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审计制度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审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审计制度

篇1

第三条:财政审计局根据当年内部审计计划派出审计组,审计组可由机关专职审计人员和熟悉财务工作的人员组成,也可聘请中介机构专业审计人员。

第四条:审计组的主要职责:

(一)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预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

(二)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三)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严重损失浪费行为,报经领导批准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四)提出改进财务管理,提高效益,以及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建议。

(五)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人员,向领导提出追究其责任的建议。

(六)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事项移送监察室进一步审理。

第五条:审计人员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条:内部审计包括:内部财务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题审计。

第八条:内部财务审计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八条: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收入是否真实、合法;

(二)财务支出是否遵循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列支手续是否完备;

(三)银行开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储蓄存款、公款私存行为和多头开户;

(四)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存量是否真实,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购建、调拨、报废和处理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

(五)有关财务收支的其他问题。

第九条: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程序

(一)实施审计前10日向被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二)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核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三)审计终了,提出审计报告。

第十条:山水城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前,必须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一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对本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应负的责任;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对本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应负的责任;

(三)重大经济事项进行调查研究、论证、集体讨论情况;对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后果应负的责任;

(四)重大问题反映、报告情况;对本单位财务数据及有关重大经济问题的报告失实、延误应负的责任;

(五)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情况;

(六)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十二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程序

(一)对山水城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人事处提出建议,报局领导审批后实施;

(二)财政审计局在接到人事处建议15日内,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3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接到审计通知后,应当向审计组真实、完整的提供下列资料:

1、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总结;

2、内部管理制度及人员的职责和分工情况;

3、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

4、资产情况;

5、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

(四)审计组在审计结束后,提出审计报告。

第十三条:专题审计是财务处根据管委会领导批示或有关部门的要求,对某些问题进行的审计。专题审计的程序和方式按照内部财务审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被审计单位必须与财政审计局派出的审计组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内部审计结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结果是指内部审计终结后,按规定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等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内部审计报告;

(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三)内部审计意见;

(四)内部审计决定

(五)内部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事项。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结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遵循公正、合法、及时、有效的原则。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十八条:审计报告应当在审计终了15日内提出,并向被审单位征求意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同时征求被审单位负责人本人的意见后,报局领导审阅。

第十九条:被审单位自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15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限期未提出的,视同无异议。

第二十条:财政审计局根据审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程度,分别作出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报经本单位领导批准,送达被审计单位执行。

第二十一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报经管委会领导批准后,送达被审计单位执行,并抄送被审单位负责人本人和有关部门。

第二十二条:被审单位应当在接到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3个月内,向财务处书面报告执行情况(附被查出问题纠正的相关实证资料)。

第二十三条:审计发现的重大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应及时报管委会领导,经批准后移送监察室处理。

第二十四条:财政审计局向监察室移送审计事项时,应当将“审计结果移送处理书”(格式见附件)及相关证据一同移送。

第二十五条:监察室应将移送事项的审理结果向财政审计局反馈,以便财政审计局将审计情况完整归入审计档案。

篇2

(一)独立的会计制度体系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针对会计制度的制定还相对来说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中,并且自成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会计制度合并,已经难以真正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也逐渐向着企业会计制度的方向发展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却依然处于财政拨款层面上。这从某种意思上来说,也是一种预算会计制度。

(二)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

就针对于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来说,其所运用的记账方法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变化,并由原先的收付实现制转变成了权责发生制。而从根本上来说,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记账方法,并且,我能够依据账户科目的设置等形式,来确保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会计核算需要。

(三)实现会计科目的统一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在制度当中,自动摒弃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等会计科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了一套更加高效的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根本上来说,通过运用这项新的制度,来进行统一的会计科目核算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对期初余额进行充分关注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对于余额的整顿与调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求其在进行调整之后,还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试算平衡,在实现了相应的调整之后,其所产生的期初余额,需要被列入到相应的会计科目当中,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而在进行实际的财务审计时,要求相应的审计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期初余额审计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能够对相应的科目余额进行科学的调整,并且,对这个调整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动态分析与检查工作。在对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的同时,来对其所存在的舞弊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

(二)对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核算的严格把握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规定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在该制度的实际实施之前,其就存在固定资产,要求我们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核算,并对原价进行细致的核查等工作。在新的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在执行之后,应当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设置为,在资产购买或者安装之后的次月,来进行。而就针对于无形资产的账目处理而言,其与固定资产基本上一直,要求相应的审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原价进行充分的重视与关注,明确资产的原价与实际的使用年限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其所具有的合理性。

(三)严格把控在建工程的核算

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其最新增设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并且,要求相关的事业单位,应当把基建工程的明细科目,准确的纳入到在建工程的科目核算当中。而就针对于实际的审计过程来说,则要求相关的审计人员必须要保证科目余额核算的准确性,并且根据相应的会计制度,来将基建数据定期、严格的录入到账目中。此外,要求其应当对数额的精确性进行全面的核算与核查工作。

(四)严格关注内部控制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一般情况下,内控环境能够使得特定的控制出现增强或者削弱的现象。在这当中,若内部控制薄弱,则其就可能会任用一些能力较低的会计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得事业单位不能有效的实施控制手段。因此,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要求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加强重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此外,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对政资金的集中收付制度有一个充分的重视,并以此来强化对公开支出权限的控制,强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研究

目前,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保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的准确性、真实性,从而为事业单位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相关论述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作用

1.有利于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都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深度性的变革。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中正在朝着多样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符合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发展需求。

2.有利于为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财政拨付模式,自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经济活动方式也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既涵盖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也增设了多种不同的经济活动。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建设环节,以往事I单位都在普遍使用退休金制度,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国家积极出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大大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与变革,具体意义为:

首先,是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公平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增强市场竞争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公正合理的市场环境是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推动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环境的形成,并且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可以使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制定科学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推动事业单位人才的合理流动,将收入分配与养老待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体现出一定的平衡性,进而成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建设环节。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内控制度的不合理性比较明显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政府职能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公共财政框架的制定,这些被视为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的初始形态。基于此,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标准方面严重缺少制度的约束性,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更加全面完善的内控准则,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内部管理的弊端和问题越来越恶化。

(二)缺乏高度的内控观念

事业单位管理领导者在思想上都普遍缺少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严重忽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领导者误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点管理职能[1],再加上缺少成本核算建设,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漠不关心,甚至认为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做法。

由此可以说明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内控制度的认知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误区,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中,进而使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与业务控制方面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性,无法展现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优势。

(三)内审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着较多的不足

1.事业单位的内审监督机构设置并不合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内审监督机制,但是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不强,仍然处于较为封闭式的自我监督模式之中,而且一些单位的管理者认为内审监督机制无关紧要。

2.事业单位内审监督机制的独立性严重缺乏,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呈现出一种表面化、流水化的趋势。我国事业单位大都实行“双重领导”的内审监督机制。在这种机制的影响下,内审监督机构大都需要事业单位多个部门的领导参与,独立性得不到相应的体现,从而导致了内审监督结果很难形成相对统一的思想共识。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而且还需要配套可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可以大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也可以按照国际惯例中全面性、重要性以及适应性等内控的五要素原则来贯彻实施,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标准都进趋统一和完善。

以此同时,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为其带来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增强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共通性[2],有效促进内控责任追究制度的形成,发挥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内控监督的作用。

(二)形成高度的内部控制观念

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要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出发,要求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要从自身做起。要加快创建事业单位健康良好的内控环境,单位的管理者要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树立起榜样带头作用。不断强化管理者的内控观念,提升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对于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与认知程度,从而将内控制度建设的落实力度得以进一步的强化。

此外,事业单位在明确负责人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加强责任风险、内控制度以及内审监督建设的相互关联性,使之成为有机协调地统一整体。深化单位管理者都能够严格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并且使事业全体职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工作潜

能,进而实现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目标。

(三)加快建设以内审监督水平为重心的审计体制

在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建设水平中,内审监督机制是建设的重点,内审监督可以较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现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管理领导者的权责意识,不断体现事业单位内部各个方面的监督功能。

1.强化内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全体人员要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成立相关的内部审计监督的预算委员会,避免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受其审计单位的限制和约束,要全面发挥出全面审计的功能,增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真实性。

2.为内审监督制度注入一定的创新因素。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变革,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趋向,事业单位在内部监督制度方面必须要做好积极抓住机遇、并且勇敢地迎接挑战,加快转变以往传统的经验内审监督模式,不断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内审监督的趋势发展[3],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四)形成以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的报告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报告机制可以利用书面形式充分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各个项目的发展状况,为单位领导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合理的依据。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营管理情况等方面都是内部报告机制的重要执行内容,内部报告机制可以使事业单位管理者做出与自身战略目标相契合的重要决策。同r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根基。此外,以内控制度建设换个内审监督报告机制的建立,对于改善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水平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可以为事业单位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带来广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解决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和内审监督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二者的同步、协调运转;同时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外部力量来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建设,进而实现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科.内部控制审计在电网企业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05):152-154.

[2]郭晓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商业经济,2015 (06):132-133.

篇4

【关键词】口腔粘膜纤维病变;微血管;丹参

【中图分类号】R78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28-03

Study on the pathology and themicrovessel density of Danshen treatment OSF

Lu LianmingWen WenZhou YanLi ShaLiu Ming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morphological and microvessel number and density before and after therapeutic and the effect of using Danshen injection on OSF.Methods: (1)OSF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in the epithelium, interstitial tissues, glands and muscle tissue through the conventional pathological method,exminated the microvessel number.Results: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showed that the Danshen had after treatment showedmarked effect on OSF,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anshe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OSF,Danshen play a protective role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Key words】oral submucous fibrosis; microvessel; Danshen

1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根据患者的知情同意,按Pindborg的OSF病理学分期标准及临床表现[1],选用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在我院口腔门诊就诊并经病理确诊的30例(早、中、晚各10例)OSF,患者全为男性,平均年零35.5岁,病程5月至8年。另取10例无不良嗜好的健康自愿者的口腔粘膜作为正常对照组。接受治疗的30名患者进行治疗前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后活检,活检组织按病理常规处理后,分别HE和CD34染色。

2方法

2.1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OSF患者进行双颊部、双翼部下颌韧带、上腭两侧点状注射丹参注射液,总剂量4 ml/次,1次/周,平均注射10次,每次治疗后记录患者主诉症状和张口度、病损改变情况,停药3月后活检。

2.2免疫组化染色步骤及微血管计数:标本经4%甲醛固定后按常规处理,3um连续石蜡切片于60℃烤箱中烘烤3h,脱蜡至水化,按迈新公司ElivisonTM操作步骤[2、3]进行鼠单抗CD34染色后镜检。实验用人肺组织作阳性对照,用非免疫动物血清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免疫组化评定标准采用双盲法,在光镜下随机取5个视野,计算每个视野血管数量。凡由内皮细胞或幼稚内皮细胞形成的管状、窄隙状、囊状和空泡状染色为棕黄色结构判定为可计数MVD,但管腔直径大于8个红血球直径的总和,以及坏死区的微血管和厚壁血管不计入总数内,按此方法由2名病理医师分别在光镜低倍下选取MVD密度最大的3个区,再在200倍视野下对微血管进行计数,取2人计数的均值作为MVD值,经SPSS122.0 for windows统计程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各组微血管密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丹参治疗后OSF病理学形态[4,5]

2.1.1早期治疗前:粘膜上皮萎缩、钉突变短、肥大或部分消失,棘层轻度增生肥厚,粘膜间质水肿、胶质纤维玻璃变性,血管扩张或狭窄,血管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治疗后接近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图1)。

2.1.2中期治疗前:粘膜表面角化,钉突消失,棘层少数细胞空泡变,粘膜下胶原纤维玻璃变性、染色加深、细胞成分减少;扩张的血管周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治疗后上皮棘层仍可见少量空泡细胞,肥大的钉突形成,肌纤维及肌组织变性较治疗前减轻,纤维束较稀,新生血管形成,腺体有少量的炎细胞浸润(图2)。

2.1.3晚期治疗前:上皮各层出现细胞空泡变,以棘层较密集,钉突消失,胶原全部璃变,折光性强,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周炎细胞浸润;肌组织变性断裂,腺体和肌组织间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治疗后:固有层及粘膜下层的胶原染色变浅,致密的纤维束变稀疏,毛细血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图3)。

2.1.4治疗后各组微血管密度计数(X±S表示):阳性对照组织和正常口腔颊部粘膜均可见黄棕色阳性的微血管。OSF早期上皮内显示少量微血管,间质及肌组织内可见明显的微血管(图4),中、晚期上皮内无明显的微血管存在,间质及肌组织、腺体内微血管明显减少、狭窄或闭锁;治疗后各组可见明显新生微血管(图5、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图1早期OSF治疗前后HE染色 HE×200

图a治疗前-粘膜上皮萎缩,钉突变短或部分消失,钉突肥大,棘层轻度增生肥厚,:粘膜下间质出现水肿、玻璃变性带胶原纤维,血管扩张充血或血管狭窄,血管周围及腺体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图b OSF治疗后-上皮、腺体及肌组织均接近正常组织。

图2:中期OSF治疗前后HE染色 HE×200

图c治疗前-粘膜表面角化,钉突消失,棘层少数细胞空泡变性,胶原纤维玻璃变性逐渐加重,扩张的血管周围有中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肌纤维有变性,腺体减少,炎性细胞增多;图d 治疗后-表皮棘层可见极少数细胞空泡变性,肥大钉突形成,胶原纤维及肌组织无变性,新生血管形成,腺体增多,腺体间炎细胞减少,新生血管形成。

图3:OSF晚期治疗前后HE染色 HE×200

图e:治疗前-上皮各层内出现空泡变性,以棘层较为密集,上皮钉突消失;胶原全部玻璃变性,正常结构消失,折光性强,血管狭窄或闭塞,肌组织变性、断裂,腺体和肌组织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腺体间质纤维化;图f:治疗后-上皮棘层细胞无空泡变性,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变性明显减轻,有新生血管形成,腺体数量增多,血管周围、腺体和肌组织间炎细胞减少。

图4早期OSF治疗前后粘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SP×200

g:治疗前- 上皮、间质、肌组织及腺体间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h:治疗后-上皮、间质、肌组织及腺体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

图5中期OSF治疗前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SP×200

i:治疗前-间质、肌组织及腺体间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 j:治疗后-间质、肌组织及腺体间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

图6晚期OSF治疗前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SP×200

l:治疗前-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腺体及肌组织间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n:治疗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腺体及肌组织间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

3讨论

口腔粘膜纤维病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口腔粘膜慢性、进展性、具有癌变潜能的疾病,可能与槟榔果、免疫、细胞因子等高度有关[6-8]。目前OSF的诊断并不难,其治疗OSF的方法较多,如皮质激素、高压氧、外科手术治疗等,但疗效不佳。因此,寻找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成为OSF治疗学研究的热点,我们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OSF患者,经二年的追踪随访,可能是因没有戒除咀嚼槟榔果和烟酒的原因,中期、晚期各有1例复发。其余患者都取得明显疗效。本实验通过观察丹参治疗前后OSF病理学的形态和微血管密度的改变证实丹参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可能与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相关。

3.1丹参对OSF微血管及各组织有保护作用。丹参的化学成份主要有脂溶性二萜醌和水溶性酚性酸两大类,丹参注射液为丹参的水液性部分,具有活血化淤、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NK、LAK活性、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的合成、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增加机体耐氧能力、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丹参30例治疗前、后OSF患者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发现治疗前早期OSF即出现明显血管有扩张、畸形改变,粘膜上皮萎缩、钉突短甚至消失、固有层及粘膜下层水肿、胶原纤维玻变、但肌组织和腺体未见明显的改变;到中、晚期OSF组织血管出现狭窄甚至闭塞、上皮角化、钉突完全消失,胶原纤维玻变加重、肌组织出现变性、断裂、腺体纤维包膜增厚等形态改变。OSF患者用丹参治疗8至10次治疗后,病理学和MVD显示:丹参治疗后各组均可见明显的新生微血管,与正常组相比较,治疗后中期组与治疗前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病理学形态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证实丹参对OSF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3.2丹参对OSF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效应及机制本研究通过病理形态观察发现OSF中、晚期微血管数量、密度明显减少,引起口腔粘膜下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从而影响角朊细胞的生长,由于外界因素直接和低氧均引起VEC的损伤,而导致异常分泌NO、ET、TGFB1、PDGF等血管活性物质,并通过上述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参与OSF 的发生。丹参治疗组血管基膜完整,内皮及血管周细胞结构清晰、染色质分布均匀。我们推测丹参对OSF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1)清除氧自由基,丹参注射液中的丹参素是一种较强的超氧阴离子清除剂,丹参酮能清除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的脂质自由基,保护细胞膜。(2)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线粒体是能量代谢和自由基产生的主要场所,自由基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促进细胞的损伤。(3)减轻钙超负荷,调节钙稳定。钙超载可造成能量代谢障碍,促进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增加膜磷脂的分解[7]。丹参可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减少膜磷脂的分解,稳定细胞膜,从而起到保护细胞作用。

因此,我们推测丹参首先通过稳定VEC细胞膜和核膜、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稳定细胞的形态、改善VEC功能、减少或抑制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生成,增加细胞耐氧能力、改善OSF缺氧状态的作用,改善角朊细胞的营养,恢复上皮的机械屏障作用、减少外因的刺激;并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使胶原降解,在临床上出现治疗后粘膜变红、质地变软,疤痕消失。

3.3丹参对OSF微血管生成作用:在血管新生研究观察评价新生血管数目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指标中,MVD能够反映血管新生强度的有效指标。CD34是特异的、敏感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有较强的重复性,优于内皮细胞其它标记物[8,9]。结果显示:OSF早期上皮内微血管减少,间质中微血管则明显扩张;中、晚期上皮内已无明显血管存在,间质、肌组织及腺体微血管数目明显减少或狭窄或闭塞。各期OSF治疗后新生微血管明显增加,MVD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接近,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丹参治疗后启动了血管新生的过程,经治疗后的大多数OSF病例,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少数病例微血管数量增加不明显,但畸形血管减少,血管壁增厚,血管形态接近正常。新近研究表明[10,11],内皮祖细胞(EPCS)在机体缺血、组织损伤、细胞因子或药物刺激下,可从骨髓向靶部位动员、分化、增殖,形成新生血管,因子在临床可能出现少数OSF患者未治疗便自愈的病例。用丹参治疗OSF,可能是通过诱导内皮祖细胞分化成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参与损伤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和促进微血管的新生;或是通过稳定内皮细胞的结构,调节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微血管新生,促进侧技循环的建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降解并吸收胶原纤维而发挥治疗OSF的作用[12]。

3.4研究丹参治疗机制的意义:目前OSF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而丹参等复方中药治疗因其副作用小已成为OSF治疗学的热点,探讨丹参治疗OSF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使用获得理论依据,随着人们对OSF的不断了解,进一步为OSF的发病、诊断及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Lee TW,Chen GG,X H,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Peroxisome Proliefrator-active receptor gammia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Eur J Caner,2003,139(9):1296-1301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__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公司法》、《审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的的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内部审计是依法对全公司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系统审计和监督,以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单位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三条 公司所属各事业部、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及办事处均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接受内部审计监督。

第二章 任务、范围与依据

第四条 审计工作的任务是:

确保国家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制度以及财经纪律在企业的正确执行,强化企业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五条 内部审计的范围:

(一) 年度财务计划或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二) 财务收支、经济往来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 对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及办事处的经济效益审计(年度审计每年进行一次,半年进行监督检查;

(四)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中层干部(正职)或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

(五)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严密程度和执行情况审查;

(六) 与对境内外经济组织进行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及合作项目的合同执行情况;长短期投资、财产的经营状况及其效益性进行审查;

(七) 检查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八) 对公司直属具有财务、金融、经济活动的职能部门进行年度预算指标或承包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以审计结果为最终考核依据);

(九) 对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十) 对国家税款的缴纳的合理性、合法性及税收政策掌握和执行的完整性进行审计;

(十一) 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十二) 公司领导和上级审计机构交办的审计事宜。

第六条 内部审计依据:

(一) 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二) 公司规章制度,董事会决议。

(三) 公司经营方计、计划、目标。

(四) 经营责任单位的经营责任制度、责任状及合同。

(五) 总经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各种管理措施。

第七条 审计机构的主要权限:

(一) 召开本公司、部门、下属企业有关审计工作会议;

(二) 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可行性论证或可行性报告的事前审计;

(三)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月度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等;

(四) 审核凭证、账表、决算,检查资产和财产,检测财务会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五) 参加有关会议;

(六) 对审计涉及到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文件、资料等证明材料;

(七) 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及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公司领导批准,做出临时制止决定;

(八) 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行为,经公司领导批准,可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九) 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意见;

(十) 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员,提出处理的建议,并按有关规定,向上级审计机关反映;

(十一) 对公司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年度经济效益承包指标提出鉴证,承包状按审计结果兑现。

(十二) 参与与制定、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第三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八条 根据公司具体情况,拟定审计项目计划,报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实施审计前,应提前三天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领导临时决定的突击性审计任务除外)。

第九条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的建议。审计终结,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经批准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决定,进行相应的财务调整工作。

第十条 对主要项目进行后续审计

,检查采纳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对拒不执行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审计机构应向公司分管领导提出处置意见。第十一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正式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七天内向公司分管领导提出。分管领导应当及时处理,在领导未做出处理意见前,必须执行审计意见的审计决定。

第四章 审计种类和方式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种类

(一) 财务收支审计。对被审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检查。

(二) 专案审计。对被审单位及人员违反公司财经纪律问题进行审计查处。

(三) 专项审计。包括:

1、 管理审计。对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

2、 效益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对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3、 任期审计。对被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

4、 审计调查。对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

第五章 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十二条 公司设立独立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在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至少是会计师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技术职务资格的确认和公开聘任,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十五条 公司内部实行内审回避制度。凡有内审人员直接参与被按时计单位实际经济活动的,必须回避对该单位所进行的内审工作。

第十六条 公司建立特邀内审员制度,特邀内审员用于临时补充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协助解决内审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特邀内审人员按照本制度规定在审计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十七条 公司在内审人员不足时,由总会计师提出建议,报经总经理同意,正副董事长批准方可聘请特邀内审员。

第六章 审计档案管理

第十八条 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建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由内部审计人员负责。

第十九条 审计档案管理范围:

(一)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方案;

(二)审计报告及其附件;

(三)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四)反映被审单位和个人业务活动的书面文件;

(五)总经理对审计事项或审计报告的指示、批复和意见;

(六)审计处理决定及执行情况报告;

(七)申诉、申请复审报告;

(八)复审和后续审计的资料;

(九)其他应保存的资料。

第二十条 档案管理具体办法参照公司档案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执行。如借阅审计档案,应经有关领批准。审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十年。

第七章 附 则

篇6

关键词:企业审计 创新实践 不足 措施

一、我国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第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差。以某单位为例,从机构设置形式上,目前单位中内审机构有的设置于财务部门,有的与纪检、监察、法律合署办公,内审机构单独设立的不到50%,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与效果。尤其从公司治理角度考虑,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审计监督的职权范围窄,无法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监督和协调,影响价值增值作用发挥。从业务管理归属上目前内审机构既有隶属于董事会的,也有隶属于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的,还有隶属于会计部门的,甚至有些上市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这种情况侵害了内部审计的客观性,限制了内部审计的报告层次,在强调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和价值增值的趋势下,这样的领导模式会限制内部审计自身发展。

第二,审计规范化体系建设不完善。首先是审计规范化体系应包括职业道德规范、以审计准则为基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目前单位建立了一些单项的审计工作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后续审计、基建科研审计等方面的专项审计制度,同时为保证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建立如特派组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但这些组织规章制度与审计工作规定尚未形成技术规范体系,纺织公司尚未建立以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审计工作手册》。其次是目前制定了规范审计质量的相关制度,包括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审计报告质量评审办法、后续审计制度、审计结果公示制度等,但并未将质量控制机构建设、审计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奖惩制度等形成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手册》尚在初步构建中。

第三,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阻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财会审计工作的基础理念不足。这首要的表现是缺乏精确的财会审计手法,致使对财会审计的评价没有针对性,也造成了资产的损失。例如,对现金与固定资产的审计不及时,使得账户明细难以无法相互印证;对财产所有权的审计问题,使得公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对企业虚假报账现象的审计不力,也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另外,相关部门的财务权力与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更加恶化了财会审计的力度,导致了财会审计缺乏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企事业单位转型过程中的审计创新措施

面对自身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采取了多种手法来对审计实践活动进行创新,而这也在实际运用当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总体而言,这些有效的创新措施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的财务审计制度。我国十分重视完善财会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成熟的制度体系是确保财会审计工作科学合理开展的保障,因此应加强对于制度体系的构建。针对自身的财会审计工作,我国构建了多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包括着财务预算制度、会计工作的委托制度、集中会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执行制度等多个方面,确保制度构建的全面性才能够保障财会审计工作的完备性。另外,对于制度的构建也应注重了自身的特征,并相应的完善财务落实制度,从而最终能够保障所建构的财会审计制度适合自身的特征,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第二,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财会审计工作的重心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下移,抓实基础管理,提升效益专项审计水平。审计科也结合当前面临的形势,结合企业领导工作部署,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专项审计项目,积极开展内部管理效益专项审计。开展事后专项审计,抓实基层基础管理。另外,审计工作重心下移,将制度的执行力落实到一线、落实到基层,进一步堵塞防范管理漏洞。审计过程中,认真核查每一环节,落实每一项工作制度,对被审计部门、基层单位,在执行制度和规范管理上,进行综合评价。强化单位责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财会审计工作服务水平。企业应深入开展全员参与的审计活动,重点排查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工作管理、工作落实方面的问题,针对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解决途径及措施。修改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在审计程序上、细节上进行规范,使之成为干部职工的共同行为准则,确保审计工作的廉洁高效。

第三,转变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实施参与式审计方式。对于财会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就必须有目的的强化单位财会审计工作的重点。因此,单位在强化审计工作重点充分落实好了如下几项工作:首先,严把审计事前监督关口,强化重点工程审计。单位按照各项工程实际进度状况,有计划开展现场审计。其次,严把签约审计关口,抓好资质及质量审计。单位在签约前审计过程中,认真执行审计处制定的工程、技术服务、修理、物资采购、租赁、劳务等审计要求,逐项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确保签约主体资格合理、各项资质齐全、项目计划到位。最后,把好基础项目审计关口,确保单位效益不流失。对于技术服务、物资采购、设备修理等基础项目,应做到数量审计精细、质量标准核查精细、市场价格调查精细,确保企业效益不流失。

三、总结

总体而言,我国财会审计工作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改进也是保障审计效力更好发挥的基础,因此对财会审计工作有必要进行足够的重视。事实上,企事业单位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也决定了其必须自身的相关管理方面进行必要的强化与创新,走在科学的前沿,从而发挥出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10)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审计的认识与重视

对于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于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而从其原因分析入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认为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单位管理中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发挥。甚至很多领导会认为在单位内部做查账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具体范围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无法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实际功能。整个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形式引导下的运用单位,如果进行内部审计,基层工作人员甚至会认为是单位内部出现大问题的前兆,或者认为内部审计与自身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因此,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与支持配合都较为缺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推进。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并不是无序进行的工作内容,相反,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管理才能有效地让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提升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但是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统一的标准,同时制度的设计缺乏前瞻性,甚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部分单位相对机械地将审计规划依据上级单位指导展开,缺乏对本单位实际需求的考量,进而导致制度与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不符合,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也缺乏翔实完善的审计计划,工作缺乏规律性、规范性,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也缺乏对应的监督考评机制,促使审计工作自身规范性受到质疑,甚至有多种的审计工作缺漏问题。

(三)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缺乏

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对于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审计工作本身是属于专业性较高的监督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多通过财务工作与纪检工作人员担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甚至在业务水平上综合素养相对偏低,无法在实际情况中发挥高效作用,弱化了审计工作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提升对策

(一)做好审计工作宣传与认知优化

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属于我国审计方面的三大主体形式,其中?炔可蠹圃谄渲蟹⒒幼畔喽灾鞫?的角色,同时属于单位内部的第一环把关,需要做好对审计工作的宣传,让所有人员意识到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所有人员对有关工作有足够的配合与认识,避免对相关工作产生特殊化的偏见。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各部门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配合责任,提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审计工作案例做必要的宣传,让人们通过案例来意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从而调动配合的主动性。

(二)优化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到针对性的综合素养的强化,需要逐步学习专业的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模式,不断的做好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指导,优化升级人员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要强调工作的责任心,提升工作谨慎度。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分级培训管理,依据不同员工的实际需求提供对应的培训课程安排,或者丰富培训课程形式,书面培训、网络培训、实体课程培训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联合作用配合处理。

(三)建立完善审计机制

要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制,要完善相关制度内容,一方面要参考专业审计工作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单位内部环境,从而有效的提升制度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日常要对审计工作计划与安排作出有效指导与讨论,有效的依据实际单位运营情况做好审计工作执行,出现问题要及时改善,提升审计工作推进的有效性。要认真落实制度内容,提升制度权威性,有效地促使制度化管理,形成审计工作机制。

三、结语

篇8

就一般意义而言,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对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进行审查与评价。但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以及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在不同的阶段,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内容是有区别的。根据气象系统现阶段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重点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一) 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

每一个气象部门都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和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结合单位业务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基本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 二) 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

加强预算管理是实现各项气象事业计划的保障。规范预算管理就应当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从预算编制( 调整) 与上报、执行与考核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与内容,到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 包括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气象装备保障等内部机构和单位) 之间的分工与协调,以及不同岗位人员的权限与责任,都应当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作保证。

( 三) 财务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单位内部货币资金管理( 包括财政零余额账户、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收付活动管理)、对所属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各类有偿服务和收费的管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相关经济合同的管理,均应当按照授权适当、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合理限制资产和记录的接近、独立的业务审核等内部控制要求,建立健全这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

( 四) 建设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

为了防范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关管理部门与会计人员的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项目的决策依据、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制度,概预算编制的依据、内容、标准和审批程序,价款支付的方式、金额、时间进度和审批程序,竣工决算环节的控制流程,竣工清理范围、竣工决算依据、决算审计要求、竣工验收程序、资产移交手续等方面均应明确。

( 五) 物资采购与管理的内部控制

各类物资( 包括行政、后勤、气象观测、防雷检测及工程的消耗性材料,仪器与设备等) 采购的计划申请与审批、市场询价、供应商招标、合同签订、价款支付、入库验收、保管、领用、报废与处置以及赠送与赠予等环节的控制制度与程序应当健全,并能有效的执行。

二、气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及方法

( 一) 气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气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实行内部交叉互审机制,在交叉互审机制下建立起对审计业务的统一交互评估,形成一个完善的自审、互审、抽审的系统化控制体系,由审计人员基于业务管辖、制度规范以及统一的领导组织来开展,这一审计程序下各个层次的内部审计能够形成自我的约束机制,也进一步的控制了审计独立性的风险。

( 二) 气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方法

1. 熟悉内部审计的概要,详细记录在案。建立内部控制审计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事前的各种途径来获知被审计单位的实际内控制度的现状以及落实情况,将现状形成综述性报告记录在案。这一过程中,需要审计专员对该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业务的开展情况,整个行业的发展、数据的平均水平,审计的独立性以及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的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和风险以及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研判,为后续的评价内控程序、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的审计做铺垫和准备,建立合适的审计方法。

2.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调查并评估单位内部控制的环境,比如单位文化建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人力资源政策、职工的诚实度和道德观、职工的胜任能力、职工对风险和控制的认知程度等因素,以此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

3. 建立符合性测试程序,反馈内控的制度设计和执行情况。这一阶段是对内部控制展开评估,从而了解到被审计对象的内控执行情况,发现其中的薄弱之处,从而建立符合性测试的基础。符合性测试正是基于内部控制的评价前提下,来反馈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对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而且为了确保符合性测试的必要性和经济效益,符合性测试内容的最终结果所确定的可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工作量应实现实质性部分的测试工作量更小,这也正是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所在。

4. 与各级领导沟通,形成审计报告。通过审计的各项内控,及时的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将其归纳汇总,形成内部控制风险的问题,评估内部控制风险的后果,形成审计评估报告,提出内控的优化建议,并将审计结果递交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后可以提出意见,根据被审单位反馈的书面意见,审计部门撰写审计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计依据、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的范围和方法、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评价,最后再提出审计的意见和建议。

三、气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一) 法律和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缺乏依据

目前的单位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主,而基于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条文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 号的《审计署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规定》,从现有的各项法律和制度来看,内部审计的法律以及等级仍然较低,而且缺乏应有的标准规范,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法律依据,使得审计中往往只能依据单位自身状况进行编制,导致了审计过程中的各项条文内容有所偏颇,缺乏客观可靠性。

( 二) 气象部门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起步较晚,气象部门内控体系建设速度较为缓慢,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到业务流程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均衡。我国部分气象局并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审计,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外在内控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使得气象部门的审计缺乏可操作性,完全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和职业水平来判断,这样导致最终的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导致了差错和舞弊的出现概率更大,形成较大的审计风险。

( 三) 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度不够

气象部门各级单位中许多单位都对内部审计存在误解,某些单位对内部审计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所在,审计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为了对内部的财务进行监督,而对内部的人员不会产生影响,导致了对内审人员选拔的随意性,审计人员往往缺乏经验和理论知识,内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审计结果不可靠;另外,很多审计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或是缺乏权威性,审计部门往往都是由财务部门来管理,这样审计执行起来受到掣肘较多,也未能获得较多的权限,无法及时的对各个分支部门展开审计监督,无法及时的排查单位内部的风险,这样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执行到位。

四、提高气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效的几点建议

( 一) 建立独立审计结构,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当前内部控制对单位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我国的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和制度建设在不断的完善下,形成了基础的内控体系,但是这些内控制度和规范的执行仍然需要在执行中来检验,并根据效果来反馈和改进优化。因此需要基于我国的《审计法》和《注册会计法》的条款内容,借鉴国内外的内控经验和案例,并基于单位自身的制度现状和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统一审计内容、标准,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使得审计中的各项内容和指标都有客观的依据,建立执行监督体系,保证内控审计的执行到位,提升审计质量。

( 二) 提高领导的重视,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增强独立性和权威性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一定要提高单位各级领导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内部审计是否能够发挥出作用,依赖于上级负责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上级领导的重视使得内部审计可以保持独立性并获得一定的审计权限,而如果上级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往往寸步难行。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首先要改变领导层的观念,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这就使得气象部门的各个单位和分管干部需要坚决的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完善其独立性和监督权力,其职能应该保持独立,成立单一的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执行中大大的提升效率。其次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评价,内部控制审计应全面的监督和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系统。

( 三) 重视和加强各级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审计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水平。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提高自己在内部控制审计上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继续培养计划,还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注重平时的积累,完成内部控制审计任务。因此首要任务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推广审计信息化,促进审计人员的基本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及时的更新职业技能。其次,对审计的最终结果要建立完善的应用机制,发现审计漏洞和问题需要追踪责任,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评估危害结果,及时的查漏补缺,规范管理。最后要对整个审计队伍加强队伍思想和作风的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篇9

一、开展审前调查,针对部门特点掌握被审计单位情况

为了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一方面可以发放调查表,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调查事项如实填报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审前调查。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审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特点不同,摸清家底的方法也不相同。在审计中,针对资金量大,来源渠道多,内部职能部门较多的单位,选择掌管项目多、资金使用量大的重点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其对项目的立项、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严格执行;对下属单位较多,创收能力较强的单位,主要对其下级单位的收入来源及规模进行延伸审计调查,核实其是否如实缴纳国家税收,收入是否统一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的违法行为;对于人员较少,多数经济活动依托相关单位开展,财务上将资金拨付到外部相关项目承担单位的部门,到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和核实。

二、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搞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同时,还必须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才能搞清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1、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入手,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真正得到了贯彻执行。如会计、出纳是否分开,财权与事权是否分离,款项的拨付是否有严格的审批制度,经费的收支是否全部纳入了单位的预算管理等等。通过对内控制度的调查,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容易出现问题和舞弊的环节。这样做有利于突出审计重点,减少盲目性。

2、抓住被审计单位本级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这一主线,沿着资金运动轨迹,一查到底,直到搞清楚资金的最终去向为止。目前在实行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后,财政资金不再通过部门和单位的多重账户中转,减少了支拨的环节。按照资金流向进行延伸,弄清资金的真实用途和使用效益情况,将资金的最后使用者与部门及直属单位的审计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重视对时间较长的往来款项和异常业务往来的资金流向的审查,从中可以发现大案要案线索。

3、在审计环节上,要紧紧抓住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应从立项审批、年度预算、资金收付、项目评价等各个环节着手,对照批复的预算,做到逐项、逐个环节的审查,看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不按预算和偏离预算的情况发生,进而跟踪预算执行的结果。要特别关注预算执行的结转、结余,因为这是预算执行质量的重要体现。针对结余资金过多的现象,还应从体制和制度上分析查找原因,促进其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篇10

文章结合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就当前落实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被审计单位、督促审计整改的责任部门以及内部审计的体制和机制等角度,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整改;对策

审计整改,就是被审计单位在对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异议的基础上,自我进行整改和纠偏的过程。审计整改作为审计闭环中的最后一环,是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延伸,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只审计不查处、不整改,等于没有审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整改的审计发现比没有发现更可怕。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整改,审计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采纳,既达不到内部审计查错纠弊、揭示和预防的目的,也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不仅发挥不了审计制度本身应具有的震慑作用,相反还可能增加被审计单位“前审后犯、边审边犯”的胆量,从而导致类似违法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本文结合系统主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着重从主管部门内部审计的角度,对当前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从被审计单位看,一些单位领导对审计整改促进单位加强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抓早抓小的预防作用认识不足,担心整改使自身利益受损,往往采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1],使得审计整改难落实。表现为:一是对与切身利益关联度不大的问题,一般比较容易整改。如对加强内部管理的建议,只要象征性地修改或完善几个制度就可以算是完成整改。由于制度的执行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内部审计部门短时间内很难对整改的效果进行评价,使得审计整改仅限表面化,整改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对涉及单位局部利益的问题浅源性整改。一些单位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整改时存在攀比心理,徘徊观望、左顾右盼,不愿深入整改。如纠正单位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奖励等问题时,被审计单位往往以维护稳定为由,采取由少数单位领导层退回多发的奖励,不愿触及多数人的“利益”,只是进行浅源性整改就算是完成了审计整改任务。三是对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拖延整改。如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于前任或者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现任不管前任账”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情况复杂,整改难度大,现任领导大多数不愿花大力气去整改,或是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就是不改,敷衍拖沓,严重影响整改时效。从内部审计部门看,内部审计“监”而不“督”,重审计、轻整改现象普遍。由于内部整改主体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审计整改的问题往往会触及一些部门或个人利益,督促审计整改远比审计发现问题要复杂,利益冲突导致很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如内部审计部门一般仅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报告只作书面形式上的审核,并未依据审计发现和建议的相对重要程度,及时采取不同的后续跟踪审计,使得被审计单位的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整改蒙混过关。

(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否独立、审计报告关系是否恰当,对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以及在组织中地位至关重要,它是内部审计有效履行其责任的必要因素[2]。在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层次不高,内部审计不是主要领导分管的情况下,其在审计中就很难保证适当的信息沟通,审计报告关系不顺导致审计信息在向上报告的过程中,受个人利益冲突影响,往往会选择性过滤掉一些性质敏感的问题。一些应该反映的重大问题未能如实反映,审计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够客观,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只能跟着流于形式。从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来看,一般情况下,审计组组长的职级往往远低于被审计单位领导的职级,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主管领导再不具有职级优势的话,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多少会有所顾虑,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导致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整改失去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都只能对一些表面上的问题进行整改,一些深层次的重要问题反而得不到整改,审计整改仅限表面化。

(三)督促审计整改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一是内部审计部门督促审计整改的后续审计力度有限。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使得审计意见或建议本身缺乏硬性的约束力,在出现被审计单位消极应付审计整改的情形时,后续审计的督促作用就显得十分有限。二是缺乏督促审计整改的部门联动机制,监督合力远未形成。由于大多数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问题与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督促、管理有关,内部审计部门如未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情况通报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巡察、人事和财务等各相关业务部门,让“条条”这条线也来督促整改,就难以形成监督合力。从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仅靠内部审计部门独立督促审计整改,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三是审计整改结果透明度不够,群众监督乏力。公开、透明是促进审计整改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内部审计中普遍缺乏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查出的问题以及审计整改情况一般只有审计整改责任主体自己知道,群众对此并不知情,更无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屡审屡犯”行为的发生[3]。

(四)督促审计整改的考核、问责力度不够,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目前,虽然大多数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建立了审计回访、审计约谈制度,对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相应的奖惩问责力度不够,其执行效果不够明显。一是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考核力度不够。如有的未将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对该单位的综合考核、评先评优中,有的虽纳入考核但所占分值权重太小,引不起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相关部门的重视。二是审计整改结果运用流于形式。由于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情况对其主要领导考核、提拔的“参考”作用十分有限,甚或基本不起作用,以致很难引起相关单位领导者高度重视。三是审计整改追究问责力度不够。多数单位未建立内部审计整改问责制度,或是建立的制度中关于问责的奖惩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很难依据审计中发现问题、审计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问责。

二、内部审计整改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积极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

内部审计整改到不到位,关键在于落实审计整改的各责任主体的领导认识到不到位,是否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一是要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有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亲自组织整改工作,被审计单位的整改部门之间才不会相互推诿,审计整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二是内部审计部门要高度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后续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延伸,对于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要改变以往“监”而不“督”,“重审计、轻整改”的误区,切实履行督促审计整改的后续审计责任,使内部审计工作有始有终,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为审计整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要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保持恰当的审计报告关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经常听取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汇报,及时、全面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整改的落实进度,切实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大胆开展工作、客观反映问题。二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为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内部审计部门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严守职业道德,不断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取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理解和认同,促使其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为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健全和完善督促审计整改监督机制,提升监督合力

一是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型,细化审计整改内容、目标、时点。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及其整改所需时间决定采取不同的后续审计程序。如采取专项后续审计,或是附带式的后续审计。内部审计部门要对重要的问题整改措施进行现场确认、评估,评价整改现状,形成后续审计报告及时报单位领导和被审计单位,加大督促审计整改的力度。二是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内部审计部门要争取在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支持下,建立督促审计整改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将审计发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情况向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等有监督、奖惩权的部门通报,借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力量,共同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如一些单位已经在探索将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巡察整改工作督办中,以巡察整改督促审计整改,由于主管部门巡察工作直接对单位权力机构负责,无形中加大了督促的力度,使得一些屡查屡犯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三是逐步扩大内部审计整改结果公告范围。内部审计部门要逐步扩大审计报告的主送和抄送范围,将过去只向被审计单位主送审计意见书的做法,改为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向对被审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监督、管理部门抄送,形成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压力和推力。借鉴国家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的做法,建立内部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逐步扩大审计整改情况的公开范围,除及特殊原因不宜披露的内容外,要充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

(四)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结果运用、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

一是将审计整改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把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的情况与其领导个人政治前途挂钩,促进被审计单位领导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二是把审计整改结果纳入考核范围。主管部门要将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其绩效、评选评优的重要内容,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相关部门的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三是加大审计整改问责力度。要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增强惩处的威慑力。加大对拖延审计整改或应付整改、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必要时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发挥问责的震慑作用,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曹晓娟 单位:安徽省司法厅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公安局审计处课题组.基于审计整改视角的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