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经典问题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改革 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30

一、教育观念要转变与更新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以说教育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问题。它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害了我们的受教育者,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应试教育制度。

(一)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

我们必须要搞清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这次课改改的是什么?是不是对以前物理课程及其教育方式的否定?明确地说这次课改绝不是对以往课改的否定,事实上力图准确地把握和反思。物理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系统性强,有些知识又相对抽象且不易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基础打得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有较强的适应,能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能否开创新领域,探索新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各门基础科学之上发展起来的,基础不牢固,直接影响到人们进一步学习,以我国扎实的“双基”教育本身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和经验,摒弃它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二)经典物理学可不能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时代赋予我们必须更快地了解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物理知识面不能太窄,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的。有的人认为现在中国的教材过于陈旧,现在教材应该更多地讲解那些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各种现代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是学习现代物理学以至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我国现行物理课内容,与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比,他们的知识面比我们的宽,个别内容甚至比我们的深,有的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尽管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作为物理知识核心部门仍是稳定和巩固的,所以物理课的“现代化”,不能以脱离经典物理为代价。

(三)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不能成为口号

从新课改来看,如何使教师和学生从灌输和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等等有利于学生将来乃至有利于整个民族的能力,国家提出了多么迫切的期望,特别是现在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创新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结果。科学训练的方法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时间久了,有些知识会被忘掉,但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却对人们起着久远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技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科学要尽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二、培养学生爱好,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极其重要的。人生来对外部世界就充满好奇,而刚接触物理这门新科学的初中生更是好奇心十足,想学好物理的欲望很迫切。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首先给学生演示好课本引言中的“鸡蛋会随纸片一起飞出吗?”“冷水能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吗?”等实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观察实验过程中,我就立即围绕这些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的去努力回顾与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在这些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简单回顾一下学过的其他物理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这对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物理时对物理学科的神秘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产生的畏难情绪等心理障碍,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利用感官,培养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非常大。用实验来展现物理学规律,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用实验可以呈现科学事实,可以辨析真伪,可以引发认知冲突,还可以培养操作能力。初中学生的年龄在十三四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在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感受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沃土,是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1) 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 :-273.5°),(2)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五、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2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爱好,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留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爱好。因此教学手段应用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爱好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从而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位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苏州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其教学效果当然相当不俗。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优势,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加强学生物理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指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从历年的中考阅卷中可看到,相当多的考生说理、论证及表达能力较差,缺乏规范性。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发现,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相当薄弱的阅读、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

1、稍长的科技文章读不懂,获取信息能力差。信息社会的今天,需要具备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新课标下的中考已把获取信息的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要求,新题型“阅读研究题”正体现了对学生这种能力的要求。

2、不能用简明准确的物理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来表述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新课标下的各类考试题中,对物理表述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从填空题、实验题、论述题到计算题都加强了对表述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各实验区的考题,明显加强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要求。就这类表述试题而言,本身并不难,然而得分率却都不高,反映了学生表述能力不足。物理表述能力的高低,恰恰反映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

3、物理题的解题格式上不规范。很多学生在物理解题时,很少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假设未知物理量,对出现的物理量符号不作交待,导致物理解题过程思路混乱,甚至乱用、乱套物理公式。没有一定的物理表述,是说不清楚物理解题过程的。

三、初中物理理论美

实践证明,物理学理论是关于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形态的真理,所以它是美的。其理论美一方面来源于对自然美正确的、能动的反映,即由真由善而达至美;另一方面来源于它自身严谨的逻辑结构,即由理论的一致、和谐组成的内在美。

牛顿力学把纷纭复杂的自然现象归于一统,把天地万物间的相互作用统一于他的理论框架之中,首次实现了对自然科学的大综合,使人类第一次从杂乱中理出秩序、从偶然中看到必然、从原因中导出结果。在他的经典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提出了四条法则,定义了八个基本概念,推导出三条运动定律,然后极其简洁、明晰、严密地演绎出大至宇宙、小至砂粒的和谐的机械运动图景,给人以至善至美的强烈印象,以至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被尊奉为自然科学的圣典。虽然由于科学的发展暴露出牛顿力学的局限性,表明它只是真理长河中一段清沏明静的河湾,但是在它的有效水域中,依然是那样秀逸迷人,风采不减当年。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教研;实践;思考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应用。初中物理教学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初中师生必须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微教研是一种先进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通过微教研能够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理成绩,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涵。

一、微教研

微教研是微观教学研究的简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有待解决的细节性问题;其二就是在教学中第一时间分享自己或他人已解决问题方法,促进全员发展。

微教研是一种平民化教学方式,适用于大众教学,着眼于对教学细节的关注,注重教学过程。微教研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以及拓展,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信息较为发达的地区,该种教学方式使用比例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这种高效教学方式。

二、以实验为依托,让微教研有探究

第一,当前很多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结论都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因此在微教研活动中可通过实验为依托,发挥物理学科本身优势。当前物理实验室中一些实验器材仅仅摆设静置在实验室中,甚至一些教师对某些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都较为模糊,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初中物理教研组教师可以两三个为一组拼凑在一起,研究实验仪器以及课本相关实验及其拓展的操作方法,共同提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微教研在各种小型实验的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重力方向演示仪的开发时,可在木板上做出一个矩形水槽,之后将悬挂有钢球的细线一端放入水中,通过现象对比让学生理解竖直方向的含义。

三、以课题为引领,让微教研有主题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任务,并非一蹴而就,在研究过程中需坚持不懈,在研究中需围绕主题展开,这也是主题研究基本特征。进行微教研时需紧扣主题,基于此在进行微教研时可以以课题为引领,让微教研有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及思考时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将学生的表现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信息,促进物理微教研有效展开。

四、以网络为辅助,让微教研有活力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聊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QQ以及微信。这些聊天工具也是初中生喜爱的交流方式。当前一些学校禁止学生使用这些聊天工具,害怕学生过分沉迷于这些聊天工具而耽误学习。这种强迫方式不利于学生后期发展,且初中生融入网络是时展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这种特点针对性地设置微教研活动。教师可利用聊天软件建立群组,让同一科目教师以及学生参与到群组交流中来,通过群组进行校内教研活动信息的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共享,对一些物理问题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大家在群组中讨论的问题主要围绕日常教学,只要与物理相关的教学活动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业余时间可以在群组中展开讨论。

五、以习题为载体,让微教研有根基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组成部分,通过习题教学能够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通过习题课教师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常犯错的部分在哪里。一些习题学生犯错率特别高,即使是初中物理教师也会犯思维定势错误,在处理一些经典习题时存在“经验”嫌疑。而通过习题研讨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在微教研中获得不同体验,共同进步。

物理教学是初中重难点教学之一,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微教研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提升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物理在未来科技发展中重要性不断提升,微教研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钢,许光曙.初中物理微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25):68―69.

篇4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学生,而不仅仅是会知识的学生。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削弱以往接受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性物理实验的实施现状

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探究性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他们探究未知事物的能力。但是现在中学物理课堂上的探究性物理实验,老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生也不能积极地参与实验,探究性实验就成为了老师讲解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少提出问题,认为实验就是为了收集数据,只是重视实验的最后结果,而不是整个实验的过程以及探究实验的思想。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些老师为了求高分,只能放弃课本中的实验部分,或者让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来学习实验,物理实验作为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已经形同虚设。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对本课程充满排斥,影响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学生会慢慢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学习物理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二、探究性物理实验实施的一些对策

在物理课堂上,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电学知识一直是难点,学习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这节内容时,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个知识难点,应该把这节课以探究式实验的方式来教授,这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真正理解电学的知识。在设计本节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电学的知识,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在这些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老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了。首先让同学回答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研究的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先研究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老师设计有关的问题,测量哪些有关数据,使用哪些仪器,怎样设计电路,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电路。通过讨论确定实施的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有关数据。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记录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发现电压增大、电流增大。发现还有进一步的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同理可做下一个实验,指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本节课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法,锻炼了学生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为了充分的进行探究性实验,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问题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做一做”、“小实验”等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也可以将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拿出来,让学生尝试新奇的设计,因为一些比较经典的实验,有时由于实际实验环境的限制,不能满足实验所需的条件,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数据,所以经典实验的数据和结论难以让学生信服。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创新这些实验,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性物理实验的原则

在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时我们注意几个原则性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因为在做实验之前学生并不了解实验的结果,不知道应该怎样具体的进行实验,所以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性实验并不是老师完全不管,而是进行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探究式实验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能过分的参与,必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很有趣,他们就会很耐心的去学习,而且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兴趣。这样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自愿的积极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并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老师应该注意实验方便操作,现象容易看出,测量比较准确,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此次的实验。

四、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探究性物理实验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自己走进实验室,亲自用眼睛看看,自己动手做做,这要比硬背一些物理定律更有意义。探究性物理实验就是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机会。通过这种实验,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取物理知识,学生的各项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探究性物理实验通常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展开,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习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物理实验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想办法与同学进行沟通。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知识虽然是基础性知识,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论是对理论知识,还是对物理实验都明显生疏.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多数初中生都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都是等着教师讲解,而多数的教师采取的又是课本、粉笔,黑板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被灌输知识,提不起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全面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现状

1.学校的基础教学设备欠缺,教学辅具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一般中学,还不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的授课方式依旧是面对面的讲解.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没有可以让学生听到声音的设备,自然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2.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与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的接触中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都是体现在尽责任的部分,并未深入替学生的学习考虑,在教学设计上一板一眼,无新意.因此,学生上了两三节课以后就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并开始厌学.

3.课堂、课外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兴趣影响不够,与生活的联系不强.

物理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它的理论知识基本都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初中物理,涉及的内容都是具有生活常识性的.可是笔者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课堂气氛僵化、课外氛围影响差、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不强等问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都还处于青春叛逆期,多数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说:“物理太难了!不想学了!”由此可见,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物理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学生对物理学科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迫在眉睫,是每个初中物理教师都需要在教学中考虑的内容.

1.加强学校基础教学设备的构建,尽量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发展的平台.

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教学设备可以为学生的兴趣提供发展的平台.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响度与什么有关”以及“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时,教师就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设计.

2.在教学中多一些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烈的年纪,只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难.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不要一进教室就老生常谈,可以先给学生看看实验结果,盖在装有水的杯子上的纸片在杯子倒过来以后竟然不会落下来,学生好奇,便产生了兴趣.

3.在教学中营造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营造出一定的学习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响度与什么有关”时,我给学生带了一把口琴,吹奏了一曲《童年》,然后引入教学内容.氛围来了,学生兴趣也来了.又如,在讲“重力”时,我给学生讲了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4.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学习活动,增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单调的学习生活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丰富的学习生活.将课堂引入课外,延生更多的生活小常识,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学生与大自然的联系,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总之,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物理学习中,兴趣尤为重要.因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物理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邓新岳.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5).

篇6

关键词:物理;认真;预习;笔记;关键;归纳 我们学习的学科为什么叫物理呢?这是很多学者必须明白的,物理就是事物的道理。物理学科所研究的有物质的结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事物运动的规律。更广泛的研究或者说更抽象的内容是宇宙间的物质运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空间、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么重要的一门学科,我们怎样学习才能将它学好呢?

一、课前认真预习

每一门课程要学好,都离不开课前的预习,物理尤为重要,初中物理的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自己独立阅读要学习的内容时,再联系一下我们生活的事例,可以理解部分教材中的知识,这是学生提前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上课时都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把要学的内容仔细阅读、思考、总结,然后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部分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注意听,看老师是怎么讲解的。对于新讲的知识,特别是概念和规律要抓住重点,回想以前的生活经验,将概念和规律融入生活经验中去,并加深理解,同时又要找到不同的地方区别开来。

二、上课时认真听

当自己已经预习完了所要讲的内容后,就可以带着自己理解的知识来听课,教师会在课堂上对自己已经理解的知识进行充分说明,补充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并进行扩展,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白目标所在。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理解的内容和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对比,明白自己掌握的深浅。这样子听课,不仅可以掌握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更能把握关键,理解老师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课后整理

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课后结合自己课前的预习笔记,回顾上课时教师所讲的内容,整理知识结构,再从课外书上加以补充,使知识符合自己的思路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笔记要求一目了然,易懂,自己一看就明白。在课余时遇见的经典题目,可以在笔记上体现出来。笔记不只是记录教师上课的内容,而是要用自己的言语组织,符合自己的特点,方便自己在以后翻阅。

四、长时间复结

对于我们所学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地复习,就很容易忘记,几天后就只剩下知识的片段,再长些时间就全忘了,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地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了翻阅笔记,回顾教师所讲的内容,还要通过类似的题目加以训练,从题目中再总结,再做记录,对比以前的笔记,再归纳总结,将知识全部融会贯通。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物理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特点,找到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

篇7

【关键词】思维;心理障碍;物理教学

【Abstract】The physical teaching passes through throughout is practicing the exploration the spirit, teaches with study with closely to relate actual。 Enters the high school from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ny students felt that the physical study is very difficult, investigates its reason not to be able to penetrate for the student from junior middle school's simple thought into the physical phenomenon essential reason, creates the understanding one-sided。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some ponders on this aspect。

【Key words】Thought;Psychological barrier;Physical teaching

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也能听懂,但就不能在练习甚至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检测效果。原因何在?结合学生从进入高中后对物理的学习以及对学生各次检测的结果和与学生的交流综合分析后认为:学生在进入高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跳出初中学习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始终停留在只注重表象,不主动思考深层次的本质原因。造成各个概念理解粗浅且不能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思考,问题也就越积越多,逐渐形成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的分析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可以较好的克服上述不足。

1.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育

初中知识容量少,且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对而言比高中薄弱。那么学生进入高中后在进行高中知识的讲授以前进行必要的初中知识回顾和相关数学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例如:初中和高中都要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初中是一维的,而高中就很快进入了二维的力学问题,这样需要比较扎实的数学能力进行相关的铺垫。当数学能力不能跟上学习要求时,学习中产生了阻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解决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放弃物理”的想法。根据这一情况,先对初中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相似形等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或扩充,以扫除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瓶颈问题。再者就是对基本物理概念的回顾和基本物理方法的深入,同时渗透一些高中的物理方法与思维,让学生有一个高中物理知识的预备接受期和缓冲期,做好后续学习的基础工作。

2.安排高中物理教学初期的适应期

学习高中物理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扎实的物理分析理解能力。当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如果马上进对其进行大量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样对学生来讲是很难的。除了进行相应的知识衔接教育外,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适应期。这一学习适应期主要由教师进行相应的安排。那么在教学的初期,物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一次到位,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给学生一个知识回顾、理解、消化的缓冲期,为后续学习打下较为稳固的基础,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节内容,在教学时,首先进行几个基本概念的解释,让学生理解透(如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摩擦力的讲解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为学生对摩擦力产生的基本原因已经在上述的两个概念中得到了一定的暗示,能够做到理解上的水到渠成。

3.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培养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摸索认为,如下的一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1 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是说明物理基本规律原理的良好的证明。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借用器材,甚至还可以自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演示教学,在最大限度范围内给学生以“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的学习意识。这样给学生正面的刺激;原来物理这么有趣。渐渐地培养出学习兴趣。

3.2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要充满生活化;物理教学是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教学时切不可将实际与理论脱离开。例如:动量的学习。动量是高中的一个重点知识。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怎样引入教学需要进行实际例子的选择;人从高处跳下来为什么有下蹲的动作,而不是直立。在一些轮船的边上为什么要绑上废旧轮胎,跳高比赛为什么要放上很厚的海面垫。当提出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在思考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动量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引上正常的轨道。

3.3 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地插入物理学家的相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毅力;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经过艰苦的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牛顿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发明了微积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中重要的规律。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辛勤劳动,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电磁场理论;赫兹又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劳动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正确性。托马斯杨经过自己严谨的科学分析和实验,巧妙的解决了取得两列相干光的问题,使得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变得较为方便。法拉第经过长达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物理学是建立在很多人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通过适当的相关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讲透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深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会感觉到很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将抽象的概念规律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比较具体的模型,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在经典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会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使物理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延伸和提升,怎样将初高中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做到承前启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高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将物理教学进行下去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反思,是能够较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物理课堂 有效手段 重大意义 强化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兴起已久,之所以这种模式被广大教师认可,得到广泛开展,是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效率更高,教师不再满堂灌,那么累,学生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这种教学模式能否达到高效的目的,与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及教节的设计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1.初中物理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初中物理导学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案,由四阶段组成:知识准备阶段、知识探究阶段、知识应用阶段、知识测评阶段。正确使用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知识准备阶段是指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导学案中清晰的预习思路,找出本节课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物理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导学案的经典分析来完成物理学习,形成知识框架。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借导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将不明白的或者认识模糊的地方划出来,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还可以根据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研究,不但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探究阶段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要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依据物理导学案提出的问题情境和研究主题,各小组做好人员分工,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小组内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问题的探究和讨论,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得出假设,进行推论证明;成绩居中的学做好讨论记录,依据导学案和教材,寻求依据,提供证明材料;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更主要的是及时求教,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们讨论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究;学生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负责及讨论和记录的学生,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讨论结束后,展示本小组的成果,注意吸收其他小组的精华,改正本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找到病根寻求教师帮助。物理教师在本环节中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识应用阶段是指在经过预习和合作探究之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安排的练习题的阶段。在此过程中,除学生自主完成规定的练习之外,仍需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阶段,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过来,因为之所以出错是因为有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到位或者还存在含糊不清的现象,要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过程中,真正将问题彻底弄清。知识测评阶段是指随堂小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错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问题和典型问题,个性问题个别处理,典型问题通过当堂讲解,使所有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出错的学生,要求其当堂纠正,将出错的问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课下再次进行巩固练习和思考,也作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以备日后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2.初中物理导学案的重要性。

2.1 导学案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丰富全面,知识点明确具体,教学重点和难点明显突出,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真正能够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导学案的例题设计精巧,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学生的优差方面,都有深入的考虑和研究,真正做到学习具有针对性,教育学生能够因材施教。

2.2 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效转化后进生。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的形式,使所有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踊跃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减少了因教师的单方面讲解造成课堂气氛的单一沉闷,学生学习的疲惫等问题。尤其对于后进生而言,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思路偏窄,反应慢等原因,不愿意接近教师,而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以相同身份共同学习的机会,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导学案还注重了因材施教和引入竞争机制,成绩优劣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竞争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2.3 导学案的使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导学案中的知识探究阶段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针对导学案安排的讨论问题和设定的生活场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发言的角度越广泛,认识问题越深刻,所以说,导学案的使用促使学生之间必须增强合作意识,相互取长补短,合作意识越强,看问题就会越深透,甚至有时会超出教师设计范围,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所在。另外,课堂上时间有限,所有问题全靠教师来解决,费时费力,不一定效果好,学生之间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印象更深刻,课堂效率更高。

2.4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使用促进了学生自觉的进行预习,主动的学习和探讨新知识,自主的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检测,对于出错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整理,学生由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但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迅速提高了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导学案是初中物理学科新课改的产物,它适应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达成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白金生.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J].治学之法,2013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教学法

近几年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对力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来谈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要以生为本初中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较难的部分。

近几年中考中,物理力学分值也占据较多,同时它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力学的铺垫和基础,也是学习一些专业技术知识的必备知识。然而现在初中学校学生在学习这部知识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在进入物理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学习畏难情绪、茫然、学习兴趣下降;学生没有学到应掌握的物理力学知识或学生没有有效地学好相关的物理力学知识学,教师教得辛苦而成为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初中物理新的教学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科学思想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要求。分析初中物理力学新教材编写体例,其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强调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变化的观点,与原教材相比,都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因此,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力学教学应当是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出发点与根本的要求。

二、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以生为本的理性思考当今世界,是一个科学和人文由分野走向整合的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恰如人类文化的双翼,科学精神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条件和动力,人文精神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法宝,也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一是要切实重视演示实验, 从“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要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是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四是要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教师要从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以生为本的实践探索

1、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现在初中学生学习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没有时间安排时间阅读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三方面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要要求学生整章节的阅读,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给予分析解释。教师可通过谁是受力物体,浮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理”的实质,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在初二开始上物理课时,要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书,还要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的内容: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几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带着问题学,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如上《摩擦力》这一节课前列出以下提纲:①什么叫做摩擦力?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是否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摩擦力?②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木块在木板上要做匀速运动?为什么由弹簧秤读出拉力,就知道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了解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

3.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静态变为动态生成,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把备课意图,即静态设置,通过教学手段动态生成为现实的每一堂课,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完成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于学生中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这是提高物理“力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4.教师教学可采用“双激励反馈式程序教学”。“双激励反馈式程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一要经常用“双激励因子”,即稳定有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使之始终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地接受和加工教学信息,并通过积极的思维使之内化;二要及时从高效运转的反馈网络中获取学生学习反应中的反馈信息,依次调整教学信息输出的强度和方式,使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输系统,始终稳定于高效的运转态,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篇10

初中知识容量少,且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对而言比高中薄弱。那么学生进入高中后在进行高中知识的讲授以前进行必要的初中知识回顾和相关数学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例如:初中和高中都要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初中是一维的,而高中就很快进入了二维的力学问题,这样需要比较扎实的数学能力进行相关的铺垫。当数学能力不能跟上学习要求时,学习中产生了阻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解决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放弃物理”的想法。根据这一情况,先对初中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相似形等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或扩充,以扫除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瓶颈问题。再者就是对基本物理概念的回顾和基本物理方法的深入,同时渗透一些高中的物理方法与思维,让学生有一个高中物理知识的预备接受期和缓冲期,做好后续学习的基础工作。

2.安排高中物理教学初期的适应期

学习高中物理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扎实的物理分析理解能力。当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如果马上进对其进行大量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样对学生来讲是很难的。除了进行相应的知识衔接教育外,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适应期。这一学习适应期主要由教师进行相应的安排。那么在教学的初期,物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一次到位,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给学生一个知识回顾、理解、消化的缓冲期,为后续学习打下较为稳固的基础,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节内容,在教学时,首先进行几个基本概念的解释,让学生理解透(如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摩擦力的讲解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为学生对摩擦力产生的基本原因已经在上述的两个概念中得到了一定的暗示,能够做到理解上的水到渠成。

3.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培养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摸索认为,如下的一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1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是说明物理基本规律原理的良好的证明。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借用器材,甚至还可以自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演示教学,在最大限度范围内给学生以“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的学习意识。这样给学生正面的刺激;原来物理这么有趣。渐渐地培养出学习兴趣。

3.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要充满生活化;物理教学是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教学时切不可将实际与理论脱离开。例如:动量的学习。动量是高中的一个重点知识。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怎样引入教学需要进行实际例子的选择;人从高处跳下来为什么有下蹲的动作,而不是直立。在一些轮船的边上为什么要绑上废旧轮胎,跳高比赛为什么要放上很厚的海面垫。当提出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在思考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动量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引上正常的轨道。

3.3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地插入物理学家的相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毅力;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经过艰苦的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牛顿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发明了微积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中重要的规律。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辛勤劳动,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电磁场理论;赫兹又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劳动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正确性。托马斯•杨经过自己严谨的科学分析和实验,巧妙的解决了取得两列相干光的问题,使得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变得较为方便。法拉第经过长达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物理学是建立在很多人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通过适当的相关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讲透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深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很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会感觉到很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将抽象的概念规律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比较具体的模型,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在经典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会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使物理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延伸和提升,怎样将初高中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做到承前启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高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将物理教学进行下去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反思,是能够较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周鸿《创新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奕玲等《物理学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