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审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绩效审计方法

篇1

一、教育绩效审计内容

是指高校管理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的审计;对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评估,教育公共管理活动的各个绩效要素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主要是检查损失浪费,决策失误,环境破坏;成本费用外部化,明亏、隐亏和潜亏等。绩效审计与财政收支审计相结合,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调查相结合。

(一)经济性是指教育活动在关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将其资源消耗降到最低水平。学校使用的设备过于昂贵,造成功能浪费;物品采购舍近求远、舍廉求贵、舍优求劣等都是缺乏经济性的行为。通过审计资源的节约程度,分析不经济的原因,促进教育单位在保证经济活动正常前提下降低成本。

(二)效率性是指产出科研成果、培养的合格学生与其消耗资源的人、财、物关系,一项有效益的活动应该是在适当关注质量的前提下,以一定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或实现一定的产出使用最少的投入。审查被审计单位各种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是否有效,评价产出与投入是否相称,分析造成管理无效或效率不高的原因。

(三)效果性是指完成预算目标、政策或计划目标的情况实际产出与目标的关系。效果性审计就是检查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影响因素,准确考量教育单位的工作业绩。

二、教育绩效审计方法

教育绩效审计方法的理念:绩效审计是取得审计成效,扩大审计成果的必然结果。审计方法的基础绩效审计建立在合法性、真实性审计基础上进行。审计方法的程序,与决策审计、业务审计、工程审计、采购审计、销售审计、生产审计等相结合。审计的主要方法:除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的还应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技术: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经济分析。

(一)调查研究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事实、收集信息,也可以用来收集对特定问题的不同观点。调查有面谈调查、电话调查和函证调查。调查方法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一般要综合运用。调查方法很容易受到人为的干扰。所以,审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证一定的样本量。

(二)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情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要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应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分析法,找出因果关系、差距及影响原因。统计分析方法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和数学分析能力,但是,这种统计分析方法准确性强,结论相对可靠。

(三)经济分析技术方法。分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行总体评价。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一种技术和方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应用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管理、财会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鉴于评价对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在教育绩效审计项目中通常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包括管理学、计算机系统管理分析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与公众认可的标准相比较得出结论。对于高校的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会使审计的风险加大,因此,对审计证据的搜集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绩效审计报告主体要素应把握的重点

绩效审计报告主体应包括内容:

(一)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与绩效相关的基本情况,如总结被审计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历史环境)、介绍被审计活动的目的或总体目标、所涉及到的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责及其管理机构、占有资源等。

(二)审计评价。围绕审计目标,运用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绩效进行评价。评价要客观、公正、准确、清楚、易懂。如果审计包括两个以上内容时,除总体评价外,还可以分别做出评价。

(三)主要问题。要从绩效的角度给问题定性,写明审计发现问题所依据的事实、数据及分析等。一般按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大小之顺序排列,可将违反财经法纪问题放在后面。

篇2

关键词:高校 绩效审计 评价方法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很多,目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最多为平衡计分法,平衡计分法是一种全面、系统、有效地考察和评价高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的维度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绩效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测量和评价。但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对整个高校的评价,不适应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部门绩效审计的评价,而且,该方法很多指标的计分高低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会因为不同审计人员的判断标准不一致,致使评价出现偏差,那么就需要一种系统方法对不同纬度中的各个指标进行单项评价,这种单项评价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部门绩效审计的评价,而且可以缓解平衡计分法中审计人员主观判断不一致的情况。

一、基本思路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适当的程序和方法,对一个组织占有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rrect)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的行为。高校部门绩效审计则是对高校内部各个单位所占用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衡量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管理,以促进高校管理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利用其所占资源。我国高校内部职能部门较多,除以院系命名的教学单位外,行政管理部门也掌握着高校资源的分配,部分高校还拥有具有企业性质的下属单位,这就决定了高校绩效审计必须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同时,我国高校对资金的控制与管理采用的是预算管理模式,依据高校部门承担的工作分项给予预算,对一个部门的评价必须依据其各项职能及给予的预算资金分析结果,这就更加剧高校部门绩效审计的复杂性。为厘清高校部门绩效评价的思路,我们对高校部门及部门承担的职能资金预算按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为三个维度,确定基本评价思路,以探讨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即以结果为导向的,产出结果既定,评价投入资源的合理性,最低成本法;以投入资源为导向的,投入成本既定,评价目标完成的程度,目标评价法;投入与产出相互配比的,评价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投入产出分析法。

二、高校部门绩效审计基本评价方法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确定高校部门绩效审计基本评价方法为最低成本法、目标评价法及投入产出分析法。

(一)最低成本法

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或最低投入法,适用于那些不易观测或计算公共支出效益大小的情况,该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项目的投入,评价和选择费用或成本最低为最优。该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为获得某项结果或功能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作为评价值,并以此作为功能量化的标准。由此,价值工程的基本方程式就转化为下式:

价值系数(Vi)=最低费用(Fi)/现实费用(Ci)

显然,根据上式,有下述判断标准:

当Vi=1时,表明为实现某项结果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与该结果的现实成本相吻合,功能价值较为理想。

当Vi

当Vi>1时,表明为实现某项结果的现实成本低于为实现该项结果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功能价值偏高。只要目标费用或成本不是过于保守,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二)目标评价法

目标评价法,即在部门资源投入既定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衡量部门完成既定目标和执行工作标准的情况。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由目标被实现的程度来体现,这种方法要求高校管理者首先根据目标管理原理和工作职责确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然后将部门的完成的工作同预先设定的工作目标相比较,得出达到目标要求,超出目标要求及与目标有差距等结论。一般来说,工作目标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如果是多样的,在各项内容与目标相比较有了结论以后,还须将各项内容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结论。综合的方法可以是较主观的定性方式,也可以是各项得分加权平均的定量方法。

目标评价法实施的难点在于工作目标的制定,一是很难说什么才是适中的目标,二是部门职能并不具有同等可量化的特征。

(三)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我们简化投入与产出分析法,从投入——高校资源的输入及产出——高校资源的输出角度评价高校部门的绩效水平。

高校对教学科研投入的资源很多,从广义上讲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物力资源等与之有关的,保证人才培养得以正常运行的各类社会资源的总和。高校的产出除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外,为社会提供有用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是高校重要的产出。同时考虑到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长时间的过程,投入和产出在时间上不具有配比性,即当年的投入,可能是若干年后,才会体现一定的成效,所以,对高校教学部门绩效评价,还应关注其教学过程指标。

三、高校部门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应用

为厘清高校内部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应用,我们对高校的内部职能部门进行大致的划分,以确定绩效审计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方法

高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工作,高校教学管理实质上就是教学资源的分配及分配资源所产生的效果的管理与监督,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价可以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

教学管理工作的投入指标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与之有关的,保证人才培养得以正常运行的各类社会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应从其数量、质量等内部属性进行分析,反映人力资源投入状况的指标具体包括:专任教师比例、生师比(学生与专任教师的比例)、高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物力资源主要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投入的物资资源,是人才培养投入的物化形式,反映人才培养物力资源状况的指标多采用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教学实验及办公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额、生均教学微机、生均语音室座位数、生均图书资料册数;财力资源主要是指为人才培养是所进行的经费投入,包括:生均教学经费、生均仪器设备经费、生均图书资料费、生均校园文化及综合素质教育经费。

高校系统最主要的产出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考虑到教学产出指标还涉及到一个“质”的问题,所以从在校生的教学产出指标、毕业就业的教学产出指标及教学成果产出指标三方面评价高校产出效果。在校生的教学产出指标主要包括:课程考试合格率、四六级英语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各类比赛竞赛获奖率、学生辍学率、研究生人均科研成果数;毕业就业的教学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本届毕业生率、获学位率、获双学位率、考取研究生及出国率、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教学成果的产出指标主要包括:年开设新课程率、优秀教学成果获奖增长率、名师率、出版教材增长率、出版教材被其他学校采用率、国家级重点优势学科数、省级重点优势学科数、博硕士点个数、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比例、二级学科博硕士授权比例。

(二)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方法

科研工作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及学校综合实力,除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外,提供科研成果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价可以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

科研的投入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财务资源、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还包括高校科研平台。高校为科学研究投入的人力资源包括高校所配备的科研团队、引进的科研人才及科研教辅人才;物资资源包括实验室用房面积、实验室建设、科研附属设施及研究数据库及图书资料等;财务资源包括科研平台运行费投入、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仪器设备经费投入、课题研究经费投入、科研组织和管理投入等。科研平台具体指高校为科研所提供的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为了全面衡量科研的财务资源投入,这里的科研平台运行费应当按照全成本量化。

科学研究的产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投入与产出可以相互转化,如科研平台即可作为投入,也可作为产出指标,用以衡量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科研成果。根据科学研究的特性将产出指标分为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成果转化、成果获奖、研究平台、研究队伍。科研课题指标包括获资助课题项目增长率、师均在研课题项目数、师均获科研经费额;科研课题包括师均发表学术论文数、学术论文被引用率、文科师均出版著作数、理工科教师人均获批发明专利数;成果转化指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成果获奖指标指人均科研成果获奖数;研究平台指审计期间新增科研平台数及科研平台成果产出率;科研队伍指标指审计期间新增各类学术团体任职人数及新增科研团队数。

(三)行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方法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后勤保障。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性质差异性较大,很难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行政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对行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可以灵活选用最低成本法、目标分析法。

行政部门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校总体目标、部门职能的划分及预算资金分配管理模式。总体目标及预算管理资金分配管理模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同一职能在不同的高校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方式;而一个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多项职能,亦可能在一个部门使用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如:高校后勤管理处承担了物业管理、物业维修、绿化卫生、水电费收缴及管理、水电维修、班车运营、食堂运营、医疗保健等多项职能,根据高校不同的总体目标及预算资金分配管理模式,采用不同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对后勤管理处工作进行评价,物业管理,如其结果既定-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可选择最低成本法对其绩效进行评价;而绿化卫生,可能给予了固定的预算资金,可选择目标评价法,评价使用资源的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结论及建议

最低成本法、目标评价法及投入与产出分析法只是高校部门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是确定绩效评价的方向和思路,在具体评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历史动态比较法、公众评议法、专家意见法、生产函数法、杠杆管理法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如学生工作处的奖助学金使用绩效评价,可以先确定使用目标评价法,在具体评价其目标实现程度时,可采用公众评议法,对奖助学金分配方法产生的效果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时,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次横向比较、与国家或有关部门硬性指标比较、投入与产出配比比较等方法对教学单位的绩效进行评价。如:高校教学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又可从其数量、质量等内部属性进行分析,人力资源投入的指标具体包括专任教师比例、生师比(学生与专任教师的比例)、高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我们可以根据投入指标在各教学单位之间横向比较,以确定教学资源投入的差异性;也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配比评价教学单位的绩效。

参考文献:

[1]赵耿毅.绩效审计指南[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篇3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方法探索

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财政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和作用逐渐凸显。特别是“营改增”税制改革以后,地方同中央财政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更多的需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支持和提升。但与此同时,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大幅扩张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应当重视的无疑是财政转移支付真实合规性与效益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财政转移资金能否切实到位,并且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对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必须要关注的两个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目前的政府审计模式更侧重于对于财政资金真实性与合规性的审计,对于财政资金效益性审计侧重不足。特别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方面,更需要在真实性与合规性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其使用的效益性。不过在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中,由于欠缺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本身由于涉及范围较大而造成绩效审计实施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本文尝试针对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综合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国际经验,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审计方法进行探索,以求能为该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思路。

一、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概述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与类型

财政转移支付简单来说,就是以均衡政府间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而通过财政体系产生的资金纵向与横向的平衡运动。国际上对于转移支付具体形式的分类不尽相同,但一般有为两类:一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二是收支均衡模式。目前在理论界对于我国转移支付构成的分类有很多种,归结一下大致可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其他转移支付。

(1)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是在支付过程中按规范和均等化并适当照顾老少边地区的原则而进行分配,参照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各地方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的差额及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量等,按统一公式计算确定。

(2)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指利用财政资金服务于中央宏观政策目标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委托地方政府事务而支付的补助资金,例如用于增加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的专项拨款。

(3)税收返还。在我国,税收返还主要包括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以及所得税基数返还。

(4)其他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体制补助(上解)、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其他转移支付等。

财政部所列举的转移支付类型与理论研究中的分类有所差异,本文以财政部所界定的转移支付类型为主进行探讨。财政部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详见本文第二部分。

(二)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含义。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是指:专门的独立机构,依据特定的审计与评价标准,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并将其成果作为政府实现职能的评价指标和监督手段。它是以检查和判断各级政府对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计划、使用及结果和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以及立法或财政机关确立的转移支付目标是否适当为主要目标,绩效审计的客体主要是各公共部门及各类项目、事务等的财政转移资金流动与使用。

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

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以下三个特点:

1、转移支付总额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到2013年的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情况来看,转移支付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转移支付总额5年将近翻一番。

2、转移支付结构不断调整。在近5年转移支付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均有所增长,数额均呈上升趋势。但在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长速度总体大于专项转移支付增长速度,表现出转移支付资金向一般性转移支付倾斜。

3、税收返还比重减少。近5年内,税收返还的绝对数额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5000亿元上下。同时,在财政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同步增长的情况下,税收返还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安排不完整。目前由于上级政府在安排补助下级专项补助资金时的预算不细化、用途较模糊,而且预算管理不透明、资金分配随意性较大, 在年初的预算安排中也无法准确编入上级补助的收入和支出,造成预算不完整,致使一个地方的财政总体情况得不到完整反映。

(二)滞留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时,必须逐级拨付,才能到达用款单位, 在这转拨过程中,就容易发生滞留的问题。

(三)挪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都有特定的目的,使用资金的项目大都事关国计民生, 只有资金使用到位,做到专款专用,才能真正的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 然而有的部门仍有挪用专款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四)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专项资金在下达到具体项目后,由于种种原因易形成“半拉子”工程、“烂尾楼”,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专项资金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方法的设计

针对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要在政府绩效审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对财政转移支付自身的特点加以考虑,制定出符合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特点的审计方法。下面,就结合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特点,对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方法进行探讨。

(一)审计目标的制定。在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方面,是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审计。同时,制定审计目标还需要考虑具体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在目标制定阶段,也需要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二)绩效审计标准选取。当绩效审计目标制定后,就需要设定一定的标准,以便进一步实施审计方法。在绩效审计的标准选取方面,对于财政转移支付来说,需要首先考虑绩效审计标准的选取因素,而选取因素最主要是依据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影响因素。选取因素确定以后,就需要制定相应标准。标准的制定可以分为量化标准和定性标准。在定性和定量标准中,应当有一般标准和补充标准。一般标准的设定应当考虑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

(上接31页)的普遍性和通用性,能在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领域广泛适用;补充标准的设定应当具有灵活性和个别适用性。

(三)审计方法的确定。由目标出发,确定相应的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标准体系之后,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绩效审计方法,来通过标准体系实现绩效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因素考量之后,需要进行方法的设定选择。在这一过程上,主要是对于绩效审计对象素材的加工方法,也就是审计资料的收集方法。在资料获取后,就需要对资料加以分析,来确定所获取的审计资料是否达到了所设定的审计标准,从而达到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目标。

五、建议及总结

(一)完善法律法规。当前,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亟待健全与完善。特别是在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审计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离透明、规范、科学、有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充分认知当前的转移支付制度和绩效审计的实际,是相关学科理论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完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财政转移支付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是联系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纽带,绩效评价标准体系越完善,绩效审计工作就越能符合需求。因此转移支付审计应采取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财政、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审计系统对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能力。

(五)注重与合规审计更紧密结合。合规审计是财政转移支付审计的基础性审计,任何与绩效有关的审计都需要建立在真实可靠符合规定的审计资料的基础上。所以合规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基础。但绩效审计的工作成果反过来也能影响合规审计。绩效审计同合规审计更紧密的结合,能提升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总体审计效果和审计质量,也可以有效降低审计成本。

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审计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移支付正常有序运行的监控机制,也是财政转移支付效能与效果保证的有力工具。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需要审计工作的适时转变和发展,并且良好有效的绩效审计对绩效审计制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转移支付审计的研究,转变转移支付审计模式,完善转移支付绩效审计制度,推动转移支付制度效能的提升,从而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进步,这是转移支付制度对审计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绩效审计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篇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人民银行国库绩效进行有效的审计与评价,能够使人民银行国库的管理工作具有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促进人民银行国库职责的履行,使其经济性和效率性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国库业务能够更加合理的开展,进而更好地为我国金融行业服务,充分发挥其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人民银行国库绩效审计的方法

(一)国库绩效的审计内容

传统的审计工作将国库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审核的主要内容,而在针对国库绩效进行审计时,需要对国库工作的合法性和风险控制进行必要的审计,确保国库工作合理运行。与此同时,还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国库部门是否履行了其基本职责;是否有效地进行国库资金风险的控制;是否有效地提高国库管理水平;是否充分利用国库各项公务资源;岗位职责划分是否明确、工作效果是否理想等,这些都应当增加到国库绩效审计内容中,使绩效审计更加全面。

(二)国库绩效的审计目标

人民银行国库绩效工作的审计目标在于实现国库绩效管理的最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在确定国库预算支出是否出库的同时确保其出库的合法性;在对国债是否兑付的同时确保国债的兑付服务达到便捷有效;对确定是否能确保国库资金汇划通畅的同时提高其利用率;在确保人员岗位配备充足的同时使其符合国库岗位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同时确保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的提升;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并且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国库绩效审计拓展方式

国库绩效的审计拓展方式主要有审前调查和取证。审前调查主要是为了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国库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对于当地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情况有更加科学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合理的审计方案,使审计重点突出。取证则主要是通过调查走访、问卷等方式,向相关的部门了解公众对国库工作的满意程度,以此促进国库绩效的不断提高。

(四)国库绩效的审计评价标准

对于审计对象是否符合审计要求,首先就需要将其合规性作为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对于国库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置、岗位的设置以及履行相关政策法规等环节是否合规进行评价。其次,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于国库工作绩效的完成效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使金融服务等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以及是否得到了正面的社会效应等进行评价。另外,需要对其必要性进行评价,才能够对被审计对象的绩效得到综合的有效评价。

二、国库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一)行政管理职能指标

1.人力资源指标:对国库会计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人员配备是否齐全以及岗位职责是否明确等进行评价。同时,对于岗位人员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进行判断,相关的岗位要实现持证上岗,并且不间断的进行学习和培训。另外,对于部门工作的激励机制是否合理进行判断,以此来实现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

2.环境资源指标:对国库的外在环境和信息化程度等是否能够满足国库业务的需要进行判断和评价,外部环境是国库业务发展的一个基础和保证。同时,对国库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是否达到了最大化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存在浪费或者不合理利用的情况。

(二)内部控制类指标

第一,是对国库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对于国库负责人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地执行等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针对国库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评价。是否根据要求对国库内外的账务进行有效的核对、是否坚持换人对账制度等,这些都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一个保证。

第三,对国库业务操作环节是否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行评价。主要是对于预留印鉴进行对照,对支出、退库等操作的真实性进行对比,对于预算收入的入库是否及时、退库业务的手续是否合理和使用的账户是否合规等进行判断。

第四,及时了解和调查国库控制是不是有成效,管理人员是否定期对国库进行检查和控制,检查的方法是不是符合要求,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否及时处理和解决了。

第五,调查和了解国库对发生紧急情况之后需要应对的措施是否科学有效,应对的措施是否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结语

有效的绩效评价能够促进人民银行国库绩效的不断提升,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影响国库绩效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在国库绩效审计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的加强,逐渐实现科学、完善的国库绩效审计评价制度,有效开展审计活动,促进人民银行国库业务的持续发展,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抚州市支行.人民银行国库绩效审计方法及审计指标初探[J].审计与理财,2011(09).

篇5

关键词:全额资金管理绩效评价非现场审计方法

自2009年实施全额资金管理改革以来,农行各分支行目前已基本实现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向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目的:一是通过对农行某分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资金运营效益进行测算,探讨与现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资产负债结构,帮助经营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二是吸收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理念,编制非现场审计方法,对经营行资产、负债、财务收支及市场交易等各项业务进行绩效评价,为下一步开展绩效评价非现场分析打下基础。

一、全额资金管理模式概述

即以效益成本为主线,建立资金营运中心的组织模式;实施资金全额集中、统一调配的管理模式;完善划分类别、分别定价的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机制,以此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微观基础,提高资金配置的决策层次、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信号作用,传导总、分行经营战略,引导各行经营行为,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全行市场应变能力和资金营运综合效益。其具体管理模式为:

(一)资金来源全额集中。即各分支行所有资金来源,包括各项存款、同业存款、财政性存款、应付账款、委托及业务、利润及所有者权益等全部集中到一级分行管理,并对应生成内部计价上存,即按FTP中的卖出资金价格获得上级行利息收入。

(二)资金运用统一配置。即根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在综合考虑全行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基础上,对辖属分支行各项贷款、存放同业、应收利息、委托及资产业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占款等统一配置资金,并对应生成内部计价借款,即各辖属分支行按FTP中的买入资金价格向上级行支付利息。

(三)转移产品体系分类计价。实施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总行对所有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按照业务种类与性质进行分类设计,并对每类产品按期限设置相应的内部转移价格,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各类产品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科目建立对照关系,涵盖资产负债表所有会计科目。

(四)内部转移计价纳入利润核算。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利润核算由原来的资产负债两条线核算转变为按资产负债和内部计价综合核算,即贷款利息收入、贷款转移成本、存款利息支出、存款转移收入。全行净利息收支将取决于资产负债类产品利率与其对应的内部转移价格净利差之和。

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对某分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以农行某分行为例,在其实施全额资金管理并推行FTP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后,其经营绩效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由于该行活期存款占比上升、定期存款占比下降,使得该行存款资金整体付息率下降,与此同时资金的FTP卖出价格上升,由此提高了该行存款净利差水平,存款绩效显著提升。调查发现:2010年末,该分行存款总量1809.51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占比58.96%,较年初上升2.62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41.04%,较年初下降2.62个百分点;按现行存款利率水平(活期0.36%、一年定期2.5%)和FTP买入价格(活期2.3%、一年定期2.85%)测算,活期存款利差1.94%比一年期存款利差0.35%高出1.59个百分点,即分行活期存款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FTP利差收入2877万元(1809.51*1%*1.59%),增加2.62个百分点即可增加FTP利差收入7538万元。

(二)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由于该分行构建了多层次资产组合,大力发展票据转贴现、买入返售等净利差水平较高的金融市场业务,从而提高了资产业务的经营效益。调查发现:按照总行人民币资金FTP价格表,2010年该分行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所需资金的FTP买入均价为2.85%,而票据转贴现收益率在3.03%左右,两者净利差为0.18%,全行2010年累计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交易达2070亿元,实现净利差收入3.77亿元。该分行票据中心在仅5人、产生的直接费用为44万元的情况下,创造了人均净利润2200万元、人均经济增加值297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

(三)该分行中长期贷款占比短期内难以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较严重,这种状况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将直接降低该分行经营绩效。调研发现:截止2010年末,该分行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总量58.96%,较年初上升2.62个百分点;而分行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达81.65%,较年初上升5.28个百分点,短期资金来源(其FTP计价收入2.3%)支撑了长期资金运用(其FTP计价支出高达3.15%-3.75%),这种现行资产负债结构与目前FTP价格导向不相适应的状况直接导致了资金来源系统内收入增幅低于资金运用系统内支出增幅,逐月系统内净收支呈下降趋势。

(四)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年末激增、年初陡降”的资金惯性发展格局不仅会对该分行这类借差行形成多缴存准备金和月初存款资金迅速流失的双重压力,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经营亏损。调查发现:该分行增量存贷差资金在11月末仅为38亿元,年末激增至180.8亿元,2011年年初大部分则被划出。存款增长的大幅波动,形成缴存总行资金的短期占用,按存款流失100亿元测算,将造成缴存准备金24.5亿元的短期占用。在该分行目前借差行局面下,须向总行申请系统内借款以保证全行资金短期流动性,按总行现行三个月系统内借款利率2.25%和缴存准备金上存利率1.62%轧差测算,该笔短期资金占用将形成1543万元(24.5亿元*0.63%)的亏损。

(五)2011年9月21日总行与一级分行之间正式实施人民币全额资金管理后会造成分行经营利润急剧缩水。调查发现:截止2010年末,该分行各项资金占用达747亿元,其中人行存款、现金库存及应收暂付款项等非生息资产余额达到8.5亿元,按其对应的现行FTP资金占用价格测算,如果总行对一级分行实施全额资金管理,2010年该分行将减少利润6.7亿元,如果不考虑资产负债结构变动,预计对2011年的利润影响将达到9.6亿元。

三、FTP价格导向下理想的资产负债结构

通过上述测算分析发现:在现行资金营运管理模式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应是一种与FTP价格导向相匹配的资产负债产品集合,即这些产品的利率与FTP价格对比的结果能实现较好的经营效益。具体来说:

一是增加短期资产负债产品占比。对活期存款占比较高且增长稳定、信贷结构调整较快且中短期贷款增长较多的分支行,由于上级行对其存款资金买入价格的提升和贷款资金卖出价格的降低,使得其资产负债业务效益大幅度提高;

二是鼓励资产业务多元化发展。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各项资产业务的FTP资金占用价格均不相同,经营行只需通过资产市场收益率与其FTP资金占用价格对比就能找到提高本行价值创造能力的业务品种,在实施有效经营的基础上达到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的目标;

三是降低财务支出及非生息资产占用。按照农总行FTP计价相关规定,各分支行财务支出、固定资产占款、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应收及预付等资产占款均要按FTP资金买入价格向上级行支付利息,不合理的非生息资产占用会直接降低资产整体效益;

四是杜绝资产负债业务大起大落的发展状况。如“年(季)末激增、年(季)初陡降”之业务惯性发展格局虽在时点上赢得了规模,但在现行资金营运管理模式下会给效益带来不必要的亏损。

四、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的绩效评价非现场审计方法研究及实施

(一)研究目的

由于全额资金计价管理模式推出不到两年,大部分经营行在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形成的资产负债结构还无法随之进行相应调整,FTP价格杠杆导向作用不明显以致严重影响经营行经营效益。因此,研究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绩效评价的非现场审计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出经营行现有资产负债业务结构中影响经营绩效的薄弱点,帮助经营行不断优化经营结构,提高资金营运综合效益。

(二)研究思路

对全额资金管理模式而言,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即FTP)是其核心理念,经营行的各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财务收支及市场交易业务均可通过FTP价格对比测算其价值增值或减值。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性地将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理念融入非现场审计方法,针对不同业务设计其相应的FTP计价分析模块,在对其效益进行非现场测算并考虑每项业务权重的基础上实现对经营行资产负债业务的整体绩效评价。

由于时间仓促,本次研究主要对贷款利差FTP计价分析、存款利差FTP计价分析、非生息资产FTP付息占用以及年(季)末存款现象FTP计价分析四个模块进行了设计,随着今后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化和扩展此类非现场审计模块的研究。

(三)方法模块设计

1、贷款利差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根据贷款收息率水平评价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同时根据贷款利差水平评价现有贷款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设计思路:运用现有“CWOC05贷款收息率分析”模块,按贷款种类分别计算各项贷款收息率(含短期、中期、长期、逾期、非应计)、各项贷款占比;将各项贷款收息率分别与各项贷款FTP计价付息率相匹配,计算各项贷款利差;根据各项贷款收息率、各项贷款FTP计价付息率和各项贷款占比分别计算贷款综合收息率、贷款综合FTP付息率;确定该营业机构的贷款综合利差。

2、存款利差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根据存款付息率水平对异常存款付息率进行风险评价;同时根据存款利差水平评价现有存款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设计思路:运用现有“CWOC06存款付息率分析”模块,按存款种类分别计算各项存款付息率(含活期、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5年以上)、各项存款占比;将各项存款付息率分别与各项存款FTP计价收息率相匹配,计算各项存款利差;根据各项存款付息率、各项存款FTP计价收息率和占比分别计算存款综合付息率、存款综合FTP收息率;确定该营业机构的存款综合利差。

3、非生息资产FTP付息占用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分析非生息资产资金占用对分行绩效的影响,以此评价经营机构非生息资产资金使用效率。

设计思路:分别提取合理非生息资产(如上级行核定或批准入账的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不合理非生息资产(如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清理资产、待清理信托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等)总账日明细表;按照科目余额和与之对应的FTP资金占用付息价格计算成本支出;分别汇总合理非生息资产、不合理非生息资产的付息成本;计算不合理非生息资产付息成本所占比例,以此评价非生息资产资金使用效率。

4、年(季)末存款现象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对年末存款真实性及由此带来的绩效影响进行审计分析。

设计思路:分别计算年底各项存款余额、年底存款增量、次年一月底各项存款余额;根据年底存款增量按存款准备金缴存比例、系统内上存利率计算缴存总行存款准备金、上存利息收入;将年底各项存款余额与次年一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进行比较,计算流失存款金额,以此核实年末存款真实性;按照总行现行系统内借款利率计算流失存款的借款成本支出,并与上存利息收入相比较考核年末存款现象对绩效的影响。

(四)方法运行结果分析及运用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对于存款等负债类产品而言是一种目标收益,对于贷款等资产类产品而言则是一种风险成本。因此,根据上述方法模块之运行结果:

1、当存款等负债类产品的市场付息率逼近其目标收益,存款业务之净利差缩小,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调整负债结构,尽量将长期存款转化为短期存款和基金保险;对长期存款要根据项目贷款增量视情况吸收,不能吸收无效益甚至亏损的长期存款;在业务考核上增加短期存款考核指标以降低高付息率。

2、当贷款等资产类产品的风险成本逼近其市场收益率,贷款业务之净利差下降,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如审慎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因其利差小、期限长并占用大量管理资源;在增量贷款要尽量鼓励客户多借短期贷款、到期再实行收回再贷;对存量贷款中长期贷款应按期收回。

同时,由于总行FTP价格对逾期贷款和非应计贷款按五年期贷款价格分别上浮30%和50%,因此在贷款运行过程中应严防贷款形成不良,避免大幅度减少贷款整体利差收入。

3、当不合理非生息资产付息成本占比高居不下导致FTP付息数额增大,则经营行应加快对闲置固定资产和待清理资产的处理、尽早收回业务垫款、加快现金整点或调度、严格库存现金限额、并对存在大量在途现金的问题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给予严格处罚。

4、当存款资金综合FTP买入价与贷款资金FTP综合卖出价之间差距加大,系统内净收入呈下降趋势,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解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根据项目贷款增量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的营销,以改善短期资金来源支撑长期资金运用的状况。

参考文献:

篇6

一、按照大财政审计理念,以“四个结合”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一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突出审计重点,根据资金流向,延伸审计和调查相关部门、单位和项目,强化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二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政府投资审计相结合,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节约使用,防止财政资金流失;三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收入征管审计相结合,促进征管部门认真履行征管职责,强化征收管理,保证财政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四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促进财政预算编制完整、细化和部门、单位预算收支核算、反映规范。

二、对年度计划审计单位进行分类,分别实行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通过审前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对年初计划安排的审计单位进行分类,根据各单位收支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分别采取就地审计或报送审计。对收支规模小,经济业务比较单一的单位实行报送审计,下达审计通知,要求被审计单位按规定时间将单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相关资料送审计机关审计,减少到被审计单位的往返时间,节约审计费用。同时在报送审计中,为了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对仅通过账面资料审查难以做出审计判断的审计事项及时进行审计调查,确保审计结果客观、正确。

三、按照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审计的要求,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乡镇、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任务集中、审计内容更广,时间要求较紧特点。为了搞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乡镇、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党委选用干部提供审计依据,在工作中我们注意把乡镇、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结合。一是对当年计划已安排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单位,按组织部门要求,其单位领导干部属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我们及时调整审计项目计划的实施时间,将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进行,避免审计重复,浪费审计人力时间。二是对上年已实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而当年计划未安排审计的单位,其领导干部按组织部门要求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求审计组充在分利用以前年度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的基础上,按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抓住重点进行审计,使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结合,实现审计成果共享,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篇7

关键词:审计;后续;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8-0272-02

高校产业,以前称之为校办企业,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手工作坊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有上市公司、有知名品牌的高效率企业。成为担负大学生创业基地、国家重点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平台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使高校产业在参与社会化经济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高校产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员,公正、平等地参与社会竞争。尤其是高校的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一支生力军。这些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及反哺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高校产业的迅速发展得力于国家优惠政策、得天独厚的科研实力、创新的企业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内部审计用其科学的方法、成熟的理论体系、相对独立的切入点加之适应企业特点的创新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产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在传统的内审工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比如:加强审计事项的后续审计;把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的核心部门—企业运行部有机结合等。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从事校办企业财务、审计的工作实践,就针对高校产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进行探讨。

一、重视后续审计事项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审计立项与授权、审计准备、初步调查、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审计评价、审计档案。对于以上流程中的后续审计,在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工作中一般都不作为工作重点。而内部审计恰巧发挥了其自身所长,能够将审计报告中所列举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后续跟踪和检查。就我们的工作实践而言,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建议要让被检查者所认识和改进。在内审工作中我们形成了一个习惯:要在对某单位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顾,就审计报告的建议部分检查其改进、处理情况。比如:我们集团公司下属某企业,为减少费用,增加年终利润,达到多提经营班子年终奖励基金的目的,把年终要结算给外地业务员的业务费用不予计提,放到下一年度做账,人为调整了当年业绩,年度审计发现后在审计建议中给予指正。但由于牵涉到管理层利益,审计结束后该企业未如期按照审计报告意见给予纠正。经事后检查,严格提出改进意见,该企业重新进行了账务处理,对有关责任人提出批评,同时企业收回了上年度多计提的三十多万元个人奖励奖金,维护了股东权益,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度。

二、内部审计与企业运行工作有机结合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常用方法;效率提升

前言:效率提升的思路是各行各业快速发展都应该具备的工作意识,快速、完整地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对计算审核中涉及的各方利益都认识清楚,把握重点细节,确保各个环节的财产使用效果为最佳。《暂行办法》中的相关审计工作要求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保障的要求,所以制定出更为快速有效的审计办法,是帮助常用审计方法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一、工程造价审计内容研究

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协议、合同、招投标文件、工程量、定额子目套用、材料价格、签证、费用的审计。

只有认识这些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完成现有的审计工作。当然本文另一个主旨在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所以了解以上所说内容,更有助于我们快速研究工程造价的诸多因素,缩短工作时间,为审计工作的时效性提升保驾护航。

二、着重审查工程变更工程量的正确性

对工程变更进行价款审查的重要基础就是对审查工程量正确审查,对这项任务的正确性研究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变更价款的正确性存在与否。

首先是对是否按照各专业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标准进行了相应计算,比如在对楼面找平面积的时候应该扣除凸出地面的设备基础占用的面积,但是实际并没有扣除此项,就说明存在不正确性;其次是要按照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计算的工程量数额,是否按照正确的施工图纸、实际施工内容进行了计算,如果没有就说明存在计算的不正确性;第三就是审查工程量是否和定额子目的工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如果承包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虚增工程量变更签证,就以为着其中存在计算的不正确性;第四就是在实际的工程场地测量工程变更量。尤其是对设计变更单或者现场签证单工程量进行详细复核,避免工程量虚增的现象出现。

三、工程造价审计的常用方法研究

(一)全面审计法

全面审计法是指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全部进行审查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但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审计法。

(二)标准图审计法

标准图审计法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可集中审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三)分组计算审计法

分组计算审计法是一种加快工程量审计速度的方法。即把组成单位工程的最基本元素一一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

(四)对比审计法

对比审计法是指用已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同拟审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区别对待。一是两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及变更不尽相同。其拟审计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审计法;不同部分可分别计算或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二是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

(五)筛选审计法

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最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我们把过去审计积累的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值犹如“筛子孔”,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筛下去的就不予审计了;没有筛下去的就意味着此分部分项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审计。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审计速度和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计审查条件的工程。

三、提升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效率的途径研究

(一)审计计划的科学制定

工程审计项目涉及的专业面非常广,土木工程、电气、消防、暖通、给排水、园林、装饰等专业内容都是工程审计项目。所以各专业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专业之间通过密切合作,才能保证审计计划的全面完成。必须将咨询机构接受委托确定项目负责人及审计组成员之后,对每个专业项目都要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存在,每个审计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清楚合同期限规定。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项目计划做好调整,合理利用一切审计资源(设备材料的采价程序、价格资源),缩短审计周期。

(二)遵守相关的执业规范

做好工程审计工作,有助于帮助发、承包商双方的经济利益提升,由此必须遵守相关的执业规范,提升自身的公信力。避免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出现,建立内部复核的严谨工作机制,由一人进行对外联系,保证审计人员在交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失当的现象。

(三)灵活选用审计方法

全面审计法的使用,有可能导致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降低,所以对于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来说,选用抽样审计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抽样审计工作不是随意审计,而是根据不同的工程施工情况作出相应的审计工作的实施内容的确立。遵循重要性原则,合理选取重点工程内容作为审计的对象。当然,我们必须用灵活的思路看待工程审计工作,稳固实践观念在审计师思想中的“经济地位”,全面负责的同时,更要发现各个细节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够找到重点。

(四)科学编制签证审计定案表

签证审计定案表一般来说控制难度较大,因为许多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加上施工现场监督的不合理,签证手段不全等内容就给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发、承包双发没有进行通力合作,工程结算审计就会出现分歧。所以必须按照合理、完整、准确的工程竣工结算报告进行全面编制,给审计工作的合理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最大限度节约审计成本,必须从现实的工作困境中解脱出来,全方面考虑工程施工的审计内容,重视每个细节的审计事项,进而使整体性的审计内容获得重组与“进化”。当然,单一不变的审计思路不能帮助审计工作有任何起色,我们还要灵活考虑审计使用方法,对工程图纸与现场施工建设的内容做出详细观察与分析,做好“实时监控”工作,从时间上体现工作效率的快速性,从内容上弥补工作的不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张创茂;浅议基建造价审计[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谭峥嵘;提高工程造价审计效率的途径与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12期

[3]郭靖;论工程造价审计常用方法及提高效率的途径[J]今日科苑;2009年24期

[4]周荣;“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篇9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问题;对策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高校新建校区空前增多,办学规模和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成本也不断加大,高负债运行已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内涵建设。第一,近年来,我省一些高校为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纷纷征地建设新校区。虽然加快了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但同时贷款这把双刃剑也给高校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第二,高校普遍存在合作办学不规范问题,亟待近一步完善合作办学制度。在近年对高校审计中发现,高校普遍存在合作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为规范合作办学行为,2008年教育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但截至目前,一些高校尚未按照《办法》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二、目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滞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有关行政负责人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提拔、调动、辞(免、撤)职、离退休等原因离开现职工作岗位之前,就其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依法作出评价。而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组织决定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造成先离后审的事实,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2)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工作中,由于没有具体量化标准,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审计评价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问题。(3)经济责任审计未能跳出财务收支审计的模式。因为侧重点不明确,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应达到的高度和层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4)有关部门配合脱节。各职能部门在审计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协调与配合,由于部门配合脱节,工作中容易互相推诿,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搞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1)选好审计组长。要安排有实际工作经验、政策水平高、业务熟练的人员担任审计组长,审计组长是审计小组的核心。(2)要求被审计人员签署承诺书。经济责任审计发出《审计通知书》的同时,要求被审计对象签署承诺书,向审计组承诺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从制度上制约被审计人提供虚假资料。(3)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发现财务帐面以外的有关信息和线索,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使审计工作更细致更深入。(4)评审内部控制制度及重大决策。审计人员要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选择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进行制度建设评价;对重要决策进行审计,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个别领导独断专行搞人情投资,是否存在重大损失或潜在损失。(5)规避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审计程序办事,依法审计,把握客观性、谨慎性、统一性及量化性的原则,特别是对审计事项做出的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积极慎重的态度。

篇10

关键词:高校 经费支出 审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47-01

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近年来都有大幅度增加,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学校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多年审计发现,虽然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但经费支出中仍存在一些不合规现象,本文总结了常见的几种情况,同时介绍了相应的审计方法,希望能对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所帮助,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使高校的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常见的几种不合规支出及审计方法

1.使用不合规发票套取资金。不合规发票报销是审计过程中最常见并且比较容易识别的一种不合规方式,经常出现在材料费、办公用品、测试费和加工费这几个科目。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的识别方法就是通过各地税务部门发票查询网站或电话进行发票流向查询。由于发票类型不同,流向核实的信息不同,目前部分省市的国税通用机打发票和地税发票可以在网站上核查详细内容,这部分发票的合规性容易判断。但还有一些类型发票,流向核实的信息项少,核实结果显示流向相符也不一定合规,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就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套用其他单位发票信息开据不合规发票的情况,这种发票虽然网上核实结果为真,但实际上是假。这就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对金额较大或出现频率较高的开票单位需要特别关注,通过核实企业注册和经营信息可以大致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对特别可疑的业务需要拿发票到税务所进行现场验证。

2.编制假明细信息套取资金。这类业务所使用的发票是真实发票,但所附明细是虚假的,审计中发现的绝大多数商场超市发票均属此类型。这种业务对内部审计来说并不容易取得直接证据,只能通过分析来进行判断,可以分析明细中商品的数量和单价是否合理,虚假明细多是由出票单位在空白出库单上盖章,由购买人自行填写,因此单价往往不合常理;还可以检查出票单位与业务类型是否配比,比如高档商场购办公用品就不符合常规;另外,还需要积累一些专门发行购物卡的单位信息,这些单位经常以咨询费或服务费的名义开据发票,但实质上是可以在多个商场或超市消费的预付购物卡;此外,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对一段时间内所购同类商品数量的统计分析来判断业务的合理性。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基本可判断业务是否真实,然后再与当事人进行核实确认,形成相应的审计证据。

3.报销无关人员差旅费。在审计差旅费时,审计人员首先需要关注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所附票据是否完整,是否有相关人员签字,这只是形式上的审查;而审计人员更需要关注的是业务真实性的审查,如果内控制度健全并执行有效,理论上形式符合规定的业务真实性也没有问题,但当前内控执行的有效性不容乐观,因此审计人员还需要对业务真实性进一步核实。值得庆幸的是火车票和飞机票现都已实行实名制,这为审计人员核实票据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审计人员需要充分利用票据上的信息进行业务真实性的判断。首先看行程是否完整,不完整有无相关说明;其次看出差时间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假期出差情况;另外看身份证信息,有无年龄不合常理的人员;最后根据票据上的人员姓名与人事或学生部门核实人员的真实性。通过这几方面的核查,差旅费的真实性基本可以得以确认。

4.编制虚假名单套取劳务费。虽然学校对发放劳务都进行了严格规定,劳务发放表需要提供劳务人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信息,还需要领款人签字,经手人和经费负责人也需要签字和审核,这些看似严格的规定也未能有效防止编制虚假名单套取劳务费问题的发生,尤其在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问题的频率更高。审计中对劳务费的审查一要看形式,更重要的是核实信息是否真实。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看签字人的笔迹,经常发现一张发放表上的领款人签字为同一人笔迹,这样的劳务就有问题;二看身份证信息,看年龄有无异常,审计中曾发现个别年龄特小或特老的人员,后经核实均有问题;三看身份证的编号规则有无异常,审计中曾发现不同单位多个人员身份证地区编号相同,核实后也有问题;如果通过以上方法均未发现异常,还需要抽取部分人员进行核实,确认业务的真实性,降低审计风险。

5.关联交易。近年来,高校中不少教师因将科研经费转至关联公司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对内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可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发现关联交易的可能性非常小,但由于关联交易性质的严重性,内部审计人员也应重点关注。通过几年的经验总结,检查关联交易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从发票中查找有无业务频繁的公司;二是重点关注外协加工测试,查找交易金额较大的公司;三是对以上两种公司通过企业信用网查询公司法定代表人、出资人、注册地等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四是搜集互联网上的其他信息,从侧面加以验证有无关联关系。利用以上方法,审计中也发现了一些关联交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风险。

二、发生的原因

从以上几种不合规支出看,学校财务制度中都明确禁止,而实际执行中却时有发生,这说明内控执行方面存在漏洞。从内控环境分析,目前高校整体上尚未形成一个有利于内控执行的有利环境。老师对经费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拨付给自己的经费或自己申请的科研经费属于自己的钱,可以随便使用,学校对这部分经费的管理也较松;从控制风险分析,国家和学校层面对违反规定的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经手人和负责审核的人员未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风险所在,违规成本较低;从控制手段看,制度设计的制衡作用未真正实现,审核签字成了形式,财务复核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从监督方面分析,事后审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发现的问题未认真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一定程度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解决方式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违规行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形成一个良好有效的内控环境,这一环境的形成是保证内控有效执行的前提,不过实现这一目标还需一定的时间。在目前内控环境并非完全有效的情况下,完善相应的违规处罚制度,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风险,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同时再加强审计监督的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相应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