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经济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杨正位(1968―),男,四川大英人,经济学博士,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
【摘要】青海缘于独特的地理、生态和人文环境,拥有一批既有高原特色、又有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绿色、有机、纯天然、无污染”的声誉。但是,由于长期远离主流市场,这些产业深度开发与品牌营销不足,不少产品有实无名,优质不优价,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民生的带动偏低,轻重工业显著失衡。今后,可以通过实施“青海精品”战略等措施,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和宣传力度,走精品高端之路,走绿色现代化、轻重工业协调和开放式发展之路,增强经济造血功能与自生能力,保护好祖国的三江源,促进永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4―0127―06
国务院于2008年10月针对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发展指出:到2012年,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但是,当前青海的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仍然没有拓开市场,优质不优价,市场占有率很低。今后如何把青海的绿色优势、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转换成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和跨越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本文拟分析青海的特色和优势、特色优势产业识别、目前存在不足,探讨特色优势产业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提出如何使青海特色优势产品沿着“物品产品商品名品精品”路径良性演进的政策建议。
一、概论
(一)概念与分类
青海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指具有青海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少我多”的特性,品质显著优于省外同类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特殊地位与重要性,国内外竞争力较强,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界定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简单的标准是“特色+优势”,必须二者兼具。具体来讲是“四有”标准:一是有青海特色。指在青海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下产出的产品,可分为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如动植物资源及用其加工的轻工产品,就属物质产品;而大美景色、昆仑文化、民族特色、宗教重地、青海的各种精神等可称为精神产品,这应包括旅游、文化等产业。二是有资源依托。青海资源丰富是共识,上天赐的、地上长的、地下埋的、人工产的都很丰富。上天赐的有光、水、风和天然美景,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和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矿产资源和能源;第二类是动植物资源、生态资源、美景资源、文化精神资源等,总体上属于可再生、可持续、可重复、可长久存在的资源,这类资源对青海至关重要。人们一谈到青海资源,马上联想到第一类的矿产与能源,第二类资源在无意或有意中被忽视了。而依托第二类资源形成的产业,正是特色优势产业的主体。三是有比较优势。这类产品因其品质优良,与外省或外国产品比,其独特性、优质性颇受消费者青睐,竞争优势明显。四是有发展潜力。经过充分市场化与品牌化后,国内外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二)规模的初步估计
2011年,青海第一产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4%;第二产业占36%左右,加上盐湖化工和新能源约占8%;第三产业为7%;再加上其他可能漏算的部分,全部特色优势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4。
二、优势和前景
(一)主要优势
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品,大致包括食品、药品、保健品、纺织品、民族工艺品以及旅游产品,不少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一是区位优势。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作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既提供了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也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优质产品。二是生态优势。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恩赐,使青海产品具有天然、原生态的独特魅力,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理想之地,为打“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提供了优越条件。三是人文优势。青海文化多元交汇、包容共存,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生,被称为“文化昆仑”,人文资源丰富。四是品质优势。产品内在品质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质量优异,不少产品可成为精品乃至极品。五是竞争优势。上述四个优势交互促进,最终体现为市场竞争优势。在国际国内商贸大平台上,青海的特色优势产品始终是抢手货,往往供不应求。
(二)市场前景
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的前景,既体现在符合世界绿色有机消费的新趋势,也体现在国内对“放心产品”的极度渴望;既是现实的需求,也是潜在的需求,可以说今后20年是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有丰富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随着人类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迅猛增长,为青海发展高质量产品提供了机遇。如在2012年绿博会上,青海10个产品荣获“最佳畅销产品奖”。二是有价格倍增的潜力。国内外一些产品卖到不可思议的高价,反映了市场规律。青海一些特色优势产品珍稀性明显,质优而价不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些产品价格倍增可来自于五方面:宣传后市场需求的增加、精深加工的增值、品牌效应、科技创新的贡献增大、更合理的包装。三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虫草、昆仑玉、藏獒、藏毯、黑枸杞、唐卡、旅游等都较成功。企业成功案例也在增加,春天药业极草销售三年就超过30亿元,可可西里、金诃藏药、互助青稞酒等品牌企业也都高速成长。
(三)主要特色优势产业/产品的发展前景预测
我们对下述十六类产品进行了初步预测:(1)藏毯、民族服饰及纺织业;(2)牦牛肉、羊肉、肉牛产业;(3)牦牛奶、奶牛奶;(4)枸杞;(5)沙棘;(6)旅游业;(7)唐卡;(8)昆仑玉;(9)冬虫夏草;(10)人参果、黄菇、迷果芹;(11)中藏药;(12)青稞酒;(13)蜂产品;(14)菜籽油;(15)其他产品:包括矿泉水、鹿产品、马铃薯、蚕豆、冷水养殖;(16)盐湖化工与新能源等。粗略估算,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的销售收入在剔除重复计算后,折成增加值约1300亿元,可占当时GDP的30%左右,加上盐湖化工和新能源后能达到35%左右;到2030年以后,可能占GDP的40%以上至一半左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篇2
关键词:智能控制装置;节能;市场需求
一、智能控制装置概述
智能控制装置目前被使用于各个领域中,从大型建筑中的灯光,到主题公园的夜景,再到双稳态永磁机构、低压断路器,还有新兴的智能家居中心等,处处都有智能控制装置的贡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动作,并且节约能源。随着我国电子行业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口增长,智能控制装置的受众将愈来愈广。
二、以“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为例的市场调研分析
1.“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的产生背景
我国电子行业目前发展形势良好,该行业中许多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正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国家政策明确提出“绿色节能”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节能装置既符合产业政策,更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资料显示,我国建筑照明中的耗电量占到耗电总量的30%以上。面对如此状况,仅靠口号宣传并不能有效杜绝长明灯等问题,只有研发出节能产品并推广到市场,才会真正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市场调研
在“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投入市场前,我们选取沈阳市用电量较高的6个街区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0份,对智能控制装置的经营环境、经营状况和消费者的消费状况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受访者对现有的智能控制装置基本满意,16.5%的人群表示“非常满意”,55%的人群选择了“满意”,20.5%的人群“感到非常一般”,有8%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同时也引申出现阶段市场上的智能控制装置更换频率的问题。“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弥补了声光控技术的缺陷,由于触发时不需要声音和其他会给环境造成影响的条件的配合,而是利用自身向外界散发红外线以控制灯具的开启,从而避免了声控噪音的侵扰和无效电能的损耗,达到节能效果,解决了众多智能控制装置的缺陷,市场前景相当广阔。本次调查还显示,62.5%的被访者认为现有的同类智能装置亟需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统计如下:一是只能通过光控或者声控来进行智能控制,而声和光多变且不易控制,有些智能装置过于敏感,有些却难以实现其功能。二是购置成本高。54.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购进的智能装置“价格很高”,36.6%的认为“价格偏高”,二者合计达90.9%。认为智能装置价格合适的占6.5%。
三、智能控制装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智能控制装置越来越多,在电力、化工、农业、建筑、军事等领域及其相关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市场前景广阔,研发者、生产者越来越多,所以其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的节能环保效果,等等。所以,智能控制装置的研发和生产必须形成长远规划,满足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
2.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智能控制装置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不断向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其实用性、便捷性、环保性已经成为新一代智能控制装置的优势,只要企业牢牢把握好智能控制装置的技术发展方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目前和未来都将有不小的利润空间、较大的市场机遇。我们所做的市场调研,证实了以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为主要优势的智能控制装置,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市场消费者对此也有较多的建议和期待,亟待我们借助技术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与展望[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8(12).
[2]薛勤,项力恒.智能开关设备的现状和应用前景[J].电气制造,2011(04).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绿色食品;消费者心理;认知程度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9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绿色食品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 309万亩,实物总量3 750万吨,总产值2 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和14.8%。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到60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1 620个左右。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制定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并投入巨资大力发展,仅在绿色食品的宣传推广上,每年就投入5 000万元专项资金,在主流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播放广告,宣传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这可以大大提高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使更多的人认识绿色食品、购买绿色食品,对扩大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有非常大的作用。为了了解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涉及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现状、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购买行为特征、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等。基于这次调查,笔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进行初步分析。
一、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19日―24日,调查在哈尔滨市太平桥家乐福、百盛购物中心和工程学院院内三个地点进行。此次调查以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4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91.43%。
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如下:
在性别中,男性占43.75%,女性占56.25%;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为0,21―30岁的占83.75%,31―40岁占13.75%,41―50岁占0%,51岁以上占2.5%;职业分布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占11.25%,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职员占11.25%,企业管理人员占10%,企业一般员工占21.25%,家庭主妇占1.25%,学生占28.75%,其他占16.25%;婚姻状况中,未婚的占36.25%,已婚无小孩的占33.75%,已婚有小孩的占30%;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占%3,高中/中专/职高占17%,大学本科/专科占39%,研究生及以上占21%;所在地区为城区的占46%,城市郊区的占15%,农村占19%;家庭月收入800元及以下的占5%,801―1 500元的占19%,1 501―3 000元的占2%2,3 001―5 000元的占21%,5 000元以上的占13%。
二、调查结果
1.您是否听说过绿色食品
在调查对象中,有98.7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说明自1990年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深入人心。
2.您是否知道绿色食品的含义
虽然绝大多数人知道绿色食品,但是,50.07%的人不知道绿色食品的含义,31.6%的了解一点,只有18.33%的人能够确切地说出绿色食品的含义。考虑到我们的调查的对象中6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对绿色食品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
3.您是否吃过绿色食品
只有13.33%的人明确表示吃过绿色食品,还有23.34%的人表示不知道,没有吃过的人占到了63.33%。说明在我们这里绿色食品的普及程度是比较低的。北京有过一个调查,买过绿色食品的人占87.7%,比我们这里高很多。收入水平不同,造成了消费结构的差异。
4.您对绿色食品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渠道(可多选)
通过调查发现,71.43%的消费者通过电视报纸广告渠道来获取绿色食品的相关信息,51.38%的人从网络获取。这两项宣传渠道是消费者最注意的,所以,在对绿色食品的宣传上,商家可以多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别人介绍的有33.33%,通过店内海报了解的占19.05%,通过其他渠道的占9.52%。
5.消费者如何辨认绿色食品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61.9%的消费者是从商品包装的标志上分辨绿色食品的,14.29人是靠感觉,9.52%的人是通过营业员的介绍,还有14.29%的人是通过其他方式辨认绿色食品;没有消费者以价格作为辨别绿色食品的依据。因此,商家在生产绿色食品时,应该在包装上清晰地标明绿色食品标志。
6.消M者对于绿色食品标准的认识(可多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7.51%的消费者是依靠绿色食品认证及标志来界定绿色食品的,以食用安全为标准的占74.13%,认为是营养丰富的占52.38%,认为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占38.10%,9.52%的人是通过鲜明的包装设计来认定的。根据这一结果,商家应对于绿色食品的鲜明标示予以高度的重视。
7.您是否能正确识别出绿色食品认证标识
60%以上的消费者能够正确识别出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志,不能识别绿色食品认证标志的消费者不到40%。
8.您是否认为绿色食品一定有营养
有10%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一定有营养,50%的消费者认为不一定,另有40%的消费者不清楚。
9.您是否认为纯天然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有36.67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就是纯天然食品,20%的消费者认为纯天然食品不等同于绿色食品,还有43.33%的消费者对这个问题搞不清楚。
10.您认为现在各种流行疾病与饮食有关吗
有20%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各种恶性疾病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53.33%的消费者认为有一定的关系,26.67%的消费者认为没有关系。
11.您认为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如何
只有30.51%的消费者认为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很大,6.23%的消费者认为市场前景一般,36.59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很小,还有26.67的消费者不知道,对绿色食品市场前景的认识比较迷茫。高达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对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不看好或看不清。
12.假设现在有企业主动找您,希望您定购绿色食品并送货上门,您愿意吗?
愿意的只占27%,有意向可以进一步详谈的占36%,不愿意的占37%。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中,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性别、对健康安全的重视程度、个人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多,另外,他们公益意识强,对环境更加关切,购买绿色食品的意愿比较强,他们比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溢价水平高,收入高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承受能力比较强,更愿意购买绿色食品;而低收入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就明显偏低。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越关注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可程度越高,他们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营养,倾向于购买绿色食品。另外,从习惯上来看,男性消费者一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更清晰一些;但在购买食品时,女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有20多年了,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还有许多误区,甚至偏差。因此,提高社会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大力加强绿色食品的宣传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概念比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食品等有更高的知名度的和消费者了解程度。但是,普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概念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部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品质标准还存在认识误区,把纯天然食品等同于绿色食品。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科学宣传,使社会公众对绿色食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宣传媒体渠道上,报纸、电视广告和网络是消费者接触最多的媒体形式,应增加在这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
2.加强绿色食品品质管理,严格资质认证
绿色食品的基石是食品安全与健康。很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真实性、是否真正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进行生产、绿色食品品质能否保证持怀疑态度。因此,我们要严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生产、流通过程的管理,切实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消费者辨别是否绿色食品主要靠a品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所以,我们要加强绿色食品标识的管理,严厉打击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超期绿色食品,纠正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等行为,改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红梅,罗琳艳.湖南省绿色食品认知和购买行为研究[J].现代商业,2011,(12).
[2] 周旭平,刘克锋,范小强,苟天来,孙曦,.绿色食品认知与购买行为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
[3] 王玉花,刘兴来,王海娜,赵阿勐.齐齐哈尔地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与购买行为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4] 杨智,许进,姜鑫.绿色认证和论据强度对食品品牌信任的影响――兼论消费者认知需求的调节效应[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3).
[5] 陈默,尹世久,徐迎军.消费者对生态标识食品的多层面认知行为:基于MVP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5,(2).
篇4
关键词:绿化苗木;生产现状;供需余缺分析;市场前景;江苏金坛
绿化苗木的生产是发展林业的前提,其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及园林绿化的速度和质量[1,2]。绿化苗木的生产与供应除了受林木资源、气候条件、社会因素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之外,还涉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及城市建设等多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绿化苗木生产的超前性与当前生态造林、城乡绿化等规划的滞后性相悖而不能同步,如何解决苗木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绿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3]。因此,做好近期的绿化苗木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是缓解当前种苗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4]。
1金坛市自然概况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沿江高速公路东西穿越,扬溧高速公路横跨南北。金坛市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沛,年日照1 862.3h,无霜期220d。全年平均气温15.4℃左右,个别年份极端低温在-10℃以下,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181.4mm。区域内西部为丘陵山区,茅山山脉绵旦南北,掌状丘陵岗地起伏东西,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缓岗区两部分。东部为高亢平原,适合种植花卉苗木;中部为低洼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西部为丘陵岗地,适宜栽植乡土树种,适合发展生态林业。
2绿化苗木生产现状
2000年以后金坛市对山区造林、生态林、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以及镇村绿化的种苗有较大需求,森林覆盖率每年递增1.2%以上。2005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乡道路绿化规格档次,境内高速公路每侧的绿化宽度为50m,省级一级公路每侧绿化宽度达到20m,市(县)、镇公路每侧绿化宽度为10m。绿化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观叶与观花树相结合,初步形成一年四季常绿、一年四季有花的生态绿化格局。山区造林和生态林营造对树种需求发生变化,从以前偏重用材性树种,到目前树种多元化,国外引进树种有湿地松、火炬松,乡土树种有榉树、朴树、乌桕、枫香、女贞、红果冬青等,防火树种木荷,经济林主要有良种茶、葡萄、桃、梨等;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主要树种是杨树、水杉、中山杉、落羽杉等。现在绿化品种发展到236种及变种、栽培种,分属于82科,177属。目前金坛市绿化造林树种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上,新增加96个品种。引进乔木目前栽植繁育成功的有大叶樟、金合欢、北美鹅掌楸、中山杉、栾树、红花玉兰、金丝垂柳、紫叶李、红枫、无患子、多花紫薇等;竹类有金镶玉竹、早园竹、茶杆竹、乌哺鸡竹、佛肚竹等;灌木类有红叶小檗、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火棘、金钟、连翘、金叶女贞等;藤本有藤本月季、凌霄、木香等。目前全市风景绿化苗圃面积7 052hm2。
3种苗供需余缺分析
金坛市全年总产苗量1.6亿株左右,2010年新增苗木845万株。预测总量供应充足,大部分树种尤其是绿化乔木类供大于求,小部分树种例如山区生态造林树种榉树、朴树、乌桕等苗木短缺;经济林中的白茶苗以及时令水果、部分灌木、色块、地被类种苗可能供应不足。经分析,2010年春季全市种苗供应总量将大于需求总量。其中城乡绿化树种(如香樟、女贞等)供应有余,部分生态造林、稀有园林树种的种子供应欠缺;用于城镇绿化的大中规格苗木、部分经济林苗木供应有余,用于生态造林的容器苗、乡村绿化的乡土树种苗木供应不足。
4种苗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种苗市场大规格风景绿化苗(一般胸径在20cm以上)紧俏,中小规格的苗木滞销。随着大中规格苗木的增加,从事小苗培育的育苗农户因苗木难于销售而逐步退出苗木产业,造成小规格苗木无人繁育。近几年来,除了榉树、朴树、乌桕之外,其他城乡绿化树种的中小规格苗木,例如雪松、香樟、杜英、含笑类、青桐、马褂木、广玉兰、白玉兰、七叶树、大叶女贞及一些灌木类常见苗木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目前金坛市苗木保有量为5亿株,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的经营户将风景绿化苗木场改成休闲度假山庄(农庄):一是城郊结合型。如白龙山庄在不影响苗木经营的前提下,在原来苗木场基础上进行扩建,开挖鱼池、新建餐馆及休闲场所,采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利用地处城郊的区域优势,发展节假日垂钓、休闲、观光旅游。二是乡村观光型。利用山区苗圃地资源和鸟类品种较多的优势,再人工饲养孔雀,为节假日儿童游乐提供了方便,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孔雀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种苗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5参考文献
[1] 徐华龙.建设大苗基地 培育大苗市场——朗溪县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09(3):26-27,30.
[2] 张雯雯.绿化苗木发展迎来黄金期[J].农家致富,2009(18):17.
篇5
目前,我国蚊虫有400种,苍蝇1600余种,一直以来,因危害巨大,蚊虫,苍蝇是人人喊打的死敌,人们通常使用传统纱窗和蚊香等方式防蚊,可是使用传统纱窗存在着密封不严、防蚊效果差、易吸附污渍、每年更换窗纱既费钱又费力,占储藏空间,无装饰性等众多问题,而使用蚊香、杀虫剂等灭蚊,据中国环境监测委员会警示称,蚊香的有效成分之一是一种杀虫剂,虽然其毒性经过国家卫生部门检测,但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危害,使用蚊香和杀虫剂时一定要注意通风,睡觉时应将其熄灭,不要怕麻烦,那么有没有一种更方便、更健康、更环保、更科学的产品来防蚊呢?
十项创新技术催生好纱窗
十大标准
河北省廊坊宏佳隐形纱窗公司秉承“绿色防蚊护全家,方便健康也时尚”的产品研发理念,与国内一流的研发机构清华大学色彩研究中心和装饰研究中心联合,共同研发了以现代绿色环保技术与时尚装饰技术为一体的新一代“宏佳”全效隐形纱窗系列产品,使防蚊由化学防蚊方式进入健康,环保科技时代,同时将“时尚,方便”等众多元素融入到新产品中,从而以“更经济、更方便、更健康、更时尚、更卫生、更洁净、更安全、更精彩、更实用、更环保”的十大特点在同行业中独执牛耳,亮出了好纱窗的十大标准。新一代“宏佳”全效隐形纱窗解决了传统纱窗的十大难题:独有的玻璃纤维生产技术使其窗纱的使用寿命是传统窗纱寿命的十倍以上,解决了传统纱窗每年更换窗纱既费钱,又费力的难题;独有的自动隐形技术使其不使用时自动卷回到纱盒里,解决了传统纱窗储藏带来的难题;独有的100%密封技术,解决了传统纱窗密封不严时常有蚊虫进入,蚊虫叮咬带来疾病的难题;独有国际DIY外观设计技术融合了科技和时尚众多元素,解决了传统纱窗外观无装饰性的问题;独有的窗纱三防技术,具有防水、防污、防油的特点,使污渍不留纱,解决了传统纱窗易吸附污渍的问题;独有的自动除尘技术,解决了传统纱窗经常清洗污染家居环境的问题;独有的纱窗优化设计,不仅确保了产品的物美价廉,而且解决了传统纱窗易出故障的问题;独有的窗纱多彩,多图案艺术化设计,解决了传统纱窗颜色单一,无装饰性的问题;独有的彩色纱窗、窗帘二合一技术,性价比高,更实用,解决了传统纱窗功能单一,颜色单一,实用性和装饰性差的问题;独有的玻璃纤维防火技术,具有防火,阻燃,防紫外线的特点,解决了传统纱窗易燃烧,易损坏,不环保的问题。
在2005年12月26日安徽电视台举办的《金点子行动》中,宏佳的“健康型”和二合一“迷你型”隐形纱窗受到200多位观众的好评,一举荣获“金点子”大奖,在2006年3月荣获CCTV“央视上榜品牌”,在2005年3月人民日报在市场信息中心联合100多家权威媒体举办的公益调查活动中,宏佳系列产品在质量、服务、环保、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名列前茅,被广大消费者推荐为“中国纱窗市场用户满意品牌”,专利技术-ZL200520023735.2在2006年3月国家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举办的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科技创新奖”金奖,并被《科技信息》杂志第7期以“隐形纱窗,开启高品位生活市场”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被2006年9月18日出版的《中国经营报》以“建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十大创新产品带来巨大商机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在家装建材领域的传统产品-建筑门窗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代,而纱窗依然没有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绿色、安全、健康、方便”新的选择标准使得纱窗行业重新洗牌,宏佳新代产品则以其“更经济、更方便、更健康、更时尚”的优越特性越来越受到现代家庭的青睐,成为新家居生活的选择标准,同时人们对新型建筑门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新型纱窗生产和加工项目的繁荣,所以隐形纱窗、纱门作为家居门窗配套产品以其“方便、健康也时尚”的特点,开始在中国内地市场走俏,不仅市场前景巨大,而且做为新兴朝阳产业,隐形纱窗、纱门行业每年产生的利润值非常大,很多有眼光的商家因此而受益。
伴随着十项创新技术诞生的新一代“宏佳”全效隐形纱窗系列产品,目前已发展到“方便型、健康型、时尚型、艺术型、迷你型、智能型、豪华型、经济型”等十大系列几十款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代表了未来隐形纱窗的发展潮流,因其具有投资少,回报快,风险低等众多短、平、快的特点在2006年4月举办的中小投资洽谈会上被专家评审团评为“2006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吸引力项目”。
廊坊市加盟商,面对30万人口,数十万个家庭的市场,仅用一年的时间就为和平丽景小区近千个家庭进行了配套,并为廊坊地税局办公大楼配套了800多个纱窗(成本价50元,配套价130元),为廊坊地税局配套286个纱窗,为阿尔卡迪亚小区一二期工程3000个家庭每户配套9个纱窗(每个成本价格20元,配套价48元),青海西宁加盟商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分别为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开发区全瑞生物园,青藏铁路花园,青海监狱管理局,市老年公寓,送变电工程公司、长源大厦等几十个工程进行了配套,新一代“宏佳”全效隐形纱窗系列产品不仅成为了中国家庭绿色防蚊之宝,而且成为了家庭装饰之星,作为家家必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自然其市场前景不可限量,伴随国家建材部要求门窗绿色、环保、节能政策的出台,新兴建筑门窗平开窗的使用将又一次带来65%的市场分额,市场将更为广阔,本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居、宾馆、办公大楼、别墅、房地产公司,门窗厂配套等众多领域,面对中国几千亿的市场以及冬季带来的隐形纱窗工程配套的黄金季节,俗话说得好:“得先机者,得天下”,宏佳纱窗将与有眼光的投资者携手合作,共存互动、共享互助、共创互利。
篇6
企业从事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首先必须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综合评价企业内资产与股权结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选择投资的“退出”与“进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选择经济合理的调整方向。一般而言,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内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资产质量问题资产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载体。因此,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无非是对其掌握的资产如何运用的过程。资产运用的好坏,要受资产质量和运用方法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资产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量或资产配置不合理,即无法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资产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管理不当或者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这两个因素中,资产质量是基础,资产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最大能量限度。企业管理水平和操作技巧的提高,只能以资产质量为基准。因此,资产质量明显就是与这些资产能否或怎样为企业带来收益有关。因此,改善资产质量是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前提。对于企业内设备陈旧、商誉较低、资产质量较差的参股、控股企业,要通过实施股权投资退出战略予以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
1.2资产规模问题资本扩张,并非追求资产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努力实现适度规模经济,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参股、控股企业资产总量大、行业分布宽、企业分布散、管理幅度大,则应该采取剥离、重组、分化的方法,适度收缩战线;当企业在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人才、资金实力时,进行适度资本扩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因此,界定适度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是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1.3市场前景问题从企业投资结构调整的实例看,往往存在企业绩效变化的情况。有的企业经过资产重组,资产总额、净资产及实现利润都有明显改善,但有的企业则因此受到了影响。因此,投资集团从事股权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以市场为前提,准确把握参股、控股企业所处行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问题,特别是需要重点考察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指数。对缺乏市场前景的股权投资,坚决予以退出。
1.4资产匹配问题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经营效率。比如通过收购兼并活动,可以使得某些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破产的企业的机器设备为具有管理优势的企业所利用,从而更好地达到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组合效率;又比如,某些优势企业通过合并,也可以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实物资产的组合比例,从而更好地产生规模效益;再比如,通过资产置换等手段,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整合业务结构,使企业内部分工更加明晰,职能更加专业,从而实现更好的经营效率。因此,对企业而言,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不仅要实现下属企业内部资产的优化匹配,更要实现企业间的产业、产品匹配。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过程。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能够解决参股或控股企业优不胜、劣不汰、优长不大、优不成势的问题,能够把集团内外单方面优势企业集中起来,形成真正的企业经济优势,实现优势集中化。
1.5经济效益问题优化投资结构,其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改变参股或控股劣势企业存量资本的呆滞状态,变呆滞的无效益的资本为有效益的资本,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通过股权投资的资源整合,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经营,从而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第三,通过企业的参股、控股,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规范化运作,提高管理效益。
2影响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外因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要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交流与沟通。企业必须对外部因素予以充分把握,这样才能确保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基本方向。一般而言,投资结构优化管理所涉及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决定企业股权投资结构调整方向时,首先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和各种高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幅提高,对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与此相联系,IT产业、生物制药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教育产业、绿色农业、环保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产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一些高能耗、低效率、技术落后、缺乏竞争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业,将被逐步淘汰。显然,这种发展趋势为企业决定投资结构调整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向。
2.2社会发展目标与宏观政策取向在一定历史时期,政府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定的目标,并且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当企业的投资经营与经济政策的要求一致时,通常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甚至得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先贷款、政府贴息等政策优惠;而当企业的投资经营与政策的目标相背离时,则往往会面对不利的市场条件,或者受到各种制约和限制。例如: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我国政府主张大力加强农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企业投资于特色农业、环保产业、网络信息产业,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反之若投资于传统的造纸、纺织,以及污染严重的小五金、小冶炼、小化肥等,则不仅难有大的发展,而且很可能受到禁止或种种限制。因此,企业在选择股权投资“进”与“退”的方向时,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认真研究经济政策的要求,研究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变动的趋势;一定要自觉按照政府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其它有关政策的要求来选择正确的调整方向。
2.3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变化趋势社会经济中,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有的行业需要巨额投资;有的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有的适合大规模生产;有的适合分散经营。企业在进行投资结构调整时,首先必须根据参股、控股企业自身的条件,选择和保留能较好发挥自身优势的行业。其次,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会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行业之间的比较效益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一定时期中,等量投资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收益率。因此,企业在考虑投资结构调整方向时,必须对控股和参股企业的比较利益进行认真分析比较,对那些投资保值增值率高、投资收益率高的股权和未投资领域,显然属于保留和介入的范畴。其三,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各不相同。目前,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网络信息等朝阳产业的发展前景较好,而一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则不容乐观。
2.4市场供求与竞争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结构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必须由市场来检验。首先,要了解市场的供求,投资结构调整中的每一项资本营运活动必须依托市场来实现;其次,要考虑市场发展的趋势。再次,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具体情况,了解控股与参股企业在技术、经营以及市场份额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便选择合理的调整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平.浅谈企业投资结构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商业经济.2009.(02):7.10.
[2]敖琴.投资结构及投资效益问题探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44-46.
篇7
关键词:鹅;营养;牧草;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35-01
养鹅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鹅具有投资少、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符合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的期望。养鹅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饲养方式上由传统养鹅转向种草养鹅,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种草养鹅属于节粮型畜牧养殖项目,具有饲养周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通过种草养鹅生产的鹅肉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属于绿色健康无公害畜产品。近年来中国养鹅模式由单一规模化养殖向复合循环模式发展。总结生产实践,种草养鹅具有以下几大好处。
1 投资风险小 经济效益高
鹅是草食家禽,可以放牧或以饲喂青饲料为主,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抗逆性强,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基础建设设备投资很少,只需房前屋后,搭个简单的鹅棚,准备一些简单的食槽、饮水器等即可。其流动资金和投资风险都较小。
人工种植的牧草茎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于多种畜禽特别是鹅饲用。如种植紫花苜蓿每667 m2产量约2 000 kg,可提供干物质约700 kg、产值约900元,由此可见种草养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于种粮食。另外,种草养鹅与外出割野草或放牧相比,可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鹅的抗逆行强,不易得病,在生产中不易产生过高的防疫、治疗费用,相应的降低了饲养成本。
2 不与人争粮,结构调整好
鹅作为节粮型动物,消耗粮食少,能利用人类不能食用的饲草资源生产动物性产品,农、林、果副产品都可以喂鹅,不与人争口粮。如传统的饲养方式,养一只鹅需耗精料10 kg,而种植牧草养鹅仅需精料6 kg。养鹅与养猪相比,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得到3倍于猪的产量,这对持续发展畜牧业尤为重要。
发展种草养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可为促进农业从“农、经”二元结构向“农、经、牧”三元结构转变,通过种草养畜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传统项目向优势产业的转变。
3 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
鹅虽然以草食为主,但生长速度却很快,特别是早期产肉多。B鹅种植的牧草品质远比野草营养成分丰富,鹅食用后增重快,60~70 d体重相当于出壳体重的30~45倍。一般1只中型鹅饲养60~70 d,体重可达3~4 kg。以60~70 d为一个饲养周期计算,一年可养5~6批鹅,见效快,资金周转率高。
4 利用青贮、制粒等新技术常年饲养
大多数养鹅户一直习惯于春夏季饲养,秋冬季出售,未形成四季均衡养鹅的习惯。实际上秋冬季养鹅效益更高,种植墨西哥玉米等适合青贮牧草,进行青贮。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牧草,晒干制成草粉,辅以其他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饲喂。这样既解决了冬季养鹅青粗饲料难的问题,又可降低养鹅的成本,真正做到淡季不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切实增加了养鹅户的经济效益。
5 鹅肉品质优良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鹅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鹅肉中含蛋白质14%~2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正常鹅肝含脂肪2.4%、蛋白质8%、糖分7%,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另外,鹅抗病力又强于其他家禽,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药物饲喂,最重要的是鹅主食青绿饲料,符合当前人们推崇的绿色消费时尚,称得上是绿色美食佳品。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
6 有利于生态农业系统良性循环
篇8
【关键词】绿色设计 环境保护 工业设计 可持续发展
1 绿色设计与工业设计的重要联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了大量工业产品,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人类在享受“聪明才智”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开始尝到了苦头。庆幸的是,以上的困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股保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的绿色环保浪潮已经掀起。与此同时,绿色设计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主要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该只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更应该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指南针。 当我们面对当前的全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等诸多困境,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足够的危机意识。
现代工业设计要想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跟上绿色设计的脚步。
2 树立绿色设计观念 重新发现现代设计
之前,工业设计最终目标针对的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当该产品达到了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目标就完成了。而绿色设计则涵盖了产品的各个过程,包括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将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到与产品环境属性相同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
绿色设计观念的树立能够让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工业设计师的心中。
工业设计师在21世纪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艰辛,面对的问题更加繁杂:第一,需要了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量;第三,还要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各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
工业设计的造型由以往单调的机械化转变成语意化、人性化的设计,并追求简洁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间,减少材料的消耗。同时使产品更加耐久,因此,绿色设计在需要设计师的理性的同时,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获得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也不能局限于工业设计师中,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3 绿色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尽管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其实施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每天产生好几十万个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们,常年累月同废水、废气等一起挤占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场、超市也在积极推广布袋或纸袋的使用。而在国际市场合格的绿色产品更是企业的通行证,越是发达的国家,消费群体更能意识到蕴含在产品里面的生态价值,并接受它们。这对绿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无公害、能耗低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才能被市场认可,方能走向市场。
目前绿色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家得到了推广,一来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来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所著《企业与环境》如是说道:“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表明,绿色产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大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但同时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都抛在了人类面前,甚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也面临着威胁。当下频繁出现的国际新名词“可持续发展”,恰恰说明人类能否在地球上长久生存已经成为了谜题。“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被设计理论界提出,尝试给设计新的地位,以改善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让人类重新过上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说的那样:“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李芳丽.《新工艺文化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许平,潘琳.《绿色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08.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副产品;服装行业;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69-01
1 副产品网络交易平台构想
“副产品”是指将工业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包括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和该企业无法再次利用的剩余原料在内的一系列产品。
副产品交换是应用工业生态学中最常被使用的战略之一,它的流行源自其承诺的从某些副产品中获得新的收益并降低其他一些副产品的处理成本。从需求角度讲,用户可能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来自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对企业来说,参与副产品交换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并提高环境绩效。由此可见副产品交换对于绿色工业生产链的意义重大。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副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构想,平台上会各种副产品交易的供应信息和求购信息。供应信息包括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副产品出售信息;求购信息指副产品需求方希望获得某种副产品的信息。
副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实现了四赢的功能,一是解决了制造企业副产品的销路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副产品的处理上赚取一定的利润;二是解决了副产品需求方的货源问题,使他们有更大的选择余地,需求方可以通过平台上的系统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货源,必将省去很多时间和人力物力;三是平台运营方的盈利,平台运营商可以通过这个第三方副产品综合交易平台的交易来从中获取利润,也可以通过网站的广告来赚取一定费用;四是在国家乃至全球这个宏观环境下,该项目将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制造企业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推波助澜,也使我们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2 服装行业副产品市场现状
2.1 供求现状
市场供需关系是影响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人能否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以及所处的环境,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2012年国家统计部门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产生的纺织副产品总量约为2400多万吨,得以回收利用的还不到万分之三。今年我国纺织副产品存量约2600万吨,其中化学纤维1800万吨,天然纤维800万吨,而且纺织副产品的售出量和回收再利用量仍然很低,但是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很高的,很多下游企业需要上游企业的副产品作为原料进行生产。
2.2 回收利用现状
我国对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认识并不深入,废旧纺织品尚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以致综合利用率不足1%,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也刚刚起步,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焚烧不仅消耗了能源,还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大量排出物。因此“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是行业的战略性发展方向,需要建立起包含先进装备、生产技术、推广模式、回收机制等多种要素的完善再生体系,加速废旧纺织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3 副产品市场需求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我们在开发网上交易平台之前先对浙江省内的服装制造企业展开了调查。此次调研共走访湖州、温州、杭州服装制造企业7家,我们向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建立副产品交易平台的构想后,他们都对我们表示了赞许,但是,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顾虑:废弃面料本来就是公司生产链中最不起眼的一块,公司不愿意也不太可能专门派人来处理。他们表示,如果能既省时省力又可以获取利润,他们还是十分愿意与我们合作,加入到平台中来的。由此,我们预想网站在起步阶段将目标客户定位为大中型服装制造企业,当网站运作到成熟期时慢慢吸纳小型企业加入。
我们在不断的询问中了解了更多企业负责人对服装剩余面料处理的看法和设想,为我们最终平台的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会对剩余的面料先进行分类,一般化纤类的剩余面料没什么利用价值,企业会选择直接丢弃或卖给收废品的个人;而棉质和真丝的剩余面料价值较高,收购方回收这些剩余面料后先将其漂白,然后将其溶进原材料中制成仿真面料;冬装毛呢面料还可以卖给玩具制造商,作为制作玩具的原料。
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服装制造企业副产品的处理现状,他们并没有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以至于很多资源都被当做废物一般丢弃。这更让我们看到了打造副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4 市场前景预测
服装企业副产品交易是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其他企业涉猎过的领域,事实也证明服装类副产品还没有被有效合理地利用,由此,可以预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平台的业务主要是一方面与供应方进行洽谈,与其签订交易协议,将其所拥有的副产品供应信息搜集过来,再进行系统地整合,按地区或是价格等规律在平台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与需求方进行沟通,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求购信息在平台上,便于买卖方双方企业的选择和交易。通过我们平台实现交易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较于平常更大的利润,更可以省下许多人力物力。如此一来,不仅能为副产品供求双方实现副产品的买卖,更重要的则是资源的交接。
参考文献
篇10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不断发酵的欧美日债务危机更是宣告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破产。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于2009年提出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10月,国务院提出计划用20年时间来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促进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新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是整个宏观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与积极支持是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新产业选择原则
3.1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即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消费已成为主流,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选择需要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就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选择那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和拓展。
3.2市场需求大
市场需求是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所选产业产品应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
3.3技术先进
所选择的产业产品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能够集中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3.4防范产业发展风险
目前新产业发展前景大,市场格局尚未成型,但已呈现出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应避免一哄而起,浪费资源的现象。各行业发展都有其规律和周期性,因此,在选择新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系统地考虑其产能过剩、核心技术、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等风险,并趋利避害地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
4新材料产业投资前景分析
4.1国家政策支持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包括新能源材料、功能膜材料、碳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4.2市场规模
2010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8000亿美元,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市场。《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总规模的目标。与2010年约65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相比,新材料产业“十二五”末的产业规模将是“十一五”末的3倍。
4.3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从《决定》看出,政府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有明显的优先次序:“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当前新材料发展呈现出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智能化;复合化;环境化等趋向特点。因此,准备把握政府支持的发展方向重点,认清当前产业发展形势是企业选择新材料产品的重要前提。
4.4进入新材料产业的公司定位
拥有核心高新技术的公司,融资能力强的公司,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节能环保类公司,具有独特市场渠道的公司,拥有核心人力资源保障的公司。
- 上一篇:广告宣传的方式
- 下一篇:工程造价审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