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4 17:4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学习的方法

篇1

一、严格训练,养成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仅仅是第一步,必须通过反复实践,严格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掌握方法发展到养成习惯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例如:掌握验算方法并不难,但要养成验算习惯却非易事,必须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加以培养。既保证培养的连续性,又能够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要求。如:在低年级,老师对孩子放任自流,不加以正确引导,没有严格要求,想在高年级施加压力,扭转乾坤,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

更新教法,重视学法。教法和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汇贯通的。教法对学法有着制约和影响作用,好的教法会促进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反之重视学法的培养,也会促进教法的更新。

如果依旧闭门造车,上课满堂灌,下课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这样是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现在提倡的情景教学法,就是很好的把学习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在生活中也会不自觉的运用起数学,效果显著。

二、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模仿性强使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小学生的各种习惯,起始于模仿。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教师在讲课时,要正确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在解题或演算的过程中,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最后认真检查验算。批改作业或板书时,要坚持书写工整美观,格式布局合理……。这一切都会给学生良好的影响,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一个从少到多,有简单到复杂,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同时也是有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不懈,持之以恒的引导和要求。

数学是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估计的影响。由此提高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 就显的非常重要,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小学 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特别突出,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教师应重视的环节。

要改变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要想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本知识,好的阅读方法充当 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要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看书的时候要边动手边思考,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 习惯!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 目的。所以必须先提高学生自身的主体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可能做到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生活 当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 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对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展开自己的思维,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新时代要的不 是照本宣科的学生,而是需要敢于向权威质疑的学生,尤其是需要创造性的学生。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知识,还要检查、分析学生的 学习过程,并要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 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实践与探索。

(一)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五)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篇2

一、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二、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

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代替变量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1+2=,6+()=8,7=++++++;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个)。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篇3

“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并使其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将是设计21世纪数学课程的突破口.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到底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呢?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作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图这种方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函数的思想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 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 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新世纪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 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和的变化规律等,都较好地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观念.

三、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新世纪版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 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3…是一个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平行线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四、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求得解决.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 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 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时也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例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 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 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以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 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就运用了归纳的思想方法.

六、统计的思想方法

篇4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学习 兴趣 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往往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的形式出现,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创设生动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学得有兴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现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谈一下看法。

1.恰当利用表扬评价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眼神,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2.充分利用游戏教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贪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很喜欢参加各种具有竞争性、趣味性的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正确引导他们在“玩”中思考,在“动”中探究。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

4.创设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创设开放的人文情境,实施民主教学,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期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其次要善于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点,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 “四边形的认识”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主题图,从参观美丽的校园入手,让学生带着新奇的目光去仔细观察主题图。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特别是找图形时,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都想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发现。有的图形学过,而有的还没有学过,学生对这些新的图形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致使学生不断地探究新图形的特征。

5.巧妙设计作业及练习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方法

华罗庚所:“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无论干什么往往凭兴趣出发。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低段 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利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我在上师范时教我代数的一位周老师就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数学课总是和故事穿插在一起的,因此上他的课总也感觉不累,而到最后考核的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或许是浓榜样吧,我在工作中也就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时,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厂长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有的学生也就七嘴八舌地为厂长想开了,有的学生也开始翻书找答案,有的开始讨论该想什么办法……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利用有趣的游戏激发兴趣

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部分知识时这样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艺机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三、利用简单操作与激将激发兴趣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实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三个阶段。“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于手。”(皮亚杰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操作,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一)简单的操作激发兴趣

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些图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画出了如房子、机器人、火箭、花儿等。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年级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加与减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面上万一玩摆一摆,加强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学习了立体图形,为了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区别,可以让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地玩。学生通过搭一搭,滚一滚,加深对四种物体形状的体验。学生学习了分类,知道了分类的作用后,可以来一次“小鬼当家”,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书房,家里的衣柜、鞋柜等,提高学生生活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实践证明,重视实际操作,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疑惑,尤其是面对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态,在学习失去信心及前进的动力。这时就需要通过师生的直接交流,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当前的一切,树立读好书、立大志、做大事的崇高理想。

(二)激将激发兴趣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将法,使学生产生自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心态,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收到奇效:当一道题在出示之后,装出自己不会解答的样子,然后对学生道:“这道题我咋解不出来了呢?”一下子就有学生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我来”学生解答出了,教师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啊!”学生通过思考学习了知识,教师的任务也很好地完成了。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作为教者,把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有的学生都用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鲜明生动的图象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做了许多有特色的教具。根据儿童的特点,利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玩具和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6

【摘 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练习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动”、“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多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情境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情境;操作;故事;游戏;活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推动力,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积极地、主动地学习知识,有较高求知欲;反之,则难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新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引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提问,“小东今年11岁,已过了11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东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东自已想,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样的课堂创设,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吊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胃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亲自经历好奇生疑、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

二、动手操作,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理解就深刻。因此,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索,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让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手操作,参与实践,学习兴趣浓厚,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三、设计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生性好动,若知识融入游戏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游戏。如:“找朋友,对口令、出示手指、帮小动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学生的兴趣浓了,情绪高了,思维活了,反应快了,学生在玩耍中,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了能力。如在教学巩固“倍”的概念时,和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教师首先拍2下,然后拍4个2下,让学生回答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接着,按要求师生对拍,进而同桌同学互拍。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既活跃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能在乐中掌握知识。

四、猜谜语讲故事,加深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猜谜语,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得知识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我先出一个谜语:“世上有个宝,金钱买不到,一去不复返,愿你珍惜好。”谜语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当我说出谜语后,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当学生们答出“时间”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感到格外高兴,我顺势引出:“同学们懂得的知识还真不少,你们知道时间有哪些表示的单位吗?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学了这节课你们就会明白了。”学生们进入了老师创设的情境,继续探究的兴趣被调到了起来,这样的情境设置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拓展课外活动,巩固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愿参加数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编、猜数学谜语,办数学竞赛,举办数学文艺晚会等,开展争当小小数学家的活动,能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拓展性知识等,用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往往会在幼小的心灵中点燃起志向的火花。教师要组织好各类活动,通过活动帮助、指导小学生建立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方法;探析

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方法研究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

一、优化教学目标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的优化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中对教学目标能够了然于胸,教学活动的实施才能够真正有的放矢,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够更具实效性。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材和教学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优化教学目标。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以知识目标的确定为主,对于其他的教学目标则很少关注,这样的教学目标确定过于狭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发挥是非常不利的。新课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课程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性的教学目标,也包括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全面,这对于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目标的优化,要针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目标的优选,以教学目标的有效优化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缺乏应有的重视,总是以那种机械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实施的方式比较刻板,在教学的实施中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应该看到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难以满足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在这样的教学实施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出受学生欢迎的游戏教学情境,这些游戏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权威,教学活动的实施都要围绕教师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以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开展教学活动,即便是学生有了自己独有的见解与思考,也不会得到教师的重视,学生的思考往往被教师所忽略了,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学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变得越来越被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日趋紧张,这样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的教学精神,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那些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刻苦学习,促进他们数学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对于合作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以那种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缺乏合作的数学学习是缺乏实效的。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在合作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在重视小组划分要科学的同时,也要设计出具有一定启发性的合作问题,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懂,要难易适中,通过这些合作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实施。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研究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55-01

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来说,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先天不足:题目答案很固定、解答过程没有变通、要求严谨的思考等等。这些都不符合一名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思想和性格,所以数学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缺乏兴趣的学习和教导是不可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接收程度的。

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求知欲,就不会去主动探索知识,教学难度自然加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更好地培养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特别是数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一 解决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突破口

一般来说,小学生思想发育还未成熟,对于理解力和思考的逻辑性、严谨性还未形成有效认识,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严谨的判断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加大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因为难导致兴趣的缺乏也造成了老师对于数学教学的难度加大。

针对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缺乏的解决方法同样可以从小学生的性格中出发,一般来说,小学生思维灵活,没有定式,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富有好奇心。好奇心强是一个对于小学生教学有益的特征,可以通过引导,将这种好奇心逐渐转变成求知欲,通过这种求知欲,同时在不断表扬、鼓励的作用下逐渐激发出小学生对于数学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到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心情,于是会更加努力并且自主地去学习,极大减轻教学难度,这就是兴趣使然。

二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以小学生好奇心为突破口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思考和分析,提供几种可行性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一分力量。

1.通过活跃的学习氛围来降低学生学习的枯燥感

课堂教学原本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然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最大程度上地改变这种情况。这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通过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生之间频繁交流,保持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娱乐的同时又能学到知识,极大地减轻学生认为数学乏味的感觉。

2.联系实际生活,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多是一些数据的计算,这种计算大多需要学生的想象,而对于小学生扩散型的想象力来说,可能更多的会考虑为什么。如最普通的1+1=2,可能小学生更多地就会想:为什么1+1=2?虽然这证明了学生好学好问,但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老师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所以,我们可以尽量联系实际生活,如妈妈买了一斤苹果和一斤香蕉,那一共买了几斤水果呢?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转移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得知1+1=2这个简单的道理。

3.通过培养满足感、喜悦的心情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将一个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答案时,我们就会获得满足感、喜悦的心情,在努力的付出获得回报时,当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总是人们最开心的时候。小学生也不例外,只要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强烈地想要知道答案,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被满足,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可能说起来较为简单,但做起来就需要老师精心地去设计每一场趣味生动的课堂了。

4.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誉感来激发兴趣

对于每个人来说,希望自己被关注到的心情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受到表扬和鼓励也必然会感到开心,这是人之常情,属于荣誉感中的一种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略有偏颇,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这就需要老师适度把握,通过适当地表扬和鼓励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久而久之,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转变成学习兴趣。

三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意是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自主思考的能力,是完善小学生思想成长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缺乏兴趣、不愿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就会失去意义,所以,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思考,将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略作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使更多学生愿意自主进入数学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魏如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成功(教育),2012(18)

[2]田爱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3(26)

篇9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关键因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无法源源不断地给予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于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小学生一般都比较顽皮淘气、活泼好动,他们大多喜欢无拘无束的玩耍,而对于比较难的数学学科则兴趣不足。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异天赋,有的只是浓烈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在教学导入阶段就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有效引发学生兴奋点,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东张西望,而是跟随着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逐渐改变数学教学低效的局面,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合理布置练习任务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较难学习的科目,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数学不是只靠学生课上听老师讲就能灵活运用知识的,必须要有充分的课内外相应练习,通过试题来巩固知识学习,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讲解的新知识。然而,目前小学在习题练习层面往往要弱于城镇,大多采取教师讲解教学知识点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干巴巴的知识,而练的程度就常常不够。对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难易搭配,易多难少,具有一定梯度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树立信心,更积极地完成练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导学案,将导学案应用与小学数学,通过概念、定理的疏导,以及制定精而少的导学习题,从而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章节的主体内容和解题手段,对重点章节中的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分析,以题带练,以练促学,使学生通过一道题或几道题的学习,掌握一个类型知识的解答思路和技巧,通过有效练习与反馈,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重要保障。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而且学习习惯较差,不会主动学习,基本上是老师留多少作业学生就应付多少,而不会查漏补缺,积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数学教师应从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入手,包括数学学习时间、作业完成质量、书写整洁规范程度等等,做好合理引导和有效纠正,从课前预习、课上表现、课后训练等多个角度进行规范,促使小学生由外而内改正以往作业马虎应付了事、抄袭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并且及时获得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具体表现,与家长进行积极交流,从而形成一种约束合力。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面批,严格把关,耐心讲解,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鼓励“学困生”积极面对困难

在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兴趣不足、学习习惯不良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数学成绩逐渐落在后面,并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更关心他们,注意做好转化工作,生成一种因为喜欢教师而愿意努力学习的心理。比如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与毅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逐渐赶上。

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内容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方法 实际生活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34

兴趣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只要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时常保持着思维的活跃。浓厚的兴趣可以唤起学生智慧的潜力,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持续稳步的进行,敦促学生努力学习,从而数学成绩得到稳步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换而言之就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对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才能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高效,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

一、课堂W习的方法

课堂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倾听,特别是在教师讲到数学知识的难点、重点时,学生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专注进行听讲,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记下来。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对问题的回答,特别是遇到自己没有搞懂的问题,当别人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时,学生可以通过别人的回答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第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教师在讲课时除了发出声音之外,还伴随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学生要善于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从中获取教师所想要传达除了的相关讯息。例如,平时我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每逢讲到重点或者难点,我就会把相关的知识内容书写到黑板上,然后用手叩击黑板,借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每当我在讲课的时候叩击黑板,学生就会立刻集中注意力,这样使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够被学生牢牢的把握,并通过理解得到很好的掌握。同时,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播放幻灯片,对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将课本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板书。在这个时候,也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并对有效的信息进行捕捉。

第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敢于提问。学生要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同时也要将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记录,再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后,在课堂上和同学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将向教师请教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得学生能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第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保持思维的活跃。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认真的进行思考,积极主动的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保持其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使其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第五,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勤于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仅凭听和大脑记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知识完全掌握的,学生要学会把教师讲授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记到课堂笔记之中,待课后能够通过课堂笔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二、数学课堂学习需同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同时如果将这些生活中数学应用的实际案例引入数学教学之中,那么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数学课本中的抽象知识。

例如,我在向学生讲授“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知识中的“可能性”时,由于“可能性”这个概念过于抽象,仅凭板书口述是难以让学生对这一概念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来对教学进行辅助。教学前先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涉及了刮风、下雨、闪电雷鸣之类的自然现象,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联系,学生在这个时候就会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回答,如“刮风了可能会下雨”、“下雨了可能会闪电雷鸣”。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学生就对“可能性”一词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就达到了该部分知识的教学目的。

又如,在对“认识钟表”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带一只大钟到教室中,然后把大钟拿给学生看,并问学生“大家知道几点钟了么?”这样就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提起了学生们对接下了要讲解的知识的兴趣。这样再对钟表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告诉学生时针、分针、秒针该如何去读数,教会学生如何去认时间,然后再把大钟拿出来,让学生读出大钟所显示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把单一的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并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经验,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之中完成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三、教师要同学生家长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