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审计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离任审计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离任审计意见和建议

篇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此病的主要症状以结肠症状为主,严重时也可病及小肠,甚至可病及上消化道。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常见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矢气、大便不尽感,或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也有部分患者的粪便中带有较多黏液。由于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且症状可持续3个月左右,因此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腹痛、泄泻范畴。此病是因除脾以外的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进而使患者出现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谷不化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素问·举痛论篇》中说:“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之因,惟水火土三气为最”。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脾胃失调。治疗此病应坚持健脾益胃的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严谨的辩证,或疏肝理气,或温补肾阳,或固涩止泻。临床实践证实,使用人参健脾丸随证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人参健脾丸的方药组成是: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用上述药物组成的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腹痛便溏、体弱倦怠。下面就介绍一下使用人参健脾丸随证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3个典型病例:

病例一:张先生今年62岁,反复腹泻半年有余,每日大便4~6次,经常出现腹痛、晨起加重、泻后痛减、大便中有黏液等症状。经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其中有少量的白细胞。张先生去其附近医院进行治疗时,医生首先为其静滴左氧氟沙星、甲硝唑,但疗效较差,故张先生又转入我院中医科进行治疗。查体显示张先生有神疲乏力、咽部无充血,双肺无罗音,腹平软,脐周有轻微痛感,肠鸣音轻微亢进,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等症状。经笔者辩证,张先生所患的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脾虚湿盛型。这类患者多为中年人,其主要症状是:大便溏薄或水泄、完谷不化、饮食欠佳、食后胃脘胀闷、稍进油腻的食物其大便的次数就会增多。治疗此症应以口服人参健脾丸为主,可每次服一丸,每日服两次。依此法治疗3天后,张先生的症状渐有改善,每日大便次数为1~2次。治疗10天后,其大便的性状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

病例二:李女士今年50岁,大便不成形3年余,每日大便3~4次,经常出现大便不成形且夹带未消化食物、脐周胀满不适、纳差、肢倦乏力、怕冷等症状,且上述症状常在其情绪抑郁时加重,望诊显示其舌质淡,苔白,脉沉滑。经笔者辩证,李女士所患的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肝气犯脾型。这类患者多为女性,其主要症状是: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发生腹痛、腹泻,常常是“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患者的症状常因不良情绪而加重,且平素急躁易怒,或忧患多疑,则表明患者兼有肝气犯胃之侯。故笔者让其以口服人参健脾丸为主,加防风、柴胡、肉桂、麦芽,每日服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患者服药8剂后,每日大便的次数减少为1~2次,大便基本成形。服药30余剂后,患者每日大便的次数为1次,大便已成形,腹痛等症状均已消失,食欲有所改善。

病例三:宋女士今年40岁,患晨起腹泻7年余,常在黎明时被腹痛扰醒,腹痛则欲便,便意急迫,且便不成形,便后痛减。此外,宋女士还经常出现腰膝酸软、喜暖怕冷、纳差、多疑虑等症状。经笔者辨证,宋女士所患的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脾肾阳虚型。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部隐隐作痛、肠鸣则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中医认为“久病及肾”。这类患者少则患病数年,多则患病数十年,其肾必受其累。古代医家认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二便之开闭,肾脏之所主”。因此,笔者让其以口服人参健脾丸为主,并让其加服四神丸。治疗10天后,患者的大便基本成形。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晨起腹痛、腰膝酸软、纳差、多疑等症状也逐渐消失。

篇2

    为健全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与流通的市场机制,推动国债市场发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和《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与确认实施办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以下简称“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与流通的市场机制,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条件并经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审核确认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国债一级自营商可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市场顺畅运转。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是指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内公债。

    第二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条件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可以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

    1.除政策性银行以外的各类银行。

    2.各证券公司、可以从事有价证券经营业务的各信托投资公司。

    3.前列1、2项之外的可以从事国债承销、交易、自营业务的其它金融机构。

    第五条  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金融机构需符合的条件:

    1.具有法定最低限额以上的实收货币资本。

    2.有能力且自愿履行本办法第四章规定的各项义务。

    3.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在前二年中无违法和违章经营的记录,具有良好的信誉。

    4.在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之前,有参与国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业务一年以上的良好经营业绩。

    第三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享有的权利

    第六条  直接参加每期由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性国债承购包销团。

    第七条  享有每期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

    第八条  享有在每期国债发行前通过正常程序同财政部商议发行条件的权利。

    第九条  企业发行股票一次超过8000万股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取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担任主承销商。

    前款所称的证券经营机构,不包括各专业银行及其它无权经营股票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十条  优先取得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的资格。

    第十一条  自动取得同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回购交易等业务的资格。

    第十二条  优先取得从事国债投资基金业务资格。

    第四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须履行的义务

    第十三条  必须连续参加每期国债发行承购包销团,且每期承销量不得低于该期承销团总承销量的1%。

    第十四条  严格履行每期承购包销合同和分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十五条  承购包销国债后,通过各自的市场销售网络,积极开展国债的分销和零售业务。

    第十六条  维护国债二级市场的流通性,积极开展国债交易的和自营业务。

    第十七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在开展国债的分销、零售和进行二级市场业务时,要自觉维护国债的声誉,不得利用代保管凭证超售国债券而为本单位筹集资金。

    第十八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有义务定期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有关国债承销、分销、零售以及二级市场上国债交易业务的报表、资料。

    第十九条  已获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金融机构参加某期国债承销后被取消一级自营商资格的,仍须履行该期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二十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有办理到期国债券本息兑付业务的义务。

    第五章  申请、审查和确认

    第二十一条  凡具备本办法第二章所列资格条件的金融机构均可向财政部提出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报表资料。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确认事宜。凡经审查批准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资格证书》,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公布其名单。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进行一次复审。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因未履行承购包销合同的,按每期承购包销合同规定的处罚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对利用国债代保管凭证等手段,超售国债为本单位筹资的,没收其全部超售金额,并处以超售额30?100%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违背本办法有关规定或未履行规定义务,情节严重者,经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裁定,有权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或永久性地取消其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及与其相关联的权利,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颁布后,有关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标准及确认等的一切管理事项,皆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国内金融机构。外资或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制定实施细则。

篇3

【关键字】 会计师事务所; 自愿性变更; 因素

近年来,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增多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人士的共同关注。就我国而言,根据中注协的相关统计数据,2000年以来A股市场变更事务所的上市公司数占总审计数的比例除2003年略低外(5.81%),其他年份均在10%左右,超过了国际成熟市场3%―4%的平均标准水平。

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分为自愿性变更和非自愿性变更。自愿性变更通常是指由上市公司自主地选择与事务所的业务委托关系,这种关系的存续或终止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王芸、林君芬,2007)。非自愿性变更在国外主要指事务所的强制性轮换(张立民、黄杨,2004),而我国则指监管诱致性变更,即监管部门对违规的事务所实施暂停或撤销执业资格而导致的上市公司对事务所的被迫变更(李爽、吴溪,2003)。本文着眼于上市公司自愿性变更(后文中简称“变更”)事务所的行为,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本身及两者之间的冲突三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总结剖析出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一、会计师事务所角度

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看,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审计师的主动离任以及审计师自身的稳健主义是影响上市公司自愿性变更事务所的主要因素。

(一)审计意见

国外对审计意见与事务所变更之间关系的研究始于Chow & Rice(1982),他们分析测试了1973-1974年间美国被出具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与其变更事务所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更有可能变更事务所。Krishnan et al.(1996)对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概率与其受到清洁意见概率之间的关系作了检验,结果证明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Clive Lennox(2000)采用1988年至1994年间被出具保留意见的161家公司为样本,运用Probit回归设计了一个审计报告模型,以检验审计意见购买对事务所变更的影响程度,结果证明公司对事务所作出变更通常始于其被出具的不清洁审计意见。

在我国,耿建新、杨鹤(2001)对1995-1999年间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事务所变更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除1995年,其他4个年度被出具过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比率都显著高于未被出具过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李东平、黄德华和王振林(2001)对1999年和2000年34家公司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与次年事务所变更之间的关系分析后认为,两者存在正相关。陆正飞和童盼(2003)运用单变量回归模型和审计意见估计模型分析了2000年及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购买与事务所变更的情况。研究发现,事务所变更与上年审计意见类型显著相关。吴联生、谭力(2005)运用修正的Lennox(2000)审计意见估计模型研究了2002年对事务所进行变更的公司。结论表明,中国2002年上市公司作出变更事务所不仅源于上一时期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也源于对变更后审计意见改善有所预期。

(二)审计费用

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审计费用也是影响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因素之一。DeAngelo(1981)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下,研究并证明了如果上市公司当前聘任的事务所不再具有低价格优势,那么后任的事务所在获得聘任的第一年将在审计费用上提供折扣。Simon & Francis(1988)对比研究了1979―1984年变更和未变更事务所的公司的审计收费水平。研究发现,为节省审计费用而变更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在变更后的前两年可以获得审计价格上的优惠。Vivien Beattie & Stella Fearnley(1998)甄选了1987年至1992年间变更事务所的300家英国上市公司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多种影响因素中,审计费用的影响最为显著。

上述研究证明了审计费用的突然上升会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然而,费用逐渐上升是否会导致变更行为还尚待探讨。

(三)跟随行为

跟随行为是指审计师离任而带走部分客户的现象。Chow et al.(2002)证明了审计师离任时通常会规劝他们所熟悉的客户跟随他们一起离开,因为这会为这些离任审计师在新加盟的事务所中获得合伙人地位。刘峰等(2002)关于中天勤客户流向的案例分析中指出,中天勤在2001年被吊销执业资格之后,其注册会计师纷纷加盟其他事务所,并且在中天勤提供2000年年报审计服务的64家客户中,有21家选择了2000年年报签字注册会计师所加盟的事务所为其提供2001年年报的审计服务。这一现象说明跟随行为确实有可能是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因素之一,然而这方面的实证证据还较为缺乏。

(四)审计师的稳健主义

审计师的稳健主义是指审计师偏好于降低利润的会计政策,并且这种偏好与诉讼风险有关(Kim & Firth,2003;DeFond & Subramanyam,1998),因为审计师有动机要求客户采用更为稳健的会计政策从而避免未来的诉讼风险(Thoman,1996)。诉讼风险来源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模(Lys Watts,1994等)。Krishnan(1994)的实证研究表明审计师总体的稳健性倾向是影响上市公司自愿变更事务所的重要因素。

我国一些学者也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对审计师稳健性与事务所变更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李东平等(2001)采用多元逻辑特回归对1999年至2000年间的34家公司进行了分析。他们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应计利润、非核心收益以及资产规模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变量,然而发现盈余管理变量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不具备显著相关关系。虽然他们的研究在国内首次从盈余管理的视角来分析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动因,但他们对盈余管理变量的选择却过于简单。陈武朝、张泓(2004)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对变更事务所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了估计,分析发现,前任审计师在最后一年聘期内采取了比其他审计师更为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以致遭到公司变更。

以上文献虽然对自愿性变更影响因素以及审计师稳健性两方面的研究都有所深化,但仅从诉讼风险、盈余管理规模出发来衡量审计师的稳健性却过于简化。

二、上市公司角度

除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因素以外,上市公司本身的因素,如管理层变更、财务状况、融资需求、成本以及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等也能对自愿性变更行为产生影响。

(一)管理层因素

本文所指的管理层因素包括管理层变更与所有权分配两个方面。对于公司管理层变更是否能够导致其变更事务所,国外学者尚存异议。Burton & Roberts(1967)采用问卷方式,对美国1952年至1965年间财富500强企业中变更事务所的620家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管理层变更是引起事务所变更的一个重要因素。Mohammad Hudaib & T.E.Cooke(2005)以1987年至2001年间297家英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变更与财务状况对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联合影响。研究表明,财务状况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层变更的公司更有可能导致事务所的变更。Schwartz & Menon(1985)着眼于美国132家破产公司以研究其变更事务所的动机,却发现管理层变更并不是变更事务所的原因所在。

最近的研究中,王艳艳、廖义刚(2009)从我国上市公司所有权安排的角度,研究了利益输送或“掏空”行为是否是影响企业向地方小所变更的动因及其后果。他们的结论表明,“掏空”动机和“掏空”行为是我国上市公司由高质量事务所向低质量事务所变更的原因。这一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从一个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事务所变更的动因,能够为我国审计实务界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财务状况与融资需求因素

Schwartz & Menon(1985)在研究影响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因素时,加入了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作为对照组。研究表明,比起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更有可能变更事务所。

除财务状况恶化以外,一些学者还指出,公司存在融资需求也会对事务所的变更产生影响。Titman & Trueman(1986)指出,准备发行股票的公司会改聘规模较大的事务所以借助这类事务所的专业特长和声誉成功发行股票。Randolph P.Beatty(1989)对1975年至1984年期间美国实施IPO的2 215家公司进行分析后发现,实施IPO时改聘知名的事务所可以降低公司股价低估的可能。Johnson & Lys(1990)的研究也表明,当企业具有融资需求时,便会向大所变更;而当投资和运营活动萎缩时,则会向小所扩张。这表明,企业会根据自身的融资需求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三)成本因素

从成本的视角来看,审计服务有利于降低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Watts 1977;DeAngelo 1981;Chow 1982)。由此,国外一些学者对成本是否是上市公司自愿变更事务所的诱因作了剖析,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当缺乏。Francis (1988)以1978年至1985年美国变更事务所的676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成本是否能对变更行为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成本的变化确实是企业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之一。DeFond (1992)对1979年至1983年间101家变更事务所的美国公司进行了检验,认为冲突也是导致公司自愿性变更事务所的因素。继上述文献之后,鲜有学者对这一因素进行深究。

(四)环境因素

本文所指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域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地域因素是否影响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我国。余玉苗(2000)发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1999年年报审计业务中,由本地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比例平均达到79.4%。耿建新、杨鹤(2001)也认为地方主管部门、上市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都希望上市公司聘用当地的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且发现,与事务所不在同一地域的公司比与事务所在同一地域的公司更容易变更事务所。

陈冬等(2009)探索了制度环境对事务所变更的影响。他们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民营化前后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后得出结论:民营化后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发生了变更。陈冬等人的研究将视线从传统的经济因素转移,剥离出制度因素对自愿性变更事务所的影响,这对规范我国恶意变更事务所的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三、冲突角度

冲突即指上市公司与事务所之间的摩擦,这种摩擦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对会计处理的分歧、文化冲突以及目标不一致。

Chow & Rice(1982)选取1926年在纽约交易所和柜台市场(OTC)中交易的161家公司来研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公司选择事务所。经实证分析后他们证明,公司与事务所对企业负债衡量方法上的分歧会导致公司进行事务所的变更。DeAnglo(1982)研究SFAS-19在石油天然气企业中运用的经济后果时证明,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歧是致使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关键因素。Rankin(1992)的研究证明,当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客户的会计政策时,客户很可能更换事务所。DeFond etal.(2000)对中国的审计市场进行研究后提出,中国审计师的稳健主义与上市公司追求利润最大的目标不一致导致了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行为。

Scott Whisenant(2003)对1992年到1996年美国变更事务所的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做了问卷调查,并按管理层给出的变更原因将样本分为四类:公司结构改变、审计费用、审计师与客户的摩擦以及其他类。结果表明,仅有大约5%的管理层在调查中表示变更事务所是由于审计师与客户的摩擦,本文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管理层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对问卷调查的回复并不真实。

Charles J.P.Chen,etal.(2010)从2002年安永与中国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大华合并后,原大华事务所的客户大量流失的现象出发,剖析了导致两所合并后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因素。他们运用档案研究与访谈结合的方式,剥离出安永大华合并后客户流失的主要因素:客户与审计师的摩擦。这种摩擦有以下几方面表现:一是对于财务报告的谨慎性(如坏账、资产减值等处理)的程度。二是执行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四大所对客户的会计记录总持怀疑态度,这种态度使得处于“关系导向”文化中的中国客户深感不悦。三是中国上市公司与四大所目标存在分歧,前者的目的是实现最大利润,而后者却强调规避审计风险。他们的研究从事务所合并这一新的角度展开对上市公司自愿变更事务所因素的研究,既弥补了前人的不足,也为企业合并领域开辟了新的视野。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证明了审计意见、审计收费、审计师的稳健主义、审计师与公司管理层的冲突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因素会对公司自愿性变更事务所的决策产生影响。然而,以往的文献中除了Mohammad Hudaib & T.E.Cooke(2005)对财务状况、管理层变更、审计质量进行联合检验外,大多数文献都忽略了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而且对上市公司自愿性变更事务所的因素分析也仅局限于某一时期市场总体的变更状况,对所属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变更行为尚未有学者进行分类研究。同时,现有文献在探讨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原因时,也很少考虑更换对继任审计师审计质量的影响。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较为普遍,但在自愿性变更事务所的问题中,对关联交易方面因素的研究却尚未有学者涉足,这是值得今后学者深思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Charles J.P.Chen,et,al.Auditor Changes Following a Big 4 Merger with a Local Chinese Firm:A Case Study[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0.29(1):41-72.

[2] Chow,C.W.The demand for external auditing:Size,debt,and ownership influenc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2.57 (2):272-291.

[3] Clive Lennox.Do companies successfully engage in opinion-shopping? Evidence from the UK[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321-337.

[4] Vivien Beattie & Stella Fearnley.Audit Market Competition:Audit Changes and the Impact of Tendering[J].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1998(30):261-289.

[5] 陈武朝,张泓.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4(8):81-86.

[6] 耿建新,杨鹤.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1(4):57-62.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市级供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程序

(一)审前准备

市级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对象是所属二级单位(县供电局、专业管理所或相关多经企业)的正职。根据市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指令书》和《关于对部分中层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的通知》精神,进行审前调查,制订审计方案,成立审计组,选派审计人员,确定审计任务,听取被审单位离任领导任职期内的工作自述,查阅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计报表及其附属经济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业务范围、经营管理、内控制度、财务收支及人员情况、离任时的财务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审计切入点,确定审计分工和完成审计目标的具体日程。

(二)审计实施

审计实施中,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程序,采用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同时作好审计记录,写好审计工作底稿,并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营成果、财务收支、资产质量和有关经营活动、重大经营决策以及经营绩效审计,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情况。

(三)审计终结

审计终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写审计报告,在界定企业负责人工作业绩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时,针对不同职责范围的审计对象选择适当的审计内容和考核指标。根据电力企业的生产和核算特点,对县级电力局和城区局级主要领导考核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售电量、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内部利润总额、售电均价、电费回收率、资金上解率、综合线损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计划完成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对独立核算的多经企业考核企业领导任期内各年年末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增减变化情况、各年产值、成本、利润指标完成情况、职工人年均收入情况、税费上缴及企业所得税减免情况、普通股股利分配情况、资产保值增值和管理情况等;对报账制核算的专业管理所考核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工作业绩从财务资产管理、供用电管理基础工作、营销管理、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及执行情况等诸方面进行考察和认定。离任审计完成后,要做好审计档案归档保管工作。

二、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前提

1.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我国干部管理的需要而开展的,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立项到审计评价都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企业强化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日益受到电网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市电力公司分别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和审计业务指南,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经济责任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上级领导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经济责任实施中,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均由单位主要领导亲自签发和提出意见,并将审计报告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领导的支持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3.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广泛,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利用核对、比较、详查或抽查及内部控制制度查验等审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业绩指标采取纵横对比法,对重大经营决策和特定问题做出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摸清家底,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离任者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明确了其在任的经济责任。继任者明确工作思路,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上级领导和继任者借助审计力量,全面了解单位的真实情况,进一步规避和控制风险,确定其经营决策。

(二)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是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指出“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它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审计证据具有相关性、充分性、可靠性的特点。相关性即审计证据与被审计事项密切相关;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审计意见;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审计证据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审计证据的证明力,而且关系到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是保证电网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

证据的类型取决于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广泛,包括内控制度、重大经营决策、财务收支、绩效、工程管理、营销审计等,需要获取多方面的证据。其中:财务审计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取证目标是证实会计报表所作的各项认定;绩效审计是在传统的财务支出审计的基础上,从企业支出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效果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取证目标则是各项经营指标、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等的实现情况;电力营销审计是对电网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因素(即电力产品、价格、地点、促销)效果的审计。其取证要关注电量、电费、线损数据来源真实性、电价政策执行的正确性、电费回收的及时性,回收率指标完成的真实性、电费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账务管理的合规性、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线损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及其执行效果;工程管理审计主要关注工程立项、建设过程、工程(预)结算、工程竣工决算各环节的审计取证等等。

(三)审计的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和重要环节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在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所在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对其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的综合评价。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省、市电力公司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要求,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评价。审计评价的方法是:以市级电网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目标为标准进行对比评价,确定资产经营责任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采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平均水平为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分析任期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先进水平为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寻找本单位的差距。对取得的成绩和查证的问题进行审计界定,分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审计等,传统审计对事不对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政策性强,且既对事又对人的复杂的审计方式。该审计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经济责任划分、审计评价都有一定的难度。一是可能因为以前家底不清,造成对接任认定困难;二是离任者非常关注审计评价,成绩多本人感到满意,问题多离任者不肯接受,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和重要环节。

(四)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

审计成果是指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决定等结论性文书和其他相关的审计成果资料。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和价值所在。

电网企业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创新,把审计结果转化为纪检、财务和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的审计成果。同时与人力资源部、纪检监察部门统一安排,分工协作,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对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跟踪督促落实,明确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审计或审计回访,加强对审计建议、意见的整改落实,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对被审问题的认识,以促使其加强管理。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能够促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扩大内部审计影响力,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电网企业在干部选拔、加强干部廉政勤政建设、完善防范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保证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强,且实行的时间不长,在审计内容、方法、程序、评价上还需逐步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在参与市级供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普遍感觉到,要在较短的审计时间内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一个较准确的定量、定性评价,难度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工作的责任心。目前,市级供电企业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以财务和工程审计人员为主,而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知识面要求高,客观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呈现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需要复合型人才。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必须熟悉会计业务及其风险控制,了解供电生产的特点、主要流程及营销管理知识,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运用,学会与企业不同专业人员交流、沟通,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而保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增强审计风险防范能力,把市级供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干得更出色。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央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 7 号令,2004.

[2]张连华.内部审计实务精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徐秀村,郭长山“.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研究[J].审计研究,2005(4).

篇5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新会计制度 独立性

在2011年1月18日,财政部会同卫生部颁布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要求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在全国试点城市执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的公立医院执行,如今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在各大公立医院实行了几个月,在新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各大医院对新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对日常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不同,最终出具的会计报表也会有所差异,旧的会计制度并没有要求医院的会计报表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而以往的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只是对医院管理部门对领导的离任审计或者工程审计以及清产核资审计等专项审计,没有涉及到会计报表的审计,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第五条规定:医院财务报告是反映医院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医院的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组成,同时在第六条中规定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同时在第八条中说明医院的会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相关附表。也就是说医院的出具的会计报表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医院会计制度中引入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医院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提高会计报表的可信度

财务报表的审计实际上是一种鉴证业务,也就是说通过注册会计师也就是独立的审计第三方,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审计技能对医院出具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提高医院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院的会计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披露的资产负债是否真实,都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来得到验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同于内部审计报告,它是站在独立的第三方对医院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医院出具的会计报告的可信度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医院公益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必须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

在我国公立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和社会福利的职能,作为卫生事业单位纳入审计监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对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更强,更能公允的反映被审计医院的会计报表真实性。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政府审计,而政府审计一般都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合法性和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而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会计报表的合规性和公允性进行的审计,是接受会计报表使用部门的委托对医院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服务活动,而且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都有注册会计师本人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通过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轨迹,是否对医院会计报表发表了恰当的审计意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弥补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不足

众所周知,很多医院对内部审计不重视,有些医疗单位纯粹是为了三甲医院的要求而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审计人员也不具备相关的审计经验和审计知识,因此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很难对医院会计报表发表真实的审计意见。而就算医院设立了相应的审计机构,但是医院内部的审计机构只是医院的一个内部科室,受院长领导,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平行的关系,内审部门并没有对财务部门进行处罚的权利,因此当医院内部的会计报表出现问题时,内部审计机构往往站在医院内部的角度或者听从领导的意见安排来完成审计过程,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会计报表的真实情况。而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就能弥补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的缺点,因为注册会计师是站在独立的第三方对医院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跟医院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关系,因此注册会计师可以客观公正的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写入审计报告,并建议被审计的医院进行整改,最终使医院的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字客观公允,达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四、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也会对医院会计核算水平起到提高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医院事业单位的性质造成了医院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医院会计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会计人员缺乏对新会计知识的学习,而往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约定俗成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而平时又没有相关机构对其财务工作进行检查,这就造成了长期以来医院的会计核算水平不高。新医院会计制度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后,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他们专业的会计知识对医院日常的账务处理以及核算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医院会计人员增长见识,提高核算水平,最大限度的保证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总之,医院会计报表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必将有利于医院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和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试论医院审计工作[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9(12)

篇6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与对策 党政领导干部

1.我国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1.1各级干部、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足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不全面及不确定性使得部分人员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认为只有失职、渎职有违法违纪问题的人员才会被审计。另一方面,一些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1.2经济责任审计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审计任务的需要

行政机关较常出现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轮岗交流,大量干部离任,审计任务扎堆的情况,加之我国缺乏专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才,审计力量薄弱。

1.3缺乏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法律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1999年中央两办出台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原则、范围等内容,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欠缺,结果难以有效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多由主管单位内审机构完成,若遇领导升迁,则审计人员、审计经费难以保证,势必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另外,审计工作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多个部门,其积极性难以调动,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1.5“先离后审”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若被审人员已经离开原单位,则无重大问题审计工作不能对其升迁造成影响,这使得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审计结果也起不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作用,而且,若审计任务较重、审计时间过长,势必也会对现任领导正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在离任前喜欢“送人情”、“搞福利”,单位资金浪费的情况难以防治,使得继任领导工作难开展,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2.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紧抓教育宣传工作,上下统一认识,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关部门应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家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从思想上对其认可,使群众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正常性基础工作,适度引入群众监督与舆论导向,强化服务理念;使被审人员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可以对其任职期间工作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保护领导干部,而且提出的一些珍贵的意见,更有利于以后能力的不断提高;使上级权利部门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我们培养干部、考核干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激励干部,纠正部分领导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观点。只有上下统一了认识,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2 培养专业的审计人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的建设

充足的审计人才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利保障。下级单位较多或有条件的系统内部一方面可以在内审部门培养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对下级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审计知识培训,如遇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可由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带队抽调下级各单位的财务人员,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完善审计理论、培养审计后备力量,也可以在审计工作中学习其他单位的长处、了解其短处,从而更好地为本单位服务。除此之外,各单位的内审部门还可以和各级审计机关合作,力求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充分开展。

2.3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协调工作

为了避免审计任务扎堆、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发生,各有关单位应该通力合作,出突况不可避免外,每年年初组织人事部门应与各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对各单位领导的离、退、轮、换等情况进行计划,合理分配审计任务,对于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也要安排任期中的经济责任审计,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离任时的审计任务,也能较早发现问题、完善工作。

2.4 建立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体系、强化执法

只有通过法律形式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固化下来,才能保证审计工作更规范。什么人该审、什么时候该审、审到什么程度、什么是问题、什么不是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等等方面都应该通过法律规范化,防止人为因素对审计过程的干扰。另外,加强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与监督机制,保证法律可以得到有效执行。

2.5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规范审计过程、建立评价体系

1)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审计工作无法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综合、灵活的运用 “分析法、审阅法、逆查法、顺查法、比较法、核对法、抽样法、调查法、座谈法”等多种科学的审计方法,走访必要的基层群众,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2)正确区分与改革失败,区分“提升 、调动 、免职”,区别对待、实事求是、有理有据、防止主观臆断和。

3)统一审计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准确定位,考核指标定量化,操作规范化,排除人为干扰,力求做到公正、客观。

2.6 加强审计独立性,优化审计环境

独立性是审计的基础,应尽可能划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国家审计署已经设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司,专职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宏观工作,但是,地方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部门建立还未到位,理论指导还很欠缺,只有把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二者丰富和适用。

2.7坚持“先审后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保证在免职之后、任用之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样有利于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打消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思想顾虑,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做出准确地审计结论;有利于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审计意见,全面了解被审人员,决定任用情况。

3.结语

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充分开展这项工作,完善审计质量,合理利用审计成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目标明确,摆正态度,科学的实施就一定能再这条大道上越走越顺畅,越走越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凯.部门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2011(11)

[2]高亚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建议.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10)

[3]王福利.解析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与对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3)

[4]吕红.进一步搞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国煤田地质.2003(4)

[5]詹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审计与理财.2005(2)

篇7

一、完善审计机构,充实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第一条:乡镇均应设置审计机构;村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审计机构的设置。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置审计委员会。

第二条:各单位均应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审计人员,确保独立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审计任务。其中乡镇审计机构所配备的审计人员不得少于2名。

第三条:审计人员要经过考核,持证上岗。已领取审计证的审计人员每年要参加海淀区农村审计人员再教育培训,经区农经管理部门审验合格后,继续行使职权。

二、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审计,切实搞好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积极开展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审计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第四条:开展经常性的定期审计。以下几项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以乡镇审计机构为主,区农经管理部门抽查。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审计;集体土地征占收入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应收款项的回收情况审计;集体资产对外投资收益情况审计;各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合作医疗基金的收入使用情况审计。

第五条:开展举债事前可行性审计。各单位对外举债,数额较大的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机构申报,进行事前可行性审计。

第六条:开展举债经营效益跟踪审计,一年至少审计一次。

第七条:对集体企业拍卖收入资金的收取、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集体企业的资产产权处置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撤制乡村资产产权处置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八条:加强对村级“财务公开”真实性的审计监督,在每次财务公开前,乡镇审计机构要对有关报表上的各项数据进行审计确认;加强对“村账托管”情况的审计监督,区农经管理部门要对各乡镇托管站代管村级财务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加强对“村帐双审”情况的审计监督,区农经管理部门、乡镇审计机构要对“村帐双审”的村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做好审计结论的征求意见和审计结果的公示工作,并帮助村民理财小组提高相关知识水平。

第九条:搞好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工作。对农民承担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情况、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情况以及村级财政转移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村级报刊订阅开支情况和村级招待费开支情况进行审计。

第十条:开展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离任之前必须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由其主管部门的审计机构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按年度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一条:各级农村审计机构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把上述第四条至第十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报上级审计机构备案,并由上级审计机构监督执行。区农经管理部门、乡镇审计机构可组织下属审计机构就一些事项进行联合审计。

第十二条: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发现管理漏洞并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三、严格审计程序,促进审计程序规范化

第十三条:审计程序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处理处罚阶段、审计意见书和审计报告的送达与执行阶段、审计资料清理与归档阶段共六个阶段。

第十四条:认真进行准备阶段的工作:

1、编制审计项目计划;

2、组成审计小组、选派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不得少于2名;

3、编写审计方案;

4、制发审计通知书,通知书一般应于审计组进驻前三天送达被审计单位。

第十五条:做好实施阶段的工作:

1、进驻被审计单位,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取得有关会计资料;

2、盘点现金、银行存款等;

3、审查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帐簿、报表等。

第十六条:规范报告阶段的工作:

1、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内容包括:

(1)审计范围、内容、方式、时间;

(2)实施审计的简要过程及有关情况;

(3)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

(4)审计评价意见;

(5)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财务收支行为定性,提出处理处罚建议及其根据。

2、根据初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内查、外调,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3、审计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后由审计组长定稿。

第十七条:认真对待处理和处罚阶段的工作,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示的问题,确定处理和处罚办法。

第十八条:做好审计意见书与审计决定的送达与执行阶段的工作:

区农经管理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审计报告后30日内将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或有关责任人,被审计单位或有关责任人员要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盖章,三个月以后对被审计单位所进行纠正的问题进行复查,对必要的问题可进行后续审计。被审计单位没有执行处理和处罚决定的,要进行通报或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做好审计资料清理归档阶段工作,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草稿等有关资料,按建档程序建立审计卷宗,分类编号归档。

四、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制度建设

第二十条:各乡镇要把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听取汇报,认真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要明确审计工作的主管领导。

第二十二条:加强对审计的全面监控工作。区农经管理部门每年初根据经济形势需要确定全年审计工作重点,指导乡镇审计机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并负责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乡镇、村级审计机构负责指导、检查下属单位审计机构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乡镇、村都要制定内部审计实施办法,并认真执行。

第二十四条: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十五条: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和乡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所需经费由本单位承担。

第二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审计任务的前提下,可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开展审计服务业务。

第二十七条:本意见由区农经站负责解释。

篇8

关键词 内部 经济责任 审计 内涵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涵

1、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或部门、单位指定的法律、政策、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对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

(一)审计时间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当遵循“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监督上的滞后,导致干部考察与使用“两张皮”。

(二)审计对象问题。

当前很多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公示通过后任命的。这样,也往往使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走过场而已,而大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公开赞扬的多,而客观批评的却很少或不敢,使审计人员有时难以掌握真实情况,使很多领导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因此很难体现经济责任的权威性,更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审计项目问题。

看重财务数据,忽视理性分析;看重问题明细,忽视任期效益,看重问题罗列,忽视责任划分。财务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难以提高,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了审计效果。

(四)审计方法标准问题。

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阅、设举报箱、公告审计、座谈等方法。账外审计方法上下功夫不够,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审计质量无法提高。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领导干部的审计标准和政绩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在认定经济责任划分时特别的个人责任划分时审计单位和领导者往往存在分歧。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与对策

(一)先审后离。

针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监督滞后、审计结果难以有效运用以及审计任务相对集中等问题,今后应认真贯彻“先审后离”制度,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开展任中审计后,可以科学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审计哪些部门(单位),审计哪些内容,审计哪些重点事先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离任审计被动、盲目的弊端。而且,按照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将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等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避免了重复审计,实现了审计成果互用和资料共享节约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

(二)定期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情况复杂、要求很高,内审部门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个部门的全部重要指标进行审核和作出评价。因此,必须突出重点,对其进行定期审计。有重点地对重点部门(单位)进行定期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数额和政资金分配权较大的、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的领导干部定期安排经济责任审计,掌握基本情况。并通过定期审计,将这些部门的基本情况、基础数据和有关的财政、财务数据等进行分类汇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实施监控,使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流向和基本情况,分析审核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对照检查其内控制度、行业政策和发展状况、执行财经纪律等情况,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动态管理。

(三)确定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还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具体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的审计。在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计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

(四)开展有效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除使用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一是“看”,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察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审计疑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问”,围绕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行为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导者施政情况;三是“访”,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走访相关人员;四是“谈”,组织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召开座谈会,全面收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五)发挥审计成果。

篇9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局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4个,审计收缴财政73万元;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07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8755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13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案件1起;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出审计建议38条;上报审计信息14篇。回顾今年以来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握重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呈现新亮点。围绕建立透明规范的公共财政框架总体要求,坚持以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预算执行为主线,以财政支出为重点,共投入20多人次,组织了6个审计组,分别对县财政局、县地税局等4个县级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时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了46个与财政预算有关的单位。促使有关被审计单位上缴财政各项资金32万元,规范财政收支金额3354.31万元,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5714.56万元,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延伸审计及审计调查有关单位及其情况、县级预算支出追加情况、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管理等38个问题。具体地,在实施上做到了“三个侧重”:一是在内容的安排上侧重民本和民生。在多次调查取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政府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审计这两个专题,审计中着重核查各项基金的收入、征缴、使用以及实行“收支两条线”情况。二是在重点的确定上侧重“五个加强”。即加强对事关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决策事项的监督;加强对权力部门的监督;加强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资金的监督;加强对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三是在执行的深度上侧重“两个拓展”。即部门预算执行由一级预算单位向二、三级单位拓展;民生资金的延伸审计由前几年的到事业单位向直接到受益对象、个人拓展。今年财政“同级审”中我们共延伸调查行政事业单位46个,农户190余户,既有效地提升了“同级审”质量,又为年内实施同类专项审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今年5月19日,县15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听取县审计局关于财政同级审情况汇报,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得到县人大的高度肯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提交的审计建议得到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例如在同级审中我们针对杜绝截留、挤占、挪用等影响政府性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的问题,我们向县政府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确保政府性专项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充分发挥政府性专项资金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建议,五月份,县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出台了《加强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该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对我县加强财务管理、厉行节约方面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对有关单位财力的调剂从收入源头上解决苦乐不均的问题。

二、坚持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取得新进展。今年全年县委组织部下达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8个。其中任中审计2个(县卫生局局长聂同志任中审计、县人防办主任易同志任中审计),离任审计6个(洲、镇、畜牧局、检察院、镇、财政局党政领导离任审计),共查处违规资金2091.1万元,对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增强领导干部财经法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坚持了“四项制度”:一是审计成果分析制度。坚持定性定量,准确界定被审计对象的责任。如今年4月份,原文星镇党委书记朱某涉嫌经济问题“”,我局迅速对朱某开展经责审计,我们紧紧抓住各项经济疑点问题开展调查和审计,切实澄清底子。为纪检监察部门正确处理干部提供依据。二是审前进点运用沟通制度。每次经责审计项目进点前,组织部门领导都会陪同审计组进驻各单位,对经责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难点我们适时与组织部门进行沟通和反馈,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三是审计结果落实整改报告制度。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整改情况。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执行审计决定和落实审计意见以及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四是警示预防制度。积极配合县政府、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构建警示教育机制,6月中旬,县政府组织各乡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全县政府常务会议。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国同志就同级审中四个问题比较多的单位的审计情况在会上进行通报。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违规问题依法作出了审计处理决定。在全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审计结果的通报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三、改进方法,专项审计迈出新步伐。2010年是我局实施中心工作最多的一年,共完成政府外债资金审计、汽车站整体搬迁、宾馆整体搬迁、城建投办公楼、水利局安全饮水工程、政府厉行节约和津补贴检查等大型专项审计9个,项目多,任务重,为此,我们着重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如今年3月省厅组织的政府外债资金审计,由于在同级审中涉及到了政府外债资金情况,为了不增加自身审计成本,不拖延时间。对此,我们就充分利用同级审和政府外债资金两项审计相结合。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效果,确保了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坚持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工程审计实际上就是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审计。因此,我们坚持从财务报表中查,从档案资料中找,今年90%的工程审计项目做到了工程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6项公共工程项目送审金额8600万元,审计核减政府公共财政拨付金额430万元。三是坚持事后审计与事前、跟踪审计相结合。将审前调查作为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来抓,规定所有行业审计项目及重大审计事项都必须开展审前调查。今年来县内相继动工开建的几个重点项目,如城西渠工程、县燎原水库工程等,凡是涉及国家投资的,每个项目我们都提前介入,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均拍照存档,作为今后工程、审计结算的依据。

篇10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经营行为与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决策者的私密与监督者的技能差异,接受和回避监督与审计力度的关系均为风险产生的根源;因而内部审计的核心应是风险管理,也就是针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的根源,估测、评价内部审计风险,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减少固有的职业风险。通过对内外环境所涉及的风险因素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应合理地识别、估测、评价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的审计风险评估理论,考虑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有效地分析企业产生风险因素,实施对等的审计方案,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才能降低审计职业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企业制度建设的完善及执行的亏缺是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电力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建立了企业集团,包含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在经济上都实行独立核算,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多样化,关联交易增加,经济往来日趋复杂,加之内部经济关系有的尚未理顺,部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缺少依据,获取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信息和成果的广泛运用易导致企业领导及信息关注人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值产生过高要求,形成审计风险。随着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及投资活动监管力度的加强,企业领导及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的希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查清查实,对离任及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能划分的清楚。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也是公司领导及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审计的结果是企业对下属经营班子奖惩和子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收入及职工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结果是核实工程造价并作为财务结算的依据;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越来越高,范围逐步扩大,领导对审计的依赖愈强,相应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3.内部审计监督信息的“渠道阻塞”,有时难以保证其审计意见的完整、准确,形成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是相对的,在提出审计意见时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和政策,又要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既要考虑合规性,又要注重合理性,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实际情况等,因此审计意见的出台往往接受了部分被审计单位的主观意见因素,对意见中的部分问题进行粉饰。此外,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到外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时,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手段。这些都会使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可能性增大,形成审计风险。

4.企业局部利益与电网全局利益的冲突,体现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舞弊”,发生财务错弊的可能性增大。审计监督运用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会计资料的存在不真实性、不完整性问题,对问题的反映不能全面清晰,甚至误导审计人员检查思路,审计监督检查时限导致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所含问题的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和审计遗漏,得出的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

5.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配比与审计监督要求的差距,企业风险种类与决策机构关注的方向,违规程度的量化与审计评价及处理,形成审计成果与领导采信程度、处罚决定与被处理人员主观抵触均产生审计风险。由于传统审计基本是财务审计,审计人员大都是从财务转型,存在对经营管理、工程预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审计监督要求的差距。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监督要求对企业内审范围已扩展到对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核算单位经营责任考核审计、企业资产投资工程签证审计和电力营销业务审计等,审计业务内容的扩展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综合性管理知识和各种不同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的单一面临审计风险。

三、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如何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效控制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是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考虑的问题。要规避上述因素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审计信息受众对内部审计形成客观的认识。

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提升从业素质,加大对企业内部各经济事务的监督力度,创新审计工作手段,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审计监督,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利益,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改善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在人员与经费上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顺利开展,为降低审计风险创造条件。

审计人员在接受和安排审计工作任务时,应适时的表达知识结构与工作性质差异,审计监督是基于存在的信息资料开展工作,重视文本资料及制度法规框架对照,对企业内各项经济事务的监督不能替代司法监督、纪检监督、民主监督,说明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经营监督的“万金油”,更不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万能钥匙”。审计风险始终存在,我们都应正视其存在的客观性,避免由于盲目期望给审计人员造成的审计风险。

2.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扎实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以及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既要具备经营管理知识,熟悉财政经济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政策制度,还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及技术方法有一定了解。内部审计部门要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从培养复合知识型审计人员着手,加大横向知识面的普及,同时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坚持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来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并积极从不同专业队伍引进专家型人才,造就一支素质高、专业齐、能力强的审计工作队伍,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3.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随着审计目的由原有的差错纠弊转向为企业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咨询服务和风险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正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主导方向。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审计风险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企业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审计人员首先研究确定审计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然后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分析性检查风险,最后根据各种风险水平参数计算详细检查风险水平。根据确定的详细检查风险水平及其他有关数据,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技术方面,随着公司SG186平台的应用,网络化和一体化的管理必然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辅助手段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的知识和能力。

4.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履行法定程序,依法审计。

审计制度建设是现代社会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要求,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风险的控制点。企业在制订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模块中,审计监督制度不要求过细的可供操作的执行规范,但指导审计监督工作开展及风险控制的总纲制度不能缺少;在总纲的框架内,根据国家、行业及相关规定进行重点经济业务流程监督设计审计监督操作程序,使审计监督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开展重要审计业务时,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审计程序,规范操作,制定完善的现场审计工作方案,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履行三级复核,才能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

5.采取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人员予以行政和待遇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