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法律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法律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Caring for the elderly demand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t also creates new busin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nterprises under market economy. Population aging makes the elderly market demand stronger.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s vigorously, but the elderly tourism market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developed, and there are even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derly tourism market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finds out the factors limiting the elderly tourism market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of the elderly tourism market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关键词: 老年人;旅游市场;问题;对策研究
Key words: the elder;tourism market;problem;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181-02
0 引言
山东是旅游发展大省,然而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旅游市场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反过来看这也正是旅游市场发展的一次机遇,旅游企业如何求变、求新、求发展、求突破,是旅游企业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关注老年人需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旅游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创造了新的商机。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处于加速发展期,据预测,到2015年山东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147.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1.7%;2020年达到1503.6万人,占总人口的15.0%,2030年达到2125.5万人,占总人口的21.3%;到2050年,山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4.97%,平均不到3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但老年人旅游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开发,甚至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何开发和做好老年人市场,作为旅游市场发展寻求突破的一道亮点,是旅游企业所必须重视的。
1 目前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1.1 老年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达10%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12年,山东省60岁以上人口突破15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近15%,成为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到2050年,山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4.97%,平均不到3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消费需求总量也在不断扩大,这个庞大的消费需求为我省老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老年人具备旅游的条件 “时间+金钱”是决定人们出游的主要客观条件。老年人辛苦了大半辈子,退休后有充足的娱乐休闲时间;社会养老保险、退休金制度已基本普及,加之子女长大成人可以自立,大多数老人具备了参与旅游的客观条件。社会养老的保障日益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也日益强壮,这都为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活动也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老年人参与旅游的意识也更加强烈,这为老年人参与旅游提供了主观保证。
1.3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 据调查,60-70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具有较明显的旅游消费倾向,子女长大成人由于工作成家等原因不在父母身边,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旅游的愿望更强;休闲娱乐、健康养生、亲朋邀约、散心是老年人旅游的主要目的;但由于安全考虑参加旅游团出游是目前老年人旅游的首选方式。
2 制约老年人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
2.1 服务及安全保障要进一步提升 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老年人,由于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在旅游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的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服务,在生活上和身体上给予更多的照顾,要配有具有医疗保健知识的人员进行全程的监护。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缺乏旅游经验,个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包括财产和身体的安全,加之旅游过程中,不良商贩利用老年人的善良进行欺骗等行为不断发生。多以针对老年人市场,旅游企业要在服务及安全保障方面进一步提升。
2.2 真正可选择的老年旅游产品不多 目前山东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真正面向老年人结合其需求特点的产品很少,大多是在正常线路上把行程放缓,减少风险的项目。没有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结合景区的特点及具有养生、保健与一体的线路,结合老年人的饮食及起居习惯,定制针对老年人市场的旅游产品供其选择。
2.3 旅游企业利润低 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开发老年人市场利润较低。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决定了旅游过程中的消费行为,其主要消费用于吃住的费用,购物和娱乐、加点的消费,对于老年人群体是很难开发的,旅游企业感觉无利可图。
2.4 老年旅游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老年旅游市场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市场还未大力发展,老年旅游市场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旅游企业对老年市场的认识要向纵深发展,产品的开发要贴合市场需求。当然,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也是激发旅游企业进行老年市场专业化发展的
保证。
3 山东省老年人旅游市场发展的策略。
3.1 开发具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 山东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依托资源开发设计符合老年人需求特点的旅游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年旅游线路,推向省内外市场。设计养生休闲产品、温泉健身产品、民俗体验产品、地方曲艺产品等老年人喜爱接受的旅游产品供其选择。
3.2 提高整体服务 针对60-70岁的老年人,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结合身体条件等因素提高综合服务的水平。包括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耐心介绍产品线路,导游人员的细致服务,安排游览的线路及时间的分配,饮食起居的精心安排,医疗急救的设施设备等等,完善服务体系。
3.3 完善旅游市场六要素 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更注重吃的清谈、住的清净、行的安全、游的高兴,购的实惠,娱则是能省则省。安全是老年人旅游的关键,在临行前要对老年游客进行体检,行程中配备专业的随团医生,为老年游客投保履行责任险和旅游意外保险,所以旅行社必须在提升服务功能、方便老年旅游上下功夫。
3.4 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 伴随山东省老年人数比例的不断提高,进入老龄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针对山东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完善,旅游企业的行为是一方面,关键还是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当地各级政府及旅游局要把老年人旅游问题重视起来,因为老年问题涉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梦的实现也包括老年人的满意度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上。努力保证老年人旅游产品及市场的开发,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老年人市场开发的先进模式和经验;其次,资金投入要向老年人产业倾斜是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下一步面临的主要问题。改善社会老年人服务的设施设备,开设老年人参与旅游活动的相关培训。对景区、交通、住宿等旅游主要要素进行改造,基本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同时,针对老年人的优惠除了在门票以外能不能在餐饮住宿等方面也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以此来激发老年人参与旅游活动的热情。最后,各级政府应出台鼓励旅游企业开发老年人市场的相关鼓励政策,让有益于发展老年人市场的旅游企业从中找到热情和动力,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来培养老年人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盈等.我国老年旅游消费市场分析与开发研究[J].2009,22(5):11-14.
篇2
精神赡养实乃应有之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而“孝”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而且还包含精神赡养的方面。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不少人认为,“常回家看看”是一种精神赡养,是源于血缘的亲情而主动为之的,一旦由法律捆绑而来可能导致的更多是伤害。不可否认,精神赡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沟通、慰藉,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但它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基本义务,也是法定义务的基本内容,因为无论是物质赡养还是精神赡养,都不仅是道德的,更是法律应规定的。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强制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举个例子而言,如果每个人过马路时都遵守指示灯,那么对于“绿灯行、红灯停”的规则而言,我们认为它是发挥了指引、评价作用还是强制作用呢?
虽然中国现行法律中并未明确界定精神赡养的涵义,但是依据1996年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一款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可以认为中国宪法规定的“赡养扶助”应包含物质赡养、精神赡养和生活扶助。这不仅符合中国老年人生活需要的实际情况,而且也为展开精神赡养立法提供了根本法的依据。
赡养立法回应社会需求
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7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全国老龄办2008年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指出,今后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及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中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所谓的“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这些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子女不在身边而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现有社会保障机制下,让老人们不愁吃不愁穿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相反,对于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而言,精神需求的满足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出现这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社会生活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法律要发展,对此就必须给予解答。基于中国老龄化日趋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草案的这一规定是对老年人越来越强烈的权利要求的理性回应。
常回家看看是有效途径
现阶段,中国虽然存在多种养老形式,但由于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还很薄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养老将占据主要位置。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自然也主要是来源于家庭的,并且这一部分来源于家庭内部的精神赡养是任何其他形式的精神赡养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这种精神赡养应以亲自履行为原则,并且以法律义务的形式表述出来,以期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篇3
文/杨吉生
防疲劳止痛鞋 美国研制出一种供老人使用的防疲劳止痛鞋,这种鞋鞋底上放有磁片,与人脚底的穴位相对应,对头痛失眠具有一定疗效。此外,老年人穿上这种鞋爬山、旅游,可以消除疲乏。
定位手机 最近韩国一家通讯公司特意为老人特别是痴呆老人设计了一种定位手机。这种手机除了拥有一般手机的功能外,还兼有“定位”功能。只要让老人带上定位手机,家人便可借助卫星定位系统的帮助测出老人的方位。
急救寻呼机 日本专门供老年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使用的一种新型急救寻呼机已在市场上亮相。该机重量仅有40克,老年人随时携带于身上,一旦有不安全因素,就按动传呼机上的按键,该机就发出信号通知救援者。
老人防撞服 瑞士研制的老人防撞服包括防撞帽、防撞外衣,衣服和帽子都是膨胀式的。如果有老人因血压升高、头晕眼花,突然摔倒,穿上这种服装,就没有受伤的危险。
自动集尿器 日本开发的这种新产品,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隐私。使用时不需要护理人员帮助,不管男性女性,无论躺着或坐着均可方便地排尿。接尿部位使用的是一种质地柔软的塑料,使用时感觉舒适,而且贴合紧密,减少了漏泄。
智能宠物 日本松下电气公司研制的智能宠物有猫、虎等,当被触摸时,它会微笑并致以问候,甚至能挽救主人的生命。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当房间安静时,智能宠物就会开始提问并帮助监护主人的健康。主人长时间的沉默就会触发宠物通过移动电话,告诉主人的亲朋好友可能出了问题。
“两米”焦距老花镜 一般的老花镜是单焦点,焦距仅有30厘米,日本专家最新研制的老花镜采用了“累进多焦点镜片”,镜片的焦距从30厘米延长到2米。戴上这种老花镜,可以看清30厘米到2米距离的物体。而且眼睛不易感到疲劳。
增音电话机 德国设计的增音电话机可自由调节音量,特别适合不同程度听力衰退的老人使用。
防暴手杖 日本发明的这种手杖不仅可以帮助老人稳步行走,而且还可在老人遇到歹徒袭击时,放出高压电流击昏歹徒,以保障老人的安全。
国外老人享受的特色服务
国外一些地区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开办了各种有趣的老年服务项目。
老年公园:日本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为应对已经来临的老龄化时代,日本政府在公园增添了一些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器材,它们既安全可靠,又能使老人得到锻炼,这些无疑为老年人开辟了更多的活动场所。
老人公寓: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老人公寓位于居民区内,是专供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退休老人居住的。在这里居住每月要付房租,但可以像在家里一样,自己上街买菜、做饭。与普通公寓不同的是,所有的房间都没有门槛,以防老人绊倒;马桶、澡盆比较低矮,并带有扶手;考虑到老人弯腰不便,炉灶、烤箱等用具的高度均适合老人站立使用,甚至可以上下升降;阳台、窗户较大,可让老人多晒太阳等等。老人公寓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家庭护理员”队伍,可以随时为老人提供帮助。
篇4
关键词 老年人权益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不足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一、对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分析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1996年颁布实施,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作出了很大贡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由总则、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法律责任、附则六章组成,主要介绍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老年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及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时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规定老年人享有赡养辅助权、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拘禁和非法侵害权、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房屋居住使用权、再婚自由权、继续劳动获得合法收入权、公费医疗和社会保险权等权利。当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老年人或者其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拖延。
二、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不足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地位不够清晰。
老年人既是公民,又是老年人,因此对其权益的保护,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我国宪法、民事法律、刑事法律等部门法律中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均包括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老年人作为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是弱势群体,法律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必须要有特殊的规定,目前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核心地位不明确使得有关部门对此部法律不重视,对法律的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宣传贯彻该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够深入,有的边远地区和许多单位对其主要条文内容不甚了解;对在宣传贯彻该法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尚未得到进一步研究解决。由于宣传力度的不够导致老年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一些情况不能及时处理。
(二)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不够明确,使立法目标难以实现。
“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构成一定立法的内在精神品格的主体框架。其本质与立法的本质是一致的”。 法的制定又是为实现社会公共福利,即“必须以整个社会的福利为其真正的目标”, 这是法必须遵循的原则、追求的目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但是从当时的立法目的来看,并没有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那样把老年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或可持续发展作为当时的立法指导思想,也没有很好地贯彻“倾斜立法,保护弱者”的倾斜保护资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和指导思想不明确,导致难以实现“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美德”的目标。
(三)对“老年人”的界定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应当退休,企业职工退休一般也按照这一标准办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口径有所改变,将人口年龄分为三个阶段:0-14岁,15-64岁(称劳动年龄人1-7 ),65岁以上(同时又有60岁以上的统计数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划分老年人年龄标准提高是一种正常现象,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老年标准规定为65周岁。我国当前在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干部职工年老退休问题时,出于就业的压力,一些人认为到了一定年龄退休或提前退休,可以腾出编制、岗位、指标安排青年人上岗就业,但是这样做的结果相反会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同时使退下来但未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闲置”,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没有明确规定老年人的特有权利。
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只规定老年人所享有的普通权利,即老年人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结婚离婚自由以及人身安全生存权利等,这些权利只是老年人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而没有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规定老年人享有的特有权利,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对于老年人来说,正是这些权益需要法律作出切实的、明确的保障,当执法者不按法律做,老年人就有依据向司法部门,司法部门也可依法判决;对执法者而言,也是衡量他是否依法行政的试金石。对权利规定的不明确,导致整部法律的内容设置不尽科学,许多条款模棱两可、可有可无,无法执行,立法目标难以实现。
(五)强制性条款和指导性条款划分不够明确,导致法律责任不清晰。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仅是个法律问题,同时也有道德因素,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德为法之魂,法为德之体”。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从法律规定本身理解,该条款应当属于强制性规范。但是对于违反该条款的行为的惩戒,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尺度,特别是对不履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行为,很难用法律予以惩戒。
(六)执法主体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5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但执法主体不明确,导致在实践中很难具体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也导致宣传、贯彻《老年法》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还很不够。
三、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若干建议
(一)确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核心地位。
虽然我国《宪法》、《婚姻法》、《民法通》则对老年人权益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是规定都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法律,其在对老年人权益的相关规定上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因此相比其他法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应当确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核心地位。要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广度和宣传深度,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界定为我国现行法律对老年人的特殊保护法律,使之既具有普遍的权益保护效力,又具有特殊的权益保护效力。对于执法者要充分认识到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有耐心。宣传不要仅仅针对有关领导、老年人和老龄工作干部,对于针对老年人的宣传要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并且还要对那些需要养老敬老的中青年人宣传,提高他们保护老年人的意识。加大宣传特别是对一些边远,贫穷地区。同时在立法中要明确政府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责任。各级政府要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这些都要以责任的形式在立法中予以体现。
(二)充分贯彻“政府责任为主导,夯实家庭养老,并提倡自我保障”的责任原则。
由于家庭功能弱化,家庭子女减少和家庭居住方式的变化,原有的养老模式已不再合适。因此,要重新界定“养老责任”。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体现了“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然后才是社会保障”的主要“主要依靠家庭论”观点。然而在《老年法》修改中,应当充分贯彻“政府责任为主导,夯实家庭养老,并提倡自我保障”的精神。在我国,家庭养老是基础,但政府应承担其主要责任,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从各方面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同时,大力提倡老年人自我保障能力的提升。
(三)将“老年人”界定为65周岁的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划分老年人的年龄标准的提高是一种正常现象,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老年标准规定为65周岁,如美国、加拿大、德国、芬兰等早已将男女退休年龄规定为65周岁。为此建议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规定为“年满65周岁的公民”,修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企业职工退休条例》,将男女退休年龄都规定为65周岁,以此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明确规定老年人的特有权利。
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享有被赡养权、退休权、共享社会发展权、闲暇生活权等特殊权利。明确老年人享有的这些特有权利,执法者严格执行法律,依法行政做好各项保障措施,建立老年人的医疗、生活、教育以及精神保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司法机关对执法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于违法行为,进行依法判决。建立完善的权益保障机制,使老年人特有的权利能够切切实实的实现。
(五)明晰强制性条款和指导性条款,增强可操作性的规定。
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应用内在的道德意识和外在的法律强制压力来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惩处损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虐待、遗弃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监督力度,运用社会舆论力量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把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化,增加可操作性的内容。另外,要强调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义务,对被赡养人在感情、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于不履行义务的人给予惩处,而对那些充分做到保护老年人权益的行为人给予奖励,这样能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权益。
(六)确定执法主体,建立统一管理机制。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5条第2款规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执行机关,但是不够具体,建议在第二款中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设立老年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老年人工作,其日常工作由省老龄机构承担。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工作”,以此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使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作者:郑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注释:
周旺生.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82.105.
周旺生.立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0.65.
董保华.社会法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43.
参考文献:
[1]蔡文辉.老年社会学.五南图书出版社,2003.
[2]李超.老年维权之利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徐小玲.我国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的若千问题探讨.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4]乌沧萍、杜鹏等.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研究课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国际比较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2003.
[5]曾庆敏.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应予以修正.法学杂志,2004(5).
篇5
关键词:志愿者 律师志愿者协会 法律援助 常春律师事务所一、 律师志愿者协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志愿者,这个以公益为目的,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牺牲的无私奉献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评价。志愿者(英文Volunteer),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律师志愿者协会,应当是在具备志愿者精神的基础上兼备法律专业知识的法律志愿者联合组织。
成立律师志愿者协会并不是在给自己增加负担、在做无用功,与此相反,这个协会所带来的各方面的效益却是显而易见的,也是用经济手段所无法获得的。以常春律师事务所为例,常春律师事务所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雄厚的律师事务所,是始建于1955年、复建于1979年的我市第一家律师机构。在成立时间和律师队伍上来说,常春律师事务所都是全省实力比较雄厚的律师事务所。而且,常春律师事务所在2009年就成为了长春市首家律师志愿者协会――常春律师志愿者协会,这种看不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
律师志愿者协会与已经建立的法律援助中心有实质上的区别。法律援助中心是国家拨款设立的,专门为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及其法律规定必须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而自己又没有聘请律师的特定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种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而法律志愿者协会,是具备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的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进行法律专业志愿服务的团体。与法律援助相比,律师志愿者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赞扬和尊重。而且,法律志愿者服务具备主动性的特征,法律志愿者可以在没有被帮助人的申请的情况下进行社会服务,在现实层面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律师志愿者协会的建立与发展对一个律师事务所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律师事务所及律师的发展确实需要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这样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遇到大的发展瓶颈。法律志愿者服务虽然没有为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参与法律志愿服务可以带来许多社会效益、媒体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法律志愿者服务可以增大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社会知名度,并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与此同时可以得到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积极认可。这种“以小换大”的做法值得我们去认认真真地开展,并积极去完成各项活动。
二、工作开展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在成立协会与开展活动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的现象。我们应当予以积极的面对,并积极寻求各种解决办法。
1、协会注册
由于原长春青年志愿者协会合并到长春志愿者联合会,原律师志愿者协会需要重新注册。如果在重新换证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律师志愿者协会完全可以以一个新成立的志愿者协会的身份重新进行注册,这并不影响协会的成立,也对后续的工作没有实质的影响。
2、协会人员组成和活动参与人员
协会成立后必然要组织各种活动,这就需要律师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活动的义务性和无偿性,必然会有个别律师积极性不高、以各种理由予以推脱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给予理解的,因为追求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在协会活动中,应当给予一定的强制性规定,参与这种公益性的活动应该是广大职业律师的本职工作。律所也可以要求每位律所一年之内必须参加一次公益性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给予各位参加活动的律师一定的奖励。
3、制定协会章程和条约
俗话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协会的运行和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有自身的章程和条约。在协会成立过程中,追求有关律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本协会的章程和条约,为日后开展活动和协会的运行提供制定保证。
4、搞好宣传工作
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好的前期宣传和后期报道。在协会成立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的作用,积极与各媒体主动联系。如长春电视台、新文化报社、长春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相关的报道,并在本所网页上进行更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网络宣传,如开通新浪、雅虎等官方微博并进行实名认证,提高协会的知名度。
三、协会活动的初步策划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需求,协会可在服务过程中满足志愿者的五种需求,从而提升他们的动力。另外,在过程中,协会可以先了解志愿者对服务的期望,当志愿者的期望能够实践时,志愿者会有更大动力持续服务。最后是根据学习理论,在提供服务时,以奖励及惩罚来提升或删减特定的行为,从中提升志愿者的动力。
协会活动的对象依然是一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些群体中的人们更加需要他人的帮助。活动将面对以下几类人群开展:老年人、农民、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分别开展“三关爱”活动――“关爱老年人活动、关爱农民行动和关爱大学生活动”。还可以持续以往开展的相关活动,如送法进社区、广场普法活动、3.15法律宣传活动等等。
1、关爱老年人活动
关爱老年人活动的开展,可以在广场或者敬老院中进行。为老年人提高各种法律帮助,回答老年人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对符合法律帮助的对象进行登记,对不符合法律帮助的老年人,可以进行适当的费用减免。
2、关爱农民行动
该活动可以与附近的农村村委会联系,组织有专业知识经验的律师参与。走进农村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与咨询活动。在条件允许下,可以适当的购买一些法律书籍赠送给村委会,充实他们的图书室。如果不能组织现场的报告会形式,可以开展例如以走访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咨询活动。
篇6
【关键词】肾内科;老年人群体;护理安全;服务态度;生活水平
老年人群体为肾病的主要群体,他们身体素质差,对医护有着较为高的质量要求。面前,护理安全成为临床界探讨的热门话题,肾内科是医院的一个专科特色的科室,患者对护理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此,本文以本院为研究对象,探讨肾内科专科护理问题。
1、一般资料
1.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工作或实习的20名肾内科科室工作的20名护士,护士年龄一般处在19~37岁,平均年龄为(26.8±3.1)岁。这些护士全部愿意配合本次的调查问卷活动。
1.2方法
本次实验的问卷内容由本院自行设计,具体内容包括:护士因素:法律意识、服务态度;疾病因素;患者因素。将以上问卷全部进行回收,本文采用的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的计量的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1]
2、结果
存在的护理隐患因素:护士因素、疾病因素、患者因素等三方面。只有从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服务态度及技巧,规范该病的日常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专项性的教育指导与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等,才能够行之有效地减少肾内科专科护理安全隐患。
3、讨论
3.1 肾内科专科护理存在的护理隐患的分析
3.1.1 护士因素。一是,绝大多数护士缺少法律意识,如对护理上的法律问题认识不清楚,另外不注重护理记录,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记录簿详细,不准确、完整,这就让护士在举证方面缺少有力的证据。其次,服务态度不好。[2]由于肾内科患者长期依赖医院的治疗,角色上的变化,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再者护士年龄尚浅,缺少必要的服务沟通经验,因言语、行为上的冲撞,容易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进而诱发一些护理纠纷。
3.1.2 疾病因素。由于肾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群体,他们身体体质较差,或因糖尿病肾病视力减退,营养不足及服药方面的因素,可能有出现以下护理隐患:一是跌倒;二是服药上的风险;三是动静脉内瘘闭塞或出血;四是体外循环时的凝血;五是crrt治疗的风险。[3]
3.1.3 患者因素。部分患者希望通过医疗服务,可以解决自身所有的健康问题,一旦医疗服务与自身的期待有着一定的差距,就会抱怨,产生恐惧及埋怨的心理,将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全部转移到护士上,进而出现护理风险。同时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一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诉诸法律。
3.2 肾内科专科安全护理应对的措施
3.2.1 加强护士的法制观念。医院应当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服务方面的法律知识,邀请学界名人、业内专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形,对本院护士进行有效地培训,让护士真正地能够认识到护理环节中的每一个法律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规避措施。[4]同时要重点强调护士日常的护理记录,从法律专业角度上规范日常的书写,要求客观、准确、完整地记录,为以后的护理举证提供有力的司法证据。
3.2.2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护士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以自身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客服现在的困难,给予患者安全,让他们能够感受医院的关爱之心,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对于患者一些过激的言行举止,护士要学会换位式思考,采取心理辅导措施,让其能够心理平静,稳定其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于病重患者,应当适当地给予他们心理安慰;对于有自杀趋向的患者,护士要时刻提高警惕,加大巡视的力度,防止患者自杀。
3.2.3 强化医院护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首先,护士应当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住院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护士需要认真地对待患者的每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问题,切实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处理。加强护士交接班制度的管理,加强巡视的力度,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如语言上的提示,搀扶患者行走,指导其家属照料患者,与此同时,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需要采取一些防止摔倒的措施。其次,用药上的指导管理。[5]护士在分发药品时,需要针对认真地实行核查制度,努力地将这些口服药分好,尤其利尿、激素、免疫抑制剂及降压等药物,一定按时给患者服用,并且协助患者服下这些药物,避免患者遗忘、漏服或者多服。第三,对于有动静脉内瘘管的病人,护士要指导患者积极地保护自己的内瘘,一起遵循内瘘的七不原则。
3.2.4 进行质量监控。医院应当采取护理质量监控措施,强调每一个护理环节,每一个科室的护士及负责人应当自查到位,及时地做到总结分析,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形,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抢救流程、应急预案等措施,让每一个护士能够按照正确的的操作程序抢救患者。为此,只有采取以上措施,才能够减少护理上的差错,增进医患之间的情谊。
临床上,医护人员只有做好肾内科专科的安全护理,尽量地降低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率,为患者就医、治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能够极高提高肾内科患者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柏艳萍,史晓红.基层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3(04):203-204.
[2]james i.emotional knowing in nursing practice:in theencounter between lifeanddeath.http://journals.sfu.ca/coaction/index.php/qhw/article/view/5367/5789.2010,11(08):183-184.
[3]张萍.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0,17(06):251-252.
篇7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媒体;宣传;服务
如今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作为航天系统研究所,北京航天飞行器研究所离退休人员也日益增多,目前已有离退休职工近五百人,占据全所人员40%多。面对这个日益扩大的老年群体,如何在保障他们物质生活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值得长期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媒体是丰富老同志精神生活重要手段之一,老同志由于年龄、时间等特性,对报、刊、台等媒体的兴趣与依赖程度要高于年轻人。因此,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媒体宣传工作不仅对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有重要意义,也利于营造离退休工作和谐稳定局面,为蓬勃开展所中心工作服好务。
所刊《鸣镝》因全面反映研究所情况,得到离退休老同志长期关注。作为《鸣镝》工作人员,笔者从刊物定位与策划、人文理念、对象性与兼容性几方面进行思考与设想,希望以《鸣镝》为平台,进一步推动离退休老同志的媒体宣传工作。
一、定位与策划
刊物定位在读者多元化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刊物定位准,跟读者结缘,读者就喜欢看,刊物有号召力,反之只能事半功倍。要想办好刊物,定位与策划要紧密相连。《鸣镝》作为所刊,主要针对的是研究所全体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置的栏目与板块也各有定位,因此定位与策划应着眼三方面。
(一)正确引导,塑造正面、积极的舆论氛围
《鸣镝》作为所刊,是在所党委领导下创办的刊物,应协助所党委做好正确宣传引导,营造正面、积极的舆论氛围,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各项工作,包括要实现离退休工作的科学管理,营造和谐稳定局面。
《鸣镝》每期都在“卷首语”、“所内要闻”、“简迅”等栏目刊登反映上级组织的各项工作,传达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工作的文件精神等,起到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此外,每年不同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专栏,更是深度解析、立体呈现不同时期重点形势。另外,在纪实、文化、生活等各板块,都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节展示。这种及时有效的新闻报道对宣传、贯彻上级及所党委的指示精神起到十分重要作用,而老同志在这样的舆论引导下,能及时了解各项政策与当前形势,有利于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
(二)搭建互动平台,做好沟通人
《鸣镝》发行范围较广,读者群体除了离退休老同志,也有很多在职人员。刊物不仅承担上情下达任务,也承担下情上达任务。研究所一直坚持“双服务、双管理、双增长、双和谐“离退休工作方针,对老同志十分尊重。在这种氛围下,《鸣镝》将组织发展,双管理工作情况等及时展现给老同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虽退休但不离航天,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关怀。对此,可开设相应栏目,如曾开设的 “双管理园地”,反映了所党委、所离退休办公室及各个部门双管理活动情况,看后感觉很温馨。还可开设如“航天动态”之类栏目,用精简文字和图片及时反映所、院及兄弟单位的动态事件,还可在重阳节、春节等特别节日、时段增设特别内容。
另一方面,刊物也可将老同志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展现给在职人员和其他老同志。老同志的优秀事迹、优秀作品应大力宣传,以起正面引导作用。如上级研究院下设的新闻中心系列节目 “夕阳礼赞”等,都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鸣镝》目前关于离退内容的栏目主要是“夕阳正红”,另外“摄影作品赏析”等也展现了老同志的精神风貌。此外,老同志遇到的困难、问题也应让大家及时了解,及时给与帮助、解决,例如可以开设“热线”、“我来帮忙”等栏目,发挥媒体作用。
(三)加强服务意识,关注老同志关心的事,办对老同志有用、有益的刊物
研究所在新的历史时期,一直把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作风弘扬光大,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因此《鸣镝》应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关注老同志关心的事,使刊物对老同志有用、有益。
在相应栏目上应定位 “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目标,使有限的栏目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法律知识、养生保健、文体娱乐、老年大学等,都可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栏目可读性与实用性。《鸣镝》先后开设的“夕阳正红”、“健康管理”、“法制园地”等都有可丰富之处。如涉及法律知识内容,可与所法律、行政等部门合作,不定期以座谈、问答、访谈等多形式邀请相关人员(如所法律顾问等)专题解读各种与老同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可以搜集、摘录当前社会上热点关注的法律问题等;涉及养生与保健内容,可以与所工会、院医院、各社区门诊合作,采取适当形式请专业医师、专家介绍老年病的预防和治疗等,还可广泛借助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摘录与老年人相关的养生与保健知识等;涉及文体娱乐、老年大学等内容,可以与所工会、所十大协会、离退办合作,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充实栏目内容。当栏目成熟后,还可以不定期举行座谈会,将文字、图片立体为人与人的对面接触,加大栏目影响力,实实在在为老同志服务。
二、人文理念
刊物中的老年栏目同其它栏目一样应色彩缤纷,但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变化,栏目的人文理念都是:尊重、理解、关爱。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每个群体,都需要尊重,但我们的离退休老同志尤其需要尊重。他们奋斗、拼搏一生,为航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离开工作岗位赋闲在家,心中自有万千感慨。面对这个群体,尊重是重中之重。事上,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志之一便是能否“尊老”成风。虽然从生物学角度看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使人们很容易把老人同虚弱连在一起。我们经常听到晚辈这样劝慰老人:“老了,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好好养着吧。”“这把年纪了,操那些闲心干吗?”作为信息传递,它的每一次重复都在强化一种暗示:老了就是老了,该颐养天年了。当然,这是温馨的声音,却未必是理性的声音。根据社会调查,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聪明机警,更虚心,适应性更强,有能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在与身边的老同志相处期间,笔者也意识到现在的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需求,而是把更广阔的视野投向了外面世界。他们希望通过媒体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作为了解新鲜事物、娱乐消遣的一个工具。在老龄化,且“空巢”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养老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拓展刊物栏目,办好刊物是我们在专业化趋势下迎来的一个新机遇。因此《鸣镝》在现有基础上,应加大人文关怀,不仅在内容上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同时也尽可能在形式上提供可表达喜怒哀乐的表现空间。如央视的“新闻会客厅”及研究院电视台的“多彩航天人”等栏目,就是让人物直接走上荧屏,或和观众面对面交流,或以人物专题片形式进行展示。这些人物的个性、智慧、兴趣、见识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中一部分人的表现欲望。对于屏幕下的观众而言,屏幕上人物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牵动着他们的心,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进而在心灵上获得一定的满足。
因此笔者认为,包括老同志读者群体在内,《鸣镝》整体未来走向应进一步关注人文理念,在可读性、实用性、适用性方面加大力度。尤其对老同志来讲,他们对自己的过往,特别是年轻时候的事情记忆犹新。每当身边的老同志向我们讲述当年往事时,都充满感情与怀念。因此,设置回忆类、谈话类栏目或将此内容扩充至已有栏目都有一定可行性。此外,在吸引读者参与方面可拓宽思路,加强双向交流,将老同志津津乐道的过往事迹展现出来,一方面树立典型人物,宣传典型事迹,展示老年人优秀作品,另一方面对在职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也是生动、实在的教育事例。这里还可以结合上述内容不定期举行座谈会,让老同志与在职人员尤其是青年员工有近距离接触机会,加深了解,激发活力,融合感情,不让时间与空间陌生彼此。
还如健康类内容,老年人生理机能一天天衰退,如何利用饮食调理、延年益寿,都是每天生活中必须遇到的问题。健康类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说教方式,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可设立有奖知识问答,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奖品,提高读者参与的积极性。总之要围绕老年人所关心的热点选择话题。
三、对象性与兼容性
尽管网络、多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可老年人大多还是习惯戴上老花镜,慢悠悠看报纸读杂志,因为他们大半辈子都习惯了传统阅读方式,这就注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报刊依然是老年人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鸣镝》作为月刊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对象相对固定,安排的内容针对性强,因此把握好此基础对办好刊物十分重要。
另外,作为政工人员还要认识到《鸣镝》的读者群体包括在职与离退的全所人员,并部分发行至集团、院、兄弟单位,对象存在一定流动性,相互交叉不可避免。这对于我们办刊物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还扩大了刊物受众面。因此刊物内容不能太单一,在针对性强的前提下,尽量兼容其它,涵盖面更广一些。如既有具有思想指性的时事要闻、科研生产等信息,也有反映精神世界的文化生活、思想动态等;既有老有所为,夕阳红似火的先进典型,又有在职员工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既有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又有各部门、年轻一代推动组织发展的图文信息,使《鸣镝》成为老同志了解院所、关心院所,在职人员了解老同志、关心老同志的一个窗口。刊物的兼容性,也使笔者们选材的视野变宽,局限性缩小。因此,恰当、巧妙的编排,贴切的配图和文字,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篇8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产科是救治产妇和新生儿的重要场所,与其他科室相比有着较多的不同,产妇及家属均希望能够安全、顺利地度过这段特殊的住院过程[1],他们均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次数的减少,对分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外,产妇及家属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医护人员严格安全隐患是护理的关键,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文献报道进行阐述如下。
1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因素
1.1护理管理者的因素目前,多数医院护理管理者均担负着繁重的任务[2],有的护理管理部门人员缺乏,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有的护理管理部门人浮于事,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一年下来负责写下上半年总结和年终终结,无所事事,另外,科室护士长对本科内的护理人员管理不到位,产科繁重的护理任务占去大量的时间,医院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有了管理制度也没有认真执行,更有甚者,由于个别人的腐败等不了行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有的管理人员之所以成为管理人员,是不择手段,靠关系、靠金钱等渠道攀升的,自己没有真才实学,众人不服,自己也无从管起。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近年来,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大大提升,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但是,在工作中发现多数年轻护理人员虽然学历较高,但是其实际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水平与学历不相符,而且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多数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这也许与当前的教育体制和独生子女等有一定的关系。
1.2.2基本功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这在年轻护士中尤为多见由于近年护理人员缺少编制,多数学校护理专业学员招收条件放宽,系统学习、临床实习的时间明显缩短,导致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降低。由于工作时间短,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都相对缺乏,技术水平不过硬,加上护理经验不足,对临床中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判断、处理或采取预见性治疗护理,不能为医生及时正确反馈治疗信息,也不能很好地与患者进行护患沟通,给护理安全埋下了隐患[3]。
1.2.3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年轻护士刚进入临床,对医院核心制度和各种法律、法规了解不多、重视不够,违反操作规程:如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加错药、发错药、打错针、抱错新生儿等;不正确执行医嘱[4],错抄医嘱,或遇到疑难问题不懂装懂、错误医嘱也机械执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临床工作中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没有注意维护患者选择权、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自等,导致护患纠纷;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5],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如未履行告知签字手续、不认真书写护理记录等护理文件、遇事不请示不汇报、不及时按规定封存患者认为有疑虑的药品、器具等,不能为自己正确的护理行为依法提供证据。
1.3医院硬件设施因素由于孕妇和术后患者,行动不便,应急能力差而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卫生间内缺少扶手,地面过滑、地上有水时均易滑倒,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另外,乳母在夜间喂哺婴儿或如厕时,若光线不足也可引起母婴的意外发生。所有这些在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1.4患者因素在护理过程中有的产妇及家属对分娩有着一定的偏见,有的老年人对产妇食物的要求禁忌较多,如不让产妇吃鱼、说鱼是发物,影响刀口愈合等,护理人员让产妇食物多样化,多吃些鱼、蛋白,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等,有的老年人不让洗澡,等满月后再洗,等。有的不听医嘱,如母婴房必须保持通风,但有的老人认为“产妇忌风”[6],有的对护士出言不逊或出现不尊重行为,有的产妇擅自外出不请假,也增添诸多护理安全隐患。
2防范措施
2.1加强管理,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要抓好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绝不姑息,要杀一儆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护理部主任、各科室护士长进行培训、聘请有丰富妇产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2.2医院要严格护理人员的准入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察,要选择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在人员的准入方面严格按照规定去做,反对腐败行为的发生。
2.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组织学习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预防护理纠纷的措施。定期组织上级医院知识丰富的专家进行讲座[7],传授和孕产妇、家属交流的技巧。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的培训、考核,锻炼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
2.4完善医院硬件设施,医院要以人为本,创建温馨产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温度适宜,安全,防止产妇及家属滑到摔伤等,设立24h监控,防止有出现偷新生儿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方秀莲.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66.
[2]王艳秋,蒲凤萍,董娟,等.产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预防措施.护理学杂志,2011,18(4):314-315.
[3]刘振雄,黄裕新,闻勤生,等.临床实习教学中医疗纠纷隐患及防范.西北医学教育,2010,13(1):28-29.
[4]吴卓洁.临床实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卫生职业教育,2012,(5):103-104.
[5]许晓斌,赵晓勤.运用法律武器正确处理一起医疗纠纷的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5):280.
篇9
无论老年人订立何种遗嘱,只要做到遗嘱形式合法、财产界限清楚、继承对象指定明确以及所附条件详细可靠,就能够订立出一份漂亮的遗嘱。本文以下几个案例,说明在订立遗嘱时,老年人应当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订立遗嘱前仔细分清遗嘱人的财产,避免错误处分他人财产
案例:胡某和妻子张某共生育二男一女,夫妻二人在上世纪90年代时通过房改优惠购房政策,买下了某新村原属胡某单位所有的一套67平方米的住房,并办理了房屋产权证,产权证登记所有人为胡某。2001年,胡某患病,自感时日不久,于是自书遗嘱一份,将该房屋全部留给次子胡某平继承,但声明必须让其妻子张某居住到死。2003年,胡某去世,2005年张某也因车祸去世,该房屋一直由次子胡某平占有和使用。胡某长子胡某军遂向胡某平要求分割房屋,胡某平以有父亲遗嘱为由,拒绝胡某军的要求,胡某军及其妹妹诉至法院,要求依法分割父母遗产。法院经审理认为,其新村房屋为胡某和张某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系夫妻共同财产,胡某在订立遗嘱时无权就全部房屋进行处分,故胡某的遗嘱为部分无效。由于张某未留遗嘱,对其所有部分的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分割。法院认定,胡某平继承该房屋的4/6份额,胡某军及其妹妹分别继承该房屋的1/6份额。最后法院判决胡某平分别支付胡某军及其妹妹房屋差价款3万元。
笔者点评:该案例表明订立遗嘱时必须合理确定遗产范围。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又增加了许多其他的财产形式,比如证券、基金、期货、股权、商标权中的财产权等,只要是遗嘱人个人所有的财产,都是可以列入遗产范畴的。但老年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遗嘱人的财产牵涉到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的,应当首先从中析出个人所有部分,否则会导致遗嘱部分无效的法律后果。本案例中,立遗嘱人胡某认为房屋是登记在自己名下,就属于自己个人所有,这既有缺乏法律知识的缘故,也有以男子为家庭中心的传统观念在作祟,从而在订立遗嘱时超出了自己的可处分财产范围,损害到妻子的合法财产权,法院认定胡某遗嘱部分无效是正确的。
遗嘱形式必须符合《继承法》要求,否则会导致遗嘱无效
案例:吴女士身前曾有过两段婚姻,1988年第一任丈夫去世,此后吴女士与齐某再婚并与齐某和前妻所生之子,即吴女士的继子小齐共同生活,直至1998年齐某去世。2000年8月7日,吴女士在律师的见证下立下代书遗嘱,百年之后将名下位于某区巡道街的一处房屋赠与其弟吴某的外孙金某。2007年2月13日,吴女士撒手人寰。由于吴女士身前未生育子女,因此当吴某以及小齐得知吴女士已立遗嘱将巡道街的房子赠与金某后,一纸诉状递到法院,要求判决确认遗嘱无效。吴某和小齐在诉状中提到,金某出示的这份遗嘱既无吴女士签名也未按印,所盖图章有伪造嫌疑,且吴女士身前曾与金某的母亲有过节,吴女士不可能将房屋赠与金某。法院经审理查明,争议遗嘱因为只有遗嘱人、代书人等的印章,而无本人签字,《律师会见当事人笔录》以及遗嘱手写文本中遗嘱人的签名由律师代签且整个过程仅一名律师在场。最终法院认定该律师见证遗嘱为无效遗嘱,吴女士的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
笔者点评:遗嘱按照其订立形式区分,可分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为防止遗嘱被伪造和篡改,法律对各种遗嘱的形式作了严格要求。比如录音遗嘱,在录音时必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在场才可以。几种遗嘱形式中又以代书遗嘱的形式要求最严格。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如果缺乏其中的任何一项形式要素,都会导致代书遗嘱无效的后果。本案例中吴女士的遗嘱虽然是在律师见证下订立,并具备了代书遗嘱的其他形式要件,但由于见证人的问题,没有在该遗嘱上留下吴女士的亲笔签名或者手印,而只有难以判别真假的印章,同时,整个过程仅有一名无利害关系人见证,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两名以上见证人的要求,最终导致遗嘱被认定无效。在实际生活中,许多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也经常采用代书遗嘱的形式,其中因为遗嘱形式存在瑕疵而被认定遗嘱无效的情形也不在少数,因此笔者建议老年人如无法自书遗嘱的,可以到公证处订立公证遗嘱,或者委托律师见证,订立代书遗嘱。
公证遗嘱法律效力最高,其他形式遗嘱不能撤销公证遗嘱
案例:卫甲与卫乙系同胞兄弟,其父亲早逝,兄弟二人由母亲抚养成人。兄弟二人成家后,母亲先随卫甲生活,由于婆媳关系紧张,卫乙将母亲接回家居住并赡养送终。2005年,母亲去世,遗留下一套房屋及6万元存款。卫甲、卫乙为遗产分割问题发生纠纷,卫甲到法院。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卫甲提供了一份母亲的公证遗嘱,遗嘱载明母亲的房屋归卫甲所有,其他财产归卫乙所有。卫乙也提供了一份母亲的自书遗嘱,该遗嘱表明,母亲的全部遗产归卫乙所有,而且,该遗嘱的订立时间晚于卫甲所提供的遗嘱订立时间。卫乙认为,正是由于卫甲不能善尽孝道,才导致母亲搬离,并重新订立遗嘱,因此,后一份遗嘱才真正代表母亲的真实意思,应当认定全部遗产归卫乙所有。但法院审理后认为,卫甲所持遗嘱为公证遗嘱,其效力要高于自书遗嘱,因此不能以自书遗嘱形式撤销公证遗嘱,故认定卫甲所持遗嘱为有效遗嘱。同时,卫乙也未能举证证明卫甲存在虐待老人或有其他不尽赡养义务行为,故不应剥夺或削减卫甲的继承份额。最终经法院调解,当事双方同意房屋归卫甲所有,卫甲自愿补贴卫乙3万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笔者点评:《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但是,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归纳出来,在存在多份遗嘱的情况下,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认遗嘱效力:第一,多份遗嘱内容不抵触的,可以相互补充,均为有效遗嘱;第二,多份相互抵触的遗嘱中没有公证遗嘱的,后订立遗嘱效力高于前面的遗嘱,前面的遗嘱归于无效;第三,存在公证遗嘱的,以最后订立的公证遗嘱为有效,即只有后订立的公证遗嘱才能撤销先订立的公证遗嘱。本案例中,卫乙的母亲在订立了一份公证遗嘱后,又以自书形式另行订立新遗嘱,而且两份遗嘱存在相互抵触的情形,因此,应当确认自书遗嘱无效。
该案例中还牵涉到继承人在何种情况下丧失继承权的法律问题。当遗嘱继承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案例中卫甲夫妇虽然和母亲关系紧张,但由于不存在上述违法情形,所以法院不能剥夺其继承权,而仍然要按照公证遗嘱的内容进行财产分割。
附条件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有助于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
篇10
在三场法律知识讲座后,学校又举办了法律知识竞赛来巩固法律知识讲座的效果。根据白纸坊街道社区的特点,将十八个社区分成了三组,举办三场法律知识竞赛初赛,每场初赛胜出两个社区队伍,最后有六个社区队伍进入决赛。法律知识竞赛的活动看似简单,但实施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1.法律知识竞赛题目的确定法律知识竞赛题目的确定是竞赛的基础工作,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限,根据前期的法律讲座情况,竞赛的题目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和劳动法为主,同时又结合了居民常用的法律,比如说民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既巩固了刚学到的法律知识,又有所扩展,使大家通过法律知识竞赛能够了解常用的法律。根据选题的原则,最后确定了知识竞赛使用的300道题目。因为我们的初衷是普及法律知识,因此在题目确定后,提前一个月下发到参加竞赛的队员手中,让大家在业余时间能够提前复习。2.法律知识竞赛的规则制定任何比赛都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使比赛顺利进行,在给大家下发题目的时候,已经制定好初赛以及决赛的规则。初赛是为了选拔优秀的队伍,注重大家知识的记忆,因此规则比较简单,只有必答题和抢答题。而决赛要分出大家的水平高低,因此决赛中多出了一种题型即风险题,一方面能够显示大家的水平,另一方面也给大家胜出的机会。3.赛前的其他准备工作为了让选手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竞赛中来,学校为每一位参赛的选手都准备了奖品,根据选手的特点,我们选择了适合居民家中使用的日用品作为奖品,注重奖品的实用性。4.法律知识竞赛的过程首先是初赛,在三场初赛中,每支队伍都派出了精英,经过激励的角逐,共有六个社区代表队胜出。在初赛中,既有社区工作的年轻人,也有八十多岁的居民,还有怀孕的准妈妈,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参与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决赛在2013年12月6日举办,这六支队伍在市民中心参加了决赛。必答题环节大家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基本都拿到了满分。抢答题环节场面热烈,大家你追我赶,分数交替上升,队员们的情绪也调动得非常充分,热情高涨,既体现了队员们的睿智,又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法律知识。风险题环节大家都很谨慎,队员们回答得也很好,最后右内西街社区代表队更胜一筹,摘得了桂冠,其他队伍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竞赛中,观众们听到选手回答问题,可以学到法律知识;同时也穿插着观众问题,让大家身临其境地学习并感受竞赛的紧张激烈气氛。
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中的收获与不足
法律知识普及活动虽然已经完毕,但活动带给我们的收获与不足正是今后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经验,在此一并总结。
(一)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的收获1.普及的法律知识为居民所需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在举办普法活动之前做了调研,同时能够结合所面向的人群的特点,因此,普法活动所普及的法律知识基本是居民迫切想了解的。这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样的活动,只有结合居民的需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2.参与人数众多,达到了普法的效果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是由一系列的活动组合起来的,三次讲座参与的居民累计达到400多人次,而四场法律知识竞赛参加的人数也达到150人次,可以说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的普法活动真正起到了促进学习、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3.及时检验普法效果因为法律知识竞赛是现场进行的,对大家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可以现场了解,相当于对前期的法律知识讲座的情况有了一个检验,及时了解了大家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
(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的不足1.耗费人力、物力较大因为白纸坊社区教育学校所举办的普法活动是一系列的活动,每次都是有组织的工作,每次都有礼品的发放,无论是学校还是街道都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2.普法的人群有待扩展白纸坊社区教育学校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虽然参与的人数众多,但主要是老年人,即便是举办的劳动法讲座面向的是年轻人,时间定在休息日,也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在现场有的老年人也会帮家里年轻人提问问题,但毕竟还是没能吸引年轻人前来学习。3.参与人群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虽然每场法律讲座到场的人比较多,但很多居民中途就走了,甚至还有一些人领完礼品就走了,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把讲座瞄准目标人群,他们真正需要才有参与的积极性。收获与不足并存,也说明在社区中普及法律知识任重而道远。讲座和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虽然受众面很广,但讲座的效果相对差一些,而知识竞赛的组织相对繁琐,但这些尝试对社区教育中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有益的。
三、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探索的启示
(一)结合社区特点,不断充实普法内容华东师范大学吴铎认为:“社区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群体。”一定空间的社会群体可以说其生活环境是相似的,但居民的工作背景、生活背景有很大的差别。以白纸坊社区为例,有的老人退休前是教师,有的是下岗工人,其诉求肯定是不同的。因此在社区教育中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一定要不断地充实内容,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二)结合学科特点,不断拓展教育方式法学专业的特点一是内容多,更新快;二是实践性强,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对现实的帮助不大。因此除了采用讲座和知识竞赛来普及法律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拓展新的教育形式教会大家如何用法。1.模拟法庭式模拟法庭的方式现在在很多高校都在使用,社区教育学校举办模拟法庭可以让很多没有去过法院的居民体会到法律的庄严,了解法院庭审的过程,不再畏惧打官司,让居民们今后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模拟法庭对于社区教育学校的法学资源要求更高,需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士支持。2.法律短剧式将现在社会的热点法律问题或者有争议的法律问题编成短剧让居民们现场观看,大家观看法律短剧的同时也会引发思考,寓教于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需要好的案例剧本以及演员。3.法律咨询式针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举办法律咨询,比如婚姻法,这样一对一的模式可以解决居民个人具体的问题,让有法律困惑的居民得到解答,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需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士来参与。
(三)结合团队特点,不断建设普法团队在社区中普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一个人或一个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普法过程中要不断壮大普法队伍:建设好的教师团队,可以为居民带来各种各样的法律知识;壮大好的志愿者团队,可以教会居民用法。目前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也在为此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