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中国家庭比较注重家庭观念,孝顺老人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在家庭关系中,家长一般要教育孩子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去质疑长辈的决定,严重者甚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不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此外,中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受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影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也并非是为了解放孩子天性,而是为了“考级”。在生活中,中国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孩子并不做家务,家长认为做家务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这种教育目的的影响下,中国孩子一般是尊礼忠孝、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不太善于独立思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在生活方面,美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美国孩子从小就跟父母分开睡觉,坚持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思想方面,美国父母往往尊重孩子的想法,更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否跟父母的观点一致并非是最重要的。在学习方面,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创新,不以考试成绩评价孩子,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虽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基本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先。在日常教育中,思想方面,家长会向孩子灌输“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的思想,在考试中要在成绩方面“敢为人先”。在行动中,家长会将家庭变成学校的衍生品,给学生买各种试题,帮助其提高成绩。在培养道理品质方面,家长会要求孩子读各种名人故事,用古人的高尚品格来影响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较之中国的家庭教育,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美国家长就会身体力行地带着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带领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运动的美,帮助他们对整个世界产生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欲望。等孩子进入学校,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通常会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家庭聚会。
3.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总的来说,中国父母对孩子是“服从性教育”。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孩子服从父母和父母服从孩子。从一方面来讲,有些父母是通过言语来说服孩子来服从自己的意志,当孩子的想法同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往往会找孩子聊天,通过讲道理来达到说服孩子的目的;还有一些父母通过斥责、体罚等方式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比较让父母满意之后,父母会无条件服从孩子。不让他们做家务,不惜花重金为孩子配置各N奢侈品作为学习成绩好的奖励。据调查,在中国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成绩优秀,但是人际关系不和谐、生活不能自理。
美国家庭教育的方式。首先,美国父母通常采用平等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犯错的孩子时,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采用平等的姿态同孩子对话的。其次,美国父母通常使用鼓励性教育。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生的财富。当孩子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遭受挫折时,美国父母从来不会过分苛责孩子,而是鼓励孩子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最后,美国父母更注重言传身教。比如,在学习方面,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创新,分享创造的快乐。
二、美国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是受中国传统思想以及现阶段中国国情影响的,其存在是有道理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弊端逐渐显现,我们需要借鉴美国家庭教育的优势。
1.我们要改变家庭教育理念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育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培育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孩子具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同孩子平等的地位,打破父母孩子之间的代沟,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好朋友。比如,在选择特长班学习时,家长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并且在特长学习过程中,不应该以考级为目的,我们应该坚持以让学生自己找到人生方向、快乐成长为目的。不论何时,当孩子跟我们发生意见分歧时,我们不应该立马加以斥责,而是要耐心听取孩子的想法,理性地分析对错。
2.我们要树立更合理的教育目标
目前几乎所有中国父母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等。其实这是片面的。美国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能力、习惯,创新能力,这些品质都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必备的素质。目前,在孩子取得成功的道路上,“知识”不能一枝独秀,道德品质、身体和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都十分重要。中国父母应该突破考试对孩子的限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此外,我们应该坚持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们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方式单一,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家庭教育经验。一方面,我们应坚持同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其实,斥责和打骂并非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比如,当我们的孩子不尊重老人时,我们不应该对其打骂,而是应该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用古人的故事感化孩子。与此同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采用鼓励性教育。自信心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应该从小培养就,这就需要我们应该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做更多的尝试,争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篇2
关键词: 幼儿性格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模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孩子性格的萌芽时期。在婴儿期虽然能看到幼儿性格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是不明显及不稳定的,因此谈不上性格的形成,只能说是性格萌芽的表现。进入幼儿期后由于语言、思维、动作的迅速发展,家庭、幼儿园等对幼儿提出许多要求,幼儿的自我意识、道德意识日益增强,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目的性、自制力逐渐发展,出现显著的性格特征,它标志着幼儿性格的初步形成。
有人认为,幼儿的性格是先天的。的确,很多孩子在性格上与亲人,特别是与父、母很类似。这里有遗传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性格是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它是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一种反映。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他不断反映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
一、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性格影响的具体体现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日常言行、性格特征等都会在孩子的性格上打上烙印。
1.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日常言行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幼儿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不良性格的源泉。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的品德或行为不良,孩子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会受到这些不良品行的影响,形成不良的性格。
2.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性格的形成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密切的关系。在家庭里父母的行为举止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教育孩子,孩子如果形成良好的性格就会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们“第一课堂”,在幼儿性格的形成时期,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长的言行举止保持一致,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行。
3.父母性格特征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小孩子的学习主要靠模仿,因此,家长的性格特征将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性格的不同,家长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孩子和母亲接触得多,所产生的影响是:温柔、热情,但缺少刚毅性;思想细腻而胆量小,按规矩办事,怕与陌生人接触。所以,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作用不能相互取代。
4.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父母的生活习惯不好,那么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毫无用处的。只有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才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二、家庭教育模式对幼儿性格影响的差异性
我国学者将家庭教养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的教养模式、专制型的教养模式、放任型的教养模式和溺爱型的教养模式。不同的教养模式将对幼儿的性格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说明不同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1.民主型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持这种教养模式的父母用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和进取心。当孩子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父母不是一味压制,而是循循善诱。
2.专制型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专制型的家庭中,父母是权威,凡事由他们说了算,孩子要绝对地服从他们,否则就会受到打骂。在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内向、孤僻,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中去,即使融入到集体生活,也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3.放任型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他们冷漠、自我控制能力差、做事容易冲动、不遵守纪律、情绪不稳定,幼儿的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会使他们发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如因为人际关系受挫产生侵犯行为。此外,这类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少,更容易让他们形成内向、冷淡、兴趣狭隘等性格特征。
4.溺爱型教养模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家庭里,父母给孩子过多的保护,他们迁就孩子,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会满足。在父母溺爱、娇宠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是消极、依赖、没有责任感与耐力、做事缺乏坚强的意志;他们缺乏自理能力、自私自利;他们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不能被别人接纳;他们自己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遇事优柔寡断。
三、促进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措施与手段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正确的儿童观是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与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家长要打破传统的重视幼儿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幼儿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掌握幼儿的规律、特点,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动态,树立新的儿童观。由于幼儿处在发展期,需要家长的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把孩子当成容器,任意灌注,或把孩子当成泥土任意塑造。家长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孩子,努力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认真研究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家长要相信孩子具有发展的潜力,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茁壮成长。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学习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适合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2.家长应注意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
为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应给孩子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日本著名幼儿教育家井得胜曾说:“促进孩子早期发育,用不着专门做某些事,最好的开端也是你能做到的,就是创造一个愉快的家庭氛围与和睦的夫妻关系。”家长应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让幼儿成为快乐的人。
3.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都呈现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不良行为肯定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求幼儿做什么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给子女做表率。
4.注意选择科学的教养方式。
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幼儿的性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教养模式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民主型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和睦,关系融洽,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容易感到轻松快乐,他们可以尽情地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达到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特征。
(1)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予孩子“话语权”,遇事特别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时要与孩子共同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让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2)恰当运用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鼓励幼儿进步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父母用表扬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进步,孩子乐于接受,因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表扬也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孩子犯了错,家长仍然一味地表扬,不仅会使孩子养成自以为是的性格,还会使表扬丧失其原有的激励作用。长此以往,幼儿就不会重视表扬,教育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3)科学的心理引导
引导,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理疏导。父母的引导,尤其是母亲的科学引导,有利于幼儿对不良行为形成约束,这样幼儿有了合理的约束,不会做出一些不利于良好性格形成的行为。
在幼儿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尤其是3~6岁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幼儿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态度和言行成为幼儿良好性格形成的积极因素,促使幼儿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
参考文献:
[1]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4-66.
[2]李传银.普通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49-252.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31.
[4]依田明,郭洁敏译.母子关系与幼儿性格[J].上海社科院信息所,1995,(5):10-11.
[5]刘金花.上海市与横滨市幼儿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因子关系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4):51-58.
[6]张锋等.家庭教育结构对初中学生性格展影响的测验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29):63-68.
[7]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
[8]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90-98.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关键教育时期,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作为与幼儿关系最紧密的人,其作用尤其不能忽视,能否做好幼小衔接,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中,是对家长能力的一个不小的考验。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社会适应等诸方面的准备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智慧引导。
1.幼小衔接中幼儿面临的挑战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所面临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对幼儿来说,幼儿园相对柔软、自由,所有的设置与布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教室里有专门的阅读区、玩具角、手工房……幼儿教师的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和课本,而是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与其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生动有趣的主题教学,教学的游戏性很强,对幼儿学习考核的标准也更具弹性,幼儿在玩中学,身心都能自由放松,幼儿的学习压力较小。而当幼儿进入小学,从学习环境到学习内容都面临一个全新的改变。小学的环境设置更注重对秩序感和学习氛围的追求,教室布置简洁明快,为减少对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也不再如幼儿园般摆放各种各样的玩具。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玩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失落情绪。再加上小学学科教学往往更关注拓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技巧和学习方法,会对幼儿的算数、识字、语言、动脑等能力存在较大要求,因此教学的游戏性、趣味性等特征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学习教学趣味性相比起幼儿园来说大大降低,并且小学一节课的教学的时间更长,需要学生较长时间地集中个人精力努力跟上教师的节奏。同时进入小学后,学生也开始面对学习质量的标准考核,在标准的分数面前,压力感必然会骤增,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这也是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的因素所在。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师、新的同学,都会使处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学生感到不安,甚至适应不良。家长应该协助学生尽快解决这些困惑,让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集体感、信任感,顺利渡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2.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
(1)对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不了解将幼儿园和小学对比可知,它们在教学、管理的模式,师生及同伴的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差别有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断层。这些断层属于幼小衔接内的重点,但大部分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不够充分,最后便让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教育无法科学开展。在家长了解两个阶段的实际差别后,才能将家庭教育更好地开展起来。(2)未能正确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儿童发展属于连续式的阶段性过程,在各阶段内既有交叉也会有差异。因此,小学和幼儿园虽然存在差异,但它们也存在相似之处,而家长应该逐步引导儿童由幼儿园往小学低年级进行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家长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实际特点不够了解,会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有着较大期望,但往往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无法满足家长的期待。此时,若家长对幼儿过分苛责便容易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幼儿出现学习上的消极情绪。(3)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过于片面化在一些家长的认识中,幼小衔接便是对小学内容的提前教授,但这一片面认识导致了部分幼儿园小学化和幼儿园儿童家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也使得幼小衔接时的重点没有被抓住。在幼小衔接中,不但包括儿童在智育、知识方面的衔接,也包括他们在德体美劳上的衔接,更包括儿童在心智、习惯、品德等方面的衔接,进行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的引导时要有的放矢,抓住重点。(4)超前学习小学内容小学知识与幼儿园的知识显然有着极大的差异,小学知识和幼儿园相比要更加系统、复杂,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幼儿园阶段,不论是智力、学习能力还是思维能力都显然未发育好,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只是在揠苗助长,不利于他们之后的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只看到了如果孩子不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进行一些知识的学习,将会在之后的小学阶段跟不上其他的孩子。他们一味地追求在幼儿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给他们报很多的辅导班,让他们超前学习小学方面的知识。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并且超前学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园和小学知识之间的断层,但是也有不利影响。当从幼儿园步入小学阶段后,面对熟悉的知识会感觉索然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5)没有做好生活习惯上的过渡幼儿园主要实行保教结合原则,当幼儿步入小学之后就不会再有保教老师的帮助,再加上小学阶段有着严格的规范制度,他们需要遵循小学的所有规律,按时上课、下课,作业按时完成,等等。但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经常会出现上课迟到、上课讲话以及作业无法及时完成等情况。家长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他们在进入小学之后不适应的情况。
3.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对策
(1)正确认识儿童的发展特点对儿童来讲,他们的身心发展属于阶段性、连续性,并有循序渐进特征的过程。当家长全面了解这个阶段儿童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后,才能将幼小衔接的教育做好,避免对儿童进入小学后存在过高要求使其自信受挫,出现厌学等情绪。要教育好孩子,家长自身先要学习,家长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的全面了解,是在儿童幼小衔接这个特殊时期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2)正确认识小学和幼儿园对家长来讲,应该对小学、幼儿园进行正确区别,对小学和幼儿园中改变的学习环境、作息时间、学习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对儿童前往小学之后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考虑,然后给孩子创造学习和适应的良好条件,尝试针对性地做好衔接,如小学课堂上往往需要儿童在40分钟内较好地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较为集中的注意力,儿童不能再像在幼儿园中一般自由自在。为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可以尝试在孩子的学习、休息等方面,带领孩子制定和小学生活相似的规定,并为其解释各项规定制定的原因和作用,让孩子在逐步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提前的认识。又如,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学科学习会有家庭作业,家长可以陪伴孩子每天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在家庭中自主学习或进行亲子阅读,陪伴孩子一起对当天所掌握的幼儿园知识、技能进行复习实践,并帮其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等等。(3)为儿童创设幼小衔接的平台和环境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还需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当代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过渡平台及环境,让幼儿得到和外界交流的更多机会,促使儿童提高自身交往能力。对个人发展来讲,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良好的沟通能力都十分关键,会对个人人际交往等的能力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若儿童在进入小学后,不能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认为自己不被班集体所接受及喜欢。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做好正确的引导,带领他们多参与社区内、社会中的公益等活动,让他们能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愉快的活动氛围,可以和他人主动积极地交流,促进互助关系的良好建立。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定期带领孩子前往图书馆、科技馆等地方,让其自主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籍,请教馆内人员一些知识问题,使其大方地和人进行交往,为孩子未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4)协助儿童适应不同的环境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应该尽快引导儿童,使其对小学的学习环境、生活进行适应,让孩子培养乐观得性格,提高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家长可以尝试鼓励孩子进行艺术技能学习,鼓励儿童在学会某项技能后在班级内进行表演,并让孩子经过自身努力学会弹一首曲子、会画一幅画等,逐步提高其荣誉感和自信心,让其可以从内心深处得到喜悦的感觉。在家长的协助下,最终儿童便能主动适应小学的学习及生活。比如,在幼儿即将升入小学的时候,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前往小学附近进行观察,观察小学的校园、教师和学生,大概了解小学的教学时间等内容。若孩子有一些正在上小学的表姐表哥,家长也可以带领孩子去和这些学生交往交流,让他更深入地接触小学生的生活,从小学生的口中了解到小学的特点,从而让儿童能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对小学生活更为向往。(5)以身作则成为儿童的榜样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是对孩子最了解的人,也必然是孩子模仿学习的重要榜样。因此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示范性的重要作用,对孩子的兴趣进行积极挖掘,让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融入。家长也应该积极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以积极的热情探索知识的海洋并进行实践。在小学阶段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小学的学习任务也明显会比幼儿园更重。为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更为适应,家长要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为幼儿做好榜样。比如,小学要求儿童可以大量阅读,并尝试做好阅读笔记,那么在家庭中,家长便可以带领孩子进行阅读,鼓励孩子和自己一样做阅读笔记,让他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来完成笔记。此外,小学生活要求儿童早起不赖床,在不生病等前提下应该每天都前往学校上学。家长便可以在作息时间等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也能改正不想上学等错误观念,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最后,小学要求儿童可以实现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同步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带领孩子培养热爱运动的好习惯,让孩子每日或每周定期地进行跳绳、打球、踢毽子等的运动,使其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体育课。(6)家长要关注儿童的各项表现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家长要对幼小衔接中孩子的表现多加关怀及关注。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实际身心状态及时关注,对其情绪进行观察,针对性地尝试协助孩子处理内心的困惑。比如,在幼小衔接的阶段中,一些儿童会因对小学生活的不了解而出现分离焦虑和恐惧,他们可能会出现不想离开幼儿园,哭闹着不愿意去上学的状况。家长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加以疏导,尽快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的恐惧。其次,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关注,如果发现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要尽快帮助孩子纠正,让孩子可以顺利地实现过渡,为其小学的生活及学习打好基础。比如,有些孩子在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做作业不专心,喜欢一边玩玩具一边做作业,家长就要在其形成习惯前加以纠正,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4.结语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家长对此充分关注。在现阶段,幼小衔接阶段内的家庭教育效果不佳,家长存在不能对小学、幼儿园的差异进行正确区分,也不能正确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等不足。为改变此类状况,家长应改变观念,积极学习幼小衔接中和家庭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也需要对家长做好指导,以家校合作为本,让家庭教育更好地开展起来,让儿童更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时期。
参考文献
[1]高小淼,边玉洁.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准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
篇4
关键词 家长会 助教 家长培训会
开家长会的前几天,老师们是最忙的,当然最忙的是班主任:忙着准备汇报材料,准备与家长们沟通和交流的内容,忙着布置教室等等。家长们也是要忙的,他们要安排好手头上的事,挤出时间来参加这一两个小时的会议。
作为老师来说,家长会开过了,也就意味着一项任务结束了,可能不太会注意家长们的反应。家长们的反应当然也是不一样的,而这些反应也不可能反馈到老师那里,可能只有参加过会议的家长心里最清楚。
老师们为了开好家长会的确是费尽了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家长会才是家长们所需要的?家长会怎样开才有效?家长会难道仅仅承担一个“汇报”、让家长们“知晓”或安排任务的功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要弄清楚家长们最需要什么。当前,随着“家委会”、家校联系本、班级联系群、微信群等家校联系方式的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汇报”的必要性大大削弱。家长们最渴望知道的是孩子问题背后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什么。家长会的主要目的,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清楚,应该是“为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无论是出于功利性目的还是出于孩子发展的长远目标,都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因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大多来自于家庭,来自于家长,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家长们是最关注孩子的教育的,然而,面对孩子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信息化时代让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然而正是如潮水般的信息的裹胁,使得教育变得更加复杂,让家长们难以应对;孩子的许多问题根源于家庭,而绝大多数的家长却浑然不知或不愿意承认,有的即使是知道,可又不明白该从哪里做起……教育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问题,然后才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如此说来,家长会可不可以承担起一点“家长培训”的责任,让我们的家长在教育思想上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让他们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有一点点改进呢?对此,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培训,这是很有意义的。
前段时间,班里召开家长会,我尝试着作了一些改革:简要汇报班级与学生情况后,针对五年级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教育,从良好的习惯开始”的讲座,讲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讲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向家长们讲解了一些家庭教育以及家校配合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家长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听惯了“汇报式”发言的家长们听得非常认真,而且出现了令人感动的情景:平时的家长会,能做笔记的家长是难得一见的,玩手机甚至打接电话的都大有人在。但在这次的家长会上,一部分家长开始做笔记了,那些没有准备的家长也在孩子的书桌里翻找纸笔。几张简单的PPT,被家长们视为重要资料摄入手机中。
会后,几位家长通过微信或短信表达了他们的参会感受:“第一次开这样的家长培训会,我们太需要了!”“一次家长会让我发现了家庭教育的问题,给我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听了老师的讲座,才知道自己的问题有多大。要是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能够明白这些就好了。真希望这样的家长会能多开几次。”……
家长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要着力的;教育所需要的,更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当然,把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师,不仅仅要研究教学,还要深入地研究教育;不仅仅要为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而努力,还要为转变家长、为家校更有效的配合而努力。
篇5
关键词:家园互动 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办园历程中,一直致力于家园共育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幼儿园的家园协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倾心于孩子今天的快乐成长,着眼于孩子明天的幸福人生。围绕着办园理念,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构建出花园幼儿园特有的家园共育模式,成为打造全国学前教育的又一品牌。
一、爱与尊重――家园共育的前提
“尊重与爱”是幼儿园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的前提,围绕办园理念,我园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模式。
1、调研与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的依据
新生一入园,老师就通过家庭访问、发放家庭征询调查表、亲子体验活动等方式,对幼儿基本情况、家庭文化背景、家长职业、家长期望和需求作初步了解,各班根据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指导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建议,把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调整修正教育方案的依据,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形成幼儿园自下而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2、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渠道
我园家长学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互动。目的是通过教师有针对的指导,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并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如“新生家长会”“幼儿防病专题讲座”“ 幼小衔接讲座”等。另一种是以家长为核心的互动。目的是让家长畅所欲言,分享教育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开学初,通过小纸条的形式,向家求意见,家委员会根据家长的意见及困惑,请有经验的家长畅谈育儿的亲身体会,叙说真情实感。如:怎样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我的保健法宝等。
3、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家庭教育指导的桥梁
结合省立项课题,我园为家长提供了一张名片大小的家园沟通一卡通,上面记录了幼儿园家庭指导团队的电话、指导人的专长、幼儿园公共邮箱、幼儿园网站等信息,帮助家长在第一时间联系家庭指导团成员。家庭指导团成员也能直接听取来自家长的信息与需求,听取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的建议和想法,并将落实情况与家长进行及时反馈。
二、“1+3”模式,- - - -家园共育的保障
“1”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园长、主管副园长、各班的家长代表组成的家园合作工作室,工作室下设四个职能组。家园合作工作室研究制定了《花园幼儿园家园工作室工作方案》,具体提出了工作室的目标任务、组织机构、团队工作职责、学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让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家园合作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3个模式”:
专业指导式。是以专家为核心的互动。幼儿园通过各类热点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当前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为家长提供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交流学习式。是以家长为核心的互动。我园让家长轮值幼儿园家园共育小报的编辑,栏目有花幼印象、我的调皮宝贝、家长学校心得等,我们选优秀文章编辑到小报上,使家长不仅成为家园共育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让家长成为家园合作的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
流动窗口式。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特开辟了“花园园所流动服务窗口”,幼儿园设立了由家园合作工作室成员轮流当值的科学育儿咨询室。同时工作室开辟了亲子阅读室,图书全由家长赠送,并有专人管理,每半年开展一次赠书活动,此活动的发起者是家长,管理者是家长,受益的是我园的每一个家庭。
三、指导与服务――家园共育的宗旨
1、利用家长资源与社区联动,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
我们广泛挖掘家庭、社区各方面的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带领幼儿走出校园,参观家乡新貌,参加社区文艺汇演,让幼儿领会家乡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社会领域的博大精深。家长参与教育环境创设,与孩子共同收集图片、照片、查找资料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近阶段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相关经验。
2、挖掘家长的职业专长,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助教
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的职业专长,如邀请口腔医生的家长进课堂,讲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请艺术老爷爷进课堂,为孩子演示捏泥人的方法;请交警家长讲进课堂,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请消防员家长指导幼儿学习火灾中如何逃生的本领等活动,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饱满,使家园和谐统一,形成教育联盟。
四、科研与创新――家园共育的支点
1、科研引领共育策略
结合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与实践研究》的实施,我们探索出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初步形成了“家园沟通问题对对碰”、“家园沟通小案例”等资料;其次,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质量,我们在科学评价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第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创意方案设计活动,集中全园教师力量,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有效提升家长对幼儿园服务的满意度。
2、创新沟通共育平台
幼儿园门户网、教师博客――家园共育新平台
门户网开辟了“班级直通车”“幼儿天地”“教师频道”“家长频道”等八栏目,每个栏目下设多个子栏目。教师博客中的观察笔记、个案分析,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那些可爱的“小问题”,做到错时补充,达成“双赢” 的目的
幼儿园资源库――家园共育新资源
把幼儿主题活动教材用文字,音像,图片,动画等材素整理归类,搜集入库,共同开发,资源共享。“教学资源”栏目,教师上传自制的教学游戏课件:有计算课件(瓢虫找家、排序等),美术课件(剪连体小树、乌龟开店等),flash游戏(小动物怎样过冬等),内容精彩纷呈,幼儿园信息化小组成员还注意收集家长的意见和需求,增设一些她们关心,喜爱的栏目:如“亲子阅读”“网上有声图书馆”等,家长在体验网站新资源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幼儿电子成长档案――家园共育新视点
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和家中生活的精彩片段,内容以文字、照片及幼儿作品为主,呈现“介绍我自己、我的作品、我的活动、我在长大、老师眼中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等版块,记录孩子在园的各项活动、精彩瞬间、童言趣语以及老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价等,毕业时我们将每位幼儿的成长历程制作成光盘,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们,成为孩子人生中一笔不可复制的宝贵的财富。
公共邮箱、班级QQ群――家园沟通零距离
篇6
关键词:单招教育;精心准备;借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31-02
2012年9月我第一次带单招班的班主任,而且还是实验班,压力很大。经过一学年的时间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我发现目前的单招班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家庭观念和教育问题。
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向家长“借力”的必要性
首先经过我多次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我发现家长对于孩子来职业学校就读存在心理上的严重偏差,导致一些孩子不重视学习,乃至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往往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需要找到家长来学校沟通时,家长总会说上这样一句“要不是你初中不努力也不会进这样的学校”或“进这个学校是你自己的选择,我当初是想花钱让你进某某高中”等等,这是我听到最多的家长在老师面前这样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很显然,家长在心理上不认同职业学校和单招教学。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误解恰好也成为某些孩子对自己成绩不好的借口,比如之所以我成绩不好,是因为我进入了不好的学校,进入这样的学校成绩不好是必然的。所以改变家长对职业教育和单招教学的看法是必须的,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不能做到让家长看待职校和名牌高中是一样的,但至少要让家长看到通过职业学校考取大学的孩子和普通高中考取大学的孩子一样的有出息。
其次通过一次家长会,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很大期望,他们很关心孩子的每个方面,利用家长会跟每个任课老师交流;而有些家长只是为了孩子的面子,散会就匆匆走了,平时也少有家长主动打电话来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经常打的也就那几个人。我想这可能就是因为觉得孩子进了职业学校了,没什么太大指望导致对孩子的关心不足,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家庭的负担让他们顾不得来关心孩子的成长,我能体谅这些父母的辛苦,但千万不要因为工作的原因而让孩子缺失了父爱和母爱,有时候钱不是万能的,孩子需要是的家长切身的关怀。
最后切勿把教育推向学校一方,有很多家长在月考或期中考试过后都会跟我来电话说:“某某成绩又下降了,老师麻烦你帮我多跟他说说,谢谢你了,辛苦你了。”是啊,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老师当然辛苦喽,孩子到了职业学校,长的也就三年,三年时间想让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来改变一个班50多位孩子,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教育是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既让孩子感受你的关怀,让他觉得他不用功学习对不起你的关怀,又能很好地帮孩子度过十六七岁的叛逆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时代,在培养人的方面,据我看来没有比指导母亲和父亲如何教育儿童更为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还进一步指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班主任应成为国家加强家庭教育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向家长“借力”,通过努力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庭教育就会得到改善,一个班级,如果每一位家长都成“编外”老师时,其教育效果一定会令人满意的。
二、如何改变家长的观念
一年以来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改变单招教育教学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非一朝一夕的事,总结我这一年来工作的经验以及向老班主任们讨教的经验,我粗略地总结为以下两点:
1.借助各种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积极地借助上门家访或约请家长来校面谈。当然现在通讯很发达,我们还可以用打电话、QQ、飞信等方式和家长保持联系。但是,采取任何一种方式,在沟通过程中适度地表扬能够营造沟通的良好氛围,所以必须突出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之处。当然,有时候沟通更多的可能是不足的地方,班主任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千万不能粗暴地与家长交流,而是要把不足转化为改变的力量,所以我在与家长沟通时跟家长提出这样的建议:你们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就必须给他信心,而不能总是用中考的暂时失败和上了职业学校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或用这样的理由来训斥孩子使这种本不是理由的理由被孩子认同,认为是选错了学校而导致越来越差。要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并不是老师告状,家长责罚,而是针对孩子的目前的现状提出建议和方案,共同来帮助孩子成长。
2.精心准备每一次的家长会。开家长会对于每一个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来说可能是“家常便饭”,但这顿饭烧得好与不好、合不合胃口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会的质量。所以一学期为数不多的家长会,要想开好,开得漂亮,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
首先教室环境必须用心布置,适当的标语,教室的卫生,每人的课桌上要放有各自的作业和笔记,家长们的饮用水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毕竟所有的家长不会在同一时间到达,有的来得较早的就不至于坐在那儿干等没事做,有的家长平时也较忙,没空查看孩子的作业和笔记,趁这个家长会期间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其次,每一次的家长会的主题必须明确,并会对该主题认真地准备,该表扬的一定要重点表扬,当然对于表现不好或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要给家长留点面子,采用单独面谈的方式来跟家长沟通。要与家长平等地沟通,切忌对好学生的家长一个态度,对差生的家长又是另一个态度,这样结果会适得其反,严重的还会闹不愉快,营造良好的家长会氛围很重要。最后,对于这次的家长会所陈列的问题一定要给出指导意见来引导家长回去后如何教育孩子,千万不要把孩子的问题说出来后一股脑全推给家长,让家长回去自己看着办,一定要协助家长想出好的办法来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作为班主任,平时多留心、多记录、多总结,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然后及时地跟家长反馈情况,缩小甚至消灭学生存在问题,我想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大的成效。许多教育家在论述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教育时,强调要形成“双臂效应”,所以向家长借力,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篇7
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家庭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和日后的成长。因此,对家长来说,“养”和“育”同等重要。从一般意义上说,要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家长首先要言传身教;要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这既是家长的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与孩子互动,一起成长,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建设学习型家庭是从整个社会层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系统工作,要很好的将学生培养成才,就必须优先考虑建设与发展学习型家庭。
我是孩子的妈妈,承担着引导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我还光荣的头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迷人光环,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我义无反顾地探索和实践着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和研究。逐渐梳理现有的知识,并结合学习实践有了如下理解和认识:
一、探索家长带动学生学习,寻求提高家长素质的策略和方法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纽带,设计相关活动,促使家长参与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使学习逐渐成为家庭的自觉行为、生活习惯。
二、构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坚持长效机制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要从提高父母自身素质开始。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健康的家庭环境离不开父母双方长期的经营和保养。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到全责。因此,如何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家长教育素质高低是建设学习型家庭的至关因素,努力学习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促使家长从知识上、心理上、情感上优化个人品质,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家长良好的道德楷模,为孩子的成长开辟一片蓝天。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掌握关于影响学习型家庭建设相关因素的第一手资料,学习了解国际国内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开阔和提高教师及家长们的教育视野及教育理论水平,积极吸纳国外家庭教育先进思想与教育方法,避免家庭教育误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并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目的出发,尝试创建学习型家庭,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谐进步。
三、把学习看作人生的快乐
学习型家庭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把学习当成一项隐形的制度。让学习逐渐追求注重过程,注意知识的积累,面对学习的压力,戒浮躁,直面淡泊,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教育中,家长总是尽最大努力设计出新颖、有趣、多变的方法来激励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家庭民主意识,创建民主和谐家庭。提倡尊重家庭成员尤其是尊重孩子的个体性发展, 尊重孩子的发言权、参与权, 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反对溺爱孩子和打骂孩子, 保持和发展孩子的天性,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 培养每个家庭成员诚实守信、互相学习、平等交流、互相商讨的品德。
四、培养家庭学习习惯,开展家庭才艺展示
篇8
一、及时成立家委会,组成大家庭
为了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参谋和监督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了解。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孩子入学不久就迅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原则是以家长自荐为主、我推荐为辅。挑选关心教育事业,自愿为学校教育管理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家长为家长委员会委员,并要能代表大多数家长的意愿。家委会成立后,家委会成员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和我一起讨论六年发展规划以及班级管理理念等,让他们去搜集其他家长的意见。为了让家委会成员更好地参与学校班级管理,我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讨论班级重大活动方案、反馈其他家长的意见,家委会成员踊跃参与其中,班内大大小小的活动家委会成员一清二楚,切身感受到已经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家委会成员为增进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社会各界间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有利于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好经验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的教育现状、教育手段和培养目标的桥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手段的延伸,也是学校、家长双方相互交流学生情况、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更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的有效拓宽。每学期,我都定期召开全班家长会,还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召开小型家长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内容和环境不同,但是目标一致,为了达成共识,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促进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三维互动,使大家对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德育教育形成共识。会前,我会精心准备,搜集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大的家庭教育经验与家长分享。我也会让优秀家长准备某个方面教育孩子的经验,请他们给大家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好经验,探讨家校合作教育学生的好方式、好办法。我还会让家长交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其他家长现场作答或者讨论出有效的办法。长此以往,家长对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懂得了教育孩子的一些更好的途径,更乐于与学校密切联系,与学校共同营造教育孩子的良好氛围。组织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帮助问题家庭化解矛盾,使家庭与家庭、家长与家长之间形成共识,改善了家庭教育环境,而且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教育渠道不断拓宽,教育优质资源得到整合,教育合力逐渐形成,有效促进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合理利用众平台,传递多信息
为了进一步增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我合理利用多种平台与家长交流。当孩子刚进入一年级时,由于孩子很多字还不会认,更不会写,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小作业本作为家校联系本,每周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做一个小结,然后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签字反馈,有时候遇到孩子的某些习惯一直难以纠正,我会把帮助孩子的表现写上,需要家长怎样配合,然后让孩子把家校联系本带回家,请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家长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我还会通过电话,以发信息或者打电话的形式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通过众多平台,家长与老师互通信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四、主动走进学生家,掌握新动向
去年暑假,我告诉孩子在假期里至少要取得两个方面的进步,
就电话联系我来家访,检验孩子的进步。很多孩子纷纷打电话让我去他们家做家访,我全方位掌握了孩子暑假里在家的表现。我家访时给每一位孩子买了笔记本,写上鼓励的话和“如果某方面做得更好些就最棒了”。平时班里总有几个表现比较差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教育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只有争取到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尽快使这些孩子进步。于是我抽出时间主动到孩子家里进行家访,坐下来慢慢和家长交换有关孩子的表现状况。我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多报喜,巧报忧,家长听了很高兴,使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对老师更加信任,主动配合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使家庭教育经常化、具体化。通过家访我重点了解到孩子的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做孩子生活上的朋友、心理上的医生、学习上的伙伴、社交上的向导,同时班级管理改善了,家庭环境优化了,学生成绩进步了,家长素质提高了,实现了教育高效、家校共赢。
当然,教育好孩子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家校协作格局,提高家校协作能力,以互动凝聚教育合力,以互动营造和谐环境,以互动促进家校教育同步,从而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定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效果。
篇9
一、怎样进行拓展
在家庭教育中拓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茁壮成长。加强家校联系,把思品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去,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又能更好的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可以从家庭中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言行表现,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如有的学生在家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书乱放、鞋乱扔、不爱干净、不讲卫生;有的学生脾气暴躁,情绪不能自控;有的学生从不做家务劳动。了解这些情况后,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把思品课堂教学中所教的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调控情绪,以及怎样培养劳动观念等方法与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家长的督促,使这些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很好地落实、实施。
在班团活动中拓展。班团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途径,它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能力,思品课堂教学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延伸融入到班团活动之中,围绕思品课堂教学的有关内容,确定班团活动的主题,组织相应的班团活动,其次需要思品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密切配合,取得思品课堂教学与班团工作的双丰收。
例如就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而言,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三组,规定在两周的课余时间内,第一组的学生每人读完一本伟人传记,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即读书学习法;第二组的学生每人完成一幅书法或美术作品,或学会并唱好一首校园歌曲――即美育陶冶法;第三组的学生组成“送温暖小组”,单独或结伴进行帮助、慰问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活动两次以上――即实践锻炼法。两周后,班主任和思品课教师组织三组同学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并进行很好地引导。
在社会生活中拓展。把思品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实践,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拓展,不仅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很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其中一项是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思品课本中讲了许多方法,学生们也能背诵出来,可是他们真正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多强,课堂上所学的方法是否真正掌握了?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放到社会生活中去检查。教师、班主任、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可以相互配合,有计划、有目的的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承受一定的挫折,一方面,观察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到底怎样,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理智地对待挫折,认真分析导致挫折的原因,运用思品课堂上所学的有关方法,让他们勇敢地经受挫折的考验,去争取最后的成功。
二、进行拓展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如果从理论到理论,或理论知识加简单的实例说明,学生大都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将课堂教学中的所学内容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拓展,就弥补了这一不足,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巩固、消化课堂所学知识。思品课内容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很难做到当场消化,更难以真正掌握,这就完全有必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对照比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的目的。
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上半年,我县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县妇联第十二届二次执委会议的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抓好妇女转移就业,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年”的要求,县妇联在年初确定“城市农村统筹、内输外转结合、就业创业并举、培训服务齐抓”的工作思路,以“女性创业真情服务”为主题,大力抓好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创业就业工作,在推进妇女科技致富、创业就业,城乡妇女巾帼建功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妇联组织的作用。
1、启动“万名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实用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一是组织农科专家送科技下乡。联合县农林水综合妇委会在越溪乡拉开“万名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活动帷幕,10多名来自农林水各个领域的专家和20多名女能手就水稻种植、海水养殖、水果栽培、家禽养殖等方面知识开展面对面的技术交流;邀请宁波大学生命工程学院竺俊全教授为力洋镇的100多名水产养殖户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提高农村妇女运用科技增收致富能力,深化“巾帼致富科技下乡”活动。二是组织女能手切磋采茶技艺。联合县农林局发动各镇乡街道的50名采茶女能手在茶山林场举办首届“望海杯”采茶大赛,提高茶农采摘技能,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三是组织缺乏实用技术的农家女到课堂。各镇乡街道妇联以成人学校和妇女学校为培训阵地,围绕农业“十大主导产品”生产开发,对新型女农民开展了海产品养殖,鸡鸭养殖,杨梅、枇杷、水蜜桃、大棚西瓜、水稻、茶叶栽培以及高山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52期,参加培训妇女952人。
2、发挥巾帼创业服务中心作用。上半年,在继续抓好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把“巾帼创业服务中心”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妇女技能和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上。以县、镇两级培训学校为阵地,全县各镇乡街道共举办电动缝纫、电脑初级、家政服务、烹调、服装设计与裁剪等妇女劳动力素质培训班27期,参训妇女1860人次,实现就业和推荐就业率达95%以上。在“三八”期间联合县劳动保障局、县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举办“春风送岗位”女性就业专场洽谈会,共有50多家企业单位提供了1796个工作岗位,626名求职者中有387名与招聘单位达成意向。针对当前留守在家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劳动技能相对较弱的状况,县妇联积极推广家门口的工厂——来料加工点,到目前为止,长街、力洋、桑洲、跃龙、桃源等镇乡街道新发展妇女来料加工点12个,从业妇女1007人,仅此一项就使从业妇女净增年收入3千至2万元不等,既促进了当地生产,提高了妇女地位,也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如力洋镇妇联结合“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以“加工点+农户”方式与当地企业联合成立服装、文具加工点5个,就地解决当地150多名妇女就业,每人每天平均可赚30—40元,为闲散在家的妇女提供增收的新门路。
3、深化“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围绕城镇妇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打响“巾帼文明示范岗”品牌,将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坚持“成熟一个,拓展一家”的创建原则,半年来,新创省级岗1个,市级岗3个,县级岗4个。围绕“百岗联动迎开游,巾帼建功展风采”主题,以争创一流业绩,弘扬职业文明,打造诚信岗位为目标,通过签订诚信公约、评选“诚信岗”、“诚信服务明星”等活动,推动全县巾帼文明示范岗乃至全社会形成诚实为本,信誉至上,优质服务,争创一流的创建氛围。
(二)抓好和谐家庭创建,推进文明新风形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