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化学元素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血液的化学元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化;校园文化;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165--02
一、文化与校园文化
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内容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共识及应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狭义校园文化是指相对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包括学校舆论风气、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桥梁和纽带,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在校园主体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四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
二、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校文化观念,也就是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大学精神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人的发展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大学精神的形成与每所大学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有密切关联,优秀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需要历史的积淀,是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形成的。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而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大学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一种内在的理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大学精神隐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提炼和升华。没有大学精神的指导和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散乱和低层次的,缺乏系统性、继承性。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践行,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依托。没有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精神就是一种虚幻的理想主义,在实践中缺乏生根发芽的土壤。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离不开大学精神的核心作用。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存在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而创建良好的大学精神对校园文化起着促进作用。大学精神的发展变迁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也反映了大学精神的发展与变化。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一个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良好积极的校园精神能培养大学生积极上进、勇于开拓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鼓舞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良好气质和高尚品格的人才,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功能:
一是教育功能。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文化。高校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的政治思想、政治信仰、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二是导向功能。它体现在学校的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制度层面,如办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发展思路、规章制度、价值取向、学术规范、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三是激励功能。大学精神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和理念的明晰性,已逐渐化为大学人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当大学精神被内化为人们一种学术良心和道德规范对,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发展知识。四是感染功能。精神力量是富有渗透性的,这种渗透实质上是思想方法、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启迪、感化、陶冶作用,它通过形成一定的氛围,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五是塑造功能。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场所。在大学接受教育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大学精神的感染,当这些人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他们也把大学精神传播到社会上去,从而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塑造良好大学精神的路径分析
构建校园文化,需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统筹协调,共同促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竭力打造出能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要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态度的形成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要强化管理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校园布局规划。注重校园布局规划,要考虑大学长远发展空间、优化设施布局、协调建筑风格、提升设施品位。通过校园规划,一方面可以使各种大学校园的设施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探究学校的发展历史文脉和文化设施规划,赋予校园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隐含和记载着大学精神显示出大学的灵性,为师生提供宝贵的物质需求和精神养料。
2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要有稳定的充足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外要多渠道争取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对内要抓增收节支,发展教育产业,建立教育市场。充分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物质资源、地域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增加经济收入。
3 完善现代化的办学条件。用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要有先进的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要建立校园网,实施信息化管理,要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和实训中心。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大学的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各种制度、各种管理规章与纪律,以及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群体行为规范、习俗等方面所建构的激励环境与范导氛围。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加强规范化决策、科学化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大学制度,要加快制度创新,完善各种规章。真正做到学校“依法办学”,各部门“按章办事”,每个教职员工“按岗履职”,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使现代大学制度成为现代大学精神的载体,把大学理念通过各项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形成先进的管理文化。应当能够根据自己的性质和使命,结合自己的历史及特色,努力体现以人为本、以学文本要求,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制度。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能够确保学术自由,形成大学的内部良性循环与互动,大学因此而赢得声誉、招揽人才。创建现代大学制度不仅要依赖外部力量。政府和社会,更应该依靠大学自身的力量,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 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承担起大学制度创新的责任。
(三)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1 要重点加强对社团干部、骨干力量的选拔、培养和监督,通过干部培训班、经验交流会、外出考察学习、集中指导、个人自学等方式全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生干部队伍。
2 要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并使这些制度在工作中得以落实逐步将社团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建立健全社团评价、监督机制。
3 要加强社团干部人才培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带人社团,注意选人用人,尽量选思想政治觉悟高、政策理论水平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干部,并加强各社团思政组长的培训。同时总结好工作经验与教训。积极打造和扶植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社团干部。
4 加强对社团活动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给予社团建设物质保障。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1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首先,要强化改革意识,不断更新育人观念,使高校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明确:在高等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主旋律,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各项工作的核心,进而用这些思想观点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其次,强化师德教育,营造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教师的精神风貌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校精神的培育和传播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建设人才。综合素质包括很多内容,如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心理身体素质,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开展优良学风班建设,大力表彰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加强学籍管理和考试方法改革,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惩处条例,坚持淘汰制,加强对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篇2
文化校园是广义上的校园文化,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模式和终极目标,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它是一种校园形态、文化形态和价值形态。文化校园相对校园文化而言,其文化育人功能、精神陶冶功能、价值引导功能更为全面、具体、深刻。文化校园更具有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功能。文化校园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是全方位的,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行为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校园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研究文化校园建设、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对策分析。
一、文化校园建设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作用
文化校园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文化校园建设营造具有创新内涵的校园文化底蕴、提供大学生创新活动需要的设施和场所、建立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文化制度。从精神内涵、物质基础、规范引导等方面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保障。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是文化校园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它以无形的形式存在于大学校园中,通过学校历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形成了完整的精神文化体系,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内在的导向。高校文化校园建设应将创新教育的理念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培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来实现,形成覆盖高校的价值体系,营造具有创新内涵的校园文化底蕴。为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创新内涵的校园文化底蕴通过课堂教学、文体活动、学术讲座、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体现,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将为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帮助。使得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时刻感受到创新文化氛围的熏陶,逐步形成创新人格特质,树立创新观念和目标。
(二)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物质基础
文化校园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更加需要完备的物质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了大学生积极创新的情操,开放的图书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理论条件,健全的网络条件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完备的实验室、教学基地为大学生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平台,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了场所和空间。因此,作为文化校园的一部分,高校基础设施状况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物质基础。完备的物质条件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对大学生创新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
校园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文化校园建设的载体。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宽广的知识面。校园文化活动在这一方面发挥了它的优势,融汇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将文化与科学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对专业教育的补充,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还在实践培养方面提供了平台。以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为例,人文、理工背景的众多大学生汇集在一起研讨、学习,实现学科的交叉互补,在活动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创新能力。同时,校园文化制度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结果的评审提供了保障。例如,学生社团活动、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在相关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下开展,大学生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积极研究创新的方法和规律,进行创新活动。这种规范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育不仅具有推动作用,也具有约束和引导的作用。
二、文化校园视野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精神缺乏,参与意识薄弱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他们在学习和科研中敢于创新,不畏权威,能坚持实现个人理想的精神,是大学生在主动探寻和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或者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的智能心理和非智能心理的优化整合。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这也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经历了高中教育阶段,进入大学校园后,众多大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表现在课堂上即为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学习和研究,在完善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学会自主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部分具有创新动机和意识的大学生参与意识薄弱。对于专业学习中迸发出来的新思维、新设想不能及时付诸实践,失去了创新实践的良好机遇。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缺乏、参与意识薄弱的现状是由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缺少平台、缺乏引领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虽然比较多,但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设立的实践基地还不多,在现有的创新实践基地当中,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是比较常见的形式。但是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设立在校园中,相比其他创业空间不仅需要遵守更多的秩序,同时在创业行动上也受到比较大的束缚,很难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校园之外的创新实践平台更加匮乏,高校缺少与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缺少针对大学生建立专门的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种类繁多,但高质量的创新活动不多,大学生参加创新类竞赛活动严重依赖于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校园内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水平不高。此外,在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中,缺少经验成为制约创新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创新活动缺乏引领,缺少创业创新经验的分享和获取。仅依靠创新课程的理论学习还不足以帮助大学生获取创新经验。
三、文化校园视野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的路径选择
(一)积极建设具有创新内涵的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是文化校园的核心,积极建设具有创新内涵的大学精神文化,使创新精神成为文化校园的灵魂。从学校发展层面来讲,应该将创新精神融入到自身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之中,通过内化的宣传和渗透,让创新的价值理念在长期的学校发展中形成意识氛围。从教育教学层面来讲,促进教师将创新精神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育的环节来引导学生,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并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从学生管理层面来讲,秉承“培养创新精神”的工作理念,积极地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大学生在校园活动的“第二课堂”中投身实践活动,建立并改进学生管理制度,从制度方面激励大学生的创新行为,从保障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活动。
(二)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供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校要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科学竞赛,参与创造性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自由、自主地开展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学术讲座、科研征文;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参与科研单位的科研活动;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拨出专款,奖励学生科研,支持大学生的学术活动。高校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持应该是全方位的,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物质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制度层面建立更多鼓励性政策,例如将科研活动、创新型竞赛计入学分,打通教学环节与非专业素质培养环节,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参与创新实践。对于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等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要制度化,更要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在规则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包容和理解,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利用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平台
篇3
【摘要】
目的 研究抗生素治疗60例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对肝硬化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用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对患者行Child-Pugh’s分期,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治疗前、后门脉主干内径、门脉主干、门脉左支矢状部血流速度;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LPS)。结果 治疗后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炎 内毒素 门静脉血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cirrhotic patients accompanying by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treated by antibiotics on levels of LPS and dynamics of portal vein circulation.Methods the sixty cases of cirrhotic patients accompanying by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for 10~14 days,the levels of LPS in serum were assay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diameter of the common portal vein(DPV)、velocity of blood flow(VPF)of the common portal vein and UPV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LPS in seru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LPS in the serum (P
Keyword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lipopolysaccharide endotoxin (LPS);portal vein flow
细菌感染,特别是原发性腹膜炎[1]是肝硬化晚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过度繁殖,肠道的动力障碍以及肠道通透性改变增加肠道细菌移位机会。研究证明:门脉高压、细菌移位及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倍受关注[2~4]。而感染诱导细胞因子产生、释放加重肝细胞损伤,增加门脉压力。因此,积极和有效地防治感染、细菌移位,预防感染相关并发症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研究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人的选择 纳入标准:本组选自我院2002-9至2006-7的住院肝硬化腹水经细菌培养阳性的原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男性39,女性21例。年龄(27-83)岁,平均(51.4±7.65)岁。按Child-Puph's分级:B级23例、C级37例。一周内未用抗生素。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血栓、继发性肝癌、糖尿病及非肝病性门脉高压。疗效标准:根据1988年福州全国腹水学术会制定的标准[5]
1.2 治疗方法 根据体外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抗生素(头孢三代、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碳青霉烯类)及益菌生治疗(10~14)天。
1.3 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 采用鲎试验检测内毒素,上海伊华临床科技公司提供。
1.4 门静脉主干内径(DPV)、门脉左支矢状部(UPV)、门静脉内经及门静脉血流速(PBV)检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SONOS 7500 型(美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Child-Puph's分级与血浆LPS水平及并发原发性腹膜炎,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浆LPS及门静脉血流量等变化见表2。
3 讨论
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细菌感染是非常普遍的,一旦出现感染,可加剧肝功能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和肝性脑病 ,病死率达30%~50%。因此,积极有效防治感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肝硬化常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内毒素水平随着肝病病程的延长及病情的加重而增高[6~8]。本研究表明:Child-Puph'分级C级患者体循环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B级患者。人类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测定较困难,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相关的体循环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相关。而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9]。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细菌移位是导致原发性腹膜炎的重要因素,Child-Puph'分级C级患者发生细菌移位的几率高达30%[7]明显高于B级(8%)、A级(3%)患者。目前,Child-Puph'分级是唯一预测细菌移位的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Child-Puph'分级C级患者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病例数明显高于B级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几率较高,特别是原发性腹膜炎,备受关注;由于感染、细菌内毒素能导致门脉压力增加,损害肝脏功能,进而增加再出血机会。研究表明:已控制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控制出血的感染率。感染、内毒素血症可通过增加肝窦内压力和改变凝血功能,增加出血机会。内毒素诱导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NO产生增加,导致内脏的高动力循环,增加肝窦压力,门脉压力增高。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菌感染和/或内毒素血症与难以控制的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较早的再出血有关[1]。应用抗生素、肠道去污、降低门静脉压力及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降低血浆内毒素、NO水平,并降低再出血的几率。本研究患者47例治疗前病史出现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1例,治疗后随访半年其中发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患者8例,尽管病例数较少,影响因素较多,但说明控制感染可减少出血的机会。彩色多普勒是非介入检测门脉血流的半定量、可靠方法,广泛应用于评估手术、TIPPS、静脉套扎/硬化治疗及非特异性β受体阻断剂的疗效评估。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培养阳性的原发性腹膜炎可增加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流速(P0.05)。表明:感染增加血浆LPS、NO水平导致肝窦压力和肝细胞损伤;与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流速下降密切相关,抗生素治疗原发性腹膜炎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门静脉血流。感染及所诱导毒血症可通过增加门静脉压力,增加出血机会。如何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细菌移位,减少再出血的机会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in RS,Lee FY,Lee SD,et al.Endotox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 relationship to severity of liver diseases,presence of esophageal varcies,and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J].Hepatology, 1995,22∶165-72.
[2]Goulis J,Patch D,Burroughs AK.Bacterial infection in pathogenesis of variceal bleeding[J].Lancet, 1999,353∶139-42.
[3]Vivas S, Rodriguez M, Palacio MA, et al. Presence of bacterial infection in bleeding cirrhotic patients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early mortality and failure to control bleeding[J].Dig Dis Sci, 2001,46∶2752-57.
[4]Hou MC,Liu HC,Liu TT,et al.Antibiotic proghylaxis after endoscopic therapy prevents rebleeding in acute variceal hemorrhage a randomized trial[J].Hepatology, 2004,39∶746-53
[5]全国腹水学术会讨论会,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参考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89,(6)∶359.
[6]Wang L, Ren CS. Progress of endotoxin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J].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3, 11∶251-253.
[7]赵龙凤, 李红, 韩德五.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 8∶1145-1149.
篇4
关键词: 爱心 爱心文化 职业道德
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爱心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索爱心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功能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传承爱心文化,夯实职业道德建设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不论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还是集体主义这个原则、“五爱”基本要求都有一个核心要素——爱心。
爱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特有的情感体验。爱心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是人们对人和事物表现出来的以关心、爱护他人为重点的积极的、稳定的心理体验与思想感情。爱心是人的道德品质体系中道德情感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特别注重爱心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以爱心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孔子把“爱”理解为“仁”的本原,孟子具体提出“人要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儒家“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正是这种美德的源头。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中对于爱心的价值评判和普遍性的倡导,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之不尽的宝贵源泉。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誉观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誉观的有机结合。
作为道德领域重要组成的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服务对象也无高低贵贱之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就是“爱心”二字,包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爱,对岗位荣誉、职责的爱,对服务对象的爱,对人民群众的爱。“爱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有爱心才会有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才能爱岗、敬业、乐业;有爱心才会有忠诚,才能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有爱心才会讲奉献,才能有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行动。只有用爱心去浇灌,才能培养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发挥爱心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强化职业道德品质培养
爱心校园文化以“爱”为核心,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为原则,以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为基本要求,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学习、爱职业、爱岗位为自我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爱心素养。爱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素养,表现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就是具备自觉践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爱心素养犹如是一根红线贯穿于职业道德品质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当中。
大学生在校期间是由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启蒙时期。道德认识是指对职业道德的含义、重要性,以及职业道德价值、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源于对所学专业的爱、对未来从事职业的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热爱自己所学专业,热爱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的积极性,主动掌握职业道德知识,提高职业道德评价能力和坚定职业道德信念。
每一种职业都要形成相应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从本质上来说,职业道德就是为了调整这种利益关系,使从业人员做到克己奉公、奉献为民。职业道德情感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对于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主要是对良好的行为产生敬仰喜好之情,对不道德行为产生厌恶憎恨之感。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情感应集中表现为对“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活动的最高追求。只有按照“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基本要求加强爱心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道德情感与对真善美的道德追求。
职业道德意志是指在实践职业道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以及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职业道德的实践中,特别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有具备坚强的职业意志,才能在职业实践中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认真履行职业道德义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大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身心尚未成熟的群体。作为一个准职业群体,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同时缺乏在职业岗位中实践的磨炼。因此,职业道德意志的培养更加依赖于通过爱心教育,把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转化为培养坚强道德意志的基础。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职业道德的自觉实践。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只有通过职业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因而在职业道德品质培养中,加强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训练与培养是最重要的一环。俗话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爱之切才能行之果。只有用爱心贯穿于起来的职业道德知、情、意,才能外化为自觉的、坚定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加强爱心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孺子牛”精神的民政社会工作人才为主的特色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构建了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广大师生在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活动中弘扬爱心文化的精髓,并将爱心素养潜移默化到职业道德的知、情、意、行里去,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1.用“爱众亲仁,博学笃行”校训精神来指导师生的为人、为学,强化爱心在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中的核心地位。
民政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事业,它“在乎民生,关乎民心”。民政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工作,受助者多是社会上的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在民政社会工作领域,扶贫济困、救助弱者不仅仅是奉献爱心,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爱心在广大民政和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爱心文化作为特色校园文化来抓,用“爱众亲仁,博学笃行”校训来精神来指导师生的为人、为学。
“爱众亲仁”语出《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为文”。孔子用这句话来告诫弟子:“一个有道德、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须爱人重人,不爱人者不成其为人,更不能成为仁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爱众亲仁”是立身、为学的最高境界。“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笃行”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连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不论是新生的入学教育,还是新教师培训,第一课都是请专家讲“爱众亲仁,博学笃行”深刻含义,讲爱心文化与我校校训精神的内在联系,使每一位师生都深刻懂得“爱心”的深刻含义和重要作用。
2.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把爱心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之中,促进爱心文化“三进”。
根据人才培养特点,学校把校本特色课程《民政与社会工作》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占2个学分、共开设38个课时。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广大学生将在逐步深入了解民政工作“在乎民生、关乎民心”,“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爱心助人、公义务实”的深刻涵义中,领会爱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爱心素养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同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爱心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领会和把握爱心精神实质。学校还把爱心教育作为一项硬指标,渗透到开设的所有课程之中去,利用各门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全方位强化爱心教育。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实现爱心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动爱心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学校从2004年开始,参与了启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制;从2007级学生开始实施了学分制改革,2008年制定了《素质拓展学分实施细则》和《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实施办法》,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爱心活动纳入素质拓展认证和学业学分(占2个学分)。两项制度的实施为推动爱心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创造了条件。
4.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培养奉献爱心的自觉行动,强化职业道德实践,坚定了职业道德行为。
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爱心社、夕阳之春助老协会、红丝带等80多个学生社团,发挥专业特长把服务社会与锻炼自身紧密结合起来,在校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活动。
一是关爱孤残学生,让孤残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从2008年开始,学校与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收养中心共同启动了“中国孤残儿高等教育助学工程”,每年面向全国孤儿机构招收孤残学生。学校目前共有400多名孤残学生,是全国孤儿群体最多的高校。学校特别重视对孤残学生群体的关爱,克服各种困难为孤儿学生成长创造条件。关爱孤残学生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是关爱家庭贫困学生,全方位构筑贫困生绿色通道。学校除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为贫困学生做好奖、助、贷以外,从1997年起,每年教师节学校都组织教职员工为贫困学生募捐,建立“教职工爱心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家庭困难新生。已累计募集100多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学校在校内食堂、总务等部门设立贫困助学岗,用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
三是爱心接力,长期开展爱心敬老、助残等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学生长期坚持联系长沙市第一、第三福利院、聋哑学校等机构,关注弱势群体,采取志愿者与帮扶对象“一助一”、“多帮一”结对,形成接力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2000年开始,连续10多年组织助残志愿服务小组帮助家住岳麓区教师村一位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2004年10月15日湖南省第一所盲人图书馆开馆,每周派出志愿者前往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做残疾人的眼睛”系列活动。2005年4月开始,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与长沙爱弥尔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联合开展“星城社工,温暖社会”的活动。
四是进入艾滋病村、麻风村,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志愿者们深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艾滋病村落实施艾滋孤儿关怀行动,援助当地居民建立关爱艾滋孤儿的“关爱之家”,并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深入湖南郴州汝城县麻风村,为麻风病患者送去过冬物资,开展康复医疗及相关调查,将被边缘化的人群拉回到社会大家庭。
五是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四川理县、青海玉树灾后重建,彰显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在“5·12”地震发生后,学校迅速地组建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队奔赴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开展灾情调查、心理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并于2009年3月在四川理县成立了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长期坚持在灾后重建第一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工作成为了湖南省对口援建理县的品牌项目。2010年9名师生组成“玉树花开,情溢高原”志愿服务队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结谷镇孤儿学校开展为期三年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六是积极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参与城乡和谐社会建设。志愿者每年在湘西凤凰、古丈县、常德石门、益阳安化农村开展了科技扶贫、助弱帮困、法律援助、信息服务、文化宣传、支教扫盲、心理辅导、康复医疗、环境保护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从2006年开始,卫生志愿服务小组、法律志愿服务小组、家电志愿服务小组等一直坚持每周二下午到“三湘社区”、“雅塘社区”等周边社区开展奉献爱心活动。
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到师生学习、工作、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渗透到师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提高了师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威.爱心教育.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9,(4).
[2]陈三俊,林德操.高校培育“爱心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2).
篇5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素质拓展 渗透原则 渗透渠道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新变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企业文化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代表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产生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为人处世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是企业的美德所在。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核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高职院校是高校的一个类型,注重推行企合作、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三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学生身份的变化,学生成为公民,即具备社会人、学生、准员工三重身份。公民即社会人,学生是高校学生的共性身份,准员工构成了高职学生的个性身份。与公民即社会人、学生身份相适应,高职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应当彰显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准员工身份相适应,高职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
二是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新变化。在素质拓展的内容中更注重技能培养,并随之带来素质拓展六大模块内容之间关系的新变化。由于高职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职业能力的培养被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如果六大模块内容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在实践中造成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其他素质拓展模块培养的脱节。
三是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活动的时间保障发生新变化。由于实训室开放的制度化,岗位见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形成了实训教学的体系化,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时间即课外教育管理呈现出分散、零碎的特点。在分散、零碎的时间保证下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常态和共性特征。
为适应这些变化,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中融入企业元素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与必然行为。
二、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素质拓展中渗透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内容上相互关联与时间上层层递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素质拓展活动内容高度精练、层层递进,各个素质拓展模块在企业文化不同层面的内容衔接上相互支撑互动。
2.源于企业,高于企业。
高职固然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素质拓展在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培养职业人的同时,也要看到高职具有培养社会人的功能,这是高校的共性目标。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改革中,许多高职不同程度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从而影响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3.可操作性、长效性原则。
三、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素质拓展中渗透的渠道
1.建立企业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渗透的三大对接渠道,即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通识教育即文明修身教育)、技能培养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促进人才培养。
2.建立企业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六大素质模块的结合点,使之有规可循,提高企业文化对学生素质拓展渗透的针对性、实效性。
3.行为养成教育(通识教育,即文明修身教育)主题化,技能培养教育核心化,即围绕核心技能组建核心社团、开展核心技能比赛活动展示,通用能力培养教育经常化。
从2009年起,外国语学院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正式开展“读大学诵经典践行校训做文明学生”特色主题教育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使主题教育准课程化。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并长期坚持,取得显著成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围绕语言、话剧表演与创编、教学技能组织疯狂英语协会、话剧社等核心社团,坚持晨读,开展系列职业技能比赛,发挥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引领作用。
4.坚持校企联动、教务学工联动、学生与企业联动,整合学校、企业资源,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围绕素质拓展关节点、重点内容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活动,建立企业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渗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篇6
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起伏的山峦,广袤的土地,千姿百态的植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等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所有这些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多种化学元素共同组成了人体,人体中的化学元素有几十种之多,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可以从“头”说起,我们的头发中含有铝、钒、锌、铁和砷,大脑中含有磷、钒、钠、锌和钾,脑垂体中含有铟、锰、铬和溴,眼液中含有钠、锌和钾,视网膜中含有钡,牙组织、牙齿及其珐琅质中含有钙、镁、硅、磷和氟。牙齿中的氟在人体中属于微量元素,少量的氟有杀死牙细菌、坚固牙齿{其中的氟离子可以与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反应生成更加坚固的氟磷酸钙[ca5(po4)3f]}的作用,故牙膏中常加入一些氟化钠。但是,摄入过多的氟元素则对人体有害,轻者造成氟斑牙(牙齿表面呈黄褐色)影响美观,重者导致氟骨病,使骨头变硬、变脆,全身关节疼痛,脊柱呈骨性强直,出现圆驼背畸形,可能生成神经根压迫或刺激症状,或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等现象,使关节活动受限,骨骼变形,严重者可致瘫痪。甲状腺中含有碘、溴和铟。碘是一种微量元素,成年人体内碘的含量为25~50mg,它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的球蛋白质中,甲状腺球蛋白质可以产生甲状腺素,后者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它具有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促进身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生理功能。人体中如果缺碘,甲状腺就得不到足够的碘,甲状腺素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使甲状腺组织产生代偿性增生,形成甲状腺肿(即常说的大脖子病)。这种病对人类的智力和健康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对婴幼儿的危害尤其严重。严重缺碘的地区曾流传以下说法“一代粗,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因为严重缺碘的妇女,容易生出患有克汀病和智力低下的婴儿。克汀病患儿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发育不全,甚至痴呆,即使是轻症患儿,也多有学习能力低下的表现。为防止碘缺乏病的发生,使用加碘盐是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加碘盐是在食用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也可以多食用其他含碘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菠菜、芹菜等)。但摄入过多的碘对人体同样有害,碘过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出现免疫甲状腺病和状甲状腺癌等疾病,因此,不能认为高碘食物吃得愈多愈好,要根据身体情况而定。
心脏中含有钙和镁元素,骨筋中含有锂、镁、钾等元素,骨组织中含有钙、磷、镁、钠等元素,其中钙是一种重要的常量元素,约占人体重量的2%,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中99%的钙以羟基磷酸钙[ca5(po4)3oh]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其余1%存在于牙齿、软组织、细胞外液、组织液和血液中。钙在维持人体循环、呼吸、神经、消化、内分泌、泌尿、免疫、血液循环、肌肉组织等系统的生理本文由收集整理功能方面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如果缺钙将会造成老年性皮肤病、脚后跟疼、腰椎疼痛、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有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等症状。青少年缺钙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抽筋,体育课成绩不佳;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儿童缺钙则易患“x”型腿、“o”型腿、鸡胸、软骨病、佝偻病等。牛奶及奶制品是含钙最多的食品,多吃可以补钙,大豆以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奶等)中同样含有丰富的钙质,多吃大豆以及豆制品也可以补钙。
肾脏、肺、胰腺中含有锂、钠、钾、镁、钙、钼、镉、汞、硒等元素,肝脏中含有锂、锌、钼、镁、铜、钾、钙、硒等元素,硒是一种微
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保护红细胞的功用,并有预防癌症的作用。人体如果缺硒就会得克山病(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症状的地方病)、大骨节病、骨癌等疾病。常见食物中的西兰花就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各种植物油、鲜蔬菜和水果类,还有贝类、蛋类、坚果类、小麦、玉米和海产品中也含有硒元素,多吃有益健康。但是,过量摄入硒也会使人中毒,导致头发脱落、双目失明,甚至死亡。
血液中含有铁、锂、钠、钾、钙、磷等元素。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铁4~5g,其中7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4%存在于肌红蛋白中,这部分铁称为功能性铁,是输送氧的载体。另外还有20%的铁以铁蛋白等形式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中,这部分铁称为储存铁。其余铁与各种酶结合,分布于身体各个器官中。人体缺铁就会患缺铁性贫血症,并可导致记忆力、免疫力等功能下降。铁元素在各种动物的肝脏、瘦肉和豆类、硬果类食物中含量较高,多食用这些食物可以防止缺铁。
篇7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溶融在人体的血液里。如果缺少了这样那样的微量元素,人就会得病,甚至导致死亡。正常人每天都要摄取各种有益于身体的微量元素。即:铁、锌、铜、锰、碘、钴、锶、铬、硒等微量元素。
作用:
铁在人体中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而促进造血。
铜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造血过程;增强抗病能力;参与色素的形成。
锌对人体多种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加速生长发育。
氟是骨骼和牙齿的正常成分。可预防龋齿,防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硒具有抗氧化,保护红细胞的功用,并发现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碘通过甲状腺素发挥生理作用,如促进蛋白质合成。
钴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8
本人是站在医学的角度,以辩证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际临床经验;以个人自身尝试(或试验);以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元素分解规律得出的结论。以下观点或理论,应该说它是站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
1 腰酸、背痛、腿抽筋理论上认为是缺钙和人体钙流失所致。这些疾病和人体钙没有任何关系。它们是人体神经发生膨胀,挤压周围血管动脉和毛细血管,使血液不能正常供应周围机体,毛细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肌体体温下降,氧气不能正常传导所致。
2 腰痛的原因是肾虚。更有甚者说是肾阴虚、肾阳虚。使理论更加抽象,扑朔迷离,让临床治疗无所适从。腰痛是人体腰椎神经受二氧化碳压迫的结果。腰痛98%的病例和肾没有关系(不排除特殊的典型病例),肾结石不在其范围。
篇9
关于砭石
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中医认为上品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是加工制作医疗器械的上品(主要用来制作刮痧板、砭锥、砭砧等,近来被加工成各类饰品,但依然属于中医健康保健类范畴,而并非纯饰品或珠宝)砭石是通过微晶、红外和脉冲的波段来达到一些治疗和保健的。脉冲是通过摩擦起热的感应成为波浪走型,而砭石不单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刮痧工具来应用那么简单。古人在没有获得炼铁术前就是靠砭来治疗伤痛、疾患。古有砭针、砭刀等医疗工具。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测,泗滨砭石可以发出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因单靠颜色或外观无法辨别是否为上品砭石,所以未经国家批准的不明成分的砭石佩戴或使用后并不一定有疗效,还有对身体有害的可能!
砭石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没有药理知识,每当身体不适时,就抓起火堆旁被烤热的石头进行热敷和刮拭,他们慢匣发现,一些特殊的石头对于病痛颇有疗效,于是逐渐总结为中医的精华之———砭术。
天然砭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称为“微晶灰岩”的矿物质,其中最多的是锶、氧化钙,其次是氧化硅、氧化钠等,还有铝、铁、镁、磷等多种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有铬、锰、镍、铜、钇等超过36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放射性物质含量极微。同时部分砭石中含有铜、铁等金属物质,致使砭石会呈现灰黑色以外的红、黄、绿等颜色。辨别砭石最重要应当看化学元素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检测报告。所以,砭石或存在多种颜色,单靠颜色是无法判定是否为砭石。总的来说,合格的砭石对人体有益无害,是制作中医医疗器械的上品。
砭石的养生作用
按摩作用。即超声波可对人体的细胞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细胞出现微小的运动,从而改变病变细胞的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
热作用。即人体吸收超声波的能量后,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可在组织内出现发热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具有镇痛,解除肌肉痉挛,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等作用;
生物学作用。即超声波可影响人体内某些化学或生物学的变化过程,改变酶的活性等,从而改变人体内的代谢环境和状态,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系统具有对超声波敏感的特性,小剂量的超声波对神经有抑制作用,可使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从而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其他作用。超声波可使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分泌增加;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可使肾脏的血管扩张,增加肾脏血流量。
正确使用砭具
节目现场专家教观众如何使用不同砭具治疗自身疾病:
点:合谷穴治疗牙疼
刮:耳穴的降压沟治疗高血压
摩:中脘穴治疗胃痛
外敷:加热砭石局部外敷治疗寒性或瘀血的痛经——起到热敷理疗的作用。
膝关节疾病患者自我调养的穴位及砭石手法:
用砭石磨膝盖髌骨两边的膝眼穴和膝盖后面的委中穴,磨到发热为止,可以起到通经活血的作用。也可以用家里的黄豆,把半斤黄豆缝在布包里,摩擦膝盖。
砭石是宝需注意
砭石属医疗器械,购买时一定要到正规药店,购买砭石“三步走”——三看三不三注意:
三看:看药监械字、看检测报告、看石质做工。
篇10
【关键词】: 高效;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
【中国分类号】G633.8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的导出和运用,是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不可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学生赖以进行科学探究和抽象思维培养的依据和出发点,如果学生不掌握物质性质、制法和用途以及物质的变化,他们学得的化学概念是抽象的,学得的理论知识也将是空泛的,难以联系生活实际。此外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要求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各种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就必须借助于理论思维(运用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联想、推理判断等)。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理论知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教师合理编排,有技巧的讲授,才能达到相互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的境界。
一.课堂实验的拓展与提升
化学教学最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是实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尤其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灵活地引入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去激励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则知识的巩固,技能的掌握,就会更快更好。同时,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等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如:在《浓硫酸的性质》教学时,引入了“黑面包实验”:
演示:取蔗糖于烧杯,沿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
学生被出现的现象惊呆了:白色的蔗糖慢慢变黄,并逐渐变黑,体积膨胀,最后变成了一个黑色的面包。这个浑身散发着臭味,周围弥漫着白雾的小东西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分析了原因后,他们迫切的想了解浓硫酸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强烈的腐蚀性,相比课本上设计的浓硫酸使小木棒,纸及布条变黑的实验,“黑面包实验”显然更震撼,课堂效果更好。
二.化学情境的创设
元素化合物与概念原理的教学不太一样,就知识类型而言,元素化合物知识多属于事实性知识,相对容易理解,但是容易造成学生需要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的内容,所以元素化合物内容更需要创设情境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在素材的使用方面,尽量用好新教材中所提供的实验素材。此外,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还需要老师们善于积累、不断地创造新的适用的素材,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素材。如:学习元素符号可要求学生观察各种瓶子上或包装袋上的标签看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如钾离子在血液中含量过大心脏跳动速率变快,而Na+在血液中含量过大心脏跳动变慢;人体缺锌影响智力发育故有智多锌,人摄取铝过量使人变得反应迟钝;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缺钙得佝偻病……这样,学生听得快乐、记得轻松,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会捞起可以保鲜的原因:Ca(OH)2+CO2=CaCO3+H2O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三. 学生多方思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骨架,中学化学的其它知识构成都是在它上面展开和认识的。它是中学化学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知识首先是理解,进一步达到基本应用,最高层次是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生多方思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可采用讨论、探究和典型例题分析的方法。
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寻找证据,开展争辩,互相启发、补充、完善,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讲解CO与CO2之间的相互转化知识点时,让学生根据课本插图,联系火炉内煤的燃烧过程进行讨论:火炉内煤燃烧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哪些(要求用化学方程回答)?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经过查找资料你一言,他一语,讨论后一致认为,火炉内煤燃烧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4个。即:
火炉的上层:2CO+O2==CO2
火炉的中层:CO2+C == 2CO 2C+O2 == 2CO(不充分)
火炉的底层:C+O2 == CO2(充分燃烧)
经过讨论,同学们不仅揭示了火炉内煤的燃烧过程,而且通过反应方程式说明了课本中有关CO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典型例题的分析,可以采用学生先分组讨论,老师再给出分析思路和结果的流程。如讲解例题:某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实验室,他收集到的物质有:厨房中的醋精、纯碱、高锰酸钾、味精、食盐、装修剩下的大理石碎片、生石灰以及铜丝、铁丝、废干电池等。利用以上物质,你认为他能制出哪些新物质(至少两种)?让学生先按四人一组,讨论哪些物质能两两反应,并派代表到黑板上写出答案,最后老师在逐一详细讲解,得出结论:醋跟纯碱/大理石:CO2,铁丝跟醋:H2,高锰酸钾加热:O2,生石灰跟水:Ca(OH)2,铜丝加热:CuO等。该例题具有代表性,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提升了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四、元素化合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的把握
在处理具体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时候,必须明确其基本的要求水平:不要受资料和老教材的影响补充过多现行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内容,不要急于拓展加深,尤其是进行一步到位地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能;按新课程的教材编排特点,教师要整体上分析元素化合物内容的要求,要根据现在知识的位置和组织方式,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不要为教辅、习题所累,要善于取舍,对于目前市面上的教辅资料,由于编写人员对新课程理解上的局限性,其中的习题很多还不符合新课程的深广度要求,教师可以提前进行选题,减少学生的重复劳动,更有效的利用好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景.浅谈初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0, 10:81-82
[2] 苏永平.新课程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