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经验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学习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学习经验

篇1

[关键词]学生经验;经验前测;问卷分析;初中物理

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从经验前测入手,通过问卷与分析,更好地把握学生经验,提出教学优化建议,从而实现精准教学。

一、把握学生经验,指向精准施教

(一)有效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经验

学生开始初中物理学习时,他们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的知识经验进入课堂的。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并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经验起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采用教学策略,对学生已有正向经验进行有效唤醒和激活,并进一步强化、拓展和提升;对经验缺失的内容应重视依托物理原型,提供丰富的事实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成长经验;对于学生原有的错误经验则更应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富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让学生在亲历体验后,在反思与讨论中自省自悟,实现经验的改造。因此,有效的物理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经验起点的基础之上。

(二)初中物理的经验起点主要是小学科学

初中生物理学习的经验起点除生活经验外,系统的知识经验主要来自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以物理为主,且对初中物理“声、光、热、力、电、磁”六大版块均有涉及,教材设计了较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物理学习经验。但长期以来,乡村小学科学课程一直不被重视,科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科学课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果缺少有效评估;教研活动和教学指导相对比较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普遍不重视……这些都是造成长期以来乡村小学科学教育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因素。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已由原来的三年级起始变为从一年级起始,教材共有十二册;小学科学在五年级进行全区统测调研,从教学评价改革入手,以“指挥棒”的形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我们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利条件。

(三)通过经验前测把握物理学习经验起点

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开始初中物理学习之前,究竟已经具备了哪些物理方面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哪些是正确的经验?哪些是错误的经验?还有哪些方面根本没有经验呢?学生的经验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为此,我们课题组选择在初一学生开始物理学习前,以问卷的形式对物理学习的经验起点进行前测,同时对初中物理教师也进行相应问卷,了解教师对学生经验的把握情况。最后,是对学生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把握学生经验的现状与特点,为实现基于学生经验的精准教学提供教学参考和建议;同时对教师与学生两种问卷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一方面可以真实地了解教师把握学生经验的现状,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参考与支持。

二、编制师生问卷,实施网络调研

(一)问卷编制与实施

课题组编制的初中生物理学习经验前测问卷全部采用单选题的形式,以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内容为命题点,以物理现象、实践操作或观点认识为载体,了解学生的经验起点。团队研究了小学科学教材与课标,经验前测问卷共62道选择题,涉及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的“声、光、热、力、电、磁”全部六大知识模块。2020年11月,课题组选择本区域七所公办初中的初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借助信息技术课堂进行问卷,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741份,实施了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可靠资料。课题组同时对教师把握学生经验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请一线物理教师预测初一学生未学习物理时每一题的答题情况,将预测结果与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了解教师对学生物理学习经验起点的把握情况,共回收本区域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师问卷101份。

(二)问卷回收与统计

课题组借助信息化研究工具“问卷星”软件,基本实现了后期数据的汇总与统计分析自动化和信息化,所有题目的选项分析全部由系统自动同步生成,每题可分区域、学校、性别、选项进行统计与分析,所有图表均自动同步生成,避免了人工统计的烦琐和错误,大大提高了实证研究的工作效率,大家也由此体会到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分析问卷结果,提出教学建议

(一)学生经验前测的问卷分析

课题组设计的学生经验前测问卷主要侧重于了解初一学生对将要开始的物理学习有了哪些经验储备,他们对与初中物理“声、光、力、热、电、磁”六大方面有哪些正向经验,哪些负向经验,哪些方面还没有经验,问卷的试题主要以学生身边的事实情境为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调查。例如,在光学部分有这样一个选择题很能说明问题。按照物理教师的想象,照镜子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学生肯定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在101位初中物理教师的问卷反馈中,超过70%(选A和B的总数)的教师认为:至少有一半学生不学物理也能答对本题(如表1所示)。分之一,超过半数的同学都选了选项B。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初中物理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学生经验的预估与事实的差异,正说明了把握学生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引发了我们对问卷结果的认真分析和对学生经验的深入思考。通过对整个问卷62道单选题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有了以下发现和结论。1.经验前测表明,学生经验有三大特点。学生都是带着各自的经验开始学习的,学生的许多经验对物理学习有正向作用,但同时也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学生经验仅是具体化和事实化的现象,缺少抽象化和概念化;二是学生经验是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往往只是对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缺少系统化和完整化;三是学生经验缺少逻辑性和科学性,往往凭直觉作出判断,缺少理性思维与分析归纳。上面小丑照镜子题目,有58.47%的学生都错选了B,就是因为学生平时照镜子时,镜子一般都是竖直放置的,因此学生平时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也是竖直的,学生仅仅记住了平时照竖直镜子的事实,并没有抽象化、概念化地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因此,当情境发生变化时(镜子倾斜),学生无法凭经验和直觉正确分析问题,错误也就在所难免。2.教师对学生经验的把握呈现明显不足。尽管教师都知道要尽可能把握学生的经验起点,但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都存在较严重的把握不足现象。在问卷的全部试题中,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题教师的预判和学生的问卷结果存在明显不符。如,表1中有超过70%(选A和B的总数)的教师认为:至少有一半学生不学物理也能答对本题,则是教师对学生经验的判断过于乐观;同时,也有很多题目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经验的判断过于谨慎和悲观。尤其是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对学生经验把握不足的情况更为普遍。

(二)基于学生经验的物理教学建议

1.原型启发,激活经验,变式跟进,生长经验。初中物理教学要寻找能建构概念、发现规律的最佳实例,精心设计“原型活动”。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研究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学生经验,把握经验起点,精心设计原型活动。对小学科学课已做过的探究活动和实验,最好不要简单复制,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要寻求“有疑、有趣”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正向经验,补充学生的缺失经验。同时要重视基于原型的变式,只有在变式中才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把握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实现经验的生长,有效达成教学目标。2.三问三探,反思经验,思辨悟理,改造经验。初中物理教学要关注课堂思维的发展,要在“疑问、反问、追问”中层层深入,在“一探究竟、再探求证、三探求真”中逐步领悟,实现“三问三探,反思经验,基于经验,思辨悟理”的悟中学。特别要把握学生的错误经验,对原有的错误经验,要通过问题引领,设计层层递进,逐步进阶的探究活动,在反思、辨析、质疑、求真的思辨型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自省自悟,改造经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3.回归实践,运用经验,解决问题。初中物理教学要关注学以致用环节,体现“知行合一”。经验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知识和技能的习得都必须基于一定的实践和原型,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掌握的概念和规律,还必须回归实践,适时运用,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其掌握情况,更能在运用中深化理解,拓展深化,实现升华。通过初中物理教学的经验前测,使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经验的特点与现状,为更好地把握学生经验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如何研究学生经验提供了实践样例,在汇总并分析问卷结果的基础上,课题组还就初中物理六大知识模块提出了“基于学生经验,实施精准教学”的系列化教学建议,既为我们团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支持,也为一线物理教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白孝忠,盛建国.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互动式经验前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4):70-73.

[2]蔡峰黎.基于经验前测的初中物理典型光学前概念的引导策略[J].新智慧,2020(16):80-81.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图.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情境教学;物理教学;重要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35-02

一、情境教学

1.情境教学。人对人实施的情感与认知交织在一起的教育活动可称为教学,新教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和谐发展的学科教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同时倡导了民主、平等对话和交往过程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已经把情境教学放在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这就意味着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学生情感。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所以,要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而达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提高的同时,形成情感、意志以及人生观,达到全面发展。人类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情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表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可见,情境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以物理教学为例,具体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的同时,积极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渗透与激励。

2.自身发展为要求的情境教学。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实施的带有情感色彩的真正教学可称为情境教学,是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过程,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同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资源匮乏、情感沟通的时间不足,还有路径不畅通和方法单一等问题的限制,导致发展情感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与方法,物理教学是物理科学文化、沟通教育理论和物理教学实践的传承,并遵循着融会物理教学经验为目标以及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中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方法。因此,物理教学方法为拓展情感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帮助,为人们的学习带来了益处,拓展了人们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满足了有效的情境教学的自身发展要求,更好地使情境教学融入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可见,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3.国内外情感教学应用的研究。西方教学应用情感因素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乐学”的思想中,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所提出的对德、智、体和谐发展的重视的思想以及亚里士多德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教学观点都体现了“乐学”的思想,因此为情感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性基础。还有其他的理论学者也一一叙述过“乐学”的思想,因此可见,早在古代,情感教学的萌芽就已经出现了,同时受到了众多学派以及学者的重视,但由于零散的思想没有建成理论体系,导致了情绪教学没有得到广泛的实践与应用。

我国作为文明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许多教育家们遗留下了教育思想。这些智慧当中,就有情境教学的思想。早期治学的“知学、好学、乐学”被孔子分为了三个层次,并把主张情感的“乐学”放在了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理想境界,这使情感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情感教学从古展至今,逐渐地深入了教学理论的思想之中。

二、物理教学与情境教学

物理教学是融入了物理科学的文化、实践、理论等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教学。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成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问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情境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作了具体研究。

1.调查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现状与结果分析。为了初步了解情感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问题,曾以访谈的形式对教师以及学生做了调查情况,教师在课堂中怎样充分发挥积极情感作用以及如何实施情感教学成了部分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经过调查,情境教学并没有很好地深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情境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等,还有教师认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作用,因此,教师们对情感教学对学生的作用看法各有不同,但是都对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持有肯定和赞成的态度。由此可见,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们在物理教学中,对应用情感教学的运用及实践,不停的摸索与研究,发现运用的领域和关注点大致相同,没有太大的显著性差异。不过,情境教学的实施相对困难,由于情境教学的手段单一或者沟通时间不足以及内容匮乏的情况下,导致情境教学不能更好地应用到物理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而大部分学生们则认为教师进行情境教学是必要的,只有微乎其微的学生不在乎情境教学的采用方法,由此可见,学生们对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很感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很少,因此建议教师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提高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情感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正在改变,对于过于注重认知而轻情感的想法也开始改变,但由于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所以导致该方法不能更好地应用到教学手段中去。情感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教师们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新课改为情境教学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中学教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情境教学的应用并不乐观,由于学校及家长和相关教育部门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导致了情境教学不能更好地应用到初中教学的课堂中去,使教师们对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导致了重视度不高的现象。

3.实施情境教学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认为,情境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不仅增加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缓解了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气氛,缓解了师生间的关系等。可以看出,学生们普遍认同教师们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来增加学生们对学习的动力以及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形成,因此,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由于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兴趣,所以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使其得到自身全面的发展,同时可以有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学的意识及其特殊机制[J].教育研究,2009,(7).

篇4

一、通过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进行物理学习

通过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进行物理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来开展物理学习活动。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设计一个学习主题,主题的来源通常跟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如校园生活。积极的角色扮演要求教师设计一个积极的学习主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积极学习事件并扮演具备积极品质(自律、爱心互助、乐观、敢于挑战、善于分配时间、劳逸结合)的角色来完成一个主题的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扮演积极角色进行物理学习的具体方法是要求教师首先设计一个跟物理相关的主题,设计过程中将兴趣、好奇心、乐观、愉悦体验等积极心理因素融合到其中。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分组也可),让学生在主题活动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进行主题的学习,通过扮演积极角色进行物理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将扮演角色的积极人格特征加以内化,从而习得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观的性格,而一个好的物理主题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使学生将学习视作一件跟自身经验相关的主动性活动而不是强迫性活动,从而最为有效地开发学习潜力,使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二、通过探索活动进行物理学习

心理学统计数据显示,在各种职业中职业探险人员患有心理障碍的几率最小,这是因为这些职业探险员具有冒险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乐观、喜欢制造挑战等积极人格特征,正是这些积极的人格特征使得职业探险员获得心理疾病免疫。同时,职业探险人员将困难视作挑战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克服追求完美带来的心理障碍。积极心理学认为完美主义导致抑郁、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因为完美主义者苛刻的要求使他们自身无意识地感到压力、回避困难,为避免失败完美主义者在解决问题时用最安全最老套的方法:当事情做得不够完美时,完美主义者常感到绝望和自责。物理知识的获得具有的未知、探究、接近自然等特征,这些和探险活动的特点类似。通过探索活动进行物理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困难视作探险和挑战的认知模式,使学生将物理学习视为接近自然、冒险、迎接挑战的学习方式。

三、利用爱心互利进行物理学习

爱心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是积极心理学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爱心包括三个方面:自爱、接受爱和传递爱。自爱是爱心的基础,自爱不是自私而是有益健康的自尊。当个体自爱时,爱就会散发出来:当不自爱时,个体就会无意识地寻找自爱。接受爱和传递爱同等的重要,这意味着个体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也有义务传递爱。心理调查显示,经常奉出自己的爱心、参与互助活动和公益活动的人比普通人的寿命更长,患有癌症的几率更小。为什么充满爱心的个体比普通个体更加健康?因为充满爱心和慈悲心的个体首先是自爱的,其在传递爱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感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自尊,从而强化了自爱。正是这种“自爱-传递爱-强化的自爱”的爱心循环,使得个体持续奉献自身的爱心,持续地体验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利用爱心互利进行物理学习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来呈现,最简单的形式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学习。利用爱心互利进行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学习活动结束后的交流与反思,比如传递爱心的同学有什么体验,接受爱心的同学又有什么样的体验,这种教学反思是达到高水平学习结果的有效手段,

四、利用冥想方式进行物理学习

冥想是关于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如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一句话上或是一个思维程序上。冥想是积极心理学中促进心理积极健康的重要手段。研究显示,每天从事半个小时冥想活动能够使得个体更加积极乐观、具有更强的幸福感、内心安宁;在进行冥想活动的过程中。左脑和右脑的活动量趋于平衡,同时释放出α脑波,而个体积极思维时脑电波的有序性显著提高而且集中在α波段,更证明了冥想和积极思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篇5

【摘 要】高中物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和抽象性,许多高中生一谈到物理就“头大”,成为了他们学习路上的一头拦路虎。而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如何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性,让高一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成为了所有高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对此,本文以初中教学为视角,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学科,但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尤其是对那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快便感觉力不从心,丧失了最初的学习热情,严重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许多高中生因为物理成绩提不上去而被迫选择学习文科,造成了许多人终生遗憾。因此,探讨提高初高中物理衔接性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无疑是最有效的驱动力。要想让学生顺利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做实验,调动他们的实验操作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下单独或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习题中的“小实验”任务,水平低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改装和实验优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并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惯性”讲解时,笔者用生鸡蛋进行惯性演示实验,当笔者将水杯上的硬纸片快速弹出时,学生们都揪着一颗心害怕鸡蛋随纸片一起飞出去,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那就是鸡蛋完好无损地落在了水杯中。这样一来,新现象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便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物理学习效率。此时,笔者在学生们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进而产生持续性的认知兴趣,并最终将这种兴趣内化为志趣,为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二、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特点,把握好两者的知识衔接点。初中物理内容主要涉及了热、 力、光、电和原五大科学知识点,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也涉及了这五大知识点。可以说,高中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与拓展,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是非常多的。

例如,初中的“力和运动”就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衔接点,高中物理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弹力、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力学知识。还有,初中物理“功与能”也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也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动能定理、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动量学知识。

知识点的补充与完善,使得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可以更加精准地解释和分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的全面把握,初中教师要明确许多初中物理概念是不严谨的,有些是错误的,所以要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在不加以研究的基础上便认为教材上的都是对的,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讲得全面,归纳得系统,学生学起来自然容易得多。但在高中学习中,知识点多,但学时短,典型题开放性强,教师因课时原因而无法进行全面讲解。这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物理解题与学习方法,并强化问题意识,培养物理思维。据调查显示,感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不适用,想要改进但又无从下手的学生大约有六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率。

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各种物理学习方法,为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创造良好条件。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非常关键,由于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仅仅靠课堂渗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设物理学习方法指导课,让学生充分掌握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极限法、对称法和图像法等,适合于不同类型题的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物理水平高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如此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与经验,为初高中物理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教师要从直观性教学激发初中生兴趣、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和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三方面入手,探寻出一条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绿色通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01)

[2]高亚飞.对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策略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3]张宏齐.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脱节”原因与“衔接”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4]甄会友.谈谈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中旬).2014(03)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障碍;成因对策

高中物理属于一门必修学科,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师细心的教导下,学生也很难轻松的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到学生的思维作用以及学习方法。要想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迅速提升物理学科的成绩,就要夯实基础,找对方法,开启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这样可以帮助即将步入高考战场的学生们排除一些学习障碍,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一、高中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的私生活经验所导致的思维障碍

物理学科的学习与很多现实生活都有联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同样时刻充斥着各种物理知识。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但是同时也带给了学生一种固定的思维障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敢于突破固有思维,不敢于创新。例如,生活实际的例子与物理学知识有相违背的地方,在学生的思维中,如果是静止的事物,在不经历外力作用时,就不失运动的。这种“生活常识”与物理学科中的运动静止观念不同。这种是对概念影响的片片面性,同时对生活事物观察也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说服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不相符合,从而对物理学习造成影响。

(二)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所造成的思维障碍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事物知识的理解力也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因为高一高二时期在学习成绩上有差异,在初中成绩上也有差异,所以从不同知识储备的角度来看,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物理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比较肤浅,也没有经过深刻的系统的实验学习,同时加上有些学生不良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及面对升学的压力,使很多学生陷入了不良的思维沼泽中,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形成各种学习障碍。学生要提升成绩,就需要对自己的学习习惯以及各方面的学习缺陷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才能找出问题的对策,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进入学习物理的新阶段。

(三)传统应试学习的影响

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在最开始阶段学生就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取得较高的学习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在这种思维和观念的影响下,物理学习开启了死记硬背模式,认为只要记熟一些公式就可以顺利地解决物理问题。当然,在初中简单的物理学习中这种方法也很凑效,但是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复习过程中,各种知识已经综合在一起,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这种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了,因此学生在这种应试学习的影响下形成了思维障碍。

二、解决高中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对策

(一)重视物理实验的学习,改变生活所导致的思维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也可以在生活中检验物理知识的准确性,但是若遇到相悖的情况,需要进行实验。学生要透彻的了解物理知识并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要通过具体实验获得。例如,在学习一个知识点以后,如果觉得对此知识点存在疑惑,那么就要及时的与老师沟通,和同学一同到实验室中,亲手做相关实验,参与到实践中去。实验的基础是理论的学习,所以必须夯实理论基础知识,这样才能顺利地打破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所带来的思维障碍,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还能够科学的面对物理知识和思维习惯。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促进思维多向性的发展

物理学科是一项思维能力十分突出的学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启自己的认知模式、思考模式,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消除一些基础性的差异所造成的思维障碍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特别是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例如对概念的理解,对公式的掌握等等,只有基础过关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为解决难题打下基础,同时扩展自己的思维,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争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以此来改变以往思维定式的状况。

(三)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对自己思维的影响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与高中有很大不同,不能运用初中的思维模式来应对高中的物理难题,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各种物理模拟习题都在考察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也在考察学生的思维导向力。因此学生要有意识的逐渐从这种死记硬背,套用公式的模式中走出来,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若遇到思维障碍,应该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在别人的帮助下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发散性思维,争取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更上一层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物理的学习中,思维障碍的成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和学习任务,不惧怕各种难题,从基础知识入手,并且逐渐的从实验学习中提升思维能力,以此在高考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袁春林.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解决思维的显性化尝试[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7):44

[2]杨波.巧类比妙替换――高中物理教学中等效思维的运用初探[J].大观周刊,2011(18):135

[3]刘奕江.试论高中物理教学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76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障碍;思维定式;知识系统

一、高一学习物理思维障碍的原因及特点

1.对知识结果的重视大于知识的形成过程

很多人接触到高一物理的学习内容后发现高中的物理知识要比初中的物理知识更加深刻,它不再停留于表面解释一般现象和总结规律,而是开始从微观、变化等角度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各种影响因素又会导致现象出现什么变化。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往往只需要记住结果和现象,不会深入了解形成原因,这一学习习惯导致我们在接触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后往往只注重物理知识的结论,轻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秀的学生理解能力强,往往能够比较顺利地理解本质,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对于理论和原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他们往往是靠死记硬背来记住书本上的知识点,这样十分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学的越多反而越迷惑。

2.没有及时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形成知识系统

尽管在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于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在学习新的复杂的知识时,往往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就很难建立其系统的知识结构,学习的热情也会逐渐下降。比如,一些同学在W习时,急于求成,在没有完全弄清楚定律含义的时候,不认真分析体会,没有将当前学习的知识和以往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就开始盲目地挑战难题,追求做题量,往往会适得其反。

3.学习中存在着畏难情绪

高中物理作为典型的理科类学科,它要求学生要较好的抽象思维、计算能力,这一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要稍高于其他学科。事实上,只要能够认真梳理知识点,弄清原理和理论,就能学好这一课程。但是实际中很多同学对物理学习存在着严重畏难情绪,在实验中不愿意动手,认为记住书中的结论即可,不爱主动思考,对于物理学习缺乏耐心,一旦出现难度较大的问题就无法应对,对于物理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应对高一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策略

1.积极克服非智力因素,不断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

诚然,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双重影响,但对高一物理这样的基础性课程而言,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是远大于智力因素的。

在进行高一物理学习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克服对物理问题的畏惧心理,才能够激活思维,建立起对这一学科学习的自信心,不断突破物理学习中的障碍。当然,值得注意是,我们不应该为了应付考试盲目地追求难题,很多难题的解决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系统流畅的知识体系,在未建立起相当程度的知识积累之前,盲目地挑战难题很容易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做法。

此外,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也很容易出现一些困惑,比如在学习电磁感应问题时,一些同学仍然有切割磁感线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思维定式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多积累生活经验,思考问题时更加开放,不要受以往知识的局限。

2.认真观察演示试验和参加动手试验,了解试验原理和过程

实验课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动手实践操作的好机会,实验课可以加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规律和强化记忆,对于其他科学知识的学习的能力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我们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安排的实验课,还可以在课后组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课外研究性实验,研究课本外的延伸内容,这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创新思维和巩固课本上的知识点大有帮助。

3.与老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高一刚开始接触物理比较抽象的内容,出现问题是难免的,但是如何解决问题决定了我们今后的物理学习效果。由于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同学具备的生活经验和以前的物理学习基础不同,在理解相同的问题时可能有的同学一点即通,而有的同学却难以理解。这个时候,我们不可将这种差异归结于智力因素,而是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寻找自己难以克服的障碍到底在哪里,才能够突破瓶颈有所收获。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不光能够解惑,同时也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鼓励和肯定。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刚接触更加抽象和系统的物理知识的高一时期,出现学习是正常的现象,同时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同学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障碍有所不同。为了克服障碍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反思和总结,改正以往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突破思维定式,才能够真正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向东,金美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元认知以促进自主学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篇8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物理活动中亲身体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体现探究的本质特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一是树立“天赋”潜能的理念,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业已具备的好奇心,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二是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学中要提供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 “产品制作”的完成,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亲历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物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产品制作”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当前物理教学偏离课程改革目标的现状,有利于师生素质、能力的共同提高.

一、物理学原理的“产品”概念

产品的一般概念是,农业或工业生产(加工)出来的,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物品

物理学原理的“产品”是,指导学生运用物理学原理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如利用浮与沉的条件制作“潜水艇”)或一个特定的“任务”(如测量热水冷却过程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陶冶情操,学会合作学习.

二、物理学原理“产品”的生成

1.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生成学习内容

针对教学某一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生成探究性学习内容.

例如,“比较材料的隔音效果”,通过活动体验噪声的防治方法,体验声音的传播;“温度的测量”,可以组织学生探究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物态变化”,可以组织学生“人工造雪”,在活动中体验物态变化规律;等等.

2.在研究性学习中生成学习内容

组织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有关的研究性学习.

例如,在讲“声的现象”时,让学生开展“噪声的传播与危害”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工地,确立“关于噪声的危害”、“ 关于噪声的防治”等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走访、调查,在课堂上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学习内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开发物理学原理的“产品制作”.

例如,引导学生利用杠杆原理,自制杆秤、天平;还可指导学生制作会跳舞的小人(声音具有能量)、能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滑动变阻器、简单的电路)、竖笛(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的长短关系);等等.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知识,达到“学进去”的效果.

三、在实施物理学原理的“产品制作”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实施物理学原理的“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就是“师傅带徒弟”,师傅在跟徒弟一起“干活”的过程中把要领告诉徒弟,其余的学习就可以放手交给徒弟了,当徒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会由师傅出面点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统筹全局、策划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在实施物理学原理的“产品制作”教学模式过程中,课堂的定位

篇9

关键词:分组实验;三维目标;整合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物理分组实验一方面能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培养自身对于物理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的兴趣。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三维目标教学法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物理实验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法也就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实际经验,对物理分组实验中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进一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一、初中物理三维目标教学法概述

初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是指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代表了学生学习的三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三维教学法的构建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建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具体来说,在物理学科中,三维目标教学法的基础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在经历过程与方法中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形成主动获取知识、乐于分享体验知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样教学目标的整合,将传统的“填鸭式”知识传授转化为学习性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和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中整合三维目标就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础,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学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石。因此,在分组实验中,要整合三维教学目标也需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初中物理课程中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零散,知识结构也比较庞杂,因此教学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会使整个课程缺失组织逻辑性,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在分组实验中,由于一个实验可能会涉及几个不同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这些知识点以科学、系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零散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自己发掘、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知识理论,而对于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适当讲解,借助实验演示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揭示其中的奥秘。以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为例,其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对物理学形成初步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如基本的长度和时间测量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其中一些知识性难点,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或讲述,在课程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整合,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鼓励学生独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分组实验中,三维教学目标在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能力。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先设定本次实验需要达成的目标,之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方案,并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试分析其中的原因等。通过实验使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实验的能力。通过学生彼此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这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和集体研究共同得出结论,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例如,在讲授“光的传播与反射”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集体进行小孔成像实验,小组中不同学生负责不同的流程,并集体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

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庞杂,涉及范围广,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但是如何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转化为更高层次的能力学习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过程与方法”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从掌握“知识与技能”中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自己的引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给予一定引导,让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能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形成对物理实验和学习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从实验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见,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是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分组实验中三维目标的整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重要。这也正是三维教学目标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整合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错误思维

一、导言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约有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不理想,要么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学科发展显著不平衡;要么是物理考试成绩呈较大起伏,甚至是较大幅度的下降。他们中的大部分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效果与动机的为什么会出现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加以剖析,并提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克服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的教学基本原则。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一是比较思维中的运用不当。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二是惯性思维定势引出的错误。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在平面镜中的:A.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斜与中看到你的大斜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三是不敢打破常规,不会运用逆向思维带来的错误。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C、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是具象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出现错误。具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五是理论与实际脱离带来造成的错误。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究其根源,第一,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第二,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第三,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

三、克服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错误或障碍对策

一是注意主体性。在进行针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的进行都必须以学生的物理学习的思维现状为基础,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制定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二是重视物理教育与思维训练统一。物理思维训练要求教知识和教思维的辩证统一,学知识和学思维的辩证统一,物理训练和思维训练的辩证统一。物理知识的教学与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思维训练要在物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中进行;同时,在思维训练中使受训者加速获取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能力。物理教育与思维训练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最后达到提高物理学科的学科能力和发展思维的双重目的。

三是训练量要适度。物理思维训练要遵循适度原则。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阶段(16~18岁,约为高中阶段)青少年思维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尤为突出,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是经验型的,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则进入理论型;初中生可初步理解辩证逻辑思维,高中生可基本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物理思维训练要求根据思维发展各个阶段表现的不同特点,适度安排训练内容,确立训练要点,编排训练程序,选择训练方法和评估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