资源,逐步过渡到资源节约型、循环型、科技型轨道上来。

从2005年6月1日起全县所有花岗石加工企业废水必须实现零排放,*工矿区将对石材产业生态园区花岗石加工边角料和石浆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处理。

(三)政府调控、社会参与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相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循环型工业

以“三个转变”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狠下功夫,创造良好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政府可持续发展调控能力的建设,依靠和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尤其是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努力把流向西部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不断吸引到*,广泛争取国内外支持与合作,建立多种有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全面开放。同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以生产企业规模化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调高进入门槛,限制初级产品的出境,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有限的宝贵资源。

(四)科技进步为发展循环型工业提供了支撑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能源供给的平衡关系意义重大。石材及其相关产品的深入开发,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石材以其优良的性能、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对县域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得到我县的高度重视,市、县已将其纳入工业发展的重点。政府规划石材产品生产的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促进科研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从政策、激励等多手段着眼,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使园区现出全面而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白马工矿区发展循环型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薄板生产技术的应用,在相同能耗的条件下,使得资源利用成倍提高。

篇7

原因多,修复难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政策研究”课题负责人吴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是长期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以及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吨,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公顷。其次,在大中城市及工矿业发达地区,矿石冶炼、燃煤等工业“三废”排放活动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再次,南方省份土壤重金属天然含量高,加上耕地土壤日趋酸化导致重金属污染加剧。此外,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经过日晒、雨淋、水洗,污染得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造成周围土壤甚至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铀矿和钍矿开采、核废料处理、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污染土壤修复表现为一个技术问题,但中国环境科学院总工程师李发生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强调,工程的总体设计需要美学支撑。他指出,场地修复事业中的人文科学,包括人的素质、人文环境,也包括所匹配的政策。“场地修复中的人文问题目前在国内极少被关注。比如修复公司应以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去工作,这样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甚至,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去考虑场地修复工作的美学建设、景观恢复问题,采取措施降低能耗等。”他主张美学管理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场地修复设计,“污染场地到底适合做什么,在一开始就应该统筹规划。国内通常更多地强调使用功能,不会考虑那么深远。事实上,修复是对污染场地的优化过程,要寻求对环境影响最小、视觉效果最好、更加安全的解决方案。”

同时,李发生认为,污染土壤修复产业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处理好各方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首先是污染企业,其次是政府,然后是参与土壤修复的企业,还有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考虑到很多污染企业是国有企业,在协调利益关系时国家干预也格外重要。”他强调,在协调土地开发商、公众、土壤修复企业、政府关系中,注重顶层制度设计,平衡各方利益,使这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让和谐的人文之美与先进的修复技术相结合,恢复土壤的生态原貌。

公众参与机制不畅也是导致重金属污染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程红光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治理难的重要原因。因为企业的污染只有企业最清楚,公众并不是特别地了解企业的污染状况,也不具有相关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他告诉记者,要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关键在于要以人体健康为指挥棒,转变环保相关工作的工作方式和重点,需要规划、产业、环保、水利和卫生等部门齐抓共管,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暴露渠道。他建议,从提高重金属污染监测的能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权力分配体制等多个方面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

修复产业,迎来初生但空间巨大

篇8

市场攻略:

做私家园林,一方面要有精巧的构思,才能做出别具风格的主题园林,另一方面是要有售后服务,因为许多顾客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懂得打理园林,而一个园林如果没有养护,花草很快就会枯萎,所以修整、剪枝、松土、杀虫、移植等一系列的花木保养不可或缺,不能建完园林就一走了之。

市场前景:

随着广州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的家装修得与众不同,装修不再是比建筑材料的贵平,而是创意。做一个十平方米的小园林只需一万元左右,很多居民是愿意花这个钱的,这也就是目前广州做私家园林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投资回报:

投资私家园林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一般有六七万元就可以了,主要的投资是智力投资,设计师是主要合作伙伴,因为主题园林的创意是生意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全自动红枣加工设备

王小玉

产品简介:

全自动红枣加工机,是最新研制开发的新型红枣加工设备,具体功能为取核、划丝、划痕一次完成。2004年样机面世,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使用效果良好,成为定型产品,它填补了红枣加工机械化的历史空白,解决了加工分散化、人员难管理、传统设备维修量大等难题。该设备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手工操作,同时大大节约了人、财、物,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商品利润,可广泛用于沿黄河几省的红枣加工厂。

优点如下:1.减少加工费用;2.解决了现有加工厂招工难(工资低)占地大等问题;3.节约能源;4.该设备为高低结构,便于维修,制造简单。

投产条件:

只要有农机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即可生产。

成本及利润评估:

生产一台该设备(5吨/一个工作日),综合价格为13000元,成本为6000元,去掉各种费用1500元,纯利润为6500元。

去除口香糖清洗剂

周则卫

产品简介:

口香糖胶渍对环境及织物的污染危害性是世界性难题。经过研究发现,该清洗剂中含有的机物质对香口胶有特别的溶解能力,解决了口香糖因粘性而难于清洗的问题。本系列清洗剂为水溶性基质,无毒无味,可以加入不同香精调节香味,且方便清洗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不仅可用于环境保护,制成洒水车灌液或喷液使用,而且可以开发成民用小包装产品,用于衣物上粘着的口香糖胶渍。甚至可以将技术或产品输往国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合成配制及生产容易,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投产条件:

所需设备简单,无需特别设施,100平米左右的厂房即可进行生产,技术工人5-10人即可,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特别适合民营企业生产。

篇9

关键词:有机磷环化合物 阻燃剂 环保

一、概要

苯并基杂膦杂菲(dibenz-phosphaphenanthrene)类,是国外在十几前年刚商品化面市的“绿色”(环保型)阻燃剂。对聚烯烃、聚苯乙烯、ABS、AS、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聚砜、聚苯醚、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等多种合成树脂,不仅阻燃抑烟功效显著,而且可以作为脱色剂、抗氧剂、紫外光吸收剂、增塑剂、热稳定剂、抗冲击等机械强度改性剂,改善其材料的多种性能。其中间产品邻苯基苯酚(OPP)还可以用于消毒液、脱脂液、低毒防霉剂、表面活性剂、皮革鞣制剂、记录材料显色剂、印染助剂、农药失效指示剂,医药、染料和农药、中间体。其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十分良好。特别是[6H]-二苯并[c,e][1,2]氧杂膦杂菲-6-氧化物([6H]-dibenz[c,e]oxaphosphorin-6-oxide,以下简称ODOP,日本商品名为HCA)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卤阻燃剂,在信息、汽车业的电子元件制造中,以及光电设备用高性能塑料制品中均有特殊应用。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应用

高分子合成材料,大多是碳氢(有的含氧)有机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燃烧性。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或有害气体,是火灾中最先造成威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在火灾人员死亡事故中,大约80%是由烟雾窒息而致。此外,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弥散,降低了火灾现场的能见度,贻误了灭火和抢救生命财产的时机,造成更多更大的次生灾害。当今世界,高分子合成材料在建筑、交通、电子、信息等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无处不有,而且使用量越来越大,消防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要。为此,世界各国都把合成材料的阻燃抑烟和无毒化工作列为高分子材料改性的重要研究内容。

阻燃抑烟的通常办法,是在合成树脂加工过程中添加数种复合使用的阻燃剂和助阻燃剂。可选用的产品有氯化石蜡、卤素化合物、磷酸酯、卤代磷酸酯等有机化合物和锑系、硼系、钼系、水合氧化铝、氢氧化镁等无机化合物,大约有200多种。按阻燃机理划分,可分为添加型、反应型和膨胀阻火涂层型。添加阻燃剂并不能使合成树脂变成为不可燃材料,仅仅是增加其抗着火性,降低燃烧速度,抑制烟雾和有毒气体。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阻燃抑烟要求,不同阻燃剂在其加入量、制品成本、对主体树脂性能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塑料改性技术的发展,要求添加助剂不仅阻燃抑烟效果明显,而且用量要少,价格要廉,对制品力学、光学、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无不良影响,或者兼有综合改性效果。如何满足不同用途的特定要求,寻求最佳的阻燃剂品种和材料加工配方,力求使制品性能价格比达到优化,是阻燃剂生产和应用部门最关注的焦点。

信息产业尤其苛求阻燃剂的高品质、低密度、轻量化和无害化。例如,现代办公用品(电脑、传真机、复印机、计算器等)和现代通讯器材所用集成电路板的芯片封袋、半导体等电子工业所用的覆铜板、纸基、玻璃布基、复合、层压印刷电路板,一般都采用阻燃环氧树脂、改性酚醛树脂、或聚苯醚类封装料、模塑料、浇注料和灌注料。汽车、机械、光电精密仪器、家电和电子计算机的结构件、机壳等都要求采用阻燃抑烟塑料。现有阻燃剂品种,有的效果差,添加量大,有的效果单一,影响制品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有的则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卤系阻燃剂因致癌性等毒性原因在欧美国家将被禁止使用。近年来,日本、美国开发的有机磷环化合物,具有密度小(比重轻)、添加量少、无污染、阻燃、耐热等综合性能好的优点。已有专利报道其在光电元件器材等方面使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产业、合成材料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是信息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心脏,是集多种高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系统芯片本身就是一部高技术的整机,它决定一个国家的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美国称之为“经济倍增器”,韩国称之为“工业粮食”“孝子产业”。现代战争实质上是电子战、信息战,而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集成电路。为信息业和合成材料配套开发一种新型绿色阻燃剂品种,对于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

三、概况及发展趋势

新型磷环有机物的合成是以OPP为主要原料。国外最大生产厂家为德国拜耳公司,生产能力为1000t/a。此外还有美国的联合碳化物公司、日本的三井东压化学公司、住友化学工业公司等。

随着树脂和塑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专用化程度的提高,新型磷环有 机物需求量将成倍地增长。国外不少公司准备或正在扩产。例如日本三光化学公司将扩大有机磷环化合物HCA(ODOP)生产,规模为1300t/a,主要用作非卤素阻燃剂。美国雅宝公司(Albemarle)Ncend XP-30商品主要用于PC/ABS、PS/环氧阻燃级办公设备和计算机设备。世界各国对OPP/PPP和磷环有机物合成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发了许多生产技术和应用领域,

四、市场预测、推广和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和塑料工业的发展,在21世纪初期,阻燃塑料、集成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的市场需求会有较大程度的增长。仅环氧塑封料的消费量就在几万吨,相应配套的磷环化合物产品需求量在2000t/a以上,对新型有机磷环阻燃剂进行研究、开发与生产既可取代进口,又可开拓国际市场,其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参考文献

[1]鲍志素,塑料开发,2000,26(1):1287-1293.

[2]杨明,中国化工信息鲍,1999,16(5):48-51.

[3]欧育湘,《化工百科全书》,第19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009-62.

篇10

关键词:西部生态经济 发展模式 政策选择

西部地处祖国内陆,海拔较高,东西、南北跨度大。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耕地资源、生物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气候差异很大,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规律的作用,使得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不仅给西部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给东部和中部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如何保护和建设西部生态环境,不仅是西部区域性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包括东部和中部在内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

一、西部生态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一)基于外部性理论的解释

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影响,它是一种成本或效益的外溢现象。外部性是1910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庇古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庇古指出:“经济外部性的存在,是因为当A对B提供商品或劳务时,往往使其他人获得利益或受到损害,可A并未从受益人那里取得报酬,也不必为受损者提供补偿。”当外部不经济产生时,人们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才能消除它的影响。

组织或个人对环境破坏可能给自身带来短期的收益,但对整个社会的其他群体却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而且后者要大于前者。从私立的角度来看,破坏者获得了一定收益,但从整个社会来讲,总体福利是下降的。这就说明了组织(或个人)为什么要破坏环境,政府为什么必须治理这个问题。

(二)基于消费偏好理论的解释

生态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在一定时期内,自然界或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的可利用物质资料总量是有限的。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物质资料总量的下限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小量,上限是生态系统的刚性极限。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既不大于生态系统的刚性极限,又能满足人类最低需要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才可能处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在现实中,人类很难做出如此理性的选择,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总偏好当前消费,这主要是由未来因素不确定引起的。偏好当前消费是指人类在代际、不同时期的消费之间做出选择时,往往偏爱于当代人或当期的消费,而不顾及或较少顾及下一代或后期的消费,这就给未来留下的在生态系统刚性极限内的资源总量较小。但未来时期或下一代人在消费时也存在共同的消费偏好,也要以最小的成本占有尽可能多的生态资源。这样的消费模式最终会造成人类索取的物质资料量超出生态刚性极限的结果,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的解释

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理论可以解释西部生态环境的破坏。帕累托效率认为,一项公共政策实施时,如果没有人的效用因此而减少,又至少一个人的效用因此而增加,那么这项政策就符合帕累托效率。但公共政策在多数情况下会使部分人的效用减少,所以帕累托效率就失去了对公共政策的指导意义。为了解决帕累托原则在实际中的“失效”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补偿原则”,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希克斯―卡尔多的补偿检验(Hicks―Kaldor Compensation Test)。这一理论假设以政策A的原有状态为出发点,如果引入政策B使得该政策实施后所得的收入增加不仅能对受害人进行补偿,而且补偿后还能剩下一部分净收入,那么从政策A到B的变动就是一种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二、西部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模式

(一)按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产业互动模式

产业互动是指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优化,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发展。在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传统的三大产业加以改造,遵循4R(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回收)原则,建立西部地区的循环型农牧业、生态型工业以及可持续型的第三产业,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下,建立西部地区的循环型农业,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产业内部循环模式,在农牧业生产中推行清洁生产、全程防控、草地资源可再生;二是将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实行生态立体式农牧业;三是建立生态型工业,不但实行工业内部结构优化与升级,同时将工业与其他产业进行结合。

(二)资源互补与替代模式

西部地区矿产能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一般是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呼和浩特、乌海、鄂尔多斯、包头、银川、石嘴山等。这些地区以资源开采初级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式的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工业污染致使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此外,水资源短缺是这些地区未来面临的共同难题。生态脆弱与工业污染严重的现状要求必须纠正过去 “竭泽而渔”的资源开发模式,实行资源替代战略: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在现有资源型产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精深加工、扩大贸易,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通过废物再利用把工业污染程度降到最低;三是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和以再生资源替代非再生资源、以人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的原则,逐步引进技术含量较高的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模式

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等地区大多位于高原山区,山高坡陡、土层稀薄、生态环境脆弱。但是这些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以从本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优势资源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如西南地区发挥工业污染较少,水、热、光能充沛的优势,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生态农业,如贵州生产的茶叶、玉米、稻米、无公害蔬菜、猕猴桃、刺梨、马铃薯等为原料的特色农产品,并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特色绿色食品。西部地区应该将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之中,将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广泛利用,不仅使得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而且扩大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并通过生态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工旅联动、商旅联动、农旅联动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三、西部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做好生态经济建设规划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落实生态经济建设规划就是要为长远发展做好计划。生态经济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必须紧密结合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项目与目标相衔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要看到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持由点到面,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发,进而整体推进。要根据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小计划来辅助大规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确保完成预定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抓好落实。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责任制,任期内应逐年考核,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项措施和政策落到实处。

(二)做好新产业的规划和布局

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布局和现状,今后应当加强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大力倡导立体生态农业,通过“种、养、加”的合理结合,多层次、多形式、高效地利用土地、光、热等资源;其次,积极推广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农业的综合效益,力争制定和培育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特色突出的支柱产业群,使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三)积极探索西部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根据前述理论,生态环境是一种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且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西部生态补偿制度可以分中央财政、区域之间和西部自身三个层次。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国家根据西部生态建设的需要,对生态建设重点区域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或减免税款政策;区域之间的补偿指东中部地区作为西部生态建设的受益者应对西部地区予以相应补偿,促进西部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作为西部自身,也可以建立一些环境保护基金,通过这些基金筹集生态建设的资金,并完善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使资金合理使用,达到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四)制定绿色产业政策,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就是依据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确立生态产业政策。为此,我们一方面应选择环境保护与经济健康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和生活消费结构;另一方面淘汰存在严重污染的产品和工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必须保证生态产业发展政策的连续性,重视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当地人民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与未来预期。这不仅可以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减少资源消耗,而且能推动整个社会的生产技术进步。根据外部性理论,我国在西部地区应通过建立特别基金,给予投资和贷款支持,加大税收优惠,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等措施,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平.西部生态经济研究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10(1).

[2]刘宝良.西部生态建设的经济分析[D]. 西北工业大学,2005.

[3]张建新.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模式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

[4]薛梅等.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2008(3).

[5]张海燕.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研究[J].兰州学刊,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