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

篇1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知识经济;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的基础上的新的经济知识。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促进图书馆文献的形式的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使大学的图书馆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件和影音资源,而且往往是更多种不同类型的载体的最佳组合传统的集合。因此,面对这种模式的重大转变,一些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教学、科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的各学科,各级的工作。采访中,原来的思路已经变化,应当及时调整采访策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面试的质量和面试人员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要求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1、经费不足与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

各馆的经费十分有限,但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书刊资料价格以每年12%~15%的速度上涨,其中科技类图书增长更大 ,这就必然不能满足日益新增的学科和科研、教学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馆藏的质量。

1)馆藏类型单一

以前的传统的采购方式,使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类型主要是以纸质文献为主, 网络型、电子型文献比重很少。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一些前沿学科的知识首先是通过网络来传递的,这就使一些最新学科的信息无法及时见到读者。

2)单一的采购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传统的采购方式首先在书目订购方面,预订周期长、直观性差,单靠简单的信息订购带有主观盲目性。另外,由于经销商的某种特殊原因,致使无法按时送书。再次,在现购方面, 书商和书店的备货都有限,不可能一次性满足馆藏所需图书,在短时期内,很难购全所需图书。最后,由于采购人员本身的因素比如未做仔细工作,致使一些成套图书没按成套订购,造成不合理的入藏。

3)专业文献采集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文献虚拟化程度的加快,读者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深,需求范围也越来越广。另一方面,由于经销商和出版业的逐利倾向,从而使一些迎合大众口味、低层次的畅销书充斥图书市场,而教学、研究型的图书,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图书较少,致使教学科研迫切需求与专业文献的严重缺乏的矛盾日益加大,图书采购质量日益下降,现有的馆藏文献利用率低下。

二、结合本馆的实际,及时调整采访策略

1)更新采购观念,正确对待电子出版物和印刷型图书

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库在工作中,必须立足于现实,建立了创新意识,更新面试的概念,在接受记者采访工作,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应该是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了解读者的打印文档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传输速度更快的电子资源,占用空间小,易于使用,便于资源共享,方便保存和特点,合理调整印刷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比例,充分发挥电子文献的优势,发展博物馆的实际采购政策,以电子形式收集的,一致的集合和集合功能的大学,但也补充印刷文档。

2)采购资金采集系统合理分配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各种文献信息的数量的快速增长,不仅体现在品种数量的激增,载体形式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集合,极大地丰富不同读者的需求。因此,采购者应根据年度资金的教科书,在深入了解图书馆的需求,合理布局收集系统,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副本,目前的价格暴涨的原外文图书的工具书可以控制在三个副本。在适当的情况下,减少原书,增加了书的文学品种,购买合适的版本,不仅可以节省的钱,也可以基本保证读者的需求。

3)突出馆藏特点,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加强本馆特色化数据库资源和特色化收藏的建设。各馆根据本院校的科研教学任务、性质和专业设置情况,对新建专业和重点学科要优先和重点投入资金并及时购进,对重点学科专业或专题的信息资源进行完整系统的采购收藏,形成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其次,图书馆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就可以进行学校联检组和文献资源的送货服务,每个地区文献信息亭系统资源建设与全国各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相互提供馆际互借,网上信息传递和获取信息,扩大馆际信息资源,进行联合采访,在文献资源的保护,使每个成员的资源共享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优惠。

4)不断完善传统采购,积极发展网上采购

知识经济下的网络化,消除了人们应用知识所受到的空间时间的限制,因特网的普及,给图书采访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传统的图书采访方式仍有可用之处,我们应发挥其优势,避其短处,在此基础上重视网上采购。网上采购可以选择一些质量,服务,信誉好的网上书店,将其作为图书馆图书的来源。

二、 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主体是知识的创造,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掌握现代科学和管理知识,是一个确保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的条件,因此,图书馆采访人员不断通过学习和教育,改造和重塑自己的知识形象,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以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1)对图书管理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及时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图书馆采访人员的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要求,也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

2)重视采购人员的素质培训,了解的知识和信息的功能,使其有能力收集,整理,保存和使用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有能力获得各种专业信息。

3) 采访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随着文献信息的发展,不仅要求采访人员要具备以情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文化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广博的自然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构造综合化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 遵循采购原则,优化馆藏结构

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基本上以配合本院校专业设置和师生实际需要为主,要做到藏以致用。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图书馆的馆藏载体形态、馆藏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资源从单一的印刷型向数字型、电子型、声像型并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采购人员根据形势的变化遵循以下采访原则。

1)遵循重点性和普遍性原则,提高图书保障体系

在图书馆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必须兼顾一般学科保证重点学科的采访原则。因为重点学科建设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发是高校科研实力的体现和重要标志,因此,在兼顾一般学科的基础上,向重点学科倾斜,以此构建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体系。

2)严格遵循计划性原则,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采访工作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当前读者的需要。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从读者的实际情况和科研、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藏书,布置合理的藏书体系,做到正确制定图书的订购标准,合理控制各类图书的复本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本校和各专业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用发展的眼光来选购本馆必须的图书资料, 为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定期对入藏的图书资料进行复选。

总之,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面临着许多任务,但也提供了很多改变的机会。知识型经济是竞争经济,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中,图书管理人员应当继续积累工作的经验,改变原来的采访思路,探索新的采访模式,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库,完成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伟,汪琼.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编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4, (2).

[2]于浪川.师范院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7).

[3]刘凡儒.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分析与采购[J].图书馆学刊, 2004, (2).

篇2

论文关键词:南京大学图书馆;元智大学;中华典籍网络资料;古籍数字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是我们丰富的宝藏。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更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现在,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开始,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展开了全国性古籍文献普查工作。预计将用3年到5年的时问,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文献普查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各级图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收藏的古籍文献情况,最终日标是编纂一部《中华古籍口录》。国家财政今后将每年至少拨款2500万元人民币,重点资助《中华占籍目录》中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全网占籍重点保护位”的建设。

古籍文献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起着传播占代文化的作用。但是.纸质载体容易被毁坏,而且传播范围有限。纸质籍文献的这些局限性,使传统文化远远没能为大众所熟识和应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文献全文数据库等,可以更好地揭示古籍文献的丰富信息资源。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灿烂的传统文化,为深层开发和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籍文献数字化引起了大陆和港台地区各界的重视,经过各方努力,已经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数据库,并通过网络为研究者和普通大众所利用,更为中国古籍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开了一个好头。大陆和港台地区的古籍数字化各有特色,笔者就南京大学图书馆和我国台湾地区元智大学的古籍文献数字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文献数字化情况

南京大学图书馆有占籍线装书、大型影印古籍丛书、新修方志以及文史资料等近40万册。在馆藏的30多万册古籍线装书中有556种、1万余册被列入全国善本书目。地方文献、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的收藏已形成特色。地方志共收藏有4000余种、近4万册,在全国各大图书馆中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保护这些古籍文献,图书馆配备有古籍专用书库、专门保护机构和专项古籍保护经费。在最近公布的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中,南京大学图书馆被列为全国51个单位之一。

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IIS)华东北地区中心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IIS)的管理中心,承担起为华东北地区(江苏、山东、安徽三省)高等学校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协作、资源共享、管理的重任。为了更好地进行文献信息服务,南京大学图书馆引进了一系列文献信息资源,包括“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学苑汲古…一高校古文献资源库”、“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等。

(一)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

“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I)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Dr.RaReddy和西蒙学院陈刘钦智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高文博士共同发起,旨在建设面向教育和科研的包含100万册(中、英文书籍各50万册)图书的数字图书馆,由教育部“2ll工程”建设办公室归口管理,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单位共同承担建设任务和运行管理。计划通过4年时间,建成2个数字图书馆技术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12个数字资源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开发出3个左右的大型特色数字资源库。

CADAI网站收录的中文图书中包括各馆珍藏的古籍善本、古籍影印本以及后人的研究资料等。该网站为多媒体检索系统,用户进入该网站服务平台后,可以享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浏览、电子资源导航、个性化定制等服务,产生的电子书字迹清晰、阅读效果良好。系统采用Image/Djvu (djvu格式,检索到古籍图书后能够看到图书的一些详细信息,如作者、贡献者、类型、关键词以及相关的描述。可进行全文阅读、全文检索,阅读界面简洁、容易操作。

该数字化系统不仅对古籍文献的文字进行了输入,对图像(如古文中的插图)也进行了描述揭示,从而可以提供方便的检索。其图像检索功能齐全,包括内容检索、语义检索以及交叉检索。检索出的图像清晰,改变了数字化古籍文献纯文本的单调格式,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好地反映了古籍文献的多样化特点,全面展现古代文化的深厚内涵。该工程还覆盖l万册中英文双版本图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翻译技术支持双语服务。在明确翻译内容和百万册图书文本及相关元信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有的翻译系统进行了评测,找到最适合数字图书馆读者应用的机器翻译系统。

为了满足保护修复、考古研究、艺术鉴赏等人员对珍贵濒危文物数字化信息共享与交流的要求,该网站还提供了一个以大容量文物数字化信息库为核心、支持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异地异时信息浏览查询与交流共享的平台。

(二)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

该资源库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特色数据库项目之一,汇集了高校古籍文献资源,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先行合力创建。内容不仅包括各参建馆所藏古籍文献资源的书目数据,而且还配有部分相应的书影或全文图像,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文献传递服务。对该资源库呵使用中文繁体字或汉语拼音进行检索。汉语拼音检索仅限于题名、责任者、主题词三种检索途径。普通用户如想获得古籍文献图像或全文,可点击详细记录显示界面下方的“文献传递请求”,会弹出一个表格,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将该项请求发送至相应的图书馆,双方商定付款金额和方式后,即可应用户要求将所需文献的复制件用某种合适的方法传送给该用户。

(三)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系由十几位石刻文献研究专家历经数年,精心编选,由北京书同文公司制作而成。“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的内容字字可查、句句可检,读者可利用全文检索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该系统提供中日文字,简繁体、异体汉字关联查询,打破了时空、地域的汉字使用习惯,增强了知识检索的全面性。该软件还提供逻辑检索及字、词间距检索。同时,读者也可以不输入任何检索文字实现按朝代浏览碑文。此外,该系统还提供联机字典、文字代码页与原书图像页关联、复制打印、添加注释、纪年换算、八卦查询以及手写输入等功能。

二、台湾地区元智大学的古籍数字化情况

元智大学一个重要的古籍数字化成果即为网路展书读网站的“中华典籍网络资料库”。该资料库由元智大学在文学和资讯方面均有造诣的罗凤珠先生主持开发,所需经费多由学校、台湾地区国科会与教育部编列补助,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料为主要特色,包括诗经、全唐诗、唐宋词、宋诗、台湾地区古典汉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多个各自独立的全文检索系统。

(一)唐宋代文史综合研究资料中心

“唐宋代文史综合研究资料中心”是中华典籍网络资料库网站的一个子系统,其中的“唐宋词全文数据库”收录唐五代词2500余首,全宋词近2万首;宋诗包括苏轼、晁补之、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王禹偶、范仲淹、晏殊、梅尧臣、欧阳修、苏舜钦、苏洵、王安石、苏辙、邓忠臣、秦观、黄庭坚、贺铸、陈师道、张耒、李扇、晁说之、王令等宋代名家诗全文。该检索系统支持复合检索,并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在检索选项上加以变通,使查询更为便利。例如,唐宋词检索,可依作者、词牌、词序、词题、词文等进行检索。其中作者可用作者本名、字、别号等检索。该资料库包含唐宋词作者及词文中引用之每一个人本名、字、号及别名,使用者从作者检索点检索时,以任何一个名称检索,系统会蔓动到此搜寻其字号、别名,使检索范围更完整。检索结果可列出该作者生平资料、作品目录及浏览全词,词文可使用关键词和模糊句检索。

宋诗检索提供了作者、涛题、诗句、综合检索等几个检索点。例如,要查苏轼诗作中有关茶的诗句,先到宋诗的查询页,若用诗句检索,将会得到所有宋代诗人的相关诗句,但若用综合检索一作者栏输入“苏轼”、诗句栏输入“茶”,就可找全苏轼所有品茗说茶的诗50首;如果在诗题项目上点一一下,就可看到某首诗的全文。十分便捷。

(二)红楼梦网路教学研究资料中心

“红楼梦网路教学研究资料中心”是中华典籍网络资料库的另一个子系统,整合了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各种资料。

罗凤珠先生表示,《红楼梦》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也是国外翻译本最多的文学著作,并且内含很多诗词,与系统中以诗词为主的要求相一致。在红楼梦系统中可以看到多元化的艺术,包括人物特写、大观园平面图、戏曲音乐欣赏、红楼彩绘图及扬州红楼宴的名菜食谱,以及文物图文展示等。另外,该系统也可以教导上网的人作诗填词。

红楼梦全文及注解系统所采用的是杭州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的《红楼梦》版本。采用这个版本的原因,是因为它拥有比较完整清楚的注解本。该系统从1992年开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搜集资料并且自费建置网站。

“红楼梦网路教学研究资料中心”开启中文学门引用计算机科技,作为研究与教学工具的典范,因此获得l998年台湾地区中华民国资讯月活动执行委员会所举办的“杰出资讯应用暨产品奖”。

三、两者的比较分析

(一)从古籍文献数字化的理念看

古籍文献数字化是传统古籍文献整理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晓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并不难找.而精通古籍文献知识的人才却不是太多,既懂古籍文献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占籍文献数字化的关键之一是需要有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驾驭古籍文献并具有很好理解能力的“专业”人才。

元智大学“中华典籍网络资料库”的主持者罗凤珠在文学和资讯方面都颇有造诣。该网站设计从一开始就制定了独特的设计理念。网站成员包括计划主持人罗凤珠,制作群为优特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元智计研,文学推广组包括文学顾问黄启方教授、曾永义教授,英文顾问陈慧如,技术指导谢清俊教授、朱四明教授,法律顾问德律国际专利商标联合事务所。该系统由文学领域的学者提出规划需求。再与技术人员充分讨论,最终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科需求的系统。该网站不仅充分利用计算机科技为文学服务,在网络上为教学和学习提供rr便利,也更加展现了古典文学的多样化风貌,极好地完成了文学与艺术、音乐、建筑的学科整合。

南京大学图书馆是其工作人员参与到古籍文献数字化的工作之中,因而不可能完全按照有关研究者的思路进行网站设计和古籍文献的处理,不可避免地会降低专业人员使用数字化古籍文献的有效性。南京大学的中国文学学科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学科,其前身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后又成立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有许多学富五车的学者教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因此,中文系师生参与古籍文献数字化这项利国利民的庞大工程,能保障古籍文献数字化之路走得更远。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兼晓古籍文献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匮乏,而注意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从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方式看

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的是引进资源或者与其他单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例如,“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即为引进的资源;而“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和“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旧际合作计划”皆为合建而成。其中,前昔为国内高校问的合作,后者为国际间的合作共建。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研究,是首次利用引进外资方式进行“211工程”建设。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检索和多媒体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促使我国在大规模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信息服务领域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将为带动数字图书馆领域新的国际合作计划提供基础,对于改善我国高校教学科研的信息环境、建设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元智大学的“网路展书读”由元智大学主导.采用了学校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的形式。这说明,元智大学在技术方面略胜一筹,但要想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进行更大规模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才是更好的方式。这样做,可以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数字资源规模化,增加国际影响力。

(三)从数字化古籍的内容看

南京大学的数字化古籍有书目数据和全文资源库两种形式。例如,“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主要为书目数据的合作共享,并可在此基础上实现馆际间的合作;“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则是对古籍的全文数字化,可进行全文检索和阅读。元智大学的“网路展书读”是全文数据库,对古籍进行了全方位的全文数字化,并开发了一系列辅助工具,从更深层次揭示了古籍内容。例如,对《红楼梦》这本古典著作,完成了人物特写、大观园平面图、戏曲音乐欣赏、红楼彩绘图、扬州红楼宴名菜食谱,以及文物图文展示等成果。

元智大学的“中华典籍网络资料库”是将古籍数字化后放到网络上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为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便利。其资源简单易用,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例如,红楼梦网路教学研究资料中心系统就可以教导上网的人作诗填词。而南京大学的数字化古籍资源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统一性,通过“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数据库阅读全文,必须安装Djvu插件和tiff插件。

四、“网路展书读系统”设计值得借鉴之处

(一)DIY个人平台的建立

“网路展书读系统”最大的特色是以使用者自助式(DIY.Do It Yourself)为发展导向。中国古籍自动化的瓶颈,一为资料的输入,二为资料的分析整理。前者叮借人力键人或扫瞄机功能,较容易获得解决。资料的分析整理:一方面,需要专家学者投入大量时间与人力;另一方面,资料分析见仁见智,无法完全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冈此,提供一个简单、便捷、人性化工作平台,在网路上快速方便地取用、交换、编撰资料,进而建立个人资料库,是本系统研究的重点。

自助式系统设计方式,除了可以节省系统设计者分析资料的时间外,其最大的优点是让使用者有更多的主控权,并使系统设计者对使用者想象空间、思辨过程的影响降到最低。读者可以自建注解眉批资料,自建艺文媒体资料,自建个人研究资料,自建教材编撰资料,补建研究论著资料,自建词文相关资料,增补唐宋词全文资料,倚声填词,避免系统设计者的主观影响,让使用者有更多的自主性,把系统的局限性降到最低。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习观念已经从阶段学习逐渐转变为终身学习。南京大学图书馆肩负着充分满足学校师生乃至华东北三省公众提高技能、扩充知识的重任。然而,每个人的需求又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数字化系统既有能基本满足需求的平台,又可以通过同类优秀网站的链接和个人编辑平台,来扩充数字化系统的资源范围,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个人需求。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古籍文献中有许许多多的地名,甚至一地有数名,一地的辖区范围在不同时代又各不相同。而且,由于历史的变迁,很多地名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有的已经不再使用。这样,就给阅读古籍造成理解的障碍,数字化过程中对古籍中的地名规范处理起来也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方式构建的古代地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并不是简单地附上一个现代的电子地图,而应该正确地反映不同时代政治地理的变迁情况,同时辅以古代地名名称规范数据库。“中华典籍网络资料库”中的唐宋代文史综合研究资料中心就包括一个宋代的地理信息系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并且一目了然。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大量的方志古籍。这些方志古籍牵涉的内容众多,而要很好地、直观明了地揭示出其主要内容,完全有必要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移植过来,依照地方志的描述建立一套古代的地理信息系统。这样就不再只是对古籍的文字录入,而是真正地使技术服务于古籍整理,使古籍数字化内容高出原版古籍,为学习与研究提供方便。

(三)网路讨论区的设立

篇3

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数字化校园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平台,目的是要建立统一、可靠、规范的基础平台,构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扩展学校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该校目前已建成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三大平台,建成了办公自动化(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迎新离校管理系统,并对原有应用系统,包括人事系统、图书馆系统、电子阅览室、工资财务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进行了整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避免了不同渠道的数据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通过这些系统的搭建,学校的电子校务从公文流转,拓展到网上办事、数据服务以及统计决策,实现了网上协同办公与网上审批,以及全方位的决策数据查询服务。学生的迎新、离校信息也可以自动化处理,方便了学校人事管理服务。在校内,实现了师生的身份认证、电子支付和自助服务,师生的食堂消费、超市消费、乘坐校车、图书借阅、宿舍门禁、网络缴费、自助圈存等业务均通过使用“校园卡”核算。

如今,信息化已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领域。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可以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审批以及校刊论文的评审;教务管理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管理服务;水电管理系统对学校的水、电使用情况进行自动化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了网络平台管理。

开发多终端教学空间

学校目前是“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分中心”,拥有国内高校已上线使用的大量网络教学资源,重点资源包括:1、国家精品课程资源 3353 门课程,包含自2003―2010年评选的来自650所本专、科院校共3353门精品课,涉及61个学科分类,资源实体24000个;2、普通高校课程资源 209门课程;3、国外开放课程资源 580门课程;4、社区教育资源3387个;5、其他非学历教育培训资源2600个。

2013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国内33所院校申报教育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并获得批准。专业资源库从用户需求出发,建设两大个平台,即面向资源和素材的“资源平台”和以“用户服务为导向”的服务平台。资源平台根据用户在不同成长时期的不同需求分为“学校教学资源模块”、“企业学习资源模块”、“职业培训资源模块”和“职教立交桥资源模块”。

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学习培训服务”、“在线测试服务”、“社区交流服务”、“咨询分析服务”以及平台自身的“推广应用服务”等五大功能。

“使用”是资源库建设走入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学院依据高标准、国际化的建设原则,在系统基础架构上融入云计算模型,采用集中式服务、分布式布局的网络体系架构,搭建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支撑平台。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整合开发基于云技术、具有社区化模式的多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支持碎片化、个性化、探究式学习,支持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满足10万人同时在线使用,最大限度的提升资源库的利用率。

构建“职业能力发展”平台

2012年底,教育部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榜上有名,试点内容是“信息化环境下职业能力发展模式探索”。这有助于加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信息化整体水平向国内高职院校领先水平迈进。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已经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包含综合实训资源积累与分享系统、网络课程学习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功能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试点项目“信息化环境下职业能力发展模式探索”, 是依托江苏机电职业教育集团,面向机电技术与行业领域,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培训服务,为用户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在线学习、在线技能训练、学习效果评价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服务的互动式教学平台。目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打造现代制造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延伸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

试点项目由若干子项目组成: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职业能力发展”系统管理平台;构建机电职教集团开放式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构建在线仿真测试子系统,包括企业仿真软件、仿真实操软件和仿真实操在线测试,实现用户根据所选培训科目,以远程Web页面形式供用户进行仿真测试,并由系统对测试的结果进行评阅,给出评分;在线职业资格培训和在线职业资格模拟鉴定。

试点项目将搭建学习历程与职业能力跟踪与指导系统,用于具体分析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权值、建立一套数据模型,用于跟踪记录学生的所有活动,包括课程学习、实习、实训、参加社会活动等,并分析该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并与某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对比,发现不足,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信息化助推实施“二次创业”

现代信息技术向职业院校的渗透是大趋势,它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如果把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方式、方法、模式与网络教育的手段结合起来,就能使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而其关键是人的观念要跟上信息化的脚步,人的信息化的素养要不断提升。

为此,学校将长期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开展多媒体课件大赛和微课比赛、举行优秀网络课程评选等,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得教师能够广泛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多媒体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等。对于学生,将不断强化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利用信息手段和网络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正在实施“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型升级,而信息化无疑是强有力的助推器。在前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已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开放、感知、安全、和谐的“智能化校园”,使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师生生活等全面信息化,达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物联应用的智能化、信息服务的和谐化。

篇4

此次自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收支,使部直属预算单位财务经济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自4月7日会议后,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特别是各流域机构,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亲自抓自查工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组织实施,开展自查。水科院、淮河水利委员会召开水利资金使用检查会议的情况已在我司的网站上公布。从报送的自查报告看,各单位都提出了贯彻执行自查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层层布置,逐级落实,建立起自查工作的责任制。各单位按照文件要求的检查内容,有重点和针对性地进行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自纠,切实整改,进一步规范了水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通过自查反映出在当前资金、财务管理中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大部分预算单位都能严格执行我部批复的预算。但仍然存在在目级科目之间相互串用的现象;由于离退休经费普遍严重不足,各单位挤占挪用其他项目经费的现象仍有发生;对地方政府出台工资等补助项目和各单位自行规定的补助,普遍存在着用财政拨款进行发放,与国家的相关政策不符。

在基本建设管理上,基建投资计划滞后带来基建财务及资金管理的诸多问题,如:基建项目管理程序不规范,个别小型基建项目的调整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有自行调整的现象;由于基建资金额度下达过晚,部分单位还存在挤占挪用其他资金的现象,有不符合资金管理程序的问题;大部分单位的基建包干结余资金未及时上交。

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存在着委托外单位实施合同多;资金跨年度结余较大,有些项目久拖不结,挂账时间较长,历年滚存结余较大;部分项目支出结构不合理,会议费、差旅费比重较大,开支范围、开支内容、开支标准比较随意。

资产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如资产报废不办理报废的相关手续、部分资产不入账、非转经资产未办理报批手续等。

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存在向本单位其他账户转拨资金的现象;少部分单位还存在大量提取现金的问题。

此次自查工作,大部分单位都比较重视,能够认真开展自查并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但仍有部分单位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或受“非典” 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自查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认真自查、自纠。

针对自查情况及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司按照部领导的指示精神,下一步采取所属单位之间互查方式继续进行,将各单位执行财经纪律和水利资金使用管理检查工作引向深入,使此次检查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按照此次检查工作部署,在各单位自查和单位互查的基础上,我司将组织巡回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对重点单位进行检查。

 

 

 

 

经济调节司财务处

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潮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水平也日益提升。为了确保学生所学课程能与时代相符,各大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改革此课程。在此背景下,学科教师必须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便确保能够有效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评模式等,最终保证我国总体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知识经济潮流现状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潮流当中,而所谓知识经济,即基于知识的经济,因此,知识应用、创新与传递将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知识经济的主导即知识与相应消费、生产和流通的产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都已经被知识经济所取代,新时代能够有效带动高新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革新除了能够让人快速得到更多知识,同时也能让人全面提升知识的获得与应用水平。由此可见,知识经济能够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政治、行为以及经济等各个领域。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二者最核心的差距就在于知识层面。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中都会依附跨国企业甚至发达国家,因此尽管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状态,这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较为被动。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潮流当中,而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更多新技术的诞生,因此当前先进的电子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里。所以,电子学的进一步研究与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倘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人员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理念,终将被时代所遗弃。对于全球来说,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国家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战略。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耗费大量资源,而知识却属于世界上唯一无需损耗,且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实现全面增值的共享资源。知识在新世纪里正逐步代替资本以及权力,从而变成将左右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社会与经济而言,科技属于核心驱动力,其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能够繁荣富强。科学技术属于知识经济最为关键的一环,而人才在其中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才是一切的基础与根本。在调整革新知识经济整体架构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将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会逐步缩减就业人数,而未来社会中的核心就业领域必然是有广泛范围且由高新技术与知识所武装的服务行业,其内部的竞争将重点取决于从业人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其更新知识的速度。因此,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人员应当在改革过程中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致力于创新相应知识体系。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特征

对于电子类、电器类以及自控类等专业而言,数字电子技术属于其最为基础的课程。学生经由学习此课程,便可对相应理论基础知识加以熟悉,对数字电路实际原理深入理解,并且对分析数字电路各类方法有所明确,继而拥有基本的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如此方能为后续专业学习夯实基础。例如,某院校拥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包含了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光电信息、电子信息、应用物理以及测控等专业。而在网络、电子以及计算机通讯等先进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许多专业课程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分化,学生也能掌握越来越多的分析方法,以及愈发复杂的学科内容。

三、知识经济潮流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问题

(一)不完整的教学内容

在某院校当中,如今一些学生在学习了部分教学内容后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而教师仅仅将孤立的、原理性的电路知识传授给学生,且不能有效应用相应系统与实例,因此学生无法掌握应当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在何处以及如何运用。另外,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并不可用,比如一些教师在对集成块内部电路以及各类器件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依然会花费大量时间,然而却不能将其有效应用于接下来的专业课当中。此外,一些将会应用的知识内容部分教师却没有讲授给学生,比如对学生各电路、器件有效应用能力的培养,紧紧关联工程实践,以及结合应用要求对电路进行构建的各项内容。通过调查该院校这三年的应急毕业生可知,该院校大部分毕业生都明确表示日常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实际工作状况间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便证明目前此课程实际教学知识内容和时展需求不相符。另外,各大院校为此课程设计的实践内容较少。以往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实验”,而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此方法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一些学生依然能够得到较高的成绩,然而却不能灵活分析元器件与典型电路原理、作用,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教师也不能搭配丰富的实验内容,这更阻碍了学生对电路分析、测量技术等的全面掌握。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依然会展开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同时引用的大部分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在课程最后为学生设计维持半个月的技术实训。实施证明,此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所学知识有哪些作用,更不知道应如何应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不完善的考评方法

以往的考评方法主要为期末成绩拥有70%的占比,而日常学习成绩仅有30%的占比。而教师在考查学生日常成绩时,其考察依据主要为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际出勤的状况,在通常状况下,学生若能不请假且不旷课,并且每日按时将作业交给教师,无论其作业抄袭与否,最后教师都会给其满分。同时,期末考试的方式基本为闭卷答题,理论知识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考试重点只在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事实证明,此模式将使学生逻辑思维受到束缚,无法合理评价学生实际技术水平。

四、知识经济潮流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改革思路

(一)重构课程架构

某院校教学人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学科特征展开深入研究,将学生放在教学主置上,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以及就业指导等服务,并且致力于将知识实践性以及应用性彰显出来。在通常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将成为一线技术员工,此时设计电路的逻辑重心为如何将现有中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功能有效发挥出来以及如何研发相应新功能等。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课程架构转变为:严格遵循重视应用、讲清原理与概念的原则对课程架构、内容等加以确定,并且优化、完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对器件外的重要特征加以强化,特别是对功能表以及真值表等进行强化,同时对内部的原理、构造等基础知识进行淡化,对自外部电路对电子器件展开分析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构;而在集成电路的知识讲解过程中,仅要求学生对相应简化的电路图加以掌握即可,并且将模块、器件选用、匹配与连接等列为教学重点。实践证明,此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确保其能够对知识架构进行全面重建。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人员在革新教学方法时,应当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从传统模式的教学主置主动转变成主导者以及辅助者,从而经由革新理论课、实验课以及实训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人员还应对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学习目标,而在实际教学时借助参与教学、启发教学、任务教学以及探讨教学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分析与思考,全面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确保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其求知欲、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阶段,应当充分融合实践和理论、自学与讲学、研究和引导以及沟通和探讨等各类教学方式,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科应用和概念以及重难点等关系理清。在讲学时,教师应从实例角度出发,借助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将当堂课程的有关知识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此便可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全程。同时,教师还可借助部分实用性高的小型电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使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计数器相关知识的时候,便可以虚拟实训的模式开展课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课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知识讲解、案例示范以及知识总结,这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例如融合仿真教学、传统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在讲授不同知识时采用相应的互动、启发或者探讨教学模式。多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并且能够确保学生主动思索。其中,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以生活、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将原本很难理解把握且较为枯燥单一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直观掌握这部分知识。而仿真教学则能够借助相应软件为学生演示虚拟实验,从而将电路内部波形直接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互联网沟通软件和学生展开线上沟通,以便及时把实验需求、数字教案、仿真软件以及电子题库等分享给学生。

(三)创新考评方式

教学人员应当将日常成绩在考评中的占比加大,并且将日常学生的课堂表现列为日常成绩的重点考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人员应将考评成绩详细划分为考试成绩、日常成绩以及创新成绩,以便让学生在日常学习阶段通过把握成绩对所学知识展开进一步理解,同时确保其实操与创新等能力得到强化。

五、结论

总之,当前我国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领域的革新还未深入,而各大院校若想全面改革此门课程,除了应当对相应技术的未来发展规律、方向加以掌握,也应对相应市场展开全面调研,明确市场的未来技术需求,进而以之为前提对课程展开科学设置,最终充分结合应用与教学以及实践和理论。

参考文献

[1]段淑玉,周坚和,夏冬雪,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研究――以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 ,000(021):260-262.

[2]姜大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 ,010(019):60-61.

篇6

1知识经济的涵义与特征

知识经济的发展建设是以知识为基础因素,以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技术为支撑点,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利用之上所建立的经济方式。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在知识信息的发展基础上,以知识信息的使用和分配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社会生产率。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构成了社会的主要资本,信息成为生产最基本的要素,科学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变量,在高素质人才的推动下,知识产品以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为生产手段,以集约化为生产方式,从而使知识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速度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将在21世纪成为跨国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征是以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心,以促进人力资源的技能素质作为推动知识经济的重要发展条件。

2知识经济发展下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作为知识储存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发展中介,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特色发展条件。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经营模式也将面临革新。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是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逐步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在对图书馆的管理运营工作中起到重要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面向高校师生,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具有普及科学知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融合多元化的使命,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我国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对传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应用,图书馆的经营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图书管理和文献信息的罗列,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研究、提取、加工,对馆藏信息资源以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进行有序管理,使信息资源更具价值影响力,满足读者的查阅需求,促进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与实现。

3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时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创新的延伸。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保持图书馆自身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是信息化发展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着数据资源的不断更新,由于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容量大,并且具有图片、视频、音像等多样化的形式,既能够通过资源下载进行快速浏览,又能够进行方便信息储存与知识传播,拓展了信息资源的浏览和保存渠道,促进了馆藏结构的整合与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将由传统的印刷类型文献逐步转变为传统印刷文献形式与电子型、网络型信息数据资源共存的馆藏形式,从而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调整和整合。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能够通过互联网络的连接,与其他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突破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地域性与局限性,同时对解决图书馆资源有限,资金经费有限的问题。以信息技术为连通手段,逐步实现地域性的图书馆的资源交流与合作,形成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框架结构,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上传到公共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促进各类图书馆的管理技术的交流与沟通,促进特色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4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4.1图书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在现代化技术应用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下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进行熟记文献的罗列管理,更需要工作人员逐步促进自身数字化理念的提升与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促进工作素质的提升以满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流程,并且具备对电子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采集、储存、加工、提供利用等工作技能,既要了解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要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升自身的数字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供自身的数字化知识与管理经验。既能帮助读者避免信息干扰,迅速获取到价值信息,成为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更需要扮演顾问的角色,这一角色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了解和清楚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并且具备相关的图书管理工作知识,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同时根据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读者信息提取能力的提升,对于管理人员的依赖减少,但需要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逐步完善查阅信息导航、给予读者提供建议与指导的职能。还需要管理人员发挥教育职能,在资源信息检索、数据查询技能等方面帮助读者制定全面的文献检索方案,改善读者发现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4.2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不断完善,馆藏资源渠道得到拓展,信息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电子文献、网络资源等各类虚拟馆藏与现实的文献馆藏相互结合的馆藏结构。传统的图书馆馆藏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书刊价格逐步提升,而图书馆的管理经费有限,无法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阅读需求与知识更新的需要,使图书馆的馆藏逐步趋于老化现象;社会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更新,各高校图书馆管理较为封闭,仅仅凭借本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根本无法全面的将文献资源进行搜集,逐渐造成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的矛盾。由此可看出,逐步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对扩充馆藏资源、与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缓解图书馆建设经费紧缺、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拓宽读者阅读渠道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这也是满足读者查阅需求的重要手段。

4.3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发展部分,是实现拓宽馆藏渠道与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库的建设即指的是图书馆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读者需求,对本馆的数据库从互联网络进行信息搜索、信息采集的过程,针对自身的发展需要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整合与更新。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建库时要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实现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性、规范新,就必须使所有参与建库者严格遵循统一的原则。(1)特色化原则,指的是依据数据库的建设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馆藏资源的价值,这就要求了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建设高校重点专业学科的文献资源,使数据库的建设符合本校读者的阅读需要。(2)质量标准化原则,是指必须重视数据库的质量建设,对文献资源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工作需要依据统一的标准格式,做好数据检验工作,避免出现数据缺漏或数据差错的情况。(3)方便检索原则,顾名思义指的是方便读者进行文献检索与查阅,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提高读者以科学的文献资源导航方式进行信息资源查阅,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 档案管理 信息管理

1 引言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不同于传统的资源经济或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档案事业作为人类的记忆工程,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既是传统的知识产业,也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既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受到知识经济影响比较直接的领域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新的时代必将给档案管理带来许多新的观念和新的课题。

2 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重藏轻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评价标准是知识向经济的变度,档案工作者只有将所掌握的档案知识和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要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积极主动开发信息资源,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转变服务观念,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和发展知识经济服务。

2.2 对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挑战:当前,我们大部分的档案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式。虽然有些单位使用了计算机,部分也实现了网络化,但是网络上并没有多少可以传输的档案信息,难以达到传输的高通量化和网络化,难以形成新的知识生长点,也难以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和供社会共享。因此,变革档案管理手段,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是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3 对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的社会里,劳动密集型的社会结构将被知识密集型的社会结构所取代。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因此运用档案来传播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使档案中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 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 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要树立新的管理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长期传统环境下工作所形成的思维和方法上的定式,档案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难以将现代化管理引入到档案工作中。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已经让档案工作者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等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和工具之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档案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才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开放的视角,积极寻求档案工作的生长点,在较高层面上来筹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方略。

其次,要积极引入新方法和新手段。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买计算机,编程或买一份软件,输入微机三部曲。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档案的整理、著录标引、数据输入和为它们服务的分类法、词表等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档案原件是信息资源,是资源就有一个开发过程,计算机管理档案不能只停留在目录检索那种初步的不充分的信息开发阶段,而应更深入地发掘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等待检索利用为主动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这就提高了开发档案的档次。同时,社会的需求与承认也会大大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变得愈来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改变封闭的现行管理方式为向外的“开放型”管理方式,使档案服务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直接面向经济,面向公众和社会的需求。

最后,要积极拓展档案馆藏的新资源。档案资源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档案资源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档案部门要把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核心任务来抓。现行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多以纸质、音像、声像材料为主要载体,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非常少,势必影响到数字档案馆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提供利用,造成信息停滞和利用需求的阻断。因此,加快档案馆原始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积累,保证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数量,并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是档案工作满足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3.2 要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3.2.1 建立“需求―开发―利用”的科学开发机制: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增加传统的编研力度,建立特色数据库,开展定向专题信息服务。其次,信息资源开发应充分分析并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反映出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这将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必须要处理好“需求”、“开发”、“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3.2.2 以电子文件归档为管理重点。当前,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在此情况下大量开展数字化工作存在风险,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另外,尽早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有利于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尽早接轨,为机关单位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又能抓住机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2.3 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合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是充分发挥信息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必须。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并无多少经验可循,理论指导又一向滞后于实践,这就使得很多档案部门在信息资源开发时难免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出现信息资源开发的“孤岛”现象。

3.2.3 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

继续教育是全体在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要求的手段。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在职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内容专一、形式灵活等特点,因而成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继续教育必须制度化、全员化。所有在职人员都要定期参加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并要将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列入考绩、评审的范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修制度”。

继续教育必须多元化、规范化。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开展各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审批和监管开展档案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机构,统一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材料及实验环境,制定规范统一的分级、分类考评体系,建立“学考结合”的专业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篇8

现代图书馆的建设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的图书馆网络组织,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促使图书馆尽快加入信息网络,为知识经济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是要建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图书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手段,为图书馆的资源整序提供新型服务。建立网络检索知识信息库,扩大图书馆作为知识载体的储存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要寻找新的定位为人们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做贡献。

2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发展要求

2.1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以媒介为载体的图书馆文献检索方式,通过网络资源对知识进行搜集,有的放矢地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载体文献进行筛选,建立起与用户群知识需求相适应的资源保障体系,简化广大知识需求者查找文献资料的流程,意在利用极少时间找到需求者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增加图书馆的知识储备容量,扩大资源的搜索范围。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对现代化图书馆进行建设,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图书馆能够有效的弥补纸质媒介的不足,节省了树木资源,促进了知识的快速传播,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多功能、数字图书馆转变的重要代表方式之一。

2.2建立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

在图书馆进行阅读的方式主要是以借阅方式进行的,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相对较为困难,建立个人网络数字图书馆能够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个人网络图书馆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帮助借阅者巩固和复习知识,个人网络数字图书馆针对具体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知识服务,保障对用户的了解和联系,为用户的整个学习过程提供全面的跟踪服务。同时,在个人网络图书馆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标注,读者可以自由的写下关于所读作品的心得体会,这方面是在图书馆的纸质媒介不能做到的,可以在个人电子文档上进行总结,其优势明显的高于纸质书籍。

2.3加快对图书馆管理人才的培养

随着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模式的转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也有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新要求。图书馆人员应当以他们的知识而不是以他们的工具为特色。因此,就是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依托,对现代化的技术数字网络有充分的操作能力,这样在为进入图书馆的读者进行服务的时候可以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指导。广博的知识也能为阅读人员提供学术研究上的便利,现代化的图书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学以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熟练地掌握数字网络图书馆的使用方法,更好的促进现代化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找到图书馆的新定位。

2.4优化图书馆的管理结构

图书馆作为方便人们日常学习和补充自身能量,提高知识水平的场所,其管理结构也是要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要为大多数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人群提供便利。所以,图书馆的管理结构不应该过于复杂,要进行重新定位和优化,合理的对图书馆所需要的岗位和人员数量进行调查,根据岗位所需和工作量的大小合理的安排岗位人员,充分保障人才的合理利用。

3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重新定位

3.1树立终身学习的图书馆学习理念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广大的读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将图书馆的学习资源具体化,要逐步由向读者提供书刊等实物服务转向以专题、知识单元为基础的服务;以馆藏为基础的服务转向以获取资源为基础的服务,本着求变、求新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搜集、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产品形态,满足更多人的学习所需,利用多媒体等数字电子技术搜集网络知识资源,从全球性知识海洋中获取最有用的知识,以最快的速度把实用的知识产品提供给对口的用户,为人们的日常学习提供最大的生活便利。

3.2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重新定位

篇9

知识经济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依托进行生产、服务、营销以及使用为一体的现代经济形式。凭借智力能力、知识信息等优势来调整并分配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实现对科技知识的研究开发与积极使用,利用这些知识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体现为:高效研究并开发知识产品、创造高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知识含量与科技含量,凭借信息、科技与知识等来支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进步,推动某一个行业、产业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高端人才是支持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2知识经济发展与图书馆建设之间关系

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大量高端人才资源,人才资源的培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带来了无限契机,基于知识经济与人才资源之间如此密切的关系,必须加大对人才资源的培养力度,然而,人才资源的塑造与培养最终需要依靠知识的汇聚地、文化传播中心——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浩瀚的知识资源,广阔的信息咨询,是各行各业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型人才需求的加大,图书馆作为人才培养的服务中心必须改革自身建设,创建适合于知识经济发展与知识型人才培养的图书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体现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

3知识发现的含义

知识发现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借助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统计学等技术形成的综合性学科。知识发现是一个数据信息处理过程,从浩瀚数据中获取有效的、创新的,并具应用功能的信息处理过程。知识发现体现出一个信息数据的整合化、归纳化过程,通过对各种数据库、信息库加以归纳、分析、整合,深入筛选与总结有价值信息,探索数据信息内部的联系、规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等,将被整合的数据信息以及所总结出的规律进行深入发展,使之成为知识资源,从而为更多人提高服务,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整合与知识发现等工作。

4基于知识发现的图书馆系统构建

得益于多元现代化技术,现代图书馆走向了数字化发展,形成了一个数字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利用网络这一载体有效集中并联系了来自于各个地域、机构的信息资源,同时实现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利用知识发现技术能够在广阔的信息系统中迅速采集、组织并有针对性地选择知识,在对这些知识进行智能化处理,打造出整合有序的专题化知识产品,具有独到的功能与价值,将其提供给用户,实现对用户的知识,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这种以知识产品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为知识人才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巨大便利,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促进科技发展与进步。构建基于知识发现的图书馆服务系统是发挥图书馆功能与作用的前提条件,能够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及时、高效服务,利用知识发现系统提供直接针对于用户的服务,基于知识发现系统结构打造出一个数字化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这一系统结构主要包括资源层、服务层、知识发现层、用户层等,每一层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

4.1用户层

作为系统的入口,用户凭借网上搜索工具得到各自数据信息、知识资源,难题的处理策略等等,这一层次也为各方人员沟通交流的媒介,例如:高端知识学者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信息员与知识人才之间的交流对接等等。用户可以借此同系统进行交流互动,供应高新技术知识,提高知识发现水平。

4.2服务层

服务层是专门针对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平台,利用多种服务工具与服务方法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例如:集成检索服务、个性化咨询、信息查询等等。确保了知识资源、文化信息的积极优化、全面整合,达到信息的沟通与分享。以知识发现为基础的图书馆服务系统是直接针对用户,为用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系统,凭借这一系统用户实现了参与交互,这一系统会跟随用户需求变化而变化,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将会更加健全丰富,各个服务模块相互配合、彼此作用会形成全新的知识服务模块,从而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形式。

4.3知识发现层

是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核心,其功能体现为:在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数据库等技术的应用指导下,对图书馆收录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搜索、采集、整合与创造。具体涵盖两大方面:第一,预处理数据,体现为:数据清理、集成、转换、总结等等。对图书馆已有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选择、过滤、分析与处理,将无用的冗杂数据剔除,维护数据信息的科学性、完整性,最终打造出一个精炼数据库,能够为信息挖掘、数据发现提供便利。第二,数据挖掘与评价,这一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灵活调动数据算法库动态供应各种数据挖掘方法,例如:数据归类、聚合、关联分析等等,借助数据库来不断研究出新信息、新知识、新模型,利用这些发现来探究规律。再集中对这些新知识、新发现以及新规律等进行优化整合与科学处理,最终存入知识数据库,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可视化服务。

4.4资源层

置于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底层,发挥着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多种数据信息,例如:数字资源、成型的知识库、尚未被挖掘与整合的信息等等。资源层是实现知识发现服务的基础性保障。

5结语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经济;角色转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把世界各国连接在一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强烈地冲击着人类的生活模式,也给图书馆的生存带来了挑战。因此,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产业之一的图书馆,它的价值和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应重新定位。

一、图书馆正从传统型逐步向现代型转化

1.网络的兴起与传统图书馆的萎缩。以保存文献提供借阅为中心的传统图书馆,主要是以书为本,重藏轻用,各自为政。它的基础工作从采编、典藏到借阅重心都在“藏”字上,只起到了“储存图书馆”的作用,使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日渐萎缩,传统的观点和作法,使图书馆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有些地区也采取过传统的文献传递方式,如实施一卡通证件,馆与馆互借等,但效果不如人意,而且往往读者因一本书而奔波于各馆之间,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的收藏、借阅方式限制了文献信息的传播和充分的开发利用,已不适应社会的要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的进步,知识生产力的竞争,人们对文献信息的要求飞速增长,传统图书馆有限的经费和收藏不全的局面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图书馆网络组织。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革命,改变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促使图书馆尽快加入信息网络,为知识经济服务。

2.社会认可所占资源优势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巨大增长使图书馆面临着最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收集、整理、传递知识和开发信息的图书馆,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担负着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利用和有序开放的任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具有信息资源加工整序的行业独特优势,它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面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创新、知识活动等,所产生的极大信息需求,图书馆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取得地位。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仅公共图书馆文献收藏总量共约3.9亿册(件)。这些信息资源分布于全国,服务于大众,是数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社会信息资源系统,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其开发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3.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发展模式。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与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就是现代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把相对封闭、功能单一、以贮存书刊、借阅服务为主的传统图书馆向高新技术装备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存储多样化并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转变。数字图书馆利用高新技术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顺利转变和跨越,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二、图书馆员的角色转换

数字图书馆的到来,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提出:图书馆人员应当以他们的知识而不是以他们的工具为特色,最具实力的图书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背景进入图书馆行业的。随着图书馆地位的不断上升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到来,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有极其丰富的文献知识,熟练的网络操作技术,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掌握1~2门外语。如果不及时转换和修正自己的角色,将面临着被淘汰,遗弃的危险。

1.知识导航员。长期以来,图书馆员一直以图书文献资料为工作对象,大部分精力局限于找书——借书——还书,作为读者与文献之间的二传手将文献提供给读者,许多工作是被动的、简单重复的,人们获取的只是文献数据信息本身,并不是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不仅拥有传统的印刷型,还拥有声、光、电、磁为介质的多种类型载体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在馆藏结构、服务格局和管理理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选择联结和组织利用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的“工作站”。图书馆员要充当现代知识导航员的角色,使读者可以轻松地查阅图书馆的馆藏和流通情况,了解新书信息,查阅资料,下载文献信息。图书馆员开展导航服务,就要引导、帮助读者尽快了解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类文献资源数据库,熟悉图书馆的各种现代化设施,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为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奠定基础。

2.知识管理员。在图书馆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中,图书馆员只是以普通图书管理者的身份在各自的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工作岗位上实现着各自的职业角色。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引导和发挥图书馆员的智慧潜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知识资源,把知识用一种满足读者需求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创新知识、采集知识、传播知识、利用知识更为方便、及时、有效。这就要求管理员努力跨越文献员、保管员的角色,成为知识管理员。图书馆员凭借自己的隐性知识,对随时随处可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组织、整序、深度加工、分类检索,以有意义的、清晰的、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3.信息教育者。无论是纸质信息资源还是网络信息资源,都具有明显的分散性、随机性、多元性等特点,许多读者并不真正懂得检索的技巧,面对海量信息时,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检索到一堆无用、不相关的资料。图书馆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提高读者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实际能力的重任,这是信息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开展读者教育培训,教会他们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员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图书馆员信息教育者的角色。

图书馆员的素质和技能已经成为现代图书(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72页)馆顺利转型的先决条件。我国著名的中科院院士钱学森曾说:“现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图书馆进入网络化、数字化,馆员的形象和职能也随着发生改变。图书馆员已不再是被动的图书资料保管员,读者也不是以馆藏文献的多少来取舍,而是以获取信息的知识技术含量以及深层次、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来选择,评价图书馆员的工作业绩不仅是提供多少服务,而是看为读者解决了多少问题,读者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而是懂得各种综合知识,能提供经过整理、分析、综合的信息和知识,以及用各种手段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图书馆员的岗位将被信息员所替代。所以未来图书馆员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的管理者、组织者和传播者,是信息检索利用的顾问、专家和导航者。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重新定位,要求图书馆员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转换角度,要努力奋斗,开拓进取,才能适应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作为图书馆员应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参考文献:

[1]郑艳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深化服务的具体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4).

[2]廖桂芳.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的新要求[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

[3]孙文霞.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期刊馆员必备的素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8):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