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讲解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有机化学讲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我们高中学生来说,对高中有机化学的认识还比较窄,我们一般运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及其问题进行推论和判断,以提高高中生的有机化学知识水平。但是,我们对有机化学思维的形成一般是建立在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的,进而提高我们运用有机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有机化学学生思维在形成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这些思维障碍主要是来自教学方式不完善,进而就会影响我们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建立。
1.高中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在高中生形成对有机化学概念的认识过程中,他们一般是先通过已知的知识结构对外界吸收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从而形成一种能够掌握的知识体系,以便高中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种情况下,已知的知识就会在高中生的思维中发挥积极作用,导致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出现分化和进行重组等,使得高中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高中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一般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化学思维教学,而是以教师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过程,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缺乏能力解决实际的有机化学问题;第二,当新接收的知识与学生已知的知识结构不相符合时,这些新的知识就会受到严重的排斥。因此,一旦教师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造成新旧知识无法形成系统化的统一,从而影响高中生形成较好的有机化学思维。
2.高中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
2.1因材施教,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以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为中心,认识到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认识的差异,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在进行有机化学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的培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学生形成有机化学思维障碍。当然,教学的目标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使得高中生明确有机化学学习的目标,从而提高高中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因此,提高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意识是突破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2.2突破高中生的常规思维,消除思维定势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重视有机化学知识的教授,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主动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这对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至关重要。同时,为了更好地消除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思维障碍,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前了解学生的产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有机化学思维定势。当然,有时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有机化学教学,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规的有机化学思维。通过不断暴露学生的思维问题,以消除消极的有机化学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影响。当然,教师还积极促进学生进行有机化学思维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是帮助学生突破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有效途径。
2.3结合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实际,积极渗透诱导
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使得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思维问题而改变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解决其有机化学思维定势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加应该结合有机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渗透诱导加强突破高中学生的有机化学思维障碍。同时,教师应该重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使得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时能够保证课程的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水平,以高中生为主体,培养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思维。
3.结语
篇2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中化学 作用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来讲,其包含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枯燥,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块,学生很难对化学知识提起学习兴趣,这就降低了教学质量。高中化学老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措施促进学生认识化学、喜爱化学、更愿意主动探究化学,提高学生们的化学成绩,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一、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往往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化学科考试大纲》中有机化学部分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5.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二、有机化学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实验、多做实验,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多侧重于如何做好实验,而且,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型,学生实验“照方配药”,只动手不动脑,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既能做好实验,又能多做实验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给了我们答案。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这样一种模式来完成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当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我们自己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如在某些实验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现有的装置或原理进行改进或完善,将装置中的仪器进行变换或替代,虽然有时实验结果不会很好,这对学生本身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最后,有机化学在中学化学总复习中占据重要作用。总复习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总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在中学化学知识纵横联系上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巩固,形成中学化学知识的细密网络,并在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学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中学化学知识的能力和化学自学能力。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展望
篇3
关键词:中美高中化学教材 有机化学 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01-03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教材应是课程的核心,是指引教学方向和启发讨论的工具,它的设计思路、编写内容、呈现方式、习题设计都应充分体现时代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因此,优秀教材的标准是具有较好的纲要和结论、复习内容及图表,且富有吸收力,易读并对程度不同、需求各异的学生有所顾及,能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联系实际,能启发学生思维,并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当前有机化学相关内容在高中阶段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内容和授课时数有增加的趋势。如何安排课程体系,深入浅出地引导知识,是使学生掌握基本要点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的安排,知识点的分布,习题的难易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中美教材高中有机化学部分对内容体系,栏目设置,图标的设计,习题的形式等方面做了分析比较。中国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②(2007版,简称“人教版”),美国教材选择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简称“美版”)。目的是借鉴国外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中新教材修改提供参考。
1 人教版和美版的比较
1.1 内容体系的比较
中美高中有机化学部分内容体系见表1。
人教版化学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就是继承、发展、创新,保持老教材的特点,避免和克服老教材的缺点和不足,参考国外教材的优点,但不照搬,体现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在教科书的编排中同时考虑到社会需求、课程标准、教学规律、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等众多因素。由几种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的物质,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有机物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体会有机化学的重要性。美版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以“学科中心”为模式,注重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力求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科学、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教材内容的组织重点是以“知识”为中心,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力求使学生构建化学理论的基本结构,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在第十八章“有机化学”中,不但把最基础的有机化学知识介绍了一下,如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结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基础的有机化学知识,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发展性、时代性,如将模压塑料、循环塑料等有机化学较新的研究成果融入体系。
1.2 栏目设置的比较
人教版教材有机化学部分栏目设置与数量见表2。
人教版教材设置的栏目,科学探究、实验、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独立思考与科学探究能力。资料卡片与人的生活贴近,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各种社会关系等等。在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的内容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即与社会、技术紧密联系,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重视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应用,在学与问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2.2苯这一节内容中,“学与问”1比较苯与烷烃、烯烃的结构式,分析苯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你认为苯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即复习了上节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版教材栏目有有机化学部分栏目与数量见表3。
“跨学科链接”体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化学的魅力,使学生清楚的意识到化学实际上是一门涉及面广的学科,在这个精心设计的栏目中,将使学生发现化学与文学、艺术、历史以及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这样安排不仅加强了化学学科的教育,也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使化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一方天地。美版教材的《本节预览》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目标,本节预览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回顾、关键术语。学生在未学习具体的内容之前,就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带着一定的目标去学习,有目的性。知识回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检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家庭实验》栏目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有机化学部分,让学生利用家里所有资源体会有机化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做实验,在家里也可以做实验,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1.3 配图与表格的比较
教科书配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图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力求通过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用最直观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化学学科本身涉及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的物质,比较抽象的原理及规律,就更需要利用配图来表示与呈现。通过配图,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教材中的图片内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联系生产生活相关图、肖像图、微观、原理模拟图、模型示意图、实验图(包括装置示意图、仪器实物图、操作示意图)、规律图、数据表格等图表。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承载着相应的教学功能。
人教版教材有机化学部分配图统计如下:示意图1幅,微观模型图8幅,实验图7幅,表格3幅,肖像图1幅,联系生产生活相关图4幅。
美版教材有机化学部分配图统计如下:联系生产生活相关图39幅,微观模型图5幅,肖像图1幅,示意图1幅,实验图1幅,表格1幅,圆饼图1幅。
通过统计可知,两版教材都重视通过微观模型图来理解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知识。人教版教材注重微观模型图与实验图使用,微观模型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感受微观事物。实验图可用作实验前讲解实验仪器,实验时的注重事项,还可规范学生实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由配图可知,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与知识理解部分。美版教材配图注重微观模型图与联系生产生活相关图。美版教材通过大量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图,体现化学是一门与人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更加热爱化学,同时又显得化学不是那样枯燥,增加视觉效果,增加感观。
1.4 习题形式的比较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文内容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是正文内容的延伸与运用。习题能够让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既能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还能检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教材有机部分习题,除了常见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问答题以外,还增加了实验设计、调查、实践性习题、写调查报告等。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关心社会、重视联系生产生活,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学科知识的运用、融合。
美版教材习题部分包括:知识概要、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理性思维、复习巩固、科技写作、解决问题、考试小贴士。题型有选择题、问答题、实验题。美版教材中将习题进行分类,学生在做习题时可以很好地把握知识点。美版习题更贴近生活,例如生活中的化学习题,比较碱性烫发剂和酸性烫发剂的异同,学生可通过习题获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美版教材习题的创新之处在于考试小贴士,更为人性化,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小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小技巧,了解了这些小技巧或是小窍门之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就不会那么恐慌,做到游刃有余。
2 结论
人教版教材虽以“学生为本”的思路编写,但并没有真正的做到,由于地区的差异,有很多实验是做不了的,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不能得到提高。从我国的教材来看,还是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注重学习基础知识,大部分高中学生学习也只是为了高考,而不是真正的热爱化学。要想真正的改变这种应试教育,需从教材和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从而让学生真正热爱化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通过比较人教版教材与美版教材,有几点值得编者借鉴。(1)美版教材采用了大量的精彩的图片。这些图片大多是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学生可以体会到化学与人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习之后学生也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世界,在生活中运用化学。在人教版教材有机化学部分中此类图片较少,学生看到教材的感觉是文字较多,学习完教材之后,并不会想到生活有哪些事物与有机化学相联系,而美版教材大量的图片则与生活相联系,可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2)美版教材实验中有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在实验中有安全提示这一项,在学生做实验前,提醒学生化学实验有时也有危险,应遵守实验规则、不可大意,同时也说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人教版教材中没有提及实验安全,这需要编者在教材编写中融入。(3)了解学生心理,编者与教师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考试的小技巧,让学生知道怎样应对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的各种情况,怎样节省时间,调整心态。如美版教材中的考试小贴式,“佩戴好手表”这里建议学生在考试时如何分配时间,怎样利用自己的手表。(4)美版教材与择业相联系。美版教材在职业链接、化学工作者中可以获得学习之外的知识。在职业链接中,学生可以知识学习化学之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也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打算,根据自己的选择以后的发展方向,而在人教版教材中却没有提及。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必修2)[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美)菲利普(Phillips Js),著.化学:概念与应用[M].王祖浩,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 谢兆贵.中美化学教材“物质的量”内容编排比较教学月刊[J].中学版教学参考,2011(10):38-40.
篇4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 教学策略 能力培养
一、背景
1、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传统的化学教学以灌注式教学为主,基本上遵循“讲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教育的要求。事实上,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按照化学学科特点来寻找规律巧妙的学习。基于这种要求,现代教学方式孕育而生,这种方式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与自己需要的、高水平的人(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专家、学者、教师、同学等)相沟通,获取最需要的学习指导、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以采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的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应围绕着学生更主动、更多样、更有效地学习来组织课堂教学。高中阶段的有机化学是高考之重,在这以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有机化学的教学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积极接受知识。
2、师生关系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良性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知识、交流情感、创造生活,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张扬、发展和提升。”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模式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它极大的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尤其是在有机物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老师讲授,很难让学生达到对有机物结构空间感的建立,很难掌握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重要的化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适当放宽松,让学生积极思考有问题就提出来,及时解决,同时让学生思维活跃,相互启发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除此,课后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课堂内容。
二、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1)借助于计算机备课充分
作为教师首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有趣,备课时最好能多参考一些相关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避免知识片面偏颇。在解释同一问题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角度,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的提炼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条理清晰的脉络,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语言,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有机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化合物结构很重要,但是,有机物的结构抽象难理解,例如烷烃的锯刺形状,以及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共线共面的问题,对于学生空间感的考察是很明显的,但是学生没有对结构的直观印象,所以这部分知识一直学生难于理解。介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以三维立体的模式呈现,并且辅以颜色,是学生在这一内容学习中始终保有立体图像的思维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感,增强了学生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从而可以是学生更好的学好有机化学。例如在卤代烃被取代为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三维动画的模式是学生理解取代的含义,而且学生还会发现结构转化,扩展视野。除此之外,对于高中学生共面一直是一个易错点,借助于计算机的动画能力,这一问题就很好解决。
(2)借助于归纳演绎法抓住有机化学的主线
有机化学内容的特点是化合物多、反应式多,反应机理复杂烦琐,对于学生学习始终是难点尤其是有机合成。如何把握其内在规律,掌握其核心内容,以点带面,则会使庞大的有机体系大大浓缩?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有机化学家Paul A.Wender教授说过“有机化学只关心三件事情:结构、结构的变化和新的结构”。化合物的结构就是有机化学的精髓。因此我们把“结构”作为主线,按“结构―反应机理―有机合成”的线条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分类,将同一官能团物质归纳为一类物质讲解,在此基础上演绎推理同样官能团接在不同的烃基上性质不同,而对于不同官能团类物质可通过相互反应衔接,让学生能够同时从横和纵两个方向去充分认识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建立以结构为主线、化学反应为纽带的点、线、面一体的有机化学知识网络,使有机化学烦琐的知识形成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通过对结构的充分理解,以点带面,真正全方位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体系,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对于醇类化合物,首先了解醇的结构特点,得出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是其中的羟基,根据羟基特点可推出低分子量的醇水溶性强、熔沸点高、易被氧化、取代、酯化、脱水等性质,通过醇的结构演绎到酚,学生会发现相同官能团在不同的烃基上性质不同,进而扩展,发现两者相互影响,性质改变,归纳总结两者的区别与形同之处。利用醇与醛酮、酯、卤代烃、烯、醚等物质的转化反应将醇与其它有机物纵向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章的知识,同时又将横向和纵向地将相关章节内容有机衔接起来,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完整地掌握有机化学体系,从而为学生顺利完成有机合成路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能力培养
1、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中有涉及较多的实验,因此在有机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的观察实验,而且要善于思考,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加药品的过程,实验中饱和碳酸钠的作用,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只要动手才能深刻体会实验的过程,教师应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性的开展分组实验,是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实验的方式,比如教师演示完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和葡萄糖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既可以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又可以使做实验的同学操作很规范,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自学和记忆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逻辑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加要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于扩展。 例如高二年级醇的教学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学生阅读自我总结这种方式,最后教师辅以点睛。
对于理科中半文科性质的化学学科,记忆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尤其有机物的结构特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且要有区别的记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让学生自我归纳总结来培养学生记忆的能力。
3、创新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路子,尝试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独立查阅资料,按小组独立制订实验方案。首先要通过指导小组的讨论和甄选实验方案。,确定安全性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参与整个实验的设计,探索,实践,独立地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只提出研究要求,在必要时加以指导,不限定具体实验方法和所用仪器。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得以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从照方抓药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进而真正得以开展自主创造性学习。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真正体会化学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化学的素养,真正实现化学创新教育培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永新 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2]王拜. 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J]. 教育研究, 2001.
[3] 裴娣娜. 现代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篇5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高中有机化学分布在两本书上,有机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且关系复杂,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吃力,缺乏条理,思维陷入混乱之中。但如果学生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的知识,就会体会到有机化学知识的规律性,从而理清知识间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在学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烃的衍生物”时,学生习惯于将知识局部化,学习卤代烃时,学生将其概念及其发生的特征反应储存在脑海里。当学习醇、酚等时,学生也只是将其对应的概念及特征反应储存起来。这样一来卤代烃、醇、酚等知识在脑海中里的存在方法是一块一块的,线性排列的,缺乏之间的有效整合。而当烃的衍生物综合起来出题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其实是学生缺乏对有机化学物质的归纳总结,不能建构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脉络。而如果利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则知识以发散放射状形式呈现,与人脑的思维方式相吻合,记笔记用时少,还能使重难点突出,知识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建构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以下为本人在实习时使用思维导图应用于有机教学中的实例。新课教学:(1)课前预习:教师提前一天布置预习新课的内容,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预习知识的理解,简单的绘制思维导图。对一些自己理解的学生可以将知识展示的非常恰当,而对自己有疑惑的知识点,学生可在自己绘制的图中用符号“?”标注出来。第二天一大早要上交。
课堂教学:教师对于学生交上来的思维导图进行简单的浏览,可以知道学生在哪些知识上理解的较好,哪些知识的问题比较大,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课堂上教师就有侧重点的进行讲解。将学生自己制的思维导图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情况,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优化,认为是重点的学生自己可以用彩色标注,形成自己脑海里的知识图形。
复习课教学(以烃的衍生物为例):教师将本堂课要复习的“烃的衍生物”的相关概念写在黑板上:烃的衍生物、苯酚、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要求以小组(6人)为单位,结合所给概念之间的关系绘制思维导图,内容尽可能地全面展示。给学生留25分钟的时间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在下面仔细观察,之后教师选取几组典型的思维导图,请同学给大家展示。教师和学生对展示的思维导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交流。以美观醒目、内容清晰有条理、重点突出为标准进行评价,课后小组同学在参考结合他人的基础上对自己小组的图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这样,通过作图,学生即对烃的衍生物的知识进行了复习、整理、归纳,同时有形成了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体系,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篇6
(赤峰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及生源情况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现进行了改革尝试.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实验教学;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99-02
作为赤峰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赤峰学院2010年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尚品德、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如何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如何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实验和有机理论两门课程呈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关系.但实验教学又有其特殊性,发挥好实验教学,扬长避短势必在“应用”人才培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机化学实验知识与化工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工业“三废”处理、安全生产、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分析都有很大关系.如何把这种关系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落实对于“应用”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为此,有机教研室依据学院确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对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各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四大块进行了有机整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改革切入点.突出了安全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绿色环保理念.
1 精选内容、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
本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的理念.在新修订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框架内,科学合理的设计了课程体系.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性质实验、合成实验是独立进行的.为突出“应用”主旨,侧重基本技能.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组合.考虑到我们的生源,我们是非重点院校,学生基础相对差一些,特别是有机化学实验,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没有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涉及到易燃、易爆、低沸点、有毒、有害及腐蚀性强等试剂和操作[2].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科学“应用”能力,就必须从基础抓起.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精髓说到底还是基本操作[3].为此我们在有限的学时中删掉了无机实验中做过的简单玻璃工操作,适当增加其它基本操作学时,加大加强了最基本蒸馏、重结晶提纯、熔点的测定、沸点的测定、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操作训练内容,在此基础上把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等基本操作融入到制备合成实验中,如环己烯的制备、肉桂酸的制备、“三乙”的制备等.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高低既影响着实验的成败,也决定着实验的安全性,一个接受瓶错误的使用、一种试剂违规的加入,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特别是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及潜在危险性认识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实验中不能很好地训练自己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存在应付实验心理[4].而这就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把强化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的安全性教育有机整合,顺势引导.教学中小到双顶丝、试管夹、喷灯、电热套,大到整套实验装置组装都加以规范.让学生在实验中先动脑、后动手、先观察、后思考,多设问题,多问为什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激发其求知欲以及锻炼其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及安全观,为应用能力的获得打好基础,使其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我们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到企业工作,安全教育至关重要.最近报道的江苏昆山某轮毂生产企业粉尘爆炸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究其深层次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管理层没有安全生产意识.有机化学实验是在一个特定的教学场所完成的.而我们正好发挥了这一优势,把安全实验、安全生产教育贯穿始终.实验中也尽量不用、少用有毒有害试剂,尽量不制备有毒有害化合物,体现安全、绿色、环保理念.
适当减少性质验证实验的学时,经典的验证实验对于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有机化学性质实验,内容陈旧乏味,且偏多、偏杂有些现象并不明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对此,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取了现象明显、无毒低毒经典的验证实验予以开设并保持与理论课知识同步进行,做到理论和实验很好的衔接.
增开了酸性橙﹙Ⅱ﹚染料的合成及织物的染色、咖啡因的提取等实验.通过实验的应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将不愿意学变为我要学.既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看到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机实验的重要性[5].自觉的形成了渇求新知识的意识.
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因缺少开发性综合性实验,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6].通过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简单合成、多步合成的训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在有机实验课的后期我们开设了跨学科的亲核取代反应的动力学测量、电化学方法制备碘仿综合设计实验.同时也把新技术、新仪器引入实验教学.构建了适合化学化工学院培养目标的“两基、一验、一宗”的课程体系,为提升有机实验课的水平奠定了基础.
2 改进方法、多头并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 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做配角”.老师讲、学生听,听完重复经典的实验内容.不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自主权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预习方法的改进.成功的实验,离不开实验前的预习.“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每个实验命题,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领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操作方法、步骤以外.还要求学生查文献;想实验设计;写内容组合;议分析结果.并找到操作的注意事项.通过课前预习报告的检查,课堂互动式交流给以监督.这样的预习,学生就会积极动脑,用心领会.同时也是学生文献查阅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不懂的问题学生也会带着疑问进入实验室,这就为做好每一个实验奠定了基础.
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7].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每次实验课都由2-3名学生依据自己预习情况,分别根据老师的提问来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教师做出必要补充、纠正、解答.部分实验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如改变某些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探究式方法揉入教学中.使学生受所讲课程的“感化”而去钻研和探寻.正是这种“感化”,才可使学生得到如何去献身未来事业的方法和应用本领.
实验课的讲解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还要学会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认知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具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也是“应用”能力提高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进入实验课堂.传统的“一本书、一本教案、老师满堂灌”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因此,教学手段必须现代化和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充分利用了网络教育资源.不但增大了课堂信息容量,而且还节省了老师的板书时间.特别是在安全教育方面还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PPT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看到爆炸、燃烧等现象.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绿色环保贯彻始终.无论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验证实验、还是制备合成及提取等实验都用到大量有机试剂.在保证实验现象和效果的前提下,我们都采用微量或半微量的模式来完成教学.既经济又环保还达到了教学目的.制备合成实验中得到的产品有一部分直接用于性质实验和基本操作训练(如苯甲酸、环己烯等),对实验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液统一回收统一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2.2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督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但可以全面综合的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而且还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为此,我们逐步建立了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平时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出勤、卫生等构成占40%,实验报告占30%,包括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等.期末成绩:由实验理论、实验技能操作构成占30%.实验理论考试在上学期完成,实验技能操作考试在下学期完成.实验技能操作考试,有机教研室全体教师都参与,学生随机抽题独立操作来完成.初步建立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操作考试的试题库.
3 结束语
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的改革,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点已在毕业生考研和就业中得到了体现.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基础有机实验中我们还要不断引入一些新的仪器、新的科研成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
——————————
参考文献:
〔1〕易运红,吴功庆.应用型本科有机化学实验改革的尝试[J].广州化工,2013,41﹙16﹚:233-234.
〔2〕王清廉,李瀛,高坤,许鹏飞,曹小平.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8.
〔3〕杨德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3,41﹙21﹚:212-214.
〔4〕曾造,王伟,李玉华,刘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毕节学院学报,2014,32﹙4﹚:116-120.
〔5〕张来新,陈强.师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1﹚:149-151.
篇7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护理专业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5
Research for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the Nursing Major
LI Minghua, LAN Ting, WANG Baolong, GAO Peng, ZHANG Junna , HE W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Medical 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nurs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explo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to enhance the cognitive,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Medical Chemistry; nursing major;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s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护理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高级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全面了解医用化学的内容,拓展知识面,为之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篇文章从学生现状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同时注意加强实验教学,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医用化学”是我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覆盖面广,知识繁多,总课时6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无机部分26学时,有机部分34学时),实验课时,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同学们既掌握了溶液、原子结构、分子结构、胶体等基础化学的知识,又掌握了有机化学的知识,含有不同类别官能团的化合物在本课程中逐一讲到,包括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含氮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等等,对于学生后续的课程及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提高她们对于化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然而,我校的护理专业的同学根据学前情况分析可知,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程度层次参差不齐,一少部分学生高中学的理科,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另有一部分学生高中学的文科,化学基础相对薄弱。此外,课程的学习主要以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缺乏和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而导致学生对医用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构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学生自身及思想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克服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1.1 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医学和化学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上课的时候针对重点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醇类物质时,可以从较为简单的乙醇入手,乙醇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物质,具有特殊气味,临床上可以用于消毒,它的结构中有一个羟基,羟基的存在使得乙醇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它怎样影响化学性质呢,从此引入醇类物质化学性质。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质应用开始,增加她们学习化学性质的兴趣。
1.2 改善授课方式,避免灌输式教学
“医用化学”这门课程内容繁多,包括无机化学部分和有机化学部分,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按照课本纯粹讲授这些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授课时要避免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改善授课方式,可以多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进行举例,增强学生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通过提问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比较增加学生记忆。在教学中将幻灯片和板书联合使用,力求将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日益发展,教育信息化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借助越来越多的现代媒体,教育资源和方法进行双边活动。网络课程是较为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我校已建立了医用化学的网络课程,同学们可以用学号登录网站,在线答题,复习课程,向老师提问;同时,老师也定期登录网站,给同学们答疑,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不用去教室就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除网络课程之外,一些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微课、慕课、电子书包更是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新热点,对于新鲜的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微课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视频,这些视频可以用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我校网站上有微课的教学资源,同学们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复习或预习知识点,起到很好的自学作用。
1.3 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医用化学亦是如此,尤其是其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有机化学是医用化学的难点之一,但是通过学习,同学们会发现有机化学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所以在学习中需及时复习,并且多归纳总结。在学习中,老师和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有趣的学习方法,如比喻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通过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含氮有机化合物中讲到的氨基酸,通过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氨基酸是一类具有特殊意义的化合物,它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有器官组织都有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氨基酸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学习中对于氨基酸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它的结构和8种必需氨基酸,这8种必需氨基酸在记忆的时候,同学们反映不是很好记,就算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忘记,如何能够让同学们简单轻易地牢记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将8种氨基酸变成一句简单的话语“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采取谐音的方式让同学们牢记,“笨”对应苯丙氨酸,“蛋”对应蛋氨酸,“来”对应赖氨酸,“宿”对应苏氨酸,“舍”对应色氨酸,“晾”对应亮氨酸,“一晾”对应异亮氨酸,“鞋”对应缬氨酸,这样一来,同学们对于这8种氨基酸的记忆就非常深刻。
2 理论联系实践 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集中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各种能力。实验课程的设置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实验现象和理论课知识结合起来,比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理论课上已经讲过了邻羟基苯甲酸,酸酐和乙酰水杨酸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实际观察原料邻羟基苯甲酸的颜色,性状,再通过与乙酸酐的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实验完毕再对酚羟基进行鉴别,理论课上讲过酚羟基遇到三氯化铁会呈现紫色,同学们在实验中可以实际观察到颜色变化,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同学在实验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1 实验组织阶段
在实验课上课之前,同学们要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熟悉本次实验的理论知识,在规定的三个学时内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2 实验进行阶段
实验课开始后,教师要对各位同学的实验进度以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能够让同学们自己联系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2.3 实验总结阶段
实验课结束后,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与学生进行探讨,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通过实验总结,可以理清学生的思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夏丰,孙东.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5.8(5):523-526.
[2] 韩美芬.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6(10):168-169.
[3] 刘庆昌.论教学活动艺术化的实质[J].教育学报,2010.8.6(4):43-48.
[4] 吴芳辉.大学基础化学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7(5):119-120.
[5] 胡荣华,隋岩,方小牛.探究教学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1(9):39-41.
[6] 李小红,沈雁英,孙继红.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9.46(9):937-938.
[7] 徐伟,凌伟坚,林珠灿.中药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5.13(5):433-435.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4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知识量迅速增大,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只用传统教学方式较难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应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以它储存的图、文、声、像、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做到图文并茂,活跃课常气氛,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1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在化学知识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可使化学知识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可以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刺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既能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让学生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接获取知识,同时又能节省教师板书时间,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例如,在高中必修二讲解化学键的形成时,采用动画的方式演示分子反应过程,形象模拟化学键的形成,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并理解;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时,采用幻灯片由部分到整体,井然有序,能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学生学得有趣、轻松,掌握牢固,比单纯讲解和粉笔加黑板效果好得多。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大量不同难度的习题、学习纲要制成复习辅导课件,放在一个共用的开放网络中,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上机复习知识,选择习题练习,并根据自身学习的程度和教学的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既能部分代替教师辅导,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2 模拟化学有机反应机理
学生接触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素以分子结构复杂,反应条件要求严格,反应机理难掌握著称,其中有机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用传统的辅助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等虽然也能准确地表现分子的立体结构,却很难表现出反应机理连续性、递变性等特点,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例如,很多学生对于加聚反应是如何断键如何进行的总是一知半解,如何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积极探讨的问题。通过计算机中的三维动画软件可以对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动态模拟,生动、直观地表现了有机反应的全过程,直观地表现了有机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结构的变化以及中间体的生成等全过程。运用于教学中,使学生对于有机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过程,反应过程中分子立体结构的变化有了深刻的了解,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将制作的动画软件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就更为方便。
2 计算机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 视频演示化学实验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实验的现象,物质颜色状态的变化过程,通过理论知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很多演示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了讲实验现象,这样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计算机投影实验视频,可以克服上述缺陷,提供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氯气是有毒的气体,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油状液体因为是透明的不易观察到,所以只是在课堂演示的话效果不佳,如果用计算机播放视频,可以放大实验现象,学生能观察得很清楚,对取代反应的产物有感官上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取代反应的理解。
2.2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模拟,是对传统实验化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和辅助。采用计算机技术,让学生运用化学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操作要点,重复正确实验操作,体验错误操作的后果模拟演示,能够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更加准确,规范,提高实验的安全系数。例如:在进行金属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如果钾块过大或者钾块粘到烧杯壁都会使钾剧烈燃烧甚至溅出来,有一定的危险。在实验前只听老师讲,还是有学生无法注意到安全问题,让学生进行多次计算机模拟之后,掌握了钾块的选取量和投放位置,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和安全性。
3 在化学教学中要因时、因势、因需地运用多媒体
篇9
关键词:临床专业认证 教学改革 医学化学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Accredit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KONG Ling-dong,WANG Ning, LIU Jun,LI Zhen-quan, DU Zhong-yu, XIE Zeng-yang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Jining 272067)
Abstract:At present, the nation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the accredit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This accreditation had proposed the specific target for the clinical graduates and school standards of medical education.?For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the main focus should be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ideas.Medical chemistry education should enabl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 teaching ideas, 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find new ways of learning 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learning attitude, find a new learning method, and the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integration courses and clinical courses.According to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combined with our practical, medical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is mainly from revision of syllabus,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leading students to early exposur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Medical Chemistry Accredit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95-02
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制度,医学教育认证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美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认证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我国从2002年部署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到2008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颁布,临床专业认证工作开始启动[1]。此次认证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国临床学生的素质和临床教育办学标准,从而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尽早能够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认可。为适应此次认证标准,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学化学作为临床专业基础课程,在认证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与化学的联系日益密切,对于临床专业学生,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化学的学习为之后开设的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医学生本身而言,往往认识不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无论是从后期的专业课学习还是后期的临床实践,都很难直接接触到与化学相关的知识,这也就造成了临床专业的学生对化学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认真,精力投入不足。另外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较以往有明显下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省份的学生高中阶段只选修了有机化学或是无机化学或是结构化学,化学知识基础薄弱,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化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近几年,化学理论课教学学时数不断减少,而对于多数教材,知识点并没有减少,这就造成了教师在上课时,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化学与医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兴趣。因此,医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临床专业认证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1.教学大纲的修订
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满足认证工作的需要,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我们重新制订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加以区分,使其更贴近临床医学的专业特点。
1.1注重化学发展与医学的联系
在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绪论课部分,我们加入了化学发展与医学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的发展对医学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古代炼丹术到现在基于分子、原子水平的研究,化学的发展无疑对医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化学研究的众多成果也都应用到了医学领域,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现代医学已经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与医学越来越相通。
1.2强化与医学有关的知识链接
课本中与医学相关的知识链接,在以往的讲授中,只作为引言或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化学知识点的讲解上。但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链接部分有很大的兴趣。为了能够将化学知识点与临床专业密切联系,我们把知识链接部分作为重要的知识点加以讲解,并结合化学知识加以解释,对于课本中没有的相关知识链接,我们也注意与临床知识相结合,适当补充,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3教学内容的优化
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中有些知识点与临床专业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而且有些内容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枯燥乏味,也很难掌握。因此,就这些内容来讲,我们做了删减。比如在基础化学中关于热力学部分,不再讲述;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部分,对于量子力学相关的原子结构、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等作为学生了解的内容简要讲解;共价键与分子间力一章中,分子轨道理论也作为一般了解性内容;配位化合物一章中,晶体场理论不再讲述;将滴定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的内容与实验内容相结合,重点在操作和应用上。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机理问题我们一般是作为了解性的内容来讲述,不再要求学生掌握;同时强化与医学相关的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内容的讲解,与生物化学等医学相关基础课程相联系。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理念的内涵,医学化学作为临床专业学生较早接触的学科,应逐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我校2014级卓越医师班的教学中,我们参考“三明治教学方法”,对“立体化学基础”这一章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首先按照每五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教师提出本章的五个问题,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课下讨论。课上,各小组成员互换,分别负责讲述自己负责解答的问题,再由五个小组分别选出代表给大家讲授,中间穿插互相讨论的环节,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解决。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了教学当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实验教学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减少理论课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学时数,将是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在教学中,应适当减少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时数,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3]。以往在实验内容的讲授上非常注重原理和实验步骤的讲解,之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听课时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选择以及实验授课方法上有必要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教学的内容改革中,我们删除了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只保留了基础操作实验,增加了综合、设计型实验,适当添加科研型实验,同时增加与医学相关的实验。比如在乙酰苯胺(退热冰)的制备实验中,我们按照设计型实验的要求,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流程,写出实验方案,课上以集体讨论的形式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从方案制定,仪器、试剂准备,仪器组装,结果讨论都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真正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
在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筛选中,我们主要选择一些与医学相关,或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精神的实验。比如在基础化学实验中我们确定了“济宁太白湖水质的化学需氧量测定”,既能让学生学习化学方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相关知识,又能对当前的生态环境引起足够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临床专业认证的重要指标。
三、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
为了能让学生早期参与科研,我们2014年申报了三项济宁医学院教师指导学生科研项目,通过报名和遴选,将有近15名临床专业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参与全校教师科研课题的学生将有近百名。这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四、改革成绩考核制度
以往考试成绩只是反映在期末的卷面成绩。在临床专业认证中也特别强调了形成性评价。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我们采取了平时成绩、考前测验和网络考试的模式,网络考试的成绩只是占到了总评价体系的50%。实验成绩比例占到到25%,其中包含实验报告成绩、考勤、实验考核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之后临床技能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实验中,我们制定出了实验考核标准(表1)。
表1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考核标准(参考)
五、总结
在整个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过程中,医学化学教学的改革重点应该做到逐步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切实与临床专业相联系;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彭韵杨,伍林生.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认证标准对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观念的启示,医学教育探索[J].2014,35(498):71-73,96.
[2]陈 垦,冯建玲,杨建新,等.医学专业认证下我校临床医学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进[J].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1,32(16):2640-2641
篇10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大学无机化学 知识衔接
化学学科被分为不同深度展开不同阶段的教育,在各教学阶段的衔接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教学中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受到不良影响。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因此,大学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有效开展教学,找出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其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人生的发展影响重大。
一、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差异分析
(一)教学方式和目标的差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发生巨大变革,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其问题依然存在,例如高中化学教学中增加大量实验环节,但是某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受限于有限的教学资源,实验课程的开展受到阻碍,教师通常采用黑板教学的方式将实验环节取代,从而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化学实验的了解甚少。如此,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之间就出现衔接问题。首先,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存在区别。高中化学知识学习是为大学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大学化学知识学习则是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所以,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学在应试制度下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化学培养优秀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
高中化学主要是模块学习,各章节间基本上是彼此独立的,并且涉及的理论知识不多,而且为了应付高考,课程学习不全面。大学化学教学中,例如无机化学教学,其虽然包括一些实验环节,但主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程学习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多达七成以上,而高中化学课程无法为大学的无机化学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策略
(一)高中阶段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深学生对高中化学的了解,明白高中化学学习是为大学无机化学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的传统学习观念得到转变,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学习将关系到今后大学学习中哪些专业,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在思想层面上的有效衔接。高中化学教学在内容方面应注重“启后”,然而并非将大学化学内容的教学取代,而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加强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为学生大学化学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做好今后大学无机化学的学习的思想准备。
(二)大学阶段化学教学
首先,在保持教材不变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其中,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的不同和知识需求的差异,理论根据化学类和医药类的区别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调整。需要进行高中化学欠缺知识的完善,并将重复赘述和无关紧要的内容删除或跳过。也有一些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所提及,但是并未进行深入讲解,那么这些内容需要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进行补充,从而使化学知识紧密衔接。其次,化学教师应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贴近实际的展现形式,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提问,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思考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高中化学知识。并且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为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化学研究条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对化学的技能知识具有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从而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并获取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新知识及方法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当中。
结语
我国教学改革一直重视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寻找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促进高中学生和大学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及素质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进行优质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娴,张欣.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无机化学电化学的衔接[J].化学教育,2015,0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