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赏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7:1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方艺术赏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古建园林赏析,素质课,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素质课程的建设是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针对高校开设艺术类素质课,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艺术类素质课可以使学生健身娱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挖掘想象力、开拓形象思维、、增强创造力,同时也是当今高校教育发展方向。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建园林欣赏作为一门精神产品的艺术类素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领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活动。课程主要是从传统建筑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浅出,以提高大学生艺术情操等综合素质为目的,从旅游鉴赏的角度阐述了中西方古典建筑、城市、园林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从文化渊源、典型案例、历史典故中,提供给学生可以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的并带有趣味性艺术知识和精神粮食[1]。古建园林赏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类素质课,针对大学素质课教学的现状,怎样提高这种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下面多年的素质课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讨论艺术类素质课程的教学。
1 艺术类素质课程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素质
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相对滞后,大学生在艺术上的文化品位不够浑厚可能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理解出现了偏差。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应该有更高的审美修养教育论文,特别是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都应更加得体。艺术类素质课程的开设是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如古建园林赏析课程,是一门具有景观鉴赏价值和体验自然真谛的综合艺术。课程介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演变、特征、美学思想,配制大量鉴赏价值较高的经典案例。
1.2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育家早已意识到教育需要多一点引导、激励及自我潜能研发,少一点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期刊网。而约翰·海瑞思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发现,而真正的教师是勘探者。”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相互理解、相互促进。所以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清华大学早就实行了“大学生艺术素质必备”,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没有艺术选修课学分的学生不允许毕业,艺术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最高境界,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园林赏析本身就是对东西方艺术的一种鉴赏,而经典园林却是设计者创新能力的体现。
2 素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素质课是大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是指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的,按照因材和因需培养的原则,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方法,能够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多种科学的教育。近些年,大学课堂素质课的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各类知识的需求,但同时其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2.1 素质课程选择受到限制
综合素质课,顾名思义其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尽可能地塑造相对完善的个体。学校应在综合素质课选修过程中的科学性、计划性问题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避免“盲目放羊”状况的出现。在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有些教师为了生计去挣“工分”而拣轻避重讲求“效益” 变得更加现实, ,而许多大学生也不是认真规划、合理选择素质课,或者是学校素质课本身就少,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导致学生如何拿够规定的学分,如何能轻松拿到学分,怎样不去上课也可以拿到学分还能取得好成绩成为他们追逐和选课的依据。所以像电影欣赏、音乐欣赏就成了学生素质课的首选,而有些真正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却无人问津。
2.2课堂教学质量较差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少部分老师对待素质课的敷衍态度对课堂来说是个致命的伤害。据调查,高校有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教育课程的学习,有些教师可能专业学术能力强却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讲课沉闷无趣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些教师可能在讲课内容把握上没有抓住重点热点,或者所讲内容太专业化,其所讲并非学生所想听或者能听懂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课堂是学生自身原因,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生动也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种种情况势必造成师生双方配合不够默契。
3 提高素质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针对高校素质课教学现状,以古建园林赏析素质课的教学实践出发,本人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入手教育论文,为提高大学素质课程的教学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3.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素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古建园林赏析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上课时如果像针对专业学生一样讲解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采用理论与经典案例相结合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如“挖湖堆山”“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以四大名园之一皇家园林颐和园为案例,而讲到“欲扬先抑”“开门见山”的艺术法则却用私家园林代表拙政园为案例来分析,用高清图片说明,同学们的记忆深刻,比纯粹理论授课的效果显著。针对古建园林赏析课还可以采用“直观法”教学,把学生带到城市公园实地上课,把公园当作教室,另外“互动式”教学在素质课也应该经常使用,由于素质课多为外专业教师上课,相互交流较少而经常出现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要让学生搜集阅读一定量的信息、参加些社会实践活动、搞一些调查研究、写一些小论文等等,来锻炼学生观察、认识社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手段的多样可提高艺术类素质课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上课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神,教学手段单一很容易使学生审美疲劳,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各种媒体的组合应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在教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古建园林赏析课程知识丰富,如果单凭课堂的泛泛讲授,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很难使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精华产生深刻的认识,上课时除了用大量经典的图片,还可以用高清的视频图像来辅助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不能胜任对各种多媒体资料的快速传递,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会较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上关于古建园林的知识很多,因此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手段,积极推广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反思,批判、追问意识以及相应多种能力的养成期刊网。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来思考,思考要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而且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思路和办法,之后还要进行交流。总之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提高艺术类素质课的教学效果的保障。
3.2引导学生科学地选修素质课,加强素质课课程建设管理
艺术类素质课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味和趣味,同样也可强化其专业及未来职业的针对性教育论文,在课程学习态度上要努力让学生树立这样的理念,认真对待各门课程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更是对国家、社会提高人的素质、培养高素质公民的教育理念的积极回应,从而使其在心理上塑造一种积极的印象。学校应该尽量多开设门类齐全的素质课,在学科专业上加以限制,让学生每学期都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
加强综合素质课课程建设,切实满足师生综合素质课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教材、教学资源及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扶植、建设一些具有代表现的课程。把地方文化教育和宏阔的视野相结合,这样的教学要求必须是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和教师校本教育的教学状态并形成互动,构成合力,建构良好文化素质课建设理念和机制。每门课程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攀登到所学学科的高峰。因此,最好的教材就是要使学生以最短的路径到达学科学科前沿。若没有适当的教材可以选用,学校应当考虑编写适合素质课教学要求的特色教材。课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学校要加强素质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引导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实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素质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托.园林艺术[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2]苏志翠.大学生选修综合素质课中的问题、原因和建议[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9
篇2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有了对我国民族花腔的相关研究,但数量较少,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就文本资料来看,研究成果多在各大音乐院校的毕业论文及科教艺术期刊中。本文从花腔歌曲的创作、演唱处理、花腔技巧训练与教学、花腔作品的美学价值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总结和梳理。
(一)花腔歌曲的创作
这方面的研究以对尚德义花腔艺术创作的研究最为突出。尚德义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开创了花腔歌曲创作的先河,对歌曲创作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花腔歌曲的创作技法。陈朝霞和李燕的硕士论文中均对尚德义花腔创作技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他在创作中旋律的抒情性与舞蹈性、典型功能性和声与传统性终止式的巧妙运用、大胆创新的转调和严谨和谐的曲式结构等方面,对西方创作手法有一定的借鉴和创新⋯2J。蔡莉还对尚德义的转调技法创作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从同主音转调、等音转调、远关系转调、羽徵调式的交替、平行大小调交替等方面进行分析j。另外,也有对花腔歌曲创作的曲式进行研究的,如王玮对胡廷江创作的《玛依拉变奏曲》中变奏的具体元素进行分析,论述了花腔运用在多次变奏中的作用和意义。殷志华和张向侠也分别对《玛依拉变奏曲》和《火把节的欢乐》从曲式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儿。
2.花腔歌曲创作的民族性。尚德义在歌曲创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实现了花腔与民族音调的完美结合,如浓郁哈萨克风情的《牧笛》、新疆维吾尔族风情的《七月的草原》、热情欢快的彝族风格的《火把节的欢乐》、蒙古族长调特点的《小鸟飞来了》、藏族风格的《藏家姐妹踏歌来》等。王娅指出,尚德义在花腔歌曲创作中广泛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及花腔因素,如蒙古族长调中的颤音、小跳音,评剧甩腔里的断音、快速走音及跳音,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说唱音乐中的断音以及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华彩旋律等,把这些花腔因素与特定地域的音调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民族调式、和声、旋法的花腔旋律。张亚丽论述了尚德义花腔歌曲的题材、音乐语言、演唱艺术、音乐审美中的“民族因素”,以及对我国传统音乐中“散板”节奏的借鉴J。彭根发在“尚德义教授作品音乐会”学术研讨会上讲到,他的花腔旋律“按照中华民族的调式、和声、旋法创作出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花腔音乐,使他的花腔歌曲具有鲜明的个性”l9。王贺着重研究了各民族地区的典型节奏型和民族风格衬词衬腔在尚德义花腔作品中的运用,并结合具体花腔歌曲的节奏型方面进行了实例地方性分析和探讨。。
3.虚词、衬词的运用。尚德义善于利用衬词在花腔作品中表达内容和情感。他认为,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不受歌词的限制,“暂时地局部地离开歌词,用‘啊’连音或顿音来表达歌词所不能表达的情绪”,以使花腔有发挥的余地引。李雪峰指出,在《千年铁树开了花》中“以‘啊’唱出的大段花腔部分以四音模进手法,使激动的情绪层层递进直至散板式的华彩长句出现,才使音乐的情绪真正达到了全曲的最”,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今年梅花开》则巧妙地运用东北民歌中的“啦啦调”衬词。王文澜指出,尚德义花腔作品的无词部分,有些是对原有词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些则是对歌词未尽之意的补充,在审美意境上,这样的拓展、深化和补充是必要的。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如胡廷江的《玛依拉变奏曲》中各句句末字分别为“拉、家、下、花”,押“a”韵,作曲家在变奏中增加的花腔部分巧妙地运用“啊”的开口音,使得歌曲在语言上无比和谐、连贯,一气呵成,刻画了玛依拉活泼可爱的形象J。杨英在对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时讲到,通过虚词“呜”和“啊”的运用,实现了“情与景、声与情”的叠合引。
(二)花腔歌曲的演唱
学界对花腔演唱的研究主要是对某一首或某几首歌曲的分析,这类研究针对性较强,多是从某首花腔歌曲的曲式、演唱风格或主要对华彩部分的分析与艺术处理等方面展开的。
1.花腔演唱的技巧与情感处理。如余惠承在对《七月的草原》讨论时,把宋斌廷原词和经过尚德义处理后加了花腔衬词的歌词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认为用衬词“啊”来形成华彩乐章,有利于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使演唱者通过花腔技巧,展示美妙的音乐形象;还分析了具体各花腔部分演唱时的气息要求和母音的情感表现的细腻处理。殷志华对《玛依拉变奏曲》从变奏曲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尤其是每次变奏后长音处用音阶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加花处理,还强调了很多花腔女高音适当改变曲子节奏音型的演唱手法,丰富了旋律,使歌曲更加流畅、优美,富有歌唱性J。杨明玉结合自己毕业音乐会的演唱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演唱《小鸟飞来了》这首歌的颤音时,不能用西欧演唱颤音的方法来套,而要借鉴极具蒙古地方特色的“诺古拉”颤音方法来唱,放松喉咙和咽部,在富于弹性的气息支持下,用咽部的颤动去唱,以及在处理这类花腔部分演唱过程中下颚、软腭、舌根等部位的具体状态_l。李燕探讨了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演唱的“情调性”、演唱情感的“真实性”、演唱行腔的“流畅性”、演唱与伴奏的“协调性”等问题|2J。樊霄英在论文中通过分析多首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的演唱,比较中西花腔演唱技巧异同,得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花腔演唱技巧,如倚音、颤音、跳音和快速音阶、琶音等装饰的演唱处理¨。
2.花腔的音色要求。还有研究提到音色与花腔的关系,如罗静和程萍都曾提到在演唱《春江花月夜》时,音色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这首歌曲的花腔部分需要一种自然纯净、古朴典雅而不失晶莹透亮、轻盈飘逸的声音音色来演绎。杨英对《春江花月夜》演唱中开头结尾“箫的音色移植”、歌曲中间及部分“花腔吟唱琵琶音韵”、“渔歌唱晚”主题音乐的花腔处理等作了分析研究u。
3.花腔演唱的人文素质要求。花腔演唱者不但要有过硬的技巧,还要注意人文修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完整地表现出花腔歌曲的内容和意境。程萍指出,“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对演唱者的人文素质和演唱技巧都要求很高的作品”_20]。
(三)花腔歌曲的训练与教学
作为新颖别致的艺术风格,把花腔应用于民族声乐中,不仅能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发展和巩固声乐学习者的技能技巧、激发演唱者的歌唱欲望,而且还能丰富乐感,启迪艺术创造思维,促进演唱者心态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声乐演唱和教学的质量。因此,对花腔技巧本身的研究,花腔技巧的训练以及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等研究有现实意义。杨娃对西方花腔技法和我国传统润腔技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两者的异同与联系,对目前民族声乐花腔的行腔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韦亦瑁指出了传统音阶练习方式对花腔训练的局限性,提出选择优秀花腔歌曲中有针对性的乐句和乐段作为练声曲,加强连贯性、灵活性以及字声结合训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_2。沈金华、方露娜等也提出了具体花腔训练方法,即柔软性和圆连音的训练、音阶琶音的训练、渐强与渐弱的训练、跳音的训练、颤音的训练和其他装饰音训练等,并且给出了一定的训练提示或训练步骤_24J。
(四)美学方面
这部分研究多针对某首花腔歌曲展开各部分及整体的赏析,尤其突出花腔部分所展现的意境美,或是从作曲家对花腔歌曲创作的美学思想等方面展开。
1.歌曲赏析。刁笑萌在《鸟儿在风中歌唱》美学研究中,提出花腔部分对表达凄凉之美的重要作用,认为华彩乐段“啊”部分是整首作品意境的点睛之处,花腔部分以富有装饰性的变化曲调表现出快速灵巧的独特色彩,运用了半音阶下行的写作手法将其鸟儿的忧伤、压抑和叹息的无助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也正是作品独特凄凉之美存在的原因,震撼心灵,无词之韵唱出有词之意,达到“此时无词胜有词”l2。王文澜专门探讨了花腔歌曲无词部分的审美意境,华彩性花腔部分无论是跳跃性的节奏、重复模进或是速度上渐快渐慢的处理手法,均恰当而丰富地表达了主题ll。对《春江花月夜》杨英分别从选材、创作题材、器乐化的人声运用及民族化的钢琴伴奏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赏析,认为它“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意识融会贯通,用声乐艺术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诠释中国古典名曲”。
2.美学思想。正如尚德义本人说:“我写花腔,注重上口,讲究发声自然流畅,追求美的品质,不为花腔而花腔。”_2在尚德义教授作品音乐会学术研讨会上,张小平评价说:“其美学价值在于对音乐本身纯粹性的探索,反映了作曲家纯朴的美学观念。”买岩萍、赛音等在论文中从题材选择的境界追求、艺术风格的境界追求、歌词选择上的境界追求、旋律美的境界追求、钢琴伴奏的境界追求等方面论述了尚德义歌曲创作的美学思想。
二、研究评述
总体来看,目前学界对我国民族花腔艺术的研究较为重视,涉及了花腔艺术的各主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与花腔艺术在我国民族声乐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分不开的,但有些方面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和探讨。在花腔歌曲创作方面,多集中在作曲家尚德义的花腔创作上,对其他作曲家的花腔创作涉猎较少;而且多是从尚德义花腔歌曲的创作成就及创作特点方面论述的,如创作特点多以民族题材、时代特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民族风格与西洋技法的统一等方面展开,而非对花腔本身创作特点的具体论述。只有李雪峰以尚德义艺术作品的花腔部分创作特点为题,专门对四首花腔艺术歌曲的花腔部分进行了分析论述,但较为简略,总体来说文中所论述的是花腔的运用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也并非是真正的“花腔创作特点”。总之,此类研究多是从“尚德义”角度而非“花腔”角度着手展开的。在花腔歌曲演唱方面,这类研究大多是先对整首花腔歌曲曲式结构或风格进行分析,之后专门针对花腔部分的演唱分析;也有分段落或部分进行论述的,有的则具体N4,节,具体到个别音的演唱处理,多为咬字吐字、情感、气息等演唱经验或演唱提示。这些研究对我国民族花腔声乐演唱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这类研究缺乏系统总结,涉猎范围较小。
篇3
[关键词] 教学目的 策略 电影欣赏 分析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教材和适当的教学资料、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研究的投入不足等:“目前,我国英语影视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扬先明,2007)。同时,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仅是抱着看电影的目的选择了这门课程,加之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这门课程并未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很大,甚至导致将影视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杨先明,2007)。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高校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还没有形成英语影视教学的理论体系,对英语影视课程应该教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教学模式如何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杨先明,2007)。
处于这个体系核心位置的应当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存在的意义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教学策略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保证。
二、教学目的
目前在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即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这门课程与其它英语专业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未形成明确的教学目的。
客观地说,当前有不少教师正在积极地从事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普遍的观点是认为这门课程应该实现两个教学目的,其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的技能,其二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诚然,赏析英文电影的确能够起到这两方面的作用,但据此就将这两点作为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有待商榷的。
确定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考虑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的水平和特点。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或多或少地引入英文电影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是把英文电影赏析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一般都是在三年级之后。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仍在专门的听力和口语课程中接受着系统的训练:同时,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还包括专门讲授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的课程,例如《英美概况》、《欧洲文化入门》等。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赏析英文电影的目的仅仅是提升语言技能和学习文化,那么完全可以在英语专业的听力、口语、视听说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课程中引入英文电影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不必将其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开设。
顾名思义,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英文电影,因此和英语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一样,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目的也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具体的说是教授学生英文电影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英文电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明确了教学目的,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课程设计和确定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力求达到“赏”与“析”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英文电影欣赏的教学策略
客观地说,很多学生选择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初衷就是看电影,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用审美和认知学的理论来规范欣赏英文电影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英文电影的相关知识,而不仅是观看电影。根据电影欣赏过程论,电影欣赏“应当包括准备-进入-共鸣一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袁智忠,2000)。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从而使其形成“审美活动所特有的一种态度一审美态度”(袁智忠,2000)。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影片的选择
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在选择影片时首先要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即影片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艺术性的、值得探讨的。随着世界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优秀英文影片不断涌现,因此,在保证以上所提到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对英文影片进行分类选择,从而保证影片选择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当谈论到某一部电影作品的时候,人们首先想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拍摄的以及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因此历史和类型是给电影分类的两种基本标准。电影诞生于一百多年前。它的历史并不算漫长和复杂。按照时间顺序对其分类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作为西方电影艺术主流的好莱坞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早期电影、经典好莱坞电影和后经典好莱坞电影。影片类型的划分主要依靠电影的题材、形式、风格或效果:根据题材可以划分为社会问题片、爱情片、黑帮片、战争片、科幻片、奇幻片、西部片、灾难片、犯罪片、诗史片等。根据形式可以划分为动作片和音乐片。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强档片、黑(新黑),根据观众的反应可以划分为喜剧片、恐怖片、惊悚片。
在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的前提下,英文电影欣赏课程所播放影片的选择应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根据电影的历史分类和类型分类标准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影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客观而科学地认知英文电影的全貌、系统地学习英文电影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避免因重复播放同一类型的影片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在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可以在第一堂课上做一个问卷调查,在选择的每一种电影类型中列出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影片,问卷的结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参考。
(2)电影理论的讲授
向学生讲授电影的基本理论是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关键一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学生才能够实现从被动地观看影片向主动地欣赏和分析影片的飞跃。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着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受到课时和学 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的理论进行讲授,例如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有别于影视理论课程,学习电影理论并不是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而是进行赏析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单纯地讲授理论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在选定了某部的影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在这部影片中得以体现的一些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理论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这是一部风格突出的电影,象征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播放影片之前,教师可以先讲授电影风格和象征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去发掘“羽毛”的象征意义。
(3)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影片之前应该让学生对影片的背景有所了解,包括片中讲述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主创人员简介、男女主角简介、故事情节梗概、影片所获奖项等。
鉴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自学能力。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分成小组去收集影片的背景资料并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为之后的电影评论打下基础。
(4)欣赏指导
每部优秀的英文影片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教师应在播放影片之前就影片的亮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欣赏。以《音乐之声》为例,“其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巧妙地把人物、歌舞、情节、气氛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是所有的场面都实地拍摄…还选用大量湖光山色的秀美画面,令人陶醉…;三是高明地交织了三对矛盾冲突…”(徐阿李,2003;122)。
2、进入和共鸣阶段
进入和共鸣阶段是学生进行电影欣赏的实质性阶段,也是教师播放影片的阶段。一般说来,电影的播放方式有三种:通篇放映、分段放映和定位放映。鉴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电影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为回味性延留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之后的电影评论做好准备。
3、回味性延留阶段
影片播放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便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下一步分析影片做好准备。
仍以《阿甘正传》为例:影片放映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进行对象征手法的运用的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羽毛”的象征意义。课后习题则可以布置学生思考和讨论这部影片中另一个象征元素“巧克力”的象征意义。
同样,《音乐之声》放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影片亮点之一即三对矛盾冲突的交织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具体指出这三对矛盾。
基于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同时加深对电影理论和影片内容的理解。
四、英文电影分析的教学策略
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不应只停留在影片欣赏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对影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论。“赏”与“析”相结合才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为以后的学习乃至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1、常见的评论角度
主题分析:分析电影的主题是电影评论的传统方法。主题是一部电影的主要观点。是编剧和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主题是电影的中心思想,它使所有其它的电影元素一类型、角色、叙述、风格一都围绕着它。主题的本质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题有:广泛的人类问题、人生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历史问题、国家和国民特征以及社会问题等。
作者论:“作者”指的是在商业化的电影工厂制度的局限下仍然可以在电影中烙上自己独特烙印的人。作者通过运用视觉风格让电影成为一种艺术。
结构主义:这是一种分析现象的手段,其方法是在二元对立系统中分析这个现象的基本结构。
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分析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针对妇女遭受的偏见和歧视进行批判。
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学是西格蒙・弗洛伊德建立的关于性格的理论,它从很多方面帮助电影研究。首先,最简单的形式就是通过分析作者的心理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其次。对角色的内部心理进行分析:第三,通过分析观众的心理来研究电影。
2、教学策略
电影评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思考能力、语言水平和论述技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影评者的电影评论文章,供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影片进行评论,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同时,鉴于这门课程形式上的特殊性,期末考试可以改变传统的方式,采取以电影评论为内容的论文形式,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五、结语
篇4
论文摘要: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图像、符号来传达意图的设计形式,由于表现方式限于于平面,只通过视觉认知传达,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说平面设计所表达的内容会因此减少和单薄,相反,在有限的表达方式下却能传达出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意义。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国,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是我们平面设计不可多得的宝藏,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挖掘其精髓并与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
1.“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视觉传达设计构成要素: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属于“瞬间艺术”。好的作品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同时“过目不忘”,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设计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视觉传达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一定时空条件限制的情况下,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
在与西方的绘画创作美学特点进行比较中我们发现,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异,西方绘画讲求事物的再现,犹如照片逼真,面面具到。而中国传统书画和民间艺术创作在构图,用笔中充分体现了抽象,概括的视觉传达特点,用墨少却把整个人物的形象展现与画纸上,笔墨的浓淡,虚实结合用力抓住人物的特点和主要细节。
在中国当代著名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很好的吸取了这一美学特点。视觉传达作品中往往出现大片的留白,不会使画面空洞,反而会给观者带来更多的遐想空间,只要构图恰当,选材意足,简单的画面能表达丰富的内涵,
2.“脱形写神”
这里我们又要谈到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国画在绘画效果上不追求于实物的绝对忠实,更讲求神似。中国绘画讲求“脱形写神”,抓住事物的神就抓住了事物的重点,如齐白石画“虾”,简单的刻画了虾的几条主要支干,用笔简练,然而虾儿活拨,机警,自由的,生动的跃于纸面。同时中国画中经常表现对象时,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
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莫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说。但在西方印象画派作品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美学特点,夸张的人物表现,不真实的环境勾画,但作品把握物体的神似,同样再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3.“概括与变形”
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在艺术中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就运用了许多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如典型的例子一一太极图纹(图),它就是现代设计中“图底反转”的运用。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四喜人纹》(图)其代表了四方童子并至,子孙绵延万代之意。初看此画有两个童孩,但深人观察发现到竟奇妙的出现四个生动的孩童形象,巧妙运用连接线和共用线条,四个孩童的形象结构都成立,并且生成四种姿势。这里就运用了现代设计中的“图形共用”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应该是艺术性的,它不同于绘画作品的照物写实,一个充满智慧,想象力,艺术性的作品更能够打动观者的心灵,更能过目不忘,让人回味。因此在我们的作品中应融人“概括与变形”的创作理念。
4.“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抓住画面的主次和虚实关系是我们在绘画创作中提到的,主次虚实可以使整幅画面生动有重点,这里在平面设计的创作中同样是可以借用的。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种美学思想是我国篆刻艺术中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设计是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
这种传统构图法则在我国现代设计中也有所借鉴,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5.“意足不求颜色似”
中国画中以“墨”色代表世间万物的色彩,当人们欣赏它时从墨色的浓淡轻重变化中仿佛看见了五光十色的色彩世界,这即中国画的魅力。单一的“墨”色比上色的绘画作品蕴涵了更多的色彩,这是作品在观者心中产生的空间联想。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联想是由于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中国画中,一切都是孕育在“墨,,色之中的“青山”“碧水”“翠竹”“红花”,在传统的美学观看来,主观的色彩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面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色彩再现表达思想和创作理念,色彩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可以是纯色或少量的几种颜色,但这些都不妨碍视觉语言的表达。另外,所用色不拘泥于现实物体的本色,具有创造性的色彩更能体现创意的多姿多彩,因为借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会使我们的作品更生动。
篇5
《课程方案》培养目标指导下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关于“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部《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将其理解为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结合当前社会状况,音乐本科专业应当使学生具备尽可能多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实际情况。所谓“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实际上就是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当然这里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广义性和普遍性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音乐“家教”,也应当是“复合型”的“高素质”教育者,这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存,也关乎国民音乐素质教育的质量。当然,“复合型人才”的提法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知识面广,知识的融合度要高,在学科知识、专业技能、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复合,深度和广度的复合。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我系根据《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提出的基本要求(即“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其中公共课程约720学时;专业课程为1900--2100学时,按110--115学分安排”),分设了四类课程:音乐学必修、音乐学选修、公共必修、跨专业选修。其中,前两类是指音乐学科的相关课程,后两类是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不仅学习专业技能,也能熟知专业理论,不仅通晓音乐学科,也能粗通其他学科。以此实现《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
《课程方案》没有明确“跨专业课程”的设置,这方面,我系充分发挥了长治学院做为综合性师范高校的优势,结合教育部对于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要求,同时根据音乐专业的需求,积极与相关专业教师沟通,从而开设了一系列的跨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中外美术简史与名作赏析、电影电视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朗诵与正音、戏剧名作鉴赏、舞蹈名作鉴赏、现代教育理论、中外教育史、汉语方言、中国文化简史、外国文化简史、中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简史、中外文学名著导读、音乐专业外语文献选读、自然科学发展简史、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大学语文等,这些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将来的教学与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这样的做法,必然带来与《课程方案》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尤其是学时和学分上的出入:
从课程设置结构比例来看:总学时2537学时,比《课程方案》要求的最低限度2600学时还要少63个学时;而相关的公共课程1048(808+240)学时又明显高于《课程方案》要求的720学时。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首先,总课时的减,少除了长治学院对各系整体规划要求的原因以外,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时间。笔者认为,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任何一位音乐学生,都必须以实践做为基础,而这种实践不仅仅是在于课堂演唱(奏),更应该是舞台、实地教学的实践,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方面进行了加强,详见后述。
第二,以上四类课程设置与《课程方案》提出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地方和学校课程)”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跨专业课程在《课程方案》被列在“专业课程”>“选修课”>“任选课”>“美育、教育和文史哲、文理渗透类课程”类下(约216学时)。笔者认为:此类课程不是音乐学的专业课程,而是跨学科性质的公共课程,所以应当划归“公共课程”类下,与“公共必修”同级。这个看似无关宏旨的问题,实际上是对于学科概念、内容,以及“复合型”、“高素质”概念如何认识的问题。做为一个音乐教育者,多元视角尤为重要,将“跨专业”提升到与专业课同级的高度,是强调人文素养、强调多元视角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力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比《课程方案》216学时,跨专业240学时也明显高出不少,这同样是出于对学生多元视野培养层面的考虑。而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影响到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反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可以触类旁通。尤其是在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和理解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就毕业生论文来看,写作能力和研究角度也有了极大的拓展,这与公共课程的增加是有很大关系的。
《课程方案》对“培养规格”的要求中,强调培养的学生应当是:“系统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恰恰是在音乐本专业上强调甚多。而在“较高的文化素养”方面关注不够,这种长期的“不够”,也使得学生难以更进一步地具备“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由此,“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强调,是十分必要和紧要的。
《课程方案》“实践环节”实施应结合社会需求
“综合实践能力”是一名音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应用的最重要的能力。因此,《课程方案》除了对课程设置加以细化之外,还专列“实践环节”以强调其重要性。具体为:社会实践(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实践(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艺术实践(6周,第二至七学期集中进行,第七学期安排1周时间作毕业汇报);科研实践(论文写作及答辩,4周)。其中,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科研实践,都应当以艺术实践为根本,毕竟音乐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只有专业技能上过硬,才有可能谈得上其他的实践,否则都只能是或为空谈,或流于形式。而强
调艺术实践,培养技能技艺,又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当前,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是近年来提得比较多的一种理念,关键点是,不能将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演唱(奏),等同于舞台上的演唱(奏)实践。所以,我们提倡学生课堂学习与舞台汇报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而舞台表演也有差别,在学校音乐厅的汇报演出。还不能等同于诸如下乡、比赛、庆典等场合的文艺演出,二者对于表演者而言,区别在于心理状态――这对于表演者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点,观众的欣赏口味、评判体系,不同性质演出对于演员的不同要求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演员的现场表现。因此,我们不仅仅是组织校园内部的舞台汇报,还组织多种性质的音乐演出活动。例如,参加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开幕式文艺盛典(2007)、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录制(2008、2009)、文化部“唱响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共贺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文艺盛典演出(2009)等,做为地方院校,这种机会并不常有,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学生们在国内知名导演、专家的亲自指导下,从根本上提高了师生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为学生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的这种做法还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实践,也不是单纯为艺术实践而实践。笔者认为,《课程方案》中提到的四种实践应当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补充的。因此,在强调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环节上,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充分考虑和观照社会需求。自2008年3月开始,我系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中小学实地调查基础音乐教学现状,了解其实际需要及对我们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邀请中小学校长和音乐教师座谈。共同分析和研讨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文化活动;同时,长期关注各种用人单位、用人渠道的用人动向等等。以这些做为重要参考,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计划,并在恰当的时机,强化或侧重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从而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以及更长远的就业发展机会。
既然《课程方案》注意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那么基于这一层面的考虑,在教学目标上,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体现。音乐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既有的技巧、知识,又要敢于创新,敢于创造。《课程方案》实施以来,我系每个学期定期举行学生汇报演出,鼓励学生演唱(奏)原创作品,哪怕是一首普通短小的歌曲,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从建立自信开始,转而成为兴趣化的关注,进而系统化地学习创作,从而增强了能动性。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论在专业,还是在音乐理论课程、公共课程的学习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很多学生自发地写了心得体会,还有些学生根据当地曲艺、戏曲、器乐曲进行改编,这些都令我们教师颇感欣慰。
依托“非遗”保护项目拓展教学空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课程方案》也非常明确地强调了这一点,在“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中一级分类(选修课一级)中专设“地方和学校课程”,规定以“约180学时,10学分”为参照系,“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课程”。内容包括“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少数民族乐器、民间音乐采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等”。
长治学院地处山西东南部地区,这里有大量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不仅有上党八音会、上党梆子、上党落子、潞安鼓书、襄垣鼓书、沁州三弦书、襄垣秧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国家级传承人,还有迎神赛社、庙会等多种民俗活动;不仅有大量神话传说,还有大量文物古迹。这些为我们的“地方和学校课程”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教学资源。
由此,我们增设了晋东南说唱音乐赏析、上党戏曲剧种名段赏析、上党八音会以及民间音乐采风等具有晋东南地方特色的课程,并根据课程需要编写了《上党地区传统音乐概论》(晋东南地区,古称“上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整理拓展出《资料汇编》和“系列丛书”。同时,根据本科设置特点,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依托论文写作课程,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考察;同时,将当地知名艺人请人校园做专题讲座,并教授学生唱(奏)民间音乐。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使教学空间获得了极大的拓展。
这种做法有两个突出的优点:第一,使学生感知并热爱传统,学习并传承传统;第二,学生以此为契机,可以采集汇报演出的创作素材,也可选择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而由此带来的深层影响是,使学生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过程,锻炼了“科研”思维,从而真正具备《课程方案》培养目标所讲的“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实施的几点建议
1,建议教育部每年对各试点学校下达明确的指导性文件,确定每年工作的任务与目标;同时,必须考虑到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巨大差异,制订相应的指标,对各个区域的试点单位进行教学量化考核。
2,教育部体卫艺司应当将各试点学校开发的地方特色课程教材统一审核后纳入国家统编教材范围。
3,建议各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组织本省试点学校向下发展自己的中小学教学试验基地,真正意义上推广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研改,将试点的各项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
篇6
论文摘要: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设计领域中传统与现代有着密切关系,充分运用传统民族元素于现代设计之中,是创造中国特色设计的关键。在本门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充分把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特色,发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的方式、过程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做了全面改革。基本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个性培养和创意性思维的形成的教育方式,以用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来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教育。
广西大学教学改革实施已经~段时间了,作为参加教学改革的教师,对实施改革性教学还是有了一点经验和体会,希望通过汇报和交流,达到学习、沟通和资源共享的目的。由于专业原因,对艺术设计类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个人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本来艺术设计专业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学生本身就是专业人才,也是思维和技法的拥有者和主导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范围和深度就可以更大,更深,也可以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的、强调独到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创意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上产生更有价值的成就。
在这里我从三个方面,不同的角度把这门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结果分别作了改革和汇报。其目的是想引发对艺术设计这一特殊专业的学习和教育的方式与同行进行一次交流和互动,希望从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建议和意见,也希望能够推陈出新,打破常规,用大胆的尝试和独特的方式对待特殊专业的教学,以求取得更多的收获,在未来的教学当中应用、完善和发展。
一、本门专业课程的课程介绍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当今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出现不和谐的发展,从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出现冲突的矛盾关系.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与世界的全球~体化的模式与各国、各民族文化特色上的冲突。但从另~个角度去看,两者又是唇齿相依的,没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支撑,设计是没有个性和生命的,更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风格。因此,如何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延续“传统继承发展派”的艺术设计风格,也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作为未来设计师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熟练掌握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脉络,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去感动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又要不违背全球一体化的时展大背景。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正是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明确定位。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5000年的文化历史厚重的基础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无尽的文化艺术题材和元素。怎样使现代设计更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更具有历史内涵和民族特性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学术课题。本课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解析及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积对话,充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和理念,进一步阐明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诠释了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和意义,为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弘扬和运用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结合方式。
(二)本门课程教学的内容简介
《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是在了解和掌握了中西方传统文化艺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变革和应用三个过程,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有生命的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当中,使现代设计在良好的视觉艺术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加文化底蕴和内在品质,从而在使中国设计能有机会世界设计大舞台上脱颖而出,形成具有较强民族特性和艺术个性的设计风格,更适合现代艺术设计的潮流风范。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本章主要是阐述了中国传统图形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中国国画为例,中国传统国画之中的创作六法之首一气韵生动!气韵:抓住事物表达的精神内涵,形态准确,体现出精神气质,形与神之间的关系,气韵的感受。意象造型:不似之似,精神之象,既表现事物的表象,又再现事物的内质。动静虚实;和平有度,和凿自然。东方;和谐完美,国画中自不是空,而是体现船在白纸上,白是水。在疏密关系上强调;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传统艺术中线的艺术,平面化、装饰化、程式化、均衡、简化。这些中国传统线条的气质和个性是必须要理解和把握的,并在将来的设计中予以渗透和应用。
2.中国传统图案
本章内容是中国传统图案的基本特征:特殊的美术式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赖性很强”。中国传统图案的内容包括:正面肯定的吉祥图案,吉者一福善之事。祥者一嘉庆之征。表示赞美和颂扬的图案。六合“东西南北加上天地统称六合”。它们的构成法则足以文字为基础,用文字做为装饰元索构成图案。这些图案的内涵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图案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应该掌握和理解的。
3.现代视觉艺术对传统图形的继承
本章以中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考的立足点为基础:直接把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为出发点,首先是举例说明了西方艺术设汁的思考方式.用右脑画素描,用右脑思维方法。反画法、意念思维的表现等等。其次是设计艺术表现出的生命感,设计的个性一不一样的东西,造型一表意,观念一创意的体现。同时理解形态美的概念。西方对传统结构的剖析,光、形、结构、轮廓、体积、质感。固有色、透视、成功的艺术家更强调某一点。但结构更为重要,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必须充分理解形态美的本质~结构为本。通过了解以上的相关知识后,掌握国内外设计师怎样将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
4.现代艺术设计的观念
现代艺术设计方法观念。观察与表现:对艺术创造能力的自我开发。模仿与创造: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功能至上:美观、经济、结构合理、运输储存方便。设计是生活的艺术:生活的概念,设计来源于生活,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设计艺术家的基本能力:造型能力。跟一观察与分析,手一表现与技艺,脑一思考与想象,心—创造爱与情感。审美判断能力,敏锐的感受,对美的认知。观察的能力,感受生活,了解自然,学习自然。有了表现的激情,观察就会深入。就会生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因素—情感、思想、想象、灵感。通过一系列学习和理解,最终做到把握好视觉秩序,形式与思想的相互作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现代设计观念的形成过程,设计创意思维的形成过程
5.形的分析
形一思想、愿望的传递。艺术设计中形的类别和表现形式:有机形,动物,植物的生长形态一有弹性,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具有一种发展性,完形心里。几何形,具有理性的明快。机械形,冷漠感、缺少人性、工业机械美、力量感。自在形,手绘的自由形,个性的自由,偶发性,自然、生动、出人意料的新奇感,过程的美。象征的形,形式、意味的统一。设计是人类在造物过程中造型构想的表现形式,是生活的艺术。设计的象包括衣食住行,包罗万象。同时,也反应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构成一个时代、地域的生活样式。从传统的艺术形态当找到形的特性和表现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运用。
6.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案例分析
重点列举三大重点案例,从中得到较大启发和思维拓展。中国历代艺术作品分析鉴赏,国外艺术作品赏析及设计作品赏析与中国现代设计的联姻和发展。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欣赏解析,透彻掌握设计案例的特点并加以吸收应用。
二、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和过程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个体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
了解了本门课程的大体脉络和具体内容后。我们可以根据本课程的具体情况拟定教学方案了。由于本门课程涉及较多较宽的知识面,有一定的文化深度要求。因此在教学上要结合学生个人情况采取了分类、分别小范围、独立教学的方式。在初步的理论讲授结束后。首先在班上重点选择几个不同文化底蕴、比较有代表性的的同学。结合其综合素质的考虑,以其为主体,让他们完全自主的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出发思考并阐述对中西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看法,同时拟定一个议题,此议题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展开对未来自己现代设计的一个构思和展望,然后以此议题为中心辐射出去,在相同层次和有共同认识的同学中展开联合讨论和研究,最终组合成一个有机团队。此团队完全由同层次类别及对此议题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学生组成。这种由学生找学生的方式,在共同感兴趣的课程议题的前提下,充分保证了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完全参与性,同时也对最终的学习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对传统和现解和看法的不同,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的观点和议题将是广泛和具代表性的,当议题形成同类学生取得共识之后,由老师出面指定针对每一个同学的综合情况确定其在此议题中充当的角色和工作范围。比如有学生对中国传统书法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有学生对西方传统古典绘画有强烈兴趣,则可以将其准确的定位于在课题议题中的位置和未来主攻方向。这样就可以充分的用其所长,再以其兴趣为引导使其在课程议题中看到自身的价值的同时发挥所有的想象力和潜能,为教师下一步实施教学和推进课程进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可以轻松自如的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专业高度而因材施教,这样就完全符合了艺术设计课程对学生个人能力和个性创意思维培养的教学宗旨。
(二)教学过程的改革——学生全程发挥,尽显个人风采,教师引领方向、画龙点睛
在进一步的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教学的逐步推进,在把中西方传统文化艺术脉络和特征分割细化、分散整理落实到不同学生个体之后.教师此刻可以逐步将学生逐个引入到几个不同的中心议题上来,也就是最初不同深度层次的学生们自己拟定的课程议题。此时教师必须起到一个集中、汇总、推陈出新的重要作用。相当于每个学生在努力的走着自己的路,各自都是平行的行走着,老师现在要在每条路上放置一盏灯,让他们看见灯光后顺着灯光方向并用自己的方法走到一个新地点。在每个学生提出自己新的设计观念或创意之前,教师必须把每个课题组对中西方传统文化艺术特征和前期基础性的知识做一次彻底的总结和评论,当然这个总结的前提也是在每个同学根据个人所长阐述了自己对传统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未来设计中自已会怎样去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就没有意义,也就是在以学生的观念和看法为前提下的总结性概括。期间还必须与学生进行多次的讨论、研究和互动。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和潜力,这点对于未来学生提出和形成自我个性的创意观念和设计风格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撑船的舵手,不管有多大的风浪,航线有多宽广、多少条。永远保持着船的最短行程和正确的航向。至于船上的水手们。完全可以让他们自由的选择干活和生活的方式。正是基于对中西方传统文化艺术认识的巨大差异和广博的范围,才能使得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大小和知识储备的优劣从各自不同的方向去选择和追求自己想学到和得到的东西。也才更全面的体现出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此门课程在教学上的必要性。
当然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最实用的知识、思维创意的方法和动手制作技法,这也是设计教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根本目的。因此在学生众多的观念和看法及思维面前,要求老师也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和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是最终要把学生引导到思维和创意上来,这也才是教学的最后目标。基于此目的。在最后的辩论中,每一个同学都将会提出自己的创意构思和个性想法。然后以此为基础去设计属于自己那一部分的作品,最终的作业完成形式将是以中西方传统文化艺术为创意基础,提取诸多不同传统设计元素之后,综合形成的一个系列套装设计。而在这个套装设计的诸多设计项目中,既有每个学生各自的单体设计案例元素,同时又有以不同层次的小组为单位的团体设计项目,这样就达到了既锻炼个体和又考核团队合作思维、讲究配合,为目标的团体创意精神的学习目的.为将来在社会工作中既保持个性风格又讲求团队合作的设计师工作模式的习惯形成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就达到了完成此门专业基础课程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成绩及评定上的教学改革——注重整体表现,全面综合评定,做到准确考核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门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
通过这样一种考核方式。我们可以真正的让学生理解艺术设计教学的关键所在,培养的目标是什么,也进一步说明了设计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它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思维创造的表现,而不是仅仅用一张画面就能说明问题的。
篇7
论文关键词:情诗,艾略特,独特
自问世以来,艾略特的诗歌被公认为是晦涩难懂的,但是这种晦涩的成因并不仅仅是诗歌语言本身造成的,亦与西方现代社会社会文化传承的隔膜不无关系。诗人认为现代社会有别于传统社会的规矩方圆,而是纷繁多变,不可捉摸的,所以当代诗歌晦涩难懂也是理所当然的,他还认为文学传统对使人有极大地影响,诗人的博学多才制约了他的创作方法。因此,在艾略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复杂的典故和华丽的语言。
总会有时间,总会有时间
装一幅面容去见你要见的脸,
总会有时间去暗杀和创新
在这一段的九行诗歌中,普鲁弗洛克把《致羞怯的情人》与《圣经》中的“世上万物皆有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雄辩术式的华丽语言的包装,展示了普鲁弗洛克的语言才华和文秀修养,遣词造句上的成就感也让他借以找到暂时可以逃避现实,继续拖延的耐心。
艾略特提出著名的了“客观对应物”的概念,他的这一概念绝非空头理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把这一理论深入到了诗歌创作的实践中。为了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无力感,作者用了“黄昏”“麻醉的病人”“黄色的雾”“黄色的烟”来共同传递的正是一种昏晕、庸怠、停滞的感受。主人公所处环境的颓废和凝滞,以及普鲁弗洛克本人的无力,在这些客观场景和意象中同时得到了表现期刊网。艾略特笔下的“客观对应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它们的出人意料、不同寻常和新奇。无论是表现自我虚弱时的“我在被公式化时,狼狈地趴伏在一只别针上,/我被别针别住,在墙上挣扎”的自嘲, 还是既是讲述者又同时是观察者的普鲁弗洛克注视着“屋里的妇女们来来去去/谈论着米开朗琪罗”,艾略特笔下的意象都令人惊异的笔调展现出普鲁弗洛克压抑与无聊。
当普鲁弗洛克狼狈地“被公式化”的时候,艾略特却从生活中发掘出更强有力的声音艾略特,在讲述在普鲁弗洛克的“重大问题”时,普鲁弗洛克作为纯粹的他者看到出入文化沙龙的时髦女性们谈论文艺,他没有像传统上那些渴求爱情的求爱者那样,视恋人的爱情为解决自己感情危机的甘露,而是审视着这些时髦漂亮高谈阔论者的空虚的精神世界,虽然普鲁弗洛克内心渴望柔情,但是那些能够在文化沙龙里谈论米开朗基罗的女人们并没有令他无限向往,普鲁弗洛克似乎并不急于用语言去打动情人的芳心,他犹豫,徘徊,反复自言自语般地叨念 “你有时间我也有时间,还有时间犹疑一百遍”,“熟悉了那些黄昏,早晨,下午,/我曾用咖啡勺衡量过我的生活;/我从远远那房间的音乐掩盖下面/熟悉了那些微弱下去的人声逐渐消失./因此我该怎样大胆行动?”繁华都市的的娱乐消遣在在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就像他看待那些时髦女性出入沙龙一样,等同于“用咖啡勺衡量过我的生活” 这种看似极端无聊的举动,绝妙的反映了普鲁弗洛克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的深深厌恶和抵触。在人群散去的寂寥中,普鲁弗洛克更加彷徨“因此我该怎样大胆行动?”,就这样普鲁弗洛克在“反思他人”与“反恩自我”之间来回游走。
艾略特认为,不管浪漫主义在生活中的价值如何,在艺术中,没有它的位置。所以,我们看到的“情歌”,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充满激情和哀怨的感情流露,而是充满了自嘲和奚落,甚至是白日梦。
我看见我的头(有点秃了)
用盘子端进来。
此处普鲁弗洛克把想象成了《圣经》中的先知约翰,而这样梦呓般的言语本身就显得荒谬可笑。普鲁弗洛克不是充满浪漫幻想和柔情蜜意的求爱者,也不是哈姆雷特式的英雄,他嘲笑自己“他的变得多么稀!”“他的胳膊多么的细!”,把自己从一个情人的浪漫色彩在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略带喜剧色彩的人物。
参考文献
[1]艾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王恩表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杜.1989年版,6-7页.
[2]艾略特:《T.S.艾略特诗选》,紫芹选编,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
[3]刘燕:《艾略特》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4]张剑:T.S.艾略特:诗歌和戏剧的解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年版.
[5]王佐良,李赋宁,周珏良,刘承沛:英国文学名著选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篇8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育价值;模式;方法
一、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
英美文学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英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英美文学也是一束光芒,照亮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路途。英美文学课作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的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开设本教程的目的是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使学生掌握英语文学和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首先,文学是语言的精髓,文学欣赏会直接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在经过基础的语言教学之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无疑是学习外语的一个系统有效途径和必要阶段。文学阅读能使语言学习有质的飞跃。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时展的主旋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英美文学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学科的优势,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平台。
我国传统的英美文学课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法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复杂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考,而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智慧、感情、经验、原创力、想象力、生命思想以及审美意识,都在这刻板、僵化的模式教学中渐渐丧失,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和损害。另外,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多,作家的风格也纷繁多样,再加上课时少,其结果可想而知。经过一两年的学习,学生只能记住课堂上讨论过的作家名字、作品梗概,但整体印象只是模糊一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教学中这种“灌注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美文学课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门课,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二、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一)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思维为了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形式,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堂专题讨论,针对某一作家的某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发散式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和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教学课堂中来。作为活动的文学涉及作家、作品、读者和作品反映的世界四个要素,它不仅仅是语言艺术的形式,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讲,它是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浓缩。而文学作品则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记录。作为读者的学生只有把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投入到作品里面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才能达到对作品的真正理解,实现对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意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理性的抽象与概括,搞统一理解模式和死记硬背。这样,在使学生切身感受语言大师们的语言艺术、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从文学作品中认识社会、体验人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讲授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我们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方法,分析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差异。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获得的对作品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有效渗透现代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水平学习英美文学,了解西方文化,实际上不仅仅要了解西方的文学艺术、礼仪习俗,更要了解西方的心灵史和思想史。因此,我们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具体文本分析,把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有机地渗透进去,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的精髓和要旨,并指导他们自己加以运用。我们知道,要深入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就必须了解一些西方哲学理论和心理学观点。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意识分层,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研究是社会历史研究方法,注重的是人物分析、主题分析,而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的文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读者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认知方式,读者可以利用诸如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解读作品。多元的西方文化及其流派体现了西方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学术界的思辨传统,尽管这些流派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弱点,有的流派甚至走向极端,但是对它们的了解和掌握既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使我们对文学的掌握和讲授获得更多的张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毫无疑问,在英美文学中运用文论教学可以教会学生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文学的鉴赏方法。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通过借鉴不同的文艺批评理论,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某个作家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与研究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这也正是文学教学的目的所在。不同理论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来赏析同一部作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会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验中收获快乐,获得启迪,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读完整的作品。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学生才能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阅读文学作品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学生才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2·讲欣赏作品的方法。在传统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百科全书光盘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因此,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3·写读书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只是闭卷考试,还包含撰写小论文。按照上述思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既是英语语言文学课,也是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既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又有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教学过程,将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
意志,养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参考文献:
[1]Brooker,PeterandWiddowson,Petered.[M]·APracti-calReaderinContemporaryLiteraryTheoryU.s.:Pren-ticeHall/HarvesterWheatshea,f1996·
[2]Fish,StanleyE.[M]·IsThereaTextinthisClass?TheAuthorityofInterpretiveCommunities.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0·
[3]Gadamer,Hans-George.[M]·ThruthandMethod.London:SheedandWard,1975·
[4]Harding,D.W.[M]//“PsychologicalPrecessintheReadingofFiction”BritishJournalofAesthetics2(April1962)·
[5]Holub,RobertC.[M]·ReceptionTheory:ACriticalIntroduction.LondonandNewYork:Methuen,1984·
[6]Mailloux,StevenJ.[M]//“LearningtoRead:InterpretationandReaderResponseCriticism”StudiesintheLiteraryImagination?(Spring1979)·
篇9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篇10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