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跟踪审计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进行跟踪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概念
跟踪审计是指跟随审计事项实施过程而持续进行监督,在审计事项发生的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实施审计的一种审计方式。跟踪审计具有时效性强、过程性突出和预防作用突出的三大优点,区别于传统审计的方法,同时优于传统的审计方法。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是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的综合体,严谨的审计监督过程对于安居工程来说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是一项利于民生的事情。
二、跟踪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通过几年审计发现:目前我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棚户区改造规划和管理方面
一是棚户区改造规划不及时和详细,致使计划不能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造成进度缓慢。二是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造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复上报。三是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政策标准不一致、资金不足等原因,未纳入当地棚户区改造范围而无法享受优惠政策的问题,以及部分棚户区改造项目无法按计划启动、实施进展缓慢或停滞等问题。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审批和建设方面
在进行土地拆迁的过程中,会发生赔偿问题,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钉子户”等原因形成毛地供应等现象,造成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用地得不到有效供应,工程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立项报批、招标投标、法定程序过程中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将项目一拖再拖,导致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未批先建,出现一系列没有完善审批手续的建筑;如少数工程项,未执行抗震设防等工程建设强制性等标准审批,这些建筑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居住的居民安全是一个较大的威胁。
(三)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方面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时国家会投入大量的城镇保障安居工程资金,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截留滞拔、闲置浪费;按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但时常出现提取不足的问题;由于审批不及时,未批发建,手续不全,合同未注明安居工程字样,造成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无法享受税务、电力、通讯、市政、银行信贷单位等单位给予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优惠税、费以及利率等。
(四)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和使用方面
未严格审核申请人家庭住房状况、收入状况,保障对象存在盲点;后续管理缺失,虽建立了退出机制,但执行不是很好。造成已拥有住房、高收入人群享受住房保障住房;已享受住房保障后找到工作或购买房屋,但未按规定退出已享受的保障性住房。
三、提高跟审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针对我国跟踪审计的工作现状,可以从如下几点应对策略来提高跟踪审计的工作水平:
(一)明确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安居工程的房子来源十分广泛,并且资金的投入也是来自不同渠道,因此要明确安居工程的类型,从财政资金运用、专项支出、建设、维护和购置方面明确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二)采用严格的审计方法
一是审计资金拨付及到位情况。了解资金来源、分配情况,延伸到项目建设单位审查资金到位、拨付情况,核对相关文件、批复,审查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和专户核算,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是从两方面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一是摸清城镇保障安居工程的实际情况,掌握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规模、实际交付情况、保障范围、保障规划以及分配运行等制度;二是掌握城镇建设安居工程时在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实效,对于城镇内的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棚户区居住人员等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来确保不同的群体的住房基本情况。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审批管理方面
一是立项审批方面。查阅相关部门和单位履行基本建设立项报批资料、发改委的批复以及建委、规划局、环保局、地震局等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在建设单位查看:是否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有审批手续。
二是招投标程序方面。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了公开招投标;施工合同的签订是否与招标文件的内容相符等法定程序。
三是工程竣工验收方面。查看竣工验收的有关资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防此止建设项目未办理竣工验收资料而进行分配使用。
(四)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方面
通过户籍、地籍、房籍、以及房产交易、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信息共享平台,查询个人经济信息,提高审批准确度和效率,有效堵塞政策漏洞, 使低收入困难家庭真正体会到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惠。
四、结束语
如何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工作涉及到政府和社会各个阶层,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跟踪审计工作也会有条不紊的展开,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当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给予专业、实际、妥善的审计建议,从制度上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顺利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的展开,充分发挥跟踪审计在建设城镇保障安居工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丽娟.工程跟踪审计相关问题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03).
篇2
一、突出重点
由于审计工作政策性较强、涉及面广,工作重点都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息息机关。因此,采编信息必须掌握好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念好“政策经”,及时挖掘政策性信息,帮助领导及时了解、掌握重大政策出台后的运作效果及其带来的社会效应,以便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实施正确的有效的决策,从而使审计信息成果利用的最大化。首先,要注意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只有立足中心、围绕重点,从全局性的高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采集和处理的信息才更容易贴近领导的思想。如社保资金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以及保障性住房工程等涉及民生的审计,内容不仅要涵盖各级领导对审计监督各阶段的批示、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等情况。同时,还要重点采编与全局有关、与重点工作有关、与领导决策有关的政策性内容,切实为政府、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跟踪服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次,要注意综合提炼,打造信息精品。即通过对零散的、初级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和提炼,打造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政策性的精品信息,以引起领导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政策加以修正、完善。
二、主抓难点
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就必须跟上政策和领导的思想脉搏,急领导所急,解领导所难。首先,要讲求时效性。时间往往决定了信息的价值。从信息的收集、筛选到整理、编报各环节都要突出一个“快”字,做到信息捕捉快速,信息加工迅速,信息传递高速,使领导早知情,早决策,早解决,从而发挥信息的时间效应。如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在工程的初始阶段就要注意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工程建设到哪一阶段,跟踪审计到哪一阶段,都要及时反映出来。其次,要注重超前性。就是要从大量初级信息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求做到新事物早发现,新情况早了解,新经验早总结,按照规律,从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中推断,向纵深挖掘,预测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主动为领导决策做好超前服务,以利于未雨绸缪,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捕捉焦点
审计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在采编审计信息过程中只有把握这些规律和特点,并结合实际,及时捕捉“焦点”,突出审计的特色,在共性中求个性,才能产生积极的特色效应。所谓焦点问题,有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反映,也有对社会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特别是民生问题的关注。如对民生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把采编这类“焦点”信息的前提,放在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立足于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进行“深加工、精提炼”,力争使“焦点”信息成为上级领导解读、分析和决策的最佳“参谋”。
四、瞄准热点
篇3
【关键词】工程 道路桥梁 审计
一、道路桥梁工程跟踪审计
道路桥梁工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市政府安排,市审计局对102省道西湖至临泉段改建工程和202省道阜阳至阜南段改建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主要开展的工作有以下六方面。
(一)基本建设程序落实方面
主要审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批复、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文件是否齐全;审查政府投资建设规划、用地批准、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等文件是否齐全;审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相关单位的确定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及其结果的合法性;审查与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法、公允,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
(二)工程质量方面
主要审查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政府质量监督是否到位,关键性指标是否经第三方鉴证检测;工程施工单位是否制订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自检体系是否健全;监理是否规范、严格;进场材料是否附有合格证并经过复试合格,有无以次充好情况;质量检验记录资料是否完整,有无质量不合格及其因此产生损失浪费情况;把隐蔽工程验收作为审点。
(三)造价控制方面
主要审查是否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重大变更是否按规定报经批准;是否存在高估冒算和高标准建设的情况;把变更签证(清淤回填工程、垃圾换填工程、不良地质处理工程)、工程量超过工程量清单的工程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
(四)进度控制方面
主要审查是否能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进度进行,工期提前和延误是否按合同执行相应的奖罚条款。
(五)合同管理方面
主要审查是否存在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施工项目班子和监理人员配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职责履行是否到位;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及价款结算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计量支付。
(六)竣工验收情况
主要审查完工后是否及时进行竣工验收;工程质量、技术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的组织与程序是否合规;验收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二、道路桥梁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
(一)工程量的审计
1.工程项目费用的多少主要由工程量的大小所决定。工程量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部分施工单位、甚至个别建设单位为了多计工程费用,首先就在工程量上大做文章,尤其是那些工程数量大、单价高、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因此,工程量审计重点是核定工程结算款项内容与建设项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多报虚报的问题。
2.工程量审计必须认真审核其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审核其数据来源是否为施工图纸上标注的尺寸数据,审核其算法是否符合定额或相关文件的规定。审核未实施工程是否进行了结算,例如,阜阳市南京路道路竣工结算时审计人员发现机场路等道路交叉口面积比合同工程量减少了2021m2,竣工结算时却依然按合同计量,审减工程造价64万元。
3.工程量的多算和重算是工程造价中常见的问题。例如,阜阳市颍北新农村路网一期-北三环路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时发现:现场签证5(垃圾换填),施工单位报审增加6%石灰土18823.7m2,实际工程量为3137.28m2,多算工程量给予审减,审减了33万元。
(二)价格的审计
1.直接费用的审计(1)直接费用的审计主要是套用定额的问题。在审计时必须认真熟悉图纸内容,按照施工实际及定额相关规定,确定套用定额计取直接费是否正确。例如,对某大桥工程协审结果复核时发现:第23项变更,采用2000安徽市政定额,协审结果将水泥稳定土混合料计入了主材价格,实际上水泥稳定土混合料在该定额中已经分解,不应再计入主材价格,核减金额19万元。
(2)直接费用中材料价格和材料差价的审计。在对材料价格和材料差价进行审计时,一是要确定调整材料价差的范围;二是要按设计图纸,核算定额所需材料用量或按施工实际和规范核定用量;三是要核定与预材料市场价格算价格的差额;四是核定所取定的材料价格应套用当期材料价格,不得跨期高套。例如,阜阳市南京路道路竣工结算材差调整时:施工单位报审材料价差的调整范围有误,审减石灰、碎石、水泥、汽油、柴油、钢筋砼管、球墨铸铁管等项目的调整,审计审定调整范围为钢筋、沥青;施工单位调整人工费及材料价差时进行了取费,审计审定为只计算税金不取费。
2.间接费用的审计
应审查工程类别与性质。不同性质工程项目以及同类性质工程的不同等级其间接费率各不相同。要注意工程等级条件的划分,防止高套或低套。
三、其他注意事项
(一)因承包人自身原因导致的工程变更不应增加工程造价
例如,阜阳市南京路道路、给排水、弱电及箱涵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第25工程签证:从柳林路交口至施工终点道路东侧管线施工方式由开挖施工变更为拉管施工,该变更是应施工单位要求进行的变更(考虑施工安全等原因),根据合同通用条款31.6条因承包人自身原因导致的工程变更,承包人无权要求追加合同价款,审减相应工程造价144万元。
(二)善于发现建设单位的管理问题
篇4
关健词:企业财务;资金;质量
国企改革已全面展开,如何进一步加快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核心内容――财务资金管理,如何更好地用好、用活资金,是现代企业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1.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问题
随着集团企业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但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使财务资金分散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资金利用效率较差,财务风险大,具体表现如下三方面。
2.1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准确、及时掌握企业各项信息来控制物流和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信息严重失真。企业各信息提供者出于各自的利益,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盲区,使企业高层决策者难以正确利用有效信息来控制、防范风险以及更好决策。更为严重的,虚假、错误的信息还会误导决策者进行决策。例如企业本身资金严重短缺,而信息提供者为了报喜不报忧或其他原因,提供资金充足信息,而决策者误以为资金雄厚而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导致投资结构失控,资金后续不足等。
2.2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所有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资金运作缺乏监管力度,人为调控因素较大,导致国有资金被挪用,甚至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尽管企业制定了监督制度和监督职能,但因监督者没有全面准确掌握企业财务资金状况和必要的跟踪手段,因此难以发挥较大作用。相当多企业在大资金运作和重大投资上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即使有也流于形式,资金流向与控制严重脱节。多数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资金变动情况,子公司恐母公司调度资金或考核业绩等原因,极力隐瞒和拖延信息传递。由于监管工作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不出问题则以,一出问题,则多数企业资不抵债,资金难以盘活,债务累累。
2.3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下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象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指公司为了经营资金贷款,普遍多头开户以求贷款,因此资金较为分散,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资金与能力,盲目投资,而且投资所需后续资金较大,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2.有效的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2.1资金流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动力。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资金的流动从货币形态到实物形态,再回到货币形态,周而复始,不断运转,实现价值的增值。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扩大、新业务导入和企业并购等,也都对资金有着巨大需求。
2.1资金流动影响企业的生存质量。合理现金流动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而且可以证明企业的信用和实力。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的企业虽然账面盈利颇丰,却因现金流量不充沛而倒闭,有的企业虽然年年亏损,却应有足够的现金流量而得以长期生存,最后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2.3资金流量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现金流量信息能帮助投资者看清企业的真实情况,更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价值,从而减少投资风险。现金流量充足说明企业经营运转良好,承担风险的能力强,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增强。
3.如何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资金管理。
3.1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企业货币资金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成立企业内部资金统一结算中心,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撤消企业所属各单位的外部银行的开户,由结算中心统一在银行开立结算帐户,在结算中心分设收入户和支出户,各项收入进收入户,各类支出统一由支出户支付,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既有效利用闲散资金的周转,也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充分发挥了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使下属单位的资金出入受集团监控之中,减少了盲目贷款的风险,形成由“决策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的自下而上的循环管理和监控体系。结算中心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货币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实现企业对全部货币资金的管理协调,整体监督控制,合理调度调剂,实现货币资金的动态管理,内部资金按需流动,合理配置。使企业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资金管理体制。
3.2建立健全资金收支预算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具有十分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是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的重要保证。资金收支预算只是其中之一,是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中,资金预算管理成为企业各项预算管理的主轴和考量依据,必须做到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严格考核,使资金预算成为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核、考核的基本依据。
篇5
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业务管理的核心,是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年初,围绕重点、难点、热点,局领导开展了广泛调研,县审计局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确定了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扩大投资审计,做好专项审计,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要求,2012年共确定审计项目28个,其中:预算执行审计9个,投资审计9个,专项审计2个,经济责任审计8个。在程序上,严格审计计划批准程序,根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纪委以及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在综合考虑审计力量、行业专项审计情况后,制定出宜君县审计局审计项目计划,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严格执行。2012年,全县保障房竣工决算审计项目、农村人畜饮水项目、校舍安全竣工决算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公”经费治理、“双签”制度落实等审计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二、细化操作规则,规范审计程序
(一)做到审前调查充分,审计方案编制、重大审计事项重点明确,应对措施切实可行。实行审前调查责任制,在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编制上,实行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审批、重大项目要提交局领导班子审定制度。重点对方案编写内容是否完整、与审计内容是否相符、操作性和针对性如何进行调查。使审计方案内容完备、重点突出、应对措施可行,切实发挥审计方案对审计人员的规范作用。
(二)实施阶段,首先开好审计进点会,为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氛围。进点后,一是由审计机关带队领导主持召开。进点会,由被审计单位及相关财务、工程管理人员介绍情况。经济责任审计还要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召开会议,告知审计方式、工作要求。二是宣读张贴审计公示,接受监督。三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对现场的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审计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和检查。审计局不定时派出人员对审计组审计实施方案和落实审计准则执行情况、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开展巡查。重点对审计取证行为和审计取证过程进行监管。
(三)坚持“三级复核”制度。在审计复核工作中,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审计工作底稿先由审计组长复核,提出复核意见,再由审计组长所在股室负责人复核,复核无意见后,呈请主管领导对审计文书进行把关,最后由局长阅签。复核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把好征求意见关。在每个项目结束后,都召开被审计单位座谈会征求意见,认真听取审计对象对有关问题的陈述和说明,确保审计报告反映的违纪违规问题事实清楚,数据准确。二是严把审计复核关。即:审计方案实施关、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关、审计报告复核关、审计程序复核关。三是严把定性处理关。对于审计结论要做到审计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宽严适度,确保审计结论的落实。
(四)重点抓好审计决定落实。跟踪落实审计决定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及时对党政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跟踪督办,落实专人限期办结。每年全县财政审计工作会议上,对审计决定落实检查情况以县政府办名义进行通报,并纳入政府考核内容。政府主要领导就上年审计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落实责任,使审计决定及时较好地得到落实,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审计制度规范体系,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把建设“规范型”机关作为建设目标。近年来,我局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制定或修订了审计业务规范、审计方案管理、复核审理、业务会议审定、审计结论落实、审计限时制、综合业务考核、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十几项业务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和规程,内容涵盖了审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全局已基本形成了“工作讲规范、办事讲程序、管理讲制度”的良好机制。提高了工作规范化程度,减少工作随意性。
四、强化执法责任,抓好制度规范的执行和落实
(一)实行审计质量负责制和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负责把关,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充分性负责。审计组长及审计业务股室负责人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复核人员对其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局领导对审计处理处罚负责,凡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建议书等必须由分管领导签字把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实行过错追纠制。
(二)实行审计质量检查考核制。对审计项目实行季度考核和年终总评相结合,季度重点考核项目审计的进度和审计决定的落实,考核项目审计进度限时制,审计决定落实终结制执行情况,审计信息、审计综合报告报送、批转情况,营造人人打造优秀项目的氛围。把出优秀项目与年终考核、先进评比相结合,引导审计人员力争把每个项目都做成精品项目。
篇6
关键词:审计监督 财政体制 深化改革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65-02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体制是我国在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审计监督基于其独立性、全面性、专业性的监督特点。基于此,审计监督促进财政体制深化改革受到政府、学界等多方面的关注。在审计实践与实际研究中,审计监督促进财政体制深化改革主要是从预算执行审计、转移支付审计、存量资金审计、税收征管审计以及政府债务审计等五个重要的方面开展,本文也就从五个方面来对文献进行梳理。
一、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预算执行审计研究梳理,发现主要针对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即预算执行审计的必要性、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和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有效完善部门预算审计的政策建议等这三个方面研究。一是重点分析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尤其是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必要性研究。钱啸森从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有利于提高我国财政管理的效率。姜超(2008)认为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开展有利于完善预算执行审计实践体系,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力度。张军等(2015)针对我国现行预算体制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违规问题等问题应加快推动绩效预算审计,这样有利于我国现代财政体制构建。董玲、安艳芳(2009)认为现阶段在全力推进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政策背景下,分析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二是对预算执行与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陈澎(2009)认为我国预算执行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财政部门编制的部门预算草案过粗,不利于管理;预算编制的标准与定额体系有待完善;财政集中核算的不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相对滞后以及忽视财政预算执行效益的审计。宋达和郑石桥认为我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审计制度本身存在制度局限;由于收到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审计资源的限制,我国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的过程中,伸进机关和审计人员很难发现所有的有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同时,审计和其他经济监督形式一样存在威慑力度不够的缺陷,因为审计发现问题后很少开具处罚单,即便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其处罚的力度也很难以达到震慑违规者,违规行为在短时期内自然屡禁不止。三是加强预算执行审计对策措施研究。陈斌认为在“大财政”的思想理念背景下,应结合“大财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构建适合“大财政”发展模式的预算执行体系,进一步优化审计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加强审计监督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等。薛芬认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应对预算执行审计进行重新定位,即对审计范围、审计层次、审计重点等重新进行认识和拓展,重点在于推进绩效审计为核心的审计模式,让公众参与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加快建立健全审计公开制度。
评述:上述学者们关于预算执行审计的大量研究,取得的成就比较大,尤其是在发现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存在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根源,进而能够提出效果的政策建议。然而,审计监督预算体制合理性、财政政策审计评估以及对部门权力运行监督等还不够。本研究主要从现代财政体制构建的整体框架下,来分析我国预算改革的整体方向、预算改革面临的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探析A算执行审计发展趋势和方向,最后提出完善预算执行审计的路径――嵌入式审计。
二、转移支付审计研究
房桃峻和胡继荣在2012年通过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过程研究,发现主要存在预算安排不完整、滞留专项转移资金、挪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转移支付资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健全完善我国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制度及具体措施等,即主要是充分发挥我国审计监督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使转移支付制度更加健全,使审计结果的处理具有充分可靠的法律法规依据;开展转各个领域转移支付资金效益方面的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进一步提高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构和地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审计结果质量,同时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构建健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有效的可操作的评价框架及具体指标体系;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一般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开展上下同时审、跨部门联合审、跨领域同时审等联动审计机制,确保审计质量可靠。审计署贸易审计局课题组于2013年对对商务部参与分配的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指的是2011年发展专项资金)进行探索性审计后,指出专项资金审计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重点跟踪分配程序、注重延伸审计、上下贯通严肃取证,同时认为在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积极践行科学审计理念,运用信贷审计工具,及时转变审计思维,运用现代审计方法,以资金分配为审计切入点,重点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使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公开透明、合规合理,检查和评估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有关的宏观政策执行情况;不仅促使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清除;更要不断在专项审计工作中总结和完善审计机制,审学研融合动态结合,促使审计方式方法进一步创新。杨春露等(2008)认为转移支付(主要指一般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应结合绩效审计,根据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目标、范围、用途、额度等,建立一整套适合转移支付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框架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更趋完善。
评述:上述学者对转移支付审计主要集中揭示转移支付资金在申请、拨付及使用环节存在问题,而较少关注转移支付制度本身设计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执行是否及时、转移支付制度环境审计等研究较少。本研究报告将从财政体制改革整体框架下来探索转移支付改革取得的成果、转移支付改革面临的挑战以及转移支付改革的方向,继而研究转移支付审计发展的方向,最后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审计的实施路径――跟踪审计。
三、税收征管审计研究
税收征管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加强税收征管审计,促使税收征管以及税收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是我国审计机关一直在进行的审计实践。张小伟(2014)认为我国现阶段的财政税收征管审计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财政税收征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和完善,是税收征管制度更加健全,使税收执法更加严肃,依法治税得到进一步强化,促进稳定的税收增长机制得以完善,对税收法定等方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宋建华(2014)认为地方税收征管审计问题是财政审计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税收征管存在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审计机构不能很好的落实审计客体的意见。曲妍蕙(2013)认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房屋出租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土地流转税、规费收入、营业税以及房产税等相关税(费)收是否流失,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其他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有关税收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及时收缴税款,从而促进税收征管体制机制完善。
评述:上述学者主要研究了通过对税收征管审计发展税收征管环节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税收征管效率较低,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机制的完善。但是,对于税收政策审计评估还存在不足,在“互联网+税收”领域如何运用大数据等还面临诸多挑战,这也是本研究报告填补的空白。
四、存量资金审计研究
安群文(2015)认为预算单位财政存量资金审计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审查预算单位的项目支出的结余资金;二是重点审查预算单位的账目支付的暂付款项;三是重点审查预算单位项目支出结转资金。刘玉洁(2015)认为主要加强财政资金审计的重点包括以下四各方面,即加强对预算结转结余情况审计,对各类财政专户的资金结存情况审计,对国库资金存放管理审计以及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审计。刘生桥、郭秋园(2015)等在分析财政存量资金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财政存量资金审计的思路,即关注国库资金存放管理,关注预算结余结转情况,关注各类专户资金情况、关注财政资金制度管理等情况。黄龙翔(2015)认为财政存量资金审计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点关注社保资金、代缴的非税收入;第二,重点关注未使用的财政专户资金;第三应重点关注用权责发生制虚列支出的预算资金;第四,重点关注停留在预算单位账户上的部门预算安排的未使用、无法使用的部门预算资金和项目资金。
评述:上述学者主要关注财政存量资金规模、结构和形成渠道等,而对于财政存量资金形成的原因分析较少,对如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以及相关的财政政策审计评估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梳理以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现代财政体制框架下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方向,提出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审计路径――专项审计。
五、政府债务审计研究
董大胜(2010)认为应该把债务列入预算管理中,同时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突出的问题是融资平台问题,财政审计要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形成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隋玉明(2013)认为我国目前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国家或地方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跟踪审计,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审计等,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出预警;加强债务资金绩效审计,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达到债务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研讨会(2011)得出结论,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具体措施;第一,进一步拓展财政审计的范围,扩大财政资金规模审计,及时摸清政府性债务整体规模、Y构等相关情况;第二,利用跟踪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坚强监管,提高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第三,深化金融审计,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第四,把政府性债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完善政府债务方面的举借、投资、管理等重要环节和关键部门责任人的问责追责制度和具体措施。王善平、蒲丹琳(2012)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在筹资的过程中,运用政策制度方面滞后等缺陷来巧妙的规避制度风险而进行借贷,进而指出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权利的监督和制约来约束地方政府过度融资的规模,以有效控制地方债务风险。李玲等于2013年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在立项、筹集、投资、管理等各个环节和领域存在违规问题,为此提出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政策建议及措施:第一,坚持按照法定的程序发行债券,加快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第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债渠道予以规范;第三,指定专门的政府债务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统一归口管理,第四,对地方政府性债务主体分门类别进行区分,对其进行有效清理规范;第五,对举债部门或者单位的举债权力予以规范和约束,规范债务决策程序和机制;第六,强化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完善债务全过程监控体制机制;第七,加强偿还机制建设,提高偿还能力;第八,构建考评机制,加大问责追责力度;第九,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加强监督力度。袁杰、夏飞(2012)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跟踪审计,促使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杨娟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审计;第二,加强政府性债务举借各个环节审计;第三,加强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第四,加强对举借债务投资方向审计。同时提出政府性债务审计方式包括:一是与政府投资项项目结合,加强对地方政府性重点投资项目审计;二是与金融审计相结合,维护地方政府性债务安全;三是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评述:上述学者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研究主要集中债务规模、融资平台以及债务结构等方面审计,而忽视地方政府债务制度合理性审计、地方政府债务预警体系构建审计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制度环境审计等。本研究主要从现代财政体制改革的框架下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地方政府债务改革方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升级发展的方向,提出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路径――统一组织。
参考文献:
[1] 钱萧森,吴星.深化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参考,2008(4)
[2] 宋达,郑石桥.政府审计对预算违规的作用:抑制还是诱导?――基于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的实证研究[J].2014
[3] 陈斌.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
[4] 薛芬.政府预算变革与政府预算执行审计战略转型――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6)
[5] 安群文.把握结转资金与结余资金概念做好预算单位财政存量资金审计[J].理论探讨,2015(1)
[6] 刘玉洁.财政存量资金审计初探[J].审计月刊,2015(2)
[7] 刘生桥,郭秋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分析[J].审计月刊,2015(3)
[8] 黄龙翔.县级财政存量资金审计监督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8)
篇7
(一)方法的提出。PDCA循环理论由休哈特提出,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称为“戴明环”,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四个阶段,适用于任何有目的有过程的活动。本文借鉴PDCA循环的思想,提出审计整改全寿命工作法,设定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评价、后续审计四个闭合循环的阶段,审计质量控制贯穿全过程,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二)方法的应用思路。1.审计计划阶段。主要包括审前调查、信息系统基本情况的收集和信息系统相关制度文件的审阅等。此外,还应依据计划编制详细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审计内容、步骤、方法,制定并送达审计通知书等。在本阶段,相关责任人要全程监督审计工作安排,审核审计工作方案是否满足审计目标要求,了解并考虑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信息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信息系统框架、信息系统及其支持的业务流程的变更情况、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等特定内容。2.审计实施阶段。完整的信息系统审计通常涵盖三个层面:一是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指企业管理层对信息技术治理职能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审计人员要关注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控四个方面的控制要素;二是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指与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及其相关人员有关的信息技术政策和措施,审计中应考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变更管理、系统开发和采购管理、系统运行管理有关的控制活动;三是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指在业务流程层面为了合理保证应用系统准确、完整、及时完成业务数据的生成、记录、处理、报告等功能而设计、执行的信息技术控制,审计中应考虑与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输出环节相关的控制活动。审计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询问、观察、审阅文件和报告、通过穿行测试追踪交易在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验证系统控制和计算逻辑、登录信息系统进行系统查询等审计方法。信息系统审计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既具有IT背景又具有内审专业技能,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建立审计复核机制,检查审计底稿和相关证据,掌控项目进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3.审计评价阶段。进行评估时,获取的审计证据必须充分可靠相关,以支持审计结论。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撰写征求意见稿、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形成审计报告、下达审计意见或审计建议书。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的最终结果非常重要,审计项目负责人要从重要性和增值性两个方面认真讨论确定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高质量。重要性指审计发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程度;增值性指审计建议是否恰当、有意义,是否有助于提高审计对象效率效果。4.后续审计阶段。即对信息系统审计已报告的缺陷和建议所采取行动的完整性、效果性和时效性跟踪检查的过程。一般和下一次信息系统审计融合在一起进行,从而形成审计流程的闭合式循环。审计结果整改情况应纳入企业绩效考评体系,保证审计整改工作质量。
二、应用审计整改全寿命工作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
某科研生产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目前使用的信息系统为涉密信息系统,有上千个终端用户,数百个业务工作流程,数十个业务系统,采取单点登陆、统一身份认证,部署相关审计系统的方式运行。由于该信息系统涉密等级较高,用户数较多,系统组成复杂,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按照审计整改全寿命工作法的工作思路,进行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和探索。(一)计划阶段。由具有信息系统研发背景和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专家担任组长,并从企业内部信息技术部门抽调专家,组建一支包括信息技术及内部审计人员在内的专业队伍。该科研生产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对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和管理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审前组织学习研究该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制度、安全控制策略、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等文件,将这些制度的相关要求作为审计依据,制定信息系统专项审计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审计内容为对信息系统的逻辑访问与物理安全控制,包括系统输入控制、用户行为控制和访问权限控制三个方面。同时,获取企业管理层和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支持。(二)实施阶段。在该科研生产企业已经建立的信息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专项审计的方式,对于企业的行为监控系统、权限审查系统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这也是本次审计工作的重点。该单位在设计信息系统监控系统时,采取了B/S结构,在终端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后台运行自动记录用户行为,利用SQLServer数据库对用户数据进行存储。在SQLServer数据库中,管理各种安全策略、系统运行参数、网络客户端设备信息、报警和日志。系统前台使用WEB浏览器方式,进行系统策略设置、系统维护等操作,各种日志记录和报警信息在这里显示。审计系统可提供完整的用户行为日志,该企业基于日志数据开展系统安全策略配置、违规介质使用、病毒情况、信息输入输出、文件打印、用户终端网络访问等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根据用户操作行为日志,综合应用询问、数据采集、穿行测试、控制测试和分析等审计方法,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并对重要发现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三)评价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发现和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就完善制度、制度执行、系统建设、安全策略适当性等提出审计建议,提交管理层审批后交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整改完善。(四)后续审计阶段。根据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整改完成情况,对审计发现的缺陷和提出的管理建议进行后续审计。从近期已实施的4次审计情况看,日志数据的抽样异常率从第一次的12%下降到1%。
篇8
【论文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民用机场建设投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监管现状,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全过程监管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监管应如何与之相适应,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
【论文关键词】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监管
一、投资监管概述
(一)投资监管的内容
投资监督管理是指有关监督机关和职能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政府的投资活动和政府管理投资的工作进行的监督管理,其实质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使政府的投资行为和管理投资的行为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
(二)投资监管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原有的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但同时,投资体制中还存在企业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政府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不够规范、投资宏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投资制衡体系,不断强化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投资的监督和管理。
二、我国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监管的现状
(一)监管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主体众多,监管不全面、不完整。
民用机场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监管主体众多,大到中央部委,小到地方政府。这种监管机构分散,监管效率不高。目前,对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和财政审计等部门。一个民用机场建设投资项目要接受多个监管部门的重复监督检查,既浪费监管资源,又影响监管效率。
虽然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监管部门和机构众多,但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对民用机场建设投资实行真正的、全面的和完整的监管。这种分头监管的局面使得各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差,责任落实不到位,从而降低了投资监管的作用。
2.监督的法律依据比较多
民用机场建设过程中,各监管部门监管所依据的主要法律和规章制度比较多,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是针对民用机场建设各个阶段的,都是比较零散的,没有一个法律法规涉及到监管的全过程。
(二)民用机场建设中技术与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民用机场建设时间跨度长
由于民用机场建设投资大、审批环节多,因此历时较长。特别是筹建期,要经过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门、环保部门、地方政府等多部门的审批,如此繁琐的审批环节为民用机场建设单位带来沉重的人力和财力负担,也为以后建设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物价上涨导致工程成本上升等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
2.民用机场建设投资前期工作考虑不全面
民用机场建设项目都进行了立项、可行性研究,也履行了报告批复程序,但有些项目仅仅是履行了建设审批程序,没有深入地从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角度进行预测,对项目的投资价值及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不够客观、科学。
3.民用机场设计分别存在设计保守或超前现象
由于对民用机场业务量预测不够准确,对民用机场规模涉及不够准确,导致设计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出现设计保守或超前现象。
4.预算、概算与实际投资差异较大
在民用机场建设的实践中,无论是新建或者是改扩建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中普遍存在着“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不良现象,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国家对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的宏观控制,而且给民用机场建设项目投产运营后带来了较大的财务负担。
5.机场建设工程结算不规范
在机场建设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一些不规范之处。比如结算资料保存不完整、费用项目重复计算、变更合同没有补充协议等。结算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不规范之处至少会产生两方面不良的后果,一方面可能会助长现象的滋生;另一方面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决算的正常和按时进行。
三、完善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监管的措施
(一)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监管的保障措施
1.建立投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使政府投资监管沿着法治的轨道发展
全面落实民用机场建设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除了要健全监管模式,明确监管主体及职责、理顺监管流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比较分散,尚未对政府投资监管特别是决策责任的追究做出专门的明确界定。因此,要以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来推进政府投资的监管,用法管权、法管人、法管事,尽快构筑起政府投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2.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
(1)理顺管理部门职权。投资的主管部门,要认真梳理,使投资管理的权力配置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进一步强化程序和责任制度,切实加强行政的层级监督制约。
(2)加强各项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建设资金及财务管理制度。地方财政部门按规定及时审拨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进度款和尾留款,及时审批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地方审计部门可选择一定规模的项目,依法对项目实施、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概算及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3)加强项目建设监督检查。民航局会同地方管理局对项目实施进行检查和稽查,发现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突破设计概算、不按规定招标发包、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质量低劣、建设资金损失、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等、、营私舞弊的行为,对建设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及时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二)建立完善的民用机场建设投资监管体系
建立一套涵盖宏观调控管理、建设决策管理、计划控制管理、资金拨付管理、建设过程管理、后续审计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全过程监管体系,需要全面认识“工程”和“资金”之间的关系,正确判断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以这两条链为准绳,挖掘控制点,采用恰当的监管方式方法,并将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监管效果(见图1)。
1.工程链监管
工程链监管是指对于民用机场建设项目流程从工程建设角度监管各阶段的合法、合理、合规性。
(1)投资决策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民用机场建设选址、项目建议合理性的审查。审查可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项目申报及筛选;项目立项审查;签订责任书。
(2)前期规划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民用机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合理性的审查。建设单位提出民用机场总体规划,民航局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事业发展情况、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铁路、水运、高速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发展水平、邻近区域民用机场情况、本地区人口统计状况等因素研究并确定民用机场建设标准。
(3)项目设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民用机场建设初步设计的合理性、施工图设计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特别注意的是,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设计对造价的影响较大,应确保建设单位在综合考虑安全、功能、标准及经济等各方面要素的基础上,把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到刀刃上。
(4)建设实施准备及招投标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招投标合同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如果建设实施准备及招投标阶段的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等不够严密、明确,在今后结算时,容易引起扯皮而影响工期及造价失控的现象。该阶段审查主要可通过审查民用机场招投标制度及管理程序作为基本考核点。
(5)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该阶段主要审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是否合理。对此进行审查主要是检查建设部门是否有相应的制度与有效控制措施。比如变更立项制度,凡是与原合同量、价有变化的,都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立项等。
(6)竣工决算阶段。该阶段主要审查民用机场建设的质量是否合格,预算执行情况、决算审计等。
2.资金链监管
资金链监管是指对民用机场建设项目过程中资金拨付的合理性、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率性进行监督管理。
(1)投资决策、前期规划阶段。该阶段应尽可能掌握包含土地成本、前期规划费、资金成本及管理费用(含建设单位管理费、设计费、监理费等)等可能发生的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费用,为后期做好项目经济评价提供数据。
(2)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资料,对每个设计方案作出经济估算及评价,审核概算,控制造价,确定民用机场概算总投资和具体建设内容,同时确定民航基金拨付的最佳比例。
(3)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及施工阶段。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偏多、工程验收不到位、监理单位监管不力等情况。因此,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变化,充分深入施工现场,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既要保证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有足够的资金,又要做到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资金筹措的难度。
(4)竣工决算阶段。在竣工验收阶段,要检查工程监督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要核实建设成本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审定建设项目的资金结余;检查各类竣工验收时工程与概算内容的一致性、财务支出的合法性;要关注工程技术资料对执行项目概算、财务决算结果的影响程度。
(5)民用机场交付使用阶段。在民用机场交付使用阶段,要做好建设项目后评估工作。在竣工决算审核的基础上,将项目的有关资料及分析结果汇总并建立数据库,为后续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3.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
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需借助社会专业审计力量,将事后审计环节提前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以充分发挥国家审计、行业部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合力。既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又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完整,节约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投资。
(1)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审计。民用机场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工作十分重要,它从根本上影响民用机场建设项目的成本和投资效益,因此应对其进行审计。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投资决策、项目可行性研究、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设计、设计概算、预算的审查;招标文件、投标标底、投标报价审查;建设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审查。
(2)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审计。施工阶段的审计是民用机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是堵塞漏洞、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审计内容包括对收入、成本、费用、资金拨付金额进行核实,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中途定性评价。
(3)建设项目结束阶段审计。民用机场建设项目完工后,审计部门要对项目部门实际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情况进行审定,对执行企业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和规定情况进行审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机构要紧紧抓住资金流程这一主线,重点关注建设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紧紧抓住民用机场投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审核这一关键控制点,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纠正并完善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对项目建设程序、招投标制度、合同签订、质量管理、造价控制、资金使用管理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履行职责情况等重点环节重点加强审计监督。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昭晓.关于加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监管的思考.科技信息,2007,(20).
[2]王志清,宋昕.美国民用机场投资管理体制的借鉴意义.中国民用航空,2005.(Vol.52).
篇9
(一)重大风险及问题事项分析模型
针对商业银行发现的案件以及审计发现,研究这些事件、差错所对应的数据,研究这些数据的数据特征。将这些数据特征为筛选条件,形成计算机模型。下面举个例子:2005年10月下旬,上海某银行在自查中发现,一笔购房贷款的房屋“他项权证未入库”,说明银行把钱贷出去的同时,未落实有效的抵押担保。进一步追查发现A公司职工有关的住房贷款竟达91笔,涉及金额4亿元。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涉嫌大量利用他人的身份证“偷梁换柱”申请贷款;二是有32笔陆家嘴支行发放的贷款存在“抵押不实”。通过记者的调查,这种骗贷方式在“程序上是天衣无缝的”,形式上是“合规”的,但实际上是骗贷。通过这个案件以及其他相似案件分析这些业务的数据特征:房屋他项权证状态“未入库”,贷款状态“已发放”。多笔不同贷款人的客户信息具有高度同质性,比如对账单地址、联系电话、同一楼盘多笔贷款拖欠时间同质、还款资金来源于同一账号等。柜员连续还款。1.疑似假个贷模型一——未落实抵押模型该模型较为简单,筛选条件为:房屋他项权证状态“未入库”,贷款状态“已发放”。通过该模型就可以筛选出已经放贷却未落实抵押的贷款。2.疑似假个贷模型二——同质模型多笔不同贷款却有相同的联系电话、对账单地址等同质信息,是很反常的。设计该模型,通过所有个人贷款数据的对比(主要是match函数),就会发现同质性的疑似假个贷问题。3.疑似假个贷模型三——柜员连续还款模型笔者在网点支行工作时见过假个贷实例,某一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支票取现,取现后立刻去储蓄柜,为十几个贷款客户的还贷账户无折续存。该模型运行结果举例:A柜员2012-05-20,较连续地为19笔贷款金额合计***元的个贷的还款账户办理现金存款。该笔贷款合作方为“***”项目为“***”。该模型的筛选规则是:柜员交易信息分析,连续(一般是不超过1分钟)将款项存入不同客户的个人贷款委托扣款账号。
(二)电子交易轨迹类模型该类模型建模思路:从一个起点数据,如发放的贷款,追查所有相关的数据,以确认其是否合规。下面举两个实例说明:例一,单一电子交易轨迹类模型。这类模型适用对金额较大的客户进行单户分析。某一小企业贷款客户A,贷款1000万元,多笔转账至个人户甲,涉及金额500万元,甲将这500万元转至某矿山账户。经查,该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为甲,甲将贷款资金部分挪用于某矿山进行入股投资,改变了资金使用用途。除非是现金交易,否则都会在银行的系统内有电子记录,比如贷款发放1000万元有记录,合计转账500万元也有记录,500万元转至某矿山账户也有记录。这些记录数据构成了一个信贷资金流向的电子交易轨迹。例二,个人信贷流入资本市场批量模型。该类模型适用于批量发现问题。该模型运行发现的疑点之一:“借款人A,2011-08-05个人消费贷款发放20万元,贷款后10日内共发生证券交易6笔,合计转入证券账户20万元,其中2011-08-10将5万元通过账户******、户名A转入基金账户⋯⋯疑点提示:是否为贷款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个人信贷流入资本市场批量模型的设计思路:监测客户发放贷款账号与客户本人及其密切关系人的证券、基金账户,在贷款发放之后,两账户的资金变化情况。如果发现上例中的情况,则有可能是客户用贷款资金进行证券、基金投资。信贷资金是否被挪用,是否流入了股市等高风险资本市场,银行人员与银行客户之间是否有不正常的资金往来等,都可以通过电子交易类模型发现疑点。这些数据的特征是:只看单个的数据无法发现问题,而观察其电子交易轨迹一系列的数据,会很容易地发现问题和疑点。
(三)内部控制风险类模型商业银行有着复杂的内部控制,比如授权控制、不相容岗位设置等。个人贷款为例,它有贷款受理、贷款审核、贷款审批、抵押放款、贷后服务五大流程,几十个岗位。比如贷款审批岗的不相容岗位是:贷款受理岗、贷款调查岗、贷款审核岗、信息录入岗、贷款签约岗、押品管理岗、贷款放行岗、档案管理岗、贷后服务岗等岗位。内控风险类模型主要评价内控的执行情况以及授权事项抽样。商业银行内控审计重在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审计。下面举例进行说明:模型一——员工休假期间内控评价模型。从系统内提取每个操作员号活跃日期,从人力资源系统提取员工休假记录,将两者匹配,发现有无员工休假期间其操作员号仍是活跃的情况。在历次的检查中,发现有的员工休假了,但是他的操作员号仍被使用,这说明有人在用他的操作员号和操作权限。该种情况属于内控违规。模型二——A级授权事项抽样模型。授权控制是常见的风险控制手段之一,比如存折挂失需要B级授权,而密码挂失重置则需要A级授权。A级授权事项抽样模型:将所有的业务事项作为整体数据库,选取有“A”级授权标志的业务,进行计算机辅助抽样,选取审计样本,进而开展审计工作。
(四)重要性模型重要性模型是前四类模型的补充,即使前四类模型设计得再多,查到的疑点和问题数据再多,未必能覆盖所有的商业银行风险,所以必须有重要性模型辅助进行抽样。该类模型并不复杂,对于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分别设定阈值,比如个人贷款重要性模型:首先确定同一客户贷款余额阈值(比如500万元)。按产品设置贷款余额阈值。按客户、产品汇总余额阈值。超过阈值的贷款将被筛选出来。考虑审批的目标以及工作能力,可以选取全部的样本,也可以计算机辅助抽样选择部分样本开展审计工作。
(五)跟踪审计模型该类模型属于触发式的模型,模型设计并不复杂,设定一系列的阈值,超过该值,就自动列为审计对象,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下面举例说明:审计流程系统与集中采购系统建立数据连接,采购项目立项即向审计系统发送数据,当采购标的超过一定金额,如1000万元时,自动生成审计工作单,人工分配任务之后,由相应的人员进行跟踪审计。
二、建模工作要点
本文第二部分探讨的是笔者总结出的六大类审计模型的建模思路。数据本身并不会说话,但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就可以做到数据的解读,从而直接确定差错数据、可疑数据和重要数据,为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能。建模的难点和出发点都是让数据“说话”。笔者探讨的这六大类建模思路不仅适用于商业银行,企业和政府内部审计也可以借鉴。建模的工作要点是集中全部审计人员智慧的模型库。
(一)审计智慧模型库商业银行必须有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以及流程管理系统,计算机模型库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组成部分。计算机模型库应为开放式平台,建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集中全员的智慧;同时,建模也不是一时之事,随着新业务的开展以及新的案件被审计发现,需要我们持续地构建计算机模型。如何进行模型库管理和便捷应用以及激励全员参与建模是一个管理难题。
篇10
关键词:企业集团 子公司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16-02
随着规模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实行集团化发展,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太钢集团企业所属子公司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如管理不好,则将对集团企业经营目标影响很大。下面笔者将结合太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现状,阐述大型国有企业及其子公司如何加强管控的具体措施。
一、国有企业及其所属子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任何一个大型集团企业,如管理失控,就可能存在投资混乱,使集团公司的经济利益做不到资产保值并增值,甚至使国有资产流失。当前太钢大小子公司上百个,有本埠的,有外设的,有全资的有控股参股的,管理方面必须加强,这样才能有利于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一)各子公司财务目标制定控制流于形式
集团目标的完成需要每个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由于各子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此不少各子公司在制定本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时,往往从自身出发,忽视母公司的整体目标。而集团母公司虽然每年都要对各子公司进行年度生产经营预算及财务预算的制定及下发,但没有及时动态地跟踪,最终预算控制不力,导致影响集团公司年度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预算体系缺失
集团公司虽然年初建立了预算,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本发挥不了其应有的跟踪及监控职能。尤其是国有企业,受许多因素影响。财务分析仅停留在报表与与预算的简单比较上,不能从深层次挖掘出根本实质性问题,无法提出真正有效的对策,从而降低集团公司目标实现的战斗力及竞争力。因此导致全面预算体系的不完整,不健全。
(三)集团母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尽管集团财务制度规定得关于子公司财务核算很全面很具体,但子公司真正执行起来却无法实施。子公司有其独立法人,以及董事、监事等管理层。年度经营业绩及绩效的考核,使得高层管理者难以加强财务管控。而监事会根本也就是形同虚设,发挥不了监管的职能。出现无视集团公司制度,出现管控失效,甚至无能为力的状况。
(四)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子公司自负盈亏,有可能出现经营不善,亏损状态。太钢有资金集中管理中心,资金使用实行预算报批制度。但子公司资金使用比较随意,管理层面管理命令化,形成子公司长期借用及占用母公司资金的情况,在集团内部相互融通资金,整体影响集团资金使用效率,集团报表使用者造成负面因素,损害集团公司整体形象。
(五)子公司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集团各子公司财会人员参差不齐的素质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及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各子公司的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直接导致其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各子公司为了满足眼下工作的急需,自行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引进了一些财务人员以应付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和正常的经营管理。但是现代会计人员的职责已不再拘泥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代之以管理型、决策型的信息的提供、服务与分析。因此,一些财务人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
二、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便于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
大型企业需要有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规范集团公司母子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领导效应。集团公司根据该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对各子公司进行绩效规定。运用制度的形式对子公司管理实行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政策,统一的执行标准,结合各子公司单位具体生产经营特色,灵活掌握,从而更好地为子公司服务。
1.外派高层管理人员,并加强对外派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集团公司如何进行对子公司有效管理?目前更好的更有效的措施,只能是通过外派高层管理者进行管理。企业外派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择是否恰当,也很重要。企业一定要把真正的管理人才派出去,决不能凭高层拍脑袋,靠关系将不敬业的管理人员派到子公司。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及业绩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每个外派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与创新发展的动力。子公司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另外,还需加强外派管理人员的学习及培训能力,增强他们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资本保值增值意识。
2.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任命外派,对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职能是对母公司负责,同时服务于子公司。子公司财务负责人为更好地确保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的完成,必须规范和约束子公司的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应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赋予的使命,组织和监控子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及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对子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控,保证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确保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既能充分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又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可有效控制母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风险,真正起到企业风险管控的作用。同时,子公司自身还必须建立自己的一套风险管控制度,集团公司定期加强对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考核。
(三)加强投资管理
国有企业投资随意性大,盲目投资时有发生,甚至达到亏损资不抵债地步,严重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国有企业在集团化进程中应加强对投资的控制与管理。
1.投资前要控制好投资方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以及投资市场的情况,充分收集市场信息,选择好适合集团发展的投资方向。抓住商机,适当进行多元化投资。
2.控制好投资规模。企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公司的资金实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充分预测投资成本、管理能力,投资回报期,要统揽全局,合理设计投资规模,以求最高投资回报率。
3.严把投资项目的审批,防止。企业应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制度及投资项目审定决策程序,明确划分投资项目审定权限。层层责任审批负责制,杜绝损公肥私的现象出现。
4.科学确定投资回报指标。按照投资回报率和投资资本额来核定利润指标。利润指标应与子公司的工资总额挂钩,与子公司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挂钩。要将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纳入中层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资本性项目的财务管理,促使高层领导对项目高度负责。
(四)建立财务预算控制体系
企业预算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出资者财富最大化。太钢公司已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集团公司的财务目标,对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及时把握子公司的经营态势,根据当前形势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整个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根据分析考核结果,对子公司有关管理者作相应的绩效考核。为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实现财务风险的预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五)利用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更好地实现财务共享
太钢正在进行ERP信息化建设,目的是搭建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进而加强集团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理,加强集团控制力,实现集团财务资源共享的平台,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根本之举。但太钢目前尚不能充分发挥ERP信息化固有的潜能,亟待完善和发掘利用。
(六)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集团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全面提高财务审计监控能力,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作用。首先,从审计内容上,重点做好财务收支审计、年度审计、财务决算审计、重大投资与资产购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要做到三个相结合,即年度审计与阶段审计相结合,专项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效能审计与规范审计相结合。另外,在审计形式上,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坚持自行审计与内部交叉审计相结合。在审计成果的转化上,将审计问题与审计整改相结合。同时,国有企业的集团化管理必须根据经营规模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兼)职审计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审计工作,并将内部审计的结果作为考核外派董事、监事及董事长业绩的重要依据。
总之,国有企业在集团化进程中为了实现资源互补、优势重组,统一发展,做大作强,必须以加强集团及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为突破口,发挥出财务管理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达到使其所属子公司能在经济效益上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目标,实现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曹凤歧.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2] 王璞.母子公司管理.中信出版社,2003
[3] 荆新.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吴应宇.公司财务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5] [美]奥苏利文著,黄一义等译.公司治理与产业发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