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6-14 17:4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辨识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辨识工作计划

篇1

一、工作目标及基本程序

1、工作目标

1)建立风险分级清单

2)建立风险分级责任清单

3)完成西安区域风险防控手册

2、基本程序

成立组织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召开启动会——初步培训——收集资料——编制文件(指南、台账、记录)——危害因素辨识培训——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措施逐级评审与审核——划分管理责任——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负责人

副组长:XX负责人

成 员:各职能负责人、项目负责人、EHS专、兼职人员、项目专业口负责人

组长职责:

1.负责领导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负责提供构建、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3.确定逐级责任,批准实施相关规章制度;

4.批准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5.督促并定期组织检查“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实施效果。

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完成“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

2.拟定年度工作计划;

3.具体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实施;

4.拟定构建、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方案;

5.定期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结果的评审、修改。

成员:

1.积极配合组长、副组长的工作,完成交代的任务;

2.积极组织各分管单位完成危害因素辨识;

3.统计、汇总各分管单位的结果并上报“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

1、工作对接,制定标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委派专人与第三方机构完成对接工作,收集必要的资料,制定工作计划。

2、召开启动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启动会,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办公室主任宣贯《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方案》,要求方案切实可行,会议内容全员参与学习。

3、初步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由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基本概念、构建办法等基本理论,要求有通知、有签到、有考评、有总结。

(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阶段

1、收集完备公司基础信息,组织人员列出资料清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收集资料。

2、在第三方机构指导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形成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就风险辨识的相关方法、辨识要求进行培训学习,要求有通知、有签到、有考评、有总结。

3、选择典型项目构建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机制

(1)选定两到三个部门、项目成立示范点,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指导,被选定的项目积极落实风险排查工作,要求建立安全风险基础档案。

(2)对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分、分级,建立风险辨识分级台账。

4、编制形成阶段性工作汇总报告,西安区域组织其他项目对示范点进行观摩,并在公司范围全面推广,要求各部门、项目全面开展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后将各自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及成果统一报至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2

关键词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225-01

近年来,电力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很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客观来讲,传统的安全管理比较粗放,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更重要的是缺乏系统的、全面性的管理系统,没有建立长效的风险管控措施。

1 供电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安全为目标,其管理方法往往滞后于生产实际。比如有许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往往是在生产中发生事故后,才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没有完全做到事前预控。凭经验或直觉去处理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问题,缺乏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去发现潜在的事故危险性,定性回答“安全”或“不安全”的时候多,而定量的概念少。闭环控制和动态控制的成分少,特别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往往依赖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对不安全因素的现场控制和跟踪受控应用的办法不多或没有完全做到。实际过程管理、技术和设备问题得不到重视,没有科学的维护和安全管理措施。

2 现行安全风险管控理念

安全风险管理是保障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其理念是对生产作业不同的工作,从人员、机器、设备、工作环境等方面,针对组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行为不规范、措施不落实等可能引起安全风险进行查找,提出措施,加以防范。是实现由事故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由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转变;由注重结果转变到注重因素和过程的流程化管控。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大力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生产管理精益化,通过扎实开展安全风险管控,规范和统一安全管理行为,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3 供电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有其突出的特点和鲜明的优势。

1)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系统、各作业环节、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2)安全风险管控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了实处,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上,明确了公司相关职能部室、工区、班组、关键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的职责。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安全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监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实现了“谁主管、谁负责”。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职责,实现了安全责任全员化。

3)实现了超前预防管理,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要求供电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同时建立了安全风险管控及承载力分析系统,该应用系统从电网、设备、环境、人员、用户、基建、农电、交通八个方面来进行风险分析和管控,同时通过承载力分析系统对班组人员的工作负荷、工作状态、技能素质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以风险管控为驱动,涵盖调度、生产、基建、营销、交通、农电等专业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实现了公司安全生产的各专业横向纵向可控、能控、在控。

4)关注事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超前控制风险,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前移,实现电力系统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安全承载力分析结果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承载力始终处于安全状态,强化了作业安全管理,初步达到了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目标。

4 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是供电企业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承载力分析,提高全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将安全管理的中心工作前移,建立长效地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是保证人身、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1)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从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对现场某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及评估,找出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前移,做到,超前控制风险,实现动态的、主动和超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2)综合考虑安全生产相关因素进行安全风险级别划分。结合本单位实际,从电网、设备、环境、人员、用户、基建、农电、交通等方面安全生产相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确定一、二、三类安全风险级别,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其中一级为最高风险。当电网或用户设备故障、天气变化、人员变化、设备缺陷隐患导致电网内外部环境出现恶劣趋势时,安全风险级别应根据风险因素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相关因素消除后恢复级别。

3)切实做好现场风险控制。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是安全作业的关键,作业前,工作负责人要依据作业风险辨识范本、设备与环境风险库等内容,将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填入标准化作业控制卡中。工作前,向工作班成员进行现场交底时,应同时交代“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的内容,并在作业过程中应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4)建立配套管控手段和管控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用来遵守的,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规则、条文。建立健全风险管控管理、安全风险控制、安全风险分级、承载力划分和预控等制度,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5)安全风险管理实施PDCA闭环管理。认真组织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工作,定期进行过程监督,纠正存在的问题,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持续改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6)加强宣传教育急培训。通过宣传及教育培训,使各级人员理解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方法,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在企业营造浓厚的安全风险管理氛围,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良好基础。培训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危险源辨识手册及其使用方法的培训,使各级人员结合评估项目及其岗位职责,了解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安全风险,对照辨识和分析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种危害因素,提高风险分析和辨识的意识与能力。

5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必须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将科学安全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教训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意见[J].

篇3

《实施指导意见》共5章25条,包括总则;教育培训;作业安全风险管理;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电网安全风险管理;阐述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说明了作业层、企业层、网省公司及总部层开展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内容。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基本原则、体系内容、工作机制、重点要求等,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阐述,和实事求是的定位,对于公司各单位立足实际,正确理解和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实施指导意见》基本原则和思路可以概括为24个字6句话:“坚定方向、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分清专业、弄懂会用、持续改进”。

二、电力市场稳定性与风险管理措施

1、首先我们要坚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我们知道,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我们现阶段在公司系统中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逐步建立基于闭环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既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我们实现安全“可控、能控、在控”的客观要求。通过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和教育培训,使各级人员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流程,供电公司各项工作,我感到抓的特别紧也特别实,我们现在搞宣传培训,实际就是在做这项工作,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我们自身安全风险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控制水平。

2、理清风险管理的工作思路。在这方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还要贯彻“分专业、分层次、抓培训、理流程、建机制、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安全风险管理的良好基础。

3、建立分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按照各自管理职责和工作特点,不同管理层次负责控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安全风险,逐级落实安全责任。一各部门有各部门管理的安全风险,班组长有班组长管理的安全风险,员工也即直接操作者邮资机的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具体来说,在工作中要掌握好一个首要任务和一个目标,首要任务就是供电企业以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作为首要任务,重点防控大面积停电风险;目标是无论供电企业也好、还是基建施工单位都要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重点防控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供电中断事故风险;基层班组、工区、个人重点控制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各类作业安全风险。

4、建立分专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就是要发挥安全生产“三个组织体系”的共同作用。三个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通过发挥三个组织体系的共同作用)形成专业配合并各负其责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各级安监部门牵头制定安全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和风险评估,监督落实风险防控措施;那么,调度、生产、营销、基建等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负责管理范围内的电网、供电、人身、设备等各类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和防控工作,落实各自职责和义务。前面是分层次管理,这条是分专业防控。

5、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要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作为每位员工来讲我们就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理解安全风管理工作。因为它是对以往安全工作和现有安全管理手段的总结、提炼、延伸,是突出预防为主、实施过程控制、改进管理绩效的科学手段。通过学习并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实际,学会并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是可以预控的。一般来说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现的危险源,通过现场考察或认真预知就可以发现。例如:正因为人们知道电气作业会有触电危险,所以事先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登杆作业前,人们也会预感到存在的坠落危险,因此,上杆之后,小心地挂好安全带。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因此,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地辨识预控。潜在的危险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务,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就有能力去认识它和控制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安全理论学习,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6、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风险管理工作的机制?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改进。认真组织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工作,注重加强过程监督和偏差纠正,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下一轮工作的持续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我们还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

篇4

公司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在管理人员年会上提出的要求,结合外部第一次监审向我公司提出的建议,2010年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安排如下;

1、1-3月,各部门对照李总的讲话要求,认真把本部门的各项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细化、优化(各部门的流程清单已经下发),把本部门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2、各部门明年至少有3个大的进步(改进目标或方向),根据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监审提出的问题,自己确定目标,有的目标能落实在文件或流程中,需在此次修改的文件或流程中体现

3.、4-5月份对各部门修改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评审,批准和执行4、8月份对各部门进行巡查,检查细化、优化文件的落实情况和改进目标的实

施情况,同时普查各部门的质量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5、10月份进行内审,此次内审覆盖ISO9000所有的条款,内审依据是公司的“质量手册”和流程﹑管理制度及作业文件,涉及所有相关部门,内审检查表由内审员自己填写,内审小组不再包揽,这也是上次监审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求各位内审员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前做好准备

6、11月份进行管理评审,各部门需提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等相关材料,总结一年的工作情况。

7、11月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外部第二次监审,各部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

其是上次提出的不合格的部门,这次要重点检查

8、各部门要妥善保管好质量管理体系受控文件,我们已经发现有的部门把受控

文件到处乱扔,需要更改换页时,找不到文件,希望各部门经理予以重视。以上是2010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的初步安排,如遇特殊情况可能有所变动,各位经理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管理者代表沟通,大家共同努力,完成李总和监审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公司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xx年公司在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启动了“四个体系”的整合。xx年年公司在“四个管理”体系整体通过北京中油认证中心认证审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系整合工作,加强过程控制,强化执行力度,逐步实现了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四个方面的一体化管理。根据2014年公司工作重点,hse体系运行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按q/sy1002.1-xx年标准,组织体系文件的换版工作

xx年7月公司体系文件以来,组织了两次局部修订,但由于“四个体系”共有一套管理手册,在兼容要素的表述上还存在缺项,作业性文件还不完善且与程序文件的对应关系不清晰。因此今年公司将成立骨干班子,认真研究各标准的差异,结合公司实际,按q/sy1002.1-xx年标准要求,组织体系文件的换版工作,提高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加强机关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职责,组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编制好相关程序文件。加强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修订、整理和汇编工作,完善各项作业性文件,并处理好作业性文件与程序文件的接口。

二、进一步组织好公司各专业风险辨识和评价工作

20XX年公司将组织钻井、试油、机修、钻具井控、技术服务、车辆服务6个专业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价,分岗位按工艺流程编制风险辨识表,由一线班组员工参与识别,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结论将作为制定hse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修订应急预案、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计划1月组织现场调研,编制各专业风险识别清单,2月组织各专业技术骨干培训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3至4月开展全面辨识工作,5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分级制度控制措施。

三、进一步加大管理体系宣贯培训力度

公司成立以来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专兼职hse管理人员321人,举办内审员培训班2期,培训内审员28人,但通过两年内外审发现,管理体系宣贯、培训的效果不佳,培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每年集中培训的方式有待改进。2014年公司将抓好以下三方面hse体系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内审员的送外培训,学习q/sy1002.1-xx年标准,做好换证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体系运行先进单位的积极作用,分片区组织各单位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同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体系知识的宣贯和培训,以点带面,推动体系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施工现场体系培训重点:岗位风险辨识与评价、“两书一表”、应急预案的编写。三是强化公司管理层hse的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hse体系管理意识,切实加大hse体系的执行力度,计划2014年4月组织一期公司领导、机关部室长管理体系培训班,培训重点:体系标准、体系文件结构、体系建立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的职责分配。

四、完善各项基础资料强化体系执行力度

一是按照q/cnpc124.2-xx《石油企业现场安全检查规范第2部分:钻井作业》编写钻井作业现场岗位、班组检查表,结合公司岗位考核的相关内容,将岗位记录、基础资料、安全设施的检查分解到岗位,明确到检查表中。二是进一步规范“四类18册”的各项记录,特别是作业许可、hse设施管理、变更管理、新增风险控制等内容,要结合实际,逐步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三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qhse管理体系实施工作指南》,为基层单位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试修作业队和各二级单位要借鉴钻井队“四类十八册”的经验,规范基础资料。

五、进一步加强体系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力度,提高内审的效率

公司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内审工作,规模大、时间短,现场指导力度不够,2014年公司将在集中审核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内审员进行滚动检查,每季度分别抽查6-10个钻井队,1-2个后勤单位。一是对各钻井队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编制专项检查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组织部分内审员进行现场指导,逐步提高体系管理水平;三是季度抽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年度内审的重要依据和审核重点。

六、继续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

继续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审员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强内审员的选拔和培养,规范内审员资质,实行聘用管理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保障。公司将以捆绑审核、滚动审核的方式开展内审工作;今年审核的重点是xx年年未接受内、外审核的单位,具体的内部审核工作按审核计划进行,各单位体系内外审情况将与绩效考核和季度、年终评比挂钩。同时公司还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有针对性的细化管理评审工作。

七、做好外部审核的迎审工作

公司将按照认证中心20XX年监督审核的具体要求做好迎审工作,计划xx年11月接受认证中心监督审核,体系覆盖的各单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对内外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严格予以整改,公司将加大对不符合的跟踪验证力度,对在审核中表现较好,进步较大的单位给予奖励,给不及时完成不符合项整改的单位给予处罚。

公司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对于体系整合型管理工作,是一个增值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各管理体系的简单叠加。没有管理者的全力支持和主动参与,各管理体系的整合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持续得到高、中层管理者支持,整合后公司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尤为关键,是管理体系整合先绝条件。

首先,体系推动者要求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对相关国家标准执行层面熟悉,同时也要对公司整体运作熟悉,有过质量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及体系推动经历;其次要求公司资源配置到位、管理者代表具有质量及体系管理较好的能力及角色扮演,这些对公司体系运行具有关键作用;最后公司中各项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及协调性。

管理体系整合型原则及方法:

1.管理体系整合型原理:

1.1管理体系共同规律:管理的目的使资源通过管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不同的管理体系存在差别(QMS质量管理体系在于满足顾客要求,EMS环境管理体系在于服务众多相关方和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不断发展的需求,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为维护企业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需要等。)管理对象上都涉及公司的全员管理,在管理思路都运用系统管理、过程管理、文件化管理等,在管理的运作上,都突出了PDCA的方法,在管理的根本目的上都强调了公司的持续改进。

1.2规范管理:透过管理的功能使公司内的所有资源可协调和控制,实现公司的目标,因此,公司须对所有资源(包括人员、机械、设施、材料、技术、环境、信息、资金、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可调动和协作的供方等)进行科学的策划和管理,这就是将管理思路规范化的过程。

1.2.1管理方向明晰化是成就公司的前提,应由最高管理者,制定本公司的长期、中期、短期战略,制定公司的管理方针,提出管理的总体目标,并明确按照不同管理体系要求的分解管理目标,从而运用目标管理工具上对公司的活动进行控制。

1.2.2管理思路系统化

系统化的管理侧重从整体上把握公司的功能和活动加经梳理。一是确定公司的横向管理范围(即把公司中所有涉及到的部门、人员、作业场所、活动过程等都要纳入管理范围;)二是确定公司的纵向管理层次,把所有涉及的管理的职能和人员及其关系从系统上进行策划和管理。

1.2.3公司活动合法化

公司的管理活动合法化是一项正本清源的基础性工作,将为公司的长远活动打开一条宽畅的通道。公司的所有活动,都应当在符合有关的国际、国家、地方、行业等相关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以保证活动不受到相关的干扰和阻碍。

1.2.4管理体系文件化(重点)

透过文件化的管理,规定明确的公司内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使所有重要的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1.2.5管理手段最优化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公司遵循的管理路线,只有针对自身资源(现存)的特点,采取适合公司发展的、符合公司文化内涵的管理思路,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促使公司的各项活动既能在限定的规则内运作,又能有效地引导公司的各项管理活动向纵向深入开展,使公司内的资源使用朝向良性方向发展,对公司的目标实现贡献有效的潜能。

1.3有效管理

一切管理纲要与纲领、规章、制度都只有落实才能产生效益,公司所有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取阅到有效的作业标准、流程及规范,才能保证政令、方法、作业要求得到贯彻;公司管理策划得到有效的实施,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3.1资源配置到位:对人员、机械、设施、材料、技术、环境、信息、资金、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可调动和协作的供方等进行合理的调配;

1.3.2资源管理到位:使资源为公司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效用,资源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有:资源保值增值、资源调配可行、资源使用率最大化;

1.3.3运作方案到位:公司管理的核心过程,就是各项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统一运作的过程;

1.3.4督促检查到位;

1.3.5信息控制到位;

1.4效率管理:公司效率的改进,表现在公司产出与投入比值的增加,可体现在投入不变产出增加、产出不变投入减少及双向的有效变化。

2.认证机构能力要求

2.1认证机构审核员专业匹配性;

2.2认证机构服务特点及配合度。

3.目前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3.1管理体系运行方面还处于初级运行阶段;

3.2管理体系工具未能在管理人员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

3.3操作层面人员未能有效运用作业标准进行作业;

3.4新产品研发量产技术转移、检验设备校正方式(如比对校正)、统计技术工具应用、工艺标准、作业标准、机器设备分级保养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等均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3.5公司的三阶文件可操作性、适宜性及协调性待提高。

4.各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整合的四大好处

4.1认识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性,建立一致性管理基础;

4.2科学的调配人力资源,优化公司的管理结构;

4.3统筹开展管理性要求一致的活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篇5

我叫ST,目前在xx井区担任井区安全员职务。

在作业区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井区员工的大力支持下,本人认真贯彻作业区全年的工作部署,结合井区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深入开展各项本职工作,为全面完成各项业绩指标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现将本年工作情况进行汇报,请予评议。

第一部分 20xx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原油生产:截至10月末,1-10月份原油总计划配产92799方,累计完成产液量80174方,实际完成计划的86%;

2、油田注水:1-10月份配注199330方,实际注水169852方,完成计划的85%。

3、主要生产技术指标:

(1)、采油时率:98.2%

(2)、油井利用率:100%

(3)、抽油机泵效:34%

(4)、检泵周期:562天

(5)、配注合格率:88%

4、工业生产死亡事故、责任事故:零

5、交通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责任事故:零

6、油气站库及主要装置、压力容器、火灾、爆炸事故:零

7、一般工业、交通、火灾事故发生次数:零

8、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零

9、环境保护整治率:100%。

二、2014年开展的重点工作

按照组织安排,今年6月份我被调任到耿60井区工作,任井区安全员一职,主要负责井区安全工作。在安全管理方面虽然做了较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下面我就自己所做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汇报: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在工作之余,我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以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勤恳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生产、HSE培训等理论和现场经验相结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HSE管理,明确管理者的责任,要求班站坚持每天开展风险源点辨识活动并将辨识情况反映到井区安全日报中。坚持做好新入厂员工三级教育工作,为员工尽快掌握操作技能、进入角色打下了基础。

(三)、切实落实作业区有关冬季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加强了冬季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两小时巡回检查制,适时加密检查频次,并在巡回检查及交接班过程中要对设备流程的运行参数、所有压力表、安全阀、水位计的灵敏、可靠性进行检查和交接,防止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行。

(四)、严格施工及修井现场的监督工作,加强动火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在各项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落实各项现场安全措施,保证施工正常、安全的进行。

(五)、开展安全大检查。一是对本井区生产在用的所有储罐、锅炉、压力容器的运行状态、安全附件进行检查。二是对单井驻守点的用电、用气、用煤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对各班站、井组食宿点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过期、变质食物。清理清扫住人房卫生,防治细菌、病毒传染。

(六)、在交通安全方面,加强对司驻人员的安全行车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进入冬季以来,对车辆进行了一次安全附件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整改,确保了行车安全。

(七)、加强新员工安全教育工作,对各类生产、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培养岗位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应急预案演练培训,重点突出火灾爆炸、油气泄漏、中毒急救预案演练,并根据冬季安全生产特殊情况对员工进行操作培训,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利用岗位练兵,从岗位操作规程、风险辨识、规避风险等方面,对岗位员工进行实用性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员工辨识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

(八)、加强生产、建设现场生产生活垃圾、废水、废弃物、泥浆、污(油)泥管理,严格按环保规定进行处理。组织各井组、班站员工对生活垃圾、工业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掩埋,对垃圾坑进行清理。

第二部分 存在的问题

一、秋冬季节交替方面

冬季设备设施、锅炉容器系统运行,各项运行参数的监控不容忽视,以防冻堵、防爆炸等为主要内容的冬季“八防一禁止”措施的落实将成为风险管理的重点。

秋冬气温逐渐降低,油区道路降水等将对冬季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及影响。

二、岗位员工培训方面

安全教育系统性不高、针对性不强、学习内容较少;班组新员工增多,虽然我们严格落实了三级培训教育,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培训计划,但大量培训并没有完全建立在本地质地理条件的实际生产情况下。

三、新员工安全管理方面

新入厂员工进入工作高度危险期:按制度规定工作满3个月虽可单独顶岗,但新入厂员工在标准化作业程序执行、危险源点辨识、隐患排查等方面仍然很薄弱,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增多,就会导致事故发生率的提高。

四、施工作业监护方面

秋冬季节大风天气较多,施工动火作业,交叉作业现场管理、站内施工现场全过程监护成为当下的管理难点。

第三部分 下部工作计划

下步将继续查找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调整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标准、制定隐患整改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做好特殊天气(大风、霜冻)时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岗位监督管理,要求各井站加密巡回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削减隐患风险,保证日常生产安全。

对班站长进行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培训,充分发挥班站长职能,提高井区内部安全管理水平,做到人人管安全、人人要安全。

坚持开展全区冬季安全检查,限期整改,加大隐患整改与防范力度。

继续开展冬季操作规程培训,重点对单井点进行灭火器操作使用培训,加热炉点炉、停炉操作规程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司驾人员召开交通安全会议,严抓严惩员工私乘车辆下山,确保交通安全。

加大施工队伍管理力度,对各类施工动火、修井作业进行现场监督,落实安全措施,加强施工人员教育,保证施工安全。

第四部分 自我评价、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全年的努力工作,我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紧紧以原油生产为中心开展工作,通过岗位任职磨练,思想逐渐成熟,已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积蓄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存在的不足:

1、工作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2、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不够,与精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还有差距。

篇6

企业体检同样有一套流程,那就是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收集风险管理的各项初始信息,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其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出具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再次,根据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解决方案;最后,做好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根据企业风险报告要求,企业体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报告企业当前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

企业体检报告既要反映纯粹风险,也要反映机会风险。所谓机会风险,指既可能会带来损失,也可能会带来收益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机会风险可能就是企业新的赢利点,把握机会风险的能力可能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报告企业的重大风险管理基本流程执行情况。

企业不仅要“做”出体检报告,还要报告是如何执行重大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第一步,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三步,确定重大风险的管理策略。第四步,制定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第五步,重大风险的监督与改进。

第三,报告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计划。

企业风险报告要求,企业要说明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议对本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或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规划及相关工作计划情况。另外,企业还要说明本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以及风险管理考核等方面的有关情况等。

企业编报风险报告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扎实推进风险管理工作。企业风险报告是工作的归纳和结果。

二是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按照企业风险报告的有关要求,进行工作梳理。企业风险报告是梳理的归纳和结果。

三是组织几个“秀才”或外部专家,关起门来“编写”报告。企业风险报告是编写的归纳和结果。

篇7

在当今核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设备采购一直是连接在设计和现场施工之间的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核电站各系统的设备约有480000多套件,包括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备三部分,分别占电站总投资的23%、15%和12%,所以核电设备采购费用高达总投资额的50%左右,在核电项目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贯穿整个设备采购过程的计划管理工作,无疑成为一切采购工作开展的前提。建设过程中,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设备需求量,面对制造、验收、交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和困难,如何将采购计划编制的更加准确可行,如何及时有效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如何更好的提升采购计划的前瞻性、可跟踪性和考核完整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设备采购计划管理水平真正提高了,才能实现采购计划与设计计划、现场施工计划的无缝对接,才能保证采购满足核电站二级进度计划的要求,才能有效降低资金占用和库存量,真正实现核电站安全、高效、经济建设和运营。

二、计划管理在海南核电设备采购中的应用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按照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预算-考核”JYK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海南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主要分为编制与分交、执行与监督、执行考核3大部分。

1.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分交

计划的编制是一切采购工作的起点,也是设计、施工协调工作的开端。计划编制的依据是海南昌江核电工程二级网络进度计划,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及其下级工作计划,工程公司设计部门或分包设计院提交的设备采购文件(规格书、图纸或清单等),公司单项外委的设计单位体检的设备采购文件,以及企管处批准下达的专项物资采购立项申请。采购计划一般包括以下节点:采购文件提交时间、发标时间、收标时间、合同签署时间、接口资料提交时间、设备发货时间以及设备到货时间。海南核电设备采购计划主要分为九类,分别是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设备采购年度计划、设备采购年度投资计划、设备采购管理处月工作计划、设备采购资金需求计划、专项采购计划、设备制造进度节点控制计划、设备监造计划、年度到货计划。在这里就几项较为重要的计划做简要介绍:

(1)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

在海南昌江核电工程二级网络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由海南核电监督工程公司编制、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作为设备采购工作进度控制的依据。其中明确了设备规格书提交时间、设备发标和收标时间,设备最晚签约时间、交货时间等信息。此计划经海南核电组织审查认可后,由工程公司批准实施。

(2)设备采购年度计划。

由海南核电监督工程公司于每年的11月底前(随公司总体要求可调整),根据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编制完成下一年的设备采购年度计划,其中明确了下一年度计划采购的设备名称、负责部门、完成订货的时间、采购文件应提交的时间。此计划由工程公司自行审查批准并报海南核电备案。

(3)设备采购年度投资计划。

由海南核电监督工程公司于每年的10月底(随公司总体要求可调整),根据设备采购与制造进度进行审查并结合自主采购设备投资需求,编制设备采购年度投资计划。其中明确了项目、投资额、形象进度、预计时间等,并根据费用类别进行必要的分类。在总承包模式下,根据工程公司内部采购分交的原则,海南核电一直负责跟踪、督促工程公司采购部所采购设备的质量和进度控制情况,并监督工程公司的采购分交工作,确保设备采购质量和进度控制管理要求不被降低,当由于工程公司内部采购分工可能导致这一情况出现时,则及时要求工程纠正,或联系公司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跟踪。

2.采购计划的执行与监督

有效的执行与监督可以保证采购项目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划轨道行驶,使采购项目不偏离预定的发展进程。海南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的监督工作主要分为对设备采购文件、设备供方评价和设备采购计划和执行反馈四方面的跟踪与监督。

(1)设备采购文件的跟踪与监督。

海南核电督促工程公司根据批准的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设备采购年度计划编制满足采购需要的设备设计进度计划,并负责跟踪、落实设计计划,纳入设计考核的范畴,并根据总承包合同规定,按时组织完成设备采购文件的审查工作,以保障采购计划的实施。

(2)设备供方评价的跟踪与监督。

海南核电要求工程公司提交采购供方评价计划,跟踪、监督工程供方评价情况,以保障采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于自主采购设备,海南核电则根据采购计划,自行组织开展供方评价工作。

(3)设备采购计划的执行跟踪与监督。

海南核电组织对工程公司的采购计划进行跟踪与监督,全面掌握计划执行情况,对工程公司采购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或要求。对于自主采购设备,海南核电则在采购计划下达后按时自行组织开展采购工作计划执行跟踪和监督过程中,海南核电与工程公司保持紧密的日常沟通,切实掌握设备供货进度,一旦发生拖期现象,甚至可能影响到工程二级网络进度计划的采购与制造进度偏差,则及时与工程公司或制造厂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延期原因和影响,落实纠正措施,减少或消除对设备制造关键节点和设备交货时间的影响。

(4)设备采购计划的执行反馈。

海南核电对工程公司采购计划及自主采购计划进行跟踪与督促,全面掌握计划执行情况。海南核电设备采购管理处专业科室每周像计划科室提交详细的周报及下周主要工作计划,并就工作计划向计划科室提出建议、反馈执行情况,计划科室充分考虑并与工程公司统一协调或调整,定期编制并设备周报、处室工作月报等,定期就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设备投资完成情况、设备制造质量、进度控制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定期组织双周工作例会,对前两周处内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简要总结、提出需关注的问题,汇报计划未完成(若有)的原因和存在问题,并由领导部署下两周计划的实施,确保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3.采购计划的执行考核

海南核电在设备采购领域有着较为完整的考核体系,包括对工程公司总承包合同的考核、设备采购管理处室考核的考核等等。海南核电设备采购领域对工程公司总承包合同的执行以季度为单位,以打分形式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监造投入、监造覆盖范围、见证点出席率、质量监督监造有效性、Ⅱ/Ⅲ类设备不符合项关闭率、设备不符合项处理、较大及以上设备质量事件、设备到货完成率、设备制造里程碑、设备制造进度节点、总承包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并通过海南昌江核电厂1、2号机组工程总承包合同考核报告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布。海南核电通过全员年度考核以及ATS中处室月度工作计划的关闭情况对处室及个人进行考核,并且要求每个处室建立独立的处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设备采购管理处则以季度为单位,通过绩效考核管理手段,对各科室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以确保采购计划的高效顺利完成。此考核以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结合公司绩效考核办法及KPI指标,主要考核处内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海南核电也会定期对自主采购设备供货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设备合同管理组织情况,设备制造、供货质量控制,设备交货进度情况,现场交验情况、交验遗留问题的处理,安装调试期间现场服务情况,设备运行情况、设备产品性能符合性,售后服务情况,产品历史价格评估。对于连续两次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设备供货商,在后续设备招标是,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对于考核不及格的供货商,则无法再参与其他设备项目投标或签订供货合同。

三、设备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常见问及几点建议

1.建立详细规范的计划管理程序

在多项目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工作下,设备采购周期长、质量标准高、人员接口多,为保证设备采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圆满实现预期采购计划,一份详尽的设备采购计划相关管理程序是不可或缺的。按照程序制定的方法和原则,将采购工作落实细化到每一个步奏,通过设置相关角色,明确角色固有的职责,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条不紊的跟踪、预警、落实。计划管理相关程序的建立,使采购工作处于受控状态。海南核电也对制订了公司设备采购计划管理程序,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细分,对计划管理的具体流程进行了规定。在工程建造期间、调试阶段,此程序对工程公司设备采购计划的跟踪、监督、控制及业主自主负责采购的生产备品备件采购计划管理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2.设计、采购、建安计划的不匹配问题

核电设备设计计划、采购计划和建安三个板块计划相互承接,环环相扣,上游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下游计划的执行,因此需要将设计、采购、建安计划作为一个整体计划管理,其中,设备采购计划在一体化计划中充当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而很多核电项目中,三领域间不匹配不协调的状况绝不鲜见,在海南核电中,也遇到不少设计输入不全、设计文件出版滞后,设备供货与现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造成变更较多、供货范围变大,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同时也耽误了采购进度。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到了的设备并无法得以使用,而是堆积在现场仓库,给现场库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损失。在制定采购计划的时候,业主方应加强组织工程公司对各板块计划的匹配性进行检查,对三级以下计划也应关注协调,计划执行过程中,业主方应紧密跟踪进展情况,加强沟通交流,督促工程公司加强定期与施工、调试进行计划匹配性复查,必要时组织专题会议并及时调整计划,编制赶工计划并派专人驻厂监督,最大程度减少对现场工程的影响,满足现场安装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自2013年至今,计划内到货率逐步从20%左右直线提高到80%左右,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

3.计划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计划与实施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当这些偏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导致计划的拖延甚至是失效。采购过程中无疑会伴随着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风险和风险管理也在当下受到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风险管理指的是通过识别、衡量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一般流程包括目标的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和风险评价几部分。良好的采购计划为采购工作提供依据,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采购质量、减少经济损失。但在现实采购中,仍有不少企业仅注重制定计划,却忽视计划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往往导致文件提交不及时,合同签署未按计划进行等,对设备的到货乃至工程进度产生不良影响。风险预警在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中同样重要,核电设备供货商成百上千,更有很多国外供应商,在设计、制造和交验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建立采购计划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设置预警线来控制风险,对风险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报,当预警信号出现后,就应立刻执行应急措施,预先管理、规避风险,对风险程度进行事前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海南核电项目中,公司也一直对各领域包括采购领域进行风险跟踪,每月、每季度都利用重大风险清单对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统计和反馈。业主也应该针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更细化更系统的风险预警体制,做好进度管控,使风险的概念贯穿整个采购过程,减少设备到货延期的现象。

4.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及赔付制度

核电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对进度、投资和质量要求甚高,接口涉及面广,关系复杂,面对着众多的设备厂家和承包商单位,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没有规范的考核及赔付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引发很多推卸、争议、甚至是纠纷,实难管理。纵使在ERP大环境下,且采购过程中合同明确规范了各供应商的交货时间,但还是出现了延期交货或未按要求提交等现象,不期而至的偏离的预期的计划。诚然,长周期的采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但也有许多人因造成的不良后果,还需要有专门的考核及赔付制度去进行有力的控制及保障,采购过程中应保留好一系列过程文件,作为支持性材料,尤其是重大项目、重大变更的相关材料。对计划执行情况产生不良影响或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应处以相应惩罚并通过违约金等手段进行赔付,甚至是终止合作关系。

5.建立先进有效的信息系统

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递增,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各大企业的设备采购计划管理日益繁杂。以往人机作坊的报表模式、文字记录早已过时,完全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社会的设备采购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手段的信息化管理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尤其是核电这种设备系统极多、设备数量极大,设备范围较难控制、设备要求极高的企业,如果利用人工跟踪和核对检查,难免会出现较大偏差和遗漏,也必然会耗费掉大量不必要的人力投入,但若合理运用各种领域的知识、结合计算机开发的设备采购信息管理系统,便可大大提高采购计划管理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核电承包商应按照现实需求选择适用的软件,并在该软件的基础上做二次开发,真正建立实用完善的设备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对计划起草、计划修改、计划实施跟踪、完成结果统计、业主监控等一系列进行数字化管理,将采购过程清晰记录,方便业主公司检查及跟踪,可第一时间反映出计划当前的完成情况和现存矛盾及风险,势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提高采购的整体效率。

四、结束语

篇8

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C.B.Chapman教授在所著的《RiskAnalysisforLargeProjects:Models,Meth¬odsandCases》书中提出风险工程的概念开始,许多学者开始注意把风险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的工程项目当中。1986年在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工程设计人员和风险管理学者对油田的海底管线采用了风险分析方法,从而在提高海底管线的安全系数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海底管线的建设成本,开创了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海洋工程建设领域的先河S。

风险管理技术已在当今中国海油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一些项目组在如何把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项目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大多还处于定性的分析和评价阶段。本文结合实际项目的组织机构建设需求,依据风险管理理论,采用德尔菲法对项目组织机构和关键人员或岗位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数据采集,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出风险因素对应的风险指数,给出了定量分析的结果,最终的评估意见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问题的提出

2008年,中国海油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在世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投资兴建年产2000万吨级的天然气液化厂。2009年2月正式成立了项目组,并确定了项目组组织机构(图1),随之初步建立起了与机构配套的适用于本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上满足了项目前期运行的需求。虽然项目的运行质量得到了项目相关方的基本认可,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项目组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项目内部协调效率不高、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繁琐、项目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不强、管理流程的科学性有待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规模不能满足项目的实际需要等,这些问题若不迅速加以解决,不但难以实现项目在成立伊始所确定的“成就卓越项目,创造美好人生”的目标,而且对项目组下一步在境外实施的工作计划和管理质量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全面梳理、系统识别、客观分析、科学评估本项目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可能带给项目的风险因素,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有的放矢地进行组织机构建设方面的持续改进工作,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项目组确立的目标。

    2.风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风险影响因素辨识的一般方法是,在风险辨识之前首先明确进行分析的系统,并进行系统界定;然后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认识的事物,并根据收集的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系统进行风险辨识,找出并确定影响该系统的风险因素H。本文以该工程项目组的管理组织结构界定为进行本次风险分析的系统。

通常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是指根据管理的要求,将项目的管理指挥系统按照管理职能、分工协作的原则进行划分,并且对各个管理层次或环节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义务、报告程序,同时相应配置一定数量和具有一定能力的管理人员,通过有效的运行,引导和决定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实施效率的不断提升。通过我们已具备的工程经验和对上述项目管理组织定义的深刻理解,结合本项目组的实际,将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分解成5个方面:项目组织架构、管理规定与制度、管理方法及工具、项目报告与协调程序、项目关键人员或岗位。

针对项目组已存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运用德尔菲理论和评价方法对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的这5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估,通过对评估资料的统计与整理,识别出46个风险影响因素(表1)。

项目进度/费用/文档控制软件的适用程度、项目执行计划、合同与采办策略、项目信息化水平、检验技术与方法、安全管理技术与标准、应急响应程序、项目的试验和检验计划、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工程设计的组织和协调方式项目所在地区的影响力、协调机制的权项目报告与协调程序威性、对相关项目的影响程度、利益相方关的期望值、项目管理团队的规模学历、职称、项目经验、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团队精神、专业素质、组织与协调能力、沟通与激励技巧、工作创新能力、社交能力。

3.模型技术选取

虽然一些传统的技术,如对照表法、蒙特卡罗模型、计划评审技术和敏感性分析仍是风险分析的主要工具,但对于一些复杂、抽象的问题却难以描述H,因此选取何种模型技术成为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对业内公认的综合应急评审与响应技术、风险评审技术、影响图技术、应用模糊数学等模型进行了比选,认为在项目组管理组织结构的风险分析过程中,许多风险因素是不确定的,而且很难用经典数学进行运算,尤其像社会的、人的行为、素质、能力、经验等因素,只有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才能较为准确地描述其对系统的风险值的影响并准确地得出其精确解释,因此本文选取的模型技术为模糊数学。

4.计算结果分析与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优化

4.1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对项目组问题的查找及影响因素的识别,设计了既全面又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并组织67位管理人员进行了评分。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模糊评判等级和模糊评判值(表2)。

在调查问卷中,对每一项风险因素,根据其影响程度不同分为A、B、C三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可以理解为影响程度的一个区间。为了区分出相同模糊评判等级实际影响程度的不同,我们也给出了相应的模糊评判值。模糊评判值高表示该项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所以对每一项风险因素我们用分值100减去模糊评判值,就得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分值。

在对项目组关键人员或岗位的数据处理中,考虑到输出结果所反映出的集中性和代表性,把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划分为管理决策层、协调监督层、服务支持层,并根据项目关键人员或岗位的工作性质把对应数据代入相应层次进行计算和群体评判,输出结果仅为综合评判值(表3)。

由于46个风险影响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对项目管理最终产生的结果是由一组数据组成,为了满足风险指数的计算对影响程度的取值要求,我们对数据区间进行了数据处理。该工程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风险影响程度与管理风险指数计算取值见表4。

表4中国海油2000万吨级天然气液化厂工程项目组管理管理风险指数是指管理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紧急程度和对项目管理影响程度的综合性指数。由于该工程项目组管理风险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系数大致相同,在分析中可不作考虑,因此管理风险指数Cr为式(1)中:Cp为管理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Ce为

管理风险事故对项目管理的影响程度。

根据公式(1),我们进行了该工程项目组管理风险指数计算,并对风险因素按管理风险指数进行降序排序,其结果见表5及表6。

从表5可以看出,该工程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的整体风险值较大,在33项风险因素中只有13项风险值在30以下;风险值最大的前5位风险因素分别是工程设计的组织和协调方式、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的针对性、管理幅度的科学性、项目管理团队的规模,表明该工程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应围绕这5个方面进行。

                           

从表6可以看出,在上述项目组关键人员或岗位的风险指数排序中,协调监督群体的风险指数最大,其次为管理决策群体,服务支持群体风险指数最小。

4.2 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优化

根据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和关键人员或岗位的风险指数排序的结论,我们对该工程项目组管理组织机构进行了全面优化(图2),优化后的管理组织机构有如下特点:

(1)打破工程设计与协调的管理瓶颈,充分发掘已有管理资源的潜能,取消了原机构中的设计管理部和建造管理部,把这2个部门的部分职能并入新成立的工程管理部。(2)实现各工程项目单元管理职能的前移,提高团队效能。成立电厂、港口与码头、基地、LNG建设等4个单体工程项目组。

(3) 优化部门功能定位,建立‘‘四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即管理决策层、实施协调层、监督管理层、服务支持层。

篇9

2021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部门指引下,以提质增效稳增长为主要工作要求;以加强道口安全管理、提高火车装车质量、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为等为重点工作内容。通过不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对本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年度指标完成情况

随着公司的经营拓展,火车疏运量再创新高,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21年10月31日,火车共装1175列次,疏运量:562.33万吨(其中铁矿:447.39万吨;煤炭:114.94万吨),疏运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总车厢数:82578车,疏运量同比上一年度增加101.59万吨,降幅22.04%,全年火车疏运量预计630万吨;年度平均每列火车装车时间控制在2.26小时,装车时间同比上一年度减少.041小时/列,效率提升4%;年火车装车超、亏吨和偏载推回推回整改率为0.45‰。

(二)火车疏运新亮点

6月27日,首次开行8列火车疏运作业取得圆满成功,公司的铁路发运能力由350车/天,增加至400车/天;发运量由2.31万吨/天,提升至2.64万/天,铁路疏运能力达历史最佳水平,在疫情防控和煤炭保供的双重压力下实现输运量的新突破。

(三)年度重要工作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完成铁路临时装卸线2号道口的验收投用工作,并根据2号道口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修编了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完善了铁路临时装卸线安全管理工作。

2.顺利开通日输运8列火车输运任务,并形成常态化运行模式,为后期开通日输运9列、10列火车积攒了宝贵经验。

3.火车装车质量整体有较大提升,装载重量控制、超偏载、加固、堵漏等各项工作均有所提高,受到客户和可门站认可。

(四)安全管理情况

2021年火车取送车作业及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总体平稳,未发生安全环保事件。一完成安全风险再辨识工作,并重新修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信息确定表》《防人身伤害手册》等;二组织火车装车队伍和道口工开展取送车、道口作业、火车装车等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和专题安全会等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三结合“节前安全检查”“防台防汛”专项检查、部门每周隐患排查,并联合可门站深入现场对道口取送车作业、专用线设备设施,装车作业、火车防溜等进行抽查、指导,并对查出的问题一一进行整改,保障了专用线行车安全。

(五)服务质量情况

为持续保障火车装车质量可控、在空,定期组织开展了“装载机电子称操作培训”,并结合每日装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装车质量,严控货物超、亏装,提高装载合格率,保证装车质量和行车安全,截止10月份,火车装车超、亏吨和超、偏载推回推回整改率为0.45‰。;二是组织开展“火车装车技能比武”,有效控制装车作业时间,截止10月份,年度平均每列火车装车时间控制在2.26小时,装车时间同比上一年度减少.041小时/列,效率提升4%;三以“备货装车信息确认单”抓手,对货物移场、备货、装车全流程进行动态跟踪、检查、确认,防止货物出现交叉污染。全面提高火车装车质量,从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二、2022年工作计划

1.保证福建和江西电厂火车输运煤炭的电煤保供工作并做好火车煤炭输运的抑尘环保工作。

2.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状况时刻做好每日疏运9列及以上火车准备工作,加强对装车队伍人员、设备配置和车队移场车辆配置和管理,确保火车疏运量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

3.做好铁路临时装卸线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取送车过车和道口管理的检查、抽查和培训指导工作。

4.在火车疏运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持续抓好提高火车装车质量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火车装车的稳定性。

5.抓好火车调度员轮岗培训工作,保证每班具备两名火车调度员,以满足火车装车现场各项作业需求。

篇10

[关键词]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业务流程梳理;风险评估;评价与改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9. 017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26- 03

自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体系,不但是适应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规范管理上台阶。笔者所在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自2010年开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内容及要点。

1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5个因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氛围,它支配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影响内部环境的因素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等。内部环境是企业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指在既定的内控目标下分析、辨识和管理风险。企业必须建立可分析、辨识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风险评估重点关注目标、风险、控制行为、控制活动,并在环境变化后及时进行评估和更新。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行为。控制活动是公司建立执行的政策和程序,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获取和交换信息的程序,以使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并得到适当的管理及控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递,信息的及时沟通,反舞弊机制和举报投诉制度。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括持续的监督检查、制定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内控缺陷评定标准、及时跟踪内控缺陷整改情况等。

2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点

2.1 准备阶段

2.1.1 建立内部控制建设机构

公司董事会应肩负起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责任,并组成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成立由董事长担任负责人,公司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内部控制领导机构。同时,需组建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团队,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特点,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负责内控体系建设具体组织推进工作,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2.1.2 组织内控培训和宣传

内控体系作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要在现有的企业管理体制下得以有效推行,专业培训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公司在启动内控体系建设前,需要制订内控培训计划,组织公司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培训。首先,安排公司管理层和内控管理工作小组的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础学习,使管理层深刻体会内控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提高对内控管理思想的认识,同时,让内控管理工作人员掌握内控的理念和方法论,熟悉内控文档编制的方法和工具。此外,通过讲座、知识问答、内部刊物、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内控宣传活动,宣贯内控的目的和内容,让全体员工了解内控的基本知识,为下一步顺利开展内控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2.2 建设阶段

2.2.1 制订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覆盖企业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全体员工均参与其中,为此,必须通过统筹规划,制订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规划各阶段的具体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确定完成时间表,才能有序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评估,风险分析和评估,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搭建公司的内控体系,梳理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业务和管理单元的管理流程,编制并出版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等。体系建设工作由领导挂帅,内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2.2.2 整理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是由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和功能组成的,企业的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储运、销售、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连接起来,构成企业主体活动的价值链,企业基础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等功能提供相应的辅助支持。企业内部控制应当以公司内部价值链为主线, 以业务流程为中心, 把握各个风险控制点。价值链的整理,首先需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业务特点,以价值运动轨迹为方向,将各项业务环节连接起来,作为公司经营活动的主干线,然后分解每一个环节的业务流程,作为公司经营活动的子项目支线,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分解出下一级子项目支线,形成整个公司的内部价值链。价值链的整理过程,也就是对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回顾的过程,通过价值链的优化,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健全公司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为搭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 梳理业务流程

价值链由各个业务流程构成,建立良好的业务流程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转、实现有效控制的关键。在制定业务流程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确定业务流程的范围。业务流程是为实现某一业务目标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的一系列活动。设计某一业务流程时,首先需明确该业务流程涉及的活动内容,确定流程的起点和终点,并按照业务流转的次序和承接关系,描述整个流程。

(2)注意业务流程之间的连接。每一个业务流程不是孤立存在的,业务流程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既有呈上启下的关系,也有辅助支持的关系,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应实现各个业务流程的有效连接。

(3)标准化业务流程文件。业务流程作为内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应以标准化的文件形式确定下来,作为规范员工职务行为的准则。业务流程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文件的目的、适用的范围、控制活动(内容描述、责任岗位、输入及输出)、流程图、工作表格等。

2.2.4 风险评估

企业在努力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时刻面对各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高有低,影响程度有大有小,必须进行分析评估,找出重点关注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具体实施步骤包括:

(1)风险信息资料收集。采用“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式从公司各个层面收集风险信息资料。

(2)风险识别。将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列出风险清单,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定义描述。

(3)风险分析。制定风险评价标准和规范,根据定性描述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风险评价标准对风险清单中的各项风险进行投票打分,按得分由高至低排序,确定主要风险及其次序。

(4)风险控制措施。设置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主要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对现有的管理流程进行筛查,评估控制活动是否能足以覆盖风险,为下一步完善流程提供依据。

2.2.5 确定关键控制点

确定业务流程后,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该业务流程的内控目标,分析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合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予以应对。控制活动由多个控制点组成,其中可能有一两个对风险控制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控制点。由于每一个控制点都会产生控制成本,占用控制时间,如果事无巨细盲目追求完美,对每一个环节都投入大量的管理精力,不但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有违于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目标。因此,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关键控制点为核心,实现合理高效的风险控制。

2.2.6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内控手册

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应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模式,注意与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的衔接,切忌生搬硬套,或者为应付检查另外设计一套,然后束之高阁。经过风险评估和业务流程的梳理,检查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是否能够有效地覆盖各个风险控制点,管理职能是否得到明确,然后,针对内部控制遗漏点、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并汇编成册,形成内控手册系列文件。工作步骤为:

(1)完善管理架构,确定部门职责范围,明确职能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权责,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落实授权审批制度。

(2)完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评细则。

(3)编写内控手册,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关键内控流程以标准化业务流程文件记录下来,归集整理形成完整、可以动态修订的内控手册。

2.3 评价和改进阶段

内部控制评价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每年需开展一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针对特殊事项还需组织专项评价,通过对内控体系的评估,查找、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注意做好下列工作:

2.3.1 评价工作的组织

董事会授权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具体由审计部门制订评价工作方案,下属公司及职能部门开展所在单位的内控自评工作,审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核查,出具评价结论。

2.3.2 评价内容和所依据的标准

围绕公司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内部控制要素,按照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和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风险分析,重点对存在关键风险点的业务流程和日常管理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2.3.3 评价工作的实施

(1)根据内控体系目录内容,对照内控五要素全面梳理内控体系的设计情况,检查内控体系文件是否涵盖公司业务和日常管理事务。

(2)抽查关键风险点相关的标准、制度、流程,分析检查结果,对内控体系文件设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实际执行过程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认定。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每一控制点抽取的样本数量应不少于3个。

(3)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照影响程度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设计缺陷的认定:

重大缺陷,指关键控制点缺失或设计不合理,导致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重要缺陷,指关键控制点缺失或设计不合理,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较重大缺陷低,但仍有可能导致偏离该流程的控制目标。

一般缺陷,指关键控制点的设计基本控制重大风险点,但在非重大风险点上存在3个以上控制缺失或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运行缺陷的认定:

重大缺陷,指在对关键控制点的抽样中,出现部分样本与内部控制的设计不符的情况,造成的直接损失大于企业资产或年销售额的5%。

重要缺陷,指在对关键控制点的抽样中,出现部分样本与内部控制的设计不符的情况,造成的直接损失小于或等于企业资产或年销售额的5%。

一般缺陷,指所有关键控制点的运行均与内部控制的设计相符,但在非关键控制点上出现3个及以上样本不符的情况。

(4)编制规范的内控评估底稿,内容包括评价的体系文件、设计评价结果、运行评价结果、整改措施,附相关的证明文件。

2.3.4 缺陷的整改

针对评价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在规定的整改截止时间后一个月内,审计部门对整改结果进行核查和确认。

3 结 语

笔者所在公司自2010年起正式启动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公司成立了内控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了公司全体人员参与的内控管理培训。通过开展业务流程梳理、风险识别、评估,确定了公司的关键风险,识别了内部控制缺陷,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和内控需要,编制了包括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项目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流程,并完成了内控手册的制定。内控体系运行半年后,公司组织了自我评价,针对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对体系进行完善。目前,公司内控体系包含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个基本要素,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并覆盖了公司业务和日常管理环节。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和改进,切实做好检查监控,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运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