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汇总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汇总

篇1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期中考试已圆满结束。今天,学校决定召开初三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为的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振奋精神,齐头并进,促进同学们加快发展,更快地提高成绩,争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突破。

这次考试,整个初三年级共有名同学参加。大家严守考纪,诚信考试,用心答卷,全面检查了平常所学,较好地反应出了真实成绩。经过老师们的认真评阅,考试成绩已出,全校最高分是初三班的他考取了分,首先让我们向他表示祝贺!此外,这次考试全校考取800分以上的人,700分以上的人,600分以上的人,500分以上的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那些取得优异考试成绩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优异成绩的取得,靠得是良好的学习方法,主动的学习精神,自觉的进取意识,靠得是老师们的精心施教,细心辅导,靠得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在这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那些为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无私奉献的老师和家长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在当前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知识是最宝贵,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基础,是你成就未来的基石。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不学无术永远没有立足之地,终难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经济越是发展,传统产业越受冲击,利润率越低;那些高价值的产业,无不是科技含量高,由知识支撑起来的产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应好好学习。特别是在整个社会靠知识进步,靠技术吃饭,靠专业成长的今天,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知识要靠积累,学习永不会错。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就是我们学习新知,谋求发展的最佳途径。我们任何一个同学,都要有这样的雄心和壮志,到高一级学校去,到更高学府去,求取自己的发展,争取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到那时,学校为你高兴,同学为你喝彩,父母为你叫好!

要如此,我们就必须有足够的准备,现在就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全面、认真、积极地学习。我们的老师在你的学习中,一定会给你无微不至的生活关怀和精心专业的学习指导,帮你进步,助你成长。我们的教师集体是一个专业精湛、极富责任、活力旺盛的群体,我们学校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说明了这一点,是完全可以放心,永远值得信赖的。希望全体初三教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为学校负责,为学生负责,为自己的负责态度,发扬已有的精神与作风,尽心努力,敬业工作,为同学们的进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职场生涯,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教书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处世立身的根本。面对竞争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将来能够立身,我们也应练就一身绝活,能够精通教书,做到育人出色。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学校的发展,也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

篇2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形式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要求,这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共同的感受。只有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才能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彻底在身心上解放学生,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中获取真知。也只有这样传统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殚精竭虑学生学业无成及师生一起陷入苦教、苦读的境地的尴尬局面才不会再现。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下定决心更新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形势的要求,积极尝试适合本班学情的新型教法。

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师生的关系发生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互补的关系,教师所有的设计和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服务的。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要看他们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效果而定。更进一步来说,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要在很大程度上看教师的引导。换言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要视教师是否巧妙采用新型教学形式而定。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堂课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内容和形式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先是通过自主学致了解本堂课的知识要点,了解化学现象,弄清变化原因,获得化学知识,掌握相应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化学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基础之上,教师组织学生提交、汇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对这些疑难分门别类,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予以突破。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提升了学习效率,这样就不会出现像传统课堂那样的教师不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对学生已掌握的东西唆重复的局面。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知识重难点的突破,学习更有针对性。事实证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形式是真正体现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是尊重学生学习能力,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促进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方式,是值得所有初中化学教师尝试、施行的。

二、动手操作,活动中学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边学边做的学习方式取得的效果最好。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课堂都讲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合理、有效、有趣的方式合作、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化学作为一门特别讲求注意科学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注重科学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真知的科学,更要侧重引导学生多多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化学知识。此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初中化学课程安排有许多的化学实验,化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以教师演示实验替代学生动手操作的不良教学习惯。要对学生有充足的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做好实验,不必怕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把实验课程做足、做好。

以“酸的性质”章节教学为例,教学大纲给我们的要求是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可是不少教师会担心学生不认真对待或操作不当而造成实验事故,因此就取消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就只能是观察,其效果是他们自己动手实验所无法比拟的。而实际上,只要化学老师交代好注意事项,讲清楚实验的操作步骤,特别指出如果不按正确步骤操作的危害,学生是完全能够独立把这个实验做好的。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教师授课轻松自然,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酸的性质有最为感性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解决学习障碍并产生疑难,为下一阶段合作探究创造可能。在这里,自主学习效果决定了合作探究的结果。自主学习效果越好,合作探究的深广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我们之所以提倡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方向。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思维的独特性,进行思维的有效互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范围并最终充实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得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学生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得很好的,特别对那些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如学生学习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知识后,对于这一系列知识往往会有所混淆,掌握得不是非常好。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建立起之间的内在联系来,使得这些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对这些知识混淆。

参考文献:

[1]余柏志.“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教学参考,2010.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由这个情景引发出课堂上需要讲授的知识和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迫不及待地去思考、探索,并且从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这个情景可以是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轰动一时的时事新闻,还可以是一位化学家的生平纪事.总之,只要可以引出要讲授的课堂知识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为课堂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课堂之中,有利于课堂内容的顺利进行.

二、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并且积极思考从而学到知识

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去激励、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具有学好知识的信心.所以,教师需要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去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去鼓励学生,使学生具有能够学好的信心.只有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主动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不要太多,要精,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要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去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将知识于无形中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课件教学几乎在所有有条件的中学都得到了普及.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个声音、图象、文字共同存在的新的教学天地.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讲课负担,而且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大教师每一堂课教授的知识容量,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和时间,提高了讲解的效率.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生动的图象、文字、声音的信息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认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初中化学是一门比较注重实验的实践性课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实验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如果在操作中出现错误步骤,很有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这些实验是很难让学生自己操作的,而仅仅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就突出了明显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需要的仪器,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且看到实验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并从中学到知识.这样无疑就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讲解时间和学生的理解时间,从而提高了化学教学效率.

四、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会所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和思考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比较注重实验的实践性课程,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项目.这些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将实验时间与教授理论知识的时间调节好,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所学知识的得来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和思考.这种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的方式可以缩短学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很好地接受一些显而易见的真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间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这门课程是很贴近生活实际的,大多数的化学知识都与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初中化学课应该会为学生带来快乐.因此,应该将化学课堂变成每个学生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而小组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开放性问题,使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资源共享,最后对小组的问题进行汇总,这样就扩大了提问对象的范围,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发掘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要想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从每个细节考虑,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注重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的教学素质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同时提高,从而共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付出,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效率[J].科学大众,2011(7).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操作能力;探究

一、利用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加强生活化教学

很多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总是举棋不定,觉得能够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章节有限。其实,这多是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几乎每个章节都能够与生活实践之间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实现与教材的师本对话。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师应用教材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着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教材“吃透”,要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寻找其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学习了金属腐蚀这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做练习,饭后帮妈妈刷锅,第二天再观察昨晚刷的锅,会有红色物质出现,红色物质是什么?产生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又如,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有机合成材料后,让学生思考如何鉴别真假金银,“真丝”与“人造丝”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二、注重学生参与,在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借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获取课本中所没有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或者实际动手操作中,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去设计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首先,他们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两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三、让学生撰写“化学日记”,让学生在积累中实现反复探究

教师要让学生写“化学日记”。这个日记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难点、易错点”,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把平时练习中出错的习题进行汇总,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这个日记可以一周一记,也可以在每单元的学习之后进行记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一举两得”,既可以让教师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又可以让学生在反思日记的记录中进行再一轮的反思,让他们自觉思考自己出错的原因、出错的步骤,然后用正确的解法完成解答。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要想创新初中化学课堂,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构建一个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探索的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效 课堂 复习 备考 效率

初中化学复习备考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学生普遍感觉内容庞杂,无从下手,复习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如何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真正意义上做到“减负”、“提质”和“增效”。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能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的。那么,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提高复习备考效率,该如何着手呢?

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

“激情成就梦想,爱心创造未来”。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而学情又是一切课堂决策的依据和出发点。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关心学生,走近学生,做个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的教师,激励学习热情,创造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克服为难情绪,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其次,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制定好科学、有效的复习计划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化学知识与相关的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以及生产实际的联系,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适当考查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要转变观念,更新方法,研究命题思路和特点,把握命题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设计合理的复习进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结构化;教会学生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通过规范化科学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改变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做法,全面落实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第三、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定复习思路和策略

在复习中要加强针对性、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复习工作有的放矢。具体思路是:立足起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不留盲点、强化热点、关注亮点。其策略为:基础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考点化,考点知识习题化,习题知识能力化。

(二)加强集体备课

初中化学知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所以复习时要以《考试说明》为导向,立足新课标,全面构建讲、练、析三维体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群体优势,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力争向45分钟要质量。“抓点、连线、建网”---着重整理知识点,将其按板块汇总,找出相互间的联系,将其串成“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抓本质,促兴趣,探方法、求效率,让教师快乐的教,让学生快乐的学。

(三)整合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学习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依本、质疑、合作、共进”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内容、学情和媒体的特点,正确定位,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制作出一些精美的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化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使其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注意化学实验设计的高效性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又是理解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要提高实验的高效性,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实验,还要精心准备实验,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实验的目的、功能必须清晰可见。尤其是要学生做的演示实验更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偶发性因素、学生心理因素、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教师的意图等。

(五)努力上好试卷讲评课

讲评课的质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应当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学生思维的启迪性及知识应用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评要点睛,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析应科学正确,评出试题特征,有利开阔视野,启发思维;讲要升华,讲思路要突出抓住关键题示,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技能方法。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透彻领悟,使其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均有较大提高。

总之,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参考文献

[1] 《201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与考试说明(化学)》

篇6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43-01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 也是一个崇尚合作的社会。个性使合作成为必要和可能,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合作学习便诞生了。合作学习可以将一般的学习落到实处,它要求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沟通和彼此帮助,形成团结和睦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学效果的最佳化。本文拟简要介绍分组式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而分组式合作学习则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的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分担,通过过组内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将所任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基本组,组的多少按学生具体情况和活动内容自行决定。原则上老师安排,也可学生自由组合(实践中发现自由主合活动开展情况较好,但必须保证有一名学优生)。2、各小组内选出一名领导者(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安排。3、课前将学习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让每个组内成员熟悉所分配材料并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4、各小组长收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先组织讨论。不能解决的,汇总专家组(学优生组成且每个小组至少一名成员,科任教师带队)讨论。5、解散专家组,回复基本组,并由专家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

6、课堂教学答疑并进行检测。

三、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应用

1、研究对象和内容

选取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像,两班分别为58人。选取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作为研究内容。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总结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学习的重点集中在电解水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上。

学习时间为一个课时。学习方式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及学生自学;实验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

2、分组式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

将实验班分成8个组,每组8人,其中两组为9人。课前让学生自己先预习教材内容――水的组成,经过思考后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交到小组长处。

小组长汇总后进行初步整理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处理。小组讨论问题举例:1、为什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2、检验电解生成的气体时,为什么要控制玻璃管活塞的开启速度,使气体慢慢的放出?如果气体快速放出,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3、为什么在点燃氢气前要进行验纯?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等等。

各小组长将组内所遇到的困难问题(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到教师处,教师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答疑后,解散专家组学生,使其重新回到基本组并负责解决组员的疑难问题。专家组讨论问题举例:1、如何知道氢气中混有一定里的空气或氧气?2、为什么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3、电解时,为什么是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等等。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学生所提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测试学习结果。

教学效果比较及分析: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的成绩较高于对照组班级的成绩。

通过实验表明,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材料,对照组班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学习形式,学生很难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而在分组式合作学习的模式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和材料的预习后,必须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并在组内论文,交流。这使得学生在压力和责任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认真讨论、做笔记并进行反思。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合作的意识。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1.合作小组的组建

在教学之前,先要科学地编排合作小组。合理进行分组是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说,合作小组的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原则;②人数适中原则。

2.合作小组的分工

一般来说,两名学习较好的学生(a1、a2)分别定为组长及检查员,负责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检查监督任务完成情况;两名中等生(b3、b4)分别定为记录员和汇报员,负责整理和记录小组讨论成果和展示汇报的工作;剩下两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c5、c6)分别定为纪律员和观察员。

3.对小组合作成员的培训

(1)学会倾听: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倾听,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所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2)敢于发言,敢于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已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组内交流,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

4.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教师可以将目标分为A目标、B目标、C目标。A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B目标中等生达到,C目标只须组长和有兴趣的同学达到即可。

5.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测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流程进行。先让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碰到问题可以先通过组内协商,查阅课本的方法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

6.交流和小结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现象,探究出的二氧化碳性质。汇总后,阅读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果和教材对比,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7.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内容应该全面多样,囊括学科学习的各个方面。我们采取的评价方式是在课堂表现、小测、作业、阶段性考试成绩、实验考查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实现“每天一统计,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评比”。经常变更表彰奖励方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与获奖的自豪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听众、是观众。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主人,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集体观念

合作小组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p“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1)课堂喧哗。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有的同学是动了起来,但不乏有一些同学借机闲聊。

(2)小组发言人固定,忽视个体独立思考。每次发言都是那几个好生,而且他们思维活跃,一下子就能抢答老师的提问。其他同学都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就一下就过去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几乎散失了。

(3)小组合作中的好生与差生的参与度严重不平衡。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好生讲,差生听”的局面,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其他小组成员则无所事事,小组合作表演对话,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只说几句礼节性的口语,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他个人的表演。

(4)避免课堂教学容量小,影响教学进度。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为一两个问题纠缠不清的局面。致使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一半,学生检测一塌糊涂,老师则担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今天,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要大胆实践课改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力的角度出发,把小组合作运用到基础教育广大空间中去,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篇8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而物质及其变化又是复杂多样的,要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的观察所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全面正确的知识。

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就能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形成化学知识理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对提高自身能力、培养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观察良好习惯。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在化学教学中采取的各种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敏锐的从事观察活动,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材料,发展思维而获得新知识。

2、指导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严密的计划,还要注重观察的选择性。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过程,只有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要观察什么,才能自觉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目的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上来。其次要特别让学生注意主次现象,实验的主次现象由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来确定。如氯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氯酸钾先熔化,然后出现小气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能看不到复燃现象,继续伸入木条接近熔化的氯酸钾时才看到有火光产生。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主要现象,氯酸钾熔化是次要现象。通过该实验说明,氯酸钾加热能产生氧气,但放出氧气的速度比较慢。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现象汇总,指导学生沿着这条路线进行,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感性材料。

3、指导学生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化学变化往往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生产气体、沉淀等现象,有些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有些则容易被学生忽视,而这些现象往往能反映出物质的本质属性。要随时指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弄清它们的异同,才能透过现象让学生找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例如学习镁条燃烧试验时,学生往往惊叹于燃烧时发出的白光,而往往忽略生产的白色固体。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为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得到全面、正确的材料,最终经过分析比较,得出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产这一结论。

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深刻的观察能力,不仅能提高观察的积极性,养成全面、准确的观察习惯,而且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复杂的现象中,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4、要求学生观察与思维紧密结合。观察不仅是获得一些直观现象,更重要的是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寻根问底,启发他们努力寻找原因,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如用盐酸和碳酸钙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出现不变浑浊的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维研究,找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启发学生将实验用的盐酸加水稀释后做补充实验,最后得出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生成的气体中混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从而使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的结论。

二、培养观察现象的方法

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先提出观察重点,再让学生系统地,有序地观察,并且分清主次现象,提高观察的效率。

1、目的要明确,做到有的放矢。正确的观察,要使学生的感知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然而学生在观看实验时往往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明白为什么看,容易出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实验前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目的。例如: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是铁,观察内容是铁燃烧,火星四射,观察目的是要看到新物质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的生成,然后,通过实验说明金属铁具有可燃性、还原性,避免了学生观察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观察,井井有条。事物变化中的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总有个前因后果,具有一定的次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按照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例如:镁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观察次序是:(1)镁的颜色、状态、硬度、光泽。(2)镁燃烧过程中产生什么现象?(3)反应结束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这样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可避免学生由于观察次序颠倒混乱而影响观察的效果。另一种观察方法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 的观察路线进行。例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观察。

3、时机,有选择观察。在观察时要求各种感官并用,去捕捉现象,现时,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合理地选择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对属于本质的、主要的文献进行人仔细观察、重点观察,而排除对非本质的现象的观察,例如在做“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主要是观察Cuo颜色的改变,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而酒精喷灯的火焰、声音等都是非本质的现象。

三、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1、课堂观察。化学教学中,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实物、模型、挂图等让学生观察,教师应在课堂上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课外观察。在教材范围之外,适当选择开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能激发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而且能够继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培养观察习惯。例如真皮的鉴定,羊毛、尼龙等的鉴别。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除通过课堂实验外,教师应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启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乐于观察和发现,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等劳动场所,这样日积月累,有计划地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希望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和途径,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同时提高我们的化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3)

篇9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资源开发 开发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版)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深加工

在所有的策略中,我们首先推荐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从而落实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对教材中某些地方的深入探讨,教师和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在烧杯中的反应演示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可能会造成误差的影响因素,再改进为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又如课本介绍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装置改进为用双孔塞和长颈漏斗的装置进行检验,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电源两极的现象,比较生成气体的速度和体积,探讨两种气体的不同检验方法和质量比,更换不同的电解质氢氧化钠和硫酸,从而加深对水的电解的理解。

二、充分利用本校内的资源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是我们利用起来最便利的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以及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要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优势,有的长于化学实验,有的长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长于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大家可以互相探讨,在多种方法中进行,从而不论哪种方法用了,都会有好的收获。在做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我们就对药品进行了增加,设计了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盐酸和碳酸钠粉末、镁带燃烧、蜡烛燃烧等不同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设法合理利用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丰富多彩,有社会提供的科普教育资源,如书店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现在各地涌现的大量的工厂,我们都可以选择一些与学习关系密切的让学生进行参观学习。201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内异校交流,扩大了校际间的学习和交流,使得不同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更为方便,我们感觉到新的团队进行学习和请教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防治空气污染的知识时,我们就结合报纸上防治秸秆焚烧的报道及雾霾天气的各种危害,让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汇总讨论,制作空气污染危害的PPT课件,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和电教中心合作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我们进行教学录像的摄制与剪辑,制作某些初中化学实验和中考难点的教学微视频,使学生得以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对某些不懂的知识可以反复学习和揣摩。我们也建立了不同班级、不同学科学习的QQ群,科任老师都可通过家校一线通教育平台和家长随时沟通交流,方便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全方位立体交流。

五、学生永远是教学资源开发的源头活水

教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常教常新,教材变了,学生变了,会使教师感到新鲜和兴奋,即使教材会有几年不变的情况,但初三的学生年年会变,不同的班级学生也各不相同。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认知能力水平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而且学生经常提出很有挑战的问题,在解决学生疑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在反思中总结提高

篇10

一、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化学实验探究正是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认识变化本质、探求知识内涵。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不仅利用好已有的探究环节,还充分挖掘问题情境,自行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情景,尽可能地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上,并以之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真知。自然地科学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在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 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活源泉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一节内容时,提前安排学生挖掘身边的“水”的存在、用途、危害、污染与防治、水资源危机等。在课上,学生的唇枪舌战,令我受益匪浅。如水的存在学生居然还想到了“存在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行人复杂的心境”;“都江堰的水利枢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水还存在于艺术界――我国魅力无穷的冰雕……等等。同时也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会了不少节约水的方法;神秘的金刚石在玻璃刀上看似渺小却轻轻一划将玻璃一分为二,而在项链上静静的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平时貌似温柔的写写画画的铅笔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它作为变阻器的神秘的一面。生动的事例将性质与用途、性质与结构刻画的一目了然。化学面对的是无限的资源,而我们处在有限的资源生活中。在无法用生动的身边事例说明问题时,图片情景不失为说明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在讲授酸雨带来的危害时,展示精美的大理石雕塑被腐蚀的伤痕累累,一排排黑烟滚滚的烟囱使树木枯死、满天乌烟瘴气。这种让事实说话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潜意识的将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具体的应用联系在一起。教学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的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及其原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将化学意识与化学品质的有机结合、化学意识与实际生活和谐统一的教学目的。