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全部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全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全部知识

篇1

【关键词】高考 语文 全国卷 教学建议

一、前言

今年教育部要求语文等部分学科要开始使用高考全国卷,争取明年高考时全部统一使用全国卷,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而且对于语文教学也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全国卷的形式、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发现其与本省语文教学的共通点,从而实现二者的衔接。

二、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研究

从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新课标全国卷I、II两种,一直以来江西等省份就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整体难度比较适中,而甘肃等省份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II,整体难度较低。根本本省的情况来看,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下文主要是对全国卷I进行分析。从试卷考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考全国卷I主要由各大板块构成,其中诗歌鉴赏、默写以及现代文阅读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且难度有所增加,例如默写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强调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从结构与层次的角度来看,试卷内容含有阅读题与表达题两大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检验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总之,整个试卷不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识记考察,而是着重于考查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题的角度来看,写作题紧扣社会的时事热点,择取的都是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该题型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重视传统美德与精神内涵的传承,考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虽然以往各个省份所使用的语文高考考卷不一样,但是考查的重点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使用高考全国卷后,各省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扬原有的教学经验。全国卷与其它版本的语文高考试卷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往总结的优秀教学技能,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各个版本的语文高考考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即使全国卷的题型与地方考卷的题型不一样,但是知识结构是一样的,全部都是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展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全国卷比较注重翻新,各大题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整个试卷中并不是很注重考查学生的本土性东西,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给予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根据形势作出改变,逐渐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在全国通过使用全国卷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但是并不需要全部翻新,而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的适应教材。高中语文教师可在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转变,尽可能保持稳中有变,在当前的教学基础上重点攻破全国卷的疑难点问题。例如,在全国卷的几大考查板块中,诗歌鉴赏题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于习惯地方自主命题的学生而言,一时难以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对这一模块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实际教学中可以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进行指АM时,诗歌鉴赏题模块的内容通常都是择取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语文教材的所有相关知识,不能只记重点,对于较为生僻的知识也要了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从容的答题。而且题型有所偏向于主观性,并不是很注重学生考查学生的纯粹知识性,更加注重考查其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高考语文全国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总体上来看,虽然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继续使用以往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变,以便更快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金萍. 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J]. 湖南教育(B版),2016,07:22-25.

[2]席作禹.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曹佳,杨美霞,王璐.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 中国校外教育.1.

篇2

(一)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

高中语文的学习知识主要是对于作品的赏析与体会,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文学类型,所以在高中时期,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文章要求你背诵或者默写,只是要求你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再用以前学习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了,这样容易造成前迁移,而且在高中语文的学习知识过程中,针对一个知识点,要归纳总结,将这个知识点的所有概念都连接起来,这才是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迁移。确切的来说,是正迁移,就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对以前所学习的只是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迁移将初中等以前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串联,实现了知识的凝结和加强,对于我们理解相关的概念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学习借景抒情这样的文章,高中语文课本往往是一章有两三节课的篇幅都是借景抒情文,通过对这三个文章的讲解和阅读,学生理解了借景抒情文的主要特点和相关的概念,这样在关于借景抒情文的整理中,学生就可以想到,借景抒情文运用到的主要的修辞手法、主要的语言描写、主要的背景和环境等等,都是将以往学习过的零散的知识点汇集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使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习知识的迁移。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的迁移主要是指通过学会分析的方法和写作的特点来让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让学生跳出语文书本的条条框框,培养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再依赖于老师的引导与讲解,而是在学习了老师的基本课文讲解过程之后,自己可以结合老师的经验和自身的理解能力,独立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分享,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这也是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一节课老师只是简单地做个开讲和结语,其他的部分由学生全部自己完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迁移理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就是让学生由单纯地从课本中汲取知识迁移到学生自己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这就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和引导者。

(三)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迁移理论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和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对教材和课本的学习来让学生领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就是我们高中语文课程的重点项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解和阐释,而是在课堂上恰当的迁移策略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说在讲到文言文中“之”这个字的用法时,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发言,或者在讲台上组织全班学生踊跃发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对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整理。迁移策略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身的敏锐性,能够在教学中展开联想,让迁移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高中的语文老师不仅要精通语文课本,还要把课本之外的信息元素带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因为高中语文与各门课程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作为老师,只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学习知识,这样才能为提高迁移技巧和迁移能力做足够的准备。

二、结语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解析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最近几年来高中教育阶段中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来看,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高中教育阶段中的语文写作教学,大多数都是重视教学文体写作轻视其写作的独特风格,这一点可以通过历年的高考作文内容得到充分的证实。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其作文内容形式除了议论文就是记叙文,严重忽视了写作教学中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写作要求,进一步的导致整个写作过程呈现出写作风格和形式的单一。

二、提升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1.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写作能力

当前阶段,阅读是不断地汲取,写作则是尽情地抒发。高中生的语文写作离不开在阅读过程的语文涵养的不断吸收提高。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写作作为两个主要部分,应该双管齐下,共同进步。语文教师只是片面的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是不够的,毕竟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有限,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进而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永别了武器》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你要了解美国,必须走近一个人,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他就是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的著名作家海明威。”语文教师引导班级中的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原料,在进行阅读过程中,需要侧重关注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进而进行大胆的思考、疑惑,并从文章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词汇、心得,并汇成自己想法,全面实现学生自我的发散性思维。

2.引导高中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中教育阶段中的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自我、认知世界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导班级中的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获取写作的材料。源于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能充分的表达学生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人生的看法。语文教师需要鼓励班级中的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素材,走进它们并科学的选取它们,进而发现生活中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内容。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或者事物全部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班级中的学生不仅可以不断积累作文情感,同时还可以科学有效的提高自我写作的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境: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今天我们来学习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引导班级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进而在自我写作的过程中再次进行现实还原。这一写作过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且在丰富饱满的情感世界中更加流畅的表达出自我的看法。

3.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高中教育阶段中的作文教学,不能束缚班级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而应该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当前阶段中的写作教学,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式的问题,进一步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为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班级中的学生冲破思维定式的问题,以自我个性化与创新思维、作文素材的新颖性和写作视角的独特性等内容不断丰富自我的文章。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自我的作文素材袋,将平时自己收集的资料全部进行整理,并组织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不断强化班级中学生的合作能力。高中教育阶段中的语文作文写作,内容必须要具有题材的新颖性、内容的丰富性、文体的创意性等特点。为此,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写作创新,进而写出非常优秀的作文。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阶段中的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语文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究并加以解决。通过不断加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进行作文的大胆创作,进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法教学 要点

汉语语法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要想全部掌握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高中语文语法教学需要选取语法系统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最根本的内容,为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有关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高中语文语法学习的要求

语法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语法的引导,可以不进行系统、集中的教学。语法考查在高考题目中也有所体现,高考试卷中语病、此类活用、文言文阅读等题都涵盖对语法的考查。《考试大纲》有规定语病有六种;语言运用主要考察单句、复句、长句、短句的转换;文言文要求理解特殊句式并进行翻译,以上考查的方式不同,但其根本都需要运用到语法。此类题目中难度较大的是文言文的理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学生如果未掌握语法则很难理解文段的含义。因此为了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就需要加强语文语法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制订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颁布以后就开始了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实施该纲要的关键在于课堂。由于传统教育对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虽然语文教学在不断推行,其效果也不断深化,但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伴随着高考试题的变化,语文教学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其课堂安排仍然受原有教学方式的禁锢,很难有所突破。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和传统教学相比需要更加实际的教学目标,还需要相应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但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困惑。语法教学在初中时期就不受重视,在高中由于教材没有直接涉及语法,其内容又较为枯燥,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教授语法,学生对语法也没有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语法在教学中经常被忽略。但是此种情况引发的后果十分严重,高中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相当薄弱,很多学生甚至连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无法区分,更别说定语、状语、补语了。由于学生对语法的掌握较差,因此在进行语句分析时容易出现偏差,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更加无法掌握语句的含义,因此使得语文成绩无法稳步提高。

三、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要点

在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中,语法知识必不可少。语法的强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要想实现语法教学的成功,其要点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内容的讲解三个方面入手,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逐步的深入,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法能力。

1.端正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态度

俗语有言:“态度决定一切”,因此要想加强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就需要从端正态度着手。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语法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语法对语文学习以及成绩的影响,使他们激起学习语法的动力,不再认为语法学习与否都无所谓。教师要先向学生系统的介绍语法的内容,让学生建立其基础的语法体系,从而自己做好相应的规划。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在进行语法的讲解时结合相应的实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谈一谈对句子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文言文语句“大王来何操?”时让学生先进行语句的分析,学生在分析时能够调动自己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了解学生时如何理解以后可以再进行点拨,将句子转换为“大王来操何?”,这种点拨会让学生茅塞顿开,了解语句的真正含义。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激起对语法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对语法学习的态度,从而实现语文语法能力的提高。

2.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编排内容

学生学习语法需要逐步深入,而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年龄的认知规律进行内容的编排。语法教学可以从读写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文言文知识的逐层深入,让学生将每一阶段的知识打牢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将基础打牢,则在学习深层次的知识时感觉到难度太大,教师除了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以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文言文书籍,在人教版选读中《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等都可以作为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文言理解能力,还能增加自身的文学常识储备。此类文本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文化,将文化作为学习的工具,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语法水平。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不能有畏难心理,只有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长期积累,才能提升语法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那么现代文的理解基本不存在问题了。

3.注重讲解语文语法重点内容

语文语法的重点即实用价值最高、最基本的知识,在语法教学时需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的向学生讲解。过多的知识会让学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都花精力和时间则会影响其他方面内容的学习,因此语法的学习必须要掌握重点。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较重,因此语法教学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功利性,结合教学以及考试的需求来进行内容的安排。例如:让学生明确掌握动词、形容词、介词、名词、副词的词性,对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语补进行明确的区分。此类知识难度较低,但作用很大,在进行语句理解时只要能够对词性和句子成分有明确的把握,就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语句的含义。

总之,语法教学需要掌握要点,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性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只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够具备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语法的教学时除了传授重点知识以外,还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通过在课堂知识理解以后进行课外的拓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法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银.中学语文教学不能舍弃语法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语文是门重要的语言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近年来,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来,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应用。其中信息技术辅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课堂的学习增添了更多的活力,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这不仅让教师减少了板书的内容,还将很多复杂的教学内容通过“声光电”的模式进行有效简化,让“死”的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变得有色彩,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对多媒体画面和动听的音律,以及教师精彩的评讲得以“享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激情得以调动,再加上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学生参入课堂教学,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具有信息载体多、内容丰富、交流互动性强、功能多、应用广泛等特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学生一般课业负担较重,语文是一门识记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感到枯燥乏味。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大部分文字变成丰富多彩的图形、动画、声音、影片等直观的形式,代替了传统教育的繁琐枯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2.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制作出所需的多媒体教材,把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将学生充分带入到了学习情境中,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通过所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习能力。制作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还要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系统化、科学化、简单化地教授教学重点。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增强了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所以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身份”,为此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要根据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用新时期的教学新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和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但是,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学生对一些较难的语文知识或者语文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则能够弥补这种情况,通过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再现课文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随着近些年来学校不断地压缩课时、增加课程,使得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全部内容,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而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屏幕的快速播放,节约了自己做笔记的时间,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做好课件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教师和学生除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外,还能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能将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文字变得比较生动,也能将抽象的思维变得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语文知识。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许多学生都会感觉自己没什么东西可写,或者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搜索相关的写作素材或者写作方法,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有所感悟,就会明白写作的要领,在写作的时候,也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转变教学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中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起到自身的作用。

2.教师要对自身有个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教学课堂的指导者,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意识到自身角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能过分地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了自身对于学生以及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3.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要注重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将信息技术正确纳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自身的功能性,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信息技术能够利用投影仪、视频等载体进行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播,能够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动了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高中Z文教学质量。。

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有弊。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教学过程时,要按照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信息辅助教学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俊伏.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

[2]辛海超.新时期、新课程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

[3]王丽云.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整合浅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35) .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合理整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而教育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的整合,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

这点在讲唐诗宋词时就很明显,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学生较难深刻地领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对杜甫这一诗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资料的实践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老师在教学中“导”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篇7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教材 文言文

一、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特点

(一)多

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增加了古代作品的所占比例,古诗文共占据了全篇目的四成以上。通过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研究后可知,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水平,还要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古文作品,一方面培养高中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新

首先,相较于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材,新教材中的内容淡化了工具性,着重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应用中国的语言文字;其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再次,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与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最后,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发展健康个性,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深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更加深奥,例如由王勃所创作的《滕王阁序》采用了大量的铺排渲染手法,在每个句子中都蕴藏不同的典故。再例如《庄子・逍遥游》中阐发了老庄的哲理。诸如此类的文章不胜枚举。

二、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难度即为转换古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关系,其中不仅包括古语同现代语之间的表述差异,而且包括古人与现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事实上,在面对数量众多的虚词与实词时,很多教育者只能够采用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积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正是这个道理,当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势必会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在日后的文言文课程教学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制订知识积累计划,帮助他们将零散的古汉语材料系统化处理,建立“文言知识库”。通过此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古人的想法与写作意图,还可以让他们熟练掌握虚实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如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的“夫”字,如果是运用在文章开头处,那么其所起到的作用为平衡句子音节,让整个句子更加有层次;用在句中则具有代词作用,可将其理解为“那、那个、那些”。教育者要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

(二)要把握住中国汉语文化的变化规律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开始,其中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对于相对烦琐的文言文课程来说,教育者应当从相对简单的“词语”入手,当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逐一了解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句子和段落学习。

相较于现代文来说,文言文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都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较大的畏难情绪,教育者应当采用一些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全面了解到中国古汉语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规律。此外,为了解决教材内容中没有涉及的难点问题,教育者还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引入一些优秀的文言文词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言文知识与内涵。

(三)要展现出中国汉语文化的全貌

文言文是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详细记录了我国历代的发展历程。高中语文教育者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百年前的语言文化,那么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赋予他们感悟文字的机会与能力。为此,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文言文编写,需要尽可能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脉络,从而向学生展现出中国汉语文化的全部面貌。通过上文的介绍可知,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具备引领文化与熏陶思想的重要作用。此外,高中新教材中有关于文言文的注释与参考部分的内容变得更加详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言文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例如在《劝学》这篇文章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此句文言文将好马与劣马作为比喻,通过其行走路途的遥远教育人们锲而不舍的人生道理。高中生通过对此篇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马是古人重要的交通工具,还可以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哲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对文言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 高中 生命关怀意识

新课改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对万物生命的关怀与重视,是人文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这样一种理念:“语文学科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正如林永强老师在其论文中所言:“高中语文新课程呼唤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加强与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以对人生命的整体性、独特性、生成性和开放性的高度关注,促进每个生命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林老师的论断,笔者感同身受,只有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关怀意识,才能实现语文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深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中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意识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高中语文课堂的生命关怀意识?笔者认为就是从生命关怀和情感教育出发,以高中语文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万物各色生命的存在,并思考生命的内在价值。通过这种洋溢着生命关怀意识的语文课堂,逐渐引导学者对自己、对他人、对动、植物等自然万物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收获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课堂渗透生命关怀意识的重要意义

1.完善学生人格与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关怀意识是立足并肯定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体人格与思想的培养,与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不同,它更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人格发展。生命关怀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书本文字中发现跃动着的生命体验,并用这些生命体验来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完全掌握语文知识,而是以引导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康成长为根本工作。

2.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渗透生命关怀意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智力。其实,生命关怀教育对智力的启发作用已经被诸多心理学家所证实,尤其是当代情感心理学家霍夫曼提出了的提干影响信息加工和组织记忆的实验论断,具有丰富情感体验的孩子能够在同等环境中通过踊跃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相对而言智力更高。

3.加速语文知识积累与深化。将生命关怀作为穿插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它的载体必然是语文知识,以真实体验引起学生共鸣反而深化了语文知识在学生脑海的印象,使得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更多体悟。只有有生命情感体验,才能主动和透彻的理解文章的真实内涵,对于学生而言,此时的语文学习已经不是老师“逼迫”的强灌入脑的“呆板知识”,而是发自内心的语文学习欲望。

三、高中语文课堂实施生命关怀教育的若干策略

1.结合教材、精心准备,深挖生命关怀教育亮点。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性和情感力,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章就是讲述作者的生命关怀理念,笔者在《我与地坛》这节课中让学生找出史铁生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语句来,并带领学生反复咀嚼“我为什么要出生?”“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了,一死了之?”等话语,使学生积极的探究和思考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当困难袭向生命的常态时,应该用怎样的行为来应对坎坷的命运。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带动学生正视人生挫折,让学生理解只要坚强的活着,勇敢的应对挑战,我们的生命将战无不胜,而我们的人生也就更加多姿多彩。

2.利用媒介、还原情境,唤醒学生生命关怀情感。谢海清老师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仿真各类情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在《离太阳最近的树》一面配着课文中颇富哲理和深意的语句“我曾经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一座结实的山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一面配上一幅幅不同场景的红柳图片,凸显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催发学生生命关怀意识的萌芽,让学生承认自然的伟大,潜移默化中培养起自身敬畏生命、尊重一切生命的思想。

3.渗入生活,延伸课外,升华学生生命关怀意识。笔者认为,生命关怀意识不仅仅要在语文课堂上体现,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将从书本中得来的生命关怀体验付诸于实践。如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课文时,作者用痛心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狼被全部猎杀后,鹿的数量剧增而使草原得到致命的破坏的结局,通篇课文传达出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关怀理念。笔者鼓励学生在课下关心新闻曝光的民众随意放生巴西海龟而导致生态失衡等社会事件,鼓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这些行为来理解如何正确的关怀生命,使得学生自主获得理性、科学关爱生命的启悟。

篇9

[关键词] 高中语文;理解能力;表现内涵;现代文阅读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抑或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不能缺少理解能力的存在。如果将教育进行具体化模拟,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时,便是不断地在对知识体系进行理解。

一、理解能力表现内涵

1.理解的表现内涵以及教学价值

对于高中语文的现代文,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进行理解,可以对现代文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认识,通过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这是一种交流模式,学生在阅读现代文的同时,和作者对面而坐,侃侃而谈。理解的表现内涵在新的时期,便表现为事实和意义的相关统一。

2.理解的教学价值

当学生阅读现代文时,能从言语之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吸收,教师往往可以称学生理解了。所以说理解同样兼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的,是教学价值和结果的统一化,就是过程和目的统一。

而且在高中教学中,语文往往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所以高中生在学习时,需要较为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就是需要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良好理解,可以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进而达到将知识转换成智慧的目的。使用文字交流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学生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日后在社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学生的生活中,可以通过良好的语文学习,学会和他人更好地沟通。

二、理解能力构成要素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中,对于理解能力的相关讨论已经较为成熟,理解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如下:

1.对文本内容获取和阐述的能力

获取和阐述能力就是信息收集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对文中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对文本所含信息的总结归纳,将文本所展现的中心思想整理提出。获取信息应该包括对文中浅显的意思和隐含的意思进行共同获取。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学生进行全面收集,如果收集不全面,学生便不能对作者的感情充分认识。阐述信息不仅仅是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基本阐述,同样要对文中所隐藏的情感进行了解,也就是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同样应该了解作者的思想。这种思想上产生的共鸣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信息阐述时,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而且思想的共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文阅读。

2.对文字比较和评价的能力

当对文本信息进行了基本的内容获取和阐述后,理解能力还应该包括对于文字进行比较和评价的能力,也就是说获取相关信息并不是理解能力的全部,还应该包括对文中不同部分所展现的事实观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对比可以局限在同一文本之中,也可以应用于不同文本。

对文字的评价能力,需要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评价基于理解,源于比较,评价的优劣能充分表现学生理解能力的强弱。

3.对文字进行反思和应用的能力

教材文本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包涵着作者的世界观和情感。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复杂信息。而落实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就包括对文字的反思和应用能力。反思能力便是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文中所展现的文化内容进行反思。同样,这种反思可以落实到学生身上,检视自身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检视自身的信仰是否坚定,检视自身的心态是否积极。所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这种反思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而对文字的应用能力便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在实际写作过程之中使用文字的能力。

学生对文字进行反思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过了文字本身,是通过文字进行自我思考,然后将知识进行自我提升的过程。如果说阐述能力属于对文字的基本了解,那么应用能力已经落实到实际使用了。反思和应用能力是较为重要的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不仅欣赏作者的优美文字,还能将体会理解构成自身的知识。

三、理解能力的评价指标

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理解能力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在现代语文教学中,针对理解能力有着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

学生具有的低级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在获取阐述阶段能够根据较为具体的线索进行信息搜索,阅读完成可以基本了解并复述文章,熟悉文本中的作者情感,有着拟定标题的能力,阅读完成后可以独立完成阅读报告,对不同种类的文本有能力进行分辨,能够对文章内作者的情感表达认可或者反对并说明理由,能够将文中的经历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联系,可以根据原本主题提出相似主题等,这些便是学生低级理解能力的体现。

学生高级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可以归纳总结出文中较多线索,对于文中所体现的基本环境和基本情节可以进行有效联系,能够熟练运用标题,能根据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准确复述,能够在讨论文本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提出自身的相关见解,能分类不同文本,能对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客观评价,可以将作者的笔法进行反思利用,能够在自己的文字中体现文本包含的信息,能在阅读完成后发表相应的阅读体验且文字清晰明了。在学生理解能力评价指标中,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便代表有着高级理解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进步,知识的灌输已经不是教育的全部概念了,对于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对于现代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非常重要,所以针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认识评价也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以便科学设计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伍远岳,刘彩姣.理解能力:结构、表现标准及评价――以现代文阅读为例[J].语文建设,2015,(1):51-55.

[2]伊钟,礼铃.阅读理解的“藏”与“露”――以湖南高考语文卷的现代文阅读为例[J].湖南教育(B),2014,(05):22-23.

篇10

一、身心合一物我平衡是和谐高中语文课堂的根基

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理论其实就是要遵循自然而和谐的精华。一个人的全部力量是巨大的,但其中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力量还是占了大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把这部分力量再开发出来一部分,就会释放出让自己都震惊的能量。我们老师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努力使学生们达到身心合一物我平衡,以便他们能够信心满满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各方面压力巨大,精神高度集中,焦虑不安是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放松来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一些方法让学生在身心和谐上有不错的效果,比如上课前听一段钢琴曲,让学生的心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达到放松的目的。还可以拟一些口号,让学生一起呼喊,激起学生的热情,也会有这样的效果。

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生活想成一个痛苦的旅程,他就一直不断地抱怨,但如果还必须继续这样的生活状态,那么他就会忧郁,甚至出现抑郁症状。他们感到人生被限制了,生命的能量不能发挥效用了。这时候,我们老师就要通过各种方法,给他们舒缓压力,让他们放松,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做到身心合一物我平衡,夯筑我们语文和谐课堂的根基。

二、动静结合景情互生是和谐高中语文课堂的生命

在中国古代,诗人对意境里的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推崇备至,形成和谐统一的意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是他们执着追求的境界。同样的道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老师也要注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才会让学生感觉这一堂课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成长、进步。

陶行知说,人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多年来,应试的压力让学生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用自己对学生的爱感染学生,用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影响学生,让学生愉快地学,主动地学。

比如我们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首先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和散文表达的意境有什么不一样。“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这样的氤氤氲氲给学生非常具体可感的印象,然后再读课文,感觉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凤凰传奇的歌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音乐的带动下,教室里形成一种特别的氛围,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通有无,再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想就容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谨的语文课让学生记忆深刻,能力和知识都得到快速的发展,课堂效果显著。

三、表达踊跃思维活跃是和谐高中语文课堂的灵魂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表达踊跃思维活跃其实并不难,抓住学生的心,放低姿态和学生平等对话,再让学生兴致盎然,这样就成功了。

首先,想抓住学生的心就要设计好每个环节,甚至每句话,尤其是开场白。启发式开场白是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方法,易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投入思考活动中去。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时候,一开始我就说:作者为什么一开篇用一“独”字,而写事物时用两个“万”字?学生这时候就热烈讨论起来了,一下子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各自表达想法:“独”字表现了他的追求,抱负和顶天立地之豪气,“万”字展现他视野开阔,胸有丘壑,抱负高远,气势磅礴和拼搏精神。这样,学生思维活跃而深入,我们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高度重视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平等对话是学生最希望看到的,而我们高高在上惯了,容易出现训话式教学。我们应该从讲台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