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学习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的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的学习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12-02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虽然接触过一些零散的物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却没有专门的物理课程,进入初中阶段后才开始正式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正式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不是很容易,很多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学习中被动消极,特别对于很多初中阶段的女生来说,她们的理性思维稍弱于男生,学起物理知识来会更加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就应该要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学好更多的物理知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教学经验谈谈物理学习的方法。

1.明确基本概念

在物理知识中有很多的专有名词,比如电流、速度等概念都需要经过专门的物理学习才能够对其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对这些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透彻的学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想办法明确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有很多,通过教师的讲解是明确概念定义的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的时候都会对概念进行界定,以利于对后面新知识的讲解,学生要抓紧在课堂上的时间尽量学好概念,再在课后进行复习就能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对教师讲解的概念还含糊不清,那学生千万不能含糊过去,而要在课后采取各种方法,争取在头脑中形成明确的概念定义。学生在自己进行概念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举例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某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概念,学生也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要积极与同学们探讨,直到将概念弄清楚为止。

2.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认真听讲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有的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对于初中物理这种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学生就更应该在上课期间集中精力,利用好课上的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尽量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当然,认真听讲并不是说初中生要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坐的端端正正,不动手不动笔,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内化。首先,学生在课上要勤动脑,动脑也就是说要勤于思考,思维要跟着教师走,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某个知识点懂还是没有懂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要勤动手。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不是万能的,在不经意之间就有可能忘记,所以,在物理课堂上学生要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认真地记录下来,以免忘记,以便课后能够全面地复习课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最后,学生在物理课上要勤动耳。很多时候教师的授课都采取语言性的讲授方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以免漏掉重要的知识点。

3.课后认真复习

课上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学生学习新知识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因此,学生就要利用课后的自习时间及时对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首先,学生在课后要重温教科书上的知识。一般情况下,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基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教材上的知识点是其他展开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所以学生课后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再次熟悉巩固教材,扎实基础。其次,学生要复习课上所作的物理笔记。笔记上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补充,是教师在经过多年工作、学习后总结出来的认为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直接的文字性记录,因此,学生在课后进行物理知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拿出物理课上的笔记本认真复习,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而且,课堂上做笔记可能会比较匆忙,有些知识可能没有记完全或者比较凌乱,因此,学生在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对笔记进行整理完善,要让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后都能够看到笔记就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相关知识。最后,学生还要在课后认真做练习。物理是一门需要较多练习才能够对知识有熟练掌握的学科,因此,学生在课后除了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必要的练习作业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点,自己在网上,在参考书上找一些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以巩固自己掌握得不熟练的知识点。

4.理清物理知识的结构

物理知识不是零散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学生才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养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习惯,而是要将头脑中的物理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让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理清物理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学生可以试着自己建立物理知识结构图,将学到的知识按照某种依据划分成几个板块,再找到板块之间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用括号,直线等符号标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这样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网络,知识点之间紧密相连,不会有所遗漏。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学习了初二的知识就忘记了初一的知识,学习了初三的知识就忘记了初二的知识,这是三个阶段的物理知识是紧密相连的,是前后相继相辅相成的,因此,学生要不时地将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融合,既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达到整体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

5.要善于观察生活

篇2

新课程指出:“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发展个性和智力,培养能力。”自主学习有利于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扩展。没有自主学习,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坚持自主学习,才能做到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灵的放飞,使学生得到自由、充分和全面地发展。本文对初中生自主学习物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尝试探讨几种促进初中生自主学习物理的策略。

1 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教育的真正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建立在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基础上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个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过程;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野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过程。总之,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灵的放飞,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地发展。

2 教学建议

怎样培养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呢?我们教者应该开启自己的智慧,多动脑筋多留心观察,让我们真正成为导演,让学生成为主人,使学生自主意识、能动性自主能力和创造性不断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创新和创造,逐步消除学生消极依赖的心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冒险和敢于挑战的勇气;与学生签订“学习合约”,主要涉及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想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何达到目标等,以帮助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意识。总之,首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曾被许许多多的人引用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揣摩学生的心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将抽象的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科学知识回归自然,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向往,对物理科学知识的热爱。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讲授新课程前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并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带着兴趣学习,实验现象呈现的结果会给学生带来惊喜。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学生就会感到物理的有趣。如学习“摩擦力”一节,布置学生思考:鞋底为什么要课花纹?自行车为什么要打气?再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启发学生思考是否注意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筷子放在水杯里,看上去为什么变得弯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挫折和失败,时间久了,结果是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必须让学生感受成功,哪怕是一点点地成功,都会带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2.3及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有目的地去学习,通过预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教师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说完成相关的基础联系练习题,摘抄并整理课本中的概念和公式,切忌走形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尝试“一题多解”,从知识的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或知识的不同组合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教师设置一题多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2.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人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先天的学习潜能,个人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参与或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发言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运用旧知识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教师还要放下架子,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在讲授“声现象”这一章时,教师提出问题:孕妇腹中的婴儿能否听见外界的声音?月球上的航天员在不借助通讯手段的情况下能否听见相互的说话声?在月球上,当陨石撞击月球时有声音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探索。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简介:董月华(1975-),女,江苏射阳,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正确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指出:在新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1].基于这种思路,“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它通过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鼓励他们进行团队合作,来打造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物理课堂.

1 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优势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灌输教材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缺乏学习兴趣.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得到了提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可以对物理现象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中发现物理知识的美,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2 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课题.而高效率的课堂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通常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其积极性也相对较差,注意力也无法保证长时间集中.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由于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因此不管是基础的好或差,积极性高与低的学生,同伴之间互相影响,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无形间便提高了很多,其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随之得到了提高.

1.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常是接受学习的个体,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复习,极少有需要进行团体合作的环节.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使将课程内容掌握地很好,取得了比较高的考分,但其团队合作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而当今社会是分工精细化的社会,团队合作必不可少,学生将来走入职场之后,如果缺乏应有的团队合作能力,会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既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思路,又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同他人进行相得益彰的配合,共同为实现相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1.4 有利于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中,还要积极地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认知大自然、认知社会的能力,寻找出物理知识点同大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联,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而第二课堂教学必须要靠团体的力量来完成.比如,探究汽车上十几个灯之间的串并联关系,至少五人以上的合作团队,有的控制开关,有的观察现象,有的笔头记录,通过最后汇总才能找出规律,真正发现生活中的物理是很奇妙的.这些都必须有分工有合作,依靠团队来齐心合力地完成.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1.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新课标对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又一要求.而创造力是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基础的,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要调动起多人的智慧,来共同构建出独创性的方案.所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就可以通过小组为载体,将不同学生具有独创性的思S进行融合,比如科技小创作,用现有学生用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制作调光台灯,每个小组展示,让大家取长补短,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2 现阶段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弊端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逐渐得到普及,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是需要改进的.这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合作学习沦为走形式

现实中,一些教师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案,但传统的教学思维仍然在其脑海中根深蒂固,在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顶多只是偶尔安排一下合作学习的环节来作为“点缀”,导致合作学习并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沦为走形式.

2.2 轻视自主探究过程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物理理论学习同物理自主探究应当是并重的.理论学习为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反过来对理论学习进行巩固,使学生对物理学理论掌握地更加透彻,并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物理学思维.比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中的运动学中“速度”这个概念,物理意义是表示物理运动的快慢程度.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一个小游戏,“传气球”.让一组同学合作完成,用最短的时间把气球从第一个学生手里传到最后一个学生的手里,体会气球运动的快慢,合作式自主探究.公式V=s/t,这个公式表示的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一种方式,即单位时间比较路程.时间相同,路程越大,表示运动越快.这种比较快慢的方式符合人们的常规思维.其实比较物体的快慢也可以用公式V=t/s,即比较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路程,时间越长,表示运动的越慢.这种方式相比较没有第一种方法直观.所以物理学上采取了第一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但是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但却没能让学生去探究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会导致了学生尽管掌握了物理学的理论知识,但却没能很好地建立起物理学的思维体系,其物理科学素养并未得到提高.

2.3 轻视实验教学过程

关于物理学的概念、公式和定理,几乎都是通过千百次的反复实验才得出的.正因为如此,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我们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来了解物理学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加强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滑轮组教学中,学生四人一组,给足器材,铁架台,细线,勾码若干,滑轮三到五个.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参与连线滑轮.教师不断给各小组提要求,比如,组装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一动一定的滑轮组,再组装一定两动的滑轮组,两定一动的滑轮组,最后要求组装两定两动的滑轮组.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逐渐找到规律,发现原理.合作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争执、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对物理学的现象、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来龙去脉进行深究,最终使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些都是求知路上的宝贵财富,是老师一个人的能力所不能达到的教和学的境界.如果轻视了实验过程的合作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真的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2.4 忽视了对学习的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教师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够合理地评估教学效果,并寻找出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为合作学习的后续开展总结经验.但是,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环节,尤其是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时,忽视了以集体为基础的评价.这无形中给了一些“滥竽充数”者以可乘之机,导致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5 忽视了以先进带后进

在进行小组搭配时,我们并不是简单地以教室的座位排列为依据,而是要注重将学生进行合理组合,遵行“先进带后进”的做法,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在同一小组中,安排那些物理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和骨干,再搭配一些相对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再通过那些较上进的学生来带动他们一起成长,共同在原有的基础上共同提高.但是,一些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在分组搭配方面显得缺乏层次感,使“先进带后进”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也导致了不同小组间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缺乏均衡性.

2.6 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样也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定位之一,合作学习中交流是发展创造力的有力途径.但是,有些教师受制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对这一点认识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中,不敢多言,不敢多思,其思路受到书本和老师束缚,没能摆脱“唯书,唯上”的桎梏,创造力没能得到发挥.这是明显同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的.

2.7 不注重开辟第二课堂

有的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物理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因此忽略了对第二课堂的开辟.这导致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过程受到局限,其认知大自然、认知社会的能力并没能得到实质提高,因而不懂得物理学知识与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无法将物理学知识活学活用.

3 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案

这里我们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的《光的折射》这一章槔.光的折射现象是同日常生活联系地较为紧密的,比如海市蜃楼,彩虹等自然现象,因此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采取将实验教学同理论教学一体化的方式.

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每组安排四人,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砖,烧杯,水,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白纸等等,任命其中一名物理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通过实验来观察折射现象,全组成员思考交流讨论,共同探究折射规律.在整个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巡回观察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并且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方向的进行探究,比如怎样记录折射的光线?同时老师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要求,比如光线从一种物质垂直入射另一种物质,光线怎样传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光线怎样折?反之如果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又怎样折射?并且引导各小组研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在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不见了.也就是发生了全反射.接着,让学生继续探究全反射的条件.这样既深化了课堂,也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时刻用实验为他们答疑解惑.最后学生填写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来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推荐代表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分享本组的学习心得,然后由教师对每组的学习心得进行适当的点评,并作出综合总结.

另外,要带领学生进入第二课堂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留心身边的折射现象,并且能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图解,做一些读书笔记,或者做一些小报,全班进行交流,把物理的学习深入生活,把生活带进物理课堂.

总之,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完善,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对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可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积极尝试“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喜欢学习物理。我们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源泉,是激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手段。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物理实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确保实验现象的明显性

物理实验时,学生情绪高涨、思想活跃,注意力特别集中,学生处在最佳学习状态,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将实验做好,使现象明显。例如,要观察压强计里水面的升降,可以将水染红,并在压强计的背后用画横线的屏来衬托。

2.运用多媒体增强效果和可见度

课本中的许多演示实验现象不十分明显,影响了实验效果和学习兴趣。近几年来,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投影后,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力学教学中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可以先放映一张受力物体的实物图,然后将画好物体所受各力的力线图迭放上去。最后抽去实物图,就可以用力的线图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说明物体受力的力学原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力学问题从实物到受力图来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把验证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在课堂教学的讲解和讨论中,多让学生亲自动手作实验进行探究。如在讲“浮力”一节时,按提出问题实验阅读讨论总结练习的程序进行教学。首先向全班学生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公布讨论题,布置学生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后阅读课本,再组织讨论,然后进行总结。在总结如河讨论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最后进行练习和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阅读、讨论、讲解等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做学生动手动脑多、印象深、记得牢、兴趣浓、学习效率高。

4.多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和动手机会

不仅要认真做好做全学生实验,实验习题,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或者让学生登台表演,对于实验性习题,也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

5.实验装置必须美观大方、整洁,教师示范操作准确安全,一次成功,要辅助以教师的语言、板书、图表等。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物理学史教育和美育教育,稳定学习物理的兴趣

政治思想教育必须融化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物理学对祖国建设,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根据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讲我国古代物理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及近代物理工业成就。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资源和振兴中华紧迫感的介绍,调动和稳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了使初中生不感到物理是枯燥的、危险而难以接近的学科,还必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去感受美、追求美、探索美,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美育主要通过物理实验,现象及实物观察和教师生动的讲述实现。

三、精心备课、上课,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探索兴趣

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听课兴趣,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讲一些物理科技小故事。讲小故事时,要求短小精悍、有趣、有用、结合物理教学需要。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兴趣的时候,他们在听、看、想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动作。这不能视作课堂纪律不佳。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在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急于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此时引而不发,提出几个问题加以启示,让学生自己回答。

四、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增强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初中学生,如果惯用一种在教法,或不讲究授课艺术,学生就会有枯燥乏味之感,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因此,教师有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蒸发与沸腾”一节时,我采用了边讲边实验,边讨论的“三边式”教学法,讲“密度”一节时则采用了读、讲、议、练的自学辅导法。

五、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希望和需要,这种需要是和学习相伴随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接触生动的事实和现象,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为此,在讲完“光现象”后让学生自己学做魔镜,使学生感到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物理知识。

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巩固学生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使学生尽可以多接触一些物理知识,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我在认真改进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组织了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

1.课外阅读物理书籍,这是增加学习物理兴趣的一项简便易行的好办法。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2.请有经验的物理工程师,有经验的物理教师作物理专题报告。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参观或实地考察,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或考察报告。

4.指导学生写物理小论文。学生通过写小论文,反映他们平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再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进行宣读,“作者“高兴,同学们羡慕,实质上这里蕴藏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潜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调动 学习兴趣

1 注意实验教学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省”和“回味”。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

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兴趣。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规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给学生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事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完成知识迁移。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时,展示高压危险地标志,并问: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标志?学生回答:变压器上有,电塔上有,路边的电线杆上有,配电房外有。”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高压危险,不能靠近?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3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对具体的现象和情境比较感兴趣,对物理课来说,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人的情感和智慧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例如:《乐在讲音与噪音时,播放舒缓的钢琴演奏曲和嘈杂的工地奏鸣曲。让学生对比两次感受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生:钢琴曲让我们心旷神怡,工地上的声音让我们心神不安。并设疑: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俗话说:好事者不如乐事者。通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审美能力。

4 善于设疑,激起学生兴趣点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创新教学的要求。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动力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望,这种渴望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在修理电器门市找用电器上的电位器自制可调控台灯。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能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现象和问题是同学们通过发现而提出来的,于是会很想解释这些现象,这些问题充满很强的求知望。

5 运用多媒体,能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篇6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物理;现状;建议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正在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之中,为了进一步更广泛地了解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具体状况,并更好地搞好物理教学,我在初中生中进行了问卷、访问式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现将有关结论和一些建议综述如下:

1. 调查的对象、内容和调查方式 在本次调查中,把高楼河中学和附近其他学校的560名初中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是“你心目中的物理”,主要调查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喜欢及不喜欢学习物理的原因、学生学习物理的具体情况。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走访提问等形式进行。

2. 调查结论

2.1 对物理课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普遍认为“物理现象很有趣,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能使人头脑灵活,思维灵敏,结合动手动脑,进行缜密地逻辑推理,整理归纳知识即可;但物理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比较抽象的,较为难于学习、理解和掌握的一门深奥、神秘、高深的学问,要学好物理并不容易,不仅要有较好的基础,还要创新和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学好。”由此可见,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2.2 学生喜欢及不喜欢学习物理的原因。在收回的456名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具体调查中发现:

喜欢学习物理的学生有181名,占调查对象的45%。主要原因是:43%的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解题的方法、技巧,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即可; 其中有69%的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觉得比较简单易学,经常被表扬或获过奖,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不喜欢学习物理的学生有275名,占调查对象的55%。主要原因:有65%的学生认为实验设计难、概念难于理解或分析习题难,对于计算中物理量难于掌握应用和公式应用难而烦,一旦分析计算错误就要从头再来;有18%的优生、60%的中等生或43%的差生认为物理虽然有趣,但是也很抽象,并在解释物理现象时感到言不由衷,综合题分析时更难;有78%的学生认为物理题难解,会感到厌烦、放弃、反感;还有53%的学生认为有的物理知识过于抽象,作业太多,题太难,或是讨厌物理老师而厌烦学习物理;有35%的学生认为内容太难。

2.3 心目中的物理老师。学生认为好的物理老师是:和蔼可亲、关爱学生、有渊博的知识,授课时严谨、风趣幽默,学习像做游戏一样随时使课堂充满轻松快乐的气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对学生尊重、负责,有耐心、善于循循诱导;知识讲授时由浅入深,实验简单有趣,使其乐而学、学而会、作业少而精;对待学生多表扬、鼓励、肯定,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和进步,使学生充满自信。

2.4 最想上的物理课模式。物理老师讲课生动、幽默、有趣,知识传授由浅入深,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吸引人,在物理课堂上可以拓展视野,走入生活与实践,联系实际,使物理学习趣味化、简单化。

2.5 学生物理学习成绩高低与对物理认识的差异。在所调查的班级中,有尖子生、中等生和差生,其物理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对物理认识的差异也比较大。在对“估算和利用公式计算物理量、测量物理量、相关物理规律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整理能力、物理现象的解释等常见问题方面是否在用物理或做物理”的调查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认可比成绩较差的学生高23.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学生的物理观和物理学习表现与结果有着直接联系。面对自己不会的难题,差生和优生很少请教教师,而30%中等生则会向优生或教师请教,13%的优生还会自己刻苦钻研或是钻研后向他人请教。30%的学生预习新课,79%的学生不能及时复习巩固新知。由于物理观和学习习惯不同,其解题观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环境对物理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所有的调查几乎都显示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较大,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首先想到老师的极少,近乎于零。

3. 几点建议

3.1 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紧密结合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实验和“三小制作”,或与社会、科学、生活现象紧密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在生产、科技和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时,重视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以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好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和知识层次教学,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并很好地掌握物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性别和实际水平因人施教,并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为依据,结合物理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的特点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为目的,采取不同的教法和措施,在行为和精神上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其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问题归纳、方法归纳,做到条理清楚,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物理教师还应该努力使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课、实践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结合为一体,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拓展知识。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资料、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知识在生产、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完成“三小制作”和课外实验,在学生从课外拓展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加强了其求知欲,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重视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内外“五环三习三忆”是教学效果良好的保证。其中,“五环”是指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实验自学(自觉动手动脑)、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理解归纳(记忆贮存阶段)和评价矫正(习题反馈阶段)五个环节;“三习”是指学生在课外要做到预习、练习和复习;“三忆”是指新课即时忆、复习前忆和复习后忆。教师时刻帮助提醒学生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使其及时学会知识,巩固理解新知,并使其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3.5 日常工作也重要,情感教育不容忽视。我认为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使我们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更容易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上课时,随机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好每个实验,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2)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知识铺垫作用,随时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3) 同时,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4) 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内外作业,减轻学生负担。(5) 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及时批、讲、评作业,做好课内外的辅导工作,使学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6) 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时,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发扬民主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对学习物理充满信心。

篇7

【关键词】 兴趣 创新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81-0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教学目的能否达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感情、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真正的教学感情、合适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能力,会无限激发学生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认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 人有多方面的兴趣, 而教育就应当以此为基础, 并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当作自己的一项任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名言在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学生一旦对某课程、某知识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的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科,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的理论性学科,因此对于刚接触物理课的初中生来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非常重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以下几点与大家共享。

1 有情感的备课

备好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情感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物理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按物理学的特点来备课。物理学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想任何在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把一些抽象的化为直观的,深奥的化为浅显的,理论讲的与生活中实际向结合。例如;在学习参照物时,凸透镜怎样象,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等。我都按照教学要求认真分析,收集素材,精心设计,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对该学科的兴趣。

2 饱满的热情讲课

教师的情感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就是老师感染力的体现,因此,我们上课时要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来探索物理奥秘,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后,才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在教学中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的措施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科学的情景,把学生吸引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以体验为基础,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大胆猜想。还把一些纯知识的脱离生活的题目改为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情景。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点到为止。不让自己和机器来代替学生分析思考过程。

通过老师饱满的热情讲课可以“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教育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进而提升物理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在这45分钟让学生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增长探究世界奥秘的信心好力量。

3 用学习探究的心态进行实验

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种实践过程,因此在实验时要弄透原理,如果原理不通理论分析的不透时,试验就成了“按方配药”式的机械性操作,这样只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精神。

实验过程又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在试验时一定要导入教学内容明确此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又要让学生自主设计多种试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多物理概念,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探索规律,例:浮力中鸡蛋怎样才能漂浮,悬浮,不沉在水中。怎样改变实验条件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等。

4 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了《凹透镜成像》一节后让学生自己做针孔照相机来验证小孔成像。通过感受太阳光通过凹透镜使手发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学习的《杠杆》后让学生自己做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通过各种活动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对很多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了知识巩固,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一举多得。

5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俗话说:“好学生是考出来的。”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经常受到老师表扬,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继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千万可吝啬其表扬。尤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更加不可缺。中学生年龄上正处于青春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物理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刚开始学时会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地进行表扬的话,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的目的。中学生喜欢表扬,喜欢出风头,喜欢令名在榜,针对学生这个性格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表扬和鼓励,不仅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张榜公布,以示荣耀。对于学习成绩较差但是进步明显的同学在课堂中也可以口头的进行表扬,这些形式多样的表扬和鼓励,使较多的学生“一举成名”,可以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又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优化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论怎样应让我们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着愉快学者愉快,知之者不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六盘水师范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0(6).

[3] 张中西.试论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7(5).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培养;兴趣

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总之,兴趣就是造就天才的摇篮,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走向成功的持久的重要因素。然而,与其他一切非智力因素一样,兴趣并非天生,而是靠后天形成的。兴趣需要培养,当然也可以转化。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需要培养,而一旦养成,兴趣会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除受家庭及环境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要靠老师来培养。但持久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中逐渐养成的。单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教师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并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以借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需要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要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使他们能够真正的了解学习的意义,才会自主的投入热情与学习之中。

2. 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

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向我们证明:只有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能够尊重,信任,以及主动关心学生,满足他们求知的需要,教师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可近,可亲,可敬,可信的知心人,才能真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真正意义上搞好物理教学工作。

师生关系如果不是很融洽,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或对其持有怀疑态度,那么,不论该教师的物理知识有多么渊博,授课语言多么流畅移动,也无法真正做到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何谈学好物理?

当然,作为教师,其自身也一定要时刻保持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只有教师热爱物理,热爱物理教学工作,深入了解物理,熟练地掌握物理知识,认真上好每一节物理课,用自己对物理的执著追求来影响,教育,感化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做好学生的典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会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最佳典范。”

身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教师从心底发出的那种神圣感和信任感,而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们的热爱与信任做到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做具有独立人格来看待。

教师对待学生,还需要一视同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克服以及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作为教师,应该无私地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学生,学生在接受教师给予爱的同时必将回报老师同等的爱,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

3.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兴趣而产生的积极情绪,活跃起来就会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无兴趣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就会对学习起抑制作用,兴趣是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所以,要使学生字课堂中活跃起来,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求知和成功的心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学习物理,学生对纯粹的物理知识不感兴趣,只满足感官刺激性。因此老师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从一走进教室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某种方法的引入,如故事引入,问题引入,比如说在讲“大气压强”时,就可以提出:“墨水是怎样进入到钢笔里的”就与大气联系起来了,还有“在高原上怎样能煮熟鸡蛋”,是大气压与沸点有关的现象。或让学生发现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实验器材,有些是见过的,而有些是没见过,使学生从心理上就对这堂课感到好奇了,今天这堂一定好有味的,我要专心注意听和看了,老师是怎么去作的,要如何去作,在作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在这个时候就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要灵活运用,不时插入与物理有关的故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如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尽可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口味。再就是用比较朴素的语言讲解,千万不能长篇大论,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厌倦,始终保持一种想学的激情。

4.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经验证明,教师如果把自己始终摆在高高的讲台上,盛气凌人,藐视学生,教师的作用也会因此体现他的反面,事与愿违。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过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已。这种关系因为各自的个性差异而显示出生动,造成和谐,并且这种生动与和谐,以相互尊重为基础,靠相互理解来维系,依赖相互学习而升华。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氛围,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求知欲强烈,思维活跃。就向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学生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求教师做到亲切,并且这种亲切应来源于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往往就会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内心里感到温暖,这样就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满足。其次要求教师做到民主,魏书生老师认为:要以真诚为本,遇事“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尽可能的达到统一”。应充分的尊重学生,以求得心灵的沟通,彼此的理解。最后还要求教师做到平等,教师要从过去的“主宰者”变成现在的“引导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待问题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鼓励而不责备,启发而不包办。

5. 借助“表扬”等激励机制

篇9

【关键词】物理学习方法听懂记练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7-01

的血细胞数量就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但事实上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而且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说明骨髓里肯定有可以产生新的血细胞的细胞,那这是什么细胞呢?通过这样的交流,很自然地引入细胞的分化及其意义。

在进行有效交流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栏目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开发一些“思考与交流”的内容,可以把教材中某些直接给出结论的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的过程中,养成交流的习惯,掌握交流的方法,提高有效交流的能力。

二、选择合适学生思维特点的交流方法

课堂讨论是促进交流的途径之一,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特点等合理地选择讨论的话题并提出要求。

在人教版的生物新教材中有许多明确要求讨论的内容,比如每一节都有问题探讨栏目,根据内容提供了知识背景、图片和问题,在课文内也有思考、讨论和资料分析等栏目,可为教师选择讨论话题提供良好的范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习状况有选择地应用。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中问题探讨3,问“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学生因不知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而无法顺利完成讨论,这个问题可用来设疑作课堂引入,等学完这一节后学生就明白了,就不必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了解了生物膜的构成成分等知识后,可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后将模型示意图画出来,通过展示、分析和比较,学生充分讨论,把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为教学资源,将随时生成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这会更有利于学生关心自己的观点怎样被评价。通过交流,训练学生运用生物学基本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并使新旧知识衔接,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史的“重演”让交流成为培养思维的载体

生物科学史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例如必修Ⅰ关于“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史,从描述性研究到对照实验研究,展示了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否定的否定中不断修正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根据认知结构理论,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有利于新概念的形成,即思维的连贯性将有利于概念的更新。科学史通过时间先后和前后事件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而形成一定的连贯性。基于18、19世纪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什么精密的仪器或设备来研究光合作用,科学家通过非常巧妙的实验设计实现了突破,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绝佳素材。光合作用科学史的科学实验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梯度,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像科学探究一样,通过不断修正思维的不足,获得新的认知。随着事件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建。教材介绍了与“光合作用的发现”有关的四个科学史料,完整性有所欠缺,可将教材内容按年份调整: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公元前)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1648年)普里斯特利实验(1771年)萨克斯实验(1864年)恩格尔曼实验(1880年)鲁宾和卡门实验(1939年)学生讨论得出光合作用过程的总反应式。通过这样的处理,各事件之间的连贯性就更强了,更有利于“光合作用”及“科学探究”等概念的形成。

教学美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对学生完美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类群,从类群到整个生物圈,无一不体现着各种各样的美——对称美、韵律美、色彩美、线条美;兽性的美、理性的美;斗争的美、和谐的美;甚至是生存之美、死亡之美。可以说,在生物知识的海洋里,在生物课堂上,简直是美不胜收,而生物课上的教学美,就是要让学生在摄取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命是美好的,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热爱。

篇10

关键词:调动;学生;初中物理;积极性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因而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在这里笔者就如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物理积极性,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上好“引言”课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象历届学生,努力争取成功。”列举最近读过的一些其它学科很差、而物理学得较好的学生来鼓励“学困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上新课前采用几个典型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在上课时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两个魔术,然后将一个用插头接好的电灯插亮,故意在线上留下一个很松的接头,轻轻一拉就不断的冒出火花,然后问学生谁敢站在地上用手直接来把这个线头接牢,此时再用手轻轻拉动电线,使接头不断的昌出火花,增加紧张气氛,过一会看看没有人回答再说:“教师敢“,然后故意装做很害怕的样子,手要触到电线又立刻缩回来,反复两次,最后很自然地把线头用手直接接牢,用胶布包好,然后再三警告学生这个实验目前大家绝对不能做,是有生命危险的,到学了安全用电以后,大家知道注意事项就可以做了。这些直观的演示,可调动“学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成功体验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简单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用“肯定、承认和赞扬”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如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四、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份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也应注意当雨水过时时适时揭膜的目的。

五、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农村中学的“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中学特级老师教学经验选》(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