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课题研究总结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课题研究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作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国内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理论书籍的阅读,我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
2.依据课题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
(1)现代阅读理念所倡导的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没有尝试到;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读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这是源头活水。很多孩子,家长甚至包括我们老师也不太清楚到底让孩子读些什么;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实验中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也需要探索一些指导策略,至今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可以推广的策略;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就更难以把握,这无疑就影响到阅读效果。
(2)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分析其实就是寻找问题。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就是探索研究。主要发现了如下问题即研究对象:第一,解决孩子读什么的问题。课外阅读必须解决量的问题,量变才能达到质变。首先建立班级小图书角但是要与以往做法不同。我们现在只是简单得让孩子捐书,我一直在试着探索一种新捐书模式。我觉得应该通过网上查询,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指标,给学生列出相关的书目,发动学生的力量,去购买书籍,这样,我们班每个学生图书的拥有量就不是3本、5本,而是上百本,而且是高质量的。第二,引导孩子树立课外阅读的主人翁意识,也就是确立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本着这样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所以应“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图书,自己确定在多长时间内读完一本书,自己选择读书的时间,自己选择阅读后成果的展示形式(目前我们的展示形式有阅读笔记积累、美文背诵比赛、讲故事、预备铃前十分钟的时间向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等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出来了,教师必须督促和调动学生,让学生学会做计划,学会确定目标。虽然仅仅半年时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关于课外阅读的评价,我拟想从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能力、阅读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但目前评价机制还没有落实。
篇2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自我鉴定意见
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教科所课题组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是2001年立项的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2003年立项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五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索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规律,探索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经验。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组成的实验队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从学科、生活、大自然、社会四条途径中引发、发现、挖掘、寻找课题等做法,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3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研究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层次,从生活中自选主题并且进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建立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机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都得到最优发挥。
(二)问题探究性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应该由教师指定材料让学生理解学习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生已经是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如学习完《鸿门宴》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作《项羽新探》《失败的英雄》等文章,从历史和人性角度研究项羽,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设置“专题研究”课,即在语文教学中,以专题研究的形势穿插、设置一种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性活动。具体来讲,在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程有如下步骤。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题
研究性学习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合理安排。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确定课题范围,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现实生活问题。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方案
研究主题方案和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学生成立若干小组,组成分工不同、团结合作的集体,小组成员充分协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和计划。
(三)小组实施计划,教师负责指导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根据每个研究小组提交的活动安排、详细报告、活动情况报告表,对于其中的不恰当做法提出纠正,对小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以便提高小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技巧。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协调合作,以强化责任感和确保研究课题质量。(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完成后,课题研究小组要进行小组总结,并形成小组成果报告。各个研究小组在班级进行成果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负责完成最后的课题研究报告。
三、总结
篇4
论文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对在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师范生,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实施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职责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例如,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第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阶段:成果交流,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三)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2]金建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
篇5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批判地吸收教科书知识,不仅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超越了现有知识,而且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也得以培养。
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研究性学习活动坚持创造性的学习观,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富有创造性,是学生发挥集体智慧独创的结果;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果也有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果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相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首次发现的知识。创新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语文教学要创新,一定要从大处着眼,从点滴做起。
一、指导学生选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对社会和生活的关心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发现与解决问题,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来源于生活。例如,对废纸的回收与利用、对废旧电池的处理、如何治理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等等,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并不陌生。培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的堪查实践,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同时要与其他同学通力合作,寻找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从好奇和疑问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创新意识就是问题意识,来自学生的好奇和疑问,没有创新意识,就无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好奇、幻想、疑问甚至某一冲动、某一挫折都可以作为问题成为课题。例如,学生们提出的“香烟的毒性到底有多大?”“壁虎的尿真的有毒吗?”“切开的苹果为什么会变色?”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最关心的。教师就要顺势把这些问题确立为研究的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制订计划,加以的实施。待完成研究后,写出研究报告。这样的切合实际的研究活动,学生兴趣浓厚,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3)从课本知识的学习中选择研究课题。例如,在《动物与环境》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就此结论向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蚯蚓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及“蚯蚓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自选一题,然后通过查阅书籍、实验、调查等活动来搜集材料,从而在亲历整个过程的体验中获得了新的知识。
二、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在学生选定课题的基础上,成立课题合作小组,并由学生自己聘请教师、家长或校外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成立小组后制订好研究计划,按学生的特长爱好分工,通过调查、采访、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广泛搜集资料,做好记录,深入开展研究活动。学生们有新奇、惊喜和赞叹,更多的则是困惑不解,这些都促使学生们不断刨根问底,探究根源。在这种研究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分析、互相讨论、认真记录、大胆实践,取得了成果。
三、总结研究成果,促使学生形成创新品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由学习的指控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选题、研究过程和结题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发现,学生们选题尽管非常丰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选题的科学性、意义性、合理性、可行性、合作性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选题加以论证,发现问题时与组员共同分析、共同完善,从而达到选题论证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在研究的开始阶段,一般都是积极主动,热情极高,而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困难的增加,研究进度放缓时,学生的热情就会降低,仅凭想象就想弄一个结果了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作为教师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督促、指导和检查。
参考文献:
[1]史军玲.中学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J].大观周刊,
2012(6).
[2]马长明.例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J].考试周刊,2011(5).
[3]王淑和,庄桂珍.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
篇6
一、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信息进行关注,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具体到音乐课研究性学习而言,注重选题的趣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应该首先考虑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哪个方面感,然后在学生感的方面来设计具体的课题。在我实施研究性课题“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的选题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爱好流行音乐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另一种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己选择参加,两种都实现了师生互动。在进行课题实施中我将两种选题方法分别对学生进行尝试。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尝试,因为在学习前期,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从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所以学生才能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饶有兴趣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课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商讨,最终由学生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实验我觉得采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形式效果不够理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领域,对于学习的方法、方式、过程不是很熟悉,并且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对于未接触过的学生,最初课题的提出最好由教师设定,希望通过教师第一次问题的提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高中会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发法,这也正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三、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
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习过程高中生间的交流、感受和体验。通过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来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教师需要灵活掌握对学生的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等做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就这样,学生们在研究高中习,在交流中进步,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超越了书本认知的层次。最后,在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组应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作为成果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组织研究与实践体验阶段
篇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根据课题分组分头搜集信息(这些信息除来自于教材、课堂外,还来自于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和社会实践中),然后将信息筛选、加工、处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问题的机会更多,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利用科研的一般方法将信息通过分析、加工、综合、与人合作研究或实验探究等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支持条件
1.组织机构。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基础上实施的,为保证实施效果,应成立研究性学习实验领导小组,研究性学习实验领导小组下设研究性学习教研组。
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在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制定研究性学习教研计划,组内成员要制定研究性学习实验计划。
2.师资配置。研究性学习的教师由责任心强、肯钻研、善总结、具有创新精神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兼课或专职教师担任。确定的具体方法是个人申报,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审核通过。
3.师资培训。培训的目标是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研究性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四个特点:研究性、探索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根据学科特点,对研究性学习课教师的培训主要应解决如下几个具体问题:(1)研究性学习课中教师的角色;(2)如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确定课题;(3)课题研究方案制定;(4)如何寻找信息源,分组分头搜集信息;(5)小组内如何整理、筛选信息;(6)小组内怎样合作研究;(7)如何加工处理信息;(8)课题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9)怎样评价学生的课题研究。
教师的培训要和教师自修结合起来,教师培训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实行开课前培训和过程培训。开课前的培训是培训的重点,过程培训是就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所进行的小结性的培训。
培训的方式是讲座或研讨。研讨在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内进行,通过研讨肯定优点、克服不足,使研究性学习良好地发展。
4、物质储备。研究性学习课无固定教材,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所需的信息部分来源于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等。学校要尽最大财力增加图书的储备,开放阅览室,添置阅览用书,定时开放网络教室。
二、课程设置
执行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设置。
三、课程目标
(1)尝试、认识科研的过程和方法;(2)学会提出课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3)学会寻找信息源,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并能对信息分析、筛选、处理和利用,能将相关学科知识综合;(4)走出教室,走向社会,了解社会;(5)增强主体意识;(6)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
四、课程原则
(1)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教材,也可来自于图书馆、网络或社会实践中。(2)学科之间据学生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整合。(3)实施过程类似于科研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但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4)课题的选择、搜集信息、信息处理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必介入过多,教师只起指导作用。(5)课题研究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组内人数不能过多,一般3—5人。(6)开放式教学,图书馆、科研部门、企业等也是课堂。(7)评价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
五、实施步骤
1、实施流程图
各周次完成内容可作适当调整,但须第17周结课。
六、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
1、评价形式: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评价对象:学生和指导教师。
3、评价内容:
(1)对学生:①和学科教学不同,既重结果又重过程;②搜集、归类、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③研究方案设计的科学性;④与他人合作的能力;⑤使用新技术的能力;⑥研究过程模拟科研过程的能力;⑦能将各类信息综合,提出新问题,具有创新的能力;⑧答辩问题尖锐,应答准确。
(2)对教师:①只是指导,并非代替,经常参与课题组活动;②及时了解课题组研究进展情况;③与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教师的合作;④主动学习前沿知识,了解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知识背景材料,指导课题研究全过程;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调动学生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评价方法:
(1)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①对学生:指导教师按评价内容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客观地给予评价并记录在《评价手册》上,随时和学生交流,成功的经验随时在班内推广,不足之处为别人借鉴。②对教师: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按评价内容将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成功和不足之处给予评价,并作记录,随时和指导教师交流,成功的经验随时在研究学习教研组会议上推广,不足之处提出来为别人借鉴。 转贴于
(2)终结性评价:①对学生: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学生接受的评价为:自评、本小组评、其它小组评和指导教师评,按评价(8项)内容划定评价等第。②对教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部分。教师接受的评价是自评、学生评、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内教师评和研究性学习实验领导小组评,按评价内容(5项)划定等第。
七、实验调查
调查是研究性学习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的重要依据。
1、调查对象:作者指导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七年级学生共481人,调查人数468人,占总人数的97.3%,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
2、调查内容:(1)你是否喜欢研究性学习课?(2)你是否喜欢研究性学习课中的开放式学习方式?(3)本小组成员对你的学习是否有帮助?(4)你对本小组的选题是否满意?(5)你在研究性学习课中是否得到了意外收获?(6)通过收集信息你的知识是否增加了很多?(7)你的信息收集是否顺利?(8)你觉得这种学习方法是否能提高你的能力?(9)你是否希望其它学科也用研究性学习课的方法学习?(10)你是否觉得你的课题研究象科研过程?
3、调查目标:(1)家庭状况(父母职业)与研究性学习;(2)性别与研究性学习。
4、统计准备:
(1)根据父母职业将家庭分成三种情况,见下表:
八、反思
1、总体看:大部分学生(79.5%)对研究性学习积极性高,认识比较清楚,态度乐观。B型家庭更优于A型家庭,男生优于女生。
2、从调查内容看:(1)研究性学习前景广阔,值得推广,也适合于农村和偏远地区。(2)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推广,也可在其它学科中尝试。(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小组成员都会得到帮助,可应用在其它学科中。(4)选题缺少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的研究,选题的可操作性不大如意,选题满意度较低。教师应在选题上作更多指导。(5)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有意外收获。(6)收集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较多学生得到了意外收获,男生收获优于女生,教师指导时要侧重于女生。(7)信息收集不顺利的原因(但男生远比女生收集信息顺利),一是选题大、资源少;二是能提供信息的部门配合不力。教师应在选题上多指导,特别要多指导女生,分组时男女生尽量搭配。(8)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9)就我校学生家庭组成看,在其它学科中可以借鉴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男生明显优于女生。(10)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模拟科研过程认识不够,需教师进一步指导,尤其是加强对女生的指导。
参考文献
篇8
一、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课堂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但教与学是矛盾的统一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改变统一的教学观念,把课堂研究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是时代的呼唤,是新课堂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的要求。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二、研究性学习的最佳体现――课题研究
2000年起使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新增了“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内容,如“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是课堂研究的延伸,课题研究的教学以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除充分利用教材组织课题研究外,还应增加新的课题研究。无论哪种形式的课题研究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选定课题。问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直接发现,也可以在教师的诱导下发现。对高中而言,课题的确定不宜过大。
2.搜集资料。由学生独立自主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资料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报纸杂志中的,还可以是网上的信息,更可以通过调查实践得来。
3.定向研究。占有一定量的信息后,组织学生针对课题进行研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课题报告。对于个人研究成果或是集体研究成果,首先要写出报告课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成果。
三、 研究性学习的合适载体――数学开放题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高考命题专家敏锐地察觉到开放题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近几年在全国和各地的高考题中连续出现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四、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实践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的到第一手素材,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篇9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科特点 研究性学习 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0-01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六条,即“(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其中非常突出地强调情意目标,强调经验、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进行选择自己的学习对象——研究课题,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个体化,从而实现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的目的;(2)学习知识和获得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所学习的不是哪一个领域或学科的知识,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各科、各领域知识和实践能力。注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3)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感受、体验及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不仅使学生体验和感受了生活,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的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各异,这就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特点,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二、地理课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安排
虽然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但也应该遵循一定的步骤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一定限制性的研究性学习只能是一种形式。
1.研究性学习开始之前的动员工作
在研究性学习开始之前,首先向学生交代清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包括常用研究方法介绍、资料收集和分类指导、科学性指导等。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社会调查法中还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街头观察和采访、现状调查法、发展性调查法、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等。应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特别要注意实施阶段与选题阶段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做不同的选择。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始终为课题研究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答指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如“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论证、综合提炼”、“资料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图表的设计”、“实验方法指导”等讲座;指导学生整理以前的资料,查漏补缺,制定实施阶段有针对性的资料搜集方案;围绕中心问题,设计多种可行的科研方法开展研究论证等,从而使学生顺利进入实施阶段的研究。
2.选题
给学生提供一部分课题,并向学生交代每个课题的目的和特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及获取资料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课题,并进入相应的课题组,课题组的同学应该密切合作,积极配合开展工作。老师应该提供更多的与地理相关的课题供选择,特别是能用课本上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的课题,如:月相的变化规律;天气变化和预报;城市人口问题;城市外来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绿地调查与研究;课题选择时也可以不受老师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某同学的家长在公安局刑警队工作,就不妨看能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查找少年犯罪的年龄、性别、户口及所犯何种罪进行研究分析少年犯罪与年龄、性别、户口等因素有没有关系;某同学的家长在市环保局工作就不妨研究一下本市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
3.资料的获取
在课题选择好之后,老师要分组进行指导,让学生写出课题研究计划和资料的获取目标、途径及方法,如: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料(选择不同的课题所需要的资料是不一样的,有的课题只需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就可以了,有的资料的获取需要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才行);应该从哪里获取(上图书馆查找、登陆英特网搜索,还有:音像资料、社会调查、观察、走访、座谈等等);如何进行资料的获取;由谁负责;每一个同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什么时间进行等等,特别是需要野外实地考察的一定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尽量获取。教师对学生写出的计划要认真阅读并思考,补充和纠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确保活动的顺利深入进行。
接下来就是各组成员分头进行资料的获取和实验,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进展状态,必要时做出指导,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遇到困难也可以对学生所选的课题作调整。
4.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
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资料),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首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资料)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地整合。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直接关系到后面的结论是否科学,所以老师应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并指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到结论。
5.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的撰写)
篇10
关键词:初中教育 研究性学习 实施
近些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愈来愈感觉到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要性。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初中现行的课外活动及活动课难以发挥其课程价值,难以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体现教育的育人价值。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尚存在薄弱环节。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规定从2000年9月起开始在初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已经成为教学大纲的必修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切实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5年多的探究,笔者初步摸索出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基本流程
1.确定课题,制订方案
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题。
2.获取信息,选择方法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主要是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是科学的选择。在研究活动的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行为的、静态的成果、动态的实践、外在的形象、内在的体验、物质形态的、精神状态的等。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不仅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而且是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的需要,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综合研究,解决问题
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综述资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4.成果展示,总结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性方法
1.选题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正确地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选题不仅决定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完成课题研究应该采取的方法与途径。选题恰当,将会使研究活动事半功倍;选题不当,可能使研究活动步步被动,甚至一事无成。
(1)选题的基本原则
①实际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2)确定研究问题
①要善于观察和思考;②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③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
(3)确定研究方向
将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以后,会发现可供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所以需要把问题变为课题,进而确定研究方向。
2.开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开题是指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订一个可行的工作计划,为即将开始的研究提供一个工作框架。开题报告是指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1)开题报告的设计
①内容设计
在开题报告中要扼要地阐述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有时可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这部分内容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开题报告中要介绍本次研究活动的具体工作程序,包括任务分工的情况、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计划访问的专家及研究所须的条件(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另外,还要把时间安排好。
在研究方法的说明中,要写明是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还是调查研究等。若是调查研究,那么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叙述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的内容,是为了阐明“怎么做”的问题。
成果形式设想是指预计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什么,回答“做成什么”的问题。成果形式主要包括: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物模型、网页等。
②形式设计
开题报告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可以写成文章,还可以设计成表格,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研究者都必须回答开题报告中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即: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
(2)开题评审
开题报告是否可行,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这些问题在正式开题研究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论证。
3.结题与成果交流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概括,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思想碰撞,提升认识和情感;学会选用适合自己研究课题的形式来展示表达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掌握撰写结题报告的方法,从而增强归纳、总结、推理和论述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常用实践方法
1.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幻灯片及微缩胶片等。研究文献资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课题还是自然科学类课题的研究,都要以文献资料为基础,都离不开对文献资料的研究。
2.观察和实验方法
(1)科学观察法
(2)科学实验法
3.社会调查
(1)制订调查方案
(2)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
①问卷调查
②访问调查
③实地调查
4.信息处理
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绝大多数都是无序的、原始的,深度不一,层次混乱。要想使这些资料能在研究中派上用场,必须要进行一番处理,使之变成有用的素材。这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研究的结论。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要点
(1)谋求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
一方面要使评价贯穿于选题、计划、总结、交流等各个阶段;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要集中于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
(2)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第一,改变以往评价主体的贵族化、领导化和少数化倾向,听取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型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或途径收集信息。第三,评价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实用性、可行性、正当性与准确性等四个标准,避免过于形式化、繁琐或随意的做法,如过多的“填表学习”等。
(3)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和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反思是个体获得自我感知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学生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没有反思的过程,只能说有经历而无体验。
2.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的构成
(1)过程性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中,主要评价学生参与课时量、参与态度、在活动中情感体验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和活动的收获与成果等方面内容。
(2)终结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就是对研究成果的评价。通常研究成果通过结题报告来展示,所以,终结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结题报告质量的评价。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的具体方法上,研究性学习主要采用自评、小组(互评)评和教师评的方法。
五、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有交互式、同步式、间断式三种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