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范文

时间:2023-06-14 17: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

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道德法治;运用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基础理论多、政策性强,内容也较为单一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以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当中,往往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基础理论知识,再画出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背诵。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还不容易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成效,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虽然当前阶段在教育整体中已经不断地推进新课改,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有些教师教育观念没有更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部分教师会不自觉地采取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方法。而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教学中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即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原本地再读给学生听,以此来帮助学生接受各种知识。这种最终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教学手段十分的单一,同时也相对地更加形式化。最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脱离。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立相关的教学目标,以此来确定大致的教学过程。但是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出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相互脱离的情况。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一,学生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时间不多。由于初中课堂所开设的科目众多,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便会对科目进行主次轻重的排序,而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重要,学生对待该课堂的态度便是考前突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则更注重于理科方面的学习。第二,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兴趣。由于课堂的教学基本上都是理论方面的教学,这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之上提不起兴趣,便很容易出现学生走神、开小差或者是完成其他科目作业的现象。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教学案例的作用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按照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需要以“讲读”作为核心,这样一来,完全忽视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僵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吸收以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融入一些法治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通过法治案例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进一步地引导他们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并且可以想到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对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二)发挥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我国新课改明确“以生为主”这一教学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发挥出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诚然,与以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创建出以生为主这一教学的课堂,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紧跟教学的内容,适当地融入一些法治的案例,进一步地引导出学生结合案例展开思考活动,解答法治案例背后所包含的相关法律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获得发挥,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具有积极作用。

(三)现代教育媒体融入,促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与以往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模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形式优势明显,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相关视频教学的案例,可以有效加强教学感染力,进一步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在这一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教师往往精选较为良好的法治案例,以艺术化处理的形式,有效地增强教学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四、选取教学案例的基本原则

(一)具有明确的是非立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高尚情操,进一步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法治的观念。因此,在选择相关法治案例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教学案例还需要充分展现出来良好的道德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慢慢地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准确地判断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对的。只有拥有清晰是非立场的法治教学案例,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到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贴近实际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当中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日常的行为,进一步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初中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需要注重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案例当中涉及的情景,应当和初中生周边生活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联系。案例教学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他们熟悉场景的呈现,让学生能够和课程教学的理论有机结合,从而更快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当来自日常生活,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况。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才可以真正掌握运用到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地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适应时展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也会做出一定的改变。日常生活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从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基于此,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当备好教学的案例,紧跟时代步伐,按照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真实情况的变化,进一步地做出来相应的调整。教师随时关注周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提炼,与课程教学的理论有机结合,作为新的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地了解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而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案例运用注意点

(一)精选案例,紧扣主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效运用到案例教学,最主要的就是选择能够与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导入的案例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探讨,但是最终的目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进而把知识内容能够内化,进一步地升华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品质,更好地指导行为的实践。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还需要考虑初中生实际学情以及日常生活。一般来讲,案例主要分成综合性、描述性、专题性以及分析性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按照相关知识做出来适当调整。譬如在上文当中提及,案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够仅仅表现为文字方式。案例搜集的路径也具有多种形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一定的时效性,需要适当地引入到社会热点的话题为教学案例,例如,在我国现代信息化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选择法治案例的路径非常多,可以结合到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也能够融入央视法治频道进行筛选,譬如《庭审现场》《普法栏目》以及《今日说法》等,教师需要有效结合电视的频道,进一步地选择出来适合的一些法治案例。教师在精选教学案例过程当中,需要深入了解一些法治案例的原则,譬如,启发性以及典型性等,为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铺垫一定的基础。基于此,使用好教学案例法的首步就是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紧扣主题的案例。

(二)授课实施案例教学法

1.通过教学案例,设置相关问题

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烘托气氛,创造教学的情景,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把教学案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为引导其自主地进行思考,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需要结合其本身与课本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师生互动过程当中,来思考老师提出来的相关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教师在教学“以礼待人”这一内容时,应该对课程教学情境进行设置,即“谁是店长,谁是店员”,小闽、小芳在逛街,他们进入到一家鞋店,小芳喜欢上一双布鞋,因此,她喊住店员帮她拿下来,想要试一试,之后她感觉小了,就问店员能不能换大一点的吗,店员小华看了小芳一眼,态度不好,说道“没有”,这时小闽说“可以找一找吗”,店员小菊却说“没有就是没有,不买就算了”,因此,他们两个人都非常不高兴,于是找到店员评理,这时一旁站着的店员小梅朝这边走过来,并且端来两杯茶水,询问一下具体的情况,发现本店已经没有货了,其他分店还有这双鞋,说道“为表达歉意,为您打六折,请您稍等片刻,这边会派店员送来”,于是两人等一会,拿到鞋就走了。初中教师在讲述完此案例后,说到这三名店员,其中有一位就是店长,于是问学生问题,“他们几个谁是店长,谁又是店员呢?”学生经过激烈探讨之后,回答“小梅是店长”,紧接着老师又会提出,“为什么小梅就是店长?”然后他们经过讨论之后,有的学生答道“小华待顾客不够礼貌”,有的学生答道“小梅能够以礼待人,才能够有顾客买鞋子”,老师笑着夸奖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家都对,非常棒”。这样一来,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兴,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以疑问形式,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2.通过案例,树立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初中教师在教学“预防犯罪”这一内容时,需要运用到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例如民警侦破一个盗窃犯罪案,犯罪团伙是四名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只有十岁、最大的为十三岁,他们一共犯案四回,总计盗窃八千元,案发的原因是这四名未成年由于嘴馋想吃东西,然而没有钱,商店老板又不卖,他们就商量去偷一些东西。被民警带入派出所后,四名未成年人还没有意识到犯罪行为,一会看桌子上摆放的东西,一会相互打闹。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按照出示的案例,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什么是犯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从而让他们能够树立法律意识,做具有责任心的人。

(三)关注反馈,及时评价

案例教学法,重在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在思辨过程当中可以达成基础知识的习得。在学生能够思考某一个案例时,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能够比较清楚地感知学生思想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还应当注重学生所反馈的法治案例,在他们对教学案例本身产生疑惑时,教师应该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最重要的是应当全面地看待学生在自身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变化,当学生对教学案例产生错误理解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学生,而是应当循循善诱,学生思维的演进需要一定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及时而积极地引导。因此,“关注反馈,及时评价”是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必经之路。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有效使用案例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案例教学除了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应该根据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地选择出能够贴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法治案例,从而展开教学活动,发挥案例教学在提高课程教学成效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芸,袁成,卢志.道德与法治学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市调查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6):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6,1.

[3]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项贤聪.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11):62.

[5]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6]王文喜.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7(10):70.

[7]马玲格.以情激趣,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6):24-25.

[8]李学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9]王忠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0):147.

[10]骆瑞珩.新变化引领新探索:统编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浅析与教学建议[J].中外交流,2017(36).

篇2

一.合作学习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听课中,常常发现问题一出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任何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为先决条件的。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人”。学生只有自己有了想法,才有了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出示某个问题后,马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实,这时候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讨论能深刻吗?有鉴于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经过了自己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时才会深入,才能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

2.合作学习要关注全体

每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与主动性欠缺,思维较为迟钝,往往落在后面,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做名副其实的“旁听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形成“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

在合作学习中,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开阔眼界。在小组汇报时,应由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在评价时,教师应肯定这是整个小组的成功,而不是哪个优等生的成绩。合作学习的成果,最终应和集体共同分享交流,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便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还有的教师只重形式,不考虑内容是否需要,一堂课总免不了要安排几次合作学习,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合作学习成了上公开课必备的点缀,成了花瓶,装门面,赶时髦。我曾听过一堂道德与法治公开课,该任课教师前后共安排了五次合作学习,而所讨论的内容都是知识目标中的“是什么”,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像这些不需要合作学习、甚至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被强行纳入合作学习的花架子。

    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原则是,可安排可不安排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要把合作讨论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并且难度要适宜,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

4.合作学习教师要参与其中

一旦学生进入了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有的教师确实像蝴蝶般穿梭于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很关注,实际上大多在摆样子、装门面,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教师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有的教师要么倒背双手、鹤立鸡群般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在这一组插一言,在那一组提一句,教师并没有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篇3

一、情境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内容的教学情境,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 “友谊与成长同行”教学中,教师结合内容主题,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入这些内容:①人是群居群体,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圈子、朋友和家庭,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或多或少都会受朋友的影响。你个人认为,有知心朋友,与朋友的友好相处,对于自己来说有什么好处?②请大家畅所欲言说出那些对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让自己感激感动的朋友;③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一下大家在交友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友谊的错误认知,如认为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自己的好朋友结交了新朋友,自己会有失落感,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被朋友“背叛”;认为友谊就是讲义气、够朋友,能玩到一起;为了不伤和气,对朋友存在的问题、坏习惯等避而不谈等。如此这般,借助这些生活化的问题、话题来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还能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朝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创设合作类型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服务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情境设计外,还应到有一些教学组织相关的情景。合作情境,是指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些事情,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如在“生命的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几则有关“小学生因为玩游戏、看电视挨父母、教师批评跳楼自杀”的新闻,然后,围绕新闻提出几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什么导致一些年轻人越来越轻视生命?你认为孩子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是家长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溺爱、放纵和过高期望?是教师管理方法简单粗暴?还是学生情感脆弱、缺少自我约束?我们在今后的成长中,该如何应对挫折,对生命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针对这一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小组,让学生进行自觉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的观点等,推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在学生讨论、思考给出答案后,教师再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这样要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效果更好。

三、构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围,通过一些小游戏、小情境等与学生形成互动,简化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步骤,推动教学发展。例如,“走进法治天地”教学中,教师扮演“知心姐姐”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实际,从苏丹红咸鸭蛋、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毒奶粉、废纸包装方便面、皮革酸奶和果冻等饮食安全问题入手,讲述法治与民众生命财产、人身安全之间的关系,法律、法治的地位和意义,使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然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中学生熟悉的一些话题来进行法治教育,如亲戚朋友之间借钱,碍于情面,没有打借条、立协议,结果借款方不愿意还钱,双方闹上公堂;出行时,上学路上,一些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造成交通事故;一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因网游而抢劫他人财物,浏览非法网页,传播不良信息等,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社会见闻,和所遇所想,将这种平等交流的氛围体现在教学中,引导大家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去接触、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自我约束,做一个守法守信的好公民。

四、在课堂创设模拟法庭,实现角色扮演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展示;意义;思考;实践

新时期,新要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面对着严峻的改革任务,要提高课堂效率,从各个方面入手,展开有效的改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需要对我国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方面作出相关的调整。所以,我们应该要加强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研究,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展示,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运用,使用范围。由此,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问题展开了相关探讨,并且,对于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相关方法提出了新见解。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一、什么是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同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简洁生动的方式在小组或者是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结合课堂中老师的讲解来检验自学的效果。

二、学生展示的意义

首先,学生展示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自主探究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老师可以肯定并加以修正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学生成果,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展示不像语文课堂的学习必须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并认真组织语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保证是合乎逻辑的,在这个基础上将内容加以生动形象化,语言保证合乎语言规范的表达,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然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都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情况下,没有兴趣的东西你是不怎么愿意去学习、去了解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同时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竞争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感,压力感。在竞争过程中学生想获得自尊心、成就感的需要更为强烈,潜在的动机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有了竞争意识也为以后道路奠定基础。

最后,学生展示是在课堂中老师的审视和几十位同学的注视下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有助于可以培养学生在大众场合发表意见的胆量和勇气。并且老师通过这种展示方式,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研究程度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确定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和策略。所以,学生课堂展示既是教师了解学情的方式,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教师应当把学生课堂展示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

三、学生展示的方法

学生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常用的展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展示:针对的是内容丰富,容量较大的内容,比如知识点的概念和描述现象等。

(2)书面展示:主要内容有定理的推理、证明和探究的过程以及解答例题等。

(3)表演肢体语言展示:通过手势、表情、姿态等方式来帮助说明,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实物模型展示:重点是空间图形内容的学习,通过动手制作并展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四、学生展示的思考与研究

第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比的课程,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把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也是一门学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人教版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心思和思维,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投入课堂。把现实中长碰到的情景应用与数学生态课堂提问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数学魅力。比如在解决排列组合的相关问题时,可以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板书:作图,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种走法到达B村后,再从B村到C村又有2种不同的走法。因此,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3×2=6种不同的走法。进而得出结论: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第二,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注重互动方法,更要注重学生的反应。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到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知识点。许多时候老师在提问后都会无视学生存在,自行进行讲解,怕会碰到无人回答问题的尴尬场面。这种自问自答形式,让提问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也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提问问题的麻木性和对老师解决问题的依赖性。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提问反应。比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对课堂例题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提问,循序渐进,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

第三,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老师在教学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自主提问,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正确对待,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有效的途径。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很大程度上都比较人性化设置,在教材内容上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供了便利。处于新的时期,我们要做到也是俱进,同时也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当前教育的困境,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创新教育观,老师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语文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用我们的辛勤共同托起祖国的明天。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课堂的重要内容,运用得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唐国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1)

[2]石进华.“过程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2)

[3]张奠宙,王振辉.关于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谈“火热的思考”与“冰冷的美丽”[J].数学教育学报,2002(02)

[4]赵多彪.创新教育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功能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04(02)

篇5

行为导向教学中包括四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分别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综合地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常+任务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比如学习营销技术,就要涉及营销学、管理学、法律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学生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下面就项目化课程进行一些探讨。

一、项目化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项目化课程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项目化课程对造就双师型中职师资队伍有着很高的要求。中职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中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以及课程项目教学来完成,而项目化课程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项目化课程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需要,学校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与丰富的人力资源,有条件进行项目化课程开发与成果社会化应用,从而服务于企业和行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方案开发

职业教育的课程管理不同于普通教育,要求学校在紧密联系市场、企业需求的同时对教学计划进行相关的修订。在保证执行教学要求中的文化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的前提下,对限定选修课以及自主选修课进行相关调整。它遵循行为标准职业化(把企业的行为准则及相关制度纳入到对学生的企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中去。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可以尽快地融入企业的大环境中去)、职业技能专业化(结合专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考核。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合现代的企业操作技能要求。从而避免了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培训的尴尬局面)、教学过程全真化(实验、实训工作要根据企业及市场的要求尽学校的最大力量购置设备安排课程项目,以极大地贴近市场、贴近企业为目的进行设定、实施)以及教学成果社会化(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在跟企业紧密合作的前提下,发挥校园的技术力量在实践教学中做出成果为企业所用,把企业的科研开发纳入学校专业教育中)的原则。通过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谋求校内基地企业化、企业基地学校化。可以实现项目化课程基础上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项目教学法跨专业的项目开发

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是实施项目化课程的关键。课程项目不仅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而且可以考虑跨专业的多方合作型大型项目化课程开发方案。在跨专业课程项目设计中要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众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企业专家参与其中。协同运作。例如,我们在学校的校内超市实训基地建设中。就可以兼顾到市场营销、财会、物流甚至涉外英语等专业,这种跨专业的课程项目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几乎全真的社会企业模式,为今后工作中的团队配合、协同作业打下坚实基础。跨专业的项目化课程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有利于企业发展,这样的培养方式下的学生对于专业的拓展性和适应性比较强,属于企业比较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关注点探究

1.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弹性专业课教学计划制订

教学计划在学校的教学组织工作中是纲领性的文件。但是针对职业教育来说,企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施行弹性的教学计划。弹性教学计划也是实行项目化课程的前提。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适当变更。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比如说。旅游管理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黄金周以及重大会议会展等旅游旺季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实训。特别是重大会展接待大多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来实现这类重要教学实训项目课程。这样做虽然在形式上偏离了已经确定的教学计划,但却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模型选择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项目课程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真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或者项目分解出的过程目标,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3.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行项目化课程的基础

项目化课程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化课程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因此实施双师工程,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贯彻职业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为了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

4.互利多赢是实现项目化课程的根本保证

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与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力求做到的办学模式,具体核心包括:招生、就业以及教学科研基地配合;课堂、课余、假期教学时间协调;学校、社会、企业、教学空间的统筹;生产、科研、教学过程一体化;地方重点产业与学校重点专业的关联。当然,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是关键。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可以在紧密型基地基础上按照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全面深入展开。

加快城市化进程要求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相互渗透;要求我们职业学校毕业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综合技能,具有本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岗位要求,做到零距离就业。项目教学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更成功地体现了教学方法从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模式的转变。

篇6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重症肺炎;诱导痰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054-05

Value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FAN Chunhong1 LI Shiyue2 LI Ming1 DENG Jieyu1 FAN Huiqun1 LUO Zhicong1

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Guizhou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305, China;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sTREM-1) and soluble h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sCD163) in induced sputum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Methods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in 45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20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pneumonia and 20 healthy controls, which received in Guizhou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June 2013 to August 2014. sTREM-1 and sCD163 induced sputum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survival and non-survival severe pneumonia in the first, fourth, seventh day after entering the group, and the day of discharge or death.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TREM-1 and sCD163 were assessed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alysis. Results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uncomplicated pneumonia and the healthy controls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P < 0.05).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survival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group in the day of discharge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first day, the fourth day and the seventh day (P < 0.05).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non-survival severe pneumonia in the day of dea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first day, the fourth day and the seventh day (P < 0.05). On the same time points,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of the non-survivors were higher than the survivors (P < 0.05).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of sTREM-1 and sCD163 for dia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were 0.828 and 0.765,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of combination was 0.846. Conclusion The sTREM-1 and sCD163 may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e pneumonia, and have great value in early dia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It is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by dynamically monitoring the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induced sputum.

[Key words]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 Soluble h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Severe pneumonia; Induced sputum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很高,我国每年约有20万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50%以上,重症肺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临床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感染监测指标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在重症肺炎的诊治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受体,在感染等刺激下,释放到体液或血液中成为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有研究报道[1],肺炎患者的血浆sTRE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那么,重症肺炎患者的诱导痰中sTREM-1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如何,目前鲜有文献报道。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是存在于血清或组织液中,sCD163可以引起炎症介质释放,促进炎性反应,在败血症、脓毒症等疾病中,sCD163是一种重要的血清标志物[2]。那么,sCD163在重症肺炎是否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国内未见有关文献报道。目前,诱导痰的检验技术已在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中广泛使用,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诱导痰中的sTREM-1、sCD163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两者在重症肺炎的诊治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重症肺炎组 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45例重症肺炎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59.63±11.85)岁。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美国胸科协会/感染协会制订的重症肺炎标准[3]。(1)主要标准:①需有创的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2)次要标准:①多肺叶浸润;②呼吸频率≥30 次/min;③定向力障碍或意识障碍;④尿素氮≥20 mg/dL;⑤低体温(T

1.1.2 普通肺炎组 收集同期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普通肺炎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1~72岁,平均(58.84±7.81)岁。诊断标准符合我国2006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4]。

1.1.3 正常对照组 收集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20名,其中男12名,女8名,年龄47~66岁,平均(55.30±8.23)岁。

所有入选者均告知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的收集 分别留取正常对照组、普通肺炎患者入组当天,以及重症肺炎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入组后第1、4、7天,出院或死亡当天的诱导痰,所有诱导痰经离心处理后吸取上清液存于EP管,置于-80℃冰箱,用于sTREM-1和sCD163的测定。

1.2.2 诱导痰的采集 所有重症肺炎患者均为有创机械通气,吸净气道内痰液后,用30 g/L高渗盐水5 mL进行雾化诱导,雾化15 min后在下气道吸取痰液。正常对照组、普通肺炎患者先清洁口鼻腔后,用30 g/L高渗盐水5 mL超声雾化15 min,双氧水漱口,咳痰1 g以上。

1.2.3 指标的测定 诱导痰中的sTREM-1、sCD163水平的测定均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置美国R&D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重症肺炎的诊断效能。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组第1天三组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变化

重症肺炎组的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普通肺炎组sTREM-1、sCD16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三组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比较(x±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 0.05;与普通肺炎组比较,#P < 0.05;sTREM-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CD163:可溶性清道夫受体

2.2 重症肺炎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诱导痰sTREM-1水平变化

存活组的诱导痰sTREM-1水平经治疗后逐渐下降,出院当天低于入组第1、4、7天的水平(P < 0.05)。死亡组诱导痰sTREM-1水平在入组第1、4、7天均处于高水平,在死亡当天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入组第1、4、7天水平(P < 0.05)。死亡组诱导痰sTREM-1水平在同时间点均高于存活组(P < 0.05)。见表2。

表2 重症肺炎存活组与死亡组诱导痰的sTREM-1

水平比较(pg/mL,x±s)

注:与本组第1天比较,*P < 0.05;与本组第4天比较,#P < 0.05;与本组第7天比较,P < 0.05;与存活组同期比较,**P < 0.05;sTREM-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2.3 重症肺炎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诱导痰sCD163水平变化

存活组的诱导痰sCD163水平呈下降趋势,出院当天水平明显低于入组第1、4、7天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诱导痰sCD163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高趋势,在死亡当天水平高于入组第1、4、7天水平(P < 0.05),入组第7天的水平高于第1、4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诱导痰sCD163水平在同时间点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sTREM-1、sCD163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

ROC曲线结果:sTREM-1、sCD163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95%CI:0.733~0.923)、0.765(95%CI:0.665~0.865),联合检测sTREM-1、sCD163的AUC为0.846(95%CI:0.761~0.931),诊断效能较高(见图1)。以最大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作为标准,cut off值为42.91时,sTREM-1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69.2%,阳性预测值为69.5%,阴性预测值68.7%;cut off值为193.13时,sCD163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92.3%,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53.7%。

1-特异性

图1 诱导痰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及可溶性清道夫受体的ROC曲线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危急重症,易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病程危重,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目前,传统的重症肺炎的监测指标性能不佳,因此,寻找早期敏感的监测指标对于重症肺炎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意义重大。炎性反应在重症肺炎的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sTREM-1是新近发现的感染性疾病一个新的预警指标,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sCD163是巨噬细胞活化的一个标志[5],可引起炎症介质释放,促进炎性反应。因此,本研究选择测定诱导痰的sTREM-1、sCD163的水平浓度变化,探讨sTREM-1、sCD163在重症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TREM-1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的细胞膜表面受体,与感染的发生有密切联系。sTREM-1是TREM-1的可溶形式,在细菌感染时,TREM-1的表达会明显增加,更多的sTREM-1会释放入血清、组织液、灌洗液等,其水平会明显上调。在感染性疾病方面,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Gibot等[6]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检测的sTREM-1水平较非肺炎组明显增高,sTREM-1是有价值的诊断标志物,可以鉴别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这也得到多数研究者证实[7-10]。戴然然等[11]研究显示,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TREM-1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患者,sTREM-1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唐朝霞等[12]的研究发现,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TREM-1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sTREM-1可能参与重症肺炎的炎性反应过程。也有一些研究者的观点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左,廖瑾莉等[13]的研究认为sTREM-1诊断老年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不高。阳永珍等[14]研究发现sTREM-1对肺炎的诊断效能低,要更多的参考其他检测指标。本研究中,重症肺炎组较普通肺炎组的诱导痰sTREM-1水平明显升高,普通肺炎组较正常对照组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sTREM-1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并与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重症肺炎存活组诱导痰sTREM-1的水平经治疗后逐渐下降,而死亡组则与之相反,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到死亡当天水平升至最高。sTREM-1水平急剧升高,死亡组患者的炎性反应会明显加强,促炎介质不断释放,从而导致机体内抗炎介质和促炎介质平衡被破坏,病情会进一步加重。研究提示诱导痰sTREM-1水平能够反应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动态检测sTREM-1水平变化有利于评估预后。

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是一种仅表达在单核巨噬细胞的跨膜糖蛋白,sCD163是CD163一种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液或组织液中,亦称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在炎症刺激等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膜上的CD163分子会脱落形成sCD163。肿瘤、感染等疾病的作用下,巨噬细胞过度表达,CD163脱落到血液或组织液中,sCD163水平会明显升高,是巨噬细胞活化的一个标志物。目前的研究发现sCD163在调节炎性反应起着重要平衡作用[15],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CD163明显增高,因而sCD163被认为是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炎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2]。Schaer 等[16]分别检测了严重细菌感染患者血清sCD163水平,研究结果发现严重细菌感染患者血清sCD16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7-18],脓毒症患者血浆sCD16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者和健康对照者,sCD163可能是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评估指标。国外的同行研究也认为sCD163与脓毒症关系密切[19-20],他们研究结果显示sCD163在严重脓毒症组中高于非感染组,sCD163可能是脓毒症早期敏感指标。王祥德等[21]研究表明sCD163可能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sCD163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却很少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对sCD163在重症肺炎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肺炎组诱导痰入组第1天的sCD163水平均值为(314.22±61.41)ng/mL,较普通肺炎组[(187.77±59.36)ng/mL]明显升高(P < 0.05),而普通肺炎组sCD163较正常对照组[(23.91±9.18)ng/mL]明显升高(P < 0.05)。随着感染的加重,巨噬细胞膜表面的CD163分子脱落增多,sCD163浓度水平会急剧上升,sCD163水平可能与炎性反应剧烈程度相关。由此可见,早期检测患者诱导痰的sCD163水平,有助于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其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重症肺炎存活组的诱导痰sCD163水平呈下降趋势,出院当天较第1、4、7天均明显下降(P < 0.05)。死亡组的sCD163水平则呈上升趋势,死亡当天的诱导痰sCD163水平均显著高于第1、4、7天的水平。研究结果提示,诱导痰sCD163水平升高,预示着预后不佳;反之,病情好转,sCD163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感染后机体病情变化及预后。动态监测诱导痰sCD163 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比较sTREM-1和sCD163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95%CI:0.733~0.923)和0.765(95%CI:0.665~0.865),sTREM-1的AUC高于sCD163的AUC,诊断价值稍高。sTREM-1的cut off值为42.91 pg/mL时,其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69.2%,其敏感性略高,而特异性稍低;sCD163的cut off值为193.13 ng/mL时,其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92.3%,其敏感性不高而特异性较好,很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大样本量。sTREM-1和sCD163联合检测后的AUC为0.846(95%CI:0.761~0.931),较sTREM-1、sCD163的诊断效能都高,联合检测诊断重症肺炎比单一指标更有意义,两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重症肺炎的诊断准确率。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联合测定sTREM-1和sCD163的水平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有利于早期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诱导痰中sTREM-1、sCD163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在重症肺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较单一指标更有意义。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变化能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动态监测诱导痰sTREM-1、sCD163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重症肺炎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Phua J,Koay ES,Zhang D,et al.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i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 Eur Respir J,2006,28(4):695-702.

[2] Matsushita N,Kashiwagi M,Wait R,et al. Elevated levels of soluble CD163 in sera and fluids from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nd inhibition of the shedding of CD163 by TIMP-3 [J]. Clin ExP Immunol,2002,130(1):156-161.

[3] Mandell LA,Wunderink RG,Anzueto A,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 [J]. Clin Infect Dis,2007,44(S2):S27.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5] Moller HJ,Aerts H,Gronbaek H,et al. Soluble CD163:a marker molecule for monocyte/macrophage activity in disease [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Suppl,2002,62(237):29-33.

[6] Gibot S,Cravoisy A,Levy B,et al.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and the diagnosis of pneumonia [J]. N Engl J Med,2004,350(5):451-458.

[7] 许启霞,徐园园,刘超.肺泡灌洗液中sTREM-1在VAP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5-7.

[8] 王继鹏,王立新.sTREM-1在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39-642.

[9] 张婷婷,高宝安,陈世雄.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37-40.

[10] 王自财,李晓东,黄循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泡灌洗液sTREM-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2,14(6):1014-1015.

[11] 戴然然,刘嘉琳,周敏,等.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5):486-490.

[12] 唐朝霞,曾勉,卢桂芳.重症肺炎患者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2011,10(5):424-428.

[13] 廖瑾莉,何筱莹,,等.应用ROC曲线分析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老年肺炎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6(6):967-968.

[14] 阳永珍,吴英,曹玉英.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肺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71-73.

[15] Hogger P,Sorg C. Soluble CD163 inhibits phorbol ester-induce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8(4):841-843.

[16] Schaer DJ,Schleiffenbaum B,Kurrer M,et al. Soluble hemoglobin-hapt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CD163 as a lineage-specific marker in the reactive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J]. Eur J Haematol,2005,74(1):6-10.

[17] 邓文龙,邵义明,范银强,等.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和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20):3057-3061.

[18] 薛清彬,陈楷正,杨慧婷.脓毒症患儿血液sCD16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1522-1523.

[19] Gani S,Koldjaer OG,Pedersen SS,et al. Soluble ha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sCD163)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 [J]. APMIS,2006,114(2):103-111.

[20] Andrzej P,Gerrit G,Rittupama D,et al. Soluble CD163:a novel biomarker for the susceptibility to sepsis in severe burn injuries [J]. Indian J Plast Surg,2011,44(1):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