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理 兴趣 实验 师生关系 提高 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起始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入门阶段,学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以后物理学习做铺垫。不仅学生需要引起重视,教师也应积极研究物理的教学实施方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更主动的学习。事实证明,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大多数都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情境化教学或问题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对物理感兴趣,就会主动的学习、研究知识。实验情境教学,通过做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论结合实际。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和动手能力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在探索中满足了好奇心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加深对知识的总结。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的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是密切联系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更容易掌握知识要点,精通理论原理。物理知识已运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如磁铁悬浮列车、苹果着地、转弯限速、杆秤等等,这些实例是通过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延伸拓展的。初中物理主要学习测量、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力、压强、密度、光、热学、电流定律、磁场等知识,但力学、电流定律、磁场是最难学的,教师可以加强对力学、电流定律、磁场的研究,例如,电流定律,通过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特别注意的是导体电阻R=U/I,对固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是电阻值不变。电流定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照明是再平常不过的实例,灯泡照明基于欧姆定律原理来实现的,通过连接电压、电流、电阻,使灯泡正常运行。对于物理中的串联、并联,如果使灯泡一起亮,运用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U1/R1=U2/R2;正常连接后,灯泡能正常运行;如果
想要一个灯泡亮,其他灯不亮,运用并联电路原理,就可以控制电路结构:U=U1=U2;I=I1+I2;1/R=1/R1+1/R2;I1R1=I2R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专研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实验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的教学特点,通过实验操作,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观察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实验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实体化,使人们能更好的发现物理规律。例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首先,需要规格相同的2个弹簧测力计,钩码2个,铁架台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第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第二,测量手的拉力;第三,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第四,测量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最后,整理器材。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手的拉力、钩码受到的重力、A弹簧测力计示数、B弹簧测力计示数,分析总结,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对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使初中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学生不仅领悟了物理抽象的知识体系,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探讨,实现互相探索的教学氛围。由于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讲解理论知识,物理具有抽象、含糊不清的逻辑特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物理是一门枯燥无味,难学的教学课程,因此,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没有高度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刻苦专研的精神。如,学生学习磁场原理,安培定则(图2)、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这些概念含糊不清,具有抽象性,学生不容易理解,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辅导学生怎样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原理,安培定则则需要知道通电螺线管的S极N极怎样判断电流方向;知道电源正负极怎么判断电流方向;知道电流流向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的S极N极;知道电流流向怎样判断电源正负极;了解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方向(图2)。
图1 安培定则 图2 通电螺旋管小磁针方向
四、加强物理教学课后作业的练习
物理教学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课后多加练习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做作业的方法,根据课程的难度对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作业习题,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的比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做的比较差的同学,给予正确的指导及鼓励再接再厉,总而言之,教师既要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也要鼓励和尊重学生。
总结: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以重视,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物理是一门难学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新建.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 成功(教育),2011,24:120.
[2]郁胜东.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初探[J]. 新课程导学,2012,26:56.
[3]美多曲珍.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思路探讨[J]. 中学时代,2012,10:160.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25
物理是一门极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深入的揭示了物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学生对物理学习可以有效对视野进行拓展,使其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待事物的本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物理难学,从而对物理教学持一种惧怕的心理,这使得物理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部分是略显枯燥的,学生在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如果教师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就会使得整个物理教学变得乏味起来,再加上部分学校或教师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或学校本身实验条件有限的原因,使得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无法很好的同演示实验匹配起来,这就造成了学生感到物理无趣,学习起来费力还不讨好,根本无法顺利的掌握其中的相关规律及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失去了自行。
我们回过头来看初中的物理教学,其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可以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正是这样,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占据了整个物理教学的大半壁江山,从物理实验的形式可以简单的将其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在这些不同种类的实验之中,对于物理教学作用最为直接明显的就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进行时需要教师亲自进行示范性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到其中的知识或规律,以此将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予以提升,从而演示实验常常被我们称为是“第二物理教师”。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相应课题的研究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一、演示实验可以创设出相应的物理情境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演示实验的特性来进行教学补充,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事物或现象涉及的物理原理进行揭示,让生活通过演示实验投射到物理教学课堂上,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中设出相应的物理情境,从而让原本单一的物理知识同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之中进行学习,会催生出对于物理学习的激情,从而唤醒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物理知识,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这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心理意识倾向,尤指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趋向于认识或者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物理学习有着极为积极的情绪。也正是如此,物理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去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并引导学生持续不断的对物理进行自主去进行学习。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原本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以具体化的形式体现,同时令学生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以此来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产生一种想要知道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进而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例如,水杯中装满了水,用纸片盖住杯口,将纸杯快速的倒过来,纸片不落水也不漏。学生在看见这样的演示实验后,就会迅速的激起对于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到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及原理,然后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来看待事物的本质,从而在快乐中获取物理知识。
三、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建立和理解物理的相关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让学生学好物理也是课题之一,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就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很多学生都感到物理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大家都在物理学习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部分学生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但是物理的“难”究竟是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是教师当前需要尽快搞懂的一个问题。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了解来看,初中学生感觉物理学习难,无非是觉得物理课比较难听懂,其中的一些物理概念、定律、定律等比较难理解,这样就造成了作业难做、考试难考、好成绩难取得的一系列难题的发生。在这样一种学习状态之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是散乱不堪的,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这也就使得学生无法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当然,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根本原因就是对于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格外注意,巧妙的运用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做到对物理概念的正确认识,或者让学生改正对于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将初中物理所设计的概念理清,并牢牢的记住,从而使得物理教学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
四、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初中物理教师在对课堂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物理学中的知识虽是具体存在与生活或自然之中的,但却在教材中表现得极为抽象,仅凭教师对教材进行讲解是很难讲清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安排,来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来获取物理知识,从原因的分析上找到突破难点的入口,从而使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让教师的课题研究的进度得到加快。
篇3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两年的物理,但是初中的物理相对于高中来说简单得多。初中的物理虽然涉及光电热力磁,但是都很浅显,初中物理以“现象”居多,很多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就显得浅显易懂,易于接受了。学生们所要进行的大多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很少涉及抽象的逻辑推理思维,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但是进入高中以后一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中的物理知识变得很深,无论在知识面还是知识层次上要求都更高,涉及面更广。所以高中物理相对来说加深了不少,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及学习的习惯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此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指引他们对高中物理全面地了解认识,既不畏惧又不轻视,能够正确地分析评价高中物理,并对它产生浓厚的研究学习兴趣。
在高考中,物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物理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联系,还有就是物理知识在生产及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考核目标是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培养目标而准备的。
在物理学习中,理解能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谓的理解能力就是指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物理情景的本质特征,并能将知识与物理情境联系起来的一种能力。这是学习物理,也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物理概念和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具体含义,明确物理概念及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以及它们所适用的条件,在物理情境中,这些都是要求非常严谨的。我们还要领会物理学中最为基本的物理观点和基本方法,然后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以及它的运动变化特点。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我们还需要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指根据给定的物理情境,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探究方法,针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归纳总结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我们要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定律进行正确的推断,明确物理状态的存在条件,准确分析物理变化过程的变化趋势。还有就是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精准的计算,有时是估算进行论证和判断。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推理过程和结果流利地表达出来。在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为物理中的实验探究是很重要的。在物理学习中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已有的条件,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定理,制订有效地实验方案,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解决待解决的问题。要能够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当中所要求的实验。比如在实验之前首先要掌握的是实验所需仪器的主要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并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对实验原理和方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所有可以预想的实验障碍,准确地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描述和解释。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能够把抽象的逻辑知识变得略微直观形象化,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采用实验教学和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正确理解,可以更加深刻和牢固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定理。实验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智能不可或缺的途径。物理实验在比较抽象的物理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还因为实验过程瞬息万变,所以一定要注意力相当集中。美国一位心理教育家指出,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要条件,是人们想要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具体的心理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强大动力。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利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有了这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学过程就会显得很简单容易,教学效果也会相当突出。
纵观这几年高中物理课程的改革,虽然都已打上历史的印记,但是仍然是存在不少的遗憾,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在今天看来这种局限性依然存在,比如说课程目标过于单一,数学计算方式过于僵硬死板,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者的文化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才有可能完成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工作,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下一代,并能够使一代新人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4
1.初、高中物理难易程度不同
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我还想知道等。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感受获得知识的途径,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不触及现象的本质。演示是教师向学展示一些物理现象。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是课堂中一些学习活动,主要是学生描述物理现象的特征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动手实验的器材在生活中容易找到,制作没有难度;小资料的内容学生容易阅读,没有太多抽象的内容。教材内容的难易度决定了初中物理是以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主,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习高中物理打基础。学生学习后很有成就感,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程度高。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实验、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演示、科学漫步、问题与练习等。与初中的难度不同,如探究实验是在未知某一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之前,主动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高中物理描述的物理现象复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已被抽象为相应的模型,比较抽象,这是高中学生遇到的难点之一。物理教材的内容通过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通过抽象概括、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的问题涉及的物理量多,变化比较复杂,学生接受难度大。另外,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科学、严谨,逻辑性强。科学漫步的内容都有较强的知识性,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学生学习就有困难,因此喜爱物理学科的人越来越少。
2.初、高中物理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不同,思维能力要求不同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目标是以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主,向学生简单介绍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和步骤,且多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高中物理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基础之上的,高中物理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初中阶段教学通常是直观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是对物理现象本质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一般不涉及物理现象的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常用文字描述,只需简单记忆就成了。课堂上教师讲解例题计算题居多,由于不要求了解知识的来源,学生几乎不了解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学生练习时只需在课堂上模仿教师的做法,记下解题的步骤,套用公式,这就养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高中物理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材内容,就决定了学习高中物理要了解知识的来源,要通过抽象、概括、推理才能揭示现象的本质,才能找到现象的变化规律。因而高中物理,现象多,关系复杂多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过程,很注重细节。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解题时就现出“读不懂题目的意思或找不出题目的隐含条件,对物理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搞不清楚”的现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难懂。
4.数学应用能力达不到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物理学科的原理、定律需要用数学关系表达。(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复杂,初中阶段描述运动规律的只有一个公式,涉及三个物理量和一个常量;高中阶段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物理量有近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四个物理量。有矢量,也有标量,有常量,也有变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这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难点之一。(2)用图像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描述物理过程。(3)矢量运算广泛。矢量运算是学生进入高中遇到的难点之一。小学到初中,标量运算规则很熟练,高中阶段的矢量运算,接受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对运算规律不同的认同,也是对运算规律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这是数学应用能力跟不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问题。(4)应用数学图像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不懂斜率的含义。高一新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都达不到高中物理的要求,这是学科间存在的衔接问题。
二、有效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1.调查初、高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初中物理从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高中物理内容科学、严谨,知识结构逻辑性强,循序渐进,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三维目标中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2.注重构建“质点”模型,化有形为无形
初中物理教材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形象具体,就“物体”这一概念而言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体。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构建“质点”模型,是教学的难点。“质点模型”的核心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一种替代方法,构建“质点模型”的过程是让学生逐渐淡化物体的具体形状,认识到忽略物体的形状,把物体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这样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怎么才能认同“质点”?为此,教师应做好物理实验,如不妨做做牛顿管自由落体实验,羽毛、小石块、纸片、铁块同时落下,研究这些物体的下落就跟物体的形状无关了,就可用一个点替代物体了。什么条件下点能替代物体?概括起来就是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能有效构建“质点模型”,学生对重心的概念,共点力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
3.重视物理量的矢量运算
初中物理的计算往往是标量计算,数学问题简单,学生容易解决。进入高中,矢量运算贯穿于高中物理的全程,涉及力、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还有动量、冲量等,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初中阶段“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是高中阶段物理量的矢量运算的衔接点。
4.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篇5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学效率 兴趣入手
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是物理教学永恒的主题。然而,在现实的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老师也觉得物理难教。那么,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使物理容易学,容易教呢?这个问题涉及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兴趣,在于教师是否乐于教,学生是否乐于学。爱因斯坦之所以在26岁,就在分子论、光子论、相对论三个领域齐头并进,作出了划时代意义的贡献,是以对物理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为前提的。这启示我们,优秀教师和优等学生,只有对所教、所学课程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怎样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物理呢?物理虽然难学难教,然而,物理世界绚丽多彩,物理学的成就令人注目,这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初中学生,以激发直接兴趣和操作兴趣为主;对高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良好的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物理情感和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调查一些班级的学生,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律:成绩突出的科目,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感情都很好,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兴趣爱好都了如指掌,由于师生感情深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很有效果。这个事实启发我们:过去我们研究学科教学,较多地侧重于认知规律的分析,但并不全面,情感规律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学生一旦对学科感兴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情感入手,充分理解所教学科的重大意义,从而以极大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投入物理教学中,通过“严之以爱”,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导之以学”,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树立决心、信心、恒心,战胜困难和挫折,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二、精心创设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类的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实践,物理学就是实验科学。物理课堂教学往往由于实验而变得生动和便于接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因此,只要条件许可,都应该尽量利用这个优势,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
创设物理实验情境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设计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关的引入性或过渡性的有趣的演示实验。
如,讲磁现象中磁极间相互作用,事先演示一个小娃娃悬空跳舞的玩具,学生看后惊愕不已,在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抛出问题:“这是为什么?里面有什么特殊装置呢?”由此引入新的知识点。许多玩具制作与物理原理有关,把玩具引入课堂,所花时间不多,但能使学生觉得亲近、好玩,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
2.课本的演示实验现象要清楚,效果要显著。
演示实验经常由于可视性差,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演示现象要清楚,尽量增大可见度,除了改进仪器外,还可以通过幻灯机、显微摄影机等放大手段演示。如,磁感线、焦耳定律实验等。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演示实验操作,有针对性地让缺乏动手能力的学生协助安装仪器,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等。
3.积极创设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这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分组实验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
(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探索性实验,如:初中的蒸发吸热,平面镜成像等;高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2)改演示实验为验证性随堂实验,如:初中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阿基米德原理等,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3)改老师讲解式习题课为实验探索式习题课,增设知识应用性随堂实验。如电学中经常出现的有关局部短路的习题,可以设计装置简单、针对性强的一些随堂小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什么是短路,短路时电灯亮暗如何变化,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四、教学手段要逐步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国际互联网逐步走进家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现代化。现代化课堂教学不应只是“一根粉笔”,而要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实物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要用得恰当,而不是滥用,不能让计算机代替老师上课或学生实验。教学课件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要选用、精用课件,这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那些能设疑激趣的引入性课件,或那些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课件播放时间不宜太长,不然反而易造成学生印象不深刻。
五、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现象可以激起学习兴趣,有用的知识也可产生兴趣,但要使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篇6
关键词:数学 巧解 初中物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联系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及方法一直是学习物理和物理解题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对物理问题进行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提供了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简捷精确的表达方式,同时它也是进行推理论证的有效工具和抽象手段。因此,掌握好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技巧对学好物理、解决物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和辅导时,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养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物理问题的习惯。缺乏用数学知识解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因此提高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物理问题的能力就显得重要和必要了。
一、 数学与物理的相关性
物理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到初中调查一下会发现,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一般物理成绩也好,物理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数学成绩也很好。数学与物理之间相辅导相成,相得益彰,难怪许多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物理来,信心满满。
但数学与物理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之中又有一定的区别。初中物理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质的规定性,直接确定内涵的概念或是给出定义的物理量和物理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表明该物理量的运算关系。物理定律,规律是通过用数学知识的物理实验结果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获得。初中数学常用的方法有加、减、乘、除,这四种方法常被用到物理概念上,物理概念常以数学的形式表述给学生,并指明物理概念原理等计算方法。如压强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概念可以推知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所得的商。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这些算理,如果只是用语言的表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但如果加上公式学生掌握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会创意,简捷解答
初中物理是一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往往这种综合性强的学科解题的思维也会非常灵活,有着多样化的解题特点。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遇到问题能用创意的思维去考虑,在解题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思考分析的能力。 例如: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开始从A点出发,沿小车的光滑弧面下滑到B点,然后再沿粗糙的水平面BC滑到C点而止,若BC面的摩擦系数为u,求BC的长度。对本题,有学生采用如下的解法: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到C点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mgh=mguBC,所以BC=h/u,这是一种十分简便的解法,但并不是唯一的解法。学生为什么选择整体系统和整体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两个守恒定律单刀直入,获得结果,而不选择别的更为繁复的解法呢?这是由学生优良的直觉品质所决定的,这种创意来源于他们已有的经验储备和对问题整体的深刻的洞察力。正是这种创意,才使他们的解题活动得到有效的启动。
三、把握整体,借用方程
在利用物理公式列方程求解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会显示未知数个数多于方程个数,无法逐个解出每个未知量,或即使方程个数足够,但运算相当繁琐的情况。此时,所求量与已知量的一个整体有关,可考虑用整体法求解。例如:有两只电压表A和B,量程已知,内阻未知,另有一节干电池,它的内阻不能忽略,且大小未知,只用这两只电压表、开关和一些连接导线,要求通过测量计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已知电动势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画出测量时所用的电路图;
2.以测量得的量作为已知量,导出计电动势的表达式。解:将一只电压表与电源串联,电压表的示数U ,再将两只电压表与电源串联,两只电压表示数为U A'、UB '。设A、B表的内阻RA、RB
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按常规解法不易求解,可考虑用整体法。 看作一个未知量,解得
四、活用行程,助解物理
篇7
1、通过实验教学,学习科学方法 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学发展史也就是人们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发现、探索、验证,长期反复实践的历史。这些实践主要是观察和实验。实验的方法为实验验证法、实验探究法及理想实验法,这些方法都是科学训练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1.1 探究法。这是从实验事实出发,然后进行归纳。推理或演绎得出概念和规律的方法,这种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中学物理中很多基本定律、基本规律就是直接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初中物理中,帕斯卡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功的原理、反射定律等,都是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而得到的。实践探究法与想象、推理、判断等思维方式密切有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材中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注意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概括能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1.2 验证法。这是一种推理、判断在前,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近代物理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麦克斯韦方程组,就是从法拉第的大量实验成果,通过科学的概括而得到的。麦克斯韦方程还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最终由赫兹通过实验得到验证。
1.3 理想实验法。理想实验是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和判断,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的方法。理想实验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它是在完全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推理并得出揭示事物联系的本质特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这种方法也是多次采用的。科学界公认的近代实验创始人伽利略所做的著名的斜面实验,推理并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科学实验中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的理想实验法。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实验中仅仅有了观察和实验结果,并不一定就能达到真理的彼岸,还需要有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有时还要通过科学思维得出观念,再进行数学演绎,进而将其表达出来。在表达的方式上可以用语言,这往往用于物理量之间没有定量的关系时,也可以用物理公式。在整个探索过程中,一定要支持客观的态度,要新尊重事实,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作准绳。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
篇8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能力培养 德育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喜欢的一种倾向性表现形式,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内容,推动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学中要发挥这一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物理学中要善于利用物理故事和物理实验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操作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的成果,产生饱满的学习情绪和顽强的意志。这样必然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也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主要是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是一个人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今后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备的。培养科学态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阅读材料中介绍了一些科学家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待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的事迹,如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由于没有放过实验中的细微差别而发现了氩气,以此要教育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和观察的习惯,在实验中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通过介绍中外科学家因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历史故事,结合学生实验、观察、作业、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有的学生课前不预习或极少预习,看书时不注意概念、理论的建立过程,更不深入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课后不及时复习,不善于抓重点,做实验只看现象而不去思考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这些不良习惯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应从预习、听课、复习、实验、练习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建立科学、高效的模式。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动手实验的习惯,力求理解而不死记硬背,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要鼓励和指导阅读教材及课外资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四个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既是本学科特点决定的,又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1.观察能力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它基本上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不断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课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的认识,并且易形成学生学习上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局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个性特色的发展。
4.分析和概括能力
正是由于初中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基本上是从物理的事实的分析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五、对学生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课本中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得出都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物理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物理实验,由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辨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指出它是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理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通过介绍北京天坛回音现象、“海市蜃楼”等实例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使学生树立了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讲解《内能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电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导体和绝缘体》,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从、相互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的,揭示了自然界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对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对事物的认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篇9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谈一谈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输出形式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全面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激发表达欲望,从而形成师生互动。
例如,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能让学生听到水流声,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而发电的情景,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机械能、电能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可见,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模拟课堂教学演示,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
在物理教学中,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用多媒体仿真实验来进行模拟演示,能够较为真实地再现物理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得感性认识并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究,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让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分子的运动、伽利略理想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原子的结构、核裂变和核聚变等实验,现有条件下在课堂上无法实现、不易实现或者不易观察。我们用Rash 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些实验,使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课堂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成人如此,中学生更不例外。思维训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不熟,而是不能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所以必须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生动形象直观及感染力强的信息,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提供真实的动感画面,让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情境中调整出最佳心态,从而诱发其潜在的创造智能。
比如在研究“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时,学生对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阻线长度变化与流过该电路的电流之间的变化比较难接受。教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常常既做实验又板演,由于不能做到同步进行,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印象不深刻,效果不甚理想。如果在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对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电流会变化有了感性认识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将这个实验再配以电流流向的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只有电流流过的电阻线才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配以滑片移动时电流移动方向的模拟动画实验,通过层层直观的透析,不但使学生很快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初步理解了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四、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方式在传授内容时,教师需要在黑板上写板书、画图,费时又耗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所要的内容进行加工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把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扩大了课堂传递的信息容量,教学速率明显加快,教学环节和信息变换频繁,学生必须快速反应,学习效率随之提高。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乐学;会学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effiency of physics teaching, we should t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to consideration.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physics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enjoy learning;do well in learning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新课标明确规定: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围绕教学目标,物理教师们想方设法,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方法,但教学效果仍不尽人意。因此,初中物理课应重视兴趣教学。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认为:兴趣教学不失一种好方法,下面笔者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谈一谈,与同行们共勉。
1兴趣教学提出的探源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中“乐之”就含有兴趣教学的意思。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论教学时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更是阐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
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现代素质教育更是强调兴趣教学,它要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养成勤思、善学的好品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勇于实践、创新。
2兴趣教学是切合初中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初中生正处于生命力最旺盛、最活泼时期,他们对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感觉敏锐,最好学、好问,且富有幻想,思维能力日臻严密。教学中,教师如果先讲一、两个趣味性故事,演示奇特的现象,再提出恰当的问题,势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例如,讲八年级《绪言》一节,教师若只笼统地介绍学习物理的意义、方法,学生听起来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如果作这样的处理:先结合学生经历的生活现象、趣事,谈物理研究的对象;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上天谈物理的应用;再演示几个有趣味的实验;待学生充满渴望求知的欲望时,教师马上谈学习物理的意义,学习方法,势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觉得学习物理有趣、有用。
3物理课兴趣教学的实施方法及要求
3.1激发兴趣
教师引课时,或通过精心提问,或引入趣味性的故事;或演示有趣的现象,以创设情景。这样,就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了课堂中,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就会有兴趣地进行探索,配合课堂教学。
3.1.1提问设疑,创设情景
教材中“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里就有很多题材,只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就会收到很好的导向效果。如讲“浮力”时,先这样提问:“木块浸入水中要受到向上的托力,那下沉到水中的石块是不是就不受到托力呢?”讲“焦耳定律”时,先问“与灯泡相连的电线,在通电一定时间后摸灯泡好烫,但摸线却没有感觉;如若出现短路,这同一根电线会明显发热,甚至烧焦。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设问,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设问,对教师来说是一门学问,它要求教师课前要仔细地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多观察,勤思考;提问要简明扼要,表述要清楚、明白。
3.1.2趣事生疑,探索成因
讲“机械运用”时,先说一件趣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一位飞行员正在执行任务,忽然发现机舱外有一个“昆虫”,他顺手将它抓住,张开手一看原来竟是一粒子弹,学生听后,自然兴趣大增,都想试着分析其来龙去脉。这样,教师就顺势组织教学了。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先讲阿翁辨皇冠的故事,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采用趣事引课时,要求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具有感召力,平时多读课外书籍。
3.1.3演示现象,激发兴趣
生动的实验可以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给学生深刻难忘的印象。如教“滑动变阻器”一课,先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教“长度测量”时,先让三位学生用同一把尺子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教师再公布答案,学生对数据不同定会感到非常吃惊,教师接下来组织学生学习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学生将学得有兴趣,印象也深刻。演示时,教师要选取可见度大的仪器,操作要规范,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观察。
3.2导入课题
生理学及心理学有关原理表明,初中生尚未完全成熟,意志不很坚强,如果让他们长时期地有意注意,即使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也易产生疲劳。故导入课题也应从兴趣做起。
3.2.1教师讲述要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
讲述时,教师用简明、生动、通俗的语言,并辅以得体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调,具体形象的事物作比喻,可以弥补概念的枯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使课堂气氛活跃。如讲“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用这样的一段话“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能解释行驶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不会立即停下来这个事实,于是人们不知所措了,力学领域也被一团阴云笼罩,长时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终于,伽利略向这团阴云发起了挑战,他用实验的利刀刺破了这团阴云,他的实验原理是这样的……”这样富有激情的讲述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讲“电阻”时,可以这样比喻:电流流经电路时,如同行人在路上,路宽敞、平坦,行走顺利,路狭窄,凹凸不平,行走困难。这样讲起来,听者易懂。
3.2.2学生自学,强化思维
教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应马上将兴趣移植到他们自己的看书自学中,要求在阅读教材时,积极思考预习题,并对其内容进行有效的概括、归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并板写结论,使新课学完。
3.3进行即时反馈
心理学还告诉我们,遗忘现象是在记忆后不久就开始的,且在开始一段时间遗忘得最快。因此,教学中进行即时反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达到掌握知识牢固,运用知识灵活的效果。进行即时反馈时,可按下面4个方面来做:一是注意提问,经常答题;二是利用反馈回路,巩固教学成果;三是加强随堂练习,练习题学生随堂练,教师随堂检查;四是加快作业批改下发,作业最好当堂批改,且及时讲评,也可采用学生互批、互评。进行及时反馈时,宜采用学生先答,教师再组织评讲的层次进行,另外,不要忘记解释引课中的问题。经过反馈这一环节,学生学到的知识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
4实施兴趣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