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点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重点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

篇1

[关键词] 概念 重要 活化

化学概念是用极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相互反应及变化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经过了认真推敲,尤其特定的含义,保证了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学的本质,在整个化学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准确的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好化学尤其重要。然而,因为初中生抽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差,所以老师讲清概念,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俗语言,掌握概念

某些概念的表达字数多,不易记忆,对这些概念可通过分析找出它的实质部分,用通俗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使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变难为易。如:“化合反应”用“多变一”概括;“分解反应”用“一变多”概括;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与表现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

二、关键字词,把握概念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单质。(因为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看成化合物(因为由氮气、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不同种元素)。

又如:酸、碱的概念是建立在电解质的基础上的。“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其中的“全部”就是概念的关键词语了。因为硫酸氢钠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有氢离子、钠离子两种,阳离子不是“全部”是氢离子,不符合酸的定义,硫酸氢钠不属于酸,属于酸式盐。因此在讲酸、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指电离产生离子的种类)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转贴于

三、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对于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重点剖析,深入理解,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溶液”概念要抓住“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就无沉淀出现,溶液也不会分层,即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和“混合物”(指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学性质)三个关键词语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又如:“质量守恒定律”,则要抓住“参加”(指已经发生了反应的部分,未反应的部分如过量的,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在此例),“化学反应”(指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对象,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若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生成”(指化学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和“质量总和”,几个词语,深入剖析。同时抓住“两个不变”(1)元素(或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几种,反应后仍有几种。(2)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为多少个,反应后仍为多少个,就能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自如了。

四、正反列举,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就叫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那么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由此可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五、变式理解,“活化”概念

抓好概念的变式理解,是指从不同角度对概念加以变式,使概念“活化”,就能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上升一级台阶。如:“固体溶解度”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变式理解:①在t℃时,A物质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Sg;②在t℃ 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Sg;③在t℃时,有SgA物质要制成饱和溶液,需水质量为100g;④在t℃时,在100g水里要配制成A物质的饱和溶液,最少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Sg等,通过变式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总之,在进行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关键词语,及相关特性,因势利导,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使化学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中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傅尔羽,《东莞教研》[J] ,东莞教育局教研室,2008

[2] 何彩霞,《化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9

[3] J B Best、黄稀庭等译,《认知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篇2

一、概念中要害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

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二、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 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的要害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过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95-01

进入高中以后,虽然学生们在身份上完美转化,但其思想指针还停留在初中学段,心理还没有调整到作为高中生应有的状态。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对初中化学知识能系统进行回顾,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从而顺利开始高中化学学习之旅,在新知识讲授前,有必要安排一定的课时在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环节发力。笔者在高一年级选定了一批人作为实验范围,开展必要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创新式实践,时隔一个学期,我对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细心做了记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分享探讨。

高一新生在初步入新的学校后,对知识的渴求很强烈,迫不及待的想尽快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保持头脑清醒,沉稳应对,待学生的激情减退,再道出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即对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讲清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接受并主动配合教师布局教学。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切不可将新课前的旧知识复习变成走过场,要对初中化学教材近年来的变化有所掌握,保障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的说来,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复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教材内容的驱使。反观初中化学,其中定性分析的内容较多,强调对现象或结论的记忆,而高中化学除了继续夯实这一点外,对现象原因和参数多少的求知增多。同时,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是其最大亮点,一般是从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熟悉的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孵化出特定的概念或规律形式,而高中化学在进一步强化形象思维的前提下,还从抽象的化学模型入手,学会建构化学概念和规律。此外,初中教材的生动性、直观性表现在大量插图的运用上,表达形式易于学生接受,而高中教材就显得严谨充实而形象不足,给人刻板难以理解的感觉。

第二,学生学习特征的需要。初中化学强调对概念或结论的记忆,学生死记硬背学化学几乎成为常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高中学段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幅提升,先理解后记忆逐步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的“消化不良”现象大大减少,学习过程变得顺畅多了。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逐渐降低,自主探索意识在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渐趋凸显,自学能力的发展变得强劲迅猛,从被动依赖向独立主动转变。

第三,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需要。学生走进新的校园,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新的教师、同学对个体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波动,因此,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学生从初中学校步入高中校园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大概需要二三周的的时间,其间他们不但要学着迎合教师的教法、特点,还要尽快的熟悉学校情况和周围同学的情况,新环境给他们带来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会有短暂的无所适从,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 帮助其做好过渡期的心理缓冲。

当我们对过渡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后,下面就要着手找寻适当的方法实战推行了,要想立竿见影,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计划、分步骤的扎实推进,逐步扫清过渡过程中的障碍。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万事开头难,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这是基于对教材的吃透。据我所知,很多高中学校采用三年轮回制,教师从高一跟班走,一直到高三,然后再轮回,周而复始。一些化学教师由于长期在高中学校任教,对初中化学教材的屡次更迭竟浑然不知,在带领高一新生进行旧知识复习时,常常会出现教师回顾的内容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脱节的情况,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因为教师对初三化学教材变化的不了解而导致严重滞后。

第二,以重点问题为牛绳,采取多元化的复习方式

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不是简单的过程性回顾,而是要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步调进行。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或手段,对于学生普遍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一带而过,对存在问题较多,不易学生消化的问题要安排更多的课时,下大力气解决。如,在复习前的调查分析后,发现多数新生对电解质概念及导电性能等方面存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溶解度的计算方式模棱两可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化学教师在安排过渡阶段的课程设计时,要侧重这方面的解析答疑,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瓶颈。

第三,强化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外延

既要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的全程梳理,还要对薄弱或细节问题进行深挖弥补。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我总结罗列出普遍反映强烈的三个方面亟待“修补”:

首先,初、高中教材的罅隙不断加深。经过笔者对初中化学教材和高中教材的对比发现,这两种教材按理来说应该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可事实胜于雄辩,两者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初中新版的化学教材删去的某些知识正是高一新生开始新教材学习的“软梯”,这在学生头脑中是以空白的形式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材向高中教材的转变难度就加大了,当化学教师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突然,甚至匪夷所思、晦涩难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过渡时,应注意盘点这方面的知识,将其合理的安插到过渡复习的环节中。

其次,关于溶液方面的计算,初中学段安排较少,一般不作为重点研究,但到了高中学段后,这却成了常规题,对此内容,教师在过渡复习时应适当加深。

再次,对一些选学内容,最好采用分层教学法,这样既符合优秀生胃口,又照顾了学困生。此外,还要巧妙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一些概念和规律进行适度的延伸,比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

总之,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时学生有效调整学习状态的必由之路,只有学生对教师、教材、学法及环境适应了,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才会快速消失,从而激发其强劲的学习动力,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应用 意义 对策

当前教学科研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微课,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又叫做微课程,其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教学视频,其特点是短小精简。不管是进行移动观看,还是进行在线观看,都非常适宜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微课能够创设多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和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意义

在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影响下,很多学校都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微课就是翻转课程的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基于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学的核心环节都是教师,课堂教学都是灌输式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进而难以提高教学效率。而微课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内外时间的调整,学生的学习动从被动型转化为积极主动型,教师和学生间的角色也出现了改变,如此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减轻。并且,在初中化学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可以在教学课堂上讲解化学知识,师生共同解答问题,有效地整合课件、案例、素材等为学习资源库,而且学生在家中也能够观看有关的视频学习资料和讲座等,以及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或者是分享学习的经验等。总之,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拓展了教学知识的融容量,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大大提升。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通过微课转化抽象的概念知识为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化解教学的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抽象性的概念不少,针对初中学生而言,常常难以学习和把握。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仅仅可以凭借自身的生活感受来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如果缺少了有关的实际生活经验,那么就仅仅依靠教师的言语解释,而教师常常难以系统和形象地讲解明白抽象的概念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过程中,因为学生根本看不见和摸不到离子、原子、分子,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难以迅速地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难以有效地把握这几种微粒的结构。这种情况下,通过微课的图片和视频内容无限地放大这几种微粒,且呈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该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初中化学的很多内容并非深奥和复杂,而是过于抽象化,学生难以结合自身的把握真正地然这些知识。而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微课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概念,从而全面地激发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进一步、快速地学习,进而化解教学的难点知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与实现教学目标。

(二)通过微课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安全性和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

一般来讲,初中化学实验都具备比较大的危险性,可能要求在特殊的环境中才可以进行实验,一些实验生成物或者是反应物具备比较强的腐蚀性、毒性等,这都不利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初中化学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实验性,可以说化学的灵魂就是实验,实验是学生学部分知识的源头。为了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缺陷,可以借助微课链接一些微型实验视频,从而实现理想的效果。例如,对于通过酸碱指示剂验证物质酸碱性的实验,由于浓硫酸的腐蚀性非常强,非常容易腐蚀到人的皮肤。这样,教师能够制作微课《酸碱指示剂对大家说》,从而模仿各种酸碱发出不同的声音,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快乐。除此之外,错误的实验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而学生又需要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例如,稀释浓硫酸的过程中,在浓硫酸中倒入水十分危险;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首先将酒精灯熄灭,然后将导管移出,会存在水倒流回试管而出现爆炸的现象;在加热碱式碳酸铜试管的过程中,如果试管口朝上倾斜,那么生成的水会倒流回试管,从而炸裂试管等等。而教师借助微课加以呈现,能够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通过微课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微课具备非常强大的点状功能,其能够是章节的某一个知识点,也能够是突破经典题、讲解专题、考试链接等等。尽管微课的教学知识点言简意赅,可是讲解的知识新颖独特、独到精确,其可以连接复杂的初中化学内容为网络,以使学生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都能够变得游刃有余,以及建构属于自身的知识系统。并且,能够循环地播放微课,以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具备深化与理解的时间。所有的学生在教学课堂上都可以明确自身的位置,学有收获。教师能够在难点和重点处减慢速度,加以点拨,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发表自身的观点、看法,以及激励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激发。总之,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满足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也使那一部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害怕学习化学知识的学生具备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在学习和巩固化学知识的同时,有助于自身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满足,最终让学生在知识的浩瀚天空中无尽地徜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来讲,需要开发与设计高质量的微课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发挥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沈玉红.化学教学之“微力量”――浅谈“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5,(05).

[2]张军.初中化学微课现状、问题与思考――四川省首届微课大赛初中化学作品述评[J].化学教学,2015,(01).

篇5

化学学科概念多、抽象性强、理解性要求高,是一门兼具文科和理科特征的综合性学科.对此,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化学复习教学的四步走策略.第一轮复习是围绕教材,按照课本章节复习;第二轮是围绕教学知识点,实施专项复习;第三轮是围绕考纲考点,实施习题训练复习;第四轮是总结式复习,回顾前三轮的复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如此一来,从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到试卷中常出现的经典考题,可以实现“一网打尽”,从而实现有效化学复习教学.

二、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1.围绕教材,学生基础强化

认真研读新课程理念不难发现,中考化学知识点无一不是来源于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知识点的考查更加强调基础和实践.在传统的化学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一味地拔高和拓展,在一些不必要的题型和知识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在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中,教材必须是复习教学的重点.课本中的例题、知识点总结、课后习题、阅读资料等,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考点.在中考之前,必须将化学课本反复研读,将教材中的化学概念、知识研拓、实验技能等,加以总结.例如,在化学授课伊始,教材中给出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必然有新物质的产生,而物理变化则不引入新物质.由此引出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概念,即是考查某一性质的产生是否需要化学变化的帮助.对此,笔者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题:爆炸现象是化学变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对于本题,教材中明确指出化学中出现的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必须区别对待.物理爆炸不涉及新物质的产生,如气球的爆炸,则是物理变化;化学爆炸,如鞭炮的爆炸,必定产生新物质,则是化学变化.如果对教材中的爆炸知识点看得不够仔细,自然就难以正确判断出该题的答案.对于初中化学的首轮教材化复习,不必追求深度,但是必须强调对教材的仔细研读,细细品味教材中的每一句话.

2.围绕考点,化学专项强化

初中化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概念虽然繁多,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往往是固定的.对于简单易懂的化学知识,教师不妨一带而过,从而为化学难点和重点的复习腾出时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化学特殊现象,往往会成为学生失分点.对此,笔者开设了专门的实验课、化学角、化学之最等兴趣活动.在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只有做到突出主次、真正减负,化学复习教学的高效才能实现.

3.围绕实验,化学素养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更是中考化学的核心考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针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题、实验推断题、实验计算题等,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实验课,利用实验规律、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高效化学实验教学.除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的教学外,近些年中考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对此,教师不妨从中考化学的实验真题出发,围绕实验考点,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例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1)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说明了CO2的性质是什么?(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接下来的操作是什么?分析:在该实验中,既涉及化学实验的操作,又涉及化学物质的性质,对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在化学教材中也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在本题中,还涉及探究式实验,在第二问中,要求自主探究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区别.该题中,还隐含要求掌握CO2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合价;教学;优化

化学的基本概念比较繁杂,学好化学这一学科的基础和手段就是彻底地掌握和熟知化学基本概念,化合价即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学概念之一。化合价作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关联到以后对于化学式、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等一系列重点内容,因此,优化初中的化合价教学,针对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化学化合价教学内容

化合价的概念是抽象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学化学价的概念,让学生能够了解化合价是他们能够学好化学这一学科的重点所在。虽然化合价的概念是抽象的,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其具体化,通过几个生成化学式的书写,引导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如各种生成物、反应物的个数问题如何确定,原子的个数是如何产生的,怎样会使得化学方程式处于平衡状态等一系列问题。化合价这一概念自提出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发展,这一段时间也未曾找到较为相应的理论基础来阐述原子之间结合的具体道理。直至化学家着手于化合价的研究之后,约在20世纪,研究问题由化合价本质过渡到原子结合的具体数量之后,才使得化学教学的效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逐渐提出化学构架的概念,合理的用化合价解释了原子之间之所以结合的原因,推进了初中的化学学习进程。

二、初中化合价教学的优化策略

(1)注重对于化合价本质的理解。化合价这一概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化合价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直不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判断不同物质之间同一原子的化学价,通常使学生很难解释其中的概念和道理。初中化合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由于化合价的内容理论性是非常强的,这就决定了教师以及学生同时需要有逻辑思维以及抽象的思维思考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将其加以利用。化合价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其本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化合价本质的注重问题,教师可以着手于每一个化合物的原子结构微观形态。化合价的基本概念中,学生大都已经了解到原子最外层达到5个电子,原子就会处在稳定状态的基础知识,因此原子之间化合时为了达到稳定的结构,就必须使得两原子之间的结合状态是稳定的。

另一方面,很多的原子最外层都是不满8个电子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一原子的状态不是稳定的,更深层次地了解化合价的本质,就能认识到达到化合物的稳定状态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情况也说明了元素化合价是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直接联系的,与原子的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这是元素特有的属性。总之,学生在了解化合价的本质之后,将更有利于他们对化合价做出具体的定义。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论学习什么新的知识,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必将事半功倍,因为兴趣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化合价的学习与学生之前对于化学学习的经验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化合价作为一种独立的化学基础知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时,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合价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单纯地学习化学价必然会是单调枯燥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应当非常注意的方面,内容抽象、难学是化合价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有的态度,因此提高学生对化学价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游戏或是活动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寓教于乐。具体的教学做法可以是学生自身扮演原子,然后了解自己的特性以及小伙伴们的属性,根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寻找自己的朋友――即可以稳定的在一起的另一个或多个原子。

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灌输有关化学价发展史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化合价发展历史的小故事,让他们了解到科学是处在不断地进步之中的,这同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相应有所提高,进而优化初中化学价教学,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同时,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价值观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3)注重对于化学价相关知识的应用。在课堂上学生对化学价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应用的教授,因为学生认识关于化合价的知识之后,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这时教师对化合价的教学应用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学习到化学元素的化合价之后,对化合价的应用实践是对化合价是否真正了解的检验,是对学生是否真正地学习化学知识的检验。

针对注重对化学价相关知识的应用这一学习化合价的策略,可列举以下这个化学试题:已知氧化铝的铝元素的化合价是正三价,根据化合价的相关知识,试确定氧化铝的化学式。这样的化学题型是最基本的化合价练习应用,学生通过了解化学元素的化合价,注重对于其中各个元素的表示方法以及离子符号书写方式,即标识出元素的化合价,通过已知问题求知未知元素的化合价,最终确定化学式。另一方面,还要在化合价的应用基础上注重对于练习题量的掌握,要做到反复练习,当然也需要适可而止,由深入浅地层层指导,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价的重要性,并牢牢掌握。

总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的优化针对于化合价的教学力度,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关于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学习化合价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对其加以综合运用,在这一层面上掌握化合价与相关的运用相辅相成,学生既能够较为深刻地掌握化合价知识,又可以对以后的化学学习起到有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仁琼.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J].中学教学参考,2012(8).

篇7

关键词:中考;初中化学;特点;策略

我们不能把重视考试这一心态就看作是应试教育的特点,相反时刻分析考试重点难点,掌握考试的出题规律和考查方向,有利于我们更有效的培养人才,因为考试的目标也是为了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初中是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满足这个需要,教育方式和考查方式也会随着社会需要发生一些变化,而分析考情会使得我们的教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知道哪些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

初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还是在于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但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这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也明显地反映在中考化学试题中,考试要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教育改革的动向,对初中化学教学有指导作用。

一、化学中考试题反映出来的普遍特点

(一)初中化学考查的大多数还是基础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ρ生来说是新接触的一门科目,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学习,当然是要从基础开始,而要想真正掌握一门知识,必须要打好基础。近几年化学中考试题还是从基础出发,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比如考查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特点,考查合成材料的特点并判断哪些是合成材料,考查基本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物质的基本化学性质等。这些基础的题目只要学生能掌握好基本的概念和一些物质的基本特点就比较容易解答。

(二)更加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活动的联系

理论如果不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近年来,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反映在中考试题中,很多题目都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下面哪些做法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给出一个食谱,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食谱合理不合理,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食物;比如分析所给物质中哪些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误食会引起中毒。这些问题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考试题目更加灵活,需要学生筛选有效信息

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有些题目的题干可能比较嗦,给出的信息比较繁杂,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迅速判断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障眼法,读完题目要知道出题者的考查意图是什么,这样才能尽快答对题目。

(四)重视实验操作的考查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更加侧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实验操作本就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这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有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很多考试题目给出几张实验操作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实验操作是正确的或是存在问题的,还有些题目给出一张称量的天平的图片,让学生读取图片上的数据进行答题。当然还有专门的实验探究题目,这样的题目大多是大题,又分几个小题,既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还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分析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目的是为了完善初中化学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思维和眼界,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能够根据试题的特点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

二、初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不管试题如何改变,都不会放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每一个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都要扎实,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考题的形式如何改变,要考查的知识点总会通过抽丝剥茧显露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概念,而且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是否牢固,要把工作落到实处,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考查和监督。

(二)适时走出课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要让学生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认识这些化学现象,感受化学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化学知识在其中产生了多大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比如哪些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多,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物质含有剧毒,或是都无毒的物质经过混合也会产生有毒的物质等等。

(三)培养学生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的考查从来不是单一的,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把基础的知识放到实际应用的题目中去考查,题目的信息看似繁杂,但是考查的知识却是基础的。教师可以把信息容量比较大的化学实例拿来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训练学生怎么把无用的信息删除掉,看到问题的本质。可以给学生一些材料进行阅读,让学生把可能考查的知识点筛选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素养;学生主体;自主研究

一、化学素养的内涵界定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克现.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素养的获得途径浅析———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166-168.

[2]杨秀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04.

[3]贾友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分析[J].今日科苑,2008,22:236.

篇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企图通过赶进度,多做题,做难题来提高教学质量。尽管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懂得教学中的辩证法。近年来,我在化学教学中尝试采用轻松教学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实施这一教法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以抛砖引玉[1]。

一、课程教学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

新的初中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初中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保持和增进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初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在设立的学习主题中,“身边的初中化学物质”为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初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以能源、资源、材料、健康、环境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初中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初中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课程努力从初中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初中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2]。

二、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初中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养成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3]。

三、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新的初中化学课程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反映和指导课程的实施。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在书面测验中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创设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件的初中化学问题情景,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挥的余地。

四、重点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针对多年来形成的初中化学“听、记、背、练”的现状,《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标准》不仅将“科学探究”专设为学习主题,从方法论层次对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做了规定,而且阐述了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证,说明了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中探究学习的具体形式,列出了探究活动的典型案例供教师参考[4]。教师讲课要有自己的特色,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深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法指的是教育的中心目的与知识性不变,教无定法则指教师讲课要具有自己的风格。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的学习,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有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营造创新的环境。创新环境的重点应以提出问题、引导解决为主要手段,这些问题既要新鲜别致,又要富于启发性、挑战性、诱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教师要通过这些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启发他们的心智,使学生享有思想自由。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思维训练和方法训练,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概念、定义的提出过程,启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是发挥开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例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学生学习就会由盲目而变为自觉,知识由零散而变为系统。这样不仅对知识本身理解深刻,记得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养成课后反思,注重小结

有些学生只顾盲目做题,不研究和总结解题方法,因而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每一道题从分析到解答都蕴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做题后不反思等于只耕耘不收获,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对每一节课的小结是让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记忆,还能增加其推理能力,使学生在回顾、反思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结论

总之,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有关探究能力、方法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目标,课程标准建议通过活动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即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兰威.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02:118.

[2] 孟伟伟,张含.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J].化工管理,2014,06:27.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想象能力;具体策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无限。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是人们得到新知识、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初中化学的学习涉及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够深入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条件

只有以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依托,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设民主自由的课堂。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限制,长期以来的被动学习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缓慢,因此,教师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

初中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分子、原子等抽象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借助微观想象能力才能够理解这些内容,微观想象力是指学生通过想象了解和认识肉眼观察不到的微观现象的能力。微观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想象微观本质。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教师组织学生做电解水的实验,观察正极和负极的变化,根据产生气泡的现象想象电解水的本质为水分子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此外,教师还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例子,例如,糖块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速度不一样,阳光好的时候衣服干得快等现象都需要用分子和原子的微观运动来解释。

三、建立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初中化学不但要了解分子、原子的运动规律和性质,还需要了解它们在不同物质中的空间构型,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指认识观察事物的空间形式的抽象思维能力。该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例如,在学习“金刚石、石墨、C60”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橡皮泥、火柴梗等物品来组建模型,将橡皮泥分成多个部分,将各部分揉成棱角分明的块状,作为碳原子;将火柴梗插入橡皮泥中,连接组合成网状结构,通过这个立体的结构展示金刚石硬度大、分解性差、不易分解的特性。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多个小橡皮泥块和火柴梗来组合构建石墨和C60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从而得出石墨中的碳原子分解性强,因此得出石墨具有质地柔软、可塑性较强的结论。通过以上模型的构建,让学生了解到一种原子可以构成多种物质,不同的本质体现为原子、分子排列结构不同,不仅将课本知识简单、明确化,还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通过启发,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联想能力是指在多种观念的指导下,将多种已经得到的概念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概念的能力。联想能力是想象能力的组合形式。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通过联想能力将许多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重新组合排列,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得出新的知识。联想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例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这部分内容中,在正式讲解氢的制取方法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考虑一下刚刚学过的电解制取法,引导学生发现此种方法的不可行性,原因为成本太高,操作难度系数较大,且有安全隐患,紧接着提出酸和金属能够反应产生气体来启发学生联想到制取氢气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多个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对比,总结不同。例如,比较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方法中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实验装备的不同,并分析原因,通过以上方法不断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进行透彻的了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条件,提供充足的空间,并通过观察、建模和启发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