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

篇1

据清科研究中心12月29日报道,从2000年移动梦网出现,到部分SP“越狱”而形成的FREE WAP形式,再到目前融入了电信运营商、系统提供商、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及内容提供商等群雄混战的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磕磕绊绊发展的十年。对于深度洞察移动互联网机会的VC/PE而言,实践或亦观望移动互联网多年,也不时掀起移动互联网的短波投资热。未来五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孕育巨大掘金价值的移动互联网必然引起资本的深切关注。

盘点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现其呈现三大特征:

从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2.12亿人,营收规模为480.17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年其将分别达到3.02亿人及668.00亿元人民币,保持稳定增长。

据清科研究中心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长期跟踪,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主要呈现如下三大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日益交错,生态环境产生变化。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参与者众多,由原有的电信运营商主导的产业链,逐渐演变为电信运营商、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系统提供商、终端厂商等多种角色主导的产业链,随着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不断完善,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领导位置不断受到挑战,为此,电信运营商为了避免通道化,逐渐向内容层面、平台构架层面延伸,拟贯通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尽管长远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必将出现裂变,多元化的产业链对于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短期内电信运营商的领导位置仍不能完全打破。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逐渐向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渗透,对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建具有积极作用。

这种商业模式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企业的移动化,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如腾讯、百度、新浪、盛大等都不同程度的布局移动互联网,由原有的SP业务逐渐成立专职的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并作为未来重要的战略布局加以推进。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应用移动化,在中国范围内,即时通信、电子商务、支付、SNS、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等应用都对应移动互联网端的应用,这种应用的对应容易直接移植其在互联网端的商业模式,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商业模式的形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专职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相对于“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厂商,竞争力明显不足;而对于VC/PE来说,虽然看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但是面对较为复杂的市场竞争,不敢贸然行动。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多元化,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条件日趋改善及终端品种的日渐丰富,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产生,由最初的工具化移动应用到娱乐化应用再到商务类及政务类应用,如手机游戏、移动SNS、LBS、移动阅读、手机浏览器、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支付、移动政务等。不过,不容置否的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特色应用较少,甚至数量为零,但是现有应用的本地化与适用性的提升,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变化的催化剂。从用户的认知角度分析,目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工具类应用的认知较高,其次是娱乐类应用。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认知将延续互联网应用用户认知的过程,由此预计未来移动互联网商务类应用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再创新高

据清科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01-2010年12月中旬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事件129起,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有104起,披露投资金额为7.97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766万美元。

2001-2009年投资情况来看,2009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事件的最高值,共发生26起投资事件,其中有22起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9800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445万美元。2007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披露投资金额总值最高的一年,在25起投资案例中有24起投资案例披露了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2.00亿美元,平均投资额为834万美元。2006年平均投资额为1025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期间最高值。

截止12月中旬,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共发生22起,其中16起案例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额为2.07亿美元,平均投资额为1293万美元。2010年不足一年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数据刷新历年总投资金额及平均投资金额两项数据,可见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市场较为活跃。

手机游戏依旧领跑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投资领域

从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历年的投资情况来看,手机游戏是最受资本青睐的应用之一。2001-2010年12月中旬,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共发生34起投资案例,占总投资案例数的26.00%,已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27起,总投资金额为1.34亿美元,平均投资额为498万美元。从已经披露的34起手机游戏的投资案例来看,其中Series A投资案例数量为22起,占据主要份额,如联梦娱乐、新热力、掌上明珠、数字顽石等均获得不同金额的投资;Series B投资案例数量为5起,如数字鱼分别于2004年、2006年获得赛富及IDG的两轮联合投资;掌上明珠分别于2006年、2009年获得

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革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35-0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为响应国务院总理于 2015 年提出的“互联网+”计划,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已变得十分重要。这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势在必行。

1 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晰,教学内容过多过杂,教学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没有体现“互联网+”的思想,没有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教学内容等。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通过调研许多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发现很多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义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目标,将两者的教学目标相混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办公及常用软件的应用等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比计算机课程的范围更加广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偏重的是计算机技术性的知识,而信息技术课程偏重于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来解决生活、工作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传输信息、整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2 课程内容过多过繁

我们国内大多数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浓缩、简化而成,课程内容繁杂、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课,一般都安排2学期,每周2学时,共72学时左右,但是课程内容却非常繁杂,几乎浓缩了计算机方方面面的知识点,从计算机基础理论到办公软件的使用,从常规媒体技术到多媒体技术,从网络的应用到信息的查询,从各种硬件的使用到各种软件的学习,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异常艰巨的任务,时间紧内容繁多,学生也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知识,出现了厌学情绪,好像是什么都学了,但学习过的内容根本就掌握不了。

1.3 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重复的一些内容

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例如:powerpoint、word等办公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已经在中小学重复学习过。

1.4 课程内容的人文关怀缺失、没有体现“互联网+”的思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人文关怀缺失,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专业情况,学生需求,理论性太强,普遍性太强,没有针对性,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没有涉及到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教学内容。

2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互联网 +”, “互联网 +”便是将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因此,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用,实效,行业结合”为原则,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避免与基础教育阶段重复的内容出现,也要把握好内容的难度和深度,适当拓展一些新兴技术和工具的使用,增加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

2.1 删减陈旧、已学过的内容

对于高职学生已在低年级学过的或陈旧过时的内容要尽量删减,例如,对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曾经学习过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里还列出了详细的操作演示步骤。没必要重复讲授的内容要尽量摒弃或更新,所以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无需再次出现,要以提高篇(应用案例)出现,比如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制作课件,制作汇报材料等。

2.2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为使信息技术教学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其中必修课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部分,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应包括以下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及常用软件、移动网络办公设备。这些课程内容属于信息技术中的基础知识,因而将其作为必修课;其中选修课是根据不同学科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开设的课程,如面向工科类专业学生开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或《c++程序设计》课程,面向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数据库技术》或《网页设计》课程,面向艺术类专业开设《图形图像处理》或《Flas制作》课程,面向师范类专业开设《课件制作》课程等。这些课程内容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提升和拓展,作为学生的后续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来选修不同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进行调整,循序渐进,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来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

2.3 突出网络应用及常用网络软件课程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幅提升。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搜索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大量的数据中高效地检索出有价值的信息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是当前学生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其次是掌握各种网络软件的使用,才能更好地使用和加工处理这些信息。如迅雷、Flashget、电驴、BT等常用下载软件的使用,会下载在线视频,会在论坛附件上传,软件下载,视频下载;压缩解压缩软件的使用; PDF阅读器的使用;各类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如:微信、MSN、QQ ;微博的使用;邮件的使用等等。应该掌握的网络应用方法如:寝室宽带安装及设置,校园WLAN 接入,手机 WIFI 接入。业局域网软硬件共享,常用软件的下载、安装及使用,各种邮件的管理和使用,远程协助等。

2.4 增加各种新兴工具、技术的应用课程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出现,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为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比如利用手机美颜相机功能进行图片的简单快速处理。利用各种app进行快速处理信息;了解安卓、苹果和微软三大移动设备操作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云桌面、虚拟化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课程应增加这些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元素的课程内容,更能迎合高职学生的新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慕课”的出现,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剧烈震荡,“慕课”改变了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也意味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时代的来临。因此,高职信息课程应增加这些课程内容:介绍国内外“慕课”;介绍一些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介绍一些公开课;介绍一些专业论坛;介绍在论坛主题,论坛回复,上传下载图片、附件等的在线论坛互动基本操作;介绍博客、Second Life网络社区、网络实时会议等互动学习的操作;介绍加入相关的QQ群、微信公众号进行学习交流;介绍“云”存储与备份等等。

2.5 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增加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课程内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专业领域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时刻与实践结合,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新兴技术、工具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力争做到每一次的课堂学习能为今后的工作岗位服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实用性,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多下工夫了,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并增加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电子表格和数据库时要增加相应的案例教学内容,比如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案例有:个人简历,报名表,班级学生一览表,成绩排名表等等;与今后工作岗位相关的案例有:财务报表,工资表,产品成本统计表,进出口统计表,仓库产品一览表,销售统计表等等,应当应用案例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总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改革势在必行,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必然要站在“互联网+”潮头的前面,面对愈发严峻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显得尤为重要,应该从现实需要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作为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积极改革,对学生实施按需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其适应时展新形势,从而将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赵萍.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的变革[J]. 智富时代,2016(5):183-185.

[2] 张焕俊.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 新课程研究,2016(3):46-47.

[3] 林刚.刘宗国. 秦硕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建设的缺失及对策研究――对现有部分教材的内容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71-74.

[4] 严从.林韵.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 信息技术,2013(12):242-243.

篇3

DCCI分析发现,从国际互联网巨头来看,谷歌允许广告主通过AdWords投放移动广告,Facebook开始允许广告主单独购买移动广告,Twitter上一季度有很多天的移动广告收入超过网站广告收入,种种迹象表明,移动互联网仍在探索初期,广告仍旧是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但不是全部盈利模式。即将与7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夏暨2012微锋汇也将重点讨论这一话题。

品牌广告不是移动互联网主要盈利模式

2011年,是移动广告市场的拐点,无线广告市场迎来了一场蜕变,而2012年,蜕变仍将继续,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75亿元,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将达到737.7亿元。仅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57.2亿元,保持92.63%的高速增长。

DCCI调查发现,用户对移动App应用内广告的接触度还不高,仍处于发展阶段,电视广告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触最多的广告(73.0%),手机短/彩信群发广告则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触较多且最不能接受的广告类型,而未定制过的短彩信广告则是用户接触最多且最不能接受的移动广告类型。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增速明显,并且用户的接受度较高,是未来移动广告发展的重点之一

移动广告呈现在用户面前大部分处于碎片化时间段,因此大部分用户是“出于打发时间观看移动互联网广告”,而多媒体联动的广告则更能吸引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关注,27.69%的用户认为“同时出现在移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的广告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目前用户对移动App应用内广告的接触度还不高,仍处于发展阶段,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增速明显,并且用户的接受度较高,是未来移动广告发展的重点之一。

过去两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快速增长。为了在这一市场分得一杯羹,很多互联网公司加入竞争,纷纷推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手机,其中涉足的厂商已有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百度,近期参与的还有360和网易。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用户。不过百度CEO李彦宏说,没有新的商业模式,用户再多也会失败。移动终端,屏幕小;使用时段,都是碎片时间。屏幕小,放了广告就没有空间放别的东西;时间碎,重量级游戏就玩不起来。PC互联网以广告、游戏、电子商务等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照搬到移动互联网上就将受到挑战。应该先了解一下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

中国移动开发者生存现状

目前国内一些开发者渐渐在放弃安卓而选择苹果,为什么?DCCI调查发现,开发者越来越年轻化,分散化,49.3%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在18~25岁,以大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白领为主,26~30岁的用户占26.0%,是第二群主力用户,二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是主力。市场前景67.2%、获利前景53.6%、市场渗透率50.8%是移动开发者选择应用平台的主要因素,开发成本因素占比也有所上升。

2012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崛起

DCCI研究发现,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经常使用的移动网络应用前三类:即时通信类(62.51%)、移动浏览器(54.04%)和移动新闻(43.44%);而移动支付/电商等也入眼帘,不过关注还不高。LBS服务成使用最少的应用,但事实上LBS已经是App的标配。

在中国Android应用商店累计App类别结构中,游戏以27.1%%份额最大(其中益智类游戏43.4%排名第一);图书11.2%、娱乐14.8%排名二三;同比中国IOS应用商店,尽管游戏份额仍最大但比例明显小了很多。

移动互联网未来趋势

(1) Android、iOS和Windows Phone“三分天下”之势将成,Google—Apple—Microsoft三巨头决战云—管—端立体布局,用户体验和需求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升华,这也将为终端厂商、运营商、开发商等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会

(2) Android平板和Windows Phone平板发力,平板市场将不再是苹果的“独霸天下”,或许继手机市场三分天下格局后,平板市场也将成“蜀魏吴”的态势

(3) 随着Html5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页应用的呈现和体验与移动App相比已经不枉多让,浏览器Web App将与移动App共同抢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入口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二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是主力,未来仍将继续扩散到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农村“将包围”城市”,中小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更积极,覆盖面更广,用户从高端向大众蔓延,Android短期内占优,

(5) 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电商化趋势明显,2012年应用服务和内容服务需要向“两化”靠拢

篇4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自运营商管控一切的时代即已有之,但它从小众的窠臼中脱胎重生,还是得益于iOS 和Android平台的诞生。让我们用一组数据回顾移动互联网的三年之路。

2009年第三季度,iPhone的利润首超诺基亚。

2010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手机娱乐大奖(MEA)之上,评选结果让人震惊。因发行Angry Birds而声名大噪的Chillingo击败EA Mobile以及Gameloft获得年度最佳游戏公司,而独立应用商店GetJar意外击败全球手机应用程序商店的模范苹果App Store。

2011年,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越美孚石油,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与此同时,美国移动游戏业务营收增长近1倍至15.3亿美元,占到美国200亿美元游戏市场的7.7%。LBS服务成为每一款应用的标准配置。

时间进入2012年6月份,App Store中的应用数量达到60万, 同样在6月份,通过移动设备登录Facebook网站的用户数量达到1.02亿人。据各方的保守估计,明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将过半,而根据工信部的最新数据,在第二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越功能机。

更重要的是,回望10年前,草莽丛生的PC互联网是当时冒险家的乐园。并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判断它的巨大前景。而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经过互联网的教育后,所有人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是座大金矿,所有人都不想再次错过。尤其是那些已经在互联网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巨头们,更是把主要的火力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上,而所有的服务也都正在这个网上积极建立据点。

实际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生产力工具,而移动互联网的无所不包则将手机变成了人的不可或缺的某种外在“器官”。这种局面已经大幅度演进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而全方位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

回到产业层面,在方兴未艾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移动互联网产业也蕴含着局部的危机。2012年以来,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冷却,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概念正在被看淡。加之在这个领域的耕耘者过多,远远超过消费者的市场容量,导致了大量移动互联网创业失败案例的产生。巨头公司在2011年入场之后的高歌猛进,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资本和潜在的创业者正在持愈发谨慎的态度。

篇5

遗憾的是,许许多多创业者并未真正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内涵,许多人仅仅是把WEB网站换做APP,仍然沿用PC互联网时代的做法。例如:

√用微信圈卖货。前天遇到一位后生想要在微信圈卖货,席间一位互联网老兵非常深刻地说:你好不容易混了一个土豪圈,你用微信朋友圈卖货,钱没赚到多少,人可能就得罪完了!——一语中的。

√购物平台O2O。许多人一提起O2O,就准备建一个商城,全市建立物流、冷链。最后一公里确实体现了O2O的特性,可是商城呢?在渠道去中心化的今天,硬生生建一个商城,难道又要回到流量引流的老路?

√开发无功能亮点的APP。在APP市场里,用于社交的、商业服务的APP泛滥了,APP安装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多数应用生出来就是为了被淘汰。如果你也准备做一个APP,请扪心自问:你抓住了用户使用场景还是杜撰了用户使用场景?

我不得不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请放弃PC时代的三大思维模式:

一、请放弃入口思维。

在PC互联网时代,一直流行一种思维:流量至上。

按照流量逻辑,大家发现:网站的上游是导航,导航的上游是搜索,搜索的上游是浏览器,浏览器的上游是输入法,输入法的上游是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的上游是操作系统。经过多年尝试之后,事实证明:导航、搜索引擎、浏览器、杀毒软件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尤其是搜索。于是,大约十年的互联网“战争”都围绕这些关键节点而展开。这种思维衍生出来的创业逻辑就是要控制流量节点,例如建立门户网站。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媒体(也就是所谓的web2.0)并未获得真正的发展与重视。因为代表个人的媒体形式受限于搜索引擎、受限于各个首页。

在这种情况下,电商的营销也被流量入口限制着,即使你懂得社会化手段,懂得如何通过信任关系提升转化效率,你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缓慢。

移动互联网通过3个革命冲破了流量思维,移动生态于是呈现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状态。这3个革命因素是:无限制的粉丝机制、大数据、应用场景。

twitter与新浪微博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贡献就在于粉丝关注关系与信息转发机制,证实这样的革命将新浪门户、天涯社区推向没落。微信公众号更是借势微信的强社交关系将粉丝机制推向更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机制下,信息的传递广度与速度远远超越2009年以前的任何方式。这也带来自媒体的春天:关注可以超越门户超越搜索引擎,品牌可以以光速建立与传播。——这就是罗辑思维的逻辑:在这个时代,你不一定需要建立多么大的平台,可是你的影响力一样会十分巨大。

大数据则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转化率。近两年的网站运营实例告诉我们,即使你的网站在流量上并不出色,可是如果你能够掌握精准的用户数据,你一样可以抄流量的后路!围绕用户数据细分、筛选,你可以获取细分需求的用户,个性化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如果你是一名通过O2O原理卖菜的菜贩子,你完全可以逐步积累精准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跟踪,这样你就是一名比别人转化率高10倍的菜贩子!这就是革命!

我们用百度新推出的百度直达号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应用场景。所谓场景就是你正在进行旅行,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如果这时是中午11点,你必然会通过手机上的百度地图寻找适合自己并在附近的餐厅。而百度直达号的作用就是迅速建立餐厅与你之间的链接,并不需要让用户再一次使用大众点评等工具,一次解决选择、对话、优惠、到达问题。场景,将所谓入口彻底改变,用户与他所需服务之间不再是信息,而直接是一种连接!

二、放弃卖货的思维。

PC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一个使命,那就是B2C。移动互联网还将完成一个使命,这就是O2O。

PC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具有巨大冲击,然而移动互联网很可能将传统行业颠覆!苏宁、万达近期的变化证明了传统商业的畏惧。

可是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营销革命对于商业的改变究竟在哪里?

我们不得不观察近期的这些案例: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黄太吉的煎饼果子、雕爷牛腩,还有最近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上卖的月饼。这些案例为什么被追捧?这些案例为什么看起来那么不靠谱?这些案例与传统商业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我和许多人一样,从商业和未来角度并不看好许多名噪一时的项目。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去研究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天地:罗永浩卖的是手机吗?黄太吉卖的是煎饼果子吗?罗振宇今天可以卖月饼,过年会不会卖猪肉?

于是我们发现了关键点:新营销带来盈利模式的革命;如何抓住用户才是最关键的任务,服务才是核心产品。

最近还接触过几个本地传统品牌,我们发现,互联网化绝对不是上网卖货!如何抓住你的用户,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重构业务,这才是关键。开一个简单的微信微店未必就比建立一个天猫、京东商城网销体系的效果差!因为,如果你在货品上没有独特的优势的话,上天猫有可能就是自取灭亡。

三、放弃产品体验的思维。

营销模式变了,于是盈利模式变了,这一切最后必将落实到自己的产品。自2000年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原理就开始主宰着市场,可是到了2014年还有许多人仍然沿用着上个世纪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思想。

以产品为中心的表象是:

√类似李宁这样的品牌为什么会衰落?难道是质量问题?难道是供应链问题?难道是销售渠道问题?难道是销售员素质问题?——不是,这一切都不是关键。就算李宁采用凡客诚品的营销方式可能一样会一筹莫展。小米的成功在哪里?雷军天天跟粉丝在一起。凡客诚品的失败在哪里?陈年天天跟产品在一起。这个时代,产品的质料、做工都在其次,用户需要什么质料、做工才是关键!

√互联网产品经理经常认为,我的产品模仿了硅谷的经验,我的产品很牛。问题在于中国用户是否喜欢?中国用户需要的功能与使用体验究竟是什么?我们从成功的产品可以看到,用户体验绝不是界面是否好看,而是要看产品管不管用。例如嘀嘀打车需要解决的是用户能不能打到车,出租司机的使用比例究竟有多少。——必须认识到:全流程的服务体验才是产品体验。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环境;《网络营销》推广

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推广的原因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依靠其强大的信息存储、共享、处理能力;便捷的通讯能力;快速及时的信息共享能力;全球化的覆盖范围等巨大优势,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工作方式,众多企业借助互联网宣传产品,扩大企业业务覆盖范围,开展全球化生产、销售合作。网络营销推广这一新型营销方式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众多企业主流的营销方式,相比传统的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具有更高的开放程度,包括更高的信息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域开放程度、信息接收者限制条件更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诸如电脑和更加方便的智能手机等,浏览全世界信息,不再受地域、时间等的限制;更强大的信息分享能力,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和信息平台自由信息,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工作领域、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实现信息共享;更加便捷经济,与传统运营渠道和媒体信息平台相比,大部分网络资源都是免费使用的,信息的门槛也十分低。综合以上这些优势,网络营销已成为现代主流营销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电商从业者,《网络营销》的主体已经由高校学生走向平民百姓。《网络营销》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环境,而向更加贴合大众,时间场地安排更加灵活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平台过度。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营销》推广的开发与设计策略

(一)全面认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开发与设计的特点

1、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推广的影响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在册的电商从业者已经突破250万人,隐性电商从业人数已经超过1800万人。由于电商平台的市场准入门槛普遍较实体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低,所以电商从业人员构成情况也十分复杂,既有专职的电商从业人员,也有大量的兼职电商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的金融知识水平。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已有营销水平基础更是参差不齐,电商从业人员的经营项目等更是十分复杂。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营销》的主体不能仅仅对准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经济教育系统性比较强的高校学生,而要将标准的适用范围延伸,覆盖范围变广。所以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营销》开发与设计必须做好课程层次划分,既有对准普通大众的通识化教育和入门教育,又要有对准专业研究人才、相关知识基础较强的人员的。

2、全面认识营销工作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营销》开发与设计的基础

就概念本身来讲,营销就是经营主体为实现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所采取的经营活动。本质即是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因素扩大自身的价值影响,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综合效益价值的最优。传统的市场营销渠道主要有三个,从经济学意义上看,企业营销的结果涉及到诸多影响要素,最主要的包括企业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以及连接需求和产品的诸如宣传等媒介性因素。所以传统的营销渠道主要有三个:最重要的是产品营销。产品营销主要是指通过提高营销主体输出的产品质量来实现营销,产品质量是影响营销的本质性因素;其次,市场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媒体营销对于营销工作至关重要。现代社会大众信息渠道来源广,市场竞争激烈,依靠媒体进行营销对于营销成败显得尤为重要;最后,也是最具有自发性的营销渠道,即消费者营销。消费者营销是消费者获得良好的需求满足后所进行的宣传,大都带有自发性。

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的推广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首先,由课堂推广向网络平台推广的转变,原因我们在2.2.1我们已经进行分析。但是网络推广在具有其自身明显优势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例如实践性不足等。《网络营销》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实践性价值更强的推广模式,实践性的缺失对于推广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次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的复杂性是以往市场经济活动所难以比拟的,所以移动互联网环境本身也给网络营销推广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鲜活的案例。

(二)突出《网络营销》推广内容特色,注重推广效果

1、转变营销理念是《网络营销》推广开发与设计的重点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营销较传统营销有着很大联系的同时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必须辩证的对待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关系。首先,网络营销虽然在营销方式营销理念上和传统营销有很大区别,但是产品营销依然是网络营销中的决定性因素。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营销》推广开发与设计仍应引导学习者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营销理念,看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营销推广应使学习者看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媒体营销特别是互联网媒体营销多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学习者掌握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平台扩大产品品牌影响,品牌价值的方法和技巧;最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营销课程要使学习者树立全新的消费者营销理念,过去的消费者营销由于消费者范围制约,影响范围往往有限。但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产品的消费者群体得到空前扩大,消费者观点的影响力也得到空前加强,特别是名人效应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推广内容及方式应与时俱进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众多市场主体借助网络平台进入电商市场,其中既有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案例,也有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惨痛的失败教训。所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营销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应注意引入这些鲜活案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给后面的人以具体化感受。另外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推广开发与设计也不应该忽视实践性,但实践性推广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例如运用现代化技术让学习者模拟进行网络经营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者网络营销的能力水平。

三、总结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既要有课程精神的坚持,也要有推广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其最终目的都在于使学习者全面掌握网络营销的特点和技巧,为其经营活动提供帮助。(作者单位:云浮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吕芹.移动广告:动起来的价值[J].互联网周刊,2014(11).

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教学社群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对广告学教育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如各种技术手段助推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又助长了高校课堂“低头族”的扩大,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在此背景下,伴随5G时代的来临,这更加促使高校教师们需要共同研究探讨各专业如何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探索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告学专业教学困局

首先,大学课堂“低头族”逐渐增多,学生课堂注意力更易分散,师生之间课堂互动逐步减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超过九成。不少人已经习惯了使用移动互联网设备,具体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可见,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或偶尔分心关注手机,是其日常惯性行为习惯中的一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课堂中能够纵容这一行为。有些地方开始明确限制对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课堂上的使用,如江西省教育厅出台加强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八项要求中就有相关规定。可实效如何呢?有些学生早在中学时代已经开始与禁带手机等相关规定进行各种攻防战,诸如用模型机应对检查或者将手机进行各种伪装后使用等类似应对方式的新闻屡见不鲜。在此情况下,只依靠规定杜绝学生使用,很难起到最佳效果。既然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逆向思考,利用学生对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使用已经形成的习惯,适当调整或者改变教学方法与内容,让其更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从正面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呢?

其次,学生获取信息多元化,数字鸿沟影响的渐渐加剧,逆推课堂教学内容更新加快。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已经不再仅局限于书本或者线下课堂,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自主学习。慕课等各种在线课程的蓬勃发展,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更加方便快捷。甚至学生在网上还可以较为便捷的获取很多国内外高校优质课程,如网易云课堂等免费为主的线上平台中国内和国际化的教学信息资源都较为丰富。此外,还有很多付费知识平台也在针对性制作很多课程,如得到平台的课程和讲座,涉及面广,更新较快。这都要求高校线下课堂教学内容的革新必须更加迅速,以此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學需要。

此外,广告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广告业界的研究。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广告业界日新月异,AI智能、大数据、3D打印技术、智能设备、云计算等等都在广告中有了各种新应用,如跑鞋品牌联合小米公司通过小米手环收集的大数据,进行相应的精准化广告推送等等。可见,教学内容的更新,不能与广告业界的实际脱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面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进行学习呢?

二、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线上与线下多维互动教学实践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线上与线下多维互动教学的关键设备就是能联网的智能手机,再以其为核心借助各类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辅助教学。目前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普及度极高,基本可以满足教学中各项需要。因此,在教学探索中,首先就用即时通讯类应用程序连接教师与学生,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打破教室场所与时间限制,开展多维互动教学实践。

(一)在授课前,利用社群教学法,拓展时空维度,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授课前,教师就可以主导建立教学用社群,而非单纯的加入学生已有的QQ群或者其他班级群。学生已有QQ群一般信息较为杂乱,信息干扰相对过大,甚至有些学生直接屏蔽掉了群消息。因此,成立新的教学社群优势更为明显。

如此,一是可以保持社群内信息的单纯性,减少其他信息带来的干扰。利用专用教学社群,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明确的接受到信息,也可以使用社交媒体富媒体文本进行多维度案例展示,如直接转发最新的业界广告,包括公众号推文、短视频等各类超链接文本资料等。具体如在《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授课中,会涉及到新媒体文案的写作讲授。在给学生展示案例时,直接转发最新推文或者其他实际案例,不单可以让学生看到文案的具体文字,还可以让学生看到文字如何排版,与设计结合产生更佳阅读效果。同时部分新媒体文案,还会与视频或者语音结合,此时学生手中的智能设备就能让其能更直观解读体验。

二是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时,可以更加充分;教师在翻转课堂时,更加容易。教师可以随时向学生分享教学资料,打破课堂有限时间限制,可以将部分时长过长,不适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分享,又有一定教学价值的资料或者需要学生自主体验的互动类资料在线上教学中分享给学生。如腾讯的AR扫码广告,学生亲自扫描体验后,可以对其广告流程与逻辑思路理解更透彻。如此,一方面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课上知识,留有更多讨论提问时间在课上。另一方面,更多资料的分享,也让有提升余力的学生得以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是教学社群更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当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相对沉默,但是在互联网上,自我个性能够更加彰显,有些学生更愿意在线上进行提问。因此,有时候教师还可以用QQ群的匿名功能,让学生在匿名功能的“自我保护”下,进行提问,会有奇妙效果。

(二)在授课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多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维度与互动维度

首先,通过移动互联网,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单向的案例分享,还可以借用二维码、网络搜寻等新方式,扩展作业形式,打破黑板及ppt课件形式限制,提升学生主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互动分享。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享H5超链接或者二维码到教学社群,学生自己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到对应的互动界面,完成对应的练习或者观看互动型为主的案例资料,如网易H5互动广告等,增强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性。如此,教师既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增加学生的主观体验感。以此方法用体验式教学,学生在体会消费者的角色后,再思考如何作为广告人来进行广告宣传工作,进行换位思考与逆向思考。尤其学生在进行广告创意或者营销策划时,借此或可激发更多的创意想法。此外,在课后,教师可以提供更多开放性课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使用互联网探索,完成对应课题信息的分析、甄别、学习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课程中,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线上分享,减低群体压力,激活课堂讨论分享力。在传统课堂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较难每一个人都有同等机会进行个人创作成果分享。借助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与互联网,在课堂讨论与分享环节,则有所改变。众所周知,不同学生的活跃度存在一定差异。有一些相对羞涩的学生,可能并非不愿意进行分享,而是害怕课堂上的群体压力。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分享,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也让不同学生有同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在课堂上,当教师提问后,学生在线上的群内交流想法。这样的公开分享,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让其可以看到其他同学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反思自身。

(三)在授课后,利用互联网将教学成果展现多元化

一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引入大量的实战案例给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帮助其作品转化,甚至实现商业化。二是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可以成立对应的提升群,借此让学有余力且希望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同学,可以加入后继续深入学习。三是学生在互联网中展示自身作品,并鼓励学生自己对作品进行推广,如借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相关微信推文等。此方法,不单单可以扩大学生自身作品传播的广度,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如何切实进行广告宣传的过程。

篇8

汤文抢注的包括域名、APP、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全套资源,在移动互联网的江湖里,非个案。与其说这是一个圈套,不如说移动互联网资源的生态尚不健全,无论是监管制度,还是移动在线交易商业生态,都还在起步阶段。

虽说无利不起早,但别忘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汤文的移动互联网资源也许数年后又是另外一番交易景象。

如果只是卖域名,北京人汤文(化名)不至于“被这帮后辈娃娃们绕了几百万”,以至于想自杀。

域名,作为PC端互联网惟一入口,价值独特,一些投机者抢注域名,转手卖给企业,盈利上千万,汤文也注册了几个。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域名的独特性有所下降,APP、公众号、二维码等多种资源共生,“科技公司”对汤文说,“只抢注域名卖不了高价钱,还要抢注移动互联资源。”

等花光了一生积蓄抢注完全套互联网资源,汤文发现,那些被抢注的传统企业并不想买这些。

问题出在哪里呢?传统企业为何对移动互联网资源熟视无睹?对于汤文来说,移动互联网资源是个圈套,那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难道也是圈套吗?

域名大诱惑

一只域名甚至能卖上亿元的高价,退休已五年的老北京人汤文也抢注了一些企业和行业域名,打算卖个好价钱,但是汤文有底线,最初并不是想高价倒卖给中介,也坚决不卖给外企,只是想卖给实体企业

之所以敢把自己所有积蓄、房子抵押,甚至父母的养老钱,全部砸进移动互联网,是因为之前在PC端互联网上的“天价收益”。

“微信”双拼域名weixin.com已于2015年4月13日被腾讯收购,成交价格数千万;奇虎360公司以1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6亿元)收购顶级域名360.com;小米正式启用的国际化新域名mi.com“贼贵”,约3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43万元)。

一些公司甚至抢注多个域名。京东创办人刘强东近年来热衷于收购各种相关的热门域名,先后购买了3.cn、Jingdong.com、wangyin.com(网银),甚至连dao123.com(网站名称显示为导流网),jingdog.cn(京狗)以及joydog.com.cn(Joy狗)等域名,也已在京东名下。

刘强东此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由于京东原先的域名360buy.com难记忆,用户需要搜索后再进入京东,百度等搜索引擎因此占据京东很大的流量,京东被别人‘扒了一层皮’。”据说京东因此每年需要向搜索引擎公司支付约6000万元的流量费。

事实上,国外已经形成了专门交易域名的交易平台。

全球最大的高端域名交易平台和货币化供应商SEDO通用顶级域名的每季平均销售价格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com的销售价格为2807美元,较第一季度的2496美元上涨了12.46%;第二季度.biz的销售价格为1896美元,较第一季度的899美元上升了110.9%。

根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7.4亿人,同比增长10.27%,已经超过PC端用户规模。

想想PC端互联网的天价域名,汤文决定在移动互联网端先下手为强,“拿出所有积蓄和父母的养老钱,外加在北京200多万的房子,150万抵押给典当行,抢先买下企业在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工具。”

她从有过业务合作的红塔集团、华润集团、神塔集团开始,把各种与该集团相关的域名都抢注下来,不仅后缀包括.net,.com,.cn,.wang等全套,包括中英双语,所有能想到的名字,除了针对公司,她还以行业门户网站“中国美食网”、“中国化工网”为关键词,把可能相关的域名都注册下来。

汤文说,“最初并不是想高价倒卖给中介,只是想卖给实体企业。”以红塔集团为例,“当时市场最高价给到我好几千万,我都拒绝了,我只想卖给红塔集团。”

汤文也坚决不卖给外企,“互联网资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所以当初有外企要收购她手上的全套互联网工具配置时,她都一概拒绝了。“我只卖给传统企业。”

移动端幻想

“移动互联网时代,仅有域名是不行的,还得‘抢注’APP、微信平台、二维码等专属于移动互联网的资源,这样打包才能卖好价钱”,在这样的逻辑引导下,汤文将手上的钱几乎全部用光

注册好域名后,一家“科技服务公司”“提醒”汤文,“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要的是电脑端、手机端的全套配置,只注册域名,就会漏掉大笔生意,因此还应该制作APP、商城、微信平台、二维码、物联网等配套工具。”

汤文一开始很迟疑,但过了好几个月,自己注册的几个大公司,一直没有企业主动购买她注册的域名,汤文有点心急了。

这时候,有客户给她打电话,自己是某餐饮行业大公司老总,亟需汤文手上的“中国美食网”,愿意出价800万元,但必须包含手机端的全套配置。汤文算了算,全套配置中,每一项的花费在几万元,一套下来十几万元,但是客户已经送上门,立刻转手就有800万元,那事不宜迟,应该立刻出手。

汤文向记者展示了“全套资源配置”,包括各种后缀的域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颁发的“中国化工网4G行业门户证书”、APP商城版客户端(安卓、苹果双系统)10年服务期、微信商城和平台10年服务期、bingoso搜索引擎1年、古德斯搜索引擎捆绑赠送10年(李开复博士与俄罗斯古德斯-搜索引擎专家共同研发,网称全球最大的中文商业网站)、二维码10年。

在她陆续一项项地买下各种移动互联网工具时,不断有客户来电“要挟”她,“我是哪里哪里的,需要中国美食网,你是做美食行业的吗,让给我吧,别跟我抢了。”

汤文说对方说话很“横”,可是对方越这样,汤文越感觉市场火爆。

这时候,汤文不再坚持卖给实体经济企业,一方面因为实体经济企业不积极,另一方面,中介给她介绍的其他“科技公司”出价更符合新闻报道的天价交易。

于是,她正式进入了“倒卖移动互联网全套配置”的行列,但汤文说自己其实不懂技术,只要客户要求,她就会全力满足,“加个几万块钱来加个配置,就能做成全套,立刻转手能翻几百倍,我为什么不加呢?”

只是后来,原先有意购买全套域名的“客户”没再来电,这时,她手上的钱已经几乎全部用光,剩下的钱只够抵押房子借款支付一个月的利息,而且抵押还有2周就到期,“如果2周内仍然不能卖出手上的互联网配置,房子就要被强制执行收走了”。

焦急如焚的她加快销售步伐,心里价位也从原来至少千万,降到只要200多万,“能还完借款、抵押,还能有点剩余就可以了”。

移动资源生态

汤文手里的移动互联资源“养活”了一批制作此类资源的公司,但是这些资源真正的价值却不是这类公司说了算,还是那些潜在的买主——被抢注的传统企业说了算

上海一家为科技产品融资上市的公司,想了解汤文手上有什么资源能打包融资。汤文特地从北京飞来上海,带上一整个行李箱的互联网认证证书。

对方看过证书后,认为虽然不能说全都没用,但至少暂时还无法融资上市,“要么放弃、收手,要么回去把申请下来的各种工具,运营起来,吸引客户流量,做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帮她吸引融资。”

“这意味着,直接转让的这条路完全行不通了吗?”汤文有些崩溃,想到了自杀,“曾经有个国企背景的科技公司提醒我,移动互联网行业80%都是骗子,我的亲身经历看来,这个比例估计超过90%!”

国内对互联网资源的抢注,有无法律法规或行业硬性规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外,互联网主要依靠行业自律。在国内,监管条例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资格认证,很少提及。

在中国,早在2002年3月14日,信息产业部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直至2012年CNNIC修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注册实施细则》,沿用了十年之久的管理条例,一直负责在互联网传统PC端的域名监管,明确规定,以投资目的抢注域名是非法行为。

2013年,《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正式执行,通过对提供APP的第三方平台备案等管理。自2013年9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向公众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规定了服务质量指标和通信质量指标。

但汤文几百万购买的全套资源配置,始终没有详细规定。

汤文慢慢回过神来,现在泡沫吹大了,却没有人来接盘。几周后,当记者再询问她的进展时,她说又问了其他科技公司,这些证书还是有价值,所以她打算继续转让,只是不再买新的配置。

那么,问题来了,移动互联网全套资源配置到底包括什么?价格几何?对企业有什么实际作用?

汤文手中有2个行业网站的全套协议,都由浙江商帮科技有限公司盖章后负责开发,协议中已缴费近20万元,主要包括APP、全网名址、二维码、微信平台,协议服务期十年。

除了2个行业网站,汤文还为3个大型企业配置了互联网全套资源,是她根据众多“客户”的要求而购买,其中购买APP的价格是3万,服务期10年,这大体是行业报价的普遍水平。一家自称中国最大的移动营销服务商的北京道有道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类似报价。其在线客服告诉记者,一般的APP制作价格在3万,如果加上微信端就是4万元左右。

汤文向记者展示了全套配置的所有“证书”,鱼龙混杂,“大红戳”五花八门。中国××网(因受访者要求隐去全名)的“4G行业门户体系示范单位”证书,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3G行业门户注册中心盖章,但记者登录中国3G行业门户注册中心官网,发现其从2013年后首页新闻就没再更新过,而汤文所得证书的注册盖章时间是2014年7月。而对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业内人士透露,这是行业内部自发组织的协会,其并没有行政的强制性认证职能。

二维码全国数据库证书中,右下方盖了两个红红的大戳,左边是互联网二维码中心,右边为二维码电子商务协会。

据百科资料显示,互联网二维码注册中心(Internet dimensional Code Center,简称IDCC),于2010年6月3日组建,是由中国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普及工程联合推出的二维码注册平台,该机构的性质为网站。但当记者点击后附的网页链接入口,尝试进入该网站时,页面却显示为“您所访问的网址有误”,多方渠道尝试都未能成功进入这个网页。更有甚者,“二维码电子商务协会”则在搜索引擎中,找到任何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该协会的性质、职能和权威性无从得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抢注移动互联网APP、微信二维码等产品的价格走势,由传统企业对互联网资源的需求决定,“如果大企业着急开展线上业务,着急买全套资源配置,那价格就可能很高,几百万几千万,如果这个大企业很多年都不急于开展线上业务,那你只能先养着,养到这个大企业想买为止。”

目前,传统企业会开展移动互联业务吗?

买主兴致已失

不要说移动端,即使是PC端,在线交易平台的主角也只是淘宝、京东等少数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从来都只是配角,汤文手中的移动互联网资源落得个“有价无市”

在网上,介绍传统企业如何做线上业务的经验很多,但大多停在“理论上”。记者就此问题询问某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总监,得到的回答是,“好像没什么成功案例”。

“苏宁电商算成功案例吗?”记者问。

“但是……”还没表示肯定,对方就首先来了个转折词,“貌似也不是很成功,獐子岛、宏图三胞现在也很难说做得怎么样了。”

记者向易观智库询问,对方提供的实体经济企业开展线上业务的报告只集中于O2O,目前主要在地产服务、生活服务、酒业,“其他行业还没发现比较好的案例,即使在已经开始线上线下融合的案例中,也仍然是互联网企业主导,由实体经济企业主导做线上平台,很少有成功案例。”

O2O模式基本商业逻辑是,用户在线上平台预先支付,然后到线下消费体验,商家实时追踪其营销效果,由此形成闭环的商业服务和体验过程。

尽管O2O模式在向各领域全面渗透,但目前依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数据显示,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目前线上消费只占整体消费的3%-8%。而且正如万达集团总裁王健林所说:“在中国和世界,O2O模式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现在的O2O模式其实大部分就是一个导购模式,并没有线上线下完全结合起来。”

实际上,即使是大型跨国集团,开展线上业务的步伐也远不如手机业务的普及这么迅速。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2015年刚刚开通淘宝商城,开始尝试线上业务,而就在此几个月前,其高管还表示化工行业可能不需要快速应用电子商务。

记者从2014年中国民企500强名单中,梳理前30名的企业如何开展电脑和手机端业务,发现大多数网站只是公司基本信息介绍,无法在线交易。而在手机端,除了科技公司之外,未发现传统行业企业使用APP商城交易系统,发展线上业务的公司只是借助微信公众号,但也只是信息展示。

为什么实体经济企业做线上业务这么困难?易观国际负责人告诉记者,“互联网基因是个很大问题,传统行业企业的节奏和思维都比互联网这种轻量级的公司慢,而且负担较重,而且线上业务对于传统业务有冲击。”

在传统行业企业负责开创线上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怎么看?

“老板根本不懂电商盈利的渠道,大多会请一个所谓的电商‘业内人士’来指挥,但一些所谓的业内人士也只是招摇撞骗之徒。一旦老板发现电商不赚钱,就会关掉业务。”某负责人表示。

篇9

李明远是主导百度收购91背后的人,关注应用市场的人自然对此事非常关切。那么话题就来了,除了大家知道的91,豌豆荚等外,应用分发市场还有什么可以值得说的么?

这又要引出另一个话题,唯品会市值破百亿美金一事受到业界热议,唯品会的幕后操盘手资本大佬沈南鹏也耐不住兴奋,在微博上公开表达了对唯品会的喜爱。唯品会成为除了阿里、腾讯、百度、网易、360之外,国内互联网企业为数不多成功跻身百亿美金俱乐部的成员。

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弯子,其实是想借助业界热点,引出另一个半年股价上涨4倍的案例,同样有着红杉资本背景的:斯凯网络。

长期关注电信业务的人士对斯凯网络并不陌生,这是一家早在2010年就登录美国市场的老牌移动互联网企业。和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大型的战舰相比,斯凯网络这艘船在互联网江湖中,并不是特别的显眼。但最近短短半年的时间,刚刚转型智能机业务的斯凯网络股价就上涨了接近4倍,这不得不让业界开始重新关注斯凯,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原来这和斯凯网络的布局不无关系。

2013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发生了一起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甚至在世界互联网并购历史上,也可以堪称是大手笔,那就是百度以19亿美金收购了移动应用分发企业91。

百度之所以肯花费巨资收购91,原因是无非想增强在移动分发渠道的实力,抢占移动入口。百度收购91引发的业界效应非常明显,从后来的发生的并购事件中,可以看到,巨头对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争夺是异常激烈。阿里相继投资收购了,微博、友盟、高德地图等,腾讯更不甘示弱,通过嘀嘀和快的的“战争”直接和阿里展开了移动互联网的世纪大战。

百度收购91直接给豌豆荚抬了轿子,催化了其融资的进程。豌豆荚创始人当时的欣喜之情令人印象深刻。

360、百度、豌豆荚等传统意义上移动应用分发市场激战正酣,而在另一个维度上,斯凯网络正在“潜伏”新的移动应用分发市场。2013年,斯凯网络拆分出来一家子公司,魔品科技,这家并不被外界所知的公司是做什么呢?

业界朋友告诉我,魔品科技干的正是移动分发的事情,只不过和91不同的是,91是在线上干活,而魔品是在线下干活。而且,魔品把运营商最为看重的流量经营给融合了进去,这是一块巨头没有涉足的领域。

魔品科技是如何运作的?手机流通的最后也是最关键一个环节是门店销售,如果占据了门店,就相当于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桥头堡,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以其合作的某个典型运营商省份为例,其下属的全省七千多家营业厅或社会渠道门店,统一使用魔品科技研发的魔品手机助手。这样通过和运营商的紧密合作,魔品可以手握一手资源,占据移动应用分发渠道。

话又说回来,为何移动联通之类的公司会和魔品合作呢?道理很简单。魔品为电信运营商出台了“私人”定制”的方案,通过使用魔品提供的方案,运营商就可以把手中掌握的流量有了更多变现的可能,等于说,魔品解决了电信运营商拉升流量消耗的问题。

这一套商业运作的逻辑基本是:

魔品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流量经营的解决方案à运营商通过魔品手机助手向购机用户提供服务à魔品通过运营在市场上获取流量和内容分发收益à收益和运营商共享à运营商向魔品提供更多的预装手机。

这样一套环状流程下来,魔品现阶段就已经实现日均超过5万的装机量,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魔品每年可以拥有近2000万部手机的预装规模,再加上正在拓展和试点中的,如果发展顺利,将是非常可观的量级。而据我了解,巨头在移动分发市场上的投入,甚至可以达到十几块钱一台手机的价格,这也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市场。

篇10

用微信圈卖货。前天遇到一位后生想要在微信圈卖货,席间一位互联网老兵非常深刻地说:你好不容易混了一个土豪圈,你用微信朋友圈卖货,钱没赚到多少,人可能就得罪完了!——真是一语中的。

购物平台O2O。许多人一提起O2O,就准备建一个商城,全市建立物流、冷链。最后一公里确实体现了O2O的特性,可是商城呢?在渠道去中心化的今天,硬生生建一个商城,难道又要回到流量引流的老路?

开发无功能亮点的APP。在APP市场里,用于社交的、商业服务的APP泛滥了,APP安装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多数应用生出来就是为了被淘汰。如果你也准备做一个APP,请扪心自问:你抓住了用户使用场景还是杜撰了用户使用场景?

我不得不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请放弃PC时代的三大思维模式:

一、请放弃入口思维

在PC互联网时代,一直流行一种思维:流量至上。

按照流量逻辑,大家发现:网站的上游是导航,导航的上游是搜索,搜索的上游是浏览器,浏览器的上游是输入法,输入法的上游是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的上游是操作系统。经过多年尝试之后,事实证明:导航、搜索引擎、浏览器、杀毒软件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尤其是搜索。于是,大约十年的互联网“战争”都围绕这些关键节点而展开。这种思维衍生出来的创业逻辑就是要控制流量节点,例如建立门户网站。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媒体(也就是所谓的web2.0)并未获得真正的发展与重视。因为代表个人的媒体形式受限于搜索引擎、受限于各个首页。

在这种情况下,电商的营销也被流量入口限制着,即使你懂得社会化手段,懂得如何通过信任关系提升转化效率,你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缓慢。

移动互联网通过3个革命冲破了流量思维,移动生态于是呈现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状态。这3个革命因素是:无限制的粉丝机制、大数据、应用场景。

twitter与新浪微博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贡献就在于粉丝关注关系与信息转发机制,证实这样的革命将新浪门户、天涯社区推向没落。微信公众号更是借势微信的强社交关系将粉丝机制推向更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机制下,信息的传递广度与速度远远超越2009年以前的任何方式。这也带来自媒体的春天:关注可以超越门户超越搜索引擎,品牌可以以光速建立与传播。——这就是罗辑思维的逻辑:在这个时代,你不一定需要建立多么大的平台,可是你的影响力一样会十分巨大。

大数据则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转化率。近两年的网站运营实例告诉我们,即使你的网站在流量上并不出色,可是如果你能够掌握精准的用户数据,你一样可以抄流量的后路!围绕用户数据细分、筛选,你可以获取细分需求的用户,个性化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如果你是一名通过O2O原理卖菜的菜贩子,你完全可以逐步积累精准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跟踪,这样你就是一名比别人转化率高10倍的菜贩子!这就是革命!

我们用百度新推出的百度直达号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应用场景。所谓场景就是你正在进行旅行,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如果这时是中午11点,你必然会通过手机上的百度地图寻找适合自己并在附近的餐厅。而百度直达号的作用就是迅速建立餐厅与你之间的链接,并不需要让用户再一次使用大众点评等工具,一次解决选择、对话、优惠、到达问题。场景,将所谓入口彻底改变,用户与他所需服务之间不再是信息,而直接是一种连接!

二、放弃卖货的思维

PC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一个使命,那就是B2C。移动互联网还将完成一个使命,这就是O2O。

PC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具有巨大冲击,然而移动互联网很可能将传统行业颠覆!苏宁、万达近期的变化证明了传统商业的畏惧。

可是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营销革命对于商业的改变究竟在哪里?

我们不得不观察近期的这些案例: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黄太吉的煎饼果子、雕爷牛腩,还有最近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上卖的月饼。这些案例为什么被追捧?但是看起来又那么不靠谱?这些案例与传统商业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我和许多人一样,从商业和未来角度并不看好许多名噪一时的项目。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去研究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天地:罗永浩卖的是手机吗?黄太吉卖的是煎饼果子吗?罗振宇今天可以卖月饼,过年会不会卖猪肉?

于是我们发现了关键点:新营销带来盈利模式的革命;如何抓住用户才是最关键的任务,服务才是核心产品。

最近还接触过几个本地传统品牌,我们发现,互联网化绝对不是上网卖货!如何抓住你的用户,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重构业务,这才是关键。开一个简单的微信微店未必就比建立一个天猫、京东商城网销体系的效果差!因为,如果你在货品上没有独特的优势的话,上天猫有可能就是自取灭亡。

三、放弃产品体验的思维

营销模式变了,于是盈利模式变了,这一切最后必将落实到自己的产品。自2000年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原理就开始主宰着市场,可是到了2014年还有许多人仍然沿用着上个世纪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思想。

以产品为中心的表象是:

类似李宁这样的品牌为什么会衰落?难道是质量问题?难道是供应链问题?难道是销售渠道问题?难道是销售员素质问题?——不是,这一切都不是关键。就算李宁采用凡客诚品的营销方式可能一样会一筹莫展。小米的成功在哪里?雷军天天跟粉丝在一起。凡客诚品的失败在哪里?陈年天天跟产品在一起。这个时代,产品的质料、做工都在其次,用户需要什么质料、做工才是关键!

互联网产品经理经常认为,我的产品模仿了硅谷的经验,我的产品很牛。问题在于中国用户是否喜欢?中国用户需要的功能与使用体验究竟是什么?我们从成功的产品可以看到,用户体验绝不是界面是否好看,而是要看产品管不管用。例如嘀嘀打车需要解决的是用户能不能打到车,出租司机的使用比例究竟有多少。必须认识到:全流程的服务体验才是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