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4 17: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案例研究方法

篇1

    近年来,案例研究方法在国内行政法学研究中迅速兴起。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行政法学者开始以“案例”为观察视角,通过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人民法院案例选》等权威媒体登载的典型行政案例的裁判过程,拉近了行政法学研究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促成了“纸面上的行政法”向“行动中的行政法”的演进;另一方面,主流法学刊物、知名出版机构和最高人民法院都对行政法案例研究秉持了一种积极的回应立场,行政法案例研究的系列成果得以公开问世,判例研读沙龙的连续开读则意味着行政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有效沟通,一个行政法案例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正呼之欲出。在行政法案例研究方法成为时代新宠的当下,客观评价其学术贡献并指陈其局限进而对行政法学研究方法进行整体性反思无疑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就我国行政法案例研究的学术贡献而言,大体上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了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受成文法传统的影响,加之行政诉讼案件的相对稀少,我国主流行政法学研究长期忽略对判例素材的运用,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立法论研究偏好。围绕重大行政立法展开研究固然能够推动行政法律规范体系的形成,但无视判例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现行法律。对于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下中国而言,行政法的发展不仅需要立法机关通过创制法律加以推动,而且更需要司法机关通过个案累积加以完善。行政法案例研究方法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成文法“一统天下”的格局,使行政审判中的典型案例日益发挥着不成文法源的作用。

    二是推动了行政法制的创新。法律规范易于变动是公认的行政法形式特征。为了缓解法律规范有限性与行政任务复杂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司法解释、发展行政法律规范便成为重要的路径。近年来,行政法学者通过对诸多典型行政案例的阅读整理,提炼出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行政法规则,推动了中国行政法制的创新。例如,特别权力关系一直被视为行政法治的禁区,但通过“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何小强诉华中科技大学履行法定职责纠纷案”等诸多高校被诉案件的审理,高等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关系已经被纳入现代行政法治的调整范围,“基础关系”与“管理关系”的区分、司法有限审查与尊重学术自由之间的拿捏都已通过案例的学术梳理得以确立。

    三是提升了行政法学的回应性。我国目前的行政法学研究还表现出浓郁的概念法学气息,概念界定和特征描述充斥于主流行政法教科书即是明证。建立在概念演绎和逻辑推断基础上的行政法学对真实世界缺乏回应性,既无法解释更不能指导丰富的行政法制实践。深入研究中国当下发生的案例,能够在司法判决与理论研究之间形成紧密而有效的互动,通过规则提炼提升行政法学的回应性。例如,在行政不作为的判断基准上,人民法院并没有受制于现行行政不作为理论学说的束缚,而是基于实质主义立场创造性地演绎了“作为义务源自何处”、“有无现实作为可能”以及“究竟是否已经作为”的三重判断基准。尤其是通过个案特殊情境中危险预见可能性、避免损害发生可能性和公权发动期待可能性的权衡,初步构建了危险防止型行政不作为的分析框架,为行政法上行政不作为理论模型的重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本土司法经验。

    毋庸讳言的是,国内行政法案例研究在取得重大学术贡献的同时,也同样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这些局限性的反思不仅有助于案例研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能够促使人们思考整个行政法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仔细检视近年来行政法案例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以发现个中的局限集中体现在分析素材和分析方法两个方面。首先,就行政法案例分析素材的局限性而言,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

    一是重“判决案例”、轻“非判决案例”。判决案例虽然能够为研究主体提供基本的分析文本,但受制于当事人主张及相关法律争点的拘束,判决范围往往比较狭窄,甚至根本无法触及行政案件背后的政策争议和利益博弈。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进入司法审查程序仅存在于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大量事例则更能充分展现事件背后的利益分布与政策抉择。例如,近年来各地在治理交通拥堵过程中所形成的“私车牌照拍卖”、“单双号限行”、“禁止电动自行车行驶”、“曝光酒驾”、“拍违有奖”、“公交特许经营”等举措都曾经引起过广泛的社会争议,显示出公共政策的制订者、实施者和承受者之间的分歧与交锋。这些鲜活的事例虽然没有进入司法审查程序,但同样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素材。围绕各项公共政策正当性的讨论,能够促使行政法学者深入行政活动的过程,探究应当如何形成更富理性的行政政策。遗憾的是,当下的行政法案例研究表现出明显的判决案例偏好,围绕非判决案例展开的研究还相当匮乏。

    二是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各类“典型行政案件”、轻基层司法实践中发生的“新型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各种渠道公布的行政案件虽然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等优点,但一般都经过了人为的加工剪裁,研究主体在很多时候实际上根本无法掌握案件的全貌,因而未必是最为理想的案例分析文本。同时,在所公布的很多类型行政案件中,原告一方都存在较高的胜诉率,与当下行政审判整体上难以有效保障公民权益的现状明显不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些案件的代表性。在我国,绝大多数行政案件都是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因而大量新类型行政案件也是最早进入基层人民法院的。受制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很多富有研究价值的新型行政案件都无法进入最高人民法院的视野。一般来说,这些新型行政案件在当时、当地往往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有的还引起过媒体的强烈关注,因而案件的真实全貌更易掌握,是更为理想的判决案例素材。例如,近年来发生的“烟民被拘案”、“钓鱼执法案”都真切地反映出当下基层行政执法的现实生态,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研究素材,遗憾的是,这些案例同样没有引发行政法学者的应有关注。

    如果说案例分析素材的局限性遮蔽了研究者的视野的话,那么案例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则直接影响到案例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就目前行政法案例分析的方法而言,主要存在个案研究和群案研究两类方法。其中,前者是针对某一具体个案所展开的“解剖麻雀式”的分析;后者则是以某一具体领域(如工伤认定)、地区(如北京市)或问题(如违反法定程序)为中心,围绕一批案例所展开的“一网打尽式”的分析。个案研究的主体主要包括法官和学者。综观当下的行政法个案研究成果,法官的研究大多都是以请求权基础为核心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往往站在法官的立场,强调当事人在个案中得以依照何种法律依据主张什么样的权利,或者哪些法律上的权利已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有什么样的救济渠道。一般来说,这类案例分析文章大多遵循“案件是否属于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当事人是否具有原告资格——被告的法律适用是否正确——法院的裁判是否妥当”的思路。这种源自民法的案例分析方法对于法律思维的训练以及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解释与适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代行政活动过程蕴涵着广泛的裁量空间,每一项诉争行政处理决定作出的背后都存在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政策考量,传统的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因议题局限和静态论断而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相比之下,学者对个案的研究则超越了以请求权基础为核心的单一分析模式,往往具有更为广泛的议题预设,在对个案法官裁判思路的解析中融入了规范、学说等多类元素,呈现出一种穿行于“个案——规范——学说”之间的研究进路。有的研究者在个案分析中还运用了台湾地区学者叶俊荣教授所倡导的“三层次分析法”,通过“权利与救济”、“制度与程序”、“政策与策略”的三维分析,试图打通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实体法之间的界限,实现行政法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贯通。囿于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的缺位和指导性案例信息的片面,学者的个案分析总体上表现出过分解读个案裁判中法官只言片语的倾向。即便是对行政法案例“三层次分析法”的运用,也存在或牵强附会或去法化的症状,毕竟并非每个典型行政案例都具有回溯研究的价值,而且一旦回溯至具体的行政管制流程时,行政法学者的知识劣势便暴露出来,研究成果的不断去法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行政法学自身的危机。

    值得关注的是,群案研究近年来日渐获得行政法学者的青睐,其中尤以某一具体领域或某一问题争点为核心的群案研究最为典型,前者如学者对工伤认定、规划许可、信息公开等新类型行政案件的批量式研究,后者如学者围绕违反法定程序如何审查、行政不作为如何判断、行政法规范解释如何审查所展开的批量式研究。公允论之,行政法的群案研究已经成为衡量学者尤其年轻一代学者学术耐心、学术勇气和学术实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从本土司法经验的提炼和法学实证研究的强化上看,群案研究在行政法学中都值得进一步倡导。不过,综观已有的行政法群案研究成果,还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群案之间的内在关系殊少关注。案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社会学研究中的“样本”,如何选择样本、样本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决定着相关研究的质量。就行政法的群案研究而言,不同案件发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区域并为不同的法官所处理。因此,研究者对群案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必须给予关注,努力寻找不同案件之间的关联,特别是前案裁判对后案裁判可能产生的影响。然而,当下的研究几乎都将群案中的个体视为静态的样本,忽略了不同案件发生的特殊背景和不同法官裁判的行动逻辑。研究者往往穿行于法官裁判的字里行间,从这些并不高明的文字中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最终得出多少带有预设性的结论。很显然,这类研究与真正的法学实证分析尚存距离。二是对群案缺乏批判精神。受制于司法体制的束缚和现实利害关系的考量,加之自身法律素养和社会经验的局限,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的总体质量尚待提高。即便是最高人民法院经慎重遴选的典型案例,法官的裁判也并非无懈可击。然而,检视当下行政法的群案研究成果,研究者似乎对法官的裁判结论及理由说明都予以高度认同,并经过学理推断之后提炼出中国本土的司法智慧。如此以来,研究者所挑选的样本都成了正确的范本。在缺乏样本批判基础上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其可信度和有效性自然就难以排除合理的怀疑。

篇2

关键词:培训教学;教学案例;开发过程;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138-02

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决策、采取行动。管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卓有成效的手段。案例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开发优质案例,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国内实践来看,由于条件、资金、环境等因素限制,教师开发教学案例的积极性并不高。尽管引入了很多哈佛案例、毅伟案例等,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环境、话语系统以及思维方式等迥异,并不适合我国的案例教学。尤其对于干部培训教学,国内编辑出版的案例教材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案例教材从事件的发生到案例素材的采集与编写,再到案例教材的编辑与出版,都有明显的时间差(一般要2―3年),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时候在时效性与鲜活性方面略显不足。

从当前研究来看,国内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案例教学特点和优势的阐释,对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介绍,在教学案例开发方法研究方面,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方法体系。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开发方法做指导,案例教学的优势无法得以持续发挥,教学案例开发很可能陷入瘫痪,耗资耗力耗时,但却收效甚微。基于此,借鉴国内外教学案例开发经验,设计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部培训教学案例开发方法体系,对提升在干部培训中案例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质教学案例开发的一般过程

在干部培训中,优质教学案例是关于某个组织/事件的生动故事,告诉学员人物/组织所面临的困难和复杂局面,所提供的案例材料能够帮助学员很好地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分析与设计,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把他人的经验内化为学员自己的心得,成为未来处理类似问题的潜在能力。

优质教学案例都是建立在系统开发基础上的,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教学案例的选题与开发筹备、调研与访谈、教学案例的编写与审核,具体如图1所示。

二、优质教学案例开发的方法

(一)案例选题与开发

1.教学案例的来源

获得教学案例的来源是第一步。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师通过观察,从积累的素材中挑选感兴趣的组织/事件,也可以来源于教师所熟识的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是其现实工作中急需的又不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还可以从组织获得。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遵循典型性和普适性的原则。

2.确定项目资金来源

案例开发涉及差旅费、材料费、劳务费等,在干部培训教学中,教师开发教学案例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资金来源。因此,在开发之初,就需要确认该项目的资金配备情况。例如,组织是否提供资金支持,所在学院会提供哪些支持等。

3.团队的组建

在干部培训教学中,当确认获得案例项目后,需要确定开发团队,案例开发小组一般包括指导教师、研究助手。指导教师全面掌控案例开发的质量。研究助手进行相关素材的搜集和评价,并与指导教师商讨案例的主题、用途及定位,初步拟订开发方案。

4.初次接洽

确定目标组织后,需要与目标组织沟通进而达成共识。组织接受调研后,需要确定对方的联络人,提出案例写作需要的帮助以及组织可以提供哪些层次、哪些级别、哪些深度的帮助。

(二)调研访谈

1.识别受访对象

在干部培训教学中,要通过案例的主题来确定受访对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请组织提供接受访谈的人员名单;二是根据组织联络人的介绍来识别正式访谈的对象。从而剔除对案例主题不知情、不相关的领导。之后根据素材搜集和案例的主题撰写访谈提纲。

2.访谈与观察

访谈是在干部培训教学中,对案例开发的核心工作。在访谈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提问,对一些可能涉及隐私的问题可以委婉地问。受访对象可能会出现回答不明确的情况,这时可以采取追问和反问的方法进行深入了解,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受访对象回答的信息进行交叉印证来获得准确信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目标组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组织真实的客观资料,而且实地调查亦有可能补充访谈提纲中未涉及的问题。同时,为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和后期案例撰写的方便,在获得目标组织允许的情况下,访谈时应尽量做到录音录像。

(三)案例编写与审核阶段

1.案例编写

案例的编写包括两部分,即案例文本和教学使用说明。

在编写阶段,教师需要将访谈获取的信息、组织提供的资料以及自己搜集的素材等零散的信息归类到一起,并进行初步的甄选和整合,形成写作意向。之后,针对获得的资料与素材,由教师与指导专家共同商讨如何撰写该篇教学案例,并形成初步的案例写作大纲和框架。在这个过程中,编写者极易淹没在大量的资料、数据和访谈记录当中。因此,需要对所掌握的资料整理归纳,甄选可能会用到的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加工。

2.提交审核

案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应做适当的掩饰处理。案例正文完成后,需提交给被开发组织审核,并询问对方案例中是否存在情节表述不当或数据不实的地方,同时与对方签订“教学案例授权书”,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授权及争议等问题。

3.反馈与修改

教学案例开发最终要应用于课堂,进行实践检验的。教学案例要紧跟形势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案例中蕴含的原理可能会永远使用,但案例的内容会过时。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根据课堂反馈进行修订,另一方面还要定期对案例做更新、维护及修改,以不断满足教学的需要及需求。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 法律课 教学 案例

高校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概念比较抽象,其原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不易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加之法律课程所占的课时总量较少,通常只在一个学期开展,因此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的精髓。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呢,如何通过短短的法律课程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所有法律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讲解法律理论或法律规定,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选择并运用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节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使学生掌握有关法律规定或理解相关法律理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选取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实践出真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选择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真实案例,也可以选择社会热点、焦点案例,但所选案例要求真实、准确,不能胡编乱造,尽可能是新近发生的,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选择来源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一方面可以体现教师治学的严谨态度,另一方面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把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变为直接经验,使教学收到预期效果。

(二)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在于案情与法律原理规范的联系性,要求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及教学大纲,选择能够充分体现教材内容并且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相一致的案例。使用这种案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研究和与所学知识的结合,并领会法律原理、规范运用的条件和环境。案例的选择要做到两点,一是要针对教材内容选择,以体现它为教材服务的目的;二是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中的热点问题进行。

(三)适应性原则

选择教学案例时还要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师的能力等因素,如对初学法律的学生,一般要选用综合难度较低的案例,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和具有法律实践经验的学生,选用案例的难度要相应地增加,可以给他们提供综合难度大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选择案例也要注意教师驾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案例理解、掌握和运用教材中的相关法律知识点,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与思考,深化自己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法律意识。

三、案例教学方法的讨论

(一)分析案例

根据上述案例选择的原则挑选典型案例以视频、文档的形式准备好,对视频案例可以用摘要的形式把主要内容发给同学们阅读,所选择案例的针对性要强。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先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同时设置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准备主要包括阅读案例,了解案例的内容,根据老师提供的延伸阅读文献进行扩展阅读以便为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前期分析,并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内在矛盾进行剖析,同时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观点,并提前进行理论的准备,以便在讨论中对学生加以引导。

(二)提出问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时机的把握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通过分析案例类型及所反映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目的要求,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即可。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课堂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并积极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法律依据。

(三)案例讨论

在案例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充分尊重学生的分析。通常采用分组讨论模式,即把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个讨论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各自观点和立场,并陈述理由,同时要求各小组能够对不同的结论进行分析比较。在进行全班讨论是,要求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同时要求该组其他成员记录本小组的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然后在全班发言交流,其他同学亦可做补充性发言。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在班级范围内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推理,防止讨论主题漫无目的地扩散,适时地给发言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并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氛围。

四、案例教学方法的点评和总结

教师的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要求教师收集同学们的讨论稿,及时对案例教学的效果做出总结,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分析,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以利于今后案例教学的改进。引导学生去思考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运用了哪些案例分析方法,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提高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提高学生对案例的书面分析能力,同时也是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再回顾和总复习,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

作者简介:申子夏(1982-),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纪检监察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法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盛高璐.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46-47.

篇4

关键词:CI;教学方法;品牌形象;案例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一)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案例教学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为主动的学习,有效地防止了学习中的惰。被动式学习方式是传统的教师教学方法的缺点之一,学生没有学习的压力,因为学生们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学习没有主动性,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打瞌睡,玩手机、聊天,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懒惰的灌输式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思维僵化,惯性思维成为他们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其次是教师所教的理论知识陈旧老化,不能喝时代接轨,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显得枯燥和沉闷,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哈佛大学法学院,进行大量的“案件”教学研究,很多课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病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业案例”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大“公共决策案例”等课程均进行了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迫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进而主动学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绩是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通过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辩论技巧、演讲和综合案例分析过程的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得分情况。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对提升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实战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案例教学的本质是解决工业和商业企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实施教学工作,让学生从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出发,经过探索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学方法的本质不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的内容,而是但迫使他们去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也是创新与发现的过程。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未必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而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也不是确定的,常常是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信息交织在一起,需要我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做出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然后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案例教学法的训练是决策的艺术方法,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能力。实例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变定向思维、惯性思维为创新思维,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CI课程的教学重点

品牌形象塑造是CI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企业产品质量、企业文化、品牌定位、品牌性格、品牌核心价值观等因素息息相关。产品质量是品牌形成的基础,文化是品牌形成的灵魂。没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形成强势品牌,而没有文化的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品牌,更不可能成为国际著名品牌。世界著名品牌往往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吸引消费者。所谓的品牌文化是指品牌文化特征的沉积,指的是所有品牌活动的文化现象。品牌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品牌属于文化价值的范畴,也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是现代社会消费者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相融合的产物。同时,品牌包含文化,品牌文化可以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品牌文化和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包装文化、设计、服务、等形成品牌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品牌形象的主要物质载体。托尔斯泰说:“从一个人的脸能理解男人的婚姻是否幸福!”。从一个企业的形象,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基本情况。品牌形象是指企业或其品牌在市场上、在社会公众心中的人格特征,它反映了公众特别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品牌形象是品牌的特征,反映了品牌的实力和品牌的本质。品牌形象源于客户的评价,使其成为赢得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手段。此外,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聚力,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所以可以说:“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品牌是消费者心理的产物”。想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对企业品牌忠诚度,形成一大批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因此,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过程,需要企业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保证产品的质量,树立具有内涵的企业文化,同时还要善于进行品牌管理和推广。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是关键在CI设计课程教学中,因此,本课程围绕如何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来组织教学。

三、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CI设计中塑造品牌形象

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准确的市场定位,如“金利来”领带将“男人的世界”最为自己的品牌定位,由于定位清晰、明确、很容易创建企业的品牌形象。“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的知名广告,它在电视、报刊、杂志上不断出现,很好地宣传了金利来的品牌形象。

金利来领带保持高品质、时尚、品种、手工精细,美丽的特性,是非常受欢迎的各行各业的人。许多大百货公司销售其产品在香港媒体在九龙,新界。从创建著名品牌金利来品牌推广、业务扩张,寻求,创建优势发展优势,从建立产品形象建立企业形象,实施三大战略,方向的三个构成金利来的发展模式。

创建知名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生产优质产品,创建品牌文化,产生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品牌维护四个方面的内容。优质的产品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基石,没有优质的产品,就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品牌形象的塑造也无从谈起,品牌文化是品牌形象的灵魂所在,没有文化的品牌就会缺乏内涵,缺乏底蕴,缺乏使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重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更侧重于产品的精神内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加追求消费品带给自己的社会优越感和尊贵感,所以,深厚的企业文化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精神享受,为客户所青睐;社会认知指的是品牌的传播,现如今企业仅有好的产品是不够的,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强势媒体的宣传和传播,就很难塑造知名的品牌,企业应当利用各种传播渠道进行宣传,比如:明星代言、各种体育盛会的赞助、巧妙进行音乐宣传,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进行传播,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对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管理对于品牌的塑造也十分重要,品牌管理可以让品牌形象更为突出,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

将案例教学法纳入CI课程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变惯性思维、定式思维为创造思维、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CI课程是一门对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在CI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建设;CI设计;[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6.

篇5

关键词:数据库;案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数据库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应用和发展,它广泛的应用于众多的行业,如通信、银行、电力、农业、林业、交通、工矿企业等。数据库的理论和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广泛重视。相应的,数据库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培养具有专业的数据库知识和技能的高技术人才是许多高校计算机学院教学任务的一个重点。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既包含较多的理论知识点(如关系代数、规范化理论等),又含有较多的专业技术(如数据库设计、SQL语言运用、数据库实现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依据各知识点利用板书或幻灯片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布置少量习题供学生课后完成。单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函数依赖、范式和模式分解等往往是仅进行了机械的记忆,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记了知识点但不知其所用,遗忘较快,而对技术实践性强的知识如SQL语言、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等,学生若仅听老师的讲解,最终将会导致眼高手低,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无法胜任具体的数据库工程任务。为了增强数据库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数据库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任务驱动和案例相融合的数据库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1.1 数据库中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基本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或多个有针对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中所用到知识技能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的教学活动。成功的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在相关案例的学习和交流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收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针对数据库的理论和应用技术较强这一特点。单纯的传统课堂讲解方法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兴趣,将案例教学法引人数据库教学中可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理论和应用技术知识点较多,很难用一个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故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经典案例。本节以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的教学为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堂教学的应用。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与技术是数据库教学中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诸如函数依赖、规范化、范式、模式分解等。单靠教师在课堂逐一讲解知识点,学生机械的学习,不知所学具体用在何处,学生往往会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教学中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超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部分所包含关系模式设计的内容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课堂分析与讲解。该案例主要涉及超市系统的数据实体和属性分析、具体关系模式的设计、基于不同范式的数据库操作效果、数据库的改进等内容。利用案例,在教学中可综合课堂讲解、问题分析、课堂交流、效果演示等多种方法。例如,针对该案例,在组织同学们学习范式知识时,教师可预先给出满足2范式的关系模式,可由学生亲自动手对基于2范式的关系模式的数据库表进行操作,继而引导学生对操作时遇到的某些插入异常问题进行分析和集体讨论,进而鼓励学生给出解决办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学习和讨论,许多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1.2 数据库中的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一个或多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动机的驱动下,对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学习和灵活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数据库的众多知识技能均和工程实践紧密相联,学生的任务题目和完成任务的环境较容易实现,通过自主探索和积极学习,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具体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主体转变为自主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主体。本节以数据库SQL语言的教学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SQL语言的特点是语法知识较多、高度的操作性,学生若在课堂上仅听教师的讲解或看演示例子,实际工作时往往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困境。为此,在该知识模块的教学中可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进教学。将SQL语言的练习分成多个子任务,如关系表的查询任务,视图、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实现与调用任务,完整性约束实现任务等。学生围绕着各个任务进行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居于中心地位,充分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教师主要起了引导的作用。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较大提高。

2、融合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数据库教学

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有一定的不足。案例教学法依旧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的听,动手机会较少。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例如对关系表中的信息如何查询,如何删除等,学生往往是课堂听的挺明白,过后遗忘的也快,对数据库的许多知识有了初步认识但理解不深,尤其是数据库的技能操作方面,案例教学法授课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同时,在讲解案例时,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无法较好的因材施教。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但数据库的知识点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难易差别较大,任务的划分和分配难度较大。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但很多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一些困难往往就止步不前了,尤其是对自学能力稍低的同学,突破各种难题的难度较大,容易打击信心,经常半途而废,分配的任务最终流于形式。

为了弥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融合起来进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针对数据库课程的特点,依据案例的性质和作用的不同,案例主要分为引导案例、任务案例和扩展案例三类。引导案例主要是教师在课程开始概要讲解的一个案例,引导案例的特点是规模不大、简单易懂、涵盖基本知识点和技能。引导案例的讲解要求精要概括,使学生从整体和基本结构上了解案例,对该案例各个部分所需的基本知识心里有数,为完成后续的任务打下基础。例如,可将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引导案例,包括数据库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该案例由详细的文档和成型的软件组成,教师依据文档和软件进行概要讲解和功能演示。引导案例讲解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将任务案例划分成多个子任务分给学生进行分组完成,为便于指导和比较,教师可预先完成任务案例的文档和软件,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提供给学生。任务案例的特点是难度适中、涵盖知识点较多、功能较多。任务案例可设为1个或多个。例如,可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任务案例,将任务划分为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的实现与测试等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交替轮换子任务,最终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的知识技能。在学生完成了任务案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教师利用扩展案例再做一次概要的课堂讲解。扩展案例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工程量,和实际工程紧密联系,高于教学用例。例如银行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大型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等。扩展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深的体会数据库知识在具体行业领域内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3类案例中的每个案例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尽可能多,统一称之为整体案例,利用整体案例组织教学能节省时间,使学生能系统自主掌握数据库的知识技能。但利用整体案例进行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程度较低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他们往往跟不上节奏。为了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且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锻炼,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引导案例和扩展案例还可划分为众多子案例,如图1所示。任务案例相应的划分为一些子任务供学生阶段性完成。

例如,将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引导案例,则数据库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可划分为引导子案例。相应的,作为学生任务的1个或多个任务案例的实现部分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划分为任务子案例。扩展子案例类似划分。例如,教师首先可讲解数据库概念设计的引导子案例,接着将任务子案例的任务题目分给学生完成,学生完成后,再选相应的扩展子案例进行总结提高。接着进入下个子案例的循环。当各个子案例的教学全部完成后,再做整体案例的总结与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是运用整体案例还是运用子案例,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是取决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如重点大学学生),则选用整体案例;如果基础较低则用子案例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的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融合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除了教师正常讲解案例知识点和正常的任务指导之外,还采用了以下新的具体教学方法:①案例的整体演示和软件体验法。无论是利用整体案例还是划分的子案例进行教学,课程开始我们会将精心选择的引导案例进行课堂演示,同时分发给学生进行功能体验。使学生较为轻松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以较好的感官操作体验带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个整体的认识。②网上即时交流研讨法。任务分配后,学生完成任务的主要时间是课堂之外,为了发挥集体研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能动性,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了学习群。任何一位同学均可将所遇到的问题即时在群里或单独和群成员进行交流,学生和教师可就该问题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通过群,教师可即时和学生沟通、传递资料,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点拨。便捷的网络工具的应用使教师对任务进行指导和督促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补充。③优秀学生讲座法。学生们将案例的全部任务完成后,将会形成一个较详细的文档和一个小型数据库软件产品。教师挑出最为优秀的作品,教师概要评价后组织完成作品的优秀作者做一次完整的讲座。讲座包括完成任务的准备、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同学问的合作情况、知识点的体会、作品的自我评价和进一步的完善等内容。任务结束后选拔优秀学生做讲座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榜样的力量又能进一步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选择实验;雾;景观价值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07-0046-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7.006

关于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评估,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难点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部分产品或服务没有反映其稀缺性的市场,因而无法对其进行交易定价。交易市场不存在,或者是因为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产权难以界定,如流动的空气和水、调节气候和控制疾病的生态系统服务等;或者是因为交易对象缺位,如按照可持续发展定义,后代人有权使用与当代人同等质量和数量的自然资本,但由于后代人缺位,不能与当代人谈判确定合适的贴现率,结果自然资源总是被过度开发。本文介绍近年来被用于生态产品和服务定价的选择实验方法,同时利用这一方法计算资兴东江湖雾的景观价值。选择实验早已应用于市场开发、医学领域及交通行业,如怎样给汽车的某种颜色或食物的某种香味定价;怎样度量痛苦减轻带来的福利;怎样测量车辆噪声降低带来的好处等。选择实验属于陈述偏好法的一种,但不同于陈述偏好法一般采用的直接出价方式,该方法模拟了一个关于不同水平属性组合的交易市场,因此评价的结果比较客观。

1度量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方法

自1960年代开始,经济学便研究如何度量那些不存在交易市场的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方法。这些方法可概括为显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显示偏好法是指,尽管部分生态产品或服务本身没有交易市场,但这些产品或服务可能与某种有交易价格的产品或服务存在互补性或替代性,利用经验数据计算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相关性,便可以间接度量那些没有价格的生态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显示偏好法包括:①享乐价格法。如Glenn Blomquist等[2]就认为,如果一个地区气候适宜、社会治安、教育等居住环境良好,更多的人将前往定居,这将导致地租上涨和工资下降。因此,存在一个度量地区宜居性的隐形市场。他们根据地区之间的地租和工资建立了一个享乐方程,并对美国253个城区县的宜居性进行了等级排名。②旅行成本法。Gardner Brown等[6]通过回归美国多个地点提供的某项休闲服务与旅游成本之间的关系来为该项服务定价,并用他们的模型计算了华盛顿州河流中虹鳟鱼应保持的密度。Kerry Smith等[19]运用旅行成本法研究了水质改善给水上运动、垂钓带来的收益。③替代成本法。Raymond Kopp等[12]研究了1977年美国颁发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对美国农业的影响,他们发现,控制了臭氧排放后,农业生产损失减少,减少的损失在1986年相当于社会福利提高了7亿美元。Raymond Kopp等认为,这间接显示了控制臭氧排放的价值。

显示偏好方法基于实际数据,测算的价值比较客观。但是,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影响的长期性,部分生态服务对社会、经济的间接影响数据不易获得。显示偏好方法无法计算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如存在价值、利他价值、遗产价值等。对无法用显示偏好法评价的生态产品和服务,经济学开发了陈述偏好法。陈述偏好法包括条件价值法(CVM)和选择模型法(CM)。其中,条件价值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个人对某类生态服务的评价,然后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估计社会对该类生态服务的意愿支付额(WTP)和意愿补偿额(WTA)。David Brookshire等[4]利用CVM法研究了怀俄明州Laramie附近地区麋鹿数量增加和减少的WTP和WTA,他们发现CVM是揭示社会偏好的一种有效方法。James Bowker等[3]利用两分的CVM法评估了美洲鸣鹤的保存价值。

谭秋成:度量生态服务价值的选择实验:方法介绍及案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7期CVM法由于询问的是答卷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其有效性经常受到质疑。William Schulze等[18]认为,CVM这种直接揭示社会偏好的方法容易产生偏误。首先是策略性偏误。如果答卷者认为提供某项物品的成本由社会其他成员承担,他可能故意夸大该物品的价值和自己的支付意愿。相反,如果答卷者认为某项物品的成本将由自己承担时,他可能低估该物品的价值,降低自己的支付意愿;其二是信息偏误,即答卷者对评价物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不同的信息和判断;其三是工具偏误,即调查中意在揭示社会偏好的机制产生的偏误。实验表明,征税方式得到的支付意愿明显不同于直接收费这种方式得到的。此外,调查问卷中一般暗含有支付的起点和范围;其四是假设偏误。答卷者可能并不相信问卷中关于某物品或资源的增加和减少趋势,也不相信自己的付出能改变这种增加或减少趋势。但是,David Brookshire等[5]比较了CVM和享乐价格法在评估公共物品价值上的差别后发现,如果答卷人有过评估物品价值变动的经历,或对该物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问卷调查与享乐价格法得出的估价基本一致。Mark Dickie等[7]利用对数似然比检验发现,对同一需求关系的两组数据,一组来自真实的市场交易,另一组来自问卷调查,在1%显著水平上两组数据是一致的。CVM法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①准确、清楚地描述被评价的生态服务或提供服务的产品;②合适的出价技术;③合适的揭示答卷人真实评价的手段。Karl Samples等[17]在关于濒临灭绝的驼背鲸保护的WTP研究中发现,如何描述驼背鲸的形态、特征、目前面临灭绝的危险程度等,显著影响着WTP高低。

选择实验(CE)属于选择模型法中一个重要分支。该方法最早被用于市场产品开发,如Frode Alfnes等[1]曾利用选择试验研究了挪威居民对三文鱼颜色的支付意愿。以后,这一方法被交通、医学领域采用。Guy Garrod等[8]曾采用选择试验,将车速、噪音、行人跨过马路等待时间、减速装置的外观设计、以及为安装减速装置社区居民愿意支付的税收作为属性,研究了减速装置在交通安全、噪音减少及其他方面带来的好处。

1990年代以来,选择实验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领域。Nick Hanley等[10]研究了影响苏格兰高地攀岩点不同需求的因素,选择的属性分别是岩坡的长度、离开大道到达攀岩点的时间、岩坡的质量、攀岩路线是否拥挤、攀岩点是否有风景、以及从家出发到达攀岩点的旅行成本。Sini Miller等[15]研究了新西兰Canterbury地区土著居民毛利人对淡水资源文化价值的支付意愿。他们确定了淡水资源在当地重要的五个属性,分别是:水资源因农业灌溉利用而带来的就业机会;河流给动植物提供的栖息地;因水资源带来的诸如游泳等方面的娱乐价值;土著毛利人关于河流的文化价值;以及保护和提高上述活动的成本。结果计算出淡水资源对土著毛利人的文化价值是每年40美元,对一般公众是每年28美元。Kirsten Oleson等[16]研究了马达加斯加Velondriake土著渔民对海洋资源的遗产价值,选择的属性是遗产、社会凝聚力、海岸线保护、商业性渔业、以及渔民短期的收入。

选择实验同样需要设计问卷、通过调查来获得社会关于某一物品属性的支付意愿的信息。选择试验将不同水平的物品属性进行组合,然后根据统计估计的无偏性和效率原则将这些组合设计成选择集,再由受访者在选择集中权衡各备选项后做出决定。所以,选择试验不同于开放式或封闭式CVM中采用的那种直接出价方式,它实际上模拟了一个关于不同水平属性组合的交易市场,这就避免了CVM中答卷人总回答“是”这样的偷懒问题,也避免了显示偏好法中的共线性问题[9]。选择实验可以评价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某一方面,即某一属性,而CVM更适合评价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整体价值。现实中,公共政策或政府项目一般是改变生态环境或资源的某一方面。所以,选择实验更适合作为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估工具。

2如何设计选择实验

2.1选择实险的理论基础

选择实验源于Kelvin Lancaster[13]的特征效用理论。按照新古典经济学一般理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效用来自某个或某一组具体的物品。但Lancaster认为,效用非源自物品这一直接对象,而是源自物品的属性或特征。个人消费可视为一项活动,其中单个物品或物品组合是这一活动的投入,物品的特征则是消费活动的产出。以食物为例,带给消费者效用或满足的是该种食物的营养成分、颜色、口感、气味等系列属性或特征。因此,消费者对效用或偏好的排序是对物品属性或特征的排序,我们看到消费者对物品排序是因为物品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特征效用理论意味着,物品的价值本质上是物品各属性或特征的价值,如果我们知道物品的价格,便可以为该物品各具体属性定价。

选择实验在方法上以随机效用理论为基础。随机效用理论认为,个人选择是或然的,因此我们不能准确预测个人选择的结果,而只能预测个人将以何种概率选择什么。这种选择的或然性可能是由于效用是确定的,但决策规则是随机的[22];也可能是由于决策规则是确定的,而效用是随机的[21,14]。决策规则之所以随机,是因为个人的行为是局部的,适应性的,后天习得的,个人决策依赖于情境,受观念、动机、态度等影响而易变;效用之所以随机,是因为研究者作为局外人不知道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观察不到关于消费的一些有用属性,不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效用函数。根据随机效用理论, 消费者选择物品i的效用为:

Ui=Vi+εi(1)

其中:Vi为确定的效用,而εi为扰动项。面对物品i和j,消费者选择i而非j的概率为:

Pi=Prob(Ui>Uj)=Prob(Vi+εi>Vj+εj)=Prob(Vi-Vj>εj-εi),i≠j(2)

概率的计算由扰动项εi的分布决定,选择实验通常假定ε=εj-εi服从logistic分布,个人n选择i的概率为式(3):

Pni=eVni∑jeVnj(3)

2.2选定属性及其水平

选定合适的属性及其水平是选择实验能否准确定价的关键,因为属性决定物品的效用及价值。选定的属性当然要与研究的目标或政策制定者的需求相关,但也必须是实验对象、即答卷人熟悉的、认为合理而有实际意义的。选定的属性须涵盖物品的主要方面,漏掉重要属性的信息将使选择实验估计产生偏误。考虑到答卷人认知的局限性,选定的属性并非多多益善。事实上,只要解决主要问题,选定的属性的规模是越少越好。选定属性时不要有冗余,避免对某一属性的价值作重复计算。

给选定的属性确定不同的水平,目的是计算各属性间的边际替代率。属性的水平也必须是答卷人认为合理而有实际意义的。确定属性的水平必须能让答卷人在面临不同水平的各项属性组合时进行认真权衡。如果水平太宽,答卷人将不会认真考虑选择集里的备选项;而如果水平定太窄,答卷人会因为看不出差异而难以做出选择,估计的参数将不会显著。属性的水平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政策评估时常设定一个关于各属性现状的水平。选定合适的属性和水平需要研究者事前查阅相关文献,与研究相关问题的专家、政策制定者进行讨论,以及预先在实地做一些调查。

选择实验不同于选择模型法中的评分法和排序法,可以引入一个类似于成本的属性,从而计算政策的福利效果和消费者在各属性上的支付意愿。引入的成本属性可以是放弃的收入、支付的价格和税收,也可以是花费的时间或行走的距离,因为时间和距离最终可以折成费用。成本属性的问题是,如果答卷人认为他们需要付费,通常会故意压低自己的支付意愿。而当答卷人知道不需要付费时,常常会表现得慷慨,以显示自己的道德优势。因此,成本属性的水平必须设置得当,对答卷人必须是激励相容的,避免策略行为。

假定消费者从物品属性获得的效用是可加的,(2)式中的V可表示为:

V=∑nk=1βkxk(4)

其中:xk为物品的第k种属性,βk为该种属性的边际效用。属性x1和属性x2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12=V/x1V/x2=β1β2(5)

假定βcost为成本的边际效用,则属性xk的边际支付意愿为:

WTPk=βk-βcost(6)

2.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将不同水平的属性组合成备选项、再将各备选项配对成选择集的过程。实验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尽量少的选择集,获得尽量多的有用信息。实验设计有全因子设计和部分因子设计。全因子设计是将不同水平的所有属性组合起来的设计方式。假定研究的对象有5种属性,每种属性有4个水平,总计可产生45=1 024组备选项。如果将所有这些备选项配对后让答卷人选择,无疑将产生极大的调查工作量,并显著超出答卷人的认知能力。所以,全因子设计只适用于属性和水平较少的选择实验。

部分因子设计是将一部分备选项配对成选择集。部分因子设计可保证调查工作量在实验对象可认知的限度内,但如果选出的备选项不反映不同水平属性的总体分布,则会导致估计偏误,而且部分因子设计也忽略了属性之间的交互作用。部分因子设计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是D-效率设计,一种使被估计参数的协方差矩阵规模最小的方法。Huber等[11]认为,要达到D-效率设计,须保证:①水平之间平衡,即一种属性的不同水平在设计备选方案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同的;②正交性,即选择集中每一属性的水平差异是独立发生的;③最少重叠,即选择集中每一属性的水平在备选方案中尽量不重复,使每个选择集提供的信息最充分;④同一选择集中备选方案之间的效用基本保持平衡,以确保答卷人做出选择时会认真权衡各方案。

3利用选择实验计算东江湖雾景的价值

东江湖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耒水上游,资兴市境内,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拦河筑坝围成的人工湖泊。除提供电能、饮用水、生态用水等服务外,东江湖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围绕山、水、雾等自然景观,在东江湖开辟了3条旅游线路,2014年3条旅游线路的零售门票价格分别是80、100、248元。2013年,东江湖旅游人数达76.88万,政府经营的东江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接待游客28.2万次,营业收入2 485万元。在东江湖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小东江的雾。湖水出大坝入耒水之前,有一段被称为小东江的狭长水面。每年4-10月,在太阳升起或夕阳西下时,小东江云雾缭绕,仿若仙境。小东江雾景吸引了各地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观赏、拍照。

东江湖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试验示范点。2013年5月,课题组曾在东江湖实地考察当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扩散区域、受益人群等。2013年8月,课题组在东江湖周围的白廊乡、滁口镇和黄草镇做了关于农户生产和生活、库区周边农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等方面的问卷调查[20]。通过亲身体验,以及与资兴市旅游局、当地居民、外地游客等访谈,我们将影响东江湖旅游这一产品的效用和价值的主要属性确定为雾、其他自然景观、设施、以及门票。各属性的解释及设定的水平见表1。我们将旅游A线路80元作为门票价格的现状,因为这是游客通常选择的线路。门票价格是我们设计的东江湖选择实验的成本属性,属于连续变量。由于这个价格实实在在地存在,答卷人是可理解的,估计的雾的景观价值是比较真实客观的。

由表1可知,不同水平的属性可组合成3×3×2×4=72种备选方案。我们采用部分因子设计法,按D-效率标准进行配对,最终确定24个备选项,组成12个选择集。每个选择集中,答卷人可以选择①,或选择②,也可以两者都不选。允许两者都不选避免了强制,给了答卷人更多自由,选择的结果更具真实性。表2是实验设计的选择集1。

属性解释水平雾景雾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雾的浓度增加将吸引更多的游客,雾景越好旅游价值越高。没雾、小雾、仙境雾其他自然景观除了雾景之外的风光,包括猴古山瀑布、东江大坝外景、龙井峡谷、东江湖湖景如水清的程度、动植物的多样性、空气的清新度等,这些景观越好,东江湖旅游的价值越高。变差、现状、很好设施景区内的餐饮服务,道路状况,停车场、划船、水上游乐设施等,设施越好旅游价值越高。现状、更好门票门票产生负效用,与其他属性的边际替代率为负。70、80、90、100元

旅游属性选项1选项2雾小雾没雾其他自然景观现状更好设施更好现状门票90元80元① 选项1②选项2③两个都不选

为减轻答卷人认知上的负担,每份问卷只给出6个选择集,或者选择集1-6,或者选择集7-12。参加回答选择集1-6或7-12的人数是相等的。问卷首先列出一些定性问题,如答卷人基本情况、是否了解东江湖、来东江湖旅游的成本、对东江湖自然景观和旅游设施的看法等。为保证答卷人对各属性有感性认识,我们制作了关于小雾、仙境雾、其他自然景观变差、其他自然景观变好、景点设施更好的图片册,要求调查员与受访游客交谈时,必须将备选项中各种水平的属性解释清楚。为使游客有耐心接受访谈,我们付给每位受访游客30元钱。每份问卷大约耗时25-30 min。实地调查是在2014年5月1-7日进行的,但绝大部分问卷在1-3日完成,4日后游客锐减。本次调查一共访问了118人,获得观察值118×6×3=2 124个。受访者118人中,女性62人,男性56人;来自本地资兴及郴州的30人,外地的88人;平均年龄34.79岁,最年长者60岁,最小的18岁。

我们用基于(3)式概率计算的多项logit模型分析数据,估计属性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和东江湖雾的景观价值。我们采用2种模型,模型1假定受访者的选择只与影响旅游产品价值的各项水平属性有关,这类模型又称为条件logit模型。模型2假定答卷人的选择与各项属性相关外,还受居住地的影响。居住地为虚拟变量,家住资兴及郴州的本地人定义为0,外地人定义为1。由于同一受访者产生18个观察值,为避免同一观察值重复18次,我们将居住地与3种不同水平的雾景相乘得交叉项后进入模型。模型1的效用函数见式(7),模型2的效用函数见式(8),其中基准项已取值为0。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和解释见表3。

变量名定义解释choice选择项被解释变量nfog没雾分类变量,基准sfog小雾分类变量,预期增加游客效用ffog仙境雾分类变量,预期增加游客效用dscenery其他自然景观变差分类变量,基准sscenery其他自然景观维持现状分类变量,预期增加游客效用pscenery其他自然景观变好分类变量,预期增加游客效用sinfra基础设施维持现状分类变量,基准binfra基础设施变好分类变量,预期增加游客效用ticket门票价格连续变量,预期减少游客效用nfogr居住地与无雾交叉项分类变量,基准sfogr居住地与小雾交叉项分类变量,影响效用方向未知ffogr居住地与仙境雾交叉项分类变量,影响效用方向未知V=β1ticket+β2sfog+β3ffog+β4sscenery+β5pscenery

模型1和模型2的估计结果见表4。由模型1可知,所有解释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和预期一致,门票价格降低了东江湖旅游的价值和游客的效用;与没有雾相比较,小雾、仙境雾将提高旅游的价值和游客的效用;与被破坏相比,其他自然景观维持现状和改善将提高旅游的价值和游客的效用;与维持现状相比,基础设施改善将提高旅游的价值和游客的效用。模型2说明,加入居住地这一因素后,不影响门票、小雾、仙境雾、其他自然景观维持现状、其他自然景观变好、基础设施变好等解释变量的方向和显著性。相对于本地人,外地人对小雾和仙境雾评价略高,但对小雾的评价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对仙境雾的评价只有在10%的水平上显著。

β值度量相对应属性带来的效用。如模型1中β2=1.62表示,给定其它条件相同,从无雾到小雾这一景观可增加游客1.62个单位的效用。由于居住地对游客选择在统计上显著水平不高,我们用模型1计算东江湖雾的景观价值。根据门票价格系数β1、小雾系数β2、仙境雾系数β3,小雾和仙境雾的支付意愿分别为:

付136.59元看到仙境雾。我们同样可以计算出其他自然景观维持现状、变好以及设施更好的支付意愿分别为151.84、198.98、28.43元。所以,总体而言,东江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游玩和观赏价值;雾的景观价值虽然较高,但低于其他自然景观的价值;通过进一步改善自然景观和基础设施可以提高旅游价值但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

游客为观赏到东江湖的小雾愿意支付132.93元,而门票价格是80元,这中间的差额构成游客的消费者剩余。但并不是所有游客都能看到雾景,雾景取决于当天的天气条件,且只是在一年定的时间段内的早晨和傍晚才可能出现,所以雾景是不确定的。门票价格一年一定,由东江湖生态系统提供的景观服务和游客需求的平均水平决定。仙境雾的支付意愿是136.59元,仅比小雾高出3.66元,差别不大的原因可能是:①问卷调查期间东江湖是有小雾的,但没有仙境雾,游客也许认为小雾已经很美了;②仙境雾对那些摄影及艺术爱好者有特殊的价值,而一般游客认为有小雾就足够了,我们调查的对象基本上是一般游客。

4结论

选择实验将不同水平的物品属性进行组合,然后根据统计估计的无偏性和效率原则将这些组合设计成选择集,再由受访者在选择集中权衡各备选项后做出决定。所以,选择试验不同于开放式或封闭式CVM中采用的那种直接出价方式,它实际上模拟了一个关于不同水平属性组合的交易市场。选择实验基于特征效用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该方法成功的关键是选定合适的属性及其水平。设计选择实验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D-效率设计,该方法要求的原则是水平平衡、正交性、最少重叠、以及效用平衡。

本文利用选择实验计算了资兴东江湖雾的景观价值。我们将影响东江湖旅游这一产品的效用和价值的主要属性确定为雾、其他自然景观、设施、以及门票,其中门票价格是成本属性。数据由课题组实地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计算结果是,相对于无雾,东江湖游客愿意支付132.93元看到小雾,支付136.59元看到仙境雾。我们还计算出其他自然景观维持现状、变好以及设施更好的支付意愿分别为151.84、198.98、28.43元。所以,总体而言,东江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游玩和观赏价值;雾的景观价值虽然较高,但低于其他自然景观的价值。

致谢:感谢资兴市科技局欧庆洪副局长调查时给予的大力帮助,感谢周海林研究员、孙新章研究员、谢高地教授、郭朝先博士、肖玉博士、鲁春霞博士、刘长全博士、张海鹏博士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袁惊柱博士在调研和数据录入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ALFNES F, ATLE G, GRO S, et al.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color of salmon: a choice experiment with real economic incentiv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6,88(4): 1050-1061.

[2]BLOMQUIST G, MARK B, JOHN H. New estimat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urban area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8,78(1): 89-107.

[3]BOWKER J, JOHN S. Use of dichotomous choice nonmarket methods to value the whooping crane resource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8,70(2): 372-381.

[4]BROOKSHIRE D, ALAN R, JOHN S. Valuing increments and decrements in natural resource service flows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0,62(3): 478-488.

[5]BROOKSHIRE D, MARK T, WILLIAM S, et al. Valuing public goods: a comparison of survey and hedonic approache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2,72(1): 165-177.

[6]BROWN G, ROBERT M. The hedonic travel cost method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4,66: 427-433.

[7]DICKIE M, FISHER A, GERKING S. Market transactions and hypothetical demand data: a comparative study [J]. American statistics association, 1987,82(397): 69-75.

[8]GARROD G, RIECARDO S, KENNETH W. Estimating the benefits of traffic calming on through routes: a choice experiment approach [J].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2002, 36(2):211-231.

[9]HANLEY N, ROBERT W, VIC A. Using choice experiments to value the environment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13,11(3-4): 413-428.

[10]HANLEY N, SUSANA M, ROBERT W. Choice modelling approaches: a superior alternative for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al surveys, 2001,15(3): 435-462.

[11]HUBER J, ZWERINA K. The importance of utility balance in efficient choice design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6,33(3): 307-317.

[12]KOPP R, ALAN K.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he benefits of ozone control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7,69(5): 956-962.

[13]LANCASTER K.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 74(2): 132-157.

[14]MANSKI C. The structure of random utility models [J]. Theory and decision, 1977,8: 229-254.

[15]MILLER S, PETER T, CAROLINE S. Estimating indigenous cultural values of freshwater: a choice experiment approach to Māori values in New Zealand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5,118:207-214.

[16]OLESON K, MICHELE B, LUKE B, et al. Cultural bequest values for ecosystem service flows among indigenous fishers: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validated with mixed method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5,114: 104-116.

[17]SAMPLES K, JOHN D, MARCIA 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valuation [J]. Land economics, 1986,62(3): 306-312.

[18]SCHULZE W, RALPH d’Arge, DAVID B. Valuing environmental commodities: some recent experiments [J]. Land economics, 1981,57(2): 151-172.

[19]SMITH K,WILLIAM D. The generalized travel cost model and water quality benefits: a reconsideration [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85,52(2): 371-381.

[20]谭秋成,资源的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与方式:资兴东江湖案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6-13. [TAN Qiucheng. Resource value and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and ways: a case of dongjiang reservoir in Zixing Cit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14, 24(12): 6-13.]

篇7

桥式吊车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吊车在运行中卡轨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有统计资料表明,吊车运行6~10年有卡轨问题的占80%。吊车在运行中卡轨不仅加速了车轮的磨损,缩短了轨道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费用,有时还使吊车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生产和使用安全。本文通过几例桥式吊车卡轨案例来探讨引起吊车卡轨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2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水平位移引起的卡轨。案例一、某大型工具库为露天单跨工业厂房,厂房跨度28.5m,柱距9m,轨顶标高10m,设有50t/10t,30t/5t吊车各一台,钢筋混凝土工字形柱,该厂房部分柱基础建在深lOm的冲沟填土层上,建成投产5年后,柱子向内倾斜达61~83mm,最大为127mm,吊车运行时严重卡轨,吊车梁与柱的连接螺栓多次剪断,大车轨道严重磨损,大车轮每隔二个月就得更换一次,影响正常生产。

案例二、某公司用钢渣处理的厂房地基,厂房跨度28.5m,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柱距6m,轨顶标高13.2m,设有125t/75t桥吊一台,15t磁力抓斗吊车两台,柱基础建在厚6~12m的钢渣垫层上,钢渣垫层经过强夯处理,基础埋置深度4.5m。该厂房正式投入使用不到2年,就开始出现吊车卡轨,继而卡轨愈趋严重,测量结果表明,柱列大部分外倾、平移,最大倾移发生在厂房中部使用最频繁的区段,倾斜加位移值达148mm。

吊车卡轨原因分析: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水平位移是这类卡轨的显著特征。案例二卡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有很强的冲击动能作用在地面上。生产时用磁力吊车吸取重7t的铁锤距地面9m高后使之自由落下,砸在被破碎的钢渣块体上,达到破碎的目的。经计算建在松散材料钢渣回填层上的基础,正好处在落锤冲击能影响范围内,冲击波的作用使得钢渣层相互挤压,推动基础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对桥式吊车运行影响最大,卡轨最严重的是承受吊车梁荷载的排架柱基础不均匀沉降和水平位移,并引起排架柱产生内倾、外倾、平移等。遇到这种情况,调整轨道或调整吊车往往不能奏效。此时,需要进行纠偏、加固处理地基才能满足吊车运行的要求,尤其是无屋盖的露天厂房,更容易产生此类问题。

处理方法:经过对厂房柱基进行加压纠偏加固,并对轨道重新调整,才使吊车运行恢复正常。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挖孔灌注桩进行纠偏加固是有效的措施。对于柱内倾、外倾、平移引起吊车卡轨是容易判断的,变形较大时,沿纵向观察就可看出柱内倾或外倾的趋势,然后进行精密测量,如用带拉力器的钢尺测量轨距,用水准仪对柱进行水平和垂直测量,再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上述两例是吊车卡轨极端问题,在有盖工业厂房,跨度的增大或减小,受屋面结构的约束。由于屋架的撑杆作用,柱子内倾或外倾后,跨距的变化不很大,吊车卡轨不严重,此时主要矛盾是相邻柱基不均匀沉降沿纵向轨道高差较大,经常产生吊车爬坡溜车甚至出现三个轮子着地,―个轮子悬空的现象。处理这类问题,采取调整轨道和调整吊车梁就可解决。

另外,在生产中利用制动平台堆放重物,引起吊车梁和轨道旁弯扭曲;以及吊车梁与柱子连接不牢固,也是造成吊车卡轨的原因。在冶金企业高炉、转炉、加热炉等高温区域,经常可以见到吊车梁下挠扭曲产生卡轨。因此对直接受到高温幅射的构件应采取隔热措施,制动平台上不允许堆放重物,防止吊车梁和轨道变形过大,影响吊车的运行。

3轨道连接不当引起的卡轨

轨道连接不当是吊车卡轨的又一重要原因。轨道连接不可靠,吊车运行时发生串动,常常引起卡轨,甚至出现断轨现象。

案例三、某厂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固定轨道采用的是斜螺栓孔(见图1)斜形螺栓孔横向相对孔距在施工中形成的误差超过了设计允许的范围,螺栓帽紧贴在轨底边缘,个别螺栓还处于轨道底的下面,吊车轨道的安装无法进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改成在16mm厚的钢垫板上塞焊螺杆固定。因焊缝长度不够,连接很不可靠,所以吊车在正式投入使用不到一年时间,轨道连接脱焊松动,轨道蛇形串动,卡轨明显但无规则,经多次对轨道和连接进行调整和补焊,仍不能保证吊车的正常运行。

图1斜形螺栓连接

1一压板;2焊牢

案例四、某厂散状料厂房轨道连接采用槽钢连接(见图2),吊车轮传来的各种荷载通过轨道,传给两个并排槽钢,再传给混凝土吊车梁。使用初始阶段,槽钢内填充了木枕,在检修中发现枕木破碎,就取消了木枕,因此,吊车的全部荷载及轨道等附件的重量,全部由槽钢的四肢传给梁上表面。该种连接方法缺点是槽钢的脚肢容易嵌入混凝土中,使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的翼缘破损,还会由于槽钢嵌入混凝土深度的不同而使轨道歪斜,引起卡轨甚至断轨。

图2槽钢连接

1一槽钢;2―垫片

案例五、钩头螺栓连接(见图3),这种连接方式在新的设计中很少见,基本不采用了,原因是轨道固定的可靠度不够,不适应轨道胀缩的需要,虽然采用该连接形式对轨道的校直方便,但当其受到较大的刹车力时容易使连接螺栓的弯钩拉直松动,轨道串动幅度大。

图3 钩头螺栓连接

轨道连接可靠性差,不仅使吊车运行时卡轨,而且会影响轨道和吊车梁的尺寸偏差。轨道的尺寸偏差对吊车梁结构的影响很大,必须给予充分的注意,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厂房每年应进行轨道垂直和水平测量,对连接普遍检查一次;其它厂房2~3年检查一次。要特别注意轨道接头的连接状况;若在轨道底设置低弹性模量的垫层,则要检查垫层是否被挤出或老化。对于焊接长轨,要在冷热季节检查轨道有否断裂或弯曲现象。

4吊车自身缺陷引起的卡轨

除上述建筑结构的原因引起吊车卡轨外,还有不可忽视的吊车自身的缺陷引起的卡轨。

案例六、某轧钢厂46号吊车运行卡轨严重,经理论计算复核,吊车结构的强度及刚度设计均满足要求,检测查明吊车卡轨基本原因是:车轮安装偏差大,如水平偏斜和垂直偏斜,特别是车轮与车轮组间的同位差,同时,小车轨和大车轨安装精度存在严重缺陷等多方面原因长期累积造成。

某厂46号吊车测量结果与存在主要问题统计(表一、表二)

表一

表二

下面就吊车桥架、大车轮的缺陷引起卡轨的形式及检查要点进行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桥式吊车由于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不够完善,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或吊车超设计能力使用后,吊车桥架产生永久性下挠变形,即主梁的位置不垂直于吊车轨道。若吊车桥架的刚度不够,在吊重时亦会产生过大的挠度。这些都会引起大车卡轨,小车爬坡和溜车。长期不正常使用,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轨道磨损加速,车轮轮缘超常磨损。吊车桥架的检查方法:将小车置于桥架的中央,在无负荷状态下(检查桥架刚度是负荷状态)用琴线或水准仪测定挠度。其标准是下挠小于跨距的1/800,否则需要矫正。修复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火焰矫正法,假焊反变形法以及预应力法等。

2、大车轮精度和安装不合要求时也会引起卡轨,当车轮与轨道不平行或桥吊两车轮运行阻力不同时,车轮的轮缘向外倒,对轨道产生很大的侧压力。装在同一轴线上的车轮,即使直径差很小,由于回转速度相同,直线速度差将越来越大,所以大直径车轮比小直径车轮多运行,产生以小车轮为中心的扭曲倾向,车轮有周期性的卡轨。此时,须对车轮踏面进行加工,使其直径达到一致,对于驱动轮还必须两轮一起更换,使直径相等。桥式吊车大车轮的检查要点,一是检查车轮缘与轨道接触的规律性,是否经常同边接触或两侧轮缘交替接触,观察桥吊蛇形的倾向。二是检查车轮的两则磨损是否一致。若车轮蛇形,则是车轮与轨道不平直,需要重新调整车轮。若吊车桥架呈棱形(斜行),可认为车轮直径不相等,则要更换或加工车轮踏画。当磨损较轻,可采取在车轮上安装布油器的方法减少磨擦。

3、冶金企业桥式吊车吨位很大,高达100~450t,作用在轨道上的侧向力也就较大。设计规范中吊车的横向刹车力是以横向制动力T乘水平力加大系数X来确定的,按此式计算的吊车横向刹车力往往偏小,由此产生的对轨道的推力不是引起轨道和连接损坏的主要原因。大量调查表明,吊车最大水平侧向力主要来源于吊车行驶中的卡轨力,而卡轨力的大小,又取决于吊车桥架本身的刚度、桥架与车轮安装尺寸的准确度、轨距的偏差以及轨道的高度差、轨道的歪斜程度、吊车的运行工作制等。轨道沿纵向的直线差也会导致吊车水平力的增加。所以卡轨力是使轨道和连接早期损坏的决定因素,必须充分重视。

篇8

关键字:项目案例;综合布线;驱动式教学

基金项目: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课题《综合布线技术项目案例驱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JY19)

1 引言

21世纪迎来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快速发展,随着综合信息系统在交通、电力、银行等行业的应用,市场急需大批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网络综合布线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综合布线是一门工程技术,实际工作不但要求具有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安装、测试验收以及维护的技术能力,还必须具有工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需要掌握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和招、投标的相关知识,因此该课程应具有技术性和工程性的双重特点。

2 目前教学现状

随着综合布线技术在我国楼宇建筑和网络工程中的迅猛发展,综合布线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综合布线技术逐步作为一门课程进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工程和智能楼宇建筑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因其比较偏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符合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在职校开设较多。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国标、欧标、美标和国家规范,了解一般楼宇综合布线的常用材料和品牌,形成对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课程名称一般定为《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技术》、《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等。在国外,学习综合布线课程后,学生不仅要完成校内实验,而且必须在企业进行带有职业性、专业化方向的工程训练,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为大一1个月,大二2个月,大三3个月,有的训练带有毕业设计或研究生课题的性质。学生不但在国内的大、中、小型企业实习,而且还有到跨国公司,甚至到国外的企业进行数月甚至长达一年的实习。

《综合布线技术》是工程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以后的深造和工作。在开设过程中,相关学校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例如很多学校已经把该门课程做成了精品课程,写出了一些教材与实验教材,条件好的,还以校园网为实际项目指导学生实践。目前关于高校的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颇多,但是各个高校的基础不一样,学生的素质程度也大不相同。对于我校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在真实项目案例驱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缺陷,还未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

3 项目案例分解与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在《综合布线技术》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数字校园实训楼综合布线系统)驱动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全过程按照工作流程指引学生学习,建立了提出问题(施工方案需求)、分析问题(施工技术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施工,项目管理,项目监理,项目测试一验收),使学生在实践任务的前提下掌握知识。本项目将要建立一个教学网站,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实训课每5位同学分成一组,每组成员不同分工,完成案例的实训任务,这样提高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并且不同组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

表1:项目任务分解与评价表

4 结束

项目案例驱动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主要是对高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综合布线技术课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希望能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走向综合布线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董黎明;孟昭文;郭新.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篇9

关键词 区域产业经济布局;高职专业布局;契合度评价;现代物流业;物流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1-0024-07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作为与经济发展关联度最为紧密的教育层次和类型,办学定位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发展。高职办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专业建设。近年来,为更好地对接产业,很多地区和高职院校整合专业资源,通过建设专业群来对接产业办学。根据区域产业经济的布局来研究区域某个专业的布局是高职办学策略研究的关键,需要根据产业布局和专业布局的现状来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研究现状

本文中所述专业类是指高职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大类和二级类;专业群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因此,专业群往往由专业类中的几个专业或跨专业类的几个专业组成,一般有一个核心专业,服务于1~2个产业,通常有一个产业作为主要服务的产业。“高职专业布局”可以是一个专业中多个方向的布局,也可以是一个专业类中多个专业的布局。

已有不少学者在高职专业(或专业群)与产业经济对接的理论上作出研究,认为两者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在专业(或专业群)的布局上应服务于产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设置专业是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1]。张舸认为我国高职普遍存在专业布局滞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问题[2]。高小泉认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高职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集群结构特征相脱节问题[3]。杨振军认为高职专业布局合理与否的标准是区域内高职专业的种类、人才培养规模是否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需求,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是否基本匹配[4]。桑雷、尹玉珍、马蕾认为高职院校需要按照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5]。杨善江认为常州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走专业“群”发展的道路,应当建立起专业群与产业群“双向协调机制”[6]。吴岳军认为,应通过本土化的专业、专业群来服务地方产业[7]。邓鹏、赵晓琴、许健通过对新疆2007-2012年的经济数据和高职教育数据分析,得出了农学专业对产业的正向促进使用关系[8]。张苗、赵静、张尹莉对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的特征序列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及关联度排序,得出高职专业结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9]。赵昕、张峰认为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是区域高职服务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10]。

从省市地理范围、跨地理范围的协同发展等不同视角,有学者在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布局和高职专业的布局对比后进行了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王玉婷分析了广东省及广东省内的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错位幅度[11]。章建新认为高职专业建设应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来进行专业布局和功能提升,并以天津市为例进行了分析[12]。杜怡萍对广东省的高职专业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广东省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结构性短缺严重等问题[13]。倪永宏、王武林、黄兴海以苏中为例重点分析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提出了通过重点发展与主导产业对接的专业、增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性等建议[14]。柳燕君、吕良燕在文献[15]中,以及杨振军在文献[16]中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市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结构提出了调整建议。孙莹、闫丹在文献[17]中,张艳、孙婉、张默等在文献[18]中均针对辽宁省高职专业布局存的问题,建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高职院校围绕不同的产业群建立相对应的专业群,并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张菊霞、任君庆认为宁波市高职已基本形成了与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布局,但存在专业重复率高、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19]。李真真、陈庆合、孙芳芳等建议山东省高职院校应当按山东省的区域行业设置特色专业[20]。唐继红通过对重庆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和高职专业设置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调整和优化高职专业布局的建议[21]。

可见,有关区域产业经济布局与高职专业布局的关系、内容、问题、对策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此前的研究作定性分析的较多,产业结构用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与专业点在所有专I点中的占比作比较分析的较多,做一、二、三产业这些大产业宏观层面研究的较多。但是,目前尚未见有专门针对省级区域内某个高职专业(或专业类)布局开展研究工作,亦未见有量化的评价研究出现。

二、研究思路

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研究思路:提出基于区域产业经济的高职专业布局研究方法,该方法分为若干个可操作的研究步骤,提出区域产业经济布局与高职专业布局契合度的量化评价量表;以湖南省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研究作为案例剖析;通过分析湖南省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现代物流业的专项规划,得出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布局;统计分析湖南省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现状,与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作湖南现代物流业布局与高职物流类专业布局契合度的定性评价;针对湖南现代物流业布局与高职物流类专业布局契合度用量化的评价量表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价,找出湖南省物流类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湖南省物流类专业布局问题的对策。

三、区域高职专业布局的研究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的基于区域产业经济的高职专业布局研究方法。

(一)产业规划、专业布局现状分析

高职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方向就要与产业发展保持一致,但学历教育的培养时间较长,高职专业的布局和教学内容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得到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好的参考素材就是区域产业有关的规划;再结合区域专业布局的现状来对比分析。

(二)产业与专业布局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要将产业经济布局情况与专业布局情况进行定性的对比分析,见图2。

从产业有关的规划可以得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集聚的区域、要打造的产业特色、会出现的产业新兴业态。

从专业布局的现状可以得到专业与专业群设置的情况、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区域分布情况,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重点与特色专业的情况,专业与专业群重大的产学研一体化布局举措;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与创新情况等。

将产业与专业布局对比,可以定性分析发展方向的趋同性、地理布局合理性、产业特色的支撑能力、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专业结构的合理性。

(三)量化的契合度评价

下面提出一个简单的量化衡量产业经济布局与专业布局契合度评价的量表,指标主要根据图2所示的定性对比分析的5个方面进行设定,见表1。

有了量表后,根据定性分析可进一步得出评分结果。可认为80分以上为优秀,专业布局只需少量调整;70~79分为良好,专业布局需要做一些优化和调整;60~69分为一般,需要对专业布局做较多的改进;60分以下表示专业布局与产业经济布局不相适应,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大量的变革、改进。

(四)专业布局问题的查找

可将问题的查找范围放在评价指标的5个方面。

(五)专业布局问题的对策分析

有了对问题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总体的评价,接下来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下面以湖南省物流类专业的布局作为案例研究。

四、湖南省物流类专业的布局研究

(二)高职物流类专业布局情况

高职专业在2015年经过了一次专业目录调整,在这次调整中物流成为一个二级类。物流类中有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供应管理7个专业。还有一些与物流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如港口物流管理、铁路物流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接下来的专业布局分析中,将这4个专业作为物流类专业分析,共计11个专业。2016年,湖南省65所高职院校中一共有27所高职院校办有物流类专业;共开办有物流类专业点39个,分布情况见表3。近年来湖南省物流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情况见表4,其中,毕业生人数为0的表示是新增专业,暂无毕业生。

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的物流类专业大多从物流管理专业变化而来,专业开设的课程带有浓重的物流管理专业色彩。普遍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非物流管理专业(和专业方向)根据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方向的偏向性设置一些方向性课程,如物流工程技术(制冷方向)开设有食品冷冻学、冷链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航空物流专业开设有航空港物流运营、飞机载重与平衡等课程。

在专业群建设上,湖南高职院校大多将物流类专业作为某个专业群的非核心专业来建设。仅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作为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有产学研合作上,湖南的物流类专业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合作,如湖南省第一家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顺丰快递开办了“顺丰班”。高职院校的物流类专业教师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大量科研服务,部分学校还承担了编制物流规划项目、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等任务,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物流实训中心等。

(三)布局对比分析

1.发展方向的趋同性

从湖南现代物流业的布局可知,总体上“十三五”期间是“一核三区多园六通道”“物流工程”“五大特色物流”“促进物流业集约发展”“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下面做出“发展方向的趋同性”的定性分析,如表5所示。

2.地理布局的合理性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地理布局合理性的对比分析,在湖南省现代物流集聚的“一核三区”中,分布不均衡,专业点的布局长株潭核心区27个,大湘西地区1个,洞庭湖地区4个,湘南地区6个,湘中地区1个;且39个专业点中仅物流管理专业就占到25个;目前仅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管理4个专业有毕业生,其他7个专业暂无毕业生。因此,总体上的定性评价是“集聚区域都有专业提供人才培B服务,部分带动相关专业以群方式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3.产业特色的支撑能力

在对“物流工程”“五大特色物流”的支撑上,尚不够有力,一些方面的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如保税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因此,可定性为“一般性支撑”。

4.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

对现代物流业的一些新兴业态,如物流金融、互联网+物流、多式联运、两业联动、物流物联网、物流云计算、物流大数据等的支持上,已经开始有一些专业出现,如物流金融管理;已经有一些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出现并已经运营多年,如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经有一些新技术课程被开发出来,如RFID技术、条码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等。然而,这些课程对新兴业态的支持还不够全面,许多方面还没有开发出专业核心课程,如互联网+物流、多式联运、物流大数据等。因此,对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可定性为“一般性支持”。

5.专业结构的合理性

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大部分重点业态、新兴业态可以找到专业、专业方向或课程进行支撑,但有少部分找不到支撑,如保税物流没有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支撑,港口物流管理暂时还没有毕业生,说明专业结构尚需向现代物流业结构靠拢和改善。此外,已有专业结构和毕业生人数中,物流管理专业占比最高,2016年专业点占比和2013-2015年毕业生人数占比分别为64%和95%,见图3。许多体现地方现代物流产业特色及重点发展方向没有专业点进行支撑,也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

通过前文所述的分析,可以归结出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落后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两业联动、多式联运暂无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支撑;港口物流专业刚刚新增,无毕业生;无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支撑;快递物流没有专业进行支撑;边贸物流及农产品物流没有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支撑。

二是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地理布局不合理。物流类专业点大多数分布在省会长沙,其他区域很少;物流管理R刀来螅其他专业布点很少;大湘西地区布点过少,仅1个专业点;在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湘南地区没有以物流类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大湘西地区缺乏布局边贸物流及农产品物流有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洞庭湖地区缺乏布局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农村物流专业或专业方向;湘南地区缺乏布局无水港、农产品物流及快递物流专业或专业方向。

三是对湖南的特色物流支撑能力不足。保税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优势产业物流、快递没有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支撑。在先进物流技术上(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尚无专业核心课程支撑。

四是现代物流业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技术课程开发太少,很少有开设新技术课程;现代物流业的新型业务课程开发较少,如物流金融、互联网+物流、两业联动、多式联运等。

五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设置离现代物流业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快递运营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暂没有专业点布局;物流管理专业布点相对过多,特色物流及本地化物流所需的专业布点过少。

(五)对策

1.改善高职物流类专业设置,新开发非物流管理专业

如表7所示,可在大湘西地区新开发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农业物流方向)、物流管理专业(边贸物流方向),用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及这些新开发专业构建一个与大湘西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特色专业群;在洞庭湖地区可新开发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用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及这些新开发专业构建一个与洞庭湖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特色专业群;在湘南地区新开发港口物流管理(无水港物流方向)、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农业物流方向)、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用铁路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及这些新增专业构建一个与湘南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特色专业群。

长株潭核心地区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可新开发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增加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工程技术、工程物流管理、物流金融、航空物流、铁路物流管理等非物流管理专业的布点,增设物流金融管理(保税物流方向)、物流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方向),除已有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可新构建现代物流金融专业群,这样在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上均有现代物流专业群进行覆盖。

此外,结合湖南本土产业特色新开发专业方向,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在已办的和新增的物流类专业上,结合特色产业开发专业方向,如物流类专业的工程机械物流方向、轨道交通物流方向等,将这些专业方向纳入到学校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群建设范围中,在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产学研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上,作为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来进行打造。

2.推动产学研格局形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出台政策或办法,在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一致、服务特色产业经济的物流类专业、专业群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联合科技攻关,联合研发岗位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专业课程等。如在长株潭核心地区校企合作成立以企业命名的股份制或董事会制快递物流学院,共同培养快递专业人才;在洞庭湖地区与企业合作建设港口物流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共同培养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和联合科技攻关。

3.加大物流类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力度,对新兴业态及特色物流形成支撑

建议在已有的物流类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新开发一批支持新兴业态及特色物流的专业课程,如物流大数据、互联网+物流、物流物联网、物流云计算等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进行跨界融合的交叉学科课程;保税物流园区管理、无水港运营管理、农产品物流、边贸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两业联动、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区域特色物流课程;工程机械的仓储与运输、轨道交通物流与供应链、汽车物流、盐化工物流、粮食物流、医药物流、石油化工物流、输变电物流等一批与本土产业特色结合的物流类专业课程。

篇10

关键词: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U28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地铁列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速度较快,且较为便捷,受到众多乘客的青睐,且在我国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其运行安全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保证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

2、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方法

2.1构建管理机构,提供组织保证

当前,我国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的原则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地铁列车所在公司的运作模式,成立专门负责列车运行安全管理的管理机构,设立专职技术人员来来负责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预防、检查、监督等工作,为地铁列车的运行安全管理提供组织保证,使其能秩序井然地开展。

2.2建立健全运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据,在地铁列车的运行安全管理中,应建立健全运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划分工作权利与责任,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方案和工作流程,通过制度来约束和指引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得管理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促进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3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地铁列车运行安全事关重大,应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一方面,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大力开展各种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使广大乘客树立安全意识,派发地铁列车运行安全实用手册,使其掌握一定的安全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流程,实行三级安全教育,严格考核流程,确保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督促工作人员学习最新的安全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的认知。

2.4加强安全检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

在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中,应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列车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积极采取应对预防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部门应强化检查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严格规定检查日期和频度,实行自下而上的全方位检查。安全检查的重点为自查自纠,应严格落实检查的人员、经费、时间、任务和质量,并按期进行整改,从而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在进行安全检查时,应先制定项目检查清单,列出需要检查的事项,并说明需要检查的状态,同时拟订检查人员及检查频度,检查频度应依据失效后果的严重性与受检事项出现不安全因素的快慢来确定。地铁列车运行安全检查通常可分为法定检查、外部检查、行政检查、例行检查和连续检查五种,不同类型的安全检查的检查人员也大不相同。实施安全检查时,先利用以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来制定检查表,使用检查表来记录检查事项,以便查阅和存档,思索检查状态,并定量测试,依据测试结果进行来发现故障,并进行故障跟踪,从而纠正不安全行为,并对安全检查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安全检查,可以指明危险的状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行纠正。

2.5地铁列车运行故障管理

地铁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大体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全网络或全线系统故障、系统局部严重故障、系统局部故障、终端严重故障和终端一般故障,不同类型的故障对列车运行造成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故障等级划分法

在实施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时,应针对不同的故障做出不同的响应。如上图所示,一类故障和二类故障作出相应的一级相应,二类故障应进行二类响应,如果是四类故障和五类故障,则通常作出三级相应。一级响应和二级响应均是通过短信来故障动态信息,要求实施人员奔赴现场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而三级响应则是设备故障的常态相应。这三个级别的响应的应急抢修小组的组成人员也大不相同。一级响应的组成为分管领导,组员为车间主任、班组长、专业工程师和技术骨干,二级响应的组长为车间主任,组员为车间班组长、专业工程师和技术骨干,三级响应由车间主任在岗指挥,主要由班组长组织抢修工作。

地铁列车的故障管理平台的组成内容有:线路站点专业区域、设备名称编号位置、故障现象、故障等级及故障属性,保修单位、报修人、登记人、接修部门、接修人、发生时间、到达时间、影响时间、处置时间、故障描述、故障处理、故障原因、更换部件和闭环等。

2.6地铁列车运行预案管理

一般而言,地铁属于地下公共场所,车站空间相对较小,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由于地铁车站往往人流较为密集,因此如果出现突况,所造成的危害也较大。地铁列车运行中的预案主要包括火灾、防台防汛、重大设备故障、脱轨、挤岔、结构线路、供电、通信信号、人车冲突、大客流、恐怖事件等。为了及时应对和更好处理地铁列车运行中的突况,应依据有关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运行实际情况,编制地铁列车运行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制定应急程序和保障措施,并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及物资,同时,应保证应急预案与预案内容相互衔接。一般而言,地铁列车运行的应急保障可分为通信与信息保障、救援装备保障、应急队伍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和技术储备保障。制定好预案后,应报送与上级机构进行评审。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员工对预案的学习与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完备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员工熟悉了解预案,提升业务技能,增强其应急处理能力。

2.7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处理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在处理安全事故时,应认真分析,仔细探究事故出现的原因,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并明确责任所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出现事故的性质对责任问责任施以相应的惩罚,以起到警戒效果。另一方面,应定期开展地铁事故案例研究相关活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时刻保持警惕,强化运行安全管理理念,并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运行管理方法来提高运行安全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处理突发事故。

3、结语

地铁列车运行安全事关重大,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切身利益,因而应切构建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建立健全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技能,加强安全检查、故障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管理,从而切实保障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同时,应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以更好地处理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突发事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