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案例经典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借贷案例经典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市场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3-0008-05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在美国学者麦金农(1973)的金融发展理论中,曾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划分为二元式金融结构,即一部分是以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有组织的现代化金融组织及金融市场,另一部分则是以私人借贷、合会、钱庄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对于麦金农所说的传统金融市场部分,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也相应地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尤其国内研究更是如此。称谓亦是多种多样,如有非正规金融市场(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灰黑色金融市场(Gray and Black Finance)、地下金融市场(Underground Finance)、民间金融(Folk Finance)等。这些概念的研究对象大体一致,但其侧重点和观察的角度又有所不同。其中国内普遍使用的是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个概念,为了避免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及研究的需要,在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相应区分。
一、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概念辨析
非正规金融概念与正规金融相对应,在国外文献中使用的较普遍,有时也将二者称为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而民间金融概念在国内学术界以及媒体中使用得较为普遍。事实上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因经济交易的需要,由下而上自发形成,即都具有内生性。而区别则表现在对其概念界定的角度不同。首先,从相关的文献上看,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主要是从法律或者政府监管的角度进行分析,即某一金融组织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国有(官方)金融与民间金融则主要从所有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由某一金融组织的产权主体归谁所有进行界定。其次,两者的差异与国内外的习惯用语有关,在国外主要是从“法”的意识上界定;而在国内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原有的意识形态成分即“所有制色彩”,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国有(官方)与民间是一个鲜明对立的概念,非国有的则就是民间的,如我们在经济体中有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称谓,因此相对应地在金融领域就使用了国有金融与民间金融的概念。
因此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概念实际上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界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具体的金融组织形式上看,两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重合的,如私人借贷、钱背、合会、互助会、私人典当、私人钱庄等既属于非正规金融又属于民间金融。但两者又存在不一致之处,如民生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所有制或产权角度上属于民间金融,但是它们已被官方承认,并纳入了官方的监管范畴,因此它们又属于正规金融组织;而如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形成之初的行为,初期并没有纳入官方的监管范围,属于非正规金融活动的范畴,但是它们又不属于民间金融,因为其行为主体本身是以国有形式存在(如四大国有银行)。
按照以上思路,我们认为非正规金融并不代表就是民间金融,同时正规金融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国有金融,两者之间概念不存在等价关系。为了保持与国际上的学术惯例相一致,以及避免公有或私有等国内意识形态上的争论,我们运用非正规金融这一概念。在本文中我们把非正规金融理解为由于市场主体交易需要,在经济体内部由下而上自发形成,但不被监管当局所认可,并以隐蔽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来取得收益的金融中介组织及其行为活动。对于参与赌博、贩毒、洗钱等地下违法交易活动的黑色金融活动既不能得到现行制度规则的许可,更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分析
我国非正规金融活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依据各种形式出现的历史时间先后顺序,相对应的组织化程度,以及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功能演变,农村中非正规金融经历了民间自由借贷、各种合会、钱背、钱庄等由简单组织到复杂组织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过程中,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两种功能属性即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民间私人借贷阶段,其起源于农村乡土社会,主要表现为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情借贷,这种借贷方式几乎没有利息。可以认为在私人借贷方式中,交情借贷是源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最原始意义,这个阶段的借贷需求基本上是以平滑生活需求为主,生存性借贷是其基本要义。因此这个阶段,刚从农村乡土社会中脱胎而产生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其社会属性远远高于它在高利贷所表现出的经济属性,其社会属性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但伴随着农村经济逐渐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开始以合会形式出现时,其经济属性日益突出,而且开始超过原有的社会。在这个阶段,合会分成了两种不同模式,一种是互质如轮会等,这实际上是从民间私人借贷中的社会属性发展而来。另一种是以赢利性为主要目的抬会等形式,这种形式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区,其规模影响越大,如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这意味着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农村非正规金融逐渐脱离了原来“乡土气息”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日益重要。
当农户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交易者将倾向于节约人情成本,更愿意通过支付利息的商业行为来完成交易,于是原先的友情无息借贷逐渐向有息方向发展。因此当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到钱庄形式时,原有的社会性属性已基本上不存在,基本上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性组织。所以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的历程是其从乡土社会中产生,由最初的社会属性为主导,然后从其社会属性中衍生出经济属性,最终又脱离原始的社会属性演变成为具有经济属性的金融组织。
同时伴随这一过程,也是信用类型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起初,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中所表现的只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交易基本以口头协议为主,我们可以把这种信用类型理解为简单的关系型信用。当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合会的形式出现时,由于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和其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原来依托于社会属性的“简单关系型信用”将难以保证交易任务的完成。于是出现了一些简单、松散的章程安排,原来的口头协议也逐渐转变为签字协议,与原来的相比,可以理解为“复杂的关系型信用”。当其进一步发展到钱庄等形式时,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属性已经主要表现为经济意义上的属性,在这一
属性下形成的信用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今天金融现代信用所具有的功能,可以认为是“准契约型信用”。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化的进程中,实际上是其属性由以社会属性为主,发展到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并存,最后转变为以经济属性为主;信用类型从简单的关系型信用,到复杂的关系型信用,再到准契约型信用的过程,具体如表1所示。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分析
由于非正规金融交易活动具有隐蔽性等特征,使得对其资料和数据的搜集十分困难,因此其真正的市场规模也就难以确定,目前大部分数据主要是通过调研获得。表2显示了亚洲发展银行和世界银行在1990年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非正规金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在各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非正规金融主要存在于农村和中小城市,尤其在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更为普遍,国内学者大部分通过案例调查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推算,近年来部分学者的调查情况如表3所示。
此外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2003)对全国20个省份的实地调查,发现全国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50-8300亿元之间;若按照郭沛(2004)年估计,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从1997年到2002年,按窄口径计算大致在1802亿元至2001亿元之间,按宽口径计算规模大概在2238亿元至2750亿元之间。我们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可以得到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一个更为长期发展状况,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加强。
上图中反映了自1986年以来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趋势,从地区差异上看,可以发现非正规金融在农户整个借款比重中,东部地区的比重最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而且从1989年开始东中西部各地区所占比都已超过了一半。从全国趋势上看,农村非正规金融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充分反映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平滑农户的消费与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显示出其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散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基于在信息和履约机制上的相对优势,使得它与正规金融相比更能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违约率。在一定程度上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有利于农村社会资本的形成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正如IFAD(2001)指出,在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信贷机构的四倍,对于农民来说,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
四、政策选择分析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三种可能方向
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经验来看,大致有三个可能的演化方向(姜旭朝,2004)。第一种方向是一部分非正规金融组织继续保持其互助合作的“原始形态”,如以轮转会等形式,作为一种临时性松散组织,只在约定的时期内存在。这主要是由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现代主流正规金融组织不愿进入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国家实施的政策性金融尚不完善,使得这些具有传统互质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得以存在。
第二种方向是由互组织演变为非法的地下金融,以诈骗或洗钱等为目的的各种合会,则其形成机制和背景较为复杂。这种形式在经济发展较快而政府金融监管缺乏效率的地区比较普遍。严格地讲,这种形式属于本文定义中的广义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形式,已经脱离了经典意义上的非正规金融,属于非法范畴,不是本文讨论的对象。
第三种方向是从具有合作性质的非正规金融逐渐演变为带有商业性质的正规金融组织。其运作机制在转变过程中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如从轮转模式(Rotating)转变为非轮转模式(Non-rotating);从短期金融组织转变为永久性金融机构;从只存不贷变为存贷结合;从定期运营转变为每日运营等(Seibel,1999),这种存在形式有如日本的“无尽”、韩国的“契”、中国台湾地区的合会公司等。
(二)政策选择
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历程已经告诉我们,其并不是简单的遵循节约交易费用和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的路径,而是与按照政府的偏好密切相关。显然政府的介入要么推动金融制度向更为有效率的方向演进,要么阻碍这种进程(官兵,2005)。因此,政府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变迁方向。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三种方向相对应,政府亦有三种政策性选择。
第一种是政府采取放任自由政策,在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中充当无为之手,无所作为。在这种政策下,政府完全不干预,任其自由发展。但农村非正规金融是基于特殊信任基础上的,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存在社会资本“失灵”现象,如发生的各种倒会风潮,都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这种形式长期得不到法律认可,交易契约又不能受到政府有效保护,这使得农村非正规金融很可能被一些食利者或金融诈骗分子所利用,偏离其原有的发展轨道,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种政策选择是采取强行干预政策,无所不为。事实上,这种强行“拔高”做法亦会中断农村非正规金融原本正常的演进方向。经典的案例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村中兴起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合作基金会曾在缓解农村资金紧张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1990-1996年间全国农村基金合作会的支农资金合计达63.2%,远远高于农行、农信社同期支农的比重,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强行行政干预导致了其最终失败(温铁军,200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行为,打断了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的正常路径,正是这种不正当干预造成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最终衰弱。
第三种是政府采取有所作为的政策。前面分析了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政府采取“不作为”或“无所不为”的政策都不能使其从“关系型信用”演变成“契约型信用”。因此,政府应当意识到既然执意打压非正规金融和任其自由发展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可考虑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适当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引导并扶持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交易给予法律上的有效保护。将其信用关系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性评语
农村金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的脱节。现在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中遇到的问题是:已有的正规金融组织由于产权的模糊性,难以有效行使所有权、控制权与监督权;同时非正规金融组织的产权虽是独立完整的,但却得不到法律应有的保护,而正是因为这种不被认同使得这种组织只能以非正规或地下的形式进行隐蔽活动,这种不规范的交易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交易成本。
篇2
关键词 众筹 阅读推广 图书馆
近年来,国家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书香中国”、“书香社会”已然成为国人共同奋斗的一个目标,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团体都在为推广阅读而努力,各种阅读推广的方式层出不穷,不断丰富阅读的内涵与意义。伴随“众筹”这种商业模式的崛起,其衍生品“众筹阅读”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一份新的助力。
1.众筹的产生及运行模式。
1.1众筹的产生
众筹是一种大众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联系,并汇集资金支持由其他组织和个人发起的活动的集体行动。众筹起源于美国,2005年成立的Kiva平台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众筹网站。而众筹的兴起源于2012年美国政府通过的《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JOBS),JOBS使得众筹彻底脱离“非法集资”的阴影,众多众筹网络平台纷纷出现。2011年,众筹首次引入国内,“点名时间”、“天使汇”等为最早成立的中国众筹网站。
众筹模式需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众筹项目、项目发起者或融资方、众筹网络平台、投资人。其工作原理为:由项目发起者通过平台展示其项目,投资人根据自己对项目的判断和实际需求决定是否投资。众筹模式的核心是众筹平台,它连接着项目发起者和投资人,并担负着信息沟通、资会募集临督、项目汇报执行等任务。
1.2众筹的运行模式
目前,众筹主要有三种运行模式:借贷与股权投资模式、预售模式、捐助模式。借贷与股权投资模式主要应用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募集,其回报是以股权或现金的形式来实现的,美国Earlyshare就属于这种模式。预售模式是融资方在产品或服务创造出来之前将其放到平台上进行资金募集,回报方式即为该产品或服务。捐助模式通常用于公益项目的募集,并没有物质或资金上的回报。
2.众筹阅读的内涵
2.1众筹阅读的概念
众筹阅读是众筹在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的一种应用与延伸。它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由项目发起人或机构就某一与阅读相关的项目在平台上进行募集,社会公众或机构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选择参与的众筹行为。众筹阅读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有效方式与手段。
2.2众筹阅读的分类
众筹阅读是利用众筹推动阅读的运作模式,借助众筹商业运作模式的分类,根据参与者的目的,我们可以将众筹阅读分为三类:
2.2.1捐助式众筹阅读
是图书馆最常采用的众筹阅读方式,更侧重于众筹的公益性。捐助者即投资人,其捐助行为是公益性的,不求回报的。捐助式众筹阅读是由传统的图书馆捐赠发展而来,有很多相同点,例如公益性、自愿性等,但其又与传统捐赠有很多不同,一是规范性,众筹阅读有严格的捐助流程,必须由募捐的机构或个人,提出募捐申请计划书,详细说明募捐的原因、数额以及募集财物的使用方案;二是公开透明,众筹阅读筹集完成后,其资金财物的使用,投资人有权进行监督,了解详细的使用情况,项目发起者也需就项目完成情况向投资方及时通报,接受监督;三是捐助式众筹阅读多为短期行为,项目会预先设定时间,到期后无论是否达到项目预期目标,都不再接受捐助。2014年由北大91级校友发起的“元坊村蒲公英乡村图书馆”项目便是捐助式阅读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152位筹资者的捐助,元坊村及周围村落的小学生们圆了他们的阅读梦想。2016年4月13日,太仓市农民工子弟小学通过众筹网发起“书香伴我行”公益阅读募捐项目,至4月30日,共有161位筹资者捐助,顺利解决了1980名左右农民工子弟的课外阅读问题。
2.2.2联盟式众筹阅读
是由项目发起人就某一阅读相关项目借助众筹平台寻求合作和同盟者的众筹模式,与借贷、股权投资模式类似,筹资人与投资者各取所需,筹资人通过众筹完成阅读项目的实施,投资者通过完成阅读项目获得预期利益回报。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图书馆与诚品书店、中国基金博物馆、苏汇读书会、品阅书吧、四叶草咖啡、赛富互联网金融孵化器等单位达成共识,打造园区阅读联盟,在这些地方为公众提供诸如免费购书、免费读书、免费沙龙等各类公益阅读活动。通过这种联盟式众筹阅读模式,独墅湖图书馆拓宽了阅读分享的社会网络,完成了图书馆在阅读空间和阅读推广理念上的延伸与扩展;同盟单位与企业也藉此提升了社会形象与文化品位,同时图书馆将读者群与同盟单位共享,为其带来人气的迅速增长,从而实现资金上的回报,可谓是名利双收。
2.2.3共读式众筹阅读
是直接作用于阅读本身的一种众筹方式,项目发起的目的即为寻找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共同推动阅读,筹资者与投资者是伙伴关系,其项目回报方式类似于股权众筹,大家均参与阅读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共同完成阅读活动。采用这种众筹方式的以书店居多,如2015年河北石家f市的尚学书社,采用“10本图书入会”的众筹方式,迅速筹集到2万余册图书,凡参与者均可免费阅读店内图书;浙江苍南县的“半书房”同样采取众筹的方式,每位合伙人捐献100册以上的图书,便可以共享书香,免费参与书店组织的读书沙龙、名家讲坛等活动。
2.3众筹阅读的特征
2.3.1开放性
众筹阅读区别于传统阅读方式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具有非常好的开放性。阅读自古以来一直是个性化行为,止庵曾说过“读书是私人的事情”,然而当今社会的浮躁和过快的节奏,让这件本来“私人的事情”变得愈加艰难,个人读书很难长期坚持下来。众筹阅读将读书变成了一种群体行为,提倡很多人共同推动和完成阅读,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互相交流,让阅读变得更简单,也更容易坚持。
2.3.2便捷性
众筹阅读的便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环节的简便快捷,众筹阅读项目的发起人与投资人在一个平台上直接交流,省去了中间环节;二是资金管理的便捷,投资人对于阅读项目的投资可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支付,省略了筹资人以往通过金融中介筹集资金的繁琐手续和高昂中介费用。
2.3.3易入性
众筹阅读的易人性指的是准入门槛较低,对于项目的筹资人和投资人在参与资格上并没有具体的要求,是真正面向大众、依托大众的阅读推广模式。例如西南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众筹网发起的“绘墨成书,筑爱为梦”和平村小学图书室捐建计划,筹资目标3000元,一共78人参与,捐资额从1元到500元不等,其中捐资1元的有44人,占到了参与人数的56%。
2.3.4透明性
众筹阅读从申请到募集完毕都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的,项目实施进程也是公开的,投资人可全程监督,杜绝了募集钱物的滥用,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公开性,从而能够吸引投资人积极参与。
2.3.5交互性
众筹阅读项目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的发起人与投资人可通过众筹平台进行实时沟通;二是项目的投资人可参与到项目进程中,亲身体验;三是阅读众筹不同于其他商业众筹,它本身就是集众人之力,完成一项阅读目标的行为,尤其是共读式众筹,更加注重阅读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和分享。
2.3.6公益性
众筹阅读的公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众筹阅读项目自身的公益性。笔者统计了众筹网与阅读相关的项目,在371个众筹阅读项目中,纯公益项目为318个,占85.7%。在这些项目中,投资者所得到的收益都是象征性的,例如众筹网“蒲公英飞扬计划之乡村校园公益小书屋”一共提供了6种回馈投资人的方式:电子感谢信、公益视频短片、电子明信片、活动照片、台历、文化衫,其实际价值远远小于投资人的投入。二是众筹阅读对于图书馆公益化进程的推动。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主体,本应以“公益为本”的图书馆近年来却不断传出“卖座”、“卖书”的负面新闻,主要原因还是经费不足。而众筹对于图书馆来说提供了经费筹措的更好渠道,图书馆也应该利用好这一渠道,梳理资源和服务,对于可以众筹的项目做好规划和设计,主动积极立项,从而摆脱经费尴尬的局面,回归公益化本质。
2.3.7高效性
众筹阅读与商业众筹相同,对项目的投资时间具有严格控制,预设时间过长,会严重降低投资人的期待值;预设的时间过短,又会引发投资人对其实施质量和完成效果的担忧,造成众筹失败。北京师范大学黄国彬老师曾对国外的图书馆众筹项目做过统计,在116项众筹成功的图书馆项目中,一个月左右的筹资时长占到了总项目的63%,因此一个月的投资时长已经成为众筹时长的一个惯例。
3.图书馆众筹阅读的开展
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经被国内外图书馆借鉴并应用到日常业务工作中,对于图书馆的业务创新与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已经完成的图书馆众筹项目多集中于公益性活动上,例如小型图书馆的捐建、急缺图书的募集等,还有就是一些图书馆特色项目的打造,如种子图书馆、工具图书馆等。真正将众筹理念应用到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却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我们可以从众筹的三个环节入手,探索图书馆众筹阅读的开展方式。
3.1众筹阅读项目的发起
选取合适的阅读项目对于图书馆开展众筹阅读至关重要,只有选取合适的项目,才能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保证众筹的成功。在项目的选取和准备上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3.1.1立意上要有创新性
众筹阅读是众筹的一种衍生品,是众筹理念在阅读推广上的具体应用,它保留有众筹的大部分特征,因此,一个众筹阅读项目的成功必须在创新上有所突破,能够吸引足够的社会公众或机构的关注,才能得到相应的支持。众筹阅读可以在形式上创新,如新媒体阅读、走读、协同阅读等;可以在阅读对象上创新,如以人为书(真人图书馆)、以历史为书(参观博物馆)、以城为书(走读城市);也可以在阅读成果上创新,不再拘泥于阅读心得、读后感,而是举办关于阅读内容的知识竞赛、名章名句诵读等。
3.1.2目的操作要符合规范
众筹之所以能够摆脱非法集资的阴影,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和推广,规范性是至关重要的,众筹阅读同样如此。从内在需求上来说,一个众筹阅读项目想获得足够的支持,必须以规范性来获得支持者的信任,有了信任,投资人才能够放心投资;从外在环境来说,如今的众筹模式具有非常严格的操作规范,从项目申请到项目审核通过,再到项目资金的监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投资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3.2众筹阅读平台的选择
众筹平台是为众筹项目发起者和投资人等提供服务的专业网站,也是众筹的基础与依托。众筹平台信誉的好坏、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众筹项目的成功率。众筹阅读对于平台的选择同样遵循这条规律,只不过,众筹阅读基于自身的公益性,在平台选择上多了一些可能性。
3.2.1商业众筹平台
商业众筹平台是众筹阅读的最主要渠道,国内支持众筹阅读项目的比较知名的商业众筹平台主要有众筹网、追梦网、淘宝众筹、京东众筹、腾讯乐捐等。据统计,目前与图书馆众筹阅读相关的项目,多集中于众筹网和追梦网两个平台。图书馆在选择商业众筹平台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正规性,即众筹平台的手续要齐备,拥有实施众筹的合法资质,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合乎规范。②信誉度,即众筹平台拥有良好的信誉,没有违规操作的行为和记录。③知名度,即众筹阅读所选择的平台必须要有较大的知名度,因为众筹阅读项目对于投资人并没有实质利益的回报,所以其吸引到的投资者多为愿意为阅读推广贡献力量的社会公众,每笔投入相对商业众筹都是很微小的,要想完成众筹目标就必须聚拢足够的人气,也就需要平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才能实现这一点。此外,无论何种形式的众筹阅读,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众筹阅读的意义。
3.2.2自建众筹平台
众筹阅读虽然衍生于商业众筹,具有商业众筹的基本要素,但因其自身的特性,在众筹平台的选择上并没有商业众筹那么严格,自建众筹平台相对于商业众筹平台,操作上更加方便灵活,项目完成时间更短,更容易得到投资人的关注。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众筹阅读项目可以通过自建众筹平台或是依托图书馆自身的网站来实现:①筹集对象不能是钱、财、物,以免陷入非法集资的误区。众筹阅读是一种阅读推广的方式,可以募集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意、阅读活动人员的参与,也可以是阅读体会和评论等等;②众筹阅读所面向的群体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范围,例如高校图书馆发起的招募阅读推广人活动,限定在本校师生中进行招募,其项目就可以在图书馆的网站上或自建众筹平台上完成;③众筹阅读项目的发起人必须是图书馆团体,不能以个人名义发起。④项目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商业众筹的流程执行,不能流于形式。
3.3众筹阅读的回馈方式
众筹阅读是一种众筹行为,就必然对投资者有所回馈,按照众筹阅读项目的性质,我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感谢类,主要适用于捐助式众筹阅读,对于投资者的回馈有感谢信、带有活动标识的小礼物、众筹阅读项目的照片或录像等;二是荣誉类,主要适用于联盟式众筹阅读,图书馆可授予投资者各种荣誉称号,调动公众参与阅读的热情,如“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图书馆阅读达人”、“最佳合作伙伴”、“荣誉馆员”等;三是资格类,主要适用于共读式众筹阅读,对于投资者可奖励参与资格,如真人图书馆、读书沙龙等。
3.4众筹阅读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众筹阅读对于图书馆乃至整个众筹领域来说都是个新的概念,目前与图书馆相关的众筹案例多集中于捐建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结合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众筹阅读还有很多的应用形式可以尝试。
3.4.1读书沙龙
读书沙龙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无论规模大小都会遇到两个问题,资金和听众。资金包括主讲人的费用、前期宣传的费用、空间和设备使用费等;而听众有时候是被安排来参加,对沙龙内容不感兴趣,现场气氛会比较尴尬。运用众筹阅读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发挥众筹的高效、便捷和易入的特点,在每一场举办之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起众筹,筹集举办读书沙龙所需费用,金额不限,而回馈方式则是参加沙龙的资格。如果众筹成功,则沙龙按计划进行。如果众筹失败,可以有几种应对方式:一是考虑取消此次沙龙,因为众筹的失败从侧面证明了观众对于主讲人或沙龙主题的不认可;二是与主讲人协商,缩小沙龙的规模,或是增加回馈的力度,如主讲人的签名赠书等;三是更换主讲人或沙龙主题,再进行众筹。目前国内图书馆尚无采用众筹阅读的方式来举办读书沙龙的先例,但苍南县的“半书房”采用众筹的方式举办名家沙龙,短短几天内得到了437名来自10多个省份的热心书友支持,筹得资金11.4万元,他们举办的名家沙龙甚至邀请到了余世存、郭初阳、郑也夫等知名学者,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3.4.2经典阅读空间
经典阅读是阅读推广的精髓与根本,阅读推广活动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引导读者走近经典,爱上阅读。但是,目前国内只有少部分图书馆建立了经典阅读室等经典阅读空间,其遇到的阻碍无外乎经费和人员两种:经典阅读空间的建立需要改造空间和基础设施、购买经典藏书,重新布局内部装饰,空间建立以后,更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导读,Я於琳吡炻跃典的魅力,使其克服对于经典内容艰深的畏惧。凡此种种,都需要大量经费与人力的支持,而大部分图书馆每年获得的经费显然无法支持这一工程,所以需要通过众筹的方式集众人之力,让经典阅读有所依托、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图书馆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做了免费宣传,聚拢了人气。
3.4.3图书共读
图书共读是近两年图书馆开展比较多的一项活动,利用众筹阅读极高的交互性,以一本书为主体聚集读者,相互交流和分享,互相促进和激励,养成坚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共读活动的众筹方式有两种,一种筹集的是大家共同参与的意愿,并无经济利益在内,依靠互相监督和鼓励完成众筹阅读,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开展的共读均是这种形式;另一种是有实际利益反馈的共读,即参与共读的读者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如果不能完成阅读任务,没有坚持到底,则押金不予返还,由其余坚持到最后的其他人均分。这种共读方式制约性更强,效果也更好,但因涉及经济利益,与阅读本身的公益性不符,目前已经少有应用了。
篇3
专 稿
中国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基本策略陆磊 王颖(1.3)
信贷市场中的企业声誉与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9)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吴晓灵(2.3)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山东省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超超(2.7)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宋文(2.10)
城乡统筹建设中金融发展的三个视角
刘锡良 齐稚平(3.3)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析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3.7)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新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走向巴曙松(4.3)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摘要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4.7)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选择张涛(5.3)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外汇管理政策盲点问题研究
李亚新(5.7)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金融支持:几个案例比较
黄向庆(7.3)
当前山东省外汇指定银行贸易融资状况分析及对策选择
赵晓红(7.7)
Shibor基准地位确立及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影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8.3)
吸取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曾康霖 许国新(9.3)
大国模型下的货币政策博弈焦瑾璞庞莉洋(10.3)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征信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2.3)
理论研究
香港金管局集团式监管的框架及启示
孙天琦宋芝仙杨岚(1.13)
基于交换费机制的多方博弈下的银行卡定价模型
严晓(1.18)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路径的动态规划模型分析
刘东勋崔宁(1.21)
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可持续性与变革路径研究
陈(2.14)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评析尹继志(2.17)
产业投资基金概念之匡正杨席(2.2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成果综述江秀辉李伟(2.25)
金融体系效率的涵义、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沈军(3.11)
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何方――论蒙代尔的理想蓝图和现实障碍覃川桃朱元倩(3.15)
转轨经济、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演变
黄宇尹卫和张薇薇(3.21)
外汇期权定价:VG模型与Bs模型谁更适用黄丁伟(3.24)
金融发展与二元结构转型――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分析
吴鸣鸣 刘澄王军(4.12)
金融危机传导过程与机制研究:一个美国样本
陈华赵俊燕(4.16)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实证研究徐勇(4.20)
微型金融机构(MFIs)发展的文献综述熊芳(4.25)
中国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982-2007
杨小玲(5.12)
我国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测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刘洁琼刘传哲秦洋(5.17)
金融监管体系演进与发展趋势问题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视角赵会军张鹏(5.22)
基于随机波动率假设的权证定价理论评述楼耀尧(5.26)
基于金融自由化的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研究
沈悦闵亮徐有俊(6.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兼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王凯庞震(6.7)
国内外黄金价格的波动性与互动关系研究
温博慧罗正清(6.11)
金融信用发展演变研究王楚明(6.16)
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模式述评及启示
肖本华(7.10)
金融创新风险的分类及其形成屈波(7.14)
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董爱国(7.18)
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法律规制谢春凌(7.23)
制度质量与资本账户开放: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
熊芳(8.8)
基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对次贷危机的宏微观透视
汪来喜(8.13)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影响研究综述陈建青俞颖(8.17)
基于会计信息的KMV模型实证研究
顾乾屏王涛唐宁刘明(8.22)
民间金融监管:风险、收益与可行性――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张德强(9.8)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有预测能力吗
陈鹏徐炜(9.12)
合作制金融组织公司治理研究述评张斌(9.17)
中国经济中的非正式信贷市场:制度分析金俐(10.8)
利益相关者社会观与商业银行价值提升探讨
于晓黎纪建悦(10.12)
金字塔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行为研究述评郑静(10.15)
利率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发行的挤出效应
雷曜张翔(11.3)
外资银行渗透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阶段与演化理论的实证研究周慧君顾金宏(11.8)
基于结构模型的信用风险研究综述
周子元邓雁(11.13)
外资游动与我国货币流动性动态关系研究
李成武白雪梅(12.7)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
沈娟何泽荣(12.11)
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综述张道奎黄 招郭 燕(12.16)
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实证检验楚尔鸣 喻多娇(3.26)
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化的诱因:政府行为王爽(3.31)
中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再考察殷波(3.35)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肖新成(6.53)
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短期调控效应的实证分析
陈姝(6.57)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动态关联性――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孙力军张云李珍珍(9.41)
当前物价形势判断及货币政策建议陈好孟 徐旭先(9.46)
基于托宾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
贺建清胡林龙(9.50)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理论发展与实践演进
严宝玉梁珊珊(10.50)
区域差异呼唤差别化金融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锦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10.55)
银行卡对我国中央银行铸币税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赵平(11.17)
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下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常嵘(11.21)
宏观经济
金融市场、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江 春龚立彩(1.27)
山东省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对策研究吴晓娟(1.31)
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雪莹齐立波(2.29)
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新兴市场的深层剖析王勇(2.33)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吴明理(7.35)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涉外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山东为例
刘连营邓卫(7.39)
宏观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徐亚平(8.37)
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1985-2008
尹伟华张焕明(8.42)
案例研究
政策变动与制度策应:支付清算“开窗”现象剖析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清算中心课题组(1.34)
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合理边界:济宁个案李庶泳(1.38)
对近期县域银行信贷谨慎行为的实证分析:乳山个案
徐东风(1.4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路径:齐河个案
中国人民银行齐河县支行课题组(3.41)
奶产业特性、超市场契约与农业保险:泰安案例
刘延军(3.45)
绿色配额初始分配与定价:模式设计及应用
郭琪王兆旭(4.28)
信贷断点与政府守夜:陵县企业还贷周转金案例
刘吉运曹黔然(4.33)
不良贷款清收中的剩余索取权激励:胡集案例
郑现中(4.37)
特定金融服务中的合作博弈:某公交公司零币票款处置案例孙国强李树岭(5.31)
政府担保与多边信贷契约:寿光“银政企”融资模式剖析
李学春于贻胜王志福(5.34)
央行票据再考察:债务置换工具视角
李相栋杜亚斌(5.38)
银行内部信用资源的整合与再发掘:济宁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案例岳隆杰(6.40)
信贷联结出口信用保险:博泵融资案例
刘洁张池云(6.44)
威海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偶发还是必然
曲吉光邵明志陈明仿(6.49)
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中的羊群效应:临沂案例祖洪涛(7.27)
钢结构资产的抵押潜能:枣庄案例陈宜民(7.31)
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陵县案例
马俊昀(8.26)
守信行为与声誉机制:以泰山钢材市场信用共同体为例
石建民(8.30)
美联储支付系统定价体制对人民银行的启示
刘文珂郑雪(8.33)
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依据:新野案例娄永跃(9.20)
大银行、小企业与网络联保吕士伟(9.24)
民办小额信贷组织的运作与启示――基于山西临县扶贫基金会的案例分析武宏波(9.28)
中小企业融资合作联盟的系统协调性:烟台案例
宫志诚(9.32)
当前县域信用担保的主流模式:基于青州市三种信用担保的比较赵卫东李英海张国胜(9.37)
农村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诸城金融服务站
刘福毅刘倩陈关庆(10.34)
“积成电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案例剖析
田兆武王冠(10.38)
大学生村官帮扶工程:临沂案例许波翁洪服(10.42)
金岭矿业重组华光陶瓷案例分析刘博(10.46)
从淄博报价系统兴衰看场外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11.25)
贷款保证担保有效性问题研究高旺东贺创业(11.30)
商业化担保的经营困境及扭曲突围:威海案例
姜明杰(11.36)
济宁市股权质押贷款案例分析
罗亮森 王玉湖 刘海东(11.41)
“俱乐部”机制下的淄博集中代收付中心
韩媛媛管国建赵其伟(12.32)
有机农业与金融供给协调机制:肥城案例张海清(12.37)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私人市场与企业化拓展
关志勇(12.41)
法人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以淄博某农信社为例宋继水(12.46)
金融观察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张立先(1.44)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许巧玲(1.48)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山东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张志元牟卫康(2.36)
中小银行金融监管浅析张波(2.40)
正本、强身、开源根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李云山(2.43)
青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SWOT分析
曹艳华(2.46)
山东省重点联系企业支付工具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3.48)
原则导向与市场纪律――我国实施有效银行监管的思考
贾守乔(3.52)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探析
秦晓伟(3.55)
人民币跨境流通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马荣华(3.59)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4.41)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及监管模式选择廖强(4.45)
商业银行视频监控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荆永良张华耿群(4.48)
不动产证券化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研究
邱立成李文华黄朝昌黄楠(5.42)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
陈虞红霞(5.45)
金融犯罪立法问题论析――以《刑法修正案》为研究视角
赵运锋(5.48)
企业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赵宇翔(5.53)
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信贷发展状况及应对措施:以山东为例王朝弟(6.20)
宏观经济运行走势与宏观政策调整建议葛兆强(6.23)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保护主义:现实与挑战伍戈(6.27)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分析
余旭(6.30)
全球化视野下金融集团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刘兴华胡芳(7.42)
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金融的价值分析及发展对策
潘永明阎飞飞(7.46)
试论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路径
郑永兵(7.50)
德隆事件及金融监管格局的再思考
安启雷谢伟武安江(8.47)
反洗钱风险监管理论及应用研究葛志强(8.50)
我国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探析曹黔然(8.54)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汇储备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
张彬(8.58)
银行信贷“逆周期”增长风险探析吴金忠(9.55)
宏观视野看中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为例程亚男(9.60)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调结构”的信贷资源配置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9.63)
基于集群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问题研究
陈华(10.20)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卢家昌顾金宏(10.25)
山东省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实证分析耿颢(10.30)
中国大陆与香港货币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何钦梅(11.45)
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面临的新挑战及策略选择毕德富刘连营(11.50)
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研究
祁东(11.53)
对征信业实施约束管理的几点思考张军(11.56)
银行政策传导视角下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
王朝弟(12.21)
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及其优化路径
赵燕(12.25)
人民币汇率变动若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杨晓龙时光(12.29)
专题研讨
加强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刘克俭(9.67)
加强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沈明(9.69)
构建单位整体内部会计控制储稀梁(9.71)
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的人员管理李永清(9.72)
人民银行国库会计内控手段亟需改进张勇(9.73)
事后监督与人民银行内部控制门宁(9.74)
全面改善农村支付环境:金融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欧阳卫民(10.58)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0.62)
对我国农村支付环境的透视周宗安孔祥瑞(10.66)
农业银行在农村支付体系的目标市场与策略
赵壮志(10.70)
银行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熊延忠孙涛(1.51)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的探讨
曲绍强解丽娟(1.55)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选择研究
张郑忠良(2.50)
个人金融产品差异化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梁宇(2.53)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量化体系研究李传乐(3.62)
房价波动中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罗莉(3.67)
商业银行新增信贷的统计与时间序列模型研究
张程张棋顾乾屏冯铁(4.50)
经济资本管理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桑少敏(4.5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闫天兵沈丽(4.57)
对商业银行客户意见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思考
靳晓海任洁李玲(5.56)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基于经济实体理论的视角
闫琨(5.59)
跨区域发展战略对商业银行市场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孙启伟刘天威(6.61)
经济下行期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特点、问题及建议
张龙清孟倩潘江姗(6.65)
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
张连丰金晶(6.68)
中国银行业注资辨析邓鑫(7.53)
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与经营模式研究
杨卫东(7.58)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问题初探
侍苏盼(11.59)
国内银行操作风险大案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张吉光(11.62)
中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
张若望陈柳钦(12.50)
我国商业银行进军保险业:动机与策略费伦苏(12.54)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杜平(12.57)
证券保险
涨跌幅限制:是否稳定了股票市场?――基于GARCH事件模型的实证检验盛军锋李善民邓勇(1.60)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的福利分析蔡超(1.64)
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创新研究解学成周敏(1.67)
加强高危行业雇主责任保险风险管控的思考
潘红霞(1.71)
基于copula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的研究
尹向飞陈柳钦(2.56)
基于CSAD的期货市场羊群效应实证分析――以CZCE棉花期货为例邵永同高旺盛(2.60)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影响
吴先智(2.63)
保险业完善风险管理、提高偿付能力的演进研究
孙浩马宁(2.67)
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实证研究赵蕊(3.70)
创业板市场更需构建好退市制度肖雄伟(3.74)
小额保险业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发展张宗军(3.77)
对国外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甄红线(4.61)
我国铝期货与现货价格均衡关系实证研究
郑涛朱东华(4.65)
经典CAPM模型为何不适用我国李传恺(4.68)
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价探讨与应用
张博张列(5.62)
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牛市期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杨春雷(5.65)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模式的设计及其运作
张琴陈柳钦(5.69)
上海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研究
闫涛孙涛(6.71)
A股税收客户群效应及除息日税负效应实证研究
张维胡杰(6.74)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安全方洁(6.7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积极资产组合管理能力研究
李学峰郭羽谢铭(7.62)
新股发行、价格确定与信息效率文玉春(7.68)
中国A股量价之间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陈磊李心丹(7.74)
评新《保险法》新增不可抗辩条款的修法价值与建议
贺克玲(7.77)
基于沪铜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与效率比较的实证分析
陈青夏佑涛(8.62)
基于国际视角的股票市场价格行为比较研究
胡艺钦黄华继(8.65)
上市公司公告时间的选择对公告信息含量的影响――基于2001-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公告的事件研究
李翔(10.73)
股指期货的市场稳定作用及其现实意义蔡向辉(10.78)
IPO重启与货币市场波动的关联性研究张春晓(11.66)
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障体系选择――区域性强制巨灾保险张淑玲雷越邹晓雯刘金清钟诚(11.69)
基于业绩不可持续的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行为分析
王石林生(12.62)
DCE与CBOT大豆定价关系实证研究
徐建王英(12.65)
农村金融
功能视角下我国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建构研究
顾海峰蔡四平(1.74)
微型金融的历史与发展综述赵冬青王康康(1.77)
金融支持“准现代农业”的策略研究张智河(1.80)
新管理体制下基层政府干预农信社的博弈分析
魏金明陈敏(2.71)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及优化路径
张春超王长德魏殿峰(2.75)
农业保险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黄亚林(2.78)
日照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研究:基于Yaron业绩评估框架陈刚潘耀华申作亮(4.70)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乏力的原因探析及对策建议
孔仪方(4.73)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及其控制对策――基于与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陈登程刘艳华(4.76)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
丁宁(5.74)
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实证――以中部某省750家农户调查为例蒋难(5.78)
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课题组(6.34)
信用联盟与抵押创新:破解特色农渔业经济融资难的路径选择张胜林姜春(6.37)
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改革的现实审视与政策建议谌争勇(8.69)
启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路黄磊(8.73)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经济学研究胡方勇(9.75)
农村担保物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张善杰(9.80)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路径研究张乐柱任成龙(11.73)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霍成义张立光(11.78)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制度分析白积洋(12.69)
基于“三农”视角的农村信贷配给分析与对策选择
陈卫东(12.76)
评论集萃
进口信用证开出后风险管理探析忠潘江玲(1.83)
对建立县域反洗钱联动机制的探讨郝立君(1.84)
构建国库现金管理体制的思考朱光丽(1.85)
我国离岸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冰(1.86)
改善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现状的对策
李博王鹏翮侯丽娜(1.87)
农村金融供求存在五大结构性矛盾蔡培英 胡卫国(1.88)
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路径探析周建村(2.8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浅探郭德焐(2.83)
县域林权质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牟宗杰张华(2.84)
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因素分析及其建议王志华(2.85)
基层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闫善学孙丰山(2.86)
推进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思考刘淑君(2.87)
对完善当前钞票处理体制的几点认识李树岭(3.81)
改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的思考刘维云(3.82)
基于投资者与管理者视角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构建
姜明(3.83)
提高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的思考张众(2.84)
EVA价值管理体系及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谢树江(3.86)
推广我国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探讨王磊(3.87)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损益的影响分析单春艳(4.79)
加快推进山东银行业竞争力建设的几点思考赵 峰(4.80)
银行支付服务收费法规制度建设探析孙 丹(4.81)
信贷资金被挪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张连丰(4.83)
基于新资本协议的贷款定价体系建设初探
陆爱民宋保华(4.84)
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孙冰心(4.85)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保障措施比较
秦华杰徐爱田(4.87)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几点思考许学军(5.81)
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建议仇瑾(5.82)
浅谈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张文丽(5.84)
建立农村银保互动机制的思考崛孙征(5.85)
特殊“内部集资”现象值得关注葛大江(5.86)
农村小额信贷的问题分析与前景展望刘安琪(5.87)
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绩效审计目标及主要指标初探
佟焱龚李林(6.82)
民间资本流入房地产行业的效应分析秦绪红(6.84)
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宫志诚(6.85)
国际收支的中观监测指标体系探析居立(6.86)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于凤琴(6.87)
一部关于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行为研究的力作――评《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王敏(7.81)
金融统计系统与征信系统信贷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
李克峰(7.82)
内部审计参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探讨刘慧敏(7.83)
推进我国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思考
朱锋朱晟宇(7.84)
山东保险市场发展探析刘金清(7.86)
借鉴日本期货操作经验提高我国期货市场应对危机能力
吴若愚(7.87)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李玉祥(8.76)
基层央行金融风险监测机制设计及操作流程
于秀兰(8.77)
基层央行人民币管理模式选择张岿然(8.79)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缺陷及完善建议
王鲁宁贾爱华(8.81)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吴勇(8.82)
建立反洗钱与反腐败协作机制的探讨李岩柏(8.83)
论网上银行格式合同中客户权益的保护邹强(8.84)
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研讨会综述
山东省金融学会秘书处(8.86)
对构建基层人民银行组织心理契约的探讨龙江(9.83)
对国库集中收付审计的思考徐玉梅(9.84)
金融危机影响下金融生态脆弱性表征与对策
杨德阔刘双喜葛新(9.86)
浅析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内部审计职能缺失问题
宋杰(9.87)
银行卡风险不容忽视高兆新(10.82)
城市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郭涛(10.83)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丁兆庆(10.85)
强化存货内部控制的两点思考王戌青(10.86)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策略选择赵静芳(10.87)
重塑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格局的思考步国强(11.83)
中外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宇文晶(11.84)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探析
孙友光魏毓勇王军波(11.85)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品贴息贷款的运作机制
张晋平(11.86)
县域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基本策略
黄兴林(11.88)
加强和改进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建议刘忠民(12.80)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模式探析郑华石志红(12.81)
商业银行服务民生领域的策略分析冯金磊林华(12.83)
事后监督视角下的国库业务风险状况及防范对策
侯金凤(12.84)
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思考资彬(12.86)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贷款
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比重大。泉州市有工业企业2.7万多家,其中大型企业仅有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5400多家,其余均为中小企业,并且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依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行业为主,如纺织服装、鞋业、食品饮料、建材五大传统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394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73%;属于五大新兴企业石化、电子、生物医药、造船、汽车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553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8.7%。据统计2011年在泉州银行发生贷款的企业(包含其他类型企业)仅9000千多家,众多的中小企业必须依靠其他融资方式融资。
(二)受自身资本的影响。不少民营企业资本规模小,经营规模不大,资产较少,底子薄,技术含量低、经营风险较大,经营效益相对低下,竞争力弱,由于其自身经营的原因,对银行贷款需求存在“小、急、频”的特点。“小”是指每次贷款需求的绝对数量小,“急”是指资金需求的时间性很强,“频”是指较短时间资金需求的次数频繁。这些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大大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据有关资料的统计,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出于成本的控制,银行往往更愿意把钱贷给政府项目和大企业。这也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三)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现代的金融交易是以信用为基础,资金需求者承诺一定的条件从资金供给者取得资金的使用权,并在约定的时间将利息和使用权归还资金供给者的经济行为。交易能否成功,即出资者的资金及其收益能否如约收回,关键是在于资金供给者对资金需求者各方面情况、能力和投资项目的投资性等信息的了解程度,因此,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及其对称性就成为交易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和交易成本的主要来源。不少企业信用理念淡薄,帐证不齐、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信息披露意识较弱,缺乏透明度,外界难弄清企业的实际账目,因此,无法放心对其融资。
(四)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过高,其他融资渠道过少。尽管证券市场有创业板,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条件达不到,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而债券发行市场,我国实行的是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同时,要求发行债券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这一系列条件,基本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规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由于正规资本市场受限,大多数民营企业只能私募资金、民间借贷。
(五)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尽管近年来股份制银行及地方商业银行建立较多,但总体规模仍显不足,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由此引发了银行惜贷。
(六)金融中介机构缺乏,担保体系不健全。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行,金融机构加强了投资风险的控制,银行信贷融资往往需要企业提供自身或第三人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者由第三人担保。大部分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能提供有效担保。
二、担保机构的在缓解融资困难所起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担保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服务已经开始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担保是介于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它是一种信誉证明同资产责任保证相结合的中介服务活动。通过担保人提供担保,来提高被担保人的资信等级。另外,由于担保人是被担保人潜在的债权人和资产所有人,因此,担保人有权对被担保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监督,甚至参与其经营管理活动。
由于担保的介入,使得原本在商业银行与企业两者之间发生的贷款关系变成了商业银行、企业与担保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担保公司的介入分散了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保证,从而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变得畅通起来。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自1998年试点以来,经历了试点探索、政策推进和依法实施三个阶段,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国家这种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下,泉州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较为迅速,信用担保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担保体系初具规模,担保能力逐年提升,担保业绩明显增长,实现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担保机构投资主体,由开始的政府出资控股,逐步向民间资本、企业法人出资建立股份制的商业担保机构过渡;担保机构的运作也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型转变,进入了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信用担保的社会效益逐渐显现。截止2009年9月底,在经贸委备案的担保机构达25家,累计为1035户企业担保2131笔,担保金额达51亿元,其中2009年1―9月份累计为638户企业担保772笔,共计31.5亿元,在保企业580户,在保责任余额为29亿元。泉州市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这25家担保机构的帮助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不仅使企业新增利税,也解决一部分人就业。
三、担保机构的不足与问题
从整体上看,担保行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担保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银行认可度不高,合作银行门槛较高。担保业属新兴行业,在泉州市仍处于刚起步阶段,总体还比较弱小,银行对担保有个认识了解的过程,目前银行与担保合作意愿不强,信心不足。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银行,要求缴纳的保证金比例较高保证金比例有20%、25%、30%,而且部分银行在保证金的基础上,还要求担保公司存入首期合作保证金,且放大倍数多为3倍,最多为5倍(而外省多为10倍)。从而限制担保放大作用。
(二)缺乏风险分担机制,担保在与银行的合作上,由于担保公司处于弱势状态,没有“话语权”,因此,必须承担100%风险,而银行是不承担任何风险的。也就是说一旦出现风险,担保公司必须无条件进行代偿。而在广东、浙江则普遍实行2:8或1:9分担制,这也导致担保机构在担保贷款时格外谨慎,多数要有抵押的才敢做。另外,贷款风险完全集中在担保公司,由此也导致银行一些业务经办客户经理也懈怠对企业的考察和评估,从而增大了贷款的整体风险。
(三)银行通常对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仍收取较高的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有的高达50%-70%),而担保公司又将此转嫁给企业,使得企业承受较高的费用。而目前泉州市部分担保公司的收费仅为1-2%/年,同省内其他市的担保公司相比,仍比较低,不利于担保公司的积累和发展。
(四)财政对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助,税务部门仍收取25%的所得税。这无疑与风险补助的初衷相背离。
(五)相关部门配合不够,《担保法》规定“抵押物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房地产管理局、土地局登记部门对房地产抵押物却不能办理二次抵押登企业目前,客户的房地产抵押物通常都抵押给银行,银行根据抵押物的评估价值再打5-6折,设定抵押;如果超出部分能作为反担保措施抵押给担保公司,办理二次抵押登记,就可以增强担保公司反担保措施的设定,降低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泉州的房管局反映法律上抵押物的超额部分可再次抵押,但泉州登记系统还没有这块功能。
(六)担保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担保行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从业人员要求的素质相对也比较高,不仅要有金融知识,还必须有财务、法律、企业生产经营等综合知识。特别是在担保初创阶段,还需要有较强与银行沟通和企业打交道的能力。但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招聘比较困难,另一方面,这些人更愿意留在银行等大企业。如泉州担保机构从业人员250多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仅60多人,高素质的人员不足也制约了担保机构业务的发展。
(七)一些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行业自律组织不健全。有些担保机构存在抽逃资本金、违规从事非担保信用业务或以担保业务为由违规进行各种资金运作现象,增加了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出于追求利润最大考虑,一些担保机构不愿把资本金存在银行,往往是合作多少存多少,把其余的资金进行各种资金运作。有的则出于风险控制,一年没开展多少业务,有的甚至空置,担保总额还达不到注册资本金的1:1。
(八)社会信用环境还未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上下游环节支持乏力,没有形成以企业的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系统,影响了担保业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应营造良好环境与制定拓宽融资渠道相配套的措施,在银行的信贷中应切出一块专门贷给中小企业的额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银行给于适当补助,或贴息贷款,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投资环境,引导银企关系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二)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将民企作为一类重要客户进行重点开拓,向民企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小企业客户实际需求,量体裁衣,积极进行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与创新。鼓励在贷款条件和方式、利率定价、担保机制、风险管理及贷款考核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最大程度地满足小企业贷款需求。
(三)要改进贷款审查和发放方式,简化业务程序。银行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要根据需要调整和放宽有关借贷条件,开辟绿色通道。要创新贷款发放方式,开办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推行票据承兑和贴现,扩大抵押、担保范围、推广质押贷款、合同贷款,允许信用卡透支等。要尝试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贷款连带责任办法,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
(四)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经营观念,按照“平等公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不设门槛,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根据担保机构的规模大小、资信程度、抗风险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资信评估标准、责任分担比例等内容,形成安全有效的借、保、贷、还运行机制。
(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缺乏信用是民企融资的最大障碍,有必要通过组建担保机构来帮助民企建立信用,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民企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完善民企信用担保体系,多元化筹措资金,成立专业担保机构;财政税收给予扶持;加强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大力发展再担保业务。
(六)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鼓励民企探索融资的其他有效形式:引进境内外有实力的创业机构来投资,引导本地民间资金向创业资本转化,创立创业投资机构;应从债权和股权融资的多元化着手,鼓励面向中小企业多种金融机构的发展,拓展民企金融租赁、担保、保险等新的融资形式,在金融市场形成“百花齐放”格局。
(七)企业方面要实行现代化制度。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模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信用,不断提高自身融资能力,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实现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改善、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
(八)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是民企家们在重新塑造自身信誉上做更多的努力,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契约履行等方面着手,加强和完善自身的建设,提高企业的资信程度,逐步取信于客户、取信于消费者,为融资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在已经备受关注,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首先必须整顿规范管理自己,切实提高信誉,加强自身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应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植力度,使中小企业尽快成长,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吴瑕.融资有道――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经典案例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9):78-80.
[2]陈可.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5):45-47.
注:宁德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H406)。
作者简介:
篇5
关于中小企业 “强位弱势”问题
从个体和微观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诸如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诸多问题,尤其以融资难最为突出和普遍,这又大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讲,它又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英国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就指出,在现行金融制度中,市场的力量无法促使资金配置到中小企业。就我国而言,除了政府在诚信环境建设、融资平台打造和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以外,单就借贷双方分析,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双方都存在问题,但我认为,还是应该从企业自身找病因,方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更加不透明,外部出资者在收集中小企业信息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将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和更大的风险。若这些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外部出资者就不会向中小企业投资。
规模不经济。由于中小企业在与银行打交道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转嫁部分额外成本,因此规模不经济产生的成本实际上主要被中小企业所承担。但中小企业对利率升水的承担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即支付的贷款利率不能超过其所投资项目的回报率。
经营不确定。经济灵活性是中小企业的天然优势,但在融资活动中,这种优势却可能转化为劣势。对于厌恶风险的外部出资者来说,灵活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倒闭率,显然使外部出资者特别是向其发放贷款的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使其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抵押值不足。由于中小企业资本弱化的经营模式和固定资产比率低的财务特征,其所能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与大企业相比显得十分匮乏。
体制不完善。由于金融压抑政策和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金融体制的结构单一,金融市场被少数大型金融机构所垄断,民间金融组织处于蛰伏状态,中小企业的融资就会由于渠道狭窄而受到极大的约束。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创新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认为,理论决定实践。有必要从理论分析入手,探讨和寻找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经典理论与案例,吸收先进理论与做法,才能从根本上求索出我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与方法。就我研究所掌握的情况分析,具体的理论支持有以下几点。
将融资理论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并分析,可以得出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顺序。即在初创期,以内源融资为主;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外源主动性银行融资为主;成熟期到衰退期之前,以内源权益性融资为主,此时,银行融资考虑退出;进入衰退期,则以外源被动性债务融资为主。如果能“二次创业”,则可以开始新一轮的主动性融资。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中小企业始终存在对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的“路径依赖”。
从委托――理论角度出发,将储户――银行――中小企业纳入三角形契约关系之中予以分析。可以得出,它们之间是一种不完全契约,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所有者歧视和信贷配给,进而找出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症结。
从博弈论角度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它们之间是一种不完全信息下的不完美动态博弈,所以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不畅的问题,必须从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入手,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与加工成本,实现银企之间的信息充分与对称。
运用集群效应理论。可以提出成立“中小企业创业园”等类似企业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小企业之间的产业组合与融资互助,从而从中小企业自身方面提升整体竞争力与信用水平,为其融资提供条件。
借用生物共生理论观点。结合信息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大小,提出构建我国银企关系新模式,即“大银行―大企业”、“小银行―中小企业”的共生对应模式,是实现金融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制度安排,也是破解融资约束的突破口。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支持
银监会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非常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业务指引,如要求商业银行要设立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加强六项机制建设,重点审查“三品”“三表”等非财务因素等等。
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没有足够的自由资产可作抵押,银行为了抵制风险,就必须抓住现金流,而中小企业往往又是整个产业或物流链条上的一个节点,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可以有效转化为银行信用,既实现了企业及时回笼现金,又可以保证银行贷款封闭运行。在企业借款同时,要求法人提供担保,这样,个人的无限责任加上个人的信用水平都对中小企业风险进行了很好的缓释或披露,将个人信用纳入企业行为之中,可以确保银行贷款的相对安全。
另外,为鼓励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积极做好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内部就要有激励机制。其中主要一个就是降低资本占用费分配比率,引导其做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同时,相应提高大客户或高风险业务的资本配置占比,从结构上还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做到“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要设一个容忍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比率要单独统计并解决,需要各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贷款提拨备的比率,尤其是专项拨备方面,可相应降低比率,减少对当期收益的影响,进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 从税收方面看,建议有关部门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率。在银行业整体税赋水平不变或略降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要调低营业税标准,以税收杠杆的方式,激励金融机构对小企业放贷。相应地,政府对涉及民生就业类的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财政支持。包括财政提供启动资金,对银行贷款予以贴息,运用财政担保公司实现信用增级,减免企业或个人所得税等等。另外,还要运用一些信用平台,促进银企对接,增强项目的可贷性,提高小企业的可得性。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战案例
中小企业的确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但是,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却又各有各的“难处”。因此,单就融资中的贷款而言,商业银行也需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融资需求,设计不同的信贷产品。只有“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类。
针对工业生产型中小企业
工业生产具有周期性长、投入较大,拥有一定技术或专利,占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抗市场波动强等特点。如果是成长型的高科技工业企业,还具有产品销路好、回款良好、生命周期较长等优点。而且这类中小企业往往又是大型企业集团的“卫星式”配套企业,市场稳定性较好。所以,商业银行应该针对这种类型中小企业的特点量身定做对应的融资类产品。目前,可供操作的业务有以下三种。
知识产权(专利权)质押贷款。对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应联手知识产权登记部门,在权威中介机构的评估价值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质押融资,真正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将技术转化为产业化所需的现金。
园区厂房按揭贷款。高科技工业生产企业大都坐落在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针对前期投入较大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推出“园区厂房(地)商用按揭贷款”。按照零售贷款模式去设计。而且在还款方式、期限等方面都要考虑企业现金流“前歉后丰”的特点,更体现人性化。 股东联保信用贷款。入股生产型企业的股东往往是战略性投资,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商业银行就应该激活股东的信心,利用他们的财务实力来帮助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建立连带责任担保或股权质押贷款,取得银行贷款支持。
针对商贸流通型中小企业
这类企业具有物流周转快、上下游关系密、现金流速高等特点。但也存在自有资金少、成长性一般等不足。商业银行针对这些特征,需设计适应它们的信贷产品。 应收账款质押或保理业务。《物权法》出台以后,为动产质押提供了法律保障。人民银行专司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之责,这就更为大力推广此项业务铺平了道路。由于商贸流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存在一定的资金相互占压和支付账期的现象。因此,商业银行就应该运用这种融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盘活资金。
买方信贷业务。对于那些下游客户资金实力雄厚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其下游客户(买方)发放专门用于购买销售商所售商品的贷款,实质是间接地支持了销售商的货款回收,改善了销售商的现金流量。
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与传统的贴现业务不同,作为中小企业的买方如能替卖方贴付利息,采用商业票据融资方式支付相关费用,即可实现双方交易,又能以贴现率(远低于贷款利率)融得资金,可谓一举两得。对于中小企业报表来讲,只是由短期借款调整为应付票据。
针对涉农类中小企业
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特征,而从事“三农”服务的中小企业就更需要呵护与支持。这里,就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作为一体进行融资计划的安排进行探讨。
保证保险贷款。鉴于“三农”的特殊性,一些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各种保险产品,化解农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履约保证保险就应成为商业银行风险分担机制的一种选择。这种银保合作,也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缓释。
林权、宅基地抵押贷款。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三农”问题提出新的期望。因此,金融机构要借大势、乘东风,就林权质押、农村宅基地有条件抵押等方面勇于突破,利用《物权法》和政策松绑的有利时机,唤起沉睡的“大地”,盘活这些资产,进而为“三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篇6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律师党员个人总结报告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履行法定职责
本人在执业过程中,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和言论。积极主动的服从律师监管部门和律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在诉讼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庭纪律,尊重法官,按时出庭、提交法律文件,积极配合法官的审理工作。在办案过程中从未做过以不正当手段妨害司法公正的行为;不伪造证据或诱导、威胁委托人、证人提供虚___据,不为___、被告人的亲属违反规定传递信件,钱物或与案情有关的信息;与同行之间,积极团结、互相协助,不做诋毁同行声誉的事情;没有采用贬损、诋毁、降低收费标准等不正当手段进行业务竞争的行为;严格按业务操作规程办理,没有损害国家社会和当事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与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相互关系中,没有非工作场所会见的行为,没有请客送礼和指使当事人送礼、___的行为,没有假借他人之名向当事人所要财务的行为;没有从事违法和有悖律师职业道德、公民道德规范,损害律师职业形象的行为。没有受到任何行政机关、监管部门的任何一项行政惩罚或行业处罚。
二、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
本人严格遵守律师协会章程,认真执行律师协会决议;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遵守律师行业规范和准则;积极参加律师行业业务培训;
虚心认真地接受律师协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积极承担律师协会委托的工作,履行律师协会规定的法律援助义务;自觉地维护律师职业荣誉,维护会员间的团结;按规定交纳了会费。
三、办理法律服务业务的数量、类别和服务质量,办理重大案件、群体性案件
本人在过去的一年里,积极开拓案源,共承办二十余件诉讼及非诉讼案件,依法、诚信、尽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对委托事项可能产生的风险能够如实告知委托人,从不故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不恰当的或虚假的承诺。对委托人支付的费用能够做到合理开支。对委托人提供的保密信息能够严格保密,不损害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努力为委托当事人处理好每一个案件,受到当事人的好评。
四、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本人在过去一年里积极履行了法律援助义务,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多起,同时积极参加法律体检、法制宣传、积极捐款、提供法律帮助等公益活动,在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方面表现突出。本人积极地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并为多位想提起离婚之诉当事人做好调解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积极的调解工作,既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又妥善化解___,及时息讼解纷,促进了当事人的和解,增进了团结。
五、受行政奖惩、行业奖惩
在过去的一年里,积极参加律协及司法局___的各项评选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活动,荣获___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大_大激发了本人的工作热情,也通过学习其他广大优秀律师同行的先进工作事迹,不断增强自己的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信心,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增添了动力。在接下来的一年,我还将继续努力,积极参加评选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活动,使自己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整个__年中,本人没有受到过行政机关以及行业管理及部门的任何行政和行业处罚,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为当事人服好务。
六、参加继续教育
本人在努力工作外,不断学习时事政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本领,精心收集了当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___律师认真进行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自学或参加网络培训学习了《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社会保险法》《物权法》、《侵权法》等新老各项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知识。作为一名律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视野,政治过硬,知识过硬,作风严谨,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才能不辜负当事人的期望,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应尽的贡献。
七、遵守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参加本所___的党建、学习培训
本人认真遵守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积极参加事务所___的一系列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和增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坚定了律师职业信念。通过所里的党建工作,对党的历史、党的政策、党员律师先进事迹的学习,深刻领会了___法治理念的内涵和精神。
过去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需要不断提高和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为社会服务、让当事人满意是本律师的不断的追求。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查找自己在执业理念、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在办案过程中自觉恪守“忠于法律、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公平竞争、严格自律”的原则。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依照《律师法》和律师职业道德赋予的职责,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法律服务。
律师党员个人总结报告篇二
__年度,是我作为专业律师身份从事法律工作的第五个年度,经过六年时间的磨练,改变了当初的那份骄横,多了些许的稳重;改变了以前成绩面前的津津乐道,多了更多的慎思考量。也许以前你我都从事不同的工作,也有哪份成就,既然做了律师,就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就必须沉下心来,钻研业务,正真称的为师。师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为人师表,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这就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人尊敬,让社会接纳。__已经过去,但自己所做的各项工作才定格成型,构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年的工作有得有失,有经验有教训。现总结如下,供领导、同事及民众来指正。
一、积极学___和国家的(范本)政策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
___主义、___思想、___理论、___、科学发展观及“___”等理论,是我国___建设的基本政治理论。只有真正的学习、领会,才能___,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与___保持高度的一致,培养出敏锐的政治觉悟。作为一名___党员,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立足本职岗位,在解决当事人法律问题的同时,维___律的尊严与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范本)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作为党员,我积极的参加市律协党委___以及律所党支部___的党务会议和学习,深刻认识到了提出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到“”问题,在律师工作中也有相应的指导意义,坚决杜绝___、___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一年来,我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身份上,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和提高,处理纷繁复杂的具体法律事务也显得沉着冷静、得心应手,少了以往的浮躁情绪。
二、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人、做事,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全部。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不会做事就不会做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想把事做好,就必须先做人。律师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就必然要求你严格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国家对律师提出了严格的执业纪律要求,要求不私自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及商业___,不能与对方或者法官等私自接触___,不得私自收费,不得承诺包打赢官司等等。要求以你的专业法律知识最大程度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___律的正确实施。职业道德,更多体现的是当事人对你的评价,你的言谈举止,处事风格,当事人是否认可,直接体现你的职业道德风貌。在工作中,我一直要求自己谦虚、和善、坦诚相待、雷厉风行。执业六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对我工作投诉的情形,通过我的自觉,当事人对我的个人评价比较高,说明他们心里认可了我。同时法官的评价也印证了这一点,一个法官不可能认可一个没有素质和道德的律师。我来自外地,在济宁执业,本来朋友不多,我更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通过自身的努力,众多的当事人成为朋友,使自己能在这异乡站住脚,靠的就是品行,靠的就是职业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永远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是律师最起码的要求。
三、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法律推陈出新的速度很快,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律师是适用法律的专家,要想为当事人解决法律难题,就必须第一时间掌握了解。为此,我坚持每天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对常用的法律知识进行温故。同时坚持学习理论及实务知识,中国___、中国普法网及中国律师网是我经常浏览的网站。上面经典案例及实务研究,通过对各个敏感、经典案例知识的学习,我的业务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另外,其他学科的知识,譬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文学、自然科学等知识,也是律师工作中涉及到的,为了准确的适用法律,我也利用空余的时间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知识。一是充实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本职的法律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与朋友和其他行业的人们在一起聊天时,他人玩笑似地说,一句话就知道你是律师。虽然有点玩笑的意思,但这句话绝对不是贬低,而是褒奖。
业务素质的提高,还体现在对案件的研究,法律规定浩如烟海,你不可能精通每一个法律领域,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在经办的每一个案件时,我会详细的分析案情,查阅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同时听取同行的意见,以案学法,这样的方式使我受益颇深。
四、__年度具体办理案件的情况
__年度,是我从事专职律师五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年,一个是经办的案件数量比往年增多,再一个涉足的领域也所扩大。__年总计承办各类诉讼案件___件,法律咨询及代书___件,法律顾问单位___家。其中承办民商事经济纠纷案件___件,涉及人身损害赔偿、民间借贷、婚姻家庭、抵押担保、道路交通事故、票据、股票、工程建设等领域,刑事案件___件,行政案件___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___件。现已办结___件,已全部归档。经过各类案件的办理,自身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经过与当事人的积极配合案件办理效果当事人也都非常满意。这是我最为欣慰的一点。
五、__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虽然案件办理的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诸如公司并购、知识产权等高端业务没有涉及,说明自己在高端业务上的知识还很欠缺,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向高端业务领域发展。
第二,还没有更好的更及时的回访当事人,我一直认为认识就是缘分,要珍惜这份感情。应该及时的与当事人保持联系,不能案结情了,这也是律师业务拓展的一个方面,以后要进一步的做好。
第三,在业务知识上还存在欠缺,一个建筑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我就明显感觉到自己经验的不足,以后必须花费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四,在法律顾问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工作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已有案件的办理。虽然是单位的法律顾问,但必须保证自己身份的独立性,不能让单位认为你是他们的打工者,这一定程度上有损律师这个群体和职业形象。
__年度的工作,有得有失,给了我经验也给了教训。人要善于总结,才能进步。今天书面整理,顿觉得有时光倒流的感觉,收益和启发很大。__年度已经开始,并且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努力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律师党员个人总结报告篇三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不知不觉我来到律师事务所已经一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律师事务所的各位主任及其他各位前辈对我予以了极大的关照,让我有机会参与各类案件的办理,尽快熟识律师的实务操作程序,为我的律师理想奠定了的良好基矗,借此机会,我首先要向各位主任律师及其他律师前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通过一年多的实习,我不仅对律师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逐渐进行着从一个懵懂的法律学生向一位法律执业者的蜕变。静心回首过去的一年,感触颇多,收获颇丰。以下寥寥文字,算是对自己近期学习情况的梳理和对未来一年的规划:
一、细节决定成败
一年的实习律师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从分析案件时必须___的细微法律问题,到阅卷必须查清的事实情节;从避免法律文书中出现的错别字,到整理案卷不同内容的归档顺序,无一不体现一名律师的执业态度和素养。因此在每天工作过后,偶尔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对于细节的___程度,检讨并总结自己在细节的处理上的不足之处,也是为自己今后执业生涯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二、乐观的工作态度是成功的开始。
因在选择从事律师这一职业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因此不会经历远大理想与律师现实的巨大心理落差,但是真正接触律师行业后依然感到压力很大。从一个仅有薄弱法律知识的“菜鸟”走向一名成熟的执业律师,这条道路上注定充满形形的阻碍,怀有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坚持信念,走到理想终点的动力。在这一方面,所里的前辈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大家乐观积极的心态、融洽的氛围、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专业上精益求精的学习钻研精神,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使我的消极精神状态有所缓解,进而向乐观的方向转变,尽管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但仍然为我日后的律师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执业态度,对此,我再一次向各位给与我帮助的律师前辈们表示感谢。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实习时间短暂,接触的案件并不甚多,因此对于律师实务方面的总结并不深刻,但是在主任律师指导下办案过程中仍然小有体会,通过一个案件自受理、取证、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到总结经验,完成了对一个案件基本流程的认识,体会最深的便是庭前准备工作对案件结果的重要作用。通过该次案件的学习,我充分体会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作为一名人应当充分为委托方考虑,在庭前准备己方观点、相关证据以及必要法律知识准备充分,并以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查缺补漏,使己方观点更加完备,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在庭审过程中出现因为法律知识欠缺,造成的辩论观点得不到支持的不良后果。
唯有“利其器”,才能“善其事”,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不仅要有乐观的心态,娴熟的业务能力和谦逊的工作态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会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积极参与各类业务,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坚定信念。虽然律师的道路充满艰辛,要面对无数的波折,克服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但是我坚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敬请各位领导与前辈们监督、批评,再次表示感谢。
篇7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34
[作者简介]刘宇珊(1996—),女,汉族,湖北黄冈人,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财务数据分析与挖掘。
1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进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常态”,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景气度持续回升,上市银行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银行板块是蓝筹股的重要代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股成为主力机构调控股票指数的重要工具,上证综合指数是以其总股本来确定权重。
依据财务报表对银行板块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评价的重要性就愈加显现出来。
本文以证监会2012年版行业分类中的16家银行的2016年度财务数据作为考察样本,在计算影响综合实力指标的基础上,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来进行评价,进而得出不同能力指标下的结果,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综述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
刘倩(2010)得出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企业财务数据高维性和多重共线性的特点,使判别模型更具说服力,但只针对28家上市创业板公司做了研究,数据量不够大,说服力不够强。
王德清等(2012)针对经典聚类分析和普通主成分聚类分析极端情形下的失效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定义客观赋权的主成分距离为分类统计量,并以实证检验取得良好效果为依据,有效地解决了主成分聚类分析在极端情形下所不能揭示的问题。
国外学者做过一些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来分析预测客户行为的研究,例如,采用K-median聚类算法对超级商场消费者的偏好情况进行细分。[5]采用K-means、SOM(self-organizing map)、Fuzzy K-means聚类算法对股票交易客户进行细分[6]。运用模糊聚类算法对在线音乐爱好者进行用户细分等。[7]
2 研究方法
2.1主成分聚类分析法
在多指标综合评估的排序问题中,若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不够大,即提取出的主成分表达的原始数据不够完整全面,仅按主成分得分对样品直接排序评价会有片面性,这时候可以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两种统计方法联系起来,称为“主成分聚类分析”。
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即先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对提取出的几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的综合排序进行对象分类排名。这种方法一是可以降低指标的维数,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二是可以对聚类分析方法中的每一类进行评价,根据每一类的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名,得到的排名结果更符合实际。
2.2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
本文采用的K-means聚类分析算法是麦奎因提出,算法的要点先确定K值,然后将数据集划分成K类,然后进行反复迭代,把每一个样本重新分配到距离最近的中心类别中。
2.3聚类分析分类数的确定
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能够将数据群体迅速、合理地划分成K个子群体,比较适合解决大量数据信息的问题。对于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需要着重考虑K值。这是本算法的关键步骤,对聚类产生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K-均值法具体分类数的确定,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以反复进行多次的初值选择,根据各个产生的聚类结果中找出最优的分类。但我们这里借助系统聚类法以一部分样本为对象进行聚类,其结果作为K-均值聚类分析法确定类数的参考。
2.4主成分聚类分析的计算步骤
设有n个样品,每个样品观测p个指标,将原始数据写成矩阵
(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这里不妨设上述矩阵已标准化了。
(2)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阵:
(3)求R的特征根
λ1≥λ2≥…≥λn>0
及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4)计算写出主要成分
Fi=a1X1+a2X2+…+aPxP
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一般取累计贡献率达85%~95%的特征值λ1,λ2,…,λm所对应的第1,第2,…,第m(m≤p)个主成分。
(5)求p个观测对象在前m个主成分的得分。根据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求和。
(6)根据前m个主成分得分运用K-均值聚类,得到个案的类别,依据主成分分析确定每个个项的类别排名,并进行综合评价。
3 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3.1指标变量的选取分类及公式计算
选取了11个变量指标,较全面地反映银行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
表1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2主成分聚类分析
本文使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选取上述11个变量的财务指标,
采用主成分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的对16家上市银行的基本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下面将进行过程分析及解释。
主成分分析是用于把众多相关变量缩减为较少的不相关的主成分变量的一种方法。因此,用于主成分分析的原始变量之间必须有相关性,如果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则无法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数据降维,但如果每一个变量反映的信息都不相同,没有任何冗余信息,这种数据分析方法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判断是否适用主成分分析法,需要用到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MO统计量比较样本相关系数和样本偏相关系数,它的取值在0和1之间,该值越大,则样本数据越适用于主成分和因子分析。一般要求大于0.5,方可运用这种分析方法。根据Kaiser(1974)给出的经验原则,0.549的适合性为middling(中度的)。如果显著性值小于0.05,则认为主成分分析是适宜的。本例中卡方值为193.895,大于卡方的临界值18,显著性值小于0.05,故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应用在此案例中。
(1)主成分的统计信息
根据标准化公式处理原始数据,由此计算出各数据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以及相关系数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上表显示了主成分的统计信息,包括特征值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4.677,它解释了11个原变量的总方差的42.516%(因子旋转前),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3.143,它解释了11个原变量的总方差的28.576%,前三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为85.796%,即前四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有变量指标的85.796%的信息,所以本例中可以取前三个主成分来替代原始十一个指标。
(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通过四次方最大旋转后,得到了11个变量在3个因子上的新的因子载荷。结果显示,因子1支配的变量有X3(净资产收益率)、X5(基本每股收益)、X9(每股净资产)、X10(每股资本公积)、X11(每股未分配利润)。
因子2支配的变量有X2(总资产净利润率ROA)、X3(净资产收益率)、X4(营业净利率TTM)、X8(营业总收入增长率)。
因子3与X1(营运指数)、X6(总资产增长率)、X7(净利润增长率)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故可以粗略地认为,因子1集中反映银行每股价值指标,称为综合扩张因子;因子2重点反映资产与营业收入的各方面情况,称为盈利发展因子。根据(现金)营运指数定义,它反映企业现金回收质量、衡量现金风险的指标,同时这个主成分体现企业在规模扩大、增加盈利等方面的表现,即总资产、净利润的增长率,故因子3可称为风险价值因子。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otation Method:Quart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a.Rotation converged in 5 iterations.
(3)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及主成分得分
SPSS可以将通过旋转后计算的4个因子得分Z1、Z2、Z3、Z4作为新变量自动存储到原始数据文件中,操作为{转换}→{计算变量},如表4所示,Y为最终得分,根据以上分析,可了解各个指标的潜在本质。
具体来说,根据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求和,因子旋转后三个主成分更精确的特征值分别是4.373、2.703、2.361。因此综合得分为:
Y=4.373/9.437Z1+2.703/9.437Z2+2.361/9.437Z3
在主成分得分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波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表现突出,综合排名在前五。这些银行大多是区域性银行,依托经济活跃的地带,发展势头很好,而排名较靠后的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除北京银行外其余四家网点遍布全国,资本雄厚,基础较好,已经过了股本快速扩张的阶段,也许是这个原因让这几家银行的各项指标数相对较低。
4 板块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对于变量的选择比较重要,一般变量个数越多,得到的类越难以解释。依上例,选取的代表上市银行财务状况的数据变量比较多,考虑先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然后应用主成分变量做聚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K-均值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动态聚类法,选择一批凝聚点或给出一个初始的分类,让样本按某种原则向凝聚点聚拢,对凝聚点进行不断的修改或迭代,直至分类比较合理、迭代稳定为止。
在SPSS中选择K-均值聚类分析可得到类成员列表。上图第三列Cluster给出了每个个案所属的类,第四列Distance显示的是个案和所属类中心的距离。经过20次迭代计算,对比结果,我们发现选择分类数为5较合理,既能有效分离数据,又能呈现较小的聚合系数。
5 研究结论
5.1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主成分聚类分析可得出:
第一类有兴业银行与招商银行,这两家银行在综合扩张方面表现突出,分别排序1、2,虽然在主成分分析法下排名中上(第3与第6),但根据银行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性质特点,可以认为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类有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与主成分加权综合得分后五名的排序一致,这几家在上市公司中属于老牌银行,实力雄厚,股本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项能力指标,综合表现不是很突出。在图7最后聚类中心的表中也可以看出,第三类的指数较低。
第二、四和五类的银行,在综合扩张、盈利发展和风险价值三个方面处于中等水平,主成分的综合评分也是不好不坏,采取保守策略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这些银行。
综上所述,相对于只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成分法提取的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的方法能更为精确地解释主成分综合加权排名。
关于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选取了四个指标,衡量盈利、发展、营运能力的变量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商业银行的行业特点创新地选取了股本扩张能力这一指标,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5.2对策建议
5.2.1外部环境方面
由于金融业是当前国际激烈经济竞争的关键环节,而商业银行体系是现代金融的核心,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还不成熟,银行部门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以及创新能力上需改进提高。
5.2.2行业现状方面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有很大的冲击,时展浪潮下,人们已经习惯新的支付方式,加之融资渠道的丰富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该思考如何去改变。
5.2.3资源能力方面
首先,商业银行需积极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认真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切实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市场细分为基础,不断开发出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要的产品。尤其是要加大开发和扩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力度,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适时推出同类银行难以模仿的金融产品,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改善商业银行的产品结构,借以树立专有的名牌产品,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竞争力,降低信用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应开展金融产品研制,仔细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切实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市场细分为基础,不断开发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特别是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壮大而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类似银行理财产品及时引进模仿,促进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高商业银行的产品结构,建立自主品牌产品,提高盈利能力,增强竞争能力,有效地使信用风险降低。
最后,建议监管部门降低准入门槛,试点实行逐步放松银行业管制。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业的稳定性,降低银行风险。在减低银行业进入障碍的同时,应更多地允许具有区域关系型借贷优势并符合条件的民间金融机构进入银行业,遏止银行之间由于竞争度上升而带来的风险。
5.2.4业务流程与组织系统方面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是指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有序集合。一套有序高效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增强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具体可以采取下列做法。
(1)简化业务流程。业务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结合业务流程重新规划各项流程过程或活动,或串并联转换改造流程,以为了缩短营业时间,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节约成本和有效地增加新的业务目标的数量目的。例如,那些效率低下的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核心业务上,给客户提供最高效、最全面的业务服务。
(2)建立差异化流程。为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需建立差异化的业务流程,最大限度使客户满意,与此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最大化实现客户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赖国毅,陈超.SPSS 17.0中文版常用功能与应用实例精讲[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刘倩.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中小企业成长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6).
[4]王德清,朱建平,谢邦昌.主成分聚类有效性的思考[J].统计研究,2012(11).
[5]Jean-Paul Ruiz,Jean-Charles Chebat,Pierre Hansen. Another Trip to the Mall:A Segmentation Study of Customers Based on Their Activities[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04(11):333-35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