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退耕还林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退耕还林是为了将耕地转变成为森林,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民失地,为了确保农民的生活,需要加强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经济补偿。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加强退耕还林过程中的资金保证。我国在制定退耕还林相关经济补偿措施的过程中,对被占用的耕地上的粮食、对耕地的所有者进行了一定的补偿,但是在补偿资金的来源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导致退耕还林过程中对各种资金的筹集存在问题。比如我国进行西部开发时,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时的资金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花费,如果只是单纯地由国家财政拨款,存在的难度还比较大,因此在经济补偿过程中必须要对补偿资金的来源进行分析,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补偿制度,利用各方力量进行经济补偿的资金筹措。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补偿的资金到底由谁来支付。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在进行经济补偿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传统地以政府补助为主的资金筹措方式,更多的是应该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以促进退耕还林过程可以顺利推进。在资金筹措过程中,依旧要维持财政拨款,但同时要加入其他的模式,比如跨区域调节、利用当地税收进行调节等,确保退耕还林可以顺利推进。
(2)完善退耕还林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是保护生态资源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强退耕还林地区的建设可以实现对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但是退耕还林地区的保护仍然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在当前的背景下,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定一部更加完善的退耕化还林还草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对新建立的森林以及草地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当前我国实施的与退耕还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不适用的现象,因此要在原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比如加强退耕还林地域的审批制度的完善,加强生态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在对原有法规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加入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投入保障制度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对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
2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岗位
退耕还林过程中,农民失地,但是耕地被还原成森林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建设和管理。为了维持农民的生计,在实际的退耕还林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各种工作岗位的提供,比如森林管理、森林建设等方面,都可以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为失地农民提供一定的工作机会,缓解生活压力。
3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的能力水平,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农民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要力量。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农民的耕地变得越来越少,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必须要转行,从传统的农民身份变身为其他身份。而农民在长期的农业工作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自身能力素养不高,因此在退耕还林过程中,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必须要提高农民的能力水平,使得他们可以为自己找到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可以使得农民掌握更多先进的知识,从而使得农村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在农民培训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强农民培训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首先,各级政府应该要加强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将农民培训工作提上日程,才能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其次在农村经济工作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地拓宽渠道,对各种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并且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民培训工作中,为农民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强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不能按照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而应该要借鉴更多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最新的知识对农民进行培训。
4结语
篇2
1、实施行政管控
结合我镇实际,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行政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我镇切实可行的管控方案,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有效的推进机制,抓好跟踪问责。按照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和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确保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和资源不流失。所有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都接受县级和上级审计部门的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2、搞好监测评估
搞好项目监测评估是项目建设成功的保障,我们根据项目建设,国家、省有关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建立项目全过程的监测制度,将每块地利用GPS定位系统定位,落到地形图上,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定期监督退耕还林成果中项目的各阶段实施进展、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及动态变化情况等;及时对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水平和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做出客观评价,每年将监测评估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为各级领导决策、改进项目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更有效地推进工程的实施进程,全面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
3、建立互监督制度
退耕还林工程是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退耕农户是参与项目建设的主体,项目建设中要维护广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充分尊重退耕农户意愿,并认真听取广大退耕农户意见,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尽量覆盖更多的退耕户。正确引导退耕户参与项目建设,及时解决农户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我国井田制的做法,我们吸纳退耕农户参与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查验收、资金支付、政策兑现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定期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情况张榜公布,接受退耕农户的监督。
篇3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自**年启动以来,累计实施面积达12.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2万亩,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根据县审计局对**年至**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发现退耕还林在资金使用、政策落实、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认真贯彻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通知》(渝办发[**]196号),及时纠正我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保障退耕农户的利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切实保护退耕农户利益
各地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必须按县林业局认可的勾绘面积,将国家政策补助如数兑付给退耕农户。各街镇乡、村社不能侵占勾绘面积与计税面积(或习惯亩)的差额部分,损害退耕农民利益。凡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助资金和粮食的,要按照《退耕还林条例》的规定严肃处理。各街镇乡要及时组织力量对业主承包退耕还林和一些地方村社按习惯亩兑付退耕农户补助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业主承包农民退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并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的,必须保证兑现给退耕还林户的补助不得低于国家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签订的承包合同,承包面积小于实测面积的,或兑现给农户的补助低于国家补助标准的,必须对原合同进行补充、修改完善,或者重新签订。对业主以计税面积(或习惯亩)与退耕农户签订合同,又以实测面积享受国家补助的,必须在一个月内将多得的钱粮补给原土地承包经营者。若有村、社按农民承包地(习惯亩)面积兑付补助的,必须予以坚决纠正,并按实测面积数量补足农民应得的部分。要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林权登记发放工作,做到当年造林,当年发证,切实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成效
退耕还林工程必须严格按作业设计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更改作业设计内容,也不得重复建设。实施退耕还林任务要突出重点,严禁搞照顾和撒“胡椒面”。要加强补植补造,落实抚育管护措施;要坚决制止林粮间作行为。凡是没有落实抚育管护措施的,凡是林粮间作制止不力的,一律不得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要不断改善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手段,切实加强档案管理,真正做到“户有证、村有卡、乡有簿”,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严格工程资金管理,树立良好工程形象
各地必须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及时兑现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不得截留、挪用退耕还林补助,也不得弄虚作假,扩大政策范围,将不符合规定的集体耕地、国有土地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套取国家补助。严禁村、社代领退耕还林钱粮补助,严禁抵扣各种欠款和税费。凡农业税实行先征后返的,农户退耕还林后,必须将税费按规定及时返还给退耕农户。涉及退耕还林有关证件只能按规定收取工本费。严禁巧立名目向退耕农户收取或报销任何费用,凡乱收或提高标准收费的,必须在一个月内整改,并将多收取的费用退还给农户。拒不整改的,一经查实,要按照《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今年国家对退耕还林供应粮食改为折算现金发放后,各地更要注意规范管理,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四、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双赢”目标
要积极探索多种造林及经营管护模式,大力推行合作社、业主承包,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变分散管护为集中管护。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目标。要研究制定退耕还林后的有关后续政策和具体措施,妥善解决农民的吃饭、烧柴和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
篇4
一、对象及任务
管护对象:全乡范围内所有森林及历年的退耕还林面积。
管护任务:全乡森林资源管护面积537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365.1亩(具体任务情况详见附表)。
二、管护重点及方式
为全面提高我乡森林资源管护及巩固退耕还林的质量和效益,各村充分突出森林管护及巩固退耕还林工作重点,即狠抓源头管理,必须坚持林木限额采伐和林地、森林防火等进行全面管理。管理方式由单纯的查处转为宣传教育与查处相结合,努力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
三、管护内容
1、护林防火。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全面进行护林防火教育,制定防火公约,落实护林防火责任,乡村成立护林义务扑火队。其责任是经常巡视,严格野外用火管理,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2、限额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消耗台账,在禁伐区内杜绝任何形式的采伐,限伐区内严格控制采伐方式和数量,禁止监伐作业,杜绝超限额采伐。
3、查处林业案件。乡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各村管护员必须不间断地巡山护林,坚决制止和及时报告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征滥占林地及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4、森林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全面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
四、管护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成立由乡长同志任组长,副乡长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管护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加强对全乡森林管护及巩固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林业站,由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森林资源管护及退耕还林的日常事务工作。各村也要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聘专职管护员1名,将此项工作纳入各自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广播、发放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林业政策、法律法规、林业管理的宣传,做到人人皆知,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爱林护林、遵纪守法的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举报(举报电话:),协助查处林业案件,建立全社会联动的森林资源管护机制。
(三)严格奖惩机制
(1)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是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全年无森林火警、火灾发生的村,奖给村支书、村主任各100元。
(2)发生森林火警的村,每发生一次罚村支书、村主任各50元;发生森林火灾的村,每发生一次罚村支书、主任各100元。
(3)发生森林火警、火灾并能及时发现并组织处理的可减轻处罚,能发动群众举报破案,抓获肇事者,村负责人可免于处罚。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3月1日至4月10日)
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确定管护人数,编制实施方案。
2、招聘管护人员(4月11日至4月20日)
管护员报名时间为4月12日,审查确定管护人员4月13日至4月20日组织管护员培训,签定合同,颁发上岗证。
篇5
加快农业环境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农业环境效益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森林生态效益公共物品性质,传统的公共经济学上定义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首先,对于森林生态效益的消费是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森林净化空气的功能具有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森林创造的生态效应中获益;其次,森林生态效益的消费上也存在着完全的非竞争性,不存在额外的拥挤成本。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增加和减少一个个体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没有任何影响。同时,对于森林净化空气的生态效益,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体意愿的约束,即具有非拒绝性。
退耕还林工程具有正外部性。原有的没有节制的坡地耕作、毁林开荒造成了负外部性。从黄河上游等地区的农户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来看,成本包括农户的私人成本(生产活动所投入的费用)和社会成本(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以及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而收益只包括私人收益(所获粮食和作物收入)。通过比较,由于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造成的社会成本远远超过私人成本,而农户不为其行为付出代价,这样额外成本由社会和他人负担,使得他人的福利受损,造成负外部性。而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后,私人成本是耕地的损失以及退耕还林带来的投入。而收益包括私人收益(林草收入)和社会收益(生态和社会效益)。社会收益体现在改善退耕地区的生态环境,而这种社会收益如前面所述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
帕雷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提出的一种完全效率的概念。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用效率来评价总体经济运行有其合理性,因为根据效率的定义,如果资源配置未达到帕雷托最优,那么,总有一些人能改善境况而没有人受损,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总量肯定会上升,那么,通过一种恰当的分配或补偿措施,能使所有的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善;反之,如果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那么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方法,至少一部分人可提高福利水平,而没有任何人境况恶化。
退耕还林以及水土治理等是通过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来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它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善生产条件,从长远来看,可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它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人们生存的环境质量。所以,退耕还林政策能改变现在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从而实现帕雷托改进,以达到经济运行的高效率。
二、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范围包括20个试点省(区、市),工程县达到1,800多个。自1999年到2005年,全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884.52万公顷,中央投入累计达1,030亿元。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退耕还林占到全国造林面积的62.3%,西部一些地区达到80%以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几年来,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状况得到缓解。2001年完成人工种草和草原改良面积400多万公顷,从而有效保护了草原资源。
从1990~2004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水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4年的有效灌溉面积较1990年增加427.5万公顷;2004年的节水灌溉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395.7万公顷;防涝面积由1990年的1,933.7万公顷增加到2004年的2,119.8万公顷;同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提高了近3,900万公顷。截至2001年,水土保持设施每年拦蓄泥沙能力15亿吨,增加蓄水能力250亿立方米,减少入黄河泥沙3亿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初见成效,工程区林草植被开始恢复,2001年北京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较1999年减少了6次。
农村实施重点生态环境工程以来,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据统计,退耕还林工程已涉及1,333万农户约5,300多万农民,平均每户退耕还林4.3亩。仅3年试点期间就有410万农户、1,600多万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平均每户补助粮食870公斤、补助现金146元。实施退耕还林的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还可以腾出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同时,退耕还林工程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并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和保障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据统计,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增速高于非退耕农户。(表1)
三、加快农业环境建设政策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工作的宣传力度,使部分农民对其具有较深的认识,提高其造林积极性;对于退耕还林工作难以接受的地方下达任务,使工作顺利进行。还需加大技术支持,使农民逐步认识到退耕还林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加快技术推广。
篇6
一、加强林业业生产建设,推动全市绿化工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几年,市林业局主要抓了以下几项项林业生产重点工 一是是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抓了.....国道....等公公路绿 色通道绿化建设工作,,统一制定了绿色通道建设标标准,树种 均以速生杂交杨为为主,个别不适宜栽植杂交杨杨的山地栽植黑 松和火炬树。。为了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和管管理质量,林业局专 门组织成成立了绿色通道建设质量检查查小组,要求质检小组全 体成成员专职负责栽植和管理质量量检查,随时对栽植质量进行行 抽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处理。为了确保绿色通道造林林成活 率,林业局组织有关人人员从最基础工作抓起,制定定了严格的 挖穴标准、苗木质质量标准,严把苗木泡水关和和栽植关,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果,全市绿色通道栽植树木成成活率均达到 95%以 上。另另外,为了加强对已栽树木进进行管理,林业局多次督促各 各有关镇、办事处及时加强绑绑支架、培土、浇水、除草、、整 树盘、修枝、粉刷石灰水水、除虫等后期管理,并积极极探索多 种形式的绿色通道管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了租赁、、拍卖、承包 和反租倒包及由由集体统一管理等多种形式,,把所有树木的管 护落实到人人头,由专人负责,确保栽一一棵,活一棵,成材一 棵,绿绿色通道建设成了全市一道亮亮丽风景线。 二是河库滩滩造林。全市重点抓了.......河等河库滩进行 了全全面改造和两岸造林,年均植植树均达到50 多万株。目前前, 全市河库滩宜林路段全部部按国家颁布标准进行了绿化化,在可 开发的河滩共栽植以以速生杂交杨为主的各类树木木 300 三是退退耕还林和涵养水源林建设。。林业局把退耕还林与全市开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结合,本着经济林、用材林、、 防护林、风景林一起上的原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大力 开展退耕还林和水源涵涵养林建设,逐步增加了全市市林地面 积,提高了林业经济济比重。近几年,我局利用全全市充足的土 地资源,采用公公开叫行承包,一次性出租土土地等多种形式承 包土地,大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营造速生生丰产林。同时,在全 市大力力推行 20 度以上坡耕地,逐逐步退耕还林;25 度以上坡坡 耕地全部退耕营造水土保持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每年退耕耕还林 都达到2 万多亩。 四是四旁植树及农田林网建设设。我们坚持四旁植树与建设 设园林镇、园林村相结合、与与庭院开发相结合、与义务植植树 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发动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用四旁、 庭院栽植各类经济、、美化树种,建设园林化村镇镇,使全市近 三分之二的村和和 9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达达到了三季有花、四 季常绿,80%以上的村绿化覆盖率率达到25.1%以上,所有有镇驻 地绿化覆盖率达到 322.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地面积达到 7.0 平方米以上上。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全市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以田间间路、沟、渠为基本框架,集集中抓好中低产田区的农田林 林网建设,全市适宜林网的 77150 公顷农田基本实现了了林网 五是加强绿化化宣传,推动义务植树全面开开展。我们始终把全民义务植植树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头等等大事来抓,规定 月份为全全市义务植树活动月,在全市市范围内,大力宣传公民义务务植树的法定性、义务性、公公益性和长期性,宣传植树造造 林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位和作用,并在全市城乡村都都建立 了“义务植树登记卡””,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在全市广大 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了“绿我家园,人人有责”的的理念,形成了 积极参加植树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好社会风尚,从而提 高了尽责责单位的法制感和自觉性,提提高了义务植树的尽责 率。同同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行了四个结合,努力把全民义 义务植树落到了实处。即义务务植树与建设园林化村镇及“ 旁”绿化相结合,抓好““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的绿化; 与绿色通道、城周周绿化带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设相结合;与全 民义务植树活活动相结合,每年植树节前后后组织义务植树人员 进行造林林绿化会战,并实行“包栽、、包活、包成林”三包责 任制制;与领导干部绿化示范点、、单位绿化达标工作相结合,, 积极创建“绿化先进单位””和“绿化达标单位”,扩大大义务 植树的影响面和辐射面面。近五年,全市累计完成全全民义务植 925.9万株株,义务植树成活率达到 955%以上。全市年参加 义务植植树的适龄公民均达到43 万万人以上,尽责率达到96%%。 其中全市行政事业和中央央、省驻市企事业单位的尽责责率高达 100%,农村广大大群众尽责率达到93%以上上。 六是加强领导,实行行领导绿化责任制。多年来,,我们把 造林绿化工作当作一一项重要的任务亲自抓。每年年植树节期 间,各级领导对植植树地点,绿化规划等都亲自自裁定,并亲自 组织检查、督督促和验收。市、镇各大班子子的领导,每年都带 领机关干干部参加绿化点的植树活动。。同时,对各级领导都严 格实实行了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化目标责任制,市、镇、村逐逐 级签定责任状,对造林绿化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坚持目目标严 要求,造林高标准,一一级带动一级干,一级干给一一级看,一 任接着一任干,有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造林绿化事事业发展。
二、加快城市市绿化步伐,建设生态化园林林城市。
近几年 来,我们围绕绕建立现代化、生态化山水园园林城市的目标,大 力加强城城市绿化建设,努力建设城市市精品工程,改善城市面 貌,,基本实现了城在园中、园中中有城,人在绿中、人景合一一 的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建设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我我们坚 持以实现“一山二水””特色的生态化山水城市为目目标,把高 起点、高标准、高高水平、创一流做为规划目标标,把建设生态 城市作为城市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立足改造造道路扩绿、建设公 园还绿、、拆迁辟绿、拆墙透绿、整治治小区建绿的造绿方针, 高度度重视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塑造生态城市,建设绿色家家 园。其次,下大力气抓精品品工程建设。建市十多年来,,先后 建设了群雕公园、河公公园、山公园、古迹游览地及及市中广场 等精品工程。再次次着重对主要街道实行特色绿绿化。为使城市 绿化更具地方方特色,先后建成路、路国槐槐一条街;路法桐一 条街;路路银杏一条街;路合欢一条街街,实现“一条街一景观”的 的特色街道绿化。同时,在人人行道边建立立体绿化体系,,形 成多品种,多层次的绿化化新格局。市的“山、水、文文”的城 市特色基本显现,“ “以山为轴心,以三条河流为为纽带,以环城 三条主干道沟沟通八方,市区路网纵横畅通通”的生态化城市框 架基本形形成。步入城区,处处可以感感受到城市绿化建设的灵 气,,呈现在眼前的一条条勃勃生生机绿树成荫的街道,一片片片 花草繁盛的街头绿地,一个个个各具绿化特色的城市花园园,整 个市区无一座秃山,置置身市区就象在一个森林公园园中漫步。 现在建城区绿化覆覆盖率35.8%,人均公共共绿地10.9 平方米, 城市市绿化面积707.8 万平方方米,城市绿化的发展使生态态环境 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实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全 市经济与环境协调调发展,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卫生城市”、 “全国环保模模范城”和“省园林城市”。
篇7
关键词:林业保护 退耕还林 环境保护 绿化环境
一、我国林业环保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分别在工业、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林业方面却一直落后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多年前大肆砍伐树木,破坏原始森林,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执行的退林还耕导致森林面积,绿化环境的破坏,这些因素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棘手问题。然而在近十年中,我国对于绿化工作的重视,实施三北防护林的有效,管理,新增了不少绿化面积,挽救了部分原始森林,成为当今世界上近十年来绿化成绩最有效的国家。但是相对于日本韩国而言,我国人均绿化占有量还远远落后,需要继续加强注重绿化环保,保护原始森林,人工防护林的种植数量,降低生态破坏的行为。
二、我国林业环保行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林业环保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偏远山区绿化保护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管理,乱砍乱伐的现象仍不时的发生,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当地人员的进行学习保护森立以及法律手段对非法行为的严抓严打。
2.1乱砍乱伐及工业生产需要导致森林的破坏
我国在林业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政府将山区包租给当地农民,由当地农民对林业任意进行处理,导致大量的人工种植森林和野生森林遭到破坏,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对于部分树木加工家具的需要导致次生林地区树木的破坏。与此同时,生活在林区人民的防火意识不强和生活材料的所需,正在进行着树木的人为烧毁和砍伐,这种零散性的砍伐树木,不仅损坏了森林资源,对于部分绿地资源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2个人环保意识弱,法律法规不严格
部分山区人民对于森林树木的作用仍处于原始的层面,对于环保的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国家资源没有概念。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广大、人员分布不集中的现象,加上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偷伐人员以身试法,通过乱砍滥伐偷取行为进行森林的破坏。最终,导致大部分森林受到损,尤其是退林还耕行为只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国家森林资源的保护。仍持有偷砍树木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侥幸心理,导致砍伐人员的增加,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深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
2.3森林保护机制不足,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森林保护的相关法律普及度并不是十分的广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森林的有效利用也低,如此产生的问题是我国森林经济效益原始化。对于环保方面的问题及管理远不如发达国家,缺少全面、合理的监管制度,没有高科技的监管设备设备,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林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偏低,种植保护及退耕还林等工作进展也相对缓慢,种种问题导致我国森林面积扩大的进展不够顺利。
三、林业环保刻不容缓
由于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很多泥石流,水土流失造成的自然不可逆转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而森林资源是最好的大自然灾害屏障,所以要求相关林木部门及相关人员对于林业保护监管责任心要提高。
3.1提高退耕还林的面积,传递绿化精神
由于我国的退林还耕相对比较严重,而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需要粮食供给量相对较大,所以林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在于我国农业的技术是否先进?想要发展林业,首先要让农业的科技水平含量提升,通过大型机械提高农民的产量,种植更多的森林代替耕地,实现退耕还林的愿望。
3.2科学合理治理林业面临的问题
我在治理林业环保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将生态经济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所结合,农民之所以会砍伐树木是因为在经济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非法操作。我国在森林管理治理方面缺少的经验可以采取与国际相关绿色环保公益机构进行合作,通过更有效的治理方法,加大法律管理制度,提高林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加大安全巡逻频次。
除此外,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可以将森林分为可砍伐森林区域以及不可砍伐森林区域,规定砍伐森林的时间和树种及数量,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尊重大自然的规律,采取少砍伐多种植,合理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将森林资源变为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当地林区居民生活质量及生活收入来源渠道,只有将经济做好才能对森林保护得好。
结束语:
森林环保事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对森林的保护,加强环境保护。降低自然灾害对土地资源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人们生活的经济水平,而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相关单位共同合作,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树木,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的管理,与技术研究,提高我国自然生态的环保能力,提升绿化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显宗.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 现代园艺. 2016(06)
[2] 邓颖敏. 浅谈森林资源的管理[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1)
[3] 朱胜利. 国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特点[J]. 林业资源管理. 2001(02)
篇8
1、林业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但是这种抽象的环境意识概念太模糊,一般的平台老百姓很难理解和实行。那么,林业生产就可以成为一种将其物质化的媒介,通过林业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的过程,让人们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意义,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2、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进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治理和恢复方面也是发展的有序有力。有效的遏制了环境恶化的步伐和速度。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革命尚未成功,我们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依旧需要加强。如果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努力改善好生态环境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林业产业,作为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不仅对生态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实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通过林业生产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应当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推进有利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高能耗投资项目。比如说,新开发或者是新规划的住宅区、商业区或者是旅游区,都可以进行风力发电,将道路两边的传统路灯换成顶端可进行风力发电的装置,也可以变成是太阳能发电。这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煤炭等资料的消耗,也给大气污染排放减轻了负担。另外一个方面,政府应该有计划的把一些老旧的没有发展的老式企业进行淘汰或者是重组,比如说锅炉厂,纺织厂等等。鼓励利用余热、余压、垃圾、农作物秸秆和低热值废弃物生产电力、热力;鼓励、支持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和产品。
二、基于林业生态考虑的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1、加强科技在林业生产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肯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同时,任何产业的发展也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在林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大科技的投入。人才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林业生产若缺乏人才,其发展步伐便会止步不前。科技科技人员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如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途径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坚持科技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2、实行退耕还林制度,合理采伐
由于人们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面积的滥砍滥伐,一味的向大自然进行索取。导致土地沙漠化趋势加重,泥石流,山洪爆发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要想林业产业能够继续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改变这一现象。因此,大力实行退耕还林制度是当下发展林业的当务之急。同时,在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要进行合理采伐,从而有效的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退耕还林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森林的覆盖率,扩大林业的总体面积,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除此之外,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以直接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所以说,要想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有效的实施退耕还林制度,合理的进行林业采伐工作。
3、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山区地带
森林资源管护在机制建立方面可以从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区管理。而我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90%的林区面积都是在偏远的山区地带,就是在这贫穷而又落后的地区却也是我国森林生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不仅经济比较落后,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也是有限的。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强林业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工作,以此来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特别是偏远的山区,一定要落实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报纸或者是书刊等方式进行基层的宣传工作,让与林业进行最直接接触的普通老百姓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相关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药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让人们在生活中学习到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带领大家爱护植被,保护森林。
4、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自然保护
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的环境。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人类的生存,还包括了生物物种和非生物因素等等一起组成的。所以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产环境。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然保护。这里所说的自然保护,就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让自然资源一直处于一个可循环利用的状态,人们通过合理有序的可持续利用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还有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大力建设和保护工作,珍惜稀有物种并对其保护,从而使林业生态处于一个平稳向前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开始对传统的林业经营思想和模式进行了思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从单纯的为了木材的取得而进行的林业建设,转变到对整个生态大系统的建设中,先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而后逐渐演化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林业的大力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方向,这也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有利的结合,从而实现双赢的结局。
作者:刘建荣 单位: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张洪生.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4):189
篇9
关键词:森林资源 现状评价 保护利用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属北半球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全县国土总面积219300公顷,林地面积78858.6公顷,有林地面积34381.3公顷。全县活立木总蓄积563092立方米,有林地每公顷蓄积8.2立方米。
1、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
1.1 林地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静宁县森林植被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荒漠草原过度带,由于受地理条件及光、热、水、土等因子的综合影响,县境内天然植被少,人工多;混交林少,纯林多;复层林少,单层林多;成过熟林少,中幼林多;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1.2 森林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匀,林种比例不协调
从森林资源分布图上看到,南部三分之上一的国土面积上公布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北部只有零星分布,南北分布极不均匀。从林种结构上,南部果树经济林面积比例大,森林郁闭度高,北部多为生态林,且多为次生林。
1.3 林地面积显著增加,但林地生产力低下
与1996年相比,到2012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50%,但由于中幼龄比例大,林地总体生产力低下,需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1.4 野生动植物种类少,生物多样性简单
全县野生木本植物主要有杨、柳、刺槐、山毛桃、沙棘等十几个树种,栖息的野生动物有狐狸、獾猪、猫头鹰、野兔、野鸡、山鸡、麻雀、燕子等。且资源贫乏,总量极为有限。
2、林地保护利用的特点
2.1 林地资源相对充足,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2012年全县林地面积达78858.6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7.63%,林地资源相对充足。2000年以来静宁县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造林绿化步伐,全县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截至2012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各类国家重点工程造林26866.7公顷,封山育林2593.3公顷。
2.2 林地保护利用体系基本完善,资源管理趋于规范
静宁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静宁县林木、林地管理暂行办法》、《静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封山禁牧、加强森林管护的通告》、《静宁县有害生物防治应急预案》、《静宁县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圈养实施细则》。建立起了“乡镇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森林管护机制。
2.3 林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2007年,县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退耕还林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果产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先后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和“中国苹果20强县(市)”。果产业的兴旺,带动全县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
3、林地保护功能区利用方向
3.1 北部水土保持林区
该区位于静宁县北部,地形复杂,气候冷凉,降水偏少,植被少,零星分布有杨树、山毛桃、沙棘等树种的乔灌混交林,林木大多为近年来退耕还林所造。采用封造结合、以封为主,恢复植被,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加大植树造林,以提高森林总盖度。
3.2 中部水土保持果树林区
该区位于静宁县中部,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植被稀疏,成林比例低,且多为杨树纯林,老化现象严重。部分山坡梯田零星分布果树经济林,但管理相对粗放,经济效益低。增加果树经济林面积,提高果树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果品质量及产值为目标。力争使林果产业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撑点。
3.3 南部果树林区
该区位于静宁县南部,地势陡峭,气候温暖,降水适中,植被繁茂,成林比例高,沟道大多为刺槐纯林,梁峁大多为杨树、沙棘混交林;果树经济林分布广泛,果园管理精细,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可通过提高果树管理水平,实现提质扩量增效的目标。
4、保护林地措施
4.1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加快健全集体林管护机制,建立县、乡镇、村与农户相结合的多重管护制度,狠抓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的落实。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纳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期目标考核,并层层落实责任制。
4.2 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健全各项森林资源管护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广泛深入地宣传党在林业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林业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依法治林的法制观念。加强林地林权管理,建立规范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并做好林权登记颁证工作,切实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审批制度。
4.3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严格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对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坚决打击,坚决防止和制止乱开荒、乱砍伐、乱放牧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发生,切实维护各方权益,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4.4 加快公益林建设步伐。
篇10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88-1
梨树县县域土地总面积3757平方公里,地势从南到北逐渐降低,南部是山地丘陵,中部是波状平原,西北部是科尔沁沙地。南部是森林暗棕壤,中部是栗钙土,西北部是风沙土。项目区有耕地面积281.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9.9%;林业用地面积98.9万亩,占17.55%。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项目区内共有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6.116万亩,适宜能源林营造的面积有3.02万亩,适宜种植中草药的有1800亩(详见表1)。可进行沟系开发进行绿色养殖的沟系面积有6800亩。
1 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现状
梨树属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县,近年来通过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粮食生产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之而来的养殖业也蓬勃兴起,猪、牛、羊等多销售到南方大中城市。白蘑、榛蘑等天然食用菌供不应求,生物制药项目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有年产6.1万吨食用酒精的九丰酒业集团公司和年产8万吨的新天龙酒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的天成植物油厂等。农产品加工业年总产值为280288万元,年实现利税17318万元。杨木为主的工业原料木材每年产量7万立方米;加工成成品和半成品近6万立方米,年总产值达2440万元,年实现利税170万元,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市场分析,通过考查论证,结合本县的土地资源特色,确定了发展以紫穗槐为主的能源林营造基地,以野猪、梅花鹿、山鸡、林蛙为主的绿色养殖基地,以香菇、草菇、白蘑、榛蘑为主食用菌培育基地,以培育紫穗槐、毛榛为主要树种的种苗繁育基地等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2 产品市场条件
新造紫穗槐能源林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升紫穗槐价格,刺激林农营造和管理紫穗槐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生物能源林是目前新兴的工业原料林,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也是生物发电的主要能源,在国内外能源短缺的市场条件下,发展可再生的能源是大势所趋,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3 建设内容
3.1 木材加工
根据项目区丰富的木材资源,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选择项目区内木材产量较多的乡镇建设木材加工厂,使所有的木材加工厂在技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规模上名列全省木材加工业前茅,质量上达到产品过关。
3.2 沟系开发
利用县内项目区现有的优越的气候资源、自然条件,选择条件适宜、交通便利的区域进行沟系开发。建设适宜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以白蘑、榛蘑、蕨菜等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以养鹿、养野猪、野鸡和林蛙为主的养殖业基地;建设以黄芪、桔梗、地龙骨等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3.3 基地建设
利用现有的退耕还林有林地进行林下开发,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能源基地,营造以紫穗槐和毛榛为主的能源林;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种苗基地,实现苗木的自产自销,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以满足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需要。
3.4 职业技能培训
计划培训退耕农民1500人,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4 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4.1 经济效益
根据当地农林业生产的调查数据及市场价格,木材加工、生物质能源林(紫穗槐)、沟系开发、种苗基地等产量产值测算如下:预计总收入63221万元,年均收入21073.7万元,年均成本1354.8万元,年均利润748.9万元,覆盖退耕农户户均年增收1176元,投资利润率22.3%。
4.2 社会效益
项目覆盖退耕农户3024户,农户覆盖率50.1%。据测算,后续产业建设中工程直接费用达3194.35万元,其中约有50%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劳务费,共计万元,按劳动力50元/工日计算,可为当地群众提供的劳动就业机会63.9万个,实现农民增收64万元,退耕区农民每年人均增收98元。
- 上一篇: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
- 下一篇:法制宣传和法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