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14 17:4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山东省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互联网在乡村的快速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城市和乡村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联动、融合发展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数字乡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还有加大的趋势,鉴于此,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随着“宽带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稳步增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综合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全覆盖,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ps,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也不断的得到完善,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亟需增强,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因其居住分散且基础设施差,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很高,运营商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建设农村网络,设备商提供商也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农村网络创新方案的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1.2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各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加速,“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2],全省政务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共享工程明显提升了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在农村,电子政务治理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还需稳步加强。1.3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在数字山东的带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宽带建设已普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效初显。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惠民政策宣传和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及惠民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形成了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1.4农村数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和市县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农村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得到转化和推广应用,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明显。鲁西南是淘宝村集聚区,菏泽市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展跨境电商的村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拥有外贸传统的城市,如青岛市等。同时电子政务标准及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取得积极进展,显著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3]。
2.1城乡数字化鸿沟进一步拉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城乡“数字鸿沟”是山东省数字乡村战略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4]。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数字鸿沟”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管理措施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4]。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明显的较大差异,城乡居民的互联网理念和对信息知识的应用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数字鸿沟”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上,阻碍了农村培养数字化生产力的进程。还有一些地区在引导搬迁、撤并村庄时忽略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完善,促使了新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2.2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财富流失及空心化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青年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也逐渐增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导致了乡村的信息失联以及情感失联。大量中青年农民的进城,使得农村土地也被大量闲置起来,无人耕种,加剧了乡村财富的流失,乡村空心化严重。这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2.3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各地区不平衡。目前,我省农村数字化发展各地区很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比例差距也比较明显。淘宝村的出现,破解了农村信息化的难题,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如:滨州博兴县、菏泽曹县和郓城县等、青岛市即墨等淘宝村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2.4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省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省移动宽带用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等指标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种植养殖、加工、集配、运输、仓储、营销、支付、消费等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产地仓、冷链物流、信息网络、购销网点等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建设任重道远。另外农村的互联网理念淡薄,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也是影响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5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在农村数字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虽然在农村开启了社区教育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还不完整,学习资源不丰富,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村民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不会上网也限制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而且绝大部分人上网只是娱乐,对学习农业新技术不感兴趣。2.6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比较低。“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不到位,村干部老龄化严重,党务、村务、财务不能实现网上公开,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进程缓慢,“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能实现乡村覆盖,缺乏“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在线诊疗和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使村民真正获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3.1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部门应响应《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积极推动“百兆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的IPv6发展,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支持培育和引进开放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5]。继续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领域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的转型。3.2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建设数字型政府,加强各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力推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并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做好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工作,建立或者健全一套适合当地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举措,补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体系,营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氛围。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主体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3.3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幸福乡村。首先,加强乡村信息化教育,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把握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数字乡村,使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愿意留下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化、现代化设备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鼓励农民积极接触和参与到农村电商中去,彻底打破农民信息贫困锁定的藩篱,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丰富乡村网络内容,构建数字乡村新系统,不断完善乡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数字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使农民获得幸福感,改善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及财富流失等问题,建设幸福乡村,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真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3.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信息人才的紧缺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土农民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内生动力。首先,以本土农民为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中种地的人大量减少,大量的土地进行了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同时应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积极培育实现智慧化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让农民成为懂信息、懂数据、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进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及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3.5构建乡村大数据平台。山东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平台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输、服务不健全,涉农电商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乡村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乡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兼容和公开,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优势的大数据系统,借助大数据促进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3.6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在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的信息化素养,尤其是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灵魂,以无形之力推进着乡村数字化的进程。首先,改变文化宣传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公告栏外,还可采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形式实现农村各项政策和事务的线上宣传,在乡村营造起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其次,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各种培训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农民在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最后,利用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及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数字农村的建设,讲好数字乡村故事,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3.7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政务工作和乡村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建设。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领导班子应改变传统思维,改变意识,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信息化的观念,不断学习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积极落实到位。其次:将农村的各类资源纳入到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再次:积极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党员信息化学习和培训,鼓励党员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探索农民在线交流议事模式,激发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最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的网上公开,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将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动山东数字乡村建设,使网络信息化在全省农村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论文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数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分四阶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R].经济日报,2019-5-18.
[2]丛楷力.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治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18(6).
[4]毕耕.”软硬兼顾”解决数字乡村发展难题[N].光明日报,2019-09-25(11).
篇2
一、数字文化的发展前景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镜像、移动储存、光盘等方式,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的数字资源库,以互联网的无线连接传输为平台基础,数字视频的采集传输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这才叫数字文化。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服务等基本内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群众文化的新界面,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手段。全面认识数字文化,走进数字文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文化有利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数字文化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全面认识世界,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字文化推广和运用,可使群众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文化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数字文化不受地理和区域的限制,可以缩小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数字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信息共享工程是群众文化工作心得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把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不断传输到基层人民群众中,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有利于推广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知识、医疗保健知识,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满足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文化道德素质的需求。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行共享工程,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是基层文化事业增强了活力,充实了服务内容,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促进了文化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成为文化工作的新亮点。
3.数字文化有利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味,数字文化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生活方式,是全新的生活理念。真正做到座拥一席地,知晓全天下。荧屏装地球,俯瞰全世界,时刻关注着世界各地的变化。鼠标一点,畅游在法国的香榭丽舍的大街上,也可以陶醉在世界音乐殿堂维也纳古典名曲中,也享受工程式赛车带来的和刺激,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加了生活情趣,提高了生活品位,增加了幸福指数。
二、乡镇信息共享工程的现状
目前,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于经济建设明显滞后,造成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文化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是由于各个地区认识上的差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造成的。如今我们的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由于受地区经济能力以及文化差异的限制,乡村未将共享工程列入议事日程,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共享工程的必要性。对于数字文化了解甚少,认为数字文化带来的直接受益少。许多乡村有效的工作机制尚未搭建,信息共享工程的发展存在缺人员、缺技术、缺资金等。以我市为例,全市乡镇基本上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而村级只有79家,大多数是一根线、一台电脑,放在书记或村长办公室,要不放在大厅,既没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专职管理员。这样的现实状况,距离上级的要求,相差甚远。
2.信息共享工程技术平台尚不完善,由于所处地区不同,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边远地区山高路远,传输技术和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制度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上差距,造成的技术水平较低,也是阻碍乡村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3.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不平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推广与建设,构建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达到进村入户,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现在乡村共享工程的推进确实存在着不平衡性。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共享工程的推进,出租,外包,变成变相的网吧,收取一定租金,这种个别现象也是存在的,有悖于我们办事的初衷。全面整体推进乡村服务网店是共享工作的重点,只有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均等地享受到数字文化带来的精彩和便捷,才是政府推进信息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
三、提升乡村信息共享工程, 着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
信息共享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内容,是落实文化惠民和新农村建设的公共亮点。要使工作出成效,有成绩,必定要有一套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一套切实可行考核激励机制,一套因地制宜监督措施,来推进信息共享工程。
1.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信息共享工程的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专门班子,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和意识。将信息工程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年度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设立奖励机制。构建市、乡、村信息工程框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2.加强技术平台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推进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服务。资源建设始终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省份中心、市中心要依托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环境,建立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并积极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为乡、村基层服务点提供硬盘、光盘并提供技术服务。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为群众开设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同时,采取深度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高层次文化单位、适合文化共享工程的互联网数字资源纳入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的整体服务框架中,丰富信息工程以及数字文化建设的内容。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并尽可能提供全面共享。
篇3
一、农经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农经信息化工作试点县,按照省经管总站的工作部署及农经信息化试点工作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农经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启动农经信息化工作。在全省农经信息化现场会后,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农经信息化试点工作,成立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且制定《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广泛宣传,使县、乡、村三级农经人员对开展农经信息化这项工作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开展农经信息化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民心工程”。
2.深入调研,落实责任,“整县推进”农经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省、市经管总站的领导和北方农网信息服务公司领导来我县召开调研会议,一致认为采取市场化运作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信息断层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全县确定各乡(镇)、村全部开展农经信息化工作,县局开通农经网;各乡(镇)经管中心配置电脑1台,村级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使县、乡、村农经信息化工作顺利起步。
3.明确任务,强化培训,推进农经信息化工作开展。全县各乡(镇)村助理会计要全部参与到农经信息化这项工作中来,一方面对村级信息员进行电脑网络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对村级信息员进行明确职责。
二、农经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抓网络平台建设。按照农经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县经管局组建了网络信息平台――县农经网。网站设有:农经动态、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18个栏目,并与省农经信息网、中国农经信息网等网站并网友情链接,同时开通黑龙江省农经系统办公网,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全县各乡(镇)的村级网页在农经网的乡村简介栏目中进行介绍。
2.抓信息员队伍建设。为使村级信息员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村级信息员进行培训,分期分批对全县村级信息员进行电脑基础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辅导,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技能,为农经系统信息化办公。信息的采集、等工作奠定基础。
3.抓网络化办公。县农经网开通后,正常的农经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全县铺开,利用农经系统网络办公这个平台,完成农经管理工作网上办公,真正做到工作安排、数字报表、财务公开等农经管理工作在网上传递即可,实现县、乡、村三级零距离办公,既节省经费,又做到及时、准确。
4.抓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平台,为本村和当地农户咨询和信息。主要查询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等信息,为本村和农户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农村二手货信息、农村土地流转等信息。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农经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网上办公的重要举措,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农经信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1.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农经系统办公网络化提供了平台。我县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把省、市经管部门的工作安排、业务通知等重点工作和县经管局的工作部署、通知检查、数字报表、财务公开等通过网上,使政令及时畅通,加快了各项工作落实的节奏,实现了网上办公。
2.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我县农村“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了网络体系。我县已初步建成包括省、市在内的县、乡、村五级网络服务体系,1个县级网和9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的网络体系,实现了乡村的基础信息在网上。“数字乡村”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加大“数字乡村”这个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各乡、村的数字报表、信息、土地流转的动态、涉农企业的产品信息等在网上及时。
3.农经信息化的开展,给我县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致富渠道。网络的开通,为我县农民及时提供了政策咨询、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为农民土地流转、农村二手货等信息,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农经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篇4
一、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数字化概念不明确
什么是数字化图书馆?对于这个概念,相信很多人只是一??模糊的概念,甚至对于图书馆馆员也是一样。目前,基层图书馆基本建立在县镇、乡村等地域,出于大多数借阅者的阅读习惯和经济问题的综合考虑,相当数量的基层图书馆还处于正常开门、窗明几净、文明服务的基于印刷型书籍的被动传统服务模式,采用传统的书刊采购、典藏、编目、借阅流通、流通管理这样一整套基于印刷型书籍的运作模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相对应的数字化资源创建、储蓄(多媒体数据库)、标引并生成索引、检索软件搜索、权限管理成为数字化图书馆运作的标配,大量计算机的使用使图书馆工作轻型化、简便化。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知识爆炸带来的文献激增对基层图书馆提出挑战,数字化建设的需要更加迫切,观念的不明确必将导致数字化建设的后继乏力。因此必须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主动自觉地使自身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需要尽可能合拍与一致。
2.数字信息资源的标准化问题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基层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并非只是简单的互联网信息选筛选以及纸质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相互转换,信息互换、资源共享才是基层数字化图书馆本应具有的功能。但是,与当前网络发展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信息无序所带来的网络信息混乱状态一样,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信息无序状态大大阻碍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信息互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数字信息资源由于其动态性的生产运行特点而使得这部分信息资源易逝而又复杂,这种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制作、运行标准各一,缺乏统一严格的标准而导致了信息互换的困难。来自于网上的其他如版权争议,质量评定标准不一,真实性难以界定等问题尤其突出。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数字信息资源的标准化问题。
3.建设人才缺失
基层图书馆都有一定量的藏书,同时也出借图书,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采购、典藏、编目、借阅管理以及流通管理,其工作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图书馆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发展紧密相连,而互联网的更新期间从之前的年缩短到月、再缩短到天。因此,建设过程中对基层图书馆馆员的个人知识水平、素质修养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可以说,图书馆馆员对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良莠不齐,原有的知识技能与业务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需要,缺乏对其图书馆数字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图书馆与计算机交叉学科的专业人士严重缺失,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服务质量,阻碍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
二、做好数字化建设的相关举措
1.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互联网的诞生带动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之后紧跟信息时代的爆炸而蓬勃发展。基层图书馆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工作模式里的实体环节,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型图书馆群体,是基层图书馆的顺应时代变换的转型发展。从功能性而言,数字化图书馆同时拥有传统印刷型以及电子型的书籍文献资料,信息简便化、多元化、轻型化。从效果而言,二者都可以查阅,但是数字化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方便、更丰富的资源平台,而基层图书馆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2.数字化图书馆的标准统一
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势头迅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必须实现数字资源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了避免基层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各个独立发展造成资源浪费、文献混乱以及文献难辨等问题,国家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发挥政府的带头引导作用,及早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行业,统一标准。技术方面,与网络技术公司积极合作,开发具有统一标准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加强资源管理,使资源信息在、传递、利用整个环节做到标准有序、没有污染。同时,基层图书馆是整个环节的纽带,要从自身做起,对的信息认真负责、对资源的传递严格监控,做好平台的维护。这样才能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研究制定出一整套既适于我国图书馆实际情况又适应网络环境特点的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加工制作的统一标准。
3.图书馆的人力资源
针对图书馆人员结构中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现状,一方面,图书馆要对馆员进行专业培训,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涉及到较多的领域,图书馆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强调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开发和应用水平,特别是强调了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增强动力的竞争机制、建立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到图书馆来工作。
篇5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农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布署,结合农经站工作实际,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农经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底开始,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3月底至4月底已结束。通过深入动员,组织学习培训,各股室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农经工作调研活动。第二阶段从5月上旬至6月底,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一系列活动,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活动中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端正态度,增强信心,进一步明确了农经工作的目标,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精神和农业局党组部署上来。
(二)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农民负担“四项制度”,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2、贯彻落实“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做好筹资酬劳监督管理,今年4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省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村民筹资上限标准和以资代劳工价标准,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实施。
3、为更好地做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农民全面准确地了解直补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执行力度,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
1、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发农业厅关于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意见的通知》,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步伐,力争近期能够全面完成补换发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1、配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并负责起草《**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细则》,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经市政府申批后下发各县(区),推动各县(区)工作的开展。
2、组织申报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9年**省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及时布置,认真组织收集审核汇总上报19个项目。
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站。
4、完成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农业厅计财处。
7、组织开展2008年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到位、管理使用以及实施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总结,涉及检查项目项目7个,通过市县两级的检查,没有发现项目资金被挪用、截留等违纪情况。资金到位及时,管理规范。目前,除宁洱县民安村仔猪养殖协会项目还在实施当中,其他项目已按计划实施结束,通过项目实施,部分已初见成效。
8、认真做好项目挂牌工作。截至2008年**市得到省级财政扶持项目35个,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相关管理要求,市农经站组织各县(区)农经站对2004—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单位全部进行挂牌,设立示范项目标识牌,并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五) 加强农经统计工作
2、按时完成上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监测分析工作。
(六) 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1、开展业务培训情况。2009年5月31日前,全市共举办“数字乡村”工作培训29期,475人次,其中县(区)级11期,69人次,乡(镇)级18期,406人次。
3、网站维护及信息情况。我4、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通过网络、电话、报送进度统计表、到实地督查等方式检查促进我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使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照农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2、加强对村级财务委托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及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组织实施。
3、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步伐,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力度,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年初制定的50个的发展目标。
4、认真抓好农业部、省农业厅各项统计报表的培训、布置工作,做好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认真开展下半年农村入户调查工作。重点做好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查、资料整理、预测和分析。
5、认真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服务“三农”的信息通道工作。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下半年市级计划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一期。
充实完善栏目内容,突出信息的重点。加强对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扩大我市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发掘我市各地乡村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潜能;提供劳务信息、产品供求信息的,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劳动力转移、乡村旅游的发展。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为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着重解决影响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的村内“三大堆”无序堆放及“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污染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爱护生产生活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卫生习惯,创造整洁、优美、舒心、和谐的人居环境。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全局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各环卫所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继续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加快清理农村“三大堆”及“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进一步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逐步达到卫生状况明显改观、村容形象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
2、主要任务:
(1)继续扩大托管范围,保持全市行政村托管率100%,托管资金收缴率达到100%。镇社区驻地、公路沿线、村庄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业户垃圾有偿代运处理率达到100%,农村保洁区域逐步扩展,从道路保洁,逐步延伸到排水沟清理,路边清草、小广告治理、墙面保洁、村头垃圾治理等。
(2)进一步完善镇、村环卫设施配套。加快各镇街区垃圾中转站建设进程:正在建设的,要与镇街区做好沟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尽快建成运营;还没有建设的,要抓紧规划设计、抓紧开工建设;水电路未配套齐全的要配套完善,正常运行;加大大型垃圾收集转运车辆、设备设施的投入,提高中转运输效率;在镇区、村庄合理配置垃圾桶、果皮箱,方便村民投放。
(3)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沉积垃圾清理活动。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全面清除农村主要道路的“三大堆”,清除占压农村主要道路的砖瓦、沙石等建筑材料,清除主要道路两侧排水沟及房前屋后“三大堆”及其他杂物,清除或规范主要道路两侧的菜地及杂草树木等,清除或处置“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将镇村周边及沿路单位、企业、门店等的生活垃圾处置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实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
(4)通过电视、报纸、农村广播等手段在广大农村进行爱护环境卫生的宣传。从村容村貌整治着手,培养农村居民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对孩子感动教育做起,建立良好的乡风民俗,营造爱护环境光荣,污染破坏环境可耻的氛围。从村庄的环境卫生规范管理,扩展到家家户户的庭院卫生提升,再进一步扩展到个人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
(5)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卫生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环卫所及管理、保洁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制定严格的作业质量标准、考核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切身体会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带来的清洁与舒适。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1日-2月29日)
通过召开会议、信息报道及公开栏等方式,大力宣传本年度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任务目标和方法步骤,确保把活动精神传达到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调动起全体干部职工参与行动的积极性。
(二)工作落实阶段:(3月1日—11月30日)
根据市里工作安排,对照我局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对重点工作内容分阶段、有重点的逐步推进:
1、农村沉积垃圾清理
(1)村内“三大堆”清理:主要清除农村主要道路“三大堆”;清除占压农村主要道路的砖瓦、沙石等建筑材料;清除主要道路两侧排水沟内及房前屋后“三大堆”及其他杂物。村内要因地制宜修建沙石路或硬化村内道路,配套排水设施,铺装或绿化人行道;清除或规范主要道路两侧的菜地及杂草树木等。
(2)“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清理:清除或处置“三边、两线、一头”沉积垃圾;对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杂草杂土等实行分类管理,生活垃圾投放入桶,其他垃圾投放到村设置的指定场所,彻底解决垃圾围村问题。
(3)镇村容貌规范管理:将镇村周边及沿路单位、企业、门店等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单位自行配置垃圾桶,由环卫部门实行有偿服务,实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
2、开展农村改厕试点工程。
为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减少污染,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计划选择一个镇街区进行农村改厕试点工程,改厕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全市先试点后推开,争取在近几年时间内在全市所有镇街区全面推开。
3、加快中转站建设速度。全面完成在每个镇街区建设一处垃圾中转站的任务目标。并在每个中转站配备一个滚筒筛,配齐车辆设备,将所有垃圾中转站全部投入运营。
4、完善、规范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
(1)继续完善督查调度机制,规范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大投入,拓展监控范围,充分发挥各重要路口监控设备的作用,对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进行监管,以充分利用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在作业管理检查考核上的优势,实现环卫管理由动态向静态转变。
(2)将物联网技术全面应用到垃圾清运管理,将全市所有镇街区、村庄垃圾桶全部贴上电子标签,纳入调度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加强对垃圾清运的管理。
(三)查找问题、制定方案阶段(6月1日—6月20日)#p#分页标题#e#
结合工作责任分工及我局工作实际,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等形式,广发征求我局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整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具体分工落实,找好贯彻。
四、工作要求
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是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局干部职工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全市“乡村文明行动”工作开展做出积极贡献。
1、加强领导,落实分工。成立市环卫局“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局长范满国同志任组长,对整个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安排,负总责。副局长赵常胜同志任常务组长,具体抓好此项活动的落实,确保“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明广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乡村文明行动”的指导协调和推动落实工作,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宣传科宣传阵地的作用,宣传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标任务,并不断发掘活动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及重要事件,通过环卫信息报、环卫网站及其他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调动起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篇7
关键字:数字化;5万数据库;问题与方法
一、数字图件存在问题
1. 建库流程分析
依据《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1∶5万部分)操作手册》与《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分省)建设实施细则20120726》对数字图形进行整理。
2. 数据源质量问题
建立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前提是要保证图件的完整、齐全。数据源一般为纸质折叠地质图与电子数字图件。而我们以往采用的是纸质图件,除非是因部分数字图件未归档的情况下,采用电子数字图件。使用电子数字图件中存在着数据重复,数据不套合等问题。这些数据采用的都是近年来做过矿调工作的数据。
3. 图形质量问题
图形参数产生质量问题,会导致系统库出现质量问题。在数字检查过程中发现,等高线比较密集需要人工抽稀,在人工抽稀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一条等高线因为地势的险要或是陡峭,无法将其画完整,只是出现一段一段的线段,利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核实修改等。
4. 图形校正质量问题
在使用数字图件的过程中,有的图形经过校正后,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有的则可以直接套用标准框使用。想达到实际精度要求,不影响建库的质量,则必须要使用校正后的数据。
二、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存在问题
(1)根据上级单位下达的工作部署,以合作协议书形式下达年度任务,工作要求在已有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选择与本区国民经济建设及国家地质调查密切相关,收集相关工作的数字化数据(电子),有地质矿产图(矿产图内包含着磁测、化探、遥感以及现有的金属矿点、矿化点等信息)、区域地质矿产说明书或报告等(在收集过程中,遇到与其它省的图幅重复时,需重新收集;还有的数据未及时归档导致工作进度有所缓慢)。
(2)由于收集来的数据无光栅底图,其次图面过于繁琐,地质要素无法取舍。在地质内容中断层没有切割任何地质体;在同一地质体中存在着2个不同或是相同的地质代号,只能取其一(还有可能就是地质体未被地质界线分割所造成的);在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命名中存在着时代的上角标与组名的正体、斜体;非正式地层单位的划分了等。
(3)地质内容中点要素分别表示内容地质代号、地质注释、同位素年龄测定、火山口、地质钻孔、产状子图、矿产子图、断层子图等。
(4)图面内所以的地质界线、代号、水系、公路、居民地、境界线等,不能准确的放到标准图层中。
(5)断层没有按照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搓动。
2. 解决方法
2.1 对数字图件进行检查
对数字图件进行检查前,应先对数字图件进行影像生成与校正(因收集来的图件里没有光栅图件),为了方便后期检查使用,应先生成影像文件,然后在对影像进行校正。下面对数字图件的检查进行了描述:
①更换系统库准备工作
更换系统库准备工作,主要是检查地形内容是否有齐全,有无漏的或重复的点、线数据;等高线中出现画错的地方应进行处理;图层是否正确等(等高线中大部分线未重叠线段,等高线中无遇到双线河或是陡崖就被断开,每一层的数据都未按标准数字化。
检查数字化地质内容时,要注意地质界线之间是否建立结点关系,断层与断层之间、断层与地质界线之间是否建立拓扑关系;地质界线之间压盖关系;断层错断地质体的合理性;注释与子图的层位、大小需规范化;子图中心点位置、记录子图编号有利于换库中使用。
2.2 换库后后续工作。在检查换库后的数字图件时,应整理一个“更换子图表.doc”,将换库前的子图号记录下来,或是将子图截成图片放到“更换子图表.doc”中;以便使用标准库时,可以找到对应的子图。
a.河流:踏着光栅文件,对图面内水系河流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河流存在着线型与拓扑问题;河流之间需要建立节点关系的应断开;河流方向要进行简单的判断,判断河流方向时,应依据高程点与河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锐角),对其进行判断方向与河流的左右岸。
b.公路:同样依据所形成的光栅文件,将公路的线型进行修改;在小路、乡村路、大车道之间它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应建立节点关系,并建立拓扑;如果小路、乡村路、大车道与双线公路接触时,单线公路与双线公路接触的地方应断开后,无须平差。
c、居民地:在检查居民地时,要注意检查真形符号、线参数设置,其形状、大小与原图一致,这样方便以后剥层。也可将各级政府驻地形成多边形面。
d、境界包括:行政区划、境界线。矢量化时,线参数设置,与原图基本一致。
e、地形:在等高线画错的情况下,依据同比例尺地形图将其修改,直到无误。如有图幅等高线比较密的,则需人工进行抽稀。在抽稀前,将每一条等高线的颜色进行修改区分,区分好颜色后,将此文件另存一份进行修改;根据所给出的颜色进行删除与保留,保留下的等高线颜色不改,以便后续等高线赋属性直接使用。
f.地质:地质内容中主要是地质界线之间的压盖关系,与接触关系是否正确。要注意地层的新老接触关系,为了避免出现压盖关系的错误,仅提供矢量化参考顺序:断层脉岩第四系地层侵入岩火山岩非正式地层其他地层等界线。
在以上内容修改依据是“参考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各类参数系列表”进行修改的。利用GeoMAP67工作软件,对数字数据进行层层整理。依据相关的细则、规范或地形图、与联测地质图面内(电子)所错动的方向等,进行及时修正。确保图面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校正工作。
3. 数字图件校正
①放大所要校正图幅的左下角或是中心点位置到50~80倍,记录校正图幅左下角X、Y坐标到记事本中,然后在MAPGIS平台下“图形编辑”中装入工程文件(装入要位移的工程文件),并所有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利用“其他整块移动整块移动坐标调整”将记录的X、Y坐标负数(有可能是正数、有可能是一正一负)键入对话框中,使工程文件中所有文件移至原点或是中心点位置,将地理、地形、地质文件进行更名做为过渡文件放到临时文件夹中。而整饰部分保留原名,放入MAP文件夹中,整饰部分不进行校正。
②剥离方里网:打开理论框(项目组预先在MAP文件夹中,存放了统一生成的标准框,为了不破坏原来的标准框,应先复制出一个到临时文件夹中),点击“图层关所有层”,点击“图层改层开关改线”,把内图框以外的线图层打开,点击“更新窗口”后,将显示所要删除的内容,点击“图层改当前层”到61层,点击“图层删当前层删除线保存线”即可。
③校正:MAPGIS主选单中误差校正,点击弹出画面,点击“文件打开文件”打开文件(同时打开实际框与理论框)。然后点击“控制点编辑校正控制点”弹出“浏览编辑控制点”对话框,“小数位”中“精度”下面的数修改为“10”,点击“确定”。
(1)采集实际值:
①点击“显示复位窗口”弹出“选择文件名”对话框,选择“实际框”将其点蓝。随后点击“文件打开控制点”弹出对话框在“文件名”处输入“D(L或X)K00A.pnt”,点击“打开”,出现“错误信息-该文件不存在,是否新建?”,点击“是”。
②点击“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弹出对话框,选择“采集数据值类型”为“实际值”,“采集搜索范围”为“0.1”,点击“确定”。点击“控制点选择采集文件”,弹出“选择要采集控制点的文件名”对话框,将实际理论框点蓝并点击“确定”。最后点击“控制点自动采集控制点”,呈现控制点数值(“控制点浏览控制点文本”一般为132个)。放大四个角点和中心点查看是否对应,若对应则点击“文件保存控制点”,弹出对话框后点击“确定”。
(2)采集理论值:
①点击“显示复位窗口”弹出“选择文件名”菜单,只选择理论框将其点蓝。然后点击“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弹出对话框,选择“采集数据值类型”为“理论值”,“采集搜索范围”一般为“3~5”,点击“确定”。点击“控制点选择采集文件”弹出“选择要采集控制点的文件名”对话框,将理论框点蓝并点击“确定”。最后点击“控制点自动采集控制点”,呈现控制点数值(“控制点浏览控制点文本”一般为132个),与实际值的特定数值对比,看其是否一一对应。放大四个角点和中心点查看是否对应,若对应点击“文件保存控制点”弹出对话框后点击“确定”。否则(下转75页)(上接63页)重新采集。
②点击“显示复位窗口”弹出“选择文件名”对话框,只选择实际框将其点蓝之后,点击“数据校正进行线文件校正转换”,再次点击“显示复位窗口”弹出“选择文件名”对话框,选择新生成的线文件NEWLIN.wl与理论框同时点蓝,检查其校正精度,符合要求进行下一步。
4.地质图图面质量检查
根据查图面的专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正,先修改最原始的文件,并对修改好的点或线进行校正,然后打开已校正好的的工程文件(正式出图的文件)。要注意新老关系的压盖,老的覆盖在新的上面。检查图面中的面块颜色与图例中的是否一致(注意:根据所给出的参数表进行核对并修正)。
5. 数据检查
对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数字栅格图件及其元数据进行检查,包括数据基础检查、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等内容。
5.1 数据基础检查。检查数据的平面坐标基准、高程基准、分带和分幅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2 数据完整性检查。检查数据覆盖范围、图幅总数量是否完整;要素、数据层与内部文件是否完整。
5.3 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数字线划图数据拓扑关系、概念、格式是否一致;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像灰度值及色调、数据格式是否一致;数字栅格地图数据格式是否一致。
5.4 位置精度检查。检查数据的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栅格地图的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格网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5.5 属性精度检查。检查属性项名称、类型、长度、顺序以及属性值、分类等内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1∶5万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20120726》。在属性录入过程中尽量避免错漏、全角和半角部分的输入。对于各分层文件的投影参数、TIC点要求完全一致,要求统一使用同一版本、同一种方式进行投影,进行成批文件的转换,保证投影转换的质量。如果在投影时,输入的投影参数与中央经度不符合要求,则结果文件的位置和图形就会发生变化,且位置偏移。
篇8
关键词:城市市政管理;方法;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市政管理方法
1.1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市政管理方法之一,主要指政府借助经济手段,遵循一定的规律来维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市民利益之间的平衡。经济方法的运用最终要以引起的社会效果为考察对象,所以,市政管理部门在运用经济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市政管理效果及市民经济承受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存在利益冲突,城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为了进一步处理好国家、集体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与系统的正常运行,市政管理部门需要运用价格、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才能够实现利益平衡,才能够间接维护城市基础设施及系统的正常运行。物价及税收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经济活动,这两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市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两种经济工具,使市政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能够鼓励城市居民积极配合市政管理工作,主动参与到市政管理工作中来。
1.2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市政管理方法中最为传统也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监督与管理。行政方法经常被认为是政府主要职能之一,因为行政手段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不可抗拒性,政府运用行政方法下达行政命令,就意味着该行政命令具有强制性。正因为这种强制性,行政方法才被视为政府部门特有的权利特征,其代表了政府的意愿,是政府部门的决策。行政方法是政府部门一种命令的下达与执行,这就使得行政方法的使用需要经过上下级的传达过程,这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不需要在命令的宣传上花费太多时间,具有传播速度快、效果显著、有令即达的特征。城市居民需要严格遵循政府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确保该行政命令的执行,由此可见,行政方法具有强制性与实效性。市政管理部门在使用行政方法的时候,要能够确保行政职权与职责的统一,要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行政权限及管辖范围,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以确保市政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保
1.3咨询方法
最近几年,随着管理理念的创新,咨询方法在市政管理工作中逐步发展起来。咨询方法就是市政管理部门以采纳各咨询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社会群众的意见为基础,充分研究、认真分析各种意见,最终使政府部门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合乎民意,能够使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随着我国社会机构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咨询机构的数目与质量都与日俱增,更多的专业咨询人员参与到市政管理工作中来,为市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多的意见。咨询方法有利于确保市政管理工作符合民意,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二、电子治理
2.1电子治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市政府的角色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传统政府的工作模式以政府为中心,而电子治理则不然,其将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②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③对促进政务和信息公开有重要意义,可大大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因为政府本身是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者,又拥有大量的公共信息,对公众而言,它处于信息强势地位。④电子治理推行对现代民主社会的形成有较大作用。科学技术包含着民主的成分,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利于中国的民主与法治。
2.2实行电子治理的面临挑战
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占有重要地位,其比例最大为28.8%。中国网民年增长率为53.3%,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学生。城镇与农村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青少年中学生虽然是网民的主体,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其绝对不是现实网络消费的主力军,但却会成为未来网络消费的主体。城乡及城市网民之间的差距,都会存在不足。其次信息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并且信息失真和各类信息泛滥问题。如何保障电子治理信息安全及真实性,是实行电子治理所应面对的难题。
另外,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电子治理的实施不具有普适性,但那些有优势条件的城市可先发展, 再带动乡村信息化, 最终实现社会电子行政、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等融合一体。可喜的是很多城市都提出“数字城市”建设,可见,未来的城市一定是在电子平台上高速互动的“数字城市”。
三、现代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一些部门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这样使得在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建设两个方面方面城市市政管理数字化取得了较大进步。
3.1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建立了办公局域网、OA系统等,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对外的公众形象。城市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3.1.1缺乏高起点、高标准、统筹兼顾的战略发展规划
市政管理部门出台的规划中缺乏数字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即使出台的规划也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彼此之间很难协调。最终使数字化统一平台不能较发挥其作用。
3.1.2数字化发展平台的体制机制僵化
从体制这个角度看,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的现象。并且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管理的系统很多方面不统一,也不能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不能共享。要整合这些数据,需要付出比建设更大的代价。
3.1.3市政管理数字化队伍建设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要求
目前市政管理数字化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较低,有些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人才少, 而很多从事市政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数字化知识的储备。这就导致其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平台安全建设的需要。
3.2数字化建设的途径
目前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其体制建设,从而使我国市政管理数字化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要想搞好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市政管理数字化规划,这是市政管理数字化规划的必经之路。规划就要规划一个相对统一、完整的,涵盖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水务公用事业等领域相关基础数据的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体系。在此基础上,要规划一个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市政管理部门要进行统一筹划,解决一系列问题,实现各系统相互兼容。其次合理的制度化分权下地方政府也获得较大的主动性,能够根据当地情况执行中央政策并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推动体制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市政管理部门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就是经济方法、行政方法与咨询方法。市政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要能够充分发挥这三个方法的作用,想做好城市市政管理工作,还应采取电子治理手段,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城市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正在发展,采取一定的途径会使其发展的更好。另外加强市政管理力度,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完善市政管理的执法工作, 进一步做好城市市政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钱松.面向城市市政数字化综合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D].复旦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模式;管理对策
0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有线电视网络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线电视网络在乡镇地区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镇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有线电视管理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了有线电视经营管理机构所要面对的问题。
1网络信息时代下乡镇有线电视网络概述
1.1发展及现状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线电视事业在我国广大的乡镇地区表现出了不断发展壮大的特点。有线电视在乡镇进行了有效覆盖后,乡镇居民对信息视野扩展的要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但是在智能网络电视设备的不断发展下,传统的有线电视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1]。面对着网络电视设备与有线数字电视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对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机制的创新,成为了顺应时展需求的一种有效管理措施。
1.2管理模式
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一些乡镇基层有线电视管理部门,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劳动人事关系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之中,员工的薪酬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网络信息时代下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线路成本问题
从乡镇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线电视网络是农民群众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有效方式。但是在网络覆盖范围因素的影响下,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成为了有线电视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乡村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这就使得线路成本问题一度成为了广电单位在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乡村地区广播电视用户较为分散的特点,也是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2.2人力管理机制问题
人力管理机制问题,是影响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模式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管理机制的规范化,成为了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受事业单位体制管理观念影响,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基层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在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水平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3网络信息时代下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对策
3.1确立用户入网结构模式
地域分布缺乏集中性是乡镇地区的一个主要特点,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乡镇都在城市边缘地区分散分布,对此,在构建入网结构模式的过程中,乡镇基层单位可以构建一种内外线管理机制相结合的入网结构模式。针对入网模式中的网络传输分布问题,在对现有的乡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以后,光纤联网模式可以在入网结构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得到应用。一些地区所采用的双星网络拓扑结构就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结构模式[2]。在对双星拓扑结构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技术与光波传输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针对乡镇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性,光发射装置和放大装置的应用,是对光波的传输途径问题进行优化的重要因素,对此在确立用户入网机构模式的过程中,基层供电单位需要对与入网结构模式有关的光波节点问题进行关注。
3.2加快网络前端设备改造
网络前端设备的改造,是满足乡镇居民有线电视网络需求的有效方式,网络故障处理机制的完善,可以被看作是前端设备改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水平进行提升,在有线电视网络光缆干线及前端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基层单位需要将设备的修复时限控制在24小时至48小时之间。除此以外,在光纤技术在数字电视领域得到有效推广的情况下,光纤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前端设备中的改造,也可以对网络前端设备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说明对新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网络前端设备改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措施。在有线电视用户分配体系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从用户体系的差异性入手对前端设备进行改造,也可以让这一设备的自身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3.3建立高效网络管理机制
网络管理机制的构建是对智能化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从有线电视网络的现状来看,基层单位从工程建设管理和网络管理体系自身两方面入手,对网络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施工阶段,乡镇基层部门需要对工程的项目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例如在乡镇地区的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线电视网络的防水问题需要引起基层单位的关注。在地表设备建成以后,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对防雷措施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在网络管理体系的优化过程中,基层单位可以在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科学设备和新型软件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优化。针对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收费模式问题,乡镇基层单位可以通过构建一种与县市有线电视网络的联机机制方式,对收费机制的透明度进行公开[3]。
3.4实现网络绩效量化管理
在乡镇有线电视网络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绩效量化管理机制是一种管理措施,为了对基层单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在构建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基层单位可以借助评议制度,对绩效考核模式进行优化,一些服务型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中所采取的诸如“服务之星”优质服务人员评选活动,也可以在基层单位中得到借鉴。为了让量化管理机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真正发挥自身作用,广电基层单位也可以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4结论
规范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和对用户入网结构模式等问题进行优化,是新时期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模式的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科技水平进行提升的基础上,为乡镇提供便捷服务,是有线电视管理模式的主要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泽发,黄云荣,梁民生.城镇建筑有线数字电视信息化网络建设和改造[J].电视技术,2012,(10):44-49.
[2]李昂.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数字电视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城建档案;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信息化下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致使城建档案管理陷入困境。城建档案管理的困境,主要是由于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薄弱和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其具体内容如下:
1、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
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致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城建档案执法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制约着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条款上进一步对城建档案工作给予了支持,同时也拓展了城建档案的服务地域,如:城市、乡村都纳入了城建档案的业务范畴,但相应的实施细则尚无进一步修订或完善。另外,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较低,使得城建档案的行政执法过缓,也造成了档案管理法制建设的不健全。
2、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
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也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瓶颈。在城建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说来,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亟待转变。在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足,在城建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的阶段,不利于现代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二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投入滞后。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不足,使得城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三是城建档案管理的软件系统开发过于缓慢。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开发至关重要,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的软件系统无法满足档案管理人员的需要。
3、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也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档案收集来源不均衡。总的来说,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环节还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在管理权限上,专业部门内部档案收集较多,而外部收集较少,档案资源收集容易存在漏项、空白的地方。另外,在档案资源处理方面,城建档案工作也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盲目收集和没有分类管理,都不同程度地造成城建档案管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优化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下城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1、意识到位是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前提
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城建档案信息意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应是以人为主体的信息化,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来推动,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人”的更好发展,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必须到位。城建档案工作人员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其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城建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城建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那么社会城建档案意识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
2.设备配置是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的保障
城建档案数字信息化发展,是推进城建档案管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有力抓手,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和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建档案的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档案室存放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却因管理方式落后导致利用效率不高,面对使用者的多样化要求,很难高效地开展提供服务。随着信息化设备、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方式必须跟上信息化的步伐,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声像防磁柜、微波消毒柜、自动报警器和消防器材,以及各种安全监控等措施软件系统、人员技术等等配套设备来保障,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及推广,建立档案的信息资源操作平台。城建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城建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在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建立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实现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载体分离,而现代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的管理,则必须顺应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才能实现简化立卷、深化检索的目的,使档案实体只作为保管单位进行简易组合,以便于保管、保护和统计,便于作深层次加工、贮存,从而实现档案管理数字信息化。城建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单位部门每年移交大量的城建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城建档案和数字城建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3、规范服务模式是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的核心
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核心,档案工作通过服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档案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城建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发展,可以使各项工作更趋于规范化运行,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形成城建档案数字资源库集群,并通过高速网络及数据互操作技术,将这些数字资源库集群连接起来,建立数字城建档案的数据仓库与交换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这些数字化的城建档案信息关乎城市未来的运转,既影响相关决策机构的判断与决策,更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城建档案的数字信息发展可以使城建档案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更加高效快捷,更能发挥效益。城建档案数字信息化发展有利于城建档案的开发,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给城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深层次服务提供可能,应当着重把握档案服务模式创新。如何更好地创新服务方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档案需求和更好满足需求的服务方式。建立档案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录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查率、查准率的要求、还可以对查询结果可进行显示、排序、转存、打印输出等功能。同时,城建档案数字化还可以支持社会各部门开发专业应用系统或建立其他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如支持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城市环境保护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化、城市建设管理智能化、城市生态建设或改造虚拟现实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
结束语
城建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应分阶段、分步骤稳妥实施,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易损和利用频率高的城建档案和现行公开文件的数字化转换工作,逐步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的数字化,建立数字资源库。实现档案管理历史性的跨越,从而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姚万军.浅析新时期档案的管理、构建及组卷工作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