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15 17:3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

篇1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更新。就目前美术鉴赏教学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以下是本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出的若干建议,用以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

一、老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以及扎实的业务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所以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面的态度影响,一是对教材的学习态度,二是对课堂教学的态度。即:老师应该不断学习、钻研教材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如果没有扎实的业务素养,老师是不可能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感受和体验的,所以,老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对指导学生在鉴赏作品和评价方面有很大帮助;课堂教学的态度,指的是老师的动作、语言、语气等具备一定的感染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中引入多元化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逐渐发展成熟,正处于表现欲特别强的阶段。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作品,不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把认真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也可对作品想要表达的观点作大胆的推测与想象,使之成为整体的感性的经验。其次就是鼓励学生收集举证需要的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学习到《各异的风土人情》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与当地风俗、文化相关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只要加入创设提问、学习任务等多种途径便能给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我的机会。此外,设置的问题和任务还要达到以下要求:(1)设计的任务和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有内涵,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2)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主要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还释放了学生的表现欲,并从竞争过程中收获喜悦。当然,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引导与讲解也至关重要。

三、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化

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大多数是来自于课文与生活阅历,这就造成学生对美的感受还很模糊,从而难以体验美术作品中的美感。所以,老师要深谙教学理念的内涵,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形式化教学,一味追求“高效”的教学理念,不但没有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偏离实际教学。所以,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老师要多引导和激发学生赏析美术作品的积极性。比如,在赏析《罗马武士》的作品时,老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呢?有学生回答“因为画中的武士让我感觉与秦兵马俑中的武士是一样的,让我觉得很敬畏”。这时,老师可以适当的表扬这位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学生倍受鼓舞,明白了“爱国”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又如在赏析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的作品时,有位学生酸楚的说喜欢这幅画是因为“感觉画中人是一位母亲,而她的悲伤来自于丢失了自己的儿女,所以她看起来很痛苦”。这时,课堂气氛一下被这位同学的话语融化了,大家都沉浸在画中的情境之中,这时,老师只要给这位学生送上一个深深的拥抱,便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共鸣。因此,美术教学的艺术所在,就是通过老师的表情、夸奖等渲染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联想,增强对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情感共鸣,进而获得有效的课堂效果。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写鉴赏笔记

1、让学生自主鉴赏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制约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老师都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课文知识,过于追求答案的标准化,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老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而不是把答案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自主鉴赏,老师只要稍作分析与引导,便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挖掘潜能,老师的角色也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除了积极引导与解析外,还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比如,在进行莱顿的《音乐课》的赏析时,由于这幅美术作品表意较为直接,所以老师只要给学生介绍作者生平的事迹与创作的特点,使学生对作者的风格有了一点的了解后,再让学生自主进行欣赏,在欣赏过程中老师只要在铺垫的基础上给予点评,学生很快便能完成教学任务。

2、鼓励学生写鉴赏笔记

为了使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老师可以优化课外作业的形式,使之成为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即用鉴赏笔记代替课外作业,有利于老师通过鉴赏笔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针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鉴赏笔记知道获得的教学效果和帮助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于学生而言,写鉴赏笔记就是敢言、敢想,老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其中,而且不要设置固定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表达的方式与角度。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脾益。另外,老师对鉴赏笔记的评价也同样重要,良好的鉴赏笔记评价不但能够使得他们知道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同时更能够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因此,老师在进行点评时评语应首先指出学生鉴赏笔记中出彩之处并予以鼓励,其次要对笔记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随后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其不足进行改进,以此有效地提升他们美术鉴赏力。

参考文献

[1]汤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三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5(34).

[2]段生春.关于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J].智富时代.2015(S2).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诗歌鉴赏 情感互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0450-9889(2016)11B-0117-02

诗歌是语文科目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在后人中广泛流传,诗歌被纳入中考和高考的考试范围,诗歌教学应该引起重视。然而,当前中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热情、缺少动力,无法正确认识到诗歌的作用,体会不到诗歌的美感,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学习中变得异常被动,诗歌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对此,教师必须对诗歌教学作出深刻反思,寻找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融入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从鉴赏角度出发,深层次赏析诗歌,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在诗歌教学中注入情感,让学生情真意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灵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中学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剖析

(一)教学模式过于老旧,亟须创新。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目前语文科目大都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满堂灌”“黑板+粉笔”“填鸭式”教学等随处可见,缺少创造力,缺乏新鲜感。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往往都是围绕学生成绩开展教学工作,通过题海战术、题解分析等来机械教学,学生在浩瀚题海之下盲目地背诵,记忆诗歌、诗句。这一系列的学习与教学,使得学生并未从内心深处接受诗歌,也难以体会到诗歌的美感,从而无法从根本上培养鉴赏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做出全新的思考。

(二)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手段比较老套,亟须改进。灵动愉悦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诗歌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中学诗歌课堂教学中,沉闷单调的气氛已经偏离了诗歌这一文学艺术本该拥有的美感,影响了诗歌的教学效果。一些老师在观念上缺少突破,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工具也极为落后,教学方式老套,单调的粉笔字、简单的板书等已激发不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这样落后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信心,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生情感融入较少,亟须加强。诗歌是诗人的思想与灵魂经过启迪、启发后所创作的文艺作品,每一首诗歌,无论是古代诗还是现代诗都渗透着诗人的情感,融入了诗人无限情怀。鉴于诗歌情感特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内心,赏析与玩味蕴藏在诗歌背后的感情脉络。然而,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未能从情感体验、鉴赏欣赏的角度出发来组织教学,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不到培养,因为学生未能真正同诗歌的创作者―― 诗人站在同一战线上,未能想诗人之所想,从而无法深层次理解诗歌的妙处,更不用说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品味诗歌。这种情感欠缺式的诗歌教学势必无法增进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感互动下中学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手段,情感互动。由于当前中学诗歌课堂教学比较枯燥沉闷,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改良教学方法,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笔记的机械式教学法,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个轻松、形象的画面、视频图景等,将所学知识用形象的图片、画面等展示出来,让学生首先享受视觉上的盛宴,进而思想受到震颤,灵魂受到触动,自觉地融入诗歌意境与作者思想境界中,感受作者的感受,这样学生自然会在诗歌意境中有更深刻的体会,产生心绪的共鸣,在情感世界里同诗歌作者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带着鉴赏的眼光投入诗歌学习中。此时的诗歌课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抄笔记、背诵,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带着共鸣的对话。学生的诗歌情感得以培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诗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为了能让学生更为深刻、深入地体会诗中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与表达的感想,教师可以在网上为学生寻找一些浩瀚大海的图片,或者将影视剧中曹操观沧海的场景展示给学生,并配上与诗歌旋律相配的音乐做背景,同时,附上诗人慷慨激昂的诗歌吟诵画面,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都有最为直接、深刻的感触和体会,学生伴随着画面与诗朗诵,会自然而然地步入诗人的思想境界,同诗人一道仿佛自己也站在了波涛汹涌大海的岸边,抒发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学生会在顷刻间体会到诗的意境,会带着无限的热情来赏析玩味曹操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情感互动下的诗歌课堂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享受,而非无味地机械学习,会在不自觉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实际的诗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挑动学生的情感心弦,让学生与诗人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背后真实的意义。

(二)鼓励诗歌续写,情感输出。情感互动下的中学诗歌鉴赏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倾注情感,同时也涉及情感的输出,应该按照情感注入、情感输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学生从情感输入到输出就是一个赏析、揣摩诗歌意境的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地培养自身的诗歌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尝试采用诗歌续写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情感输出,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一诗歌时,为了让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即秋日里的哀思,教师不妨让学生同样以“悲秋”的感情韵律创作一首词或短小诗歌,借诗歌诠释内心的凄凉与哀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自由发挥。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下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佳作,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就是一个情感输出的过程,学生会因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从而更为深刻地领悟诗歌的深意。

情感互动下的中学诗歌鉴赏式教学是对传统诗歌教学法的挑战与创新,也是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学习者投入一定的情感,注入热情,能够带着情感去深刻体会一首诗歌内在的韵律,这样才能真正从灵魂深处去感受和认知诗歌的妙处,从而让学生带着鉴赏的心态投入到诗歌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小千,王俊.宏观、微观、审美、当代:现代诗歌教学的四个视角――以人教版选修《神女峰》、《井》为例[J].青年教师,2016(8)

[2]李平贵.明确目标找好切点――对诗歌教学的两点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 (学术刊),2013(10)

篇3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比较重,很多学生抱怨周末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写作业而已”。在思考如何布置周末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和教研组内的几位电影爱好者进行了“电影鉴赏”语文拓展课的教学。

一、周五拓展课:以电影知识的讲解奠定鉴赏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搞清电影与小说的区别,笔者先布置七年级学生阅读《动物农场》,阅读完之后,再利用周五的拓展课来观看电影《动物农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记录,寻找电影和小说对表现人物和表达主题所采用手法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细节描摹是两者的共通点,但是手法的呈现方式不同:一个通过特写镜头、画面和背景音乐展现;一个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体现)。有了阅读的基础,在学生观看电影时,笔者有意识地在情节的处暂停。如当播放到老少校演讲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画面把其神态动作描写出来,然后翻开原作进行对比,找出自己与原作的差距。又如在播放到尖嗓煽动大家反抗雪球时,笔者提供三种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并探讨原因,以让学生明白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再通过反复推敲琢磨,了解文字和电影间的联系。通过这堂课的探究,学生基本明白了电影该如何看,明白了镜头、音乐对表现主题的关键作用。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了解电影的手法,笔者在第二堂拓展课上推荐了微电影《黑洞》《下一层》给学生看,让他们明白如何来看懂微电影所表达的主题。15~20分钟的影片,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了“象征”手法对主题的作用。同时,笔者继续让学生关注背景音乐,探讨背景音乐对紧张、舒缓气氛的烘托作用。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探究“典型人物的塑造除关注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外还需关注服饰、配饰等物件”。

第三堂课,笔者先播放微电影《百花深处》《过山车》,让学生体味人物的表现所隐含的深层寓意。接着播放《地球的那一端》《鸟鸟鸟》,并要求学生关注通过动作来展现心理的表现手法。

通过三次集中讲解,学生了解了电影的一些基本知识。接下来的拓展课,笔者选择《神奇飞书》《彼得与狼》《父亲》等微电影,让学生自由探索,多角度地进行解读,以达到思维的深入。在学生观看电影前,笔者布置任务:分小组从特写镜头的选人、背景音乐的陪衬、画面色彩的选择、动作心理的联合等角度作观看记录,同时探讨电影的主题。

二、周末作业:围绕经典电影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为了调剂学生的生活,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设置的周末作业就是观看電影,具体做法是:每周由备课组下载好电影,发到班级QQ群,同时布置两三个简单的思考题(只布置两三个简单的题目,目的是引导学生观看),要求学生选择一到两个完成(书面形式),并在周一进行探讨。看电影对学生来说是放松,而思考题的设置又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能提升思维能力。几周下来,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为了能在周一的课堂上尽量展现自己,都会在看电影的时候结合之前学到的方法做笔记,而且记得特别详尽。

笔者推荐学生在周末观看的电影如下:

鉴于《动物农场》反映的是苏联的历史,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推荐的第一部电影是美国电影《兵临城下》。这部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思考题的设置,一是围绕“特写镜头的意图和人性的优劣”来设置,如探讨康宁格少校抽烟这个特写镜头的意图,政委丹尼洛夫与敌军康宁格少校人性的对比,等等。二是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如结合瓦西里的表现来探讨“何为英雄”。三是引导学生写人物评析,如写敌对双方的人身上的特质。

推荐的第二部电影是美国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也是有关二战的,放在《兵临城下》之后观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次围绕关键词来确定思考题:探讨电影中的“温暖”“宣传”“友谊”;探讨“人性”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

同时,笔者还试着出一些小论文题,如结合三部电影,试着探讨“宣传”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老上校的宣传,尖嗓的宣传,歌曲《英格兰的牲畜》的宣传,《兵临城下》中政委的宣传,“七戒”的宣传,小不点所创的《拿破仑同志》的宣传,等等。这一系列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白宣传的手段以及达成的效果,为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

思考题还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严谨度,如看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后让学生思考:请你想象一下,小男孩在“纳粹”的教育与洗礼后,才认识那个犹太小男孩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思考题,关注的是整部电影的主题以及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要综观全局才能解决。

思考题是学生深入观影的抓手,要想提升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高质量的思考题至关重要。

三、“群影鉴赏”课:以“同主题”“同国家”电影的对比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电影鉴赏能力之后,笔者借鉴“群文阅读”的概念,开设了“群影鉴赏”课,即用一堂课对三部电影进行探究。

如就《动物农场》《兵临城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三部电影,引导学生围绕“贯穿三部影片的线索各是什么”“三部影片中都有‘古堡’,这个设计有什么意图”“美与丑在三部电影中的体现”展开探究。

又如以“爱”为主题,选择美国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国电影《钢的琴》和法国电影《美女和野兽》,引导学生对比人物选择的差异、塑造人物手段的异同、细节刻画和场面描摹的侧重等。

再如印度电影的对比。印度电影往往选用一个小的切口来体现一个温暖的主题。《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面对所谓的“差生”;《三傻大闹宝莱坞》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绽放自己”的主题。《为爱灭亡》《萨拉提的颜色》等电影也是如此。就这些电影,笔者让学生分析主演阿米尔·汗在不同电影中的不同表现,进而延伸到对印度电影特色的探讨。

(责任编辑:方龙云)

篇4

【摘 要】随着信息时展的步伐,多媒体逐渐进入了高校教室。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音乐殿堂来作为学习环境,吸引着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上点评音乐和分享自己学的音乐或者录制自己所演奏的音乐,然后通过回放,来进行鉴赏,提高自己的水平等。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93-02现在很多学生开始喜欢各种专业性高校,音乐被许多中高学生所喜欢,因此音乐专业被许多人所热爱。在高校里我们对音乐专业的要求是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品评,以及在音乐上有创新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现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音乐和图文完美地集合于一体,因此被广泛使用。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我们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音乐、图片和文字良好地结合,将音乐的形象实体化、内容具体化、认识直观化。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音乐,能容易融入音乐的课堂中,去感受音乐的美。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的应用性(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最好的导师是兴趣,给予学生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是每个老师的梦想。多媒体课堂建立之前,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以磁带或者现场给学生进行一些演唱等方式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乐,更多的音乐老师在教学时只能被动地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可是学生根本接收不了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运用,导致学生对音乐专业慢慢失去兴趣,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这样就说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自从多媒体技术的诞生并且应用到我们的课堂,引起了许多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渴望,他们可以通过我们在多媒体上展示的课堂内容学习很多文字不能传达知识,特别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把一首音乐实体化,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多媒体可以把一首音乐解析得很完美,让学生可以从无形的音乐中学到知识,也能更好地融入学习音乐的课堂中。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们对于音乐课堂的渴望,甚至还能让学生在完美的音乐声中去学习,去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二)增强音乐教学效率。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老师经常在黑板上书写许多音乐相关的字符以及音乐线描谱来帮助我们学习音乐知识,再就是通过收音机来进行磁带播放,通过不断地快进或者快退,不断地重复着一段内容来让我们学习,这样就导致时间大量流逝,我们学到的音乐知识却微乎其微。但是在现代的媒体技术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对电脑输入的简单操作来完成过去教学中那些很难完成的操作,简化了教学方式,也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流逝,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大大减少了老师在课堂上板书所耗费的时间,也减少了老师的劳动力度,还加强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将图片、文字和音乐集合,大大增强了课堂的立体化,既能有效地优化教学模式,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帮助高校音乐创造了新的元素,这种元素的加入使得我们在现实中无法触及的音乐变得立体化、现实化和具体化,也使音乐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二、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拓展与使用(一)多媒体技术展示乐理知识的应用。在高校中,音乐专业是作为必修课的,因此有许多理论的乐理知识是必修的,例如复调、和声、曲式以及乐器调试。在过去式的教学模式下,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反复地讲了一遍又一遍来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听不懂;有的时候老师再黑板上书写大量的音乐字符和音乐知识,一边讲解一边梳理,可惜有些学生只顾记录笔记,很多讲解的乐理知识就没有听到;有一些学生在记录的时候因为内容比较多还会造成音乐字符以及标记线不规范导致课下复习造成许多误区;有的时候课堂讲解的一些乐理知识比较复杂,课下学生很难通过个人那一点休息时间去深入地理解透彻,这样学生日积月累的音乐难题越来越多,最后不堪重负彻底垮掉。由此可见我们过去式的教学模式在现在并不可取,以我们过去式的和声教学为例,和声教学是在无声的状态下进行的,任课教师上课之前在黑板上板书的四个和声种类以及方法,在课上进行讲解也只能形象地演示和动作分析,并不能具体地演示我们的作品。自从有了多媒体技术之后,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现在音乐演示的播放器以及声音的编辑软件也越来越多,可以运用更多的软件来解决这些教学问题,尤其是任课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多媒体上用相应软件做出模范的事例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声的教学软件能够直接通过画面以及口型的变化来展示每一个声音发出的声部组织,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在现场一次又一次地仔细聆听每一个和声发出的声效,把现实生活与视频教学结合在一起。音响能给予学生很好的节奏感和乐感,有一个好的音响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知力,在积累的过程中也可以及时播放我们所要教的和声音乐,我们可以轻松地不断重复播放,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给我课堂增强了学习效率也节约了时间,并且学生们还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既生动也有趣味。(二)多媒体软件在乐曲上面的教学。我们要学会一首音乐,老师们都是先让我们不断地重复的去听一首歌,等我们大概了解了这首歌之后,再一句接一句由老师播放音乐来学习这首歌,直到我们学会这首歌为止。在老式教育中,老师通常都是带着录音机到教室,通过对磁带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播放、倒带,浪费了大量时间,在这样长期的教学下学生不久就会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了。但是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下,我们却能够有效地化解这些问题。多媒体对于音乐的播放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图文结合去播放这首音乐,如果学生对图文看累了,我们还可通过视频来学习这首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用再很麻烦地去倒带等。老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录音,把自己在课前录制的音乐播放给学生听,这样音乐课程既简单生动又丰富多彩,老师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每节课上完之后精疲力尽,而是可以很轻松地教会学生一首音乐,因为多媒体使音乐更加实体化,也使音乐学习变得更加简单。(三)在对媒体上鉴赏音乐。一首好的音乐是被人品味出来的,鉴赏音乐也是一门高深的课堂内容,通过这门课我们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才是一种美。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下我们轻松地去播放一首歌,然后对这首音乐进行赏析和品位。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品味音乐创造氛围和营造优美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崭新的音乐舞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潜能,去深入音乐,了解其中的奥妙,感受音乐的灵魂,将认识与感性相结合,促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然后去制作音乐和创造音乐。长期以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就会越来越强,审美观也会越来越完善。三、结束语通过过去式的音乐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比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了,而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予我们课堂很大的帮助,它拥有海量的音乐资源和乐理知识,可以不断地为我们很简单地重复一段音乐,将图片、文字和视频相结合来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给予学生优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创造出美好的音乐氛围。这就是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多方面应用,也是我们现代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参考文献:[1]徐颖周.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8.[2]吴璇.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80.[3]金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教育,2013,(11):89.

篇5

一、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是来自山区县、偏远农村的学生,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自律能力较之普通高中生有明显不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性格开朗活泼、爱结交朋友、思维灵活等,教师要对他们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他们做到学会乐理、爱学乐理、会学乐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选择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本身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小学、初中的音乐课都是对听觉艺术的培养,对音乐鉴赏知识的学习,很多难点的音乐知识他们只是有些印象,可以说音乐基础知识为零。面对这种现状,既要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也要通过老师的教学创新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细化乐理知识点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基本乐理与伴奏编配(第二版)——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本乐理,主要内容包括音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在讲授这本教材的时候,作为教师要在备教材上下足工夫。将乐理知识总结为14个知识点分别为:1.等音、半音、全音;2.音列分组;3.连音符;4.构音程;5.构和弦;6.调式音阶;7.调式中的音程;8.调式中的和弦;9.近关系调的判断;10.分析调式调性;11.七和弦的解决;12.移调;13.音值组合;14.音乐术语。每一个知识点里再细化出小点,思路清晰,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采用奥尔夫教学法

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我们将一些奥尔夫音乐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大脑疲劳。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中和大家一起进行《握手舞》游戏,在这个音乐片段中会有三种音乐效果,根据每个音乐效果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尤其是最后一个音乐效果时值长短不一样,所以需要学生们认真去聆听,什么时候握手,什么时候换另一个伙伴接着握手,通过这个游戏师生互动避免了第一节课的拘谨。当然这个游戏还可用蜡笔,听到最后一声音效时画直线,直到声音重新响起,最后会发现白纸上会出现长短不一的线条,这就是表示的音有时值区分,有长短之分。奥尔夫音乐小游戏也可以运用到学生实习工作的教学中,和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游戏,同时也学习了简单的乐理小知识。除了《握手舞》游戏还有很多其他小游戏,比如用《啊苏珊娜》音乐来做传递彩蛋的游戏,锻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增强了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班级凝聚力。

四、课堂练习精准到位、及时巩固

篇6

论文关键词:民主性评价 演唱会 创作会 愉悦体脸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程价值,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对音乐课程评价提出了建设性的实施建议。意在创设科学的音乐课堂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自信心、音乐潜能、音乐感知、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一、民主性评价构建丰富的舞台

新《课标》中指出的“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定期定量地举行形式多样的音乐会,在班级里提供一个个展示不同艺术风格的舞台,让学生的音乐技能、感受、表现、创作及特长等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学习自评与互评的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音乐能力的了解与评析,更好地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深人开展与提高;也有利于学校与家长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效果的客观评定,不断完善对音乐课程的管理。

1、宽松愉悦的“演唱会”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与乐于参与的课堂形式。从歌曲演唱的考核中,可以了解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兴趣程度、合作情况及协调能力;可以测评出学生的音准、音色、节奏感、气息运用、表现力等技能表现。举行单元性的班级演唱会能及时评价学段的教学情况,促进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真实的教学水平。“演唱会”的表现形式是自由、宽松、合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师生都是演唱的合作者、表现者,也都是现场的评委。首先老师拟定一个评定方案让学生自评,然后互评,最后老师作指导性的点评或总结。例如给一定的分值,尝试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做法,让学生体验到公平的原则;参与的方式可以从本单元里自选一首歌曲,进行独唱、二重唱、小组唱、表演唱;或师生进行问答式对唱、或一组演唱另一组歌表演;一组唱歌另一组打击乐;还可以请同学为你钢琴伴奏……无论学生选择哪种形式,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教师都予以肯定。如果第一次不太好,但能在多次表现中逐渐进步,更应得到鼓励与支持,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作为最后的评定结果。在这种宽松、愉悦的体验与表现中,更能激发学生声情并茂演唱歌曲,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不断树立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2、诗情画意的“听赏创作会”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重要的比重。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能力,应该考虑和利用音乐与美术、文学的综合和联系,拓展思路,使之更加广阔。由于学生阅历和文学素养的差异,每个人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参与测试。例如:当学生听赏完一首或一段音乐后,他可以选择语言文字来描述,把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说出来;也可以用线条、图案、绘画将联想到的与音乐有关的画面画出来;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配乐诗朗诵或拟题作文;编舞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创编一段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的主题。参与评价的方式可以个人展现或小组合作,各小组的听赏内容可以自选,避免雷同。师生根据参与者不同特色的展示结果给予客观评议,各抒己见。评委及时在个人的评价表上作公正的评价记录。评价在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挖掘潜能,增强自信心。

3、富有创意的“课前十分钟”

创造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而创设“课前十分钟”的舞台,能为学生提供发掘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运用音乐素材再创音乐作品的空间,鼓励探索和实践,相互激励和促进,增强合作与交往,关注全体与个体的全面发展;能深化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评价与整体评价,有利于教学工作的不断反思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的课前十分钟就是在每次课程活动的前十分钟,让学生自选内容和形式到台前来展现自我的综合音乐能力。如为学过的歌曲配上表演、配上打击乐,给听赏过的乐曲编读新的故事或配乐表演。也可以利用校本教材或生活中的素材来创作:如模仿一段潮剧中的“青衣袖水”动作,演示一首喜欢的流行歌曲,学唱一小段快板,模拟赵本山学老太太等。在“十分钟”里,我们经常收获惊人的喜悦,体验学生发自肺腑的笑声,感受孩子丰富的表现魅力。

二、建立及时多样的评价记录

我们强调评价的全程化,也一定要做好评价记录的有心人。随时拿起笔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才能使我们的评价更具科学性。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发展的眼光评定效果。可以用“丫J /I”等不同档次作记录;实施终结性评价时,.应该参照整个评价过程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给予客观合理的分值或级别,如“优、良、中”等。在当面评价时采用准确、形象的文字作定性评价;而书面记录可采用量化评价。在各种评价记录中一定要重视和体现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意见,例如最受同学们喜欢和好评的节目或表演者用深色彩笔“.”作记录。

篇7

一、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并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摘抄、摘录,做卡片,提要钩玄,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仿佛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工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来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

6.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7.勤于写日记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一定的道理。

8.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二、利用课外学习活动学好语文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正当的兴趣爱好的发展。(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教学培训;策略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近年来,幼儿早教事业不断发展,幼师行业盛极一时,社会对于幼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其自身要具备许多能够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职业技能,音乐作为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音乐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幼师的音乐素养,加强相关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开展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的培训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望有效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师岗位要求,选择趣味性强又兼具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从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咬字吐字、音色辨别、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许多孩子太小,还不能认知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用声音影响孩子,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最适合应用于幼儿课堂的艺术形式。例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词、曲调、演唱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培训时除了强化基础的儿歌弹唱、钢琴即兴伴奏及乐理知识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钢琴名曲作为拓展,增强幼师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经典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开发智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根据幼师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包含的类别很多。音乐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培训中如果缺少实践交流,教师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当下很多培训都是偏讲座类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大课多,小课少,缺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总会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从而难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台上讲、学员记笔记的“独角戏”形式应该改变一下了。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学员可以共同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探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对点的讨论和分析。例如讲授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作品时,主讲教师先导入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讲授咬字、发音等重难点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训练发声技巧,待熟练掌握之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最后进行统一汇报表演。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避免课堂内容单一化,引导学员多思考、多表演,真正地参与实践,让教学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良性状态。

三、灵活使用高效合适的交流平台

在培训中,主讲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多途径的授课方式包括线上多媒体授课、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观摩课、听讲座等。学员在多媒体所营造的诸多感官刺激中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利用与幼师音乐教学相关的授课软件,或者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取一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幼师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氛围当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主讲教师在每一章节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可利用QQ群、微信群在线上留作业,还可以发送课堂教学ppt、音乐欣赏视频、练声视频等,使学员及时掌握授课思路,提升课下练习效果,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诗歌 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我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纯真的文学趣味,现代诗歌教学任重而道远。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枷锁至今尚未解除,大多数教师存在思想、能力以及教学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好好探讨一下隐藏在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也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诗的课堂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是对社会生活集中概括的一种文学体裁,囊括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它的语言精炼同时又有强烈的形象性,有鲜明的个性节奏和音乐韵律。诗句的排列一般是分行的,注重建筑美也就是结构和形式上的美感。[1]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以及语言的灵活运用,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诗歌可谓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现代诗歌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教会学生新诗鉴赏的方法,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便于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如果一个学生会读诗、爱读诗,那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必定是不差的。另外,现代诗歌虽然并不和中考、高考等直接发生联系,但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占优势的学生,他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一定会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二)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通常,我们的思维惯性使我们对古典诗歌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现代诗歌,造成现代诗的教学地位颇受冷落。实际上,古典诗和现代诗在文学教育中是互补的关系,现代诗是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且更能传达崭新的时代内容。[2]相比之下,现代诗对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召力,在青少年时期,那类似于歌谣的一首首现代诗,是最初使学生对文学产生好奇的源头,带着对文学的敬慕之情,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索古典诗的艺术魅力。在现代诗歌中常常能找到与古典文学的相通之处,很大程度上,现代诗人仍在诉说着屈原、杜甫等没有说完的故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就以现代方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爱国之情。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若能看到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血浓于水”的紧密关系,那么学生必然能够感受那到贯穿古今的诗的精髓。

(三)有利于陶冶性情和培养人文精神

从教育目的来看,语文这一学科现代教育的目的倾向于人文教育,“倡导教育人文,不仅在提升日常教育生活的品质,也在谋求整体教育实践精神的生长生成;甚至,从更深远的意义而言,乃在于谋求国民人格精神旨趣的提升与超越。”[3]而现代诗歌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出彩,更使学生拥有高层次的生活趣味。另外,“从对人的发展来看,教育最本质的涵义,应该是促进人的心理优化与发展,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4]现代诗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如果教师能看到现代诗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现代诗教学对学生真善美情感的熏陶作用,那么素质教育的前景势必会更加辽阔。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重朗诵形式而轻吟诵情感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现代诗课堂上朗诵诗歌的形式明显多样化了:有的老师范读,有的分组朗读,有的全体齐读。然而,如果仅仅是像走形式一样的缺乏感情、缺乏思考的朗诵诗歌,朗读教学法将会收效甚微。[5]没有情感、没有思考的朗诵是空有其表的,初中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大部分还与教师的课堂点拨和引导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简单的朗读与有感情的吟诵之间的区别。吟诵不是简单的朗读,学生只有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四个字,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才能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读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初中生在审美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试想,如果一堂生动的诗歌鉴赏课成了枯燥单调的朗读背诵课,那学生“诗性”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

(二)灌注法教学,学生很难进入诗境

当下的诗歌教学课堂,教师往往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而忽略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回想学生时期,诗歌教学课堂仿佛有些“倒行逆施”:学生不是主动的在反复吟诵和思考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被动地在老师所划定好的圈圈内去“感悟”诗歌。这样的诗歌教学与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依然是“施教者”和“受教者”。另外,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往往侧重于讲解分析而忽略学生的个体感悟,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通常会采用“灌注法”,即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修辞手法、意象涵义、主题思想等知识一股脑全部“倒”给学生,学生只要一五一十地做好笔记即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现代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不顾学生的情感需要而把他们困在枯燥的课文分析之中,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将诗歌呈现出的整体意境肢解得支离破碎。

(三)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

很多初中教师教授现代诗仅仅是为了应付日常的教学任务。初中现代诗歌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套路:释义题目、简介诗人及创作背景、朗诵、理解诗意、点明主题、延伸拓展、升华主题、背诵全诗。这样教学现代诗是非常“完美”的,但是这样“非诗意的解读”,往往会忽略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其心理特征。把诗歌鉴赏这一最富有个性色彩、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程式化、教条化,违背了美学教育的规律,抹杀了现代诗独特的韵味,也扼杀了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和形式上,大部分教师也只局限于单调乏味的讲解和板书,这种机械的程序和单调的形式很显然降低了诗歌教学的趣味性,不利于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反复吟诵,读出真情

反复诵读是现代诗教学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每篇诗歌都按同一种朗诵模式去进行,那么朗诵教学法便失去了它“活的灵魂”。因此,教师应依据每首诗的具体特点,在诵读前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朗诵课文。首先,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诗的音乐美,还要通过语调表现丰富的情感,如深圳市翠园中学特级教师杨特在教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耐心指出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语调、语速、情感等方面的不足。经过指导,学生再读时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次,教师要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重点词句和情感。学生经过老师的提示和有目的的朗诵,自然而然的读出了作者情感抒发的层次感。

(二)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而打破灌注法教学。意象指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并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如《星星变奏曲》中“星星”这一意象的使用使整首诗朦胧含蓄、意境优美,寄托了作者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如果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诗中意象,他们自然会领悟作者所绘制的生活图景与情感水融的艺术境界。另外,现代诗的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学生只有细心揣摩才能领会到其中的深刻意味。新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让学生对诗歌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三)重视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打破程式化教学

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每首诗的教学细节,在类似诗歌之间找到它们所具有的“个性”。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选现代诗的主题都是表达爱国之情,教师应让学生领悟到不同诗人的写作特点,从每首诗中获得不同的美学体验,从而打破现代诗的程式化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教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就注意到了这首诗与同主题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不同,相对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运用,舒婷在这首诗里运用的意象是纷繁复杂的,有些意象是学生很陌生的,如“老水车”“矿灯”,这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这首诗中所有意象的具体实物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亲眼见到诗中意象后便很容易进入诗中场景。另外,这位老师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矿灯”“路基”等的象征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被难懂的意象难住,课堂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古人云:“教无定法”,现代诗歌的教学也一样,以上只是个人的见解。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现在诗歌教学无疑是一个突破口。因此,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开创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

注释:

[1]张德厚:《新时期诗歌美学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郭玉霞:《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3]一行:《论诗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傅治平,曹成杰:《教育与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篇10

【关键词】高中 语文 引导 方法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如何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进入废寝忘食的境地是至关重要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亦生动地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可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使学生热爱语文,潜心钻研语文。

(一)使学生爱上课

1.巧设导语,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如何上好一节生动的,富有美感的语文课,课堂导入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久往,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才能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2.情感投入,真情感染。学生兴趣的激发,是离不开情感的。包含激情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传神的动作,都可以使学生感情涌动,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设境激情,是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学中,我利用设境激情的教学法,给学生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了全部感情,就能在情绪上感染打动学生。

(二)使学生爱写作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首先要激发出他们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二、掌握方法是关键

灿灿生辉的金子,不如点石成金的手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中的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在学习系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主动有效地独立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逐步进入无师自通的境界。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成为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1.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三、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学得好远胜于老师教得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老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都是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来起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也让学生在这学习过程中,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