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进度汇报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乡村建设进度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XX乡村建站近期工作总结
XX乡党委、政府:
XX乡村建站将2016年12月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是恒大幸福X村剩余50户搬迁对象上报、审核、走访工作;二是恒大幸福九村蔬菜大棚灾情边坡支护工程;三是奢香古镇搬迁对象24户分房搬迁工作;四是恒大幸福X村剩余4户搬迁对象审核、走访;五是恒大幸福九村搬迁对象搬迁旧房拆除工作;六是恒大幸福九村800KV箱式变压器安装、移交工作;七是恒大幸福八村生活用水施工;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期)村庄规划编制、施工进度;九是2016年美丽乡村一户一档工作;十是小城镇建设工作;十一是配合设计单位红旗村集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十二是整理恒大项目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十三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十四是完成广州市对口帮扶XX乡红旗村青木组工作;十五是住建局、美丽乡村创建办、移民局、县移民搬迁指挥部要求上报的进度或报表;十六是县移民局、县规划局、县住建局、恒大指挥部、扶贫办、县发改局临时性工作;十七是乡党委、政府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如有不足之处,望领导批评指正。
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tiala”为你整理了这篇开展一季度村级“攻坚争先”述职评议活动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进一步营造村村互学互比、攻坚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将“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落到基层,4月8日上午,灵洞乡开展一季度村级“攻坚争先”述职评议活动,全体乡班子成员,全体乡机关干部、派驻机构负责人,各村主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参加会议。
活动以“现场+会场”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先后赴洞源村全域土地复垦项目(原水泥五厂点位)、耕头畈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现场,听取察看点位村主要负责人现场介绍。
洞源村全域土地复垦项目是全省首批150个全域土地整治项目之一,整治完成后可实现新增耕地290亩。其中五厂地块位于洞源村入村口,可复垦资源丰富。去年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协调处置了原厂区数千万元的债务清偿,促成该地块焕发新生,新增用地指标100余亩。
耕头畈乡村振兴项目共投资800万元,深挖历史文脉和自然禀赋,发挥地理位置优越、江鲜丰富、历史痕迹丰富且完整的优势,以“兰江蟹”为主题,着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通过城乡共融、内外交流实现乡村资源价值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会场晒拼阶段,14个村主职干部围绕项目服务保障、村级重点工作、农村环境治理、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基层党建工作及其他上级交办工作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同台汇报,展示工作成效,介绍工作举措,接受现场测评,并当场汇总测评成绩,对考评优秀村进行授旗表彰。
乡党委书记严肖军充分肯定了各村一季度工作成绩。他指出,开展村级“攻坚争先”活动,是推动全乡重点项目、环境整治、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做深做实的重要载体,是贯彻我市“三个年”活动的生动实践,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坚持在攻坚争先中锻炼能力、做出成效。
在肯定工作的同时,严书记对各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加快工作进度。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高度重视、压实责任,确保年初制定的24项重点工作计划顺利按期推进。
二是提高工作标准。要瞄准先进,增强立标对表、争先进位的思想自觉,提高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质量,着力改变“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
篇3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勐腊县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活动”的通知,8月12日,易武镇宣传办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访问群众、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易武镇落水洞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水洞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易武镇在继续深化和拓展、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重点培育、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力争通过2020年末实现示范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同步实施绿化亮化、路网硬化、村内亮化、公共交通、文化惠民等一系列重点工程,落水洞村环境得到了质的飞跃,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走进村落水洞村,村里茶叶飘香,村外古树葱茏,老态而生机勃勃的古茶树为文明美丽的落水洞村小组增添了耀眼的光彩。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村坊邻居笑靥如花;纵横交错的村内巷道上,人来人往;村级活动场所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玩耍……这一切都在展示着落水洞村小组一派幸福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象。
产业富村 村民笑开颜。 茶产业是落水洞村小组的祖宗产业,也是他们现在的拳头产业,村民们世世代代种茶、饮茶、贸茶。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茶叶富村”让老百姓都富裕起来是落水洞村小组全体干部的心愿和工作重点。为了让村民走上致富路,多年来,村小组干部动了不少脑筋。他们挨家逐户和村民谈心,深入细致地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组织村民到广东、北京等地参观学习,邀请这几个大城市的茶企业介绍经验,同时把村小组里的茶叶品牌介绍给企业,引领村民加快致富步伐。
通过发动,村小组掀起了全民种茶、制茶、售茶热潮。据了解,截至目前,落水洞村小组31户人家可谓家家有茶园,户户茶飘香,茶叶面积达2000余亩,茶叶产量26吨,有民间传统手工作坊30个,村民年人均收入6万余元。谈起村里的变化,村小组组长黄永能开心地笑了,他告诉笔者:“以前我就是个地道的农民,2010年我带头恢复创办了民间传统手工茶叶加工作坊,经过发展,现在这个茶叶加工作坊也算小有名气了,年收入达30多万元,带动了村里农户都学着做茶。现在,我们村民的收入可不比城里人低。”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小组还大力推进惠民实事工程建设,积极争取资金100万元,新建了416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现在正积极准备硬化道路2500米,为村民提供更为便利的出行条件。
村规民约 “约”出好规矩。走进落水洞村小组,环境整洁,空气清新,30多幢楼房错落有致;抬眼望去,几十米高的大榕树枝叶繁茂,搭成了一个天蓬,树荫下各种不知名的小草野花编织成了一块绿茵地毯;路边的一片片古茶树枝叶交错,绿意盎然,优美怡人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村小组党支部书记高永琼说:“我们制定的村规民约,从来没有人违反,开会从来不会有人缺席,村民不会乱砍树木,村里的公益事业大家都很齐心地去做,环境卫生都是每家每户自己按时打扫,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让村民的日子过得特别舒心。”
近年来,落水洞村小组坚持把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创建文明村的重点,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去年,村小组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村小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新建垃圾处理池一个,修建水泥路300米,安装路灯26盏……
文明和谐 村民过得心宽。落水洞村小组十分重视文明村创建的内容和形式,使文明村创建工作融入到村民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该村小组是西双版纳勐腊县第一批部分农村秘密入党的地方,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创建文明村的过程中,落水洞村小组紧紧围绕弘扬革命传统和中华美德这个中心,大力倡导文明风尚,树立文明新风。去年,村小组涌现出了“十星文明户”31户、“好婆婆”12人、“好媳妇”22人、“好家长”29人。如今,在落水洞村小组,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已蔚然成风。谈到新的发展时,落水洞村小组组长黄永能信心满满地说:“今后我们将围绕创建全县、全州乃至全国文明村目标,认真修订完善方案,积极开展创建活动,让文明之花在落水洞这块红色土地上开得更加艳丽。”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落水洞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需着力加以解决:
(一)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和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落水洞村现在除向上申报项目,争取省、州财政资金支持外,其余部分主要靠县级财政及镇村投入,由于勐腊县财政实力有限,而落水洞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因为整治任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村民要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夙愿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项目实施推进难度较大。由于涵盖面广,整治类别多、现状复杂、受制因素多,包含规划、交通、建筑、林业、水利、环卫、文化、旅游等诸多内容,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设推进难度较大。还有不少村民认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谁也动不了、管不了我的一亩三分地,村民认识有待提高。也有的村民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前屋后的零星菜园篱笆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美丽乡村工程进度。
三、建设美丽乡村的几点建议
要实现落水洞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议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广大村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开展“清洁家园”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美丽家园”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清扫道路、清理沟渠、清洁房前屋后,发动村民争做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践行者;创新方式,不断丰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内涵;着眼一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整治长效机制,坚持重点在“治”,实质在“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以实际行动实现“美丽家园”愿景,努力使村民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转变;要培育乡村文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人的塑造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乡村建设大马车“并驾齐驱、双轮驱动”,使广大村民能够了解和理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强化村民自治作用,引导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维护,自觉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二)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落水洞村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内涵。
一要抓住省政府提出的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抓住西双版纳州委 、州政府作出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设和打造 “易武------中国贡茶第一镇”的历史机遇;抓住易武镇200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特色旅游小镇”、2007年被列为“历史文化名镇”以来,易武镇党委、政府提出“文化古镇立镇、生态旅游活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茶产业、保护古茶园、弘扬茶文化、开展茶旅游、建设和打造易武——中国贡茶第一镇”的发展思路;抓住落水洞村被列为勐腊县党建示范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古茶园保护村落、全国茶马古道重点文物保护段机遇。
二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抓好规划,构建落水洞村美丽乡村建设茶文旅游的新内涵,使茶文化旅游落到实处。落水洞村现在还保留有比较完整的茶马古道,有着丰富的古茶园(林)旅游资源,要保护好这些资源,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全村要牢固树立依法保护的意识,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犯罪行为,把落水洞建设成古茶园(林)生态科普和生态教育基地。开展落水洞村美丽乡村茶文化旅游既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是一种经济现象,既有利于弘扬中华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又可使山区人民脱贫,使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易武镇党委、政府提出的“旅游活镇,文化名镇”目标作贡献。因此,茶文化旅游是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历史文化名州,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较好的结合点,是落水洞村茶产业和特色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的工程。落水洞村要围绕这一大目标,对美丽乡村特色茶文化旅游提出思路,做出规划。
开展落水洞美丽乡村特色茶文化旅游,在内容上要避免和其它村镇旅游趋同化,要突出自己的特异性,做到“稀、奇、古、怪”。“稀”就是要打好易武正山普洱茶这张稀有的牌子,把它作为落水洞茶文化旅游的大名片,围绕普洱茶为主导的品牌来搞,抓好落水洞村现有的“七子饼”茶文化传习所建设;“奇”就是宣传落水洞茶奇特的口味,奇特的功效,让游人品出岁月的沧桑、历史的辉煌;“古”就是以滇藏茶马古道为主线,开辟茶文化走廊,开展重返茶马古道活动,让游人观光古茶树、古茶道等古遗迹,去体味古茶文化的无穷余韵;“怪”就是让游人参与到茶事中,做采茶人、当制茶工,以茶歌舞、以茶书画,去享受落水洞村自然风光的乐趣。开展茶文化旅游还要按旅游吃、住、行、玩、购等要素来搞好,基础设施,景点建设和产品开发。
篇4
我们水泉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破除一切不利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想障碍,消除一切等待观望的畏难情绪,大力发扬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真抓实干精神,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做到“三个强化”,有效推进了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全乡共出动各种清理车辆600辆、人工 800多人次,对辖区内7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垃圾13500吨,清理塘沟51000延长米,清理农户门前影响环境的栅栏3000延长米,清理柴草堆179个,全部远离村外下风口定点处理。广大群众也积极主动参与,自发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垃圾,初步改善了村屯面貌,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保护身边环境、共筑美好家园的意识。现将工作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乡政府于4月16日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水泉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6个推进组,严格落实领导责任。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群众是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要想搞好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观念,以推动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度。为此,我乡主要采取每天利用广播和流动车宣传的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全面号召全乡人民积极参加环境整治工作。在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全乡人民全面行动,出车、出力积极配合并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切实营造了关心、支持、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在环境整治工作期间,乡村两级干部起早贪黑,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奋斗在环境整治一线,乡党委班子成员更是不辞辛苦靠前指挥。各包村干部全部下乡监督和支持所包村屯的环境整治工作。乡主要领导每天对全乡22个自然屯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性的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度快、表现好的村给予表扬,对进展速度较慢的村屯提出整改意见。在此期间,很多群众也都自发的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中,形成了上下一心、全民参战的浓厚氛围。
篇5
一、精准扶贫村基本情况
乡村位于乡西北部,地处偏僻,距乡政府10公里,村辖10个社,567户2238人,耕地2450亩,平均海拔1000米,属典型高山区。种植业以粮油、茶叶、水果、中药材为主,养殖业以养殖猪、牛、羊为主。共有建卡贫困户107户417人,贫困发生率18.6%,属典型的高旱山区贫困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紧抓实,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开展好了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副局长冯勇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组,具体负责扶贫村的扶贫事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二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该村当前的贫困状况进行了细致摸底;三是积极落实后进扶贫工作责任,我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扶贫村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听取村两委工作汇报,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交流座谈,针对该村的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扶贫工作组成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就加强村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环境、农业产业发展等建设,立足村情,详细询问,摸清根源,献言献策。
(二)深入调研,理清思路。村由10个自然社组成,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缓慢。为切实做好帮扶,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工作组进驻该村后,立即投入工作,广泛深入村民,认真倾听民声,全面开展扶贫工作。活动月期间,共召开了座谈会议22次、走村入户访问村民200多户、与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深入谈心,摸清了村情、民情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掌握了村民的所想、所急、所盼、所需。
(三)尽心服务,帮扶解困。结合该村实际,驻村工作组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实事。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惠农政策宣传手册500余份,技术资料500余份,带电影队下乡,组织当地群众观看宣传片、农村安全交通用电等生产宣传片1次,帮助村民解决在生猪养殖、红心猕猴桃种植等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筹集资金8000余元,颗粒复混肥15吨,对特困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
通过近一年的精准扶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人居条件不断改善,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扶贫工作以单位定点扶贫村的帮扶模式,由于我局职能、管辖范围等因素导致的局限性,使得扶贫村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发展缺乏实效性,单位资金能力有限,去年拨付扶贫的十几万元远不能满足扶贫村的发展需求,而且易造成资金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村内科学管理、人才、资源匮乏,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农作物种植单一,土地产出较低,农业增收产业项目少。村地处偏远高山,土地十分贫脊,种植业和养殖业基本是传统品种和模式,平均每亩地净产值仅有300到400元,村组织缺乏能力组织村民合力发展,大量劳动力外流,经济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村民发展意愿不强。贫困村居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思想封闭保守,大部分百姓不满足贫困现状,靠外出打工增收,其余百姓仍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依靠仅有的土地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生活,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
(四)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交通、教育、医疗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村道路公路4.8公里,修造于2006年,属原始泥碎路面,至今尚未硬化,另有村民集资修通社道路约14公里,下雨天村民无法出村,直接导致了人口外流和招商引资难,村内大多老弱病残,其中因病致贫的有36户,长期患重大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和致残共计80多人,村办小学三个年级学生才14人,老师仅2人,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四、扶贫工作的思路与建议
(一)转变思路,改变发展模式是根本。改变一直以来的一个单位扶持一个贫困村的模式,以乡镇为单位,成立扶贫互助合作机构,整合各扶贫单位的资源与优势,联合乡镇政府以及所辖乡镇富裕村,紧密结合县委书记同志所提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联系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充分考察论证,认真制定本乡镇的发展方向,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共同发展,以此带动贫困村发展。
(二)充分利用整合资源,扶持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因为村一直以来都是发展传统粮食种植等产业,少部分散户养殖牲畜,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全村本来共有劳动力1800余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达1700余人,造成不少耕地荒芜。因此,结合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特”的优势,特别是核桃、花椒、中药材、优质水果等特色,充分调动全村的人力资源,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充分研究利用各种物质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建设特色农业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形成“一村一品”的专业村,让农民分享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利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三)积极采用“扶贫先扶智”的方法,增强村民发展意愿,提升农民农业技术水平。组织骨干群众参观周边富裕村,让他们了解到齐心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生活质量,积极协调安排有强烈发展意愿的人深入到富裕村去学习,汲取先富起来的经验,进而带动全村、全乡的发展热情,使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扶贫项目中来。此外,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鼓励村民就近就业,使项目群众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也有利于减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数量,进一步促进村里的和谐稳定。
篇6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全年任务99亿元,1-6月预计完成42.5亿元,增速8.8%,完成总量占年度目标的42.93%,季度环比增长2.1%,增速有望与全市平均数基本持平。
2.固定资产投资。全年任务199亿元,1-6月预计完成85.3亿元,实际增速28.1%,完成总量占年度目标的42.86%。
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年任务6.42亿元,1-6月预计完成3.385亿元,占年度目标52.73%,超时序进度2.73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下达任务37.2亿元、增速15%,1-6月预计完成17.26亿元、增速12.8%,完成总量占年度目标的46.40%,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5.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目标21104元,1-6月预计实现10388元,占年度目标的49.2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全年目标7022元,1-6月预计完成3460元,占年度目标的49.27%。
6.新型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任务27.5亿元,1-6月预计实现10.75亿元,增速5.6%,完成总量占年度目标的39.09%,增速在一季度的基础上回升13.5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占市下达年度目标4户的75%;预计完成工业投资16亿元,占全年目标29亿元的55.17%,超时序进度5.17个百分点;预计完成技改投资10.5亿元,占全年目标19亿元的55.26%,超时序进度5.26个百分点。
7.现代服务业。市下达新培育限额以上企业任务10户,1-6月预计完成5户,占年度目标的50%,全县限上企业累计达到48户;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85亿元,增速达到11.7%,高出市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目标1.2个百分点。
8.项目建设。市下达项目储备任务25个,我县实际规划编报30个,其中完成上报10个,其余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前期工作;2014年市下达新开工项目13个,截止目前,13个项目已按期开工(含中期调整2个),顺利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季度开工70%,二季度全面开工”的目标;项目投资全年任务80亿元,1-6月,预计3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5.25%,超时序进度5.25个百分点。
9.招商引资。全年任务60亿元,预计6月底完成45.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76.33%,超时序进度1.33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个别经济指标未达时序进度。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一季度我县工业经济大幅度下滑,经济发展支撑减弱,以及政策性投资限速等因素,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完成全年任务的42.93%,差时序进度7.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年任务的42.86%,差时序进度7.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全年任务的46.40%,差时序进度3.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全年目标的39.09,差时序进度9.91个百分点。
2.工业经济止滑回升速度缓慢。我县工业主要依托矿产资源类粗放型企业,占比达到70%以上,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和运输影响,冶金、煤炭行业遭受重创,秦巴煤炭集团有限公司、水泥有限公司、宋朝寨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罐头厂等规上企业停产,8家煤炭企业和2户规模较大的规上工业企业在去年年底关闭,铁矿、煤矿市场持续疲软,价格下滑、产量下降,房地产市场销售量降幅超过25%,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工业企业还未竣工达产,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出现了历史上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县委、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采取扩大融资、技改扩能、企业减负、领导挂联等措施,二季度工业指标全面见底回升,预计6月底实现正增长5.6%,但仍差年初增长目标近5个百分点,完成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目标的难度非常大。
3.市场消费处于短期低迷。我县商贸流通服务企业整体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大多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从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看,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仅为1/4,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从服务业业态结构来看,我县仍以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大型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较小。同时,服务业在地域分布上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县城和极个别中心乡镇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大部分农村的配套服务却相对滞后,农村消费潜力未能全面激发。加之人口大量外流导致消费群体减少,全县缺乏新的促消热点,市场消费进入年度周期低谷,致使市场消费处于短期低迷
三、实现目标任务“双过半”、促进经济总量和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的措施
当前,我县经济运行面临着严峻挑战,既有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影响,也有县域经济结构不优、产品竞争实力不强的原因。下半年,我们将坚定执行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进一步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千方百计抢时间、赶进度、补欠账,切实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努力推动目标完成。
1.强化项目投资保增长。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按照“深度储备、积极引进、加快建设、竣工达产”的项目推进思路,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围绕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城市基础建设、生态旅游等方面,深度包装储备市县重大项目140个以上,申报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115个,力争挤进省级项目盘子65个,争取到位项目资金22.5亿元;深入挖掘潜能优势,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圆满完成全年60亿元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坚持“六个一”项目建设推进机制,集中力量攻坚,深入一线协调,刚化措施建设,全力推进红鱼洞水库、巴陕高速、陈家山隧道等34个省、市重点项目工程进度,年内完成项目投资120亿元以上,确保22个项目年内竣工或达产。
2.壮大特色产业保增长。深入实施“产业推进年”活动,坚持“新型工业挖潜增效,特色农业做大做优,多措并举繁荣商贸”,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工业经济止滑回升的相关措施和工作要求,推进县级领导挂联重点企业常态化,年内新开工建设汽车零配件、环荣泡菜加工、复合肥生产、同心木业、松针茶生产等10个重大工业项目,等10个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净增规上企业6户,培育小微企业16户,力争实现年初27.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目标。新培育或引进建设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户,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集约发展模式,建成富硒茶、核桃、七彩林业、道地中药材、有机蔬菜、铁皮石斛等6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建成年出栏100万只巴山土鸡林下养殖带,积极支持康师傅原料基地、天恩红茶叶、七彩林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依托光雾山AAAAA级景区创建,对七彩长滩-风情正直-花桥流水-云顶茶庄-醉美玉湖乡村旅游线提档升级,下半年继续以市场运作手段举办好玉湖龙舟赛和光雾山红叶节、冰雪节,加快建设全国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国际山地自行车比赛基地,年内建成泰丰商贸物流园、红叶广场商业综合体、明月汽修汽配城和10个重点乡镇商贸中心,完成20家限上企业培育,广泛开展城乡促消活动,不断挖掘消费潜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深化城乡统筹保增长。以“城市管理年”活动为重点,统筹推进县城新区、重点镇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县城10平方公里新区建设,年内基本建成红塔新区、实现1万人口入住,加快推进“五大片区”改造,确保断渠北出口改造、板凳垭旧城改造、东榆集镇改造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建成秀水大桥、简家坝大桥等重要桥梁,开工建设板凳垭大桥,完成17.8万平方米拆迁安置还房建设,保证1万名征拆对象年内住进新居。依托重点镇和特色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体,基本建成长赤省级重点镇、正直全市统筹城乡综合性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启动桥亭特色旅游集镇建设。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思路推进以巴山新居为重点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年内建成长滩、青杠等2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和玉柏、鼓楼、上营等5个中心村,完成75个聚居点、1.5万户巴山新居建设,实现投资30亿元以上。
篇7
(一)着力推进城乡绿化。
造林绿化工作作为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各级林长高度重视,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抓,提出按照一地一策、一村一方案、一乡镇(街道)一系统,实行挂图作战。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植树造林“两不误”,全区采取分单位分批次分地点开展“绿化龙山凤水,共享怡人”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切实做到不扎堆,不聚集。各乡镇(街道)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乡村绿化、道路绿化等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据统计,完成营造林X.X万亩。其中:林业重点工程造林X.X亩(长江岸线X公里范围内建新绿X亩)、封山育林X亩、森林抚育X亩;全区参加义务植树X.X万人次,植树X.X余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X%,新建义务植树基地X个,面积达X余亩;“青山白化”专项治理补植提质X亩;通过“封、改、造”等方式,全区“一山一策”完成X亩;通过“扩、改、提”发展主导产业X亩;道路绿化X.X公里;河流绿化X.X公里;建成区绿化X.X亩;X个美丽乡村绿化X.X亩。
(二)全力防控松材线虫病。
全面完成X-X年松材线虫病防治任务X.X亩,清理病(枯)死树X株,采用破碎、焚烧、钢丝网罩等方式就地除害处理,并顺利通过市级第三方验收。加强日常监测,组织春季松材线虫病普查,据统计,全区共发现枯死树X株,面积X亩。
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实施挂设诱捕器X个诱杀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切实做好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坚决遏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蔓延扩散趋势。
(三)坚持狠抓森林防火。
一是全面落实森林防火“防打保”责任制。落实“六级包保”责任制,启动区、乡、村、护林员四级联防。二是强化指挥调度。启动区级智慧平台,实行人防技防结合,成立由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林业局组成的森林防灭火综合执法队,重点检查责任制落实、宣传、队伍建设、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和重点区域销售经营烟花爆竹、祭祀用品、塑料花情况。三是加大打击力度。打击违规野外用火和破坏坟前绿化行为,先后打击处理违规野外用火X人,人为破坏坟前绿化行为X人,并及时在区新闻媒体曝光。四是是严抓火源管控。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香纸,祭祀池一律封闭(拆除)。五是强化应急准备。完善应急预案,制定X-X防灭火行动方案,组织专业人员检修防火器材,对区、乡、村三级防火队伍开展培训演练,全区春季森林防火实现“零”火灾。
(四)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严格规范林地使用审核审批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上半年共办理采伐证X份,采伐蓄积X.X立方米,办理永久征占用林地X起,林地面积X.X公顷,查处林业行政案件X起。完成区“十四五”期间年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完成省林业局下达我区林督查疑似图斑X个、长江经济带即时监测图斑X个的前期初核工作。完成省林业局反馈的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破罡湖实验区X个人类活动遥感点位进行现场核查。组织开展全区珍稀野生植物调查。
开展野生动物林业执法检查X次,野生动物养殖场专项督查X次,收缴黄麂、乌栋、珠颈斑鸠、野兔等野生动物死体X只,清理收缴兽夹、索套等非法猎捕工具X件,清理鸟网X余米,救助放飞凤头鹰、夜鹭、领角鸮、鹰鸮等野生动物X只,疫情期间成功破获一起非法猎捕X只黄麂刑事案件。X月份,我区启动X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在充分征询各乡镇、区直相关部门基础上,并经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务会议多轮汇报会形成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在通过省、市级各二轮专家审查后,为确保我区自然保护地调出、调入保护地斑块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合肥邀请相关专家组织召开了论证会,修改预案已上报省林业局待第三轮审查。
二、林长制改革工作。
(一)试点抓示范。我区启动“一村四企”林长制改革试点工作,市直X个部门联合区相关部门现场办公,支持解决“一村四企”的建设用地、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水利基础设施等系列问题,增强林业企业发展后劲。区借“一村四企”林长制改革示范契机,抢抓机遇,突出苗木花卉、鲜果、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按照“区级统筹、乡镇实施、村级服务”的工作原则,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先导、科技指导”为线,带动全区林长制改革,全面促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林长制改革示范,“一村四企”供水供电及通讯问题全部解决,申报解决建设用地X亩,完成园区道路建设X.X公里。近两年,润家生态园完成X亩山场绿化,建成润家欢乐农场,园区建设进度加快,X年收入将增加X万元;戈雨生态园完成林下茶园建设X亩,山楂育苗X亩,投资X万元省财政湿地项目完工,X年科技推广项目建设中,年产值增加X万元;中国秀园连续举办了三届郁金香花展和五一花海欢乐游,形成了三产融合格局,年产值增加X万元;绿丰园杨梅园完成杨梅全园整枝提质,杨梅育苗X.X万株,发展林下经济X亩,并举办了第四、五、六届杨梅采摘节,年产值增加X万元;杨亭村完成新扩建茶园X亩,林场制茶改扩建项目完成,花溪茶谷景区建设初具规模,X年人均收入将达X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X万元。
(二)治理见成效。
“青山白化”专项治理是全市林长制工作四大示范工程之一,三年任务X亩。区坚持疏堵结合、建管并举,做好“减存量增绿量”工作,三年超额完成治理任务X亩,“青山白化”植被及景观恢复技术获省级科技成果并立项推广。“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坚持“三量”整治,减存量。全区“三沿五区”范围内的坟墓数量共有X穴,共迁移X穴(永安高铁X穴、潜江路四期X穴、虾子山X穴、芭茅村后山X穴),遮蔽X穴。
全区“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已投入X万元,亩均X万元。控增量。完善视频监控网络,设立电子监控点X个,组建X人的“青山白化”专项治理执法队伍,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防火、防林木盗采、防私埋乱葬,打击私埋乱葬和扩坟修坟行为。增绿量。坚持“包栽、包活、包遮蔽”,对“三沿五区”范围内坟茔集中区域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化管理,一体化推进,确保增绿见效。
(三)宣传有特色。
全区紧紧围绕“八个一”抓好林长制宣传,即重点地段安装一块公告牌、悬挂一条宣传横幅,致全区市民一封信,全区党员干部签下一份承诺书,每月一次电视媒体宣传,每周发送一次短信、制作一次新媒体宣传、下发一期工作简报(工作动态)等,营造林长制及“青山白化”专项治理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支持参与林长制工作。
(四)协作新机制。
X月X日,区检察院驻区林长制办公室检察室挂牌成立,正式建立了“林长+检察长”协作配合机制,全区通过建立、完善“林长+检察长”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健全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增强涉林行政执法的刚性,强化对林长及相关部门履行林长制工作职责法律监督,推动林长及相关部门落实依法治林管林责任,深入推进了我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区“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进展顺利,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活动X次,处理乱砍滥伐案件X起(罗岭花园案件),并参与环保与自然保护地督查。
三、问题及困难。
(一)执法队伍问题。森林公安划转,林业执法队伍薄弱,且纳入市级林长制考核,经与区编办多次协调沟通,由于我区人事编制由市级掌控,目前已满编运行,且在去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林业部门虽得以保留,但没有林业综合执法队伍这一内设机构,林业综合执法队伍机构及编制问题近期难以解决。
(二)林业融资难的问题。
尽管我区成立了市龙鑫林河投资有限公司,已编制《市区林长制林业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虽多次与市农发行对接,目前由于缺少增信担保,仍无实质性进展,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一)进一步加大新修订《森林法》、《市实施林长制条例》宣传工作。
(二)加快林长制项目融资力度,争取农发行林长制项目融资和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专项债项目。
篇8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扎实推进“四美”行动开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领导在部署“四美”行动暨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现场会,更是一次加压鼓劲的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要求,对“四美”行动进行再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打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去年×月×日“四美”行动启动以来,市妇联、文明办全力推进,先后走访调研了×个镇街的×个村听取意见建议,印发了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家人美”“家居美”“环境美”“家风美”的四美创建标准,选定了×个镇街的×个村进行试点推进。
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行动机制,各镇街成立了“四美”行动领导小组,党委分管负责人亲自抓,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市妇联每月调度推进情况,进行总结点评,下拨×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试点村工作开展。广泛宣传发动,组织专家和讲师巡回到试点村进行授课、举办座谈会,在报社、电视台开设“四美”行动专栏,发出行动倡议,行动标准要求,报道美丽庭院典型。层层开展指导。
市妇联分组包靠×个试点村,开展“每月一串门”活动,定期入户指导,实地查看推进情况。试点镇街由妇联主席牵头,包靠×个试点村。试点村实行网格包靠制度,由村妇联执委担任网格小组长,联动每家每户。举办专题培训。举办了×市“四美”行动专题培训班,对×名试点村妇联主席进行培训,组织到×参观学习。
举办全市三级妇联干部培训班,对×名妇联干部进行“四美”行动的再宣传、再推动。组织市镇妇联干部和骨干村妇联主席,到×等地深入学习取经×次。举办对标交流会,邀请×市×街道×村、×村×名好媳妇好婆婆来×交流经验。这一系列措施,在全市营造了注重“四美”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对“×”行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前期工作中,各镇街区也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出点子、想方子:有的把“四美”行动纳入村庄卫生集中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内容,和村民福利直接挂钩;有的发动妇联干部分片区包靠重点户,规定完成时限,工作开展迅速;有的村“两委”和妇联干部带头进行家庭卫生整治,为村民树立了榜样;有的通过举办饺子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推进工作开展,各有特色。
刚才,大家参观了×、×的×个现场,听取了经验介绍,这×个村经济基础一般,但镇村两级班子对“四美”行动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希望认真学习借鉴,活学活用。×同志的表态目标明确、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希望×街道全体人员全面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下面,我就今后工作开展,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美家”行动的认识
从前期工作来看,各镇街都比较重视,工作推进各有特色,但也有个别镇街和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行动迟缓、落实不力。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四美”就是打扫家庭卫生,开个会安排安排,妇联和村委的同志发发明白纸、大喇叭吆喝吆喝,工作就算开展了,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应付心理严重。有的妇联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工作标准低,没有铺下身子干、狠下功夫,更谈不上深入群众摸情况、做动员,宣传发动不到位,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也有部分群众“窝囊财主”做惯了,不想下力气整治,“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都是我们下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书记在市委×届×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做了明确要求,这是全市当前的头等大事,各镇街区要认清形势,把“四美”行动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定时限、定责任、定奖惩,突出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六化、十二提升,对“三堆”、卫生死角、三不管地带和家居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对推而不动、措施不力、影响进度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整治任务和“美家”行动按期限、按标准完成。
二、持续发力,把四美行动推向深入
“四美”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有敢啃硬骨头的工作干劲。
一要深入宣传发动。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和村民卫生习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一放松就会反复,甚至反弹,搞一次突击整治大家都没问题,但要长期保持就需要下大力气。坚决摒弃那种浮在表面、水过地皮湿的方式方法,要深入群众家中,串门走访、摸清情况,让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深入人心。
妇联干部要扑下身子、下村入户、动腿动嘴,调动起妇女的积极性,发挥她们在清洁庭院、美化环境方面的优势,积极投入村庄和家庭的环境卫生整治。要利用好网络、微信等媒体的优势深入宣传,把工作做到日常,教育引导群众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把环境卫生整治变成群众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
二要抓住关键环节。要抓住“家人美”“家风美”这个核心,突出抓好村民的习惯养成、素质提升和家风培养。要抓住“家居美”“环境美”这个突破口,借助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抓住春节前群众进行卫生清扫的有利契机,趁热打铁搞好家居、村庄环境整治。要善于啃硬骨头,通过集中整治、个别突破,让后进变先进,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受到思想的触动。
三要发挥先进典型力量。要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常态、长效的评选表彰机制,各镇村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的评选表彰活动,评选结果不仅要在公开栏上展示,还要采取披红挂花领奖、敲锣打鼓送喜报、把荣誉牌挂到大门口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宣传表扬,让典型和先进“榜上有名、脸上有光”。近期,市妇联在电视台、报社集中对全市特别优秀的示范户进行了宣传报道,社会反响很好,要持续跟进,把更多好家庭展示出来。下一步,我们要对工作推进有力的镇村进行表彰,对排名落后、问题突出的,进行通报批评,见事见人,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三、精心组织,确保“四美”行动取得实效
“四美”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社会影响面广,抓好是典型,抓不好是负面。今天的参会的人员,回去后要把会议要求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好、传达好。各镇街区要把“四美”工作列入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环节,明确细化分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篇9
1市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一是政府重视,成效初显。近年来,市不断加大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力度,2012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区也结合当地土地流转情况出台了系列激励办法,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升土地使用效益。截止2016年底,市土地流转面积197.82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19.02%。二是形式多样,经营适度。目前,市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形式,其中以转包、出租为主,全市转包、出租面积158.62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0%左右。从调查情况看,市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整体合理,梯次发展,形成了由小到大,从企业到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与农民的有机连接。三是财政扶持,潜力巨大。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为推进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十以来,市加大财政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试用效益得到彰显,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得到提升,土地流转的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土地流转率仍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土地流转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2市财政支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达到1541亿元、85.7亿元和350.2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倍、2.4倍和2.0倍,经济和财力的增长为支持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2.1市财政支持土地流转现状长期以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农村改革、土地流转等方针政策,积极发挥公共财政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职能作用。通过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环境;通过支持高标准良田建设,支持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建设,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提升土地流转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大支农补贴力度,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完善财政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支持土地流转制度,调动土地承包者、经营者的积极性;通过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保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后顾之忧;加大扶持乡镇企业和农业企业力度,支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2市财政支持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一是财力支持总量不足。市用于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财政资金绝对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2013年的1916万增加到2016年的3583万元,增长仅87%,年增长速度远低于财政支农资金增长速度;从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占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看,并无明显加大,一直徘徊于1.1%~1.5%之间。二是财政支持土地流转结构不合理。调查中发现,市各县区财政在支持土地流转时,都偏向于城乡结合处及交通便利的农村,而对交通不便但具有较好的土地流转条件较好的农村支持力度不大。其次,财政资金在支持土地流转的扶持对象方面不合理。为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国家针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但由于财政对土地流转缺乏配套的支持措施,在土地流转后,这些补贴仍然归以前农户所用,新的土地承包者难以获得国家补贴,增加了土地承包商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土地流转的推进。另外,财政资金支持土地流转投入结构上不合理。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用于工作经费比重过大,用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比重则较小,同时,还存在补贴资金过于分散,补贴被挪用、撒胡椒面等现象。三是财政杠杆作用不明显。就现有市财力而言,仅靠财政很难为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及转移、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构建和谐乡村等问题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这就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银行、信贷、保险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利用各种资金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但由于受管理体制、经营范围、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只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及产品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度更低。这足以表明财政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起到地两拨千金的作用,致使大多数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社会资金还徘徊在土地流转之外,没有在土地流转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目前,市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使用效率普遍偏低,资金的使用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形成合力,而且不同渠道的支持土地流转资金使用方向、实施范围、研究建设内容、项目安排存在重复和交叉。如农村公益事业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均可用于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项目存在重复交叉,资金未能统筹安排,资金拨付与项目建设进度存在时空差,财政支持土地流转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此外,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到位率低、资金被挤占、挪用、预算执行缓慢,非生产性支出挤占生产性的资金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支农资金的流失,影响了农业资金的投入使用效益。2.3影响市财政支持土地流转的成因分析一是地方财力有限。从2012~2016年市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可以看出,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绝对值持续增长,但增度却没有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近三年而成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58.9%下降到2016年的19.1%,下降了39.8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反映了地方财力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调控能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3.4%上升到2016年的5.1%,而2016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28%,可见市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远低于全国水平,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十分有限,严重制约着财政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二是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财政支农资金长期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从管理部门上说,市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涉及到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交通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有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权,资金管理上的分散化,不可避免地造成资金使用上的分散化和低效化。从资金使用说,资金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必然造成资金使用、管理的多元化。同时,由于缺乏对涉农资金的协调机制和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以及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不到位,各施其职、各行其政,造成项目重复建设,资金交叉使用以及资金分配不合理和资金浪费等现象,增加了财政支持农村土地流转成本,影响了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使用效益。另外,对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的监督不到位,缺乏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占用、挪用财政支农资金成本较低等,也加剧了财政支持土地流转资金的低效率使用。
3财政支持市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中西部建设、推进农村改革的历史机遇,认真研判中央、省有关土地流转精神,准确把握政策动向;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市土地流转实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土地流转方案,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组织申报基础好、条件成熟的项目,争取中央、省政府给予更多专项资金扶持,加快推进市土地流转进程。二是拓宽支农资金融资渠道。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市推进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加大对土地流转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必须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充分利用财政政策,拓宽支农资金融资渠道。通过财政资金的正确引导,改进完善抵押担保机制,鼓励引导国有、股份制银行加强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通过财政补贴,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各财险机构参与开展相关业务;充分利用财税优惠政策,激活社会沉积资本,激发社会资金的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热情,助推土地流转进程。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扶持奖励政策,对土地流转较好的经营规模主体给予奖补、项目倾斜、资金倾斜、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措施,对积极配合土地流转并自愿放弃承包地的农户给予奖励、就业培训、创业扶持、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化配套设施;调整财政支农预算结构,加大财政资金向土地流转倾斜,建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帮助解决土地流转中的资金问题。四是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管理。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支农资金条块管理,因此,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已成为各级政府推进土地流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及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管理办公室,将分散于各部门的涉农财政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设立-资金预算-拨付-使用-评估”为一体的资金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资金监管力度,转变资金监管方式,从被动事后检查向主动事前、事中监管转变,从合规性检查向预算绩效监督转变,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的财政大监督机制,加大违规使用资金的惩罚力度,强化对资金使用者的责任约束。
作者:孙海霞 单位:河南省平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梁莉.财政金融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影响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26.
篇10
(一)社区矫正三项基本任务全面落实。县司法局、基层司法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扎实开展。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案矫正、心理辅导,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并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实际需要开展帮扶活动,促进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全县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服务人266人次,集中教育学习533人次,个别谈话教育286人次,进行心理辅导96人次,指导就业就学22人次,落实低保3人次,落实责任田地278人次。
(二)积极探索建立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站,努力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前移。即把社区矫正机构、制度、经费、宣传栏、工作档案等向村(社区)前移,鼓励引导村(社区)基层组织协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下半年,__镇先行在村(社区)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截止目前,该镇共建立村(社区)矫正工作站14 个,其中村10 个,社区 4个,工作站协助司法所开展走访 118人次,做好日常报到登记 524 人次,帮扶转化 3 人次,集中教育76人次,结合“美丽乡村”组织公益劳动56人次,在册的68名社区服刑人员无脱管漏管、无参与、无参与制造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快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步伐。县司法局把社区矫正中心与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建设,把业务用房第一、第二层部分区域改建成社区矫正中心,面积为288平方米,设有综合办公区、监管指挥区和教育矫正区,总投资30多万元,其中自治区司法厅下拨专项经费20万元。目前,社区矫正中心已完成内外部装修,待业务用房通过验收,立即组织技工安装办公设备,预计到年底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下一步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监督管理,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平台运用。加强cps定位管控,严肃查处越界、人机分离等违反管理规定行为,扩大信息平台使用范围和功能,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网上监管、网上教育、网上帮扶,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全县累计有253名社区服刑人员纳入手机定位监管。
(五)规范执法文书使用与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定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落实专人负责管理,统一使用司法部的执法文书格式,深入开展档案管理里专项检查,按规范化要求整理归档历年解除社区服刑人员档案,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文书和档案管理水平。目前已完成解矫人员档案整理归档188个,力争7月份全部完成归档。
(六)强化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充分利用民间传统歌圩节、村(社区)宣传阵地和网络、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管理方法,让全县群众参与,社会参与,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今年利用传统歌圩节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及政策知识12场,发放宣传资料12000多份,现场咨询解答135人次。
(一)社区服刑监管建设中心建设进度较慢,主要原因是业务用房周边道路未硬化,排污建设未完成,业务用房未验收,导致整个教育中心各功能室是无法运作安装办公设备。
(二)社区服刑人员信息系统录入进度缓慢,同个部门多人打开需等待时间长。gps手机定位系统信息采集不完整、不及时,还存在错登错录现象,少数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号码未核实,出现停机、参数错误等现象。
(三)社区矫正工作顶层立法滞后,社区矫正工作站执法主体资格、执法手段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法律支撑,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的作用有限。
(四)安置帮教经费不落实,基地空缺。安置帮教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安置帮教基地仍是空白,不同程度影响了安置保教工作的开展。
(一)全面落实“三项基本任务”,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要努力提升社区矫正质量。全面规范衔接、监管、教育和帮扶等各个环节,准确把握工作程序,增强矫正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不漏管,最大限度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规范衔接工作。进一步规范与
法院、监所的交付接收制度,按照“必接必送”的要求,制定完善的社区服刑人员移交、接送的具体办法,明确工作程序,实现无缝对接。要落实管控措施。完善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公、检、法、司之间的协调联动,及时有效地处置社区服刑人员非正常死亡、实施犯罪、参与群体等突发事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请销假制度,加强对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的跟踪管理;采用手机定位监控,实施对社区服刑人员活动轨迹的跟踪监管,严防脱管漏管。要强化教育改造。要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严、普、宽三类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运用思想、法制、道德、警示、劳动等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重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他们身份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真正做到认罪悔罪,走向新生,顺利回归社会。探索建立就业安置保障制度。坚持重点扶持和适度扶持基本要求,探索建立就业安置生活保障制度,要加强请示汇报,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助推企业建立社区矫正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为暂时无工作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切实解决他们就业生活的后顾之忧。(二)立足创新,强化基层保障。一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科学、系统、完备的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同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区矫正工作服务,倡导和支持社会力量资助社区矫正工作。二是完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重点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配合机制,畅通信息共享平台。三是提升素质,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保证执法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切实解决中心建设遇到的问题,今年10月前要想尽办法完成业务用房周边道路硬化和排污设施建设并通过验收。同时,社区服刑监管教育中心建设进度也要随时跟进,确保12月份中心建设投入使用,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建设上新台阶。
(四)加强对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协管员综合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更多的掌握如何管理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系统平台,提高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