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笔记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策略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要在物理基本理论、专业基础方面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老师们要以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审视,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名教师如果想要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把教学反思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对教材内容作了很大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称职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保持与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步。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注重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课堂上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们,课后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索。初中物理老师教育教学既要吸收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授课方式,又要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以便于较快地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形势。

一、怎样进行有效的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后。

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可能大家都会很疑惑: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什么要进行反思呢?我不知道该反思什么,怎么办?其实,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反思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例如,上课之前要准备好教案、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材以及上课的形式及内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流程。尽可能多地做一下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免在上课期间出现失误和疏漏,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2.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毫无疑问,每个老师都会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只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反思过程。例如,当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初中物理“电力学”方面的内容时,或许在最初的时候老师会按照自己的讲解方式和思路去给学生们进行分析,但是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比较迷茫的情况,这时候老师们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讲题思路,根据学生们的反应来确定讲解的进度和分析的方式,来不断地引导学生们自己进行探索和学习,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反思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提高,以便于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就是指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一个自我的反省,这种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可以使老师们把自己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理论化,如果老师们可以长期坚持课后的自我反思,就能够很快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很多学校也都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写出或者整理一下自己的教后感言,主要是为了不断地培养老师们课后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二、物理教学反思的形式

1.个别案例的相关研究

所谓研究的个别案例就是指针对在物理教育教学课堂上或者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现象比较特殊的事件,老师们可以围绕着这个典型的事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个别案例研究所选用的题材都是很灵活和多方面的,可以是老师们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积累出来的经典事例,也可以是通过试听别人的课程中偶尔遇到的案例,还可以是自己在平时的看书或者搜集资料的时候遇到的比较典型的事例。

2.听课活动

听课活动是一种涉及面比较大、内涵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当今是一种教育研究的典范。尤其是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这种听课的形式和内容比较自由,不需要权威性的指导和建议,老师们相互之间进行批评和切磋,听课老师对上课老师以及学生和课堂气氛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老师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不断地帮助老师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无形中也会对物理老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升。

3.课后的反思笔记

课后的反思笔记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及时地记下来,方便自己以后更好地矫正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新的课程改革下,尤其是对物理学科来说,更要及时地把日常遇到的或者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及时地做一些总结,记录整理成反思笔记的形式。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以及对老师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

1.教学反思可以帮助老师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深入研究物理教育教学

教学的反思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和问题,不断地、经常性地进行连贯的分析和反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优化,和较好的朝积极方向发展。

教师同时也是研究者。教师教学活动的不断反思,很显然会促进教师不断地关注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当今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热点之一。课程改革下所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总是附有很多研究性学习的习题或者练习,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展开活动,进行一些物理研究性学习,许多学校和教学机构也出版了相关的研究性方面的书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老师们更要积极深入的开展研究性方面的学习和活动研究。

2.教学反思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在课程改革下实践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决定了老师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积极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为了教好初中地物理课程,老师们无疑都会多讲相关的定义并要求学生们做更多练习题来巩固相关的知识,不断地加强学习,但是学生们往往不能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通过不断地反思,老师们可以不断地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

老师在课堂知识的讲解上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们积极地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物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在课程的设计和准备上多下工夫,积极进行课程反思,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同时,老师们在上课期间要突出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大力倡导教学的民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初中的物理老师就要积极的反思,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们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充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在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这是十分必要的。物理老师们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老师们还要结合初中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实践经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课程,这也就要求老师们课前、课中、课后积极的、不断地进行反思,经常地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充分发展初中生们的个性发展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问题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方法;研究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凸显成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思索的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普遍的物理教学课堂中,存在着教学“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存在着师生交流的形式化、教学方式的固定化、课堂教学的垄断化等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20余年,一直致力于物理教学的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研究,并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值得推广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和好经验,现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具体阐述。

1 研究学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一则带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2 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2.1 创设情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适当的引入分组学习、自作实验、小组讨论、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等教学方式。

2.2 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功课,保持学生的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嫌物理课时少。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实验提趣法,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发明性、探索性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2.3 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3 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从分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3.1 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3.2 听课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3 复习及作业指导

指导学生一是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想,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总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时代,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物理教学论》李新乡、张德启、科学出版社

[2] 《课程报告论坛》物理论坛组委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现代教育理念专论》杨德广,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

初中开始,学生开始接触物理课程。由于物理课程的实验性和观察性,学生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散性,教师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么,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供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增加教学趣味性

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来实现。

物理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趣味实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电路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多种类型的电路图,比如串联、并联、多电流表、多电阻表等。首先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自主设计电路图,记录实验数据;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需要的数据;再对照标准值进行比较,看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标准值得比较,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因素。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实验的兴趣,使他们乐在其中,也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教学语言趣味性的实现,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当下流行的事物。让师生之间没有代沟,可以畅通地交流和对话。初中时期,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逐渐由家长、教师的教导,转至通过自身经历而进行的总结。其中,学生与社会交流的重要的渠道就是网络。随之,网络语言成为中学生之间交流的常用语言。教师想要实现教学成果与教学趣味并重,就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认识和交流方式,并将其语言的趣味性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实现高效、趣味性教学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笔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多少的,学生应该在课上做好笔记,课下及时回顾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好笔记,提升学习效率:首先,课堂上,新知识点要记;其次,一点就通的要记,还有疑问的要记;再者,做题的方法、步骤要记;最后,课堂结束时,教师总结的重点要记。当然,在记课堂的知识重点的同时,课后练习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记录和反思,真正夯实所学课堂知识,并能拓展知识面,发散物理思维。在面对需要补充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文章书面格式,整齐、公正地书写。

三、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物理教学课堂,教师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以达到学生在考试时取得满意分数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都没有被激发起来,教学课堂也枯燥无味,教学成绩自然也不会理想。因此,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式,努力营造一种适宜的物理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积极地发现问题,由不同的视角质疑问题,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铁成.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一、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样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在教学中老师要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二、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1.创设情景,还课堂给学生,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个别指导。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格外重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兴趣,让学生天天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才可以。

3.注重课后反思。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三、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指导:

(一)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二)听课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三)复习及作业指导

篇6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自主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础,是指在认识和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不拘于陈规,敢于和善于提出新思想、开展新工作、创造新成果。而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理论界的共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心组织课堂,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极为重要。

1 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一次飞跃。所以,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错误想法和意见,正确处理和引导,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

1.1 创新教学从情感开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同时也伴随情感态度产生,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所以我们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一起共欢乐,共患难,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先喜欢老师,然后再喜欢老师所教的的科目,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由喜欢到羡慕再到敬佩,这都是他们创新的动机,内心的情感支配着要学好这门课,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学生。这也应验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所以创新,既需要智慧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

1.2 创新要从挑战开始。新课程标准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让学生敢想敢做,哪怕是异想天开,先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然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各种想法。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放开双手、大胆实验、勇于实践、不怕失败,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实验机会。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我敢回答我敢说的勇气,创建“多维互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构建知识过程。

1.3 创新要从习惯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才是教学的精髓,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首先培养阅读的习惯。学会阅读,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

很多学生只是从课堂上获得部分知识,没有在课前和课后阅读课本,这样学生思维不周密,考虑问题不全面,做题和做实验不到位,没有好的习惯怎么去创新?对很多学生而言,往往认为阅读就是把书看一遍,毫无目的。针对这一情形,开始时教师应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同章节知识的内存联系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阅读提纲或习题,并注意提纲或习题的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索性,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然后再教给学生阅读的一般方法:“读”、“划”、“写”、“记”。“读”,就是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理清线索,划分层次,归纳含义。“划”,就是要用笔划出课本的重点、要点,关键词句要用特殊符号,特别是课本中的黑体字。“写”,就是把自己在阅读时的想法和疑点写下来,带着自己的疑点去上课。“记”就是要把自己划出的重要内容(即重点结定义、定律、方法等)多读几遍,把它记忆在脑子里。概括起来,就是要学生做到:粗读——精读——明确系统——抓住重点——眉批鲜明——发现问题——求疑求解。开始时,学生往往不能坚持,教师应带点强制性,并及时检查、评价预习情况,通过长期训练,学生习以为常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培养上课的习惯上课,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仔细看,要养成仔细观察演示实验、直观教具、图表、板书及教师手势和表情等的好习惯。“耳到”就是要认真听,既要专心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心到”就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才最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空问,鼓励学生敢于发问、敢于求异,同时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及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良好思维习惯,使学生既学知识,又学方法,既重结论,又重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手到”除了认真记录课堂笔记及常见错误和对自己有启发的事物以外,还要规范完成课堂练习、实验操作,还要积极举手发言,此外,还要培养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习惯等。再次培养作业的习惯。最后培养复习的习惯。

1.4 创新要从反思开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名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作为物理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

2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直接感受、体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物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活动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2.1 让学生亲历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亲自通过做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如,刚上初二的学生在给讲科学之旅时,可以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究更多的知识。

2.2 创设问题,营造探究环境。探究教学是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寓含问题的情景的合理创设,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基于问题,最终探究出相关的规律和结论。合理地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顺利地开展探究教学。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精选基本教材。创设探究情景,要打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区别。让学生领悟科学知识是经由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物理科学探究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新颖、生动,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未知的东西。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思维,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具有了解未知的需要,产生探究未知的欲望。

2.3 探究式教学应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通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学习,我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应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除了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物理小实验和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现象。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让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煮饭时冒出的“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又如,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2.4 幽默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

2.5 探究式教学还要有团队精神。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应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成果。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可通过项目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发挥潜在创造力的目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就是希望以此指导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能从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找到了与创新的结合点,并把二者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具体实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的是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能与周围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协作的21世纪的现代国际人才而提出的。创新教学的目的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课程教育功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上。创新教学目的的实现,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物理新课程标准

2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3 教育学

4 心理学

篇7

初中物理 自主互助型 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反思

1、教学内容指向现实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信息技术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这也迫使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学探究,因势利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纳米技术、全息图片、光手术刀等新科技随时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大量与教科书、生活、科技前沿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尽收眼底。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2、学习方式转向自主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积极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互助型“五环节”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施

1、定向激趣与巧妙设疑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般要求在设疑时采取“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奇入境,以情入境”,顺水推舟,导入课题。这样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借助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的材料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激趣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悬念式”、“实验激趣式”效果最佳。

2、问题引导与目标确定

定标是“自主互助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要环节。作为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更是目标教学与课堂结构的组成要素,是课堂教学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定标的恰当与否,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物理教学正常的课堂达标活动,也是影响教学的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每节新授课中师生双方要明确目标,授课时教师牢记目标,达成时师生强化目标,反馈时学生深化目标,检测时学生巩固目标,直至分析矫正时师生总结目标,有了强烈地目标意识,才能为学生提供认知学习的方向性与指令性。教师干什么?就是要在吃透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重新诠释、设定“单元目标”“这一课目标”,使其能够符合实际。物理的教学目标,从总体来讲可概括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3、探索讨论与领悟导思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当然,一般的探究过程只包含其中几个要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一般必不可少,如何设计、怎样设计、用什么方法设计显的尤为重要,教师用黑板、投影仪、视频台等教学媒体器具展示教学目标后,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诱因,学生在目标引导下,自读教材,可分为学生自学,组内讨论,组际交流,展示反馈四个环节。

教师则要进行巡视、答疑、辅差。这种自学既是认知性的学习,也是情感性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其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学习材料的分解、编码、重组时精力集中,阅读速度加快,识记知识较多。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自学障碍,指引优等生自主发展,重点对差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并调整后续教学的目标和进程,这样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目标导学规程。

4、导学与合作释疑

教师通过师生间的这种信息反馈,达到了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需要从对方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与“学”的工作。通过不断反馈,教师将探究物理学与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给学生,学生则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做好反馈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师可将不同层次的限时试题分发给若干中差生测试,待学生完成后,集中公布标准答案进行集体矫正,同时完成差生辅导,使全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诊测达标效果,至此形成认知上的初次反馈。通常此项达标率在80%~95%之间,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8

一、讲授中观察―加强难点,提升趣味

1.投入程度

一堂学生高投入的课一般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开头,从一开始就以其不寻常和鲜明性吸引住学生,后面便可以成功地组织学习新内容。然而教师在讲解具体物理问题时,因多方面原因学生听课的投入程度是不同的。当课堂上有较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授课方式太枯燥乏味往往是首要原因,其次就是学习内容较难,需教师加强引导。

如何提升课堂趣味?教师的讲解要吸引人,要使学生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首先,教师清晰、生动的语言对营造教学过程中热烈气氛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讲课风格、语言表达、语调语速都将是吸引学生的“法宝”。其次,在课堂上可以穿插物理学史、生活小常识和现象、学习讨论、认识性游戏等活跃课堂气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通过物理知识和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心里有“哦,原来是这样”的顿悟。例如:在描述匀速行驶的汽车中司机的运动状态时,副驾座的人认为司机是静止的,但地上人却很明显看到司机在走动,此时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个人会有两种运动状态呢?于是提出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就知道了在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时,要有参照物。

2.神态和体征表现

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内容学生表现出的神态及面部表情也不同。如果大部分学生面露难色,说明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有困难,需加强讲解,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要花精力去铺垫;如果大部分学生表情轻松,则该部分内容较容易,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快进程。

二、提问中观察―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掌握要体现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初中物理教材中概念部分所占比例较大,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是关键。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最好时机,也是提高学生自知、自信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回答“重力的方向”时总有一些学生说“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这种在物理课上出现的语言偏差,不一定是什么大的问题,纠正几次就能解决。但在语误的背后,是否有理解的问题?如果是理解问题,就属于语言智能范畴,应当在“纠错”的过程中,既发展其语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对物理问题的理解程度、理解方法和理解满意度。例如,别人觉得不满意,但答题者自己感觉很满意,或反之。教师对学生回答物理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信息的领会和把握,是教师实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钥匙,需要教师有积极的观察态度和正确的观察视角。提问中教师的观察要注意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习惯。例如,在学习物体“惯性”属性时,检验学生是否了解运动原理。如,当行走的人踩到西瓜皮为什么会后仰,而被石头绊了却会向前爬,为什么呢?多数学生虽都知道是因为“惯性”,但具体要找物理原理却答不上来。所以教师在示范时,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身边存在的物理现象去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的应用。本问题通过分析“人走路”,全身的速度是一致的,当绊着石头时,脚受到石头的阻碍停止运动,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有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斜。而当人踩着西瓜皮时,脚会跟着西瓜皮一起向前滑动,速度加快,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的速度运动,所以会向后摔到。学生的思维和回答反馈给教师后,教师就会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会学生思维方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例如:在讲弹簧测力计这一内容时,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自己说出它的原理,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和探索,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固。

三、读书与练习中观察―引导学生的思索和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观察学生读书与练习的态度和方法,发现学生能力上的差异程度。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水平差的直接原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读课本,课后作业不规范,不认真,甚至常有抄袭同学作业的情况,这些学生物理基础较差。而那些认真阅读课本,注意理解物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常做笔记的学生,物理则学得很好。可见,认真阅读课本并做笔记是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而却常常被一些学生忽视,这种学习方法一旦形成习惯,对学生学好物理会产生持久的效果。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首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读书要有耐心、细心,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让学生从阅读课本中尝到收获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读课本的重要性,任何其他的参考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第三,督促学生多动笔(做笔记、多练习)。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不爱做题,甚至有些急躁,图省事省时间。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欠缺,心算的能力根本不够,所以“动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如何理解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这一重要知识点,由于物理知识的循序渐进,课本不是通过一节就得出结论,而是把它贯穿在一章内容中,先学习力,然后逐步学力平衡的条件,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通过对比作用对象、力的性质等来总结两个知识点的异同,最终得出结论。这一结论既是方法,又是以后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启发学生去挖掘课本的深层次内涵。

四、教学活动中观察―真情引导,促进学生全方位学习

当学生在物理实验或活动时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他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特点将真实地呈现在教师面前,这时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教师要学会积极观察,捕捉物理教育的机会,及时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发现学生活动中的“易错点”,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由于学习物理获得成绩而满怀喜悦的心情,可激励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和启发积极思维,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结束语

课堂观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手段之一,目的是让初中生对物理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激情。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辅助教学的方法之一,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是必由之路。总之,巧用课堂观察,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平,张润锋,刘宝红.课堂观察之初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132-135.

[2] 杨燕萍.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之途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2):152-155.

[3] 黄生学,樊雅平,曾令宏.师范生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9):146-147.

[4] 张菊荣.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J].中国教育学刊:课程与教学版,2009(1):65-67.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 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广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更新和突破,教学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只不过“形似”,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所以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性和随意性仍旧时有发生.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和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自我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以及自我学习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内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那么,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我们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课堂内外自我合理定位,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

的指引

课堂外,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跟他们做朋友.教师多几句鼓励,多一份微笑,多一句温馨叮嘱,都会让学生倍感温馨.长久下去,师生之间肯定是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必定会引起他们爱的反馈,并对老师更信赖和热爱,自然而然地拿老师当知心朋友,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知识的传递便畅通无阻.

在课堂上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学生比较爱好学习或喜爱哪一门功课,他就会觉得那一门的任课教师相应的比较好,也就相当于,如果学生对哪位教师比较喜爱,有好感,那么他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课程.师生关系好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师生之间的相处是很重要的,想建立好的师生关系必须通过交流、学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感化学生,投其所好,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他们用心来交流,教师必须有耐心,要认真、细心,让他们感觉到是一个朋友间的交流,亲情般的呵护和关心,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增进友谊的发展,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学是一个先进的创新模式,但是还需要严谨的科学的治学方式.教师必须对教学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迎合他们的爱好,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策划者、合作者,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切忌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将学生当成“容器”,把课程内容一股脑全灌输进去.但也忌讳自己去做“观众”,将课堂沦为无人指引的“放羊式”教学.找准自我位置,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宰者、操作者变为促进者和引导者,将学生从生活成功引导至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意身边所发生的物理现象,让他们掌握观察和实验的学习方法,让课堂真正实现“活而不乱”.

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

引力

要想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入手,让他们从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想学”、“要学”、“乐学”、“会学”.如何才能提高物理对他们的吸引力呢?

1.通过创设物理实验情境,让学与玩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更强,通过借助一些小实验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更能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

例如,根据课程要求,让学生做“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说,学生常常误认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质量、还有体积的大小有关,跟其他的因素关系并不大.为了使学生有正确的概念,根据初中生的特征,首先通过一些日常现象引入浮力,来提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可以承载一艘轮船,但是为什么有时候浮力连一片小小的、薄薄的铁片都托不住呢?浮力的大小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 一艘船从海里面驶向河里面,浮力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拿来两个相同材质,容积相同的水杯,上面贴有标签便于识别,一个盛有清水,一个盛有盐水,在一个盛有盐水的水杯中放进一块小石子,小石子很快就会沉入水里,但如果放进一个和小石子具有相同重量的大木块,木块竟奇迹般的便浮于水面;如果把一个鸡蛋放进盛有盐水的水杯中,鸡蛋会悬浮在盐水中,如果再将这个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水杯里,则会看到鸡蛋会下沉,如果把鸡蛋放进一个浓度更大的盐水杯里,则可以看到鸡蛋浮在水面.

这种魔术般的变化和奇特的现象,学生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会非常好奇,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的心里会很疑惑并会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石子会下沉,木块会漂浮,而鸡蛋会悬浮呢?同一种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力的大小也会有变化呢?根据学生的疑问和求知欲,教师就会引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这一实验现象提出更多的猜想,来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来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从而更好地学习其中的道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自己动脑思考一些问题,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会记得更牢,学习会更加得心应手,学得更快,掌握的知识会更多.

通过实验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玩中有学,学中有乐”.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再觉得是在“老老实实” 听课,更像是在和同伴们做游戏,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玩乐,从而会更加热爱学习.这样就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物理通过实验会更加好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物理问题,更好地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的理念.

2.正确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深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仍沿用上例,通过观察,满足了他们心理的好奇欲望,但在老师的精心备课中,必须具备让他们“亲自上阵”的环节,通过观察,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动手做事,亲自感受生活中这种物理现象的“神奇”,让他们手、眼、脑结合,自己去探究,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物理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

3.注重课后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应进行课堂剖析,并进行效果分析,总结课堂中存在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哪些是课堂上没有注意到的,需要改进的,哪些是比较清晰明确的教学主张,值得继续提倡的,通过总结、反思、改进,循循渐进逐步完善课堂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动能的知识以后,教师可提问: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哪些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课堂中所学的内容,以求深入理解.

又如,某处电线出现短路,此时又联系不上电工,你会怎么排出故障?机动车在行驶时,为什么要限速、限载呢?等等.这些物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且非常有用,通过对它们的反思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可见,“课后反思”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切实成为学习的

主人

有的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不去指导学生怎么学,致使学生运用死板生硬的方法进行反复练习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且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很不利.陶行知说:“好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首先应传授的是如何学习此门功课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具体学习环境,也即是学生能够恰当合适的运用学习方法,且能认识其使用范围.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彻底解脱出来,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物理学习的特点,可以将学习的过程分为: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三个阶段进行不同的指导.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样也是进行顺利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自学预习习惯,这不仅对学生眼下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也有帮助,因此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至少课前的前一天应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读,对于公式、定理等内容,要特别注意其推导的过程,对于疑难问题,提前思考,并进行记录,以便课堂上能及时反馈,并提高听课的效率.

2.听课方法的指导

课前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听课效率就会提高.但听课时应注意,首先听知识如何引入、如何形成,听老师对难点、重点的仔细剖析,以及解题的思路.其次听课时应发散自己的思维,将一些猜想、归纳大胆提出.第三,要将一些难点、要点以及解题方法和思路进行详细记录.

3.复习及作业的指导

一定要指导学生将复习放在作业之前.做作业之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笔记认真阅读教科书,回忆教师课堂中讲授的主要内容,巩固记忆,加强理解,然后将作业独立完成.

篇10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困生的成因 有效对策

长期以来,学困生的存在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心愿。就初中物理学习而言,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明显,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难学。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一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差距遂渐拉大,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时,教师如不及时采取对策,那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就开始畏学 ,甚至厌学。最严重的后果是,任课教师放弃了对他们的努力,学困生也就自暴自弃。但是,这种结果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也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对此,近几年来,笔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深入的思考,并就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作了重点探究,现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认识学生学习物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施教的基础。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本身的、有学生自己的、也有老师方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

物理知识由诸多概念和规律(定律)组成。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严密性、逻辑性、实践性强。同时与数学、语文知识的联系也很密切。如数学中的比例式 ,可以说a与b成正比,与c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匀速直线运动、密度和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同样,语文知识在物理学中也有丰富的内涵。物理中的概念,定律、原理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甚至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50℃和升高到50℃,前者指温度变化,后者指末温,含义截然不同。又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部分”和“切割”这些关键词(条件),结论便不成立。另外一些课程设计者片面地删减一些教学内容或将这些内容放到阅读教材。这种对教材的简单化处理,割裂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沼,这势必给物理学习带来相应的困难。

(二)学习方法不恰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努力,但学习成绩却怎么也提高不上去。什么原因让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呢?笔者跟踪和调查了几位这样的学生,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和学习打“时间战”,他们对知识点只是机械记忆,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发散思维,不能积极寻找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到的知识就不成体系。平时不注意对错题收集整理,碰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一错再错,学习成绩上不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身的自信心、进取性不强

有些学生,刚上课时尚能集中思想听课,但当老师转身板书就开始做小动作,不能及时把知识要点记下来。有的则呆呆坐着,老师提问时一脸惘然,不知道老师前面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一堂课下来学到的知识点点滴滴,不成体系。当然回家作业完成不理想,甚至还要抄袭。也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花了相当的功夫,但学习成绩相对差些,就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慢慢的学习缺乏自信,从而学习缺失了目标,丧失了动力,学习效果当然不理想。

(四)教师方面的因素

某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对学生不能恰当评价也是导致物理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成因。主要表现在:

在备课时,没能认真研究、领会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涵,也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和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没有把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采用“唯教材”、“唯教参”、“ 唯教案”的“三唯教学”,把教材中的内容当做金科玉律,按预设教案按部就班,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施,不重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机应变,不能很好体现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物理变得“生吞活剥”。课堂教学气氛呆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沼,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不能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味追求题海战,把学生变成解题的机器,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任凭学生“囫囵吞枣”不作解释、不讲依据,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在题海中挣扎。根本没有时间反思,对知识进行消化,更不要说掌握解题规律与技巧。有的老师一味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缺乏关注,教学进度上一味赶快,教学内容偏难,考查评估试卷难度大,常使不少学生考得灰溜溜的,学习缺乏成就感。紧张、焦虑,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慢慢的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动力。

二、教师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1.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劳动过程,其过程一般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联。而学生最忽视预习这一环节,很多学生不会预习,对课本知识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要点。因此,老师有必要布置一些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中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2.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梳理——归纳”

在学完一段知识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自觉回顾反思,自己找一些试题测试,查漏补缺,做好错题笔记,并对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以便于巩固、综合和应用。

(二)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中考指挥棒下,成绩成了评价学生、教师的唯一标准,结果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往往会迷失方向。这时教师要改变旧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角色置换,以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师生沟通情感,激发兴趣,培养上课时的注意力

教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不能一味的批评、责怪,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我经常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上,尽量和学生一起多做一些实验,臂如用纸杯烧开水,同学们看到水开了而纸杯没着火。出人意料的结果使学生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另外,根据初中学生渴望理解、争强好胜、有强烈表现愿望的特点,把物理概念、定律或习题编成抢答题、必答题、选答题,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实现:兴趣──成功──兴趣的良性循环。

(四)抓住课堂导入环节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因为新颖别致的导课,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应花些心思设置符合当堂课内容的教学情境,它可以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五)优化课堂语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美丽、动听、恰当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单调枯燥乏味的语言容易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精炼、生动,讲求激情,逻辑性和文采。

(六)设计组织多种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