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法律意见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律师法律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律师法律意见

篇1

关键词:法律意识大学生非法律专业

“法律的重要性不在于刻写于铜版之上,而在于雕镌在国民的心坎之中,”真正让法律活起来的是人,法治国家的建立不仅仅需要完善的法律体制,更需要国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环境下,讲法律不仅仅是法律工作者、法律专业学生的专利。只有国民整体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法治建设的进程才会大踏步的前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会更早的到来。而作为国家建设中坚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群体,岂能成为法律的文盲。

一、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弱化现象

“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包括人们对法、法律现象的本质和作用的理论观点,对各种法律规范和人们的行为从法律角度进行的理解、感觉、评价以及人们的法律知识、愿望和情绪”。

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力量的重要元素,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速率。近些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和逐步完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法律常识欠缺

法律意识的建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律知识的奠基,而法律常识则是法律知识体系中最容易被掌握的环节。而就是这最基础的法律,在非法律专业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究其原因,其一,获取路径少。目前,我国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接触法律的途径还仅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只开在大学一年级的课程,而课改合并之后的法律基础课只占全书的四分之一,这样法律常识的传授得不到很好的延展就草草收场。学生对于法律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抽象化的概念中。其二,主动获取意识不强。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专业课的吸引力或者说有用性显得更强,加之专业课的学分比重更大,主导了大多数学生获取知识的倾向。

2、法律观念淡薄

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它与法律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短缺,直接导致了这个群体法律观念的淡薄。

其表象是,其一,无视权利与义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力量,不知道自己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很多学生对于十八周岁这个年龄,只是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已经成年,而不知道自己已经开始享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其二,混淆法律用语。很多学生分不清违法与犯罪,错误的认为两者没有差别。甚至不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都是做什么的。其三,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在生活中,解决法律问题的首选却不是法律,这也是因为对法律的一知半解。即使选择了法律,却不知道怎么用。其四,怀疑法律的公平公正。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常常选择用道德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对于法律的正常处理结果抱有怀疑态度。

基于以上,在深入分析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这个群体法律意识的构建需要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构建模式

法律意识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还是国民整体,法律意识的构建都需要经历三个层次的推进。一是,知法懂法。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让人们能够了解到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是被法律围绕着的,切身的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二是,守法用法。通过普法教育提高人们对于法律的认知以及认同感之后,遵守法律自然顺势而来。守法是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有的行为,而真正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是培养法律意识的应有结果。三是,法律至上。当了解了法律,也懂得了运用法律之后。培养法律意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起法律至高无上的信念,让法律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1、门槛意识——树立知法懂法意识

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关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整体进程。而法律意识的基础在于法律知识的吸收,对于这个群体来说,首先,应加强普法的力度,丰富法律知识获取路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整合后的课程缩短了原有法律基础课的学时,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所教授的内容不应仅停留在概念化的介绍,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之外,应定期的举办法律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法律活动,从不同渠道扩大学生接触法律的途径。其次,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知识获取的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相关知识的兴趣。主动获取意识的加强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教学中,可以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自觉学习法律,自己发现身边的法律,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法律的有用性。

2、进阶意识——培养守法用法意识

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法律知识若要转化为法律意识与信仰,更需要到实践中去切身感悟和体验。因此,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对于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充分培养出守法用法意识。对于非法律院校来说,一是,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制宣传活动,让学生走到法律中去,感受法律给别人带来帮助的同时,自己从中获得收获。二是,组织学生旁听审判,让学生充分感受法律的庄重与严谨,同时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三是,举办模拟法庭,这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实践法律的模式。在教室的指导下,学生亲历审判并适用法律,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该怎么用、为什么用。这对于其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有帮助,同时,也在体验中加强了学生的守法意识。

3、最终意识——确立法律至上意识

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是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所坚信的一条准则,也是人们法律意识培养所要达到的最终境界。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法治国家里,人人都应敬畏法律,确立法律至上的信念,视法律为神圣的准则。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最终奋斗目标,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因其在社会中的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势必要求其树立法律信仰。在这个群体中,,法律信仰的确立意味着其对于法律的信任与认同感;蕴含着其对于法律的最高期望,也是其对于正义、民主、平等、自由、人权、效率、秩序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及其实现的愿望。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人是主体,是实现法治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法律工作者、法律专业的学生,还是非法律专业学生,都是法治国家得以建设,法治文明得以实现的必要力量。只有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心中的正义、公平、自由等法律价值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孙国华:法学基础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3]陈大文: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问题初探,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5期。

篇2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成果,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做大做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为目标,以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为特色,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和综合接待能力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实施精品项目牵动战略,全力打造旅游地接城市,把辽阳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交通通讯便捷、旅游产品丰富、综合功能齐全、环境舒适优美的更高水平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总体目标:实现**期间旅游业倍增计划。到20**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36.2亿元,年均增长20%。接待海外旅游者3.5万人次,年均增长3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130万美元,年均增长20%;接待国内旅游者530万人次,年均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5.3亿元,年均增长20%。.全市星级宾馆饭店达到15家,最高达到五星级。旅行社达到35家,其中至少有1家国际旅行社。旅游区(点)达到12个,其中国家级旅游区(点)**个,最高为4A级旅游区(点)。全市旅游业新增就业人员1万人。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3.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品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发展我市旅游业做出贡献。全面完成广佑寺景区各项建设工程,加强经营管理,打造佛教文化旅游产品。指导条件较好的佛教寺院开发旅游业。

4.开发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开发历史文化系列产品。重点开发东京城、东京陵后金古都遗址,完善辽宁清前史旅游线路产品。扩建襄平博物院和曹雪芹纪念馆。开发汉魏壁画墓群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景区(点)。

5.完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汤河温泉,建成大汤河旅游景区。加快汤河、参窝两大水库及下游河段旅游项目开发,形成水上观光景区游览带。开发建设核伙沟、石洞沟,形成自然生态旅游区。加强**沟农家院的规划和管理,扩展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农家乐绿色旅游景区。加强弓长岭滑雪场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项目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6.培育工农业旅游观光和特色旅游项目。选择条件较好的农业产业集团,培育传统农业、现代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旅游项目。开发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或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积极开发李兆麟故居等红色旅游和特色旅游项目。

三、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7.加快城市环境建设。加大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力度,兴建和完善不同主题风格的城市广场和城市公园。搞好城市旅游厕所建设,做到布局合理,符合标准,标志明显,管理到位。加强城市交通、卫生、环保、治安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

8.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据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管理旅游企业。游客集中的车站、旅馆、酒店、定点餐馆、娱乐场所、餐饮购物街区都要设置公共信息图形标识,有条件的要设置电脑触摸屏。开通旅游咨询电话,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系统。

9.完善景区(点)服务设施。各旅游区(点)要不断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绿化、卫生等条件,完善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功能。彻底整治旅游区(点)厕所脏乱差状况,在重点旅游区(点)建水冲厕所和环保厕所。

**.加快发展城市旅游交通。交通部门要加快旅游道路的修建,将旅游区(点)至公路干线的连接路列入全市路网改造总体规划。积极组建旅游汽车公司,在重点旅游区(点)和旅游线路增开旅游客运专线。加强出租车、公共汽车规范管理。

11.实施旅游文化精品战略。进一步发挥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秧歌、剪纸、民族歌舞、民间传说、书画等文化优势,丰富内涵,创作精品。设立旅游表演中心,确定专业演出场所,利用城区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城市娱乐活动的亮点。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12.加强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结合我市旅游特点,确定辽阳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和旅游标志。各级政府和宣传、外事、旅游、文化等部门要把旅游形象宣传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新闻单位要开辟旅游专栏、专题,扩大旅游宣传报导容量。积极与国内外传播媒体交流辽阳旅游宣传节目,宣传我市发展旅游业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影响的旅游活动,提高辽阳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13.完善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在城市交通出入口和周边城市设立旅游广告牌匾,在有关新闻媒体特别是接近群众的交通广播电台、列车广播、各类晚报进行广告宣传。利用旅游大篷车到周边城市和近省宣传促销。不断更新、出版辽阳旅游系列丛书,印制旅游手册、招贴画、折页等旅游宣传材料,制作旅游光盘。办好具有本市特色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和各种促销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统一整合旅游产品和对外宣传促销,实现联手共赢。以历史文化、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为重点,不断开发和完善辽阳“一日游”、“两日游”线路产品,广泛深入地开展“辽阳人游辽阳”活动。

14.开发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重点开拓省内周边城市市场,开发**等省外客源市场。积极培养**和**市场,不断增加海外游客人数。

15.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强我市旅游商品的研制工作,大力开发佛教文化系列、玻璃工艺系列、轻工纺织系列、食品烟酒系列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改进旅游纪念品包装,在主要街区、旅游景区(点)、各大宾馆设立旅游纪念品商店。经委、工商等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重点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以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16.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拓宽办学渠道,建立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在具备条件的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旅游专业招生,加强对旅游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培养适应旅游业需要的专业人员。力争在5年内逐步建立起大中专院校、旅游培训单位和基层用人单位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形成旅游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17.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达到旅游者满意”的“三优一满意”活动。坚决杜绝“黄赌毒”现象和封建迷信等活动。在旅游基层单位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文明服务意识。

六、实施政策倾斜,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

18.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要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扶持鼓励政策。财政部门要按照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旅游宣传促销费,建立全市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旅行社组织外地人游辽阳活动。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择优扶持,提供金融服务。

19.鼓励引进资金从事旅游项目开发。鼓励境内外企业、其它组织和个人采取各种形式投资旅游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七、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和完善旅游业管理机制

20.实施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指导、协调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会、旅游客源市场开拓等问题。组织制定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审定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使用,督促检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行政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21.加强旅游规划和重点项目的审批管理。市、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在征得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旅游区(点)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所在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本旅游区(点)的发展规划,按规定报旅游等有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区(点)项目和旅游设施,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按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和大型旅游区(点)须报经同级旅游管理部门审核后,按有关规定报批立项,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重点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要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定期跟踪检查,合理组织实施,抓好项目开发。

22.加大对旅游业的综合管理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旅游意识,协调动作,形成合力,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形成全市旅游协作整体。计划、建设、林业、水利、文化等部门要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交通、城建、城管、工商、物价、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健全旅游管理机制,明确职能,强化管理。暂时没有设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指定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地区旅游业的管理。

23.坚持依法治旅,加强旅游执法监督。各旅游经营单位在旅游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投诉等方面,要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制定旅游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预警联动系统,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保障旅游“黄金周”活动安全,促进旅游假日经济健康发展。各旅游区(点)和旅游企业要完善安全设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保卫、消防责任制,确保游人安全。准确、及时、全面地搞好旅游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4.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强化对旅行社的年度考核,对违背旅行社管理条例,经营管理不善,投诉过多的旅行社,暂缓其通过年检或取消其经营资格。建立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开展导游员日常培训、考试和年审工作,严格执行旅行社经理、导游员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市推出一批优质服务的旅行社和金牌导游员。

25.努力搞好辽阳地接工作。制定和出台加强地接工作的管理办法和价格、团队接待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国家级景区、出境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购物商品等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开发特色服务项目,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加强对地接重点经营单位的引导和指导,切实解决我市地接有关环节存在的问题。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强化标准化服务,使服务水平与等级标准相适应,不断提高地接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水平。

八、加强领导,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篇3

摘要:法律移植是法律全球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所不能避免的法律问题。一方面我国的法治起步较晚,我们有必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全球的法律交流日益频繁,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有相互借鉴的方面。但我国的法律移植成效并不是非常的乐观,许多法律制度在中国的运行并没有实现其引进目标。本文以陪审制度在中国的新一轮的复兴讨论我国的法律移植实践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法律全球化;法律移植;陪审制度

引言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于全球化的内涵和外延的讨论曾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争论,特别是全球化是否意味着法律的全球化。在笔者看来,随着当代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法律也必然会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意味着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日益增强,为了对经济秩序有所保障,法律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对于某些价值观普遍接受,并且普遍追求,那么法律作为一种制度性事实将会毫无疑问的全球化。

法律移植是法律全球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所不能避免的法律问题。一方面我国的法治起步较晚,我们有必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全球的法律交流日益频繁,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有相互借鉴的方面。但是,我国的法律移植成效并不是非常的乐观,许多法律制度在中国的运行并没有实现其引进目标。本文以陪审制度在中国的新一轮的复兴讨论我国的法律移植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移植的正当性争论

在移植某项制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移植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虽然我国的现代法治起步较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法治发达地区的法律制度我们需要一概学习。相反,我们应当选择适宜我国的,能确实发挥效用的法律制度。

虽然陪审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读呈现出一种衰退的迹象,但是却有像日本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在近年来对陪审制度进行改革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1994年,俄罗斯联邦实行陪审团审判的9个区全年只有20.4%的被告选择由陪审团审判。但被告人选择陪审团审判的比率却在逐年上升,到1999年甚至达到了44%。

(一)肯定性评价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对移植陪审制度持肯定性评价。一般认为,陪审制度有利于政治民主,司法公正、公开,司法独立,调和精英正义观和平民正义观。

陪审的起源于英美法系,其原理在于普通人的参与。有学者指出,陪审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任何时代和地域的司法制度的形成,都不仅体现着当时、当地人们的理性创造,同时也融合社会传统与文化继承的经验累积。更为主要的是,作为直接面对案件当事人的解决纠纷制度的形成,也只有体现了社会上的人们对解纷的期望与价值追求,才具有制度设置上的正当基础。要保证这么一种融合,就需要民众的参与。民众的参与不仅可以防止职业法官的专业偏见,更可以起到公开、监督的效果。司法本身和政治密不可分,陪审是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中的一项权能,有的学者将之称为陪审权,即从政治学角度而言,陪审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否定性评价

目前对移植陪审制度持否定性评价的学者并不多,而部分持否定性评价的学者的理论基础和反对法律全球化的理论基础颇为相似,即国家和政体区别。

有的人认为,“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不同于托克维尔所处的国体,立法民主首先保证了司法的民主,我国以民主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进行立法,其次从法官的产生方式来说,也是民主的,人们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社会以公平的方式(如全国司法统一考试)选出了职业法学家,将审判权交于他们,这完全是民主性的体现。”另外一部分持否定性评价的学者认为,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完全不需要陪审来实现,而且从目前的实践看来,人民陪审员制度也无法实现其价值,因此,我国没有必要实行陪审制度。

其实,这么一种争议并没有把握问题的关键。法律移植的必要性的讨论毫无疑问需要对其宏观价值进行讨论,而且这么一种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设置讨论背景。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宏观层面,那么我们将一直只能就法治、民主等政治性的语词进行分析,很难得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其实,最为重要的是该制度在其母国发展的基础以及成功的原因,而不应当只着眼于该制度实施的结果。我们常常一厢情愿的认为,该制度在其母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也需要该制度在中国发挥效用,因此我们需要移植该制度。这种仅仅为了某些政治上的需求而引进,这不仅是一种移植上的失败,更阻碍了法治的进程。

二、被移植制度的宏观价值讨论

讨论被移植制度的宏观价值就如同预设讨论背景,这样一种观点可能并不容易为人所接受。其实,讨论宏观价值意味着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即,我们的法治需要有这么一种价值,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大背景。而后,我们才能够在可能可以实现这样的法治价值的诸多制度当中选择一项。实践中的问题在于,许多学者将宏观价值的讨论认为是设置大前提,所以根据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理模式,推导出我们需要对该制度进行移植的简单结论。

本节所要指出的是,讨论制度的宏观价值,应当具体到其宏观价值的实现。如果我们移植的是一种司法制度,那么就应当结合诉讼进行讨论,甚至是结合具体诉讼类型进行分析,否则我们的分析进路都未免过于粗犷。

以陪审为例,陪审是一种法院系统吸收非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公民参与审判的一种制度,其理论基础是“同类人审判”。虽然从发生的角度看来,其只是英王室用来防止统治对象对其困扰的工具,并没有增进民权的想法。但陪审制度在发展历史上已经绽放出自己的魅力。虽然陪审是一种审判制度,但是考虑到陪审制度所隐含的民主、公正的价值,我们可以认为陪审制度对社会命运本身会产生更大影响,因此陪审制度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作为一项政治制度,最为重要的是其宏观价值,更准确的说,是其宏观价值的实现。

(一)宏观价值的主要内容

对于宏观价值,概括起来主要是民主、公正,这几乎是学界不争的问题。但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政治学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和倾听民意、人民相联系。其实,陪审的公正、民主价值之间是不可割裂的,换句话说,只有民主才能实现公正,只有公正才能体现民主。

(二)陪审制度宏观价值的司法分析

首先,可以从案件审理过程来分析。

无论是陪审团还是参审制,陪审员都将会在法庭上看到案件双方对于证据的展示和对案件事实的描述。这对于陪审来说,是切身的了解司法过程,尤其是司法当中事实认定问题的最好的机会。而后,案件的审理需要陪审员参与讨论得出。在案件的审理过程当中引入陪审员,不仅仅是一种监督,也不应当理解是对职业法官的制约,而是通过制度性的方法对民间智慧的有效地吸收。

其次,可以从司法裁判结果分析。

陪审制度的民主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为同类人审判。由于司法裁判程序直接涉及国民之生命、身体、自由、财产或法律地位,如完全委由法律专家即法官控制运作,而一概不容许一般国民参与,自未能贯彻国民之原理及司法民主化之精神。陪审制度引入相同社区的人参与案件审判,不仅是对人的尊重,更是对地方知识的重视,因为司法本身带有极强的地方性色彩,忽略地方性知识将会影响案件审理结果的可接受性。陪审制度将地方性知识引入裁判当中,从审判角度而言,是为了防止职业法官的正义的观念与社区的正义观念的冲突,提高审判结果的可接受性。虽然我们无法将对审判结果的接受和审判的公正完全等同起来,但在同一个语境下,得不到普遍接受的审判结果是完全没有公正可言的,陪审制度“公正”的价值便在于此,其减少了审理结果不公正的概率。

最后,可以从社会效果进行分析。

一方面,从司法的社会效果看来,陪审可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对司法的亲自参与可以使陪审员更加了解司法,更为重要的是,使得陪审员认识到自己在司法过程当中的作用,增强对本国司法制度的信心。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原本对于陪审制度持怀疑态度的公民在真正参与陪审之后,有75%在离开法院是会比刚到时对司法更有信心。这75%的人在离开了法院之后在社区当作所起到的宣传的作用,对司法的公信力的正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另一方面,从社会秩序看来,陪审可以减少社区的纠纷。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审理过民事案件,特别是合同纠纷案件的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之后对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证据会有意保留,在签订合同时会多一份谨慎,而且其还会以自己审理的案件为例多次的和家人、朋友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争议,其中一方有充足的优势证据,那么另外一方通常会承认对方的主张,因为即便法院审理自己胜诉的几率也很小。如此一来,不仅减少法院所需要审理的民事案件数量,更是在社会当中减少了潜在的纠纷,如此对社区的和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被移植制度的现状

由于我们对于法律移植的正当性分析进路并不细致,因此,我们对于被移植制度本身的认识就不够深刻。实践当中我们常常看到,由于我们对于制度移植的讨论只停留在宏观价值层面,因此我们对于制度的使用也只停留在表层,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以陪审为例。在现实当中,人们提到陪审,便将其与“民主”、“公正”相结合,对于其如何结合并不重视,反而当作理所当然的,实践当中也忽视了“因果关系”,从而“为了陪审而陪审”,重视的是宏观价值的体现,忽视的是宏观价值的实现。甚至,制度本身的运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制度的运作本身,即为了表征某种价值,因此制度的形式化成为其几乎必然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将陪审制度的运行的重点放在法院,那么可以将陪审制度的运行分为内部运行以及外部运行。内部运行是指法院内部对陪审的管理以及陪审在法院的内部运作。外部运行是指陪审在具体案件当中的使用。内部运行异化的代表是专职陪审员,其是指,以陪审作为职业的在法院内部工作的人员。仅从人员的构造而言,便和陪审制度设计的初衷不符,其社区的意见的表达的作用更理所当然地成为空谈。外部运行异化的代表是对于陪审制度的不恰当使用,其是指在应当适用陪审的时候不陪审,以及在可以不适用陪审的时候过度使用陪审。我认为,这样的矛盾和实践当中的对于陪审的正面认识有着相当的冲突,这与我们所处的文化有关。制度性的问题容易由于文化被符号化,因为生活在特定的文化当中,人们对文化本身是不容置疑的。人们考虑的更多将是“是与不是”的问题,而不是“怎么会是”的问题,就好比对“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怎么会是”的问题被忽略,在实践当中只会关心“有没有”。而这么一种符号本身就满足了关于“有没有”的需要。

我们对于陪审制度的宏观价值或者宏观价值分析过多,对于具体诉讼当中的分析较少,而结合具体的诉讼类型的分析更少,我们对于陪审制度的技术层面的价值的认识似乎并不充分。在没有充分的认识的前提下,盲目地强制运行,只可能使运行本身出现异化。

四、移植失败的根本问题

在我看来,法律移植失败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从微观层面对被移植制度进行把握。所谓的微观层面便是指制度的技术价值。技术价值本身强调的是具体运行的效用,而不是概念式的诸如法治、民主的分析。

以陪审为例,由于陪审制度是一项诉讼制度,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具体诉讼类型进行分析,本文仅结合刑事诉讼加以分析。

在目前陪审制度逐渐落寞的时期,陪审在刑事案件当中,尤其是刑事大案当中的使用却依旧不衰。在我看来,这是因为陪审制度的技术层面的价值不仅包含了刑法的解释,更包含了在量刑环节上的一般的正义观。从学者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发现,陪审员在合议当中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至少给法官带来了说服的必要性。如果案件的审理结果和社区的评价出入甚大,那么陪审员作为社区的意见的抽样便很难接受,而法官便承担着某种说服的必要。当陪审员不可能被说服的时候,法官便需要反思自己的判决是否有疑问。这么一种程序不仅仅是一种单方的说服,而是一种双方的沟通。

但是,实践当中,在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当中,我们极少看到陪审员的身影,相反,我们看到许多基层法院以极高的陪审率为自己的司法公开做标榜。就刑事诉讼而言,基层法院审理的大多是普通的争议不大的案子,也就是说陪审制度在普通的案件上被过度使用,在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上不被使用。如此一来,不仅使得法官在审判当中获得话语上的优势,因为有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案子的社会评价并无太大出入,而且使得陪审制度日益成为摆设,因为在有社会影响的案件没有陪审员的参与。当陪审制度的技术价值在实践当中无处发挥之时,其宏观价值只能由于脱离了基础而成为符号。

五、反思

在任何社会,法律从来都不是一个自治的独立王国,虽然古罗马法和中世纪的英国法表现出同其他社会要素相分离的倾向,但并没有达到脱离社会情境的自治程度。到了现代社会,法律才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他社会要素分离开来,在主体内容、表现形式、组织机构以及思维模式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自治系统,但也没有达到完全自治的程度。因此,认为法律独立于政治与文化的论断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法律移植却是不可避免的,不仅是我国向法治发达国家学习的学习,更是国际交流融合的趋势。当然,仅就我认为我国的法治程度不发达这么一点,就是建立在某种西方化的价值评价基础之上,甚至本文所表露出的一些实用主义的法律观也是受到了西方法学思想的影响。可是,我们不应当否认,抛开某些“法律帝国”或者“政治霸权”的因素,西方的法治在保障人权方面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仅以本文对陪审制度与社区意见的关系的分析就不难看出。

在我看来,对于法律的移植应当对被移植的法律进行细致分析。如果该法律的作用机理是在于技术层面,如同本文所提供的陪审制度,以技术的方法建立了国家和社会的交流桥梁,那么该项制度的移植就较有可行性。技术方面的价值可以类比于自然科学,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传播阻力较小,就如同罗伯特议事规则,最为某种开会议事的技术性规则在全球的范围内的传播。如果该法律涉及的主要是价值判断的问题,则需要结合当地的法律文化进行考量,需要细致的分析我们的法律文化和待引进的法律的价值的冲突点。如果这样的冲突在法治的背景下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冲突,而是为了彰显某种价值,诸如对死刑的废除,那么引进该制度就显得不是那么必要。如果这样的冲突在法治的背景下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诸如无罪推定与有罪推定,那么我们引进该法律就非常有必要,哪怕与当地的法律文化并不相符合,我们应当主动的干预。(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高鸿均:《美国法全球化:典型例证与法理反思》,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

[2]胡玉鸿:《“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4期。

[3]刘晴辉: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证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7第1期。

篇4

据记者了解,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向律师提出咨询之外的服务要求,京城不少律师事务所购房业务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有的律师事务所此项业务的比重甚至达到了二分之一。力度家园销售总监胡毅峰则表示,五一期间,不少购房者会带着律师来看房,买房带顾问逐渐成为京城时尚,这表明消费者法律意识的增强,而此举也会促使开发商改进产品的质量。

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秦兵律师表示,购房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房地产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因此信息对称显得尤为重要。开发商与业主相比,更熟悉全部运作过程,而且常年有法律顾问或专业律师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而业主们不仅对基本的法律程序和法律知识不了解,还不懂得或者根本不去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出了问题之后再来找律师,这种事后补救的方式实际上对小业主更为不利。因此,应该将律师在购房买卖中的角色由“咨询”改为“代办”,让老百姓实现安全买房。

对此,胡毅峰表示,如果真的要立法规定律师购房,很可能会遭到开发商的反对,因为这样可能会加大签约难度,使得开发商的销售周期变长。而且部分消费者也可能会因为高昂的律师费而反对该政策。

北京有条件率先实现购房法律化

北京市博盟律师事务所袁前岭律师表示,在咨询中,律师对购房者提供的信息难以深入了解,因此实行更深入的法律服务,如顾问、等是很必要的。目前在北京,提供顾问式的购房服务已经较多,大多能为业主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秦兵表示,北京开发商整体上比较宽容,从他个人的经历来看,很多在其他城市无法实现的补充协议,在北京都可以签下来,而且强大的市场需求也表明了北京完全有条件率先实现该项制度。朱寿全认为,北京可以率先将这种新出现的购房方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并逐步向国外严格意义上的授权过渡,使更多购房人受益。

据了解,去年,北京就有人大代表向相关部门提交了推进律师购楼的提案,目前相关部门还在研究之中。

现有的不合理律师费应叫停

业主王女士表示,她办理按揭时,交了一笔律师费,但她从未听过这家律师事务所的名字,也不认识该所任何律师。不少买楼者说,律师们问的多是“你的收入状况”、“你能保证你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不像一个律师,倒像一个银行的工作人员。

据记者了解,目前业主在办理购房贷款时,一般由银行指定律师对业主进行相关审核,以规避银行风险,从现实的情形来看,这笔律师费一般是由业主支付。北京力行律师事务所朱寿全律师表示,按照通常的原则,应该是谁受益谁付费,银行为了规避自身风险请律师,却由业主支付银行的律师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笔律师费应该由银行或者开发商支付,并应该在立法中有所体现。

篇5

乙方:

甲方因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有关规定,聘请乙方的律师为法律顾问,经双方协商订立如下协议,共同遵照履行。

一、乙方委派律师____________担任甲方的法律顾问,为甲方提供法律帮助,依法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顾问工作范围:

1.为甲方解答法律问题,必要时提供法律意见;

2.协助草拟、修改、审查合同和有关法律意见;

3.接受甲方委托,参与合同谈判;

4.接受甲方委托,担任人,参加诉讼、非诉讼、调解、仲裁活动;

5.接受甲方委托,办理其他法律事务。

三、律师的工作时间、地点,根据甲方的提议,随时联系约定。

四、甲方向乙方每年缴纳聘请律师费______________元。参加诉讼、非诉讼、调解、仲裁以及项目谈判,收费按规定另议。

五、律师受甲方委托外出,差旅费由甲方支付。

六、甲方应向律师提供与业务有关的情况、资料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七、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期限为____________年。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篇6

第一,法律制度的制定存在着诸多缺陷。科学的法律制度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最为直接手段,而当前在法律制度制定过程中多出现一些不科学的因素,这无疑会对民众对法律的认识发生一些偏差。下面以我国民事执行法律制度的缺陷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在毛雪枫的《我国民事执行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一文中,作者对我国民事执行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进行了多层面分析。为叙述之方面,我们特取其中三个方面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作者指出,执行发动程序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作者认为,该规定并没有从实体法诉讼时效这一立法原意出发,因而造成与《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法律规定相冲突,进而限制了《民法通则》赋予当事人的诉讼时效的权利。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未确立申请执行期限告知制度”;“对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没有严格区别规定”以及“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制度欠缺”等。

其次,在执行管辖方面的立法缺陷。作者指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针对执行依据的不同设定了不同的确定管辖标准,即对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的执行,由第一审人民法院管辖;对其他机关制作的应当由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的执行,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规定同时从级别和地域两方面规定了我国目前案件执行的分工方式,然而它仍然不能适应复杂的执行现状,其立法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定不合理,违背执行规律和效率原则”、“管辖规范缺漏,程序运转艰难”、“缺乏级别管辖的规定,案件分布不均”等。

再次,民事执行通知制度存在弊端。作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可见,现行法律制度将民事执行通知规定为执行的必经程序,这样设计的本意可能是再给债务人一个自动履行的机会,让其有充分的时间筹集资金,合理安排生活或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在执行实践中,这种程序往往造成执行时机的延误,对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不利”。存在以下缺陷:“暂时剥夺了权利人对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权利”、“变更履行期限没有法律依据,有效送达存在诸多困难”、“常起到提醒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逃债通知书’的作用”等。[1]

该文还从其他方面对我国民事执行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分析,鉴于本文的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相信通过以上几例,我们足以清晰看出,我国民事执行法律制度的确存在诸多缺陷。

由于法律制度在制定伊始便违背了立法的本意或与其他法律制度有严重冲突与矛盾的地方,这势必给法律制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无疑会使民众对法律的权威性产生质疑,进而影响民众的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法律制度实施的效果不佳也成为制约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事业成就斐然,然而一些法律制度实施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譬如,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法。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别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单从上则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年满六周岁(特殊地区的儿童可以延长到七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换言之,适龄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都有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的义务。既然国家把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上升到法律的地位,对于那些不能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的家长及监护人而言,他们的行为显然已经触犯了法律的规定。同时,对那些给童工提供就业机会的工厂主而言,他们行为显然也触犯了我国的教育法规,同样也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既然国家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我国的教育状况应该有良好的效果。

篇7

1、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

1.1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忽视和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识,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缺乏用“法”的角度去衡量,对医疗文件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医疗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护士操作了但没有记录或护士为了简单凭空捏造记录不详,这些在法庭上都会因记录不全而败诉。

1.2医护人员子我保护意识缺乏。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医护人员言行的不慎,说话无技巧,做事不讲究方法,工作态度不严谨。在诊疗病人时不注意场合与方法,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失去信赖,引发纠纷。如一位医生查房时,家属说患儿四肢冰冷,呼吸快,这位医生摸了患儿的脚说:“没事,暖一暖就好了”,结果患者由于抽搐后因合并症抢救无效而死亡。事后家属以医生说“没事”而发生医疗纠纷。如果当时医生做一些检查,给相应的处理,就能避免这次医疗纠纷的发生。

1.3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不良。个别医疗医护人员不是努力提高医术,提高服务质量,而是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引入医疗纠纷,败坏了医疗道德,从根本上违背了医疗是以医疗服务满足社会的根本原则,这就难免引发医疗纠纷。

2、防范对策

2.1强化法制意识。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应用法律手段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认真学习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依法行医的理念,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2.2规范管理。医疗文书记录到位,病历及医疗文书对病人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起到了法律依据作用。目前发生的纠纷中病人首先提出查阅及医疗文书。所以要求对所有医疗文书记录要工整、清楚、整洁、记录详细、无遗漏。

2.3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发生纠纷要耐心疏导,争取解决在萌芽状态,接待和处理医疗纠纷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接待人需要讲究谈话艺术,分析纠纷的症结,洞悉病人的真实目的,因势利导,根据有关政策,尽早妥善处理。若病人死亡的病因暂不明确,则应主动提出尸体剖检,以明确死因,便于公正处理。

2.4强化服务意识。

篇8

考察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历史沿革,可以知道,民事法律行为原称为法律行为,起源于德国法学家贺古所著的《日耳曼普通法》一书中。法律行为原有意义含有合法性。既为合法表意行为,这在逻辑上显然存在着矛盾,于是引起了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以合法性为要件的争论,学说理论莫衷一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在立法上,一方面肯定了民事法律行为专指合法行为,一方面特创“民事行为”这一新概念,从而结束了争论。《民法通则》的这些规定,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上的矛盾,但从另外的角度,又制造了新的矛盾和混乱,使民法学理论处于潜在的困境之中。

第一,在理论上,引起理论的冲突和认识的混乱,导致民法学理论整体上的不协调

首先,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这一规定与具体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理论产生了冲突。例如:合同是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而无效合同也是合同,也应是民事法律行为,但无效合同却是不合法的法律行为。同样在婚姻关系中存在“无效婚姻”,在继承关系中存在“无效遗嘱”等不合法的民事法律行为。本来法律行为是从合同、遗嘱、婚姻等行为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理应反映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一般本质,从逻辑学上讲,其外延应比合同等下位概念要大,所以仅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违反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其次,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与法理学关于法律行为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法理学认为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或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并不仅指合法行为。因而,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在整个法学系统中也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再次,民事行为的独创,由于《民法通则》未作明文规定,使得人们在对其含义的理解上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属概念;有人认为,民事行为是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或具有民事法律意义的行为;甚至有人认为,民事行为是“统率民法上所有行为的总概念”,从而造成对民事法律事实理论内部结构认识上的混乱。

以上看法实际上也恰恰反映了立法者内心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引进了“民事行为”概念,概括一切合法、不合法的民事法律行为,以解决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却无效”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不舍得放弃民事法律行为的统率性,因为它具有很丰富的历史传统和对所有意思自治领域民事活动强大的示范力量。同时这也向我们的民法学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今后对于民事主体意思表示行为的一般模式研究,是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民事行为的角度出发?

第二,在立法价值上,没有必要独创一个民事行为

首先,分析《民法通则》中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民事法律行为只是一种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合法有

效的民事行为作为民事行为的一个分类概念来取代民事法律行为。正如人可以分为正常人和病人,却没有必要将正常人用一个莫名其妙的概念,来代替“正常人”概念,然而用取消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代价来解决“合法却无效”的矛盾却也并非我们的本意。

篇9

自贸区检察室一周岁之际,市检察院日前通报了一年来工作情况,提出新要求,并了首部涉上海自贸区刑事法律适用指导意见(一),《自贸试验区涉检政策法规汇编》也已完成。

一年来,自贸区检察室委托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管理,行使包括办理自贸试验区内的刑事犯罪、民事行政检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参与自贸试验区有关法律制订活动以及有关法律政策适用特殊性研究等七项职能。

自贸区检察室探索创新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司法保障实践,取得初步成果:共办理涉自贸试验区各类刑事案件55件68人;其中受理批捕20件24人,受理35件44人,涉及逃汇、职务侵占、合同诈骗、票据诈骗、信用卡诈骗、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等罪名,还办理了与自贸试验区内贸易、金融领域相关联的案件。自贸区检察室在审查一起合同诈骗案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董某以其经营的某公司名义与上游公司签订虚假融资合同,取得虚假的货权凭证后与被害单位签订化工品购销合同,向自贸试验区内某仓储公司出具虚假货权转移单据,并与他人合谋私刻公章、开具虚假货物入库单,骗取被害单位货款。针对该案反映出的保税仓库管理方式和银行业风险控制中的漏洞,检察机关向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海关等部门提出加强监管平台建设和强化风险控制检察建议。

自贸区检察室出台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指导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刑事案件法律适用、办案衔接,检察直接参与综合监管,与金融监管机构“两法衔接”、与管委会、海关的预防监管合作,与政法机关司法保障配合等符合自贸区法治需求的五项主要工作机制。开展《检察机关服务保障自贸区的定位、作用与对策》等6项专项调研课题,对今后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以及区内检察工作应对提出指导性对策建议。

根据市检察院日前对深化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作出的部署,自贸区检察室将继续推动工作创新,促进自贸区建设符合国际惯例、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

自贸区检察工作将聚焦重点领域,发挥检察职能优化法治环境,将依法重点打击走私、洗钱、逃汇等金融、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将严厉查处自贸试验区内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将通过查办案件、执法监督、司法提示、检察建议、检察白皮书等综合手段开展检察监督,加大对金融监管等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将注重研究在自贸试验区监管机制下执法人员不作为等职务犯罪新形态,建立符合自贸试验区特点的犯罪预测预警信息收集、处理和机制。

篇10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市旅游大会精神,坚持旅游立市不动摇,围绕“展示魅力,建设艺术之都”和建设“三城一基地”战略目标,依托资源优势,深化旅游开发,强化宣传促销,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旅游管理,全力构建“一圈四线五品”旅游空间布局,着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旅游产业打造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推动改革开放的先导产业和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城步伐。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政策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坚持产业提升与产业融合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品新领域,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统筹两个市场,合理利用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培育旅游大市场,促进产业大发展。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末,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实现“两个翻番”,分别达到300万人次和30亿元以上,打造2个百万游客景区,创建2个5A级景区,建成2家五星级酒店,4个特色旅游乡镇,10个特色旅游专业村,100个星级农家园,将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中心任务。全力构建“一圈四线五品”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二、工作重点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服务功能。围绕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争取机场扩建,建成国际航空口岸,开通国际航线;争取与更多国内重点旅游城市间的直航,增加航班航线和旅游包机密度。支持敦格铁路建设项目;增开至等重点旅游城市间的旅游列车。推进至高速公路、215柳园至红当段公路建设,改造提升城区至地质公园的旅游道路。加快旅游车辆更新换代,五年内高档旅游客车增加100辆。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导览标识系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星级宾馆饭店建设步伐,年重点建成1家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力争到末全市星级饭店由现在的35家发展到50家以上,五星级酒店达到2家,标准接待床位达到20000张。加快旅游星级厕所建设步伐,到年所有景区、旅游区间厕所全部达到星级标准。

(六)实施项目带动工程,蓄积旅游发展后劲。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对区域旅游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以提升改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为重点,实施莫高窟保护利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整体升级、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扩建、文化旅游观光区建设、玉门关景区开发建设、古城复建、悬泉置遗址基础设施建设、沙漠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等项目;以开发旅游新产品为重点,谋划实施商邦乐园、画家村、天下客栈主题文化小镇建设、旅游直升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等项目;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重点,谋划实施星级饭店新改扩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汽车公司组建、星级厕所改造建设、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房车建设等项目;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谋划实施全省特色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创建及农家园建设项目。

年重点实施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整体升级项目,启动景区内停车场、山门广场改造、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工程;实施文化旅游观光区建设项目,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商邦乐园项目,建成古城墙、城主府邸、表演广场、阿拉伯城堡、波斯集市五大主体建筑,力争年内开园;实施画家村建设项目,建成名家艺术创作区、休闲餐饮区、农家住宿接待区和作品展览交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画家村接待服务中心,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加快星级饭店建设力度,完成宾馆、太阳大酒店、山庄、金叶宾馆、电力宾馆、广源商务酒店、丝路宾馆等14家宾馆酒店的升级改造,力争沙州大酒店创建成五星级酒店,金叶宾馆创建成四星级酒店,电力宾馆、广源商务酒店创建成三星级酒店,天宇宾馆、富国大酒店达到三星级酒店标准;实施旅游汽车公司组建项目,组建2家规模化旅游汽车公司;加快实施旅游房车建设和自驾车营地建设;实施星级厕所改造项目,在景区、城区、农家园新建30座星级厕所。启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创5A和党河风情线、沙州夜市创3A景区工程,力争把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打造成百万人(次)景区。

(七)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旅游形象。紧紧围绕“魅力,艺术之都”旅游形象定位,加强宣传促销工作。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在国内重点巩固扩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新疆、陕西等市场,拓展东北、东南沿海、港、澳、台等市场;在国外重点巩固日、韩市场,扩大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份额,开拓北美和欧洲市场。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协作,实现“县”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联合促销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大力发展节会经济,着力办好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葡萄节,配合省政府办好“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争取引进世界时装周等高规格节会,力争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节会。加快旅游网的升级改造,引导旅游企业建立各自的旅游网站,并积极开展网络宣传、网络营销和网络服务。专业策划,制作宣传旅游的精美画册、光盘、宣传折页、旅游手册等基本宣传品,各旅游企业要制作本企业形象的旅游宣传品,以不断适应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需要。旅游部门要与宣传、文化等部门紧密配合,全方位、高层次对进行整体宣传,形成对外宣传推介的合力。

(八)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市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为契机,依托特色农业、自然风光、土特产品、民俗风情,积极培育“一景”、“一品”、“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让“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模式达标提升。力争期间建成特色旅游乡镇4个、特色旅游专业村10个、星级农家园100个,有条件的乡镇都要建成1个特色鲜明、符合国家A级景区标准的旅游观光点。市旅游、商务、质监等部门要继续按照标准,做好农家园的星级评定工作,引导农家园走精品化规划、景观化建设、特色化发展、亲情化服务的品牌之路。

(九)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按照“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整合文体旅游资源,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六要素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扶持和培育一批地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文艺演出队伍,在市内主要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农家园等场所常态化演出。策划推出一批精品演出剧目,力争把《神女》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高端文化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贸、环保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自驾旅游、探险旅游、保健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以杨家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莫高镇万亩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园、镇万亩葡萄基地、杨家桥李广杏基地、郭家堡千亩红枣基地为依托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依托我市独特的地理特征,围绕胡杨林、戈壁、绿洲、大漠、湿地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培育沙滩排球、龙舟赛、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等赛事品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十)深入挖掘元素,打造精品旅游商品。围绕博大精深的文化、丰富的石窟艺术资源,重点开发以飞天、反弹琵琶、莫高窟九层楼、玉门关城、烽燧、雅丹地貌、壁画为主的艺术造型系列。提高地产纪念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在十二期间研发50种以上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通过合资、合作、引导等方式,建立古玩字画市场及玉器等收藏品市场和专买店。举办各种交流会、拍卖会、博览会、咨询鉴定和知识讲座等活动,吸引收藏爱好者,培育旅游商品经销市场。构建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供销体系,打造精品旅游商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

(十一)强化人力资源保障,推进人才兴旅战略。设立旅游人才库,着力引进和培养旅游经营管理、形象策划的高端人才,聘请一批专家、教授,建立专家顾问制度,借力引智,提升旅游业的总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以艺术旅游中专学校为基地,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建立导游人员资格培训、旅游企业员工服务技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探索建立导游人员的薪酬机制,建立导游人员星级评定制度,培养一支素质优、能力强、形象好的导游明星团队。全面开展岗位练兵,定期举办导游大赛、烹饪大赛等职业技能大赛,切实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

三、保障措施

(十二)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在文化旅游管委会、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相关单位要把旅游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和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市旅游局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布局、宣传促销、市场监管、队伍建设等行业发展职责,财政局要确保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足额到位,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交通局要将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设规划优先安排,支持和配合企业组建高档旅游客运公司。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十三)科学编制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旅游规划,积极做好与国家、省、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衔接。要确保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前瞻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行业指导,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的现象。

(十四)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供地。单项投资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允许旅游投资开发与城市土地整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滩、荒漠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旅游企业,鼓励和指导国营农林场开发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十五)加大政府投入,大力扶持发展。从年开始,市上将旅游专项发展基金增加到50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航线补助以及旅游宣传促销推介、旅游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重点旅游商品研发补助等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旅游的投入,市相关部门也要拿出资金扶持包挂村发展农家园和旅游项目,形成各行各业投入旅游、扶持旅游的机制。组建专门工作机构,与大集团融资公司进行合作,将优势资源、旅游项目、旅游产业进行整体包装,积极推进旅游整体上市,吸纳发展资金,促成旅游腾飞。

(十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制定出台《市旅游行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的对外形象。加强旅游执法大队,加大旅游质监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协会,不断强化行业自律。严力查处旅行社挂靠经营等违规行为。要做大做强旅行社经营规模,提高旅行社竞争能力。严格规范旅游客运公司运营秩序,做到“统一车辆标识、统一车辆调配、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价格标准、统一人员服装、统一监督电话、统一持证上岗、统一费用结算”的“八统一”,严禁哄抬价格或压低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宾馆饭店要规范化建设,在服务质量、饭菜特色上创新特色打出品牌。景区景点要强化接待服务意识,提升景区景点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公安、交通、卫生、食品、工商、质监、安监、物价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依法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将旅游安全放在旅游业发展的显著位置,旅游部门、各旅游企业要尽快完善安全制度,建立高效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和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