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言语理解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Until now, the management science the research technique to be possible to divide into the speculation research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wo kinds.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comparison to these two kind of research technique's characteristic, and unifies Professor Qian a Ying's article "Understanding Modern Economic" chats own understanding and the ponder.
关键词:思辨研究 科学研究
Key words:Speculation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82-01
一、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从泰勒开始,管理科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众多管理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一片纷繁错杂的管理的丛林。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管理学派是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管理科学中,它们的根本差别就在于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异。那么,管理科学究竟有哪些研究方法呢?总体上区分,一类是思辩研究方法,一类是科学研究方法。所谓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以客观、实证和规范为特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获取新知识最为精确的方法;而所谓思辩研究,靠思辩即直观的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识探索方法。
众所周知,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学科。经过近百年的探索、总结, 管理学已成为一门科学, 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含主观价值判断, 较为精确, 能够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性的理论知识体系。美国管理学家泰勒是最早把管理带入科学的人。他在管理生涯中, 通过不断实地试验, 研究、分析, 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劳动生产率, 逐渐形成其科学管理体系。可见, 卓越的管理必然是科学的管理。在管理的科学性方面, 人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载体或实践活动去学习。而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管理理论也同等重要。管理者若不掌握科学的知识, 就只能靠运气、靠直观、靠经验进行管理。而有了系统化的管理知识, 他们就可以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有人说, 管理像运转的机器, 遵循着一定的运作模式。当机器陈旧时就需要改进和维护, 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这时便产生了艺术。然而管理中的细节, 如果模式不能解决, 那么就必须有新的方法、手段去解决, 并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问题做出结论, 这也是艺术。所以, 管理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管理者管人手段的高低, 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能否被信任和支持, 而管理的创新程度, 则取决于对艺术火候的把握。正是管理学科本身的双重特性,客观上要求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思辩性与科学性并存。
二、科学研究方法
对比思辨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研究方法是通过系统观察而获取知识的方法。科学方法并非完美无缺,也不能应用在各个领域,但它是对人类知识库更新和拓展做出过最大贡献的一种求知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和概括性。它以事实为依据,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它使得研究成果能用规范化的语言、结构来表达,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科学研究方法中,数学模型或统计资料是必需的。钱颖一教授在《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谈到:“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借助数学模型至少有三个优势:其一是前提假定用数学语言描述得一清二楚。其二是逻辑推理严密精确,可以防止漏洞和谬误。其三是可以应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或数学定理推导新的结果,得到仅凭直觉无法或不易得出的结论。运用数学模型讨论经济问题,学术争议便可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或不同意对方前提假设;或找出对方论证错误;或是发现修改原模型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运用数学模型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减少无用争论,并且让后人较容易在已有的研究工作上继续开拓,也使得在深层次上发现似乎不相关的结构之间的关联变成可能。”在管理科学中也是如此。
三、思辨研究方法
思辨研究方法则是涉及人的价值观和偏好的领域以及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有时候只能依仗于运用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获取知识。思辩方法的特征和科学方法恰好相反,不强调客观性和实证性,所得到的结论不必建立在直接观测和经验得基础之上,也不用服从所谓的权威,对结果和实际事实之间的许多中间层次,研究者自己也说不清楚,无法清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步骤。这些特点带来思辩结果的歧义性和不可检测性。比如我们看到的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论文,如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就是用思辨的方法完成的。可以看到,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公式把作者的思考最清晰的反映出来,而且也便于后来的研究者推敲改进。相比之下,思辨的研究方法则需要较强的创造思维和跳跃性思维,但它通常是人类伟大灵感的产物,最有可能创造新知识。
四、结论
现在一方面要多阅读经典文献,在与管理大师的思辨对话中,激荡智慧和灵感的火花,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应着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用好现代数学工具和信息技术,把其他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应用到管理学的研究中来,建立一套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另外,不论是运用哪种研究方法,管理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情境因素,管理学中研究的人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理人或社会科学中的人群,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而且管理的外界情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不仅要求研究者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也要求研究者善于思辨,善于捕捉直觉和灵感。
参考文献:
[1]钱颖一. 理解现代经济学. 财经科学,2002年增刊.
[2]马成,王国进. 当代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评述. 现代管理科学,2004,(3).
篇2
自从2008年实施了《护士条例》以后,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学校来说,怎样在学校护理教学中落实《护士条例》的内容,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出有水平的、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护士成为其研究的关键。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实习安排时间和建立护理院校教师参与的长效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等多个方面加以探究,为相关护理教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护理教育开始发展以来就一直在变革,各个护理院校都努力建设自身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医院提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1996年,教育部启动本科的护理教育改革项目,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和护理院校工作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在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时,尽管有很多院校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连接强度不够,但是因为学生数量多,实习基地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好这一问题。因此,必须建设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护理课程设置,合理利用临床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具体来看,各个护理院校要在落实《护士条例》的前提下,按照学校自身状况,不断提高临床实践的课程,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参与临床实践,督促学生们主动学习,努力探究,积极承担责任,提高护理技能。
2 合理安排好临床实习时间
对于护理学来说,这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所以要利用临床实践应用护理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专业水平。在护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应用知识,深化对知识的学习。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推动学生全面提高。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励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除此之外,利用临床实践,学生可以实现和社会环境的接触,更新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自身和病人、家属或者和其他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意识。对于各个护理院校来说,要合理安排学生临床实习实践,为护理学生创造优良条件,按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逻辑顺序,科学的安排临床实习时间,不能把所有学生的临床实践都安排在护理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年,这样会错过为护理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最佳时机,不利于护理人员内化护理知识。
3 建立护理院校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长效机制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而对于护理教育机构来说,它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各个护理院校努力研究如何通过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学生的个人技能,内化理论知识。在进行护理教育过程里,老师的积极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护理态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各个护理院校必须建设教师参与引导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各个教师参与到临床实践教学工作里,改变传统的为学生联系实习岗位的角色。通过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共同作用,指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实践工作,进一步实现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每年抽出一定时间使教师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里,一方面可以连接现在的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实践水平,通过和学校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
4 合理配置护理人才资源
在现在的医院发展状态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十分短缺,在这一背景下,合理配置护理人才资源会影响着护理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影响护理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些学者来说,他们逐渐从多个层次上开展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怎样激励面对护理人才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是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均对此从不同层面有所研究并提出各种建议。针对内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现况,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安排临床带教工作。所以,相关部门要设置医疗机构最低人力配置标准,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社区服务里的护理人员配置重视力度,合理设置配置标准,增加护理人员。初次之外,护理院校要加强和临床单位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即使是人才资源短缺,也要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通过把护理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护理人才。
5 总结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必须通过护理院校努力提高护理学生的护理技能,这必然需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实现护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篇3
作者简介:张祥龙,(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只要是追求人生深意的人,都可能欣赏海德格尔的文章。但是,要从哲理上得其韵味,却十分不易,因为他的思想终极处,是不可对象化的,无论在哪种意义上。也就是说,你可体会到他文字的蕴意,但一旦要从观念上、分类上抓住其中的道理,就茫然失据了。它实在是拒绝被你条分缕析地总结出来,就是硬要去总结,也几乎都会沦为刻舟求剑之举。于是那些习惯于传统分析路数的人们,就只能以谴责海氏或海学的“非理性”来为自己的理性挫折辩护了。但我们阅读他的著作时,却总能感到其中有一再复现的整体思路,所以应该有某种方法在背后运作使之然。由此看来,明了海德格尔的思想方法,就是理解而不仅是欣赏他的关键。
现在学人们已经大致同意或起码开始认识到,海德格尔思想方法的一个最清晰表达,可以在他早期对“形式显示”或“形式指引”(die formale Anzeige)的陈述中找到。他在其它地方也谈到自己使用的方法,比如在《存在与时间》导言中讲到的“现象学方法”。但只有对形式显示的方法论展示最有哲理的层次,最能相比于传统的哲学方法而出新,因而也最有助于我们攀登这个思想的高峰,最有助于我们知晓它在整个西方哲学乃至世界哲学中的地位。当他具体地阐发形式显示时,涉及三个层次,即总体化(概念化)、形式化和形式显示。总体化加上少许形式化或可看作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主要方法论特点,黑格尔之后的当代西方哲学的方法可视为以形式化为主,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或搀合上总体化,或带有形式显示的某些特点,而海德格尔则是追求纯粹的形式显示所主导的思想境界。
此专栏中的两篇文章都探讨海德格尔形式显示方法的深意,而且都是借助于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和一些相关的研究,从某个新的角度来开显它,力图扩展我们迄今对这个方法的理解。蔡祥元的文章《语言与海德格尔思想方法的形成》,特别突出语言或意蕴(das Bedeutsame)在海德格尔方法形成中的作用。刺激海德格尔开创这种方法的那托普疑难,即那托普对现象学反思方法的两疑难中,第二个就是关乎表达原初经验的语言疑难,因此我们以前探索形式显示方法的含义时,也必涉入这个维度。但蔡文要在此方法的起源处或最根本处,发现语言或意义的地位。它从海德格尔自承所受到的胡塞尔影响即“范畴直观”谈起,显示它所直观到的超感知“形式”的语言性,特别是系辞“是”或“存在”意义的不可还原性——既不可还原为感性直观及其表达,也不可还原为感知对象的综合统一及相应的判断,而是那引导判断实行的意蕴发端。这也是海德格尔所理解的“形式”的纯姿态关联的意义,要在形式显示中得到生命意境化和缘发生的体现。由此,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直观就被改造成解释学的直观,以人的实际生命经验的首发可理解性或原生意蕴性为导引,拒绝任何减弱、割裂这种鲜活和整全的生命意义体验的理论化。就此而言,存在就等于存在的意义,那超出了真假和分类的起头处的意义。
李峻的文章《生活形式与可能性之指引——论海德格尔“形式指引”思想的纵深维度》也涉及到形式指引与胡塞尔现象学的语言向度的关系,但不以后者所讲的范畴直观,而是“本质上的场合性表达”为引线,认为形式指引类似于那种表达,不表示所言者的种属性质,而是指引到个别存在——独一无二的“我在”和“这个(事物)”——的具体情境化中去。由于形式上的指引与所指引的形式皆是悬空的关系而非现成的实体,这种个别存在并不是现成的个别对象,而是非对象化的及具体切身的“空虚之境”或发端势态,也就是时机化的原本可能性,必表现为原初可理解的“先行具有”,由此而与蔡文强调的意蕴先行相呼应。但两文一个突显原初经验的不脱生命的普遍性,一个是强调这种经验的独特个别性,实际上说明:形式显示所指引出的理解和表达经验,超出了传统哲学的普遍与个别二元分叉,而达到在所有现成者之先的纯关联发生性(实行性)、原本可理解性和隐显互补性。
形式显示乃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为彻底和最富于形式自觉的方法论革新。它要应对的挑战——那托普疑难是这种挑战的一种表现——是如此根本,逼使它必须在前人觉得不可能之处来形成哲学方法。传统西方哲学的主导方法是观念化,基于杂多现象中抽象出单一观念的总体化,可以是先验主义式的,也可以是经验主义式的,再辅以寻找观念间的结合与分离之术的辩证法(它在黑格尔那里取得了“正-反-合”的概念化生命的形式)和基于语法的形式逻辑。与这种方法相对,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出现了关系先于实体(含观念实体)的形式化方法。它被观念辩证法导致的生命绝望所激怒,而在数理逻辑和相对论那里得到鼓舞。“现在是没有‘东西’那样一种东西了。”(罗素)“什么是自我?自我是一种自身与自身发生关联的关系,或者是在一个关系中,这关系自身与自身所发生的关联。”(克尔凯郭尔)但这关系又常常被沉淀为某种新的对象,不管是这关系的语义辖域,还是关系所指称的个体或绝对主体。
一些要在关系中超出相对性而达到真理的人,如胡塞尔,就寄希望于直观方法以获得明证性经验;而那些不满足于夹带着“硬核”的关系的哲学家,则希望通过直观或直觉来进入无硬核的纯动态关系,比如柏格森。海德格尔认为关系要是彻底的和纯粹的话,就必是发生式的、充满了迎头可理解的意蕴,所以批评胡塞尔的现象学直观法中还有割裂原发经验的对象化倾向,即便是意向对象这样在意向关联中构成的意向相关项也罢;同时认为柏格森的直观还不足以参透时间这种纯发生的存在论关系,看不到始源时间与日常时间的源流关联。海德格尔对柏格森的批评似乎过于严苛,在我们看来,柏格森的直观或直觉,类似于艺术家的直观,有可比于海德格尔后期讲的揭蔽技艺之处,可以加深加宽我们对关系和意义的知觉,并因此而有助于我们直接感受到动态的、正在发生和进行着的关系。但是,他的直观法过于简略含混,依靠人们的艺术感受力,缺乏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直观和解释学直观(即形式显示)所具有的认识论纹理和存在论意蕴,缺少与传统的总体化方法的准确区别,因而疏于哲学思想所要求的那种可让人摸索的路标性。
篇4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立体几何的学习,立体几何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知识,不仅仅和三角运算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难点之一。对于如何做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的解析方法教学始终是高中数学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函数思想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的解析方法作了主要的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解析方法;研究
对于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而言,如何对立体几何问题有效的解析始终是学生和教师关注的问题。立体几何问题作为一种抽象化的问题,其核心主要是距离、垂直、平行以及夹角之间的关系,并依据于相关的定理和概念,对各种几何图形的不同分割加以使用,进而做好立体几何问题的解析。
一、高中数学函数思想对立体几何问题的解析
函数思想对立体几何问题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函数关系的构造,实现化难为易的目的,并借助于函数的性质和证明不等式等,做好立体几何问题的解答。如高中数学中这一例题而言:如图1所示,PA和圆O所在的平面垂直,同时圆O的直径是AB,C是圆周上的一点,若∠BAC=α,同时PA=AB=2r,对异面直线PB和AC之间的距离进行求解。
在求解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对直线AC和PB之间距离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将直线PB上任何一点到直线AC之间距离的最小值求出,并对变量进行设定对目标函数进行建立,进而将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求出。首先就要在PB上将任意一点M取出,并保证MD和AC垂直于D,同时MH和AB垂直于H。假设MH=x,同时MH和平面ABC垂直,同时AC和HD垂直。
函数的性质加以利用,进而对立体几何做的一种解答。
二、高中数学空间几何思想解决立体几何中垂直和平行问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更要对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线和面之间的知识以及面与面平行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尽可能将其向向量之间的平行和向量共面之间的问题进行转换,进而实现一种化难为易的解答。
对于空间几何图形的垂直关系而言,不仅仅有线与线之间的垂直,同时也存在线与面的垂直和面与面的垂直。这种向量之间的转化,主要如下所示:
三、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问题距离和夹角的利用解析
在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于距离和夹角的一些条件,进而运用向量的运算,做好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问题的求解。
点到平面的距离:点P为平面外一点,点A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过点P做平面π的垂线PO,记∠OPA=θ,则点P到平面的距离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问题距离和夹角的利用解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合理计算,并对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进行计算,进而获得的一种新的求解。在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进行解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函数的思想进行解决,一旦遇到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时,就要本着动态的眼光,进而对空间几何思想加以借助向量,进而使得立体几何中相对复杂的问题逐渐的简单化。
四、结语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问题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解析中,更要借助于向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并对几何图形中几种常见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加以建立,对当前我们所学的立体几何图形中的一些向量关系,进而在立体几何中将线与线和线与面之间的关系找出,最后就要正确合理的运用向量之间的关系,将相应的立体几何问题进行全面的解析。
参考文献
[1]刘军.无几何不数学——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151-151,152
[2]刘先祥.谈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J].南北桥,2014,(5):162-162
【作者简介】
篇5
高中物理解决策略方法分析训练研究对于高中物理来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难以学懂的现象,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解决物理习题的效率。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学会怎样解决物理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一、做好审题建模工作
这里所指的建模,其实就是将物理问题进行简化处理,等效程理想对象参与理想过程。就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比较常见的模型主要分为:第一,是对象模型。在对象模型中主要包括了质点以及弹簧振子等。第二,是过程模型。在过程模型中主要包括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以及弹性碰撞等。因此,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先从大处入手,分析出题目中的情境,并提炼出物理对象与过程模型,从而掌握实际物理问题。另外,想要做好快速建模工作,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草图,全面展现出物理过程与情境。在画完草图以后,学生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而这也成为了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出完整的物量关系,并将繁琐的物理问题进行简化与形象化。其次,是要利用好传统的经典模型,通过将比较繁琐的物理场景进行整合以后,可以让学生将比较陌生的模型转化为自身所熟悉的模型,这样学生也就可以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了。最后,学生在面对物体多与过程复杂的题目时,应当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反复进行阅读,以此来掌握题意。如在压缩得轻弹簧上金属块m卡在矩形箱中,并且在箱上下底板装置压力传感器,其示数为F上以及F下,并且箱子的数值方向中金属块没有离开上顶板,同时在箱子以a=2.0/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进行匀速运动。在上下底板中压力传感器中的示数为6N、10N,若是其F上=1/2F下,那么箱子怎样运动,并且在此过程中g=10m/s2。在根据这一问题进行求解中,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这样将会得到F上mg+F下ma,并且这一定律中的F上=6.0N,而F弹=F下=10.0N,以此来分析将会得出m=0.5kg。并且在这一物理题目中,其中根据题意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辨识金属块没有离开上顶板。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弹簧额形变量是没有变化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电梯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示数没有发生变化,学生了解这一点,其解题思路也会越加的清晰。其中,在F上=1/2F下=5N时,可以利用牛顿定理得到F+mg-F=ma,在这里a值为0,那么便可以得出运行方式为直线匀速运动或者是静止。所以,学生必须要充分掌握好题意,以此来提升做题的效率。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在面对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出题意,从而明确题目中的已知与未知条件,同时还要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其次是学生要仔细分析出题意,通过将已知与未知条件与学习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另外,在学生深入分析完题意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环节,并判断出解题的方法,并从中选择出最适宜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以此来开阔自己的思路。最后,学生还要根据已知条件来逐渐推理,避免出现匆忙作答的现象。如学生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关系图,并将文中的题干转化为物理符号与公式,同时还要利用示意图进行表达,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直观感受上观察物理变化的过程,还可以结合这一过程,减少分析题干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题的效果。
三、整体法解题
对于整体法来说,主要是将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整个系统,以此来进行对象的研究以及分析,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整体法适合于力学知识的解题。在计算整体的合外力时,作为整体的作用力属于系统内力不需要进行考虑,仅仅是考虑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如在水平滑桌面上放置物品A、B,其中,mA=1kg,mB=5kg,它们之间利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细线的质量忽略,并且A与B分别收到水平佐拉利F1=10N以及水平向右拉力F2=40N的作用,那么在物品A与B之间的细线的拉力多少?
解:由于细线不可伸长,那么A与B共同加速度,为:a=这里是一个图片,对于物品A收到吸现象有拉力F以及F1作用,那么则是F-F1=mAa,可以得出F=F1+mAa=10+1×10=20N,所有F=20N。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砾卉,张庆林,陈宁.论批判性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结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794-795.
篇6
关键词:交越失真;功率放大;负反馈
1 引言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往往都是送到负载,去驱动如收音机中扬声器的音圈、电动机控制绕组、计算机监视器或电视机的扫描偏转线圈等一定的装置。因此多级放大电路除了应有电压放大级外,还要求有一个输出一定信号功率的输出级。这类主要用于向负载提供功率的放大电路常称为功率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实质上都是能量装换电路,从能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功率放大电路和电压电流放大电路没有本质的区别。
一般常见的功率放大电路有三类[1]:甲类、乙类及甲乙类(或称为混合类)。输入信号在整个周期内都有电流流过放大器件的称为甲类放大,半个周期以上但不满一个周期有电流流过的称为甲乙类,若只有半个周期有电流流过的则称为乙类放大。甲类放大电路中电源始终不断地输送功率,但只有一部分功率输出,另一部分被消耗在管子上,可以证明,即使在最理想情况下甲类功放电路的效率最高也有50%。乙类和甲乙类放大电路只有部分时间有电流通过,减小了电路的静态功耗,提高了功率输出效率,但同时导致了输出波形非线性失真。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虽然弥补了乙类功放半个周期波形被削掉的不足,但由于交越失真使波形出现死区严重影响输出波形的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抑制。
论文主要分析互补对称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交越失真产生的原因,讨论常见的解决方法,最后把负反馈概念引入电路中来解决交越失真,此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2 交越失真产生原理
单管乙类功放电路仅在半个周期内有电流通过,尽管减小了管耗,有利于提高输出效率,但使输入信号的半个波形被削掉,存在严重的波形失真。如果用两个管子,使之都工作在乙类放大状态,但是一个在正半周期,而另一个工作在负半周期,同时使这两个输出波形都能加到负载上,从而使负载得到一个完整的波形,这样就能解决效率与失真的矛盾。电路原理图如图1(a)。
电路中T1和T2分别为NPN和PNP型管,当信号处于正半周期时,T1承担放大任务,T2截至,有电流通过负载RL;而当信号处于负半周期时,则刚好相反,T2承担放大任务,T1截至,仍然有电流通过负载RL;这样,图一所示基本互补对称电路实现了在静态时管子不取电流,而在有信号时,T1和T2轮流导通。正负半周期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1(b)和图1(c)。
图1(a)乙类推挽式原理图 图1(b)正半周期等效电路 图1(c)负半周期等效电路
由于三极管PN结的压降,图1(a)所示的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并不能使输出波形很好地反映输入的变化。由于没有直流偏置,管子的基极电流必须在大于某一数值(即门坎电压,NPN硅管约为0.6V,PNP锗管约为0.2V)时才有显著变化。当低于这个数值时,T1和T2都截至,和基本为零,负载RL上无电流流过,出现一段死区,这就是交越失真产生的基本原理。为了验证交越失真的存在,利用simplorer软件对该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电路和交越失真波形分别如图2(a)、2(b)所示。
仿真参数设置为:电压源E2、E3分别为±9V偏置电压,E1为正弦信号,频率50Hz,幅值1V;两个三极管为对称的不同类管子;电阻R2=R3=10K,负载电阻取100Ω。仿真波形如图5(b),从图5(b)可以明显看到交越失真的存在,在过零点附近都会由于三极管的PN结的影响,存在一段负载没有电流流过放大器件的状态,因此交越失真将影响输出波形的质量。
(a) 仿真电路图 (b) 仿真结果图
图2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交越失真仿真图
3 传统解决交越失真的方法
为了克服交越失真的影响,前人已经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是都是立足于通过电路改进的方式来实现。常见的解决方法为: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法和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甲乙类互补对称法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T3组成前置放大级,T1和T2组成互补输出级。静态时,在D1、D2上产生的压降为T1、T1提供了一个适当的偏压,使之处于微导通状态。由于电路的对称,静态时,,。有信号时,由于电路工作在甲乙类,即使很小,基本上也可以进行线性放大。
图3的缺点就是其偏置电压不易调整,改进电路如图4所示,在图4中流入T4的基极电流远小于流过R1、R2的电流,则由图可以求出,因此,利用T4管的基本为一固定值,只要调整R1、R2的比值,就可以改变T1、T2的偏压值,此法在集成电路中经常应用。
图3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电路图4 改进电路设计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本质与上述方法一样,只是用电容C和一个电源Vcc来代替原来的+Vcc和-Vcc的作用,电路原理图见文献[1],但此法也存在负载电阻端得不到足够的电压变化量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电路中引入R,C等元件组成的所谓的自举电路。电路的复杂度比双电源法更高,并且调节度难以把握。
从上述的电路可以看出,传统解决交越失真的方法复杂,电路调节度难以把握,不宜电路设计者实际调试实现。
4 基于负反馈的解决方法与仿真验证
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功放的输入信号一般都是有运算放大器提供。基于负反馈原理来稳定输出的电路只有两种形式,区别就在于负载是否接地,下面以负载悬空类来研究,来说明负反馈解决交越失真的原理。对于负载接地类分析方法原理相同,可以类推。
负反馈工作原理可用图5来说明,当前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低于三极管PN结电压时,三极管不能导通,电路处于交越失真状态。负反馈信号线采样电压为零,由于运算放大器工作于差动放大,负反馈线上的反馈信号则会使运算放大器自动调整放大系数,来增大输出电压,三极管立刻导通,保证输出与输入的线性关系;当电路正常工作时,若负载发生小的扰动,则反馈线会将扰动电压反馈给运算放大器,由于采用的是负反馈,则放大器会自动朝相反的方向调整增益来抵消扰动的影响。因此负反馈还可以增加电路的稳定性,增强抗干扰能力。所以采用负反馈法不仅能够解决交越失真问题,同时也能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简单,调节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后面的仿真和实验也将证明这一结论。
图5 负反馈解决方案原理图
为了验证上述分析的正确性,采用simplorer软件来仿真,仿真电路和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仿真参数设置为:限流电阻R1=100Ω,电阻R2=R3=R6=12K,负载可以在200Ω以下变动取值,采样电阻取10Ω;偏置电压分别为;输入电压采用工频50Hz的正弦信号,幅值取为0.326V。
根据仿真结果图6(b)可以得到,通过负反馈法可以解决交越失真的影响,同时可以增加电路的稳定性,使负载电阻只要不大于200Ω,电路都能够使输出与输入保持线性关系。
根据图6(c)防真结果还可得,由于负反馈的作用,结点N002处的电压波形已经不再是正弦波,而是在绝对值等于0.6V处发生跳变,保证了结点N002处电压绝对值不会低于三极管PN结压降,从而保证三极管时刻处于导通状态,这也证明了上面负反馈原理分析的正确性。
图(a) 仿真电路图
图(b)负载波形图 图(c)三极管基极电压波形
图6 负反馈仿真电路和仿真结果图
5 实验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负反馈方法的正确性,在实验室用运算放大器AD624和C9014、C9015三极管搭建了实验电路,电路原理如图7所示。其中Vi为信号输入端;负反馈信号线直接与AD624的负反馈引脚10相连。引脚10是AD624内部差分输出放大器负反馈输出端,一般情况下与输出端直接连接,Ri为调节运放增益电阻。
图7 实验电路原理图
实验时负载电阻接15K的电阻,采样电阻RL用可调电阻,输入信号采用:频率1KHz、幅值为20MV的正弦波,实验测量采用力科7000M示波器,测量结果如下图8所示。
图8 实验测量结果
根据图8实验结果得到,负反馈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交越失真问题,且方法简单,对电路参数要求低,效果好,可以推广到其它功率放大电路中。
6结论
论文把负反馈原理引进功率放大系统来解决交越失真问题,与传统解决交越失真的方法相比,电路复杂度远远降低,调节简单方便,同时还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电路实用价值,在一般的功放电路设计中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康华光,陈大钦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何金茂主编.电子技术基础实验[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1~14.
[3]郁汗琪,施伟编.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及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35~38.
篇7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 与临床接轨 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5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护理教育的层次也在不断完善,护理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与此同时,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加大,护患关系也越来越向人性的化的新模式发展[1]。近年来,我校护理专业在实验教学中结合上述情况,对教学与临床的顺利接轨找问题想办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的脱轨问题及原因
1.1 学生临床见习难度大,理论和实践结合机会少
在当今社会,护患关系悄然的发生着改变,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很多医院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不愿接收实习学生。另外,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也经常出现患者拒绝接受学生进行的体格检查和尚不算熟练的医技操作,这就导致护士生在病人在患者身上的体验式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2 实验教学条件难以达到临床仿真效果
(1)临床模拟教学硬件配置赶不上临床发展。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很多设备的更新换代远远超出了学校教学配置,护理实验教学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临床实际工作需要。
(2)缺乏专门的教材和客观统一的考核标准。长期以来,我院护理实验教学缺乏专门的教材。教师一般都是自编为主,每一个带教教师都有不尽相同的临床经验,实验授课的侧重点和示范手法会有所区别,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别外,护理实验教学也缺乏规范统一的考核标准,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正学习效果。
1.3 欠缺与病人交流的能力,面对临床工作有胆怯心里
现在医院都是采用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概念,与患者的正常交流、沟通能力直接决定着医患关系的走向[2]。很多学生不知该怎样与患者交流,甚至一些学生不能体谅患者,产生沟通障碍乃至医患矛盾,这也是很多医院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主要原因。
2 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接轨的几点方法
2.1 打造全真护理模拟实训基地
护理教育这门学科实验项目多,要求高,对设备依赖性强。只有学生能动手、常动手、勤动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自2008年起,我校陆续投入巨额资金打造专业全仿真型护理实训基地。各类先进仪器比照临床配置,如电动吸引器、心肺呼吸机、动态心电监护仪等。在外科护理实验室又建立了全仿真手术实验室,全部设备基本按照三甲医院普通手术室配置。当学生步入实训中心,安静、清洁、专业的医疗用具一应俱全、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仿佛置身于临床情境,这无疑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操作信心,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经过严格训练,学生在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初期,技能操作正规、无菌观念强,较其他院校学生显得稳重、自信、干练,受到了所在医院的领导、工作人员及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2.2 编撰统一护理实验教材
我校于2008年起,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聘请临床护理专业人员及全体实验课相关任课教师统统编撰符合护理专业特色及具备现在临床工作要求的实验指导教材。每名教师人手一册,每个学生人手一本,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课前自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3 构建统一、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
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不应是单方面以理论为主的评价,应从学、说、做等多方面着手考察,诸如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能力,病情判断及护理诊断的准确性,对待患者的态度,专科护理操作实施的正确与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等等,当然也包括医技试题的应对能力[3]。基于上述几点,我们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每个学生在基础知识、心理护理、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打分。
2.4 丰富和更新实验内容
整合临床护理实验教学内容,根据不断发展的临床需要,优化重组临床护理技能课,改变传统内、外、妇、儿等学科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教学的历史。选取临床因设备更新而导致技能更新的改进方法,通过教师演示,深入学习掌握临床进展。在传统理论与现在临床实际发展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2.5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式及医患沟通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临床思维方式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设置不同临床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所学知识与护理技能进行操作。如,护士给患者下导尿管,术后患者,截瘫患者,昏迷患者的不同处理方式,让学生尽早的融入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向学生灌输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邀请临床医护人员及毕业学生为在校护生讲述切身工作经验及体会,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内、外、妇、儿等学科的典型病例,有教师设置小情景,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演绎临床工作中医患交流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日后具体工作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基础。
2.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原则,在一方面聘请临床高年资医护人员来我校作报告、甚至是兼职教师,担任一定数量的临床课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每学期,我校总会选派大量青年教师进入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学习,进而积累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和见识,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护理实验教学要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下,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前,建立起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和信心,培养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沟通能力,及早适应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时代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优质护理人才。
参开文献
[1] 马小琴,沈勤高,等.护理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7):1771-1772.
篇8
【关键词】言语理解;听力教学;应用
0 引言
言语理解是指人们怎样弄清楚听到或读到的一些言语材料所传递的意思,是一种把声音或符号变为意义的过程即言语的听辨过程。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听力部分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处理言语中的声音信息和言语中的话语信息转换的理解能力。因此,通过对言语理解与英语听力理解活动的心理过程研究,了解其本质,并将言语理解中影响听力过程的相关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1 言语理解与英语听力理解活动过程的比较分析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言语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等过程。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信息的处理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据此,心理语言学家Carroll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型。信息处理的核心过程就是信息在感觉记录器(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短时记忆(起中央处理器的作用)及长时记忆中及其相互之间的加工过程。感觉记录器对言语信息进行选择性听辨,将听到的信息送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对信息进行语义编码后送入长时记忆。这个过程要受到环境及控制过程中的方式、策略等影响。从言语理解过程来看,听辨和理解是语言活动的基础。这一理论是与听力教学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个部分。
言语理解是借助语言材料建构意义的过程。言语理解可以分为言语听辨过程和话语理解过程。那么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语音听辨
言语听辨包括孤立的语音听辨和连续性语音听辨。这两种语音听辨之间是相关联的。孤立的音素听辨是连续性语音听辨的基础,连续性语音听辨有助于孤立的音素听辨。由于语音没有不变式或标准的形式,当词语一个个地念出来的时候,其音段是清楚可见的。但是同一个词在口语中使用的时候,它会被缩短、改变、省略或和别的音段合起来。这样语音听辨就出现了困难。由此看来,学习者要从复杂的言语信号中孤立出个别的音,并进而听辨。同时还要凭借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制约来判断某一语音的意义,因此在做听力练习时我们既要学会从宏观上来把握全篇信息,又要学会用上下文来帮助理解个别信息。
1.2 词汇理解
词汇理解涉及到心理词汇概念和词汇记忆管理、激活机制。心理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结构,它兼顾大容量储存和有效提取两个方面。当学习者听到一个词时,开始在大脑中搜索,搜索到结果以后,就要进行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都是先通过词固有的属性音形义激活心理词汇, 然后进一步分析使其在相关概念域里如相关单词图式或具体的一个语义场得到识别。只有经过长时记忆中词汇的激活提取,习得的词汇才易于被学习者利用,达到信息的输出。
1.3 句子及语篇理解
句子理解是在语音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听者依据一定的句法关系, 建立句子的结构,构造相应的命题,从而找到句子的意义。在日常语言处理中,理解句子结构本身并不是目标,它仅是获取意义过程的一部分,理解语篇才能掌握全部意义,但要完全了解语篇的意义还需要听者具有一些语言知识和对世界的知识。有研究表明,人在听力活动中的辨音能力和逻辑认定能力与心理上的定向准备状况有关。当能够预知即将听到的信息范围时, 头脑中该范围的知识储备无意中被激活,这样有备而听会有助于辨清语音和认准听力内容之间的关联程度。一般说来,一个人预测信息范围的能力越强,他的听力也就越好。在听取语篇信息时,通过开篇句来迅速认定所听材料的信息背景,对于更好地听懂全篇有重要意义。
2 言语理解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言语理解中的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等过程体现在英语听力的短对话、长对话、短文理解等题型中,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信息提取的训练。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题型:
2.1 英语四六级的短文填空中,主要体现了语篇理解里上下文的联系对所听到的同音词的选择中。由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同音词的辨析以及学生在语境中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2 短对话中往往考查我们是否能领会所听到的句子的隐含意义,而长对话则考查句子的表层含义。所以,要加强学生对句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3 短文理解中充分体现了言语理解里思维的分析、概括的运用。因此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训练也是必要的。
2.4 新闻听力中由于新闻的体裁特点决定了主要内容分布在语段的首尾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体裁指导同学对重点部位进行理解。
3 总结
言语理解对英语听力教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言语理解的心理过程的分析,我们意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言语理解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从而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
篇9
【关键词】组合结构桥梁;施工监控;监控;方法
1.引言
组合结构桥梁自上世纪30年代从欧洲开始发展起来,以其整体受力的经济性,发挥两种材料各自优势的合理性以及便于施工的突出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建造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组合结构桥梁。新型组合结构桥梁的施工方法对结构的受力、成桥线形产生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力空间复杂以及非线明显的大跨度组合结构桥梁,结构体系、边界条件及荷载状况均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设计与施工高度耦合,其成桥状态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研究该桥型的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对于实现良好的设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最优施工控制方法、监控计算理论及方法、施工控制参数计算、施工误差调整理论及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大跨度组合结构桥梁的施工监控理论与方法的进行了仔细的思考。
2.组合结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2.1对于组合结构桥梁的施工控制,常规的悬拼、悬浇及吊装等方法施工桥梁的监控方法不能完全适用,所采用的方法应与该类桥梁的结构特点及施工工艺相应适应。对于组合结构,其主体承重结构为钢结构,桥面板为混凝土结构,其上部结构的施工一般分为主体结构施工和桥面安装等两个大的阶段,其施工控制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结构施工过程的控制与钢桥施工具有相似之处。
(2)主体结构(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状态较成桥时不利,确保稳定性尤为关键。
(3)施工控制必须考虑钢结构施工与桥面板施工的相关性。
(4)施工控制内容及指标均较多,各控制指标间相互耦合与影响。
篇10
摘 要: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数字媒体已成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并正在渗透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众多方面,“数字媒体内容平台”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当前随着数字媒体应用的广泛化和深入化,数字媒体理解面临着媒体对象复杂性、媒体数据规模化、应用需求多样化等挑战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媒体应用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必须研究媒体内容的有效表示、建立符合人类媒体认知的计算模型、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的优势,并且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为达到上述研究目标,需要重点解决3个关键科学问题:针对媒体认知具有的层次性、整体性,构建符合媒体理解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理论框架;针对媒体对象固有的多义性、多态性,发展刻画媒体对象多义性和多态性的表示体系;针对媒体计算应有的协同性、高效性,突破制约媒体处理协同性和高效性的技术瓶颈。该研究围绕该项目的三大科学问题之一――“媒体认知具有的层次性、整体性──如何符合媒体认知的特点”,开展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从视皮层细胞与网络水平的信息加工机理、双光子成像手段、理论建模、计算机仿真等几个方面研究视皮层神经机制是如何支撑视觉认知层次性与整体性的,建立模拟视皮层神经机制的算法模型,研究如何在算法层次实现认知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神经科学与计算科学在视觉问题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并进行实验验证,为提高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字媒体 视觉认知 层次性
Abstract:Digital media is the major information source in current world, and it influences the economy,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Thus it is one of the key issue in 973 projects. When more and more digital media is provid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information become a huge challenge, as well as a bottle neck, considering it complexity, data size, and diversified needs.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based on human cognition, to set up an effective representation, and to highlight the speed of computer, and integrate them together. It is highly demanding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 scientific questions.(1)To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reflect the hierarch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visual system.(2)To establish a representation system to reflect the diversity of the objects.(3)To break the technical bottle neck for more effective computation.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irst scientific question, by using multiple techniques, including two photon imaging, computational model, simulation. In detail, we studies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om retina to visual cortex, how the top-down feedback and bottom-up feedforward projections work as a whole, how a computational model simulates this process, and how this computation improves th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Importantly,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will be compared side by side, to speed up this well-integrated project.
Key Words:Vision;Hierarchy;Top-down;Bottom-up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011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